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場大病讓呂采妮學會「放下」勁永 郭台強入主 記憶體模組三強洗牌

2010-7-19  今周





一場大病加一堂心靈課程,讓昔日的記憶體模組廠女強人老闆,甘願讓出股權與經營權,只願追求事業以外的人生目標。在呂采妮退出的後勁永時代,郭台強能為勁 永注入多少新血,市場等著看。

撰文‧賴筱凡

在台灣記憶體模組產業叱吒風雲、人稱「真勇(台語發音似勁永)!」的勁永董事長呂采妮(原名呂美月),這位一度捲入禿鷹案,卻堅決不讓勁永股票變壁紙的經 營者,選在勁永逐漸走向康莊大道之際,無預警將經營權拱手讓人,就連最後一席法人代表的董事席位也不留。

決定「放下」的原因

「勁永就像我的女兒,我怎麼會把它推入火坑?」這是呂采妮在禿鷹案爆發後,最深層的感慨。然而,事隔四年,呂采妮卻選在這時候,將自己一手拉拔的「女兒」 賣掉,不僅整樁投資案讓業界人士霧裡看花,就連勁永內部主管,也都是透過媒體才知道公司老闆換人當。

呂采妮一連串的大動作,從三天內完成私募繳款、召開董事會到正崴入主、辭去董事長與總經理,只簡單透過一封內部信,向勁永的員工交代她的健康出了狀況。然 而,深知內情的人士透露,呂采妮不只健康亮紅燈,生的還是一場癌症大病,才會讓這位曾經在記憶體模組業界風光一時的女強人,選擇放下,讓更好的經營團隊接 手勁永。

時間拉回去年夏天,因緣際會之下,呂采妮參加了一場由圓桌教育基金會所設計的心靈成長課程,參與的學員多半是企業主,學費不低,三期課程下來,高達十七萬 六千元。但呂采妮上完之後,不僅大有心得,還出資讓勁永所有的主管去上課。

一位貼近呂采妮身邊的人士觀察,「呂采妮願意對視如己出的勁永放手,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就連呂采妮的姊姊呂彩美都大嘆,「如果不是生病,她(指呂采妮) 是一定會做到死為止。」顯見呂采妮對於勁永的情感有多深厚。

的確,當初呂采妮是誤打誤撞才踏進記憶體模組產業;但從她親自跑光華商場爭取訂單、動手焊板子,到創辦勁永,勁永對呂采妮來說,不僅是一手經營的公司,更 是她心頭上的一塊肉。

然而,捲入一場禿鷹案,讓原本敢衝敢拚的呂采妮,開始轉為保守,二○○八年日本私募基金一度企圖將勁永持股轉賣給威剛,更讓呂采妮此後謝絕外部資金挹注。

對於以操作記憶體價格、買賣現貨為獲利重心的模組廠來說,為了掌握垂直整合的優勢,與上、下游策略聯盟是常有的事;像威剛、創見,就非常積極地布建上、下 游關係,不論是透過策略聯盟,抑或是投資入股。

相較之下,不讓外部資金進門,又只靠記憶體價格操盤來獲利的勁永,顯然保守許多;所以上半年記憶體模組大漲,威剛、創見業績大幅反彈,勁永業績回升的幅度 卻不如人。

呂采妮在勁永後期的營運管理,保守到什麼程度?內部主管是這麼形容的,「所有大小事都得先經過呂采妮同意,甚至主管出差都要呂采妮簽字。」禿鷹案獲判緩 刑,讓呂采妮時時刻刻都得繃緊神經,因為她一點小錯都犯不得。對一路拉拔勁永長大的呂采妮來說,禿鷹案是她最抹滅不去的汙點,日本私募基金的叛變更讓她行 事小心翼翼。

如此保守謹慎的一位女強人,卻同意引進新的外部股東,跟在她身邊多年的主管說,「如果不是她有意願,就算正崴想買也買不到。」這更凸顯出一件事實,呂采妮 的健康狀況遠比想像的差,加上心靈課程的撼動,讓她動了「放下」的念頭。

業界局勢將重新洗牌?

今年三月在醫生的安排下,呂采妮接受了第一階段的手術治療;眼見自己的身體亮紅燈,她默默地找上正崴董事長郭台強,前後談了兩個月不到,知情者更不超過兩 人,就拍板敲定要將勁永交給郭台強。

郭台強的入主,不僅讓記憶體模組廠維持好些年的「三足鼎立」局面,開始出現鬆動,背後意義更引起偌大想像空間。一來,郭台強找力晶共同入股勁永,原本就相 當令人玩味;其次,郭台強與創見董事長束崇萬的好交情是市場皆知。雖然目前勁永與創見的發言管道都撇清,尚未聽說結盟的事情,但未來的事誰也抓不準,就算 勁永最終與創見結盟,也不令人意外。

正式入主勁永的第一周,除了派駐財務主管到勁永外,郭台強也開始個別與勁永主管開會,因為他的當務之急,就是穩定局面。此外,他還下了最高指導原則:「賠 錢的生意先不要做。」再來就是整頓,包括要求各業務主管將客戶名單交出來,就是為了摸清楚整個勁永的營運脈絡。

只是記憶體模組生意並不好做,業內人士就直言,「做這行必須一直釘在這看盤。」因為每一筆記憶體IC的進出,都是上億元的生意,若抓不到市場價格的脈動, 賠錢是常有的事。然而,郭台強豈能如呂采妮的高壓管理,大小事通抓,內部步調的調整,就夠讓郭台強頭痛了。

如今,在記憶體模組產業的一代女老闆退居大股東後,郭台強的入主將讓勁永進入另一個世代,威剛、創見、勁永三足鼎立的局勢,也將因為郭台強手腳伸了進來, 要開始洗牌。不論如何,未來勁永能有什麼表現,一定更值得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720

放下二十億元分紅 投身培育「有品格的總統」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不看自己沒有的,要看自己擁有的

2010-11-22 TWM




幾乎每個禮拜三,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一早就出門,不是到花蓮就是去雲林,這兩地的品格學院,每周都要接待約六十位的國小四年級學童,在這裡學習有關﹁品格 ﹂教育的內容,他們都是卓火土最掛念的未來頭家,卓火土要如何訓練他們?

撰文‧黃智銘

十一月十一日,前總統陳水扁和夫人吳淑珍涉入龍潭購地弊案三審定讞,各獲判十一年重刑。這是中華民國開國以來首度有元首因貪汙案入獄坐牢,引起全台灣朝野 震撼。

同一時間,遠在東部花蓮偏僻的山上,有一所小學並未受到這條新聞的干擾,全校六十位學生,正在快樂地上課,課程的內容不是英語、數學,而是看不到、摸不著 的「品格」。為什麼位於窮鄉僻壤的學校要傳授品格?誰又是幕後的主要推手?

下午二點,來自花蓮縣周邊鄉村的小學生,正在課堂上專心聽課;教室外面走廊上,站著一位穿著深藍色POLO衫的壯年男子,帶著微笑專心看著學生們的一舉一 動,他就是股王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如果不是他,這所以品格為授課主題的學校不會出現在美侖這個小鄉鎮。

談到品格教育就散發熱情

低調的卓火土,不僅在企業界時光芒內斂,退休後努力推動品格教育、人稱「阿土伯」的他,也鮮少接受媒體採訪。︽今周刊︾排除萬難,終於說服他在花蓮山上接 受專訪,不善言詞的阿土伯接受採訪時甚至有些害羞,但一談到「品格」教育,他渾身散發熱情,令人印象深刻。

對於阿扁被判重刑的新聞、山下選舉的各種紛紛擾擾,他不願多談,與其大聲批評現況,他選擇投資未來,而且是投資在思想尚未定型的國小四年級學生身上。「現 在品格學院的這些小孩,可能是未來的總統、立委,我們的影響力,還是會很大的!」卓火土微笑著說。

阿土伯受到矚目,甚至到現在還有影響力,最主要就是他堅持走自己的路。

十三年前,四十七歲的卓火土中年失業,靠著一個團隊、一支電話、一張桌子,他創辦了宏達電,並一手催生了HTC這個國際品牌;五十五歲時,宏達電這個八歲 小孩逐漸站穩腳步,這位追求完美,每天加班到凌晨一、二點的工程師總經理也決定退休,他說走就走,毫不留戀,當時引起台灣科技界一陣譁然。他離開後,目前 市值逾五千億元的宏達電,已是台股股王。

回顧這段往事,卓火土相當平靜地說,「其實很多東西,到最後都是要放下的。」「當時有適合的人選,所以我就交棒了,既然要放下,我想早放會比晚放好。」他 放下的不僅是一家年營收上千億元上市公司總經理的職位、號令數千位員工的權力;提早交棒,更讓他錯過了最甜美的豐收期,如果這五年來,阿土伯還擔任執行 長,他的股票分紅不會比現任執行長周永明少,依據宏達電財報估計,這幾年來周永明分紅配股累積超過三千張以上,以目前宏達電超越七百元的股價來算,卓火土 「放下」的,是超過二十億元的驚人財富。

放棄這些財富做公益,犧牲的代價會不會太大?卓火土選擇用腦性麻痺畫家黃美廉的故事來作為回答,「黃美廉腦性麻痺,連話都說不好,但她還是很樂觀繼續創 作,她說,你不能去看自己沒有的,要看自己所擁有的。」關鍵還是「你自己怎麼看你自己?」卓火土說。

卓火土二○○五年八月退休後第二天,就開始捲起袖子做公益,但其實最早一開始,他最有興趣的是環保議題。「宏達電成立了基金會,本來一開始我們要做的主題 是環保相關的,但是開會討論了以後,覺得品格惡化更嚴重,所以才把推廣『品格文化』作為我們的主題。」對卓火土這批戰後嬰兒潮世代的人來說,樹立品格曾經 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我們那時候吸收資訊的來源很簡單,而且大家也都知道什麼是好的榜樣。」只是隨著媒體、網路氾濫,卓火土說,「現在的小孩很容易受到 不好的影響,以為只有有錢、有地位才是成功,為了成功就可以不擇手段!」

走訪超過二百五十所學校

品格是摸不著、看不到的東西,要把它當課程,更沒有操作手冊、沒有SOP︵標準作業流程︶,身上流著追求完美、實事求是工程師血液的卓火土,決定從零開始 去摸索「品格」究竟是什麼,「這和我們做研發設計很像,就是要去找出問題,然後再找到解決的方法。」他開心地笑著說。

為了創辦品格學院,身為宏達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的卓火土,帶著同事下鄉,到台灣各地的中小學去拜訪,直接聽取這些基層教育第一線的老師、校長們意見,開始的 一年半裡,卓火土就走訪了超過二百五十所學校。

不只走遍台灣,阿土伯的足跡甚至跨過太平洋到了美國,包括奧克拉荷馬州的品格城市與密蘇里大學的品格研究所。三年前,花蓮縣政府提供了一塊在美侖山上,原 本用來作為特殊教育學校的校區,與宏達文教基金會合作開辦「品格英語學院」,卓火土的品格公益事業也從原來舉辦座談、演講的階段,進展到了「興學」的階 段。

這個學校可以說是卓火土的心血結晶,原來的校舍都已經老舊,宏達文教基金會接手之後,把整個校園翻修。有了校地與校舍,卓火土開始積極找尋教師,除了在花 蓮地區找尋當地對兒童教育有興趣的人才,卓火土還特別找來了四位金髮碧眼的洋老師,讓小朋友一方面學英文,同時也學品德。

重出江湖只為籌措學校經費品格英語學院提供花蓮縣內四年級學生申請,以班級為單位,到學院接受五天四夜的課程,食宿交通等費用都由宏達文教基金會贊助,課 程主要教導的是「專注」、「尊重」、「負責」、「誠信」及「感恩」等五項好品格,「其實這些品格小朋友都知道,本來就存在他們的心裡,所以我們提供的是一 套方法,跟一個充滿愛的環境而已。」卓火土說。

品格學院看起來是卓火土付出時間、金錢澆灌的成果,但是其實卓火土的收穫更多。今年九月,卓火土在雲林縣成立了第二所品格英語學院,有一天上課,學生們正 在討論領導人需要什麼特質時,卓火土正好在現場,很多學生認為「正直」、「努力」是領導人應有的特質,這時,突然有一個小朋友回答說:「要溫柔。」卓火土 就問他:「為什麼要溫柔啊?」小朋友回答:「這樣員工犯錯,他才不會罵人。」孩子的童言童語,讓他突然驚覺自己看不到的性格黑暗面。當初,卓火土創業為了 求生存,對屬下相當嚴厲,甚至被稱為「完美先生」,如果屬下的工作有瑕疵,他常把這些犯錯員工的名字公布在布告欄上,警惕他們不能再犯,即使是他的愛將周 永明,名字也都曾被釘在牆上,慘遭「示眾」的命運。

「我現在還是追求完美,不過我學會了更包容。」卓火土溫柔地說,這樣的改變不只是在品格英語學院裡,投入公益事業這些年,對他家庭最大的收穫是,他找回了 擁抱家人的力量。

為了挽救台灣的品格教育,卓火土還想在台灣各縣市興辦品格學院,但辦學所費不貲,除了校地靠捐贈外,一間學院硬體成本約一千萬元,加上每年接待學生、教材 與學校運作的成本,每所學校每年就需要數千萬元來維持運作。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卓火土不得不重出江湖,賣掉手中部分宏達電股票,投資老同事創立的冠信電 腦,搶攻最熱的雲端商機,希望再創股王傳奇,為品格學院取得穩定的財源。

目前花蓮一年可以招訓四千名學童,今年九月開始運作的雲林品格學院,每年也可以招收約三千人。三年多來,已經有超過一萬名學生受過品格教育的洗禮,卓火土 只希望這些小孩未來成為有品格的公民,不要為了求生存、賺錢,而不擇手段成為品格敗壞的人。﹁沒有品格,競爭也只是惡性競爭」,這位六十歲重新出發的企業 家,心有所感地說。

卓火土

出生:1950年

現職:冠信總經理

學歷:台北工專電子科

經歷:宏達國際執行長、

迪吉多電腦總工程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7

「元」「寶」閃婚》寶來證走入歷史 白家第二代第一手告白 白介宇:放下重擔,並沒砸了這塊招牌

2011-4-18  TWM




元大金購併寶來證,為台灣證券史寫下新頁,也意味白文正時代走入歷史。就在宣布購併寶來後的第一個上班日,寶來證執行董事白介宇接受專訪,談父親及告別寶來品牌的心路歷程。

口 述.白介宇 整理.歐陽善玲三年前,父親辭世,家族曾經慎重地討論,白家是不是乾脆從此淡出寶來。我對公司有一定的情感,知道人才是寶來最大的資產。很多 人留在這裡,是因為我父親;父親不在了,這盤沙就會散。當時我很堅持,要先凝聚內部力量,將公司人才團結起來。更重要的是,當年,父親是含著一股怨恨離 開,如果白家直接宣布淡出,股票賣一賣,社會觀感會如何?我的下一代會怎麼想?我不希望父親辛苦創造的基業,最後留下一個罵名。

因此,對於 整併,過去我的想法是被動的,總希望能自己經營。但這三年,往返大陸時間頻繁,給我最大感觸是,「台灣金融機構真的是小了點。」沒有一個很具代表性的公 司,可以到對岸,甚至是國際舞台發展。而寶來擁有很強的品牌與人才;於私,我不是沒想過可以自己經營,然後看看能否突破現有瓶頸,但覺得好像又少了什麼, 其實就是規模。

就主管機關的立場,「台灣金融整併勢在必行」,我在心情上也開始調適、轉變,告訴自己,應該以更開放的態度跟任何人談。寶來被合併後,綜效變大,不論對股東或員工來講都是好的。經過多方考量,我開始說服董事會,表示合併對大家都有利。

很 多人會問,對寶來有興趣的不只元大金、開發金,不過真正具有合併綜效的,大概就是這兩家。在此之前,我對開發辜家、元大馬家都不熟悉,也沒有任何成見。寶 來是在財顧公司建議下,把優先協商期給了元大。主要考量,是為確保合併案順利成功,因為董事會通過後還要面對股東會,而元大與寶來股東結構相近、雙方股東 有部分重疊,最後才做出這個決定。

先前,市場上有很多傳聞,就連旺旺都傳要購併寶來。我不是怕市場派介入,畢竟市場機制無法擋,只是不希望寶來淪落到經營階層四分五裂。如果上面經營層是破碎狀態,員工會怎麼看這家公司,寶來股價又會到什麼價位?

當年是為了父親的榮譽與社會責任,留在寶來繼續打拚;現在選擇把重擔放下,而且是放得很漂亮;三十六個月的員工保障期,可說是前無古人;價格部分,二十二.九元也絕對不是賤賣。現在,我輕輕地將寶來放下,很完整、漂亮地寄託到一個好平台,我沒有砸了這塊招牌。

我是吃寶來的飯長大的,情感上有濃厚的不捨。但是寶來畢竟是我父親的榮耀,不是我的榮耀。未來我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光環,往資產管理方向發展。以過去寶來在新金融商品的發展技術,相信可以將成功的經驗複製到兩岸三地,甚至世界舞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00

放下兄弟之爭 七年專注新纖轉型 脫下西裝跑業務 吳東昇自立闖出一片天

2012-2-20  TWM




七年前的兄弟之爭還讓人記憶猶新,但吳東昇放下紛爭,回到集團的發源地|中壢新纖廠,打造他的材料王國;脫下西裝,換上工廠制服,他和員工一起吃了上千個 便當,如今,新纖轉型成功,旗下金雞母友輝股價上看百元大關,回首來時路,點滴心頭。

撰文‧林月然

七年,可以改變多少事?可以讓小樹長成大樹,也可以擱下兄弟紛爭,獨立闖出一片天。至少,新光吳家的么子吳東昇做到了。

近年來鮮少露面的新纖集團董事長吳東昇,去年底在新纖中壢廠盛大舉辦新纖四十一周年廠慶;雖然景氣還未回春,但是吳東昇卻在廠慶上大聲喊出要在六年內砸下 二四○億元的投資計畫,展現出自信與霸氣。退守新纖七年的時間,吳東昇擘畫的材料王國雛形隱然浮現。

說是「退守」,並不為過。時間回到二○○四年七月,吳東昇一手創立的台証證遭到吳東亮主導的母公司台新金控撤換董事,在無預警的情況之下,一口氣掃盡吳東 昇在台証證的人馬,引爆兄弟兩人之間的衝突。隨後又發生了新纖董座鬧雙包事件,兄弟分家的爭議燃燒至沸點。一直到十一月母親吳桂蘭出面協調,才一舉拍板敲 定了四兄弟各自的事業版圖。

七年前

吃不到肉只吃到西瓜子

從此,老大吳東進經營新光金控、新光人壽、大台北瓦斯、新光醫院。老二吳東賢經營新光紡織、新光產險。老三吳東亮經營台新金控、台証綜合證券、台新票券, 而老么吳東昇只分到新光合纖,一家老牌化纖公司,與手握千億元資產的金控公司相比,被外界視為是「吃不到肉只吃到西瓜子」。

吳東昇是家裡最會念書的兒子,從建中、台大法律系,然後出國念書拿到哈佛企管碩士,以及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吳東昇一直是最得父母吳火獅、吳桂蘭疼愛的小 孩。也因為身為老么,最沒有包袱,所以性格浪漫、懷抱理想主義。

從美國回台之後,吳東昇創立了允晨出版社,後來因為家族和前總統李登輝深厚的情誼,又認同他的理念,還踏入政壇,當過國民黨、台聯不分區立委,至今仍然是 台聯的大金主之一。

從未接觸過製造業,外界都對吳東昇能否扛起新纖這個老招牌存有疑問。但新點子特別多,想到就做、敢拚敢衝,這樣的個性,卻意外地為擁有六十五年歷史的新 纖,注入了光電材料的新血;努力七年後,老瓶裝新酒的新纖因而繳出漂亮的成績單。

原本以化纖原料起家的新光合纖,在○四年十二月由家族老四吳東昇接任董座。吳東昇坦言,家裡以製造業起家,小時候看工廠作業覺得很辛苦,所以曾經抱著不要 去碰製造的想法。

「放倉庫的布萬一泡了水,拖都拖不動,擺久了更是沒有價值。」但當時的吳東昇只剩下新纖這個舞台,他轉念一想,沒有退路,面對這關鍵的一戰必須抱著必勝的 決心。因此,頂著哈佛法學博士光環的他,脫下西裝、穿上工廠制服,整天泡在新纖工廠裡,和員工一起吃便當開會,一切從頭學起,一周五天都是在中壢工廠和台 北財務處兩頭跑,還親自到迪化街跑業務!

當時的產業環境已經慢慢改變,聚酯產業歷經了一波將近十年的空頭,同時受到中國產銷次序混亂的衝擊,幾乎連續都是在損益兩平的邊緣。

求新求變的吳東昇毅然決然地在內部推動變革,發表「新纖二十一計畫」,進行組織再造、加強授權、實施變動成本管理會計制度、落實營業AO個人績效、修改績 效獎金辦法,及推動順流專案改善。其中一項關鍵就是產品大變革,本業方面轉型切入獲利率較高的工程塑膠,另一方面,也是如今轉型成功的最大關鍵,就是成立 了新事業群跨入陌生的光電材料領域。

七年後

擦亮老招牌 材料王國成形新纖總經理何賢忠分析,在金融領域浸淫多年,吳東昇很講究數字,財報盯得很緊,如果沒有跟上業績,他馬上抓起電話就問「出了什麼問題?」當時 受到中國低價競爭,傳統的衣著用纖維已是一片紅海,廠商經營都很困難,不過工業用市場仍有利可圖。新纖內部說道,吳東昇「很敢衝」,對於賠錢的生意是快刀 斬亂麻,說不做就不做,降低聚酯原絲及加工絲產能,轉而找上電子業、汽車業,擴大供應包裝材料、工程塑膠等產品給鴻海、勝華、台達電等廠。

這一轉變,讓原本已經奄奄一息的新纖注入活水;○九年新纖本業開始獲利,一○年每股盈餘達到一‧二一元,創下十三年來新高,去年前三季每股盈餘也有○‧七 二元。吳東昇接掌之初,營運陷入低潮的新纖,市值曾經只有七十五億元,如今新纖市值超越一八○億元,翻了二‧五倍,顯示吳東昇的營運成績獲得了市場的認 同。

走過谷底

所有事業體全部賺錢

除了本業開始獲利,旗下光電材料轉投資事業更是不斷孵化出小金雞。新纖前總經理柯耀宗深受吳東昇的倚重,也是負責新纖光電事業的靈魂人物。柯耀宗在杜邦服 務三十多年,轉換跑道到新纖服務,發現新纖事業體過度集中在化纖產業,而且既有的產品不具未來成長性,必須轉型另尋新出路,在吳東昇力挺之下,一手規畫投 入光電事業。

當時正逢台灣面板產業起飛,柯耀宗嗅到了機會,多年來在化纖領域累積的薄膜、Coating(塗層)技術,正好可以藉此跨入光學級材料領域。當時工研院正 好推動面板設備、材料本土化,新纖也找來了工研院的團隊,以自有技術開發出光學膜。

回憶進軍光電材料業之初,吳東昇忍不住感嘆,當初看到面板產業這麼大,想說只要做出來,鍍膜就像印鈔票一樣。

實際做了才知道,光電上游材料大多是從日本進口,材料昂貴而且又是連續製程,一旦有瑕疵,整個都報廢了,「燒錢的速度還趕不上出貨的速度!」已經上市的友 輝初期也繳了不少學費,四年裡就燒掉一個資本額,讓先前獲利不佳的新纖更是雪上加霜。

柯耀宗透露,當時很辛苦,除了有內部營運的問題,連續虧損更是讓公司面對來自股東的壓力,當時甚至有董事在董事會上,拿著滿江紅的財報質疑投資是否還要繼 續?

不過吳東昇的理想性格讓他敢於逐夢,看績效更看未來,面對內外的質疑一肩扛起,堅持走對的路。

友輝率先成為光電事業群第一家甩開虧損的公司,○九年正式量產出貨,當年就賺進一個資本額,成為第一隻新纖投資光電事業的金雞。友輝去年前三季每股盈餘 六‧八八元,全年獲利上看八元,在面板零組件廠一片虧損聲中,友輝的獲利表現格外亮眼,近期股價表現更是嚇人,一路衝上九十元,甚至上看百元俱樂部。

求新求變

綠繪產品發揮新創意

而且光電新事業的比重持續擴大,緊接著達輝、新輝都將陸續推動上市櫃。吳東昇分析:「你看我們的工廠,二十四小時都在跑,跑出來的產品就能換成鈔票,賺錢 是很踏實的。」全力衝刺製造業的同時,吳東昇並沒有放下他最喜愛的金融業,○八年底登錄興櫃的大台北銀行,很有可能在今年上半年轉上櫃,二十多個據點全在 大台北的台北銀,極有可能成為第一個信合社改制上櫃的銀行;此外,雖然只有一個據點的新光證券,專攻網路下單,業務量已經跨過損益兩平點。

換句話說,儘管景氣低迷,但如無意外,今年吳東昇旗下所有事業體將全數獲利。

經過七年的淬鍊,經歷過分家,年輕時的稜角已經慢慢磨平,吳東昇學會沉潛,但不變的仍舊是他求新求變、勇於嘗試的個性。

新纖中壢廠,是當年新光創辦人吳火獅發跡的起源地,踏入這個傳統工廠的大門,兩旁盡是綠意盎然的簡單盆栽,這是新纖近年利用自家聚酯料源新創各式花卉、花 器魚缸的「綠繪產品」,並打出「iEcoFun」品牌,發揮創意產值。退守新纖的吳東昇,在製造業卻意外地開創一片新天地,重新擦亮了新光集團的招牌。

吳東昇

出生:1953年

現職:新纖、新光開發、大台北銀行董事長經歷:1986年設立台証證券 1993年從政,曾任國大代表、立委 2004年退出政壇,接手新纖重回家族事業學歷:台大法律係、哈佛大學法學博士、企管碩士家庭:妻子何幸樺,育有2子景氣低迷,吳東昇旗下版圖全數獲利 單位:新台幣業別 公司 資本額(億元) 股價(元,2/13) 市值(億元)化纖 新 纖 182.82 10.05 183.73 光電材料 友 輝 4.84 93.60 45.30 新 輝 8.88 (預計2年內掛牌)達 輝 33.30 (預計2年內掛牌)新 科 12.54 (預計今年上興櫃)金融 大台北銀行 23.10 10.70 24.72 新光證券 13.70 (暫無上市計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02

黃宏生 再一次放下創維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31/100375262_all.html

 黃宏生最終還是不甘心只做創維的「甩手掌櫃」。

  自2009年7月保釋出獄以後,創維集團創始人黃宏生一度沉寂。然而,不出業界所料,這只「無法停止奔跑的羚羊」,選擇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解決自己的「手癢」「技癢」「心癢」。目前,56歲的黃宏生,身份是南京金龍客車製造有限公司(下稱南京金龍)董事長。

  出獄之始,媒體對黃宏生是否會與創維的職業經理人們上演「奪權大戰」充滿擔憂,而今形勢似乎明朗了很多。

  「南京金龍是黃先生個人的投資行為,與創維沒有任何關聯。」創維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學斌告訴財新記者,黃宏生當前正沉浸在他的新能源汽車世界裡,「創業激情不減當年,依然只爭朝夕」。

   不過,南京金龍還是強調了自身的創維背景與股東實力。《南京日報》的一篇報導稱,2月15日,在一個開工奠基儀式上,黃宏生透露,未來五年公司將在南京投入100億元建新能源汽車基地,把「創維新能源汽車」打造成家喻戶曉的品牌。

  南京金龍的官方網站上也顯示,「2011年公司(創維集團)借大發展的機遇,投入50億元,成立了南京創源天地汽車有限公司,決心打造全國最大的綜合性汽車產業基地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研發與生產基地」。

  在消費電子行業,黃宏生的成就毋庸置疑,但是進軍新能源汽車又將如何?且不說汽車行業競爭對手強大許多,在這個「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和政策導向尚不明確之時大手筆投資,黃宏生是在只爭朝夕地豪賭嗎?

「不得已」的成功

  黃宏生在中國工商業界的影響力,並非僅僅來自白手起家的創業經歷,而是2004年底他突陷囹圄,作為民營企業的創維也沒有樹倒猢猻散;其身在獄 中三年有餘,企業保持了正常運轉,且在行業第一陣營裡的地位還有提升。據奧維諮詢的數據,2011年,創維數碼液晶電視的銷量和銷售額在國內分別位於第一 和第二。

  中國企業家們對職業經理人有著條件反射般的不信任,也因此,黃宏生和張學斌等職業經理人之間的故事,經常作為一個罕見的「正面教材」被推到前台。

  創維最終形成全權委託職業經理人治理的模式,對黃宏生本人來說也絕非易事。

  通過電子貿易一步步艱難起家的黃宏生,擁有大多數民營企業家的共性——強勢。經歷無數摸爬滾打闖出一番天地,黃宏生們難免更加相信自己的經驗和 判斷,這也同時意味著,他們對與自己節拍不合、理念不同又不太聽話的人容忍度很低。2000年11月,時任創維營銷總經理陸強華率眾出走。這是一個將創維 的營收規模從數億元做到了40多億元的營銷強人,離開的理由很簡單:與黃宏生意見不合。

  陸強華的這次出走,應該說給了黃宏生極大的觸動。當2001年3月曾在中南財經大學任教的職業經理人張學斌加盟危機中的創維時,黃宏生就在主觀上選擇學習「放權」。他同意了張學斌剛一上任就成立彩電事業部,並主管這個部門的經營權、人事權、財務權的要求。

  事實上,在張學斌看來,黃宏生的改變,在2000年創維數碼(00751.HK)上市以後就已經開始了。「上市公司的治理要求創維內部必須改 革,比如職業經理人制度,需要大家形成一個共識,把其中的利害關係釐清,把管理機制、激勵機制建立起來。讓職業經理人靠制度、靠流程來管理企業,不能因為 某一個人而對公司造成致命性的傷害。」張學斌認為,在這個過程中,黃宏生做了不少讓步。

  容忍職業經理人的分權,無疑是痛苦的。但是,黃宏生的付出,讓他獲得了迄今其他中國民營企業家沒有能夠達到的成功。

  2004年11月,在香港廉署一次「虎山行」行動中,黃宏生和三名公司執行董事及財務總監突遭拘捕,他被控從創維數碼全資子公司創維集團有限公 司賬戶中盜竊公司5000萬港元轉至自己母親名下——黃宏生顯然沒有意識到,自己一手創建和打造的公司上市後就不再是個人私產,他的「大股東佔款」行為在 香港會招致牢獄之災。

  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黃宏生邀請在業界威望極高的深圳市電子商會會長王殿甫來創維「救火」,接替自己出任創維數碼董事局主席,穩定大局。70歲的王殿甫和創維的合同簽了兩年,據稱當時取保候審的黃宏生還很樂觀,希望王殿甫能撐上一兩年,等事件結束後自己可以重新出山。

  然而,2006年7月,他被裁定串謀盜竊及詐騙上市公司資產等四項罪名成立,獲刑六年。

  黃宏生不得不將權柄交到以張學斌為首的職業經理人團隊手裡。他們也沒有辜負黃宏生的重託。為保證公司的現金流和穩定的利潤,張學斌大刀闊斧「做 減法」,先後砍掉創維的光電、小家電等,專注黑電業務,創維以「穩步推進」的經營風格,一步步走上彩電主業的最前沿,總營收從2004年的105億港元升 至2008年的150億港元。

  張學斌後來不禁感嘆,分不清這其中到底是時勢造英雄,還是英雄造時勢。

放下創維

  2009年7月,黃宏生獲保釋出獄。「國王」將如何與創維的「英雄」共處?黃宏生是否會從職業經理人手中要回創維的權力棒?這家大難餘生的企業是否會陷入權力動盪?這是很多業界人士談論的話題。

  時間證明,作為創維的創始人和第一大股東的黃宏生出獄,並未給以張學斌為首的創維管理團隊造成心理威脅,沒有破壞創維職業經理人管理制度,反而如帕勒諮詢資深董事羅清啟所言,對鼓舞創維士氣產生了正面作用。

  這一年的11月,張學斌第一次提出了創維的千億規劃,「5年內實現500億元,10年內實現1000億元的銷售目標」。創維開始由守轉攻,從 「做減法」轉為「做加法」,先後成立創維電器、創維冰洗和創維LED照明等公司,積極向冰箱、洗衣機等白電以及平板電視、手機為代表的數碼通訊領域滲透擴 張。

  在此過程中,黃宏生未再插手創維的治理架構和經營戰略,張學斌依舊掌握董事局主席和總裁的大權,並於今年2月15日提拔另一位學者型職業經理人、接替張學斌負責創維彩電事業本部的楊東文,升任創維數碼行政總裁。

  黃宏生的一位同行朋友向財新記者指出,黃宏生在獄中時,尚且能信任創維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忠實履行委託責任,出獄後這種信任關係只會更強;另一方 面,當前消費電子行業的主流熱點和發展趨勢,與黃宏生入獄前相比已經有了很大變化,黃宏生自認對行業形勢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不會比經理人「做得更好」。

  在消費電子行業裡,一直流傳著一個神話:這個江湖中只有兩種企業,蘋果或其他。

  蘋果公司借「軟件+硬件+服務」的商業模式,從IT跨越至通信,並雄心勃勃地以iTV涉足消費電子領域,整個3C產業的競爭日益從硬件轉向軟件、內容和服務,讓原本就在技術和內容上慢幾個節拍的中國家電企業面臨更為激烈和殘酷的競爭。

  當年名震一時的「華南理工三劍客」中另外兩位校友——TCL的李東生、康佳的陳偉榮,近些年已有步履維艱之困。

  在黃宏生入獄幾年,李東生先是併購湯姆遜以失敗告終,被認為TCL未來重中之重的多媒體業務始終虧損嚴重;康佳的日子更為艱難,從主業來講,康佳去年是六大國產彩電企業中第一個陷入虧損的企業,其跨界投資房地產、手機、汽車電子等行業也未見起色。

  此時此境,黃宏生重回創維已然意義不大,三年牢獄自省,已經讓他有足夠的魄力拿得起、放得下。

「投資人」做成了「老闆」

  2009年黃宏生保釋出獄,很多人猜測他可能會和很多企業家二次創業一樣,成立一隻基金做做投資。

  2010年4月,黃宏生和夫人林衛平拋售了創維1億股股份,套現約9億港元。黃宏生果然拿這筆錢成立了一個創源天地投資公司,四處尋找項目。但他最終並沒有成為一個瀟灑的天使或PE投資人,而是將「投資人」做成了「老闆」。

  2010年8月,創源天地成立子公司南京創源天地汽車有限公司;2011年1月,創源天地汽車有限公司與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南京東 宇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南京金龍客車製造有限公司,先期註冊資本7500萬元。其中黃宏生控股60%,親自擔任公司董事長,進軍新能源汽車。

  據南京金龍一位跟隨黃宏生多年的創維老員工介紹,選擇在南京做新能源汽車,是因為黃宏生心頭有做實業的情結,他認為只有製造業才算真正的做事業。

  投資100億元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這無疑是一場賠率極高的賭局。新能源汽車由於其價格昂貴、充電困難、性能不穩定等原因,儘管在中國已有十多年的發展,但至今無法商業成功,甚至連產業方向都不明朗,黃宏生為何選擇在這樣一個產業裡復出?

  放下創維,拿起新能源汽車,二次創業的選擇,顯然與黃宏生的性格有極大的關係。白手起家的黃宏生個性堅韌執著,做事全力以赴,雖然當年他是「三劍客」中最晚進入彩電行業的,卻是最早一個將企業做上市、最早賺得大筆財富的人。

  剛起步時的創維,和當下的新能源汽車業務一樣,也面臨著人才、技術等多方面的難題。但黃宏生相信自己能成功。他曾在早年的一次演講中提 到,1991年香港著名的彩電企業訊科集團因財政困難,急於出讓,爭購者如鯽而至,黃宏生用了半年時間一個一個遊說,將該公司30餘名懷才不遇的科技人才 招入旗下,並出讓15%的股權吸引他們技術入股。

  1999年加入創維的南京金龍電動城市客車公司執行董事任衛鋒曾向媒體表示,出獄以後的黃宏生,更加低調,更加穩健,但企業家的創業激情依舊。而新能源汽車,無疑給了黃宏生再次證明自己、成就自己的機會。

  當然,此時的黃宏生與第一次創業時的「赤手空拳」已然不同,在南京做新能源汽車,也有佔足天時地利人和之便的考慮。

  2014年,南京將舉辦第二屆青年奧運會,南京市政府已計劃採購新能源客車。對南京金龍來說,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商機。同時,創維的冰箱、洗衣 機基地也在南京,這為其開展新事業時的用工成本、物流、人才等方面帶來便利。據介紹,目前南京金龍的純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和天然氣車的樣車都已打造完成。

  家電企業造車,前有春蘭、美的、波導、奧克斯等或國營或私企之覆轍,至今尚無一例成功。但黃宏生自認是個「喜歡笑到最後」的人。多年前,在北京 大學的一次演講中,他曾表示:「人如果總是躺在功勞簿上,不求新的突破,便會泯然眾人矣⋯⋯我寧願選擇螺旋式上升的人生曲線,也不選擇平直的生活道路。」

  黃宏生

  生於1956年,海南臨高人,是創維創始人、大股東,原創維集團兼創維控股董事局主席,第十屆 全國政協委員。1989年,黃宏生在香港註冊成立遙控器廠,取名創維,後來成為中國一線彩電製造商;2000年,創維成功在香港主板上市,募集資金10億 港元。2006年7月,黃宏生因串謀盜竊及詐騙上市公司資產等四項罪名被香港法院判處六年監禁,2009年7月獲保釋出獄。現任南京金龍客車製造有限公司 董事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17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投資札記【393】放下包袱 熱愛熊市 佐羅股飛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4cdd300102e4rs.html

當你按照「長期持有股票」的金科玉律買進股票時,有沒有想過「長期」應該是多長?就在10年前,標準普爾500指數位於1164點,上週五該指數收於1239點,折合成年率的平均回報率為0.63%。按照這個速度,你在股市上的本金還需要111年才能翻一番。


與此同時,鑑於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已比去年10月的歷史高點下跌了20%,本報和華爾街大多數金融機構都宣佈美國股市正式進入了熊市。我認為這是胡說八道。我們已經經歷了幾年的熊市了;2000年初時的道瓊斯指數比如今高了近600點。那麼人們認為幾乎不在話下的美國股市10%的年回報率呢?根據晨星公司(Morningstar)的數據,為了賺取10%的長期回報率,你至少需要在19年前買進股票,並一直持有至今。

事情還可能會變得比這更糟嗎?我不清楚,但我是個樂觀主義者,因此我當然希望情況的確變得更糟了。沒有其它什麼事情能夠讓明智的投資者更滿意了。

今年5月,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Berkshire Hathaway)的年會上,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一語驚人地對明智投資者的定義做了概括,他說:「如果我持有的某隻股票下跌了50%,我會對它充滿期待;實際上,如果你能給我一個機會讓我所有的股票在今後幾個月中都下跌50%,那我會給你一大筆錢。」由於清楚他持有的都是好公司,因此巴菲特希望價格能夠下跌,而非上漲,這樣他就能在回升前以更低的價格買進更多股票。

1969年至1982年的上一次大熊市中,股票的年回報率僅為5.6%;剔除通脹因素後,相當於投資者每年損失2%以上。熊市的下跌讓股票價格變得很低,結果在此後18年中的年漲幅達到了18.5%,足以讓1萬美元變成20多萬美元。

今年以來已從美國的股票基金和交易所買賣股票基金中分別撤出了390億和60億美元的人們不明白這點。但如果你仍在進行儲蓄和投資,熊市可謂是上天賜給你的禮物──它持續的時間越長,你的收穫就越大。你不應該躲避它,而應該擁抱它。

投資大師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曾 經說過:投資者的主要問題可能就是他自己,這甚至是他最大的敵人。我希望能幫助你瞭解身邊這個紛擾動盪的市場,甚至其中更為奸詐狡猾的敵人。不過,正如巴 菲特也曾指出的那樣,投資就像是控制飲食一樣: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每個人都知道減肥的訣竅是少吃多動。這看起來再簡單不過了,但在充滿巧克力蛋糕和 奇多(Cheeto)食品的世界裡,又很少有什麼事情比這個更難了。

同樣,投資也很簡單:分散、買進並持有、降低成本。但在這個充斥著「免費」網上交易、承諾將扭虧為盈的基金以及大肆宣揚投資建議的電視嘉賓的市場中,「簡單」也實在並非易事。成為明智投資者的真正秘訣在於加強你的自我控制能力。

因此,我爭取能在我的文章中把格雷厄姆的智慧同來自心理學、神經科學和行為經濟學的最新觀點結合起來。我希望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從而增加你實現財務目標的機會。

現在,應該牢記的是:如果投資者沒有被打垮,他們就會變得更加強大。生理學家曾指出,微量的毒物實際上可能會讓生物體(包括人類)更加健康,這種現象叫做毒物興奮效應。不過,我可不建議你在食物中加入氰化物。

但毒物興奮效應的發現的確提醒我們,那些經受了痛苦的投資者最終將迎來勝利,他們耐心地以越來越合理的價格積聚越來越多的頭寸。據說古代彭透斯國王密斯里達(Mithridates)通過不斷服用適量毒藥,讓自己擁有了抵禦毒藥侵襲的本領。詩人霍斯曼(A.E. Housman)為我們再現了這個故事:

人們在他的肉裡放砒霜
然後驚駭地看著他吃了下去;
人們在他的杯中倒毒藥
然後顫抖地看著他把酒飲盡. . . .
這是我多年前所聽所聞
這是密斯里達王,很老才壽終正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38

放下賺錢經,投資大亨 走出鬱悶苦牢

2012-12-10  TCW
 
 

 

攤開桌上的黑色日記,墨色沉重,每一筆都是困惑。

一九九六年到二○○四年,身價上億元的他,重複寫著「迷航」、「找不到著力點」、「孤獨戰士」、「黑暗的隧道,無邊無盡」……。

二○○二年五月,四十八歲生日過後,他更在低潮中寫下:「今天,我接受了一個新領悟,一切都已無所謂了。……我有點累,讓自己心靈休息一下,我需要輕輕放下。」

近年在台灣旅館業快速崛起的台北旅店集團董事長戴彰紀,當時還是四處打游擊的投資客,是不快樂的富豪。他不斷逼問自己,「我是誰?為什麼來到這裡?我到底在尋找什麼?我能為世界貢獻什麼?」

這個疑問,直到最近幾年,總算解開了。

二○○五年創立至今不過七年的台北旅店,旗下有喜瑞、新驛等四個品牌、十家旅館,以「平實且富有生活質感」的住宿體驗掀起風潮,每年住宿者逾四十萬人次,其中六成是國際旅客。今年景氣低迷,集團營收仍可望破四億元,年成長率一○%。

曾經,有錢賺就往哪鑽沒成就感,找不到自己價值

從旅店經營入手,他意外發現「服務別人」原來這麼快樂,員工有目標,客人有愉快旅程,旅店還可做為平台,傳遞台灣的人文情懷,把這一切串聯起來,發揮好的影響力,這就是他的價值所在。「原來,我的『天命』在這裡。」他說。在這之前,他奮戰的目標一直都只是錢。

「國際吉普賽人」,是他對自己人生上半場的描述。長達三十年的歲月裡,他是個跑單幫的創投者,哪裡有機會就往哪裡鑽。搞過土地開發和房地產,當過高科技公司金主……,「我做過的投資,十隻手指也數不完。」他在印尼待過,也全家移居泰國兩年,並且憑著直覺,在一九九二年泰國「黑色五月」流血政變前三個月,幸運出脫土地,大賺一筆。

雖然賺錢,「但沒有成就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天生喜歡險中求勝、不肯安於現狀,投資也是一筆筆打帶跑,有的成功、有的失敗,以小賠居多;他沒有基地,沒有團隊,沒有服務奉獻的對象,即使幾個案子賺了大錢,也不能證明什麼,在他看來,就只是「幸運而已」。

儘管朋友眼中的他,總是熱情、搞笑、重情講義,大家也樂於「跟進」投資,一起賺錢,但他卻長期陷入悶悶不樂的情緒裡,在知己好友、台灣梵咒大師林光明建議下,他不斷持誦「大白傘蓋佛母咒」和「毗沙天王咒」,虔心祈禱「請引領我走出一條屬於我自己的路吧,讓我離開隧道,讓我重新見到陽光……。」「但,時候未到,你就是走不出來,」他說。

瀕死,過起「廢人」生活擁豪宅、遊艇卻像活在地牢

事實上,才剛開始持咒,他就踏進死陰的幽谷。

四十歲那年,長期困擾他的B肝二度大發作,肝指數飆到一千多(正常人上限是四十五),隨時可能休克昏迷。奇怪的是,以前B肝發作會噁心想吐,然而真正瀕死,他反倒完全沒感覺,「但就是害怕,怕到晚上睡不著。」

躺在醫院裡,心裡充滿對死亡的恐懼,太太問他,「你還要這樣賺嗎?」他想想說,算了,走吧,於是帶著家人移民澳洲黃金海岸,孩子上高中,他則過起「廢人」生活,每天當司機接送太太買菜。他有豪宅泳池、遊艇,不時出國旅行,過天堂日子,心情卻鬱悶如在地牢。

「我本來以為自己會老死異鄉,結果沒有。」他說,世事難料,沒想到救他的,竟是另一場災難。

意外,找回人生著力點賺辛苦服務財,獲得踏實感

四十六歲那年耶誕節,他去歐洲滑雪摔斷腿,在醫院躺了十五天,奇蹟似的,肝指數竟降到正常,肝功能自此恢復,他才知道,原來「靜養」必須完全臥床,之前六年等於浪費了。

病好後,他結束蟄居生活,重出江湖。二○○○年,他和太太拎著皮箱,闖進正在崛起中的大陸,晃蕩兩年後,在四川都江堰附近買地蓋屋,但蓋屋還沒著落,當地的合夥人已滿口賺錢經,他不喜歡這樣,於是用市價一半的價格把地轉手,飽賺一筆後提前離場,照著太太的建議,回台灣經營旅館。

二○○五至二○○六年,喜瑞、新驛陸續開張。奇怪的是,賺投資財是百萬元、千萬元的賺,賺服務財是幾十元、幾百元的賺,後者卻比前者更讓他有踏實感,他知道自己找到了人生著力點。

二○○八年五月,汶川大地震發生,都江堰附近受災嚴重,如果他沒離場,一定損失慘重;在這前後,他又意外以極優惠條件,租下孕育出五家上市公司的聯華實業舊總部大樓做為集團基地。這幾件事讓他警惕,自己的幸運真是不可思議;他知道禍福相倚,德行如果配不上福分,是很糟糕的。

體悟,福分該與人分享在工作種好因,自然有好果

「當你知道自己的福分很特別時,你應該趕快做一件事情,利他,和別人分享!」他說,「如果你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話,那福分很快就用光了。」

他幫助別人的方式有兩種。在旅店上,他精打細算每一分錢,壓低房價,減輕旅客負擔。他告訴員工,凡事都有因果,把房間掃得纖塵不染、網站訂房介面做得簡單方便、真心體貼客人的各種需求,這些是種好「因」,自然會有好「果」。

「你只要把每一件事的因果都想透徹了,就不可能失敗,」他說。

他也幫助許多藝術家,像是天母店開幕時來「倒立」站台的倒立先生黃明正,在旅店巡迴演出的街頭小提琴家高錫安等,「這些人都超級有才華,只要一點點幫助,就可以讓他們站上更好的舞台。這麼簡單的事,為什麼不去做呢?」

事業之外,他呼朋引伴成立TTS自行車隊,車衣、車褲、餐點全由他打理,朋友人來就好。又因為一次大腿拉傷,朋友介紹他到力格運動健護中心去復健,他欣賞那裡年輕教練群的專注和認真,於是無償的幫他們找出新的經營定位,還半哄半騙的,把一大票親友統統拉去上課。

「戴董(戴彰紀)把我當弟弟,天天盯我改善流程,還叫我寫經營日記,」力格老闆Kenny說,他開店七年,今年八月首次出現盈餘。

「我的朋友獲得健康,頂級選手獲得資助,我獲得快樂,這是『多贏』,」戴彰紀說,他剛成立了一個「贊助團」,要朋友們出錢出力,一起享受助人的快樂。追求的目標變了,心情也起了巨大的轉變。

他從小跟著父母拜菩薩,聽慣宗教典籍裡的因果論,但直到五十歲前,因果對他仍是空話一句。年過半百後,有了足夠的人生經歷,逐漸體會,先前的悶悶不樂,是由於沒有種好的因,如今開始種好因,在心情上也開始得到好的果。

最近他讀到《熟年力》裡的一句話,深受震撼:「你是一個怎麼樣的人,比你擁有什麼來得更重要。因此應將追求成就,轉為追求意義。」這句話像是追認他的改變,讓他更堅定的走下去。

回首過去,多年苦苦追尋、商場歷練、生死交關……,看似凌亂的努力,在五十五歲後,忽然匯聚在一起,成了一股向上躍進的力量。

「我的前半生只會賺錢,未來更要追尋意義,」他說,「不要急,只要一直朝著好的方向走,生命自己會找到出路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092

今天我想說的話是:忘掉財務自由,追求人生體驗。 放下屠刀吧

http://xueqiu.com/2452313573/25487547
今天我想說的話是:忘掉財務自由,追求人生體驗。

我前兩天的帖子裡有雪友與前輩提及財務自由,我今天翻看了之前的一些討論,並想了一下,有些個人感悟,寫出來分享。
1,炒股的人多數聽過財務自由這個詞,也痴迷於此,甚至認為炒股是實現財務自由的捷徑。
   事實上,股市上賺取超額或者多倍的利潤是一件小概率的事,再想想,通過炒股為主要手段來實現財務自由的概率估計不到1%。這樣的難度比做天梯不為過吧,如果你明知這是一條天梯,你為什麼還要親自去爬?

2,財務自由是什麼,是不為錢所累,不為上班等時間所累,自由自在,可以旅遊讀書,輕鬆實現財務增值。但是反過來想,你的輕鬆就是別人的勞累,如果每個人都自由旅遊了,誰來工作養活地球?所以實現財務自由的人本身占人群的比率應該很小,估計不超5%。

3,財務自由個人定義:一個家庭在基本無約束和壓力的情況下能持續地保持當地較高生活水準的狀態。
有幾個關鍵詞:A)一個家庭:至少以三口之家來算。
                     B) 當地:和所在地區有關,一線城市和二線、三線標準不一。
                     C) 較高生活水準為標準:以一線為例,估計三口之家要50萬左右。
                     D) 基本無約束和壓力的增值:渠道有分紅、收租、利息等,綜合起來以國債為標準5%。        E) 持續:考慮通脹影響。以5%的通脹為參考,準備的資產要多一倍吧。
綜上所述:一線城市一個家庭在有房有車的前提下,淨資產要達到2000萬元的量化目標大概可以財務自由。

4,我為什麼要忘掉財務自由,追求人生體驗?

A)其實,看長遠一點,人生的問題一般不是錢的問題,更多的是理想、價值觀、素質、性格、修養、品德、口才、機遇、能力、執行力等等的問題。以財務自由為最重要目標,變成了棄本逐末。即使運氣超好,你錢夠了,但是你真的就從此幸福了嗎?

B)財務自由並不能解決我的問題,即心靈自由與人生實現。
 即使我手裡現在有了2000萬現金,我的性格修養素質還是同樣需要提高,我的性格上的缺陷還是會影響我下面的人生道路。我的心靈同樣不自由,我的人生價值同樣未實現。心靈自由和財務自由沒有直接關係,和個人素質、世界觀等倒是有直接關係。

C)財務自由可以讓我有保障的底氣,不考慮錢的事嗎?
  說實話,錢是好東西,但比不上素質、能力更讓我有安全感。可能是缺啥想啥吧。
  所以即使上了財務自由的基本線,我一樣還是沒安全感。那追求什麼財務自由?!

D)我忘掉以財務自由為目標,我相信我的工作一樣可以給我帶來足夠的現金流實現「財務自由」,如果這樣,那我就不應該去花時間和精力去爬天梯,而應當把精力放在解決人生的根本問題上。解決了這個根本問題後,財務自由的問題自然破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E)追求人生體驗,實現自我價值,這個才是我的根本問題。

綜上所述,我應該忘掉財務自由,追求人生體驗,實現自我價值。這才是我的追尋願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046

永豐金控董座 首度分享與家人攜手抗肝病心情 罹病學會放下 何壽川:簡單是福

2013-12-09  TWM
 
 

 

撰文‧張舒婷

十一月底,永豐餘集團總裁暨永豐金控董事長何壽川接受《今周刊》專訪,受訪前十五分鐘,他還寫信給工研院院長翁啟惠,剖析自己對農業政策的見解;受訪過程中,不到七十歲的他臉色紅潤、笑聲爽朗,不禁令人想到「人生七十才開始」這句話。

這也讓人更難想像,二十一年前的何壽川,雖然正值壯年,身心狀態卻與現在呈強烈對比。

噩夢 壯年巔峰期罹肝炎何壽川於一九九○年申請到美國艾森豪獎金;九二年,他的大兒子何奕達(現任永豐餘集團旗下捷比達董事長、元太科技代理董事長)正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二女兒何奕佳(現為永豐餘生技總經理)也剛赴美念中學。子女的學校活動幾乎都是他代表出席,三天兩頭就搭機往返台、美,也輕忽了身體的警訊,「當時只是覺得,好像有一點累。」當年對永豐餘集團來說,也是擴張事業版圖至關緊要的一年,旗下子公司元太科技正式成立,是台灣第一家進入TFT-LCD(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領域的企業。對於當年四十七歲、人生正在巔峰期的何壽川來說,九二年卻是噩夢的開始。

何壽川有定期抽血檢查的習慣, 一天,新的抽血檢驗報告甫出爐,原以為和過去的例行報告一樣一切正常,不料他看到數據,發現肝的部分很不對勁。

「當時我還不敢給太太看(報告)!」何壽川私下請一位交情較好、擔任內科醫生的老同學幫忙「鑑定」,對方看了報告,確定為B型肝炎後,只回他一句話:「你怎麼會在這裡?還不趕快進醫院!」就這樣,當天他不敢有絲毫耽擱,馬上住進孫逸仙醫院(現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儘管醫生判定他的病情不甚樂觀,他還是抱持一絲希望:這次如同以往一樣,只要多休息幾天就好了。

但事與願違,他強烈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正向他發出前所未有的抗議,「我一進醫院就感覺到非常累,而且連一點點食欲都沒有。」「真的是想都沒想到(會生病)!而且我不知道,為什麼會這麼嚴重?」一來讓何壽川不能接受的是,肝病挑在他人生精華階段、事業轉型關鍵期發作;二來自己不菸不酒,作息正常,怎麼落得如此下場?

扶持 全家人齊對抗病魔所謂「肝若不好,人生是黑白的」,這句話完全是何壽川當時的寫照。他確定罹患B型肝炎後,陰霾隨即籠罩整個何家,「孩子受到很大的影響。」何奕佳回憶起那一段時間,對於父親滿是心疼。當時年僅十四歲的她,一聽到父親罹重病,毅然決定回台灣陪爸爸一個學期,「老實說,當時只想多陪陪他,比較沒有遺憾,因為病情能不能穩定,我們都不知道。」於是她獨自一人向校長說明家中情況後,立刻飛回台灣。

談到媽媽張杏如,何奕佳也是不捨,她可以想像,媽媽得知父親生病時,心裡一定很慌張,「有些女性碰到家人生病,唯一的反應可能只有害怕,但媽媽為了不讓家人擔心,始終相當堅強。」家人成為何壽川罹病期間,最難以承受的甜蜜負擔,「每次報告出來後,如果結果差一點,就偷偷收起來,怕家人看到。」不過,也因為如此,家人成為他克服病魔的最大動力,「我心裡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麼,但會提醒自己:真的不能出事,要改變對生命的態度,否則不知道家裡怎麼支撐下去。」「生病,真的是一個生活的大解構。」何壽川和何奕佳都認為,對抗病魔前期,全家一同經歷一段苦行僧一般的生活。

肝病病患照顧身體,首重飲食簡單、營養,「肝病有復元機制,前提是一定要徹底休息,不要把毒物再往裡面擺,以免肝臟還要清理,如此才能再生得更好。」何壽川說。

談到飲食控管,何壽川最感謝夫人張杏如始終悉心照料他的生活作息和營養,「每次到醫院做檢查,許P(主治醫生許金川)都是向我太太交代事項;若結果差一點,我太太又不在,他就會問『你太太怎麼沒來?』」何壽川生病前,最喜歡和太太品嘗大閘蟹,以往每年都要去香港吃上一回,但得病後,蟹肉這種性寒的食物,他自然不能吃了,太太也跟著少吃許多。何奕佳也讚許母親:「媽媽真的把父親照顧得很好,而且是很有系統地處理所有細節,從不假手他人。」此後,何壽川幾乎餐餐吃燙青菜,其他食物也不鹽、不油、不加調味料,「這對我來說不難做到,因為沒什麼食欲,自然就吃得少了。」不過,貼心的何奕佳捨不得父親一直吃清淡食物,「怕他一個人吃這些,覺得自己很可憐,所以就和他吃一模一樣的東西。」轉念 投入有機飲食產業自律能力甚強的何壽川,過了兩、三年無油無鹽的飲食生活,只是後來他發現,「不鹽、不油等於健康」是錯誤的觀念。何奕佳也苦笑說:「吃到後來,覺得自己營養不良,走在路上會有點快昏厥的感覺。」於是,何壽川依舊節制飲食,但不再是完全無鹽、無油、無糖,仍要追求美味,「要注意飲食的平衡和多樣性,重點是:認真吃食物的原味。」雖然遵守不添加太多作料的原則,但也會使用天然橄欖油、海鹽或珊瑚鹽;肉類相對減少,以魚類為主;每一餐的菜色有七到八成都是時令蔬果,「如果過了某蔬果的季節,那一定就是明年再見。」自何壽川得肝病後,何家人最重視的一點是:盡量三餐在家吃,而且親自下廚,一來可以推掉不必要的應酬,二來在烹調過程中,可以學習食物的來源、性質、背後的飲食文化。

也因為這場病,何家人有感健康飲食的重要,一腳踏入有機飲食產業。何壽川語重心長地說:「如果大家關心這些,台灣的農業就有希望,也不會有最近這麼多食品安全問題。」由於肝病患者必須保持適度而不激烈的運動,生病前兩、三年,何壽川和太太時常在住家附近的植物園散步,每年看著荷花盛開、凋零,感受自然界反覆循環的力量,他的感慨特別深,也體悟到人的渺小。

另外,肝病病人不能承受太強烈的情緒,打坐遂成為他沉澱思緒的最佳方式。

何壽川回憶,自己的父親、永豐餘集團創辦人何傳,曾苦於糖尿病、心臟病,經過長年打坐,這些疾病都不藥而癒,半駝的身子更變成直立,受到父親經驗的啟發,讓他長年保持打坐、讀《金剛經》的習慣。

在治肝病期間,他的休息時間多了,便花更多時間在打坐和讀經上,至少每天早晚都會進行一次,認真往內觀照自己。「一坐下去,你所有思緒都上來,要學習在這個時間點,慢慢把這些東西都放下。」感念 贊助好心肝基金會除了家人外,另一位讓何壽川銘感五內的貴人,就是他的主治醫生,國內肝病權威、好心肝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兩人從醫病關係成為莫逆之交。今年十一月中旬,許金川主導的「好心肝門診」正式成立,也得力於何壽川慷慨解囊捐贈五百萬元。

其實一開始,何壽川對許金川只有敬畏。罹病後數月,他從孫逸仙醫院轉診至台大醫院,並在朋友介紹下成為許的病人。當時該友人提醒他:「你要注意喔,許P很不講情面、很嚴厲、不苟言笑的,你找他看病,一定要很守規矩。」有一次看診,當時前行政院副院長徐立德恰巧也想請許金川檢查,何壽川立刻站起來「禮讓」對方。孰料許金川見狀,當場反問:「看病的是我,又不是你,你怎麼讓他先看!」徐立德聞言後也不敢進去,當下何壽川又是一陣慚愧:「我們太世俗了,不像許P,在他眼中,病人就是病人,眾生皆平等。」許金川這種醫病無階級的精神,令何壽川折服;何壽川謙遜、求知若渴的精神,也感動了許金川,「他是我的貴人,也像是我的老師,因為他是最用功的病人,會自己去深入了解肝病的原理,理解來龍去脈,打破砂鍋問到底。」許金川說。

令許金川印象深刻的是,二十多年前,何壽川曾拿一本世界頂尖的科學相關雜誌,熱切地與他探討生命科學技術,他當時相當詫異:一個商場人士竟然涉獵如此專業的領域,而且講得頭頭是道。

而許金川成立基金會之後,也有不小的改變,比以往懂得和旁人互動,把病人當成親朋好友,幽默感也多了。他說,能有今天的自己,很大一部分要感謝何壽川對他的影響。

就這樣在家人和貴人一路扶持下,自一九九三年以來,何壽川的肝病就沒有再發作,他的人生觀也有所調整,最大的轉變,就是體認到「簡單是福」。

他認為肝病之所以在台灣難以絕跡,除了國人對肝病的常識不足外,台灣人拚死拚活都要拚出一番成就的事業心,更是問題所在,不但累壞身體,也搞得生活太辛苦。

體悟 好吃好睡簡單是福何謂「簡單」?吃東西要節制,睡覺時放下多餘情緒、專注睡覺,這和禪宗的道理非常接近,其實只要能做好吃飯、睡覺,已經算是學會禪宗的入門精神,「說起來很簡單,可是很多人都做不到,吃不好、睡不好,就是代表你放不下。」除了修身,乃至於行善,也是同樣道理。何壽川說,許金川「視病猶親」的精神,讓更多人以涓滴努力,累積為成立基金會的大愛,這種「就近行善」的力量,不是一定要有錢才能出力,簡單如捐一張桌椅,也是一種心意。

如今何壽川的事業版圖不斷擴張,但他的人生愈來愈崇尚單純,可預見的是,不管是他的事業或人生,都將登上令人嚮往的境界。

何壽川

出生:1945年

現職:永豐餘集團總裁、永豐金控董事長學歷:成大機械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機械碩士

一分鐘認識B型肝炎

傳染途徑:主要是受B肝病毒感染的血液、體液,由皮膚或黏膜進入人體。若感染B肝,多數人會產生抗體,但約二成患者會成為帶原者。

症狀:一般人多無症狀,少部分有腹部不適、食欲不振、疲倦、噁心、黃疸、茶色尿等情形。

防治之道:可預先注射B肝疫苗,產生抗體。若不幸感染,須定期就醫追蹤,必要時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

破除「保肝」兩大迷思

別以為體能佳、常進補 肝就沒事雖然國人很注重保肝,但好心肝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表示,「總是保錯肝。」他認為,想要落實保肝,應當先破除兩大迷思。

一是「體力好,肝就好」。很多人誤以為,自己體能狀況佳,上山下海都沒問題,就代表肝臟一定沒有生病;其實人的肝臟只要原本的四分之一維持正常,肝臟的整體機制即可如常運作,通常等到極度容易疲憊,代表連最後的四分之一都異常,肝病已難以救治。

二是「進補可補肝」。台灣人視進補為「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但現代人的普遍問題是營養過剩,隨意進補可能造成肝臟多餘的負擔。攝取均衡、新鮮的飲食,且以當令食物為主,並維持正常作息,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還要定期追蹤肝臟的健康狀況。許金川表示,肝臟的癌細胞若在一到三公分以內,通常還可以治療,而從一公分長至三公分的平均時間為4.6個月,所以至少半年做一次檢查,最為保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2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