📖 ZKIZ Archives


三星聯合支付寶推手機支付功能 欲重奪中國市場份額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6534.html

三星移動支付今天宣布已經和阿里巴巴達成合作協議,在中國三星用戶的手機上推出“三星智付”功能(Samsung Pay),這對目前在中國市場發展遇阻的三星手機而言,無疑是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稱,搭載三星智付功能的手機可以讓支付寶用戶免去另外打開支付寶軟件來支付的步驟,直接通過掃碼秒付。用戶在支持三星智付的機型上綁定支付寶後,從屏幕底部上滑就會跳出支付寶支付頁面。

三星電子大中華區產品戰略及研發總裁王彤表示:“三星作為開放的移動支付平臺,希望通過與支付寶的合作,開啟新的使用場景,為習慣使用支付寶的用戶提供更快捷的方式。”

螞蟻金服支付事業群總裁樊治銘表示:“支付寶與三星合作,打通了手機支付的頂層技術,當用戶在線下消費時,可以用支付寶更安全便捷地完成手機支付。”

螞蟻金服目前擁有4.5億活躍註冊用戶。與阿里巴巴合作,無疑將加深三星手機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的布局。三星今年3月在中國發布三星智付,距離蘋果支付在中國推出不到一個月。兩家巨頭公司在支付方面的競爭可謂激烈。

蘋果在中國高調推出Apple Pay之後,用戶綁定數量一直未被正式公布。盡管一些商家在大力推動這一支付功能,但是使用Apple Pay的用戶數量相比支付寶和微信而言,依然寥寥無幾。

Gartner研究總監沈哲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三星綁定支付寶在用戶體驗上或許不會有非常明顯的提升,頂多是提供了多一種的支付選項。但是與阿里合作,商家的接受面會更廣,從而使三星觸及到更多用戶。”

去年8月,三星智付率先在韓國和美國發布,韓國是三星智付最大的市場。截至目前三星智付在韓國的交易量已經超過8.5億美元。但是三星更感興趣的是中國市場。市場研究數據顯示,去年第三方支付總體交易量達到11.8萬億人民幣,其中支付寶份額接近一半,超過5萬億人民幣。

Canalys亞太研究總監彭路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三星和阿里巴巴合作是一個有趣的現象,說明現在企業的合作態度更加開放,但是新進者要改變消費者使用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的習慣很難,它們通常只能專註於線上或者線下的某個支付場景,因此短期也很難改變三星在中國的手機銷量頹勢。”

高端產品缺乏賣點和競爭力,加之本土競爭對手在產品本土化和營銷層面上更加靈活,三星手機在中國的市場銷量排名早已跌出了前五,排在華為和小米之後。三星希望通過在支付服務方面的競爭力重新奪回中國市場份額。

不過,華為已經捷足先登。華為今年3月在中國推出華為Pay不久,華為全新P9手機就與支付寶聯合推出掃碼秒付功能。手機廠商在支付領域的競爭,將成為下一個戰場,而背後最大的贏家或許還是支付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227

輝瑞近八年來最大海外投資:欲重奪在華生物藥市場份額

“生產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產品,是我們認為應對目前全球經濟領域挑戰的最佳解決方案。”輝瑞執行副總裁兼全球供應集團總裁Anthony J. Maddaluna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表示。

6月28日,輝瑞宣布在杭州斥資3.5億美元建立繼美國和愛爾蘭之後的全球第三個生物技術中心,這同時也是亞洲首個生物技術中心。

3.5億美元意味著,這將成為輝瑞近八年來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一筆海外投資。根據美國《制藥經理人》雜誌(Pharmaceutical Executive)在本月發布的最新一期“全球制藥50強榜單”, 輝瑞在這一基於處方藥銷售排名的全球制藥榜單中排名第一。其2016年一季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利潤30.2億美元,營收同比增長20%,至130億美元。

“我們將在此生產包括生物原研藥以及生物類似藥在內的生物藥品,此外我們還將提供包括測試服務在內的多種工程項目。”Anthony J. Maddaluna說。

按照規劃,該生物技術中心將運用GE醫療的KUBio模塊化廠房解決方案,在這一方案下建造時間將縮短至18個月,預計在2018年完成竣工。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GE醫療在今年5月完成喜康生物制藥的模塊化工廠交付後,中國區對外宣布進行的第二個模塊化廠房建設合作。

“作為未來全球制藥領域重要的市場方向,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銷售增長最快的藥物中70%以上是生物藥。在美國,生物制藥的增長速度達到了22%,而中國目前只有4%。顯然,這是一個亟待加速的市場。”GE醫療生命科學事業部全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Kieran Murphy如此表示。

根據知名醫藥市場咨詢公司IMS Health的統計數據,2014年,全球生物制藥市場規模已達到2140億美金,市場占有份額也從2001年的10.5%增長至2014年的21.3%,正以高於全球制藥市場增長的良好態勢蓬勃發展。

從疾病領域的市場占有率看,排名前五的生物制劑治療領域依次為:類風濕性關節炎(18%)、糖尿病(17%)、腫瘤(13%),以及疫苗和免疫激動劑(占比分別為7%和6%)。

“消耗類疾病的生物類似藥將成為布局的一個重點,在病種的方向上,癌癥將是主要方向。”輝瑞執行副總裁兼輝瑞核心醫療集團總裁楊宇瀚在現場表示。

而此次輝瑞下重金布局國內生物藥市場,除了因為中國區這一市場的迅猛增長,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此前輝瑞在國內的生物藥領域可能已失去了部分領土。

根據IMS的這份統計,目前國內生物制藥銷售額排名前十的企業中,諾和諾德以及羅氏分別位居第一和第二,布局的領域包括糖尿病和癌癥。而在這一排名中,輝瑞則跌出了十名以外。

中國生物制藥銷售額排名前十的企業

來源: IMS Health生物制藥市場數據,2014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772

中影上市首日股價漲44% 影業最大IPO欲重奪老大地位

8月9日,在等待了近12年後,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600977.SH,下稱“中影”)今日正式登陸資本市場。開盤後中影股份毫無意外地頂格上漲,報價12.84元,漲幅43.95%。根據此前披露的信息,此次募集資金逾40億元,是中國影視業迄今最大規模的首次公開募股。雖然在業內大家都尊稱中影為老大哥,並創下影視產業最大IPO,但中影在營收規模上已經被一些民營公司所超越,體量上要想重回“老大”地位恐有難度。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中影是影業國企中做的較好的,上市後會更快發展壯大,但從內容產業的角度來說,很多民營影業公司已經做得非常大,產業鏈布局也很完善,中影很難重回老大的地位了。

12年蟄伏終上市

中影方面表示,近年來,得益於國民經濟的持續性快速增長以及國家對於文化產業的大力支持,目前行業處於活躍增長期,吸引了各類社會資本的積極註入,推動了影視行業的快速發展。毋庸置疑,影視行業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支柱型朝陽產業,這一行業仍大有成長空間可循。在此大背景下,作為中國電影行業的“排頭兵”、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跨出了登陸資本市場的重要一步,成為國內A股市場迄今為止的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全產業鏈上市”的電影集團。

作為中國電影集團公司旗下子公司,中影股份由中影集團聯合央廣傳媒、江蘇廣電、中國聯通等7家公司共同出資,於2010年成立,中影集團占股93%,處於絕對控股地位。中影股份的成立,可以視作中影集團謀求上市的重要一步。

事實上,早在2004年,中影集團就曾嘗試赴香港上市,但因主管部門限制外資進入內地媒體和娛樂業,最終擱淺。2008年,中影集團上市計劃再次啟動,但受累全球金融危機等諸多因素,上市計劃再次受阻。於是,“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的稱號被華誼兄弟在2009年摘得。隨後,華策影視、光線傳媒等民營影視公司相繼登陸證券市場。這一期間,關於中影股份將要上市的消息時有傳出,但直到2014年中影股份才發布招股書。不過,這次上市在2015年因申請材料不齊被中止審查。

這幾年,接著中國電影產業的高速發展,中影的業績快速增長,為上市打下基礎。中影主營業務為電影發行與放映,2013年、2014年、2015年的總營收分別為45.63億元、59.60億元、72.97億元,增速為1.82%、30.61%、22.42%,其中電影發行與放映營收占比達76.43%、81.245%、81.14%。

加速影視產業鏈布局

直到現在,中影終於走完了漫長而艱難的上市路,如願登陸資本市場。對於中影的成功上市,知名電影人高軍稱:“與此前民企上市不同,國字頭的中影與金融資本的對接,可以視作中國電影市場走向規範化的里程碑。中影的成功,毫無疑問會起到示範帶頭作用。”

陳少峰表示:“中影在國企當中做得還是比較好,上市之後企業更透明更規範,上市是文化國企改革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預計中影上市之後會有更好的財務回報。”

據悉,中影上市後會加速在影視產業鏈多個環節的布局。中影方面稱,在電影發行放映領域,在拓展多形式發行渠道的同時,公司還致力於探索全產業鏈、全媒體的創新營銷發行模式。在影視服務方面,中影著力推進影視技術研發升級、電影衍生品開發、影視人才培訓等環節領域的創新發展,自主研發的中國巨幕系統、中國光峰激光數字放映技術、中國多維聲技術打破了發達國家對電影高端放映技術的壟斷,使中國數字電影放映進入了世界先進的高格式、全景聲效的技術行列。

中影方面還稱:“中國電影此次上市後募集的資金將服務於公司的戰略發展規劃,包括補充影視劇業務營運資金、數字影院投資、數字放映推廣、購買影院片前廣告運營權等項目。這些項目的落地不但能保證公司良好的發展態勢,還能進一步提高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並帶動國內電影行業的穩步前進和持續發展。”

能否重回老大地位?

曾幾何時,中影生產的電影占據了國內大量銀幕,是當之無愧的電影“票房一哥”,如今,隨著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等民營企業崛起,中影在電影內容的票房占比也隨之下滑,電影內容票房占比第一的位置也被奪去。在總資產方面,中影也被民營企業趕超。2013年,中影股份總資產為79.36億元,在全國娛樂業總資產排名第一。然而僅僅在兩年後,中影股份總資產就被華誼兄弟和萬達院線後來居上。據公開披露的數據,截至2015年,中影股份總資產108.91億元,華誼兄弟178.28億元,萬達院線154.59億元。

此次成功公開募股後,中影股份能否重回行業老大位置?這是業內普遍關註的問題。具有“國家隊”的身份,中影股份有著其他影視娛樂公司不可比擬的種種優勢,但重回老大地位恐怕有一定難度。

中影的營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政策福利”,中影與華夏成為國內僅有的兩家進口片發行企業,中影在招股書中表示,因中影來自進口影片的發行收入和毛利貢獻占總收入和毛利的比例較高,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收入占比分別為36.50%、46.59%和43.86%,毛利占比分別為23.20%、33.77%和37.17%。中影表示,如果“一家進口、兩家發行”的進口影片管理政策未來發生調整,例如增加能夠開展進口影片發行業務的公司數量,將會對中影電影發行業務帶來較大不利影響,進而影響中影的總體業績表現。

中影強項的發行業務存在一定政策風險外,傳統影視制片制作業務中影尚需突破。2015年,這塊業務的收入占其總收入的11.71%。其涉獵的影片也較為單一,多為商業大片和主流影片。究其原因,作為國企的中影股份,制片策略始終比較保守。

陳少峰表示:“我覺得上市對中影來說是一把雙刃劍,中影上市之後投資電影制作估計不會增加,制作電影內容促進出口也很難去努力。從內容產業的角度來說,中影已經不再是一個老大了,今後內容制作方面也很難超越幾大民企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368

從機票爭奪到服務升級: 轉型中的航空公司欲重奪話語權

今年10月,在票代新政實施3個月後,“去哪兒網”與航空公司全面恢複合作,此時,距離南航、海航、國航、東航、四川航空等國內主要航空公司陸續宣布暫停與“去哪兒網”的合作,已經過去了大半年。

上半年的“沖突”,與機票定價和銷售渠道的變遷與博弈有關。今年上半年,航空公司一直在醞釀分銷政策的變革,以在亂得不能再亂的機票銷售市場試圖建立新的行業標準、縮短分銷鏈條,重新評估票代和OTA的價值,這也帶來了分銷渠道的重構和各利益環節的重新洗牌。

航企與平臺的博弈

今年年初,與其說航空公司集體對“去哪兒網”說不,不如說是對“去哪兒網”平臺上的違規代理商和監管模式的不滿。

目前的機票銷售渠道主要有直銷和分銷兩種。在過去幾年里,機票分銷市場建立起了一套“以去哪兒為先、攜程跟進、淘寶效仿的供貨商模式”,並且成為了中國民航機票分銷市場的“主旋律”。

根據相關統計,在去年3400多億的在線機票預訂交易額中,去哪兒和攜程貢獻了其中超過一半的交易量,遠遠將航空公司的直銷渠道甩在身後。包含這3400多億在內,去年整個機票預訂市場總交易達到4473億元,按近年增幅今年有望突破5000億大關。

與傳統機票銷售代理不同,“去哪兒網”采取的是“搭平臺”的模式,先是聚集了越來越多的機票代理在平臺上進行銷售,之後,海航、南航、東航等航空公司也開始陸續進駐“去哪兒網”的網站及移動端,以“旗艦店”的形式銷售機票。

目前,很多傳統航空公司只有25%左右的機票是通過直銷賣出,這其中還包括通過去哪兒等OTA平臺旗艦店銷售的機票,最近幾年,通過航空公司官網、APP、微信等平臺加強直銷,一直是航空公司們努力在做的。

為了加強直銷,航空公司越來越多地將最優票價留給自己的官網銷售。比如去年6月南航就率先作出“會員最低價”承諾,隨後國航和東航跟進。南航還宣布4折以下海量優惠國內機票,僅在南航官方渠道獨家銷售,官方渠道包括南航官網、APP、官方微信,意味著機票代理人無權銷售4折以下的南航機票。

此外,傳統的代理銷售機票獲得的傭金,也從最高的10%以上降到了現在的零。而在今年2月,民航局下發的《關於國內航空旅客運輸銷售代理手續費有關問題的通知》(下稱《通知》),更是對利潤逐漸萎縮的機票代理的沈重一擊。

《通知》要求航空運輸企業委托銷售代理企業銷售國內客票,要合理確定客運手續費基準定額,可適度浮動,這對機票代理們來說,是收入模式的重大改變,意味著從每賣一張機票得到一定的返點(現在只剩後返),到每賣一張機票給予一定定額獎勵的轉變。

南航是最先按照《通知》細化方案的航空公司,隨後,其他航空公司也陸續跟進。從2016年7月1日起,代理費發放標準正式從前後返變為定額,與此同時,包括攜程、阿里等平臺,也都陸續下架了非自營代理人的機票產品。

直銷與分銷之爭

可以說,航空公司目前正在全力發展自己的線上渠道,跟OTA平臺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博弈——既需要OTA對客戶的銷售,也希望更多客戶到自己的官網來訂票。

在不久前舉行的“2016中國航空營銷高峰論壇”上,國航銷售部副總經理黃峰就透露,國航對代理政策、分銷渠道進行調整與管控後,航司直銷、OTA平臺和TMC等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傳統代理渠道的占比在下降。

南航銷售部副總經理朱月波也有類似看法:“目前包括OTA旗艦店在內,南航直銷占比已在40%以上,航司營銷渠道正往扁平化方向發展,之前票代渠道混亂,一張機票從航司到顧客手里,要經過七八道轉手,意味著中間有七八個代理商,去平臺化、拉平代理費後,將縮短機票從航司到消費者的路徑。”

不過,要想加大直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家航空公司負責直銷的管理層就告訴記者,增加電話等呼叫中心,以及網站銷售、支付系統的搭建都需要成本,規模要上去可能比支付給代理的傭金還要高,此外,與很多成熟的機票代理商及OTA相比,航空公司的網站銷售客戶體驗也相對遜色,比如退改簽困難,沒有酒店、租車,以及機票+酒店等豐富的一站式服務。這也導致最近幾年航空公司的機票直銷比例上升並沒有預想中那麽快。

“盡管以三大國有航空為首的航空公司都在加大直銷力度,不過單純依靠自身的官網、APP等直銷渠道也不現實,一方面直銷也有成本,另一方面機票產品更全的比價平臺對消費者來說搜索更便捷,相比之下,擁有更高效的價格比較途徑、更好的售後服務、更順暢的預訂流程,以及類似機+酒+X更完整的一站式旅行解決方案會更受消費者的歡迎。”業內專家林智傑也告訴記者。

西部航空市場銷售部副總經理騰洋更是坦陳,目前公司的直銷比在70%,官網占65%,只有5%的客票是通過OTA的旗艦店以及櫃臺、呼叫中心賣出去的。“但是這65%里面,真正直銷旅客可能不到10%,剩下的都是代理人來‘搬磚’的。只要把官網價格調到最低,搬磚的人就會到官網上來搬,而我們根本沒有觸及到旅客,也就沒有辦法把公司的理念、產品完整地傳達到旅客那邊。”

“未來3~5年,航司和OTA應該是一個和諧共存的狀態,各取所長。”深圳航空產品管理中心總經理李毅預計,用戶上網比價,在網上買完了機票和產品之後還會回到航司全方位、系統的、真正做到無縫隙的場景化服務,航空公司應該在場景化服務上努力。

而對於傳統代理人,也並非沒有生存空間。一位自稱“民航老兵”的行業內資深人士就對記者指出,如果將航空公司比作專賣店、OTA比作超市大賣場的話,傳統代理人其實還可以轉型為“便利店”,“所以傳統代理思考如何轉型時,需要因地制宜,定位於‘小而美’,比如國際票定位於做精一個目的地,服務好一個行業(會議、專業TMC、小眾戶外俱樂部),為一個熟人社區提供服務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