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俞永福放炮:我不想批評別人,但整個產業要做產品公司,不是PR公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428/155463.shtml

俞永福放炮:我不想批評別人,但整個產業要做產品公司,不是PR公司!
i黑馬 i黑馬

俞永福放炮:我不想批評別人,但整個產業要做產品公司,不是PR公司!

俞永福隔空喊話某度,指出整個產業應成為產品公司,而非PR公司。"我記得某度公司兩年前發布那雙筷子去哪兒了?兩年前發布的兩個軲轆的自行車在哪兒呢?"

i黑馬訊  4月28日消息

在2016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上,阿里巴巴移動事業群總裁俞永福作為“高德班長”,正式公布了高德“大出行,雙生態”戰略,並引用第三方調研機構數據,談到高德地圖手機版過去一年德每日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率達到189.1%。

“下一個十年,越來越多人會把關註視角從mobile phone轉到automobile上,這是每個人生活的兩個中心。”俞永福說。

同時,俞永福還隔空喊話某度,整個產業應成為產品公司,而非PR公司。

“(有些公司)天天急著說我們擁有自動駕駛了,我們又有這個那個了,我不想批評別人,但是我希望我們產業不要這麽浮躁。原因很簡單,我記得某度公司兩年前發布那雙筷子去哪兒了?兩年前發布的兩個軲轆的自行車在哪兒呢?所以說我們自己每個人都要相信自己是一個產品公司,不是一個PR公司,說出去的話都要兌現的!“

以下為俞永福現場演講,經i黑馬編輯如下:

我今天的身份是高德的班長,每年GMIC大會我都來,GMIC在業內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這個地方就越來越堵。我今天分享的主題比較應景,跟每個人都相關。

過去的十幾年,實際上我的工作重心在第一件事上,第一個Mobile,UC整個抓住了手機向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機會,成為了今天的UC。另外高德也在另外一個移動的中心,Auto Mobile,我們未來的視角會越來越多的時間關註在Auto Mobile。

如今,每個人的手機都已經移動起來,但是出行,對於每一個人來講是一個大麻煩。我們看到交通出行是所有的行業的用戶,也就是民生的幾大問題之一,我們天天在說越來越堵。

這是高德在2016年第一季度剛剛發布了我們第一季度的全國的城市擁堵的情況。北京歷史上我們有一個很著名的諧音叫“首堵”,如果用天津話說出來就更有意思了,應該讓郭德綱說。我有很久沒有去濟南了,我看到第一季度全國主要城市最擁堵的不是北京的時候,其實我也覺得很奇特,濟南發生了什麽事情?

我想今天在現場的大部分人就生活在這些中國的主要城市里邊,所以我們一天天都在變得越來越堵,我想跟大家先分享一下旁邊的這些數字的意義是什麽?

這是高德對於整個擁堵情況的一個計算指標,就是如果你在不堵車的情況下,你行駛這段路需要10分鐘,這個擁堵指數就代表濟南是2.1,就代表你在不擁堵的時候用10分鐘,現在你同樣的一段路要用21分鐘,所以這就是我們看到全國主要的城市擁堵的情況。

換一個視角,我覺得我們現在的工作越來越嚴肅,我們換一個輕松的視角來看一下,既然這里邊大量的是互聯網企業,我們從互聯網企業荼毒的情況看一下,左邊這張圖實際上是我們這些主要的互聯網公司所在的那個區域、片區的擁堵情況,最擁堵的是誰呢?360所在的區域,為什麽呢?它在酒仙橋,我相信在北京的同事還是非常知道著名的酒仙橋還是非常非常擁堵的。排第二的區域是滴滴,我不知道是去了之前更堵,還是去了之後更堵。第三個是百度,百度比較好理解,它從中關村去了上地,自從它去了上地,原來上地的企業就說My God,又來一個更堵的了。

右邊的是從單一的道路,看一下互聯網公司門口哪條路最堵,從單一道路來講,最堵的是百度門前的西二旗大街,這是最獨的單條路,第二個堵的是樂視所在的單條路是姚家園路。

看完了整張圖我還是很高興,說明榜單上沒高德、沒阿里,也沒有UC,原來UC在廣州的辦公室就挨著網易,後來我們搬了,那地兒實在太堵。今天來這個會還讓我幹另外一個私活,如果大家不堵可以去高德、去UC,整個北京擁堵的道路里程是北京主要的總里程大概是23%。也就是說我們在高峰時期主要的道路有23%是處於紅色的警示的狀態,那也就是說還有非紅的77%的道路可以行駛,如何利用好這77%道路的通行能力,把整個的擁堵問題解決掉呢?這是很多人努力的方向過去很多年這個工作主要在哪兒呢?主要在交通系統,其實用整個IT的技術如何用道路上的信息指示牌告訴車、告訴用戶哪條路、哪條路很堵。其實這個工作整個中國相比全球來講已經是進展很快了,全球沒有那麽多城市會有這麽大幅的交通指示牌,我們看到二環、三環、四環都有交通指示牌,這種解決方案是IT時代的思考路徑,完全是交通系統單向地在指揮車和人。

當然,也有一種解決方案,就是通過交通管制、領導先行,不可能所有人都變成領導,要領導先行,所以今天要能夠解決整個交通的擁堵的情況,要從IT的視角要轉換到DT的視角,就是數據的視角。這里邊所有的參與者要相互地影響,我們的核心思想“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這兒不是為了說三個小鮮肉,並不是說TF Boys,我們自己覺得一個社會的貢獻,其實實際上就是如何利用工具提高,像超人一樣,去把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變成可能,這是繼林誌玲、郭德綱之後,我們的新的TF Boys,新的高德三俠。

我們看近幾年我們做了什麽?過去的一年以北京舉例,通過高德的智能的導航、調度系統,我們每天為北京的用戶其實節約了68萬小時,時間怎麽算出來的呢?如果你不適用高德的智能的導航,你走原來的路,和我們給你做了新的路徑規劃之後節省的時間來計算。

右側是這個市場整個高德的情況,我不多展開,在這一年之中,高德依然堅持我們定位,就是專註、專業,做一張活地圖。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依然堅持我們對這個產業的理解,這個產業其實是互聯網和傳統的地圖和大數據等一系列的一個交集跨界的一個市場,最重要的需要兩個能力,我們把它認為是上半身和下半身,上半身是應用的能力,下半身是數據的能力,如果你沒有數據相當於上半身穿著西裝,下半身穿著一個短褲,我們看央視只有在演播室的時候才能這麽著裝,當你走出市場的時候,我們用事實和結果來說明高德過去的一年,其實整個高德的業務我們的左右兩側如何服務好用戶,如何連接好整個生態,我們不說自己用一個第三方數據,就是說在2006年3月份發布的數據,整個過去一年高德地圖的年成長率是189%,百度地圖的成長率是40%,我們比競爭對手在這一年里邊成長超過了4.5倍。我想這就是專註而專業最後的結果,最重要永福的心態很好,我用5—10年的角度去做好一張地圖,因為我自己就是老板。所以我能決定我們的方向、我們的節奏、我們的未來。

而在另外一個緯度的話,就是高德對於整個產業、我們生態的合作,這里邊舉的僅僅是例子,不是說我們去年只跟三個城市交集,到今天為止整個全國主要城市已經有超過30個主要的城市,我們的交管的系統入住了高德交通雲的開放的平臺,這樣的話把整個交通系統擁有的指揮調度事件的數據和高德擁有用戶的大量數據互為所用,調度高德的系統。

另外一方面就是跟汽車企業,我們跟很多汽車行業從原來的離線導航到新一代互聯網導航大家走得越來越近。我們把它展開一下,在整個用戶端的話,其實我們看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我們整個對於智能出行的一個理念。到今天為止,整個高德的活地圖里邊的數據已經有78%其實來自於我們外部的生態系統,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我們的兩類用戶。一類用戶是使用手機的用戶,每天已經占我們數據的總里程的40%,另外一類就是汽車的開車的用戶或開車的這些合作夥伴占我們整個數據已經占到了38%,所以這是整個交通數據的一個力量。

整個我們專業的交通數據在去年我們發布了高德的交通大數據雲。在這個交通大數據雲里邊,我們把跟交通相關的這些專業的數據方連接在了一起,包括出租車的數據、眾包的數據、互聯網的雲狗,就是你的行車記錄儀,兩客一維,長途客車的數據、交警的交通數據的,包括攝像頭的數據,包括埋在路下邊的線圈的數據、紅綠燈的數據,ETC、高速公路收費占的數據,這些數據都在加速向整個高德的大數據雲進行匯集。

反過來,我們也是用這些數據服務於各地的交通系統、交通廣播系統和城市的建設系統,我們很多的城市現在要新建一條路的時候,都需要高德幫忙,對於歷史的數據進行模擬計算,預測整個建設的過程中和建設之後對於交通的整體影響。

這樣我想談一談現在非常時髦的互聯網汽車和自動駕駛,我覺得這個產業很熱,但是我們要很冷靜,它其實是三個產業的交際,分別是汽車產業、互聯網產業和地圖產業,這三個產業聚在一起,才可能把Smart Car做得更好,我們第一季度正式發布了高德基於互聯網導航的智能汽車導航的解決方案。在這兒我特別想說自動駕駛、互聯網汽車是一個5—10年的產業,絕不是明年就會爆發,後年就會結束的產業。其實我們整個的產業從業者更應該成為一個產品公司,而不是成為一個PR公司,天天急著說我們擁有自動駕駛了,我們又有這個那個了,我不想批評別人,但是我希望我們產業不要這麽浮躁。原因很簡單,我記得某度公司兩年前發布那雙筷子去哪兒了?兩年前發布的兩個軲轆的自行車在哪兒呢?所以說我們自己每個人其實都要相信自己是一個產品公司,不是一個PR公司,說出去的話都要兌現的。

到目前為止整個中國的開發者有超過30萬的開發者使用了高德的定位和導航的模塊和能力,讓你的產品的用戶體驗越來越好,這樣允許我先賣個關子。因為既然是個重量級的合作,我們需要單獨的一個場子談這個重量級的合作,請大家稍微再等待一些時間。

2016年已經到了4月份,我想整個過去一年和未來一年,我們給自己的定位和態度非常明確,在這一年里邊,我們會更加紮實地積澱自己的上下半身,讓自己的應用更加紮實,讓不同的用戶我們有更多的產業的合作的夥伴,實現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樣的一個理想。

在企業經營的角度,我們更會讓自己成為一個產品公司,更專註、更專業,最後實現一個活地圖。

俞永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203

編劇宋方金又放炮:《三生三世》一天點擊超15億?這意味著中國的人口應該是30億!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4-20/1096711.html

每經影視記者 白 蕓

每經影視編輯 溫夢華

“半年寫稿、半年討薪”,這是編劇張曉蕓曾用來形容編劇生存現狀的一句話。

雖然貴為一劇之本的締造者,編劇卻常常被認為是一個很“苦逼”的職業。稿酬低、催稿急、署名難、話語權低等,都是難以回避的問題,這些都與其未完成作品要付出的巨大辛勞難成正比。同時,觀眾在吐槽一部劇時,編劇又往往是首當其沖的“背鍋俠”。

而這些問題,並不僅僅發生在沒有作品的無名編劇身上。

今日(4月20日),在北京電影節由“編劇幫”組織的“編劇研討會”上,幾位已有搶眼作品的一線級別編劇,《繡春刀》《情聖》《智取威虎山》《港囧》的編劇陳舒、李瀟、吳軍、蘇亮,依然紛紛表示日子不算好過。

編劇宋方金:電影不是理財貨幣,是社交貨幣

創作了電視劇《手機》、電影《飛》《溫涼珠》等眾多作品的宋方金,是在行業浸淫多年的資深編劇。

不過,近段時間,宋方金“一戰成名”卻是因為化身“記者”臥底橫店,炮轟影視圈的小鮮肉亂象,甚至怒指98%小鮮肉都不敬業。

在研討會現場,身穿褐色襯衣的宋方金還是一如既往的“憤世嫉俗”。宋方金講到,曾有人跑來責問他提到的98%這個數據,惹得他一時火冒三丈。

由此,宋方金提到了已經幾乎有些“老生常談”的收視率數據造假問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天的點擊能超過十五億沒有人去質詢,反而來質詢我的98%”,“大家知道一天的點擊率超過十五億是什麽概念嗎?根據統計學常識我們可以得知,如果這個數據是真的,那意味著中國的人口絕不是十四億多一點,而應該是二三十億”。

在一番非常宋方金的脫口相聲和炮轟式表達中,隱藏的是“愛之深,責之切”的行業關懷。“優秀的創作者,能清晰地認識自己所處的文化語境,從現實出發,尋找所對應的類型;然後從類型出發,提煉、概括和升華現實,在故事里找到人生的比喻、未知的可能。電影不該是資本的奴隸、不該是理財產品、不該是空洞的模仿、盲目的跟風。電影當然是財富——物質財富是它的附加值,精神財富才是它的核心值。電影當然也是貨幣——但它不是理財貨幣,而是一種寶貴的社交貨幣”。

“我們這些所謂著名編劇,依然沒有足夠話語權”

每一個編劇都希望能有自由原創的空間,但是最常面對的情況是委托或改編創作。

在創作《繡春刀》之前,陳舒創作的電影編劇作品《盲人電影院》《房車奇遇》就已經在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即使已經有了比一般新人編劇更高的起點,陳舒卻也坦陳:“之前寫過的電影,基本上以命題作文為主,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委托創作”。

不過,《繡春刀》是一個特例,是陳舒和導演路陽所做的原創故事。“我們當時在寫《繡春刀》的時候,沒有受到任何公司和投資方的委托,這是我們自己自發想寫的一個故事”。

然而,由於整個武俠片的市場環境並不是很好,這個劇本寫完四年以後才開拍。“在這四年當中,除了不斷地修複電影之外,也是一直在找投資方”。

代表作為《搭錯車》《麻辣婆媳》等多部電視劇的李瀟,做了十幾年電視劇編劇,電影《情聖》是她第一次接觸電影編劇的作品,結果造就了這個斬獲7億票房的黑馬。

“電視劇更像鞭炮,小時候過年放的那個成掛的紅色鞭炮,每一個小鞭炮都是跟小一個小鞭炮擰在一起,一個矛盾連著一個矛盾,一直不停爆發,是一個長篇敘事。電影更像煙花,我覺得電影給人的造夢感更強,它是上去之後要綻開、完整爆發的東西”。

不過,李瀟卻對《情聖》“特別不滿意”。“到現在,我不願意說《情聖》是我電影的代表作,我覺得寫得不好,拍得也不好,完全是撞大運的事,我至少應該寫出比它好的戲來”。

此外,即使是一線編劇,也免不了遭遇屈從於導演、資方、制片,對劇本進行大量修改的命運。“迄今為止,《繡春刀》是我寫過的還原度最高的一部電影,其他可能只保留到30%、40%,好一點的能保留到70%”,陳舒如是說。

李瀟更是直言:“大家可能覺得我們都是有代表作的,甚至可能是什麽所謂的著名編劇,就一定能享受不一樣的待遇,有不一樣的話語權,其實我們跟大家都是一樣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4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