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說史140305漫云女子不英雄 (一) 太平公主 與 上官婉兒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3/05/%E8%AA%AA%E5%8F%B2140305%E6%BC%AB%E4%BA%91%E5%A5%B3%E5%AD%90%E4%B8%8D%E8%8B%B1%E9%9B%84-%E4%B8%80-%E5%A4%AA%E5%B9%B3%E5%85%AC%E4%B8%BB-%E8%88%87-%E4%B8%8A%E5%AE%98%E5%A9%89%E5%85%92/

說史140305

漫云女子不英雄 (一) 太平公主 與 上官婉兒

撰稿人:黑白子

 

中國史書記載的,幾乎全是帝王將相的事蹟, 婦孺百姓,連靠邊站的位置也沒有。 數千年間,只出過一位正統女皇帝 武則天。 「偽臨朝武氏者」被迫退位,並在八十二歲高齡病歿,往後的那數年光景,堪稱是李唐王朝最為動蕩的歲月。 而在連串腥風血雨的上層鬥爭中,罕有地由四位紅粉麗人—- 太平公主、上官婉兒、韋后 和 安樂公主 輪番擔綱,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以下就是她們的故事:

 

(一) 智謀勇兼備的 太平公主

何以帝女稱為公主呢? 據《公羊傳》記載:「天子嫁女於諸候,必使諸候同姓者主之。」 周朝天子將女兒許配給諸侯時,為了避免婚禮上要顧及君臣之禮而造成種種不便,都會改由周室姬姓諸侯代為主婚。 這就是「公主」稱號的來源。

 

太平公主是唐高宗 李治和 武則天所生的幼女,六、七歲時,為了替外祖母楊夫人修冥福,盡孝出家,道號太平。 數年後,吐蕃向唐室提親,高宗與武后不願掌珠效法文成公主和親,遂建太平觀,半真半假地命小女兒當上一觀之主。

這次出家入道,由始至終都不過是拒婚的權宜之策。然而秋月春風等閒度,高宗的身體每況愈下,武后又忙著積蓄政治力量,一時間竟爾忘了 “女大當嫁” 的道理。 可憐太平在道觀看著年華似水逝,內心難免暗暗著急起來。雖說唐代風氣開放,但女兒家主動開口說要選駙馬,畢竟太難為情。思前想後,太平終於心生一計。某夜,高宗在宮中宴請親族,忽有一頭戴黑巾,紫袍玉帶的俊俏武將御前獻舞,高宗武后定睛一看,才發現舞姿翩翩的竟是女扮男裝的太平。年逾二八的小公主要提醒父母,她易釵而弁儘管英姿颯爽,不過這身戎裝打扮,還是穿在未來的駙馬身上合適。啞謎點破,一切就好辦了。

開耀元年(公元681)七月,一場世紀婚禮在長安城萬年縣盛大舉行,新郎倌 薛紹 來自河東大族。年輕英俊的駙馬,母親是高宗的親姊 城陽公主,與太平份屬姑舅兄妹,絕對是門當戶對,佳偶天成。 這對金童玉女婚後,亦有如童話般,生活得美滿幸福。

 

不過,現實總是不遂人意的。

垂拱四年(公元688),二十五歲的太平已是四子之母。七年以來,她經歷了父喪;太子 李顯繼位數十天被廢黜;另一兄長 李旦即位為睿宗;母親臨朝稱制,獨裁朝政等等變故。 到了這年的夏天,過往每一次事變都能置身事外的公主,再也無法躲避生於帝王家的殘酷宿命和悲哀。

琅邪王 李沖與越王 李貞先後在八、九月起兵反武,但迅即被剿滅。 武則天趁機大開殺戒,翦除李唐宗室。 城陽公主的兩名兒子,薛顗和駙馬薛紹 同以謀逆問罪。太平公主風平浪靜的人生,至此徹底改變。

薛紹餓死獄中不久,新寡的太平奉母命開展第二段婚姻,新駙馬人選有一個附帶條件,必須姓武。太平在最後關頭拒絕了武后的大姪 武承嗣的提親,改為下嫁武后的堂姪 武攸暨。 飽嘗喪夫之痛的公主,對政治鬥爭的酷烈餘悸尚存,只想盡量遠離權力核心。可能是這個原故,驅使她放棄了積極謀求太子之位的野心家武承嗣。 既然這是一段不能不應允的政治婚姻,那又何必待薄自己,生性恬淡沉謹的美男子 武攸暨因而雀屏中選。

 

公元691年,武后稱帝。過往「畏懼自檢」的金枝玉葉,無奈地接受命運安排,開始以「多權略,每預謀議」的形貌,與聞機要,出謀劃策。不久,太平公主又以漂亮的手段,接連操辦了多件大事,變身為母親的得力心腹。這當中,應數除去 馮小寶辦得尤為乾淨俐落,讓人刮目相看。

馮小寶原是洛陽城賣脂粉的市井小人,受 千金公主推薦入宮, 獲賜姓名 薛懷義,出任洛陽白馬寺主持,成為武則天的第一個面首。***

聲價百倍的 薛懷義,自恃是武則天的男寵,漸漸倨傲不恭,不久遭人告發圖謀不軌。 武后本已對他心生嫌惡之情,於是命太平將其暗中除掉。太平接過任務後,即時設局把僧人懷義賺到瑤光殿去。 埋伏殿中的力士不由分說,當場把他縊殺,再以輦車把屍首運回白馬寺焚灰造塔。 可笑這位寶剎主持,還來不及喊聲冤,就已化為一縷青煙。

政壇上初露鋒芒的太平公主,隨即很貼心地把自己最鍾愛的男寵「蓮花六郎」張昌宗推薦給母親,以盡孝道。 後來在扳倒 來俊臣,結束武周酷吏政治一事,太平亦參與其中。 這一連串事件,在在顯露太平的權謀手腕。更重要的是,事情辦妥後,又能一如既往的「畏懼自檢」,不聲張、不邀功。 武則天對這個小女兒加倍的寵愛,封戶由三百五十戶漲到一千二百戶,再漲到三千戶,是一般公主的十倍。

 

(二)從小宮女至二品昭容的 上官婉兒

收錄了四萬多首詩作的《全唐詩》,有一首題為〈送兄〉的五言絕句,乃出自一位「七歲女子」手筆。

當年,民間傳聞出了一名文思敏捷的女神童。有關流言,很快就飄進了內廷。沒多久,小女孩就被帶往謁見武后。 面試過程,小神童表現得端莊大方,對答得體。武則天決意留「七歲女子」在身邊培養,當即命她賦詩一首,贈別陪伴入宮面聖的兄長。 詩曰:

別路雲初起,離亭葉正飛,所嗟人異鴈,不作一行歸。」

短短二十字,改變了武則天的初衷,改寫了骨肉分離的命運,「七歲女子」歡天喜地隨著兄長踏上來時路,同時亦成就了武后慈愛的美名。

這個故事,從側面反映了武則天掌權後,總想透過不同的途徑,網羅聰慧善文的女子任事,以進一步提高唐代女性的地位。 只不過古有名言:「伴君如伴虎」,由此觀之,才女上官婉兒確實遠不及「七歲女子」來得幸運了。而那,則是另一段身不由己,以家破始,人亡終的傷感故事。

 

上官婉兒家聲顯赫,祖父是一代名相 上官儀。麟德元年(公元664)上官儀建議高宗廢后,並草擬詔書,可借高宗怯懦僨事。 同年,上官儀及其子 上官庭芝為武后所殺。庭芝妻鄭氏與襁褓中的女兒,一同沒入掖庭。

上官家母女雖身處內宮為婢,但鄭氏一直苦心教育女兒。 儀鳳二年(公元677)十四歲的上官婉兒獲武則天召見,當場命題考較。 這位名門之後不僅熟讀詩書,更明達吏事。 一篇調旪聲和,無任何修改,仿似夙構而成的文章一揮而就。 最難得是一手格仿簪花的書法,秀媚有致,令武則天閱後大悅,即時下令免去其奴婢之身,擢升掌管宮中詔命。 上官婉兒由一名地位低微的小宮女,一躍而成為武后的貼身秘書。算是應驗了昔日相士所稱,他日可「稱量天下」的預言。

雖然上官婉兒以其超卓才華,得享「內舍人」之譽。 但在侍奉武后的日子裏,也曾因忤旨而罪犯死刑。 幸好武則天愛惜其文采,改處黥面,代替死罪。自此以後,內丞相更是步步為營,處處迎合,以贏得武則天的翼護。

 

不過,隨著女皇帝日薄西山,時日無多,一場伺機而動,醞釀復辟的宮廷政變,亦漸漸迫近眉睫。 另外兩位本來身在江湖遠處的皇室貴女,即將走向廟堂的最高位。

 

參考書籍:

《蒙曼說唐—- 亂世紅顏》

作者 蒙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24

說史140528漫云女子不英雄 (三)韋后 和 安樂公主 掌門天地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4/05/28/%E8%AA%AA%E5%8F%B2140528%E6%BC%AB%E4%BA%91%E5%A5%B3%E5%AD%90%E4%B8%8D%E8%8B%B1%E9%9B%84-%E4%B8%89%E9%9F%8B%E5%90%8E-%E5%92%8C-%E5%AE%89%E6%A8%82%E5%85%AC%E4%B8%BB/

說史140528

漫云女子不英雄 (三)韋后 和 安樂公主

撰稿人:黑白子

 

「神龍政變」成功,太子李顯再居九五之尊,改年號神龍,復國號為唐

復位後的唐中宗,終於可以過一過大封功臣的癮。他把弟弟李旦晉封為“安國相王”,妹妹則封“鎮國太平公主”。單從「安國」與「鎮國」這兩個不分高低的封號看來,二人真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過在李顯的心目中,神龍政變期間大顯身手的太平,其地位顯然是稍稍在李旦之上。

 

首先,太平的夫婿「安定王」武攸暨,獲破格晉升為「定王」。從「安定」到「定」,雖僅一字之差,地位卻不可同日而語。「安定」是郡名,「定」是國名。非皇家血裔的武攸暨,竟能由郡王拔升為親王,這是特例。親王殊榮,自魏晉以降,只有皇子或皇帝的兄弟方可得享。即便是立下大功的文臣武將,能身居郡王行列,已是極矣盡矣的最高榮譽。

翌年,中宗再頒令讓太平公主開府,設置官署,享五千戶實封。要知道,親王是男子,開府後府內可設有長史、司馬一類官員辦理公務。唐代女性的社會、政治地位雖遠比其他朝代為高,但始終較男性矮了一截。有唐以來,僅得高祖李淵的女兒平陽公主,自太原起兵,即率領娘子軍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才恩賜破例開府。太平公主竟然得到中宗恩準開府,這可是儀比親王的極高待遇。

 

除了相王和太平公主外,中宗重掌天下,即封韋氏為后,並且不顧朝臣勸阻,破格追封韋后父親韋玄貞為王。至於策劃神龍政變的張柬之、桓彥範、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人都官封宰相,爵賜郡公。最讓人意外的是,神龍政變前身居敵陣,甚得則天皇帝寵信的上官婉兒,竟在毫無朕兆下獲封為三品婕妤,不久再拜為二品昭容,專掌起草詔令,握生殺大權。儘管沒有文獻顯示上官婉兒擔當了是次政變的內應角色,但從中宗在事成後對她的反常重用,似乎已經很好地說明了一切。***

原則上,不論婕妤抑或昭容,都是「皇帝的女人」。不過「巾幗宰相」上官昭容,居然得到中宗賞賜宮外府第,然後每天就像現代上班一族一樣,平明入宮辦公,成為歷史上絕無僅有,能居於宮外的皇帝妃嬪,這件事本身就顯得耐人尋味了。可能打從一開始,中宗根本就沒有意思要上官婉兒當傳統意義的「皇帝的女人」。那個年代,即使是天子,要想任命一介女流為朝臣,亦必須面對巨大的現實壓力。因此冊封上官婉兒為婕妤、昭容,或可視之為一種「另類」的補償手段。

 

李顯雖然成功透過一次流血政變,結束了母親武則天的武周天下。但讓他始料不及的是,緊接而來的第二波女子干政浪潮,正由他有意無意間一手釀成。繼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之後,李顯的第二任妃子韋氏,以及他最疼惜的女兒安樂公主,終於得到走向台前亮相的千載良機。

 

(三)苦盡甘來的韋后

韋氏的前半段人生,真可謂備極榮寵,幾乎把所有好運都集於一身。 她出身京兆的名門望族,與太子李顯成婚一年即一索得男,嫡長子重潤又獲封為皇太孫;兩年後高宗病故,丈夫繼位,皇后的寶座,離她僅是咫尺之地。沒有人料想得到,一切的美好,就從這裏開始了翻天覆地的逆轉。

中宗因「失言」一事,激怒了太后武則天,慘遭廢為廬陵王,謫居房陵。常言道天威難測,寄寓房陵期間,一家子陷於朝不保夕的憂慮。那十四年不堪回首的歲月,真是提心吊膽,度日如年。李顯能熬得過來,全靠韋氏從旁鼓勵。正是患難夫妻恩情重,李顯精神上對韋氏非常依賴,並曾信諾若能重見天日,一定讓她隨心所欲。否極泰來,今朝李顯再度御宇,他亦沒有忘記承諾,不單立韋氏為后,還讓她像當年的武則天那樣,垂簾聽政,與聞政事。這當中,還有一層更深的用意,就是中宗在朝廷上的班底不足,扶植皇后的勢力,等於加強自身的力量。

 

在過完大封功臣的癮後,中宗仔細看一看朝中上下的各派勢力,迅即察覺到自己的處境,完完全全是一名孤家寡人。相王李旦雖然是他的親弟,但在自己外貶的日子裏,母親曾立其為帝,是為唐睿宗。到母親稱帝,才廢去皇位,改封為皇嗣,賜姓名武輪,軟禁於東宮。對於遠離京畿十多年的中宗而言,這個曾經當過皇帝、當過太子的弟弟,始終讓他放心不下。而被軟禁多年的經歷,也讓李旦深明韜晦的重要,所以當中宗封他為安國相王時,他隨即推辭不就。可見兄弟二人,各有顧忌,難言推心置腹。

至於幼妹太平公主,在神龍政變已表明心繫李家。但話分兩頭,這個妹妹始終是武家的媳婦,要找一個可以讓李顯絕對放心的人,沒有比韋后更為合適。只可惜韋氏的娘家,當年亦受「失言」一案牽累,全家遠貶廣西,韋父死於途中,四名兄弟悉數客死他鄉。韋家業已破落,再無人可以任事。

 

回看那幫以張柬之為首的文臣,一個個自恃功高,在朝廷內不斷提拔、安插自己的親信把持要津,漸漸引起中宗不滿。而最叫他萬難容忍的是,文官體系竟上疏勸諫,不讓韋后臨朝干政。然而當朝文武,屬於皇帝心腹的,實在少之又少,要剷除這批功臣,時機還未成熟。

李顯當年太子府的部屬,因連番政治角力,早已被打散得七零八落。其中最有能力和聲望的前宰相、左庶子 魏元忠,遭張易之兄弟構陷,貶為端州高要縣尉。李顯重登帝位,即時派驛馬專程由嶺南把魏元忠召回。不過,此時張柬之等五人已雄踞相位,魏元忠回朝後,初授衛尉卿,繼而調遷兵部尚書,才逐步掌握實權。一個魏元忠當然不足夠,這個時候的李唐王朝,還有一股龐大的勢力,可以助李顯把張柬之等人連根拔起— 武家。

 

前文提及,太平公主的夫婿「安定王」武攸暨,獲破格升為「定王」,固然是中宗愛屋及烏的表現。但若果配合往後的發展來看,這是一步算路深遠的好棋。

為要拉攏武家,中宗曾幾度微服登門私訪武家的掌舵人武三思。之後,他更亮出一招「夫人外交」,先由上官婉兒與武三思暗通款曲。

上官婉兒在武則天末年,已經跟武三思有私情。大概李顯亦知道這層關係,才會派上官婉兒出馬。隨後,上官婉兒更引薦武三思與韋后認識。據《資治通鑒》記載,武三思經常出入禁中與韋后下棋、打雙陸,唐中宗李顯就站在旁邊拿著籌碼算輸贏。

「夫人外交」加深了彼此的連繫,但還未足夠,中宗皇帝決意與武三思結成兒女親家。當時李顯所有女兒都已經出嫁,為了要聯姻,他不惜在神龍元年命兩名已婚女兒,效法姑姑太平公主離婚改嫁的先例。最得李顯寵愛的安樂公主改嫁給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另一位女兒新都公主也改嫁給了武三思的侄子武延暉。

李武兩家再度結成緊密的政治聯盟,整肅功臣的行動,即將展開。

 

 

參考書籍:

《蒙曼說唐——亂世紅顏》

作者:蒙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3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