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現在應該怎麼辦?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ckm001/article?mid=43104

自9月開始,恆生指數從兩萬點一口氣升上上星期的24877點高位,升幅達24%,期間沒有經過似樣的調整,許多平時沒有買賣股票的散戶,也被升市 所吸引,亦紛紛加入買賣股票之行列。在我的網誌,每天都有大量留言,不是問有錢買什麼股票好,就是問某隻股票這個那個,其實發問者通常是半桶水或對股票毫 無認識的網友,通常在股票市場上輸錢的就是這班人,我把這群人區分為三個類別,並在這篇文章中,給你們一些忠告。

第一類是跟我投資多年的網友,在兩萬點樓下基本上入飽了貨,他們已經獲利豐厚,但賺錢並不會為你們帶來安心,有人總希望更加跑贏大市,時常找機會換 馬,有人總是杞人憂天,驚個市一朝回吐,盈利化為烏有,於是經常希望沽貨減磅,這兩種人,一是貪婪,一是恐懼,我認為既然是低位買了貨,並決定長線投資, 又知道只要持之以恆,未來發達致富是預計之內,那就應該跟我一樣,以平常心面對,一於坐定定,等收錢。

第二類網友手上持股比例偏低,並持有大量現金,見個市愈升愈急,又從報章或傳媒得知美國要行QE2,並大印銀紙,手上持有的港元將會貶值,於是心急 如焚,想買貨又驚買貴,唔買貨又驚個市再升,咁應該怎麼辦? 首先,你們要知道投資股票是長遠的事情,如果你們的本金唔可以放低三、五年,就不要買股票好了,你既然不懂宏觀經濟、行業分析、公司估值等等的東東,我建 議你做月供股票或行平均買入法,例如有50萬本金,就分五注,每三個月買入一注,至一年時間入齊貨,個市高買到少一點股票,個市低買到多一點股票,以平均 買入法入貨,始終會儲到多一點股票,收集目標以大指數基金如盈富(2800)、H股指數基金(2828)或大藍籌如中人壽(2628)、平保 (2318)、建行(0939)為主,這個策略包你跑贏8成大戶與散戶或99%的投機賭徒。

第三類網友當然是佔大多數的投機賭徒,有些是全情投入,有更多的是間中參與,我當然建議你們不要再倒錢落海,如果想找尋刺激,現在有許多什麼什麼股 票大亨或投資大亨的網上遊戲,可以給你一展所長,贏了有滿足感,輸了無傷大雅,好過做水魚,送錢比人使,賭仔必勝訣﹕「不賭是贏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72

投資全被套牢怎麼辦?


2011-8-29  TCW




Q17:巴菲特在股災中打什麼算 盤?挑到好公司,就算套牢也不怕

八月八日黑色星期一,美股大跌六百三十四.七六點,在殺聲隆隆中,有一個人當天買進股票的金額,比今年任何 一天都要多,那個人就是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我喜歡越跌越買。」巴菲特在接受媒體訪問的時候說,他喜歡在「商品打折的時候出手。」

翻開巴菲特的持股名單,截至今年 上半年,加碼了富國銀行(Well Fargo & Co)和萬事達卡(MasterCard),也新增美國零售折扣商Dollar General和保險資訊公司Verisk Analytics的股票。巴菲特大舉買入零售和銀行股,等於對美國經濟前景投下信任票。

巴菲 特指出,自二○○九年秋天起,他在波克夏公司收到的所有報告都顯示,經濟正持續擴張,看不出任何導致二次衰退的跡象。除了企業財報亮眼,美國房地產泡沫帶 來的庫存過剩問題也逐漸消化,其他方面也在穩步改善,巴菲特認為,經濟復甦時間將比聯準會(Fed)預期的更早。

巴菲特形容,美國經濟復甦 面臨的最大風險,可能是民眾對美國政府徹底失去信心,或者歐債危機蔓延到美國,但他認為,這兩種情況都不太可能發生。但有別於巴菲特危機入市,知名避險基 金經理人索羅斯(George Soros)和鮑森(John Paulson)今年第二季搶在金融股大跌前,就開始出脫相關持股。

索羅斯 和鮑森不約而同減持花旗銀行(Citibank),索羅斯又大舉減持富國銀行股票,跟巴菲特唱反調。金融股向來被視為反映經濟走勢的風向球,索羅斯和鮑森 先前看好經濟復甦,大手筆加碼金融股,如今卻反向出脫,顯然對經濟前景悲觀。 巴菲特勇於危機入市,固然是因為口袋很深,可以越跌越買,但他賺大錢的關鍵在於,挑選好公司。但投資人若要學習巴菲特危機入市,必須量力而為,首先要有大 筆現金,其次是挑好公司的眼光。

巴菲特雖然並不善於抓底部,常常一買入即被套牢,但全球市場大跌,也沒有讓他狼狽不堪,因為他買的股票都屬 於價廉物美,跌幅往往較小,等到市場回升時,同樣讓他大賺特賺。

Q18:台股還有選舉行情嗎?萬點夢碎,小反彈可期

一位官股 行庫自營部主管直言,大選行情已被八月股災破壞了架構,甚至要超過上次高點九千二百二十點也不太可能。台灣產業以外銷為主,歐美經濟欠佳,消費需求降溫, 加上台股與國際股市連動性強,面對全球性股災,也很難獨善其身。

不過,部分法人仍表示樂觀,摩根富林明投信副總經理顏榮宏認為,短期內國際 情勢若能止穩,選舉行情的發動仍有足夠的時間。台股經過修正後,目前股價淨值比約一.五倍,是過去五年平均值,加上兩岸紅利因素,選舉行情仍可期待。

知 名投資部落客歐斯麥也指出,政府在選前仍會有所動作,以上屆選舉為例,即便○八年遭逢金融海嘯,歐美股市持續下跌,當時政府還是硬拉台股一把,雖然台股○ 七年從九千八百五十九點跌到七千多點,但從○八年初台股仍強拉到五二○前的九千三百零九點「馬英九高點」。台股有總統大選這一帖護身符,即使萬點目標很 遠,仍有機會展現選舉行情。

Q19:未來哪些台股會是反攻領頭羊?傳產股頻創新高,強勢格局確立

這一波台股從去年五月二十五 日的七千零三十二點起漲,七個月後站上九千點波段新高,今年八月卻直線下挫,幾乎打回原形,一度跌到七千一百四十八點。雖然大盤指數重挫,但個股表現卻差 異很大,以去年低點與今年八月九日這兩個指數接近的位置來比較,一千三百多檔股票中,有四五%上市公司的股價是上漲的。

在這四五%上漲的股 票中,表現最優異的前二十檔,比去年波段低點時的價位,上漲了一.八倍至七倍的都有,主要是石化、紡織、食品等原物料股,以及汽車、通路、營建等族群。反 觀電子股表現遜色,只有蘋果及智慧型手機概念股如可成、立敦,是少數逆勢上揚的個股,有些電子股甚至已跌破大盤五、六千點的價位。

從過去一 年多的波段行情來看,大多數股價創新高的公司都是傳產股,且以龍頭股居多;反觀電子股大不如前,顯見台股領頭羊已經從電子股轉向傳產股。

在 選股方面,積極型投資人可優先選擇獲利及配息能力較佳的高現金殖利率股票,或布局有兩岸交流、通路、內需和資產題材的企業,如統一超、三商行、泰山、台肥 等,達到防禦及抗通膨效果。

【延伸閱讀】大盤逼近前波低點,卻有45%個股上漲 ——近15個月大盤指數走勢&個股漲跌比率

2010/5/25最低點7,032點2011/8/9跌到7,148點

大 盤下跌股占55%上漲股占45% 註:個股漲跌比率是和大盤漲跌比較,時間統計從2010/5/25至2011/8/17資料來源:XQ全球贏家、CMoney 整理:鄧麗萍

【延 伸閱讀】上漲前20大 傳產勝電子

坤悅 漲幅694%上銀 漲幅492%政德光電 漲幅444%華美 漲幅338%玉晶光 漲幅288%皇 普 漲幅264%永彰 漲幅242%中石化 漲幅242%可成 漲幅239%網路家庭 漲幅228%聯華食 漲幅228%神腦 漲幅218%龍巖 漲幅 201%東隆興 漲幅197%亞聚 漲幅192%信昌化 漲幅188%中美實 漲幅184%儒鴻 漲幅183%台硝 漲幅182%立敦 漲幅181%註: 紅字是傳產股、黑字是電子股

Q20:台股被套牢,出現反彈怎麼賣?高持股先減碼兩成,保留現金低接

在這一波股災中,被套牢的 投資人,應視現金占總資產的比重,來決定下一步。由於未來不確定因素很多,如果現金部位少、滿手股票,只有減碼一途;若用融資買進,則更加迫切需要大幅減 碼。

狀況一:用融資買股票、且面對追繳壓力的投資人,可考慮補繳保證金差額,因為短期內市場跌幅已深,但碰到反彈時,仍宜減碼應對。在減碼 時,可優先保留基本面較佳的個股,先把這類持股砍一半,另一半則用現金償還,取代融資。至於跌勢慘重且沒有成交量的持股,意味著承接力道弱,應認賠出清。

狀 況二:現金買股的投資人,若手上持股達九成,應趁反彈時降至七成,最少騰出三成現金,一旦市場不如預期,至少有現金保命。持股低於五成者,可在股市跌深過 程中進場布局,即便在長期衰退中,也會有一個像樣的中期反彈,因此,危機入市的勝算,可說是屢試不爽。

狀況三:手上很少股票,現金不缺的投 資人,趁著股市下跌時,分批買就對了。而危機入市的優先選擇是穩健配息、不易受景氣牽連的個股,即使未來景氣不明,也有下檔支撐。至於像巴菲特那樣的長期 投資者,除非遇到很大的狀況,否則,可以不用理會短期內的下跌修正。

Q21:基金慘賠,該如何收拾殘局? 股債重新配置,千萬不要停扣

基 金是另一種形式的股票,如果投資金額占總資產比重太高,仍宜減碼因應。而基金減碼的依據,並非報酬率多少,而是以資產配置的分布來決定。

策 略一:首先,去除重疊的標的,同時避免過度集中在某個區域,例如新興市場基金。其次,單一國家基金的波動風險較高,應優先去除;第三,產業型基金如原物料 等,投資比重占總資產也不宜過高。

策略二:債券型基金往往是金融亂世的防彈衣,滿手股票型基金的人,應重新檢視自身的資產配置,把債券部位 納入投資組合。債券部位的配置,視投資屬性來決定,建議保守型投資人的債券比重為七○%、股票為三○%;中性者的股債配置各五成;積極型投資人則可拉高股 票至七○%、債券三○%。標的可優先選擇全球債、新興市場債,以及成熟國家政府債。

面對股災時,定時定額投資千萬不能停扣,除非標的重疊, 否則更應該堅定的執行扣款。即使市場持續震盪不安,基金投資人也無須在此時悉數出脫,如果賣光股票型基金,只保留現金和債券部位,在股市反彈時,就會失去 扳回一城的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98

問答篇》業務員離職 我的保單變﹁孤兒﹂怎麼辦? 一次弄懂六大保險疑難雜症

2011-9-5  TWM




面對類型五花八門的各種保險,以 及艱澀難懂的契約內容,許多消費者一旦遇到問題,就先打了退堂鼓。然而,出現在心中的小疑惑,卻有可能嚴重影響你的保險規畫,︽今周刊︾整理最常見與目前 網路上引起較多討論的六大問題與答案,為讀者解惑。

撰文‧許瀞文

繳費十年了,現在才後悔怎麼辦?」、「如何確 保醫療險能夠給付最先進的新式手術費用?」、「定期險的續保問題怎麼解決?」保險是一輩子的事,在漫長的保險生涯中,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總會隨時出現,令 人傷透腦筋,也有可能嚴重影響你的保險規畫。

為了能讓讀者在保險規畫的過程中進行得更順利,︽今周刊︾特別整理最常見、也最容易造成誤解的 六大保險疑難雜症,彙集各界專家意見,提供最專業的解答。

Q1.原本的業務員離職了,我的保單會不會變成孤兒保單?

孤兒保單 泛指原先招攬的業務員離職,造成保戶手中的保單瞬間「無人照顧」。此外,亦有可能是因為保戶聯絡方式改變而未通知保險公司,造成保單與保險公司之間失聯。 而近年來由於不少外商壽險公司撤離台灣,也衍生不少新形態的孤兒保單問題。

孤兒保單所造成的主要爭議,是因為延誤了保費的繳付,影響保單的 正常權益,嚴重者,甚至會導致保單失效。

「預防孤兒保單最好的方式,就是靠自己。」保險暢銷書作者劉鳳和指出,每當變更聯絡地址、電話時, 一定要主動告知保險公司;此外,消費者本身應該清楚記錄每個險種的理賠給付要件,「最好在投保後就詳細請教業務員,並且用筆記本記下內容,以淺顯白話的方 式記錄,日後看到才不會忘記。」這個動作,一方面是預防自己的保單在變成孤兒之後還遇到「不良後母」,在與接手的業務員或保險公司出現爭議時,能有一份紀 錄自保;另一方面,有了紀錄,也能定期檢視手中保單是否都有如期繳費,一旦發現某張保單並未收到繳費通知,就必須立即聯絡保險公司。

Q2. 儲蓄險繳了十年保費,現在才後悔,該怎麼辦才好?

對於這種「頭已洗了一半」的消費者,原則上,專家還是建議能夠勉為其難的繳完所有費用,解 約永遠是下下策。但若真的「不願繼續洗下去」,除了解約一途,一般來說還會有三種較常見解決方式,包含減額繳清、展期保險、保單借款繳納等。

減 額繳清是將保額降低,例如原本投保一百萬元,年繳保費二萬元,保額可減為五十萬元,年繳保費會減少一萬元。

展期保險指的是相同保額、相同給 付條件,在停止繳費的前提下,將保單剩餘價值換算成新的保單有效期。例如原本一百萬元額度的終身壽險,轉成展期之後,可能只剩下十年定期壽險,但保額依舊 是一百萬元。

保單借款繳納指的是保單內的價值準備金,以低於市面上的利率借出繳納保費,在借款期間保單依舊有效,萬一發生事故身亡,會將保 額扣除已借款的保費賠給保戶。

Q3.受益人是孩子,但尚未成年,孩子拿到理賠金之後會不會被有心人騙走?

每回有大型災難,例 如地震、空難,父母身亡,孩子未成年,此時總有很多親戚冒出來想要擁有孩子的監護權,不僅令人擔心父母遺留下最後一筆保險金,是否真能穩當地交到孩子手 上?

國際紐約人壽客戶服務中心副總經理余家和表示,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父母(保戶)應和銀行訂定保險金信託契約,由孩子作為信託的委託人及 受益人,銀行作為受託人,再告知保險公司該張保單已經交付信託,將受益人轉成銀行信託帳戶。如此一來,一旦保戶身故,保險公司會將保險金交給銀行,由銀行 照簽訂契約內容執行。

余家和也指出,就算出國最常購買的旅行平安險,只要在受益人欄位指定給信託帳戶,保險金額一樣也納入信託戶中。

Q4. 有些醫療險有舊式手術理賠、新式手術不理賠的問題,該如何解決?

有部分保戶在申請醫療險理賠時,發現有些早期醫療險保單無法理賠新形態的手 術或治療方法,而與保險公司有爭執。消費者認為,醫療技術只會越來越進步,但真正需要理賠時,保險公司卻以「新手術不在保單保障範圍內」拒絕,不禁讓人疑 惑,繳了多年保費,到底保障些什麼?

台灣人壽理賠部經理林世聘表示,確實某些早期醫療險保單有這樣狀況,為避免類似情況發生,在購買醫療險 時要盡量挑選理賠手術列表多且明確的,而保單上若有加註「若出現新形態或替代性手術,會依相當程度理賠給付」,亦可多少避免保單理賠跟不上醫療進步的問 題。

如果早期醫療險保單沒有此條加註,且理賠手術列表較少,若要保障更周全,就只能重買一張醫療險,無法在原有保單上增加。

Q5. 定期險雖然比終身險便宜許多,但會不會期限一到就無法續保?

許多人不敢買定期險,就是擔心期滿續保問題,認為終身險才安全,但事實並不盡 然。定期險也有保證續保條款,如市面上一年期定期壽險及癌症險,都是保證續保。

劉鳳和指出,以遠雄人壽一年期定期壽險為例,保單條款上清楚 記載除非商品不再銷售,或者保戶年齡超過續保年齡限制,只要保戶要投保,保險公司不得拒絕,且該商品最高續保年齡是九十五歲。

癌症險也相 同,保單條款也記載清楚,不能因為保戶年齡過高或身體狀況大不如前,甚至罹患癌症而拒保。

若是認為一年一年投保太麻煩,想轉買長年期壽險, 保險專家也建議,最好一次就買二十年期,如果先買十年期壽險,過了十年後身體狀況不如十年前好,很多指數都飆高,容易遇上保險公司拒保狀況,為防萬一買足 二十年期比較妥當。

Q6.意外險到底保什麼?為什麼有些是意外死亡卻不理賠?

的確,「走得令人感到意外」,不見得就是保險定 義中的「意外身故」。保德信人壽市場及商品企畫部副總吳昆倫表示,意外險強調的是「因為外力而造成自己身體有損傷,甚至於死亡」,這才符合理賠範圍。但若 意外發生在競賽、戰爭、核災,則通常不予理賠。

台灣人壽表示,要符合意外險理賠兩大要件是「外來突發、非由疾病所引起」,如果一位糖尿病患 者因為跌倒而住院,需要比一般人更長的住院時間,意外險會和保戶以「和議」方式,按比例理賠,不是住幾天賠幾天。

較有爭議的意外理賠,大多 都是有牽涉到疾病,這時必須要看死亡原因是屬於意外或疾病。例如保戶本身有心臟病,因為發生「意外車禍」受到驚嚇而「心臟病發」身亡,那麼,因為死亡原因 是心臟病發,因此非屬保險定義中的意外身故,不在意外險理賠範圍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73

【轉軌探照燈】土地財政搞不下去了,怎麼辦?

http://www.infzm.com/content/73559

就現在的改革,很多人會提出來一些問題,比如現在中國政府的稅收增長比GDP增長要快,所以這幾年有人提出應該減稅。

其實,中國的稅率這些年是沒有什麼變化的,為什麼稅收能超GDP增長?當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鼓勵發展的都是一些高稅率的產業(這些產業通過壓低地價、勞工成本來獲利),高稅率部門增長比低稅率部門增長要快。

在2002-2008年的黃金增長期中國也是收這麼高的稅率,大家不覺得是個問題,因為那時候房地產業和外需都非常強勁,所以大家都有錢賺。現在當 外需不行了,房地產業也被中央壓下來以後,這種低利潤就導致了稅率成為一個問題。這個含義是什麼呢?我們後面的改革要做什麼呢?

中國必須要放開一些能夠帶來增長的部門,同時還可以不減稅,比如一些國有壟斷部門以及土地。現在各個地方政府壟斷商住用地,催生了現在的房地產泡 沫,但是現在已經做不下去了,地方政府發現由於中央的房地產調控,商住用地的土地出讓金增長速度在下降,未來還會絕對下降,可是徵地成本卻在上升。以前, 每年新增50%以上的工業用地是虧本的,只有30%的商住用地是賺錢的,現在賺錢的部分在減少,可是徵地的成本,包括給老百姓、給農民的補償以及現在越來 越高的防止上訪的維穩成本已經相當高。原來雖然土地財政收入很高,但土地財政的利潤率大概是30%-40%,未來幾年會到10%甚至更低。

土地財政已經搞不下去了,怎麼辦?

我們可以放開一些集體建設用地,允許小產權房入市,允許郊區農民給外來農民蓋房子。比如農民蓋十幾套房,然後去賣或者租,政府來征房產稅。現在中國 正在搞一些房產稅,即使在城市裡開徵房產稅,對第一套房基本上不開徵,但是城市裡有兩三套房的只有百分之十幾。只有把城鄉集體用地放開,允許農民蓋房子, 收房產稅才有意義。如果農民說我不自己開發,我把土地直接出讓給開發商,那麼農民就可以獲得一筆高額的土地出讓金,政府可以再收土地增值稅。

這種方法不用減稅,還可以把經濟中的很多流動性引導到房地產供給上去,給新進入城市的農民工和大學生蓋房子,這就能壓低泡沫,帶來增長,同時讓地方政府從依賴土地出讓金逐漸轉為依賴於土地增值稅和房產稅。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本文節選自其2012年3月26日在布魯金斯-清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舉辦的《中國崛起中的機遇和挑戰》研討會上的演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63

Auditee不理睬你怎麼辦? Bittermelon 苦中作樂

http://bittermelon2009.blogspot.hk/2012/06/auditee.html
有從事內審的朋友在FB上留言,說他的Auditee有階級歧視,自己向對方攞料時全無反應,但當IA manager出馬卻完全沒有問題,朋友問如何是好。

首先,有不少機構都有「對等」文化,即是部門之間的溝通必須要由同級來進行。例如自己部門的Officer要找對方的Officer;自己的 Manager要找對方的Manager。若果自己的Officer找對方的Manager,便會被視為不尊重對方。所以,在這些機構內工作的內審就要注 意,若果遇到比你高級的Auditee不理睬你,可能是這個原因,那就唯有找自己的Manager出面「單聲」,要求他們幫忙。除非auditee是故意 「玩嘢」,否則的話,通常都沒問題的。

另外,做fieldwork前,我習慣會安排一個Kick-off meeting,有份參與是次審計的IA和auditee人員都會出席,對方的頂頭上司最好也能參加,在會議中除了講解審計項目的目的,範圍和時間等等 外,還可以藉此互相介紹,說好那位IA同事負責甚麼範疇,並由對方那位同事負責提供資料及所需的一切協助。由於對方的頂頭在場,所以通常都比較容易達成協 議。

還有,從事內審的平時應要和auditee建立良好的關係,即是「扮下friend」。例如發了電郵問對方一些事情後,最好能打個電話甚至親身找對方follow up一下。我自己比較喜歡親身去一趟,可以藉此寒暄一番。

寒喧要有話題,對方的枱頭擺設是個好開始,例如見到對方放有子女的相片,話題就可以無窮無盡了。年紀多大,那裡就讀,喜歡甚麼活動等等。傾談一陣子後,入正題就容易了。

另外,fieldwork完成後,禮貌上向對方道謝,日後也要保持聯絡,例如節日時發個祝賀電郵,碰面也要寒喧幾句,用意是保持關係。

我不敢說上述的方法是萬試萬靈,但以自己的經驗,超過八成機會是有效的。

從事內審的最好能建立一個自己的social network,除了方便工作外,還可以「收料」,不過這不是一時三刻能做得到,要肯花時間去經營才可以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12

利潤不增長,股民怎麼辦? 張化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c88c4001019dgt.html
- 摘自張化橋的新書《避開股市的地雷》

  股票投資的要訣是尋找(並奢望分享)企業的利潤增長。但如果大多數公司要麼長期不增長,要麼負增長,我們該怎樣投資呢?
  利潤增長固然美麗,但是完全不增長的企業也可以很美;利潤增長如果需要消耗大量的資金,這樣的增長對股民經常是有害的。
  一家企業如果有一個可持續的生意,這個生意有「護城河」: 生意要麼競爭不激烈,要麼不需要競爭,那麼這家企業就很幸運:它什麼都不用做!即使沒增長也沒關係,它的長期回報率依然可以相當好。
  這就好比一個十年前購入的商舖,它有「護城河」— 它的租金每年上漲一點。這時,你什麼也不需要做,因為即使完全拋開商舖本身資本價值的上升,光是租金的回報就已經很好了。這個道理跟股票投資是一樣的。
  過去十年,中國經濟騰飛,想當然上市公司應該賺得盆滿,但事實並非如此:太多的公司忙忙碌碌,利潤總額雖然增長很快,公司也越做越大,但它們是「摧毀 價值型」的。原因是:它們的股票越發越多,攤薄了原有股東利益;它們的負債越來越多,也分走了公司的利益。很多公司通過負債賺取的額外收益非常小,甚至為 負數,等於白白地給銀行打工。
  通過比較下面15家香港上市公司在過去十年的股票回報率,我們可以看出,一家公司越是忙碌,它的股價表現越差。
  排名最靠前的是粵海投資(00270.HK)。這家公司幾乎什麼也沒有做,只是守著東江水,把水輸往香港,但這恰恰就是最好的生意。十年裡,它的股票回報率最高,為608%。
  恆隆集團(10.HK)的地產項目不多,靠收租坐地收錢,其股票回報率名列第二,為515%。
  排名稍次的,就是幾家高速公路公司和北京首都國際機場(694.HK),後者的回報率為152%。有趣的是,越是「不勤快」的高速公路公司,它的股票 回報率越高。比如,寧滬高速(177.HK)的回報率為240%;成渝高速(107.HK)的回報率為199%;滬杭甬高速(576.HK)的回報率為 112%;皖通高速(00995.HK)的回報率為111%。相比之下,多年來深圳高速(548.HK)大興土木、收購兼併,它的股票回報率在上榜的高速公路公司裡是最差的,回報率為65%。
  路勁基建(1098.HK)本來在全國經營18條高速公路,日子過得美滿幸福。但是,2005年-2006年,它禁不住誘惑進入了地產行業,導致公司的總體回報率下降。該公司管理層敬業、能幹,但是干得越辛苦,回報率卻越差,只有46%。
  華潤創業(291.HK)的兩個主要業務(啤酒和零售)並非很有吸引力,行業競爭也相當激烈。但是,除了在2001年-2003年,這家公司做過一些 大型併購以外,迄今沒有大的舉措,這是福氣!多做多錯,少做少錯。而且,它還有一些收租業務回報頗豐。十年裡,這家公司的股東獲得了153%的股票回報 率。聽起來並不刺激,只相當於每年9.72%的復合回報率,其實非常難得。
  上海實業(363.HK)靠著它的老業務(收費公路、南陽煙草、光明乳業等),本來可以給投資者很好的回報率,但它忍不住在2008年-2009年大舉進入房地產業務,結果大傷元氣,回報率只有41%。
  回報率最差的是中信泰富(00267.HK)。它有很多獨特的資源,業務也曾經有很好的「護城河」,比如,香港海底隧道和國泰航空的股權,還有收租物 業等。但是,管理層的「不安分」導致它不但頻繁地買賣資產,甚至進入澳大利亞採礦業、湖北的特種鋼,以及房地產業務。後來,它在澳元上的賭博差點置公司於 死地。這只股票今天的市值比15年前低三分之二,過去十年的回報率為-30%。
  怎樣才能找到長期回報率高的好公司呢?我的理解是:
  (1)企業最好有高增長,但是一定不要那種耗費過多資金的高增長。公司的淨資產回報率要高,公司擴大業務所需投資必須保證ROE不下降,或者不會下降太多。最好不要發行太多新股票,或者不要負債太多。這樣的標準可以概括為「少花錢,多辦事」。
  (2)如果公司的業務沒有增長,或者增長很慢,也未必不是好公司。這樣的公司依然可以有很高的股票回報率,前提是ROE高,現金分紅率高。
  
對未來利潤的預期
  經濟放緩時,投資者對未來利潤的預期會下降。一般說來,這會導致股票估值的大幅下降。但是,利潤預期只是股票估值的要素之一,其他的要素還包括通脹以及其他資產的預期回報率,當然還有政治和社會狀況。另外,談論股市的漲跌,跟起點的估值水平有很大關係。
  比如,雖然經濟放緩,但如果通脹水平很低,名義利率也很低,那麼,錢沒有地方可去,就出現股票估值很高的情況。今天的日本和台灣就是如此:利潤長期疲軟,但是市盈率很高;資金沒有去處,機會成本低。
  相反,在2000年-2005年的中國,雖然經濟快速增長,但是通脹嚴重,名義利率高企(雖然官方的基準利率比較溫和),資金緊張,結果造成股市連跌五年。
  比如,美國之所以會在1968年到1982年出現大熊市,完全是通脹和高利率所致,儘管當時美國的經濟增長率很高。
  過去20年間,中國企業已經暴露出一個共同問題:利潤增長快,但由於頻繁地發新股,股權屢被攤薄,所以每股利潤增長較慢,現金流更差。因此,企業需要不斷增資擴股和借貸,負債率高企,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
  未來十年,雖然貸款利率可能下降,但由於社會整體的資產收益率看跌,很多企業的股本收益率可能下降得更多,股東價值會嚴重受損,大量企業甚至會因此倒閉。
  以國美為例,它固然成功,但它的興衰史反映了大多數企業的共同問題:快速擴張、大量消耗資本、快速攤薄股份、現金流低於利潤、負債率上升、很少分紅。當行業走下坡路時,它們會面臨一個痛苦的抉擇:被迫去槓桿,直到關閉;還是繼續擴張,直到彈盡糧絕?
  這家公司大股東的股份已經從100%被攤薄到33%,當然,小股民的股份也相應地被攤薄了。你可以說,大股東被攤薄關係不大,因為只要不失去控制 權,33%跟100%是一樣的。但是,小股東的處境卻很悲哀,他們既沒有得到像樣的分紅,公司股價也從4港元以上的峰值跌至現在的0.7港元。
  這家公司的資金並不寬裕,如果現在清盤,它的清盤價值會大大高於股票市值。但是這家公司不會清盤,還會繼續借助實體店和電子商務,兩條腿走路,儘管會步履艱難。
  這家公司面臨的困難在中國企業中很具代表性。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股民應該多看自由現金流,而不僅是運營現金流。雖然每年都賺錢,運營現金流有保證,但隨著公司越做越大,不斷要投入更多的錢,股民們實際所獲不多。
  很多科技企業實際上是製造企業,它們最容易跌入類似的陷阱。原因是,它們的資本支出和研發開支太大。今年賺10億元,明年要投資15億元,明年賺16 億元,後年要再投資20億元。如此循環往復。但是,如果沒有這些開支,它們很快就會失去競爭力。手機行業中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都屬此類。當然,其他行業的 企業也有可能墜入同樣的陷阱。投資者應當小心規避這種「增長的陷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024

做為創始人卻被公司解僱了 你該怎麼辦?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33001.html

生活中有不少的必然性。比如死亡,還有稅款。而如果你是一個成功的創投公司的創始人,且你的名字不是馬克·扎克伯格的話,就有可能哪天從CEO的位置上下來。別不高興,你的下台實際上是你的公司通過的最終驗收。

David Feinleib就是這麼說的。《創業為何失敗:而你如何成功》一書的作者Feinleib自己就經歷過了創業的起起落落。Feinleib是莫爾達維多風險投資公司的風險投資家。此前他成立過四家公司,其中的兩家分別被惠普和Keynote Systems收購。

看到一線曙光

他學著在解聘通知書中發現樂觀的一面。

「最近一個老同事給我打電話,他很沮喪,因為在他創業時提供資金的那些人現在想要開除他,」Feinleib說。「我的回答是,『祝賀你,哥們。你到站了!』」

要放棄自己一手創辦的企業當然不是易事。董事會的人告訴你該離開的時候,你可能會歇斯底里或傷心不已,可能還必須得強顏歡笑,但你其實真該高興。

為什麼被罷職是一種得到認可的標誌

對創立公司的首任CEO來說,被解僱應被看做是一種獲得認可的標誌,Feinleib這麼說。「這意味著你所做的是對的,使得人們對你的公司足夠上心以至於想取代你。」

好吧,看到這裡你該開始對這種轉彎抹角的說法翻白眼了。不過Feinleib有個頗具說服力的觀點在優秀企業家間廣泛流傳。因此他們創辦企業,而後抽身而退,將之後的長期發展留給他人揮灑汗水。

「但其他的企業創始人更多的會這樣覺得,『這是我的心肝寶貝無論如何我都不會離開它,』」Feinleib說,「他們甚至可能發現了處事的不當之處或是自己的能力缺失,但還是不願意撒手。」

別覺得這是針對你的

創辦者遭罷職大多是因為他們雖有組建公司的眼界,但卻無法很好地管理經營公司。

人際交流技巧無非為一大硬傷。通常企業的創始人在產品方面天資卓絕,對於管理經營卻不勝其任。他們可能不善於招賢納士,可能脾氣不好而使高級人才卻步。而這時,董事會就會當機立斷,把創始人踢到公司的某個邊邊角角的辦公室去,以保證公司的良好發展。

關鍵是,千萬別覺著這是針對你個人的,Feinleib說。「從CEO的位子上下來並不代表失敗和恥辱,也許就恰恰相反。可能是公司的發展已經超越了你作為創立者的能力所及,或許是時候改變自己,或是拱手讓賢了。然而這對於大多數企業元老來說確實難以接受。」

警惕危險信號

還有些東西可能不易被創始者們察覺:警示訊號,雖然通常並不明顯。據Feinleib所說,這就是為什麼投資人總是扮演壞人,對公司創始人嚴厲苛刻,並在認為合適的時候下逐客令。

「在最終談話之前,董事會的人總會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告訴你,你得加油了。對公司創辦者來說,這些跡象都預示著會有離職的麻煩了。比如你同意聘任一位工程副總,但六個月後還沒辦成這事,那可就得等著與董事會談談了。」

如果一位董事建議你與某個有著什麼好點子的人談談,那麼這就是另一種危險信號了。很多創辦者會當即拒絕這個建議,其他的微笑點頭者恐怕壓根也沒把這當回事。

投資人會注意到這一切,並終究會做出反應。

被撤職的時候,試著發現好的一面吧。「離職不過是走個程序,」Feinleib說。「這代表你到達了目的地,該做的你都做完了。籌措資金,招賢納士,以及推出了很棒的產品。」

有點像和女友分手

有時Feinleib談起這些就像女友要和你分開。「真的是個成長的時刻,」他這麼說。不過他說得對。再說,天涯何處無芳草嘛。

「作為公司創始人CEO被罷職並不是什麼世界末日,尤其是在硅谷。這絕不是個污點,你仍有機會創建新公司。絕地反彈,東山再起者大有人在。」

嗯,好像在什麼地方聽過這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832

匯源果汁現實存在的六個問題,怎麼辦? william頭盔

http://xueqiu.com/9273139325/22282017
$匯源果汁(01886)$ 與飲料業資深人士(曾就職於匯源)聊完匯源果汁,針對匯源的問題彙總如下,供各位參考:

1、首先是工廠的佈局和生產沒有規劃,導致全國無主流產品系列,這是很大的問題。雖然100%果汁是匯源主流產品,但這個品類盤子太小,就是做到再高的佔比,絕對值也有限,除非人們改變了消費習慣,更關注健康,才有可能100%果汁放量。

2、其次,產品多而亂,很多產品設計出來就是自己打自己。然後包裝、口感、品質控制方面都過於一廂情願,沒有充分去考慮消費者為什麼會買的問題。

3、再次,就是營銷模式方面的,沒有很好的上層設計和規劃。今天看這樣好就這樣做,明天看那樣好就那樣做,沒有長性。

4、還有就是匯源太過於依賴某一個人馬上帶來奇蹟,經常改變,也是沒有長性。朱新禮自己對營銷就沒有理解,他可能比較相信一個金點子能馬上改變企業狀況的那種宣傳。而下面的團隊沒有思考,或者說不敢去思考,不敢去質疑,所以就總是希望出現奇蹟。

5、公司內部已經形成明顯的企業官僚主義。山東籍的高管太多,形成共振、排外,這些都是很明顯的問題。

6、匯源工廠還有一個的問題,不知道善待員工。本 來你企業在當地,解決了這些員工的就業問題,你管理規範,高標準、嚴要求,員工都有很好的歸宿感,有多少員工你就有多少個活廣告,口口相傳的作用是很厲害 的。結果把企業搞得半死不活,員工收入低於同行業水平,機器開1個月歇半個月,管理水平又差,質量把關不嚴。弄的員工在外面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匯源人,工 作服只肯在廠內穿,你有多少員工,就是有多少個反面宣傳平台,都跟人說匯源的飲料不能買。

如何改良:(以下是該資深人士的建議)

1、這麼大的企業,幾萬員工,改革不是隨便說說就可以搞的;

2、學會放手,學會用人,學會授權,這些現在對老朱們都很重要;

3、贊成在現有的基礎上去改良,不可以對企業不負責、不可以對員工不負責、更不可以對投資者不負責;

他認為:匯源如果不能痛定思痛的去改變一些明顯的錯誤,這個上市公司沒有前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96

中美電商對比:我們差在哪?我們該怎麼辦 零售商研究員

http://xueqiu.com/2215105569/22402259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數據,2011年全中國有近2億用戶進行了網上消費,總數達852億人次。然而,中國的電子商務,準確的說,從最近四五年才開始發力,卻已有不小的成績。如今人們已經習慣了網絡消費,購買日常的電子產品、服裝、書籍,還有一些服務。不過,仔細觀察在中國運營的電子商務零售商,卻能發現另外一個不得不迴避的現實:電子商務看似美好,卻難盈利。9月份蘇寧易購以6000萬美金收購母嬰用品電商紅孩子,再一次讓人把目光投向中國這一正在蓬勃而又艱難前行的產業。對比中美兩國電商的發展,是否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迅猛發展的電子商務

  按照2011年的銷售額,中國最大的十家電子商務零售商及其銷售額(單位:百萬美元)依次為:天貓(15,625)、京東商城(4,787)、蘇寧易購(914)、噹噹網(561)、亞馬遜卓越 (510)、國美(488)、1號店(418)、易迅網(367)、紅孩子(232)。
  成立於2008年的淘寶佔據了將近前十一名電商的2/3份額。這家電子零售商號稱出售一切合法的產品。正是由於其母公司阿里巴巴做創立的支付系統,讓B2C和C2C交易有了保障,促進了這一行業的發展。往日的支付問題得到解決後,在線評論給了對於電子購物尚待觀察的顧客第一手的市場反饋,間接的讓顧客的聲音得以在網絡流傳,電子平台的口碑,讓一度線下依靠口口相傳的品牌溝通,成為瞬間的事情。然而電商的支付,只是第一步,更多的挑戰,來源於線上和線下的整合。
  線上方面,各大購物平台和網站,雖然有的打著實體商店買不到的產品,或者是進口產品、海外版等耀眼的光環,卻不能迴避一個現實:線上的產品,正在逐步的同質化。各個電商所銷售的產品本身,已經很難讓經營的電商得以差異化。而精準地促銷,往往被以價格戰為名頭的清倉活動所取代,難以獲得消費者真正的認同。細化的分類和精準的定價,也因為來自投資方的壓力,未能及時推出市場。今年8月京東商城和蘇寧易購的價格戰,也因為政府的介入草草收場,未能向顧客展示電商獨有的優勢。而京東發起價格戰的本質是因為投資方的壓力:這家電子零售商正在謀求上市。
  相比於實體零售商,電商的優勢在於便捷,無論是支付還是送貨退貨。這一切都讓中國邊緣地區的消費者能夠享受到不亞於一線城市的消費水平和服務。但從電商的角度來說,這卻對物流造成了很大的挑戰。如今的電商,尚無一家有足夠的規模而降低運送成本,最終達到盈利。大的電商如京東商城,已經開始有計劃地建立自己的分銷中心和倉庫;而小一點的電商只能依靠第三方物流。對於急需盈利的電商,依靠第三方物流顯然很難將成本有效控制。而依靠自己的物流體系,卻是需要長期的資本注入而短期內很難見到回報。如凡客誠品已經把他網絡全國30多個城市的分銷體系減少到4大核心城市。
  相比於物流的挑戰和線上產品及促銷的管理難度,電商還面對實體零售商「越界」的挑戰。蘇寧易購收購紅孩子而進入母嬰用品的電商渠道,被媒體解讀為下一個十年的戰略部署。這樣的實體零售商電商化,並不是簡單的如外界解讀蘇寧正在去電器化。更多地應該看作是線上線下的整合,以及服務的多元化,渠道的多樣化。由於物流的挑戰對電商和實體零售商的本質是一樣的,而競爭卻不同。因此,越界,不過是多元化的一步必經之路。

美國電商業給我們的啟示

  然而相比於中國的電商,起步更早,更成功的美國電商又是如何跨越這些挑戰的呢?對比美國的電商發展,對中國的電商又有什麼啟示?
  美國的網絡購物佔整個零售額的7%,這個比例低於西北歐的一些國家(比如英國為12%,德國為9%),和中國的比例大致接近。這是因為美國家庭擁有車輛比例較高,以致選擇實體店購物的幾率較大,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的電子商務發展不夠成功。事實上,無論從消費額總量、電子商務技術、消費理念等各方面,美國都走在全世界最前列。
  按照2011年的數據,美國最大的11家電子商務零售商及其銷售額(單位:百萬美元)依次為亞馬遜(48,080),史泰博(Staples)(10,600),蘋果(6660), 沃爾瑪(4900),戴爾(4610),Office Depot(4100), Liberty Interactive (3760),希爾斯(3604),Netflix(3205), CDW(3,000)和百思買(2950)。
  如果綜合排名前100的電子商務零售商的表現,我們會有如下發現:
  1.亞馬遜是當之無愧的電子商務霸主。它自身的銷售平台,提供給小商家的平台,外加自有信用卡多種結合的方式是天貓可以借鑑的。
  2.標準化非定製的產品,比如家電、辦公用品,電腦電子產品是傳統的電子商務銷售的主力軍。它們起步較早,銷售額巨大。
  3.同樣是這些產品,網絡銷售額已經開始趨於平穩,增長基本都在個位數,像戴爾還出現了負增長。而在中國,不久前,京東商城和蘇寧易購的價格戰,顯示出國內的電子商務還處在標準化非定製的產品爆發階段。這部分產品利潤較低。
  4.沃爾瑪和梅西等傳統超市和百貨公司近年來表現迅猛。以沃爾瑪為例,2011年的線上銷售額增加了20%。2008金融危機後,沃爾瑪有意縮小其線下實體店的營業面積,必然帶來的是庫存量的減少。它們一方面積極擴大線上店的品種;另一方面,推出郵寄到店自己取的方式,為客戶節省了運費。這種模式非常受歡迎。
  5.傳統超市和百貨公司的增長,得益於云供應鏈技術的發展。借助於云供應鏈,商家有效地減少了庫存,加快了流通。原本這樣的技術為像亞馬遜這樣的專業電子商務公司所有,隨著技術的普及,傳統零售商業能得益於此。這對於國內一些想做線上銷售的百貨公司,意義重大。
  6.服裝首飾類發展同樣迅速。特別是在進入一個新國家市場的時候,這類產品通常會先開通線上購物,再考慮實體店。最近美國兩大奢侈品百貨公司,薩克斯第五大道(Saks fifth avenue)和內曼·馬庫斯(Neiman Marcus)(它們在榜單上分居38和41位),都是採用合作開設電子商務的形式進軍中國市場。這樣以較小的代價就可以獲知國內市場表現。這與一些西歐的品牌在華設立店面形成鮮明對比。這對國內的服裝首飾類零售商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另外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是電子商務中的物流問題。和中國的情況不同,由於美國全國境內的消費水平比較均勻,所以建立物流體系相對簡單。美國電商企業一般都是把物流業務外包。國內的電商也許還在糾結於物流外包給第三方難以盈利這個問題,下面的事實也許會有點啟事,亞馬遜在物流這個環節上是虧錢的,幾乎每一次的遞送都是在倒貼客戶,但是正是他們25美元以上免運費這個政策,吸引了大量客戶,在客戶心中牢牢建立起了世界第一的名號。

(原文首發於 中國商報超市週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465

奧巴馬贏了 華爾街怎麼辦?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9752

奧巴馬贏了 華爾街怎麼辦?

FTav:以下是來自Open Secrets網站關於兩位總統候選人的主要選舉捐款者名單:

奧巴馬的五大捐款者依次為:加州大學、微軟、谷歌、美國政府、哈佛大學;

羅姆尼的五大捐款者依次為:高盛、美銀、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瑞信集團。

表下有註釋:「這些組織並不是直接捐款的,而捐獻的金錢是來自這些組織的政治行動委員會(PACs),來自這些組織的個人成員或僱員或所有者,還有來自這些個人的直系新屬。這些組織包括它們的子公司和下屬組織。」更具體的細分是,金融保險和房地產行業對奧巴馬的捐款總額為18,718,167美元,而羅姆尼是52,108,339美元,後者幾乎是前者的三倍。

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毫不留情地指出,這感覺就是華爾街站錯了隊伍,而且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站錯了。如果是你,你會如何應付?銀行股看起來的反應就很大,美國大選知道結果之後,標普500指數的金融股下跌了3.5%,而標普500指數隻下跌了2.4%.

但基於我們對大選後市場的觀點,我們更關注大選對金融機構意味著什麼,特別是金融監管、相關的政府機構和一直在進行的規則修訂過程。

很多專欄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但我們更推薦John Kemp的專欄:

奧巴馬的連任保證了民主黨在證券和交易委員會(SEC)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保持3比2的多數席位,這些機構負責實施《2010華爾街改革和消費者保護法案》中最富爭議性的衍生品部分。

參議院的民主黨人和奧巴馬將會阻止一切重寫Dodd-Frank法案的嘗試。同時,因為民主黨繼續控制參議院,奧巴馬能相對自由地提名喜歡的監管者——相對積極實施這些里程碑式金融法案的候選人。

現在,面對民主黨將在未來四年控制白宮和它旗下執行機構的新現實,華爾街和化石能源產業必須決定如何應對了。民主黨將控制參議院直到2015年初。

一個選擇是保持強硬的反對立場。共和黨仍在眾議院中保持絕對多數的席位,它們可以依賴共和黨阻止通過新法案的嘗試,特別是在能源或金融服務行業內部不喜歡的法案。

美國地區法院和哥倫比亞地區的上訴法院——負責審核大部分金融和環境保護監管法案的法院,仍然在保守派法官的手中,他們大部分由共和黨總統提名,將繼續嚴格地審核這些監管法案。

像證券行業和金融市場協會(SIFMA)、國際互換和衍生品協會(ISDA)、the API和美國商會的遊說集團,已經堆積了一系列對實施Dodd-Frank法案的法律挑戰,而且一些挑戰已經獲得首回合的勝利...

但是,至今,大部分行業已經獲得的法律勝利都是關於邊緣問題的,比如說,缺乏足夠的成本收益分析。行業至今仍不能說服新法案和監管存在實質性的問題。同時,監管者現在又多四年時間重新修訂法案,避免法院找到缺陷...

在2016年前,Dodd-Frank法案和行政部門的能源政策將得到有效地推進,而產業的觀點可能不會得到很多選民的共鳴。

所以未來幾週或幾個月,產業領導人將面對巨大的壓力——是否應該和奧巴馬政府和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言歸於好,重拾和解的解決問題方式。

本週二,民主黨人Elizabeth Warren從共和黨人Scott Brown手上贏得了麻薩諸塞州參議員的席位。很容易聯想到,Warren將加入參議院銀行房屋和城市事務委員會,因為該委員會的兩個民主黨人將要退休了。

Warren比她的同事有更深的金融知識背景,以堅持自己的觀點著稱,而且在媒體前保持相對的高調——所以她很可能很快就讓大家感到她的存在。下面是Mike Konczal描述Warren未來的角色:

保守派和遊說者正努力移除CFPB的資金支持,移除其單一的管理層和單一關注消費者金融保護的職能。共和黨已經明確地聲明,他們將阻止任何的管理者上任,除非作出上述的改變。而Warren正是提出建立這一消費者金融保護機構(CFPB)想法的人,並為這個機構的建立而奮鬥。她瞭解這個機構使命的重要性,瞭解這個機構應該如何獲得資金支持和如何組織,他還將為這些而奮鬥。

另一個重要的金融改革問題是,人們仍然擔心「解決機構」,也就是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如何在實際操作中讓一家大型金融機構倒閉。Warren是破產法的主要專家之一——她關於破產法的論文被廣泛引用,她希望終結「太大而不能倒」,所以我相信她能夠有效地和FDIC在銀行破產領域上合作,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未來金融機構的高層到銀行委員會作證時,估計將有一輪的火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