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找嘸壽險投資長 金控老闆暗心焦


2011-9-12  TCW




兩大以壽險為主的金控老總,最近 都面對同樣難以回答的問題。

九月一日,國泰金控法說會現場。美林證券金融產業分析師胡傳祥問:「我想了解國泰怎麼看保險公司獲利?可以忍受多久不賺錢或虧損?」

八月十一日,富邦金控法說會,野村證券台股研究部主管王嘉樞問,「現在美國十年公債殖利率剩二.三%、台灣一.四%,中間差近一百個基點(一個基點即 ○.○一個百分點),避險成本扣掉,好像沒錢可賺,這模式還能運作嗎?」

一個月內,國內兩大金融產業分析師對保險獲利模式提出質疑,原因無他,他們都看到台灣壽險業經營的困難。金融海嘯以來,國內外利率爬不起來,八月初美國聯 準會主席柏南奇宣布到二○一三年前,利率將維持在近乎於零的低檔,意味保險公司要走出利差損(編按:當壽險計入利率、佣金、死亡賠償等資金成本長期高於投 資效益率,對壽險公司會產生利差損)困境,還有長路要走。

根據壽險公會的統計,去年全台總保費收入為二兆三千億元,跟全台去年底境外基金總額二兆四千億元相當。對一般人來說,買了基金,總會上網關心它的報酬率。 但全台千萬保戶,有多少人知道,繳的保費是誰在操盤、管理?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壽險業投資長」。

要能綜觀全局! 千億部位才不會誤踩地雷

這位置,也是現在許多壽險業大老闆心中,解決利差損難題的最佳答案。「投資長是解決目前保險業滿手現金窘境的關鍵人物,」一位本土壽險公司高層指出。近來 金融圈出現這樣的對話:獵人頭公司主管跟壽險高層感嘆「投資長好難找」,保險局官員也有感而發:「好的保險業投資長真的很重要。」

八月中,潤成入主南山人壽底定,除正副兩位董座外,第一位宣布的新經理人,即投資長-復華投信前總經理楊智淵。七月,國泰金控更把資產三兆元、卻沒有投資 長一職的國泰人壽兩千億的台股部位和投研人才,撥到全資子公司國泰投信,由張錫主管,正是想替國壽的台股部位找個能綜觀全局的大將。

但壽險投資長面對艱難的投資環境,位置越來越難坐。一位壽險公司投資長形容,「投資長是人前風光,但會一人在房間流淚的角色。」

國內資產逾千億的壽險公司共十三家。這些公司投資部門主管,坐擁千億部位,不論要下單或買避險商品,券商和外銀絕對排隊替他們服務。但關起門來,這些投資 部門主管卻得面對近乎「不可能的任務」。

首先,壽險公司的投資包括國內外股票、債券和國內不動產等,除要抓對股市波動的方向,更要掌握海外個別市場和公司信用風險,提前避開隱而未爆的債信危機。 更要弄得懂各種複雜的金融商品,才不會踩到地雷。

要能精準判斷! 壓錯匯率,賺賠差很多

即使能掌握這些還不夠,更要能看對匯率走勢。以國泰人壽來說,上半年國外股票和債券,避險前投資收益率分別達六.四%和五.九%,表現不差。但因避險成本 達三.五%,拉低整體投資收益率,使得上半年避險後的整體投資收益率只剩下三.二%。「(替代避險)他們賭的是新台幣升值不會比其他亞幣快這多少要 take view(有判斷)。如果壓錯了就傷到了,」瑞士信貸金融產業分析師許忠維分析。

三.五%的避險成本有多高?對比富邦人壽上半年避險成本為一.○三%,兩邊差距達二.四七個百分點。以國泰人壽一兆一千六百億元的海外部位來說,每多一個 百分點的避險成本,就可以讓國壽少賺一百一十六億元。

即使一個百分點的錯誤,就可讓公司賠錢,這是壽險投資長的艱難任務。但這只是其中相對簡單的部分。更大挑戰在國內壽險業槓桿大,管理不善,動輒會讓公司淨 值變負!

目前國內壽險業股東權益相對資產平均僅三.九%。換言之,資產是股東權益的二十五倍。對比在港上市的友邦人壽(AIA)僅五.五倍、美國最大壽險公司大都 會人壽(Met Life)是十五倍,台灣壽險業槓桿大得驚人。而這二十五倍的關係意味著,以一千億資產、四十億股東權益為例,資產賠十億,股東權益就少二五%。

也正因這二十五倍的關係,保障股東權益及上兆元保費資金的重擔,就落在投資長和其團隊身上,但這也衍生出投資長第二個難題。目前國內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僅 一.四%左右情況下,一位手操千億部位的壽險投資主管強調,積極不一定贏,但「不積極就一定輸」。

要有高心理素質! 二十五倍槓桿要能忍能衝

但積極投資,在槓桿倍數大情況下,金融市場波動越大,越易對保險公司的穩定造成傷害。在衝鋒陷陣和忍辱負重的踩煞車間,投資長心理素質要夠高。「以一個公 司要經營兩百年的角度來說,實在不能有太多事說,『這是我的短期策略。』因所有事都是短期策略時,二十年下來,公司可能非常不穩健,」一位壽險投資長分 析。

眼下壽險業投資長們打的是場高技術門檻、高心理素質的戰爭。也難怪一位金融業高層就感嘆,「(在台灣)你要挑投信投資長,我能找到一百個。可是要挑保險業 投資長,可能只找到十個。」壽險投資長,現在是金融圈當紅人才。

【延伸閱讀】3大保險公司 上半年操盤成績不及格

國壽 投資收益率:3.20%資金成本:4.31% 利差損(百分點):1.11

新光投資收益率:3.88%資金成本:4.92% 利差損(百分點):1.04

富邦投資收益率:4.12%資金成本:4.19% 利差損(百分點):0.07

註1.除新光之資金成本統計至去年底,其餘為2011年上半年數據 註2.各公司之資金成本可能有reserve based或者asset based的差異 註3.資金成本為保險公司保費收入須支付佣金、死亡賠償、利率等成本,若長期高於投資收益率,將導致公司虧損資料來源:各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29

在墨西哥找嘸作業員、越南主管接連離職小氣日企兩招解決全球大缺工

2015-09-21  TCW

日本跨國公司在海外面臨招工不易、員工跳槽問題,過去以為什麼都不用做,新興國家人民就會來上班的日企,不得不正視「看不起」海外員工,所帶來的危機。

本田與富士重工業的工廠所在地,日本三重縣鈴鹿市和群馬縣太田市,是著名的汽車生產重鎮,二〇一五年初,出現了有趣的徵人啟事。

貼出招募訊息的是汽車大廠,職缺是作業員。在這個缺工嚴重的工業重鎮,出現徵人啟事並不稀奇。但有趣的是,招募對象竟然限定外國人,因為工作地點在墨西哥。

「可見日企在墨西哥面臨多 嚴重的缺工窘境。」長期在墨西哥協助日系企業營運的事業創新夥伴(Business Innovation Partners)社長茄子川仁說。

美國、加拿大簽訂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之後,墨西哥便成了「世界工廠」,除了產品出口到北美可享零關稅,最具魅力的莫過於當地龐大廉價勞力。 墨西哥總人口數在今年已達一億二千萬人,並以每年平均一%的成長率穩定增加,尤其在瓜納華托州有一半人口為二十五歲以下,最不缺的就是年輕勞工。

低薪低晉升,搶人輸歐美在這樣的地區,為什麼傲視全球的日本企業會人手不足?

熟悉當地情勢的管理顧問說:「美國通用汽車等美商及德國福斯汽車等歐系企業,都不像日企這般嚴重缺工,很明顯的日企在人才大戰中搶輸了。」人才,很容易被 挖角。例如「薪水給你一.五倍」、「你在這裡只是小職員,到我們公司可以當經理」……,歐美企業搶人時,出手不手軟,誘因也很直白。當然日企也會祭出不相 上下的條件企圖留人,卻依然無法制止人才流失。

不只在墨西哥,缺工情況也出現在亞洲。場景換到越南北部,距離首都河內市三十分鐘車程的地方,有間日系企業從一九九〇年代就在此落腳。今年二月,該公司中階管理職員工一個接一個相繼離職。

「我下個月想離職。」面對員工的離職申請,日籍社長雖拚命慰留,卻徒勞無功。如果是資淺的基層員工,也許衝擊還不會這 大,但有些是年資十年以上的資深員工。

有些員工即使沒離職也魂不守舍。「向來勤勉的越南人,怎麼突然變了?」不久真相大白,是韓國三星在幕後操縱。

由於工資漲,三星逐漸將智慧型手機生產據點從中國栘往越南。二〇一四年三月,其越南子公司開始營運,在河內北邊設兩座工廠,總員工超過十萬人;更配合今年畢業潮,積極到大專院校招募菁英。據統計,二〇一三年到二〇一五年度畢業的優秀人才與工程師,已有近兩萬人去應徵。

在河內一帶,還有許多工業園區,日企如TOTO、佳能等也都聚集於此,日後這些企業要徵才,恐將深受影響。

日企在世界各地面臨缺工問題,追根究柢是搶人才時,輸給歐美跨國企業和一些新崛起的企業,至於背後真正原因,恐怕連經營者本身也不自知。

「少數日本企業仍然認為,可以低價雇用到墨西哥的優秀人才。」全球最大人力資源公司藝珂(Adecco)的墨西哥區經理雷亞爾一語道出關鍵。

說穿了,日系企業在墨西哥無法像其他外資企業一樣招募到足夠人才,最大原因就是「小氣」。《日經Business》採訪小組除了墨西哥,還採訪了越南、泰國、印尼和中國等十二個國家,結果所有基層作業員和技術員,都提出和雷亞爾一樣的意見。

例如,越南某位曾任職於日系企業擔任企畫的A先生,去年夏天轉職到美系企業。現在年收入超過十萬美元,之前在日企時只有三萬美元,約為現在的三分之一。

「日企太小看新興國家了,不只薪資,晉升制度也毫不用心。總以為『什麼都不用做,新興國家人民就會想到日系企業工作。』我們公司過去也是這種心態。」系統商Works Applications執行長牧野正幸說。

該公司從二 〇〇〇年起就積極朝新興國家市場發展,曾在二〇〇四年前進中國江蘇省拓展業務,卻因人力不足,不到兩年就撤出。回憶這段經驗,牧野:「當初設定低廉的薪資水準是最大錯誤。」

解方一:世界均一薪資制

記取前次教訓,該公司在二〇一〇年重新進駐中國上海,同時針對海外人才的進用制度有了一百八十度轉變。最明顯的就是,無論進軍哪國,都給予和日本國內一樣的薪資水準,每個新人年薪六百萬日圓(約合新台幣一百六十萬元),即「世界均一薪資制」。

無論在中國或非洲,即使在生活水準較便宜的新興國家,很多社會新鮮人不用幾年就躋身年薪千萬日圓、兩千萬日圓之列。這項制度解決了人手不足的問題,也使該公司在海外市場得以快速發展。現在除了中國,該公司已在新加坡等五個國家設有據點。

根據獵人頭公司JAC經營企畫部研究員黑澤敏浩分析,日系企業在海外不受歡迎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無論大小事都遵循日式管理作風。」「例如,所有剛畢業的 新進員工都一視同仁,這會讓國外的優秀人才敬而遠之。」黑澤說。其他外資企業通常在聘雇時,就已分出菁英和一般職員,其職能訓練內容也大不相同,對於菁英 會很快就交付重要工作,並賦予較大的權限。但是在日系企業,不僅薪資都一樣,差別也很難拉大。

教育訓練內容也是海外人才最不滿的項目之一。日企總是安排新進員工,在剛進公司的前幾年先到各部門實習,以訓練成通才型的人。結果導致抱怨連連,「想往經 營管理職發展的人,被派去業務單位;想負責研發工作的人,被派去工廠生產線。再也沒有什麼比屈辱更讓人難以忍受。」黑澤說。

解方二:當地特有升官制

最早發現日式管理不合時宜、並成功在全世界七十個國家營運發展的是扣件大廠YKK。該公司的海外策略就是「充分授權」,因為唯有當地人最了解當地。在已故創辦人吉田忠雄的指導方針下,YKK所有海外分支機構都擁有獨自的營運體制。

例如,YKK中國投資公司就將職等分為十二級,讓一般職員每一年或兩年就有晉升機會。

反觀在日本總公司,通常要四到五年歷經「一般職員」、「組長」、「科長」,才能晉升到管理職的「課長」。乍看之下好像獨厚中國籍員工,其實和總公司每年都 調薪相比,誰也沒佔便宜。YKK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寺田創說:「中國員工只要沒升官加薪就會離職。」尤其在沿海一帶缺工嚴重的地區,這樣獨特的人事制度 才會應運而生。

進軍海外雇用人才之際,日系企業似乎還有許多誤判情勢的現象。是時候該認清現實、傾聽當地的心聲,才能弭除被優秀人才嫌棄的窘境。(Nikkei Business (c) 2015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海外日企3種誤判:

1、自以為受新興國家人民歡迎2、把日本的人事進用制度帶出國3、把日本企業文化(如聚餐續攤)帶出國資料來源:《日經Business》 譯:王麗華譯 張鳳 審稿 張務華博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27

它的每月活躍用戶數,僅臉書1─5 推特找嘸定位 誕生十年沒獲利

2016-04-11  TCW

從教宗到川普都是它用戶,但高層頻換、搶廣告不顧會員體驗,不僅員工離職率高、連年虧損,股價更逼近歷史低點。

「辛辛苦苦拚十年,一夜回到創業前」,這是推特(Twitter)的寫照。這家公司上月度過十歲生日,但它至今從未獲利、用戶數江河日下,仍和十年前草創時無異。推究其因,乃是推特人事動盪、「無恆主,則無恆心」的結果。

推特比臉書晚兩年成立,當初市場預料它的前景優於臉書。如今推特每月活躍用戶數,只有臉書五分之一,去年淨虧損超過五億美元,臉書該年淨利則是近三十七億美元。市場研究公司 CM Research 主任梅瓦拉(Cyrus Mewawalla)表示,二○一六年的推特「和十年前幾乎一個樣。」推特「十年如一日」,和高層頻繁換將有關。去年五月該公司營運長下台,隨後有十六位高層離職,今年一月下旬又有四位高層走人。現任執行長多西(Jack Dorsey),其角色亦從共同創辦人、執行長、下台、臨時執行長、正武執行長一路變化。如今推特離職員工多到在通訊平台Slack自組社群,在其上分享前公司八卦。

缺乏長遠戰略

營運長只能關心未來一季

高層頻繁換將,主事者上台急於求成,以致屢有「捨用戶、衝營收」之舉。二〇一一年,時任推特執行長卡斯特羅(DiCk Costolo),定下當年營收兩千萬美元的目標,方法是開發可直播演唱會或足球賽的新產品。它不是想提供用戶更佳體驗,而是想吸引廠商掏兩千萬美元做廣告。

為衝營收而不顧用戶體驗,社群網站有失敗先例,如曾被視為臉書最大對手的Myspace,

當初媒體大亨梅鐸

以近六億美元購併

該公司,後來因急於

回收成本而推出大

量廣告,用戶體驗不佳而棄之,六年下來Myspace虧損五億美元,梅鐸最後將它以

不到四千萬美元出

售,被譏為史上最爛購併案之一。

推特問題和

Myspace如出一轍:

產品捨用戶而親業

者,用戶體驗不佳就棄用,廣告主最後也不願花錢在這種乏人問津的產品。《財星》引述一位已離職的推特高層表示,推特開發產品宛如靈敏的駭客,其吸引力固可提高一時,但缺乏遠略終將無以為繼。推特營運長班恩(Adam Bain)表示:「我們只關心未來一季,更長遠則無能為力。」當今推特上許多受歡迎而持久的功能,如標籤、@回覆或轉發,都是用戶發明的。

捨長就短也影響其經營,推特的廣告收入占總營收逾九成。據加拿大皇家銀行(RBC)今年三月調查,推特廣告客戶中,今年願意增加廣告支出者不及三分之一,該機構分析師馬哈尼(Mark Mahaney)稱,一擲千金的廣告主正遠離推特,「這是直正的壞消息。」

唯一特色成限制

一四〇字節,效應兩極化去年十月成為推特正武執行長的多西,上任後首先安定人事,包括今年三月對特定人才祭出五萬至二十萬美元獎勵,他還捐出持股三成(約兩億美元),希望以股票薪酬留下員工。產品則回歸用戶本位,包括推出「時刻」(Moments) 功能,用戶一按鍵即可瀏覽最熱門推文。

不過推特更大挑戰是它的

「一四〇宇節」限制。多西二〇〇六年三月二十一日發布他第一條推文時,距賈伯斯(Steve Jobs)發明智慧型手機,還有二百九十四天。當時手機文字傳達以簡訊為主,而技術只容許簡訊有一百六十字節,因此多西將推文長度上限定在一百四十字。

儘管技術限制早已突破,推特的二四〇限制」仍沿襲至今。用戶要發長文,只能另立連結,或先把文字轉成圖片再發,多西日前發布長文探討「一四〇限制」,亦採此法。

雖然該限制屢遭詬病,但支持者認為,「一四〇限制」一來使用戶須精練文字,二來可藉此迅速了解親友消息,三來這也是推特和臉書等其他傳媒最大分別。

事實上推特在網路、電視

及傳統報紙的曝光度極高,

《財星》稱品牌知名度達

九五%,這都是推特「言簡意賅」之功。許多

勁爆消息都是先透

過推特發布,包括

美國共和黨總統候

選人川普的激烈言

論——他每天平均發

超過十二條推文,

知名歌手韋斯特

(Kayne West)向臉

書創辦人佐伯格乞

討十億美元,都是

先透過推特發布才

引起話題,這是臉書望塵莫及的。

但這也是推特的

代價。推特有不少菁英用戶,從教宗到美國總統,他們在推特上寥寥數語,就足以吸引大量關注。但這些菁英使用社群網路的時間較少,一般推特用戶找不到常駐理由就放棄平台。臉書前總裁帕克(Sean Parker)就說:「(和臉書相比),推特無法準確反映你的社群網路,它也無法提供親密互動。」《財星》指出,推特十年來還糾結一個根本問題:「推特是什麼?」它的人事動盪、策略不清,皆源自無法回答這個攸關自身定位的問題。多西今年二月給出答案:「推特就是即時:即時解說、即時連結、即時交流。」這其實是回到當初多西創立推特「分享即時新聞」的理念。推特十年大夢一場,最後回歸創辦初衷,如今股價逼近歷史低點的它,若能認清自己定位,日後未始沒有翻身的可能。

撰文者楊少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24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