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名人篇》群聯電子潘建成買地揪團種菜 熱情原動力來自耕耘後的豐收

2011-1-31  TWM




在群聯總部旁,有一方「私密的菜園」,在這裡,員工忘懷地聊天拔菜,享受農家豐收的幸福感,每天都要巡一次菜園的潘健成,在這裡思索群聯的未來,建構成功的幸福方程式。

撰文.林宏文

我從小在馬來西亞長大,爸爸是農夫,種秋葵、玉米。農家生活總是看天吃飯,收成不好是常有的事,所以我小時候讀書也常常擔心繳不出學費;相對的,如果遇上豐收,幸福感自然就會特別濃厚。

這種來自田園農地、辛苦耕耘而後豐收的幸福滋味,現在都市人恐怕很難感受到了,但我始終覺得,這種最單純的幸福感,反而是推動我一路往前的原始動力;我希望能與員工一起體會。

幾年前注意到這塊地(群聯總部旁占地二三○○坪的土地),和幾位創辦人討論後,決定自掏腰包買下來,一度想用來當停車場,後來還是決定拿來種樹、種菜。當時地主曾經懷疑,我們這些旁人眼中的科技新貴是不是錢太多,想要炒地皮,沒想到,最後竟然拿來種菜,而且還是玩真的。

現在,我每天都會來園子裡巡一下,看看青菜長得如何,同事們每周二的中午,也常會利用午餐時間到這裡摘菜,大家輕鬆地聊天,偶爾討論一下晚餐要如何烹煮這些菜。或許真的是這種幸福感的化學作用發酵,群聯電子發展到現在,這個團隊的氛圍,還是保留著最初的創業精神。

回 想起來,我最懷念的就是當年幾位創辦人在學校一起讀書、做研究的日子,可以無限的想像未來,但又腳踏實地的做好眼前每一件小事情。我想,群聯這個團隊像是 風車一樣,客戶需求一來,就像風吹,不需要我去盯、去講,大夥兒就自動自發地轉動起來了。這是業績數字之外的一項成績。

我算是出身貧寒,而現在有點能力了,所以會捐些錢給台灣和馬來西亞家境清寒的學生,最近承諾要捐三百萬元,說了,才發現身上現金不夠,恐怕要等年終獎金發下來,要不,就要先向老婆借一下。

但話說回來,有錢真的會比較幸福嗎?

我知道的是,很多同業,當他們的規模越來越大,錢賺得越來越多,反而,煩惱也越來越多。我不是要否定成長的必要,但,成長應該伴隨著幸福。要成長也要幸福,這樣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吧!

潘健成

出生:1961年

現職:群聯電子董事長

經歷:慧亞科技公司研發部副理學歷:交大電機與控制工程所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64

「日本的龜毛要求,正是我們進步的原動力」 求品質 土番薯華麗轉身 冰烤熱銷美日

2011-8-15  TWM





邱木城所創立的全台第一個地瓜品牌「瓜瓜園」,不但讓沒落的地瓜產業再度重生,還使農民收入增加三倍。在農業轉型的危機下,他是如何開闢新方向?

撰文‧燕珍宜

紅遍大街小巷的冰烤地瓜,連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都加入販售行列。這幾年,養生風風靡各界,地瓜從窮人家的主食,搖身一變成了養生聖品,甚至連科技大老闆出國都要帶上地瓜。

冰烤地瓜其實出自台南新化的「瓜瓜園」。來到新化,大老遠就看到身材渾厚、個性像番薯一樣憨厚的瓜瓜園總經理邱木城。邱木城有著農民淳樸樂天的真性情,談 起地瓜,他興奮地介紹著:「台灣有三一九個鄉鎮,每個鄉鎮都有各自的特產,新化的特產就是地瓜,在鼎盛時期,它曾經是全台最大的地瓜粉產地。」眼前這位親 切的阿伯,其實大有來歷,他不但是神農獎的得主,也是新化沒落的地瓜事業起死回生的靈魂人物!

從薯條發想 創地瓜新吃法七○年代台南新化所生產的地瓜,專門供給澱粉工廠加工製造成地瓜粉,鼎盛時期,有三十多家地瓜粉工廠。但因為澱粉工廠是高汙染產業,再加上台灣的人工成本昂貴,因而逐漸外移。工廠外移,地瓜也就無處可銷,農民也頓時失去依靠。

原先賣地瓜的邱木城,看到地瓜農的困境,也同時看到麥當勞等速食店的薯條正當紅,他靈機一動,成立地瓜產銷班,將地瓜變薯條,推介到香雞城、頂呱呱等本土速食店,成功開拓地瓜的新吃法。「當時香雞城計畫展店五百家,所有的地瓜薯條就是由我們供應。」邱木城回憶道。

此外,邱木城還參加了農委會與外貿協會的品牌形象建立專案,推出「瓜瓜園」,成為全台第一個專業的地瓜品牌。深諳農業要有新出路,就必須升級和創新的邱木城,每年都堅持至少三%以上的研發經費,數十年如一日,不斷進行產品研發與採收研發。

關於地瓜產品的研發,邱木城透露,冰烤地瓜的前身,其實是「微波烤薯」,「因為當時大家的想法都一直局限在番薯就是要吃熱的」,邱木城表示,但是這個商品策略其實是失敗的,因為八○年代,微波爐還不是很盛行,因此未能成為明星商品。

而瓜瓜園的明星商品「冰烤番薯」,邱木城則表示,「冰烤番薯的誕生,其實是一個美麗的錯誤。」當日本學者的研究報告指出,抗腫瘤的前十大食品,第一名是地 瓜,第二名是地瓜葉;地瓜於是從「窮人食物」搖身變為「養生聖品」。也讓當時正在參加世貿食品展的瓜瓜園的地瓜,大受歡迎。當時因為人潮太多,微波加熱不 及,工作人員只好直接將冰番薯切片販賣,結果,沒想到口感出奇地好。

獲日本訂單 是進步的動力邱木城乘勝追擊,花了一年的時間,研發如何保存冰烤番薯的甜度、香氣。最後才正式推出「冰烤番薯」,這個明星產品甚至還接到日本訂單,冰烤番薯的新吃法於是傳進日本。

接到日本訂單,也是讓瓜瓜園「功力倍增」的重要關鍵!邱木城解釋,日本方面可以為了一筆訂單,從種植、管理、採收、加工過程、出貨,每個階段都要親自來台 灣探視,整個流程是嚴密管控,以監督衛生條件、農藥殘留等是否符合標準。更重要的是,日本客戶還傳授瓜瓜園許多加工、包裝等多方面的技術。

「日本的龜毛要求,正好是讓我們進步的原動力,鞭策我們往上提升,所以我們冰烤番薯的品質才能愈來愈好。」邱木城心存感激地表示。也因為拜日本市場所賜,冰烤番薯現在已經成功外銷美國、加拿大、韓國、大陸等地。

如今「瓜瓜園」的地瓜產品琳琅滿目,地瓜酥、地瓜冰、地瓜蜜餞等,邱木城甚至開發出地瓜茶、地瓜酒等附加價值更高的產品,並設立全台第一家地瓜專賣店。

抱持著「窮則變,變則通」的精神,邱木城自信地表示,「農業永遠不怕沒有新出路」。瓜瓜園地瓜產銷班,從一開始只有十個人、十公頃的面積,到現在擴大到二 ○○人、一五○公頃的規模。農民收入,比起澱粉地瓜時期,增加了三倍,也比種稻米增加一‧五倍。而且瓜瓜園是計畫性產銷,從需求去控制生產,因此農民不再 有產銷失衡、瓜賤傷農的情形出現。

目前,瓜瓜園遇到的另一個挑戰則是農業缺工的問題。「登報找工人,一個月來不到三人。」對台灣農業缺工情形的嚴重程度,邱木城表示,農工缺少的速度,如果以前有十個工人,現在只剩下五個,三年後,將只剩下三個。「這絕不是危言聳聽!」邱木城憂心忡忡地強調。

為了克服缺工這結構性的大問題,瓜瓜園很早就開始「半自動化採收」,一千斤的地瓜,過去要六個人採收,現在只要一個人,產能還提高。「以後的目標是『全自 動化』」,邱木城表示。「地瓜全自動化最大的困難點在於後半段的採收,因為地瓜很怕受損,這部分我們還在想辦法突破、克服。」農業要做到從上游到下游,生 產、製造、儲存、銷售全都包,成功案例很少,瓜瓜園是唯一的一家。被認為是沒落農業的地瓜,卻在邱木城的手中起死回生,更難得的是,他更成功地讓兒子邱裕 翔加入行列,有了年輕一代的接棒,台灣農業的新方向將更充滿希望。

邱木城

出生:1956年

現職:新化鎮農會食用甘藷產銷班班長經歷:台北生鮮甘藷供應中心負責人學歷:嘉義農專食品工業科、成功大學企管EMBA

比一比

轉型前:每季收入

14萬元

轉型後:每季收入

40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954

銀行理財原動力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04/100386761.html

 自2005年以來,經過短短六七年的發展,中國的銀行理財產品和信託產品規模已經非常 大。粗略估算,2011年累計發行17萬億元,年底餘額也高達9萬億元。在上期專欄中,筆者在談到為什麼理財產品和信託產品發展如此迅猛時,概括了幾個原 因,包括這類產品與銀行存款在期限上非常匹配、流動性好、回報理想以及存在可隨意取用的豐富的基礎資產等——上述特點,很好地迎合了投資人的需要。本期專 欄將重點討論作為這類產品主要創造者之一的銀行,為什麼願意投入極大精力,去開展此項業務。

  從根本上看,培育理財業務,是銀行應對金融脫媒、實現業務轉型的策略。中國的儲蓄率非常高,大量的存款放在銀行內,而存款利率又偏低,資金總要找尋出路。多年前,金融界將銀行體系內的巨額存款,形象地比喻為「籠中虎」,意思是一旦大量湧出,易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站在銀行的角度,如同美國上世紀80年代,亟需開發諸如理財產品等財富管理工具,滿足存款人的需要,防止金融脫媒對其經營造成打擊。近年來銀行的存款已非常不穩定,如何在維繫現有客戶的同時,儘可能提高市場份額,為重要任務。

  第一就是理財業務,要讓存款人有具吸引力的產品可買;巧妙設計理財產品的期限結構,使其恰好在關鍵時點形成存款;敏感時點適當提高產品收益率; 產品短期化趨勢自然出現,並體現出「滾動發行」的特點,以此來保證資金鏈的穩定,且不致成本倒掛。2011年10月底,銀監會叫停了1個月以內的超短期理 財產品,弱化銀行以此手段衝擊存款的動力,避免過度競爭。

  第二,滿足貸存比要求,方法包括擴大存款基數,或者減少貸款規模。

  2011年3月、9月及年底存款環比大增,造成M2也明顯上升,是第一種方式的應用;實施日均貸存比考核後,時點概念有所淡化,但並未消失。在 第二種方式下,減少貸款規模很難通過轉讓方式,更多是發行理財計劃認購信貸資產進行轉移。最初,監管層對信貸類理財產品並未禁止,對銀信合作,也只是要求 信貸資產「真實賣斷」。隨著銀行相互「對倒」信貸資產、理財計劃直接發放信託貸款等方式日益活躍,2010年銀監會出台72號文,將信託貸款、受讓信貸或 票據資產、附加回購或回購選擇權的投資等銀信合作業務定義為「融資類」並實行比例管理,要求銀行將表外資產在兩年內入表,並計提撥備和資本。

  第三,隱藏存款基數,減少準備金上繳壓力。起初,理財計劃籌集的資金並不計入存款,不必繳存準備金。2010年,監管部門要求保本型的理財資金要入表,計為存款並上繳準備金;非保本型則不需要。對此,銀行處理的彈性其實相當大,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準備金的上繳壓力。

  第四,解放資本。中國銀行業正進入資產擴張階段,資本短缺已成為長期制約,佔用大量資本的單一貸款模式難以為繼。開發理財產品、進行財富管理是 資本節約型業務,對銀行極為寶貴。若在符合監管要求前提下,通過理財業務將信貸類資產出表從而釋放資本壓力,銀行自然樂而為之。

  第五,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從國際經驗看,財富管理收入一般要佔到銀行淨收入的20%左右,所以這個市場很重要,也極具潛力。

  有了上述需要,可以想見,銀行定會有異常充沛的動力去開展這項業務。更關鍵的是,因為競爭的壓力,大家別無選擇。銀行理財市場大勢已成,創造條件主動順應這一變化,並從市場規範、流動性管理及利率形成等方面,做出適應性調整。

  作者為中信證券董事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