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難過的還是年關——城商行開出「紅色警報單」

http://www.infzm.com/content/64324

「我當行長這麼多年了,今年是第一次經營指標完成不了。」在最近上海銀監局組織的一次15家中小銀行行長座談會上,一位行長如是說。現場隨之一片躁動,其他幾位行長也大倒苦水。

對銀行來說,壞消息真是接二連三,中小企業們的經營危局讓銀行們備受壓力,忙於查證各路信息,信貸員和行長們過得戰戰兢兢,到處是雷區和黑洞。

「年初我們就進行了全面風險排查,實地走訪,一個不漏。這不同於普通的貸款管理,目的一是摸清小企業經營這麼多年,風險程度到底有多大,我們該怎麼 應對。二是瞭解小企業還有哪些金融需求,從行長到信貸員,我們每家企業一個個走訪,和企業主交流,和企業競爭對手、上下游交流,和主管機構交流。」寧波銀 行上海分行行長施道明告訴記者。這家銀行擁有52000戶小企業客戶。

即便是進行了如此周密的風險排查,在情況危急的今日,這位15年行齡的行長也絲毫不敢大意。「現在我們是輿情監控一道,風險人員檢查一道,一線的客戶經理再密切觀察,三個渠道緊盯著。」

擔心的不止寧波銀行。2011年10月19日-23日,記者走訪了江浙的數家城商行、小額信貸公司,發現銀行員工們一湊到辦公室裡,最熱的話題就是 「跑路」老闆們的種種細節,比如溫州洞頭縣一位老闆前所未有地請300名員工去雁蕩山過中秋,趁機將工廠設備變賣一空後跑路了。

「原定行程只要一天就夠了,他硬是安排住一個晚上,連保安都安排去了。」一位副行長邊說邊搖頭。

這些議論並非是止於閒談。南方週末記者發現,有的銀行在蒐集了大量新聞報導和各方情況後,根據案例,為信貸人員的貸後管理羅列了更為周密的「排雷」警報。

「我們要求信貸員查看這些情況,一旦發現就要提高警惕,甚至直接凍結貸款。」一位不願具名的城商行行長告訴記者。他們反覆總結出了一套紅色警報單。

比如老闆行為反常,與日常性格常態表現不符。前兆之一就是出國、外出考察變得頻繁,常常見不到人,打不通手機。

再比如忙著轉移貨物。往往很多企業主在出逃之前會將大批值錢的原材料外轉。

拖欠貸款自然是最明顯的標示。如果以前企業月結利息都很正常,卻突然出現不理睬或故意推諉不償還銀行到期本金和按規定付息,往往是出現了問題。

「我們的客戶經理幾乎全在外面,一是拉存款,另外就是盯著企業貸後管理,以前一個月排查一次,現在頻率大大增加。」這位行長透露說,「有的同行甚至雇了農民工潛伏在貸款企業門口盯梢,每天發幾次短信,查看企業的貨物出入是否正常。」

 

紅色警報單

出現以下現象,則拉響警報

1.無償加班,拖欠工資,背離行業傳統。加班不給補償、拖欠工資超出了行業中一般企業的慣例,企業可能處於崩盤前夕,這時候企業主惡意出逃的幾率較大。

2.老闆行為反常,與日常性格常態表現不符。平時穩重謹慎的企業領導人,突然變得焦躁不安;平時從來不向別人伸手借錢的,突然四處奔走,張口大筆借錢融資;企業領導人出國、外出考察變得頻繁,常常見不到人,手機接打無效。

3.貨物忙轉移,呈現虛假繁忙。往往很多企業主在出逃之前會將大批值錢的原材料外轉,他們白天正常工作,夜間將有價值的原材料外轉(當然外轉地點只有公司 高層才知),外表上看起來該企業日夜繁忙。銀行信貸員可以從企業的熟人中瞭解到這些事項,進而查看企業財務報表,運輸費用是否有不正常增長來判斷。

4.產品市場表現異常火爆,超過理性程度。事物發展都有自己的階段和週期,異常的火爆,一般說來,要麼是透支廣告費,要麼是透支促銷費。

5.企業賬戶資金異動頻繁,或大額資金調動。目前銀行貸後管理日漸完善,一般要求貸款企業在本行開立結算賬戶,企業主出逃前必然會存在轉移資金的做法。不 過,現在企業多通過非正常的相關交易來掩蓋抽逃資金、轉移財產的實質,因此,銀行需關注企業賬戶資金異動頻繁,或大額資金調動,尤其是跨行資金調動。

6.拒絕貸款人檢查和向貸款人提供虛假財務資料。

7.拖欠貸款是最明顯的標示。

8.其他可能跡象。如廠房租賃快到期卻不及時續約、變賣重要資產美其名曰資金周轉(甚至拿出一部分來還貸款以迷惑商業銀行高層)、以明顯低於市場的價格甩存貨等,需要各銀行通過歷史經驗甄別。

(舒眉整理)

最難過的將是年關

雖然令人不安的信號接踵而至,但不少受訪銀行表示,「眼下還不到最困難的時候。」他們普遍的判斷是,到年底情況會更加糟糕。

長期觀察浙江民間融資的浙江大學教授史晉川對記者說,「這次出問題的企業在浙江的企業中間屬於金字塔的中上層,塔基的大量中小企業並沒有發現異動。」

他介紹,浙江目前有20多萬家企業,最頂尖的是240家大企業,第二部分是4700多家中型企業,再接下來是2.7萬家規模以上小型企業,這些企業 的年銷售收入2000萬以上;剩下的是規模以下的企業有17萬多家。「出問題的是4700家,年產值都在上億或者幾個億不等的。」

這個判斷也得到了阿里巴巴金融的印證。阿里巴巴金融的信貸總監楊潤江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從7月份開始,他們聯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分別對長三 角、珠三角的2313、2989家企業進行了走訪、網絡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小企業未出現傳說中的倒閉潮。2011年以來中小企業面臨多重壓力,但相比生產 成本上升,訂單萎縮等現實困境,融資難問題並非中小企業最為迫切的問題。

「我們現在比較擔心的是大企業拖欠小企業的賬款,現在已經發現這樣的苗頭。」無錫的一位城商行副行長擔憂地說。

一個日益明顯的信號是,大企業應付賬款增多,小企業應收賬款變多。以小企業集中的印刷行業為例,目前應付賬款/應收賬款為1:2.5。

由於大企業的融資出現困難——貸款收緊、發債審批趨嚴、上市公司再融資也遇阻——有些大企業資金鏈緊張,開始延緩支付。而小企業在面對大企業時,議價能力很低,這樣使得企業之間正常的資金流動出現斷流,很多企業便是被這種債務拖死。

10月1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公佈了9條緩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改變措施,各地方出台了相應的執行細則,金融政策主要明確了兩方面內容,一是確保貸款餘額的穩定,即在企業還款後,同樣額度的貸款要盡快審批發放。二是原則上不催貸,給予企業一定信心。

看起來,繃緊的資金鏈條將得到一些舒緩。不過,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的銀行人士普遍預測,現在不是最壞的時候。

最困難的時候將是年關。因為企業必須結清工人工資與上游貨款,資金鏈壓力達到最大。而政府的這些新措施沒有增加新的貸款額度,銀行存貸比考核依然嚴格,企業獲得資金的難度依然較大。

「如果明年1月沒有針對性的措施出台,部分企業的資金鏈斷裂將是大概率事件。」這位行長說。

逆向擴張的哲學

「問題企業恰恰都是規模擴張過快的大型民企集團。這些企業投資過大,多方舉貸,而且多數涉足房地產。」

雖然多數銀行在應對目前危機時出現收縮,觀望,但也有銀行和小額信貸公司沒有成為驚弓之鳥,他們反而在小心翼翼地進行擴張。

「阿里金融下一年的客戶目標數是40萬,現在是10萬。」阿里金融的信貸總監楊潤江告訴記者。

楊潤江來阿里金融前,在傳統銀行工作了16年,過去戶均10萬到5億的企業都曾是他的客戶,這位面孔白淨,態度溫和的信貸總監,說起話來慢條斯理,邏輯清晰。

楊潤江介紹,阿里金融不做100萬以上的貸款,他們的管理有很多細緻的指標,精確到客戶接電話的頻率,如果幾次打電話找不到客戶,或者網絡上顧客對於客戶的評價趨於冷淡,這些細微的變化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我們的不良率現在控制在0.88,而且全部是信用貸款。」

至於未來增長,他說,「接下來的一兩年之內,我們跟經濟週期可能是作為一個反向的運動,經濟不好的時候,企業更需要錢,但是我們通過自己更小心的篩選,給需要幫助的人提供資金幫助。」

想要在這波危機中擴張的,並不只有阿里金融。火中取栗的銀行們,小心翼翼地總結著教訓:

2009年,時任寧波銀行副行長羅孟波就已經開始總結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出問題企業的一些共同點,「華聯三鑫、江龍控股、飛躍集團、金烏集團都是規模擴張過快的大型民企集團。這些企業投資過大,多方舉貸,而且多數涉足房地產。」他說。

部分民營企業正在經歷轉型的彎道,要想幸運地躲過企業多元化帶來的風險並不容易。「作為銀行一定要更冷靜,要比企業冷靜,要比政府冷靜。」施道明加 重了語氣。「對轉型跨度特別大的企業,我們會非常謹慎,我們做銀行這麼多年下來有一個體會,越是在一個專業領域做的越長,越專業,越較少接觸其他行業的 話,對他的支持力度銀行是越大的。那些跨區域,跨產業的所謂多元化,類似於投機性的,我們認為遲早可能會出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833

綠城董事長回應破產傳聞 稱房企難過年關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1/1175891.html

2日,綠城房地產集團在官方微博上針對破產傳聞予以回應,董事長宋衛平稱,傳聞子虛烏有,綠城一切尚好,離破產很有很遠的一段距離。他也指出,銷售不暢,加上信貸緊縮,房企可能難過年關。

進入九月份以來,各地房價開始鬆動。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百城價格指數,顯示10月份百城住宅均價環比下降0.23%,繼9月份環比降0.03%後,已連續兩月呈現下跌。同時,北京等十大城市均價降至今年3月來最低水平。

9月22日,媒體報導銀監會下文通知調查所有與綠城有關信託融資詳細情況,並要求各家信託機構於本月底前將有關情況上報。 此消息傳出後,22日綠城中國股價跌16.23%,報收4.49港元。

針對市場恐慌,綠城中國22日上午通過其官方微博發佈聲明稱,公司沒有收到任何監管部門的調查通知,目前開展的信託業務均符合規定,資金財務狀況穩健。

但2011年中報顯示,綠城中國截至今年6月30日的淨資本負債比率達163%,較2010年12月31日上升31個百分點,居內地上市房企之首。

但這一恐慌並未就此過去,關於綠城資金鏈緊張、申請破產的傳聞漸漸傳開。昨夜子時,就有記者向宋衛平求證。對此,宋衛平稱:「按時髦一點的說法,這真是個冷幽默。我笑,也頗為無奈。」

宋衛平當晚夜書,稱:「在此調控深秋,綠城似乎成了一些人眼裡的風向標。綠城現狀如何,這大概是很多人心頭急不可耐要探知的一個題目,由此傳出了些 風言風語。我願意把這些傳言理解為大眾對綠城的關注和愛護。所以,深夜發文,意在感謝諸位,也向大家報導,綠城目前一切尚好。」

宋衛平表示,綠城在努力抓銷售,此外,還有騰挪的餘地,可以出讓一部分項目的股權解決資金上的問題。「綠城對危機並非沒有預案,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在我們可控範圍內。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與行業一起,度過寒冬。」

宋衛平稱,綠城離破產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

但他也指出眼下房地產業的普遍情況是:量價齊跌,市場萎縮,各地庫存大量積壓,中小房地產商岌岌可危。照此境況,再持續一段時間,中國的很多房地產商恐怕就真的要面臨倒閉的狀態。「這句話是不是危言聳聽?業內人心中自有明鏡吧?」

宋衛平提醒,市場若一直處於如此蕭條狀態,停留於谷底,恐怕一些企業真就會走上絕路。「銷售不暢,加上信貸緊縮,一個最符合邏輯的推斷就是企業過不了年關。屆時,有的企業或許申請倒閉,有的則是開發商跑路,更有甚者,怕有更多的悲劇要發生。」

附 宋衛平回應全文

11月1日,子夜,有記者致電,問我:「綠城是申請破產了嗎」?按時髦一點的說法,這真是個冷幽默。我笑,也頗為無奈。

在此調控深秋,綠城似乎成了一些人眼裡的風向標。綠城現狀如何,這大概是很多人心頭急不可耐要探知的一個題目,由此傳出了些風言風語。我願意把這些傳言理解為大眾對綠城的關注和愛護。所以,深夜發文,意在感謝諸位,也向大家報導,綠城目前一切尚好。

對綠城而言,這些謠傳聽來雖令我們有些不適,但卻也令我們覺得,此刻有必要跳出自身視野,看看整個行業的生存境遇。秋日天涼,並非只籠罩一城一池,今日由於調控嚴厲遭遇生存困境的,是中國整個房地產行業。

大約一個月前,我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已經說過,其實綠城無需引起大家如此大的擔憂。一方面,綠城在努力抓銷售,另一方面,我們有騰挪的餘地,可以出讓 一部分項目的股權解決資金上的問題。綠城對危機並非沒有預案,到目前為止,一切都在我們可控範圍內。我們有足夠的信心,與行業一起,度過寒冬。綠城離破產 還有很遠的一段距離。此間,無論如何,我們決不放棄綠城所秉持的理念,走正道,盡人力,聽天命。

但顯然,並非所有的房地產商都能和綠城一樣幸運,有其騰挪的空間。眼下房地產業的普遍情況是:量價齊跌,市場萎縮,各地庫存大量積壓,中小房地產商 岌岌可危。照此境況,再持續一段時間,中國的很多房地產商恐怕就真的要面臨倒閉的狀態。這句話是不是危言聳聽?業內人心中自有明鏡吧?

企業左右不了市場,正如人力不能真正戰勝天命。對於企業來說,命運只有兩個字,生、死。無他。我們所能探討的,是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如何找出一條活路,穿越寒冬。

今天我將這個問題提給自己、提給行業內人士,也提請有關部門審視,是想強調,市場若一直處於如此蕭條狀態,停留於谷底,恐怕一些企業真就會走上絕 路。銷售不暢,加上信貸緊縮,一個最符合邏輯的推斷就是企業過不了年關。屆時,有的企業或許申請倒閉,有的則是開發商跑路,更有甚者,怕有更多的悲劇要發 生。然而,我們卻又不能迴避,在房地產行業的河流裡,那些原本稚嫩而可愛的蝦米們,它們能經得起更長久的考驗嗎?

另外,我們上下游產業鏈上的那些兄弟,那些建材商,那些施工隊,那些等待工錢回家過年的農民工兄弟們,這是多大的人群?這個人群是否需要我們去認真 考慮他們的生計?此外,如果房地產行業真的像一些人猜測的那樣,全線萎頓,房價大幅下降,那麼,那些受益於改革開放而先富起來的人,他們的資產會縮水多 少?30%,還是40%?50%?如此縮水,他們可以接受嗎?前段時間,由於退房潮引發的業主鬧事,固然於法於理是不對的,但將心比心,我們是否應給予情 感上的理解呢?

今日今時,綠城的難處,是整個行業共同的難處。但綠城一直在奮力前行,也希望整個行業可以渡過難關。我們對中國的城市化進程抱有信心,對中國人民以 勤勞致富,用奮鬥改變生活的理念抱有信心,只要這兩點是事實,那麼我們就可以堅定地說:綠城仍然要堅持我們的理想,為城市創造美麗。我們依然要向客戶解 釋、說明、展示我們的產品的價值所在;我們依然懇請客戶們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們;我們依然以綠城三萬員工為後盾,不論明天風景如何,都鼓足幹勁,做最有耐 心、最努力、最持續的堅持。

我們相信,政府可以把握大局,站在更高遠的立場上為整個房地產行業謀生路。一切,都有改善調整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我們或許會經歷一些苦痛,但最終,我們相信所有的努力都應該得到回報。相信,天道酬勤,這,應該是這個社會的主旋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86

深圳老闆血淚發帖自述:山寨手機行業年關難過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23058247/

 在全世界最大的手機製造基地深圳市,有數以百萬的人生存在這個電子產業鏈條之中,其中最富傳奇色彩的,當屬「山寨手機」大軍。2011年末,山寨手機從業者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冷的一個冬天。

   「我叫劉鵬(化名),今年35歲,在深圳市開了家萬能電池廠,工廠最高峰時有四五十名工人,月收款可達百萬元以上。往年到了年底,電子業如火如 荼,今年卻是一片死寂,我之前做手機電池,現在只做些來料加工,一個只賺兩毛錢。今年華強北的手機廠倒閉了一大片,山寨手機快要壽終正寢了,我的廠每個月 都要虧損3萬~5萬元。」

  近日,一條名為「奄奄一息的深圳小企業主的自白」的帖子,成了天涯網友關注的焦點。發帖子的陳述者為深圳市某手機電池廠老闆,他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獨家採訪時,向我們揭開山寨手機業的面紗,將這個天堂地獄僅隔一線的創富江湖展現在我們眼前。

  行業窘境:老闆跑路

  2006年,劉鵬帶著2萬元來到深圳市,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華強北會讓他在幾年內,變成擁有近千萬資產的工廠主,但更沒讓他想到的是,今年這輪洗牌幾乎讓他走到傾家蕩產的邊緣。

  今年以來,深圳市公安機關對山寨行業進行了嚴厲的打擊,行業陷入前所未有的蕭條狀態。

  雖然如此,但真正令劉鵬陷入困境的,並不是嚴打,而是大客戶「跑單」。「我有六個大客戶都走了,他們每個人至少投資了200萬元,現在不僅全部虧完了,外面還欠下很多錢。」劉鵬說。

   「來深圳市做山寨手機的,大多數是外地人,現在的情況是,一個山寨手機老闆跑單了,那麼他的下游就必須跑,因為下游還有下游,不跑的話,就會被 自已下游的供貨商『綁架』。這些廠子欠下那麼多錢,已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境地了,倒閉、跑單導致連鎖反應,大家都不可能再翻身了。」他說。

  微利求生:利潤減半

  劉鵬清楚地記得,2009年是他的生意做大的開端,當時他的廠每個月可以生產20萬隻電池,產值近200萬元。

  2011年成為山寨行業的一個分水嶺。在利潤最高峰時,每出售一部山寨機利潤可達400元~500元,而現在,每賣一部山寨機只賺5元錢,賣兩部手機還不夠在華強北買一份盒飯。

  「前幾年, 華強北的電子生意一年成交金額達到一兩千億元,現在少了一半以上。生意最火的時候,一平方米的櫃檯,其月租最貴達到30萬元,現在華強北到處都是租不出去的櫃檯。」劉鵬說。

  劉鵬的工人也見證了這一過程,過去點焊的工錢是一毛五分錢一隻,現在只有3分錢,包一個標(貼上廠家標識)過去1毛錢,現在變成5分錢了。

  儘管工人越來越熟練,動作越來越快,工資卻沒有增加。「以前一個月最多休兩天,晚上經常加班到十點,現在工人們像白領一樣按時上下班了。」他說。

  困局難解:債台高築

  2011年10月20日,劉鵬可能永遠也忘不了這一天,工廠資金鏈斷裂難以為繼,他不得已以高利率獲得貸款50萬元。

  「月息10%,其中的5萬元作為利息當時就被扣了。11月20日,我還不出50萬元,經過中間人說情,放貸人又看了我的房子、車子,還有工廠的庫存,才答應再延期兩個月。」劉鵬說。

  雖然能緩兩個月,但是高利貸的月息卻增加到12%,11月20日他付6萬元月利息,12月20日還要再付6萬元,明年1月20日就要歸還全部本金50萬元。

  為了還賬,他沒有錢去採購原材料,原本打算年前上市的新產品也無法推出。一些追債的人粘上了他,以致連工廠的車間也不敢去了。

  發工資日、交房租日、信用卡還款日、房貸還款日、高利貸還款日,還有那些隨時隨地打進來的要債電話,像一座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具體還錢的日子都不敢細想,怕自己想不通做傻事。」劉鵬說。

  悲壯自白:繼續經營

  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人建議劉鵬向銀行貸款,有人建議他「走為上策」。

  「100萬元?我連100元都貸不出來。」劉鵬說,銀行是典型的嫌貧愛富,到了年底貸款只會越來越緊,就算再鬆,錢也到不了像他這樣的小企業主手上。

  劉鵬試了好幾種融資方案,但都行不通。在深圳市,滿大街都是小額信貸的廣告,這些貸款年利息不超過百分之十五,但最少要一個月才能辦理下來,而且最多只能借15萬元———「以我三個月的銀行流水賬來看,這點錢補信用卡的窟窿都不夠。」他說。

  有人建議他跑路,但倉庫裡還有四五百萬元的存貨,外加價值30多萬元的設備,「如果我真想跑,把它們變成現錢,估計100萬元都不一定拿得到。」他說。

   「我有一個做輔料的供應商,是個50多歲的老頭,最多時我欠過他5萬多元,但每次他來,我一說沒錢,他就笑呵呵地說,沒事沒事,你手頭松點我再 來。我跟他做了三四年生意,我沒錢時他也給我貨,現在只欠他3萬多元。過年過節時,他還來我家看我、送我禮物,他自己有三個孩子,根本沒掙到什麼錢,這麼 好的人,我能欠他的錢跑嗎?」劉鵬說。

  據劉鵬回憶,今年的生意之所以這麼難做,就在於所有人的手上,好像突然都沒錢了。「每人都十萬火急、火燒到眉毛了,好像今天不給錢,明天就要死了。」

  劉鵬也曾想過向妹妹和妹夫借錢,以維繫企業,但後來得知,夫妻二人勤儉省下的錢,都被用來購置第二套房產了,「他們都是工薪階層,害怕以後房價再漲,給孩子買不起房子。」劉鵬說。

  他也曾想找人合資入股,但一直沒有成功。「現在的人投資,錢一進來就想發財,但手機行業目前回報低、風險高,很多人都怕拿錢打了水漂,並且起碼要上百萬元。」

  2012年的春節,對於劉鵬來說,注定是個難熬的關口。他表示,自己手中的企業哪怕再小,也是自己拚搏出來的,就像是他最親愛的孩子,和生命一樣重要。徹底放手就將喪失一切,他會堅持到底。《每日經濟新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86

年關

http://www.infzm.com/content/67065

年關,是今年「經濟坐標」的主題詞。

年關難過。

異常緊繃的資金鏈條,按照中國傳統的商業習慣,將在年底繃到極致。無數人、無數企業的命運,根繫於此。而正是這些人、這些企業,支撐著中國過去的繁榮,也決定著將來的興衰。

這一關異常難過,因為這不僅只是2011年的關卡,也是中國經濟躲閃已久卻再也無法迴避的一個大坎。

「在過去三十年中,中國一再被描述成處在災難性崩潰的邊緣,然而,這場被四處宣揚的災難一直沒有出現。」史蒂芬·羅奇,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士丹利亞洲非執行主席這樣寫道,「中國經濟的問題不在於短期的商業週期波折……長期而言有許多嚴重的結構性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經濟增長引擎的錯配、儲蓄與消費的失衡、環保與發展的衝突等,但最為根本的,莫過於政府與市場的糾結。

結構性的失衡,多年來一直被全球化與人口紅利帶來的繁榮增長所遮蓋。當決策層終於開始動手調整時,卻又被2008年的金融海嘯所打斷,並在隨後變得更加失衡。過去的每一次迴避,都相當於往傾斜的天平上再壓一個砝碼,失衡一再加劇,增長變得脆弱。

2011年,還沒有足夠的內生力量來支撐自身高速增長的中國,在忙著收拾貨幣洪水殘局時,又不幸一頭撞上世界經濟的動盪週期。於是,對許多人來說,這個年注定要成為一道難過的關。

每到年末,南方週末的「經濟坐標」,都聚焦於這些隱蔽但重要的根本性問題,用以繪製一幅增長的坐標圖。比如,在2011年,我們看到,GDP大蛋糕中,政府與國企依然在拿走更多。

「經濟表情」,則選取了四個最令人關注的群體,來記錄這一年的笑與淚、掙扎與奮鬥。他們分別是:開發商、小企業主、中產階級和蘋果商店裡的百萬創業者。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即使在這個寒冷冬天,新的商業力量也正在欣欣向榮地成長。創業者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聚集在蘋果商店這樣的平台上——這說明,只要有一塊規則清晰、機會平等的土壤,他們的成長就無須擔心,也不可阻擋。

成長與機會,正孕育在危險與艱難之中。

這樣一個重要的關口,正是市場自己優勝劣汰、進行產業升級的機會。但這個機會,不僅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信息、法治等公共服務,更需要政府有勇氣約束自己,「有形之手」不去幹擾市場。

在錯失了2008年危機帶來的調整窗口之後,這個年關,我們再也不能錯過機會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84

2012浙江第一起資金崩盤案:還不上高利貸的年關

http://www.infzm.com/content/67723

還不上高利貸,俞中江主動向政府匯報資不抵債的情況並尋求保護。據估算,他的案子牽涉3家銀行,上百家公司,把所有資產都抵押變現之後,還有約30億元借款還不上。

俞中江是被房地產投資拖垮的。他的主業一直盈利,但後來開始大筆投資,用五個蓋子蓋十口鍋,導致資金鏈越繃越緊。

年關之際,江浙地區的資金鏈異常緊繃。

兩週前,走投無路的俞中江主動向政府匯報資不抵債的情況並尋求保護。這是最近的一起資金鏈斷裂事件。

俞中江是浙江中江控股集團董事長,浙江建德市人,名下有包括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在內的多家公司。據知情人士估算,這個案子牽涉3家銀行,十幾家大公 司,上百家小公司,涉及民間借貸約25億元,向銀行及國資背景的杭州市財務開發公司貸款、借款達25億元。把俞中江的所有資產都抵押變現之後,還有約30 億元借款缺口,「將有一場大震」。

據南方週末記者調查,俞中江目前並未被捕,但已被限制出境。由於涉嫌虛報產權和重複貸款等違法違規行為,該案很快將轉為刑事案件,俞中江本人還未被正式拘留,但「護照已經收了,有警察監視行蹤」。而該案涉及的某國有銀行建德支行行長已被撤職。

目前杭州市政府會同建德市政府正聯合多家債權人對中江控股旗下資產進行保全,成立專門小組爭分奪秒地處理此事。「既要最大限度地保護債權人利益,也要防止俞中江的企業倒閉,他的香料廠就有一千多員工呢。」建德當地一位接近政府的人士告訴記者。

俞中江的手機一直無人接聽,在短信中他以「暫不方便談」為由婉拒了南方週末記者的採訪請求。

敗在房地產

房地產投資失利,讓中江控股資金鏈斷裂。

據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介紹,中江控股資金鏈斷裂的主要原因是投資房地產失利。

2008年,俞中江開始大舉進入烈火烹油的房地產行業。當年6月,中江控股接盤杭州金星房產公司及其位於杭州餘杭區的西城時代家園。當時西城時代是 一個幾乎處在停工狀態的爛尾樓盤,中江控股接手後遇到房地產調控,房價大跌,也未正常開發。其間金星房產的股權幾經轉讓倒手,曾被媒體指稱「炒賣地皮」。 該樓盤二期拖延了一年多未按期交房,2009年6月在杭州市委常委、餘杭區委書記朱金坤與網友對話時,維權的業主大倒苦水,被多家當地媒體跟進報導。

同期,俞中江還在建德嚴州大道的新安江畔投資了5萬平方米的高端住宅樓盤「拉里維娜·水上人間花園」,該小區售樓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住宅樓已銷售 告罄。但記者1月16日看到,沿江的15幢排屋尚無一戶有人入住。當地論壇上有消息稱,數十套拉里維娜的房子已被金華法院凍結,將進行公開拍賣。

「他的運氣不好,2009年和2011年都遇到了調控和緊縮。」一位俞中江的朋友告訴記者,而俞「運氣最差」的投資項目,當屬接盤西湖畔的准五星級酒店——溫德姆豪廷大酒店。

位於杭州環城西路的溫德姆大酒店原是都錦生絲綢廠所在地,與浙江省政府一街之隔。10年前一家北京的公司以每平米5500元的「地王」價格拍得這塊 地,蓋了這幢造型獨特的「蝴蝶樓」,其間兩易其手,業主都虧損退出,「蝴蝶樓」也成為西湖邊著名的爛尾樓,還落了個「風水不好」的名聲。

2010年,中江控股以7億元的價格將該酒店和公寓的部分產權拿到手,當年9月溫德姆正式開張。

俞中江的一位朋友告訴記者,接盤溫德姆的目的就是為了轉手倒賣。由於是第三次轉手,俞接盤的價格已經很高,而當時他並沒有足夠的資金,因此花了很大的代價去集資。

表面上看,溫德姆豪廷大酒店似乎沒理由虧損:它地理位置優越,內部豪華程度比肩5星級酒店,並由美國豪生國際酒店集團管理,來自冰島的大堂經理給客人極專業之感。

但1月15日晚,記者來到這家酒店,從燈光來看其入住率非常低。晚間在燈光效果下,酒店呈藍色蝴蝶形狀,蝴蝶「左翼」是酒店,「右翼」是公寓,中間 則是一片嘈雜而燈紅酒綠的KTV、酒吧和名品店。該酒店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其入住率一直不高,「今年還稍微好一點,聽說老闆虧了很多錢,已經把股份轉給了 合作夥伴。」

一位當地酒店業業內人士認為溫德姆的虧損不是因為風水,而是因為「這個老闆是『半桶水』,本不是吃酒樓這碗飯的,酒樓的定位、規劃、管理和經營其實 是很複雜的,做不好就是燒錢」。他說,「我認為他最大的失誤是酒店的主打不清晰,又是賓館又是公寓又是KTV,初來客人連正門都找不到,搞得『三不像』, 做砸了不奇怪。」

浙江一位投資界人士告訴記者,據他所知2010年溫德姆的原業主無力償債時,曾將酒店的全部物業收益權作為抵押,進一步獲得新的貸款或股權資本注 入,以期拯救其整體業務。但由於酒店收益回收期長,而地產項目短期風險較大,酒店資產估值又明顯偏高,他當時就感覺所謂的重組不過是「飲鴆止渴」,後來俞 中江接手溫德姆的結局證明了他當初的判斷。

俞中江前傳

「中江的主業盈利其實非常好。」多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但俞中江並不願固守主業。

俞中江在建德當地是風雲人物,出租車司機出身,發家於香精香料行業。

1998年俞中江成立建德市新安江中江汽車出租服務社,註冊資本36萬元。2000年他創立杭州友邦香料香精有限公司,生產高科技香料及油脂化學 品,該公司曾被評為「杭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後在新加坡借殼上市成功,年營業額1億元,據說年利潤為2000萬元左右。「中江的主業盈利其實非常好。」多 位知情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但俞中江並不願固守主業,「他這人性格冒進,膽子大,有些盲目求發展。」俞的一位朋友告訴記者。

2002年,俞中江在杭州正式成立「集投資、科技、製造、貿易、旅遊、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多元化控股集團」——浙江中江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控股公司包括杭州麥林環保船用漆有限公司、杭州中外合資博來盛化工有限公司、浙江建德市望江賓館有限公司等。

2003年,俞中江看中了民用航空業的投資機會。中江控股作為佔股70%的大股東,在建德市壽昌鎮投建佔地500畝,包括1條800米長的跑道、2 個停機坪的千島湖通用機場,試圖開通千島湖區域的空中遊覽項目、空中貨運以及飛往黃山等地的航線。該機場的小股東之一是建德市政府,一期投資4000多萬 元,二期投資2000萬元,當年曾因拿到國家相關部門的第1號批文而「名震建德」。但之後該機場一直處於虧損狀態,空中貨運和開通航線的宏偉藍圖並沒有實 現,至今機場「只有幾架滑翔機在那裡玩玩,那塊地幾乎空置」。知情人估計,包括拿地和早期投資在內,俞中江此次投資虧了「不下一個億」。

五個蓋子蓋十口鍋

「他是個四兩撥千斤的騰挪高手,常常『五個蓋子蓋十口鍋』,說實話三年前我都沒想到他能撐到今天才倒。」知情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俞中江的攤子鋪得如此之大,資金需求早已超過其主業的盈利所得。「他是個四兩撥千斤的騰挪高手,常常『五個蓋子蓋十口鍋』,說實話三年前我都沒想到 他能撐到今天才倒。」知情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在早期,俞中江主要以項目做抵押,向銀行等正規渠道融資,他一共向建德本地的一家銀行貸款約7億元,向浙 江省某銀行系統以及國資背景的杭州市財務開發公司貸款18億元。

後來當貨幣政策和房地產市場緊縮時,為了借新還舊和維持項目運轉,俞中江在建德、溫州以及北京的民間共借貸了約25億元,「從月息二三分一直借到五 六分」。其債權人中,既有官員、大老闆,也有普通工薪階層。據說,中江旗下企業的內部員工為了每個月多賺點利息(月息1.5分),很多人聯合親戚朋友拿出 積蓄,甚至從銀行貸款出來打到中江的集資賬戶上。

有的債權人已將俞中江告上了法庭,據金華市人民法院公告顯示,案由為「民間借貸糾紛」的永康市中泰混凝土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旭曦訴俞中江及中江控股案,將於2012年2月7日開庭。徐旭曦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無可奉告」。

在利滾利的高利貸雪球效應下,俞中江根本無能力償還債務。事發之前的一段時間,俞中江還鋌而走險,向有黑社會背景的紹興高利貸借了幾筆資金。據說幾個月前他從某銀行貸出4億元,回到建德的當天晚上就被高利貸債權人分光以償還利息。

最後實在壓力太大,他選擇了主動去政府匯報情況並尋求保護。

更正並致歉:

本報1月19日「2012浙江第一起資金崩盤案」一文中的「浙江省財務開發公司」有誤,應為「杭州市財務開發公司」。特此更正,並向浙江省財務開發公司致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14

白酒年關難過

2013-02-18  NCW
 
 

 

黨政軍反腐禁酒, 白酒行業市場格局劇變, 經銷商首當其沖◎ 本刊記者 屈運栩 王晨 文年會、宴請、聚餐頻密的新年,本是白酒行業的銷售旺季。

但2012年對於白酒行業來說 是多事之秋,利空消息輪番襲來。各大白酒廠商和經銷商本指望借“新桃換舊 符”之際恢複信心,但2013年春節注定要讓他們失望。

2月5日,最先發佈2012年年報的酒鬼酒(000799.SZ)顯露了白酒行業不妙的苗頭。酒鬼酒四季度淨利潤環比下滑81.5%,僅錄得3600萬元,其股價從最高位時的60元已跌至目前不足30元。

借著去年末塑化劑風波,資本市場已對白酒行業進行了多輪做空,短短兩三個月,行業市值蒸發近2000億元。

白酒市場仍在急速降溫。近幾年行業快速擴張積累了大量產能,在遭遇全面的消費萎縮後,供過於求現象日益嚴峻,廠商和經銷商囤貨、壓貨的積弊也日漸暴露。臨近農曆新年,部分經銷商急於清減庫存,不惜低價出貨,推動高端白酒普遍定價下滑,部分品牌甚至進貨價和銷售價倒掛。

而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層一再強化反腐倡廉,在黨政軍各部門強推禁酒令,這給了白酒行業尤其高端白酒致命一擊。多位採訪對象指出,厲減公款消費,對白酒行業的影響不啻于釜底抽薪。接下來,各大白酒品牌必定要調整增長預期和市場策略;而經銷商在其中的利益流失最為嚴重,將面臨大洗牌。從囤貨到壓貨 “白酒行業2011年銷售大好、2012年銷售回落,這和2007年 -2008年的周期十分相似,但其中最明顯的區別是自2011 年開始,行業出現了經銷商囤貨、品牌商壓貨的現象。 ”東方證券白酒行業分析師施劍剛對財新記者說。

茅台酒重慶地區一級經銷商老王經營茅台多年。他稱,2011年7月到2012 年3月是茅台銷售最瘋狂的時候, “為防止經銷商和市場囤貨,酒廠每天限量供給一到兩箱酒,我們都賣得一瓶不剩。 ”雖然老王曾多次提交計劃希望提高銷售配額,但茅台酒廠一直未能批准。

“飛天茅台釀造過程需要四年半到五年的窖藏期,短期內不可能擴產,大家都想拿配額,但都很難。 ”為防止價格持續高升,茅台廠亦開始建立自營店鋪,希望通過加大市場供應打壓炒作。

但市場對茅台價格的預期持續看高,企業對茅台也是見貨就收。 “茅台價格從2005年開始漲了那麼多年,當時 都認為早買就是掙錢。 ”老王說。銷售潮直到2012年二季度開始減緩,同期,茅台民間囤酒過萬噸的說法開始在坊間流傳,老王知道, “躺著掙錢的好日子要過去了,利潤肯定要下來” 。

茅台的主要問題在於經銷商囤貨;而更多白酒廠商是借著市場的熱度提高生產計劃,積極鋪展渠道,加大對經銷商的支持力度。以洋河為例,酒廠向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銀行則貸款給經銷商,經銷商獲得貸款後再以代理押金等形式支付給洋河。洋河2011年報顯示,在其120億元收入外,還有 “其他應付款項”48億,這實際就是經銷商的代理押金。而經銷商從銀行獲得的貸款規模高達72億元,杠杆率接近1.5倍。通過杠杆操作,洋河鼓勵了更多的經銷商加盟。供不應求的背景下,洋河于2012年8月被曝從四川等地購買五糧液等公司的基酒用于發酵。

激進的手法,推動著企業快速擴張。但隨著2012年市場回落,經銷商首當其沖地領受了風險。酒廠通過向經銷商壓貨,從業績上掩蓋了前端銷售趨緩的勢頭。比如五糧液(000858.SZ) ,2012年三季報仍顯示營業收入156.48億元,同比增36.41%;淨利潤48.18億元,同比增41.91%,高速增長勢頭不減。但就在發佈三季報兩周後,五糧液最大經銷商銀基集團(00886.HK)發佈盈利預警。此後發佈的三季報顯示,銀基集團虧損1.77億港元,為香港上市四年來首次虧損,原因歸於經濟放緩及白酒市場淡季。而2011年同期,其收入高達16 億港元、淨利潤4.07億港元,增速均在百分之三四十之間。

實際上,白酒企業在去年11月遭遇 “塑化劑危機”前交出的三季報均增長喜人,最早曝出塑化劑丑聞的酒鬼酒2012年前9月收入增長128.4%,淨利潤4.59億元,同比增長達433.3%。

上市白酒企業收入利潤雙增長的同時,庫存也在大幅增加,財新記者統計發現,滬深兩市13只白酒股三季度庫存達284.4億元,同比增長34.5%。五糧液庫存64.5億,應收賬款1.3億;而茅台庫存更高達78.9億;洋河存貨和2011年同期相比接近翻倍,達到44.5億元。 ”目前,白酒廠商仍在向經銷商壓貨。五糧液北京地區一位一級經銷商告訴財新記者,公司對經銷商壓貨的方式是逐月打款,但配貨延後, “3000萬的銷售任務分成12個月逐月打款。打款後,五糧液卻可以拖半年不發貨。 ”在2012年12月18日經銷商大會後,經銷商報下一年的銷售任務,如果完不成銷售額,一級經銷商會降級成團購商,拿貨價格會提高。

保價失敗

前端銷售放緩,酒價卻仍在提升。和前些年各輪漲價類似,打前鋒的總是茅台。2012年9月茅台出廠價提高了20% 到30%,但和以前其他酒企跟漲不同,這次五糧液直到2013年1月才啓動提價,其他品牌則並無動作。

按以往慣例,茅台每一次提高出廠價,市場價格都會大幅升高。2011年1月,53度飛天茅台出廠價從499元提到619元。多位經銷商回憶稱,提價後酒廠給出的零售指導價為1319元,但市場上除了大客戶,很少有消費者能在這個價格買到酒。到2011年三季度,這款酒在市場上賣到2200元,北京地區曾經一度出現2800元的天價飛天茅台。

但茅台2012年9月的這次提價,市場環境已大不同。53度飛天茅台市場價格回落至1500元到1700元,而茅台的新出廠價是819元,新銷售指導價為1519 元。提價雖一度緩解了價格下滑趨勢,但後來仍逐步回落至銷售指導價。

茅台在去年12月的經銷商聯誼會上,對1000多個經銷商下了死命令。董事長袁仁國稱,當前公司重點工作是要頂住市場價,53度飛天茅台的零售價不能低於1519元 / 瓶,而團購價不能低於1400元/瓶。 “一定要沉著,一定要挺住,誰低價賣酒取締誰,毫不含糊。 ”然而,市場價格卻沒有能夠“挺住” 。不出一個月,茅台即處理通報了多家經銷商,稱這些經銷商低價和跨區銷售(俗稱串貨) 。經銷商遭到扣減20% 保證金、黃牌警告、如再違規將解除合同等一系列處罰。但茅台的保價招來了反壟斷調查。1月16日,茅台被迫公告稱即日起廢止有關違反《反壟斷法》的文件,並撤銷對相關經銷商的處理決定,退還已扣減保證金。

在老王看來,茅台並沒有市場壟斷 地位,怎麼保價也有問題?“是有些經銷商沉不住氣去告了,不告不會查的。 ”目前部分地區飛天茅台市場價已跌破1519元/瓶, “我知道最低都有1300元。 ”五糧液也被涉反壟斷調查,劇情和茅台如出一轍,只是更戲劇化——通報處理經銷商的文件被四川壹玖壹玖企業管理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陵江貼在了微博上。幾天後,五糧液公告 “撤銷涉價格壟斷的通報,並將加強學習” 。

和茅台保價不同,五糧液在去年底的經銷商大會上循例提高出廠價近30%,從2013年2月1日起實施。52度“五糧液1618”的出廠價由原來的689元 / 瓶漲至900元/瓶,其餘產品也略有漲幅。

依以往慣例,出廠價提升後,市場價格應該趨穩。2月初,四川一位五糧液經銷商劉某對財新記者稱,廠家提價剛開始執行,市場上經銷商手里的庫存成本基本上都是689元 /瓶,對於有渠道和客戶優勢的經銷商而言,提價增加了利潤。但更多的現實情況是,部分經銷商前期壓貨尚未消化,為回籠資金應對 漲價,不得不低價走量,於是出現了價格倒掛。

上述經銷商說,五糧液廠商告訴他,此次提價是為規範市場,把資源多向社會資源和渠道資源有優勢的經銷商集中, “後期廠家會收緊供應量,把‘1618’留給少數優質經銷商。 ”多位採訪對象指出,這一輪白酒價格下跌後,過去兩三年快速發展起來的經銷商可能面臨洗牌。 “支持不下去的經銷商可能放棄廠家,但大面積減少的可能性也不大。 ”施劍剛認為。

反腐禁酒沉重一擊

反腐禁酒是2012年白酒行業面臨的最大困難。去年年初 “兩會”代表就提出了禁止三公消費茅台的議案。多位採訪對 象指出,在實際銷售中,黨政軍內部的禁酒名單已迅速從茅台遷延至五糧液、洋河、瀘州老窖等各大高端酒品牌。

十八大之後,政策進一步收緊,去年1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衆的八項規定,其中明確提出領導出行 “不安排宴請” 。各地實施後,最明顯的是白酒的公務銷售下滑。緊跟著,軍隊也下了禁酒令。12 月22日,中央軍委下發通知,印發 《中央軍委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十項規定》 ,規定要求不安排宴請、不喝酒、不上高檔菜肴等。

“有些高端白酒銷量的30% 到50%,都是黨政軍渠道。 ”貴州遵義茅台鎮一家酒廠負責人告訴財新記者,雖然業內普遍認為軍隊禁酒不現實,但至少台面上不敢再擺著茅台、五糧液了。他透露,茅台酒廠除一部分產品直供大型國有企業外,還向軍隊直供。目前,軍隊雖然禁酒,但依然有部隊領導以個人名義讓他幫忙買茅台,每次都要一兩箱,而和過去的區別是 “不要發票” 。但他指出:“喝酒的習慣就是三個月,如果這三個月堅持過去,風頭還不松,那軍隊這塊的消費就得另想辦法了。 ”一部分公務消費者則轉向了價格低廉、標識不明顯的地方酒類,新興的貼牌直供酒也受到青睞。上述茅台鎮酒廠負責人稱, “這輪禁酒給了我們更多機會,我們的酒也是茅台鎮的,而且我們能提供貼牌服務,酒瓶上直接印刷購買 公司的名字,這讓這些公司很有面子。 ”老王告訴財新記者,茅台部分經銷商長期依靠黨政軍關係生存,出貨量大,不愁銷路,但禁酒令出台後,這些經銷商缺乏其他銷售渠道,一下都慌了。他分析,市場上近期低價出貨的經銷商大都是此類。

進入反腐時代的白酒市場怎麼走?

在2013年2月中國白酒金三角品牌建設論壇上,多個白酒品牌老總均提出相對保守的擴張思路。瀘州老窖集團董事長謝明透露,瀘州老窖確定的2013 年的目標是“增長不低於20%”;五糧液集團公司副總經理朱中玉在會上則宣佈,2013 年目標是“主營收入增長30%” 。

值得注意的是,各酒企對渠道的控制開始加強。茅台加大了直營店建設。

老王說,茅台最初向經銷商解釋,建直營店是為了控制市場價格,但現在茅台廠自有庫存高企,因此直營店將主要用來消庫存。

五糧液于2月6日貼出了招聘公告,擬招收100名營銷人員,加強對渠道的管理。

受訪的經銷商們都承認,白酒的暴利時代已經過去了。老王說: “未來大家都要盯消費者,利潤少一點,賺錢慢一點。 ”本刊記者張冰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4672

【敗局】ESPRIT一年關店38家:成也批發,敗也批發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811
2014年3月的一個傍晚,華燈初上,我來到位於深圳羅湖區的華潤萬象城,瞭解服裝零售業行情。

在眾多服裝品牌中,我曾一度對ESPRIT這個品牌抱有好感,但久聞它經營不善,這次萬象城之行,便希望一探究竟,然而單單在這座購物中心尋找它的店舖,就費了不少功夫。

H&M顯眼的logo首先吸引了我的注意。這家成立於1947年的瑞典公司,如今已是世界第二大服裝零售商,自從2007年在上海開了第一家門店,截止2013年末,它在中國大陸門店數量已達到146家。很多城市的購物中心,H&M都成為吸引客流的熱門店舖,而深圳萬象城也不例外。

萬象街和書城路交接的丁字路口是深圳人流最密集的地段之一,沃爾瑪、深圳書城以及附近大大小小的商舖,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流,匯聚於此,H&M萬象城店就設在這裡。臨街的鋪面,分為三層,約莫數百平米的樣子,負一層和一層是男裝,二層女裝及童裝,店內旋轉樓梯直接通往萬象城二層,這種帶有入口功能的設計,為H&M導入了大量顧客駐足消費。

相比H&M的張揚和高調,來自日本的「快時尚」品牌優衣庫和無印良品則內斂許多。

優衣庫早在2002年便進入中國市場,至今在華耕耘12年之久,但發力卻是近些年的事情,僅2013年一年,優衣庫便開設了82家新店,接近過去11年所開設門店總量的二分之一,從而使得中國門店數量暴增至257家。優衣庫萬象城店位於四層,延續其一貫的裝修風格,空間開闊,佈局井井有條,收銀台前排隊結賬的消費者眾多,生意並不亞於位置更好的H&M。

稍顯小眾的無印良品正在中國變得炙手可熱已經是不爭的事實。2013年,進入中國8年的無印良品開張了35家店舖,門店總數達到100家。消費能力、審美觀念日益進步的市民階層開始接受這種簡潔、內斂的日式風格,從而為其在華業績增長注入了強勁的動力。位於深圳萬象城三樓的無印良品門店便是一個縮影。排隊試衣的顧客絡繹不絕,男女老少皆有,令試衣區顯得侷促不堪,不得不分派專門的店員維持秩序,看來無印良品還需要在中國開設更多門店。

經過多番尋找,終於在深圳萬象城三樓一個冷清的角落,我發現了ESPRIT的蹤影。

令人失望的是,這個不足70平米的店舖,門可羅雀,店員態度冰冷,有如上個世紀國營商店的售貨員一般倨傲,內部裝修之單板,服裝品類之稀少,款式之陳舊,幾乎與街頭外貿小店無異。

要知道,在世紀之交的那幾年,ESPRIT這個品牌曾一度引領大眾時尚,其當時在中國市場的受歡迎程度,毫不遜色於H&M,ZARA、優衣庫,無印良品等「快時尚」品牌如今的火爆。

不禁要問,是什麼原因導致了ESPRIT的跌落?而這個「領頭羊掉隊」的故事又有何啟示意義?


ESPRIT前身是美國舊金山的一家製衣公司,以香港遠東有限公司為採購代理商,這家公司的老闆邢李源,另一個更廣為人知的身份是女星林青霞的丈夫。香港遠東公司在1980年代初開始在亞洲批發ESPRIT服裝,並在亞洲不少城市開設了零售店。1993年,該公司旗下思捷亞洲在香港上市,4年後收購ESPRIT歐洲業務,並更名為思捷環球控股有限公司」。

1997年,思捷環球與華潤集團合資組建華潤思捷,在中國大陸開展ESPRIT品牌服裝的零售業務,第一年便取得58%的業績增長,巔峰時期一度在全國近百個城市擁有數百家直營店和加盟店。當時ESPRIT號召力之大,「任何一個購物中心招商,如果沒有它開店,別人都不會進去」。

十年間,缺乏競爭者的ESPRIT幸運地在中國市場賺了很多錢,但危機也在與日俱增。

隨著H&M,ZARA、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聲譽鵲起,ESPRIT的內部問題也暴露無遺。

ESPRIT可謂「成也批發,敗也批發」。批發模式具有風險小、輕資產的優點,那些具備強大號召力的服裝品牌,往往無須自建渠道,依靠各級批發商即可實現迅速擴張。這正是ESPRIT快速崛起的關鍵。但也正是因為過於倚重批發業務,以至於忽視了供應鏈建設。

批發業務增加了價值鏈的中間環節,這帶來兩個直接的後果:一是部分利潤分流到批發商的口袋,從而抬高商品售價,二是阻礙了生產商與消費者的溝通聯繫,導致生產商對市場缺乏敏感。這也是為何ESPRIT服裝被人詬病「價格居高不下、款式萬年不變」的原因。

批發業務大量存在,拉長了訂單週期。即便ESPRIT的訂貨會從一年2次,提高到一月1次,但是受制於供應鏈,每次訂貨會的提前時間長達3個月,而ZARA則不到1個月。

供應鏈短板使得ESPRIT無法對市場變化做出快速反應,更無力及時推出順應消費潮流的產品,從而導致系統性的滯後。據曾經負責ESPRIT在華業務的當事人回憶,ESPRIT的供應鏈成本比韓國服裝品牌「依戀」貴30%左右,更不要說與H&M,ZARA、優衣庫同台競技了。

客戶是一切生意的源泉,也是價值鏈的起點,企業通過與客戶達成交易來獲得商業價值和經營利潤。對待顧客的態度和理念,決定了一家企業的戰略、生意模式和組織文化,乃至市場表現。

企業多麼貼近顧客、貼近一線、貼近市場,就多麼貼近成功。這一點在競爭激烈的服裝零售業表露無遺。H&M,優衣庫等品牌成功的關鍵,便是源自對目標客戶的精準定位,對客戶需求的敏銳捕捉和快速反應。相反,對市場變化的漠視,對客戶需求的無動於衷,最終也會被市場和顧客淘汰。

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銷售網絡多麼發達,不過是一個連接企業與消費者,達成交易行為的通道,以為建立了看似強大的銷售網絡就把握住客戶端口便大錯特錯了。即便亞馬遜,如果沒有一套精準分析消費者需求的算法,其網絡平台和物流系統也會淪為擺設。

令人失望的是,ESPRIT的運營方思捷環球似乎只是把中國市場當做一門可有可無的生意,而不是必爭之地。ESPRIT過去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令思捷環球日益自滿,從設計師到管理層,均對中國市場、中國消費者缺乏必要的瞭解。ESPRIT運營總部位於德國,設計部門則設在香港。「那些管理者在遙遠的德國指揮中國市場」,「設計師坐在香港的辦公樓裡懶洋洋地喝咖啡」,在當時負責ESPRIT在華業務的華潤創業高管看來,這是不敢想像的事情。

2009年12月,華潤集團以38.8億港元,將所持華潤思捷51%股權全數賣給合資方思捷環球。第二年,ESPRIT業務一蹶不振,思捷環球業績暴跌98%,從此陷入漫長的虧損泥潭。

最新的消息是,思捷環球2014年前3月銷售額下降9.9%,過去一年,它關閉了38家大陸門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9389

巴菲特1990年關於大規模投資富國銀行的解釋 金石楊天南

來源: http://xueqiu.com/1175857472/31199779

巴菲特1990年關於大規模投資富國銀行的解釋


我們是在1990年銀行股一片混亂之間買進富國銀行的股份的,這種失序的現象是很合理的,幾個月來有些原本經營名聲不錯的銀行,其錯誤的貸款決定卻一一被媒體揭露,隨著一次又一次龐大的損失數字被公布,銀行業的誠信與保證也一次又一次地被踐踏。

漸漸地投資人越來越不敢相信銀行的財務報表數字,趁著大家出脫銀行股之際,我們卻逆勢以2.9億美元,五倍不到的本益比(若是以稅前獲利計算,則本益比甚至不到三倍),買進富國銀行10%的股份。富國銀行實在是相當的大,帳面資產高達560億美元,股東權益報酬率高達20%,資產報酬率則為1.25%,買下他10%的股權相當於以買下一家50億美元資產100%股權,但是真要有這樣條件的銀行,其價碼可能會是2.9億美元的一倍以上。

此外,就算真的可以買得到,我們同樣也要面臨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找不到像Carl Reichardt這樣的人才來經營,近幾年來,從富國銀行出身的經理人一直廣受各家銀行同業所歡迎,但想要請到這家銀行的老宗師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當然擁有一家銀行的股權,或是其它企業也一樣,絕非沒有風險,像加州的銀行就因為位於地震帶而必須承擔客戶受到大地震影響而還不出借款的風險。

第二個風險是屬於系統性的,也就是嚴重的企業蕭條或是財務風暴導致這些高財務杠桿經營的金融機構,不管經營得再好都有相當的危機。

最後,市場當時主要的考慮點是美國西岸的房地產因為供給過多而崩盤的風險,連帶使得融資給這些擴張建案的銀行承擔巨額的損失,而也因為富國銀行就是市場上最大的不動產借款銀行,一般皆認它最容易受到傷害。

以上所提到的風險都很難加以排除,當然第一點與第二點的可能性相當低,而且即使是房地產大幅的下跌,對於經營績效良好的銀行也不致造成太大的問題。

我們可以簡單地算一下,富國銀行現在一年在提列3億美元的損失準備之後,稅前還可以賺10億美元以上,今天假若該銀行所有的480億借款中有10%在1991年發生問題,且估計其中有30%的本金將收不回來,必須全部轉為損失(包含收不回來的利息),則在這種情況下,這家銀行還是可以損益兩平。若是真有一年如此,雖然我們認為這種情況發生的可能性相當低,我們應該還可以忍受,事實上在伯克希爾選擇購並或是投資一家公司,頭一年不賺錢沒有關系,只要以後每年能夠有20%的股東權益報酬率,盡管如此,加州大地震使得投資人害怕新英格蘭地區也會有同樣的危險,導致富國銀行在1990年幾個月間大跌50%以上,雖然在股價下跌前我們已買進一些股份,但股價下跌使我們可以開心地用更低的價格撿到更多的股份。

以長期投資作為終生目標的投資人對於股市波動也應該采取同樣的態度,千萬不要因為股市漲就欣喜若狂,股市跌就如喪考妣。奇怪的是他們對於食物的價格就一點都不會搞錯,很清楚知道自己每天一定會買食物,當食物價格下跌時,他們可高興的很,(要煩惱的應該是賣食物的人),同樣的在水牛城報紙我們期望印刷成本能夠降低,雖然這代表我們必須將帳列的新聞印刷存貨價值向下調整,因為我們很清楚,我們必須一直買進這些產品。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在伯克希爾的投資之上,只要我還健在(若我死後,伯克希爾的董事會願意透過我所安排的降神會接受我的指示,則期間或許更長久),我們會年複一年買下企業或是企業的一部份也就是股票,也因此企業的價格下跌對我們會更有利,反之則可能會對我們不利。

股價不振最主要的原因是悲觀的情緒,有時是全面性的,有時則僅限於部分產業或是公司,我們很期望能夠在這種環境下做生意,不是因為我們天生喜歡悲觀,而是如此可以得到便宜的價格買進更多好的公司。

樂觀是理性投資人最大的敵人。當然以上所述並不代表不受歡迎或註意的股票或企業就是好的投資標的,反向操作有可能與群眾心理一樣的愚蠢,真正重要的是獨立思考而不是投票表決。不幸的是Bertrand Russell對於人性的觀察同樣地也適用於財務投資之上,“大多數的人寧死也不願意去思考!”。(19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93

網貸平臺遇“年關”:24家平臺提現困難 再現“最短命” !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24/147929.html

i黑馬:“年關”對於網貸人來說是個難以邁過的坎,去年的“跑路潮”使得許多投資人還心有余悸,今年的“詐騙潮”也是鬧得人心惶惶。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止至11月20日,11月已經有24家平臺出現問題,除了有8家詐騙平臺,其余平臺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提現困難。
 
\北京再現“最短命”平臺
 
11月20日,有投資人在網貸之家論壇上爆料一家名為“榮錦創投”的北京平臺昨日(11月19日)剛上線就跑路,QQ群已經解散。
 
記者嘗試登陸該平臺網站,發現已經打不開,撥打400電話無人應答,在線客服也全部處於離線狀態,目前已經有投資人建立了維權群,群號為386335557。投資人在論壇上發布的截圖顯示,該平臺實際待收為21.5萬元,但記者從維權群得到的消息稱,這20多萬元存在一定的水分,有不少都是平臺馬甲號,初步統計實際代收金額大概在8萬元左右。
 
此次“榮錦創投”上線一天就跑路對許多“打新族”造成不小的打擊,有一些投資人在論壇上感嘆:“看來我的打新生涯要結束了,打著打著終於遇到雷了。”
 
投資人提供的平臺首頁
 
沒有最快只有更快
 
其實像“榮錦創投”這樣上線一天就跑路的平臺並非就此一家,諸如北京的龍華貸、海南的德鴻貸、湖南的晶玉貸等也都“榜上有名”。但如果你以為一天就能稱為“最短命”平臺,那你就錯了。
 
目前最快跑路速度的紀錄由浙江的恒金貸保持,上線僅半天就卷錢跑路,預計投資人損失在幾十萬。有投資人調侃:“沒有最快,只有更快!”
 
“打新”還需對平臺充分了解
 
近期出現的這些“最短壽命”平臺的詐騙手法大同小異,多是建一個P2P借貸系統的空殼,標榜高於一般平臺的收益和優惠政策來引誘投資人,且多數詐騙平臺證照齊全,讓人防不勝防。
 
投資人可以在投資前核實平臺信息,謹防信息造假。具體可以致電P2P平臺,以借款人的身份來獲取該平臺的相關信息,如平臺的風控條件和能力,風控團隊是否專業,體系是否健全等;可通過查看該平臺的營業執照、平臺註冊資金、管理團隊背景和股東背景等進行判斷。就最近發生的詐騙案來看,最容易出現信息作假的就是平臺的公司地址,若能對平臺進行實地考察最好,若不能也可以通過百度地圖實景來看出一些端倪。
 
除此之外,平臺標的的信息披露也需要關註,以防假標的出現。對於那些只有標題沒有任何詳細信息披露的標的,還需慎之又慎。正規的P2P網貸平臺,除公開披露詳細信息外,還設立線下觀察團,投資者可優先考慮本地的P2P平臺,以便實體考察並掌握該平臺的相關信息。
 
“分散、理性”是投資者的必備“技能”,除了這兩點,投資者還需要時刻關註平臺動向,與平臺和其他投資者保持溝通。
 
“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有投資人認為“打新”是種同騙子比速度的事情,在“打新”之前還需要對平臺的真實信息有深入的了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0486

再創高峰》智慧型手機成長趨緩 大立光積極跨界布局 三大成長引擎 下個黃金10年關鍵

2015-03-09  TWM
 
 

 

毋庸置疑的,大立光過去十年之所以大賺,主要是拜智慧型手機普遍之賜;不過隨著市場飽和,智慧型手機銷售成長率也有走緩之勢,且競爭對手也頻頻追趕。

林恩平在繳出亮眼的接班成績單後,如何帶大立光再創高峰,是他最大的挑戰。

撰文‧謝富旭、宋和謙

股價二千六百多元的大立光還能漲到哪裡?這是投資機構與投資人對大立光前景的疑慮。然而,如果深究照相鏡頭產業,外資普遍看好大立光今年目標價可達三千至三千二百元不是沒有道理;但大立光前景也非晴空萬里,對手的追趕以及「晶圓級光學鏡片」這個新玩意兒,可能是未來的兩大威脅。

毋庸置疑的,大立光過去十年能大賺,主要是拜智慧型手機普遍之賜。不過,隨著市場飽和,智慧型手機銷售成長率也走緩。根據市調機構Strategy Analytics調查,二○一三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高達九.九億支,年增率高達四二.三%;一四年出貨量達十二.八三億支,年增率走緩至二九%。

引擎1.多鏡頭手機

六鏡頭手機問世

林恩平砸二○五億擴廠搶商機至於一五年的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各家市調機構預測的中間值則是成長二○%,約十五.四億支。從這個趨勢看來,智慧型手機的銷貨紅火歸紅火,年成長率下降亦是不爭的事實;九八%營收來自智慧型手機照相鏡頭的大立光,還能維持過去的高成長嗎?

既然如此,為何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無視這股趨勢,還計畫大買設備,砸下新台幣二○五億元,等於是大立光過去十年的資本支出總和,準備大幹一場?

原因就在於,儘管全球智慧型手機銷售量趨緩,但每支手機搭配的照相鏡頭數呈倍數增加。目前一機兩鏡頭(前置鏡頭用來自拍;後置鏡頭用來拍別人)逐漸成為主流。因為,自從宏達電推出M8 手機,搭載三鏡頭,在市場掀起照相規格大戰,大立光前景的想像空間就出來了。

根據研究機構O2針對智慧型手機使用者的調查顯示,七五%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最常使用的手機功能是拍照,其次才是用來打電話(七二%),可見拍照已成為智慧型手機功能中的主角。宏達電抓住這股趨勢,推出M8旗艦型手機,搭配兩個後置鏡頭,一個前置鏡頭,可讓拍照品質更逼真,看起來就像用高畫質相機拍出來的一樣。

就連對前景一向守口如瓶的林恩平,也在去年第四季電話法說會中表示,一五年大立光營運最強的驅動力就是三鏡頭的設計。「兩個後置鏡頭的設計在市場上愈來愈流行了!」林恩平說。

一支手機搭載三鏡頭還不夠看,六鏡頭才令人驚訝,這不是癡人說夢,而是事實。為了讓手機拍照看起來有立體效果,亞馬遜去年推出一款叫Fire Phone的新玩意兒,搭載四個後置鏡頭、兩個前置鏡頭。雖然亞馬遜手機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占率微不足道,但是這種力求突破的策略,會不會引起蘋果、三星、小米、索尼、宏達電跟進,也引起話題。

引擎2.車用鏡頭

一車配多鏡頭成趨勢

大立光切入車用無門檻

除了智慧型手機搭載的鏡頭愈來愈多,大立光未來再造巔峰的第二個機會則在車用鏡頭。以大立光的技術而言,車用鏡頭並非難事,公司也於數年前開發就緒,目前已送樣品至全球各大車廠認證。不過,車用鏡頭迄今占大立光總營收還不到○.五%。

鏡頭應用在汽車上,主要是用於倒車與停車輔助系統,大型車輛如大卡車、大客車,駕駛時視線容易產生死角,需要裝鏡頭來克服這個問題。韓國去年立法規定,未來新出廠的大卡車須加裝防死角鏡頭,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率。許多重視安全的高級房車,如裕隆Luxgen MRV休旅車,就至少安裝八個鏡頭。

車用鏡頭的功能要求雖不如智慧型手機高,但對抗高低溫、抗震、抗撞等要求,卻遠高於智慧型手機。大立光擅長的是塑膠鏡頭,而為了達到環境適應要求,車用鏡頭未來可能以玻璃鏡頭為主流。即使鏡頭從塑膠改為玻璃,對大立光也非難事,因為大立光就是製作傳統數位相機的玻璃鏡頭起家。不過,通過車廠認證測試耗日費時,車用鏡頭為大立光貢獻明顯營收與獲利,並非短期間可達成。

即使如此,車用鏡頭大餅依舊令人期待。因為全球一年約賣出六千萬輛新車,如果一輛車搭配八個鏡頭,一年就有四.八億顆的規模。目前車用鏡頭仍處於百家爭鳴的時代,以大立光的技術及成本優勢,勝出機率不低,這也是林恩平積極布局的新領域。

引擎3.隱形眼鏡

布局十一年開始收割

大立光拚低價高品質搶市

另外,大立光布局十一年(也虧了十一年)的隱形眼鏡業務,預計今年開始進入收割期。林恩平指出,大立光投資星歐光學,跨足隱形眼鏡市場經營,在技術開發甚至製造設備,均是自行研發。

目前大立光有台中一中店一家門市,第二家逢甲店也剛開張;然而大立光的隱形眼鏡採用與市占最高的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同樣的「三明治」(在鏡片兩側均進行色層加工)製程生產,卻打出震撼市場的超低價,不到知名品牌的三分之一。

工研院旗下產業研究機構IEK的分析師張慈映指出,一四年全球隱形眼鏡產品市場規模在七十六億美元上下。當中歐美地區又是主要消費市場,占比高達七○%以上,市占率第一的嬌生就拿下三八%,如加上排名第二到第五的隱形眼鏡業者,總計拿下全球高達八○%的市場占有率。「隱形眼鏡使用重視舒適度,消費者不輕易更換品牌,大立光要靠自己品牌突圍不容易,靠代工比較有機會。」張慈映說。

這也是為何大立光把重心放在歐洲市場,目前已取得歐盟的認證,伺機切入代工市場。並強打自家隱形眼鏡是市面上最低價,而且品質不打折。這種策略已讓同業坐立難安,金可董事長蔡國洲透過助理表示:「我們希望這個市場是以品質勝出,而不是陷入殺價惡性競爭!」向對手喊話意圖明顯。

不能忽視的威脅:

合作夥伴變競爭者 原有對手步步逼近大立光未來有「三支箭」加持,同時也有兩個威脅逼近。首先是「晶圓級光學鏡片」的挑戰。大立光照相鏡片(塑膠)是採開模、利用機器射出方式生產;然而,隨著鏡片愈來愈小,要求的誤差率愈來愈低,數年前已有部分廠商採用半導體製程製作鏡片。

晶圓級光學鏡片廠商以索尼(Sony)、美光科技集團旗下的Aptina(以光學感測器製造起家),以及美商豪威科技(Omnivision)三家公司為代表。這些公司原本是大立光的上下游夥伴,未來可能因為晶圓級光學鏡片而變成勁敵。

不過,馬來亞銀行金英證券研究大立光的分析師William Yang認為,晶圓級光學鏡片最大的問題在良率不穩定,尤其現在鏡頭採多鏡片設計,如八百萬畫素手機照相鏡頭至少就要五個鏡片,每片的曲度設計又都不一樣,這讓優勢在大量標準化生產的晶圓級光學鏡片製造難度更高。「這個威脅短期內不會發生,但長期而言卻是隱憂。」另一個威脅則是對手的追趕。不僅台灣的玉晶光與先進光,甚至鴻海集團也摩拳擦掌想吃照相鏡頭大餅,更遑論有大集團撐腰的韓國光學鏡片公司如Parton、Dalen,以及研發技術不輸大立光的日本光學廠如索尼、康達智(Komatsu)、松下集團。在手機照相鏡頭已來到一千二百萬畫素,往一千六百萬及二千萬畫素邁進,因接近極限而開始放緩之際,大立光的對手未來相對較有時間,趕上大立光的技術與製造良率。或許這是大立光董事長林恩舟憂心忡忡地認為,大立光處境艱難的另一層深意吧。

大立光能否再創巔峰,端視它能不能掌握上述三個機會,並克服兩個威脅,沒人可以給答案;但確定的是,這家公司在林恩舟與林恩平帶領下,絕對會努力不懈。

4.8億顆車用鏡頭

全球一年賣出六千萬輛車,幾年後,車用鏡頭每年需求將達四.八億顆。

2400億元隱形眼鏡

全球一年消費

2400億元隱形眼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9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