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心流(上)


拜讀劉遠章及陶兆輝合著的《人生教練》,很喜歡「心流」這個概念。

問十個香港人,你最想做甚麽?十一個會答你:「我最想,唔駛做」。

然而研究顯示,大部分人最快樂的時刻,絕非啥都不用做的休息狀態,而是,找着心流的一刻。

心流,就是水到渠成的暢快感;是心、意、念同步的內在寧靜;是物我兩忘的專注。當一個人在心流的狀態下,就是自我實現的最高境界。

運動員在衝線那刻的癲峰狀態。藝術家靈感如泉湧欲罷不能那刻。搞不好,考生在試場上,把多年來累積的消化的想講的,一次過傾瀉而出那嘔吐式的快感,也是心流。對,我知,這個例子有點變態。

喜歡考試不代表滿意成績。正如運動員的心流與輸贏無關。學生的心流也與名次無關。輸贏與名次是客觀比較,心流卻是主觀的心之經歷,哪怕掏空一切去成就自我。

人生只要感受過心流,就會上癮。然後總是不能自已要回到那個純粹而專注的狀態。你仍然需要休息,但不再渴望「唔駛做」。

當心流化作自己的「being」,就再不限於大挑戰。就是生活日常,掃地抹塵洗碗,身心都隨時待在這種圓滿豐足的狀態。

心流的概念,不是兩位作者發明的。有趣的是,他們如何把它應用於教練的層面上。他們說,教練的工作,就是幫助別人找心流。

尋找心流,要定目標,選方法,找回饋。這些,當事人都做得來。最難的,其實是第四項:把目標配對在跟能力吻合的挑戰上。

并底之蛙徒自大,爛船卻有三根釘。一個人,可以走多遠,主觀感受和客觀現實,總有差距。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練的工作,就是用經驗累積回來的第三隻眼,看見一個人連自己都看不見的潛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187

心流(下)


無巧不成話,剛拜讀過劉遠章及陶兆輝合著的《人生教練》,就看到了電影《去吧,啦啦兵團》。

真人真事改篇,日本福井縣某鄉下中學,一群平凡女生,由起初軍心渙散不成氣候,在本土學界出賽「包尾」,三年後稱霸國際的《全美啦啦隊大賽》,及後更連續數年掄元。

印象最深那幕,是總決賽出場前,教練告訴阿光:「去吧。好好享受那度風景。」

當時,阿光不明所以。然而當團隊賣力地跳完那隻舞,自信而穩定擺好最後一個甫士,阿光汗珠滾滾流遍全身,全場掌聲雷動。她奔跑回後台,擁着教練,不能自已哭着說:「我看到了。我真的看到了。」

那度風景,不是現場的喝采聲那麼簡單,而是,心之風景。也就是《人生教練》一書中說,那道言語所不能表達,卻讓人達致快樂最高境界的「心流」。

當一個人,心無旁騖,單純專注,賣力地把自己發揮致極致的一刻,就是自我實踐的高峰。沒有甚麼比這更快樂。

幫助她們,追求並找着心流的人,就是教練。是以書中還有一個更有趣的觀點:教練,不是顧問/心理治療師/輔導員/培訓員/師傅/好朋友,雖然我們常常把這些角色,誤作教練。這些角色雖然重要,他們令你得到安慰,想通問題,掌握技巧,卻不必然找着心流。

反而電影中的魔鬼教練,看起來,好像沒做過甚麼,她只是堅定地、嚴厲地讓這群女生,仰望並走向她們能力所及,卻從不相信自己能達致的目標而已。令我想起港產電影《點五步》裡,聲嘶力竭訓練棒球隊的廖啟智。其實這正是作為教練最重要的任務。

當學員找到心流,突破自己,其實教練也找着心流,透過突破別人突破了自己。最好的團隊,就是找着──心流的同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4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