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鄭永剛:親力親為「攤薄」專業性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111143.html

於老闆們來說,有些時候親自動手去抓的,效果反而不盡如人意。

1993年到1999年,杉杉曾連續7年在中國西服市場保持市場佔有率第一的位置,鄭永剛回憶當時中國大部分人都沒有錢,大企業數量也少,杉杉算是 有錢人家,泰康人壽當時要募集資金,通過經濟學家董輔礽找到杉杉,鄭永剛決定向泰康人壽投資1億元人民幣,獲得20%的股權。此後,鄭永剛有一次去美國, 與來自中國台灣的一位企業家吃飯聊天,這位企業家說對保險公司的投資一般要15年才能收回,鄭永剛心頭大急,回國後想方設法撤回了對泰康人壽的投資,對於 當年倉促的撤資,鄭永剛笑道:「如果沒有撤出來,20%的股權現在市值可以達到200億元。」

親力親為,不盡如人意

9月23日,杉杉集團新標識發佈會,面對當年長江商學院老同學在內的眾多賓客,「其實我啥也不會,能做好的是兩件事,一個是方向性的決策,一個是組建團隊。」53歲的董事長鄭永剛脫稿講道。

就在同一天,杉杉與日本三井不動產株式會社共同開發的寧波杉井奧特萊斯商業廣場開業典禮結束後沒多久,這位被稱為「服裝界巴頓將軍」的董事長對記者毫無遮掩地坦承:「如果沒有三井,讓我鄭永剛來做奧特萊斯,只要3天就得關門,我沒有這個專業能力。」

對於鄭永剛屢屢強調自己的「無能」,可以看做一種謙虛,也可以當成鄭永剛22年商場摸爬滾打經驗的自我總結。

鄭永剛以服裝起家,杉杉至今仍是中國服裝市場的一個重要品牌,但已經沒有當年獨佔全國西服市場30%以上的壓倒性優勢。1999年,杉杉服裝業務的 主要平台杉杉股份(600884.SH)服裝業務收入為7.82億元,2010年,服裝業務收入達到15.28億元,經過了11年的積累,收入增幅只有約 95%。

對於這樣的成績,鄭永剛解釋說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整體上還是處於市場供應不足的時代,只要能生產出來,就能賺到錢,如今變成生產過剩的年代,消費者需求日益多樣化,僅靠一款產品走遍天下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單憑服裝業做大做強有很大難度。

鄭永剛的浙江同鄉周成建卻給出了一個例外。2005年,美邦服飾(002269.SZ)收入只有9.17億元人民幣,到2010年,美邦服飾的收入 已經達到75億元人民幣,增幅達到717.88%。實際上,僅靠服裝業務,運作快時尚品牌「ZARA」的西班牙INDITEX公司2010年實現了 125.27億歐元的收入,約合1079億元人民幣,1000億正是鄭永剛2018年要實現的目標。

INDITEX和美邦服飾業績大幅增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大建直營店,2010年,INDITEX在中國開設了75家新門店,周成建曾表示,只有直營 店才能讓服裝企業最直接地捕捉到消費者對於時尚和潮流最新的需求,而且直營零售渠道的存在,讓企業更有實力與經銷商博弈,提升企業對整個銷售系統的控制 力。

但是在1999年,鄭永剛為杉杉服裝業務選擇了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當年,鑑於直營渠道導致存貨高企,鄭永剛將銷售部門全部砍掉,遍佈全國的2700餘個直營網點被加盟商取代,鄭永剛希望成為耐克那樣只管產品研發和品牌運營的「輕資產」企業。

而鄭永剛所傚法的耐克多年前已對自己完全依賴經銷商的渠道策略做出了調整,耐克擁有的直營店從2002財年開始,一路飆升,2002財年,耐克公司 全球市場的直營店總數隻有322家,到2011財年,這一數目變為756家。如今,百圓褲業、奧康股份這樣的鞋服企業在申請首發上市時,都會對自己的直營 店數目和業績做出一番強調,以證明其對銷售渠道控制的力度和盈利前景的良好。

正是在1999年之後,杉杉失去了西裝市場領頭羊的「寶座」,被雅戈爾取而代之。

借力打力

22年前鄭永剛接手今日的杉杉集團時,當時院子裡有三棵杉樹,杉杉西服由此得名,杉杉集團的標識除了兩個「S」外還有一棵杉樹,今年換標後,杉杉的 新標識整體上仍是一棵杉樹的形狀,但是由6個像形的「人」字組成,寓意共生共贏,分擔風雨,共享陽光,這一新標識也是鄭永剛對自己定位和杉杉未來發展戰略 思考的隱喻。

鄭永剛說:「我做廠長的時候28歲,當年的其他廠長現在還在位的已經沒有幾個,一個是他們年紀比我大,當時他們就已經40~50歲了;另一個我認識 到沒有專業化能力、沒有專業化人才去做的東西都沒有競爭力,專業性的事情自己可能是不行的,所以要找專業化的人才來做,我的強項是決策和用人。」

「寧波中心」是與萬達廣場相類似的城市綜合體項目,預計於2017年完工,總投資額將達到97億元人民幣,將包括高端現代化購物中心、超白金五星級 酒店、國際甲級寫字樓和酒店式服務公寓,對於這樣的大項目,鄭永剛並沒有選擇單干,而是與日本伊藤忠和綠城集團共同投資開發,分別借重伊藤忠和綠城在城市 綜合體開發與房地產輻射方面的專業經驗。

在鄭永剛寄予厚望的汽車用電池開發領域,除了伊藤忠,杉杉還與日本戶田工業合作,戶田工業握有汽車用鋰電池的核心技術,而伊藤忠擁有全球範圍的銷售 網絡,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相互參股,攤薄自己「單干」高風險的同時,也與合作方形成利益共同體,同進同退,成為鄭永剛為杉杉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借力打力的策略同樣也可能存在風險。在未來10年,杉杉集團還計劃在國內打造15~20家奧特萊斯,鄭永剛說3~5家奧特萊斯的銷售額已經可以達到一家上市公司的規模,但是杉杉能否如願開出計劃中數量的奧特萊斯,主動權不在自己手裡。

如前文所述,寧波奧特萊斯的招商由三井操作,范思哲、普拉達這樣的奢侈品巨頭可能對三井言聽計從,而杉杉的話語權可能要相對輕很多。

作為硬幣的另一面,伊藤忠為杉杉解決了鋰電池銷路的同時,也意味著杉杉的銷售渠道對伊藤忠形成了高度依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53

分拆攤薄華懋股權 陳振聰暗戰華懋慈善基金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28/wMNDA2XzQ2MjIwMw.html

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因為和「龔如心爭產案」扯上關係,而備受關注。

6月25日,宏霸數碼(0802.HK)擬發行價值8870 萬港元的可換股票據(可轉債),用以收購一家名為MGIE(下稱:妙格)的遊戲公司55%股權的議案獲得通過。

具 體而言,宏霸數碼若未及贖回股權,妙格可將該票據兌換成1.04 億股或17.46%的宏霸數碼股權,並將一躍成為其最大股東。而目前的最大股東,華懋慈善基金以Veron International Limited公司名義持有宏霸數碼的13.31%的股權,將被攤薄至10.99%。

值得注意的是,曾鬧得沸沸揚揚的「龔如心爭產案」主角——陳振聰和華懋慈善基金的名字均出現在宏霸數碼的大股東名單中。

「這 (宏霸數碼)是一家以融資為目的的上市公司,資金可能用作支付陳振聰應付官司的部分費用。」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本報透露,購買妙格後,華懋慈善基金 將陷入比較被動的狀態:如果華懋慈善基金出錢將股權買回,實則在為其對手——陳振聰的訴訟費用買單;如果不贖回部分股權,則華懋慈善基金的股權將面臨被攤 薄的局面。

華懋集團方面發言人稱,集團曾向股東發佈公告,表示由於宏霸數碼仍未召開股東會議,因此對此事暫不予置評。

不簡單的實體公司

宏霸數碼不像一家簡單的實體公司。

2010年7月,宏霸數碼曾宣佈旗下股份1拆20的分拆議案失敗。當時,大股東華懋慈善基金約持有6566萬股,反對票與該基金持股量大約一致。

2012年,分拆計劃捲土重來。

6月25日,宏霸數碼收購妙格55%股權的議案,在馬來西亞舉行的股東特別大會上獲約68%的支持票正式通過,收購價格為8870萬港元。截至去年12月底,該公司已發行股份4.93億股,但25日參與投票的票數總額僅為2.08億股。

消息人士稱,妙格公司在2010年前曾出現負資產90多萬港元;2011年才開始扭虧為盈,全年營業額為1000萬港元左右,利潤為400多萬港元,其中一部分收入仍未回收。截至今年2月,該公司的應收賬款約為700萬港元。

令人不解的是,宏霸數碼是一家上市的生物識別和射頻識別(RFID)產品及解決方案供應商,卻計劃斥巨資收購一家財務狀況如此的手機遊戲開發公司。

聯交所數據顯示,目前,宏霸數碼的幾位大股東分別是Veron International Limited、林學沖、莊日傑、龔如心、The Offshore Group Holdings Ltd.、陳振聰及譚妙清等。

1999年,由幾家企業合併成立的宏霸數碼,當時的投資者中就包括龔如心和陳振聰,而龔如心投資約佔該公司股權的21%。龔如心去世後,這家公司成為支持陳振聰在與華懋家族爭產的經濟支柱之一,上述業內人士稱。

華懋慈善進退兩難?

2007年,龔如心病逝後,陳振聰自稱是龔的遺產唯一受益人,由此掀起與華懋慈善基金會爭奪千億元遺產案的序幕。2010年,香港高等法院裁定,華懋慈善基金一方勝訴,繼承龔如心的千億遺產。

宏霸數碼的股價也應聲下落。自2010年1月15日曾高達的11.96港元,下跌至目前的不足1港元。

在此期間,為了支付高額的訴訟費,陳振聰一直通過拋售宏霸數碼套現。聯交所數據顯示,2009年10月,陳振聰擁有的股權份額為23.22%。8次拋售套現後,其目前持有的宏霸數碼股權僅為13.31%。

消息稱,截至今年5月底,香港高院判決稱,陳振聰需要支付華懋慈善基金約8000萬港元的訴訟費,這一數字恰與收購妙格的集資額差距不大。

面對宏霸數碼近年的拆股佈局,華懋慈善似乎進退兩難。

上述業內人士稱,如果華懋慈善選擇保護股權,則需要購買更多股份。然而,這種情況下,華懋慈善是在變相將自己的錢貢獻給陳振聰,以償還其對華懋慈善欠下的訴訟費。如果選擇不購買更多股份,華懋慈善的股權將不斷被陳系股東攤薄。今後,宏霸數碼或面臨被陳系股東變賣的結局。

聯交所資料顯示,截至今年5月30日,華懋慈善持有7家港股公司主要股權,分別是丹楓控股、安寧控股、宏霸數碼、香港資源、博富臨、北海集團及時富金融。在這7家的持股份額中,宏霸數碼僅位列倒數第二。

「面對上述境況,華懋慈善能做的,其實比較被動。」上述業內人士認為,華懋慈善若對此決議有異議,則可選擇證監會投訴;或調研項目,證明上述收購項目存在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90

咱們天天被攤薄,還在傻樂。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2uxjx.html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不斷發行新股,股民們一定不高興,因為被攤薄是很痛苦的,除非融來的新錢能夠創造更高的回報。這個道理大家都理解。


一個國家就相當於一個上市公司。如果國家不斷增發貨幣,那必然攤薄已經持有貨幣的人們(兩把斧子對等三張羊皮),除非新的貨幣發行能夠為國家創造更高的回報率。而且,你本人的份額也隨著貨幣供應量的增長而增長。


如果貨幣供應量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3%,而你自己的回報率因此超過13%,那麼你是受益者。否則,你就是一個受害人,一個 loser。這個道理大家為什麼不願意理解呢?


當我看到股民們為降准、減息和增加貨幣供應量而歡呼的時候,我感到十分困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75

證監會關注供股攤薄效應

1 : GS(14)@2016-12-10 13:10:31

【本報訊】港交所(388)發出新聞稿指,證監會與聯交所現正密切監察供股及公開發售中,放棄認購的少數股東權益遭大幅攤薄的事宜,並指在某些個案中有關的企業行動形式,未有讓所有股東得到公平對待,行動亦欠缺任何明顯的商業理據,令人質疑有關上市公司董事是否已遵從須本著着股東的最佳利益行事的規定,而交易所早前更否決了兩家上市公司供股的申請。證監會及聯交所強調,進行供股及公開發售時公平及平等對待所有股東的重要性,而聯交所在審批有關公告草稿時採取嚴格的方針,包括聯交所會在懷疑建議要約或相關交易條款會不公平地攤薄放棄認購的少數股東的權益時作出查詢。證監會企業融資部執行董事何賢通表示,上市公司應遵守及全面遵從它們在《上市規則》及其他規例下的責任,包括公平及平等對待股東的重要性。該會將繼續密切監察這些交易,以保障股東利益及維持市場質素。交易所監管事務總監兼上市主管戴林瀚(David Graham)表示,有關上市決策反映聯交所在處理具高度攤薄效應的要約及股份合併/分拆時的方針,並已得到上市委員會認可,該所將繼續檢視規則及慣常做法,以應對市場發展的最新形勢。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10/198607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016

阿里業績遜騰訊 股價插半成 擬468億回購股份 抵消攤薄股權影響

1 : GS(14)@2017-05-19 05:20:39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昨公布截至2017年3月底止全年及季度業績。雖然季內集團收入按年增幅創上市以來新高,惟每股盈利增長45%至4.35元,遜市場預期的4.51元,令其美國股價最多跌逾半成,與日前公布業績的騰訊(0700)形成鮮明對比。另集團董事會已授權一項為期兩年、總金額60億美元(折合約468億港元)的股份回購計劃,管理層重申,此舉是為了抵消基於員工股份獎勵計劃引起的股權攤薄影響,以保存(preserve)股東持有的股票價值。

明報記者 溫婉婷

季內,集團收入增幅創上市以來新高,按年大升六成至385.8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核心電商業務收入按年升47%至315.7億元,收入佔比達81.8%。

收入增六成 電商業務升47%

經調整EBITDA(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為166億元,按年同升44%,經調整 EBITDA利潤率為43%(見表)。

雖然增幅看似理想,惟阿里今次業績卻較市場預期遜色,若按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盈利為104.4億元,按年升38%,攤薄後每股盈利增長45%至4.35 元,遜市場預期。

分析﹕雲計算業務推動增長

業績公布後,阿里於美國股價即跌3.65%,最多更曾跌逾半成。此外,截至3月底止整個財年,全年收入達1582.7億元,按年升56%,仍然高於集團早前上調後的全年收入增長指引的53%。

有分析員表示,雖然阿里第四季度每股盈利遜市場預期,不過整體業績表現不俗,尤其阿里雲的付費客戶數目亦增至87.4萬名,按季增長約14.2%,推動季內雲計算業務收入按年升103%,對集團業務收入增長亦有顯著推動。

冀保股東持股價值

此外,集團宣布已獲董事會授權進行為期兩年、總金額達 60 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阿里執行副主席蔡崇信於電話會議中重申,過去兩年半,集團已累計回購達51億美元(約397.8億港元)的股份,以抵消向員工發行股份獎勵引起的股權攤薄,是次推出的新回購計劃亦一樣。有分析員問到此舉是否為了回饋股東(return value to shareholders),他則笑言,不是為了回饋股東,而是為了保存(preserve)股東持有的股票價值。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8804&issue=201705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445

港交所辣招遏供股「向下炒」 攤薄比例限25% 小股東不跟供可獲補償

1 : GS(14)@2017-09-25 04:15:27

【明報專訊】針對近年盛行大折讓、大比例供股「向下炒」,導致投資者損手爛腳。港交所(0388)正式推出諮詢,建議針對具高度攤薄效應的集資活動,禁止攤薄比例達25%或以上的供股、公開招股及特定授權配售,有細價股專家認為,諮詢同時建議為不參與供股小股東提供補償更「狠辣」,有助減少投資者損失。

明報記者 方楚茵

今次港交所的諮詢文件就將「高度價格攤薄效應界線定為25%」,舉例說,只要供股價折讓超過三成,發行比例達5倍,攤薄比例已達25%的界線;不過,攤薄限制是僅針對單一供股交易,抑或12個月內累計供股交易,諮詢階段仍未敲定。文件諮詢期將於2017年11月24日結束。

若以25%為限,不少細價股以往的供股活動均跌入「禁區」,如今年4月有線(1097)公布3供5,公開發售33.53億股,每股供股價0.21元,當時折讓高65.57%,攤薄比例接近41%;至於早前被令停牌的隆成(1225),2015年遭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炮轟的供股交易,攤薄比例更超五成(見表)。

細價股專家﹕踩中禁區多為莊家股

對於今次港交所出手,細價股專家梁杰文直言,規管門檻可能「10單(供股)有兩、三單中」,但要踩中25%比例的禁區,相信多是莊家股才會發生。而且規定並非「一刀切」式禁止,遇上特殊情况如上市公司出現財政困難等或可豁免,否則若供股屬拯救方案的一部分,可能令「現有散戶的一線生機亦沒埋」。

非一刀切禁止 財困公司或可豁免

但梁杰文提到,建議方案已提供對小股東有利的「包底」方案,包括「建議所有公開招股須得到小股東批准」﹔以及若控股或主要股東擔任包銷商時,需設立「強制補償安排」,一旦小股東拒絕或忘記供股,包銷商須先以市價將該部分股份出售予獨立投資者,扣除發行價後獲利將會分發予未有認購的股東,即使股權被攤薄,亦可藉此減輕損失。

大股東包銷 日後或需獨立股東批准

此外,港交所亦建議廢除適用於關連人士包銷及分包銷優先認購要約的關連交易豁免,即意味往後控股或主要股東擔任包銷商將需要獲得獨立股東的批准,令小股東更有「牙力」。

立法會金融服務界議員張華峰表示,認為港交所禁止連年供股集資,卻無業績成效的上市公司「向下炒」的建議方向是合適和正確的,理論上可加強保障小投資者利益。但建議新增發新股活動要取得小投資者同意的做法,原則上恐怕有違自由市場原則,甚至影響海外投資者信心,要避免扼殺企業的正常商業運作。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62&issue=201709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432

保障投資者協會:限攤薄25%無阻「向下炒」

1 : GS(14)@2017-11-26 14:32:43

【明報專訊】港交所(0388)就杜絕市場「向下炒」發出諮詢文件,其中,有關建議禁止令累計價值攤薄達25%或以上供股最受市場爭議。保障投資者協會昨日就諮詢文件作出回應,主席呂志華表明,該會支持及同意文件其他部分,惟反對攤薄25%這一點,認為就算通過新例也無法杜絕「向下炒」。該諮詢將在本周五(24日)完結。

提3項反建議 令莊家「冇肉食」

呂志華向港交所提出反建議,包括限制供股後12個月後才可合股;供股價相比宣布供股日前10個交易日的平均價,最多折讓25%;以及供股集資額最多可達宣布供股日前10個交易日的平均市值30%。

呂志華認為,「向下炒」分為三個必經階段,首先股價大幅下跌,然後大比例合股,最後大折讓供股,港交所的建議只針對最後供股階段,最多只影響莊家極輕微損失,但如果能從時間成本、供股價格及集資額上作出限制,便能令莊家「冇肉食」,可有效杜絕「向下炒」問題,他希望港交所能參考該會意見。

工會倡設冷淡對待名單

同場亦有證券及期貨從業員工會回應諮詢,會長陳勇華表示,該會原則上同意文件建議,但認為從「披露」角度看,可以設立「冷淡對待名單」標記涉嫌「向下炒」的公司,讓小股東防範,而不要採取一刀切的停牌措施,因停止交易等於令小股東血本無歸。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233&issue=201711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456

有關計算價值攤薄效應的常問問題

1 : GS(14)@2018-08-25 08:50:52

http://att.hkex.chinalaw.com/PDF ... de1b126546ba0545c6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0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