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雅高易主新名一改再改 李華華


2009-05-25  AppleDaily





 

雅 高企業(8022)早兩個禮拜話公司要改名做唐路彩娛集團,但早兩日又話,為咗更清晰反映公司日後將業務轉型至手機彩票在線娛樂業務,所以個名要再改,今 次唔要「唐路」兩個字,新名就咁叫做彩娛集團。


呢啲轉變,意味王華生家族嘅巴士同埋旅遊代理業務將會淡出雅高。其實王氏家族成員喺新股東張晚有入主後已逐 步離開,3月公司宣佈董事會變動,王華生辭任主席兼非執行董事,但獲委任為榮譽主席;佢姪仔王煒基就辭去非執董職務。


至此王氏家族只剩番王華生個仔、董事 總經理王敏超仲留喺董事會,不過可能都係過渡性安排。雅高近年出現唔少問題,06年被證監上門搜查,後來又被發現漏報多宗關連交易,又延遲公佈06及07 年度業績,公司本身連同王華生、王敏超兩父子因此齊齊被港交所(388)公開譴責。可能因為咁,王氏家族都冇乜心機搞落去,不如賣殼好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12

中国地产:地产大亨汪世忠旗下项目突然易主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0/20090820022519854.html


每经实习记者  杨可瞻

        在中国策略性地点发展住宅及商业项目的物业公司,中国地产(01838,HK)日前宣布,该公司 控股股东汪世忠知会,应一项与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的协议要求,汪氏旗下昆山不动产将交回拟发展昆山国际城的土地予后者。据此,汪世忠本 人将不再拥有昆山国际城项目权益,而同时中国地产的昆山选择权亦自动失效。至昨日收盘,该股收报2.11港元,跌幅1.86%。

        如 今,曾一手打造红极一时的天霸表和海霸表的汪世忠旗下物业项目权益突然易主,而本身有主导选择权却一直未有行使的中国地产却立刻回应选择权失效,并表示该 土地使用存在不确定性,让整个事件有些扑朔迷离。昆山选择权失效到底对中国地产影响几何?中国地产又何故要放弃昆山项目呢?

        香 港一家券商地产分析师文干森,昨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事实或许并不像公告披露那么简单,因汪世忠本人就是中国地产的掌门人,他对是否出售昆山项目应 有主导权。另外,因昆山国际城并未被开发,亦未被计入券商对其未来盈利预测中,故料对中国地产影响有限。

        随后,当记者询 问昆山国际城项目具体细节时,该分析师表示曾前往实地进行调研,并称该地块所在位置为江苏省一工业区,虽周边商业项目较繁荣,不过因离上海市区距离较远, 故地价升值空间并不大。话说至此时,不知这又能否部分解释中国地产一直对昆山选择权无动于衷呢?

        京华山一国际(香港)地产分析师JanetLeung则在昨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访问中称,如果昆山选择权被计入在该公司每股净资产中,那么一旦权利失效无疑将降低企业价值。

        据报道,一个月前汪世忠曾率领中国地产,斥巨资150亿元在重庆打造了逾200万平方米的豪宅项目——“曼哈顿”城,而这又是否与中国地产放弃行权有关呢?

        JanetLeung回应道,要判断两者是否存在关联比较困难,不过该公司在重庆花重金打造物业项目说明其认为收益将是可观的。事实上,今年上半年中国地产业绩并不太理想,料该公司未来或将专注于开发风险较低的项目。

        《每日经济新闻》昨日多次致电中国地产,不过截至交稿时间,均未联系到相关负责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04

崇高国际易主股价大涨40%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826/20090826023642621.html


每经记者  黄清燕

        崇高国际(00209,HK)昨日宣布,持有公司67.35%的控股股东张宝伦,以代价1.2亿元, 向中国云锡矿业(00263,HK)主席孙粗洪,悉数出售崇高3亿股股份,作价相当于每股0.4元,交易触发提出强制性收购建议,建议涉及1.45亿股股 份,总代价为5817万元。

        受重大资产重组消息影响,昨日该股成交量大幅放大,盘中最高曾经涨到0.72港元,收盘报0.49港元,股价大涨40%。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收购崇高国际股权之外,孙粗洪在两月前,曾以总代价2200万元购入已于去年停牌的百灵达(02326,HK)55.71%权益连相关贷款。

        崇高国际主要从事制造及买卖硬胶及毛绒玩具,为迪士尼等玩具品牌代工。崇高国际早前发布的2008年年报指出,“一如众多合约玩具生产商,崇高2008年表现不济,录得最大亏损8427万港元,包括一间联营公司倒闭而导致的减值亏损1994万港元。”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孙粗洪现年46岁,在金属、矿物及原料国际贸易、金属产品的制造、物业投资等有15年经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66

先施表行再易主 两年卖价缩水近八成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010/20091010014159226.html


每经记者  朱蔚淇

        先施表行香港(00444,HK)8日晚公告称,占其75%股权的先施表行新加坡公司99.42%股 份被多家公司组成的财团收购。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上述交易作价1.13亿新加坡元(约6.3亿港元),较2007年底宜进利钟表收购价5.3亿 新加坡元缩水79%。

复牌股价一度升逾九成

        据了解,收购财团成员包括渣打(02888,HK)旗下的 StandardChar-teredPrivateEquity、基金LCapitalSincere、由先施表行行政总裁兼董事总经理郑廉威持有的 TripleAEnter-prises、荷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及ING等。自从前东家宜进利钟表破产之后,先施表行的命运一直飘摇不定。先施表行香港 前晚公告称,此次收购方有机会将该公司私有化。这显示先施表行终于找到归宿。该股昨日复牌后一度上升94.44%,但随后回落,收市报0.9港元,全日升 25%。

        该股曾在2007年7月6日达到历史最高位1.43港元,而在2008年6月6日后从1.33元一路狂跌,今年3月18日跌至一年来最低点0.24港元。

老牌钟表行两年两易主

        先施表行(SincereWatch)成立于1954年,1993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是亚洲最大的名表零售及分销商之一,旗下拥有Sincere及Emotus多品牌店,及单品牌店欧米茄、浪琴及法兰穆勒(FrankMuller)等。

        2007年底,在香港上市的宜进利钟表为拓展亚洲业务,将先施表行新加坡公司全面收购,每股收购价为现金2.05新加坡元及0.228股宜进利钟表新股(发行价12.096港元),共计约5.3亿新加坡元(约27.67亿港元)。

        宜进利钟表随后将其中2.05亿股(约占全部股权99.42%)抵押给由荷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及ING等多间银行组成的财团,换取5亿美元贷款。在宜进利钟表破产之后,有关股份由抵押信托人荷银新加坡分行管理,并由该行完成这次出售。

        去年11月,继宜进利钟表内地零售业务转让给周大福集团后,先施表行引起了10多名投资者的兴趣,当时对先施表行的估价为5亿港元。

        今年8月初,先施表行一度停牌,称正在接洽收购事项,但未谈妥。不过该股复牌当天盘中一度被炒高80%。

        10 月2日,该股再度停牌。曾有香港媒体猜测,潜在买家可能为中国最大的名表零售商新宇亨得利(03389,HK)。市场估计交易价格当时在2亿~3亿新加坡 元。这次交易公布后,1.13亿新加坡元的价格令人大跌眼镜。此外,每股收购价格为0.548新加坡元,较截至今年3月31日先施表行的每股资产净值 0.728新加坡元折让约24.7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27

中環在線:民豐控股易主廖烈文個仔買殼 李華華

2010-8-11 AD





 

廖創興家族一向低調,無乜聽聞搞乜搞物收購,但係噚日開始,呢個家族,或者不再低調!

廖 家其中一個長老廖烈文(圖)個仔廖駿倫,原來買起咗「保險教父」楊梵城檔民豐控股(279)!根據民豐公佈,公司會按每股0.275元向廖駿倫配售 16.67%新股,再發行一批可換股債券同埋一批期權債券,夾埋集資5.8億元,換股價同樣係0.275元,如果悉數換股,佢就會揸住民豐80.9%股 權。

咁54歲嘅廖駿倫咩來頭?除咗家底厚,本身履歷亦相當厚!佢係英國牛津大學文學碩士,o依家係私募基金Unitas Capital執行合夥人兼CEO,90至97年間出任摩根士丹利亞洲總裁兼董事總經理,睇哂日本以外嘅亞洲投資銀行業務,完全係資深金融界人物,今次攞 咗民豐呢隻殼,唔知會唔會配合私募基金業務,一齊食吓大茶飯咁呢?

李華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72

邵逸夫“清仓”TVB44年香港电视王朝易主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10128/2200148.shtml


每经记者 李潮文 发自深圳
一纸公告,宣布103岁的邵逸夫正式退出其一手创办的TVB。
近日,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表示,其最大股东,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同意将其所持有的TVB(电视广播有限公司,00511,HK)26%的股份出 售给德祥企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席陈国强牵头的财团。该财团另外两位成员为台湾已故富豪王永庆的女儿王雪红以及私募基金 ProvidenceEquityPartners,预计交易将于今年3月31日或之前完成。
至于邵氏基金持有的2729万股或6.23%的TVB权益,也会在股份转售完成或之前,将部分股权出售给独立第三者。
103岁的邵逸夫控股邵氏兄弟,邵氏基金也是其名下基金,两次权益出售完成后,意味着邵逸夫出售了他所持有的TVB全部股权,正式淡出了他于上世纪60年代创办的电视王朝。
公告并未透露邵氏兄弟出售的股权价值。据电视广播27日收盘价每股44.55元(港币,下同)计算,此次邵氏兄弟出售的股份价值超过50亿元。但市场人士估计,实际的交易涉资可能超过100亿元,相信在利好消息刺激下,TVB的股价仍有上升空间。
TVB仍会以香港为基地
外界担心的是,新股东进驻TVB,TVB今后如何定位?
电视业务总经理陈志云27日表示,控股权变动之后,公司的业务发展方针及市场策略不会变动,也没有特别的过渡安排。对于TVB的未来,陈志云强调,TVB一向以香港为基地,作为制作方针,他们以往亦有与内地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合作。
在行政安排方面,除了陈国强、王雪红及ProvidenceEquityPartners的行政总裁会进入董事局外,没有其他的高层变动。这也就是说,邵逸夫的妻子方逸华将继续留在TVB主持大局。
据了解,从2010年初开始,邵逸夫不再履行在TVB的行政职责,转而担任非执行主席,将公司的日常运作交由妻子主持。
结局最终揭晓
据报道,邵逸夫与发妻育有两子,发妻去世后,当时年届90的邵逸夫与方逸华再婚,方逸华入主TVB,原本帮父亲打理业务的大儿子邵维铭和弟弟邵维钟退出董事局。该传闻并未得到TVB方面的证实。
几年来,邵逸夫从不隐瞒他打算退出TVB的意图,称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买家,买下他的股份。
邵逸夫2008年曾计划将TVB的母公司邵氏兄弟出售,但随后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降低了公司的估值,也打消了投资者的兴趣,计划失败。据了解,包括内地的地产开发商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主席杨国强在内的各方都曾竞购过电视广播的控股股份。
有关TVB股权转移的猜测一直不断。去年9月份还传出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副主席李家杰考虑以个人身份购买电视广播股份的传闻。
TVB成立于1967年,在免费电视业务上,相对于未上市的竞争对手亚洲电视有限公司,TVB控制着85%的市场份额。
这次股权交易完成后,创办44年的电视王朝也将正式易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36

地產劇變「鏡像」:外灘地王悄然易主

http://news.001ce.com/jinrong/6312.htm

一個行業劇變的開始,總是從某些具有代表性個體身上的變化開始。對房地產業而言,比如是上海外灘百億地王悄然易主。

  本報記者獨家獲得的消息稱,上海證大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證大」)2010年2月1日以92.2億元創造國內土地出讓最高總價搶得的上 海外灘地王,雖然地塊並未因土地款延期支付被收回,但地塊卻已經悄然更換了主人,新主人正是復星集團。這一消息來自證大系一位內部人士透露,本報隨後從復 星系一位資深內部人士處得到證實。

  百億地王易主折射的,正是房地產業劇變大潮即將來襲的趨勢。「今年開始,中國房地產的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SOHO中國(新聞)董事長潘石屹近日作出這樣的判斷。

  百億地王已易主

  對於外灘地王,從搶地到後期籌集土地款,即使隨後設立合資公司引入綠城和復星兩大集團為外灘地王開發服務,上海證大在表態上對主導權從未鬆口。 去年5月,上海證大集團董事長戴志康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採訪時明確表示,即使引入更多投資方,外灘地王開發的主導權也不會放手。

  時移事易。「外灘地王開發的主導權已經納入復星名下,這在內部早些時候已成為公開的秘密。」上述復星系的內部人士透露。

  僅僅一年不到,外灘地王最終還是變更了主人。在這調控空前嚴厲的一年中,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故,讓戴志康最終放棄外灘地王主人的「權杖」?

  上海證大高調競得外灘地王之後,戴志康就開始了漫長艱難的融資之旅,土地出讓金也未能完全如期付清。這一困境最終在2010年4月27日相關公 司在港交所同日發佈的公告浮出水面:「上海復地(02337.HK)與上海證大(00755.HK)、杭州綠城置業及上海磐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合 資公司發展房地產項目,四方股權比例分別為50%、30%、10%和10%」。

  業內公開的秘密是,該合資公司所指的房地產項目,非外灘地王項目莫屬。待合資公司成立後,四方分別向合資公司提供貸款10億元、25.72億元、8.58億元和1.873億元。

  通過三家企業成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擬融得股東貸款逾46億元,只解決了地王的一半土地款。據本報獲得的獨家消息,隨後戴志康繼續艱難融資,包括與國內知名的第三方理財機構合作發行約10億元的信託融資等等。

  直到去年10月底地王土地款支付一再延期後的最後大限,戴志康對外稱外灘地王的土地款餘款將於2010年10月29日付清,剩下土地出讓合同等 相關事宜,均按照與政府約定的時間表進行。初步預計,該項目總投資達150億元,按規劃,最遲明年6月開工,2014年底完工。

  當時戴還表示「目前項目的股權比例還沒有變化,但土地款的出資比例並非嚴格與股權比例一致」,則是此次地王最終易主的最早伏筆。

  真正的劇變從今年開始

  找尋合作夥伴,最終讓出外灘地王主導權,缺錢貌似是戴志康退出的最終原因。但本報記者獲得的最新消息稱,證大集團並不缺錢,只是龐大資金另有他途,戴志康已經籌集了甚至近百億資金欲投資海外礦產、能源,戴本人亦已多次赴海外調研。

  「儘管最終解決了出讓金難題,但這一年中嚴厲調控下房地產行業的劇變,導致戴志康的投資重點發生重大調整,這或許才是他放手外灘地王的真正原因。」一位開發商資深人士判斷。

  向礦產、能源等產業轉移投資重心,正是眼前不少地產商的轉型方向之一。

  可作例證的是上海綠地集團,雖然發展地產主業依然是綠地的不變戰略,但能源這一第二支柱產業正得到綠地更大規模投入。2月28日,綠地集團旗下 云峰集團與貴州雙龍實業集團在貴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對貴州省甕安縣2.3億噸煤炭資源進行合作開發。2010年綠地能源產業板塊實現銷售收入超過 500億元,利潤總額近10億元。

  來自產權等市場的信息進一步顯示,房地產業的劇變正從收購兼併層面開始發力。據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提供的最新市場情況,最近一週,房地產業的成 交再次居首,成交4宗,成交金額合計為2.53億元。包括珠海怡景灣大酒店有限公司9.09%股權及逾5500萬元債權轉讓項目等標的不斷湧現。

  另有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研究機構統計,2010年房地產行業完成的併購交易數量為84起,是所有行業中最高的,併購交易金額達到25.82億美元。

  正如外灘地王悄然易主的消息才剛剛浮出水面,整個房地產業的整合劇變也才剛剛拉開序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90

南京新百易主:昔日東家金鷹係獲利調查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8/xMMDAwMDI0MzAxMg.html

在南京金鷹國際集團(下稱「金鷹國際」)度過了15歲生日後不久,其掌舵人王恆作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將曾經耗費精力拿下的南京新百(600682.SH)的控股權轉讓給同城民企三胞集團。

6 月2日,南京新百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南京新百投資控股集團(下稱「新百集團」)、金鷹國際和南京華美聯合營銷管理公司(下稱「華美聯合」)分別向三胞集 團轉讓其持有上市公司15.15%、0.71%和1.14%的股份,按照每股9.87元的價格三胞集團將為收購的6091.615萬股支付6.0124億 元收購資金。

此次股份轉讓完成後,王恆控制的華美聯合和金新實業還分別持有南京新百1865萬股和2788.1625萬股,合計約佔總股本 的12.98%;而受讓了17%的三胞集團將取代金鷹系成為上市公司新的東家,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控股)公司(下稱「南京國資」)依然以15.74%的 持股比例維持第二大股東的地位。

作為昔日的實際控制人,王恆在執掌南京新百6年之後選擇退出確實有些令人費解,如果其在2003年二級市場開始增持算起,金鷹系和南京新百打了近8年的交道;僅僅憑藉依據「為瞭解決南京新百與實際控制人之間存在的同業競爭問題」顯然難以令人信服。

不過,如果來為王恆進出南京新百算上一筆賬,就會發現這位出身台灣的美籍華人並沒有做虧本生意。

首 先,出讓了17%的股份獲得了6億元現金,這不僅僅將其在2003-2005年間通過二級市場增持股份約5億元的購入成本成功收回,還獲得了1億元的真金 白銀;當然,這還不包括王恆控制的華美聯合和金新實業還持有4653.1625萬股南京新百股份,以6月7日收盤價11.97元計算,市值約為5.57億 元;

其次,據記者統計,金鷹系憑藉著持有南京新百的股份,在過去的7年中通過分紅的形式獲得了現金約4930萬元,如果將2010年年度1074.48萬元分紅算上,這一數額將達到6000萬元;

除 卻這些賬面收益之外,金鷹系還通過一些股權騰挪和收購獲得了更多的超額收益。首先是金鷹國際在2006年和2007年通過關聯公司泰州新鵬房產受讓了南京 新百控股的同仁大廈項目,搖身一變為金鷹國際控制的珠江壹號項目,該項目在2009年計劃注入南京新百時就曾被評估為16.35億元之多;其次,金鷹國際 在成功控股南京新百的同時,還從南京國資公司手中接手了下轄交家電公司、金橋市場、化工原料公司和五金公司的新百集團,如今在南京金鷹購物中心西側交家電 原址上開發出來的金鷹三期已經處於建設之中。

如今這兩塊位於南京新街口和珠江路的地塊已經成為南京市中心炙手可熱的地段,退出了新百之後的金鷹系依然能夠憑藉此在日漸繁華的南京商圈佔據一席之地。

獲利近7億

由於金鷹系最初是通過二級市場逐步增持獲得了南京新百的控股權,這意味著其無法享有其他一般上市公司股東法人股解禁後的超額收益。

不過,股權分置改革卻使得當時掌握著股東大會話語權的金鷹係獲得更多的籌碼;而南京新百在2008年5月份因為股改轉增股份進行的除權也是南京新百在金鷹系入主後唯一的一次除權。

資料顯示,在2003年7月至2004年2月間,金鷹系南京華美在二級市場累計增持1153.011萬股;根據南京新百當時公佈的增持股價區間,記者初步估計其增持成本為9000萬元;

而金鷹系另兩家關聯公司金鷹購物和金鷹申在2004年2-4月間增持的1209.5343萬股和1516.9546萬股的增持成本約為1.284億元和1.524億元;

此後,於2004年5月被金鷹購物控股的新百集團通過二級市場增持52.9227萬股,約耗費資金480萬元;同時新百集團還花費了1.15億元通過大宗交易接手了金鷹購物二級市場增持的全部籌碼(該筆交易為金鷹系內部倒換籌碼,成交金額不計入成本)。

最終新百集團在2005年2月份通過兩筆大宗交易增持了1719.77萬股。據記者調查瞭解,其中從武漢暉通手中買入的一筆760萬股成交價格為每股7.36元,另外一筆959.77萬股成交價為7.3元,這意味著新百集團合計花費了1.26億元真金白銀。

如此來看,金鷹系從2002年7月至2005年2月通過下述4家關聯公司陸續買入籌碼成本約為5.016億元,這和此前市場傳言的5億元收購成本較為接近。

對於金鷹系來說,雖然在2005年2月通過增持成功坐上南京新百第一大股東的席位,但24.55%的持股比例和第二大股東南京國資的24.49%極為接近。

而最終經過雙方的博弈,金鷹系在2008年5月通過南京新百的「每10股流通股轉增8.28股」的股改方案最終奠定了其控股股東地位。

其間,雖然為了避免30%的要約收購上限,金鷹系4家公司在股改前減持了約28萬股,但通過股改其持有股份從原先的5873.91萬股一舉上升至10744.7775萬股,南京國資被稀釋後15.74%的持股比例再也難以和金鷹系29.99%的持股比例相抗衡。

雖 然在過去的3年中,南京新百的股價除權後一直維持在8-12元之間,但憑藉在除權前大牛市帶來的漲幅,金鷹系持有南京新百的1.074億股市值已經接近 12億元;此番將其中6091.615萬股以現價9折套現6億元之後,尚留約5.57億元市值可通過二級市場逐漸減持套現。

另一方面,作為南京新街口商圈的

零 售大佬,南京新百從上市伊始就開始堅持著每年現金分紅的分配策略,而憑藉著二級市場逐漸增持的股份,金鷹系自2004年至今的近8年中已經成功獲得 4932.83萬元現金分紅;如今將2010年年度「每10股派1元」計算上的話,金鷹系在這8年中將累計獲得6000萬元分紅,這大約佔據了南京新百8 年全部分紅2.247億元中的26.74%。

珠江壹號項目背後

對於王恆來說,除了因為持有南京新百股份獲取的收益之外,通過幾番股權轉讓將上市公司下屬一處房產項目轉至自己名下是其得意之筆。

在南京新百於2009年3月啟動的重組預案中,上市公司擬通過定增的方式購買控股股東金鷹國際持有的幾處物業,其中最為重要的兩塊資產就是位於南京珠江路的珠江壹號南樓、北樓和上海金鷹的所在物業。

然而,計劃注入上市公司的珠江壹號的前身正是當年南京新百控股的同仁大廈項目;2009年初被估值為16.35億元的這塊資產當年被南京新百以1.29億元的價格出售。

值得一提的是,當初通過中間倒手的公司泰州新鵬房產並非和金鷹系不存在關聯關係的第三方,這意味著南京新百在違反信息披露相關規定同時,其交易價格的公允性同樣令人生疑。

成 立於1992年的南京國際同仁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南京同仁」)最初由南京交家電(集團)總公司(下稱「南京交家電」,45%)、深物業 A(000011.SZ,30%)和香港深業地產發展公司(25%)共同出資組建;此後經過幾輪股權變更之後,在2002年年末,南京交家電和南京新百控 股的全資子公司新百房產分別持有90%和10%股權。

作為南京同仁主要資產的南京同人大廈自1993年開工後在1996年停工;直至2003年8月南京新百再次介入後才開始復建。

在金鷹系對南京新百展開二級市場增持之前不久的2003年3月,後者決定聯合控股子公司新百房產共同收購南京同仁大廈項目。

根據當時的收購方案,南京新百以610.23萬元收購南京國際同仁發展有限公司70%股權,9189.77萬元收購南京交家電集團對同仁發展70%債權,新百房產則以174.352萬元收購20%股權,3938.472萬元收購30%債權;合計耗資1.39億元。

收購時南京新百認為,這個總投資控制在5億元以下的項目預計在2006年8月竣工,並能夠取得約8億元的銷售收入。

由於這次收購之中,南京新百支付的約9700萬元資金主要擁有收購南京同仁的債權,同時在同仁大廈項目啟動後上市公司還斥資2000萬元用於基礎工程投入;而南京同仁僅1659.54萬元的註冊資本難以償還銀行的項目貸款資金和歸還欠南京新百的資金。

於是,南京新百在2004年年末決定將其持有對南京同仁9189.77萬元債權中的8000萬元專為股權投資,後者註冊資本升至9659.54萬元,南京新百和新百房產分別持有94.85%和5.15%的股權。

儘 管如此,同仁大廈的資金缺口依然存在,為解決這一問題,南京新百在2005年6月決定以上市公司為貸款主體,並以同仁大廈的土地為抵押的方式,向銀行申請 1年期1億元貸款;與此同時,上市公司還將不超過1億元自有資金通過銀行分批委託貸款給南京同仁——足見南京新百對於同仁大廈項目的支持,在2005年年 報中公司預計同仁大廈將在2006年年底前完成6.3萬平米主樓主體工程。

不過,這個從最初接手就極為看那好的項目,在2006年卻被南京新百低價轉讓。

公告顯示,南京新百和新百房產在2006年5月30日分別將其持有南京同仁64.85%和5.15%的股權轉讓給一家來自江蘇泰州的新鵬房產公司,合計70%的股權的轉讓價格被最終確定為8378.52萬元。

記 者瞭解到,上述定價依據來自於南京同仁截至2006年4月30日的審計報告中的淨資產9881萬元,在給予了21.13%的溢價比例之後,南京同仁 100%股權被作價為11969萬元;而在此前的2003年3月,南京新百和新百房產聯手耗資1.39億元才拿下這一項目,這還不包括此前新百房產從南京 交家電手中受讓10%股權所支付的收購成本。

1年之後的2007年8月份,南京新百再次將其持有的南京同仁30%股權作價4500萬元轉讓給同一個買方新鵬房產。

在南京新百兩次公佈的股權轉讓協議之中,其聲稱「新鵬房產系台州市鵬欣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與本公司不存在關聯方交易,本次交易為非關聯方交易」。

然而這一謊言在2009年南京新百啟動重組失利後被戳破。

在 江蘇證監局於2010年12月初下發的《關於對南京新百採取責令改正措施的決定》中明確指出,新鵬房產、珠江壹號置業和南京新百屬「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 關聯方」,這意味著王恆在2005年和2006年通過其控制的關聯公司新鵬房產低價受讓了同仁大廈項目之後倒手給金鷹國際,而後試圖在2009年3月公佈 的重組方案中再次將同一塊資產以高達16.35億元的估值注入上市公司。

事實上,無論是王恆還是南京新百對於金鷹國際接手珠江壹號項目的時間和價格都一直處於迴避狀態,上市公司在2009年3月公佈的重組預案中對於珠江壹號置業也僅僅是一筆帶過。

南 京新百在2009年4月13日發佈的澄清公告中透露,新鵬房產在接手珠江壹號置業之後再次轉讓股權系「戰略調整」的需要,因此「向獨立第三方轉讓該公司股 權」;而金鷹國際知道2008年底才因為「具有工程改造方面的豐富專業經驗並因金鷹天地購物中心與珠江壹號的租賃關係」而才購買股權及承擔債務的方式從獨 立第三方併購了珠江壹號。

但江蘇中天資產評估事務所在2009年4月1日出具的《南京珠江壹號實業有限公司評估差異情況說明》(「珠江壹號 置業」後更名為「珠江壹號實業」)卻是另一番說法——「金鷹國際集團於2007年12月從泰州鵬欣公司取得珠江壹號項目,對珠江壹號大廈的設計與建設進行 重新定位,後續建設投入大量資金保證項目順利完工」。

與此同時,南京新百還稱「新鵬房產及其投資人和實際控制人均為非關聯第三方」,且「與本公司及本公司股東沒有任何關聯關係」;如此看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顯然不實。

巧妙的退出方案

直至2010年年末,南京新百公佈了江蘇證監局的整改函才讓真相大白於天下,而這或許是南京新百在2009年7月重組預案推出僅4個月後就主動終止。

9個月之後的2010年4月份,針對房地產行業的調控政策才正式出爐;而證監會直到2010年10月份前後才明確表示暫緩受理房地產企業重組和再融資申請。

不過,對於王恆來說,南京新百及其控股的東方商城和其控制的香港上市公司金鷹商貿(3308.HK)之間的同業競爭問題最終依然需要解決。

在將南京新百和金鷹商貿分別定位為商業地產和百貨連鎖的計劃擱淺之後,對於王恆來說僅剩下一種選擇,這就是通過南京新百實現金鷹商貿的H股回歸,最終將金鷹商貿和南京新百的商業零售類資產實現兩地上市。

不 可否認的是,在2003年下半年開始舉牌之初,在王恆心中或許有過將金鷹購物集團下屬系各大購物商場通過南京新百實現借殼上市的願望,但金鷹商貿於 2006年3月在香港主板順利掛牌上市之後,王恆顯然不願意浪費一個殼資源,這也是南京新百的股改中金鷹系態度強硬並最終保證原方案得以實施的一個重要原 因。

如今,該物業和南京交家電原址兩處物業在過去的數年中的升值已經讓金鷹系賺得缽滿盆滿,選擇將控股權轉讓給同城的三胞集團亦屬於明智之舉。

值得指出的是,三胞集團雖通過受讓17%股份成為南京新百的控股股東,但金鷹系兩家關聯公司持有的12.98%股份依然佔據了有利位置,考慮到南京國資的持股比例為15.15%,金鷹系的態度在第一大股東和第三大股東之間將變得微妙。

畢竟,雖然昔日金鷹系和南京國資之間曾存在恩怨,但在金鷹系選擇退居二股東的背景之下,金鷹系和南京國資之間不排除會出現「化干戈為玉帛」的局面。

但有投行人士分析,「由於南京新百的新東家三胞集團是王恆找來的下家,從這角度來看,金鷹系聯手南京國資抗衡三胞集團的局面未必會出現,更大的可能是金鷹和三胞之間存在類似於君子協定的默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1

SOHO易主之亂

http://www.infzm.com/content/66870

六年前那場婚姻危機後,張欣逐漸取代潘石屹執掌SOHO,這家「夫妻店」也走上了與以往不同的發展之路。在張欣強勢完成高管離職、裁撤部門等大小手術之後,危機也隨之而來。

「你們要造反麼?」十幾分鐘後,閆偉一把抓起會議室桌上的杯子,潑了胡大維一臉茶水,走了。

胡大維是SOHO中國上海分公司原銷售部總監,閆偉是SOHO中國上海總經理。

這是2011年12月13日清晨,上海SOHO中山廣場。胡大維代表自己手下的40名銷售員,找閆偉討要佣金,最後收穫了一杯茶水。

茶水潑向胡大維的時候, 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正和他妻子張欣(SOHO中國CEO兼60%股份持有者),趕赴其心目中的聖地——以色列海法巴哈伊花園的路上。此後兩天胡大 維在媒體上的持續爆料,及公眾對於「欠薪門」事件的猜測與質疑,讓在海法朝聖的潘、張尷尬不已。隨即SOHO中國官方公告稱,胡因銷售時欺騙公司及客戶被 除名和起訴。潘也在微博上說:「誠實是人類一切美德的基礎。」

其實,這次聲浪洶湧的討薪糾紛,遠非意氣之爭,而是SOHO過去一年由張欣推動的暴風驟雨般的「靈魂革命」所產生的諸多結果之一。

胡大維向南方週末記者強調,銷售部席位制改革及SOHO中國上海總經理的變更,是導致「欠薪門」事件爆發的主因,「公司內部制度更改,直接點燃了各種爭議的導火索」。

「切割」潘石屹

一場人事震盪及部門調整兩個月前就已上演。

2011年10月,SOHO中國上海總經理賀亞楠辭職,由前IT部及市場部經理閆偉接管。賀是近兩年來SOHO離職的第五位管理人士,在此之前,主管銷售的運營總裁蘇鑫、主管工程的高級副總裁李虹、執行董事兼財務總裁王少劍及高級副總裁許洋先後辭職。

一位在職銷售總監這樣總結,蓋房子的人(李虹)走了,賣房子的人走了(蘇鑫),租房子的人(范曉梅)走了——在這次激進的手術中,潘石屹曾經主管的部門首當其衝被切割。

眾多跟隨潘石屹征戰多年的舊部離開,宣告了SOHO絕對領袖潘石屹本人的淡出,也展示了張欣強力重塑SOHO的願望。

張欣在SOHO國際化的實驗始於租務部。她空降過多位海歸背景的管理人士代替原來的租務總監范曉梅,然而這些空降兵都沒能挽SOHO積弊重重的商舖租賃於狂瀾。到後來張不得不重新起用范曉梅——直到2010年年初將租務部索性解散,全部交給中介代理。

推廣部也被張欣強力重塑。2010年10月,運作了9年、SOHO中國在地產業內知名的品牌產品《SOHO小報》停刊。張欣其後則在微博上聲稱:「把2011年的推廣預算給砍了,全力轉向網絡,再見紙媒,再見廣告!」

真正觸及SOHO靈魂的手術來自於解散銷售部。2010年張欣將銷售部裁員了一半,同時將原有的5個銷售總監、15個銷售副總監精簡為10個銷售總 監;2011年10月,張欣徹底解散了銷售部——先後在上海和北京發起銷售「席位制」改革,要求銷售總監自行成立代理公司,然後再向他們發放內部代理席 位,同時向其他簽約代理機構或中介公司授予外部席位。

銷售、租務、推廣這三者正是潘石屹過去著力經營,並以此讓SOHO脫穎而出的核心所在。這意味著,隨著潘主管的部門相繼撤銷,及眾多老臣的相繼退出後,SOHO中國和其絕對領袖潘石屹之間的血肉聯繫越來越少了。

解散龐大的銷售隊伍後,SOHO中國核心部門已經縮減為設計部及投資部(過去張欣著力經營所在)。對此,前SOHO人士、譽翔安合夥人王珂向南方週末記者指出:「SOHO中國在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2011年以來,SOHO中國高層更替、核心競爭力變異、部門削減、戰場轉移等各種手術都在交叉進行。王珂認為,讓潘、張下決心進行大手術的原因在於,他們發現產品力及投融資管理能力較於銷售力,更適合成為SOHO規模化發展的基石。

在陽光100置業董事長、潘石屹的朋友易小迪看來,潘從甘肅天水貧苦地區走出來,最大的本事是「能把不好的房子賣出好價」。地段、設計、散售是其核心所在。

輕資產和強銷售模式相輔相成,這讓SOHO變成了一個年銷售額曾達238億元、單體項目年銷售額創中國最高(銀河SOHO在2010年賣出146 億)、開發的物業佔據了中心城市核心地段的商業地產帝國,也讓潘成為草根階層「中國夢」的極端版本。但對核心地段物業的過分依賴,也讓SOHO即使上市後 也沒擺脫簡單多項目公司的路徑,業績以不穩定著稱。

隨著SOHO的上市及銷售規模的擴大,潘、張都在公開場合聲稱,SOHO需要更輕盈、國際化和制度化,需蛻變成為擅長顛覆性設計及投融資的資產運營公司。

在中國樓市再次陷入調控低谷之時,SOHO中國則再次來到了十字路口:固守還是變革?從潘手中接過權杖的張欣決心通過一場史無前例的手術,切割出SOHO中國的核心競爭力,向國際化上市公司的目標邁進。

SOHO的天花板

SOHO內部員工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是:在潘石屹夫婦2005年的離婚危機過後,感情危機的受害者張欣逐漸強勢並逐步接管了SOHO中國;巴哈伊教不僅治癒了潘、張感情的創傷,還成為他們管理公司的一種手段。

這種說法在張欣2011年3月接受華爾街日報及新浪財經的採訪中,可以部分證實。張欣稱她和潘是在2005年同時皈依巴哈伊教,當時他們的家庭生活 遭遇了危機,「現在老潘已經不怎麼管理公司了,我事無鉅細地都管。可以從潘發微博的頻率看到,他和任志強現在基本上都是在給微博打工。」

而一位接近潘的人士則告訴南方週末記者,「2010年下半年老潘越來越退讓,完全聽命於張欣。他有些失落。」

而SOHO的變化,直接反映了領導者的不同風格。

潘石屹出身底層,不會說英文,一路打拚出來,嗅覺靈敏而身段靈活。而張欣留學英國,曾在高盛任分析師,是西化的華爾街精英。

2007年,在張欣的力主下,SOHO完成了香港上市。對於主張「像水一樣」輕靈,實施無為式管理的潘石屹而言,上市意味著要做大規模,要流程化。在上市慶功宴上,潘石屹說:「上市一直是張欣的願望,對我來說倒是無所謂。」

上市之前,SOHO的絕對大股東潘石屹幾乎將全部股份劃到了張欣名下。與潘注重實際、強調「小就是美好」的理念迥異,張欣一直希望把SOHO中國打 造成一個品牌鮮明的國際化公司,因而更注重外在形象要素及其組合——但是,過多過快地引入海歸經理人及外籍管理人士,也造成SOHO品牌及創始文化的稀釋 且難以延續。

一位SOHO前高層抱怨過在「夫妻店」底下做事的艱難,「很多變動都是潘、張矛盾放大後的衍生效應——在家庭關係裡張欣佔據上風後,就會覺得潘原來控制的部門有問題,就會想插手變一變。」

剛剛離職的上海總經理賀亞楠,跟隨潘逾10年,是SOHO上海團隊成功搭建的核心,他一個人創造的銷售額曾佔SOHO公司年銷售額的40%,然而在2011年年初被張欣借調至前門大街主管租務後不久,即因與老闆娘的磨合問題,辭職遠赴西安。

一位跟隨過張欣的人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張欣是「會講中國話的外國人」。不夠標準、不夠流程化的事情她就認為不好,一開始跟她工作的人交來的活 90%會被打回去。張欣亦以她的直脾氣著稱,個人好惡全部掛在臉上,沒有任何隱藏,「她總是希望創新與變革,有時候主觀地想去改變客觀邏輯與規律,非常不 實際。」

在蘇鑫等老臣出走後,張欣聘請了多位外籍高管入駐總經辦。但一位員工認為,SOHO開始喪失了自我批評、坦誠溝通的文化,「張欣太過於強勢,這曾間接導致她和老潘的感情危機,也讓公司每個人都很敬畏她,以至於現在總經辦開會,一片死氣沉沉。」

在2007年成功上市後,張欣在一次部門中層會議上鄭重聲稱,SOHO要在五年內銷售額過千億、超萬科。「現在我們把她提的這個目標當成笑話講。」一名SOHO前中層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與此同時,張開始在全公司強行植入巴哈伊文化。巴哈伊教,這個19世紀創立於伊朗的宗教,承認所有現存宗教的價值,倡導修行者要多看到積極的一面。 張欣強制中高層員工每週都要集體學習一次巴哈伊,且熱衷在媒體上為自己塑造一個與過去很不同的形象:一個超越了物質追求,重視道德,謙卑、寬容,並熱衷於 慈善與教育的巴哈伊信徒。

但在一位接近張欣的人眼中,張欣學習巴哈伊後的最大改變是:在會議上不再爆粗口了。「這逐漸變成馬屁遊戲,想要晉陞就得學巴哈伊,張欣也樂在其中。」

一些老員工不由觸景生情回想起公司創業初期寬鬆的氣氛——那時候潘石屹還沒什麼錢,去談客戶隨便坐個面的就出去了。而在處理人事糾紛時,潘經常的話是:「工作就得讓員工高興,不高興呆著也做不出什麼。」

但公允地說,SOHO公司也難以找到比張欣更好的推動者——擁有足夠的執行力、足夠的藝術洞察和足夠的國際視野。她也有足夠的現金來進行這些實驗:進入哪些城市、是否有足夠運營能力來持有物業、採取何種最佳的組織結構。

不過,市場情況並不是那麼美好——這個上市以來年銷售額複合增長率一直保持75%以上的「萬科挑戰者」(張欣語),在2011年前11個月只實現了108億的銷售額,相較去年同期下滑近一半。

其股價也長期不振,在機構投資者眼裡失去光芒。2011年12月8日,高盛發佈研究報告稱,SOHO中國從9月份起整體銷售已漸見放緩,高盛將SOHO中國今年及明年每股盈利預測下調52%、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41

神秘公司威華達豪擲25.5億港元 上海靜安希爾頓再易主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30/yNNDA2XzQ0MzUyNw.html

當年江湖傳言,寧波郁老闆因不滿前台服務,賭氣斥資1.5億美元買下上海靜安希爾頓酒店(下稱「靜安希爾頓」)。9年過去了,即將迎來24歲「生日」的靜安希爾頓又要易主。

《第一財經日報》昨日獲悉,威華達控股(00622.HK)宣佈,將通過全資附屬公司熙福,向獨立第三方胡嵐,收購Welson East及興業股份,總代價約為25.5億港元,待交易完成後,威華達控股將間接持有上海靜安希爾頓酒店的全部權益。

這已不是希爾頓第一次在內地因業主關係而引發易主問題,從「涉黑」的重慶希爾頓到新天地項目落空,純粹管理模式的外資酒店業者正面臨品牌考驗。

幾經易主

靜安希爾頓是中國最早的外資品牌五星級酒店之一,於1988年6月28日開業,最初由香港信誼控股投資,希爾頓任管理方。

「那時會說外語且有大學文憑的都是高級人才,他們都願意到希爾頓工作,哪怕只是一個拉門的服務員。因為入職希爾頓是無比榮耀。」一位曾為希爾頓工作數年的張先生感慨,可惜之後外資五星級酒店越來越多,靜安希爾頓趨於老化,作為業主方的投資者開始考慮民營企業的收購意向。

2003年,寧波商人郁國祥、胡嵐夫婦出資1.5億美元,從香港信誼集團手中收購靜安希爾頓。

「坊間傳言,郁國祥當時與酒店前台服務員發生口角,由於對服務不滿,索性豪邁買下希爾頓。」有接近人士透露。

事實證明郁老闆有其商業考慮,之後9年沒有再換過業主方。靜安希爾頓在2010年經營排名全國五星級酒店第14位。

威華達控股的出手看起來是相當突然的。作為賣方的胡嵐,此前實為持有靜安希爾頓90%股份的董事長。

此 前,胡嵐是香港信誼酒店投資有限公司、Cindic Holdings Limited和興業股份的董事。Welson East的主要資產為其於Cindic Holdings Limited的全部已發行股本的權益,Cindic Holdings Limited持有香港信誼酒店投資有限公司的全部已發行股本。另外,興業集團資產主要涉及寧波地產投資。故而待交易完成後,威華達將間接持有 Welson East 集團持有的靜安希爾頓酒店的全部權益以及興業集團持有的預期用於旅遊區開發的土地的90%權益。

「威華達控股主業是清潔能源,其此番收購是希望介入地產、酒店業。包括一併收購的寧波那塊地,威華達控股今後會開發旅遊度假區項目,會有五星級酒店。」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指出,郁國祥此前涉入重大經濟案件,此番出售靜安希爾頓,估計是涉案6年後決定放手。

希爾頓官方昨日並未就此事作出評論,其僅表示目前還未接到易主通知,但其也注意到上述威華達控股公告。知情者向記者透露,即便業主方更改,其撤換希爾頓的可能性也不大,且此次一併被收購的寧波象山地塊中擬建的五星級酒店,極可能由希爾頓管理。

希爾頓的「中國難題」

外資酒店方在華大多不涉及投資,僅是管理。這種業主、管理方分離模式在一旦業主方發生變更,或雙方合作不愉快,則作為管理方的外資酒店集團都會面臨問題。希爾頓是個典型代表。

希 爾頓在華酒店數量並不多,但已多次由於業主糾紛而引發問題,比如多年前其撤離南京和深圳,就是由於和業主方矛盾升級。近幾年發生的重慶希爾頓涉黑,也是由 於業主方背景問題導致希爾頓酒店停業。擴張時,希爾頓也遭遇被「甩」事件,其原本擬在上海新天地開設奢華康拉德酒店,可惜由於業主方變更而更換了管理方, 令希爾頓白等數年。

「從希爾頓一系列糾紛來看,儘管不少問題在於業主,但這與希爾頓本身對業主方的選擇和嚴謹等有關,儘管進入中國市場 20多年,可希爾頓步伐明顯慢於其他對手,其數年前在華酒店數量僅個位數字,而其他酒店集團比如萬豪、雅高、洲際、喜達屋等都已達幾十家或上百家,所以希 爾頓希望提速發展,可惜優質業主方不多,外資方都在爭奪,故而可能"將就"有問題的業主。」趙煥焱分析。

「業主方很強勢,有問題首先會怪罪到希爾頓頭上,這會加劇雙方矛盾。一旦業主方更改,新業主有權利撤換管理方,當然這要看雙方協商,一般管理合同是簽5~10年。」上述知情者透露,儘管靜安希爾頓撤換管理方的可能性不大,但新業主還是有撤換權的。

據悉,經過這幾年提速發展,希爾頓在華終於有了約30家酒店,且計劃到2014年將在華酒店數量擴張至100家。

記 者採訪獲悉,為與穩妥業主方合作,希爾頓等大型外資酒店集團都開始與具有實力的中國大型地產商簽「一攬子」合作協議,其中萬達和綠地是兩大業主集團,但令 「希爾頓們」不安的是,近期由於管理費昂貴和公司戰略升級,綠地已推出自有高端酒店品牌,未來綠地開發的新酒店將大量採用自主品牌,目前浦東一家綠地五星 級酒店已將原本「豪生」品牌撤下,換上綠地自主品牌,這讓外資管理方又將失去優質業主資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