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牛散户刘芳现身承认:ST金泰被其封上涨停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081206/09375599716.shtml
Related Passage
最牛散户刘芳在证监会严打时亮相惹质疑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y/20081208/07365602888.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48

新世界中国地产间接承认部分用工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chanjing/b/20090112/02065746168.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169

股歌之王首曝被骗往事 机构承认宣传暴富是忽悠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tockaritcle/20090423/12006141074.shtml


  被骗系听信机构荐股,机构“坦诚”回应:宣传暴富都是忽悠人的

  “15元买进,最低跌到三四元,亏了70%。”虽事隔多 年,但提起被“黑嘴”忽悠的这段经历,“股歌之王”龚凯杰仍记忆犹新。在本报3·15推出维权壹帮一栏目后, “股歌之王”《死了都不卖》的词作者、启东人龚凯杰跟本报记者独家披露了他被“黑嘴”的糗事。记者针对“黑嘴忽悠”事实随即采访了律师和机构,令人大跌眼 镜的是,机构自己都承认:说暴富那都是忽悠你。

  本报记者 马燕

  首次曝料

  听信机构荐股“股歌之王”亏七成

  龚凯杰1997年开始炒股,前面几年也未能免俗,跟普通股民一样希望有人指点快速致富。他认为,希望有人“带”着的心态,在熊市尤其强烈。

  2000-2001年间,A股从2245点高点跌下来,很多人深套其中,急盼解套;方法不是找“老师”(成为机构会员)就是找股票机。龚凯杰与 几个朋友合买了一台股票机——“看到某媒体上,广告吹得神乎其神”——这台股票机花了他们1400元,此后每月还要交120元月租费。交费后,就会有机构 定期提供股票信息,告诉你什么价位买进、什么价位卖出,稳赚不赔,“可事实证明,都是假的”。

  让“股歌之王”印象深刻的被荐个股是名流置业(4.95,-0.06,-1.20%)(000667)。“建议我买时刚好是最高点,15元左右,说很快会涨到30元。”他深信不疑,15元买入。可不仅期待中的30元遥遥无期,该股还掉头向下,一直跌到3、4元。“当时账面损失高达70%多。”

  2004年,他首只股歌《炒股泪歌》(《单身情歌》重新填词)中的一段歌词,其实能算作这一经历的真实写照:“找一个最好的、实在的、放心的、善良的人来帮忙解套”。

  只有自己真被蛇咬过,才知道蛇的可怕。龚凯杰介绍,反正自此以后他是不再听信任何机构、“黑嘴”忽悠了,由于写股歌,平时接触到不少网友,也听 到不少他们被骗的故事。有一个网友,在“带头大哥”最火的时候,交了8800元的会费,加入了“带头大哥”的QQ群,没想到,一周后“带头大哥”被抓了, 会费自然有去无回。“凯哥”“善解人意”地规劝:不要伤心了,你好歹只交了会费没投本金,想想那些既交了会费又听信“黑嘴”投入几十万却血本无归的,损失 岂不更大?

  律师析案

  被忽悠后能否索赔看两点

  机构有无资质、荐股有无承诺

  龚凯杰介绍,对这段糗事,尽管也萌生过维权念头,但总觉得比较麻烦,而且确实也有自己问题,一直就权当吸取教训了。不过身边类似事件屡禁不止,又恰逢本报推出“维权壹帮一”栏目,他觉得有必要藉此给广大股民再提个醒。

  日前,记者就此事采访了江苏涂勇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涂勇。涂勇是著名证券维权律师,曾代理过南京股民诉东方电子(4.05,-0.20,-4.71%)等案件。

  他认为,被“黑嘴”“忽悠”后能否起诉索赔关键看两点:一、提供股票机的机构是否具有证监会核准的正规证券咨询资质。二、当时建议龚购买名流置 业时的措词,是“保证”何时涨到30元,还是个人“认为”、“估计”涨到30元、“仅供参考、具体投资风险自负”这样的措词,即是否属保证性条款。

  如果该机构有资质,那么就像律师打官司一样,对他们而言,推荐股票就是种职业,只要没有保证性条款,就算是大跌,风险也得投资者自己承担;如果 机构没有资质推荐股票,即使不是保证性条款,也算违规。如果机构既没有资质又拍胸脯保证收益,问题则最为严重,股民可以提出诉讼进行索赔。

  这些判断的依据来源于1997年的《证券、期货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涂勇介绍,综合来看,法律法规在荐股、代客理财方面认为属违规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没有资质却推荐股票或代客理财。

  第二种:有咨询资质,但收取客户的账户、密码,约定分成,即代客理财,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第三种:有咨询资质,但进行证券咨询业务时对股票收益做出保证和承诺。

  第四种:有咨询资质,但所收取的费用超过证监会核准的标准,比如跟所讲股票业绩挂钩。

  现状调查

  从股票机到QQ群、演播室

  大户炒成散户,散户成破产户

  涂勇介绍,像“股歌之王”被忽悠的损失其实算少的。他只不过听信了荐股,并没有委托理财。更多入会委托理财的,才真是“大户炒成散户,散户炒成破产户”。

  前不久,涂勇接到过一名苏州股民反映,该股民看到电视台有所谓大师、股神忽悠,就听信所言入会,把股票投资账号密码一股脑全给了对方,结果从 2008年至今,90多万元本金亏得还剩20多万。多年以来,“黑嘴”不仅屡禁不止,手段还越发花哨。“早年是股票机,现在是网络、电视‘新技术’”。龚 凯杰告诉记者。

  涂勇也介绍说,比如通过网络上的论坛、股吧、QQ群;以及个别地方电视媒体被广告商买断时段推荐股票、咨询。“表面看正常,也提示风险自负,实际上内部也有代客理财。”还有的跟券商联手频繁交易赚取交易费。

  龚凯杰则举例说,股评家就这样在QQ群上骗人入会炒股:“10点涨停的某只股票,涨停后会马上发个信息来,说看,这只股票我9:50就提醒大家了,实际上发布的时间已经进行修改。”这时如果有人提出异议,会被“一脚踢出群”。

  机构回应

  代客理财是说不清的“是非地”

  赚钱有人捧赔钱遭人骂

  多年以来“黑嘴”忽悠为何屡禁不止?听取了当事人、律师的声音后,记者也采访了机构一方。这是一家曾经因违规被证监会处罚,但现在已经“改邪归 正”的机构。该机构老总一听这个话题就直摇头:一个说不清的“是非之地”。他首先跟记者证实,确如律师所言,不管有无咨询资质,机构代客理财在法律上都是 明令禁止的。但为何实际上机构代客理财却一直存在?他认为,这还是因为市场存在需求,只不过“牛市赚钱皆大欢喜;熊市赔钱就矛盾突出”。

  对头顶的“黑嘴”帽子,他也非常痛苦表示:银行有利差、保险公司有保费,我们真要老老实实光咨询哪够生存?他直言,像现在市场情况,他们也拉不到几个会员,都是靠非金融的关联公司业务维持品牌,希望牛市能再雄起。

  记者手记

  掌握好自己的“钱”权

  从股歌之王到普通小散,被“黑嘴”忽悠的股民在现实生活中屡有发生,很多纠纷最后都以不了了之了之。投资人受损的收益无法追索,可是,上当受骗的故事却仍然每天都在发生,为什么?

  在采访中,记者深深感到,虽然投资者被“黑嘴”忽悠投资受损,但真正追究“黑嘴”责任时,却难以真正认定。涂勇律师说,从法律层面看,我国对委 托理财,10年来一直没有出司法解释,法律上是滞后的。从监管层面看,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有诸多认定,但对咨询业务监管却模糊不清。实际上咨询业如果出了问 题,影响面可能更大。“上市公司是点的问题,而代客理财问题涉及到一个群体。”

  在涂勇的印象中,湖南省2000年曾有过被证监会处罚的严重事件。当时是好几个有资质的咨询人员联名推荐个股,对具体收益做出承诺,导致很多人 跟风购买,“做托”、收取费用,造成大量损失,引发诉讼。龚凯杰则形容,“如果说炒股是一道菜的话,那股评家、‘黑嘴’的推荐就是调味品。有他们味道会鲜 一点,但过头搞不好出事;没有他们这道菜也能填饱肚子。”因此,他建议股民不要老想着借别人的力去快速致富,炒股还是得靠自己,想避免被忽悠,自己要先清 醒设防。耐人寻味的是,不仅律师涂勇与他想法一致;连咨询机构老总也兜底:股市上哪有神啊?那些说能让你一夜暴富的,都是骗人的。

  所以,要想不被“黑嘴”忽悠减少上当,最重要的还是投资者自己要有清醒的头脑,把握好自己的“钱”权,科学投资,才是避免上当最有力的防火墙。

  <<<链接 何谓“黑嘴”

  从法律意义来讲,“黑嘴”指那些没有正规证券咨询职业资格、却给股民提供证券咨询甚至代客理财业务的。而百姓普遍意义理解的“黑嘴”,除了没有资格证书却给人推荐股票的机构,也指那些尽管有咨询资质,却经常为了种种利益给庄家“做托”、蒙骗小散户的机构和股评家。

  识别“黑嘴”四招

  第一招,看其是否“挂牌经营”。按照证监会《暂行规定》要求,会员制机构在开展会员制业务时,应在相关栏目及业务发生场所,以醒目方式公示或公告机构全称及业务资格证书号码、参与栏目的执业人员姓名及其执业资格证书号码。

  第二招,看其是否招收异地会员。由于异地会员在投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给了“黑嘴咨询”以可乘之机,对此,《暂行规定》有明确的禁止规定。

  第三招,看合同签订情况如何。一是合同的格式要统一印制;二是合同首页应载明投诉电话、收费专用银行账户账号、户名及开户行;三是合同首页有醒 目的风险提示:“本公司承诺提供专业服务,不承诺投资者获取投资收益,也不与投资者约定分享投资收益或分担投资损失”及“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四是 未签书面合同前不向投资者收取咨询服务费用。

  第四招,看其是否“推荐黑马”或自吹自擂。《暂行规定》禁止会员制机构及人员在开展会员制业务时以“黑马推荐”等方式明示或暗示投资者一定获得投资收益,或直接代客操作,或与客户约定分享投资收益及分担投资损失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2

少林寺承认修地宫 称墓地仅自用不出售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430/426575.shtml


 每经记者 吴文坤 发自北京
在经历了“上市门”之后,河南嵩山少林寺修建地宫一事,昨日(29日)又被当地媒体曝光。在《每日经济新闻》昨 日的采访中,少林寺寺务处办公室有关人士证实了此事。
此外,坊间传言地宫可以买卖并将进行市场化运作,上述寺务处办公室人士对此予以否认,他 称地宫只是僧人们圆寂后使用的墓地,不可能对外出售。
昨晚6点左右,少林寺也在其网站上发布了声明,对此事进行澄清,否认“卖墓地”。不过, 由于该项目动工已有两年,有没有到国土部门备案,是否私下更改土地用途?都引来了外界的质疑。
墓地两年前开始修建
据当地媒体的报道, 这座地宫位于少林寺塔林西侧约50米处。地宫的石门不大,高约1米,宽约0.8米,被一把铜锁锁住。通过门缝往里看,只能看到漆黑一片。石门里面还有一扇 红色的铁门。
当地群众介绍,这座地宫在去年就已建成。建造时,不少群众还跑去参观。里面的样式就像窑洞,圆形的拱门,墙体用青石砌成。面积有 几间房子那么大,相比普通的房子,没有什么特别。
通过媒体发布的现场照片,也可以看到地宫门口已经杂草丛生,周边并没有新近动工的痕迹。
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安全法制科科长朱超峰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建造地宫时,他也去过,就是几间套房式的窑洞。
少林寺寺务处办公室有关人士 昨日在电话中对 《每日经济新闻》证实确有此墓地的存在,“动工建造有好几年了”,由于他刚来不久,无法说出准确的开工时间。
不过,与媒体报 道的300平方米不同,少林寺在随后的官方声明中表示,少林寺于两年前,借助原有洞穴,营造了“普通塔”地宫一座,约一百多平方米。
市场化运作遭 否认
近几年来,少林寺一直谋求市场化运作受到了众人的质疑,前一阵子,有关“少林寺上市”的传闻一度被媒体热炒。本月27号,一直想注册“少 林药局”商标的嵩山少林寺经北京市一中院一审宣判被驳回商标申请。前者从2004年开始,就向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商标“少林药局”,指定生产产品为咖啡、 方便面、盒饭等。此次“地宫”修建完成后也被坊间传言可以买卖,并将进行市场化运作。
据上述媒体报道,当地有传言说,善男信女如果可以在地宫 买一块地方,作为未来的安葬地,会有少林高僧对其亡魂进行超度。
“如果少林寺真的将其出售,那将会是一笔不菲的收入。”有人士认为,少林寺独 有的文化氛围将使得该墓地价值连城。据记者了解,北京现在的合法公墓价格多数在3万元/平方米以上,最贵的高达百万元,少林寺墓地一旦出售或许会创出天 价。
或许由于此事过于敏感,在《每日经济新闻》此前采访的多个包括少林寺外联处工作人员在内,都纷纷表示不知“地宫”一事,更不用说市场化运 作。
不过,在记者询问地宫是否出售时,上述寺务处办公室人士表示,那都是外面的谣言,绝对不可能买卖。塔林是少林寺历代高僧圆寂后才能进去的 地方,旁边修建“地宫”,也是为了僧人们圆寂后有一个归宿。
“卖墓地”一说在声明中也做了否定。由于少林寺塔林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 时也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遗产保护范围之内,少林寺不便随意增加灵骨塔,尤其是普通僧众的灵骨塔。这也就使得少林寺必须另寻他处,“为了解决少林寺僧 团对专属灵骨安放场所的实际要求”,地宫“为少林寺普通僧众安放灵骨的专属场所”。
被疑私下更改土地用途
《每日经济新闻》昨日查阅了 少林寺官方网站所提供的全景图,以及当地媒体所刊发的照片,发现地宫所处位置实为一片林地。
少林寺的声明表示,地宫是“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 在塔林文物区域之外西侧,避开文物景观”修建的。
而《每日经济新闻》昨日致电河南登封市国土局用地科,该办公室人员告诉记者,自己并没有听说 少林寺修建墓地一事。他表示,按照程序,如需在嵩山少林寺景区申请墓地,应当先通过嵩山少林寺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的同意,再到国土局办理国土证。
北京市律师协会理事梁人华律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对该土地少林寺原本存有使用权,土地用途一旦变更,应在墓地修建前,到当地国土部门备案。而如果 对于该土地少林寺原本不存有使用权,除国土局外,还将涉及规划委、民政局甚至环境局等多个相关部门。
“这片土地原来应该就是少林寺的。”少林 寺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管理中心总经理钱大梁昨日对 《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不过对于土地用途更改是否已经备案,他表示还需要向上面询问。截至记者昨日发稿前,少林寺方面还没有进一步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48

保华启动太子奶重组 太子奶拒承认破产


http://www.yicai.com/news/2010/06/358270.html

太子奶清算方保华顾问昨日晚间向第一财经发来声明称,李途纯在太子奶集团的营运中已无任何角色,将启动太子奶集 团的司法重组。
但同时,太子奶方面却称保华顾问无权宣布太子奶集团破产。

保华顾问的声明指出,自清盘人委任之后,清盘人已经控制太子奶集团内的全部5家境外控股公司,控股公司是太子奶集团境内营运公司的直接股东,境内公 司拥有太子奶集团的资产及业务。

该声明称,现时李途纯不是控股公司的股东亦不是其董事,而李途纯在太子奶集团的营运中亦无任何角色。“控股公司已经通过股东决议,撤销李途纯及所在 境内公司现任法定代表人及董事的职务,并委任清盘人的代表为境内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及董事。”

保华顾问称,清盘人将与高科以及太子奶公司各所在地的政府的代表紧密合作以维持太子奶集团的正常运作,启动太子奶集团的司法重组,并与株洲、北京、 黄冈、成都及昆山当地的政府及法院联系,解释司法重组的重要性及其程序,债权人及供应商的会议正在筹备中。

保华顾问的相关负责人保国武表示,所有债权人可得的最大利益及所有债权人供应商及经销商可能得到的最佳结果,均将会来自确保营运继续稳定及尽快重组 太子奶集团。

但同一时间,太子奶方面昨日晚间也向第一财经发来声明宣称,太子奶集团对香港保华花旗银行,依据英属开曼群岛大法院的任何针对太子奶集团的所谓境外 法院文书,“一律不予理睬,不予承认”。

太子奶方面称,香港保华公司是一家财务公司,无权宣布太子奶集团破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01

真功夫供应商承认进口排骨在国内购买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16/1127696.shtml


每经记者 刘丹 发自北京
昨日(7月15日),提供过问题排骨的一家供应商 “苏州虹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虹信)向记者坦言,肉排并非企业从丹麦等地直接进口,而是在国内市场从进口商处购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随 后发现供应商的进口肉来源存疑。另外,真功夫方面昨日公开声明,供应商检验检疫证明并非作假,而是在文件传递过程中正式的检验检疫证未及时提供。
国 内市场买来的进口肉
真功夫一份内部会议资料显示,排骨分别由“苏州虹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佛山俭美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从美国、丹麦进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联系上了“苏州虹信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企业法人高小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向真功夫提供的“问题排骨”是从市场购买的。
高小方在电话中告诉记者,质量不好的肉排已经销毁了,并且表示“偶尔出现质量问题,有一两例很正常。”据悉,公司在国内市场购得的肉排是从丹麦进口。
昨晚18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总部设在江苏的苏州虹信在广东设有一家办事处,几个批次的“问题排骨”均为该办事处从广 州当地市场购得的进口肉。
同时记者获悉,另一供应商佛山俭美公司方面在接受监管部门调查时也表示采购的“问题排骨”并非直接进口购得。
真 功夫:检验检疫证并非作假
“相关书面材料和情况还没提供,所以具体情况还不清楚。”昨日,记者从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要求苏州虹信 出示三批肉排的检疫证明,分别为:2009年1月19日和1月23日以及4月16日,但是因为公司法人代表目前在广州,并且回应称部分材料已经提供给真功 夫,所以检疫部门目前并不能证实原料排骨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是否作假。
另外,记者获悉,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前往真功夫广州总部,了解 “进口排骨”的来源、证明、质量等情况,并分别从企业和供应商佛山俭美方面获取了相关资料。经初步调查,佛山俭美公司未办理进口肉类产品收货人备案,并且 在广东局辖区内没有以该公司的名义进口肉类;苏州虹信也从未在广东局辖区内以该公司的名义进口肉类。
“不论是直接进口还是在市场二次购买,进 口肉仍需要相关检验检疫证明。”对苏州和佛山两家供应商提供的排骨可能为市场购得这一情况,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肉类进口时需经十分严格的检 验检疫。
而昨日真功夫副总裁兼首席营销官张帆公开向媒体表示,供应商检验检疫证明并非作假,而是在文件传递过程中正式的检验检疫证未及时提 供。她指出,事后虽然供应商补齐了证明,但真功夫还是未采用该批次货品,并责成供应商进行了改正。
“很难说是不是冒充进口,同时也不排除走私 的途径或者其他渠道进入。”相关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另有消息称,真功夫曾向广东检疫部门提供了一份进口的资质证明,不过只是一份复 印件并非原件,不能作为调查和证明的依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654

霸王承认防脱洗发液曾名丽涛 称已延期有效批文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20/1150132.shtml


每经记者 李亚蝉 郑佩珊发自广州、上海
昨日 (7月19日),霸王方面向《每日经济新闻》提供的文件传真显示:霸王防脱洗发液生产批号的“审批结论”定为“经审核,该产品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现予批准”。
霸王集团公关部经理杨政书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霸王防脱洗发液和丽涛防脱洗发液成分相同,是同一产品。对此,杨政书解释为,批号是可以续时间 的,名称是可以变更的。霸王集团正是通过延续时间和变更名称继续使用丽涛防脱洗发液的批号。“我们是有效批件。”杨政书表示,霸王集团已经通过延期和变更 名称将霸王防脱洗发液批号的有效期延至2011年9月18日。
“霸王”批号现疑云
7月16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国家药监局网站 看到,霸王育发液(霸王(广州)有限公司 卫妆特字(2007)第0577号)、霸王乌发液(霸王(广州)有限公司 卫妆特字(2007)第0579号)、霸王防脱洗发液(霸王(广州)有限公司 卫妆特字(2003)第0504号)的批准文号分别与几年前的丽涛育发液、丽涛乌发液、丽涛防脱洗发液的批准文号完全一样。
事实上,丽涛最早是霸王集团在2001年力推的一系列洗护产品。记者还了解到,“霸王”防脱洗发液使用的批号是“丽涛防脱洗发液”的批号卫妆特字(003)第0504号,而卫生部官网显示该批号已经过期。
对此,霸王公司方面回应称,“霸王”使用的批号并未过期,而是国家药监局从2008年开始接手审批化妆品批号。
上周五,记者在国家药监局网站查询到,霸王防脱洗发液等霸王系列产品的审批状态均为 “建议批准”。昨日,记者再次登录国家药监局网站,发现国产化妆品的审批信息查询数据库里,所有的产品“审批结论”栏都消失了。
带着疑惑,记者致电国家药监局,一位新闻处的工作人员打开了网页进行确认。在证实的确查不到产品的“审批结论”信息后,工作人员表示,“不太清楚,有可能是系统维护”。
如果是系统维护,为何所有产品都没有了“审批结论”信息?该工作人员表示会再进行核实。
昨日下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处处长申晨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有关方面已经核实过产品信息“审批结论”被集体删除的问题,“网站上没问题”,“审批结论”一栏仍然在国产化妆品的查询之中。 当记者表示确实没有“审批结论”一栏时,申晨表示“明天一早再核实一下”。
卫生部未审核特殊功效
昨日,霸王集团向《每日经济新闻》发来一份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产特殊用途化妆品卫生许可批件》的文件传真。这份文件将霸王防脱洗发液生产批号的 “审批结论”定为“经审核,该产品符合《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的有关规定,现予批准”。
该文件右下角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字样、该局化妆品许可专用章以及编号00000584,并没有发文时间。对此,杨政书解释说该生产许可证是原来的许可证延期而来,下面只有编号,没有日期。
药监局内部人士指出,药监局无法“正式批准”的主要原因是,无法对特殊功能进行认定。在霸王集团所发“霸王防脱洗发液”的卫生许可批件传真件中确实有一句 “卫生部未组织对本产品所称功效进行审核,本批件不作为对产品所称功效的认可。”
上述药监局内部人士坦言,“特殊功能性产品的批文中,对特殊功能是否有效不做评价,意味着出了问题还得企业自己承担。”
霸王:与丽涛是同一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了解到,霸王防脱洗发液在2006年12月14日被批准变更产品名称,原产品名称为“丽涛防脱洗发液”。
一个是霸王防脱洗发液,一个是已经沉寂的丽涛防脱洗发液,为什么批号完全一样?
昨日,杨政书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霸王防脱洗发液和丽涛防脱洗发液成分相同,是同一产品。对此,杨政书解释为,批号是可以续时间的,名称是可以变更的。霸王集团 正是通过延续时间和变更名称继续使用丽涛防脱洗发液的批号。“我们是有效批件。”杨政书表示,霸王集团已经通过延期和变更名称将霸王防脱洗发液批号的有效 期延至2011年9月18日。
记者多次就此问题向霸王集团求证,均未得到正面回复。从宣传上来看,“丽涛”防脱洗发液当初并未使用现在霸王的 “纯天然”、“中药”、“无化学物质”概念。对此,杨政书解释说该产品“以前就是特殊化妆品”。
杨政书解释,霸王防脱洗发水是该产品最早的名称,后来认为该名字“可能有些霸道”改为丽涛霸王防脱洗发水,最后又改回霸王防脱洗发水。
相关链接
“霸王”两次缺席新闻发布会
上周被媒体曝出 “二噁烷”以来,最具戏剧性的恐怕是霸王集团频生变故的新闻发布会了。
7月14日,“二噁烷事件”被香港媒体曝光之后,霸王集团迅速在其官网发布 《关于香港壹周刊失实报导的严正声明》,同时表示已将产品送至第三方进行检测,将于7月15日举行新闻发布会。
7月15日,记者前往广州霸王国际大酒店,从霸王集团公关部经理杨政书处得知,新闻发布会已经被推迟,公司的重要领导正在商讨被推迟的新闻发布会举办的时间和具体地点。
当晚,霸王集团给媒体群发短信,邀请媒体在7月16日下午3点参加广东省日化商会、广东省轻工业协会主办的 “如何认识和看待二噁烷在化妆品中的含量问题”新闻发布会。霸王集团人士透露万玉华届时也将出席。
7月16日下午近3时,新闻发布会现场挤满了各媒体的记者,然而主席台上空无一人。不久,参会名牌被陆续摆上主席台,但却没有看到霸王集团的人。
有记者开始小声交谈,“是不是又被霸王耍了”。当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化妆品含二噁烷有关情况》。该通报称在开展现场检查并对相关产品进行抽检后,“结果显示,抽检样品中二噁烷的含量水平不会对 消费者健康产生危害”,但没有公布具体的检测数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42

聯發科承認主力芯片性能缺陷 3月營收暴跌三成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14/xOMDAwMDIzMjQxOA.html

在大陸手機芯片市場份額持續下滑的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發科」)再次遭遇產品質量問題的考驗。

4月8日,聯發科罕見地在其官方微博上披露,其主力芯片產品MT6252存在「無法正常開機」的性能缺陷——此時距離該款芯片上市僅一個月時間。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聯發科的上一款主力芯片MT6253也曾因為「貼片工藝」的問題,其市場推廣一度受阻。而MT6252正是MT6253最主要的替代產品。

「作為一款正式發佈的產品,MT6252應該已經過了測試期。但在正式發佈之後,還出現大規模的質量問題,這在業界並不多見。」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評述。

就在聯發科公開承認MT6252存在性能缺陷的當天,聯發科還發佈了一份堪稱黯淡的營收報告——今年3月份營收78.06億新台幣,同比下滑30.4%;一季度營收同比下滑39.2%——這已經是聯發科連續兩個財季同比出現大幅下滑。

「目前展訊和Mstar對聯發科的市場反噬,還在進一步擴大。」多位深圳手機界資深人士認為,這場突如其來的「質量門」,或令聯發科的「市場保衛戰」雪上加霜。

遭遇「質量門」

對於MT6252的上市,聯發科寄望頗高。根據聯發科發佈的新聞稿,MT6252是全球首款不需要外掛「靜態隨機存取內存」的超低價多媒體手機單芯片解決方案。與傳統解決方案相比,MT6252不但大幅減少布板所需組件,布板尺寸也降低20%。

「相比較MT6253,MT6252在成本上會節省約一美元。」深圳一家聯發科下遊客戶對本報記者分析,聯發科期望以更低的成本價格,阻止展訊和Mstar對其市場的侵蝕。

「聯發科的早期產品一般都是引領低端通信芯片的潮流,相比之下,現在更多是被動應對。」前述聯發科深圳客戶評述,聯發科希望通過推出MT6252有效保住市場份額。

今年3月上旬,MT6252開始向聯發科的幾家核心客戶供貨。但隨後不久,卻相繼出現了質量缺陷。

「在開關機200次到500次之後,常會出現無法正常開機的現象。」一家已經開始使用MT6252芯片的深圳手機廠商負責人告訴記者,該現象絕非個例。而本報記者瞭解到,MT6252出現質量問題後,不斷有客戶向聯發科反映情況並交涉。

「由於剛開始供貨的都是幾家核心客戶,聯發科方面非常重視。」前述深圳手機商告訴記者。

4月8日,聯發科首次在官方微博上表態:「MT6252確實於alpha site客戶端發現MXIC flash在斷電測試幾千次後可能出現無法正常開機的現象。」並表示,已發佈最新版補丁軟件來消除此flash搭配性問題。

聯發科方面進一步表示:「客戶亦反饋問題已獲解決,此問題解決後將不會影響今後的量產。」

市場兩端受壓

聯發科「質量門」背後,折射的是這家昔日「山寨機之父」近年面臨的市場窘境。

隨著2009年下半年展訊和Mstar的崛起,在低端GSM手機芯片——這個一度被聯發科近乎壟斷的市場,聯發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詳見本報2009年7月30日報導《展訊、Mstar低價搶單 聯發科遭遇「滑鐵盧」》)

來自iSuppli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年中,展訊芯片在低端GSM市場佔有率已超過10%,而Mstar每月也有近百萬件的出貨量,聯發科的市場份額則滑落至90%以下。

市場重壓之下,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聯發科的主力產品MT6253開始大幅降價。「幾乎是每兩個月就降一次價,每次幅度都在0.5美金左右。」深圳一手機方案公司人士告訴記者,MT6253的價格已經從上市之初的近5美金,降到了目前2.8美金。

主力產品的大幅降價,令聯發科的利潤備受擠壓。其財報顯示,去年四季度聯發科營業淨利38.27億新台幣,環比下滑44.7%,同比下滑56%。受業績下滑的影響,這家昔日的「台灣股王」股價從去年9月最高485元新台幣一路走低至目前347元新台幣。

「若維持價格水平,聯發科將面臨市場份額的下滑。一旦降價,將對公司的盈利和股價構成壓力。」iSuppli中國研究總監王陽認為,價格戰之於聯發科可謂左右為難。

事實上,據本報記者瞭解,聯發科的降價策略收效甚微。去年9月份,展訊率先推出了針對印度等多運營商市場的三卡三待產品,有效規避了聯發科價格戰帶來的衝擊。

而聯發科市場份額的下滑還在進一步加大。本報記者採訪多位深圳手機設計公司、集成商估測,目前低端GSM芯片市場份額,聯發科已滑落至65%左右,展訊約佔25%,Mstar和其它品牌約佔10%。

「聯發科急需一款價位更加低端的產品,來維持市場份額。同時彌補多卡多待市場的軟肋。」前述聯發科下遊客戶透露,聯發科最大的競爭對手展訊,將於近期推出性價比更高的新品6610L。

「不排除MT6252是為了搶佔市場先機,在軟件調試尚未完全成熟時,提前發佈。」前述聯發科下遊客戶分析。

事實上,在低端GSM芯片市場之外。聯發科在智能手機和3G領域的前景,也不容樂觀。本報記者瞭解到,聯發科基於android的智能機解決方案MT6516至今出貨寥寥,而與傲世通合作的TD芯片,至今尚未實現量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24

歐洲股神承認被騙 沽出消費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e6fo.html
 

  歐洲股神安東尼.波頓(Anthony Bolton)主理的基金買入民企股頻頻中招,較早前更向《金融時報》承認,曾發現其投資的內地公司涉嫌造假,店舖數目較報稱的縮水一半。根據歐洲股神所屬基金公司富達的持股紀錄,發現其內地消費股持倉越減越少,看來造假問題,已打擊歐洲股神以至富達對內需股的信心。

    《彭博》資料顯示,波頓主理的富達中國特殊情況基金(下稱特殊基金),年初至今僅錄得正回報0.61%,跑輸同業的2.51%正回報,表現亦遜於恆指逾2%的升幅。波頓於4月表示延長任期至2014年4月,似乎有意一雪前恥,但目前形勢不容樂觀。

   金融時報》上週刊登波頓的訪問,指他表示在曾投資的中國公司中,100家內會有數家出現嚴重企業管治問 題,或涉嫌造假。他曾聘請5家企業情報公司進行深入的盡職審查,發現有一家由他決定投資的公司,其擁有的店舖只及聲稱的一半;另一家他投資的公司聲稱有四 大客戶,但當中有3家表示不認識該公司,不過,歐洲股神未有就此開名。

    店舖數目誇大的問題方面,所指的可能是擁有零售店舖網絡的股份。根據富達年報,特殊基金持有40大股份當中,擁有零售店舖網絡的股份,包括國美(493)、亨得利(3389)、明豐珠寶(股吧)(860)、周生生(股吧)(116)及六福(590),另根據聯交所資料,前三者先後被富達減持,持股量於今年之前已降至5%以下。而令波頓聲名狼藉的霸王(1338),以及因延遲刊發業績而自3月底停牌至今的寶姿(股吧)(589),亦在今年曾被富達大幅減持。

    不僅特殊基金,富達今年以來換馬增持的對象都避開消費股類別。根據披露,富達增持了從事軟件業務的金蝶(268)及中國自動化(569),以及醫療概念的創生(325)及李氏大藥廠(股吧)(950),及從事雜誌出版的現代傳播(股吧)(072)。眾多零售股之中,只有春天百貨(331)及東方表行(398)今年獲增持,且看富達轉投軟件、基建業懷抱,能否為歐洲股神退休前打一場翻身仗。

 
我的感想:
    姜國華教授認為——波頓不是買股的思路不對,只是不瞭解情況,對信息的鑑別度誤差太大。我贊同姜老師的看法。
    我們應該從波頓這位歐洲股神處吸取教訓,提高鑑別上市公司信息真假的能力。我在博客上轉載了一些質疑上市公司的文章,其中有些上市公司不會進入我的股票池,但質疑文章的分析思路是值得學習的,一些新的做假套路也是要記住的。
    我對這篇報導中提到的企業情報公司很感興趣。波頓是在事後才請這些公司做盡職調查的麼?為什麼以前沒有做?是因為他買的股票太多了麼?如果是,那麼一百家中只有幾家有問題,怎麼會對投資業績產生大的影響?中國什麼時候會有本土的企業情報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70

奇瑞汽車首度公開承認將重啟IPO 資金鏈吃緊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27426/

隨著與捷豹路虎合資的明朗化,奇瑞開始在新的征途上發力前行。日前,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首度公開承認奇瑞汽車重啟IPO計劃,但上市時間表還未確定。

從2006年就傳出奇瑞上市,但受制於資本市場的震盪以及自身戰略調整等因素,奇瑞IPO上市計劃一拖再拖,似乎失去了上市的最佳時期。

然而,尹同躍清楚地知道,提高公司盈利和理順內部資產結構是奇瑞當務之急。

數據顯示,除了依靠銀行借貸,奇瑞還嚴重依賴政府補貼,2008年和2009年,奇瑞利潤總額分別只有3.14億元和0.72億元,其中包含政府補貼4.70億元和6.33億元。

被業界詬病為「圈子鋪得太大」的奇瑞,為了理順內部資產關係,拋售不良資產和非主營業務,選擇了放棄新車型推出,以減少車型設計和研發成本。

隨著新東方之子上市,奇瑞品牌上攻戰略的發力,奇瑞標榜的「第三次創業」拉開序幕,尹同躍將「從追求產品數量轉變為追求產品競爭力」,作為實現「短期3%,中期5%」利潤目標的發展策略。

而與此同時,捷豹路虎項目的推進也成為了助推奇瑞上市的重大利好。與傳統合資公司不同,奇瑞與捷豹路虎的共同開發合資自主車型,不僅有利於奇瑞的整車開發水平提升,而且借助於捷豹路虎的品牌認知,從而快速提升品牌形象,這與奇瑞「第三次創業」的初衷也不謀而合。

不過,奇瑞上市的時間表還仍未確定,而眼下對資金的渴求依舊是奇瑞需要解決的燃眉之急。奇瑞汽車相關信息顯示,奇瑞汽車總負債超過300億元,其中流動負債超過200億元,資產負債率常年超過70%,而在2020年前奇瑞將有接近300億的資金需求。

這個資金缺口如果僅靠融資來填補是難以支撐的,不過,如果奇瑞未來能利用合資技術來反哺自主業務,實現中高端轉型,研發出有競爭力的產品,使其主業盈利能力進一步提升,那麼奇瑞IPO時刻很快會到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