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人品好不好? 電話號碼知道!

http://www.yicai.com/news/2013/11/3114177.html

PhoneID Score 類似常見的信用卡評級,只不過信用評級的高低會決定你從銀行貸款的金額,而 PhoneID Score 則會決定你是否有資格註冊某個網站的帳號。

舉個例子,如果支付寶使用了 PhoneID Score 服務,那麼網民註冊支付寶帳號時,提交的電話號碼就會被發送至 TeleSign。後者會對電話號碼進行計算打分,並將評級信息反饋給支付寶。如果評級過低,那麼支付寶就可以拒絕該網民的註冊請求,或是要求其提供更多的身份驗證資料。

普通的灌水論壇自然不需要仔細鑑別註冊用戶,而對於支付寶這類涉及資金流轉的網站來說,篩選出「良民」就變得非常重要。殭屍帳號、不法分子則可能對整個網站帶來負面影響。

TeleSign 參考了多個因素來決定某個電話號碼的評級情況。比如該公司會參考你使用的是固話、移動電話還是網絡電話號碼(Google Voice、Skype 等),其中固話號碼被認為是最安全的,而網絡電話號碼則被認為是最危險的。

當然,目前最常見的還是移動電話號碼。對於這類號碼,TeleSign 會參考該號碼的註冊地、用戶是否使用了預付費電話、是否使用了合約服務。

「如果你使用的是預付費電話並且是印尼用戶,那麼沒有任何關係,但如果是美國用戶,你的電話號碼評級將會受到影響。因為美國的預付費電話通常會牽涉到欺詐事件。」 TeleSign 公司的 CTO Charles McColgan 告訴 WIRED,「預付費電話供應商也存在區別,TracPhones 提供的預付費號碼就比 MetroPCS 更有可能用於欺詐。」

此外,TeleSign 還會參考你的號碼是否曾用於欺詐活動、是否跟欺詐活動相關,以及該號碼最近是否註冊了大量毫無意義的帳號等。

不過你沒有辦法查看自己的電話號碼評級分數,因為 TeleSign 目前還不打算分享這些內容。評級分數數據庫可能是該公司的核心機密所在,一旦公開,其他公司便能信手拈來並對 TeleSign 構成商業威脅。

PhoneID Score 服務主要是針對網站這類企業級用戶而言,實際上許多普通消費者已經接觸到類似的電話號碼評級服務。比如手機上的一些安全管家 app 會對陌生電話貼上標籤,以告知用戶該號碼是否為垃圾號碼、推銷號碼以及有多少人將其拉進了黑名單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042

1997年-2003年香港房價最多跌過7成 那段時間香港的銀行過得好不好 榮華-價值投資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4003d80102v0ih.html

    現在中國的房價貴不貴,當然貴了,但到了要暴的那個極點沒有,不知道?不看好銀行的人會說房價下降對銀行是致命的打擊,那我們來看看1997年-2003年這段時間,香港的房價跌了70%,他們的銀行過得好不好,我拿在香港有代表性的匯控與恒生來舉例。
    1997年香港的房價開始暴跌,匯控1998年業績倒退21%,到2011年再次倒退18%,2003年開始匯控的業績開始大幅增長。而恒生銀行1998年業績下降了27%,1999年、2000年業績回歸後,2001到2003年都是不增不降。
    房價跌去70%,只是業務負增長,但畢竟還是增長的,沒有發行虧損,很了不起了。
    風暴過後又是艷陽天。這就是銀行,就像壁虎的尾巴斷了以後會自已長出來。


                                                                    榮華
                                                                   2014.8.16


1997年-2003年香港房價最多跌過7成 <wbr>那段時間香港的銀行過得好不好

1997年-2003年香港房價最多跌過7成 <wbr>那段時間香港的銀行過得好不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159

初創期,引入大公司的高管好不好?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902/145372.html

黑馬問答 每個軍事家都希望能找到自己的諸葛亮,就像每個創始人都希望找到自己的蔡崇信、唐駿一樣,人才一直就是每個創業者極力網羅的對象,有的初創團隊也不惜重金挖來名企高管,但是這真的靠譜嗎?


來源:黑馬問答

 
問    

李陽林

初創期,引入大公司的高管好不好?

 

A1: 楊子超——愛部落輕日記社區負責人

 

創業初期,引入大公司的高管創業風險大。

 

1,如果對方是和你誌同道合的,創業是用的自己的資源,高管時的資源可以,但是杯水車薪。也許有人脈,但是其他的大公司資源就很少了。

 

2,高管如果不是誌同道合,一般都是希望和覺和覺,好的就賭一把成功了。不好的話,就走人了。所以這類高管也許同時做幾個項目,所以不會太在意你的項目。另外創業要全職,否則幹不好。不全職,就不要。

 

3,高管是思維固化的,如果他不是跟創業公司成長成大公司的高管,在創業初期對於創業一無所知,可以說沒有太大的意義,也許可以當職業經理雄兵百萬,但是幾個人都很艱苦的條件下會不知道如何是好。另外高管註重績效考核KPI,根本不會有去調整方向或者產品的思維,所以一根筋的高管也會讓創業團隊加速死亡。

 

4,高管不能按照大公司的資源去做事情,因為創業是艱苦的,資源是稀少的,而且高管很少能夠受得了艱苦。因此高管很多大公司的打法和能力根本用不上創業公司。

 

5,谷歌和UC都是用了高管,但是這些高管都是能力很強的人,最後都成為了公司的合夥人,但是真正的高管,出來創業的都是一把手,如果你的公司請得起高管,說明這個高管要麽是認錢,要麽就是水貨。

 

6,創業不是過家家,招人要謹慎,招來就是做事的,別上來找一個大爺,早晚會出現矛盾,畢竟大爺是用來裝的,幹不了事情。而且創業初期,一把手都要經歷這些管理,否則後面的管理能力更差。

 

7,創業初期的團隊架構也是非常的混亂,你讓高管管什麽?根本不需要管理,直接分配下去就好,因為人少更加的扁平化,快速,加一個高管,反而官僚,更臃腫,信息傳遞不透明。容易八大公司的幫派站隊理論引入小公司,絕對毀團隊,創業的氛圍也會很差勁。

 

綜上,高管不適合初創團隊引入。我們希望合夥人的能力強一些,而一個和創業不相幹的職業經理人水平高不高沒有用對於創業,小夥伴們的創業團隊每一個人都要以一當十去用。

 

A2: qishuyang——碼樂網 CMO

 

創業公司要找到所謂的高級人才確實非常難,大部分創業者並不是搭配良好的團隊直接開始,基本都是一到兩個人挑起開始做,然後不斷尋找人才補充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大部分創業者都會覺得某一方面要找一個很厲害的人來負責。但是面臨的境況是,你認為的很厲害的人都是由頭銜或者大公司履歷來證明的,但問題是,既然人家有這麽好的職位、工作或者履歷,為什麽還要來你一個小公司從頭幹起呢,並且之前又不認識你,誰知道你是一個什麽樣的人;還有對這個項目,也不是介入很深,頂多覺得不錯,但是讓他拋棄一切來做就是另一回事了。所以,大部分創業者這時候就陷入一個悖論局面。招到的人覺得能力不行,看上的人,人家又不願意來。

 

有些創業者就會說,我可以出更高的工資。但是工資這個事情對於中下層職位還是比較有用,對於比較高級的職位,工資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高了危害更大,尤其是初期創業團隊。因為合夥人或者高級人員,你需要的是他跟你同心同力,全身心投入,而不是把這當做一個拿高工資的工作。而只有他願意承擔風險,才證明他看好這個事情,對這個事情有足夠的熱情,願意全力投入,並且也不會因為一些小挫折就輕易退出。

 

單純以高工資招人,只會吸引來那些為了高工資的人。我相信那些願意來小公司的人,如果不是真心看好這個項目,看好創業者這個人,只是為了工資,一定不是可以托付的人。當然,工資也不能太低,並且必須給予期權。

 

所以,回到問答。如果他願意放棄高工資來小公司工作,說明他有足夠的熱情和魄力,這就是人才。如果為了更高工資而來,慎重考慮。

 

 

A3: 秦舞陽

 

缺點:

1,大公司高管幾乎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特定風格,比如一件事情安排下去,他需要準確的進度,資源的傾斜,人力的配合,但是創業公司往往不能夠具備這麽好的條件,所以某種程度上,資源會被浪費掉。

 

2,大公司養成的定式思維,利益至上的風格不適合創業公司進行創新突破,大公司高管比較習慣於穩紮穩打。

 

3,大公司高管的條件要求較高,加重創業公司負擔。

 

優點:

1,對於工作進度的安排,能夠幫助創業公司走上規範化的路子。

 

2.大公司管理崗的經驗,對於效果把控和用人相對成熟穩重。

 

3.他的人脈、資源和圈子能夠提供一些額外的幫助。

 

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引進市場營銷方面的高管,這方面會有很大的幫助。條件不允許就幹脆不引用大公司高管。我們公司也是創業公司,1年前從某巨頭互聯網公司弄來一個高級工程師,就是這個家夥,拿著3萬的月薪,每天上午11點(9點上班)才到公司,坐下喝杯茶然後就直接出去吃飯,吃完中午回家睡到3點(1點半上班)才來,6點鐘,在其他程序員還在加班的時候飄然離去。整整3個月,這家夥最後交出的所謂的產品架構圖,居然是早期被我們棄之不用的架構。3個月,拿了10萬塊瀟灑跑路。老板腸子都悔青了。


點擊鏈接,上黑馬問答參與討論:
http://ask.iheima.com/?/question/1710







【黑馬問答】現招募導師啦!~周鴻祎都來了,你還在等什麽?!

移動端點擊鏈接進群:http://weixin.qq.com/g/AfFv_SG4drYZPQgu

您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黑馬問答】“導師團審核群”:
\

2014-11-24  TWM

靠著它,全家便利超商能在溫度驟降前,精準提高關東煮備貨量;有了它,雨傘品牌能在連續下了三天雨的黃金銷售期中,衝高銷售量;因為它,遠雄得以順利推行建案—它是天氣大數據。

撰文‧周品均

大數據時代來臨,每天閱讀氣象資訊,只為了決定要穿多少衣服和要不要帶雨具嗎?那麼,你可能要對氣象有一個新的觀念!

談到氣象,多數人可能會想到氣象局、氣象主播,很難想像有人可以做「氣象」的生意,而且一做就是十年,還能做到建商推建案、連鎖店展店、家電產品上市、超商推促銷都仰賴他提供的資訊,他就是曾擔任氣象主播的彭啟明。

彭啟明從大學到研究所學的都是大氣物理,但他並不滿足於氣象主播的工作,十一年前,他帶著創業比賽獎金與親朋好友贊助的五百萬元創業基金,成立台灣第一家民間氣象公司—天氣風險管理公司。這間公司成立初期營收僅有一百多萬元,現在的年營收已經有八千萬元規模,是成立初期的八十倍之多。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趕上市場對於客製化氣象資訊的趨勢,什麼叫客製化氣象資訊?假設兩周後,公司要舉行運動會,如果你不想被大雨壞了行程,選日子之前,先找天氣風險管理公司幫忙吧,因為它不只能幫你算出下雨機率,還能告訴你雨會下到幾點,這些可都是他們為你量身打造的客製化氣象資訊。

全家每周開「天氣會」,決定關東煮備貨量氣象訊息原本就由龐大數據分析組成,進入大數據時代後,天氣自然成為分析的關鍵指標。「客戶要的不只是單純的天氣訊息,而要知道他的策略到底可不可行?」彭啟明大膽帶領團隊跨進大數據領域,他的團隊裡不只要有氣象分析師,還要有懂得數據分析的人,站在天氣資訊的基礎上,提供行銷、業務、供應鏈管理策略的分析與預測服務。

你絕對無法想像,小至活動企畫,大至高鐵、零售通路商,都是彭啟明的客戶。精誠集團之下的大數據平台Etu負責人蔣居裕也認為,氣象大數據將會是一項創新的服務形態。

以三年前找上彭啟明合作的全家便利商店來說,雨天哪些商品賣得好?氣溫多少度的時候,關東煮會熱賣?天氣風險管理公司將零售業的數據與天氣資訊結合,於是,一個又一個驚人結果就這樣出來了。

全家發現,「當氣溫從攝氏二十五度降至二十度,關東煮的銷量會增加三成;當溫度再降至十五度,關東煮銷量會暴增至五成。」全家便利商店公共事務部暨品牌溝通室部長林翠娟的話,就像是一支關東煮溫度計,直接點出天氣對零售業的銷量影響,就連晴天或雨天,也與每天來客數有著密切的關聯性。

關東煮的故事告訴我們,如果全家的分店知道未來氣溫會降五度時,就可以提前準備額外三成的商品,而當天氣驟降十度時,備貨量就要再拉高到五成。特別是鮮食類的產品有一定保存期限,訂貨不夠精準,有效期限內沒有銷售完畢,就只能當廚餘,不但增加成本,也浪費食物。

所以,全家每周花一小時召開「周動態會議」,拿著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的預估報告與銷售歷史數據結合分析,再決定隔周門市的進貨量,讓每家分店都能遊刃有餘地備貨,而不再只是憑經驗。

然而,需要大數據分析服務的可不只有零售業,慕名找上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的,還包括雨傘品牌「RAINSTORY」與建設公司遠雄。即便RAINSTORY販售產品單純,就是在賣傘,但他們對大數據服務的需求絲毫未減。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試著將RAINSTORY銷售紀錄,搭配數十種不同的天氣因子,如溫度、溼度等進行分析,彭啟明說,「結果發現,連續降雨第三天後,一直到第七天之間,雨勢越大,雨傘的銷售量衝得越高,可是當雨下到第八天時,雨傘的銷售量反而掉下來了,因為該買傘的人都已經買了。」遠雄推案前找氣象分析,拿數據說服顧客遠雄建設內部主管透露,他們決定廣告投放、推案都有採用大數據分析。例如在新北市林口推案前,找來天氣風險管理公司進行氣象分析,為的就是打破一般人覺得林口較潮溼、寒冷而不願意購買的心理,結果發現,林口全年的平均溼度和台北市差異不大,有這個數據支撐,讓遠雄作為說服消費者的依據。

氣象大數據的應用從短期天氣預測、防災服務,到氣象經濟與企業風險管理,也難怪彭啟明的團隊可以從創業初期的四個人成長至四十五人。彭啟明深知,大數據的迷人之處絕不僅是這樣,他不諱言:「大數據的運用空間還很廣闊,現在才剛開始!」

天氣風險管理公司

成立:2003年

負責人:彭啟明

資本額:3千萬元

主要業務:提供客製化氣象資料、氣象大數據分析主要客戶:全家、遠雄、高鐵、環保署、自來水公司超商該準備多少雨傘賣?其實有公式抓住影響銷售的天氣因子,如:

降雨天數

最大溼度

全天空日射量

銷售分析結果

未來天氣預測

決定庫存量


VC到底好不好做?聽聽國外的知名風投都是怎麽說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28/159495.shtml

VC到底好不好做?聽聽國外的知名風投都是怎麽說的
騰訊創業 騰訊創業

VC到底好不好做?聽聽國外的知名風投都是怎麽說的

本文從美國知名風險投資人和擔任近十年國外大型品牌基金VC的角度,為你分析到底要不要做VC?怎麽才能做好VC?

本文由騰訊創業(微信ID:qqchuangye)授權i黑馬網發布。

近期一篇《為什麽我不做VC了?》的文章引起了創投圈的熱議。

人民幣基金的“崛起”帶來VC行業爆發式的增長,關於VC能力和未來發展方向問題也多了更多的探討。想做好VC到底是social能力重要還是判斷力更重要?到底什麽樣的人才適合做VC?

今天騰訊創業分享的這篇文章將從美國知名風險投資人和擔任近十年國外大型品牌基金VC的角度,為你分析到底要不要做VC?怎麽才能做好VC?

做不做VC最近成了創投圈一個謎一樣的話題,不聊兩句仿佛不好意思再寫創投圈公眾號了。

其實VC呢,就是一個“工作”。說得高大上一點,是一份“事業”;不高大上一點,是一個養家糊口的方式。畢竟,人總得找點事做嘛。用真格基金“人在塔在”說的一句話來形容就很貼切:“吶,做人最重要的是開心,餓不餓,煮碗面給你吃吧。”

所以,投資經理這份工作可以讓那些金融行業的天之驕子們用“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這樣的理由來寬慰那些熬夜審著郵箱里一堆商業計劃書的自己、到處飛在機場頭疼欲裂的自己、被合夥人否掉力推項目的自己。

還有,做著一份競爭激烈、很可能多年拿不到carry的工作,但始終不放棄兢兢業業聊每一個項目的自己,期待稍稍平複一下內心的小焦慮。

其實,這就是一份工作而已。

不論它好,或者不好,它就像大部分職業會面臨的問題一樣,會遇到瓶頸期,會有各種各樣的難堪和困境,也會在初入職場時遭遇不知該如何面對創業者的困境,有時即使準備了一堆問題卻仍無處下手,發現自己沒有項目專業時的無比慚愧。

做VC會有陳悅天老師說的“刀口舔血”的感受,但更多的,還是通過看到自己喜歡項目逐漸長大,自己推薦的公司獲得合夥人首肯,通過投資的力量讓行業效率得到提升而獲得無比巨大的成就感和愉悅感。

想到這里,看看文章底部孤單的閱讀數,我大概明天會寫一個《為什麽我不做媒體了》?

下面,來盤點下幾篇文章的核心觀點:

在曲凱的文章中給出了以下幾個觀點:

1、投資的目的就是投獨角獸,找鯨魚

如今互聯網發展迅猛,互聯網因素和潛在獨角獸越來越少,年輕VC從業者卻越來越多。整個市場處於交替期,供大於求。

2、VC行業拼的就是人脈和信息

但是新入行的年輕人一清二白,信息嚴重不對稱。在這個行業不僅很難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也很難積累優質的人脈。

僅僅第二條就已經讓年輕的VC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更何況現在整體行業的情況很不明朗。就是這個引起整個投資圈熱議的話題,創新工場文化內容領域投資負責人陳悅天也為大家分享了幾點自己對於要不要幹VC的2點看法。

1、優秀的VC要具備戰略規劃能力和跨界資源對接能力

陳悅天從事VC的四五年是中國VC行業變化最快的幾年,尤其是到2014年之後VC們越來越焦慮。新的投資熱點一個又一個,知名FA創業開新FA公司,大量資金和人才湧入,工具化網站和服務層出不窮,但就是因為整個市場做不出業績,人員的流動還是很大。

因此,在陳悅天看來如果想要繼續做VC就必須具備優秀的戰略規劃能力和跨界資源對接能力;真正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做好這個行業的信息提供者。

2、在國內,技術壁壘和基礎設施十分關鍵

在陳悅天看來,如今創投圈的整體環境確實很糟。如果沒有超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更新,沒有超大規模的用戶習慣和場景遷移,是不會出現平臺級的機會讓你抓住所謂的“鯨魚”的。其實這也正如昨天騰訊創業整理的文章一樣,技術壁壘和基礎設施十分關鍵。

那在國外,關於VC又有什麽看法?對於剛入行的年輕VC又有哪些啟發?一起來看美國知名風險投資人馬克·舒斯特和擔任國外大型品牌基金近十年的VC怎麽說。

VC的角色是“首席心理學家”和“陪練夥伴”

馬克·舒斯特(Mark Suster)是美國知名風險投資人,在1999年創辦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並在2005年將這家總部設在倫敦的公司出售給一家法國上市公司。同年他在帕洛阿爾托創辦了第二家公司,後來出售給Salesforce.com,他自己也成為Salesforce.com的產品管理副總裁。2007年,舒斯特作為普通合夥人進入GRP Partners,開始了他的風險投資家生涯 。

關於VC,這位資深風險投資人有著以下2點獨特的看法。

一、VC首先得是個出色的“首席心理學家”

在多數人看來,VC角色的作用主要集中於對市場、趨勢、技術動態等方面的幫助,但在馬克·舒斯特看來,VC最重要的作用是能夠識別人才並且可以說服最優秀的人加入到自己的團隊中來。這也就是馬克·舒斯特經常說的,VC的角色首先是個出色的“首席心理學家”。

我們可以幫助創始團隊處理棘手的戰略問題或棘手的談判,但這些大多是戰術性的。而VC能提供的最大幫助其實是“因材施教”,能夠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合夥人是一個優秀VC必備的素質。

比如,Facebook首席執行官馬克·紮克伯格就非常具備優秀VC的潛質,他和雪莉·桑德伯格之間的小故事就是很好的證明。

雪莉·桑德伯格,從商學院畢業後,進入麥肯錫公司擔任管理顧問。2001年加入Google公司,從2001年11月至2008年3月期間,擔任其全球在線銷售和運營部門的副總裁,負責Google的廣告及出版產品的網上銷售,也負責產品與圖書搜索的銷售業務。

就在紮克伯格正在尋找COO的時候,在2007年年底Dan Rosensweig舉辦的聖誕派對上遇到了桑德伯格,他認為桑德伯格“完美契合”了自己要找的COO這個角色。於是在2008年1月舉行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他們花了更多的時間來討論。2008年3月桑德伯格離開Google後Facebook宣布聘請她擔任首席運營官,並且紮克伯格知道桑德伯格非常擅長運營。事實證明,進到公司後桑德伯格很快就開始試圖找出如何使Facebook盈利,到2010年,Facebook開始盈利。

二、VC的角色更多是“陪練夥伴”

除了“因材施教”,VC的角色更多是“陪練夥伴”。之所以這樣定位是因為在很多情況下,VC一直都處於旁觀者的位置,除了幫助創始人度過困難期,解決遇到的麻煩沖突,VC更可以給公司決策者更多的意見參考。“幾個關鍵人物會直接決定公司的生死,無論這個公司的規模大小”,這是馬克·舒斯特一直在說的VC最核心的作用, 所以作為VC應該盡其所能的去觀察和摸索市場趨勢和行業動態。

談到做VC的真諦,馬克·舒斯特認為真諦就是VC所投資的公司,他們的存在是VC工作的價值。其實做VC就是一門看人的學問,沒有什麽了不起。要說真正寶貴的,其實是和你相關領域的投資團隊。

VC要成為一名教練員,而不是球員

這位在國外大型品牌基金擔任近十年的VC告訴我們,做VC是要成為一名教練員,而不是球員,做VC一定要明確自己的工作角色。

目前有很多前任CEO開始投身到VC領域,但是依舊在用CEO的慣性思維去做VC領域的事情,雖然不會遭到太多的指責。但一個好的VC應該要有教練員的通觀全局的能力,而不是球員的執行能力。

在VC這個領域,最刺激冒險的不是績效而是下一輪的融資,這種情況應該會很多。而且做VC需要處理很多與合作夥伴的關系,在這個高度混合的環境里你需要說服他們一起來做投資工作。而且除了要與合作夥伴共同應對困難,這還是一個很寂寞的工作。如果年輕人真的很喜歡團隊工作的話,那麽VC不是很適合你。

做VC有很多艱難的事情需要處理,但這一領域最迷人的地方除了高薪就是可以和很多優秀的人合作,並且一個VC可以看著項目由想法到落地再到發展壯大的整個過程。

在我看來,世界上最糟糕的是做VC,但最自豪的是也是做VC。

在國內,圍城外的VC想進去,圍城里的VC想出去。

VC 風險投資 矽谷 創投 基金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成交頻繁好不好?-香港經濟日報20120313

1 : GS(14)@2012-03-21 23:47:05

http://blog.163.com/wang_ya_yuan ... 1412012213155413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