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連續兩年尾盤必漲 誰在為首富操盤漢能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52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3-26 08:20 編輯

連續兩年尾盤必漲 誰在為首富操盤漢能
作者: 爾斯·約翰遜、加文·傑克遜

過去兩年里,香港股市幾乎每個交易日的下午3點50分,成了漢能薄膜發電(Hanergy Thin Film Power Group)財富暴漲的黃金時刻。這家市值355億美元的太陽能公司已經令其所有者成為中國首富。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了過去兩年漢能薄膜發電股票在香港交易所的所有交易——單筆交易次數超過80萬次,結果顯示,從2013年初到今年2月份,這只股票總在尾盤時分出現飆升,時間大約在收盤前10分鐘。


(圖註:上圖顯示了2013年1月2日至2015年2月9日間,以10分鐘為單位,漢能薄膜發電股票的複合波動幅度。在最後10分鐘內,該股票複合增長536%。數據來源:FT分析)



漢能薄膜發電已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太陽能公司,它每每在尾盤的優異表現充分提醒了人們——在股市交易里,時間就是一切。


這意味著,如果一個投資者是在交易日上午9點開盤到下午3點半這段時間內持有漢能薄膜發電股票,他就會賠錢,盡管該公司的股價從2013年1月到2015年2月9日之間上漲了1168%。


舉例來說,如果一位交易者從2013年1月2日開始,每個交易日上午9點買入價值1000港幣(約合129美元)的漢能薄膜發電股票,然後在當天下午3點半賣出,到2015年2月時,這1000港幣將縮水至635港幣。但假如他每天多持有不到半個小時,這1000港幣就會變成8430港幣。這一計算不包括隔夜收益(見下圖)。



(圖註:上圖顯示如果一個投資者在一個交易日開始時持有1000港幣漢能薄膜發電股份,在當日9:30、15:30、15:50和收市時的股票價值。數據來源:FT分析)



對漢能薄膜發電股票暴漲的分析



漢能薄膜發電是漢能集團旗下的上市子公司。作為一家中國民營企業,漢能集團主要專註於薄膜太陽能技術。在不到兩年時間里,漢能薄膜發電市值一路飆升,已經超過了Twitter和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Tesla),而擁有該公司73%股份的創始人李河君成了中國最富有的億萬富翁。


為了分析這只直到去年還鮮為人知的太陽能小盤股股價飆升的原因,英國《金融時報》梳理了香港最大上市公司的1.4億次單筆交易。


從這些數據中,完全看不出為什麽漢能薄膜發電的股票會急漲。但一些分析師們在仔細分析了英國《金融時報》的調查結果以及原始數據後,提出了三種可能的情形:某個不知名的交易員在操縱市場;一個“算法交易程序”(algorithmic trading programme)在作怪;或者這只是隨機現象。


漢能薄膜發電是一只成交量不大的股票,沒有多少機構投資者持有該股。因此要想設計一個能夠持續賺錢的算法交易程序是非常困難的。專家也表示,這種尾盤暴漲模式不太可能是隨機現象。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金融學教授拉傑什?阿加沃爾(Rajesh Aggarwal)是證券市場操縱方面的專家,他在看過英國《金融時報》的調查結果後,認為存在操縱的可能性:“這只股票過去兩年的走勢顯示出系統性操縱的特點。這種收盤前10分鐘大漲的模式是極不可能隨機出現的。”


對於過去幾個月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的飆漲,漢能曾公開表態。關註漢能以及整個太陽能行業的分析人士對這只股票的漲勢感到困惑。漢能薄膜發電曾將股價上漲的部分歸因於中國內地投資者的興趣——他們可以通過新開通的“滬港通”投資港股。漢能薄膜發電是受益於“滬港通”的最引人矚目的公司之一。


漢能薄膜發電的飆升,讓它的市值已經超過中國所有其他太陽能企業的總和,是僅次於它的美國對手First Solar市值的5倍多。在本月提交港交所的聲明中,漢能集團稱其與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的快速上漲無關。



(圖註:上圖顯示了六大太陽能上市企業的股價從2012年中至今的變化,從上至下依次為漢能薄膜發電、First Solar、Meyer Burger、英利、天合光能、Solarcity。數據:湯森路透)



“作為漢能薄膜發電的股東,我集團沒有進行任何所謂“托市”或者拉高股價操作,”該集團表示。


大到不容忽視



對於英國《金融時報》提出的采訪請求,漢能表示:“我們不知曉導致股價和成交量波動的原因。我們沒有接到任何方面關於這個問題的質詢,包括香港金融監管者。我們不能對你方聲稱的發現置評,因為我們沒有獲得你方掌握的資料。”


對於英國《金融時報》的調查發現,監管香港股市的香港證監會(Hong Kong 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拒絕置評。


用一位分析師的話來說,漢能薄膜發電飛速崛起為港交所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已經讓它“大到不容忽視”。


今年早些時候,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多篇關於漢能及其商業模式的文章,指出作為上市公司的漢能薄膜發電極大地依賴於向內地母公司銷售產品,而漢能在內地的太陽能電池板工廠產量低下。漢能集團還通過國內的高息影子銀行貸款借入了資金。


漢能薄膜發電則強調,2013年公司實現凈利潤超過20億港元,在太陽能行業內樹立了領導者的聲譽。


李河君曾表示,“更輕更薄”的科技將讓在內地擁有多家工廠、在海外實施收購的漢能集團成為行業領袖。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了港交所的原始數據,也就是兩年以來每個交易日里的每秒交易情況,發現漢能薄膜發電的股東受益於一種不尋常、連貫的回報模式。在所分析的25個月的數據中,有23個月,該公司股價在交易日的最後10分鐘上漲。


這項分析還隨機選取了其他20家香港上市公司作為對比:有幾只股票的尾盤表現比其他公司更加活躍。但漢能薄膜發電明顯不同,沒有哪家公司的尾盤漲幅能和它相比。



(圖註:上圖比較了漢能薄膜發電與其它隨機抽選的14家香港上市企業在2013年1月2日至2015年2月9日期間,尾盤階段的複合回報。數據:FT分析)



這一計算沒有考慮到收盤價與下一交易日的開盤價之間的變化。


尾盤交易量增大本身並不稀奇,但股票交易方面的學術專家們在看過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結果後表示,這種最後10分鐘股價大漲的模式——而且漲得如此有規律——是異常現象。漢能創始人李河君持有漢能薄膜發電73%的股權,這意味著,市場上可以交易的股票數量,所謂“公眾持股量”,非常有限。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副教授、金融市場專家埃里克?布迪沙(Eric Budish)研究了英國《金融時報》提供的原始數據,他表示,漢能薄膜發電股價尾盤上升出於偶然的可能性非常小。


“看過數據之後,我可以說,這肯定是一種異常模式,極其不可能出於偶然,”他說。他指出,這一模式隨著時間推移表現出一種持續性;它並不依賴於少許外圍數據,所以並非隨機波動的結果。


當交易日結束時



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金融學教授卡蘿爾?卡默頓-福德(Carole Comerton-Forde)曾撰寫多篇關於股價操縱決定因素的學術研究文章,也很了解港交所。她認為英國《金融時報》的發現和漢能薄膜發電股票的交易模式是異常現象,並指出,對任何一個股票交易所而言,收盤前交易都應該是監管機構關註的一個重要參照點。


“通常來說,官方收盤價對市場是最重要的官方參考價。比如說,收盤價通常被用來計算共同基金資產凈值,清算衍生品合約,設定股票發行價,或者銀行接受股票作為抵押品的貸款合約的定價。”


“所以,人們有很強的動機尋求影響或操縱收盤價,因為這會影響股市之外的其他交易,”她說。“如果某家公司的公眾持股量很有限,也意味著其股票交易量很低,有大量經驗證據表明,這樣的股票更容易被操縱。”


阿加沃爾也強調了公眾持股量低的公司股價的脆弱性——如果在交易日收市前投下大量買單、但實際並不買入,就能人為地推高其股票價格,實現操縱股價的效果。


英國《金融時報》的分析方法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了漢能薄膜發電從2013年1月2日到2015年2月9日期間在香港股市的每筆交易數據。


英國《金融時報》以10分鐘為單位劃分了這些數據,並跟蹤了每個10分鐘開頭和結尾的交易價格。整套數據共有1.4億個數據節點。


漢能薄膜發電的數據是根據每日交易情況編制的,占了其中逾80萬個數據節點。


回報則是用兩種不同方法計算的。在第一種方法中,英國《金融時報》計算了交易日中每個10分鐘片段中第一筆交易和最後一筆交易的價格差異。在第二種方法中,英國《金融時報》比較了一個10分鐘片段中的第一筆交易與後一個片段中第一筆交易的價格差異,還比較了一天的開盤價與此前一天的收市價。


基於這些數據,英國《金融時報》計算了這只股票在上述期間每10分鐘的平均回報和複合回報,並用同樣的方法計算了每月和每日的回報。


在分析過程中,英國《金融時報》使用了SQL數據庫查詢語言及統計編程語言R語言。(FT中文網,作者:邁爾斯·約翰遜、加文·傑克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044

連續兩年尾盤必漲 誰在為首富操盤漢能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752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3-26 08:20 編輯

連續兩年尾盤必漲 誰在為首富操盤漢能
作者: 爾斯·約翰遜、加文·傑克遜

過去兩年里,香港股市幾乎每個交易日的下午3點50分,成了漢能薄膜發電(Hanergy Thin Film Power Group)財富暴漲的黃金時刻。這家市值355億美元的太陽能公司已經令其所有者成為中國首富。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了過去兩年漢能薄膜發電股票在香港交易所的所有交易——單筆交易次數超過80萬次,結果顯示,從2013年初到今年2月份,這只股票總在尾盤時分出現飆升,時間大約在收盤前10分鐘。


(圖註:上圖顯示了2013年1月2日至2015年2月9日間,以10分鐘為單位,漢能薄膜發電股票的複合波動幅度。在最後10分鐘內,該股票複合增長536%。數據來源:FT分析)



漢能薄膜發電已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太陽能公司,它每每在尾盤的優異表現充分提醒了人們——在股市交易里,時間就是一切。


這意味著,如果一個投資者是在交易日上午9點開盤到下午3點半這段時間內持有漢能薄膜發電股票,他就會賠錢,盡管該公司的股價從2013年1月到2015年2月9日之間上漲了1168%。


舉例來說,如果一位交易者從2013年1月2日開始,每個交易日上午9點買入價值1000港幣(約合129美元)的漢能薄膜發電股票,然後在當天下午3點半賣出,到2015年2月時,這1000港幣將縮水至635港幣。但假如他每天多持有不到半個小時,這1000港幣就會變成8430港幣。這一計算不包括隔夜收益(見下圖)。



(圖註:上圖顯示如果一個投資者在一個交易日開始時持有1000港幣漢能薄膜發電股份,在當日9:30、15:30、15:50和收市時的股票價值。數據來源:FT分析)



對漢能薄膜發電股票暴漲的分析



漢能薄膜發電是漢能集團旗下的上市子公司。作為一家中國民營企業,漢能集團主要專註於薄膜太陽能技術。在不到兩年時間里,漢能薄膜發電市值一路飆升,已經超過了Twitter和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Tesla),而擁有該公司73%股份的創始人李河君成了中國最富有的億萬富翁。


為了分析這只直到去年還鮮為人知的太陽能小盤股股價飆升的原因,英國《金融時報》梳理了香港最大上市公司的1.4億次單筆交易。


從這些數據中,完全看不出為什麽漢能薄膜發電的股票會急漲。但一些分析師們在仔細分析了英國《金融時報》的調查結果以及原始數據後,提出了三種可能的情形:某個不知名的交易員在操縱市場;一個“算法交易程序”(algorithmic trading programme)在作怪;或者這只是隨機現象。


漢能薄膜發電是一只成交量不大的股票,沒有多少機構投資者持有該股。因此要想設計一個能夠持續賺錢的算法交易程序是非常困難的。專家也表示,這種尾盤暴漲模式不太可能是隨機現象。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Northeastern University)金融學教授拉傑什?阿加沃爾(Rajesh Aggarwal)是證券市場操縱方面的專家,他在看過英國《金融時報》的調查結果後,認為存在操縱的可能性:“這只股票過去兩年的走勢顯示出系統性操縱的特點。這種收盤前10分鐘大漲的模式是極不可能隨機出現的。”


對於過去幾個月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的飆漲,漢能曾公開表態。關註漢能以及整個太陽能行業的分析人士對這只股票的漲勢感到困惑。漢能薄膜發電曾將股價上漲的部分歸因於中國內地投資者的興趣——他們可以通過新開通的“滬港通”投資港股。漢能薄膜發電是受益於“滬港通”的最引人矚目的公司之一。


漢能薄膜發電的飆升,讓它的市值已經超過中國所有其他太陽能企業的總和,是僅次於它的美國對手First Solar市值的5倍多。在本月提交港交所的聲明中,漢能集團稱其與漢能薄膜發電股價的快速上漲無關。



(圖註:上圖顯示了六大太陽能上市企業的股價從2012年中至今的變化,從上至下依次為漢能薄膜發電、First Solar、Meyer Burger、英利、天合光能、Solarcity。數據:湯森路透)



“作為漢能薄膜發電的股東,我集團沒有進行任何所謂“托市”或者拉高股價操作,”該集團表示。


大到不容忽視



對於英國《金融時報》提出的采訪請求,漢能表示:“我們不知曉導致股價和成交量波動的原因。我們沒有接到任何方面關於這個問題的質詢,包括香港金融監管者。我們不能對你方聲稱的發現置評,因為我們沒有獲得你方掌握的資料。”


對於英國《金融時報》的調查發現,監管香港股市的香港證監會(Hong Kong 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拒絕置評。


用一位分析師的話來說,漢能薄膜發電飛速崛起為港交所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已經讓它“大到不容忽視”。


今年早些時候,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多篇關於漢能及其商業模式的文章,指出作為上市公司的漢能薄膜發電極大地依賴於向內地母公司銷售產品,而漢能在內地的太陽能電池板工廠產量低下。漢能集團還通過國內的高息影子銀行貸款借入了資金。


漢能薄膜發電則強調,2013年公司實現凈利潤超過20億港元,在太陽能行業內樹立了領導者的聲譽。


李河君曾表示,“更輕更薄”的科技將讓在內地擁有多家工廠、在海外實施收購的漢能集團成為行業領袖。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了港交所的原始數據,也就是兩年以來每個交易日里的每秒交易情況,發現漢能薄膜發電的股東受益於一種不尋常、連貫的回報模式。在所分析的25個月的數據中,有23個月,該公司股價在交易日的最後10分鐘上漲。


這項分析還隨機選取了其他20家香港上市公司作為對比:有幾只股票的尾盤表現比其他公司更加活躍。但漢能薄膜發電明顯不同,沒有哪家公司的尾盤漲幅能和它相比。



(圖註:上圖比較了漢能薄膜發電與其它隨機抽選的14家香港上市企業在2013年1月2日至2015年2月9日期間,尾盤階段的複合回報。數據:FT分析)



這一計算沒有考慮到收盤價與下一交易日的開盤價之間的變化。


尾盤交易量增大本身並不稀奇,但股票交易方面的學術專家們在看過英國《金融時報》分析結果後表示,這種最後10分鐘股價大漲的模式——而且漲得如此有規律——是異常現象。漢能創始人李河君持有漢能薄膜發電73%的股權,這意味著,市場上可以交易的股票數量,所謂“公眾持股量”,非常有限。


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副教授、金融市場專家埃里克?布迪沙(Eric Budish)研究了英國《金融時報》提供的原始數據,他表示,漢能薄膜發電股價尾盤上升出於偶然的可能性非常小。


“看過數據之後,我可以說,這肯定是一種異常模式,極其不可能出於偶然,”他說。他指出,這一模式隨著時間推移表現出一種持續性;它並不依賴於少許外圍數據,所以並非隨機波動的結果。


當交易日結束時



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金融學教授卡蘿爾?卡默頓-福德(Carole Comerton-Forde)曾撰寫多篇關於股價操縱決定因素的學術研究文章,也很了解港交所。她認為英國《金融時報》的發現和漢能薄膜發電股票的交易模式是異常現象,並指出,對任何一個股票交易所而言,收盤前交易都應該是監管機構關註的一個重要參照點。


“通常來說,官方收盤價對市場是最重要的官方參考價。比如說,收盤價通常被用來計算共同基金資產凈值,清算衍生品合約,設定股票發行價,或者銀行接受股票作為抵押品的貸款合約的定價。”


“所以,人們有很強的動機尋求影響或操縱收盤價,因為這會影響股市之外的其他交易,”她說。“如果某家公司的公眾持股量很有限,也意味著其股票交易量很低,有大量經驗證據表明,這樣的股票更容易被操縱。”


阿加沃爾也強調了公眾持股量低的公司股價的脆弱性——如果在交易日收市前投下大量買單、但實際並不買入,就能人為地推高其股票價格,實現操縱股價的效果。


英國《金融時報》的分析方法

英國《金融時報》分析了漢能薄膜發電從2013年1月2日到2015年2月9日期間在香港股市的每筆交易數據。


英國《金融時報》以10分鐘為單位劃分了這些數據,並跟蹤了每個10分鐘開頭和結尾的交易價格。整套數據共有1.4億個數據節點。


漢能薄膜發電的數據是根據每日交易情況編制的,占了其中逾80萬個數據節點。


回報則是用兩種不同方法計算的。在第一種方法中,英國《金融時報》計算了交易日中每個10分鐘片段中第一筆交易和最後一筆交易的價格差異。在第二種方法中,英國《金融時報》比較了一個10分鐘片段中的第一筆交易與後一個片段中第一筆交易的價格差異,還比較了一天的開盤價與此前一天的收市價。


基於這些數據,英國《金融時報》計算了這只股票在上述期間每10分鐘的平均回報和複合回報,並用同樣的方法計算了每月和每日的回報。


在分析過程中,英國《金融時報》使用了SQL數據庫查詢語言及統計編程語言R語言。(FT中文網,作者:邁爾斯·約翰遜、加文·傑克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369

午市盤點丨滬指四連陽重返強勢區 四大因素決定春節前後必漲

周三(1月25日),三大股指小幅低開,上午大盤窄幅震蕩,創業板則逐漸走高。兩市交投清淡,造紙、有色板塊成為兩大熱點板塊,另外,次新股站上最強風口,年報高送轉、莊股也有一定程度的活躍。個股漲跌比為2:1,賺錢效應較昨日有所提升。

截至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49.92點,上漲7.37點,漲幅0.23%,成交額693億元;深證成指收報9,983.2點,上漲41.65點,漲幅0.42%,成交額885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73.26點,上漲12.04點,漲幅0.65%,成交額249億元。

資金方面,截至午盤,滬股通凈流出0.24億元;深股通凈流入0.73億元。另外,周三央行公開市場進行150億14天期逆回購和150億28天期逆回購,還有2000億逆回購到期,因此當日凈回籠1700億,為連續三日凈回籠。值得關註的是,昨日央行進行2455億MLF操作,利率首次上調10個基點,為六年來首次,或預示著貨幣政策將收緊。

熱點板塊:

高送轉作為弱勢的活躍品種,今日再度活躍。雲意電氣(300304)漲停,賽摩電氣(300466)漲逾7%,北特科技(603009)永利股份(300230),樂心醫療(300562),易事特(300376),朗科智能(300543),安信信托(600816)漲逾4%。

次新股今日再次反彈。吉比特(603444),中國科傳(601858)漲停,匯金科技(300561),浙江仙通(603239)漲逾8%,電魂網絡(603258),平治信息(300571)漲逾7%,新華網(603888),榮泰健康(603579)漲逾6%。

紙類價格漲價,促使造紙板塊反彈。景興紙業(002067)漲停,山鷹紙業(600567),青山紙業(600103)漲逾2%,民豐特紙(600235),銀鴿投資(600069),太陽紙業(002078)漲逾1%。

供給側改革板塊(水泥、鋼鐵)、大金融板塊紛紛熄火。

消息面上:

1、23日,在民機鋁材上下遊合作機制年度工作會議上,工信部副部長徐樂江指出,工信部要盡快制定2017年重點工作方案,生產單位要加快重點牌號鋁材研制及應用進度,爭取2017年取得階段性進展。民航局、中國商飛、中航工業集團、中國鋁業(601600)公司、南山鋁業(600219)等單位匯報了民機鋁材應用、研制情況及相關建議。

2、央行開展一年期MLF操作,利率上調10個基點,歷史上首次上調利率,意義等同於加息。

3、保監會:嚴禁險企與非保險一致行動人收購上市公司。險金運用總額的比例不到10%,上限尚有較大空間。

後市觀點:

綜合分析來看,春節前後市場明顯上漲的主要原因有: 第一,一季度是信貸高峰,流動性相對寬裕。元旦後、春節後流動性都會出現明顯緩解。 第二,年底至春節前後由於公司發獎金、年底結賬等因素,銀行資金進入到居民手中,居民可支配資金提升,配置各類資產的需求均提升。 第三,保險一季度保費增加較多,客觀上可供支配的資金增加。 第四,春節之後不久就是兩會,兩會期間會出臺各類型的政策,市場普遍對於兩會有正面預期,也能夠有效提高市場風險偏好。

對於節後的走勢,海通證券荀玉根認為,目前看,引起市場下跌的三個利空因素逐步消化中,情緒指標也顯示市場調整過大半,此時更多開啟逆向思維,逢低布局,熬過當前的冬天,春節後有望迎來春天。

長城證券認為,春節前市場將延續震蕩盤整的狀態。春節後,擬上市公司需要補送2016年年報,新股發行速度可能稍緩於現在,同時盈利好轉是持續的,兩會召開背景下國企改革和供給側改革預期依然強烈,市場風險偏好有望提升,春季行情可期。2016年市場更加關註的是業績的確定性和成長的可持續性,因此風格更加偏向藍籌。該機構認為這樣的風格在2017年將延續,特別是一季度,風格依然偏好藍籌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813

廣東成本監審打破聽證會“逢聽必漲”等陳規

成本監審正在多個層面發揮作用。

成本監審是確保制定和調整價格公平合理的基礎性工作,也是價格監管“三駕馬車(成本監審—價格制定—監督檢查)”的第一個環節。

近日,第一財經記者赴廣東省進行了專題采訪。采訪中,廣東省相關企業表示,成本監審正成為杠桿,推動廣東省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與此同時,成本監審打破了聽證會“逢聽必漲”的歷史陳規,也為政府實施財政補貼提供了科學合理的依據。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相關人士表示,成本監審正在逐步規範,也正從幕後走到臺前,發揮的作用也必將越來越顯著。

推動區域均衡發展

1997年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和後來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幹意見》(中發[2015]28號)和《政府制定價格成本監審辦法》(國家發展改革委第42號令)等文件,對成本監審、成本調查職能有著明確具體的規定。

成本監審實行目錄管理,列入成本監審目錄的商品和服務,未經定調價監審或定期監審的,政府價格主管部門不得制定價格。

近年來,廣東省的成本監審工作聚焦於重要的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和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據統計,2012至2016年全省各級成本調查機構分別開展成本監審項目為532項、488項、317項、318項和462項,核減不應計入定價成本的金額分別為167億元、173億元、188億元、191億元和328億元。

這里的“不應計入定價成本的金額”是指什麽?廣東省價格成本調查隊隊長戴勇明在座談會上解釋,是指按照價格管理要求,不應通過價格補償由消費者承擔的部分,或者是一些不合規的部分。

成本監審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調節杠桿,推動地區的均衡發展。2008年,為推進廣東省內電價區域同網同價,運用電價杠桿支持全省經濟建設特別是山區和東西兩翼地區發展,加快建立科學合理的電價形成機制,廣東省價格成本調查隊對廣東電網進行了成本監審。監審後,廣東電網公司在山區和東西兩翼地區的電價降低了0.0325元/千瓦時,全省電價降低了0.0059元/千瓦時。

戴勇明說:“粵東西北的經濟不如珠三角,但是在2008年之前,粵東西北的電價反而比珠三角貴,一度電要貴1毛錢。而2008年對廣東電網的成本監審,使得粵東西北的電費大幅下降,社會受益20多個億,拉開了珠三角和粵東西北的電價差,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和結構調整,這幾年粵東西北經濟快速發展就是一個證明。”

打破歷史陳規

成本監審也打破了一些陳規。戴勇明舉了一個例子,2010年,他們開展了廣東省公路客運成本監審,摸清了該行業的真實狀況和合理成本費用水平,核減不合理成本高達7億多元,為聽證會提交了一份客觀公正、高質量、高水平的監審報告,通過廣納民意,做出暫不調整公路客運基價的決定。

戴勇明笑著說:“以前社會上都說聽證會就是漲價會,我們這次不提價打破了‘逢聽必漲’的歷史陳規,可謂敢於碰硬,知難而上。”

對於聽證會的順利舉行來說,成本監審信息的公開也很重要。廣州市價格成本調查隊在每次召開價格聽證會前,都會把成本監審的報告和數據在官方網站進行公開,並對有關成本監審的熱點問題進行回應。

廣州市價格成本調查隊科員吳薇說:“這既能保障社會公眾的知情權,強化社會監督,又能提高成本監審的透明度,有利於價格聽證會的順利進行。”

為政府實施財政補貼提供合理依據

成本監審也讓政府對涉及到公共利益的企業實施財政補貼提供科學合理的依據。中山市公共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山公交集團”)總經理郭洋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以前虧損就虧損了,沒辦法,成本監審以後政府會監測到我們虧本的金額,會全部彌補。”

中山公交集團成立於1975年,目前擁有員工共5000多人,公共汽車2056輛,每日的開支巨大,但是現在的票價還是2002年制定的票價。

郭洋說:“雖然說每公里2元是基準價,但是實際操作中30公里以內都是2元。這個價格在2002年是合理的,但是後來人力成本逐步升高,其他方面的綜合成本也在上漲,這個價格就不能維持正常的開支了。”

由於成本和票價嚴重倒掛,2006年,中山公交集團提出調價,當地相關部門也召開了聽證會,但是因為公共交通涉及民生問題,調價最終被叫停了,當地政府予以一定的補貼,但是對虧損並不兜底。

2015年,依據《廣東省物價局關於城市公共汽車客運定價成本監審的管理辦法(試行)》,中山市對當地公交集團的原有補貼辦法進行修訂。目前,中山市對該地公交集團的虧損予以兜底。

成本監審也有利於促進企業加強內部管理。就拿中山公交集團來說,中山市政府在修訂補貼辦法的同時,也編制了《中山市公共交通客運服務成本規制方案》,要求補貼與服務質量信譽考核掛鉤,並從2016年年初正式實施。

戴勇明說,公用事業和公益服務的價格不可能經常調整,通過成本監審能夠及時了解這些行業的成本變動趨勢,進行動態監管,為價格政策的調整提供基礎;同時,通過成本監審信息的公開化,調動了社會對企業和政府行為的監管,使得監審工作更加規範,也通過這種壓力讓企業有自我約束的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2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