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能源消費換擋減速 新能源發展瓶頸待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32534.html

能源消費換擋減速 新能源發展瓶頸待破

一財網 張旭東 2015-12-29 23:41:00

能源消費換擋減速趨勢明顯。

在29日的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介紹說,預計2015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43億噸標煤,同比增長0.9%,是1998年以來最低增速,能源消費換擋減速趨勢明顯。

他還稱,全年能源供應總體平穩,能源供需較為寬松。預計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0.5%;能源生產總量35.8億噸標煤,同比下降0.5%;電力裝機達到14.7億千瓦,同比增長7.5%;能源進口量7億噸標煤,其中石油3.3億噸,天然氣600億立方米。

能源局還提出,傳統能源產能過剩矛盾加劇,新能源發展瓶頸凸顯,未來要加強新能源消納,並優化能源產業結構,對傳統能源進行調控。

傳統能源過剩矛盾加劇

與此同時,我國能源結構進一步優化。努爾·白克力介紹,預計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12%,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煤炭消費比重64.4%,下降1.7個百分點。

2015年我國新投產核電機組820萬千瓦,核準開工核電機組880萬千瓦。全國在運核電機組達到2550萬千瓦,在建及已核準機組3203萬千瓦,在建規模居世界第一。到2015年底,預計水電、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分別達到3.2億千瓦、1.2億千瓦、4300萬千瓦左右;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達到4.8億千瓦左右。

“十三五”時期我國能源發展面臨諸多矛盾和挑戰。努爾·白克力說,傳統能源產能過剩矛盾加劇,煤炭可能會面臨產能長期過剩的局面,電力過剩的苗頭也越來越明顯。

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過7億噸,產能利用率不足70%。如,片面追求產能擴張,今後將造成越來越嚴重的產能過剩局面。

我國煤炭過剩趨勢明顯,目前產能超過40億噸。作為用煤大戶,燃煤電廠也出現過剩跡象。華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袁家海教授曾在一份報告中提出,按照目前地方政府的審批規模,未來5年會有2億千瓦火電過剩,造成投資浪費。

對於煤炭和煤電過剩的趨勢,努爾·白克力說,要有效控制煤電產能規模,建立煤電建設風險預警機制,對紅色和黃色預警省份,禁止新建燃煤電站。

此外,努爾·白克力還提出要嚴格控制煤炭新增產能,原則上,從2016年起3年內暫停新建煤礦項目審批;加快淘汰落後產能,2016年力爭關閉落後煤礦1000處以上,合計產能6000萬噸。

棄風棄光棄水瓶頸要打破

努爾·白克力回顧說,“十二五”期間,我國以年均3.6%的能源增速保障了國民經濟7.8%的增速,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8.2%。

水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分別增長1.4倍、2.6倍、4倍和168倍,帶動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了2.6個百分點。

在節能環保方面,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機組每千瓦時供電標準煤耗累計下降17克,火電機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排放量累計分別下降33%、35%和39%以上。

但是新能源棄電始終沒有大的改善,努爾·白克力概括說,“三北”地區棄風棄光、西南地區棄水問題進一步加劇,部分地區棄風率超過30%,西北地區棄光問題開始顯現。“十三五”期間,水電、風電和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可再生能源消納面臨更大壓力。

根據能源局上半年數據顯示,風電棄風率沒有得到改善,棄光問題也開始出現,在“三北”地區的新疆、甘肅,棄風和棄光疊加,造成經濟損失。

一般統計顯示,全國每年棄風電量400億度,造成損失200億元。從事新能源的發電企業蒙受損失。中電建一名人士還稱,西南棄水現象也很突出,造成嚴重經濟損失,建議發電企業尋找一些新的途徑提升電力應用,降低損失。

努爾·白克力介紹,明年要抓緊編制發布“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和電力、煤炭等專項規劃。在非化石能源方面,力爭風電新增裝機達到2000萬千瓦以上,光伏發電新增裝機達到1500萬千瓦以上。此外,將穩妥推進一批新的沿海核電項目核準建設,開工建設CAP1400示範工程。

日前,國家能源局還發布了可再生能源全額收購辦法,旨在提高清潔能源發電和利用比例。能源局新能源司此前還解釋說,將通過調度、發電計劃等不斷解決可再生能源消納難題。

 

編輯:任紹敏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832

PPP難題待破:政府如何平衡購買者和監管者身份?

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中,政府既是公共服務的購買者,又是PPP政策制定者、合同履約的監管者,這讓社會資本方有不少擔憂。

“參與PPP模式的投資者會擔心,政府會不會和我平等的交易下去?會不會找個茬兒讓我出局或者不履約?當然,政府如果沒有履行好監管職責,可能會出現此前發生過社會資本方把項目做得很糟糕,最後政府收拾殘局。”

近日,在由濟邦咨詢主辦的2016第五屆PPP全國高校論文競賽頒獎禮暨PPP專題研討會上,濟邦咨詢董事長張燎拋出這一話題,即政府如何兼容購買者和監管者雙重角色。

中國國際咨詢公司研究中心主任李開孟認為,因為PPP模式在公共服務領域應用複雜,因此討論這一話題不能簡單化、符號化和概念化。由於各種不同資源的組合方式不一樣,政府作為購買者角色也不一樣,相應監管角色也不一樣。

上海城投集團戰略部高級主管王強也贊同這一說法,他認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PPP項目中政府和企業清晰地定位。在純粹政府付費的項目中,政府的監管應該按照合同約定來做,手不能亂伸。在使用者付費的項目中,政府應該在投資者、市場和老百姓之間做好一個調節者,監管側重於政府協調,不能單一地按照合同來監管。

李開孟認為,在PPP監管中,政府各個部門一定要明確職責,加強協調。

“PPP對於傳統的投融資體制而言是創新的產物,政府部門在新的框架運作下如何協調配合很關鍵。一些地方各個部門之間各自為政,各自追求部門利益,那就既做不好監管者也做不好購買者。所以政府一定要明確職責,協同推進。”李開孟稱。

清華大學PPP研究中心首席專家王守清認為,在PPP監管中政府除了按照法規來監管外,很重要一點是一定要註重監管的透明,建立一套公眾參與的制度,讓公眾全程參與到PPP項目在立項、建設和運營,讓媒體參與監管。

“政府監管也要註重激發企業積極性。如果政府把項目所有的設計都做死了,企業再去優化設計,降低投資建設運營成本就沒有余地,不能發揮投資者創造性。府監管的方式有準入監管,價格監管,服務和安全監管,普遍服務監管,財務監管等,針對不同的項目監管方式應該有所側重。比如對於提供同樣產量和質量服務的項目,價格監管最有效,價格最低就是效率最高。但對於像學校、養老院這類產出很難量化的項目,如果完全以價格來監管,那很可能會在質量上出問題。”王守清稱。

亞洲開發銀行高級項目官員肖光睿認為,中國把PPP模式作為提升公共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這對地方政府能力建設有很高要求。而政府要實現公共治理能力提升,就需要PPP立法和政策制度的完善和規範,需要加大力度推動PPP信息公開透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