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对话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我们没时间等待TD自然成熟,因为它是竞争市场!”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7-17/HTML_CNTBN9QVC5D7.html


【核心提示:尽管王建宙坦承已经对新增市场份额减少做好了心理准备,但中移动“TD三期组网进程不会推迟,(在今年年末)全国将有70%的城市覆盖TD网络”。因为“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它自然成熟,市场不会等你,我们只能更主动。”】

大象能否快跑?

作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商,面对着金融危机、电信重组、3G发牌、手机用户普及率接近饱和、新竞争对手加入等诸多不利因素,过去一年来,外界不断如此追问中移动。

“我们会保持冷静,用业绩来说话。故事是否动听没关系,最终效益才是最关键的衡量指标。”7月15日上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简称“中移动”)总裁王建宙在北京接受包括本报记者在内媒体采访时透露。这是今年“两会”之后,王建宙首次面对媒体的专访。

在这段缄默期内,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先后展开3G试商用,并已发动全面的市场营销攻势,中移动也在完成TD二期网络建设之后,于7月13日结束了TD三期的招标工作。

“我可以确认,TD三期组网进程不会推迟,(在今年年末)全国将有70%的城市覆盖TD网络。”王说。

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王建宙不仅在思考,更在行动。他推动TD开疆辟野,不仅在国内,更把目标放到了国际市场。

“我们已经对新增市场份额减少做好了心理准备。”他坦承,与其他国内3G标准相比,TD需要一个完善成熟的过程,“但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它自然成熟,市场不会等你,我们只能更主动。”

主动的一个表现,便是为了解决终端薄弱的问题,作为行业老大的中移动首次与产业链上下游厂商联合研发TD。

而王建宙更有一个宏大的计划,将中国自主创新的TD标准尽快实现国际化——这家已经在全球资本市场出尽风头的公司,正雄心勃勃地打算在产业环境建设和技术研发上树立起领先者的标杆。

他表示,从自己上半年在日韩等市场的观察,“TD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提升,既有设备商也有运营商(在考虑应用),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目前终端是TD最薄弱环节

《21世纪》:从去年4月1日中移动开始3G试商用到现在有1年多。当时,我们看到TD的网络还很不完善,现在这个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

王 建宙:网络的质量是推出服务最基本的要求。在我看来,从实验室到组大网,是一个很大的转折,而从组实验网到组商用网,从你自己做测试到别人花钱来买服务,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现在,中移动已经完成了这两个重要的转折。之所以说完成,是因为TD已经按照商用网络的要求完成了优化。

目前,TD网络质量已经有全面的提升。就在两个月前,我和同事到乌鲁木齐,从下飞机就打开了两个手机的视频通话,到宾馆一共走了30公里,电话一直都没有中断。

《21世纪》:按计划今年底要完成三期TD网络建设,但直到本月,三期TD网络招标还在进行,建网时间会否因此推迟?

王建宙:不会推迟。就在本周一,我们已完成招标,进入网络建设阶段,共有中兴、华为、大唐、诺基亚西门子、烽火、普天、新邮通、爱立信8家厂商中标。完成三期200个城市建设后,TD网络将覆盖我国70%的城市。

《21世纪》:除了网络质量,终端也一直是TD的短板,这方面目前有无改善?

王建宙:终端目前仍是TD产业链最薄弱的环节,不过终端研发和制造已经有很大突破。

我们一直希望有大批质量好价格合理的TD终端。很多人问我,你们希望有多少用户,我说只要有好的终端,用户就能大规模提升,所以我觉得只要终端做到,用户数字就会非常乐观。

新的终端会不断面市。中移动与终端厂商的联合研发也在进行中,从今年底开始就会有定位高端的旗舰互联网手机和千元低价手机产品出来。

联合研发是中移动为TD首次进行的举措,因为经济危机,很多厂商都削减了投资,所以我们通过联合研发基金支持他们发展TD,一期已向12家手机和芯片厂商提供6亿元基金。原来我们担心这个规模够不够大,但实际对新产品研发的带动效果很明显,而且大的国际品牌,包括诺基亚等都对此表现积极。

没有时间等待TD自然成熟

《21世纪》:虽然网络质量和终端研发都有进展,但与其他标准相比,TD的成熟度仍有一定差距,你们将如何追赶?

王建宙:的确,与其他3G标准相比,TD最大的困难在于成熟度。欧洲、日本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经建立了3G网络,经过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解决任何网络早期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

TD同样需要这样一个完善成熟的过程,但我们没有时间去等它自然成熟,因为我们是一个竞争的市场,市场不会等你,我们只能主动加快它的成熟。

在这方面,政府给予了很大支持,比如我们已经与大部分省份签订合作协议,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对TD的支持,同时中移动也投入大量资源全力发展TD,而TD的下一代演进也在工信部的组织下有条不紊地展开。

《21世纪》:你谈到下一代演进,这是否意味着3G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淘汰?

王建宙:不会,下一代演进的应用初期,作用都会是无线数据传送,而不是打电话,未来2G、3G的网络和终端会长时间存在和使用。

而且,通过对下一代技术的研发,中国有望在国际的新一代通讯技术中处于领先而不是跟随的地位,从而带动本土产业链的企业。目前,相关研发进展顺利,明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我们就会建立一个演示网络。

《21世纪》:但是,如果要在国际处于领先地位,我们的标准必须要得到国际厂商的大规模认可才有意义,但现在TD的网络仍基本局限在国内吧?

王建宙:TD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正在提升。不久前,日本厂商邀请我参加当地的一个研讨会,介绍中移动发展TD的经验,在会上我发现SOFTBANK等日本运营商和其他厂商的CEO都对TD及其演进很感兴趣。在韩国我也看到类似情况。

他们都在关注TD什么呢?据我的交流和观察,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当地的厂商希望推出TD产品,但这些产品需要拿到中国测试,所以计划在当地建立小规模的试验网,这样就只需要在当地进行测试。这样的情况,日本在GSM时代就有同样的先例。

另一种是运营小灵通网络的运营商,现在需要找一个网络的演进方向,这些厂商正积极探讨将PHS网络转为TD及其演进技术的可能性。目前,日本最大的小灵通运营商WELCOMA,就正在与我讨论有没有可能将它的小灵通网络过渡到TD上来。

这意味着,TD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而且既有设备商也有运营商,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今年用户补贴预算再提高40亿

《21世纪》:今年以来,市场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中移动在市场策略上还比较保守,这是为什么?

王建宙:这是我们对新的市场格局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以前,移动通信市场只有两家,现在增加到三家,竞争更加激烈,所以中移动已经对新增市场份额减少做好了心理准备,同时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不应该做的就不会去做。而且我们市场范围还很大,还有很大的潜力,蓝海依旧存在。所以中移动还是坚持从蓝海去获取新的用户和应用。

比如上网本。普通用户不关心标准和技术,只关心有什么应用。说到应用,一个避不开的话题就是移动互联网加速了3G的进程,3G终端也正在实现PC和手机的功能融合。上网本就是融合的新产品,也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关键结合点,为用户带来很好的应用体验,我们希望通过它把3G的应用推动起来。

《21世纪》:但从此前的销售情况来看,上网本的销售规模并不大,过去3个月中只销售了10多万台?

王建宙:这有几个原因,一是厂家供应还不够,二是上网本的市场规模有限,无法实现几百上千万的数量级,3G未来的市场主要还是要靠手机。数据卡、上网本的推广是为了让用户了解3G,更重要的是了解应用后,推动3G手机的销售。

《21世纪》:从7月底开始,各地将结束TD社会化测试,将测试用户的手机话费余额清零。测试用户是否会因此而大规模退网?

王建宙:结束社会化测试对TD不会有大的影响。

首先,测试及试商用用户的规模并不大,即使退网也不会影响TD的后续发展。而且,我们也希望这些用户能转为TD的正式用户,所以各省都向TD用户提供补贴等优惠。以前我们每年的补贴预算是80亿,今年提高到了120亿,其中有近一半都会用到TD促销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22

它是英特爾攻運動市場唯一夥伴

2012-4-23  TCW




年營收五百四十億美元(約合新台 幣一兆六千億元)的英特爾(Intel),打算將觸角延伸到運動器材領域時,會找怎樣的廠商合作?

答案是,今年營收挑戰五十億元、來自台灣 彰化的小公司,岱宇國際。它是台灣第二大運動器材公司,僅次於去年營收一百三十六億元的龍頭喬山。但論獲利能力,岱宇二○○九年與一○年的淨利率都比喬山 多出約三個百分點。

美國著名脫口秀節目《艾倫愛說笑》的主持人,在電視上拿著搖擺鈴(shake weight),做出帶有性暗示的另類「示範」,惹得觀眾哄堂大笑;這款一○年熱銷近五百萬支的電視購物運動器材,就出自岱宇之手,並貢獻岱宇該年度約兩 成營收。

今年,英特爾計畫進入運動市場,也找上岱宇。今年三月簽約合作開發「行動健身房」,產品最快第三季就緒。而岱宇正緊鑼密鼓開發的另 一款產品,是將運動器材結合蘋果(Apple)公司iPhone、iPad的應用程式(App),預計八月可以出貨。

買美國品牌花八年重 整,轉回台製造

未來,你一邊健身跑步,一邊會看到iPhone螢幕上的胖子也逐漸變瘦,激勵你運動的決心;當天運動紀錄,還會透過臉部辨識 技術,以無線傳輸技術上傳到英特爾雲端中心,下次你不論在哪裡使用同一款器材,都有先前紀錄做參考。

能被國際大廠看上,岱宇國際董事長林英 俊依靠的心法是:不求快。

目前,台灣做運動器材的廠商,除了喬山與岱宇外,其他小廠營收規模多小於十億元,並以代工為主,岱宇堅持台灣製 造,走的卻是不同的路。

林英俊一九九○年成立岱宇時,從採購運動零組件的貿易商轉型為製造商,但產品定位以售價三百美元至一千美元的低階電 動跑步機為主。為了拉抬產品品質與售價,二○○三年林英俊以個人名義投資美國品牌廠Spirit Fitness。

但這條品牌路卻走得辛 苦,Spirit堅持美國製造,但未達經濟規模,「做一台虧一台,」林英俊說。他入股之初沒有決策權,之後以兩、三年取得所有持股並拿下經營權,立刻把製 造移回台灣彰化,前後重整就花了八年時間,約五百萬美元(約新台幣一億五千萬元)。

磨研發品質推新品比同業多一倍時間

品牌建 立只是第一步,他也花時間去磨研發品質。多數台灣運動器材廠每半年就推出新機種,靠機海戰術快速衝營收,林英俊卻願意一樣產品花一年研發,每年投入上億元 開發,還效法電子公司設置技術長(CTO),研究新技術。

前年,岱宇推出全球第一台,結合飛輪與電動跑步機優點、免除缺點(如傷膝蓋)的 「飛輪橢圓機」,研發期間長達一年,售價高達新台幣五萬至七萬元,在美國熱銷,今年將貢獻近一成營收。英特爾看上岱宇的,就是這種創新力。

這 當然也給予岱宇豐厚回饋,岱宇旗下兩大品牌,Spirit Fitness是全美前三大專賣門市品牌,Sole則是量販通路中高價第三大品牌;兩者合計今年營收貢獻度達七成至八成。投入品牌前,岱宇連三年營收停滯 在十七億元,今年卻將達五十億元(非合併為四十億元),比去年成長五六%,每股稅後盈餘(EPS)則逼近四元。

林英俊看長不看短,也讓供應 商願意挺他。

推低價品牌供應商犧牲毛利,挺到底

今年,岱宇針對歐洲推出一千美元以下、小體積的新品牌Fuel。推出後,以英 國為首的歐洲訂單比預期多了一倍。

Fuel瞄準中低價市場,少不了供應鏈的價格配合,當林英俊找大家溝通時,「二話不說,統統支持,」聖豐 螺絲董事長蔡添枝說。這代表供應商必須犧牲五個百分點的毛利率,幫助岱宇把新品牌做起來。

供應商相挺,源於一九九三年。當年還是貿易商的岱 宇,碰到客戶倒閉,應收帳款全成呆帳不說,還有大筆貨款得付,負債將近四千萬元。但他跟供應商說明狀況,展延付款期限一年,最後把該給的錢都給了。從那時 起,他就有一票死忠的供應商班底。

「人家倒我,我沒倒人家,」在台大公衛系求學時,就立定志向要做生意的林英俊說,「生意要做長,就是要這 樣。」

「他不貪眼前的快錢,」合作十餘年的寶元軸承董事長張清泉說,「供應商最重要的,就是抓對一個會成長的客戶。」蔡添枝說,供應商力 挺,是希望岱宇走出大格局後,大家跟著賺大錢。

為了「一起賺大錢」,林英俊正計畫購併一至兩個品牌,並跨入老人健走機與復健醫療器材領域, 在年底股票上市後,提供新一波成長動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85

58同城商業模式(二):它是如何賺錢的? 李妍

http://xueqiu.com/8689584849/25571213
在地推和營銷的驅動下,2010年到2012年,$58同城(WUBA)$ 營收規模從1100萬美元增加到4200萬美元、8700萬美元,三年複合增長率高達185%。根據艾瑞數據,按收入規模統計,58同城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從2010年的22.7%,躍升到2012年的38.1%。

58同城通過向商家和用戶提供免費的信息發佈平台,給需求方和供給方搭建了平台,雙方可以有針對性的發布和獲取信息,這是58的底層生態;在此基礎上,58的用戶越來越多,流量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開始重視這種針對性更強的線上推廣方式。

對於企業用戶,他們首先需要有信譽、更多的發帖量和刷新機會、數據分析及客服等服務,這時就產生了針對企業用戶的會員收費服務;隨著企業用戶、個人用戶的發帖量,尤其是招聘、房產、汽車類的發帖量越來越多,部分分類的流量高度集中,要想被用戶優先看到自己的發帖,排序靠前位置的流量價值提升,於是流量購買的需求產生,企業可以採取競價及信息置頂的流量購買手段,將自己的信息置於靠前的位置。

所以,58同城目前的貨幣化採用了用戶免費、企業收費的模式。會員費主要滿足商家認證、建站工具、優先發帖和刷新、客服及賬戶管理等功能;在線推廣服務則主要包括,精準推廣、智能推廣及置頂服務。

查看原图
從營收構成上來看,會員費是58同城最近三年增長最快的業務,該塊業務2010年時僅貢獻344萬美元營收,佔總收入比重僅為32.2%,2013年上半年已超過3546萬美元,佔總收入比重提升一倍至60.3%。

在線推廣業務2010年時貢獻659萬美元營收,佔比為61.6%,2013年上半年貢獻2243萬美元營收,增速不及會員費,收入佔比下降至38.1%。但2012年下半年起開始推出的競價推廣服務逐漸在全國範圍普及,帶動在線推廣業務出現二次增長,2013年上半年增速超過會付費會員收入增速。

其他服務則主要指包括團購在內的服務,該服務主要靠收取一定比例的交易佣金,58在2011和2012年,加大了對團購業務的投入,但從2012年下半年起,收縮此項業務線,2013年上半年,包括團購在內的其他業務收入佔比降低至1.6%。

1.會員服務:付費會員規模大幅增加拉動


58同城的會員收入主要來自招聘和房產兩類,一般招聘和黃頁服務的會員費主要是一年期打包購買,房產領域則主要是打包1-3個月的服務期限。除了基本的線上服務外,58在天津的客服中心有超過400名客服人員,維護58會員的客戶服務。

查看原图
會員費是58同城近幾年增長較快的業務,會員收入佔比由2010年時的32.2%,快速上升至2013年上半年時的60.3%,這主要是58付費會員數大幅增長所拉動的。招股書披露,2010、2011、2012年、2013年上半年,58同城平均每季度付費會員數量分別為1.7萬、8.6萬、18.7萬及27.3萬。2012年平均每季度付費會員數較上年增長117%。

為了開拓中小企業市場,58同城2011年開始加大了地推人員建設及品牌營銷投入,大面積掃街進行市場教育,銷售人員數量由2010年時的1649人,迅速膨脹至2011年時的3568人,支撐了付費會員數量3位數增長。


查看原图

2012年起,銷售人數增速下降,但付費會員數增長依然十分迅速,截止2013年第二季度末,58付費會員數達29.7萬,同比增速達73.18%;2013年第二季度,會員收費總計貢獻2057萬美元收入,同比增82.48%;Q2平均每會員貢獻69美元。自2012年起,58同城平均每會員每季度貢獻會員費大致在55-69美元附近,由此看出,58會員費提價幅度不算太高。

根據艾瑞數據,2013年,中國中小企業數量約5700萬,預計到2017年將達7800萬。目前,58同城的活躍商戶量近400萬,每季度付費會員數接近30萬,客戶數拓展空間仍十分廣闊。


2.在線推廣:競價模式帶來二次增長

查看原图

58同城網站每月發帖量達到5640萬,每天發佈新信息近200萬條,在海量的內容更新下,信息很容易被淹沒,尤其是在租房、招聘這種流量高度集中的欄目,單條信息的在線推廣服務就顯得異常重要。58主要為客戶提供精準推廣、置頂、智能推廣幾大類服務,並且定價非常低,非常適合規模較小的企業或個人使用。

精準推廣展示區採取競價排名的機制,按天付費。首頁最多有10個廣告位,各個分類欄目的競價標準不等,例如房產欄目,該位置的競價底價是2元,每次加價以2元為單位;招聘欄目的底價為0.1元。

智能推廣展示在頁面的右下及底部,以圖片推廣的形式展示,並按照點擊效果收費。用戶可以自定義城市、隨時出價、並設置預算,成本可控,例如招聘信息每次點擊0.3元起,房產信息每日預算最低可以設置為10元/天。

置頂展示區,位於精準推廣展示區的下端,客戶可以自主設定出價和選擇展示時間,不同的指定頁面和置頂時長的資費不同。

查看原图
如果說付費會員數的增長推動58同城會員收入的增長,那麼,競價推廣系統的推出,則推動了58在線推廣收入的增長。

在線推廣業務大大提升了58的流量價值,低廉的定價降低了小企業付費推廣的門檻。2013年第二季度,58同城的付費會員當中,有28.1%使用了58的在線推廣服務。2012年下半年,58推出了競價推廣系統,從2012年第三季度起開始在部分城市的部分分類頻道試行,今年第一季度開始面向全國範圍使用。在財報中可以明顯看出,58同城今年Q1和Q2在線推廣服務業務的增速加快(Q1同比增速為67%,Q2同比增速111%),主要就是競價服務全面普及的作用。

競價推廣的模式,基於客戶的需求,由商家自行出價,進一步提高了營銷效率,2013年第二季度,58同城大約6.6%的商家使用了競價推廣服務,未來將繼續對58在線推廣收入增加起到主導作用。

(i美股資產管理李妍原創 轉載請註明出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566

它是國企改革的救星,還是國資流失的漏鬥?員工持股忐忑歸來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045

員工持股究竟是激勵企業員工擰成一股繩力往一處使的武器,還是國資流失的一個大漏鬥,在過去多年里一直爭論不清。 (CFP/圖)

1990年代,員工持股作為國企改制的一條道路被引入中國,但此後二十余年間,它因引發國資流失而屢次攪起全社會大爭論,並屢次被叫停,近十年來一直陷於停滯。

現在,伴隨著新一輪國企改革的重啟,員工持股重獲允許,但決策層與監管者對此都小心翼翼,目前取得突破的,僅限於已上市國企。

停滯了10年之久的國企員工持股計劃,有望重啟。

2015年5月25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2015年度指導監督地方國資工作計劃》,其中特別提出,今年將指導地方國資委研究制定混合所有制企業實施員工持股試點的管理辦法,規範開展員工持股試點工作。

員工持股計劃(ESOP)又稱職工持股計劃,由美國律師和銀行家路易斯·凱爾索於1956年受《共產黨宣言》的啟發而發明。1990年代,員工持股作為國企改制的一條道路被引入中國,此後十多年間,它因為引發國資流失、利益輸送、黑箱操作等問題而備受爭議、屢次被叫停,到2006年因為魯能集團那樁觸目驚心的國資流失大案引發高層震怒隨後事實上中止多年。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里,明確“允許混合所有制經濟實行企業員工持股,形成資本所有者和勞動者利益共同體”。

“這可以說是天大的事,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根本性解決勞動和資本矛盾問題的有效方法。”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認為。

但一年半以來,實踐中並未出現國企員工持股的典型案例,國資委牽頭的國有企業員工持股政策也還沒有出臺。

“社會上對國企混改的預期太樂觀了,事實上推進沒有那麽順利。”主營股權激勵咨詢業務的上海榮正投資咨詢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培敏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國資委企業改革局郭子麗處長2014年9月表示,對於員工持股這樣的關鍵問題,還需要從中央的層面出臺文件,對員工持股的導向、操作和管理等進行系統全面的界定和闡述,預計2015年正式出臺指導意見。

“(員工持股)我們也還在等中央定調,中央定了之後我們照辦。”北京市國資委一位人士近期告訴南方周末。

6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確定了國資改革的兩大方向性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和防止國資流失。

南方周末采訪的多位相關人士均認為,鑒於上述紅線,“增量改革”將成為國企員工持股改革的底線,即員工持股只能在新增利潤的基礎上實施,而不能打存量資產的主意。

“確保存量國有資產不流失,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是國企員工持股改革的政策紅線。”鄭培敏認為。

這無疑加大了非上市國企員工持股計劃的實施難度。

難以複制的“第一單”

上港集團的員工持股對其他國企可能並不具可複制性,因為上港集團早年是整體上市,上海國資委直接控股,上市公司與股東之間“沒有閣樓”(即母公司)。

目前取得突破的,僅限於已上市國有企業。

因為其股票在二級市場價格公開透明,又受證監會、小股東和媒體的多重監督,可以有效遏制暗箱操作,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上市公司產權清晰、治理規範,就好比蓋房子的土地已經三通一平,是熟地,能直接施工。”鄭培敏說,因此部分上市公司在證券監管法規允許範圍內,開始了探索。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國有控股公司員工持股的第一個吃螃蟹者,是上海國資旗下的上港集團(600018)。此外,蘭生股份(600826)、海格通信(002465)等國企也發布了將實施員工持股計劃的公告。

2014年11月,上港集團推出員工持股計劃,擬以4.33元/股,向總部及下屬相關單位16082名員工(約占公司員工總人數的72%)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2億股(約占總股本的2%),募資總額不超過18.19億元。股票鎖定期為3年,認購份額的款項來源於薪酬及其他合法方式的自籌資金。

上港集團副總裁丁向明告訴南方周末,該員工持股計劃已於5月初獲得證監會的正式批複,目前正順利實施,“之所以這麽順利,是因為前期方案充分考慮了政策要求,我們的嘗試和探索完全沒有逾越現有法規”。

在國資委對員工持股的指導意見還未公布的背景下,上港集團的方案在敏感環節均采用盡量安全的做法。

比如,認股價是按當時平均股價的90%(其對價是3年鎖定期)計算;股票來源是非公開定向增發,不涉及現有股東權益的讓渡,符合國資委增量改革的精神;增發部分僅占總股本的2%,遠低於證監會10%的規定;資金來源必須是員工自籌,而非企業資金或資產抵押融資,避免國資流失嫌疑;72%的認購率是兩輪征詢後的自願認購結果,符合證監會不搞強制攤派的規定;委托市場化保險機構長江養老作為4.2億股員工股票的管理機構和運營主體,職工股“同進同出”,避免了內幕交易的嫌疑。

丁向明承認,上港集團的員工持股對其他國企可能並不具可複制性,因為上港集團早年是整體上市,上海國資委直接控股,上市公司與股東之間“沒有閣樓”(即母公司)。而大部分上市國企當年是由母公司把優質資產註入上市公司,按現行法規,母公司員工不得參與子公司員工持股。換句話說,若上市公司單獨搞員工持股,勢必繞不開其與母公司和兄弟公司的員工利益分配不公的問題。

此外,上港集團啟動改制時的股價提供了絕佳的時間窗口。“如果到現在股價漲到10元了,那可能認購意願不足,風險就高了。”丁向明說。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國有控股公司員工持股的第一個吃螃蟹者,是上海國資旗下的上港集團,圖為該集團工地。 (CFP/圖)

初試戛然而止

靠員工持股給職工發福利的通道,被一系列政策事實上堵死。

決策層對員工持股改革的極度謹慎,源於歷史上的教訓太深刻。中國曾數次放開甚至鼓勵國企高管、員工持股計劃,但卻又幾次緊急叫停,其原因都是改革導致了國有資產流失。

全員職工持股興起於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國有企業私有化浪潮中,世界銀行曾做過調查,當時的世界500強中有85%以上的企業實行了員工持股計劃,95%以上實行了經營者持股計劃。

但經過各國的實踐,2000年之後,世界銀行不再鼓勵搞職工持股,原因是其導致了企業決策短期化,“長期中,職工很少考慮公司的長遠利益,當長遠利益與短期利益發生沖突時,內部員工往往力量大於外部的力量,導致決策短期化。”原國務院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副局長賈小梁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

而在中國,決策層對員工持股的態度也經歷了反複與糾結。

1992年企業股份制改革啟動後,很多國企都設立了職工持股會。

據賈小梁回憶,1994年7月1日,公司法正式實施,次年國務院相關部委在上海起草公司法的五個配套法規,其中有一個是《關於職工持股的管理辦法》,“但這個文件報到國務院分管領導那里沒批複。”同一時期,落實十四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12個配套文件中,也有關於職工持股的,結果“也沒批”。“主要是擔心這會變成平均主義大鍋飯。”

也有研究人士認為,當時國企改革的首要任務是結構調整,對低效的國企實行關停並轉,淘汰落後產能,“這種情況下搞職工持股,就阻礙了結構調整”。

但這一時期中央並沒有明文禁止職工持股,各地也有一些摸索,比如向員工發行內部員工股並納入新股發行額度,可在配售6個月後上市。由於中國股票一級、二級市場間存在著巨大價差,內部員工股與一般流通股“同股不同權”,內部員工股往往在上市後拋售,不少人因此而大發橫財。

直到1998年,國務院下令凡是上市公司實施職工持股的,必須全部清退。

這一紙禁令的導火線就是著名的“康賽配股事件”。1996年8月,湖北省黃石市服裝廠康賽集團在上交所成功上市,事後被查出其以向官員送內部職工股的手段進行上市公關。康賽事件牽連三位部級幹部和一批地方官員被查處。

同在1998年,證監會發布《關於停止發行公司職工股的通知》,規定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一律不再發行公司職工股。2002年,證監會又發布規定,不再認可職工持股會作為上市公司發起人或股東。

但是,如果持股職工作為自然人股東單列,又面臨公司法、證券法中非上市公司股東數量不能超過200個的限制。

靠員工持股給職工發福利的通道,因而被這些政策事實上堵死。

成為國資流失的漏鬥

到2006年,職工持股演變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典型案例——魯能改制得以曝光,問題的嚴重性引起震動。

2003年國資委成立前後,一些企業包括科研院所又搞起了職工持股。

但國資委很快發現,許多地方的改制尤其產權轉讓不規範,出現了內部職工股超比例、超範圍發放現象。而其中很多職工股並非由職工自己出資購買,而是用企業的錢,或者向銀行抵押企業資產獲得貸款。換句話說,當時很多員工持股計劃的股權來源是國資股東讓渡出的權益。而購股的資金來源,也是用企業的錢。

還有的企業借員工持股之名,行管理層收購(MBO)之實,受到郎鹹平等知名人士的質疑,引發一場社會大討論。

“當時有一家企業我印象很深,內部職工持股最低200萬股,最高4700萬股,這樣的改制如果不規範,上市之後大量的億萬、千萬富翁都會在央企中出現。”一位前國資委人士回憶說,“這種做法是典型的權貴市場經濟,有些國企的員工持股,是領導持大股,中層持中股,基層員工持小股或沒有股,是按權力大小、職位高低來分配的。與西方國家有本質區別,西方拿出來獎勵給職工的股份,從始至終都是按勞分配,沒聽說獎勵給職工和經營者,最後職工和經營者就變成出資人或老板的。”

該人士認為,那一輪國企的員工持股改革之所以出現這些亂象,原因是產權不清晰、沒有明確投資主體,再加上有些部門管理不到位,企業領導自導自演,只強調薪酬的市場化,規避崗位的市場化,讓職工和經營者以小錢博大錢,最後導致嚴重的社會分配不公。

而當時關於員工持股的相關政策,也並不明朗,且時松時緊。

2004年賈小梁在國資委分管企業上市工作時,曾碰到一家山東地方國企赴香港上市,其中涉及職工持股。“我希望保護優秀企業家,當時政策又不明確。”於是賈要求該企業規範所有材料,提交持股人個人資產證明等。該企業的老總當時很不滿意,認為國資委用行政手段卡企業正常上市,賈小梁回答,“我不願看到第二個褚時健”。

2008年奧運會結束閉幕式前一天,賈小梁在西安機場偶遇該企業老板,這位著名企業家反複地感謝他,“當年幸虧您嚴格要求我規範上市,準備那些材料,後來中紀委來查了我兩年沒查出問題。”

為了堵上改革的漏洞,2004年國資委制定了《企業國有產權轉讓管理暫行辦法》,2006年制定了《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試行辦法》,規範改制程序,首先改制方案要經過出資人和債權人同意,要經過資產評估,要對經營者業績進行審計,最後要股權確認,如果是國有企業,還要經過職代會討論。

“這都是‘開正門,關後門’”,賈小梁說。

到2006年,職工持股演變成國有資產流失的典型案例——魯能改制得以曝光,問題的嚴重性引起震動。

魯能集團最早利用1992年每度電提2分錢作為獎勵基金結余,留給企業集資辦電,這筆基金剛開始由工會代持,後來成立多經公司,再後來就變成信托。

2000年時,有內參送到國務院,反映魯能集團的職工持股搞得好,但時任領導產生懷疑。“職工持股兩個億怎麽可能呢?批示去調查。”賈小梁回憶說,“結果根本查不出來,封鎖得非常死。”。

到了2006年《財經》雜誌發表封面文章《誰的魯能?》,揭露魯能集團職工持股的760億元資產被權貴資本曲線鯨吞。

“文章出來後,國資委和中紀委、審計署去聯合調查,兩次調查複核材料,結論是報道完全屬實。”賈小梁說。

“這是員工持股歷史上最重要的標誌性事件。‘魯能’事件曝光後,壟斷性、資源型國企的主業周圍、寄生著一批打著‘員工持股’‘職工福利’的三產,跑冒滴漏國有資產、攫取無風險套利財富,這引起了中央的重視。”鄭培敏對南方周末評論說。

如何重啟改革

“對於大企業來說至少十年內,最好的國有企業治理結構是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和內部人持股三分天下,其中民營資本和內部人持股處於相對控股地位,三方互相制衡共同決策。”

魯能事件引起高層震怒,隨後國資委於2008年出臺了《關於規範電力系統職工投資發電企業的意見》和《關於規範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投資的意見》(139號文)。

139號文規定,凡“母(公司員工)持子(公司股權)”,關聯企業(基金)持股,購股資金來源於企業借款、墊付款項等形式的職工持股,都必須清退。

時任國資委企業改革局副局長周放生是139號文的主要起草者之一,他認為過去搞員工持股的主要問題有兩方面,一是搞人人平均持股,變成了一種新大鍋飯;二是由管理層主導改制時,內部人通過評估作價上的手腳搞利益輸送。

這些問題後來在國資委的相關文件中都在“不斷堵漏洞”,而139號文把過去十幾年改制的經驗和教訓都做了總結。“這是最近一個文件,把許多制度漏洞都堵上了。”周放生對南方周末說,“改革是個探索的過程。”

事實上,在員工持股改革探索的過程中,理論上的爭論一直不絕於耳。反對者認為,國企資產乃全民資產,怎麽能由少數人(國企員工)所持有?而支持重啟改革者的觀點是,如果混合所有制允許外資或民營資本分享國企改革發展的紅利,為企業發展做出貢獻的職工為何不能呢?

2012年8月,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社科院金融所成立10周年大會上總結說,“職工持股受了挫折,被擱置了很多年,在改革過程中,有時候一跌跟頭就不容易爬起來,即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問題主要出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待上市公司的內部職工持股計劃試點過程中出現了舞弊和醜聞,主要是冒充內部職工的名義持有企業股份,等IPO之後即拋售,獲取高額收益。”

周小川認為,職工持股計劃過去所出現的錯誤是一些初級錯誤,而當前外部條件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可以形成比較好的設計,減少失誤和出問題的可能性。他建議,在具體的交易方式上,職工持股可以讓職工用工資、獎金來購買股票,“即必須通過真金白銀的現金來購買,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采取分配的形式”;另一種交易方式是按嚴格會計準則計算的股票期權。

但直至目前,雖然重啟改革已經確定,但國資委尚未發布關於員工持股的指導意見,外界只能從國資委官員的表態中管窺政策邊界。

國資委企業改革局郭子麗處長2014年9月曾在“員工持股與股權激勵高峰論壇”上對員工持股的適用範圍、股權來源、出資方式等做了說明。她表示,適合引入員工持股的國企應該從事一般性競爭業務,而非從事自然壟斷、行政壟斷業務的企業,或具有國家特許經營資質企業以及其他非競爭性企業;持股人員原則上應該限定本企業的職工,以防止利益輸送;出資方式應堅持以合法現金出資;股權來源一般采取增資擴股,不宜通過轉讓存量的股權;持股比例上,全員持股並不是可推廣和鼓勵的方式,這是有歷史教訓的,總體來看向關鍵崗位、科技骨幹人員傾斜,適當拉開差距。

周放生也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鼓勵的員工持股,並不是指全員持股,而是指管理層、技術骨幹和業務骨幹多持股,普通員工少持股,“我接觸了大量的案例,據我的經驗看,對於大企業來說至少十年內,最好的國有企業治理結構是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和內部人持股三分天下,其中民營資本和內部人持股處於相對控股地位,三方互相制衡共同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30

欺詐廣告搶走全球21%移動廣告流量 它是如何騙錢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2624.html

欺詐推廣已經占到了全球移動互聯網廣告流量的21%?

這是獵豹移動在今年4月份針對全球移動互聯網的一項抽樣調查中得出的數據。

在這背後,欺詐廣告的灰色產業鏈上,欺詐廣告最大流量來自哪里?它們究竟是如何賺錢的?誰是利益鏈條上的受害者?

欺詐廣告怎麽賺錢?

根據獵豹移動安全實驗室的監測,欺詐廣告的源頭主要是色情網站,除此之外還包括遊戲門戶、下載站、搜索引擎等。

其中,色情內容主要來自28家全球性質的色情網站,包括流量巨大的pornhub和xvideos都被發現有欺詐廣告內容。這些網站自身並不銷售廣告,而是把流量出售給第三方DSP來獲取收入,他們對廣告內容無法嚴格審核。當用戶瀏覽成人網站、電影網站或遊戲網站時,會看到欺騙性的橫幅廣告,或者偽造的系統提示消息:“你的手機已經被感染”,或者“安卓系統需要升級”,只要點擊這些廣告,就會被安裝本不需要的APP,例如瀏覽器、系統優化軟件等。

每安裝一次這些應用,欺詐者可以從受害公司那里獲取0.3至2美元不等的報酬。根據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的統計,全球移動廣告的支出到2016年將達到420億美元。如果按照惡意流量占所有流量21%來估算,欺詐廣告將給廣告主造成大約80億美元的巨額損失。

而在整個移動互聯網上,欺詐廣告比例穩定在20%上下波動,很多中小平臺、廣告主成為受害者。

特別是隨著中國移動互聯網企業“出海”的盛行,獵豹移動安全實驗室監測發現,很多進行國際推廣的中國公司成為欺詐廣告的受害者,例如UC、百度等,同時也有印度、巴西等國家的本地互聯網公司,如OLX。通過欺詐廣告誘導安裝的流量,被混入移動廣告平臺中,出售給進行全球推廣的公司。

反欺詐廣告兩大門檻:技術和行業潛規則

反欺詐廣告存在兩大難點,首先是技術門檻。

根據獵豹移動安全實驗室的監測,欺詐廣告推廣者用了高科技手段來逃避聯盟方的技術監管,例如毫秒級更換廣告素材,針對不同地區、語言和機型進行投放,除非建立高科技的反作弊團隊,否則難以對廣告的實時有效性作出評估。但事實上,絕大多數DSP缺乏技術實力,無法建立這樣的反作弊團隊。

第二個難點是因為“欺詐廣告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廣告業的行業潛規則”,只要有流量,廣告聯盟可以獲取廣告費,甲方廣告商可以有好的用戶數據給資本市場講故事,惡意推廣者同樣可以獲取利潤。在這種環境之下,大家明知道問題存在,而選擇放任自流的態度,導致環境日益惡化。只有用戶成為真正的受害者,他們被漫天飛舞的垃圾廣告包圍,無法捍衛自己的利益。

獵豹移動安全實驗室監測發現,欺詐性廣告分別屬於以下幾個網盟,它們也是受害者:如ExoClick、reporo、PlugRush、SlimTrade、TrafficFactory等。獵豹移動稱,要想應對移動互聯網上的欺詐廣告,需要在服務器端和客戶端安全兩方面都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同時在深度學習和大數據方面有實際應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057

《魔獸》為什麽橫掃中國院線?僅僅因為它是個絕版IP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09/156409.shtml

《魔獸》為什麽橫掃中國院線?僅僅因為它是個絕版IP嗎?
劉蕓蕓 劉蕓蕓

《魔獸》為什麽橫掃中國院線?僅僅因為它是個絕版IP嗎?

《魔獸》票房為何會如此火爆?

文 | 劉蕓蕓

編輯 | 吳丹

昨日,《魔獸》在中國內地以全制式上映,影片改編自暴雪的著名同名遊戲。

今年1月,萬達以230億收購了《魔獸》電影的制作商美國傳奇影業。這也是迄今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最大一樁文化並購。

剛剛《魔獸》電影官方微博宣布,票房已經破2億元。今天淩晨備受遊戲玩家和粉絲期待的電影《魔獸》登陸中國各大院線,首映票房就超過了5200萬元。據電影票房初步統計,周二報收1.09億,同時,《魔獸》憑借創紀錄的1.2萬多場排映,午夜場斬獲5540萬,刷新《速度與激情》保持的5250萬午夜場歷史紀錄;也僅憑午夜場,便擊敗《X戰警:天啟》奪得了周二單日冠軍,並將單日大盤提升至一億線以上, 成為首部首日排映超過10萬場的電影,排映占比高達66.4%市場預測中國大陸有望突破15億票房。

《魔獸》票房為何會如此火爆?

毫無疑問,首要原因則是,《魔獸》的IP很強,有大量的死忠粉。 自《魔獸世界》宣布準備將其拍為電影時,就引發了各方關註。這款遊戲自1994年問世以來,風靡全球,已經積累了超過一億的玩家,其中網絡玩家超過1100萬,玩家們在這款遊戲上花費的時間總計更是超過了800萬年。近十多年來,魔獸遊戲依然常年保持在世界前十名最受歡迎的遊戲榜單。對眾多玩家來說,魔獸早已不僅僅是一款遊戲,而是承載了他們最重要的青春和記憶的時光機。

就中國市場來說,因為它是在2004年、2005年的時候出生成長的,而那個時代正是中國互聯網開始爆發的時代,WOW在那個國內網遊相對貧乏的時代真的是現象級的存在,這種影響力 不是其它遊戲在中國可以達到的。除此之外,魔獸電影的核心受眾除了WOW玩家,還有更久遠的WAR3玩家。

另外,在這個講究情懷的時代里,《魔獸》卻並沒有刻意去迎合玩家群體,而是擁有了一個引人入勝,邏輯清晰,世界觀合理的背景故事。《魔獸:崛起》的劇情是第一次獸人戰爭,故事的藍本是1994年發售的《魔獸爭霸1》,那是只有骨灰級玩家才玩過的遊戲,大部分國內玩家都是從《魔獸爭霸3》才開始接觸這個系列,因此在玩家中名聲最大、人氣最高的橋段無疑是巫妖王阿爾薩斯的故事。從阿爾薩斯初出茅廬到成為巫妖王的這段故事,不僅玩家耳熟能詳,同時也是一段愛恨糾葛、蕩氣回腸的故事,無論從故事的人氣度還是劇情的可塑性還是來說,都是改編的No.1選擇。並且暴雪也沒有刻意去討好玩家,而是選擇從頭開始講述魔獸的歷史, 因為畢竟遊戲玩家還是小部分,票房的主體是一般大眾,而且這也明顯是計劃拍成《指環王》一樣的系列電影。如果單從魔獸世界觀的豐富程度來說,拍個幾十部都綽綽有余。 

最後來說說暴雪娛樂這家公司。暴雪起家,是從一家僅有3人的小公司,一躍成為了全球遊戲行業的代名詞。2012年 ,騰訊和暴雪娛樂旗下的子公司動視暴雪宣布戰略合作,在中國市場,動視暴雪將其備受矚目的射擊遊戲《Call of Duty(Online)》交給了騰訊運營。長期以來,暴雪以不計成本的投入研發精品大作而聞名全球,其中,《星際爭霸》、《魔獸爭霸》、《魔獸世界》等都是暴雪的傑作。 電影《魔獸》也將給暴雪帶來不菲的業績,假設暴雪獲得 1/4 比重的票房分成,如果《魔獸》全球票房達到 5-8 億美元,則對動視暴雪的 2Q16收入邊際貢獻 6-10%;由於內容授權收入對應的經營利潤率較高,因此對應的 2Q16 經營利潤有望邊際提升 18-30%。

《魔獸》電影更大的意義在於,它是動視暴雪從遊戲產業進軍影視業務的試金石。從動視暴雪的角度,作為未曾涉足影視業務的公司,從自有的著名遊戲 IP 入門是一個不錯的起點,公司也能從市場反響中吸取有用的電影制作經驗和教訓。

早期新聞稱,《魔獸》電影的制作方傳奇影業今年剛剛被萬達集團宣布以不超過35億美元現金(約230億元人民幣)收購。此後,萬達院線又在本月稱完成重大資產重組,傳奇影業將註入萬達院線後者作為全球知名的獨立制片公司,已與華納兄弟、 環球影業等頂級好萊塢娛樂集團建立了長期合作夥伴關系因此,很多人認為,在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魔獸》有可能創造新的票房奇跡。

魔獸 IP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198

它是捧紅紙牌屋和小時代的背後推手,程序猿們要啟動下一個萬億級生意?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30/157772.shtml

它是捧紅紙牌屋和小時代的背後推手,程序猿們要啟動下一個萬億級生意?
楊潔 楊潔

它是捧紅紙牌屋和小時代的背後推手,程序猿們要啟動下一個萬億級生意?

“你以為大數據還是個技術概念,實際上它是所有生意的一次變革機會。

文丨楊潔

IT時代還沒過去,DT(Data technology)時代就要來了。這是去年馬雲說的。

同樣還是馬雲,在更早的2013年,自己正式卸任阿里CEO的退休演講中就這麽說過:“還有人沒搞清楚PC,移動互聯網就來了;還沒搞清楚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來了。而變化的時代是年輕人的時代。”

“數據驅動”的列車,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當你收到微信上的精準營銷廣告,當你登錄今日頭條讀取個性化新聞推薦,當你使用芝麻信用的服務……你都應該已經感受到,數據的原力,已經在更多的領域覺醒。

無論是創業創新的公司,還是傳統行業的企業,都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數據,正在成為一切商業的基石。

掘金的創業公司和早起的投資者們已經動身。即使是在資本寒冬之中,在2015年,國內仍有超過50家大數據公司獲得了融資,融資總額超過50億元。據創業家&i黑馬根據公開資料粗略統計,僅僅在2016年上半年,就已經產生了24起融資事件。而且,在這個領域,大多的融資量級達到上億,而且參與投資的,都是經緯、紅杉、君聯資本等頂級投資機構。

“用數據說話”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代名詞。但是,盡管被馬雲曾經將之和移動互聯網相提並論,但時至今日,這仍然不是個能夠和後者相比擬的創業熱門領域。

BAT憑借積累的海量數據,已經成為貨真價實的大數據公司,從2B到2C,從數據源、數據分析技術和應用,以及用戶反饋,都形成了完整的鏈條。而對於其他垂直行業而言,這還是一件難以觸及的事情。

對於中小企業尤其是傳統行業來說,大數據會給它們在業務上帶來什麽樣的未來的改變?

可以說,未來,所有商業和營銷的基礎都將是數據。那麽,大數據領域自己呢?對於大數據行業內的創業公司來說,它們要走上怎樣一條發展和變現的道路?創業家&i黑馬的大數據系列報道,希望能幫你挖開這座數據金礦。

505184862133080767

(圖片來源:易觀智庫)

人口紅利之後,就是數據營銷

大數據正在成為繼雲計算之後,各家企業要取得勝利的必爭之地。但這是一場剛剛開始,遠沒有清晰局勢的戰爭。

“大數據就像十幾歲少年眼中的性.行為,每個人都在談論它,但沒人真正知道怎麽做。每個人都以為除了自己之外的每個人都在使用它,所以每個人都裝作自己很了解它。”這是TED創始人Dan Ariely的形容。

這句話雖然令人尷尬,但說得並不過分。

可時代也在慢慢改變。

2015年,張溪夢從LinkedIn辭職,回國創業。而他之前的身份,是LinkedIn的大數據平臺搭建者,且曾被Data Science Central 評為“世界前十位前沿數據科學家”之一。不久前,當和創業家&i黑馬面談時,他創辦的大數據分析公司GrowingIO剛剛獲得經緯創投2000萬美元A輪融資。這也是目前SaaS行業融資的新高。

GrowingIO的公司名稱來自增長黑客(Growth Hacking)。在美國,這個名詞早已貫穿在企業的運營思維之中,簡單來說,就是“數據驅動營銷”,讓生意增長更快。“數據本身就是價值來源”,這個思想,已經是美國公司的共識。而要讓這種思維替代“拍腦袋”決策,也是張溪夢決定回國創業的主因之一。

因為新的商業環境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沒有人再能擺脫“數據”。移動設備大規模普及,以及社交媒體的發達,刺激了數據量以一個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根據IDC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人類產生、複制和消費的數據量達到4.4ZB,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達到44ZB。

這是一座座金山。對數據的分析、應用和運營,能夠幫助你打開一個新的世界。

美國政壇上演現實版的“紙牌屋”時,你還記得當年這部美劇是怎麽火起來的吧?Netflix從3000萬付費用戶的數據中總結收視習慣,根據對用戶喜好的精準分析進行創作,創造了巫術一般的精準營銷。樂視推出《小時代》時依樣畫瓢,采用新媒體大數據分析,對受眾群進行定位以及據此排片。

當電商把成千上萬商家卷入時,傳統的零售業已經走上了依靠大數據導流的路線。萬達的飛凡電商,阿里和銀泰的合作,尤其是去年雙十一天貓的萬店同慶,把昔日的“坐商”正在轉變為“行商”,一起拉入了數據營銷的陣營。

如BAT這樣擁有數據源的公司,天然帶有大數據的商業基因。作為自有數據源的大玩家,它們自己建立了數據分析和應用系統。

垂直行業化大數據應用,也依托於這種背景遍地開花。滴滴在出行行業,挖財、閃銀等在金融和征信領域,邁外迪和WiFi萬能鑰匙在商用WiFi領域等,都開發了自己的大數據應用。

當大部分業務需要在互聯網上進行和處理時,即使是一向帶有封閉傾向的傳統行業,也不得不倒逼自己,提高在數據采集和分析上的能力。數據存儲量的加大,如果不能挖掘出它們的核心價值,反而使之成為了拖累企業發展的成本消耗所在。

大數據創業的時機正在來臨。“這是時代的選擇。”百分點技術副總裁劉譯璟說,“移動互聯網賦予了數據分析發展的動力。”

“數據獲取和采集的成本已經大大降低。”峰瑞資本董事張矩說。在他看來,在數據的處理、分析直到最後價值輸出的長長鏈條上,還存在著大量的創業機會。

誰在大數據領域掘金?

對於第三方大數據公司而言,數據可視化、數據分析平臺和大數據應用,正在成為戰場的新焦點。

2009年,Yahoo公布了Hadoop的源代碼。一個大數據狂歡的新大門,就此打開。時至今日,包括Hadoop等基礎技術和數據庫等,國外的研發已經提供了大部分技術條件。

隨著雲計算的發展,大數據技術基礎設施這個基本賽道在國內也初步成形。2015年,青雲就曾相繼推出基於Spark和基於Hadoop的大數據集群服務。國內公司的技術創新正在逐漸進行。

數據源則是另外一個基礎的賽道。國內在新三板掛牌的第一家大數據資源公司數據堂,就是采用眾包模式采集和處理數據。左磊在2011年成立的聚合數據在數據源方面趟出了一條自己的路。聚合數據的主營業務,就是整合市面上有價值的數據源,做成標準化的API,開放給開發者、B端企業以及微信公眾號用戶等使用,為他們免除數據收集、維護等環節。

但在這個領域,留給新玩家的機會也不多了。“BAT已經把控了大部分C端的數據。”左磊說。而類似於數據堂和聚合數據,都已經融資過了B輪,且有大B客戶的支持。對於創業公司而言,進入這個市場已經是件困難的事情。

於是,數據可視化、數據分析平臺和大數據應用,正在成為現在戰場的新焦點。

對數據分析的需求並不是只有現在才有,在國內,早已有先行者動身,並且已經有正在向獨角獸階段進發的公司。

2009年,數據技術和應用公司百分點誕生時,大數據三個字,對於國內的企業而言,還尚屬完全空白。創始人蘇萌看到了在美國,亞馬遜這樣的電商,對外表示有30%的收入是來源推薦。這打動了他,想要把個性化推薦的數據服務也在國內做起來。在那個時候,電商公司們的錢,還在紛紛砸在買流量上。但蘇萌仍然帶領創業時不到10個人的團隊,開始了產品的研發。

劉譯璟就是公司的第一名員工。“最初廠商們對於把數據對接給我們都充滿了疑慮。”劉譯璟說。前兩名客戶,還是蘇萌發動自己的學生拉來的。但到了第三家時,箱包電商麥包包就主動找了過來。

2011年,離開Oracle獨立創業的崔曉波成立了TalkingData,一個專門為移動應用開發者提供數據分析的平臺。2012年,TalkingData推出應用數據統計平臺TalkingData Analytic,不僅增加了多種新的功能,也同時幫助開發者進行指標和場景分析,主打方法論。隨後的兩年內,TalkingData開始將自己的業務和“離錢近的”行業相結合,推出了廣告和遊戲行業的垂直數據分析平臺。

而現在,當移動創業的人口紅利和社交紅利在慢慢消逝之時,數據將成為新的企業收益來源,在數據分析和應用方面的部署將成為新的競爭焦點。最新一輪的創業和投資熱潮,也就在這些領域爆發。

越來越複雜的社會和商業管理需要場景化。而越靠近智能,離價值越近。在數據采集、存儲、計算的基礎打好以後,對數據真正做分析預測的人工智能擡頭,那就是深度學習。現在我們熟悉的精準營銷、用戶畫像,建立在BI的數據管理基礎上,對用戶行為進行預測,就是人工智能的淺層次應用。

百分點就是以深度學習和感知技術為核心,推出了大數據智能引擎。

張溪夢的GrowingIO,致力於運用無埋點技術,實現數據采集,迅速生成數據分析結果,以提高不同企業的運營效率。

汪曉宇在美國創辦的Taste Analytic,通過數據分析工具Signals,除了傳統的報表等的結構化數據外,還可以對非結構化數據做深度分析。同時,它能對數據進行圖像可視化,輸出圖像化分析結果。在擁有了美國7家500強客戶外,汪曉宇正在開始進入中國市場的歷程。

更多的新創公司,也在關註更細分的行業,走“小而美”的道路。

今年1月,曾經擔任盛大文學首席數據官的陳運文創辦的達觀數據,獲得了真格基金領投的1000萬元天使輪融資。達觀數據的個性化推薦系統,對用戶有針對性地推薦其感興趣的內容,同時對用戶行為作出預測。例如,在新媒體中,對用戶希望看到的內容進行預測,並挑選出符合需求的內容推送。目前,已經有超3萬家新媒體客戶,使用了達觀數據的產品和服務。

“離錢最近”的商業模式:跨界+融合

和其他行業不同,“大數據”從技術概念發展而來,缺乏清晰而直接的變現模式。“離錢最近”的那端,就是必須和實際的業務場景結合起來,才能帶來價值。服務化、雲端化,在垂直的行業應用里產生具體的業務價值,是大數據技術和分析平臺們的目標。“跨界、融合”成為大數據公司的商業模式。

傳統行業的堅冰已經被打破。雲計算的深化和移動開放帶來的數據處理壓力,迫使它們向大數據第三方公司尋求幫助。

當線上營銷開始成為趨勢時,個性化精準推薦越來越被電商網站所重視,百分點也迎來了自己第一個轉型O2O的傳統領域大客戶——王府井集團。2013年,百分點和王府井達成合作,為它提供個性化推薦解決方案,並在2014年,雙方合作搭建王府井大數據平臺,以收集和打通網上商城前後端數據,自建流量和業務分析模型等。

為了讓行業客戶能夠整體打造大數據解決方案,2015年,百分點推出了BD-OS大數據操作系統。它把底層大數據技術標準化,提取數據解決方案和接口,讓用戶能夠把大數據技術和應用直接對接起來。

在移動應用數據分析領域,TalkingData在遊戲後進軍的是金融業,為客戶提供移動應用數據資產管理服務。同時,TalkingData本身在移動端累積了大量的數據資產,會將數據進行清理、轉換、脫敏隱私保護,加標簽,對接給客戶。

平臺上,現在已經有幾百家大數據應用公司和它展開了合作。尤其是垂直到細分領域的營銷、銷售、社交數據等。比如,在地產領域,就有專門做商業地產選址的應用與合作。為了完成產業閉環,設立了一支人民幣基金和一支美元基金,專門投資海內外的大數據技術和應用公司。

與外部公司合作進行垂直行業應用開發,這同樣也是左磊的選擇。他透露,聚合數據已經在廣告營銷、標簽化服務等應用上進行了合作開發,並且成立了投資基金,專門投資公司主營業務上下遊的大數據技術和應用企業。

而它們切入傳統行業,也一反當年傳統IT公司的習慣,直接從企業的業務應用入手。“我們現在去談合作,只從業務部門切入。”崔曉波說。針對業務,去闡述大數據技術和服務,能給企業業務帶來什麽樣的變化,解決什麽問題。

一個尚沒有巨頭的領域

雖然有著巨大需求和資本的支撐,大數據行業在國內,仍然是處於起步的階段。細分領域內的部分走在前面的公司,已經逐漸顯露出未來獨角獸的姿態,但是在整個行業內,仍然缺乏一家能夠和Tableau、Palantir等相比擬的行業巨頭。

數據源及其獲取方式仍然缺失。事實上,仍舊有大量敏感性的數據存在於政府的手中,無法與外界共享。同時,也有很多大型企業,將數據視為核心的無形資產,在數據隱私保護和安全性問題無法得到信任之前,它們甚至不肯將之對大數據第三方服務公司開放。

盡管已經是國內數據源領域比較領先的公司,聚合數據也仍然要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和客戶,還處於一個增加信任和了解的過程中。”左磊說。而為了擴大數據源,聚合數據和運營商、電力等都展開過合作,但是左磊認為,這還遠遠不夠。他期待,政府將會開放更多的數據。

對於自有的數據,大型的互聯網公司和傳統企業,未來或許還是會更傾向於成立自己的大數據部門。但是這並不是第三方數據公司們擔心的事情。他們面對的,還有一個亟需打開的廣闊的中小企業市場。

“中小型公司的需求是最為巨大的。”劉譯璟說。開發自己的數據系統,擁有自己的數據分析師和技術團隊,而這樣的成本是中小企業所難以負擔的。而對於急於發展的它們而言,這也並不是它們所必須擁有的核心業務技能。因此,尋找第三方服務商,節省自己的資金和時間,逐漸為更多的企業所接受。而相對的,高級數據分析的能力,在國內,只有部分領先互聯網和大型企業才具有,而更多的公司,在技術、人才等門檻上,首先就受到了限制。

盡管中小公司或許會存在客單價還較低的問題,但是為數據價值付費的方式,已經逐步為它們所接受。

“國內創業者們的接受和學習能力是非常快的。”張溪夢說。他對創業家&i黑馬透露,GrowingIO的產品目前總體付費比例在8%-9%之間,客單價從5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客戶主要集中在A輪以後的中型公司之中。而且,諸如智聯招聘等大型公司,現在也已經成為GrowingIO的客戶。

但是在國內,技術創業談何容易。崔曉波每次在國外考察,都感嘆於對方在技術、數據等方面的開放程度,以及資本市場的成熟。“現在市場還是個非常早期的階段,很多方向也並不明確。而且,大的平臺級公司已經完成了布局,也許將來更多的機會是在垂直細分的領域里。”他說。

高額的人才成本,業務場景的缺乏,理想和落地的距離,仍然阻礙在大數據公司們的面前。《2015年中國大數據發展調查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15.9億元,它的背後,是個萬億級市場。但是,它們面對的,還有那些價值幾十億、百億美金巨頭們對市場的虎視眈眈。

但這未必不是件好事。只要在數據處理和分析方面具有自身的優勢、最好自己的市場,有朝一日,能夠整合,也是不錯的選擇。而在未來,我們可預測的是,基於影視、網絡,數據可視化應用將越來越廣泛;在垂直領域中,交通、醫療、物流、保險、農業,各種更加細分、實質性的落地應用將不斷湧現。

*本文為B2B圈原創,作者楊潔(微信號:Jieyang0219)。推薦關註2B與創業服務公眾號:B2B圈(微信ID:b2bcyj)。轉載請後臺回複“轉載”獲取轉載格式。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wxid_u2lbodlijhsk21_1469771381829_16

大數據 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7902

它是南亞最大港口,工資比印尼、越南低 錢進中東、印度 必懂斯里蘭卡

2016-07-25  TCW

你熟悉的快時尚品牌,在亞洲生產、從這運往歐洲,它直通歐亞非三大洲,是印度倚賴的進出口門戶,當全球物流業爆發武成長,它的重要性正被發現。

位於印度南方東側,不太 引人注目的國家!斯里蘭卡,面積六萬五干六百平方公里,大約是日本的一七. 三%大小,人口約兩干萬人,市場魅力遠不及鄰國印度,卻開始受到日本及歐洲企業的關注。其魅力泉源,來自可倫坡港(Colombo)日漸增加的「物流樞紐」地位,以及相對低廉的勞動力。

翻開世界地圖, 該港口的地理優勢一目瞭然。北有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等人口大國;往東有區域內總生產規模高達二兆五干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十兆元)的東南亞國協(ASEAN)各國;往西還有中東世界及非洲地區,擁有海運物流中心絕佳地理位置。

二〇一五年可倫坡港的貨運吞吐量年成長五.九%,突破五百萬TEU(二十 呎標準櫃,海運界計算運能的單位),不僅年成長率是亞洲地區的前段班, 規模也躍居南亞最 大,地位已超越東京港。

根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調查,斯里蘭卡當地工廠勞工的平均月薪約一百四十三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千六百元),比印尼和越南便宜,英語是該國的官方語言,外資企業和勞工之間溝通容易,更是一大優勢。

擁有地理優勢和價格競爭力頗高的勞動力,可倫坡港做為第三方物流(3PL)中心以及印度進出口門戶,地位日漸提升。

最大物流業者,被日企購併

在可倫坡港附近的物流中心,有多位女性勞工正安靜 的工作,她們 把在孟加拉和 越南生產的服飾掛上吊牌,吊牌上的文字,大多是她們看不懂的語言。

「這是要送往俄羅斯的,那些是要送去英國,往香港的在這邊。」現場負責人得意的說明著。

瑞典(H&M、美國GAP等全球知名的快時尚品牌,都在孟加拉、緬甸和越南等地設有工廠,這些地方所生產的服飾,都會匯集到可倫坡港,依銷售地點分別掛上吊牌後再出口到各國市場。不過,在斯里蘭卡進行的作業可不只是掛吊牌而已,連檢查脫線、熨燙等細微作業也都在這進行。

「全球有七成快時尚品牌都是我們的客戶,這些業務大多來自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委外發包。」斯里蘭卡最大物流公司Expolanka執行長約瑟夫(音譯)繼續說明著:「這幾年來從東南亞各國輸往非洲和歐洲的貨運量大幅成長,在位居樞紐的斯里蘭卡,我們是重要的核心企業之一。」

業務遍及印度洋區域的 EXpolanka,其實隸屬於日商佐川急便的母公司SG控股旗下,該集團在二〇一四年斥資八十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十四億五千萬元)收購了EXpolanka,目前已經擁有超過六七%的股權。

SG控股國際戰略事業部總經理鹿島學說:「Expolanka擁有其他物流公司所沒有的獨特物流網絡,透過這個網絡,我們可以向既有顧客提供輸往中東及非洲等地的新提案與服務。」

從亞洲輸往西方!佐川急便的服飾業務比重日漸提升,原本因為產業不同而只能當個「門外漢」,不知該從何著手的服飾物流需求,現在透過Expolanka,已漸漸運籌帷幄。

跟印度FTA,吸引福斯設廠

可倫坡港做為巨大又成長快速的印度市場門戶角色,儼然日趨重要。

由於印度的主要港口水深大多不到十公尺,很難停靠大型船隻,因此必須先將大船停在水深達十五公尺的可倫坡港,再將貨物重新裝載到較小的接駁船,運往印度。

重新裝載、運送,不但費時費力也耗費成本,於是有企業發現可倫坡港的優勢,直接在港口周邊設置生產基地。

福斯汽車(VW)去年獲得斯里蘭卡投資委員會許可後,便在當地新設了汽車組裝廠,預計二〇一八年開始營運。

福斯選擇斯里蘭卡的原因,除了便利的港口、低廉的勞工,最重要的是和印度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FTA)。從印度進口到斯里蘭卡的五千多個品項、從斯里蘭卡出口到印度的四干多個品項,關稅都已取消,汽車零件也包含在內,因此福斯可以在零關稅的情況下,將印度工廠所生產的零件運送到斯里蘭卡組裝。

內戰後重建,金融業搶進

發現斯里蘭卡商機的日本企業,也開始大動作前進當地。該國二〇〇九年才結束歷時二十六年的內戰,現正處於重建階段,今年四月,日本通運在當地設了分公司,希望搶進內戰結束後,各項基礎建設所需的設備及材料的運輸商機。

三菱東京UFJ銀行今年一月也在可倫坡市設置了第一個日系銀行辦事處;六月二十七日,三井住友銀行則與亞洲開發銀行聯手,共同擔任斯里蘭卡港灣管理局(SLPA)興建可倫坡港擴建工程的顧問,總工程預算約五億美元。

在一連串向當地基礎建設提供專案聯貸的過程中,日系金融機構主動爭取參加的情形越趨白熱化。日本國際協力機構(JICA)今年三月與斯里蘭卡政府締約,以四百五十四億二干八百萬日圓(約合新台幣一百三十九億元)為上限,貸款給該國用來擴建可倫坡班達拉奈克國際機場。

這幾年來,對斯里蘭卡的直接投資金額,以中國、香港最多,日本二〇一五年排名第十七。今後在基礎建設開發案方面,三菱商事、三井物產、伊藤忠商事等日本商社,以及瑞穗銀行等金融業者,勢必將更關注與積極投入。

中國經濟成長持續放緩,連帶影響了東南亞各國的成長腳步,跨國企業該是著眼於印度、中東、非洲市場,並建立灘頭堡的時候了。

(Nikkei Business(C)2016 Nikkei Business Publications,Inc.)

這裡衣服出口額,比紅茶還高

「提到斯里蘭卡,就會想到錫蘭紅茶。」這個國家以紅茶產地聞名全球,二〇一五年的紅茶出口金額達十三億四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百三十億元),約占該國出口總額的一二.八%。

然而,出口金額占比最高的,是衣物服飾類,約四五.九%。說到「在亞洲生產服飾」,通常讓人聯想就是幫快時尚品牌代工,但其實斯里蘭卡所承攬的代工業務中,高附加價值的衣物比例相當高,像美國知名品牌維多利亞的秘密(Victoria's Sesret)的女性內衣、服飾品牌雷夫勞倫(Ralph Iauren)的運動衫和外套,都是由斯里蘭卡服飾大廠MAS所代工生產。

(譯 張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84

金百萬鄧超:外賣模式正在改變餐飲業格局,它是傳統中餐救世主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3/159378.shtml

金百萬鄧超:外賣模式正在改變餐飲業格局,它是傳統中餐救世主
鄧超 鄧超

金百萬鄧超:外賣模式正在改變餐飲業格局,它是傳統中餐救世主

餐飲不掙錢的核心原因就是你的效率太低了

昨日(10月22日),由i黑馬和黑馬學院主辦的2016餐飲百人沙龍在北京舉辦。活動聚集了從傳統餐飲到互聯網餐飲品牌的大咖、創業新秀進行了分享,百余名餐飲領域從業者和投資人現場參與。黑馬社群中的餐飲領域知名品牌創始人們,也紛紛到場支持。在沙龍上,金百萬創始人鄧超做了《傳統餐飲品牌改如何打好“互聯網+”這張牌》的主題分享。

在鄧超看來,互聯網對餐飲行業正在進行著全方位的影響。它改變了消費者獲取信息和品牌營銷的渠道,更為重要的是,它幫助餐飲企業提高了效率,改變了成本結構,甚至創造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例如外賣模式,它現在是餐飲的風口,將來也會深刻改變餐飲行業的格局。

鄧超1_meitu_4

以下為鄧超演講實錄,i黑馬編輯整理:

互聯網從兩方面影響餐飲行業

我認為,互聯網對餐飲行業的影響,主要分兩個方面:

第一,改變消費者獲取信息的渠道。在傳統餐飲經營環境之下,消費者獲取信息主要分幾個途徑:電視、報紙、口碑。電視跟報紙,大家也都知道,這兩個渠道的信息實際上並不真實,是單方面的輸出,一般都是商家的主觀意思。所以它們在品牌營銷過程中,只起到推廣的作用,可以幫助品牌擴大知名度,但是不能提高你的美譽度。

那麽美譽度怎麽獲得?主要通過顧客的口碑營銷。在傳統環境經營之下,一個餐飲品牌從誕生到最後形成一個優秀的品牌,過程是非常漫長的。20年前我做餐飲時,我們的品牌當時的主要傳播方式是通過口碑,口口相傳。但實際上這個速度非常慢,品牌打造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從東城傳到西城,得要大半年的時間。

現在,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特別是在移動端的發展,自媒體成為一個餐飲品牌營銷主要渠道。如果你做得好,它會影響力會快速擴張。我們會看到,像雕爺牛腩,包括黃太吉,在品牌營銷這塊,說心里話做得非常成功。

現在有很多新銳的餐飲企業,在品牌營銷和打造過程中,都是營銷高手。他們在品牌營銷上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我們必須要借鑒的。

我認為,作為一個新銳的餐飲企業,包括傳統餐飲企業,如果要繼續發展,如果不掌握新的互聯網營銷工具,沒有這個認識的話,現在發展起來會很困難。

所以,互聯網對傳統餐飲企業,包括現在的餐飲企業最大的影響是什麽?就是營銷渠道發生了變化。

第二,互聯網對餐飲企業,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也是革新的,甚至是革命性的影響,就是這個工具幫助餐飲企業提高了效率,改變了成本結構,甚至創造了很多新的商業模式。這個觀點,我想拿現在風頭正旺的外賣餐飲模式舉例進行闡述。

大家都知道,現在外賣非常火。我認為,外賣是我們餐飲目前的風口,而且我認為外賣模式會改變餐飲行業未來的格局。我相信,未來幾年,在外賣為主導的行業里,一定會有很多餐飲企業走出來,會成為獨角獸。

餐飲原來很難做大,但是做餐飲外賣有可能做大。這個觀點我會跟大家慢慢進行分享。

外賣模式對傳統中餐的革命性改變

我們企業做的是非常傳統的中餐,有二十幾年了。現在非常不被餐飲行業的認可一種模式,就是以前的大型中餐連鎖。而我們當時在2006年之前,在做全國加盟時,我們在全國有96家加盟店,包括直營的全都是大型的,店面3000平米左右。

從2006年開始,我們不再做這種加盟的模式。現在我們在北京還有42家店,也都是大型的,每個店有2000-3000平米。按理說,這種模式現在正在逐步走向衰退,但是我們企業確確實實這幾年發展還不錯。現在大家都說一句話,寒冬時活下來就是勝利,我們現在不但活下來了,發展得也比較好,這都得益於我們跟互聯網線上外賣的結合。

說一個數據。這些數據都是非常真實的,都是來自於第三方。我們的線上外賣渠道大家也都知道,就三個平臺:美團、百度、餓了麽。我們現在每天線上外賣的交易額是多少?是60萬。

這個完完全全彌補了我原來線下的流失。當然,我們線下也沒有像很多餐飲企業所說的那樣,下滑得很厲害。餐飲下滑趨勢是一方面,但是我覺得更重要還是你的管理、你的體系是不是完善?大部分餐飲企業,我覺得都是輸在管理上。

為什麽我特別認可外賣模式?從企業自身的體會來講,我覺得它對餐飲行業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對傳統中餐,甚至可以說它起到了救世主的作用。為什麽現在大家都不做中餐?很顯然利潤空間太低,表面上看它是“三高一低”,人員成本高、房租高、稅收高、利潤低。

那麽大家有沒有分析,為什麽你的人員成本高、房租高?實際上餐飲企業承擔房租的能力非常大,mall里一般每天每平米房租在12塊錢左右,再高就夠嗆了,你就有可能不掙錢了。街邊店在5塊錢左右,因為街邊店看著便宜,因為很多運營高,所以5塊和12塊一般是一個餐飲企業的臨界。你特牛,天天從早一直到晚上排隊,這樣的企業會有,但是這樣的企業並不見得是真實的。有的企業是為了打品牌,采取了一些非常的手段,忙是真忙,你看不出來真忙還是假忙,因為目的是忽悠加盟,是一種經營模式。不可能說消費者下午兩點了,三點了,還在你這吃頓飯,他11點就餓了,為了吃你的這頓飯,三點鐘才吃。現實嗎?不現實。

所以如果你要看一個餐飲企業良性不良性,不要看它是不是從早到晚排隊。排隊這件事是個偽命題,不是正常的市場行為。真正掙錢的,就是在正常的情況下,中午和晚上,是很正常的掙錢,這是一個好的餐飲企業。

所以說很多企業一說就11翻、12翻,有的28翻,這個東西不正常。這還不容易?不花錢,30翻都能翻出來。

所以餐飲要能看到它的本質。餐飲真正的本質是什麽?就是前面講的兩個時間段,消費者就這兩個時間段吃飯。那麽我們分析,為什麽餐飲企業盈利空間低?為什麽我們房租高、人員成本高?剛才說了,房租占你營業額比例高,但是你承擔房租的能力並不高,這是一個矛盾。你的員工工資占營業額比例高,但是你的員工掙錢並不多,這也是一個矛盾。

為什麽會出現這兩個矛盾?這是我們的商業模式決定的。餐飲的使用效率非常低,它一天只有兩個時間段創造價值(中午和晚上),這樣就變成你租24小時的房,而它創造價值的時間只有4個小時。這個模式跟超市沒法比,超市從早上開門到晚上都在賣錢,因為賣東西不分時間段,它時間使用效率高。餐飲不掙錢的核心原因就是它的使用效率決定了人員工資高、房租高,因為你的效率太低了。

為什麽我說外賣對中餐有一個革命性的作用?外賣這個商業模式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可以幫助傳統的餐飲企業延長它的工作時間,可以把它的空間給打開。

外賣跟中餐的時間,實際上一點不重疊,外賣主要售賣時間是早上10:30-12:00,這一段時間非常忙,而中餐12:00之前幾乎沒客人。這樣它就幫助企業上午延長了兩個半小時。下午也一樣,也幫你延長兩個半小時。你原來是4個小時創造價值,現在變成8個小時,你的使用效率提高了一倍。在表面的使用時間上提高了1倍,同時你會發現,外賣它還改變了傳統餐飲的服務模式。

餐飲是幹嘛的?餐飲是制造服務業,它生產、銷售和服務在同一個時間段完成,所以它很重,需要很多人,要不然用戶就不高興。現在餐飲太發達,消費者要求越來越高。

前兩天去上海,我一個朋友做餐飲,一排菜拿秋葵做的,很好的原材料,上來之後還有幹冰什麽的,跟夢幻世界似的。原來餐廳講色香味形,現在又加了一個——色香味形器,他買的器皿就70多塊錢,再加上人、工幹冰,上來就18塊錢,夠成本錢嗎?這就是現在的餐飲業現實,即使做得這樣消費者還不滿意,現在線上餐飲競爭太激烈了,得靠服務讓用戶決定這頓飯在不在你這家吃,你想想這個效率。

但是外賣完完全全沒有服務環節。外賣把餐飲變成零售,零售是效率最高的。像我們企業,一般一個店外賣,一天中午的單量在600單左右,差不多得有五六十個外賣人員在取餐。線上下了單,線下生產,騎士過來取餐,一般要取5單左右,那麽你想想,等於把你的服務變成售賣了,它的效率是極其高的。我給大家說一個真實的數據,是我企業的。我們企業一般都是傳統中餐,最小平米是2000平米。那麽我現在基本上在我原來餐廳搞出20-30平米的地,專門做外賣。望京店就非常典型,營業額說一個平均的,這20平米一個月營業額有80萬。

我們2000平米的一個傳統店,一個月的營業額是200萬。大家看看它們的平效比,20平米80萬,2000平米200萬,差得非常多。我剛才說了,互聯網對傳統餐飲我覺得最大的貢獻就是提高了效率,改變了商業模式,外賣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個模式。

對中餐來講,它好處更多。我們現在做外賣本身也不需要投入設備,因為原來做正餐,做外賣這點設備是足夠的;也不需要增加場地,不需要多交房租,理論上人也並不增加多少。

我說的數據都是真實的。外賣現在特別真實,跟原來電商、互聯網不太一樣在哪?它沒法刷單。它是幾個環節,平臺、商家、配送構成整個鏈條。只要外賣是由第三方專業配送的,平臺上的數據基本全是真實的。當然,如果自己配送的,那個數據不見得準確。像一些品牌店,它都是要求你必須用他們外賣平臺的專業配送,因為如果你不用它的專業配送,它不會讓你排名排到前面,它會認為你的數據不準確。

我們有一個合作店,是做了十幾年的一家海鮮店,原來做高端餐飲3000平米,人均消費400元,現在業績一路下滑,從原來一個月400多萬營業額,到現在200萬。他也很苦惱。後來跟我們合作做外賣,第一個月他線上做了55萬,掙了15.9萬。30%的純利潤。

這不是一個特例,因為他那個位置特別好,外賣市場特別好,同時那塊市場消費也比較高。後來他按照正常的財務核算,把人工、房租都攤進去,算完是掙了8萬塊錢,但55萬的營業額你掙了8萬塊錢,純利潤也達到12%點多了。

這個里面為什麽說它實際掙到15.9萬?原因是因為它做外賣廚房的42個人,一個人沒增加。它就是閑置產能的釋放,只增加了兩個人,是我幫他找的烤鴨師傅。實際上增加這兩個人,他現在都攤到外賣上來了,但因為增加了兩個烤鴨師傅,堂食現在也在賣烤鴨。外賣新業務,對他的企業營業額的增長起到很大的提升。

傳統餐飲和互聯網如何結合?

所以我認為,互聯網對傳統餐飲企業真的是革命性的。我認為這是真命題。但假如你是一個純互聯網公司做線上外賣,我告訴你真的有可能是偽命題。為什麽?互聯網的核心價值在於什麽?是通過優化流程,改變商業成本結構來創造價值,它是提高效率的。你想想你如果是一個外賣公司,純做外賣,你就中午賣一會外賣,完了這事不管了,你直接想,你的效率,還沒有傳統的餐飲企業使用效率高。你只不過就是投資小而已。    

現在這種模式很厲害了。實際上關於餐飲企業,大家有一個認識誤區,前些日子我一個投資人說,你看西貝純利潤也不高。但是你記住,純利率不代表它的投資回報率。投資回報率是什麽?是純利率×周轉率。投資300萬,你一年賣1500萬,那你周轉率是5。那你純利率是5%的話,那你投資回報率就是30%。

所以投資回報率是跟純利率和資金周轉率是掛鉤的,那麽外賣的資質證要求是很高的,因為它投入極其少。

作為一個傳統餐飲企業,今天我的命題如何打好互聯網這張牌。雖然前景非常好,但是作為一個傳統餐飲企業,想做好這件事,說句心里話並不容易。為什麽?首先,傳統餐飲企業在線上服務的對象,跟線下完全不一樣,產品也不一樣。那麽最大的挑戰就是,以個APP客戶端上,也只有20個企業能夠在這塊露出,因為一屏5個,消費者頂多翻4屏,就不會再往下翻了。

所以,在線上更殘酷。你要在線下,做得不好還會有人吃,你要在線上,可能就不會露出,那麽你即使白讓客人吃,客人也不知道。其實線上市場很大,但是線上運營的能力要求非常高,你不是光做好菜就好了,還要很強的運營能力。這就變成,你在線上一方面要有很強的運營能力,還要有很強的產品管理能力,這就需要互聯網跟傳統企業有效地結合。

我跟很多互聯網的做外賣創始人都聊過,他們很大的一個苦惱,就是產品的穩定性,包括產品的研發,這都是瓶頸。線上可以很快地聚客,形成第一次消費,但是核心線下要做到什麽?再次消費,這是要結合的。你引爆了它,你把用戶帶進來了,怎麽增加轉化率?增加轉化率要線下做支撐。

實際上我們成立了一家專業的公司輔助這件事,我也是創始人,叫優渥。這家公司幫助金百萬的同時,同時也幫助了很多其他傳統餐飲企業。這是共享經濟,我們幫助它們做,它們可以釋放自己的產能,不需要投入,就把它原來限制的資源利用上了,通過我們線上專業知識跟它們的線下結合。線下中餐企業,說心里話,都有很強產品管控能力。一個餐飲企業,沒有三年,真的不可能形成一個體系,這個很重要,因為餐飲需要特別精細,它是點點滴滴的細節組成的。

時間關系,今天先說到這里。

金百萬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39

“它是一張白紙,可以更好規劃” 雄安新區前傳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3924

航拍雄縣城區。中央決定設立雄安新區後,這座原本默默無聞的北方小城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東方IC/圖)

(本文首發於2017年4月6日《南方周末》)

“北京有很多非首都功能,但也沒有說所有非首都功能都一定要搬過去。”鄔賀銓說,不會強迫哪個企業一定要搬到雄安新區。

雄安新區的水環境問題特別受重視。水量以及泄洪時對下遊的影響、上遊河道水域質量等問題,都有專家進行專門的論證規劃。

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曾澄清:“雄安不是首都副中心,就是新區。”

“我們這里暫時還叫‘安新縣’,之後怎麽辦,我們也在等國家規劃。”河北省安新縣精神文明辦主任張勝偉坐在臨時充當接待室的賓館標間里,疲憊地望著三天里他接待的將近第20撥記者。“來的都問同樣的問題,我也想知道答案。”

據新華社2017年4月1日報道,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範圍涉及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

雄縣、容城、安新本是保定市轄縣。如今,事關“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其臨時黨委由副省級官員掛帥。“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具有全國意義的新區。”新華社報道中,雄安新區被定位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

三年前,盛傳河北保定將成為政治副中心。“那是傳說,(中央)從來沒這麽說過。”4月4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委會”)副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區域最終劃定雄安新區,而非保定市區,經過了充分的調研和論證,主要還是考慮資源環境。

“保定人口較密集。雄安新區圍繞白洋澱周邊開發強度不大,除3個縣城以外,還有很多人口稀少的地方,動遷問題相對也少很多。”鄔賀銓說。

總體規劃尚未出來。一位專委會成員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3月他看到征詢意見中的新區規劃,特別註重綠色低碳:“綠化比例達到百分之三四十,比一般城市高。基本都是軌道交通,貨運都用軌道交通,減少汽油、柴油的排放。”

新區72小時

“要買房嗎?我有辦法。”4月4日早晨,容城縣奧威路口。當地居民王軒誤將南方周末記者認作趕來搶房的外地人,低聲邀請上他家看看。

“現在是過不了戶,但我們可以私下簽好協議,房子就是你的了。”王軒說。

“私下交易那都是不受法律保護的。你給了錢,房產證上也沒寫你的名字。”張勝偉說。

據河北新聞網報道,截至4月5日,雄安新區已關閉售樓部71家、中介機構35家,清理違規售房廣告1597條,嚴厲查處違規網上售房行為9起,對10家惡意炒作的房地產企業進行約談。

從2016年上半年開始,雄縣、安新、容城3縣就逐漸凍結土地和房產交易,當地居民不清楚具體原因。

“都猜準有大事,當時傳這3個縣要整成一個白洋澱市,副省級的。”王軒說。

最終落地的是雄安新區。“我是4月1日省里面開完會以後知道的。”雄縣政府辦公室主任劉賀茂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那天下午3點,書記和縣長上省里開會,提前只通知會議內容是傳達中央有關決定。會上剛一宣布,新聞馬上就出來了。

4月3日是清明假期,雄縣政府大樓幾乎沒人休假。樓外廣場擠滿了遊人,停滿了京牌車,雄縣各路酒店在新區設立的72小時里人滿為患。

“突如其來的工作量非常大,根本不回家。”劉賀茂剛在容城參加完一場關於雄安新區移民搬遷安置的會議,回雄縣見完一撥媒體記者,又要趕回容城參加籌委會臨時班子組建的會議。

4月1、2日連續兩個晚上,劉賀茂都工作到淩晨兩三點。很多外地人過來看房,他要去解釋目前的禁購政策。還有很多房產中介到了雄縣,劉賀茂擔心它們擾亂房地產市場。

忙歸忙,對於未來的具體規劃,縣級政府卻知之甚少。“雄安新區是中央批準設立的,規劃不是由我們地方政府來做,只能說規劃一確定我們地方如何去有效執行。”三個星期前,劉賀茂還是雄縣規劃局局長,“現在舊的規劃作廢,新的規劃沒出,沒人能說得上來。”

媒體記者圍著劉賀茂追問,為什麽新區會選中不為外界所熟知的雄縣,他表揚這是個好問題,然後回答:“中央作出決定,肯定是相關專家學者做過論證的。”

2017年4月3日,河北雄縣,外地遊客在地圖上尋找雄安新區。(視覺中國/圖)

水環境受重視

一朝成為新區人,雄縣司機孟齊開車去容城,他望著路兩邊連片的青綠麥苗說:“中央不是看中白洋澱有什麽,恰恰是這里啥都沒有。”雄縣和容城的支柱產業是塑料薄膜和服裝加工,規模都不大,安新縣距離白洋澱最近,發展主要依靠旅遊業。

“它是一張白紙,可以更好地規劃。”鄔賀銓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16年秋天,專委會到白洋澱調研。

“京津冀的協同發展,很重要的一點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對於地點的選擇,鄔賀銓說,一個重要原則是與北京、天津的距離要比較適中,既不能很近,太近不能起到緩解大城市病的作用;也不能太遠,太遠不利於北京、天津資源的協同。

一些北京學者也從各自角度獻計獻策。2013年,北京大學教授、京津冀協同發展聯合創新中心主任楊開忠在一份疏解北京城市功能的政策報告中提議,希望建立一座國家行政文化新城,當時他也看中雄縣附近。

“太遠了聯系不方便,太近了城市就會依附於北京,和北京連成一片,不利於自立發展。”4月2日,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保定距離北京、天津的距離也不遠不近,為什麽不就選在保定?

“要找一個相對來講資源環境承載力承受得了的地方。”鄔賀銓說,考慮到保定人口比較密集,而現在雄安新區範圍內人口較少,現有開發程度較低,發展空間較充裕。三縣周邊是平原,簇擁著華北地區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澱,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

一位專委會成員對南方周末記者回憶,雄安新區的水環境問題特別受重視。水量以及泄洪時對下遊的影響、上遊河道水域質量等問題,都有專家進行專門的論證規劃。

選擇建設雄安新區,沒有出乎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劉治彥的意料。這是學界曾經上報過的方案之一,而且是劉治彥認為比較好的方案。

不過,他本以為中央會選擇保定方案。“我們原來覺得保定有一定基礎,但中央可能考慮到,有一定基礎也是它的劣勢。”

雄安新區的設立,將給當地人的生活帶來巨大改變。(東方IC/圖)

靠“內涵”,不排斥外資

在劉治彥眼中,雄安新區這一設想誕生的時間線可以進一步拉長。

2001年,被簡稱為“大北京規劃”的“京津冀北城鄉地區空間發展規劃研究”通過建設部(即現在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審定,該規劃的主持人是著名城鄉規劃學家、兩院院士吳良鏞。京津唐、京津保兩個三角形地區都包括在“大北京”範圍內,當時在研究團隊中的劉治彥就來過白洋澱考察。

這被視作對京津冀一體化最早開展的系統性研究,且一直持續下來。2006年發布的《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二期報告》第一次提出了“新畿輔”的概念。到2013年,《京津冀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三期報告》提出,以北京新機場規劃建設為契機,京津冀共建“畿輔新區”,疏解非首都功能。

三期報告中寫道,地區內發展落差的不斷擴大既不利於解決京津兩大核心城市由於人口和產業聚焦帶來的資源環境問題,也使得河北省在承接產業轉移、接受經濟輻射方面存在明顯的困難,在與京津間產業競爭與合作方面處於弱勢地位。

雖然具體區位有差異,但三期報告執筆人、清華大學建築與城市研究所教授吳唯佳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一直以來,京津冀地區大城市的發展對周邊的帶動作用不明顯。河北本身怎麽發展,需要尋找一種發展路徑。

“人口資源環境、大城市病都會制約發展。(把北京)非首都功能紓解出去,使發展勢頭能繼續保持,壓力不會集中在一個城市上。雄安是其中落地的一個動作,但不是全部。”吳唯佳說。

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具體分為一般性產業特別是高消耗產業,區域性物流基地、區域性專業市場等部分第三產業,部分教育、醫療、培訓機構等社會公共服務功能,部分行政性、事業性服務機構和企業總部等四類。

“北京有很多非首都功能,但也沒有說所有非首都功能都一定要搬過去。”鄔賀銓說,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它的總部、分部放在哪里會根據中央的要求,但也會考慮企業自身的需要,不會強迫哪個企業一定要搬到雄安新區,而是新區依靠自身的條件和環境吸引企業。

至於國家部委,則屬於首都功能的一部分,“沒說把首都功能搬過去”。

上述專委會成員印象深刻的是,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曾專門澄清:“雄安不是首都副中心,就是新區。”

除了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鄔賀銓提醒南方周末記者:“中央不僅希望雄安在京津冀一體化上起示範,還希望雄安在改革開放上形成新趨勢。”

“過去,我們並沒有在內地建新區的經驗。”鄔賀銓說,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都在南方沿海,主要承擔了開放的功能。而雄安新區更多還是要靠“內涵”發展,承擔著為中國東北、西北、西南大片內陸地區的轉型發展探索新模式的任務。“開放還是要的,要吸收深圳和浦東的經驗。但不能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外界,雄安新區不是主要致力於引進外資,但也不會排斥外資。”

據河北新聞網報道,截至2017年4月5日,雄安新區已關閉售樓部71家、中介機構35家。(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雄安新區在論證期間,水環境是咨詢專家關註較多的領域。(南方周末記者 張濤/圖)

一張藍圖幹到底

關於雄安新區的未來規劃,目前唯一確定的是:以特定區域為起步區先行開發,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發令槍響了,但一切仍是未知。雄安新區里,人與人見面聊的全是未來。

孟齊在慶幸,在唐山念大學的兒子沒有把戶口遷過去,還是新區人。“兒子也高興,說以後就回家就業了。”同村那屆總共3個大學生,考去北京、上海的都把戶口帶走了,不知道畢業後戶口能不能落回來。

白洋澱邊,安新縣大張莊號稱北方最大的羽絨集散地。4月4日,數十家羽絨廠仍在正常生產,老板王仙玉的廠里,工人將洗幹凈的羽絨裝袋。

1980年代建廠,1990年代搬來大張莊,因為汙水難處理,常被政府要求停工治理。王仙玉知道,羽絨廠開不了多久了。“定位不符合,深圳、浦東肯定沒有這樣的工廠。”外地廠址已經選好,只要政策下來就關廠,“就是不知道補償多少錢”。

2017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考察時走過白洋澱的大壩長廊。前後2000畝陸地和水域,都是當地一位私人老板承包的,50年合約還有一大半時間才到期。他已經聽到風聲,可能會全部被政府收回去,他說自己願意配合。

“先謀後動。”建設雄安新區的官員和學者們不斷重複這句話。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表示,要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集聚全國優秀人才,吸納國際人才,充分借鑒國際經驗,指導河北省和有關方面高標準高質量組織編制雄安新區總體規劃、起步區控制性規劃、啟動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白洋澱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

“組織編制好雄安新區相關規劃,把每一寸土地規劃得清清楚楚後再開工建設。”在4月1日下午的河北省領導幹部工作會議上,河北省委書記趙克誌說。

(文中王軒、孟齊、王仙玉為化名。南方周末記者嶽家琛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6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