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搶人、搶錢、搶企業 搶五十億大餅 人力銀行大打行銷混戰

2011-4-4  TWM




景氣復甦,農曆年後突然湧現大量職缺,人力市場劇烈變化,市場供需非常熱絡,自然引起人力銀行業者搶進。「人力銀行的生死戰就在第一季,這一仗打輸了,後面就不用玩了。」

撰文‧林孟儀

最 近電視上強打的一則高調且極具針對性的挑釁式廣告,「104會員,履歷免重寫,快又方便!」引爆人力銀行業者的戰火!這則yes123人力銀行的廣告,號 召求職者直接複製104人力銀行上的履歷過來,更強調「在yes123求才的企業中,有八○%不在104找人,有八八%不在1111找人。」

低價搶食中小企業大餅

鎖 定人力銀行龍頭104單挑的電視廣告拚命播送,被業界認為是「離職主管展開對前東家的報復」;被影射的yes123副總邱文仁苦笑喊冤說:「這就是商戰 啊!跟女性的復仇有什麼關係?」另一家1111人力銀行與新竄起的518人力銀行,也趁勢砸下重金,增強電視廣告的曝光火力;尤其518,母公司為經營租 屋網與網路遊戲寶物交換網站起家的數字科技公司,一出場便狂下宣傳猛藥,找來知名律師謝震武拍攝代言廣告,祭出「填履歷送現金」、「免費幫你找人才」等招 數搶市。

104的廣告也不落人後,只是沒有反擊式的動作,而是持續播送平實、溫暖風格的形象廣告,強調「你未必出類拔萃,卻肯定與眾不同」,試圖傳遞平凡如你我,也能在工作中自我實現、看見自己價值的訊息。

一 位企業人資主管不禁搖頭大嘆:「今年的人力銀行市場,真的殺到見血了!」每年第一季原本就是人力銀行業者的旺季,但是今年掀起人力銀行大混戰,讓市場煙硝 味十足的,則是景氣復甦所產生的龐大缺工潮!104估計,農曆年後突然湧現四十六萬個職缺,求職人數有二十五萬人,市場供需非常熱絡,自然引起業者搶進。

「人力銀行的生死戰就在第一季,這一仗打輸了,後面就不用玩了!」yes123副總邱文仁指出,農曆年後一直是最多企業釋出最多工作機會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企業進單,往往整年的預算就下了。

台灣人力銀行市場這塊肉,已經肥到快滴出油來了嗎?

若以104已有二十萬家企業使用、十五億元年營業額計算,全台灣總共有一百三十萬家企業,人力銀行市場規模約四、五十億元,的確頗為可觀,難怪競逐者眾多。

問題是,市場最肥的一塊已被104所掌握,高達三萬元的徵才訊息的收費,對大企業來說根本是九牛一毛,但是新進的競爭者則只能將刊登費用下殺到幾千元,鎖定高占台灣九成的中小企業。

比技術比服務也要比宣傳

新加入戰局,連同業都倍覺神祕的518,更宣稱免費。「我不覺得它在做人力銀行,我還沒看懂它,很納悶,與我對人力銀行的認知,差距甚遠!」邱文仁表示。

奇特的是,在518網頁最下方還有一個免責聲明,強調網站僅提供會員求職、求才等資訊參考平台,並不涉入其中任何諮詢、交易;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都是內容提供者的責任。前職場達人吳睿穎在部落格上為文,好奇業者莫非是把自己當成網路布告欄而已?

不 過,這場戰爭恐怕已非低價就能勝出。104公關經理方光瑋點出,企業付費刊登職缺,都有效期,強調企業免費刊登的同業、職缺沒有效期也未更新,當然不斷累 積「無效」的職缺!「如果媒合無效,哪怕只收五百元,企業都嫌貴!」104行銷協理陳力孑補充表示。不過,同業祭出價格戰,倒也刺激104注意到中小企業 這塊對價格敏感度較高的客層。

不過,除了傳統的媒合業務外,︽Career職場情報誌︾總編輯臧聲遠指出,台灣各家人力銀行網站流量都是名列前茅,履歷資料也非常珍貴;以日本人力銀行的多樣發展為鑑,台灣業者還可以從中開發許多衍生性的生涯輔導、測驗評量、生活情報誌等商機。

早年人力銀行比的是網路技術與服務內容,如今進入第二階段,宣傳行銷戰,臧聲遠認為,接下來或許可能出現整併風潮。人力銀行這場仗,看來今年還有得打!

104點燃新戰火

楊 基寬:今年6月推出第二代平台  1996年時,我成立104的初衷,是希望導引年輕人的方向,找到自己人生的價值。因此創業時,我們喊出一句口號:「不 只找工作,而是為你找方向」。如今104也只做到了前半句,後半句如何幫求職者找方向,也幫企業找到有方向的人才,尚待努力。

  從使用者 的角度來看,目前確實還沒有一家人力銀行,能真正提供求職者一輩子完整的生涯照顧。這很困難,但是就像美國甘迺迪前總統對民眾宣布太空探險計畫時所說的: 「因為困難,才值得做。」  現在大家只知道自己找不到工作,卻不知道為什麼沒錄取;因此,在我們的服務上還有很多進步空間,所以,今年6月,104計畫 推出第二代人力銀行平台。

  我認為,同業把人力銀行市場看得太容易了,將企業招募這麼嚴肅的事,以抽獎、送贈品來換取求職者的資料;而那些會為了抽獎而刊登履歷的求職者,應該也不是企業想要找的人才吧。

人 力銀行搶占市場各顯神通104人力銀行 1111人力銀行 yes123求職網 518人力銀行母公司 一零四資訊科技 全球華人 一二三生活科技 數字科技成立時間 1996年 1999年 2007年 2009年負責人 楊基寬 林文雄 李文明 廖世芳實收資本額 3.39億元 6千萬元 3千萬元 1.48億元累計履歷總數 500多萬筆 500多萬筆 100多萬筆 81.4萬筆累計徵才廠商 19萬家 19萬家 7萬家 7萬家工作機會 39萬筆 27.1萬筆 26萬筆 32.5萬筆資料來源:各家人力銀行業者 整理:林讓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80

黑幫插手搶錢龔如心爭產戰升級

2007-6-28  NM




華懋這個地產王國,過去廿年像被落了降頭一樣,由創辦人王德輝被綁架、撕票(或失踪),到老爺王廷跟媳婦龔如心爭產,雙方在法庭互揭臭史,最後龔如心贏了官司年多即患癌病逝,再跳出一個風水師密友陳振聰爭產,片段較電視連續劇更精采,亦彰顯了金錢為萬惡之首的事實。

聲稱是小甜甜遺產全數受益人的陳振聰,至今未有露面,不過近日就有消息指他以一百億元換取與華懋一方達成和解;然而千億遺產實在惹人垂涎,現時局勢演變至不單止是陳振聰與華懋龔家之爭,港澳黑幫人馬亦對這筆巨額財產虎視眈眈,各路人馬正在角力,一場風暴已經升級。

代表陳振聰一方的律師麥至理(Jonathan Midgley)和喬柏仁(Brian Gilchrist)自上週五出現在中環文華東方酒店,即引來一眾傳媒日夜在酒店守候,沉寂了一段時間的龔如心爭產風暴又再引起關注;不過陳振聰依然未有露面。

近日有消息傳出陳振聰已經與龔家成員達成和解協議,並獲分得一百億元,當中一半,即五十億元要分給負責調解的中間人,消息一出即引來一群有背景的黑幫人士對千億遺產打主意。

事 緣於○二年,龔如心與老爺王廷歆的世紀爭產官司展開,有傳一班有勢力人士在背後支持王廷歆打官司,包括楊受成弟弟楊海成、雄霸香港仔魚市場,現經營澳門賭 船及數個賭廳廳主,綽號「掙爆」的江湖大佬張治太,以及歌手陳冠希父親陳澤民等人。「打官司初期大概籌集到三千萬元,後來不斷有各方人士加入。」知情者 說。

幕後黑手未死心

隨着龔如心在○二至○四年間節節敗退,在○五年初更被控偽造文件,並要以五千五百萬元保釋,老爺王廷歆一 方勝算在握,集資打官司這個「彩池」也就愈滾愈大;「其間有人轉讓份數出去已賺到大錢,甚至有香港富豪下面的馬仔夾埋一份,到後期港澳黑幫的十四 K及水房等有背景人士亦有參與。」知情者說。

爭產官司峰迴路轉,○五年九月,龔如心上訴得直,能繼承丈夫的遺產,小甜甜贏了官司後乘勝追 擊,向高院提出申請,要求頒令王廷歆「供出」是否有一班幕後黑手,及披露其身份。去年底,王廷歆高調會見傳媒,稱寧願坐監亦誓死不會供出幕後黑手;還狠批 媳婦「口是心非,想逼死我。」那時小甜甜已身患絕症,最後決定不再向老爺追討訟費,為爭產案畫上句號。

然而一班後期有份「夾錢」的港澳有勢力人士,因為見財化水而「一肚氣」,據知情人士透露,當年王廷歆打輸官司,在其背後發功的江湖人士都「打輸唔認數」:「佢哋擺到明輸打贏要。由於佢哋係合作搞一間有限公司打官司,所以輸咗後就索性將公司清盤,唔俾堂費。到小甜甜一方追究,就叫佢問番出面打官司嘅老爺王廷歆攞。」知情者說。

眼紅風水師

當時有人還向龔如心「爛腳」,要龔賠錢,「佢哋同龔如心講:『我哋唔會就咁樣拎錢出嚟,雖然輸咗俾你,但你都應該知要點做。』」

其實在○五年九月,王、龔爭產案終審判決前一日,龔如心的弟弟已曾被襲。在荃灣青龍頭開醫務所的龔仁心,晚上七時多放工離開診所時,被四名男子拖至後巷用木棍狂毆,他飼養的唐狗亦被打至重傷,但至今仍未破案。

不 過,龔如心並未被嚇倒,只是聘請保鏢加強保安。現時這班江湖人士,眼見陳振聰住半山豪宅,坐價值五百多萬Maybach靚車兼億億聲購入私人飛機,對這個 輕易從小甜甜身上攞得巨額財富的富貴風水佬看在眼裡,要求陳振聰「派番啲出嚟」;所以陳振聰至今沒有露面,而陳振聰太太及子女出入皆有保鏢跟隨,甚至用布 替子女蒙頭避免上鏡,可推算陳振聰家人上下皆關注自身安全。

另一方面,自四月十八日小甜甜出殯後,與龔如心家族連成一線的華懋要員,包括梁 榮江、王禮泉和王錦添等人,曾接連受到電話及短訊滋擾,以及被「神秘人」跟踪。據知一班江湖人士亦向華懋討錢,「班爛仔話佢哋唔見咗好多錢,華懋有咁多, 攞啲嚟使吓,甚至開口話華懋旗下咁多屋苑、商場管理,批啲合約俾佢哋做吓。」知情者說。

以往龔如心受到威嚇時,都會找有中方背景人士幫忙;而今次黑幫介入想分一杯羹,在華懋集團內揸旗的老臣子梁榮江,就靠攏光大前董事長朱小華的馬仔劉希泳,來抵禦外間的滋擾。

劉 希泳今年約五十一歲,祖籍福建屬福州人,他的背景頗為複雜,認識他的一位全國政協對他的印象是:「佢個人牙擦擦,又話喺大陸識好多人!」八○年代初劉希泳 是首批到美國的留學生,在哈佛大學畢業後做生意,專門推銷大陸國貨成衣往美國Wal-Mart、JCPenny等大型連鎖店,九十年代初到香港並取得本港 身份證。

千億遺產角力賽

 

捲入朱小華案

據知劉希泳八○年代就認識了在國安部六局的局長劉植楨,而劉的上司就是當時國安部部長賈春旺,所以在香港認識劉希泳的商人,把他標籤為「國安部外圍的人」。他在國內多少有些人脈網絡,亦曾牽涉入前光大集團朱小華案之中,是早年朱小華在港的「代理人」。

早於九五年,劉希泳以二億四千九百萬美元(約十九億港元)購入尖沙咀君怡酒店,當時任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的朱小華出面,令劉希泳得以向中國銀行借錢購入。後來朱小華任光大控股董事長,在九七年金融風暴前夕,本來以公司名義用五千一百萬元買下中半山梅道May Tower二座八樓單位,打算作為董事屋,但以光大名義購入豪宅自住實在太張揚,於是以劉希泳名義買下來,再轉租予朱小華,○五年物業以銀主盤出售,大蝕千五萬。

任華懋軍師

九 九年七月初,朱小華因經濟犯罪在北京被中紀委雙規後,劉希泳亦於同年七月在北京公幹時失踪,二千年一月劉希泳曾傳出被北京市檢察院以「涉嫌詐騙罪」逮捕, 此後他與朱小華財政醜聞陸續曝光。朱小華在位時喜歡到拉斯維加斯賭博,九八年及二千年,劉希泳先後被拉斯維加斯Mirage及Hilton追討共一千二百 四十萬美元欠款(約九千六百多萬港元)。朱小華出事後,○二年光大集團入稟高院向劉希泳所控制的新立基發展、新立基財務,追討連本帶息逾十億元,而君怡酒 店○三年亦淪為銀主盤,由富麗華酒店創辦人傅氏家族以七億元購入。

劉希泳在內地有相當人脈,即使牽涉入光大案,亦有辦法解圍獲得「假釋」, 並返回香港繼續從商,現時他的寫字樓仍設於尖沙咀君怡酒店內,員工稱他仍不時在酒店出現。雖然○五年劉希泳旗下新立基發展及新立基財務已要清盤,但他的太 太張翎飛近年在豪宅買賣上十分活躍,先後購入豪宅如貝沙灣、凱旋門及地利根德閣等單位。

而小甜甜自九六年與劉希泳已有交往,畢業於哈佛的劉氏,一手拉線安排龔如心捐出共七百萬美元,在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創辦龔如心中國計劃,專為培育中國學者。

○五年,劉希泳旗下公司新立基財務遭光大集團追債要清盤,公司註冊地址亦轉到中環華懋大廈二十一樓。現時華懋老臣子梁榮江及龔家等人亦與劉希泳行得較近,劉希泳不單止在小甜甜出殯當日幫手打點,亦擔任治喪委員會成員。梁榮光視對方為軍師,希望藉着劉希泳在大陸的人脈,特別是國安部關係,以抵禦黑幫人士的滋擾。

小甜甜遇人不淑

九六年,前國家總理朱鎔基曾邀請龔如心入股首家股份制商業銀行——民生銀行,但礙於外資未能直接投資國內銀行,龔如心找來一名來自四川在農業部當官的人——陳建,代為持有百分之五民生銀行股份。但民生銀行○○年上市之際,陳建卻指華懋當時是借錢給他,只願向華懋歸還數千萬元人民幣的貸款,而不是民生銀行股份,雙方○二年在北京對簿公堂,○三年華懋敗訴,陳建現時持有的民生銀行A股百分之五股份,市值七十四億元人民幣。小甜甜生前對這次不快的經歷甚為氣結。

老臣子掌權

而傳聞陳振聰與龔家和解收取一百億元,當中要饋贈五十億元予中間人,而這中間人與中方關係密切。

雖說龔仁心及龔因心已成為控制華懋的參明有限公司的 董事,以及華懋慈善基金董事,但他們對商界運作十分陌生,在華懋集團內一直負責地產業務的核心人物梁榮江,就成為主要揸弗人;龔家弟妹對他亦言聽 計從。現時劉希泳靠在梁榮光身邊。曾經協助小甜甜對付黑幫人士的人質疑有人存有私心,所以各方勢力對小甜 甜遺產皆有盤算。

 

不 過華懋方面否認曾與陳振聰談判。今年四月,龔家先出招以華懋慈善基金名義,向高院遺產承辦處登記知會備忘,防止陳振聰暗中申請遺囑認證,承辦遺產,翌日陳 振聰亦以同樣原因申請知會備忘。律師林國昌說:「若然雙方未能和解,就要開始搵有利於己方嘅證人做誓章,以便打官司時,將所有證據呈上法庭,再由法庭決定 是否公開審訊作出裁決。如果有一方唔提交誓章回應,法庭就會喺無抗辯嘅情況審理。以現時雙方都想爭取遺產嘅情況,這個機會較微。而現時華懋屬於股東龔如心 的資產雖然被凍結,不能使用,但華懋仍可由董事局決策,繼續營運。」所以現時敵不動,我不動的情況下,佔盡上風的一方要算是華懋董事局成員,他們對營運華 懋有直接控制權。

華懋在龔如心死後表現積極,上月華懋董事梁榮江及售樓部經理吳崇武,便聯袂以七點八億元投得屯門青發里地皮,見洋房有價, 亦申請重建西貢金碧小築和銀輝小築,但林國昌律師說現時華懋積極運作,不代表在爭產時有利:「法官都只會睇證據去證明邊份遺囑係真嘅。而家法律界流傳,兩 份遺囑都有可能係真,即有效嘅。但咁唔代表年份較後嗰份(即陳振聰手持的遺囑)可以攞晒所有遺產,關鍵在該份遺囑內『餘下遺產』的定義,屆時就計吓兩邊點 瓜分遺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30

團購業搶錢 演出三大荒謬混戰

2011-7-25  TCW




搶到五折團購券,先別高興太早。價格打折,你買到的商品與服務,可能也打折!

小小的台灣,在擠進三十家團購業者後,業界盛傳臉書(Facebook)暑假將加入戰局,美國即將首次公開上市(IPO)的第二大團購網Living Social,也傳出將收購本土業者以進軍台灣市場。競爭越加激烈,可能讓團購熱再創高峰,但也可能因業者惡性競爭,犧牲消費者權益。

先看戰況。「(相較其他國家)台灣三十歲以下的很多都住家裡,可運用收入很高!」跨國團購網站集購城大中華區執行長鄭喬予解釋,加上台灣網路密度高、電子商務市場和團購風氣都相對成熟,人工成本又低,對於需要大量業務人員的業者來說,台灣相當具有吸引力。

團購戰況,可以從兩個場景來看:

場景一:即使入口網站收費條件嚴苛,團購業者仍趨之若鶩。

雅虎奇摩的「大團購」平台上提供六個名額,供團購網站刊登訊息,據本土業者透露,雅虎奇摩除了對六家業者收取廣告費,當月消費額如果超過七百五十萬元,雅 虎奇摩可再抽一○%;若六個業者之一達不到最低消費額,則必須讓出位置,其他在「排隊」的團購業者,隨時準備補上。

場景二:明星商店老闆,團體面試各家業務。

這類場景經常出現。餐廳中,大圓桌邊坐著餐廳老闆和多家團購網站業務,桌上放著文宣、雜誌、行銷方案、電腦簡報,業務輪番上陣,爭取店家合作。

為了爭取明星商品參加團購,業者甚至自掏腰包,支付與原價的差額。

團購業者無所不用其極,主因來自現金流壓力。要擴大市占,就必須培養龐大業務系統開發商家,衝高交易量,而為吸引店家、消費者,團購網站更砸下大量廣告預算,以爭取曝光。

如此循環,現金流的穩定,成為團購網站的生存關鍵,有沒有東西賣?能否賣得多?成為業者的唯一考量。至於消費者權益、店家營運,已非考量範圍,團購市場的謬象,就此而生:

謬象一:菜色消失快標榜物超所值,只是騙局

「餐券」是台灣團購市場最大宗,大多以五折價格兌換指定套餐,但一半的價格可能也只買到了一半的品質。

「他們其實是全新設計一個餐,又抬高價,那(打折後)其實根本只是市價。」至今已與五家團購網站合作促銷的餐廳BCDOG店長Victor說,曾有團購業者直接要求他,為了活動開發新菜色,「價格還由他們來定!」所謂物超所值,只是一場騙局。

Victor指出,為了避免上當,消費者可事先了解店家菜單,「哪些菜色,活動之後就都不見了?」而對商家而言,面額券是更好的促銷手法,鄭喬予回憶,合 作的火鍋業者推出半價買一千抵用券的活動,消費者到店後都點了二千八百元的相撲火鍋,「它做了三檔,只有這檔賺到錢。」

謬象二:超賣優惠券店家接不了,反而吃不到

大型團購網站業務為達業績,加上抽佣金考量,常仗著網站人氣,要求店家提供大量折扣名額,或在店家不知情的情況下,超量販賣優惠券。

台大厚讚牛排是最慘烈例子之一。「我們已虧了二十幾萬元了。」台大厚讚牛排一位員工透露,團購業者不願限制名額,在老闆不知情下,竟超賣一萬份,老闆趕緊喊卡,「他們(團購業者)平常都超賣,因(消費者)不一定會轉帳啊!」團購業者於是將風險轉嫁至店家。

為了求快、衝量,團購業者甚至在未查證情況下,自行將產品內容上線,「我們店本來就沒有沙拉,他還寫供應沙拉!」該員工激動的說,由於活動引來太多爭議, 台大厚讚牛排已開始鼓勵不滿的消費者退費,「我們還拿營業紀錄給消保會看,我們不是不接(指接受客人來店消費),而是真的接不下了。」

謬象三:客服開倒車業務內容,竟一問三不知

團購業者最令人詬病的,就是客服部門,但低落的服務品質,不只對消費者,店家也有相同感受。

「有的檔期都還沒有結束,團購網站業務就換人了。」Victor嘆道,新來業務不了解之前談的合作內容,就連客服部門也一問三不知,一旦網站資訊有錯,最後還是店家得自行面對消費者的電話攻勢,「跟以前完全不同。」

隨著競爭白熱化,大型團購業者的服務品質卻開倒車。

當大型業者引起爭議時,小型業者的新模式此時引起了注意,「台南食我愛購購」專注於台南店家,「我們不打業務戰、不抽成、免預付,只收定型化的行銷服務費。」台南食我愛購購共同創辦人吳崟睿說。

台南食我愛購購是不到二十個人的團隊,在沒有強烈的現金流壓力之下,讓店家自行決定優惠內容,並發行「食我卡」,持卡就能在台南四百多個店家得到優惠,目前發卡數已經破萬。

台灣的團購大戰預計在未來臉書進入後,戰況更加慘烈,但業者除了該注意市場占比、營收規模之外,如果不能及時改善服務品質,一旦店家和消費者對團購的信心崩潰,最後只能全盤皆輸了。

【延伸閱讀】團購前,先問業者5大問題!

1.購買券類是否載明定期化契約保證?有的話,代表有提供合法退費管道及消費條件

2.退費機制是退現金或儲值金?如採儲值金方式,消費者形同變相強迫消費

3.服務型商品是否有使用限制?每日限額、使用時段、基本消費等都應留意

4.「原價」是否合乎市場價格?以防成為「團購特製高價餐點」受害者

5.團購業者是否有銀行信託憑證?有的話,可避免團購業者在消費者兌券前捲款而逃

資料來源:各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74

超越沃爾瑪不夠 大潤發上市搶錢 

2011-8-1  TCW




中國大潤發要上市的呼聲已經許久,儘管在股票於香港掛牌上市的前一天七月十四日爆出財報烏龍,高鑫零售招股書中的EPS(每股稅後盈餘)數字出現將近二十六倍的誤差,導致上市的時間延後兩週,卻不減投資人對中國大潤發(在香港以高鑫零售為名掛牌)的興趣。

高鑫掛牌上市前的定價區間為港幣五.六五至七.二元,直到七月二十七日掛牌當天仍維持在最高上限港幣七.二元的定價,牌價絲毫不受影響,預計可募得新台幣近三百億元資金。

吸引資本市場的,即已在大陸賣場零售通路稱王的中國大潤發的成長潛力。 高鑫零售,是潤泰集團和法國歐尚集團的合資企業,旗下有大潤發和歐尚兩個大型賣場品牌。

門市不是最多!年營業額卻勝兩大對手

在 中國,目前(統計至今年六月)大潤發有一百五十六家門市、歐尚有四十一家,雙品牌加總共一百九十七家門市,雖然比起擁有三百多家門市的沃爾瑪(Wal- Mart)仍然有一段距離,不過,若以銷售規模來看,高鑫零售去年營業額達人民幣五百六十二億元(約合新台幣二千四百七十三億元),已經登上冠軍寶座,超 越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沃爾瑪與家樂福(Carrefour)。

此外,就單店年營業額來看,中國大潤發平均新台幣十五億四千萬元的驚人業績也稱霸業界,家樂福則為九億六千萬元,沃爾瑪甚至只有七億六千萬元,大潤發成為名副其實的零售通路王。

英國歐睿諮詢(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研究報告指出,過去十年間,中國家庭百貨零售市場成長最快的業態就是大賣場,並且預期至二○一五年,仍是成長最快的業態。

二 ○○○年時,大賣場行業只占大陸整體零售市場一%,二○一○年已達一四%,市場規模為人民幣四千四百四十六億元,以絕對金額來看,過去十年每年約成長人民 幣四、五百億元,而該諮詢公司估計,未來大賣場的市場規模將以每年人民幣近千億元的速度成長,到二○一五年,市場規模可達到九千一百一十億元。

歐睿諮詢研究數據也顯示,法國每百萬人擁有二十五家量販店,美國十二.三家、南韓七.六家,而中國才二.四家,市場仍有大幅成長空間。

這表示,中國大賣場市場在未來每年的成長幅度,將比過去大一倍,進入了一個嶄新階段,也推動中國零售業新一輪競爭。

市占暫居第一!四年後營業額可能倍增

能抓住這每年增加千億商機的人,就是中國十二五計畫擴大內需的政策目標下的最大贏家。保守估計,高鑫零售若仍維持二○一○年在中國大賣場市場一二%的市占率,四年後,營業額突破人民幣一千億元大關,應非難事。

「大賣場現在還不算是主要通路,但是我們相信總有一天它會變成最大通路。」康師傅控股公關部協理陳功儒指出,像大潤發、家樂福、沃爾瑪等通路,加起來幾乎只占該公司出貨量一成,但「現在到大賣場鋪貨,一方面也是為了打形象、做廣告,因為這通路一定是未來趨勢。」

不過,大賣場行業的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根據歐睿諮詢調查數據顯示,沃爾瑪(包括好又多)市占率為一一.二%,緊追在高鑫之後,第三名的華潤創業也有九.八%,家樂福則為八.一%。由此可見,高鑫零售市場的龍頭地位雖然已經確立,仍得面對競爭對手追趕。

這也是持股高鑫最多的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力推中國大潤發上市的原因之一。

「零售業比的是規模,所有的大賣場零售商都想成為中國的第一,」元大證券(香港)零售分析師蔡心怡表示,未來十年是黃金成長期,業者必須快速成長。而透過資本市場籌資來進行開店擴張,已是零售業競爭的一個必然趨勢。

高鑫執行董事兼大潤發中國主席黃明端就曾經表示,大潤發是在夾縫中求生存,一定得跑前頭一點,否則很快就會被別人追上。

根據高鑫最新公告指出,該公司全球發售所得款項凈額,預計約為港幣七十九億元(約合新台幣二百九十四億元),當中約有一半資金,將用在開設新綜合性大賣場,由此可知,開拓新點是目前大潤發投入最多資源、全力發展的首要任務。

目前,高鑫已經選定在中國開設大賣場的點,共有一百二十一個,其中,已在建設中的有五十一家,三十五家將在今年開業,也就是說,高鑫零售在今年年底前可超過二百三十家門市。

此外,在大潤發未來擴張過程中,將走向自有、自建物業。在租賃物業(指租來的店面)開設一家大潤發平均約需人民幣六千萬元,而在自有物業上則需人民幣二億五千萬元,過去為快速展店、節省成本,高鑫僅四分之一是自有物業。

從前,中國內需市場的消費力主要在「吃」,而現在大陸人消費不再只為填飽肚子,他們要花錢的品項更多。

這股能量正在擴張,零售通路百貨將成下一個受惠者。看來即使上市案鬧烏龍,仍不影響大潤發搶賺中國內需消費財的能力。

【延伸閱讀】進場慢一步,年營業額卻奪冠 ——中國量販業者2010年成績單業者:高鑫(含大潤發、歐尚) 登陸時間:1997年 市占率(%):12.0 單店營業額(新台幣億元):14.2中國營業額(新台幣億元):2,473目前門市:184

業者:沃爾瑪 登陸時間:1996年 市占率(%):11.2單店營業額(新台幣億元):7.6中國營業額(新台幣億元):2,160 目前門市:328

業者:家樂福 登陸時間:1995年 市占率(%):8.1 單店營業額(新台幣億元):9.6 中國營業額(新台幣億元):1,848 目前門市:182

註:至今年6月高鑫總計有197家門市,其中大潤發有156家、歐尚有41家;高鑫數據除登陸時間為大潤發資料,其餘均為兩家平均資料來源:歐睿諮詢、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8

工程機械行業「搶錢搶人搶地盤」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4/3NNDE3XzQyODE3Nw.html

受需求不振影響,工程機械行業一季度業績整體下滑,具體到相關公司則分化明顯。有分析師認為,激烈的行業競爭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企業仍將繼續「搶錢、搶人、搶地盤」。

同花順統計顯示,一季度,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8家工程機械代表性企業共計實現營業收入447.85億元,同比下降12.52%;實現淨利62.04億元,同比下降11.82%。與上述數據相對應的是,行業的銷售數據出現整體性下滑。

公 開資料顯示,一季度,全行業挖掘機銷售4.41萬台,同比下降40.6%;裝載機銷售5.12萬台,同比下降27.2%;汽車起重機銷售6695台,同比 下降45%;履帶起重機銷售363台,同比下降18.1%;隨車起重機銷售2594台,同比上升37.8%;推土機銷售2627台,同比下降47.3%; 壓路機銷售1663台,同比下降48.4%。

雖然工程機械行業整體的收入和淨利潤雙雙下滑,但具體到相關公司卻表現不一。今年一季度,三 一重工和中聯重科兩公司收入和淨利潤均逆勢實現小幅增長,而徐工機械、柳工等6家公司的收入同比均不同程度下滑,淨利潤則有所分化,柳工、山河智能、山推 股份的淨利增長均在80%左右,徐工機械淨利下滑近三成,安徽合力、廈工股份淨利則小幅上漲。

從總體環境來說,一季度,受寒冷氣候及基建大面積停工波及,挖掘機、汽車起重機和壓路機等產品的銷售受到影響;而受保障房建設的刺激,混凝土機械市場一季度維持了較快增長。

記者注意到,需求的整體性下滑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競爭,以「低首付、零首付」等方式搶佔客戶的手段屢見不鮮,但這種激進營銷在助推部分企業業績增長的同時,也隨之帶來風險。4月中旬,中聯重科與三一重工高層微博上「對掐」,更是將各企業間的矛盾公開暴露。

統 計顯示,一季度工程機械企業的應收賬款餘額較2011年年底上升約40.7%。其中三一重工的激進銷售在助推業績的同時,公司應收賬款較上年年底增長近八 成;廈工股份、中聯重科、徐工機械和安徽合力的應收賬款增幅在20%~40%;柳工、山推股份和山河智能的應收賬款增幅在15%左右,顯示出較為穩健的經 營風格。與之相對應,上述各公司經營性現金流與上年同期相比也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其中三一重工經營性現金流負值進一步加大,而柳工、山推股份、安徽合力 實現正現金流。

興業證券分析師吳華表示,工程機械行業短期面臨市場份額激烈爭奪戰,將延續「搶錢、搶人、搶地盤」競爭格局;其中規模「強」者將獲取更強議價力。據吳華分析,一季度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業績增速已明顯分化,後期將延續這種格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202

搶錢男女 垃圾堆尋寶

2012-6-7 NM

第一次打開哈哈笑二手店網頁,貨品種類令人驚嘆兼啼笑皆非。一千三百多件貨品,新舊摻雜,由釘書釘、浴帽、各式家庭用品、生財工具(如手推鐵車), 到傢俬電器,包羅萬有,當中更有兩元、五元的「必看區」。驟眼看,似將天光墟的地攤搬上網。仔細再看,網站還提供一系列服務,包括出租信箱、訂造高架床、 裝修工程、網頁設計、批發維他飲品、搬運服務……每一樣都可以是一盤生意。 這個疑似有「八手八腳」的網站老闆叫蔡子聰(阿聰,二十八歲),現月賺四萬元,但原來曾經窮到「褲穿窿」,要靠同居女友接濟。一○年底用五千元創業,主攻 本小利大的二手傢俬市場,再將過程中搜羅得來的「濕星嘢」放上網,「賺得一蚊得一蚊」。鹹魚翻生,先要學懂如何在垃圾中尋寶。


阿 聰和女友Katy每日都要港、九和新界到處跑。上週五中午,二人叫了部時租百多元的客貨車,將一張二手雙層木架床送到葵涌一幢唐樓外,再爬樓梯,將散件搬 上四樓單位,熟練地裝嵌,這單生意有一千元入袋。回程,咬着麵包做午餐的阿聰知道記者採訪車有位,便老實不客氣地跳上車,到大角咀貨倉會合Katy弟弟阿 仲,拿了六部板車,再坐採訪車到荃灣收傢俬。原來舊業主賣樓送傢俬,但新業主簽約後,卻發律師信要舊業主交吉當天把傢俬搬離。「反正都係當垃圾扔掉,叫二 手店來收,不用自己抬。」業主梁小姐說,同行的地產經紀收到阿聰卡片後笑說:「呢個有用,以後有同類事件發生,可以搵佢嚟幫手。」 這次收穫甚豐,有衣櫃、梳妝枱、鞋櫃、膠椅等,阿聰滿意地笑道:「呢批貨應該可以賣到五千蚊,個地產經紀以後都有用。」阿聰叫來客貨車將貨運回大角咀貨倉 後,與阿仲再次登上採訪車,趕往西貢收傢俬。就這樣,採訪車做了大半天「順風車」,記者原定約了阿聰下午拍照,也要順延至週六。

二手傢俬 本小利大
出 售二手傢俬是哈哈笑最賺錢的生意,Katy打開電腦,展示每月交易記錄,四月有四萬多元盈利,傢俬買賣佔約五成。網上二手傢俬市場競爭大,哈哈笑就在價格 上下手,「每件傢俬都要睇番原價同行家嘅定價,但我哋最大特色係,通常個客還價都會成功,因為啲貨通常都唔使錢收返嚟,你還幾多價,我哋都係賺。」 Katy笑說。一旁的阿聰即補充道﹕「我哋網址及雅虎拍賣、香港屋網嘅戶口,都係用手機號碼註冊,客人好醒,會打電話來格價,快人一步。」採訪那幾天,他 們的電話響個不停,全是查詢買貨交收,或傢具回收詳情。 除了上門免費回收家居或辦公室的舊傢俬,阿聰也會和專在西九龍中心附近垃圾站撿拾傢俬的行家交易。「佢哋擺地攤,我做網上,而且有倉,佢哋賣唔到會平啲賣 俾我。」Katy說,他們亦會到醫局街垃圾站尋寶。另外,大角咀工廠區有不少專幫人清屋的貨車司機,阿聰會派卡片,叫他們在回收的傢俬中挑選質素較好的賣 給哈哈笑。「香港人鍾意換新嘢,好多傢俬用咗一年就掉,拿返來擦拭乾淨,便可拍照放上網。」阿聰說。除了住家,也有結業的店鋪找他「清場」,因此公司亦有 不少辦公室桌椅及用品,甚至時裝店的模型公仔、座地收銀枱等。

OSIM送橫財
「買二手傢俬嘅都係基層,所以最好賣係 雙層木架床及小型傢俬,最好彩係收到花梨木傢俬,好多中產搵來儲。」Katy說,上週五,記者見他們叫車「送走」一個花梨木櫃,「我哋用二千五百蚊同個司 機買咗三件花梨木傢俬,依家一件已經賣到二千五。」Katy笑說。最近,公司更發了筆「橫財」。去年十一月,他們發現OSIM推出「舊椅換新椅」計劃,顧 客購買新按摩椅時,只要交回一張舊按摩椅,不論品牌、型號、好壞,就可以當五千元使用。「大角咀有二手店專收按摩椅,好嘅就拿返大陸賣,太舊或爛嘅就二百 至五百蚊賣俾我。」阿聰說,另外幫人搬屋的南亞裔人士也會供貨給他。他將舊椅放上網,每張一千多元賣給想用舊椅當五千元使用的客人,「試過一個月賣咗廿 部,賺咗二萬幾蚊,真係要多謝OSIM。」阿聰笑說。

食得唔好嘥
回收傢俬過程中,阿聰亦收到大量家居、店鋪及辦公室 雜物,小如橡皮圈、文儀用品、玩具,大如電器、樂器,全部拍照後放上哈哈笑二手店網站,標價由兩元至數百元不等,亦有二千多元的條碼列印機。「幾蚊嘅嘢純 粹係噱頭,絕大部分都係唔使錢拿返來。辦公室或開鋪用嘅嘢比較多人買,因為做生意,個個都慳得就慳,亦有客人來尋寶,搵啲絕版貨。」Katy表示。 為了賺錢,二人可謂「無所不用其極」。除了賣「夜冷」,網站還提供多項服務,包括訂造高架床及鐵製品、承接裝修工程、網頁設計,這些屬轉介,只從中抽佣; 另透過哥哥經營的零食店,為客人以批發價訂購維他奶飲品,數量不限。還有親身上陣的搬運服務,及出租搬運工具,最後連自己住址的信箱亦拿來出租,月租一百 元。「因為我哋無錢,想搵多點錢。」Katy不諱言道。 公司在大角咀合桃街的工業大廈有兩個貨倉,營業時間由上午九時至凌晨十二時,阿聰及Katy租住距離貨倉約十五分鐘路程的套房單位。「住喺附近,可以隨時 開倉俾客人揀貨,或者拎啲貨同人交收。」Katy說。

天光墟起家
年紀輕輕就做「收買佬」,全因一件打拳用的速度拳擊 球。「失業時,用八十元買咗個二手嘅來玩,Katy話阻地方,叫我擺上雅虎拍賣放咗佢,估唔到賣咗一百四十蚊。」阿聰憶述,於是他開始四處搜羅舊貨,主攻 膠箱。「實惠、宜家啲幾層嘅膠箱要二、三百蚊個,深水埗天光墟三、四十蚊一個,我哋執返來洗乾淨,放上網賣到一、二百蚊,簡直係低成本高效益。」阿聰得戚 道。 當時,他和Katy可說是落難鴛鴦。中五畢業便開始做傳銷的阿聰,賣過香薰同減肥產品,自稱曾年入八十萬,「嗰時細個,啲錢用晒來吃喝玩樂,成身名牌,仲 要送禮俾上司,無錢剩。」不過,做傳銷,三更窮五更富,最後只能勉強度日。四年前,阿聰認識因做傳銷而欠下一身債的Katy,拍拖後,二人蝸居在大角咀唐 樓的天台鐵皮屋。阿聰失業後,生活全靠Katy在船務公司做文員的一萬元月薪。創業初期,Katy每天放工後都和阿聰去天光墟買貨,再合力搬回位於九樓的 天台屋。「清潔完再影相擺上網,晚晚都兩三點先瞓,第二朝又要九點返工,瘦咗成十五磅。」Katy說,阿聰望着女友,一臉不自然,但卻肯定道﹕「我想搵多 啲錢,儲少少錢結婚,等佢可以生活得好啲。」

開業資料(12/2010)
入貨:$2,000 網頁:$2,500 雜項:$500 總投資:$5,000

營業資料(04/2012)
營業額:$59,000 租金:$9,000 人工:$4,000* 入貨:$3,000 雜項:$2,000 盈利:$41,000 *四名兼職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38

兩岸合資醫美診所 暗藏搶錢大計

2012-10-15  TCW




初秋,中國十一黃金週假期剛結束,中國醫藥集團(簡稱國藥集團)董事長宋志平多了一個行程,替集團內第一個醫療服務業投資、上海靜安區醫美診所「萬麗」開幕剪綵。這家診所資本額人民幣五億元,國藥持股五一%,另外四九%則由來自台灣的血液透析龍頭——佳醫集團。

國藥集團是中國一百一十七家中央企業中最亮眼的醫療產業公司,也是中國最大藥品配銷公司,市占率超過一成;二○○七年營收不過人民幣三百一十一億元,今年 將達到人民幣一千二百億元(約合新台幣五千六百億元),規模比台積電還大,五年之間高速成長二.八五倍,也被預期將是第一家躋身世界五百強的中國醫藥公 司。

佳醫能夠攀上這個富貴「親家」,是因為國藥集團橫跨藥品一條龍的版圖中,唯獨在醫療服務領域仍是一片空白;這包含了醫美、洗腎、老人照護等。在中國,國藥有主場優勢,卻沒有相關經驗,儘管有許多歐美大廠主動接觸,國藥卻找上了營收不到自己三%的佳醫集團合作。

進攻醫療服務三大目標

佳醫出線,除了文化相近外,更因為它是囊括台灣三成至四成洗腎市場的龍頭,旗下又有曜亞布局醫美設備,在台灣也有六年醫美診所的經營經驗。國泰證券承銷部 協理林國基表示,洗腎費用高昂,向來都靠社會保險的給付,商機才能隨之展開,目前中國相關法令仍在研擬,因此國藥與佳醫兩大龍頭才從醫美診所先行合作。

煜嘉投資公司副總經理馮潔證實了這項說法,兩家公司在醫療服務的合作,將「由上往下」,也就是先吃金字塔頂端、全為自費的高檔醫美商機,再往下延伸到健康保險給付、市場規模廣大的洗腎商機,長期還以老人照護為主要目標。這三大目標,恰巧都與佳醫在台灣的布局高度相關。

兩岸龍頭出手,約三百坪大的診所投資了人民幣兩千萬元(約合新台幣九千三百萬元),比台灣醫美診所平均投資高出一倍多,估計三年內回收。

「教育與醫療,是未來十年中國改革開放的兩大重點,」馮潔總結說。兩岸龍頭的合作從一家小醫美診所開始,接下來還有更大的中國大餅在等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880

直擊!首爾整形一條街 破解「醫美界三星」搶錢術

2012-11-26  TCW  
 

 

抵達韓國仁川國際機場,入境大廳,來接你的人不是飯店小巴的司機,也不是來接你去談生意的企業接待人員;一個個整形醫院派來的計程車司機,高舉著你的名牌迎接你。這是仁川機場越來越常見的風景。

機場直達診所,一站式服務,不到五十分鐘車程,你已經來到了全球整形首都的精華區——首爾江南區。

跑在江南區街上的車,有一半以上不是雙B,就是奧迪,這裡是全韓國進口車密度最高的地方。這裡相當於台北信義計畫區,是韓國富商名流和企業總部的最愛,動輒六線或八線道的大馬路,壯觀。

比大馬路還壯觀的是,約六百五十間整形醫美診所,一路排開。全首爾八成的醫美診所都集中在這;特別是從最時尚的街區新沙洞、到名牌精品街區狎鷗亭,這段長逾兩公里的範圍,被美國CNN等國際知名媒體封為「美人帶(Beauty Belt)」。

韓國醫美產業,光二○一一年,就為韓國創造近新台幣五十億元的外匯收入。官方統計,在韓國醫療並進行觀光,所花的消費金額比例為一比九,也就是說外國客每花掉十元,一塊錢花在醫療行為去整形美容,還要花九塊錢吃住,順道玩一下,帶動周邊的觀光收入。去年推估一年,韓國這項美麗產業,創造至少新台幣五百億元商機;韓國政府其實到了二○○九年,也把這項新興產業正式列入由總統李明博主導的「國家競爭力總統府委員會(PCNC) 」規畫當中。而近五年時間,海外醫美客人數,就從七千九百零一人,成長到十二萬二千二百九十七人,翻了近十五倍。

大玩家,比一站式服務十年前看準陸客財,院長下海學中文

在新沙捷運站出口旁、高達十六層樓,被喻為韓國整形醫美界的三星「BK整形醫院」,院長金炳鍵,更是韓國最關鍵的人物之一。今年已經四十九歲,金炳鍵為自己做了自體脂肪注射,讓臉部飽滿、減少皺紋,看起來不到四十歲。他用流暢的中文告訴我,十年前他看到韓劇帶來了中國客,他就開始學中文、到中國考察,因為中國市場對他來說,就是二十年前的整形需求正要起飛的韓國,當時他就決心要打造一個整形王國。

億元蓋十六層地標,養二十六位翻譯

但,一步步的擴張診所速度不夠快,二○○七年他合併當時第二大的同業東洋整形診所,雙方共同投資五十億韓元(約合新台幣一億三千三百萬元),打造一整棟十六層,韓國整形界的地標。

現在,金炳鍵旗下的醫師,包含了整形外科、皮膚科、牙科和麻醉科共二十位,另外,有一百五十多位員工,其中,包括二十六位精通中文、英語、日語和蒙古語等的翻譯。

打白袍團隊戰,細分為顏面輪廓、眼、鼻和體型等部門,從網路線上諮詢、機場接送、各國語言翻譯,到術後病患的客房(Guest House),一應俱全,BK就像三星從零件到生產全都in-house(內部製程),對病人的服務全都一手掌控。

砸大錢投資,銀彈不只用來衝大規模打團隊戰而已,在打廣告上,更是不手軟,在首爾地鐵車廂裡,和車站出入口等醒目的地點,以及「八六八二(因為中國電話國碼八六、韓國國碼八二)」等中國赴韓整形專門網站等管道上,充斥著各種整形的廣告。規模戰和銀彈攻勢,目前也是現今韓國大型整形診所發展過程的一百零一套劇本。

韓國前五大整形診所之一的「原辰」,也因為韓國當地市場競爭過於激烈,二○○七年開始鎖定國外客群,「做海外醫美,最重要就是打造一個旗艦,讓外國人一來就能看到,」院長朴原辰說。把診所本身當成廣告,「原辰」總部就設在熱鬧的捷運江南站旁的商辦大樓裡,占據五層樓面,以行情推算,每個月光租金就要近新台幣三百萬元。

而另一間韓國的前十大診所,擁有十二位醫師團隊、一百二十位員工的「夢想整形外科」,負責診所管理營運的部長金宰弘透露說,他們把總店搬到了狎鷗亭的一棟影城下方,從巷子裡面搬到了韓國精品時尚中心的狎鷗亭六線大道上,目的就是要把「夢想」的旗子,能夠插在更醒目的地方。

小玩家,聯手醫美仲介打折價差作佣酬,當海外宣傳費

大診所有一站式服務,而不想要負擔翻譯等人事費用的小診所,就選擇和醫美仲介業結合。他們合作模式是,診所把手術費用以低於行情的價錢給仲介業者,仲介業就把這中間的價差當成服務費,而對小診所醫生來說,折扣費用就算是海外宣傳費用,「診所報價給我們的手術費用,會比行情便宜,我們再加上服務費之後,其實海外病人手術費用跟韓國當地是差不多的,」韓國醫美仲介業者IPS執行長趙恩愛說。

超過有三百家的醫美仲介業者加入市場,也加速推動了外國客人到韓國進行醫療美容,二○一一年的總消費金額約新台幣五十億元,年增率高達有七六%。而其中,抽脂、隆鼻和割雙眼皮,則是最受歡迎的手術項目。

新玩家,專搶頂尖客層醫美旅遊業者,術前術後行程全包

看好未來海外客醫美消費成長的爆發性,韓國醫美仲介業,也開始走向高端客製精緻化的路線。

因為,韓國無可避免的,也有醫美亂象。非整形專科出身的醫師所經營的小診所,為了要搶客人,除了殺價,甚至還開出三成退佣給仲介業者;而懂得宣傳、規模大的醫院,則像個加工製造廠,一年手術量甚至可能接近四萬台,一天要開至少一百台刀;只做小手術的客人,享受到的服務,難免和大改造的VIP客人,會有待遇上的落差。

特別是大醫院院長常常忙於經營管理、出國諮詢,不一定能親自動刀,而同一個醫院裡其他的醫師不一定在每個整形項目都是最頂尖的,於是,近似旅行社,鎖定高級客層,提供更精緻服務的醫美仲介業者應運而生。

專攻這類金字塔頂尖客層的醫美旅遊業者,服務費另計,不含在手術內,「一次八天的行程,平均客人消費金額約新台幣二十萬至六十萬元,」Seoul TouchUp行銷總經理李碩埈透露,而他們的客人,除了中國權貴子弟,甚至還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的白人,以及來自中東的貴族。

為了讓國外客人都有VIP等級的享受,很多服務已經超出醫美的範圍之外。他們不僅設立跨國據點,從接機、訂房,術前的放鬆玩賞行程,到術後聘請專門護士照顧,安排按摩、美甲等修復課程,專人陪同接送、購物,全包。

海外醫美客人數,不僅帶動了旅館業住房率,龐大的商機,也讓飯店業也眼紅,首爾就有四家轉型為醫美旅館,像首爾麗池,去年底開始,就與診所結盟,推出抗老化與醫美療程,送房客去診所再專車接回休息;而釜山IBIS國賓飯店,更是自己出資,開起了結合健檢和醫美整形的診所。

整形街錢潮,引發拷貝釜山直接造街,濟州島做醫美養生村

江南引領的這股醫美商機潮,就連韓國國內其他城市也跟著拷貝。釜山市就斥資二千二百萬美元,打造兩段總長近一公里的醫美街,今年中剛剛落成;在醫美街,除了有醫美旅客中心負責導覽,路上還有穿著背心,註明懂得中文、日文或英語的服務人員協助了解旅客的需求。而濟州島,也正要轉型成醫美養生村。

目前來韓國做醫療美容的外國病人,中國人數雖然還排在美國和日本的後面,但單以整形手術來說,到韓國整形的外國客人,中國卻占了至少一半;所以BK早在七年前,就到中國合資開設診所,金炳鍵現在也維持每半個月親自去一趟中國,幫客人諮詢;原辰則是在北京直接設據點,而夢想整形外科在中國第二個據點,九月才剛開幕。

手術動刀變臉雖然有風險,但韓國人卻敢搶先把它當一門行業來經營,就像三星做生意,願意冒著風險先砸大錢投資,搏一個大規模的生意,換取高報酬和市占率,前進中國,對韓國醫美業者來說,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一步棋。

【延伸閱讀】醫美觀光客4年暴增近15倍——國際旅客赴韓國整形、健診人數變化

2007年7,901人 2008年27,480人2009年60,201人 2010年81,789人 2011年122,297人

前5名國家為美國、日本、中國、俄羅斯、蒙古男女比例42:58

註:美國客包含駐韓美軍資料來源:韓國觀光公社 整理:葉代芝

【延伸閱讀】韓國整形王國,高居3個第1名

整形普及率,世界第1每6人就有1人整形,遠勝巴西每8人、哥倫比亞每9人就有1人整形。

整形醫師密度,世界第1平均每3.9萬人就有1位整形醫師,而巴西每3.96萬人、義大利每4萬人、美國每5.25萬人、台灣每6.5萬人才有一位整形醫師。

整形醫學論文數量,東亞第1 在全球前5大整形醫學期刊中,韓國論文數量,東亞第12008年還排名第9,到2010年已擠下日本,成為第5名。

資料來源:國際美容外科醫學會、韓國整形與重建外科醫學會 整理:葉代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47

銀行搶錢救急

http://www.infzm.com/content/92315

流動性危機正沿著「企業—小銀行—理財產品—大銀行」的鏈條傳播。一旦銀行間互相借錢的業務大規模收縮,房地產項目或地方融資平台就可能斷糧,借新還舊的遊戲也玩不轉了。

2013年6月25日,距離6月底理財產品集中到期不到一週。

27歲的理財業務交易員鄧夏長舒一口氣,新資金的募集完畢,保證了大量6月底到期的理財產品得以如約兌付,這一天,她可以不再加班,黑色六月終於算是過去了。

鄧夏供職於一家上市城商行總行,她還有兩名同事,三人一起管理著從老百姓那裡募集來的幾百億理財資金。

進入2013年6月,資金空前緊張,直至最後一週,理財產品到期數量多達1431只,較前三週增加了八成。根據評級機構惠譽國際測算,2013年6月最後10天到期理財產品高達1.5萬億元。市場擔心,如果銀行間的「錢荒」導致到期的理財產品無法兌付,這無異於一場規模更大的金融危機正在醞釀。

於是,從2013年6月中旬起,銀行集體重複著同一個動作,那就是不惜一切代價「搶錢」,頻繁發售高收益的理財產品是方法之一。

緊急關口,借錢成本自然水漲船高,到最後一週,過半數以上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達到5%-8%的水平,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民生銀行私人銀行部發行了一款300萬以上、期限一個月、年化收益率9.9%的理財產品,民生銀行甚至開始借助第三方理財機構恆天財富的渠道發售。

出乎鄧夏意料的是,國有大行也加入「搶錢」大軍,6月的第三個星期,國有大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竟然高過了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其中,一個月的預期收益率達到5.06%,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商行同期預期收益率為4.76%和4.65%。

原因在於,6月20日是財政存款上繳日,大型國企開戶行一般都在大行,這個時候大行的走款厲害,更缺頭寸,於是拚命從市場上搶錢,增加現金流入。

對於這種情況,申銀萬國銀行業分析師倪軍說:「一邊是缺頭寸,一邊是理財到期,兩邊資金一夾緊,銀行只能高價發新品。」

不過,「瘦了銀行,肥了民眾」。個人投資者頭回感到,手上的錢更值錢了,而原來銀行間的那點事,也離自己如此之近。

同業存放火爆

50%的理財資金投向了同業存放。

不過,兌付完眼前的這一波,鄧夏卻陷入了新的擔憂,這些高價募來的資金,投向哪裡,才能保證銀行不吃虧?

自從銀監會出了嚴苛的對理財資金管理8號文,原來可以投高收益的非標資產,如今,這個渠道玩不轉了。

「錢荒」卻讓鄧夏看到了新的套利機會,從2013年6月份開始,她早已記不清,接過多少來自股份制銀行分行的電話,這些電話只為一個目的,就是借錢。

當時,銀行間市場的交易員們發了瘋似的借錢。6月20日,在銀行們解決短期頭寸問題的銀行間市場,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飆升至13.44%,創下自2006年運行以來的歷史紀錄。如果再從銀行間市場大量借錢,勢必要虧得更多,還很難借得到。

現在的辦法是從商業銀行的理財部門借錢,這比從銀行間市場借更為靈活。在銀行間進行同業拆借需要具備一定條件,需要法人資格,而且中資商業銀行的拆入、拆出限額均不得超過該機構各項存款餘額的8%,相比之下,從理財部門借錢就沒有這些限制,這屬於同業存放,而且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一般不會比銀行間拆借的利率高。

「以前,把理財資金借給其他銀行三個月的利息約在3%-4%。同業存放業務屬於線下交易,需要在存放行開立同業存放賬戶。大家都不缺錢的時候,理財資金想做同業存放,其他銀行都懶得幫你網下開戶。」鄧夏說,「但到了6月中旬,各家銀行都求著你把錢放給他們,三個月的同業存放利率直接飆升到8%。」

於是,銀行募集來的理財資金,有了更賺錢的去處,就是投資於同業存放。同業存放恰恰屬於標準化資產,不受非標資產上限額度的制約。

「銀行會發一個月到期,年收益率5%的理財產品,將理財資金以8%的年利率借給其他銀行兩個月。如果第二個月,新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更低,銀行的套利空間就更大了。」打著這樣的如意算盤,鄧夏所在的銀行將新發行50%的理財資金投向了同業存放。

鄧夏並不關心借錢的銀行如何使用這筆錢,只要到期能收回就萬事大吉。

香港的經濟分析公司美奇金投資諮詢公司(J Capital Research)調研總監楊思安認為,銀行發行理財產品,將所融資金投資到銀行間市場貸款,借給其他銀行,充足市場流動性。但這也意味著理財產品已經成為了金融系統蔓延危機的途徑。

7月「緊平衡」

如此下去,流動性危機便沿著「企業—小銀行—理財產品—大銀行」的鏈條傳播。

相比2012年,鄧夏的工作難度增加了許多。當時,她管理的理財資金較大程度上是為貸款受限的房地產企業和地方融資平台放款。

當時,這樣的好處很多,可以釋放原本有限的貸款額度,坐享至少4個點的息差——不保本的理財資金,以及繞道信託、券商的「貸款」,都不計入銀行資產負債表,不受「存貸比」的監管,不佔用銀行資本金,更是避開了日益嚴苛的「巴塞爾協議」的監管。

最早的做法是:待融資的企業先與信託公司合作設立一個單一信託計劃,再找一家企業「過橋」,投資該信託計劃,待融資的企業從「過橋」企業處拿到了融資。「過橋」企業再將該信託受益權轉讓給銀行的理財計劃。本質上是銀行理財資金間接給企業融資。

2013年3月底,銀監會頒佈「8號文」規定銀行理財資金投資非標資產的上限,信貸資產、信託資產都屬於非標資產範疇。在銀行理財產品的投向被堵住之後,銀行便開始通過同業資金大量做非標業務。

利用同業資金替代理財資金規避監管。但操作模式,與上述方式極為類似,只不過把過橋的企業,變為過橋銀行。

過橋銀行先使用理財產品資金受讓信託受益權,然後另一家銀行以自營資金受讓過橋銀行手中的信託受益權,計入同業資產名下,例如「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收款項類投資」等名目之下。本質上是另一家銀行用自營資金給企業融資。

一位股份制銀行的理財業務交易員透露:進入理財資產池和買入返售池的基本上都是銀行貸款,要過銀行的待審會。而真正管理理財資金的人,並沒有太多自主權。

一般來說,國有大行資金相對充裕,在同業市場中充當資金的淨出借方,中小型銀行是同業市場中的淨借入方,股份制銀行面向兩方靈活拆借。

國有大行可以通過自營存款支持同業資產的增長,但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卻要依靠舉債擴張同業資產。大量銀行存款正是通過理財產品形式分流至同業存款,進而推動同業資產及其他表外業務發展。

這種同業和理財相互拆借,又互為兌付的遊戲,表面上看風險不大。但是一旦某些銀行貸給企業或者政府的貸款出現問題,現金流緊張不能償還銀行間貸款,那麼償付以此為標的的理財產品也便出現了困難,發行理財產品的大銀行也要承擔損失。

楊思安認為如此下去,流動性危機便沿著「企業—小銀行—理財產品—大銀行」的鏈條傳播。此次流動性緊張實際上恰好是對這類理財產品的預警。

近年來,以興業銀行、民生銀行為代表的股份制銀行曾因同業業務賺得盆滿缽滿。以興業銀行為例,其同業利息收入佔公司全部利息收入的38%,已經接近貸款對利息收入的貢獻。

一旦同業存款資金成本上升,舉債擴張的模式能否為繼?

同業資產與負債存在期限上的錯配,用短期借來的資金支撐長期資產。一方面,借錢的成本在增加,另一方面資產端的收益率短時間卻沒法提高。這勢必會壓縮同業業務的利潤,同業規模的增速也會就此慢下來。

7月的第一週,銀行間市場利率持續回落,流動性最緊張的時刻已經過去,但依舊難言寬鬆。據平安證券預測,2013年下半年隔夜利率大部分時間應該低於基準利率,或者在基準利率附近。仍高於2013年1-5月份加權平均隔夜拆借利率2.44%。

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多位銀行人士均認為,未來資金面會維持「緊平衡」的狀態。

6月25日和26日,同業業務較為激進的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相繼召開投資者交流會,以安撫市場情緒。

興業銀行的計劃財務部總經理李健表示:「市場利率的提升,對興業銀行原來的資產和負債業務產生一定影響,目前重定價部分的同業負債平均利率會上升100多個基點,6、7月份各有1700多億元的同業資產到期,資產的重定價很快可以調整。對其中低收益的同業資產業務,到期就退出不做。」

與此同時,同業資金投資非標資產的監管政策如同未落地的靴子一直牽動著市場的神經。

如果銀監會針對同業資金通過信託受益權等方式變向投放信貸的行為參照貸款進行監管,對於類信貸的同業資產就需要補提資本金和撥備,則會直接影響到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撥備,乃至利潤。

一旦銀行大規模收縮同業業務,原本依靠同業渠道獲得融資的房地產項目或者地方融資平台就可能斷糧,借新還舊的遊戲也玩不轉了。

流動性管理難題

7月9日,央行甚至叫停了銀行間債市的線下交易。這對於理財賬戶來說,無疑是致命打擊。

2013年7月2日,Shibor全線回落,隔夜Shibor繼續下跌67個基點至3.786%,貨幣市場正向「錢荒」潮來臨前的利率水平回歸。

不過,6月剛過去的流動性大測試僅是打擊監管套利、過度槓桿化的開始。

對於銀行來說,未來,留多少錢應對一直是他們的功課。

留少了,不夠存款人取錢,那就會陷入兌付危機,留多了,放款的錢就少了,盈利的壓力就增長,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銀行的流動性管理難題,在市場的千變萬化中,他們始終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2013年6月,銀行資金異常緊張之際,新發行的理財產品普遍延長了募集期,將募集期留到季度末,相當於鎖定個人存款。這樣既可以用於月底理財產品到期兌付,也可以當做銀行的頭寸使用。

倪軍說:「在季末,各家銀行都是競爭存款,就會顯得這種競爭很無力。你吸別人,別人也吸你,吸來吸去,發現波動很大,超儲和備付的要求更高,進一步推高超儲的機構性失衡。有錢的也不會放,沒錢的就更缺錢。」

存款在各家銀行之間走動,不會增加總的銀行間流動性供給,卻會影響到單家銀行的頭寸波動。因此,每到月末或季末的時點,貨幣市場的利率都會出現短期跳升,也側面反映出資金面不規則流動對金融機構流動性管理的不利影響。

銀行偏愛發售短期的理財產品,特別是今年6月份,期限在1到3個月的新發理財產品佔比超過60%,收益率長短倒掛的現象更為明顯。這是因為,銀行預計流動性的壓力未必會持續很久,發行太長期限的理財產品只能增加銀行的負債。

截至2013年上半年,理財產品餘額8.2萬億,佔存款餘額的8%,同比增長近24%。

理財產品的規模越大,流動性管理的壓力也會隨之增加。而監管政策的持續收緊,進一步推高了流動性管理的門檻。

今年5月,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佈公告,禁止銀行表外理財和自營部門的內部關聯交易。意在隔絕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與自營業務間的風險傳遞,隔絕銀行理財業務運作中產生的表外風險向銀行自營資產轉移。

銀行理財賬戶屬於丙類賬戶,不能線上交易,只能通過結算代理人來交易。而銀行的自營賬戶就是最便利的代理人。

銀行理財賬戶和自營之間的交易分兩種,一種是質押式回購,即為融資;一種是真實的買賣。在新舊理財產品交替之際會產生大量的流動性需求,以往的做法是由銀行理財賬戶和內部自營賬戶進行債券買賣和回購交易。銀行理財賬戶和自營之間不能直接交易,相當於理財賬戶從自營的兩條融資渠道都堵死了。

一位城商行的理財業務交易員說:「現在做債券交易會非常麻煩,要先找一家銀行跟我們簽線下協議,通過這家再賣給想賣的地方。一方面交易成本增加,另一方面找別家借錢也沒有這麼容易。債券風波之後,監管更為嚴格,願意做網下交易的機構並不多,還要找有結算代理資格和雙邊報價資格的,選擇性就更少了。」

7月9日,央行甚至叫停了銀行間債市的線下交易。中央國債登記託管結算有限責任公司和銀行間市場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不得為未通過同業拆借中心交易系統達成的債券交易辦理結算。這對於理財賬戶來說,無疑是致命打擊。

銀行如何救急

找券商和基金代持是眼下最實惠的做法。

如果沒有發生6月的危機,各家銀行都認為,2013年年底前,可以輕鬆完成超額的非標資產轉標,非標資產投資佔比也都會符合35%的監管要求。然而一旦同業業務規模開始收縮,形勢就變得不樂觀了。

6月末,尚福林在陸家嘴論壇上透露,目前銀監會正研究有關同業業務的規範性文件。

6月25日,民生銀行舉行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上,副行長趙品璋語義堅決,「到目前非標資產超標只有120億,7月20日前全部清零。」

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瞭解到,已經有部分股份制銀行開始找其他銀行或者金融機構代持或者轉讓非標資產,而此前非標資產佔比較少的銀行也想借此機會收購。

銀行理財的通行做法是加槓桿操作。比如說,募集10個億的資金去買價值14個億的資產,通過銀行間借4個億。現在借錢成本太高,增加了銀行持有資產的成本,如果成本持續維持在高位不但影響到銀行的利潤,甚至無法正常兌付。銀行需要把資產先賣出去,就可以少借點錢,至少可以維持之前發行的利率能正常兌付。

一位股份制銀行交易員透露:銀行還在心存僥倖,不敢輕易轉讓,希望把利潤留在本行。找券商和基金代持是眼下最實惠的做法,雙方私下簽協議,約定未來某一時間再買回來。

但長期來看,讓銀行最為擔心的是,如果「非標」餘額沒法增長,對這類資產續期會有壓力,這些資產不能通過新發的資金去對接,資產質量的問題會暴露出來。

一旦資產池中的企業信貸資產出現問題,銀行一般會採取兩種做法:一是發放過橋貸款,然後通過再發一期理財產品置換出貸款;二是在不發放過橋貸款的條件下,在理財產品到期前提前募集下一期理財產品,用來解決上一期產品的兌付問題。如果這些手段行不通,就需運用銀行自有資金救急,使表外風險轉嫁到表內。

因此,眼下,冠以「盤活存量重要出口」的信貸資產證券化被銀行寄予厚望,有機會成為未來非標轉化的重要渠道。銀行原來通過非標化工具做的授信項目,未來可以通過銀行和企業合作,發行資產證券化的產品,銀行再投資這些標準化資產。銀行表外信貸也將逐漸過渡到資產證券化的模式。

但信貸資產證券化能否代替非標資產,仍須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809

金仁寶推3D印表機 藏搶錢大計

2013-09-09  TCW
 
 

 

「我比較相信歐巴馬的話,」金仁寶集團董事長許勝雄在美國總統與好朋友郭台銘之中,選擇了前者。

八月二十六日,金仁寶集團由許勝雄親自站台,推出了自有品牌的個人化3D印表機:XYZprinting,這是金仁寶集團成立四十年,第一款在台北深坑總部發表的新產品,可見它備受重視的程度。

不過,更讓外界眼睛為之一亮的是它的價格:四百九十九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一萬五千元,這個價格比起美國大廠3D Systems最便宜的機種Cube,硬生生少了八百美元,堪稱全球最殺的超低價。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認為3D列印只不過是噱頭,如果真的造成第三次工業革命,「那我的『郭』字倒過來寫!」郭董的言論引發各產業老闆討論,如今,許勝雄則用行動直接「挑戰」認識數十年的好友。

可是,這回問題倒是出在許勝雄這邊了。掐指幫他算一算,一台五百美元,就算如他所說,三年內賣出一百萬台,也不過五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五十億元),這對全年總營收新台幣九千億元的金仁寶集團,可貢獻的營收幾乎微乎其微。

這還不計入全球3D印表機市場尚未打開的風險,根據調研機構沃勒斯(Wohlers)研究報告指出,二○一二年一整年,全球個人化印表機的銷售量不過三萬五千台,單一品牌要如何在三年內賣出今年預估值二十八倍的量?

幫別人代工四十年,如今推自有品牌,卻賣全球最便宜3D印表機,許勝雄的算盤是怎麼打的?

短期效應》股價發威集團個股最高漲幅一七%

首先,是短期的股價效應,這台小印表機確實已經發威。金仁寶旗下五檔上市股票,過去一週,除華寶和康舒股價下跌,其餘三家波段漲幅分別在三.四%到一七%,其中以三緯母公司金寶的一七%最多,泰金寶的股價也從二.九七元拉到三.○七元。

三檔受惠股總市值從九百七十一億增加到一千零五十八億,一共增加近八十七億。可以想見,在題材發酵下,未來市值的增加恐怕會比營收增加的效果更為顯而易見。

「整個集團動起來,即使漲幅只有一點點,對全集團的貢獻,仍很可觀。」工研院南分院總監曾文鵬自去年以來,因力推3D列印產業群聚,已經見識到這個題材在股市的力量,「產品都還沒開始賣,股價就先動。」

金仁寶的新珍寶除了帶動全集團股價,也讓其他3D列印概念股跟著受惠,包括神基、大塚、實威等多檔股票,當週漲幅也些微上揚。

長期效應》代工吃更多靠打品牌切入國際供應鏈

不過,和其他概念股公司多數是代理外國軟硬體,金仁寶可是扎扎實實端出產品,展現出電子大廠的製造實力,和短期虛無的股價效應不同,這是實質的產品力。曾文鵬分析,長遠來看,三緯著力幫國際大廠代工的可能性很高。

換句話說,小印表機要如何成為大集團的印鈔機,仍舊要回歸老本行:代工。循「先打品牌後做代工」此模式切入國際3D印表機大廠供應鏈,已有揚明光母公司中光電開先例。中光電今年四月在春季電腦展秀出一台自製的3D印表機MiiCraft,據業界人士指出,中光電已在最近向3D Systems送件,可望成為國內第一家3D Systems的代工廠。

對於以代工製造起家的金仁寶而言,品牌之路不是不能走,而是這是一條險路。國內另一家代理工業用3D印表機的數可科技總經理杜秉明便表示,即使如波音和奇異如此大企業,其導入3D列印技術,相關設備仍向既有品牌大廠採購,而不是自己跳下來做,這就是專業分工。

「做不是問題,賣才是問題!」曾文鵬表示,現行切入3D印表機的廠商都面臨到同樣的問題,尤其是個人化3D印表機的銷售通路是以網路為主,小廠如果不像大廠一樣從上游的材料一直做到下游的軟體,如果賣得出去,銷售量絕對不會太大量。

挑戰》賣比做還難代工是金仁寶最安全的路

對於金仁寶而言,做,不成問題。

據了解,三緯在今年年初才開始召集一批百人研發團隊,首要任務是研究專利,確定排除或是繞過國際大廠專利,才動手製造。由於金寶長年幫惠普代工印表機,累計過去十五年生產超過一億二千萬台印表機,這讓金寶總經理暨三緯國際董事長沈軾榮很得意的表示,他們絕對比同業更具技術基礎。

不過,賣,肯定是金仁寶的挑戰。就像鴻海可以做出全球第一台售價只要六百八十八美元的六十吋大電視,但是,賣,還是要靠美國品牌Vizio一樣的道理。

做和賣,出身代工廠的金仁寶,要讓印表機變印鈔機,還是選擇前者會比較實際。

【延伸閱讀】1台3D印表機,激發股價上揚—金仁寶集團旗下股票1週漲跌幅

公司:金寶1週股價變化(元):9.21→10.751週漲跌幅(%):+17─老牌牛皮股,3檔中唯一拉出1根漲停1週增加市值(億):22.45

公司:仁寶1週股價變化(元):18.70→20.151週漲跌幅(%):+7.71週增加市值(億):63.99

公司:泰金寶1週股價變化(元):2.97→3.071週漲跌幅(%):+3.41週增加市值(億):0.40

公司:康舒1週股價變化(元):33.80→33.101週漲跌幅(%):-2.11週增加市值(億):--

公司:華寶1週股價變化(元):43.45→37.751週漲跌幅(%):-131週增加市值(億):--

註:統計數據自2013.8.23~8.30(以收盤價計算)資料來源:Yahoo Finance、公開資訊觀測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1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