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华燊燃气本周五正式更名“滨海投资”


每经记者  李凌霞

        此前因涉嫌违反外汇管理条款,从2004年停牌4年多的华燊燃气  (08035,HK)已于上月12日复牌,日前复牌一月的华燊燃气进一步宣布完成其重组计划。该股预计在本周五  (6月19日)正式更名为“滨海投资”进行交易。

        昨天滨海投资宣布,泰达香港置业通过津联BVI获得配发滨海投资30亿股后,已经成为滨海投资的控股股东。目前,泰达共持有滨海投资的34.96亿股,占其已发行股本的约58.34%。按照此前安排,将向华燊燃气的股东提出强制性现金收购建议。

        据了解,泰达提出全购的收购价为每股0.08港元,较华燊燃气6月12日收盘价0.335港元这让了76.1%。若所有收购建议获股东接纳,则泰达及其一致行动人士的持股量将为85.57%,滨海投资的另一主要股东沈家燊的持股量为14.43%。

        据 悉,华燊燃气在2000年3月在香港创业板上市,2004年4月6日因违反有关条例被罚款并停牌。经天津、香港两地警方缜密调查取证,未发现公司原董事长 沈家燊有任何违法行为,现为天津市政协常委、香港华燊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沈家燊去年的重组后仍为华燊燃气的大股东。此前,华燊燃气的11名董 事全部辞职并获10年内不得在华燊燃气担任董事的处分。

        去年5月份,华燊燃气提出重组方案,称将向主要股东天津发展 (00882,HK)旗下国企天津泰达,发行新股、可换股优先股及可赎回优先股。并向银团发行4000万股可换股优先股,集资总额约8.33亿元,用作重 组债务。重组后,华燊燃气将获注入资金净额约8.731亿元,其中约5.07亿用于偿还银行债务,2亿元向附属公司注资以兴建管道,余款作日常经营需要 等。

        华燊燃气已经于5月12日正式复牌,并且目前泰达向该公司注资事项已经基本完成,该公司并已经完成偿还部分银行的贷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75

香港利豐更名 馮氏集團百年老商號歸零再出發

http://www.yicai.com/news/2012/08/1995844.html

然說名字只是一個符號,但是倘若把使用多年的名字改掉多少會讓人覺得不適應。

2012年8月1日開始,總部在香港、核心業務涵蓋全球消費品市場的整個供應鏈管理的香港利豐集團(Li & Fung Group)改名為馮氏集團(Fung Group),利豐研究中心的相關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只是集團名字改了,但是集團內部業務框架並沒有調整。」

馮氏集團的官網顯示,馮氏控股(1937)有限公司旗下貿易、物流、分銷業務將繼續由利豐有限公司(00494.HK)進行運營管理,而零售業務由馮氏零售有限公司(私營業務)運營。

百年商號更名

從其英文名稱Li&Fung來看,利豐是創始人馮柏燎和李道明姓氏諧音的合稱。1906年,馮柏燎和李道明在廣州創立了利豐貿易公司,這是 當時中國第一家華資的對外貿易出口商。1943年,創辦人馮柏燎去世後,業務移交給馮氏家族第二代。之後,向來不參與業務管理的合夥人李道明先生宣佈退 休,將所擁有的利豐股權全部賣給馮氏家族,但Li&Fung的名字一直延用至今。

從中文名看,從「利豐」到「馮氏」,一位物流業人士表示,「改名之後,家族企業味道更濃。」不過,他認為利豐一直是馮氏家族擁有並經營管理,李氏早在大半個世紀前就已賣了股份,也早該改名了。

總體來說,「改名對利豐集團影響不會很大。」凌雁管理諮詢首席諮詢師林岳認為,利豐多年以來已經形成了很強的產業集 群,各子公司也都有自己的品牌,比如在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及珠海等珠三角市場約550家門店的OK便利店及聖安娜餅屋,專營男士服裝的知名零售商利邦 控股有限公司,還有與Toys「R」Us, Inc.合資,現經營逾150家零售店舖的玩具「反斗城」亞洲業務,從事貿易、分銷、物流的利豐有限公司等。由於沒有必要刻意去推廣集團的名稱,正如寶潔 公司也更多地去推廣旗下的子品牌一樣,利豐集團改名,從客戶和消費者的品牌認知而言,並沒有很大的影響。

實際上很多知名企業都有過改名的經歷,比如1998年,德國戴姆勒-奔馳汽車公司和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之一的克萊斯勒公司合併,後就改名為戴姆勒-克 萊斯勒公司,2007年,德國戴姆勒與美國克萊斯勒合作結束,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又再次更名為戴姆勒股份公司。 「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也需要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與時俱進的調整。」林岳說,特別是百年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會更多經歷併購、調整、拆分、演變的過程, 不過通常這種狀況都是改動不大,往往是1+1=2的方式。

雖然這次改名背後的動機究竟是什麼還不清晰,但林岳認為,肯定是其第三代接班人馮國經、馮國綸兄弟倆意識到有這樣的必要,比如給相關的股東和利益集團更清晰的認識,更直接地強調馮氏家族的位置,以獲得更多的信心與支持等。

其實國外的公司有很多以創始人名字作為公司名稱的,比如麥當勞、肯德基等,即便香港也有如李錦記、徐福記等創始人名字為名的公司,「當然公司名稱的變更也有個重新認識和積累的過程,這當然也是改名的代價。」林岳表示。

供應鏈轉型中

「對於一個百年商號來說,其無形資產價值不菲,利豐董事會做出改名的決定肯定有其背後的原因,也肯定考慮到品牌損失,但是在做減法的同時,肯定在做其他方面的加法。」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聯盟理事、漢森世紀供應鏈管理諮詢副總經理黃剛認為。

在他看來,利豐也正在不斷地轉型調整中,這早在去年9月就初見端倪。一個印證是利豐有限公司榮譽主席、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Victor Fung)當時提出「新興市場將顛覆供應鏈」。

「目前供應鏈模式為,亞洲提供原料和廉價勞動力,發達國家全盤買下。」馮國經當時表示,隨著中國內銷替代出口,中國政府計劃提高工人工資、創造更多 中產階層,中國也不再是世界上最廉價的製造國,供應鏈重組將把製造工作均勻地分配到世界各地,同時供應鏈已遭遇拐點,成本不再是首要因素,速度和較短的供 貨週期已上升為主要因素。

他認為:「以前需要數十年才能奠定下來的供應鏈支配順序將發生巨變。需求將首次來自那些傳統的生產國。這意味著全球供需格局將發生微妙變化。供應鏈操作也將因此發生根本變化,我們能夠在任何地區組織貨源、銷售貨物。」

因此,利豐集團也將對供應鏈進行重新調整。馮國經說:「全球將經歷一個重大轉型期,我們要直面未來的發展局勢。」

歸零再出發的基因

利豐有限公司集團主席、馮氏集團副主席馮國綸在美國讀MBA時曾聽到一個很有名的故事,一家製造馬鞭的企業,一門心思去研究如何做好馬鞭,把馬鞭做 得出神入化,但卻不知道世道已發生變化,社會已不再需要馬鞭了,結果這家企業最後被迫倒閉,這個故事說明瞭解市場環境的極端重要性。

等到環境轉變才想到要去適應環境的企業,只是屬於小學級、中學級企業;能夠事前預測到環境的轉變,提前改造企業使之去適應未來環境的轉變,才屬大學 級企業。因此,利豐決定每三年停下來全面檢討一次,看是否需要改造自己。而零起點再出發的「三年計劃」正是利豐持續前進的秘密武器。

從最初創辦時的貿易中間商,變身全球供應鏈的管理者,從舊式家族經營轉向現代化企業管理,曾創作過《百年利豐——從傳統商號到現代跨國集團》的暨南 大學經濟學院院長馮邦彥認為,利豐三代管理層準確地把握住經濟變動的脈搏,正是因為不斷審視自身存在的必要性,才成功把一個別人眼中的「夕陽產業」做成了 「日不落帝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貿易公司。

對於馮氏兄弟來說,雖然零起點計劃較為繁複和耗時,但優點是計劃在沒有包袱的情況下做出來,使企業管理層保持清醒,真正根據最新環境和企業狀況,評估和展望企業的將來。

如今,這家外購公司被普遍視為出口業的領頭羊,管理著沃爾瑪(Walmart)和塔吉特(Target)等零售商的供應鏈。其最大市場是美國,佔去上半年營收的62%;而中國仍然是它的主要的採購國,其有56%的商品採購自中國。

吳敬璉曾評價說,這家企業是香港甚至世界範圍內商貿業的一個著名創新者。其當家人馮國經、馮國綸兄弟,被稱為「亞洲最有頭腦的商人」。它獨具特色的全球供應鏈管理,更使其四度成為哈佛商學院MBA的教學案例,不過下次哈佛案例的修訂本也需要添上一筆——它更名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268

富士康更名「富智康」,軟硬結合涉足手遊行業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6/56159.html

蘋果把代工訂單分給了其他企業,富士康作為蘋果最大代工企業的地位面臨挑戰,而高速成長的三星手機並未跟富士康合作,意識到危機的富士康必須積極突破自身侷限。在向商業渠道擴張屢受挫敗之後,富士康的未來發展也是面臨很大挑戰,黑馬哥與你分享來自深圳商報傅盛寧的報導,一探原委。

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據外媒報導,台灣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團)日前宣佈將在六個月內推出旗下第一款手機遊戲,計劃在手游數字產業領域開拓新業務。鴻海高層透露其將在高雄軟件市場進行遊戲研發。此外鴻海未來還將與內地公司合作,共同進軍遊戲市場。國都證券研究員鄭小波昨日接受採訪時指出,富士康涉足手游有劣勢亦有優勢,與內地企業合作將令其成功率大大提高。

郭台銘宣佈開發手機遊戲

據報導,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表示,公司將開發手機遊戲,首款產品將在六個月內發佈。他認為,無論是軟件向硬件產業過渡,還是硬件向軟件過渡,都有其長處和短處。即使是微軟也涉足硬件製造,因此軟件和硬件的整合是必然的趨勢。

富士康科技集團是全球3C(電腦、通訊、消費類電子)代工領域規模最大,成長最快的國際集團。業務涉及消費性電子、數位內容、汽車零組件、通訊、云遠算服務及新能源、新材料開發應用等多個產業領域。

令人奇怪的是,它在香港上市公司的名稱改成了「富智康集團」。國都證券(香港)港股研究員鄭小波昨日接受本報採訪時說,「更名是兩週前的事情。富士康希望通過更名擺脫純代工企業的帽子,表示公司業務也有科技研發的『智力』成分。」

富智康集團股價4月下旬至9月5日,總計漲了約1倍,但9月以來股價連續下跌,弱於恆生指數走勢。昨日收盤4.28港元/股。

順應硬件軟件合一趨勢

鄭小波說,富士康原先是做硬件,進入軟件業有其劣勢,但也有客戶渠道的優勢,比如可以通過與他代工生產的智能手機企業合作,將開發的手游軟件植入智能手機中,從手游用戶的流量繳費中分成。富士康代工的手機品牌很多,具有先天優勢。

「而且,這也是富士康迫不得已的舉動。」鄭小波說,蘋果把代工訂單分給了其他企業,讓其作為蘋果最大代工企業的地位面臨挑戰。而高速成長的三星手機並未跟富士康合作。意識到危機的富士康積極突破自身侷限。先是開辦「賽博數碼廣場」類的電子產品大賣場,之後與麥德龍合資開辦家電連鎖品牌萬得電器、開辦實體店萬馬奔騰電器超市、飛虎樂購網上交易平台。

但富士康向商業渠道擴張截至目前都不算成功。萬得電器城今年已關閉,萬馬奔騰電器超市3月份就宣佈停止擴張、飛虎樂購因訪問流量過低難以維持。記者昨日到現代之窗「賽博數碼廣場」採訪,這裡的商戶告訴記者,不僅地鐵施工影響生意,快遞業提供的郵購便利,也讓生意流失很多。

富士康向手游領域拓展,順應了全球硬件軟件合一的趨勢。鄭小波說,全球的互聯網、電子產品巨頭,如微軟、甲骨文等,都兼做軟硬件。手游業務過去一些人包括馬云都不看好,現在也改變了態度。這一領域投資回報期短,吸引了很多企業參與。

手游概念港股沒有被爆炒

手游概念在港股並沒有像在A股那樣被爆炒。鄭小波說,香港股市投資者崇尚價值投資,不隨便聽故事的。業績改善了,資金自然會湧來。港股中還有一家更明確的手游企業,題材更豐富,今年以來股價還是跌的,最近才有小反彈,股價還不到1港元。

富智康股價4月至9月的上漲,與其業績改善的財報發佈存在同步關係。信達國際控股的研究報告指出,富智康集團上半年盈利優於預期,期內錄得純利1766萬美元,每股盈利0.24美仙(去年同期淨利潤虧損2.26億美元),較市場預期高出超過30%。

鄭小波認為,手游的內地市場堪稱「藍海」。富智康集團手游要想獲得大發展,提高成功率,應當與內地企業合作,比如中移動、中國電信等,另外還有內地的很多智能手機生產企業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03

佰程更名百程 大手筆購新域名 becheng.com月底上線

http://news.iheima.com/show-10-143950-1.html
以簽證業務為入口,專注出境游服務的佰程旅行社旗下網站佰程旅行網於近日改名百程旅行網,並從域名大佬蔡文勝手中大手筆購得百程雙拼域名baicheng.com,通過WHOIS查詢發現,域名狀態已經於5月5日更改。佰程旅行網的英文域名為byecity.com,目前baicheng.com已經可以訪問,尚在DEMO狀態,據百程內部人士透露,新版網站預計7月底將正式上線。
 

\
百程旅行網baicheng.com域名WHOIS信息
 
旅遊圈通過對比發現,相較於舊版網站,百程旅遊網頁面更加簡潔大方,導航欄中僅有簽證、特賣及問答三個頻道,相較於舊版網站精簡不少,首頁焦點也放在了出境游產品的特賣,或預示著百程旅行網將以簽證為入口,從出境周邊服務轉型出境游產品特賣平台。
 
\
百程旅行網新標與佰程旅行網舊標對比
 
據佰程內部人士解釋,佰程及其域名byecity.com存在拼寫複雜,識別度較低的缺點,也因為佰程這一品牌在消費者中,目前知名度較低,因而換標成本也就較低。新品牌百程及域名baicheng.com更便於消費者識別與拼寫。同時,百程寓意著一百次旅程,百程團隊將以為消費者一生提供一百次旅程服務為目標;圍繞這個主題,百程團隊還可以設計諸如一百條主題路線、一百場主題活動等旅遊營銷策劃。
 
日前被攜程捲入簽證價格大戰的佰程旅行網成立於2000年,是國內首家O2O出境旅行服務公司,其簽證業務在業內佔領先份額。2014年年3月,佰程旅行網獲得了由阿里巴巴領投的近2000萬美元的B輪融資(詳見《傳佰程旅行網獲阿里巴巴近2千萬美金投資》)。
 
從同程換標換域名,到百程換標換域名,可以看出,在線旅遊網站越來越注重市場營銷的品牌意識與服務意識,越來越樂於探求消費者需求,力圖走出在線旅遊電子商務價格戰的泥潭,真正為消費者提供價值服務。
 
對比同程的域名收購,預計百程新域名baicheng.com成交價格也不少於100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949

打入中國生醫、汽車材料新領域 大動作更名 長興材料啟動創新開關(078-080)

2014-08-18  TWM
 
 

 

老牌化工大廠長興宣佈更名為「長興材料」,不僅是產品革新,連管理腦袋、商業模式都一併翻新;愛騎重機的董事長高國倫,更大膽喊出明年營收要成長一○%,一向低調的長興,是什麼關鍵轉變,讓他們敢站在市場前面?

撰文‧鄧 寧

從油漆、三夾板黏合劑起家,做到亞洲第一大樹脂供應商,以及全球最大乾膜光阻(印刷電路板製程的感光材料)供應商,細數「長興化學工業」五十年來的沿革史,與台灣經濟發展歷程密不可分;而這家鮮少在媒體前曝光的老牌上市公司,卻在七月中旬大動作宣佈更名為「長興材料工業」,股價也隨之上漲,並創四年又三個月來的新高,最高達三十七.四元。

資深投資人觀察,每當上市櫃公司更改名稱,股價幾乎都會有所表現,因為伴隨更名而來的,通常都是營運績效好轉的跡象。

檢視長興材料今年上半年財報,累計前六月營收一九二.七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八%,稅後淨利九.八四億元,年增率近三成,績效確實明顯改善。

長興材料董事長高國倫坦言,在二○一○年他接任董事長後不久,就有更名的想法,當時長興內部正在進行一場關鍵的變革,公司企圖從追隨歐美日大廠規格的材料「改良者」,變身為主動引領市場的「創新者」,長期擔任長興研發研究所所長的黃舜仁下定義:「我們以前是『me two',現在要做『me one'。」看好明年營收 拚十%成長率經過三年多的努力,這番改革終於有些眉目,外傳長興打入台積電供應鏈,高國倫笑著卻不願證實,只說:「今年以來我已經簽了二十幾個保密協定,真的不能說,但都很令人興奮。」有了實質的轉變支撐,高國倫才敢在今年將父親高英士一手創辦的「長興化工」更名為「長興材料」,更大膽喊出明年起年營收成長一成的目標。

合成樹脂、電子材料、特殊化學品是長興的三大事業部門,佔營收比重約為五五%、二七%、一七%,雖然長興近來的變革主要向電子業靠攏,但仍不放棄最大宗的合成樹脂市場,高國倫表示:「數量與質量我們都要,低附加價值、低利潤的大宗貨要做,高附加價值的材料也要做。」高國倫強調,合成樹脂是化工業發展的基礎,舉凡建築塗料、汽車修補漆、接著劑,小自鈕釦、大至遊艇,來自各行各業的樹脂需求仍十分可觀,「老狗耍不出新把戲,但是老狗忠心耿耿。」長興工廠內更給合成樹脂和電子材料兩大產品群各起了個綽號,樹脂是「老婆」、電子材料是「情婦」,高國倫打趣地說:「老婆又老又醜,可是每天都做早餐給你吃;情婦年輕漂亮,但什麼時候把你踢下床都不知道。」這比喻說明了電子產品的生命週期短,隨時有抽單、換單的可能性,傳統樹脂則非常穩定,在經濟環境起伏時,也能帶來一定的營業額,公司不怕沒飯吃。

盤點關鍵技術 強化敏感度過去,長興各事業部門長期來皆各自為政,很少互相交換意見;直到十年前長興接獲一筆訂單,為因應產品研發需求而讓三大事業群有了對話機會,當時還是總經理的高國倫這才發現:「不能總是由產品來導出技術,應該藉由技術整合來做新產品。」但這個想法到五年前才真正落實,高國倫要求旗下合成樹脂、聚酯樹脂、電路基板、光阻、膜材料、特殊材料、封裝材料等事業部一一盤點自己的關鍵技術,接著又花了兩年時間將之整合成一個技術平台,這才啟動「me one」的創新開關。

「原來將長興的關鍵技術整合後,能開發出新產品!這不是研發人員想到的,而是開發人員發現的。」高國倫說。

事實上,研發一直都是長興的強項,不僅設立研發研究所,每年投入的研究經費更達公司年度總營收的三%,研發人員多達五百多名,其中擁有博士學歷的就佔七、八十位,「只要客戶提出來,我們什麼材料都能做,但長久以來關在研發的象牙塔裡,就缺乏對市場的敏感度。」高國倫不諱言地直指長興過去最大的缺點。

研發出身的黃舜仁也坦言,有時候實驗室做出一項新產品,研發團隊很振奮,但卻沒人知道該怎麼賣給客戶;甚至拿到客戶端還得經過兩、三年的認證調整期,「如果是電子產品,生命週期早就換了,我們會永遠追不上變化的速度,跟不上就等著被淘汰!」在盤點、整合關鍵技術後,長興投入更多資源與人力在開發部門,且從下游各產業挖角資深人才,由懂產業的人來幫研發部門「挑題目」,「我們不再找化工本行的人,而是從半導體、電路板、觸控面板、晶圓代工這些產業找專才,一旦『題目』商業化,有資格成為一個事業部,我就會讓開發者下部隊當領導人。」簡單說,以前長興不需瞭解半導體製程,只要做出材料交件就好,現在卻花大工夫瞭解製程與終端應用,就是為了能在做出成品前找到市場。

政治大學創新管理教授李仁芳分析,長興材料這番顛覆傳統的作為,並不是從管理學理論中學來,而是受到市場的啟蒙,「長興要制定產品規格,就一定得與下游產業密切對話,所以它從客戶端挖角,這很特別,但也絕對有利於收編市場需求。」觀察政策風向 專走中國規格高國倫很清楚,像長興這樣穩定的傳產行業,想要再次步上高成長軌道,就必須借助新市場、新產業、新產品,「亞洲現在可謂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一方面累積了足夠的製造能量,也開始有能力制定規格,而不必看先進國家臉色,尤其是擁有十三億人口的中國,最有資格當老大。」長興從九六年在崑山設廠後,在中國已建置十三座工廠,「我們在中國並不以台商自居,而是視自己為本地材料製造商。」高國倫認為,所有企業在中國都應該要懂得觀察政策風向,「中國政府鐵了心要走自己的路,那我們就該做中國規格的生意!」在中國,長興材料還跨入生醫、汽車材料等新領域。看到中國政府重視老齡化醫療問題,長興開發團隊就結合樹脂合成與精密塗布技術,生產血糖試片、繃帶等體外敷料,「中國地方大,從國外進口醫材緩不濟急,醫療院所也無法一下子普及,所以簡單好用的醫材很有市場。」更有賣點的是汽車材料,原本長興就有生產汽車修補漆,但現在更看準原廠漆市場,「我們不奢望打入通用、福斯這些大車廠,而是看準一汽、長春、吉利這些中國本土車廠,一旦他們想走『中國規格』,要更換原廠漆,我們就有機會。」李仁芳認為,長興利用中國市場的想法十分聰明,「低層次的台商只看到中國的勞動力,但高階的台商就懂得善用台灣的技術打進中國市場。」從只會低頭拉車的化工廠轉型為善觀風向的材料大廠,這一步,長興走了十年,卻也是高國倫從生活中悟出的道理。

高國倫笑著說:「我喜歡騎重機,因為人在汽車內永遠不知道外面的變化,但騎著機車,我能聞到泥土的味道,能感覺到風向,下雨也躲不了,這才是人生。」下個月,高國倫還要赴北京清華大學就讀「科技哲學」博士班,當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學弟,他的下一段學習,會為長興材料帶來何種衝擊,也值得注意。

高國倫

出生:1955年

現職:長興材料董事長

經歷:長興材料總經理

學歷:南加州大學企管碩士家庭:已婚,育有3子興趣:駕駛飛機、騎重型機車

長興材料

成立時間:1964年

創辦人:高英士

資本額:99.24億元

主要業務:合成樹脂、

電子材料、

特殊化學品

2014上半年財報數字

合併營收 稅後淨利 EPS 192.7億元 9.84億元 0.99元

從傳統化工到電子材料

—長興的轉型

1964年 樹脂及特用化學品

1985年 電子材料

2000年 半導體材料

2004年 光電及顯示器材料2009年 LED及太陽能材料

2011年觸控面板材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204

新傳媒擬更名恒大健康產業 許家印要發力整容業?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2-28/899565.html

 

每經記者 區家彥 發自香港

近年來多元化步伐不斷加速的恒大再有大動作。

恒大地產(03333.hk)於2月27日晚上發布公告,公司完成收購新傳媒(00708.HK)74.99%的股份,成為該公司的控股股東,接下來將啟動強制要約收購程序,並擬將新傳媒更名為恒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

公告顯示,去年12月24日,新傳媒控股股東楊受成落實向恒大地產出售其74.99%持股,總代價9.5億港元,相當於每股約1.466元,上述股權已經於2月27日完成。此外,根據雙方協定,新傳媒向英皇國際(00163.HK)出售位於香港九龍觀塘鴻圖道82號一幢樓高十層之工業大廈,代價約4.15億港元;同時,新傳媒向楊受成產業控股出售New Media Group 9.99%股本,代價約1030萬港元。

恒大地產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對楊受成這位香港娛樂大亨並不陌生。在恒大地產上市之前,由於旗下樓盤常常請英皇旗下的明星代言,許家印就已經結識楊受成。據香港媒體報道,2008年恒大陷入危機之際,正是楊受成將許家印引薦給新世界集團創始人鄭裕彤,最終恒大獲得後者以1.5億美元入股,並度過危機。恒大於2009年赴港上市時,楊受成也曾參與認購入股。

據悉,由於恒大持有新傳媒股權超過30%,根據香港證券與期貨實務監察委員會頒布的《公司收購、合並及股份購回守則》規定,恒大將需要啟動強制要約收購程序,公司已經委聘新百利融資有限公司作為本次要約收購的財務顧問。

值得關註的是,公告顯示,為了在收購完成後更好地反映新的商業策略,恒大地產建議將新傳媒更名為恒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

《東方早報》於去年9月份報道,恒大並購了韓國最大的醫療整形機構原辰,該公司成立於1999年,是韓國最大的綜合整形外科醫院,共有34名專業的整形醫師,韓國很多當紅明星都在此做過整容手術。

該報道稱,恒大健康產業集團為恒大集團全資下屬集團公司,負責運營管理全國各地的健康產業項目。運營項目類型涵蓋整形美容、抗衰老、健康體檢、中醫養生、產品研發等五大產業體系。預計到2015年,在中國至少6個一二線城市設立分支機構,年營業收入超過160億元,服務人群超過5000萬人。

成功拿下新傳媒後,是否意味著許家印將發力整容業?這值得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3621

A股再現奇葩更名 多倫股份擬更名“匹凸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921.html

A股再現奇葩更名 多倫股份擬更名“匹凸匹”

一財網 婁敏 2015-05-10 19:05:00

5月10日晚間,多倫股份公告稱,擬更名為匹凸匹。分析人士表示,多倫股份此番更名和更改業務範圍,頗有點“空中樓閣”的味道,所謂“匹凸匹”的新名字更像是試圖搭上當前最為熱門的“互聯網+”的熱潮,不排除吸引資金關註甚至炒作的意圖

A股再現奇葩更名。多倫股份擬更名為匹凸匹。

5月10日晚間,多倫股份公告稱,“(公司)立誌於做中國首家互聯網金融上市公司,基於上述業務轉型的需要,為使公司名稱能夠體現公司的主營業務,公司擬將名稱變更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為P2P Financial Information Service Co., Ltd.。”

有分析人士認為,多倫股份此番更名和更改業務範圍,頗有點“空中樓閣”的味道,所謂“匹凸匹”的新名字更像是試圖搭上當前最為熱門的“互聯網+”的熱潮,不排除吸引資金關註甚至炒作的意圖。

與此同時,公司還公告更改了公司章程,擬變更業務經營範圍,將主要從事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金融許可業務除外)、金融軟件研發和維護、金融中介等業務。

從一家房地產相關行業的公司轉型為互聯網金融企業,多倫股份的轉型是否靠譜,市場各方難免要打個問號。鑒於多倫股份在股市上的表現一貫不佳,且實際控制人鮮言剛被上交所公開譴責過,公司此番動作也引起了監管層的高度重視。據記者了解,上述公告未能第一時間披露,而是迅速收到了上證所的監管問詢函,要求公司詳細解釋相關提問並提示風險。

從公司對監管問詢函的回複來看,實際上公司目前對轉型互聯網金融的設想完全處於“空轉”階段,並無任何實質性的動作。

面對上證所監管函中“公司是否已進行開展上述業務的可行性論證和公司主營業務調整的具體安排”的詢問,多倫股份的答複顯然不能令人滿意。

其回複公告稱“公司開展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金融許可業務除外)未進行專業的可行性論證,且處於股東大會決議通過之前的決策階段,存在不能獲得股東大會通過等風險”,“ 目前母公司並無相關的人員配置等,也未正式開展業務,如果本次股東大會通過,公司將通過從深圳柯塞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調任部分人員、從市場高薪招聘有相同從業經驗的人員等方式解決人員配置問題。“

未做足準備便著急改名之余,公司對轉型的決心則是一再表態,稱“公司自去年開始進行轉型業務嘗試,特別在平臺(即“P2P”中的2)的居間經紀業務上做了積極探索,取得了有價值的效果,現公司擬進軍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領域。本次業務轉型也為公司經近兩年轉型研究後做出的實質性決定,是公司邁出轉型探索的新的一步”。

據了解,部分公司更名信息披露不充分,涉嫌誤導投資者,甚至不乏內幕交易,已經引起監管部門的高度關註。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上市公司謀求發展從而轉型是正常的,但是投資者要抓住問題的根本,透過現象看本質,應更多的依據公司的實際行動和成果來進行投資判斷,而不是僅僅憑公司的一個表態或者更名就盲目買入,最終可能遭受損失的是自己。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88

更名“匹凸匹”陷內幕信息之爭 有無業務調整成關鍵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21031.html

更名“匹凸匹”陷內幕信息之爭 有無業務調整成關鍵

一財網 婁敏 2015-05-21 22:16:00

多倫股份披露更正公告司稱,改名屬內幕信息,公司將按上證所要求進行自查。

多倫股份此番更名“匹凸匹”是否屬於內幕信息?有無牽涉業務調整成為各方爭論的焦點。

5月21日晚間,多倫股份披露了更正公告司稱,經仔細研究,上證所問詢函所提問題不僅僅是名稱變更,還涵蓋問詢函開篇提出的經營範圍變更等問題,屬於內幕信息,公司將按上證所要求進行自查。

此前,上證所向多倫股份發出問詢函“請公司提交本次名稱變更的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核查並披露公司董事、監事及高管人員及其他內幕信息知情人最近六個月內買賣公司股票的自查報告。“

而多倫股份的公告對於更名是否屬於內幕信息提出質疑稱:“無論在 A 股市場還是其他股票市場,都沒有將名稱變更作為內幕信息事項的規定,也沒有將名稱變更作為內幕信息事項進行核查的慣例或先例。若確有必要,公司將聯系律師事務所,請專業人員對此發表意見。”

僅僅一天之後,多倫股份發布更正公告,承認此前理解錯誤並更正回複如下:“ 經公司仔細研究後發現,問詢函所提問題針對的問題不僅僅是名稱變更,還涵蓋問詢函在開篇提出的經營範圍變更等問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 67 條及 75 條規定,經營範圍變更屬於內幕信息。”

在市場火爆的情況下,近期上市公司出於各種原因更名的現象顯著增加,多數對股價影響較大,其背後的利益勾連不可忽視。對於更名和內幕信息的關系界定及其相關核查的疑問,上證所相關人士指出之所以要求多倫股份提交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主要是出於兩方面考慮。“一是多倫股份此次更名,是基於公司業務轉型的需要,更名與公司主營業務的調整相關聯。二是公司披露公告後,其股價兩個交易日漲停。因此,多倫股份此次更名,源於其主營業務的調整,並對公司股票交易產生重大影響,屬於《證券法》所規定的內幕信息。”

此外,據該人士介紹,對股票異常交易進行核查,是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監管中的一項常規性工作。今年以來,在市場持續升溫和中小投資者加快入市的背景下,上證所進一步強化了股票異常交易的核查力度,共對存在異常交易情況的76只股票進行了核查。

那麽法律怎麽說?證監會《關於上市公司建立內幕信息知情人登記管理制度的規定》中對於內幕信息的概念,表述為“根據《證券法》第75條規定,涉及上市公司的經營、財務或者對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交易價格有重大影響的尚未公開的信息。”而根據《證券法》第75條的規定,其中除了列舉了七項明確屬於內幕信息的內容外,還有一條兜底條款,即“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認定的對證券交易價格有顯著影響的其他重要信息。”

有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據上述關於內幕信息的規定,多倫股份更名以及變更業務範圍的行為已經構成了會對股價造成影響的未公開信息,而公告之後帶來的兩個漲停也充分說明了二者之間的因果關系。上證所對其發出問詢函是完全合理的,是維護市場公平的正確之舉。

該人士同時指出,交易所對證券異常交易進行核查,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及時發現可能存在的市場操縱和內幕交易線索,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維護證券交易的正常秩序。要求公司提交內幕信息知情人名單並進行核查,並不意味著對於內幕交易行為的認定。只有在核查中發現確實存在內幕交易嫌疑線索,交易所才會提請證監會進行進一步的調查。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633

“川醫”之爭,誰是正宗?一所地方醫學院更名背後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9768

雖然學校自2015年6月2日將起正式啟用新校名,且官網首頁橫幅也已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但在網站的其它界面,“瀘州醫學院”依然是最常見的稱呼。 (四川醫科大學官網截圖)

問問四川人,都知道“川醫”在省會成都。但往後他們可能會搞不清楚了。因為,最近省內又出現了一個“川醫”,一字之差,卻在將近300公里外的“酒城”瀘州。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批準瀘州醫學院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簡稱“川醫大”,下同)。這一下,動了老“川醫”——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的奶酪。作為中國最早的醫學綜合類大學,從1953年到1985年,它的名字是“四川醫學院”,“川醫”之名直至今日。

這一舉動,引發了將近900名老“川醫”校友在給教育部長的公開聯名信後署名,其中30%來自海外。他們要求撤銷這一決定。

名字不僅是面子。

新老“川醫”

“瀘州醫學院(簡稱:瀘醫)改名為‘四川醫科大學’,是由‘四川醫學院’和‘華西醫科大學’名稱中的關鍵部分重組而來,與‘四川醫學院’非常相似,名稱上容易混淆。而且按照漢字簡讀的習慣,‘四川醫科大學’也會被簡稱為‘川醫’,其誤導公眾是顯而易見的。”

“……(改名)對雙方都是弊大於利。……為此,我們強烈呼籲有關領導修正對瀘州醫學院的‘四川醫科大學’的

命名。”在公開信密密麻麻的近900個簽名和入學年份後面,是一個個簽名醫生的所在地點,舊金山、多倫多、波特蘭……一個個北美城市的名字十分醒目。

上個世紀,他們畢業的這所四川最好的醫科大學歷經了4次更名。

1949年,教會創辦的華西協和大學被收歸國有,其名稱變為華西大學。不少老校友至今互稱“華西人”。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華西大學與其他院校合並後,改稱四川醫學院。“川醫”的叫法從此開始。1985年,它又改名“華西醫科大學”。

這次發起公開聯名信的主要組織者余堅生活在美國新澤西,正好畢業於1985年。在網上看到瀘州醫學院更名的信息後,他很氣憤,遂發起聯名。“我懷疑他們的目的不純,跟原來的‘川醫’很容易混淆。”

改名,令老“川醫”的海外校友不斷遇到麻煩。在國外,培訓完的醫生若需換教學單位工作或者申請到新醫院工作,都需要提供原醫學院證明和成績單。這所大學的頻繁更名,已經嚴重影響到校友,尤其是畢業證上寫著“四川醫學院”的那32屆醫生。大部分人已經退休,但還在工作的後幾屆校友中,不少醫生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現在紐約一家醫院任康複醫學主任的77級校友王綱說,在需要認證學歷信息時,他只能讓家屬帶著證件,不遠萬里從美國回四川大學去進行學歷認證。

就在瀘州醫學院剛更名不久,王綱又在法庭上“鬧了個笑話”。一起涉及幾百萬賠償的案件,需要王綱作為醫學專業人士去作證。法官第一句就問他:哪個大學畢業的?

王綱回答的,是當時畢業證上的校名“四川醫學院”。但當庭在互聯網上驗證信息,美國人卻發現,現在中國沒有“四川醫學院”,只有“四川醫科大學”(兩者的英文名稱差一個單詞),認為他的是假文憑。他不得不向法庭解釋上個世紀“川醫”更名的種種經過,“川醫”與“川醫大”的區別。尤其讓他很苦惱的是,最近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正有一個更好的工作機會,卻因為學歷認證困難,而被阻斷。

“瀘醫更名後,使校友們在認證學歷時更加複雜或解釋不清了。這給在北美工作的臨床醫生帶來極大的不便和限制。”余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美國,管理醫生執照的各州醫學會,都有一個可授予執照的外國醫學院名單。近年來,一些州如得克薩斯州考慮的名單上就曾去掉過“華西”或是“川醫”的名字。有些培訓點甚至進一步省略成不考慮接受中國醫學院畢業生了。

1990年代末,全國院系進一步調整,用了15年“華西醫科大學”名字的這所大學,不可避免地被裹挾其中。2000年,它與四川大學合並,更名為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並沿用至今。

當然,也有一些老“川醫”的校友拒絕了在這次聯名信上簽名。按照原華西醫科大學副校長劉報暉的說法,名稱並不能為學校的發展帶來真正的好處,“一所學校的校風才是最獨特的傳統,是複制不了的”。

希望的紅光

瀘州醫學院的官方網站名稱已經改成了“四川醫科大學”,只是英文網址一時仍改不過來,仍是“瀘州醫學院”的縮寫。

在最醒目的位置上,它掛出“熱烈祝賀我校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的網絡欄頭,大紅大黃,興高采烈。從朱德書法中湊的六個字“四川醫科大學”,也將成為“川醫大”的規範字體。

這讓老“川醫”們有種鳩占鵲巢的感覺。他們感覺,自己跟這位川籍名人的關系更近。一位老“川醫”畢業的醫生憤憤不平:當年,給我們上課的幾個老教授,曾在中南海給朱德看過病!

在回複南方周末記者的《關於我校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有關問題的回函》(簡稱“回函”,下同)中,新的“川醫”為自己辯護,稱自己更名是“必要、合法、合理”。“……在四川省的歷史上,從未有任何學校使用和註冊過‘四川醫科大學’這一名稱。……四川醫科大學的名稱完全符合國家高校設置和《國家事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命名原則。”

同時,它強調:自己的更名被四川省列入了全省“高校設置十二五規劃”;是經它申請,四川省政府組織專家考察,並同意上報教育部,最後才得到批準的。

這封回函沒有提及它為了更名而做出的具體工作:它建立了包括8個專項工作小組的“更名工作領導小組”,學校黨委書記、原院長廖斌擔任組長。它的導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胸心血管外科的教授田子樸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廖斌對他透露,在2011年任院長前,瀘州醫學院就開始了更名申請工作。

作為一名外科醫生,廖斌先後從瀘州醫學院和華西醫科大學取得本科和碩士文憑。許多像他一樣,在老“川醫”畢業,在新“川醫”及其附屬醫院工作的醫生為更名的爭論感到很尷尬。在校友的微信群,許多人都保持了沈默,甚至有人退出了群組。廖斌本人也婉拒了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

在官網的“瀘州醫學院2014年十大新聞”上,它甚至將更名稱為全校這一年的中心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3年6月,四川省副省長黃彥蓉就曾召集瀘州市和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研究瀘州醫學院更名的事宜。瀘州市委書記蔣輔義對此事十分上心。2013年7月,他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到瀘州醫學院城北新校區,在現場解決其建設問題。2014年5月,市委還專門成立了“推進瀘州醫學院新區建設和更名工作領導小組”,蔣輔義親任組長。

這座城市用得著這所大學。在《瀘州“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寫明要“依托瀘州市醫學院……打造區域性醫療衛生科技高地”。學校給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回函中也表明,“更名是促進川滇黔渝結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名“有利於學校在更高平臺上匯聚更多優秀人才,有利於學校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更名初始,已經看得到希望的紅光,“紅利”正滾滾而來。更名後,川醫大的院系設置,由2014年時的17個二級院系,20個本科專業,調整為12個院部,25個本科專業。截至2015年5月中下旬,它今年的研究生招生人數比去年增長了82%。這正應了老“川醫”人的懷疑:它的更名,主要是為了能招收更多的學生。

更名後,雖然院系的體量變大了,但新“川醫”仍然沒有達到一般普通大學的標準。“作為一個大學,一個系底下至少要有3個專業,一個學院底下至少有3個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教授、中國司法精神病學權威劉協和說。

這事現在還沒有解決

盡管教育部批準瀘州醫學院改名的文件已經下發,但四川大學一直沒有放棄保護自己旗下品牌的努力。這種努力一度劍拔弩張。

南方周末記者輾轉得到一份《四川大學關於不同意給予瀘州醫學院更名證明的複函》(川大函【2014】5號),其中寫明——“經學校校務會研究決定,因‘四川醫科大學’的簡稱易與華西醫科大學的歷史曾用名‘四川醫學院’,簡稱‘川醫’混淆,而‘川醫’是社會對華西的公認品牌,更名後還可能導致社會公眾產生四川大學沒有醫學學科的誤解。故不同意給予更名證明。”

這份回複是四川大學校長謝和平在2014年5月30日簽發的內部文件。該文件內容得到了四川大學校長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的證實,並回複南方周末記者:“四川大學在更名事情上是持堅決反對態度的。”對於校友們呼籲教育部撤銷決定的公開聯名信,這位負責人表態:還沒進入校務會討論階段,因此不予表態。

其實,對當年“華西”並入四川大學的舉動,許多“華西”人是不同意的。

“基本上90%的教職工都反對,後來上面發話,不合並‘華西’就只能在四川省招生,教育部和省里都不給錢。”原華西醫科大學副校長劉報暉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華西”的校友多次向南方周末記者提及兩校合並帶來的麻煩。其中之一是:合並之後,原來在華西醫科大學可以報銷的賬目,老教授們卻不得不跑十幾公里去四川大學的校部。許多“華西”人看來,“華西”作為中國第一所醫學類綜合大學,某種程度上是“委身下嫁”。

自高校擴招後,高校更名成為一種流行趨勢。近幾年來,專科院校升格為學院、學院升為大學的,比比皆是。新改名的四川醫科大學,只是這一年四川省獲準改名的四所學校之一。

長期在海外生活的老“華西”們說,他們看到麻省理工學院、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歷史名校,為了保護傳統,都是百年不改校名。“‘華西’的名字是一種榮耀,可我們並沒有保護好它。”王綱無比遺憾。

劉協和則認為,更名的問題,不在於瀘州醫學院“侵權”,主要在於教育主管部門不能及時統一並更新全國學歷認證信息,才造成校友們的不便。“改來改去,完全是文字遊戲”。

與此同時,另一部分人也摩拳擦掌,覺得自己的利益被侵害了。

瀘州醫學院的改名,正在位於四川南充的川北醫學院師生間熱議。有同學戲謔:“瀘醫改名壓了川北醫的名頭,我們也改得名字。”該校招生辦一位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大概十年前,川北醫學院有領導也想爭取改名,但沒成功。

另一位醫學界知情人士透露,當年川北醫學院想改的名字是“四川醫學院”。“瀘醫改名成功,跟當地市委、政府支持有很大關系,單憑一個學校是搞不下來的。”

雖然教育部已經下發文件,更名木已成舟,余堅、王綱等人還抱著一份希望。海外華人媒體已多次報道過此事。但他們也沒把握,能否讓教育部撤銷決定呢?有人說:很難。

不出意外的話,若幹年里,新改名的這所大學將名正言順地使用“四川醫科大學”的名字。

它已經於5月9日下發了一紙《關於規範使用四川醫科大學校名、校徽的通知》。其中指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在盈利性和非盈利性活動中使用新校徽、新校名標準字體。違反者將根據情節嚴重程度追究其相關責任。”

令人尷尬的是,“四川醫科大學”的新浪微博名稱卻被人搶先註冊了。當事人是瀘州本地的一名“微博達人”,他要求以付費方式轉讓。

這事現在還沒有解決。

(南方周末實習生蘇海倫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10

更名,融資,燒錢……二手車電商的春天來了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09/151884.shtml

昨天,筆者的朋友圈被三件事刷屏,一是“百度世界大會”,二是“今日頭條”,三是“趕集好車改名瓜子二手車直賣網”。

前兩件事被大家關註,無可厚非,行業大事嘛。唯一令筆者好奇的是——趕集好車為何要改名為“瓜子”。按照趕集非官方的解釋,“用嗑瓜子的工夫就把車給買了”。雖然,這個說法有開玩笑的成份,但無疑趕集網已將二手車的布局上升到了一定的戰略高度(此處省略1500字,謎底還是留待9月15日的發布會去揭曉)。

其實,最近的二手車電商確實很火。9月1日,二手車電商平臺車貓網宣布完成12億元B輪融資;同日,提供按需評測並撮合交易的二手車平臺Shift也宣布完成5000萬美元B輪融資。而就在今年夏天,一個名為優信二手車的品牌橫空出世,一口氣冠名了多個綜藝娛樂節目,被業內戲稱為“有錢,任性”。

那麽,在資本,資本,還是資本的運作下,二手車電商的春天真的來了嗎?

從資本層面看,在國內整體經濟下滑、資本遇冷的情況下,車貓網、人人車、優車誠品等依然能夠獲得資本的青睞,在很大程度上映射出國內二手車電商市場正在迎來風口,二手車電商行業一片火熱。

而通過數據看,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二手車交易總量為460.9萬輛,同比增長5.79%,預計2015年全年交易規模有望突破1000萬輛,2020年達到2000萬輛的規模。

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國外相對成熟的汽車市場中,一般二手車交易量約占到整個汽車交易量的70%左右。但從今年上半年的數據看,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二手車置換占新車銷售總交易的11.5%,只有在北京地區,這一數字才與發達國家接近。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沈榮也曾表示,隨著互聯網在二手車領域當中的應用增多,二手車領域的企業紛紛介入二手車電商,最終到2020年會形成二手車與新車交易比例達到1:1的狀態。

似乎從以上兩個方面都顯示,國內二手車市場的潛力巨大,二手車電商的春天即將到來。

不過,筆者卻認為,二手車電商走向成熟仍需要邁過以下兩道坎:

1.如何提升用戶信任度。

在國內,由於二手車交易缺乏汽車出廠、行駛公里數、維修養護等一系列的車況追蹤環節,而出售車輛的車主往往為了賣一個好價錢,會隱瞞,甚至謊報車況,從而導致缺乏汽車專業知識的購車人懼怕在二手車交易中購買到事故車、甚至是報廢車。此外,在車輛交易完成後,車輛若出現問題的賠付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同樣,賣車的車主也對電商平臺存在不信任感。由於賣方想把二手車賣個高價,但平臺往往要壓價,而車主往往對車輛的了解遠不如平臺充分,因此很容易導致信任感流失。

因此,不管是2B,還是2C模式,消除售車人和購車人的不信任感都是二手車電商面臨的最大問題。

2.如何克服車源供需平衡。

由於二手車銷售屬於高客單、低頻次消費,車源往往是各大電商平臺爭奪的焦點。在國內,目前二手車市場供需仍不平衡,車源往往供不應求,而且地域性明顯,二手車多集中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同時,車源較為碎片化,多數經銷商采取“以銷定采”的方式。因此,電商平臺如何打通與4S店、汽車經銷商的渠道成為關鍵。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劉勇,微信號:科技說說。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3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