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火燒資源股殼股妄想變神華

2007-10-18  NM





煤炭股龍頭中國神華上週二在A股 上市,首日掛牌暴升九成,至本週二短短一星期上升近一點五倍,為資源股創造了「神話」。

有智慧不如趁勢的殼股老闆;近月紛紛變身為資源股, 就連賣上班服的Gay Giano亦仆去做礦,一手揸住八隻殼的詹培忠也東買煤礦、西買石油,甚至走到荒漠地區搜羅金屬礦。

他一語道出資源 股背後的遊戲規則,就是「願者上釣,各安天命!」股民還是自求多福!

最近謀求躋身資源股行列的五間上市公司,其中三間包括泰盛實業 (1159)、北京時裝(761)及旭日環球(353)的幕後策劃者,原來正是剛抗癌成功,身兼立法會議員的「金勞詹」詹培忠。資料顯示,今年五月開始, 詹培忠已密密出手買「殼」鋪路,短短三個月,先後入主北京時裝、正輝(169)、中富控股(1191)、泰盛及嘉利美商(704),成為單一大股東。櫈未 坐暖,詹培忠已急不及待大耍魔法。其中正輝與中富控股,先後變身中國地產股及環保概念股,餘下三間公司,就瞄準最當炒的資源概念。

上週一, 詹培忠在金鐘海富中心的議員辦事處內,揭開買殼變身的來龍去脈。「我而家係八間上市公司的單一大股東……我唔會買超過三成,咁就唔使提出全面收購……」瘦 了一圈的詹培忠,一臉得意地展示公司手上籌碼,不但未見絲毫病容,講起煤礦資源時,更是精神奕奕。

周街有礦賣

「先講 353(旭日國際),係鈦礦(注:Titanium,輕金屬,用以製造飛機外殼、飛彈),我而家係第二大股東,麥格里仲做緊評估,兩、三星期後,會舉行特 別股東大會,仲會搞路演集資。跟住761(北京時裝),個鎳礦(注:Nickel,用以製造不銹鋼)喺印尼第五大島蘇拉威西,已經生產緊,唔使太多錢去開 採,一挖就係,好到不得了……1159(泰盛)初步係外蒙古煤礦……」除了已公布的,未公布的亦照講:「停緊牌的718 (百威國際),會注入再生油項目,喺江蘇省用菜籽來提煉,初步估計每年出產量有二十至四十萬噸,不過到時亦可能係二百萬噸,呵呵……仲有704(嘉利美 商),會擺礦項目入去……」

詹培忠滿肚雄心壯志,不斷重複:「我嚟緊仲有大把項目會注入泰盛,而家大把(資源項目)俾我選擇,好多人上門搵 我傾,個個星期都一定有,任我挑。」

願者上釣各安天命

但當記者拿出泰盛發布的收購通告,指出公司用一億五千萬現金,及發行可 換股票據,共十四億收購的蒙古公司,只擁有煤礦的勘探權時,詹培忠馬上收起笑容,指着文件說:「文書我冇詳細睇,邊有咁多時間,有會計師、律師會睇。」對 於何時完成勘探,他說:「時間表當然有,但實際工作唔係我負責,我只係負責構思、策劃……」

「文件係證監會批嘅,將來項目的結果,可能好成 功,亦可能好失敗。」一向語出驚人的詹培忠,道破資源股背後的遊戲規則。「文件寫清楚了,你睇咗認為唔好嘅,就唔好買,冇人拿支槍指住你去買,如果你覺得 冇開採權,太貴嘅,咪唔好買囉,係咪?願者上釣,各安天命!」

公布變身煤礦股後,泰盛股價單日升過兩成,但詹培忠否認注入資源概念,是為托 高股價獲利。「有人咁做,但你睇我有冇買賣,我全部冇買冇賣,而且(泰盛)波幅唔係好大,最多都係兩、三毫。所以,投資者最緊要帶眼識人!」

另 外,專賣上班服的Gay Giano,亦跑去採礦。○○年上市的Gay Giano擁有十六間分店,去年虧損二百五十五萬,公司現金只有約一千萬。公司蝕錢,但上市公司這個殼卻得到買家垂青。今年七月,公司獲內地民營企業聯泰 集團,出資一億元,收購近六成股權。本月中,公司宣布與成都靜安礦業簽下諒解備忘錄,擬以一億八千多萬港元,購下靜安旗下華龍礦業及興康礦業,不少於五成 一的股權。兩間公司分別持有位於雲南及四川,含有鋅鉛及錫鋅的礦產,但注明只有若干採礦及勘探權。Gay Giano資源上身,大股東黃柏霖就急不及待出招骨水,本週一以每股二元三角四,配售一千萬股,集資二千三百多萬,認真和味。

 

資 源股熱潮下連放數佬都要變身。由放數界名人陳遠明(George Chan)控制的四五線股明日國際(760),亦於本月初公布簽一份沒有約束力的諒解備忘,以間接收購在大陸內蒙古的一個煤礦約五成五權益,作價四億七千 萬元,並由上市公司發行新股應付。通告還表示,明日國際有權以現金一億四千萬元額外入股接近一成五。「份通告出咗等於無出,唔好講究竟挖到幾多煤,連個礦 喺邊度都唔知,內蒙古咁大你個礦究竟喺邊?tomorrow (明日國際的英文名)喎,聽日係點我就唔知了,我淨係知道你以前係點!」一名熟悉細價股的證券行老闆說。

股價長期在三角水平徘徊的明日國 際,在九月底即未發出進軍煤礦通告前,股價急升近兩倍至八毫九,通告發出後更炒至最高一元三角五仙,但近日已回落,行內人指高位派貨大致完成。

專 長做財務按揭及放款業務的陳遠明及其弟弟陳遠東,九五年借殼大富地產上市,大富地產並於 九七年改名為DC財務,於九八年以四億元高價售予羅兆輝。陳遠明專放數給上市公司大股東,但與他交過手的債仔大多沒有好下場。例如今年初因詐騙入獄的「金 王」陳發柱曾將旗下長發建業的股份抵押給陳遠明,最後陳遠明奪走長發上市公司殼,並於○三年轉售給金融奇女子樂家宜控制的金榜集團。

行政總 裁歡場聯誼

而這間原本做電子產品的明日國際,是陳遠明於二千年接掌過來的,○六年度該公司虧損一千六百多萬元。本業乏善足陳,行內最深刻是 大股東的財技,由接掌至今約七年之間,先配股再大折讓供股、然後再拆細再供股,如此頻密的集資行動,加上公司盈利倒退令投資者卻步。

今年五 月,明日國際找來曾任對沖基金(Oasis)基金經理的顧弘源(Kevin Koo)擔任行政總裁。今年三十八歲的顧弘源,出名「好叻識女仔」,又曾經與葉劍波妻子傅明憲傳過緋聞,加入明日國際後立即向經紀「軟」銷,「佢入公司無 耐就安排飯局,地點是朱培慶(前廣播處處長)同Coco去嗰間MUSTKARA。佢仲話同陳遠明好熟,日後幫公司搵新投資項目。」一名認識顧弘源的投資者 說。交遊廣闊的顧弘源加入後不久,明日國際先發過通告,指計劃投資一間做手提電話增值服務的公司,炒3G概念;事隔三個月,又找煤礦生意。

借 殼炒上骨水有法

資源股當炒,在市場上有不少大陸偏遠地方的礦主,捧着個未開發的礦到香港的上市公司拍門,希望齊齊搵食,現時市場上起碼有 三、數間細價股正密謀轉型;內地亦有不少礦主來香港借殼上市。有一間已經轉型的上市公司的高層說:「我哋大大話話都見過四至五間呢類資源公司,有啲甚至自 己拍門,好似近期有新加坡的礦主想嚟借殼‥‥‥但係新加坡的礦主就唔會呃人咩,全世界都有騙子。」

事實上,個別立心不良的上市公司轉型做資 源股,站在上市公司大股東的立場,重點並非那些煤礦或相關資產是否值錢,而是自己能否從中得到利益;而賣方則主要考慮能否成功借殼,日後再利用上市公司這 個地位進行融資。有熟悉這類交易的人士透露:「點解明明資產不值錢,上市公司都願意出高價買入?因為大前提並非上市公司的利益,而是在大股東身上。好似經 營不善的上市公司的股票根本不值錢,再用呢啲垃圾股票換不值錢的資產。」該消息人士續說。

龍蝦大王中途撻Q

香港過去甚少資源 股上市,散戶甚至證券分析員都對分析資源股感到陌生,因為當中牽涉很多技術用語及風險因素。有投資資源項目的上市公司高層教路:「咩嘢礦都好,試問有幾多 經已投產?就係無!」前車可鑑,以往不少變身後的公司,結局是「影都無埋」。

由「龍蝦大王」變身能源股的中國能源(228)是較早變身的細 價股,該公司在○六年初公布投資逾五十億元到內蒙的煤礦項目,而上市公司只擁有該項目的勘探權。但到了○六年年底中國能源又發通告,指公司在進行收購盡責 審查期間,當地政府要求煤礦勘探需調往另一個地盤進行,而公司鑑於另一個地盤面積較大,再加上需要額外的時間及成本,竟然決定終止有關項目了事。

由 羅旭瑞控制的世紀城市(355)今年四月公布,購入外蒙古鈾鐮(注:Uranium,核電廠所需放射性元素)近五成一的權益,是公司首次進軍能源項目,五 月份立即配股集資五億元;然而至今仍未見公司完成及發表勘探報告,更遑論何時可以投產。世紀的股價亦由四月份最高約四角六「打回原形」至一角七左右。

開 礦講財力

有份參與變身行列的上市公司的高層續說,現時不少公司只公布購入的資源項目的面積、以及預計蘊藏量有多少,這些數據統統無用。因為 「個地盤幾大都好,當中實際有資源的面積可以好細。預計蘊藏量同最終可以挖到幾多,又可以有好大偏差。」他續稱,要到完成勘探報告後才能確定資源項目是否 有價值,但「搵到有分量的公司做勘探亦唔容易,且費用昂貴,幾千萬做一個勘探是好平常的,係咪每間公司都有咁嘅財力!」還有「之後的運輸安排,點樣將啲嘢 運走,有無鐵路配合都好重要。」

在全球資源緊張下,資源股的確有投資概念。「做煤礦或者油項目,做十個九個最終可能都會失敗,但只要做到一 個就可以搵到好多錢。」一名上市公司管理層說,但問題是哪間上市公司有這個本事。

資源礦分布圖

蒙古國

‧於 1924年在當時蘇聯協助下獨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至1992年2月12日放棄社會主義,推行多黨民主制,國名改為「蒙古國」,人口只有295萬 人。

‧中國是蒙古最大的貿易夥伴,蒙古國主要向其出口食物及礦物,其次是美國、加拿大及南韓等國家,其中電子公司三星曾於上年表示已進軍蒙 古銅礦工業。

內蒙古自治區

人口有2,400萬,當中漢人佔約八成,蒙古族人約佔兩成,另有少量少數民族。

新疆 維吾爾自治區

人口有2,050萬,維吾爾族及漢人各佔人口約四成,其餘為少數民族。

細價股變身礦業股

注1:中 能控股於07年1月成功收購澳門天然氣公司,與中石化(386)合作澳門輸入天然氣項目,並計劃今年年底動工。

注2:如果只以非法律形式簽 約買礦(例如諒解備忘錄),公司最終未必會進行有關交易。

*以收購礦業資產停牌前當日收市價為準。

**以收市價為準

# 以3月30日公司澄清計劃收購天然氣項目前一日收市價計

##以9月17日公司配股前一日收市價計

資料來源:公司通告及年報

^ 公司於8月9日才開始有關項目,營運數據有待日後公布。

^^ 早於9月4日起至10月11日(宣布買礦當日),股票成交額較平日大幅上升,當天收市價為$0.87,若以此為基準點,升幅應為78%

^^^ 10月15日晚上宣布買礦但並無停牌,遂以10月15日收市價計。

袋袋平安兩招

第一招:掏空上市公司現金

上 市公司股權不變,但公司手上大部分現金或流動資產已被調走,購入沒有盈利前景的資產。

第二招:垃圾換垃圾

這類上市公司通常盈 利前景及股價表現都差,但有一定數量現金,吸引第三者借殼。

上市公司印股票收購資產,並引入新股東,表面上並無異樣。

 

新 股東入主後,再以上市公司的現金,向另一名第三者購入新資產或訂立服務合約之類。

該名第三者有可能是中間人。

 

該 第三者(中間人)收到現金後,將現金轉往上市公司原股東的海外戶口,整個買賣殼交易才算完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089

妄想!

2013-01-07   TCW
 
 

 

日前和女兒間有一段小小的發生,讓我看到自己的轉變,頗有所感。

起因於女兒有一件事要做決定,她和我商量,我為她分析情況後,由她自行決定,結果她並未照我的「暗示」做,事後卻跑來問我:我真正的想法是什麼?有沒有因她的決定不高興?

我告訴她,我的確有想法,但我認為自己的想法不重要,因此想完就算了,並沒有不高興,反而她事後願與我分享她的經歷和感受,讓我很開心。接下來,父女間有一番人生體悟的長談,談到欲罷不能。

事後我突然想到,過去的我,不是這樣的。發生這種事,結局也不會是這樣。過去的我,一定會很清楚的告訴她我的想法,而且強烈的表達希望她照我的建議做。如果她有不同主張,我會不厭其煩、循循善誘,直到她認同我為止。如果她居然不照我的意思做,我會開始擔心、覺得尊嚴受損、甚至失落、難過,產生錯綜複雜的情緒和想法。這些情緒和想法,如果發出來或說出來,會造成父女間的不開心;如果忍下來,會造成自己因壓抑而不適。

顯而易見,同樣的發生,現在的我,比較不會「惹是生非」,對事件的雙方,結局都更清爽、更有意義些。

過去和現在的我,不同的關鍵,並非是想法不同,而是對「想法」的態度不同:我過去很重視自己的想法,很重視別人對自己想法的看法,現在則不太重視。因為很重視,就會有情緒,有情緒就容易有反應,接下去就會產生一連串沒有必要的連鎖反應,往往把事情弄得很複雜,產生後遺症,甚至不可收拾。如今比較不重視自己的想法,發現少了好多事,人生因無謂消耗的減少,變得輕鬆而有意義多了。

我因此明白,經典上所說的「妄想」,並非在說想法是錯的,而是指出「想」是沒有用的。我看到自己絕大多數的想法,都不一定對;即使有小部分是對的,也不一定有用;即使對我有用,也不一定對別人有用;即使這次有用,下次也不一定有用……。而對這些幾乎一無用處的想法,自己居然如此執著,還把它們和自己的情緒、尊嚴、價值綁在一起,因此造了這麼多不必要的「業」,真正荒謬至極,可笑至極。

現在的我,明白了「想」之無用、「想」之為禍,仍然不可能不想,甚至仍難免執著於想。但若能有事後之明,看到「禍由想出」,已屬萬幸;偶爾在妄想升起時,當下覺知,隨即放下,那就真要偷笑,慶幸不已了。

去除妄想,是一條漫長的路,非我輩凡夫一夕可及;但設法看到妄想,不再執著,則是人人皆可為、日日皆應為之事。好處不可思議,我有經驗為證!(本專欄每兩週刊登一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42

妄想!

2013-01-07   TCW
 
 

 

日前和女兒間有一段小小的發生,讓我看到自己的轉變,頗有所感。

起因於女兒有一件事要做決定,她和我商量,我為她分析情況後,由她自行決定,結果她並未照我的「暗示」做,事後卻跑來問我:我真正的想法是什麼?有沒有因她的決定不高興?

我告訴她,我的確有想法,但我認為自己的想法不重要,因此想完就算了,並沒有不高興,反而她事後願與我分享她的經歷和感受,讓我很開心。接下來,父女間有一番人生體悟的長談,談到欲罷不能。

事後我突然想到,過去的我,不是這樣的。發生這種事,結局也不會是這樣。過去的我,一定會很清楚的告訴她我的想法,而且強烈的表達希望她照我的建議做。如果她有不同主張,我會不厭其煩、循循善誘,直到她認同我為止。如果她居然不照我的意思做,我會開始擔心、覺得尊嚴受損、甚至失落、難過,產生錯綜複雜的情緒和想法。這些情緒和想法,如果發出來或說出來,會造成父女間的不開心;如果忍下來,會造成自己因壓抑而不適。

顯而易見,同樣的發生,現在的我,比較不會「惹是生非」,對事件的雙方,結局都更清爽、更有意義些。

過去和現在的我,不同的關鍵,並非是想法不同,而是對「想法」的態度不同:我過去很重視自己的想法,很重視別人對自己想法的看法,現在則不太重視。因為很重視,就會有情緒,有情緒就容易有反應,接下去就會產生一連串沒有必要的連鎖反應,往往把事情弄得很複雜,產生後遺症,甚至不可收拾。如今比較不重視自己的想法,發現少了好多事,人生因無謂消耗的減少,變得輕鬆而有意義多了。

我因此明白,經典上所說的「妄想」,並非在說想法是錯的,而是指出「想」是沒有用的。我看到自己絕大多數的想法,都不一定對;即使有小部分是對的,也不一定有用;即使對我有用,也不一定對別人有用;即使這次有用,下次也不一定有用……。而對這些幾乎一無用處的想法,自己居然如此執著,還把它們和自己的情緒、尊嚴、價值綁在一起,因此造了這麼多不必要的「業」,真正荒謬至極,可笑至極。

現在的我,明白了「想」之無用、「想」之為禍,仍然不可能不想,甚至仍難免執著於想。但若能有事後之明,看到「禍由想出」,已屬萬幸;偶爾在妄想升起時,當下覺知,隨即放下,那就真要偷笑,慶幸不已了。

去除妄想,是一條漫長的路,非我輩凡夫一夕可及;但設法看到妄想,不再執著,則是人人皆可為、日日皆應為之事。好處不可思議,我有經驗為證!(本專欄每兩週刊登一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643

經濟學家:誰能確知油價走勢?那不是騙人就是有妄想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178

石油,油價,OPEC,沙特

前美銀美林加拿大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兼策略師、目前在加拿大財富管理公司Gluskin Sheff任同樣職位的David Rosenberg日前評論國際油價認為,現在是一場誰退縮誰就輸的政治遊戲,誰也不會真正了解油價的底部是多少。如果誰告訴你,有信心油價後市會如何,那人不是騙子就是有妄想癥。

Rosenberg認為,我們處在長期定價階段,目前油價有明顯上行的挑戰,也有顯而易見卻並非完全不合理的擔憂。現在市場並未分辨哪種通縮有利,哪種有害。債市的信號是,全球性通縮正在形成嚴重的風險。經濟學家和策略師有時必須退一步,全面觀察,評估市場真正傳達的信號。

上月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議出乎一些市場人士意料,決定不減產,推動近期國際油價繼續重挫。這令人產生疑問:沙特的價格戰會不會以失敗告終?油價大跌是不是一箭雙雕的長期計劃和地緣政治策略,既能讓沙特從美國頁巖油生產商手中奪回市場份額,又能盡量兇狠地打擊俄羅斯、伊朗和中東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

全球需求疲弱的的同時,美國的產油量繼續增長。有人會想到1986年沙特突然大減產。當時沙特將日產油量從1000萬桶降至250萬桶,油價終於跌到了底部。但在見底以前,美國基準油價WTI原油價格已跌去60%,跌至將近每桶10美元。今天,一些地緣政治專家回憶這段往事時會說,那是西方世界在沙特幫助下開始削弱前蘇聯的行動。不論是否果真如此,國際油價的確被打壓到低位。上述沙特減產後十五年,油價一直停留在每桶20-40美元。

Rosenberg感到,這次與1986年的情形有些類似,但這次WTI的共識底價可能是每桶50美元。如果真的重演1986年沙特大減產那一幕,他預計,油價可能考驗每桶35美元一線,然後回升至每桶50-70美元。每桶35美元是1986年曾經歷過的底部價格。以剔除通脹影響的實際價格算,1998年也曾跌至這樣的低價。

石油,油價,OPEC,沙特,WTI

如果跌到每桶35美元,就會重現1986年那一幕:石油減產、投資減少、分紅降低、資產拋售、高收益債券違約。而且石油市場還會收到全球經濟增長疲弱、供應過剩、OPEC不願限制生產的困擾。

Rosenberg現在真正擔心的是市場的整體反應,不僅限於能源市場。投資者擔心連鎖反應,債市尤其如此。這種反應可能影響全球金融系統,對仍背負巨大債務的全球經濟施加通縮的壓力。政府債券的波動告訴我們,市場真正擔憂的是油價下跌加大通縮的壓力。對債務國而言,這是大麻煩。能源成本下降對美國整體經濟來說有利,可此前大量舉借美元債務的新興市場石油出口國財政會異常緊張。

現在有少數分析師和投資者預計,明年美國增長面臨的困難可能比共識預期的多。共識預期明年美國經濟增長3%。Rosenberg提醒,其實這方面的意外倒不大可能是上行的周期性風險。

Rosenberg指出,除了油價急跌,也無法確定許多最受油價影響的政府有多不堪一擊。和社會動蕩、恐怖主義、戰爭一樣,它們都是不可知的。市場卻又偏偏討厭不確定性。所以上周五我們就看到,受國際油價重挫和中國工業產值疲弱數據的影響,美股收盤大跌,道指單周跌幅創三年多以來新高。這是不確定性對市場產生負面影響的縮影。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180

不應妄想追求財務自由?

喜歡看blog的朋友,對閱讀總有點興趣,平日也經常看書,在工作坊寫寫問題,隨手都寫出某作者在三兩本書或雜誌上的理念如何演繹,相信這些閱讀習慣絕對可以引領blog友一直進步著,至少比捉Pokemon Go更能自我增值,哈哈。



Kan:

1. 睇完王澤基教授的《反轉腦袋投資學》2011年出版,已知其理念為投注先富腦袋(與止凡兄觀點一致),亦知道止凡兄有發文推介另一著作《主場經濟學》。不過在上期信報財經月刊(7月號),又突然看見他認為特別是年青人不應該談及財務自由,需腳踏實地,你認為他會否像施永青認為年青人一樣誤以為是zero-sum game?對我來說有一點矛盾,因為他曾經在《反》一書推介長線投資盈富基金。

PS, 我沒有看過《主場經濟學》

2. 小弟一向有一個不明白的地方(可能很愚昧),不過想問下止凡兄往常舉的例子,10萬元,15厘回報,40年,2000多萬的複息例子。假設買一支股票頭8年的利息未必多,因為買一手,那便不會有複息效應,如要一開始便有複息效應是否要不斷尋找新投資機會?


止凡回應:

謝謝你寫了這麼大篇文章給我,看見你平日也有不少閱讀及觀察,很不錯噢。

1. 我也有看你所提到的兩本著作及7月的信報月刊,感覺是王澤基在月刊中想提醒工作年期與退休年期的比例,若不專注工作,在工作沒有突破,只在股市中炒炒賣賣,這不可取。然而,對於他認為不應該妄想達至財務自由,這一點我則不太認同,亦不覺得不可能達到,最重要是財商如何。

我們會看到很多財經名人,他們對不同題目都可能有不同取態,有時又會被記者所改動,每個取態不一定都要認同。好像我一向欣賞施永青的投資理財之道,但也有發文評論過他的zero-sum
game概念,對每位名人,學其好處就足夠,要有獨立思考,不要每每照單全收。

2. 複利效應不會因為本金多寡而影響的,越早開始越好。要做到這個15%,不一定是指一支股票,是指財商,有財商,有好的投資操作,能做出15%,就能享受這複利效應。


後記:

上面的對答提到信報月刊2015年7月一篇文章,其實那期信報月刊大談財務自由,立即記起我也有閱讀過,所以找找舊雜誌,拍照放出來。十多年前,談及財務自由的人不算多,近年多了人談及這概念,這大概是源自富爸爸一書的,這裡也討論不少,好像變成了一個blog友們根深柢固的概念,不過還有些點子想借這題目談談。

財務自由這狀態「合理嗎?」、「存在嗎?」、「好嗎?」、「容易嗎?」,追求財務自由是長時間的堅持,過程中的不同時期也會作點反思,這些問題不時都會拿出來想清楚的。

「合理嗎?」其實這是很簡單的概念,被動收入大於日常支出,即不用工作也有足夠的生活費,這只是數學問題,絕不難明白,要理解不難,沒什麼不合理。不過,若要質疑其合理性,想辦法反駁,在字裡行間想定義、鑽漏洞,絕對是可被質疑的。例如何謂被動收入?世上有何收入是完全被動的呢?花精神時間在選取投資項目之上本身已不是被動了,對不?我不太積極於這類討論,還是留給其他人吧。

「存在嗎?」最多質疑的人會問:「為何富豪繼續工作?是否代表沒有財務自由這東西?」。繼續工作有很多原因,可能是錢、可能是興趣、可能是政治、可能有很多人跟著「搵食」所以退下來影響深遠等等。財務自由是一個狀態,一個選擇權,不代表一定不工作。繼續工作的富豪們如李嘉誠與巴菲特,他們繼續工作總有其原因,可能是「不能退」,也可能是「選擇不退」,我們都不是富豪們肚裡條蟲,但我不太相信其原因是因為錢不夠,或者是因為未達至財務自由狀態。

「好嗎?」對個人而言,財務自由,多個選擇權,沒有金錢上的束縛,多了自由,可樂而不為。對社會而言,是否少了推動力呢?這則值得針著。金錢有時是推動人去幹活的動力,陰謀論一點,讓人民為金錢、為生活而工作,是一種推動社會的好方法。然而,若社會上很多人都達至財務自由,沒有金錢這誘因時,為興趣、為理想而工作,是否另一種更好的動力呢?還是不要宣揚財務自由這點子好了,讓大部份人仍活於「老鼠圈」中更好?不過怎樣宣揚也好,能達財務自由的總不會是多數人噢。

「容易嗎?」容易與否,可圈可點,相對論也。常聽見話減少支出就容易一點達至財自,例如單身寡佬,一輩子躲於家中,天天食杯麵,每月只花三兩千,一年只用3萬,隨時手持廿萬股票即可財自,難度不高。普遍一點的生活計,財務自由又可以不容易,簡簡單單都計出過千萬資產才夠數,相對打工仔來說,「徒手」儲蓄千萬,的確不是容易。所以,當我們認真問問身邊朋友,未必輕易發現早能達至財務自由的人,財叔今期iM都指財務自由之路不擠擁。另一邊廂,對於財商高超的朋友來說,財自這個「成就」實在太低了。例如,你還跟Starman兄談財自,這位30出頭已經月收6位數字被動收入的高手,未必有興趣與你討論下去。所以,容易不容易,我不能下定論,大家摸索一下吧。

其實,我不是在這裡「宣揚」財務自由,更不是財自代言人,因為閣下財自與否,相信與否,實在與我無關,我亦沒有資格對他人的生活態度與理念指指點點,經常談這題目,只是感覺這是好東西,分享一下而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18

豪言大志:「簡體迫害繁體」妄想症

1 : GS(14)@2012-04-12 22:31:43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38065/20120411/76640
由商舖使用簡體字所帶來「保衛本土文化」爭議,只是一個虛妄命題。
首先,從來沒有人贊成,或者實施,「簡體字取替繁體字」,只是有商舖,為了做生意,招呼目標顧客,而採用了對方的文字。很不巧,近來最大批的顧客,就是同樣使用中文、卻是簡體字筆劃的大陸顧客,所以才產生錯覺,以為有人要用簡體字取代繁體字。
為甚麼說這只是「錯覺」?舉一個例子。太古城鰂魚涌一帶的地產舖,很多都掛出了全日文的賣樓廣告,原因很簡單,很多日本人來香港工作,而且大都聚居在太古鰂魚涌一帶,所以地產公司為了做這些日本人生意,便推出日文資訊。
你會覺得地產舖歧視香港人嗎?不會,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是一種營商手法,針對目標顧客,提供便利的措施。
再看看赤柱,那裏的地產舖,出售動輒過千萬甚至億元計的豪宅,賣樓資訊大都以英文書寫。原因眾所周知,赤柱住了很多外籍人士,他們甚至是香港永久居民,但他們不懂中文,所以地產代理針對這批顧客,便推出了英文地產資訊。
你能夠說,這些全英文的地產廣告,歧視香港人嗎?難道我們又要衝進這些店舖,要求他們一定要提供中文的樓盤資訊嗎?
回到那些賣奶粉賣珠寶的商舖身上,他們做的和那些地產舖一樣,他們知道買奶粉買珠寶的巨大顧客群,以大陸人為主,你可以不屑不滿這種自由行豪客的現象,但這的確是事實。

電郵:[email protected]

曾志豪
2 : GS(14)@2012-04-12 22:32:06

豪言大志:「簡體迫害繁體」妄想症(下)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index/38065/20120412/77243
如前文所述,就像很多日本人聚居太古城一樣,商家看準形勢,以便利對方的文字作廣告推銷,就像赤柱的地產舖,只以英文寫樓盤資訊一樣,做錯甚麼了?傷害香港人甚麼利益了?如何破壞繁體中文的生命力了?
就因為這些商舖照顧的顧客,是香港某一批人士痛恨的大陸人嗎?就因為這批人認為簡體字是劣質文化,所以不容許這些符號出現在香港嗎?若是如此,這不是赤裸的文化霸權嗎?誰又有權定義甚麼是劣質文化?
香港人絕對有權也應當堅持以繁體字作為香港的官方語言,但我們無權禁止社會人士,使用簡體字。我再重申,使用簡體字,不等同取代繁體字。甚麼情形下才是「以簡代繁」?就是有一天,港鐵的站名,由原本的「九龍塘KOWLOON TONG」,變成「九龙塘KOWLOON TONG」,把原本存在的繁體字,變成簡體字;又或者戲院的字幕,本來是「繁體+英文」,變成「簡體+英文」。
簡體迫害繁體妄想症,不是偶然發病,卻是精心策劃下的一場陰謀。
嚴打簡體字,甚至鼓勵商戶不要提供方便予大陸遊客,「唔識睇唔識講就唔好嚟啦」,以文化包裝,煽動民眾「拒共」,不斷強調中港的差異,下一步便應當禁止說普通話,或要求市民扮唔識聽普通話,不給予援助劣質強國人民,要他們滾回去。再下一步便應該是在深圳河築起圍牆,建立狹隘自私的所謂香港本土文化城邦。

電郵:[email protected]

曾志豪
3 : 鱷不群(1248)@2012-04-12 23:34:38

繁體字一定要反攻大陸
4 : 龍生(798)@2012-04-13 00:23:44

人地大陸人就係鐘意你地係繁體字

偏就改做簡體字

還要振振有詞

真正白痴
5 : stanly9988(17906)@2012-04-13 10:37:40

4樓提及
人地大陸人就係鐘意你地係繁體字

偏就改做簡體字

還要振振有詞

真正白痴


有文化人士就係
但自由行客多數都唔係咁有文化
6 : 龍生(798)@2012-04-13 16:57:32

我都好奇怪自由行人仕會唔會入去(愛死你個b...)
7 : mr_dlm(19486)@2012-04-13 17:04:11

呢個曾志豪係咪想入黨想到傻左?
間agnes b而家唔係英, 繁, 簡並列, 而係只用英,簡
仲要係將軍澳, 有乜大陸人會去果度shopping?
去幫襯ge人95%都係用繁體字的本地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758

法乎情:妄想廿三

1 : GS(14)@2012-05-04 23:42:00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sup/20120504/86028
知識產權,包括版權、商標、專利等,正因是產權,可被剝奪,有需要保護。其他有形產權,例如動產與不動產,有保護私有產權法律,可循民事程序追究侵權者,更早已有清晰明確刑法保護,例如,不誠實地永久剝奪屬他人財產,即構成「盜竊罪」。惟無形知識產權,卻在相對後期才有刑事條文保障,出翻版碟(較技術性描述為製作侵犯版權複製品)最高可被判罰五十萬及判監八年。
這次擬修例最大爭議的所謂「戲仿」或「惡搞」,理論上從對上一次修例起一直有刑事責任,不過之前沒有明文伸延至網上(無需經過實物媒體)的「惡搞」。
社會科技日新月異,法律也需與時並進。口頭誹謗必須證明有實際損失方可起訴,發表文章誹謗則不設該門檻。隨着科技日新月異,電台、電視台廣播越趨流行,法律也跟着改,經電台、電視台發佈的口頭誹謗亦當作文章誹謗論。
知識產權,一直是已發展國家與尚在發展國家角力戰場。政府執法公正性一旦失卻市民信心,任何有可能有意或無意地收窄自由空間的法律條文,即會刺激市民神經。以「非法藏有攻擊性武器罪」為例,一旦被濫用,可用作檢控身懷螺絲批者,即使被告為裝修工人有合理辯解,也有被先檢控後被迫上法庭辯護的風險。政府一直解釋條例非為政治打壓,惟受累於其民望低及一些不合理前科,難怪一直未能令網民釋疑。

電郵:[email protected]

謝偉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132

裝修工妄想被迫害 冰毒上腦斬四人囚五年

1 : GS(14)@2012-08-15 18:24:57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815/16605217
【本報訊】沉淪毒海十年的裝修工人,因吸冰毒成癮而受幻覺及被害妄想症等精神問題影響,不足半日內在將軍澳街頭,連環斬傷四名無辜途人。其中一人手臂傷勢深可見骨,至今活動能力仍未完全恢復。高院法官賴磐德指被告雖在不清醒的情況下犯案,但他是自行選擇吸毒而影響自控能力,不能成為求情理由,遂判監五年。 記者:楊家樂
辯方求情指,31歲被告關秉威犯案時因感到被人跟蹤及遭遇不友善目光,才以刀傷人,並非存心針對一眾事主。
案中四名事主,其中三人傷勢輕微。至於傷勢最重的18歲傷者陳梓傑,意外後手臂肌肉及神經線受損,雖然部份手指一度失去活動能力,但已逐漸康復及恢復活動能力。
將軍澳街頭犯案
辯方續指,被告已遭還柙10個月,面對嚴重控罪,加上經過精神科專家診治,已瞭解自己的精神問題源於冰毒成癮,現在感到後悔,不會再愚蠢吸毒及重犯,希望透過專家協助及家人支持,重過新生。
但法官質疑被告已有十年毒癮,而且有藏毒及管有攻擊性武器前科,擔心他危及社會。法官又指,被告雖受精神病困擾,產生幻覺及自覺遭人迫害,犯案時並不清醒,但他的問題實因他吸毒而造成,並不能成為求情因素。
法官寄語被告,雖然前景難料,但他出獄後若再吸毒,只會重蹈覆轍,屆時法庭必會重判。
案情透露,獨居於將軍澳厚德邨德澤樓的被告,去年10月2日晚上至翌晨6時許,先後在將軍澳街頭斬傷四名介乎18至53歲的男子。警方於同月10日在被告的寓所外將他拘捕。被告在警誡下認罪,自稱不知道為何斬人,亦不認識各事主,只因冒起斬人念頭,便見人就斬。他在日本城買刀斬人,斬完人後把刀丟棄。
案件編號: HCCC199/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994

食未熟紅肉可惹蟲上腦致妄想

1 : GS(14)@2016-04-13 17:05:21

下次吃牛扒,切記要全熟的較安全!近日有研究指進食未煮熟的紅肉(圖),可能會導致寄生蟲上腦,令感染者變得暴躁及出現精神病症狀。上月美國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指出,發現會突然極度暴躁的人中,腦內有弓形蟲潛伏的機會較沒有的高一倍。英國倫敦大學寄生蟲病科主席韋伯斯特教授解釋,弓形蟲進入人體後能避開免疫系統,然後潛伏大腦,其間蟲和人腦都會釋放出大量多巴胺,可令宿主出現精神錯亂、妄想、甚至產生幻覺。港大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表示,弓形蟲為單細胞寄生蟲,無法用肉眼觀察,人類進食未經煮熟的肉類有機會感染,病徵如「只係發燒或者喉痛,有啲人甚至冇病徵」,有可能引發腦炎,甚至致命;孕婦亦有機會傳染胎兒,可導致畸胎或胎死腹中。但他強調弓形蟲的宿主多為貓科動物,「如果係家貓自細食開貓罐頭,感染機會係好低」。英國《每日郵報》/《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413/1956886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9189

摸魚手札:借上市改革迎合馬雲係妄想

1 : GS(14)@2016-11-13 11:28:42

世道紛擾,政治有政治的亂,金融有金融的煩,我見會計界好像又有新搞作要動員,唉!事有湊巧地,兩邊也在同日搞遊行,藍絲撐釋法,金融搞反對諮詢文件,相映成趣。亂局煩心,本人有點吃不消,順道出走透透氣,避開麻煩。上市文件去到尾聲,業界口徑尚算統一,都係反對文件,要求撤回文件,要求證監行政總裁Ashley Alder下台等。遊行將會在星期日遮打花園2點集合,包括送過百封請願信給李小加,聞說李小加嚴陣以待,特意改機票回港但未知真偽。不過,最近有一些奇怪風聲漏出,是來自張華峰和業界龍頭。講到口也臭,文件大致分成兩部份,也就是LRC(上市監管委員會)及LPC(上市政策委員會)。LRC是業界眼中的萬惡根源,因為存在合適性問題的模糊定義,然而LPC卻是鮮有被提及。剛好,業界多次改變立場的張華峰議員開始放話又轉口風,說LPC可保留,惟需加入更多代表,由競選時公開信的「全面擱置」再改口風話「不應連根拔起」。張議員華麗再轉身,投完票的選民又被過橋抽板,欽敬欽敬。本來張議員轉立場之快,大家有目共睹,但最近連業界龍頭也有相似的講法,那就看來有點料到,轉立場也非純張議員的獨立意志了。龍頭的講法是希望在LPC加入另外4名「業界代表」,在原有「4名證監代表對4名港交所代表」的組成基礎上擴大。假如這個方案真的過到,那麼LPC就會變成代表業界的有利工具。因為去到最極端的情況,會出現「4名港交所代表和4名業界代表歸邊」對抗「4名證監代表」,若議題以從眾原則解決,基本是落入業界的一件強力武器。關鍵來了,為甚麼這個甚少人提的LPC會突然變得炙手可熱?到底LPC會發揮甚麼功用?以我跟David Webb當面短兵相接的經驗,他認為LPC應該用來處理一些他很看不過眼的大問題,例如一般性授權批股、獨立非執董的產生方法等。因為按現有的框架,這些問題不易修改,Webb是希望LPC可以解決這類問題。然而,那份諮詢文件實在寫到一塗糊塗,非常不清晰,到底那些議題由立案到執行的過程,LPC的角色是如何精細地處理?唔知,因為文件無交代過。站在業界立場,他們當然不會想跟Webb咁做,而是希望LPC能夠處理「同股不同權」的這個超級大難題,皆因阿里呢期放大風,螞蟻金服會上市、甚麼支付又會上市,總之阿里牌頭的東西都會陸續上市,但前提依然是「同股不同權」。港交所已失落阿里這個已在美國上市的大旗艦,業界只好希望在未來韜阿里餘光,執口水尾,所以如意算盤是利用LPC這件工具進行。之前李小加單方面展開過「同股不同權」的諮詢,不過兩年後玩完,結論是因為參考了證監意見不推行。如果LPC真如業界龍頭同張議員所講,能夠擴大業界基礎,那麼通過「同股不同權」的機會必定大增,而且又有證監代表,從眾原則下更具代表性,更出師有名了。如意算盤是這樣打,但這陽謀比全面撤回更難推行,因為這是反制對方,暗渡陳倉,前提是能夠說服對方加入更多業界代表。就算能夠加入業界代表去全面控制這件工具,魔鬼永遠在細節,因為文件在描述LPC的功能時實在太不清晰。所以,與其絞盡腦汁把LPC收為己用,如果業界有心反對,不如統一戰線,乾脆反對到底就算,搞花樣可能被模糊化原有立場,講到處理官僚行政,證監是強中手,業界唔好行錯棋太妄想。渾水
http://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113/198316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2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