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辜朝明揭秘日本股市崩潰內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468

5月22日至今,日本股市下跌15%。多數人認為,這是對日股過度上漲的反應,是健康的回調。

但野村經濟學家辜朝明(Richard Koo)認為可能真相比這樣的推測更複雜。簡單說,這次大跌是因為日本人知道些國外投資者不知道的事。
 
辜朝明在分析了這次股市崩潰的新近報告中指出,日經225股指大幅攀升的主要動力是日本以外地區的對沖基金,此前押注歐元下跌的也是這些投資者。
 
去年底,安倍政府宣佈,激進的貨幣寬鬆將是其三方面經濟政策的一大支柱。海外投資者的反應是將歐元平倉,然後將資金投入日本,推動日元走低、日股上揚。
 
我估計,領導這次從歐元移師日元的海外投資者之中,只有極少數人知道,當資金的私人需求可以忽略不計時,QE沒可能發揮作用。如果他們明白這點,當時就不會這麼做了。
 
而日本投資者知道這點,那就是他們沒有參與買日股的原因。
 
海外投資者對安倍經濟學的回應是拋售日元、買入日股,而日本機構投資者最初拒絕參與,選擇留在債市。
 
因為那樣的決定,長期利率沒有上升。這使日本國內外那些賣日元買日股的投資者堅定了信心,給這種趨勢又增加了動力。
 
但日本投資者也不可能始終像最初那樣反感做多日經股指的交易。
 
即使引導股市和匯市波動的海外投資者幾乎不瞭解日本,但此後市場情緒好轉,媒體又廣泛報導日本通脹預期,這些因素都迫使日本國內機構投資者開始拋售債券作為對沖。
 
 
機構投資者拋售日債使日債收益率上升,造成日債市場波動,無疑刺激了日經股指大漲。
 
 
 
但為什麼日債收益率上升對安倍經濟學來說是壞消息?畢竟收益率升高體現出通脹上升,而抵禦通縮是安倍經濟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辜朝明認為,問題在於,通脹是在日本經濟開始復甦以前上升的,過早上升就是壞消息:
 
今年4月4日,日本央行決定開始購買期限更長的日本國債,目的是全面壓低收益率曲線。結果卻事與願違,日本長期國債的收益率更高了。
 
國內按揭利率連續兩個月上升。這顯然是不利的升勢,因為它的推動力是對通脹的擔憂。如果是由實體經濟復甦和充分就業取得進展推動的,才是有利的利率上升。
 
市場越來越感到日本央行決定不惜一切代價製造通脹,利率、特別是長期利率就會上升。這不僅對日本經濟是負面影響,對銀行和政府的財政也有負面作用。
 
銀行沒有因為新增貸款活動而增加收入,政府也沒有因為經濟復甦而增加稅收。所以,銀行和政府的財政就會隨著長期利率上升而相應地惡化,惡化程度與上升幅度成正比
 
換言之,加入經濟實力增強,利率上升不是壞事,因為債券會因為整體經濟更強大帶來更多收入,銀行的損失可以靠他們的債券投資彌補。
 
辜朝明認為,現在並不是上述假設情形
 
日經新聞今年5月27日的調查顯示,只有22%的受訪者覺得日本經濟真正在復甦。調查結果暗示,迄今為止,因安倍經濟學獲益的人較少。
 
而且,在78%的國民沒有親身體會到復甦的時候,長期利率上升了,這很可能是「壞」上升。政府需要很小心地處理,密切關注資金的私人需求。
 
這一切意味著,從去年底開始日本股市的大幅漲勢可能已經走到盡頭,至少現在結束了。
 
辜朝明稱
 
近來日本債市的震盪發出了信號,表明推動股價穩步上漲的惡性循環結束了。
 
這意味著股市進一步上漲將需要企業盈利增長更加強勁和經濟復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711

辜朝明:留給中國的時間可能不足15~20年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6301

著名經濟學家、日本野村證券首席研究員辜朝明近日發表報告中提及了中國經濟,認為留給中國政府平穩迅速發展經濟的時間可能不足15~20年,

以下是主要內容摘要:

來自中國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從2012年已經開始出現下降,我之前看到的美國統計局預計的時間是2015年,這比我想像的要糟糕的多。

兩組數據存在差異的原因是美國將勞動年齡人口定義在15至64歲,而中國方面範圍是15至59歲,不管怎麼說中國的適齡勞動力出現萎縮已經是既成事實,將嚴重影響著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

這還意味著中國已經出現了劉易斯拐點(Lewisian Turning Point)(見聞註:在二元經濟結構中,在剩餘勞動力消失之前,社會可以源源不斷地供給工業化所需要的勞動力,同時工資還不會上漲。直到有一天,工業化把剩餘勞動力都吸納乾淨了,這個時候若要繼續吸納剩餘勞動力,就必須提高工資水平。否則,農業勞動力就不會進入工業。這個臨界點叫做 「劉易斯拐點」),勞動力的成本升高留給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時間已經不多。(見聞註:中等收入陷阱是指的是當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達到世界中等水平後,由於不能順利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導致新的增長動力不足,最終出現經濟停滯徘徊的一種狀態。)

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意味著勞動供給曲線已經停止了由左下方向右上方傾斜轉而從右下方向左上方傾斜,即使工資被迫提高,勞動力供給也會繼續減少。到時,曾經因為中國大量廉價勞動力而湧入的外資企業甚至連本國企業都會開始向工資水平更低的國家遷移,比如緬甸和孟加拉。這會導致中國在產業升級換代還未完成之時就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國過去30年的飛速發展離不開外資的助推,在可預見的將來也都將繼續依賴外資,但前提是中國可以在剩下的時間裡擺脫這個中等收入陷阱。那麼中國該如何說服外資企業繼續留下來呢,這其中應包括減少腐敗帶來的不確定性,完善國家的法制建設等。

但是,提高勞動力工資水平也不無益處,這將使中國人的購買力增強,實現從大規模製造基地向大規模消費市場的轉變,這樣也可以吸引外資繼續留在中國。

歷史上1985年廣場協議後日本和其他外資企業撤離東南亞來到中國,這與當今的情況很類似。馬來西亞當時進行的就是上述轉變。不過由於馬來西亞法律系統與西方相似,其體制風險要小於如今的中國。

中國社會當前處於一次結構性變革的邊緣。這一結構性變革要比中國政府當前十分渴望推行的長期且痛苦的經濟再平衡計劃更具深遠意義。有必要學習馬來西亞當年的模式,以防工資水平的上漲「趕走」這些跨國公司。

總的來說,中國依然有著數以百萬計擁有夢想的、肯吃苦、愛學習的年輕人,我認為中國當局只要能夠建立完善的體制和制定正確的發展方向,一定可以爭取到改革的時間,再現中國式奇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056

辜朝明:“安倍經濟學”或引發日本經濟大崩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589

野村證券綜合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Richard Koo)近日表示,如果日本政府及央行執意通過購買國債的方式來拉升通脹回升至2%的話,債市的崩潰最終將引發日本經濟的崩盤。

辜朝明表示:

一年半之前開始的安倍經濟學顯然未能在刺激個人消費方面取得任何的進展,政府理應意識到貨幣政策無法解決現有問題。但是大多數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都拒絕承認這個現實。

過度追求通脹率和日元貶值將壓制國內需求。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認為人們會因為通脹回升的預期而開始借貸/消費。如果通脹的確是由於供求關系變化而改變的話,這種假設自然成立。但是如果實際需求不增反減的話,黑田東彥的推斷就毫無意義。事實上,所謂的通脹回升都是由於日元疲軟所帶來的輸入性通脹,而非真實的消費通脹。

日本的量化寬松已經進入到第十二輪(或許是第十三輪),政府和央行所主導的充裕流動性並沒有流入到實體經濟當中。過去二十年內,私人領域所有的借貸都用於到償還現有債務之中。“失去的十年”和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商家和個人都傾向於儲蓄——雖然利率為零。沒有實際效應的QE所帶來的結果就是不斷重複的小泡沫。如果企業盈利水平不能增長的話,小泡沫堆積起來的(股市及其他資產)大泡沫最終結局必然是泡沫破裂。

在日本央行宣布擴大QQE之後,市場出現了兩種聲音。一種就是央行支持者所認為的寬松有效論,另外則是批判者的悲觀論調。

而在批判者中也分為兩派:一方認為日本經濟和政府財政將在無限制的寬松中走向崩潰,觸發因素可能是日本國債市場的崩盤。另一方則相信日元的持續貶值將對日本工業造成打擊。

在我看來,第二種擔憂不足畏懼,因為過去六年里美國和英國的QE計劃並未帶來類似的效應。

但是如果日本央行執意通過購買國債來達到2%的通脹目標的話,債市的崩盤終將導致經濟的崩潰。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