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桂明浩:應從戰略角度審視滬港通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4/11/4040357.html

在互聯互通的格局下,一個市場如果不能充分保護投資者利益,市場化程度很低,那麽就會把資金驅趕到另外一個市場去。

滬港通”將於11月17日正式開通的消息,在股市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特別是就在不久前,“滬港通”還被傳將“無限期擱置”,現在被告知馬上就要實施,自然是備受關註。

有關“滬港通”的話題以及它對境內股市的影響,並非現在才有。早在今年4月份的“博鰲論壇”上,中國總理李克強在談到資本市場改革時,就提出將開通“滬港通”,當即引起極大的轟動。也就從這個時候起,“滬港通”就一直是境內股市的一個重要話題,各種消息無不牽動了市場各界的神經——但很多場合,人們比較多的還是以一種“功利”的眼光來看待“滬港通”,尤其認為有了“滬港通”以後,滬港兩地市場股票的價格將趨於一致,特別是A、H股的價差有望被抹平,這樣一來就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機會。還有人提到,境內市場上有一些具有自身區域特點且在海外市場上找不出同類品種的的股票,其稀缺性在有了“滬港通”以後將會受到外資的追捧。於是乎,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所謂的“滬港通”概念股,其股價也隨相關消息的出現而波動。而到了宣布“滬港通”開通日期的時候,市場上更是到處活躍這這些股票的影子,股市也因此而大漲。

那麽,“滬港通”的價值,是否僅僅就在於向人們提供了基於兩地價差之類的投資機會呢?顯然不是。首先,在兩個市場互通以後,由於資金的流動相對自由,這固然可以使得估值低的股票向估值高的靠攏,但同樣也可能導致估值高的向估值低的靠攏。其次。由於在交易機制的設置上基本杜絕了在兩市之間套利的可能性。因此兩地之間的價差充其量也只能是“滬港通”的一個短期題材,不可能成為長期主題。

第三,無論是QFII還是EQFII,現在都已經比較成熟,滬深股市在幾年前就對在境內的港澳臺同胞實施了開放。這也就是說,在理論上海外資金已經有足夠的合法渠道來買賣境內股票,所以也就不可能存在“滬港通”開通後海外資金會爭搶境內那些具有稀缺性股票的狀況。更況,由於上海和香港兩個證券市場從交易時間到交易方式以及稅收制度,都存在一定的差異,特別是由於使用不同的貨幣進行交易,這里就還存在相應的匯率風險。尤其是對於境內投資者來說,每進行一次完整的買賣活動,就存在兩次換匯成本,這就會對調整行為構成某種制約。這些信息都提示人們,“滬港通”開通對兩地市場交易的影響,至少在最初一個階段不可能很大——更不用說,現在不少所謂的“滬港通”概念股,本身的存在邏輯就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滬港通”還有額度限制,如果兩地市場都用足額度的話,那麽每天從香港進入上海股市的資金最多也就25億元,全年是500億元。這個數字相對於現在的市場規模來說並不算大。所以,如果只是著眼於“滬港通”提供的個股買賣機會,以及指望通過這個渠道為境內市場帶來大量增量資金,那麽在“滬港通”真的通了以後,很可能會失望。

那麽,到底應該怎樣來看待“滬港通”呢?這里的關鍵是要有戰略視角。中國境內市場搞了多年,問題還是很大,與成熟市場更是有著不小的差距。其中的一大原因就在於其自身是封閉的,缺乏改革更新的主動性。那麽怎麽辦?有了“滬港通”,等於是從外部引進了倒逼機制。

在互聯互通的格局下,一個市場如果不能充分保護投資者利益,市場化程度很低,那麽就會把資金驅趕到另外一個市場去。因此,“滬港通”最大的意義就是通過實現市場的直接開放(哪怕程度還比較有限)的方式,來推動並促進境內市場與境外市場的接軌。也許,從這個角度出發,僅僅有“滬港通”還不夠,以後還需要有深港通,乃至滬深股市與中國臺灣、新加坡、韓國、日本、美國英國股市的互聯互通。到了那個時候,中國的資本市場也就真正融入了國際市場,各種不符合國際慣例的弊端也就能夠逐漸被消弭,市場自然真正成熟起來了。這種以開放促改革的做法,在境內很多領域都有成功的案例,而“滬港通”則有望成為資本市場上這樣做的先聲。

另外,“滬港通”拉近了境內市場與境外市場的距離,這不僅有利於在擴大市場實際規模的情況下弱化過大的波動,同時還能夠改變境內市場相對境外市場跟跌不跟漲的舊習,使之在發揮經濟晴雨表,體現投資價值上能夠真正發揮作用。而要實現這樣的目的,境內市場在投資理念以及操作模式,還有資金組織結構,風險控制等各方面,都需要有所調整與改變。“滬港通”的實踐,也就在某種角度上對此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當然,如果以後“滬港通”解除了額度管制,境內外的資金流動更為便捷,那麽境內市場也就初步具備了在全球市場上配置資金的條件與機會,困擾市場多年的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也就有了獲得解決的希望。的確,從戰術上說,行將開通的“滬港通”給予人們的想象空間也許已經變得比較有限,但是從戰略角度而言,則正展現出極大的意義。

當然,要實現開設“滬港通”的戰略目標,並非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不會是只要“滬港通”開通了,所有問題就會迎刃而解。這里還有大量的基礎性工作要做,特別是對於中國資本市場管理層來說,利用好“滬港通”開通的契機,全面推進證券市場的改革,就是一篇大文章。而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筆者認為不以功利的眼光對待“滬港通”,建議拒絕將其作為題材來進行過度炒作,寄希望於長期價值的體現,也是一件不容回避的事情。


(編輯:羅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