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神祕外資來台 搶進有線電視業 瑞典私募基金 捧六十億搶標八大

2010-9-6 TWM




有線電視今年成為金雞母,外資捧著現金來台灣搶買頻道和系統台,八大電視首開第一槍,在比價效應之下,接下來其他頻道將陸續飆出天價。

撰文.羅弘旭

豬哥亮復出上演歌廳秀,難得露面的八大電視董事楊登魁每場都到場,且絕口不提豬哥亮積欠的一億二千萬元,一派自在地欣賞歌廳秀,他如此地老神在在不是沒有原因的。

最近因外資「搶親」八大,手上有二五%股權的楊登魁,帳面上可望暴增十四億元,相比之下,豬哥亮的欠債只是小意思。

本 刊調查,韓國私募基金安博凱(MBK),有意出脫持有的八大電視七成股權,這筆交易已經開過第一階段的價格標,進入最後的議價階段。價格喊到六十億元,嚇 退一票有意競標的本土買家,目前除了日本Sony Music外,半路殺出一家來自瑞典的私募基金EQT競標,這家基金來勢洶洶,勢在必得,有線電視業者透露:「如果競爭激烈,出價金額可能超越六十億 元。」攔路搶親的EQT私募基金是首度在台出手,台灣同業也相當陌生,「這家公司很低調,外人並不清楚公司的運作。」某外資券商高層如此形容EQT。這家 神祕的私募基金,設籍在瑞典,資金來源頗為複雜,在北歐、倫敦、紐約、上海及香港都設有辦公室,在全球共擁有十三個基金,規模達新台幣五千二百億元,這次 投資八大電視主要由香港辦公室的資深合夥人莫昆庭操盤。

八大股價 二年內暴漲五成莫昆庭手上所掌控的EQT Greater China II基金,是EQT十三個基金之一,可動用的資金有一百七十億元。莫昆庭出身高盛,二○○六年轉戰EQT後,一直在尋找兩岸的投資標的,四年來才投資了大 陸榮氏果汁、老百姓連鎖藥妝二項投資案,總投資金額不過九億元,EQT如果搶標八大成功,將會是EQT集團在大中華地區最大手筆投資。

○八 年底,安博凱以每股四十五元,總價四十億元取得的八大電視台七成股權,當時外界認為這個價格尚稱合理,但僅二年後,價格就暴漲五成,頻道業者都認為,以此 價格購買沒有新聞頻道的八大,實在有點離譜,業者指出,「去年八大的EBI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只有六億元,賣價等於是EBIDA十倍,創下新天 價!」就連安博凱自己都對此價格感到意外。

原本,安博凱在今年第二季就釋出消息想出脫八大股權,但當時市場缺乏話題,為此,安博凱改變遊戲 規則,改把八大和中嘉網路綁在一起賣。沒想到,在富邦蔡明忠傳出以六百五十億元入主凱擘後,不僅多系統經營商(MSO)身價看漲,連頻道業者身價也被炒 熱,Sony Music 和EQT此時才表達高度意願,詢問單獨購買八大的可能性。

八大電視被喊到天價,帶動有線電視頻道業者比價效應,東森電視七個節目已喊出三百億元的價格,讓未來有意出手的本土買家暗中叫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78

4G搶標好熱 電信三雄暗地愁錢

 

2013-07-29  TCW
 
 

 

今年,電信三雄加碼回饋股東,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今年分別配發每股五.三五元、五.五元現金股利,連遠傳也創下歷史新高,發放三.五元,三大業者合計送出新台幣六百七十七億元大紅包,盈餘分配率皆超過一○○%。其中,龍頭中華電信的現金殖利率高達五.七%,對投資人來說,比銀行定存還好賺。

3G飽和,4G還在等價格戰試圖打破成長瓶頸

除了嘉惠股東,隨著4G執照競標在即,各界等著看,這場價值逾五百億的大戰究竟會如何開打,接下來,電信業者的一舉一動,更加受關注。但是,就在一片榮景背後,兩大隱憂逐漸浮現,讓各大業者不得不謹慎應戰。

第一,既有動能衰退,高階智慧型手機、3G行動上網成長趨緩。

以中華電信為例,二○一二年營收超過新台幣一千九百億元,其中將近四五.八%都來自行動通信業務,包含最主要的智慧型手機銷售、3G上網費用等,台灣大哥大也有逾六成營收來自於此,遠傳更高達八成,顯見行動通信早已成為電信三雄的生存命脈。

然而,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目前台灣手機普及率超過一○○%,3G用戶數突破二千二百萬,若以全台二千三百餘萬人口估計,幾乎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不少人甚至擁有多個門號,成長空間大不如前。

「所以我們現在主打中、低階智慧型手機,」中華電信總經理石木標說,當全球智慧型手機單價不斷下滑,高規格機種不受青睞,業者也只能打價格戰,吸引仍未升級3G的五百七十萬名2G用戶,申辦行動上網,不然,就只能從既有用戶中,提升行動加值服務收入,開拓財源。

但,想要消費者再多掏錢其實不容易。以中華電信為例,排除上網、簡訊兩大加值收入來源,其他像Hami書城、音樂、遊戲等服務,還占不到去年行動通信營收的一%。不過,即使不好賺,電信業者依舊動作頻頻,近期又爭相加入行動購物戰局,為的就是靠多元服務留住消費者,連帶拉抬每位用戶平均收入(ARPU,Average Revenue Per User),希望能將目前智慧型手機用戶每月約新台幣九百元至一千三百元費用,再往上提升。

當電信三雄還在想辦法突破成長瓶頸,另一件燒錢事,卻又緊接著來。

國內搶標,國外還在虧為奪先機忍痛投資無底洞

第二,4G成本高,短期難回收,是商機還是夢魘?

目前,除了中華電信、台灣大哥大、遠傳、亞太,還有三家新業者準備搶4G執照,除了標金,加上初期建設基地台、添購設備,單一業者不先掏出兩、三百億元,很難搶得先機。

正因為頻譜資源稀有,更顯得4G執照珍貴。但,如果從已經推行的其他國家來看,就會發現,4G究竟是金雞母或燙手山芋,仍是未知數。

七月十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批准日本軟體銀行(SoftBank,簡稱軟銀)對美國第三大電信商Sprint購併案,軟銀將斥資二百一十六億美元,取得Sprint七八%的股權。然而,這場交易,不只反映軟銀跨足美國市場的野心,也讓Sprint暫時擺脫從3G跨足4G造成的虧損泥淖,證明這不是一盤保證獲利的好生意。

不只美國,南韓雖然早在二○一一年就開始4G服務,但,最大行動通訊商SK電訊卻因為投入太多設備、行銷成本,去年淨利不升反降,從一兆七千億韓元,下滑到一兆二千億韓元,連競爭對手韓國電信公司執行長李錫采都公開表示,4G獲利其實不如外界想像美好,不但難以回收成本,還可能淪為惡夢一場。

研究機構TBR(Technology Business Research)統計,全球4G建設在二○一二年下半年達到高峰,接著將逐步減少資本支出,美國最大營運商Verizon也可望開始提升獲利。不過,Verizon從二○○九年投入4G,花了五年才初步豐收,其他業者仍未轉虧為盈,日本電信商NTT DoCoMo4G上路兩年多來,ARPU卻未見提升,行動上網僅微幅增加一百三十日圓,還不夠彌補語音衰退,更遑論身陷歐債風暴的法國電信(France Telecom),還得負擔4G成本,今年二月大幅調降股利,從去年的一.四歐元,砍近一半到八十歐分,引起市場關注。

業者對4G躍躍欲試,對向來視電信股為金牛的投資人來說,最擔心的是,這筆鉅額支出,未來,現金股利大紅包會縮水嗎?

對此,華南投顧董事長儲祥生認為,4G短期內只會燒錢。但,「即使EPS(每股盈餘)往下修,只要有賺,至少還會有四、五塊(現金股利),頂多不再加碼,」不過,儲祥生也提醒,雖然業者仍會盡量穩定配息,但4G成本至少要四、五年才能攤提完畢,這個錢坑,唯有看其他如固網、電視、通路營收能否彌補,保持成長動能,況且「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一直要求調降語音、上網費率,多少也會影響。」直到4G獲利前,電信三雄能否保有過去那麼好的定存股表現,都還很難說。

【延伸閱讀】3年前起跑,國外業者還在燒錢—各大電信公司4G營運狀況

美國Verizon:2010.12營運,預計2013轉虧為盈美國AT&T:2011.9營運,至今尚未獲利南韓SK電訊:2011.9營運,至今尚未獲利日本NTT DoCoMo:2010.12營運,至今尚未獲利

註:本資料截至2013年4月資料來源:各大電信商年報、工研院研究報告、Mobile World Live網站、Technology Business Research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99

再論垃圾焚燒低價搶標風波 病竈是企業低價,病理是政府失責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304

政府作為垃圾處理的責任主體,降低價格就是推卸自己的責任。政府生病企業吃藥,個別企業吃藥整個行業中毒,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成了公眾眼里的病人。

政府生病企業吃藥

2015年迄今,一些地方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垃圾處理費中標價屢創新低。從5月份山東新泰項目中標價的48元/噸,陡然降至8月份安徽蚌埠項目的26.8元/噸,直至9月份江蘇高郵項目再次刷新紀錄:26.5元/噸。個別項目價格偏低也許不足為慮,但趨勢令人恐懼。

未中標的企業指責刷新低價的同行,呼籲行業自律,但又競相降價,裹挾了整個行業。輿論棒喝也不能喚醒整個行業走出這個“囚徒困境”。已有企業負責人擔憂:“一些早期按照合理價格建成的項目,不僅無法按照協議進行合理提價,甚至還有依據這種低價趨勢降價的可能。”也有地方政府在質疑:“到底是以前的企業忽悠了政府,還是現在的政府在忽悠企業?”

是什麽導致了這種局面?真的是不良企業的投機和惡意嗎?未必這麽簡單。垃圾焚燒發電廠的收益大致有兩類:地方政府支付的垃圾處理費和焚燒垃圾電價收入。26.5元/噸,一個規模1000噸/天的垃圾焚燒發電廠,每年處理約36萬噸垃圾,地方支付的費用只有區區約960萬元。而電價收入卻超過5000萬元——仔細分析不難發現,我國垃圾處理政策導向是:全國人民通過可再生能源電價基金幫助建有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地方處理當地的垃圾。補貼收益占比越高,這種情況越明顯。更多的政府會仿效跟進,更低的價格還會出現。

政府作為垃圾處理的責任主體,能否在合理價格的基礎上引導企業在垃圾焚燒的環保標準方面PK,不要引導企業PK價格?說白了,降低價格就是推卸自己的責任。

綜觀歐美日韓和臺灣地區的垃圾焚燒處理政策,沒有哪個國家和地區會允許當地政府將責任降到如此地步。無論參與各方出於什麽目的,結果就是政府少承擔責任,企業多承擔壓力。政府生病企業吃藥,個別企業吃藥整個行業中毒,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成了公眾眼里的病人。

“牛鼻子”是運營

“低價中標風波”引出的話題可歸納為:專家指出環保是要砸錢的——媒體質疑低價高標準的可行性——企業辯解低價不一定低質——公眾本來就不願意,現在有了反對的抓手。

但是,反對焚燒是表面現象,其實質是擔心焚燒垃圾時產生危害;反對低價也是表面現象,其落腳點也是擔心低成本無法保證高標準的焚燒運營。低價高質,不是靠宣傳和承諾實現的,而是通過“運營”來證明的。即使是企業的收益,也不是靠投資項目來實現的,最終必須通過運營項目來實現。

所有問題的落腳點都指向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運營上,所有問題的解決也必須通過運營來解決。運營才是我們了解和監督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牛鼻子”。

既然如此,我們不必爭論“低價中標”的合理性,因為這是企業私事,局外人是弄不明白的,有太多的主客觀因素可以影響價格,我們可以和應該關註的是這些項目是否“運營”優秀。

簡政放權是本屆政府改革的抓手,其核心就是用“寬進嚴管”取代“嚴進寬管”,從重審批轉為重監管。與其嚴進寬管,不如寬進嚴管,讓企業把精力和資源放在運營好項目上,公眾把精力和重點放在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運營的監管上。相信隨著公眾將關註重點轉移到“運營”,必將促使企業工作重心的轉移,確保項目運營好需要花多少成本就會浮現出來,價格自然回歸理性。

企業應樂於見人

困擾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只有兩個。一個是一些企業的空炮宣傳和不良運營劣跡;另一個是公眾普遍擔心不能嚴格按照承諾把建成的項目運營好。其他都是基於這兩點的表面問題。

應該承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普遍存在重“資”、輕“建”、忽視“養”的粗放發展模式。眾多項目的建成投運,沒有從根本上打消公眾的疑慮,就是因為整個行業普遍缺乏面對媒體和公眾的勇氣,以及時有可以坐實的負面報道,就是行業對“運營”重視不夠,羞於見人。截至2015年9月底,中國內地建成投運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已近220座,已處在公眾的全方位的監視之下,不允許在建成項目運營上心存僥幸。

早期國內推進垃圾焚燒,就是通過邀請公眾去國外親自參觀運營良好的垃圾焚燒項目來爭取理解和支持的,例如激起“反燒”風波的杭州市余杭垃圾焚燒項目便是如此。2015年9月16日,在參加完“走近垃圾焚燒電廠”活動之後,有參觀者撰文“聽好千遍,不如看好一回”,道出了公眾真正希望以什麽方式來了解和認識這個行業,真正關註和擔憂的落腳點就是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運營優劣。

投資建設一個垃圾焚燒發電廠只是2-3年的事,而運營卻是20-30年的事。因此,電力系統流行一個說法:“規劃設計為建設服務,建設為運營服務,運營創造社會價值實現企業利益”。“運營”既是投資、建設的終點,也是企業實現利潤的起點,更是垃圾焚燒發電行業證明自己和取信公眾的關鍵,理當重視。重視“運營”還可以發現和完善投資、設計和建設環節的問題和不足。今天行業熱議的“藍色夢燒2.0”,就是典型企業在借鑒參考國外經驗基礎上,憧憬實現“廢物處理高標準、利用高效率”的目標,其支撐點和落腳點正是“運營”。“辯‘好’千遍,不如證‘好’一回”。當大量運營優秀的垃圾焚燒電廠自信地展示在公眾面前的時候,“焚燒”之爭、“價格”之惑可以解矣。

作者為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發電分會秘書長,標題為編輯自擬

鏈接:2015年10月29日報道《中標價腰斬,屢創最低紀錄——垃圾焚燒低價搶標:“超出底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42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