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亞當‧斯密心法 最後關卡讓統派大勝

2014-09-29  TCW
 
 

 

「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Adam Smith),是蘇格蘭影響全球最深遠的歷史名人,他的銅像高高聳立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街頭。

獨立公投前幾日,獨派人士爬上銅像,在他右肩上貼了一個顯眼的「YES」貼紙。然而,亞當‧斯密的智慧,彷彿穿越了二百多年的時空,他在《國富論》中的幾段話,恰是如今英國政府能讓蘇格蘭人對獨立說「NO」的關鍵。亞當‧斯密寫道:

如果有人建議英國自願放棄統治殖民地的一切權力,任憑他們自主選舉地方官、自定律法……世界上絕無哪個國家會採納這種建議。任何國家都不可能主動放棄統治轄區的權力,不管那個轄區統治起來有多麻煩,也不管它上繳的收入,比起為了統治它而花的費用,有多麼不成比例。

(中略)然而,如果這種建議獲得採納,那麼英國不僅可立即免於承擔殖民地平時駐軍的全部經費,也許還可以和他們談妥某種通商條約,有效確保英國自由和他們貿易。那種安排會比它目前享有的獨占地位(編按:當時殖民地母國都壟斷對旗下殖民地的貿易),對它的全體國民更有利。

(中略)總而言之,使他們不再是我們當中性情乖戾好鬥的黨徒,而變成是我們最忠誠、最親切,也最慷慨的盟邦。

套用到甫於九月十八日結束的史上首度蘇格蘭獨立公投,英國政府以「亞當‧斯密心法」成功挽留蘇格蘭民心的兩招:首先,是放手讓蘇格蘭人民自己決定,其次是提出「自治極大化(devo-max)」這充滿吸引力的願景。

選前:英相用自治極大化,拉回民心

自治極大化,就是除了外交、國防和部分經濟權力外,其他事務,特別是稅收,都由蘇格蘭政府自己管理。它可說是「只差一步的獨立」。甚至推動這次公投的獨派領袖、蘇格蘭第一部長薩孟德(Alex Salmond,已於獨立失敗後請辭),在兩年前也曾說自治極大化「非常誘人」。

愛丁堡大學社會政治學院教授麥辛尼斯(John Macinnes)接受本刊採訪時分析,原本關於蘇格蘭公投熱議的選項有三個︱︱維持現狀、自治極大化和獨立,而以第二個選項最受歡迎,但英國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最初評估獨立支持度不高,自信滿滿,因此要求公投題目只有對獨立的YES或NO。直到公投前兩週民調逆轉,卡麥隆才趕緊釋放要給蘇格蘭更多、更大自治權的說法。

「這使得公投到了最後階段,選項其實已經變成是要自治極大化,還是完全獨立,維持現狀已經不存在了,」麥辛尼斯說。

他認為,蘇格蘭從一九八○年代以來關於爭取獨立的辯論,重點都在於治理經濟的方式,而非一般理解的民族認同問題。當時蘇格蘭經濟大宗的重工業、國防工業,仰賴國家的力量支持,在八○年代英國首相柴契爾(Margaret Thatcher)的民營化、市場化路線下被迫關廠,受傷慘重,因此想藉獨立來自己管理經濟。如今英國中央又由保守黨執政,蘇格蘭的獨立公投,正反雙方攻防焦點也都環繞著經濟議題。

英國國會議員、蘇格蘭事務委員會主席大衛森(Ian Davidson)也對本刊指出,獨立公投其實是希望,以憲法的改變來推動政治的改變,他認為蘇格蘭人主要是不滿保守黨執政下的經濟等政策。因此,這次獨立公投未過,短期內還會不會有下次公投,就要看英國政府的表現了。

選後:沉默多數出手,選擇統一安全牌

換句話說,蘇格蘭人真正要的,不是國防、外交,而是更能掌控的荷包。

與蘇格蘭相隔九千七百公里的台灣,不少論點環繞著蘇格蘭民族主義,然而,我們在蘇格蘭街頭現場聽到的,不是歌詞背景來自與英格蘭打仗的三百年前淒美民謠〈羅夢湖〉,而是嘲笑統派陣營活動力微弱的歡樂改編歌曲「No campaign is no campaign」,第一個NO是指反獨陣營,第二個NO是說他們「沒有活動」。

確實,公投前,獨派陣營的活動被認為較活潑也較高調,街頭散發著許多「YES」的紙帽、徽章、創意塗鴉,而「NO」陣營直到投票前幾日,才出現較多自發性上街宣傳者。從本質上來看,追求較大改變的一方,比起訴求不變的一方,自然較能提出吸引人的方案和辭彙,也比較能激發熱情。

但是,公投的結果一反原先各界預期比數會很接近,聲勢浩大的獨派竟以高達十個百分點之差,四十五比五十五,敗給了「沉默的大多數」。

「就像走到了懸崖邊,最後決定要不要跳時,人們害怕了,」穿著鼻環、販售寫著蘇格蘭古字「Aye」(即英文YES)T恤的小姐,在公投結果揭曉當天無奈的說。但她立刻打起精神,「我們仍然能改變,我們讓更多人參與了政治,」她說接下來就是正反雙方的蘇格蘭人一起,監督英國政府是否真能更授權。

這場公投創下了蘇格蘭人民參政程度的新高點,不論是合格選民登記投票率九七%、實際投票率八五%,都打破歷年選舉紀錄。甚至獨派落敗後,力推獨立的蘇格蘭執政黨「蘇格蘭國家黨(SNP)」,在公投結束後一百小時內獲得超過二萬名新黨員,成長七成,並一舉成為全英國第三大黨。獨派凝聚力增加,成為抗衡、監督英國政府落實承諾的最強力量。

未來:分裂危機暫解,民主贏了!

在蘇格蘭人緣甚差的卡麥隆,成功避免了英國史上最重大的分裂危機,特別是成功搶救了英鎊,讓全球金融市場吃下定心丸。不過,明年英國遇上國會大選,給予蘇格蘭更大自治權的承諾,在公投前英國三大黨魁口徑一致,公投後卻又立刻出現政客口水戰,蘇格蘭人會不會覺得「上當」而引發風暴,讓投資市場不敢掉以輕心。

同時,獨派大本營的蘇格蘭工業第一大城格拉斯哥,在公投結果揭曉後,曾爆發一波正反派民眾的街頭衝突,這類情緒宣洩行為會不會擴大,也讓外界關心。

或許在政客和少數民眾喧囂的背後,我們也該相信「沉默大多數」的力量。他們正是我們在蘇格蘭公投隔日看到、聽到的:勝利的一方,早早就將自家旗幟、標語、徽章卸下,避免得意表態刺激對方;失落的一方,則是安慰自己說:「民主贏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950

亞當·斯密與水貨客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search?updated-max=2015-03-20T12:13:00%2B08:00&max-results=12

巴黎:

亞當·斯密何許人?他是蘇格蘭人,頂頂大名"國富論"作者,自從這本書於18世紀面世,向全人類展現"自利"對文明財富供獻,聰明的國家便越早效法,使得只用了兩個多世紀,財富的生產就超越過去有人類文明以來的總財富的累積,而拒絕的國家只有越來越貧窮。

國富論說只有透過分工丶交換(貿易)才能提升生產力,並把商品的成本和售價壓到最低,而唯有透過沒有壟斷、自由公平的市場這種出自自私的分工、交換的好處才能充分地體驗。

他以人力作為價格標準去解釋自由巿場是否公平,例如養羊的時間是要一年,捕足海貍要用半年,那麼一頭羊的價格應該等同兩頭海貍。若海貍行業受到保護,例如工人要領牌,而牧羊農民戶口又不能改變,牧羊的工人因不能自由流動,數目便很多,供求関係會把牧羊人工資壓低,他們工資便不足夠養家活兒,反之付出勞力較低或懶的海貍從業員卻賺大錢,因為兩個行業的"市場價格和成本關係"被扭曲,海貍行業所賺的額外錢就是來自牧羊工人的勞力。

國富論中提及這些幹擾自由巿場的項目名稱,包括關稅、工會、商會、專利、壟斷⋯⋯。*

如此看來,中國收取大量香港出口的産品關稅,或禁止水貨客,目的就是保障國內那些有毒奶粉、食物、藥物制造商人的利潤,為他們巧奪誠實香港那幾類商人和從業者的應有利潤和工資。

走水貨客雖然出於自利,但他們的行為卻能破解這種保護,有益本地從業員生計,並且能讓大陸黑心、盜版A貨商人小D生意,快些冚檔,照計香港人無理由不想。

與其抗拒,百姓應該靈活處理,全民迎接這商機,例如要求政府批準工廈樓上水貨店,籍此加強水貨市場的互相競爭狀況,壓制地舗的租金升值和水貨價的上升。全民槍佔人肉水貨運輸市場,香港人以身份證出入境速度上佔優,流轉必較大陸客快,一定有其優勢。

但如果自己惜身不願做,又阻人搵辛苦錢,咁就大有問題。







*自由主義和重商主義是兩回事,香港有一種說法是地產行業是屬於自由巿場行為,但其實因為所有土地屬於政府,若唔發展而任由它丟空,另一方面又高價賣地,這正是亞當.斯密痛恨的頓積居奇的操控價格、重商主義行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376

讀書札記170220不當行為(十四)冷靜與熱情之間的 阿當斯密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7/02/20/%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70220%e4%b8%8d%e7%95%b6%e8%a1%8c%e7%82%ba%ef%bc%88%e5%8d%81%e5%9b%9b%ef%bc%89%e5%86%b7%e9%9d%9c%e8%88%87%e7%86%b1%e6%83%85%e4%b9%8b%e9%96%93%e7%9a%84-%e9%98%bf/

讀書札記170220
不當行為(十四)冷靜與熱情之間的 阿當斯密
朝日執筆

本集忍不住先說一段經濟學史。雖已有所刪削,但人名眾多難免,各位閱讀時大可自行過濾,但取其意,「不求甚解」可也!
「理性經濟人」和「日常人」其中一個較大的差別,是「日常人」非常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以致於他們的「偏好」和「選擇」經常不能保持穩定一致。正如「所有哲學問題,其實 柏拉圖和阿里士多德都已經考慮過了。」至少大多數有關「經濟學」的問題,其實 阿當斯密Adam Smith都有想過— 當然也包括人類的「自我控制」問題。

作為「古典經濟學」之父,斯密子有關(現在歸類為)「行為經濟學」範疇的論述,主要收錄在他比《國富論》(1776)更早的著作《道德情感論》(1759)。請不要驚訝,事實上斯密子從來沒有把自己定位為「經濟學家」(當時根本沒有這東西)。他認為自己最耍家的武功是「神學」,其次是「煉金術」,另外,勉強也算得上是一個「道德哲學家」。斯密子在書中把人類描述為一種「精神分裂」的狀態—「熱烈情感」和「公正旁觀者」之間不斷的角力和衝突。後者正是神所給予的「理性」的代行人。斯密子由此推論出,探討如何以「理性」運行世界的方法—也就是我們後來稱為「經濟學」的東西—就是「神的學問」!(個人認為斯密子之所以偉大,除了「社會科學」的開創外,最重要的是為「商人」的「自利」提供了「普世道德」的基礎!至低限度也摘除了「不道德」的帽子吧!)

儘管斯密子沒有使用我們現代的名詞,但他很清楚「規範性理論」和「描述性理論」的差別。「公正旁觀者」只是指導世界的「規範」,而「熱烈情感」才是對人類最有效的「描述」。「熱烈情感」最主要的特質就是「短視」、「近利」,斯密子坦承包括他本人在內,「相較於十年後的快樂,我們對今日可享的愉悅更感興趣!」是故,斯密子才想到,如何才能把人類的「原罪」(例如「自私」),轉化為建設神所喜悅的「理性國度」,由是有今日的「經世濟民之學」也!

很多經濟學書(尤其是基礎級別的)都喜歡把「理性經濟人」的發明權,「老屈」到「經濟宗初祖」阿當斯密大菩薩的頭上。然而,正確來說,斯密子提出的只是「私利」(即「利己心」,這東西後來只被視為「核心外圍」的「強理性」的其中一個要素—參見掌門《SENSE隨筆130220理性選擇》),還有在《國富論》全書只出現過一次的「無形之手」!而且還是非常「頭盔」的口吻:「(商人)被無形之手所引導,達到原本意圖以外的目的。即使不曾考慮公益,追逐私利並不一定就會危害社會福祉。」若果你認為由上面的話,就能推導出「追逐私利就能提升整體社會福祉」,請回去修讀「邏輯學1001」。

後來英國經濟學家 Nassau Senior確立了「個人經濟利益最大化」作為「公理」;功利主義大師 穆勒John Mill以此為基礎,總結出「經濟人假設」。****

最後讓「經濟人Homo Oeconomicus /Economic Man」成為經濟學專有名詞的,則是以一套(極度邪惡的)「柏利圖最優Pareto Optimality」武功聞名天下的柏利圖Vilfredo Pareto。
雖然柏利圖也曾經說過:「政治經濟學,以至任何一門社會科學之根基,顯然都涉及心理學。或許有一天,我們能從心理學原則演繹出社會學定律。」然而,「經濟學」的「數學時代」,卻正正是由他本人所開啟。自此,「理性經濟人」幾乎就成為「經濟學」的核心認證教條—以「理性經濟人」建構模型的就是(才是)「經濟學」,一如認同「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基督人神同性,度成肉身」的,才是「基督教」。經濟學的研究,自此就擺脫了最早期極具「民俗心理學」的「現實」傾向,朝著「理論」的學術殿堂邁進。***

當然,也有「不忘初衷」,克紹斯密子「熱烈情感」的人。1871年,從來沒有任何博士學位的 積雲斯William Jevons(他在十九世紀中期就已經提出直指當今「能源困局」的「積雲斯悖論Jevons paradox」,推介各位自己上網搜搜),對斯密子的「短視近利」作出補充修正,指出人們偏好當下消費更勝未來消費的傾向,是會隨時間減弱的。正如以下的情境。
情境14a1:你在公司樓下的商場抽獎,宣傳海報說頭獎是iPhone7現貨一部。你為此「瘋狂購物」,終於幸運抽中了,但職員卻告訴你現在沒有現貨,要一星期後才有貨。你對此當然深感不滿,覺得商場有欺騙之嫌!

情境14a2:你在公司樓下的商場抽獎,宣傳海報說頭獎是iPhone7換領券一張,可以憑券在一個月後某天領取iPhone7一部。你為此「瘋狂購物」,終於幸運抽中了,但職員卻告訴你由於庫存問題,要在換領券上的日期再過一星期才有貨。雖然要再等一星期你也有點不高興,但覺得問題不大。

(在大學時數學成績遠勝經濟學的)宗師級經濟學家 費沙Irving Fisher,在其1930年出版的鉅著《利息理論》中,首次為「跨期選擇」作出了「現代經濟學」的探討。書中以一招「等優曲線Indifference Curve」的數學模型,闡述在某特定的市場利率下,個體「應當」如何在不同的時間點,選擇「合適」消費時機。「應當」、「合適」,很明顯,費沙這個理論是一個(主流經濟學家非常「㗳糖」的)「規範性理論」。不過,其實就連費沙本人也在書中清楚表明,他自己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對人類行為理想的「描述性模型」。 當然,費沙的忠告沒有引起任何的註意,正如大家都只會記住斯密子的「利己心」和「無形之手」一樣。

費沙是思考「理性經濟人」會如何作出「跨期選擇」的開創者。但等不了多久,就已經有另一位大師,為這個問題作出了相當完備的答案了。他就是(部分)人稱二十世紀(出生)最偉大的經濟學家,「鹹水派Saltwater School」一代掌門山繆臣Paul Samuelson(1970,即第二屆諾獎得主)。
1937年,年方廿二,尚在哈佛大學研究院「?吖溫」的山繆臣,發表了〈效用的衡量〉一文,文中提出了一個「折扣效用模型」。山繆臣的論文並沒有對諸如「熱烈情感」或者「短視近利」等進行什麼「理性哲學探討」,而是直接假定(或接受)對任何「個人」而言,當下消費的價值,必然高於延後的同質消費。****如果你是欖球迷,在「Rugby7」今年的決賽門票和明年的決賽門票之間,你一定會選前者。按山繆臣的模型,我們會對未來的消費會有一個「貼現率」,或者簡單一點就是一個「折扣」。例如明年的決賽的「效用」只有今年決賽的90%,換句話說,我們會以10%的「年率」來「折現」未來的享受。

由於這個模型實在太清晰、太簡單,也太合理了,故此很快就被學界廣泛接受,成了至今為止「跨期選擇」的標準經濟學模型。不過,一如斯密子和費沙大師,少年山夫子也表明不太相信自己的模型,是一個對人類行為有效的「描述性理論」。不過,也是一如既往,他和斯費等前輩的「頭盔」,並沒有得到足夠的註意。少年山夫子的文章其實只有七頁,但卻用了最後兩頁,特別強調自己這個模型的「嚴重局限」,戴足「頭盔」。有部分「局限」是技術性的,我們這裏不打算解釋,反正解釋了大家也不懂。(其實朝日也不懂!)但他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發現,卻頗堪玩味。
山繆臣指出,人類對未來消費價值的折扣,除了可能穩定地按每一年都比去年以某個「固定比率」(例如10%)作出折扣外,還有另一種可能。這就是上面積雲斯補充斯密子「短視近利」時,指出的「時間值遞減」方式。回看情境14a1 & 14a2,山繆臣發現:「一個人對眼前一段固定時間(一星期)的折扣率,與「遙遠將來」(一個月後)的同一時距(一星期),有明顯差距時,將會發生一個「不理性」的現象—儘管沒有任何新的資訊,但那人的選擇卻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地改變!」***

唔知我噏乜?不要緊,事情具體怎樣發生,我們下一集再說。
(未完待續)

14集關鍵字:
自我控制
阿當斯密Adam Smith:熱烈情感
柏利圖Vilfredo Pareto:經濟人Homo Oeconomicus /Economic Man
費沙Irving Fisher:跨期選擇
山繆臣Paul Samuelson:「折扣效用模型」

《不當行為》Richard Thaler著/劉怡女 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9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