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要成為大師,唔好嫌命長

上面這張圖非常經典,裡面涵蓋了一些投資大師的長期回報收益率。裡面涵蓋了基本面選股,宏觀對沖,量化,交易等不同風格的投資大師。但是我們看到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好鬼長命。

從基本上,平均可追溯業績在30年左右,最少的也有10年以上的可追溯業績,最長的就是巴菲特,超過了55年的可追溯業績。這一點是最近思考中給我啟發最大的。無論什麼投資風格,方法,甚至性格,能夠成為真正影響到後人的投資大師必須有一個特點:唔好嫌命長,活得夠長壽。

從巴菲特到索羅斯到Jim RogersBarton Biggs,原來它才是投資大師的最核心要素。巴菲特是真正踐行「唔好嫌命長」這個真理的。他親力親為做投資,身體狀況也非常好。在接近90歲的高齡依然思維活躍,他30歲之前,財富只有一球美元。越到後期,他財富的積累就越驚人。


好鬼長命,是我們過去半年對於投資大師最深刻的啟發。表面上,這是一句廢話,但背後卻是所有偉大的投資者之所以偉大的原因。我們不會記得那些一兩年做的很優秀的人,甚至Peter Lynch接班人Bill Miller也逐漸被大家遺忘,因為他在金融危機中的滑鐵盧。無論你是什麼投資風格,什麼投資理念,最核心和共同的一點就是要在市場中夠長命。

Barton BiggsHedgehogging》這本書說過,只要活過三年的對沖基金基本上規模都不小,收益也不錯,但是問題是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對沖基金在第一年就被消滅了。那麼我們反過來思考這個問題,如何能成為活過三年的對沖基金?


索羅斯和巴菲特年齡一樣,投資方法完全不同,的確有許多可以對比的地方:巴菲特出生國會議員之家,索羅斯是為了躲避戰爭去的美國。巴菲特生活樸素,甚至孤寒,索羅斯喜歡捐款,致力於開放社會的偉大目標。巴菲特依靠股票投資賺錢,索羅斯擅長外匯期貨。但其實我們忽視了他們的共同點:就是在投資中其實他們都是很細膽的,做的都是確定性投資。

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你花一世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這是《Godfather》這部電影中的對白。

頂級投資人的邏輯思維,是化繁為簡,目的是找到解決方法。因此,所有和尋求解決方法無關的資訊,都是無用資訊,都需要剔除,用減法。這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條經驗。洞察(Insight) 這個詞,在廣告行業用的很多:事物的原因,原因的原因,原因的原因的原因。這個人,背後的AgendaAgendaAgenda

你需要洞察的,就是事物的本質。

我們看到,投資大師他重視的是方法論,是體系。投資有完整的體系,然後在這個方法和體系中進化,才能成為長跑冠軍。現在的體系是什麼?當然是人工智能(A.I.)及大數據(Big Data)、再加上移動應用(Mobile App)


而投資沒做好的人,往往是基於對個人,主要是對自己的自信和要求。這是非常難持續的。那有咁多股神?


首先,一個人要不斷進化,保持進步,甚至保持對市場的勝算就非常非常難。其次,很多時候尋找到未來的十倍股是無法持續和預測的。有些人因為某些因素抓到過十倍股(比如因為對於某些行業的理解),但要抓住下一個十倍股的概率並不能提高。個人的能力在體系和方法面前就很渺小。

所以這麼多年,其實巴菲特真正買入過的十倍股不是那麼多,他也從來不推崇Tenbegger。他的核心模式就是不斷獲取風險剝離後的收益,每年哪怕就那麼一點點,但是這種模式可以持續,可以滾很多年。那麼時間越長,巴菲特的雪球就越大。

以前有個朋友跟我說過一句話:堅信長期的力量。我認為背後也是這種思路,尋找長期可持續的模式,讓時間成為我們的朋友。時間越長,大家看到的差距越大。


又年輕、又多金、中環金融才俊?呃妳上床咋傻女。(未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223

嫌命長生店 Wordy

1 : GS(14)@2013-08-15 23:01:15

http://wordyhylau.blogspot.hk/2013/08/blog-post_13.html

初看到法國動畫《嫌命長生店》(Le Magasin des suicides) 的劇情簡介時,馬上想起日本人鶴見済 1993 年夏天出版的《完全自殺手冊》(完全自殺マニュアル)。作者聲稱參照法醫學著作,分析各種自殺方法。儘管作者堅稱自己並無鼓吹自殺的意思,但公開討論自殺方法,確實跟一般的道德標準存在很大的矛盾,所以《完》書在日本本土和很多海外地區都引起了激烈的討論。該書的中文版在 1994 年於香港和台灣也列為禁書。

法國作家 Jean Teulé 的小說《找死專賣店》給改編成動畫電影,故事大綱看來挺有趣,觸及生死禁忌,相信有豐富的黑色幽默,加上現在的社會有那麼多荒謬的人和事,也覺得這個故事跟現實會有不少的對照。結果,看完是有點失望,不如進場前所期望的那麼好玩。

電影以一個經濟衰敗、失業率高企的城市為背景,周圍一片灰黑,高樓大廈遮天蔽日,天天都有人在城內不同的地方自殺。市政府有令,誰在公眾地方自殺,不管生死,都要罰款。死不了的自然要設法交罰金,自殺成功的罰單就交家人親屬的手上去。一家別具一格的「嫌命長生店」應運而生。店舖屬家族生意,有多年歷史。店子不會替客人了結生命,而是販賣各種各樣的自殺工具,例如毒藥、手槍、繩索等。這一代的店主是三島和太太 Lucrèce,兩人有一子一女梵谷 (Vincent) 和夢露 (Matilyn)。後來小兒子 Alan 出生,他天性開朗樂觀,笑口常開,跟家人和家族生意都格格不入,爸爸三島被 Alan 氣死。隨著 Alan 逐漸長大,他曉得假如不改變社會的自殺風氣,孩子都會變成孤兒,於是他就從改變自己的家開始……

《嫌命長生店》有不少篇幅以歌舞來交代劇情,字幕翻譯得挺用心,但對於一心想聽毒舌對白的觀眾(如我)而言,連場歌舞反而讓《嫌》命變得「親和」了。片中不乏笑料,卻並沒能令人瘋狂爆笑。我說對此片失望,這是最大的原因。

原作者有幽默感,例如主角一家有部份人的名字顯然和死亡有關,例如爸爸的名字便令人聯想起剖腹自殺的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大兒子和二女兒的名字也若有所指,前者很可能影射自殺的畫家梵谷,後者則與自殺的女星瑪利蓮夢露同名。然而,《嫌》片以比較卡通化的手法推演故事,削弱了黑色的味道。

電影描寫的社會充滿灰暗,市民都情緒低落,生不如死,走起路來雙肩下垂,臉上掛著一雙大大的黑眼圈,恍如活死人。市內人多車多,烏煙瘴氣,連天空上的鳥兒也感到抑鬱,從天上掉下,被車撞死,總之到處瀰漫末世的氣氛,但導演沒有將之拍成驚悚的喪屍片,影片最幽默的筆觸也大概於此。《嫌》片是傳統的動畫,而不強調電腦技巧,畫麵線條帶有歐洲的味道。

這戲的題材不好處理,故事不完全適合傳統的(兒童)動畫市場,但歐洲的電影尺度較為寬鬆,所以才成就了這齣有點「重口味」的作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67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