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 最近看到了許多關於C2M電商的消息,有人甚至預言C2M將顛覆“一超多強”的中國電商格局。C2M究竟是個什麽鬼?它擁有什麽樣的魔力?它有哪些坑?它是否真有本事從B2C電商手中搶班奪權?它和供給側改革又有什麽關系?

溫3

最近看到了許多關於C2M電商的消息,有人甚至預言C2M將顛覆“一超多強”的中國電商格局。C2M究竟是個什麽鬼?它擁有什麽樣的魔力?它有哪些坑?它是否真有本事從B2C電商手中搶班奪權?它和供給側改革又有什麽關系?我們不妨一起探討之。

C2M:為連接而生的“短路經濟”

C2M即Customer to Manufactory,又稱“短路經濟”,可簡單概括為“預約購買,按需生產”。它的業務邏輯是:工廠直連消費者,砍掉流通加價環節,最大程度的去中間化,讓消費者以最低的價格買到高品質、可定制的產品。

從理論上來說,C2M模式最大限度的迎合了電子商務去中間化的趨勢,為C端消費者帶來售價更低的商品。對制造商來說,“按需生產”能夠消滅庫銷比,有訂單再生產,沒流量就不開工。

可定制是C2M的另一特征,我認為滿足消費者對產品的定制化需求是C2M最大的亮點和優勢。現在的電商行業,得90後者得天下,越年輕的消費群體對產品的定制化需求就越強烈,C2M恰恰迎合了年輕消費者追求個性化、差異化產品的需求。

目前,C2M電商平臺呈現出兩種形態,一種是第三方C2M電商平臺,另一種是企業C2M電商平臺。無論是哪種形態的C2M電商其存在的價值都在於“連接”需求和生產兩端:將消費需求和生產流水線連接起來。

冷靜!坑還沒填完,別急著談顛覆

1、需求生產長周期下的消費體驗困局

消費需求有極強的即興化特征,消費者遇到心儀的產品自然希望即刻獲得之,但C2M模式以預售模式為主,預售訂單的歸集需要時間,制造商接到預售訂單後的生產需要時間,導致產品從購買行為產生到送達消費者手中的戰線拉得很長,通常需要15-30天。

消費的流程周期被拉長,消費行為所帶來的愉悅感被大大削弱,諸如“之前喜歡的東西,現在沒了感覺”等情況時有發生。在B2C電商已經能夠做到“次日達”的當下,C2M的購物時效性體驗上存在短板。

C2M的時效性短板在鞋服衣帽等季節性產品和時尚型商品上尤為突出。產品收到時,季節已過,沒法再穿,提前銷售季節性產品是緩解該問題的方式,但絕大多數消費者並不具有超前意識,而是需要了再買,要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何其難哉!對追求時尚的用戶來說,收到產品時,流行的趨勢已經變了,為了追求潮流卻落在了潮流之後。

傳統商業中高庫存有可能造成商品積壓和浪費的風險,但流通效率和消費體驗得到了保障。我認為,完全消滅庫存的想法並不可取,C2M模式需要做的是找到按需生產和合理庫存中間的平衡點,建立合理“輕庫存”,這需要長時間的樣本數據積累和計算模型支撐,目前的C2M平臺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2、分散訂單和集中生產的博弈

人類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生產方式從手工作坊的來單加工轉變為流水線批量生產,效率得以提高,成本得以降低。

C2M模式為了做到零庫存,讓生產行為由C端消費者發起,這便導致訂單的零散性和分布不均,如果來自C2M平臺的訂單量並不大,對制造商來說就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為了保證按時發貨,又不得不做,但為了這不多的訂單開機生產,制造商是虧本的。

事實上,絕大多數制造商在與線上平臺合作的過程中,無論是B2C平臺還是C2M平臺,線上仍然只是一個渠道,雖然線上渠道在整體銷售中所占比重不斷擴大,但絕沒有只為了線上訂單而生產的制造商。站在制造商的立場,既然生產線一直在開動,那麽多加一點產量,也無不可。

3、現在談顛覆?還太早!

前段時間,一家第三方的C2M電商平臺說他們70個人的小公司重新定義了全球零售業,讓馬雲都坐不住了,他們把自己比作“蝴蝶效應”里的那只煽動翅膀的蝴蝶。新模式替代舊模式是商業發展的自然規律,但我認為,說C2M電商現在就有能力顛覆以B2C為主力的國內電商行業還為時過早。

對制造商來說,按需生產,消滅庫存風險固然很好,但庫存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不是一夕之間想滅就能滅掉的。C2M電商至少需要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積累制造商的庫存數據,優化庫存風險與經營效率的計算模型,力圖縮短產品從C端發起再回到消費者手中的時間。

C2M電商的當務之急,除了教育市場,讓更多人接受C2M模式之外,更應該踏踏實實的去擴大訂單數量。C2M模型建立在需求極大豐富、集中爆發的基礎上,一旦在預售期無法保證充足的訂單數量,制造商開機生產就等於賠錢,C2M的電商模型就是空中樓閣。如果單量上不來,為了活著,為了平衡投入產出比,C2M電商必然要提高客單價,也就是漲價,而漲價帶來的將是模式的覆滅。

動力:C2M真正的價值在供給側改革

盡管C2M存在一些問題,但每種模式都會有問題,更何況相比B2B、B2C這些成熟的電商玩法,C2M還只能算個小表弟。在我看來,自帶改良基因的C2M最大價值是給M端的傳統制造型企業提供了一條電商化轉型的可行性路徑,這與國家正在倡導的供給側改革不謀而合。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確定為今年要重點完成的八項工作之一,提出“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

近兩年,國家政策從互聯網+到供給側改革,都是力圖從生產、供給端入手,激發傳統制造行業和企業的活力,調整供給結構,啟動內需,為經濟發展尋求新動力。無論是互聯網+還是供給側改革,落地到傳統企業可以理解為傳統企業的信息化轉型。

之所以在討論C2M的時候提到傳統企業轉型,是因為我認為C2M的電商模型是目前為止最適合傳統企業電商轉型的模式。制造商可以通過C2M電商直連C端消費者,從而改變傳統企業電商化得靠第三方電商平臺的現狀,擺脫掣肘,將主導權掌握在企業自己手中。

如果說前幾年企業在考慮電商化轉型時還在頭疼技術能力、成本投入、流量和運營,那麽現在企業轉型電商所需的各類系統工具形成模塊化,包括C2M在內的各種電商模式的解決方案也逐步流程化,它們有效的降低了企業轉型的投入成本和技術門檻。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到各類To B的企業級服務商已經有能力解決企業電商化轉型的各類痛點。據我所知,已經有不止千米網一家電商服務商針對企業用戶推出了專門的C2M電商系統,大家都想趕上C2M的這趟早班車。

中國電商行業金字塔形的行業結構日漸清晰,巨頭越做越大,流量越來越集中,供應鏈生態走向傳統,電商巨頭們的強勢比起當年蘇寧、國美等零售行業巨頭有過之而無不及。坐以待斃還是自主轉型?想想在面對電商巨頭時的被動,傳統企業們面前的選擇已經越來越少,是時候認真考慮一下了自主轉型的可能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