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失意與奇蹟 人在中環

http://manincentral.blogspot.com/2010/04/blog-post_23.html

每次睇完留言,總係有點說話想講。

我比較幸運,響事業上浮浮沉沉,鬱鬱不得志既日子並唔算太長,hmmm,大概五、六年左右啦。果 段日子距離今天已經越黎越遠,不過當時既感受還是記得蠻清楚。

好多成功左既人會同你講:「機會係自己爭取」,又或者甚麼「機會係留俾有準 備既人」之類既說話。我當然唔能夠話呢d所謂「名言」係廢話,不過當你失意徬徨既時候,你所面對既現實往往係,我幾咁努力爭取都好,但就硬係爭取唔到我想 要既機會;又或者係,大佬,我明明準備好晒啦,但係d機會就硬係唔留俾我,反而留晒俾班冇準備過既二世祖呀!

所謂際遇同命運,大概都係佢 玩你既時間居多,你掌握到佢既時間其實甚少。

以前寫過,我老豆係個賭徒,成世人既際遇都大起大落。我事業上最浮浮沉沉果幾年,正值佢又生 意失敗面臨破產,不過當時佢同我講左d野,雖然我估佢其實係隨口up居多,不過後來我又覺得幾受用:「阿仔,你知命運鍾意點樣玩你呀?拿,佢永遠唔會一鋪 玩死你架,不過佢會不斷不斷咁打擊你,慢慢咁陰下陰下陰乾你,等你對自己冇晒信心,對呢個世界冇晒希望,等你慢慢相信,你呢一世都唔會有機會翻到身,到時 候呢,佢就真係贏左你啦。」

「仔,等我話你知啦,你要贏到命運,一字咁淺,死唔認輸就得架啦。奇蹟總係會響最後關頭出現既。」

同 我講呢番話果陣,老豆係個面臨破產,天天俾人上門追債,幾乎仲要禍及妻兒既過街老鼠,呢番說話響當時對我黎講自然係好冇說服力,我覺得佢跌落地想執返渣沙 多d囉。不過後來佢又再一次奇蹟地翻身,令到我心裡面又有d唔同既體會。

命運同際遇要贏你既方法,往往唔係要一鋪清你袋,一鑊過收你皮, 而係透過恆久不斷既打擊,慢慢磨滅你既心志,令你唔再相信你會有希望,誤以為週圍既環境唔會再容得下你,令你相信你一定鬥佢唔贏。

命運贏 你既方法,係折磨到你捱唔住自己選擇扯白旗投降,而唔係一刀統死你。

徬徨失意浮浮沉沉有幾難受,我明既。隨住年紀慢慢大,我開始理解到, 呢個世界真正既遊戲規則,其實並唔係去鬥大家到底有幾「叻」,而係鬥大家到底有幾「韌」。鬥韌力既遊戲係一個好難玩既項目,原因係,永遠唔會有人話到俾你 聽,你韌力既水平要去到幾多先能夠打贏際遇同命運,而且「打爆機」既「分數」要幾多,每個人都唔同。

唯一可以講既,呢個遊戲既特色係,只 要你一日唔主動投降,你依然係未輸。

或者我講得太多。

常懷希望,祝大家有個愉快既週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49

裝神弄鬼炒股 金管會展開調查 唐鋒漲七倍 真奇蹟還是假神蹟?

2010-8-30 TTW




唐鋒今年上半年自結EPS不過一.一九元,截至八月二十三日止,卻已接連三十根漲停板,股價來到二六三.五元,背後原因竟是來自雷射晶片的轉機題材,預期明年EPS二十元,主管機關現已積極蒐證調查,投資人應多加留意以免受傷。

撰文‧徐介凡

八 月十七日,唐鋒發言人簡麗貞針對《588周刊》報導內容發布重大訊息澄清,強調雷射監控新產品目前仍在打樣、送樣階段,且公司本身亦未對於明年財務進行任 何預測,對於報導所指明年EPS(每股純益)二十元以上純屬臆測,當日成交量立即爆出自二○○○年上櫃掛牌以來最大量四四三九張,股價最終仍以漲停作收, 給投資大眾留下不少想像空間。

《588周刊》,一般被認為是以股市名嘴報明牌為主要內容的刊物,通常上市櫃公司對於被點名股價將要飆漲,多採置之不理的態度因應,如今唐鋒大動作直接點名澄清的罕見舉動,著實啟人疑竇。

無 獨有偶,在較早的七月二十三日,亦曾有一封舉發外號古董張的股市大戶張世傑炒作唐鋒股價的信函,同步分送至調查局、金管會與台中地檢署,內文指出:「張世 傑成立﹃588股票網網站﹄,及《588周刊》散布不實消息作為炒股利器,大力推薦唐鋒等個股,拉高股價出貨,坑殺無辜不知情投資人。」台股漲七%,唐鋒 漲七倍什麼樣的題材,能夠支撐唐鋒股價在不到二個月的時間飆漲三十根漲停板?這個答案,不僅投資人想知道,就連證期局與證交所也在積極蒐證調查當中。從今 年六月二十九日算起,唐鋒股價開始冒出第一根漲停板,接著利多消息便開始接二連三傳出,無論成交量是五十張、或是超過四千張,就是有辦法漲停給你看;若從 起漲點三十二元價位計算,截至八月二十三日止,股價已如坐雲霄飛車般來到二六三.五元,漲幅超過七倍,同期間,台股加權指數卻僅有約當一根漲停板的表現。

再從唐鋒去年年報來看,周武賢家族持股比重合計將近六成,至今就連一張都沒申報轉讓賣出,身價亦從原本九.二億元,暴增到七十五.八一億元,相當於在股價不停飆漲的過程中,財富也暴增了六十六.六一億元之多。

唐 鋒究竟有何厲害之處,能夠讓股價有此驚人演出?先從基本面來看,一九七六年唐鋒董事長周武賢與總經理周文洪,兩兄弟共同創立唐鋒實業,主要業務為生產自動 攪拌機等馬達小家電產品外銷,主要區域包括歐洲、美國、澳洲、中東等地,占營收比重超過九五%。雖然周武賢強調自家產品走的是高價路線,但一路走來營運卻 相對不穩。

儘管唐鋒近二年來處於業績較佳情況,○八與○九年分別繳出EPS三.七二元與二.一八元的獲利水準,但回顧○三、○四年卻只分別小賺約○.一七元、○.○五元,到了○六與○七年,更大虧約○.二三元與一.四二元之多,如此表現,也反映股價長期處在十元上下徘徊的窘境。

只靠新產品,全年賺八元?

七月三十日唐鋒公告自結上半年盈餘,EPS亦只有一.一九元水準,顯然無法將基本面與股價飆漲連結,但對照《588周刊》與股價走勢觀察,則或許可以看出些端倪。

早 在七月十日,《588周刊》便率先鳴響了看多唐鋒股價未來發展的第一槍,指出明年EPS將挑戰二十元以上,由於撰文者係為張世傑本人,也因此引發市場盛 傳,唐鋒股價飆升來自這位過去股市知名作手的傑作,且後續更將呈現「三部曲」走勢發展,第一部曲先從二十元上漲十倍至二百元,第二部曲再翻倍至四百元,第 三部曲則直上千元,準備再創台股新科股王傳奇。

張世傑對此表示,他與唐鋒公司人員既不認識,個人亦沒有持股,純粹看好唐鋒的長期發展與轉機題材,絕非炒作推升股價,但簡麗貞隨即在七月十六日於公開資訊觀測站發文澄清,強調業績數字純屬媒體臆測。

但 是在這段期間,市場上包括媒體、專業投資法人等,對於唐鋒股價飆漲,以及明年EPS能有二十元以上水準仍摸不著頭緒,直到七月二十八日,唐鋒公告取得禧通 科技銷售權,切入具高度競爭力與毛利率的850-NM面射型雷射晶片(VCSEL)生產,有效期限為十年,並接著在八月三日由周武賢親自召開記者會,表示 新產品可於九月陸續出貨,新聞稿更點名法人預估,唐鋒在此光電事業的貢獻下,全年EPS可從二至三元一口氣暴衝到七至八元水準。市場才恍然大悟,開始陸續 披露關於唐鋒的利多消息。

︽588周刊︾能夠提早近一個月便未卜先知業績爆發性成長,讓人好奇。爾後看好唐鋒股價表現理由,亦從包括受惠中 國內需市場崛起,早期進入中國深圳設廠布局,小家電主力產品可望穩定貢獻獲利,加上雷射晶片新產品的爆發性成長商機,可望每月穩定貢獻EPS二元之多,甚 至就連「南投紫南宮卜卦,神明指出唐鋒將大漲」等文字亦搬上台面。

簡麗貞再三強調:「實在很誇張,我也很想知道他們這些數字到底怎麼來。」 且分別於八月九日與八月十七日,兩度澄清財務數字純屬媒體臆測,金管會證期局高層也指出,從價量走勢搭配來看,很明顯就能看出唐鋒股價有受操縱的疑慮,確 實已將唐鋒列為觀察個股名單,並經駐金管會檢察官同意,已透過司法單位資源,積極蒐證相關資訊處理,待證據充足後便會正式移送法辦。

唐鋒股價能夠接連漲停,除了等九月營收與獲利正式公告外,金管會調查的執行能力亦應加快,才能真相大白。

唐鋒飆漲爭議大事紀

唐鋒實業

成立時間:1976年

負責人:周武賢

資本額:4.79億元

主要業務:小家電產品、遠紅外線產品

唐鋒近三年獲利

年度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上半年(自結)

營收(億元) 15.11 18.82 10.87 5.04 EPS(元) -1.42 3.72 2.18 1.19

7月16日

588周刊披露業績將爆炸性成長,唐鋒澄清內容純屬臆測

7月23日

金管會、地檢署同時收到古董張炒作股價檢舉函

7月30日

唐鋒公告上半年自結盈餘,EPS為1.19元

8月17日

唐鋒指名澄清588周刊報導,未對明年進行任何財測

8月3日

唐鋒董事長召開記者會,提及法人預估今年EPS可達7~8元水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42

周凱旋再創奇蹟套現十一億

2004-1-1  NM




三年前以特權上市的TOM.COM,市值曾攀上四百五十億元。李嘉誠紅顏知己,股權僅次於長和系的TOM.COM第二大股東周凱旋,憑藉三成多股份,一夜間躍身成百億闊婆,成為香港的上市神話。不過這一切都是紙上富貴,為了假銀變真銀,周凱旋最近又再創奇蹟。聖誕節前夕,TOM.COM宣佈將旗下的雷霆無極,以及其他網絡業務,分拆為Tom Online在創業板上市。一年半前才成立,註冊資本只得一百萬的雷霆無極,原是周凱旋的「私伙」生意,在大陸經營類似香港「#93xx」的手機收費熱線,用戶只得三十六萬。雖然只是奀豬公司, 但TOM.COM月前通過,向周凱旋以高達十一億七千萬的作價,把雷霆無極等賣給TOM.COM,她將收取五億八千萬現金,其餘一半收取Tom Online股票,周凱旋今鋪有真金白銀落袋,做個真真正正的億萬富婆。上週三是聖誕前夕,金融界早已靜下來,迎接連續四天的聖誕假期。但TOM.COM 的高層仍忙個不停,把握長假期前的機會,匆匆向港交所入紙,申請分拆Tom Online上市。Tom Online的業務,包括網絡廣告、無線增值產品,但「主菜」其實是周凱旋創辦,在國內從事手機熱線的雷霆無極。雷霆無極於前年七月底才於北京成立,註冊 資本最初只有五十萬元人民幣,去年四月才增資至一百萬元人民幣。表面上,持有八成股權的是TOM.COM互聯網業務總裁王雷雷,而另外兩成則由一名報住河 北省,但持有洪都拉斯護照的王秀玲持有;但實際上雷霆無極的一百萬元註冊資本,全由周凱旋墊支借出,她才是最終股東。十一月中,TOM.COM召開特別股 東大會,通過向周凱旋收購雷霆無極以及另外一些網絡業務,總代價不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即約十一點六七億港元;一半以現金支付,另一半將待Tom Online分拆上市後,收取Tom Online股票。

想幫襯也無門雷 霆無極是中移動五間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無線語音增值)服務供應商之一。所謂IVR即是透過手機致電熱線,聽取一些預先錄音的資訊,並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事實上,雷霆無極在 國內也無甚知名度。記者走到深圳東門的中國移動門市,店內並沒有擺放任何關於雷霆無極的宣傳小冊子。向店內職員索取有關雷霆無極的資料,該店員竟然毫無頭 緒:「我哋呢度冇佢嘅資料,我哋有咁多供應商,可能佢已經取消咗咪冇囉!」店員其後又謂:「基本上你唔問,我都唔知有雷霆無極呢間公司。」記者其後致電雷霆無極的客戶服務熱線,才獲知怎樣使用其服務及當中各項的服務代碼。「我們現在沒有網頁和宣傳小冊子,有使用過我們服務的人自然會知道該打什麼號碼。」雷霆無極的職員說。

街 訪無人識雷霆無極的服務,包括類似香港玩line熱線的「無限情緣」交友熱線,繁牝間每五分鐘二元人民幣,非繁牝間收費減半。而另一個「音信俱樂部」的熱 線,則提供懷舊情歌、故事和性愛技巧的一類錄音資訊,繁牝間每分鐘三毫,其他時間收費則減半。此外還有每分鐘收費一元的電話遊戲「七龍珠」,客戶按指示隨 意輸入兩位數的號碼來找尋龍珠,每日得分最高者有一千元獎金。所有收費,雷霆無極可分拆七成至八成半,餘數歸中國移動。記者在深圳街頭訪問了十多位三十歲 以下的年輕人,他們都沒有聽過雷霆無極這間公司,當中只有一人曾打過其他公司的 類似收費熱線:「我以前打過類似的交友電話,它說會替你轉駁電話交友,但要你等好幾分鐘,浪費你的時間,要你多付錢!我以後都不會再玩,再說這間雷霆無極 收費那麼貴。」廿多歲的曹先生說。而另一位黃先生亦表示:「用三毫子打電話聽情歌,一啲吸引力都冇,要聽歌點解唔買張唱片?」

香港同行牙癢 癢根據TOM.COM的收購文件,在九月份,雷霆無極的使用者有三十六萬四千多人,使用量為五百五十萬分鐘。而會計師報告披露,截至○三年六月底為止,雷 霆無極的營業額有一千二百多萬,稅後溢利只有六百三十多萬元。無論街頭直擊,或從數字上看來,雷霆無極都只屬一間奀豬公司。 類似的IVR供應商,在香港其實有很多,例如Golden Dynamic,在香港提供收費交友熱線、收費新聞、占卜和足球等資訊。對於TOM.COM以十一億向周凱旋收購雷霆無極,Golden Dynamic的董事Andrew Chan即士地說:「佢哋只得一百萬元註冊資本,我哋都攞咗一千萬元做註冊資金啦,IVR在大陸剛剛新興,而我哋同雷霆無極提供嘅服務差不多。 TOM.COM用十一億去收購,咁我哋公司都可以賣呢個價啦!」雖然成績平平,但TOM.COM早已考慮向周凱旋收購雷霆無極,並把它連同其他網絡廣告、無線增值產品一併以TOM Online,分拆在創業板上市。然而,由於雷霆無極經營不足兩年,未符上市資格,早前已遭到港交所否決分拆。因此收購雷霆無極的完成日期,也由九月二十五日延遲了兩個月至十一月二十五日。TOM.COM利用這兩個月時間要求覆核,而剛於十一月十九日,TOM.COM就正式通過股東特別大會,向周凱旋購入雷霆無極等業務,顯示分拆上市再露曙光。

連年蝕錢股價企硬其實TOM.COM三年多以來,在李嘉誠發功之下,就不斷屢創神話。首先TOM.COM上市時,已獲五項特權,惹起不少風波,至今仍記憶猶新。這包括上市時的營業紀錄不足兩年,而TOM.COM更無須抽籤就取得八○○一這個上市靚編號。TOM.COM上市時,只是一間賣概念,並沒有太多實質業務的公司,因此過去三年,要不斷在國內、台灣及香港四出搜購,務求由虛擬變實質。例如購入電腦雜誌《PC HOme》及《亞洲週刊》,去年更向美國在線時代華納,收購華娛電視,夢想成為大中華跨媒體的王國。TOM.COM三年間的收購多達二十多宗。全部透過發行新股支付,令公司總發行股數由二十九億股,增加至三十三億股,周凱旋的股權因此亦由三年前的三成二,被攤薄至兩成四,但不斷南征北討並未扭轉TOM.COM連年虧損的經營狀況,TOM.COM最新公佈截至九月底的第三季業績,仍然虧蝕一千四百多萬,而過去五年多以來,總共虧蝕二十三億元,公司從三年前擁有淨現金九點三四億至去年中淨負債四億五,反映TOM.COM一直有出無入的。TOM.COM上市時,曾是股壇的風頭躉,股價曾攀升至十五元,當時公司市 值四百五十億。大股東周凱旋亦在一夜之間變成擁有百四億的富婆。網股熱潮過後,當其他網股例如軟庫、金力國際等,由每股十多元,跌至淪為仙股,然而 TOM.COM在連年蝕錢無息派兼不斷印公仔紙收購的情況下,股價仍維持在兩、三元的水平,相較於眾多早已升仙的網股又是另一個神話。

先發債券鋪路周凱旋的身家,隨股價縮水至二十多億元,而且她從來未有變賣手頭TOM.COM股份套現,這次藉着把雷霆無極上市,實行假銀變真銀。而TOM.COM亦默默為此鋪路。去年七月,TOM.COM配股集資九億九千五百萬元。及至八月份,TOM.COM找來評級公司為集團作評級,為發債作準備。而標準普爾給予TOM.COM的評級是BB+,只屬投機級別,即風險比較高,銀行、保險公司或 政府均不會考慮購入的債券。兩個月前,TOM.COM發行一億五千萬可換股債券,由德國銀行和花旗銀行負責配售,「嗰次係私人配售,不過TOM.COM咁 嘅評級,而息率只有半釐,照計都幾難賣出去。」一名歐資的債券交易員說。但偏偏這批債券獲超額認購三倍,並於半日內全部被搶購一空。令一家債券經紀都佩服 李嘉誠的超人力量。

還看周文耀TOM.COM配股及發債一共集資得二十一點六億元,為收購周凱旋的雷霆無極提供充裕的彈藥。不過雷霆無極要成功藉着TOM Online分拆上市,非再造奇蹟不可。因為雷霆無極經營業務不足兩年,根本不合創業板上市資格。記者於本週一早上,在國金一期向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查詢,若TOM.COM成功分拆TOM Online上市,是否違反上市規例,周只瞄了記者卡片一下,連問題都未聽完便說:「唔答!」更急步走入電梯。而交易所本週一回覆本刊時,指創業板上市委員只批准TOM.COM的分拆建議,並未批准TOM Online上市,在上市決定時會以大眾最佳利益為依歸。周文耀作為港交所行政總裁,職責包括要維護香港股票市場能在公平、公正原則下運作,周凱旋能否再創奇蹟,還看周文耀如何處理。

@請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50

周凱旋再創奇蹟套現十一億


2004-1-1  NM




三年前以特權上市的TOM.COM,市值曾攀上四百五十億元。李嘉誠紅顏知己,股權僅次於長和系的TOM.COM第二大股東周凱旋,憑藉三成多股份,一夜間躍身成百億闊婆,成為香港的上市神話。不過這一切都是紙上富貴,為了假銀變真銀,周凱旋最近又再創奇蹟。聖誕節前夕,TOM.COM宣佈將旗下的雷霆無極,以及其他網絡業務,分拆為Tom Online在創業板上市。一年半前才成立,註冊資本只得一百萬的雷霆無極,原是周凱旋的「私伙」生意,在大陸經營類似香港「#93xx」的手機收費熱線,用戶只得三十六萬。雖然只是奀豬公司, 但TOM.COM月前通過,向周凱旋以高達十一億七千萬的作價,把雷霆無極等賣給TOM.COM,她將收取五億八千萬現金,其餘一半收取Tom Online股票,周凱旋今鋪有真金白銀落袋,做個真真正正的億萬富婆。上週三是聖誕前夕,金融界早已靜下來,迎接連續四天的聖誕假期。但TOM.COM 的高層仍忙個不停,把握長假期前的機會,匆匆向港交所入紙,申請分拆Tom Online上市。Tom Online的業務,包括網絡廣告、無線增值產品,但「主菜」其實是周凱旋創辦,在國內從事手機熱線的雷霆無極。雷霆無極於前年七月底才於北京成立,註冊 資本最初只有五十萬元人民幣,去年四月才增資至一百萬元人民幣。表面上,持有八成股權的是TOM.COM互聯網業務總裁王雷雷,而另外兩成則由一名報住河 北省,但持有洪都拉斯護照的王秀玲持有;但實際上雷霆無極的一百萬元註冊資本,全由周凱旋墊支借出,她才是最終股東。十一月中,TOM.COM召開特別股 東大會,通過向周凱旋收購雷霆無極以及另外一些網絡業務,總代價不超過一億五千萬美元,即約十一點六七億港元;一半以現金支付,另一半將待Tom Online分拆上市後,收取Tom Online股票。

想幫襯也無門雷 霆無極是中移動五間IVR(Interactive Voice Response,無線語音增值)服務供應商之一。所謂IVR即是透過手機致電熱線,聽取一些預先錄音的資訊,並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事實上,雷霆無極在 國內也無甚知名度。記者走到深圳東門的中國移動門市,店內並沒有擺放任何關於雷霆無極的宣傳小冊子。向店內職員索取有關雷霆無極的資料,該店員竟然毫無頭 緒:「我哋呢度冇佢嘅資料,我哋有咁多供應商,可能佢已經取消咗咪冇囉!」店員其後又謂:「基本上你唔問,我都唔知有雷霆無極呢間公司。」記者其後致電雷霆無極的客戶服務熱線,才獲知怎樣使用其服務及當中各項的服務代碼。「我們現在沒有網頁和宣傳小冊子,有使用過我們服務的人自然會知道該打什麼號碼。」雷霆無極的職員說。

街 訪無人識雷霆無極的服務,包括類似香港玩line熱線的「無限情緣」交友熱線,繁牝間每五分鐘二元人民幣,非繁牝間收費減半。而另一個「音信俱樂部」的熱 線,則提供懷舊情歌、故事和性愛技巧的一類錄音資訊,繁牝間每分鐘三毫,其他時間收費則減半。此外還有每分鐘收費一元的電話遊戲「七龍珠」,客戶按指示隨 意輸入兩位數的號碼來找尋龍珠,每日得分最高者有一千元獎金。所有收費,雷霆無極可分拆七成至八成半,餘數歸中國移動。記者在深圳街頭訪問了十多位三十歲 以下的年輕人,他們都沒有聽過雷霆無極這間公司,當中只有一人曾打過其他公司的 類似收費熱線:「我以前打過類似的交友電話,它說會替你轉駁電話交友,但要你等好幾分鐘,浪費你的時間,要你多付錢!我以後都不會再玩,再說這間雷霆無極 收費那麼貴。」廿多歲的曹先生說。而另一位黃先生亦表示:「用三毫子打電話聽情歌,一啲吸引力都冇,要聽歌點解唔買張唱片?」

香港同行牙癢 癢根據TOM.COM的收購文件,在九月份,雷霆無極的使用者有三十六萬四千多人,使用量為五百五十萬分鐘。而會計師報告披露,截至○三年六月底為止,雷 霆無極的營業額有一千二百多萬,稅後溢利只有六百三十多萬元。無論街頭直擊,或從數字上看來,雷霆無極都只屬一間奀豬公司。類似的IVR供應商,在香港其實有很多,例如Golden Dynamic,在香港提供收費交友熱線、收費新聞、占卜和足球等資訊。對於TOM.COM以十一億向周凱旋收購雷霆無極,Golden Dynamic的董事Andrew Chan即士地說:「佢哋只得一百萬元註冊資本,我哋都攞咗一千萬元做註冊資金啦,IVR在大陸剛剛新興,而我哋同雷霆無極提供嘅服務差不多。TOM.COM用十一億去收購,咁我哋公司都可以賣呢個價啦!」雖然成績平平,但TOM.COM早已考慮向周凱旋收購雷霆無極,並把它連同其他網絡廣告、無線增值產品一併以TOM Online,分拆在創業板上市。然而,由於雷霆無極經營不足兩年,未符上市資格,早前已遭到港交所否決分拆。因此收購雷霆無極的完成日期,也由九月二十五日延遲了兩個月至十一月二十五日。TOM.COM利用這兩個月時間要求覆核,而剛於十一月十九日,TOM.COM就正式通過股東特別大會,向周凱旋購入雷霆無極等業務,顯示分拆上市再露曙光。

連年蝕錢股價企硬其實TOM.COM三年多以來,在李嘉誠發功之下,就不斷屢創神話。首先TOM.COM上市時,已獲五項特權,惹起不少風波,至今仍記憶猶新。這包括上市時的營業紀錄不足兩年,而TOM.COM更無須抽籤就取得八○○一這個上市靚編號。TOM.COM上市時,只是一間賣概念,並沒有太多實質業務的公司,因此過去三年,要不斷在國內、台灣及香港四出搜購,務求由虛擬變實質。例如購入電腦雜誌《PC HOme》及《亞洲週刊》,去年更向美國在線時代華納,收購華娛電視,夢想成為大中華跨媒體的王國。TOM.COM三年間的收購多達二十多宗。全部透過發行新股支付,令公司總發行股數由二十九億股,增加至三十三億股,周凱旋的股權因此亦由三年前的三成二,被攤薄至兩成四,但不斷南征北討並未扭轉TOM.COM連年虧損的經營狀況,TOM.COM最新公佈截至九月底的第三季業績,仍然虧蝕一千四百多萬,而過去五年多以來,總共虧蝕二十三億元,公司從三年前擁有淨現金九點三四億至去年中淨負債四億五,反映TOM.COM一直有出無入的。TOM.COM上市時,曾是股壇的風頭躉,股價曾攀升至十五元,當時公司市 值四百五十億。大股東周凱旋亦在一夜之間變成擁有百四億的富婆。網股熱潮過後,當其他網股例如軟庫、金力國際等,由每股十多元,跌至淪為仙股,然而 TOM.COM在連年蝕錢無息派兼不斷印公仔紙收購的情況下,股價仍維持在兩、三元的水平,相較於眾多早已升仙的網股又是另一個神話。

先發債券鋪路周凱旋的身家,隨股價縮水至二十多億元,而且她從來未有變賣手頭TOM.COM股份套現,這次藉着把雷霆無極上市,實行假銀變真銀。而TOM.COM亦默默為此鋪路。去年七月,TOM.COM配股集資九億九千五百萬元。及至八月份,TOM.COM找來評級公司為集團作評級,為發債作準備。而標準普爾給予TOM.COM的評級是BB+,只屬投機級別,即風險比較高,銀行、保險公司或 政府均不會考慮購入的債券。兩個月前,TOM.COM發行一億五千萬可換股債券,由德國銀行和花旗銀行負責配售,「嗰次係私人配售,不過TOM.COM咁 嘅評級,而息率只有半釐,照計都幾難賣出去。」一名歐資的債券交易員說。但偏偏這批債券獲超額認購三倍,並於半日內全部被搶購一空。令一家債券經紀都佩服 李嘉誠的超人力量。

還看周文耀TOM.COM配股及發債一共集資得二十一點六億元,為收購周凱旋的雷霆無極提供充裕的彈藥。不過雷霆無極要成功藉着TOM Online分拆上市,非再造奇蹟不可。因為雷霆無極經營業務不足兩年,根本不合創業板上市資格。記者於本週一早上,在國金一期向港交所行政總裁周文耀查詢,若TOM.COM成功分拆TOM Online上市,是否違反上市規例,周只瞄了記者卡片一下,連問題都未聽完便說:「唔答!」更急步走入電梯。而交易所本週一回覆本刊時,指創業板上市委員只批准TOM.COM的分拆建議,並未批准TOM Online上市,在上市決定時會以大眾最佳利益為依歸。周文耀作為港交所行政總裁,職責包括要維護香港股票市場能在公平、公正原則下運作,周凱旋能否再創奇蹟,還看周文耀如何處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83

義大利書商迪亞哥再創「分冊出版」奇蹟 《人體奧秘》狂銷70萬本的創意密碼

2011-2-28  TWM




為何一本不到十五頁的雜誌新軍,出刊不久就能夠搶占實體通路銷售量第二名,而且銷售至今直逼七十萬本?究竟這本《人體奧秘》狂銷的祕密是什麼?

撰文‧林讓均

一本名不見經傳的新雜誌,卻能異軍突起,剛出刊就衝到周刊類銷售排行榜的第二名,還一度締造單周賣超過十一萬本的驚人紀錄,它是怎麼辦到的?

這匹雜誌界的黑馬名叫《人體奧秘》,內容不談八卦、流行,講的是一般人可能感到生硬的專業醫療知識,但出版四十三期以來,居然周周擠進雜誌銷售榜前五名!

翻開這本每周出刊不到十五頁的《人體奧秘》,會發現裡面琳琅滿目都是醫學照片與說明圖表,文字敘述簡單扼要、字裡行間不時夾雜著醫學術語,讀起來就像是一本輕薄版的百科全書。

把百科全書拆開賣,正是這本「類雜誌」獨到的商業模式。「分冊出版」(partwork)的出版模式,歷史可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歐洲,而在目前全球的分冊出版市場上,義大利書商「迪亞哥」(DeAGOSTINI)就吃下一半市占。

「分冊出版」創意

暢銷全靠出版前的精密計算迪亞哥自一九五九年開始,把大部頭的《馬可波羅遊記》拆成每本三十二頁的周刊,連賣了三百多周,建立「分冊出版」的商業模式,五十多年來,更把這門生意複製到全球三十多個國家。

迪亞哥,就是《人體奧秘》的母公司。其實,早在二○○八年,迪亞哥在北京的分公司就曾經來台出版《古代文明》周刊,透過電視廣告打響名號,果然第一期就賣了十多萬本,總共一三一期的總銷量,加起來超過一百萬本,當時在出版界造成轟動。

剛在台灣市場嶄露頭角的迪亞哥,之所以一出手就能夠揮出強棒,並非一時幸運,而是來自出版前的精密計算。

首先,就是不厭其煩的市場前測研究。「在《人體奧秘》出版前,我們找了全台灣十三個點做試賣,城鎮得要有指標性,人口數也必須是總人口數的三%左右。」○ 九年接手台灣市場的日本迪亞哥行銷總監兼台灣總經理谷健二說。而除了全台試賣,谷健二還舉辦了多場深度訪談核心讀者的焦點團體分享會,所以光是評估值不值 得賣,就有「焦點團體」、「試賣」兩種兼具質與量的測試,至少磨了一年。

出刊前兩期砸大錢打廣告,則是迪亞哥商業模式裡的另一個重點。分冊出版的每一種期刊都有期數限制,而且刊物中不登廣告,營收必須完全依賴銷售,「所以,前 幾期我們都會不惜成本打廣告,極大化第一期的銷量!」谷健二表示,為了提升曝光量以及方便讀者購買,他們也入境隨俗把絕大部分的刊物鋪在超商通路上。

「一本這麼薄的周刊,居然砸了兩千萬元大打電視廣告,這在台灣出版界是從來沒有的事啊!」台北市雜誌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俞國定說,把百科全書拆開賣的好處,就是可以減少管銷成本、加大現金流,並加快與讀者溝通的頻率!

負責迪亞哥在台發行事務的雨禾國際公司發行人林美慧說,這類出版模式的銷售曲線,通常是前期爆量地高、之後下降、慢慢拉出一條平穩的曲線。不過,儘管銷售 曲線會出現「陡降坡」,但迪亞哥系列始終能維持一定水準,實際銷售量據估計有發行量的六、七成,遠超過平均的四成多。

儘管迪亞哥的分冊出版模式全球一致,但迪亞哥總部允許各地分公司自行開發題材,像是《古代文明》、《哇,我懂了!》就是日本分公司的作品,《人體奧秘》則源自英國分公司,分公司之間可以彼此購買版權、另行出版。

目前台灣的《人體奧秘》來自日文版本,由雨禾國際翻譯後再委託台灣醫師顧問幫忙審訂,盡量降低醫學專有名詞造成的閱讀門檻。

「這裡面有大量珍貴的醫療現場照片,還有各類專業醫學知識,不只醫學院師生會每期購買,連我的病人都會在書上畫重點、找我討論咧!」一周要花上六小時幫 《人體奧秘》審訂內容的萬芳醫學中心副院長謝瀛華說,內容獨家、輕薄短小、可歸檔整理,是《人體奧秘》吸引讀者買單的三大關鍵。

活頁孔、藏書夾設計

讓讀者整理專屬的百科全書迪亞哥系列的書,每頁都有活頁孔,而迪亞哥也同時出售專用藏書夾,讓讀者可以輕意拆下書頁,並歸檔整理成自己專屬的百科全書。此外,迪亞哥既然分冊出版,就不成套賣出,但會視市場反應,考慮隔幾年重新發行一個版本。

但什麼樣的內容適合分冊出版?谷健二表示,「大眾知識型」和「個人喜好型」是兩大類型。像是《人體奧秘》、《哇,我懂了!》就屬前者;而迪亞哥剛在台上市的飛機類周刊,及在日本曾出過的《Hello Kitty雙周刊》,都屬後者。

業績在全球數一數二的迪亞哥日本分公司,不斷在台測試新的出版系列,另方面也把台灣的繁文版本發行到港澳地區,對他們來說,台灣無疑是前進大中華分冊出版市場的最佳跳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91

用50萬元賺進3億元的人生奇蹟抗癌神祕大戶的農夫投資術

2011-4-25  TWM




陳濟安,一位再平凡不過的上班族,卻有著最戲劇化的人生轉折。

29歲時,他罹患淋巴癌第三期,歷經36次化療,奇蹟似地在生死的拔河賽中,贏了死神!

病癒後,他得到高人指點,以「農夫投資術」,每年深耕一檔股票,創造出50萬變3億元的財富奇蹟!

而最令人驚嘆的是,15年來,他透過有策略、有計畫的行善,默默認養了62名孩童,並把一個月高達60萬元的房租收益,全數用在孩子身上!

這位神祕大戶的傳奇故事,值得您細細品味。

製作人.吳美慧 撰文‧林讓均 研究員.葉揚甲走在路上,你可能不會對擦身而過的陳濟安(化名)多加注意,中等身材、戴眼鏡的他,看來就是一般的上班族。但聽完他的故事,你會發現,「傳奇」兩字用在他身上,真是一點都不為過!

今年五十歲的陳濟安,二十九歲時罹患癌症,他是從閻羅王手上搶回一條命的抗癌鬥士。抗癌成功後,他利用「農夫精神操作法」,成了以五十萬元賺進三億元身家的股市大戶;但鮮為人知的是,十五年來,他一共認養六十二名孩子,是一位默默行善的慈善家。

好景不常,從家境優渥到一夕負債為了貫徹他「為善不欲人知」的信念,並顧及受捐助孩子們的感受,陳濟安破例受訪,但前提是身分不曝光。

陳濟安出生在新北市的一個小鎮。在成長的六、七○年代,正值十大建設、經濟蓬勃發展,原本開小水電行的父親事業平步青雲,最後還成立專包房地產新建案的水電工程公司。當時手上建案滿檔,家中經濟寬裕,陳濟安還念了學費昂貴的私立中學,過著小王子一般的生活。

好景不常,在陳濟安上初中時,父親意外被倒了一大筆帳,一夕間負債上千萬元,如同天文數字般的負債,讓家中生活頓時從天堂掉進地獄,過著每天醒來,就是看到無數債主上門討債的日子。儘管這段往事已經過了三十幾年,但只要一提起,陳濟安眼眶依舊泛紅。

所幸,有姑姑及時伸出援手,陳濟安得以在私立學校完成課業。畢竟,家中仍舊有龐大的負債,所以,陳濟安上高中後,就開始半工半讀,寒暑假在火車上賣便當與 零食。接受採訪時,陳濟安還可以琅琅上口當時叫賣的絕活﹁菸、魷魚、牛肉乾、蠶豆、豆乾、牛奶糖,趕快來買喔!︵台語︶﹂,賣完便當後再趕去工地當水泥 工。能夠想得到的賺錢方式,他都做過,不放過賺取生活費的機會。所以,儘管有能力上國立大學的他,當時因為經濟因素,選讀有建教合作,可拿獎學金的理工學 院。

這筆負債還了十多年,一直到陳濟安結婚前才還完,這一段經歷深刻地烙印在他的心中,並許下「我以後絕對不要過負債的生活」的願望。「我要娶我老婆之前,還叫她剪掉岳父給她的信用卡副卡,不然我多沒面子啊!」陳濟安笑說。

其實,陳濟安很擔心,從小過著如同千金小姐生活般的太太,如果花錢沒節制、還不起卡債時怎麼辦?但是,婚後為了給老婆每個月至少買一套新衣服,還有希望家 中盡快有儲蓄,任職電子公司的他,每天下了班還去補習班教電腦,多賺取一個月約一萬五的講師費;而且,他連一個字五毛錢的稿費都要賺,逮到機會便投稿。就 這樣,當時底薪才三萬元的小工程師,一個月收入可拚達五萬元。

在小夫妻勤懇打拚的日子裡,幸運之神眷顧他,很快來了一筆意外之財!一天,下班後的陳濟安途經一座橋頭,好心買了一位阿婆賣剩下的八張愛國獎券,回家後發 現八張都是同一個號碼,根本沒指望會中獎。沒想到,隔天陳濟安老婆一通電話打到公司,緊急告知「出事啦」,要他立刻回家!他回去後才明白「原來,中了二 獎!一張五十萬元,八張就是四百萬元!」扣完稅,實領了三六○萬元!這對民國八十年左右,全球經濟陷入石油危機的時期來說,是多麼龐大的一筆數字。

跌至谷底,中大獎後就發現罹癌中了大獎的隔年,陳濟安常常覺得肚子不對勁,但想要拚命多賺一點錢,也就不在意肚子痛的問題。直到有一天,他終於受不了而上 醫院檢查,竟然發現罹患淋巴癌,而且已經第三期!當時他才二十九歲,這天起,人生從雲端跌落深淵,他不知道未來該怎麼辦。沒想到,幸運之神眷顧了陳濟安的 同時,死神也找上了他。

「那時候萬念俱灰,好想出去找一輛賓士車、一頭撞死,至少家人還有高額保險費可以拿!」陳濟安現在想來,眉頭依舊糾結。他說,生病時一個月開銷近十萬元, 薪水卻只有三、四萬元,入不敷出的日子,要怎麼過?愛國獎券中獎的錢,多少發揮了救命作用,但在生重病的那三年期間,也全部消耗殆盡。而在一次次戰勝死神 的過程中,躺在病床上,最讓陳濟安掛念的,不是自己的病,而是一雙不到五歲的年幼子女。拖著病體的他,滿腦子想的都是「如何搶時間賺錢」,才能夠讓兒女不 再如同他童年一般,辛苦過日子。

因此,看到投資股市幾乎成了全民運動的陳濟安,本來沒有理財觀念的他,決心投入股市,找尋賺錢機會。

在一次次回院做化療的住院期間,他苦讀了二十多本股票書籍,大多是以技術分析為主,並趁著病情穩定的靜養期上號子看盤,增進對股票的了解。對這名股市新手而言,股票漲跌間的紅紅綠綠,依舊充斥著太多問號。

「每天我都學書上那套來分析股價走勢,什麼KD值、RSI都看,但怎麼股價都不照我想像的在走!問別人,人家才告訴我那是高、低檔指標鈍化的現象!」陳濟 安苦笑說,他真的完全不懂什麼是鈍化,只好拜託營業員教教他,誰知道營業員沒好氣回他:「如果我知道,我就不會在這裡當營業員啦!」苦尋不著門道的陳濟 安,硬著頭皮再請營業員推薦號子裡最會賺錢的「大戶」,只見他隨手比向一位隱沒在人群中的老伯伯。

這位當時七十多歲的老伯,原來是一位身價上億元的退休公務員。在陳濟安多次買點心、飲料噓寒問暖之後,老伯終於丟了一句話給他:「像農夫一樣就好」。

「像農夫一樣?是要先去種田嗎?」老伯說:「不是啦,傻小子。農夫不都是依照四季時節去播種、收成嗎?按著這個道理去做股票就對了!」原來,老伯正在傾囊 相授縱橫股海多年的「一精神、三要點」心法。這位不起眼的老伯,竟是陳濟安日後的一盞股海明燈。老伯提點的簡單原則,不但讓他得以啟航,也指引他找到豐饒 的獲利漁場。

而老伯口中的「一精神」,指的是「農夫精神操作法」,依照農夫「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事節奏,來布局股票投資。

陳濟安進一步解釋,所謂的「農夫精神操作法」,就是在前一年的第四季,也就是冬天,開始研究並挑選股票,等到第二年的第一季下單,接著春、夏兩季股票都放著不動,等到秋天,也就是第三季,再找適合的點賣出、獲利了結。

至於老伯所謂的「三要點」,則是運用在選股上的心法。首先看產業趨勢,找出正在崛起的明星產業;二是找出明星產業中的龍頭股;第三,挑選出明星產業中龍頭公司的基本面、本益比,找出相對便宜的個股來投資。所謂相對便宜的股票,「通常會以本益比十倍為基準。」陳濟安說。

第一桶金,五十萬會錢買台積電賺二倍「簡單來說,如果這家公司夠大、是正派經營,所處的產業又正要開始成長,而且本益比低於十倍,現金殖利率還比定存利率 高,那就是一檔好股票!」陳濟安補充,如果產業已經進入成熟期,那就會買在高點,所以一定要密切注意產業趨勢,才能在股價才剛要起漲時就切入。

但買點實在難判斷,老伯因此提醒陳濟安:「不要期待一定可以買在最低點、賣在最高點,只要價格算起來合理,你就買下來放著等!」有了老伯這套錦囊妙計,陳濟安如同漢朝張良獲得黃石老人的《黃石公書》一般,選股功力大增。但實戰成果如何?

一九九六年底,做了許久功課的陳濟安,把妻子標會得來、原本打算拿去還房貸的五十萬元當作本金,一古腦兒買進台積電。

「那時台積電買在五十元,以五十萬元買了十張,隔年過完年就漲了五○%。我太太一直叫我賣,還好我堅持農夫精神操作法,等到第三季才收割,最後賣在一五○ 元,一口氣賺了兩倍!」陳濟安說,第一檔股票之所以選台積電,是因為半導體產業正在崛起,而當時股價每股五十元的台積電可配息四到五元,本益比差不多十 倍,殖利率也比當時四%的銀行定存利率高,完全符合老伯傳授的「三要點」。

三十五歲、第一次買股票就賺了一百萬元,這是陳濟安在股市中賺到的第一桶金。儘管成果不錯,但當初為何敢把僅有的五十萬元資金全押在股市,而且還只有一檔 股票?陳濟安笑說,當時因為重病纏身,真的有點「豁出去」的﹁憨膽﹂。其實,老伯曾叮囑陳濟安,買股票最好拿閒錢,不可拿急用。

雖然初登場拿的是救命錢,但接下來,陳濟安買賣股票十多年來,總是謹守老伯交代的箴言:「股票交易不宜炒短線,最好是像放定存一樣長線投資!」康復之後,本來是課長的他,很快一路晉升,年薪破百萬元,才四十多歲就當上總經理。

開始投資股票的前幾年,陳濟安會把從股市賺來的資金,再全部投入股市,而且一年只買一檔,通常一抱就是三季。「我一年只買進一次、賣出一次,營業員都抱怨一年只能賺我兩次手續費!」為什麼只押一檔股票?「好股票一檔就夠了,不用多!」陳濟安笑說。

資產分散,將股票資金轉至定存與地產此外,他買賣股票,大約都利用一周的時間進貨、出貨,「這樣才不會對個股股價帶來影響!」這樣的進出模式,他到現在都還這麼操作著。

不過,只押一檔股票的原則,在一九九八年底打破了。由於當時投入的資金部位高達二千萬元,又只看好光碟片產業,因此當年度陳濟安把資金一拆為二,各投入一半買進中環與錸德。

「錢那麼多,再只集中一家,如果出事就完蛋了。講白一點,就是如果一家失火了,那還有另外一家撐住,而且會有轉單效應,股價會更好!」這樣的風險意識,來 自於他服務的公司曾經慘遭祝融肆虐,營運出現青黃不接,這才讓陳濟安在股票投資上,有了分散風險的概念,盡量不要再「押孤支」,獨押一檔股票。

可惜,他並未堅持當初的規畫。二○○○年,他判斷DRAM產業大好,準備海撈一票,所以賣掉中環、錸德股票,獲得的八千萬元資金,以每股三十多元的價位, 全押在茂矽一檔股票上。買進後,茂矽果不負期待,股價一路漲到九十多元。儘管股價漲了三倍,但他認為,依照「農夫操作法」的賣點還未到,就想把股票放到第 三季再來賣就好。

沒想到,等到第三季準備收割時,茂矽股價已經從九十多元跌回到三十多元,陳濟安不但沒賺到錢,還倒賠手續費!這也是陳濟安投資股票以來,最接近失敗的一次。

「我當時賭阿扁上任、五二○之後盤勢會再拉上來,誰知道股價一路走跌,差點跌死!」陳濟安說自己是貪念來了,居然把資產百分百押在單一個股,而且金額高達 八千萬元!雖然那次只賠掉手續費,但差點沒嚇死的陳濟安,重新審視整體的資產配置,並把資產拆成三等份:兩千萬元購置房產、三千萬元投入當時有五%至六% 利率的銀行定存,另外三千萬元再投回股市。

陳濟安坦承,在陳水扁主政八年期間,他在股市的獲利不如預期。但採行上述「農夫精神與三要點」的投資心法,他儘管每年只押一、兩檔,至少會有三○%的年報酬率。

獨鍾科技,看好本夢比轉為本益比潛力投資股市迄今從未失敗過的陳濟安,曾經投資做LED照明的「東貝」,讓他的年報酬率創下高達四.八倍驚人紀錄。東貝在 ○八年底、金融海嘯期間,股價一度跌破票面,○九年元月重新站回十元後,陳濟安隨即進場買進一千張東貝股票,直到○九年底才在五十八元的高點出清,獲利四 千八百萬元!

從這檔股票的選擇,也見識到他對產業趨勢的洞察力。「一般人看到跌破票面都會縮手,但兩年前我就覺得LED是產業趨勢,因為面板的背光開始從CCFL(冷 陰極管)轉到LED,不僅會降低耗電量,也可以延長產品的壽命,照明必然走這條路啊,所以LED穩賺的!再加上我判斷東貝隔年產能會再拉升,所以重回票面 後就趕快去撿啊!果然很準吧!」陳濟安得意地說。

到底陳濟安是如何做功課,才能這麼神?道理很簡單,如同農夫一樣,只要抓住節氣與氣候變化,並在變化出現時再觀盤就好。

所以,不用每天在盤中看盤,頂多每日收盤後上網看看收盤結果就好。而他真正做功課、選股的時機,是在每年第四季的「冬藏」時節。

例如去年底,他詳閱《今周刊》、《財訊》等雜誌,並綜合前三季的財報與全年觀察,發現未來兩個產業最夯,一個是觸控、一個則是太陽能。但他認為,觸控業的本益比已經太高,例如TPK宸鴻的本益比已達三十六倍,超過他設定的十倍甚多。

所以,陳濟安鎖定太陽能產業,但捨棄做電池模組組裝、毛利率較低的下游業者,獨鍾產業鏈上游的多晶矽業者。循此模式,他挑選出綠能、中美晶與達能三家生產多晶矽的龍頭企業。

爾後,進一步審視各家在產業中的定位,發現綠能是國內多晶矽產業的主導廠商,具有設備、產能上的相對優勢,而且本益比也才十倍左右。

於是在去年第四季,陳濟安進場買進六百張綠能股票,持股成本約八十四元。陳濟安看好太陽能產業的明、後年走勢,不排除在除權息前先跑一趟,明年再繼續重押綠能。

在股市中累積三億元身家的陳濟安,在朋友眼中已是「股神」等級,他也曾經把這套「農夫精神操作法」的長線投資法教給朋友,但許多人就是抱不住股票。

投資房產,將租金全數用來﹁養小孩﹂「選股就像選老婆,我的老婆是我千挑萬選、慎重考慮後才娶的。我知道為什麼娶她,但朋友只看到我老婆很漂亮啊!」陳濟 安笑說,他之所以能堅持,除了因為篤信老伯教的那一套,關鍵點在於,每一檔股票他都深入研究過,非常清楚自己為什麼要買,但朋友只是聽他報明牌,頂多賺個 二○%,根本等不了「秋收」就跑了!

翻開陳濟安的投資史,可說清一色都是科技股。「選科技股,當然和我的專業背景有關,而且只有科技股有本夢比,從本益比十倍時開始投資,還有機會可以等到三、四十倍;但傳產股、通路股通常就維持在十倍左右,不會動啦!」陳濟安說,像太陽能股就絕對有繼續做夢的潛力。

在二○○○年開始進行分散資產時,陳濟安除了購屋自住之外,同時,開始第一次投資房地產。

「投資房地產,我只買套房,因為出租方便,租金可以全數用來養小孩!」「養小孩?你有多少小孩要養啊?」原來,陳濟安在罹患癌症期間,曾經有人建議他可以到位在中南部的一間媽祖廟求福。

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陳濟安到這間媽祖廟參拜,當下並許下兩個大願,一是他如果抗癌成功、身體健康,一定會每年將所得捐出一○%做慈善;第二個大願,就是六十歲退休後,要到這間廟當廟公、做義工,繼續做善事。

所以,當他身體逐漸康復後,他開始遵守自己許下的諾言,每年捐出一○%的所得做慈善,並透過家扶中心,認養需要被扶助的小孩。

從買台積電的股票開始,陳濟安每一年都堅持奉行做慈善,直到投資茂矽、獲利幾乎打平的那一年,讓他警覺,從股票投資,然後把獲利拿來做慈善的模式,並非長久穩當之計,必須要找出「萬無一失」的方法才行。

最後,他想到可以利用投資小套房,把小套房出租後的租金,作為慈善資金,「這樣的風險應該很小吧!」他笑說。

秉持這樣的想法,過去十年間,陳濟安陸續購入四十多間套房,地點都在新北市板橋、新莊一帶。因為板橋有眾多外來人口,新莊則有輔大的學生,套房不怕沒人租。

此外,陳濟安只買全新的套房,而且配搭好裝潢與家具,房客可隨租隨住,他還指派專人收租、管理。平均每間套房的出租價格近兩萬元,月租金收入超過六十萬元,租金報酬率都能維持四%,,難能可貴的,這些收入他全部用在慈善捐助上。

人生轉向,病榻中淬鍊出新體悟曾經在病榻上與死神拚搏的陳濟安,對人生早有另一番體悟。生病前,他對自己的期望是升官加薪;生病後,人生重新排序,現在他把「健康」擺在第一位,而且更懂得「奉獻」的真意。

這一切他都是低調進行。一位和陳濟安有二十年交情的朋友,因為參與《今周刊》的採訪,才知道陳濟安居然是六十二名孩子的「乾爸」。

「以前不懂他明明有上億元身家,為什麼不住豪宅、開名車,原來是有這麼多小孩要養啊!」這位老友方才恍然大悟。

至今,陳濟安仍然一家子擠在四十坪公寓、開十年舊車,過著儉樸但與資產總值極不搭調的生活。

在他的人生剛要「三十而立」、開始衝刺時,就因癌症而被迫停滯三年,讓凡事「衝衝衝」的他,正好有機會放慢腳步,思考人生,並趁機飽覽佛書、紫薇斗數、︽孫子兵法︾,與投資理財等各種書籍。

其中影響他最大的,就是佛教經典中提及的「捨得」與「行善」的觀點,他已經交代兒子房產絕對不准賣,因為捐助貧苦孩子的慈善志業,要一代一代傳下去!他也從︽孫子兵法︾萃取其中精髓,並歸結出三個重點,用在帶兵與管理上,無往不利。

癌症差點奪走陳濟安的命,回頭來看,癌症反而帶來致富的智慧。只是在陳濟安看來,他的富有,不是擁有超過三億元的身家,而是他從孩子們身上看到的無窮希望。

拚搏!—— 陳濟安的人生五階段

階段一

家道中落

˙含著金湯匙出生,小時候過著優渥的生活。

˙國一,做水電工程的父親生意失敗,債主上門討債,導致他必須到處打工過活,以此度過高中與大學階段。

階段二

病中苦讀

˙29歲罹癌,積蓄都花光。

˙開始思索兩名不到5歲子女未來的生活,病榻中決定靠投資來賺錢,並苦讀20多本理財書籍。

階段三

初試啼聲

˙靜養期間模擬操作股票,卻發現理論與實務有落差。

˙得到老伯傳授「一精神、三要點」投資心法,並投資生平第一檔股票「台積電」。在1996年第四季以50元買進,97年第三季賣在150元,獲利2倍。

˙把每年賺來的錢,捐出10%做慈善。

階段四

資產分散

˙2000年,拿8000萬元重押茂矽,不但沒獲利,還倒賠手續費,幾乎讓行善資金來源斷炊。

˙開始把投資的股票分散,並把資產分配在存款、股市與房地產。

˙擁有40餘間小套房,與市值近億元的股票。

階段五

人生富足

˙買進40餘間套房,月收租60萬元。

˙認養60餘位貧苦小孩。

˙過著儉樸的生活。

˙準備60歲退休去當廟公,把幫助別人當作一生志業。

精髓!—— 陳濟安的「農夫精神操作法」

挑選肥沃標的

開始尋覓來年值得播種的沃土:選定趨勢向上的產業,並挑選出基本面佳的龍頭股,再以低本益比篩出值得投資的標的。

股票名稱

台塑

華映

聯發科

威盛

中鋼

大同

東貝

聯電

綠能

撒下資金種子

將資金種子撒在沃土上:一旦選出標的後,等待值得進場的買點,並且利用一周的時間,將準備買進的張數,全數買齊。

股票名稱 買進價位

台塑 35元左右

華映 13-14元

聯發科 200元左右

威盛 17?18元

中鋼 30元左右

大同 15元左右

東貝 10元

聯電 11元

綠能 80元左右

靜待股價成長

讓種子安心成長:買進股票後,其間股價難免會出現震盪,除非短線暴漲(跌),大環境變動時才須特別留意。

股票名稱 持有期間

台塑

華映

聯發科

威盛

中鋼

大同

東貝

聯電

綠能 02年Q4~03年Q4

03年Q4~04年Q2

04年Q4~05年Q3

05年Q4~06年Q2

06年Q4~07年Q3

07年Q4~08年Q1

09年Q1~09年Q4

2009年Q1~

2010年Q4~

收割豐碩利潤

及時收割飽滿的稻穗:在股價達到預期報酬率或時間滿足點時,立即獲利了結,讓穀倉滿載。

股票名稱 賣價 獲利

台塑

華映

聯發科

威盛

中鋼

大同

東貝

聯電

綠能

50多元 40%

17~18元 30%

330元 65%

30元左右 66%

45元 50%

23元 50%

58元 4.8倍

目標22元

目標200元

陳濟安選股三要點

龍頭股

台積電為晶圓代工龍頭、鴻海為代工業龍頭、中鋼為鋼鐵業龍頭、聯發科為IC設計龍頭。

本益比低於十倍

買進台積電、鴻海、中鋼與聯發科等股票時,本益比都不到十倍。

產業趨勢向上

1996年買進台積電、2000年買進鴻海、2002年買進中鋼、2004年買進聯發科。

好標的!

依照「選股三要點」

《今周刊》挑出值得留意個股股票代號 公司名稱 2010年每股純益(元) 2011/ 4/19股價(元) 4/19本益比2603 長 榮 4.94 25.1 5.08 2609 陽 明 4.60 23.7 5.15 2618 長榮航 4.06 26.6 6.55 2374 佳 能 5.39 43.5 8.07 2548 華 固 11.31 83.0 7.34 2303 聯 電 1.91 14.9 7.80 2606 裕 民 7.78 61.3 7.88 2337 旺 宏 2.33 18.6 7.98 2301 光寶科 *4.27 35.5 8.31 2605 新 興 *3.70 32.8 8.86 6239 力 成 10.89 94.0 8.63 2344 華邦電 0.97 8.72 8.99 9904 寶 成 *2.89 27.1 9.38

資料來源:財訊智庫

註:*表每股純益為財訊預估 製表:葉揚甲

陳濟安的資產配置概況

總資產 2000年開始進行資產配置。

房產 一間自住宅,40多間小套房。

活期存款 目前約有7位數。

慈善 一個月約60萬元租金,全用來做慈善。

股票 目前兩檔股票,投入資金約6000萬元。

陳濟安看好的個股:綠能、聯電目前陳濟安手上有兩檔股票,一檔是今年初才買的「新歡」綠能,另一檔則是第四度持有的「舊愛」聯電。去年三月,他以每股11 元買進的聯電,為何沒在去年「秋收」時就賣掉?「我會破例、第二年還持有的股票,通常就是它的現金殖利率仍然高於定存,而且後勢看俏!」陳濟安解釋,聯電 以11元買進、去年每股配息0.5元,殖利率達4.5%,而且半導體業的景氣已在去年回升,今年看來也沒有利空因素,因此選擇繼續長抱。

另一檔就是「綠能」。買進綠能的理由是,綠能是國內薄膜多晶矽產業的主導廠商,具有設備、產能上的優勢,且本益比也才10倍左右。他預期日本核能事件後, 全球會再度重視新能源與太陽能產業,是可以長線看好的標的。他在今年第一季進場,持股成本約84元,為避免除權息要繳交高額的稅賦,他不排除在除權息前先 跑一趟,爾後再繼續重押綠能。

現身說法—— 陳濟安:我靠蜂膠走出癌症!

我發病接受化療時,要用到中、高劑量的化療藥劑,但副作用很多,一打下去,整個人、連關節都變黑了!當時我不到30歲,但要從一樓爬樓梯到5樓住家,中途還要休息10次,可見體力有多差!

但病情怎麼好轉的?靠蜂膠!我在第16次化療時開始喝蜂膠,蜂膠是體重10公斤要喝一滴。我體重70公斤就喝7滴,每兩小時喝一次,結果居然可以(正常) 排尿了。而且我的CR值(Creatinine,肌酸酐)在10天內從8降到正常值的1.3以下,連醫生都驚訝不已。

並不是說單靠蜂膠就可以治癒癌症,我還是有接受正常療程。只是在我的經驗裡,蜂膠幫我增強抵抗力。到現在已經20年,我還是每天早上喝一次蜂膠。可是,也 不是每種蜂膠都有用,我會選義大利、巴西來的,我覺得效果比較好。現在,假日我會去探訪認養的孩子們,一起去爬山、運動。我退休要有三老:「老伴、老友和 老本」,現在老本存夠了,我就到處去分享養生之道,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到老。

病榻上淬鍊出智慧—— 陳濟安推薦書單

《孫子兵法》

運用在商戰與管理上

對〈謀攻篇〉中提及的「上下同欲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等三個「知勝之道」特別有心得。

陳濟安解釋,「上下同欲者勝」代表企業上下是利益共同體,往同一個目標前進。「識眾寡之用者勝」,是要知道敵我的虛實強弱、有多少資源做多少事,不要莽撞行事。「將能而君不御者勝」則是強調「充分授權」的重要。

《藥師經》、《心經》、《梁皇寶懺》等經典

運用在慈善志業上

對經典中提及的「捨得」與「行善」的觀點尤其認同。

陳濟安說這些書教他要捨得,而且有捨才有得;此外,為善不欲人知,為了博得名聲才做善事,反而是一種罪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4

德國奇蹟

2011-4-25  TWM




絡繹不絕的船隻進出著,近十層樓高的起重機井然有序的排列在碼頭上,上上下下的裝卸著貨櫃,電動車則忙碌的穿梭在各個倉庫。

這裡,是德國出口暢旺的縮影。儘管歐元升值,德國出口絲毫不受影響,去年逆勢增加一九.四%,光出口至中國的金額就勁揚四五%。這個面積比中國一個省還小,人口僅八千二百萬的國家,總出口金額在七大工業國中居第二,直逼美國。

出口強勁,也帶動經濟快速成長,去年德國經濟成長率達三‧六%,是七大工業國第一名,今年預估將蟬聯寶座;連動到股市,由四月十五日推算,過去一年股市大漲一四‧一%,漲幅也領先各工業國。

在富人國度中,德國經濟拿下第一名榮耀,「德國克服歷史障礙,蛻變成歐洲發電機。」美國《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驚嘆!

從歐洲病夫翻身……五大關鍵讓全民「有感成長」 但回顧十年前,德國卻被《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嘲笑為「歐洲病夫」,當時,德國經濟成長率僅一‧五%、失業率卻高達一○‧七%。

同一時間,英國、愛爾蘭等國則全力擁抱高成長的金融業,嘲笑德國像個「不知變通的老伯伯」(stodgy old uncle),死抱社會主義,跟不上時代潮流。

然而一場金融海嘯,讓局面一百八十度大逆轉。高度操作金融槓桿的先進國家現出原形,美國是海嘯的罪魁禍首,英國則成為「新歐洲病夫」,「歐豬四國」(葡萄牙、義大利、希臘、西班牙)更引爆歐債危機,唯德國一枝獨秀。

德國,一躍成為歐洲政經領袖,歐盟的財政貨幣政策以它為馬首是瞻;只要它搖頭,拒絕金援鄰國,全球股市立刻重挫。

成長,不是德國令人驚嘆的唯一原因;讓全民「有感成長」,才是「新德國經濟奇蹟」的關鍵。

成長,要全民一起分享;成長,不能犧牲公平。這,是「德式成長」的主軸。

過去九年,德國人變有錢了,人均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幅度達一九%,但貧富差距(最富與最窮的二○%家戶收入差距)卻沒有顯著擴大。二○○九年,貧富差距僅四‧三倍,比台灣的六‧三四倍還低;德國的失業率也從一二‧九%高點,一路降至去年的七‧一%。

高經濟成長、低失業率、貧富差縮小,「德式成長」成為全球新典範。

十年,德國從「歐洲病夫」蛻變為「歐洲發電機」。《商業周刊》採訪團隊特別走訪德國三大城市,探討這場德國奇蹟到底是如何發生的?

關鍵一:實業強權硬底子 選擇強勢貨幣,逼迫企業升級

德國因發展實業得來的強權,來自於勇敢面對競爭,打下的工業硬底子。

德國製造業占經濟的比重,在七大工業國裡是最高的,占二七‧九%,遠高於英國一一%。但德國的製造業,並非是讓工人「流血流汗」式的苦力製造業,而是具高附加價值的製造業。

汽 車業就是德國「高附加價值」的最佳典範,一台賓士車的價格,可以是普通車的五倍之多。在西南部的斯圖加特,一出市中心的高速公路上,可以看到一整片的工廠 在右手邊蔓延開來,連計程車司機都引以為榮的告訴我們,那就是賓士的總部。二○一○年,賓士賣出高達一百一十七萬台車,是該公司史上第二高紀錄。

在 德國西南部的衛柏林根(Waiblingen)小鎮上,全球市占率第一的電鋸生產商斯蒂爾(Stihl),這裡出產的頂級電鋸一把要價新台幣七萬元(見第 一○九頁文);在西北部小鎮固特斯洛(Gütersloh),美諾(Miele)出品的洗衣機,一台售價新台幣十六萬元,有 「家電業中的賓士」之稱。

在柏林,柏林之聲(Burmester)生產一個音響,就要價一萬四千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一萬元);KPM用手工打造每一個瓷器,這家二百五十年前由腓特烈大帝命名的公司,還可以外銷中國。

這就是德國製造業的實力,每一樣產品都可賣得比別人貴上許多!

但其實在一九四○年前,德國的商品與「粗製濫造」四字畫上等號,甚至在二戰剛結束時,英國人特別要求德國商品一定要印上「德國製造」,以和英國自身製造的商品區隔。

這個恥辱到了今天完全改觀,如今「德國製造」已是高品質的同義詞,原因如法蘭西學院院士阿爾貝(Michael Albert)分析,德國選擇「強勢貨幣」,逼迫自己提升生產力。

利用貨幣貶值手法,讓出口品價格較低,這是台灣等亞洲國家長久以來的外銷策略。但如阿爾貝說:「貨幣貶值是一帖大麻止痛的『藥方』,病人從此逃避自己的真正弱點。」

德國一開始就選擇強勢貨幣,直到一九九九年歐元問世之前,馬克始終是歐洲最強勢的貨幣,這逼得德國企業必須加強研發,走高端路線。

因 為走高價路線,德國企業可以在國內製造不需外移。譬如美諾的洗衣機,除了電線橡膠圈、洗衣機門上的壓克力窗外購,舉凡鋼槽、彈簧等,通通由美諾自己製造, 工廠的機器設備上,也常可見打著「美諾自行開發」的字樣,甚至連控制洗衣機的電路板,都由美諾自行製造,以確保最高品質。

關鍵二:學徒制教育體系 工匠時薪逾一千元,企業仍當寶

打下德國硬底子的,還有一個關鍵因素,就是他們的「學徒制」教育體系。

德國的「學徒制」下,選擇職業教育的十六歲學生必須當三、四年的學徒,一半時間在工廠「實做」,另一半時間返校學習理論。工會在四百五十個行業裡也強制規定:勞工必須通過學徒制才能被公司聘用。

因為訓練完整、專業,德國藍領工人平均每小時的薪資高達四十六‧五二美元(約合新台幣一千三百元),遠高於英、法、美、日等國,這批工人也是德國實業強權的主要貢獻者。

在 德國西南方厄倫岡(Erlangen)小鎮上,這裡是西門子的醫療部門工廠,核磁共振部門副總裁辛戴爾(Christoph Zindel)告訴我們,核磁共振機器裡面的線圈,是由重達一千多公斤的銅線圈纏繞而成。因為極其精密,稍有錯誤,可能一台要價五百萬美元不等的機器就報 廢了。因此,每個工人都由學徒開始,至少五年的訓練,才可能獨當一面。

對許多德國業主來說,這批工匠極其珍貴。根據《時代雜誌》 (Time)報導,受到金融海嘯衝擊,德國化學工業大廠巴斯夫集團(BASF)在二○○八年底的一百天之內,產能突然從一○○%降為一四%。但當時,巴斯 夫不願意裁員,「即使普通工人的技術程度都如此之高,實在很難裁掉他們,你會因此損失很多經驗,要再開始的時候會有很大的困難。」巴斯夫集團總裁尼克 (Bernhard Nick)強調。

關鍵三:獨創經濟模式 課重稅、禁炒房,兼顧自由與平等

除了有硬底子的實業基礎,德國能做到「全民共享」,飽受兩次世界大戰後的大蕭條之苦,是關鍵。

「深受大蕭條時代、大規模失業的影響……,德國經濟憲法的創始者們認為,加入社會倫理(的概念)有其迫切性,」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經濟制度研究學會主席惠特(Ulrich Witt)分析。

因 此,在德國基本法(相當於憲法)第二十條中,清楚寫著「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一個民主且社會(主義)的聯邦國」。德國在全球獨創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social market economy)模式,在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之外,找到第三條路,至今,這個模式已被視為全球奇蹟。 這種兼容自由競爭與照顧全民的德式成長,德國人將其稱為「兼容式的成長」(inclusive growth)。

在德國西北部大城科隆,六十九歲的退休工程師席勒(Fred Scheller)告訴我們,「我對社會福利制度非常滿意,我相信德國的社會福利是世界上最好、最全面的……,我目前的(退休金)月收入,足夠我與妻子度過合理的生活。」

然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在德式成長中,富有的人必須付出更多照顧弱勢。根據統計,德國的社會安全貢獻、所得稅加起來占薪資收入的比率,高達四一‧三%,遠遠超過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平均的二五‧六%。

過 去十多年來,德國房價相對歐美平穩許多,不鼓勵投機炒作的稅制設計也是關鍵,一般人持有房屋,常常超過十年。若持有房屋不到十年,買賣所得就要納入所得稅 計算。二○○九年,德國又引進了新的資本利得稅,除了房屋交易利得外,股票、債券等資本利得,都要被課單一稅率二五%。

關鍵四:勞動市場改革 取消無限制補貼,延長退休年限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向來是鐘擺的兩端,各有利弊,如何求取中庸,是一大學問。九○年代末期,德國經濟因太偏重「社會」的面向,捆死了經濟的發展,引發了二○○○年以來的改革。

二○○二年到○五年,德國幾乎沒有成長,失業率則攀升至一二‧九%。美國聯準會理事費雪(Richard Fisher)分析,當時德國「充滿了過時的運作方法」。

改革,勢在必行!

最 重要的就屬德國前任總理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於二○○三年所推動的「二○一○計畫」。改革重點為降稅提高工作誘因、取消對勞工的過度保護。譬如,所得稅稅率減幅二五%,失業者 不得無限制領取失業補助,只能在失業前六到十二個月領取部分比例的補助等。

但改革的代價極大。二○○四年初,改革尚未成功,社會激烈反彈,施羅德因此請辭下台。二○○四年八月九日星期一,德國全國出現了數十萬人的抗議大遊行。

然而,在反對聲浪中,德國卻未放棄改革的步伐。施羅德下台後,現任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繼續推動改革,包括採行「迷你工作」、臨時工等新工作形式,將法定退休年齡延後至六十七歲等。

勞動市場恢復彈性後,德國企業競爭力提高,二○○五年到二○○八年間,德國失業人口從五百萬人下降到三百萬人,即使在金融海嘯危機中,失業率不但未攀升,甚至一度小幅下滑,德國也是海嘯以來裁員最少的工業國家。

對比鄰國,法國因大規模抗議而放慢勞動市場改革的步伐;希臘勞工不僅可以年領十四個月薪水(德國為十二個月),還能在五十五歲的壯年合法退休。

德國,終於洗刷了「病夫」的惡名。

不只政府的改革,德國私部門也在過去十年間,發生了質變。一九八○年代,德國工會極其強勢,工資、勞動條件都由產業工會協商決定,雇主議價能力低。到了九○年代末期,大規模失業和企業紛紛打算外移,許多勞工乾脆不參加工會,大大削弱了產業工會的力量。

《經 濟學人》分析,至今,只有一半的前西德地區勞工仍然參加產業工會,比一九九八年的三分之二少了許多。取而代之的,則是個別公司與公司內部的員工委員會進行 協商,帶來了更大的彈性。《經濟學人》把這個改變稱為「不流血的革命」,讓德國產業環境變得更有活力,也更能善用過去的硬底子工業實力。

關鍵五:務實財務操作 不愛信用卡、不愛借錢,穩住物價

過去十年,美、英等擁抱高槓桿的金融成長夢,吹起了房貸和金融業的大泡沫。

尤其是英國,金融業占其GDP的比率,一路從五%上升到二○○九年的一○%,相對德國金融業僅占GDP約四%,是一大對比。而南歐各國,則是用社會福利豢養著國民人性中的怠惰,錯過了改革的良機。守住實業,讓德國在金融海嘯後逆勢崛起。

這一切,跟德國人務實的個性有關。他們不愛信用卡,至今仍愛用現金,家戶財務操作保守。根據支付系統公司Adyen分析,德國信用卡滲透率只有三○%,不但在歐洲敬陪末座,更遠低於台灣超過一○○%的滲透率。

沒有過多金錢,追逐有限資源,也間接貢獻到德國的物價穩定,德國通貨膨脹率從一九九九年至今,最高只有二‧六%。

不只個人保守,企業、政府對「財務」也是老派思想。德國企業的主力不是大企業,而是中小企業。他們大多不甚有名,許多還是家族企業,但擁有悠久歷史,其共同特性是,財務保守、不借錢。因此他們擁有充分獨立性,堅持品質,不靠廉價競爭也能戰勝其他國家的產品。

「悲觀」救了這個國家兩次大戰體悟,決策前先想到最壞 而德國政府預算赤字占GDP的比率,是七大工業國中最低,讓德國能夠在一波波歐債危機和金融海嘯中,依然屹立。

從病夫到發電機,歸根究柢,德國能大刀闊斧改革的關鍵在於,痛定思痛,凡事往死裡想。 德國之痛,來自兩次戰敗。

兩次大戰後的民生凋敝,讓德國人痛入骨髓。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馬克一度貶值至只剩下三千五百億分之一,失業率暴增至二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慘烈的轟炸,讓德國被夷為平地,史家稱二戰的結束為德國的「零點」,意味著德國從零開始,重新建國。

「德國一向是個比較悲觀的國家……,被稱為詩人和哲學家的國度,想法總是比較黑暗。這激發了很大的力量,讓我們能克服黑暗、向未來看。」德國世媒公關總裁的黃海蒂(Heidrun Haug)有感而發的說。

百年來的動盪,成了德國人基因裡的共同記憶。憂患意識,讓德國人養成了務實的個性,把凡事想到最壞,下任何決策前,一定把數據和事實攤在眼前,才著手進行。這種「往死裡想」的決心,為德國帶來了新力量。

走訪德國,會驚訝的發現這個民族自省之深。柏林市到處可見二戰和冷戰時代的歷史紀念碑。德國人的自省和務實,讓他們走出了一條不同於歐美的路,以厚實的實業做後盾,卻又能把成長果實均分給一般人,也是後金融海嘯時代,全世界最羨慕的模式。

【延伸閱讀】德國房價為何不會飆高?── 台灣、德國稅率比較房價漲幅台灣:18.2% ● 台灣交易課不到稅: 台灣無資本利得稅,且房屋交易未採實價課稅

德國:3.5%● 德國漲價課稅: 交易所得稅率15%、房租收入稅25%。且建商定價超出合理房價20%罰款、逾50%犯法

貧富差距台灣:6.34倍 ● 台灣稅率較低:遺產稅單一稅率10%、企業營業稅負擔痛苦指數5%、高額保單免稅

德國:4.3倍● 德國稅率高:遺產稅採累進稅率從7%至50%、企業營業稅負擔痛苦指數20%、高額保單須繳稅

【延伸閱讀】第一站 漢堡,德國最大港--出口額近1.3兆美元直逼美國800年來,易北河見證了漢堡港的發展。港口10層樓高的起重機不停來回卸貨,熙熙攘攘,訴說著出口的暢旺。

第二站 柏林,德國首都--貧富差距4.3倍比台灣小這裡曾被列強割據,現在是歐洲心文化中心。陽光下,一家大小趁著好天氣出遊。德式成長不犧牲公平,經濟成長全民能分享。

第三站 斯圖加特,工業心臟--製造業占GDP比27.9%勝英日這裡路上呼嘯而過的,盡是賓士、BMW;連中央車站屋頂,都高掛賓士圖騰,這些高單價的出口品,讓競爭力不受歐元升值影響。

【延伸閱讀】八年改革扭轉病夫體質--德國政經大事紀兩德整合:1990-兩德整合政經、貨幣,邊境關稅廢止1991-東德工資暴漲,企業倒閉,GDP衰退2.7%

經濟重跌:1995-勞工工作條件優渥,上班每周僅35小時,出口競爭力下滑1998-新任總理施羅德推動改革:降低稅率,刺激消費投資意願1999-住宅需求下降,且政府補貼少,西德建築業衰退 -歐元啟用,不再使用馬克

改 革啟動:2000-製造業工人時薪高於英美,高失業補貼早程就業意願低落,被批為「德國病」2003-總理施羅德連任,延長勞工退休年齡,群眾上街抗議 2004-生產線大量外移,長期失業人口逾全體失業人口五成2005-外資因工會罷工紛撤出,失業率高,施羅德敗選下台2006-新任女總理梅克爾改革, 提高企業免稅額,補貼投資 -第二季GDP增幅創2001年來最大成長,全國就業人口增幅為2000年來最高

翻身歐洲盟 主:2007-梅克爾再出招,降低公司稅率、減低公司負擔,經濟成長居G7之冠2009-雖受金融海嘯衝擊,但政府赤字佔GDP比率為OECD會員國中最 低,財政狀況良好2010-歐洲五國爆發信貸危機,出面紓困 -全年經濟成長3.6%,創下兩德統一後新高,失業率低於8%,19年來最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9

信任的奇蹟 黎智英

2011-5-26  NM




「如果你真的想做不應該做的事情,那麼就趁還年輕趕快去做,好早些面對自己的弱點,早些消除心理累贅,那會是好事。」這是四十年前我的猶太裔恩師Uncle Bob給我的忠告。

那時我在紐約當針織毛衣推銷員,住在他家跟他學推銷技巧。他們的兒女都長大了,兩老住個偌大的公寓,有點孤單。我跟他們住,既有個伴,有起事來也有個照 應。當時我才二十歲出頭,鴻運當頭,是兩間香港針織毛衣廠駐紐約的營業代理。在一個年輕人來說,我當時的收入高得很,骨頭也自然輕了起來,萌生非分之想, 要離開恩師的家到酒店租個套房住。更離譜的是,我想買架開篷勞斯萊斯來爽爽,於是問恩師的意見,上述是他給我的忠告。最後他說服我在他家中留下來住,更改 變我買開篷勞斯萊斯的想法轉而租賃;他相信過了一陣子癮,我便會厭倦這種車。最後證明他是對的。開白色開篷勞斯萊斯,一絲不苟的穿華倫天奴西裝,車輪轉地 泡了一陣子女子;不出幾個月,炫耀過、虛榮心滿足過,我非但厭倦無聊幼稚兼笨拙透頂的行為,更因而討厭起自己來。於是,我決定退租汽車。我是推銷員,華倫 天奴西裝還是要穿的,但對那段時期認識的女友則避之則吉。Uncle Bob的太太Auntie LuLu一開始便警告我:「你不會喜歡靠這種行頭招惹到的女生,一番情慾過後,你連自己也會討厭起來!」到現今這把年紀,回味起來才驚覺老人家的智慧多麼 犀利!

都四十年了,他們早便走了,我欠下他們倆的人情債可從來未還過!人生遺憾莫過於此。人生在世,有些事情確是無法補償的,彌補的機會一個不留神便稍縱即逝, 只留下漫長的懺悔歲月,給心中留下個永遠不能磨滅的遺憾,成為個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感恩的標誌。「不要只顧責怪自己。人皆有惻隱之心,你已吃夠苦了,還 一味自責那便是矯情了,最後甚至不難因而自暴自棄,那既無濟於事更反而害了自己。既然知道自己做錯了,勇敢地面對錯誤,糾正導致這種錯誤的心態和妄想就是 了。每個錯誤都蘊含教訓、存在智慧,勇敢地面對和接受教訓比以自責作心理逃避來得重要。」經過一段虛榮地自瀆、浮華地招搖的日子,我不斷自責,那個時候 Uncle Bob這樣開導我。他着我把那段日子的經歷寫下日記,他說這樣會令我更清楚自己到底做錯了些什麼,更明白教訓中存在的智慧。而更重要的是,寫日記可以幫我 消除造成這種錯誤的心態和妄想。這兩天我在收拾從紐約帶回來的雜物,發現了這些日記,勾起往事。

他們兩夫婦沒有因為我在那段日子做過的荒唐事而責備我,他們反而更加尊重我,令我覺得鍛鍊過後,自己成熟了,長大成人了。最令我感動的是,當我告訴他們, 開那部勞斯萊斯招搖過市,自己也覺得有點戇居,厭倦極了,故此決定那個星期五便退租。聽到我這樣說,他們沒有如釋重負地嘉許我做得對,或責備我老早便應該 退租。他們反而說,不,過了週末才退租吧!這樣我們便可以在週末開靚車到處爽爽。那個週末,我們早上開車到中央公園吃早餐,下午到Long Island的名店午膳,然後到East Hampton的沙灘玩了個下午,在那裡吃了頓豐富的晚餐才回家。第二天我們開車到New Jersey探朋友玩了整整一天。可以看得出他們實在享受那個週末。跟我癲上兩天,讓我分享他們的開心,令我知道他們並不介意我的荒誕行為,免得我為了這 個事情日後尷尬。他們就像是要讓我知道,曉得回頭就好了,沒什麼大不了,好玩的事情誰不想做?只有父母才會這般寬容、愛護兒女,我實在是太幸福了。不,有 些父母對子女可不寬容。他們害怕兒女一犯錯便會變壞從此沉淪。在這樣的父母來說子女一次犯錯便足以致命,而即使一個小錯也會成為蠶食、毒害子女心智的魔 障。累積下來,這些小錯最終將毀掉子女的一生。可怕的是,很多父母會引申這種邏輯,使之成為心魔。他們沒有信心子女會在試差過程中學習,從錯誤中吸收教 訓,逐漸醒覺、逐漸進步,成熟起來,建立自尊、自信,最後成為快樂、有用的好人。他們以雕塑家自命,而子女便是他們手中的黏土;透過嚴厲管教,他們可以像 倒模鑄造般地塑造出幸福的子女。我聽過John的母親傾訴她如何擔憂子女,我知道她就是這樣管教John和他妹妹的。

無論是讀書或做事,自小John便完全受母親擺布、管制,所有活動都安排得井井有條,絲毫不許出錯。父母是唸音樂的,到香港後,John的父親開工廠,母 親則在家中教鋼琴。John從小喜愛音樂,十二、三歲已彈得一手非常棒的結他。上大學,他想讀音樂,但母親不許,認為他成績好,堅持要他讀醫。醫科畢 業,John在醫院實習,工作令他非常不開心。這個時候他的姑媽過世,留下一筆錢給他。他馬上從醫院辭職,離家出走,搬到大陸去做音樂器材生意。雖然母親 強烈反對,他依舊在大陸跟一位年紀比他大幾乎十歲的女人結了婚,有了小孩。不幸三年後他的生意失敗,錢蝕光了,老婆更帶着孩子走了。他想回到父母身邊,卻 無法面對母親的斥責和羞辱。他知道,回到家中依靠父母便是將一生重新交到母親的手中。身不由己,再沒有做人的自由,不管物質生活怎麼好也沒有意思。可是在 大陸,沒有錢更又欠債,再耽不下去。面對母親則面子自尊盡失,走投無路,一時想不通,縱身大海中自殺,幸好給救了回來。到那個時候他的父母才恍然大悟,知 道不能人為倒模鑄造子女的一生。與其操縱子女,最重要的反而是給予子女空間,讓他們可以快快樂樂地過活。John的母親說她以前太笨了,不知道信任子女才 是給予他們最大的愛。給予子女空間是讓上帝的手有機會創造奇蹟,而這奇蹟正是子女從錯誤中得到的啟發頓悟,及在父母的信任中感受到的愛。

廣告時段

我的新書《樂觀是我最大的本錢》新鮮出爐。各方友好請多多支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46

耶路撒冷專訪 《創新企業之國──以色列經濟奇蹟的啟示》作者 掃羅.辛格:三種子造就以色列的創新

2011-7-18  TWM




水科技創新、替代能源創新……,「創新」在以色列,是最古老的名詞。

為了生存,從建國第一天起,以色列就只有這條路能走。但這條路並不好走,從社會文化到政府決心,不畏失敗,在險境中找到第一。

撰文‧楊卓翰 攝影.吳東岳二○○八年,以色列建國六十年,美國道瓊旗下財經網站﹁MarketWatch﹂以專文報導該國六十年來的經濟奇蹟。文中形容,以色列荒漠奇蹟的成因,幾乎無法解釋。

的 確,在資源極度匱乏、鄰國敵意「有志一同」的環境中,以色列的處境豈是「四面楚歌」足堪形容?然而依據IMF(國際貨幣基金)數據,自二○○○年至去年, 以色列的GDP(國內生產毛額)累積成長率將近四成,IMF並預估,今年以色列的人均GDP更將首度突破三萬美元大關。

更神奇的是,以色列的失業率從○五年就開始連續下降,○八、○九年金融風暴最烈的時候,失業率甚至從七.三%降到六.一%,完全無視國際動盪不安的環境。如此令人困惑的現象,到今天都不斷被提出討論。

趨 勢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在《國家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一書中指出,「一國競爭力的來源,在於本國產業的創新和升級能力」。走進以色列,我們發現這個國家的經濟奇蹟,正是把創新的能量發揮到極 致。

第一顆種子

被迫創新 鼓勵失敗、練苦功的文化「以色列沒有資源,所以,被迫創新。」說話的人是掃羅.辛格(Saul Singer),以色列最具影響力的財經作家,他在去年的著作《創新企業之國── 以色列經濟奇蹟的啟示》(Start-up Nation),甚至被敵視以色列的回教國家譯成阿拉伯文發行,在《經濟學人》雜誌去年的一篇《解密以色列經濟》的文章裡,也大量引用了本書內容,而文章 的標題,就直接引用了辛格的書名:創新企業之國。

在辛格眼中,科技宛若以色列賴以生存的利劍,而揮舞這把利劍的背後,則是以色列的創新能量。他以台灣人最關心的水資源產業為例表示,目前二百五十多家的水科技公司,有七五%在初期接受政府的創業基金投資,他們和其餘三千多家科技初創企業一起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動能。

他 並強調,在全球經濟被金融風暴席捲的○八年,以色列的創業資金(Venture Capital)流入卻逆勢成長。每人平均創業投資金額是世界最高,比美國高出二.五倍,比歐洲高出三十倍,更比中國要高出八十倍。光是以色列的創業投資 這個金額,就等同該年外國流入德國和法國投資金額的總和。而以色列的人口,卻只有德、法兩國的二十分之一!

為了了解以色列創新能量的來源,《今周刊》特別來到最古老的耶路撒冷城拜訪辛格。今年剛滿五十歲的他,英語流利,畢竟是在紐約出生,移居以色列前,更曾經擔任過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透過辛格的觀察,我們發現了以色列種出創新奇蹟的三顆種子。

「以色列在水資源、新能源等科技的創新,不是因為我們的點子比較多。創新需要的決非比別人更多的新點子(idea)。我們能有科技的創新,是因為我們從文化環境、軍事訓練、到政府政策一連串的因子,才可以把創新具體化,把點子商品化。」辛格說。

首 先,以色列天生環境就造成他們創新的原動力。「因為我們沒有國內市場、沒有水源、沒有石油資源,我們四面環敵,所以我們被迫創新。如果我們不研發海水淡 化,就會渴死;如果我們不發展新能源,就沒有電可以用。」「再加上,我們的文化鼓勵失敗。」辛格把以色列的文化形容成失敗的熔爐。「如果你想要靠自由市場 推動創新,就一定要鼓勵失敗。只有失敗,才能夠讓自己再爬起來,從失敗的痛苦中學習。」辛格接著說:「在以色列,履歷表上的創業失敗是一項亮眼的經歷。我 們不在乎你的失敗,而想知道你從失敗中得到什麼經驗。我們的總統西蒙說過,最需要小心的就是大膽。有這種文化作後盾,以色列的年輕人才能大膽去失敗。」以 色列的創新之路也是一條「天堂路」。他指出,在一九八○到九○年間,獲得申請政府補助金的科技公司,最後有六成是倒閉收場,無法回收利息,十年間淨損失超 過十億美元。但我們會看到,政府持續投資,鼓勵創業,最後得以結出豐碩的果實。

第二顆種子

另類軍事管理 培育出創業頂級人才提到以色列男女皆兵的軍隊文化,我們很快就聯想到嚴格的管理和絕對的服從,但辛格卻告訴我們另一個故事。

「以 色列軍隊的人力不足,所以我們每個人既是士兵,也是士官、軍官,勤務和階級分層並不明顯。」在以色列,每一個單位都是實戰單位,每一天都在作戰。因此,在 以色列的軍隊裡經常可以看到上級和下級討論勤務及戰術,因為「大家唯一的共識是生存,而不是命令。 」也因此,「挑戰」和「爭辯」可以說是以色列文化的主調。退伍後的每一位年輕人上大學、進社會時,也帶著這種批判性思考,保有個人的野心。「這種精神是創 業的根本,你在其他地方看不到。」辛格說了一個真實故事:一位以色列的年輕人到美國公司面試,他告訴面試官,他服役時在伊拉克作戰。面試官反問,這些都很 棒,但你做過什麼「真正」的工作嗎?「西方企業,在乎的是一般職場上的歷練。」「但是在以色列,情況和全世界都相反,我們的CEO只想知道你在軍隊裡做了 什麼。當然,我們的國防科技眾所皆知,在軍隊裡受到高科技的訓練很正常,但大家所不知道的是,我們的孩子在十八歲時就要進軍隊訓練。在心智還沒成熟時,他 們就被教導成為戰場上的領導者。」辛格說,他曾經和一位在約旦邊境駐守的上尉訪談,這位指揮一百多人的連長才二十三歲。「你能想像,一個二十三歲的孩子, 擔起一百多人性命的壓力嗎?那種獨立性和責任感,不是企業中可以學到的。」

第三顆種子

政府掌舵 比磐石還穩定的創投政策有了文化和人才,最後一隻推動奇蹟的手來自政府。

「以 色列的政府掌握要點。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需要什麼,建國的國父班古里安在任時就把水資源和新能源作為國家開發的要點,要用研發和創新來達到目標。七十年後 的今天,我們的目標從未改變。」以色列從一開始就走在鋼索上,而它把所有賭注放在研發科技上。二○一○年國家投注在R&D(研發)的項目金額占GDP的 四.六%,比台灣的二%多了一倍以上。

除此之外,它從九○年代就開始持續地為創投市場注入資金活水。

「我們的經濟快速成長, 是九○年開始。像日本,我們其實也有所謂『失落的十年』。那是在七○年代到八○年代中期。我們剛打完一場大戰(註:一九七三年贖罪日戰爭),整個國家基礎 受到動搖,私人企業活動幾乎停擺,初創企業的失敗率也很高。」就在這時候,以色列政府拿出在旱天造水的精神,硬是在沙漠中開出花田。

「一九 九○年,國家開始推行政府再造,情況稍微好轉。但讓整個國家的經濟起飛,在於初創企業大幅成長,而其中關鍵是我們和美國合資的研發基金會BIRD。」這個 基金會主要投資美國、以色列合作企業案,將以色列的初創研發公司和美國的行銷公司結合在一起。根據辛格提供的數字,到今天BIRD總共幫助了七二八家初創 企業,帶來的收入超過八十億美元。

事實證明,以色列當初的堅持是對的。創投市場經由政府活化,二○○○年到○九年,以色列有二五○家私人創投基金,沒有這些創投基金,像TaKaDu這樣的全新IT水資源公司,也無法出現。

以色列的水科技奇蹟,並不是老天的點石成金,而是它憑著荒漠中的生存意志,自己闢出一條路。

如今,以色列走在全球水科技的最前端,不但讓這個缺水國度得以長存,更開發了無窮的商機。沙漠中的創新種子,何時能在台灣種下並發芽?

孕育高科技的搖籃

從民間研發投資到國家研發投資,以色列都是世界第一就算邊境爭擾不斷,經濟穩定度還是全球第四名!

全 球排名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第四名民間企業投資R&D金額 以色列 瑞典 日本 南韓國家總投資R&D占GDP比率 以色列 瑞典 芬蘭 日本工程師占國家人口數 新加坡 以色列 智利 台灣產學技術移轉程度 新加坡 以色列 瑞士 美國創業資金取得容易程度 美國 香港 以色列 新加坡IT技術成熟度 瑞典 新加坡 以色列 美國經濟穩定度 澳洲 丹麥 瑞士 以色列資料來源:洛桑IMD國家競爭力排名,20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2

最缺水的地方 最先進的水資源科技 以色列 荒漠奇蹟

2011-7-18  TWM




這裡是以色列。1948年,猶太人在這塊「流奶與蜜之地」建國。一年下不到200公釐的雨,經歷了數場戰爭,才保住全國唯一的自然水源。從造水、輸水、灌溉、民生用水及汙水回收,以色列把每一滴水的效率發揮到極致,漏水率僅5%,汙水回收率高達75%。

反觀台灣,在每年豐沛的雨量下,仍然每年都有缺水危機,被聯合國列為第18名缺水地區。我們有全球數一數二便宜的水價,每人用水量更遠遠超過國際平均值,漏水率高達22%,汙水回收率僅8%。台灣真的有本錢如此揮霍嗎?

《今周刊》帶你看以色列如何在沙漠中與天爭水,讓你用不同的態度看待你身邊的每一滴水。

製作人.楊紹華 撰文.楊卓翰  攝影.吳東岳同樣一滴水,在地球的另一端,竟有如此的血淚故事!

你應該還記得,今年六月,石門水庫水位下降至警戒區、全台大乾旱的景象,還好一場颱風大雨後,媒體標題換成「今夏旱象全解,不用擔心缺水」。於是,在明年夏天缺水之前,水資源的問題再度被遺忘。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台灣的水庫淤積一年比一年嚴重、自來水漏水率高達二二%,如果颱風不來,台灣每年都得面臨缺水的危機。

問題不能擺到明年,我們急需解答。六月十九日,《今周刊》採訪團隊飛越一萬公里,來到位於沙漠、全球第四缺水,卻也是水科技最先進的國家── 以色列,帶讀者了解,在地球的另一端,他們是如何為了一滴水而奮戰。

為一滴水奮戰

四 十度高溫 找尋所有關於水的可能以色列,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國家,但是絕大多數人應該都沒有來過以色列。「驚訝」的感受,從我們下了飛機之後,就不曾停止。在以色列的 經濟重鎮特拉維夫,映入眼簾的竟是綠油油的公園及森林。當地人告訴我們,每一棵樹都是人工種植及灌溉。的確,開車出城沒多久,就能看到這個國家的自然原 貌:一片荒蕪的沙漠。

雖然一片黃沙滾滾,但我們仍不時在路上看到溫室及花田,向日葵、玫瑰花,奇蹟般地挺立在四十度的高溫下,耀眼地盛開著。更吸引我們目光的,是一條延伸到沙漠深處的水管。

故事,就從追尋這條水管開始。

「上次下雨?我不太記得了,大概是去年吧。」站在帳棚外,酋長努力護住頭巾,身上的長袍只能任其被風吹亂。在他背後,一萬平方公里荒漠── 內格夫沙漠,正被焚風侵襲。

六 月,這片大地就被四十度的高溫烤得焦黃,站在烈日下,連呼吸都覺得困難。阿加爾(Khalid Aljaar)是以色列南方一個游牧聚落的酋長,他所維護的綠洲,地下水已經枯竭。「水從哪裡來?」他轉身朝向北方,指著一條水管,水管是從看不到盡頭的 荒漠延伸而來。我們就是循著這條水管,找到這片人工綠洲。

「這是我們的血脈,沒有這條水管,就沒有這片綠洲。」他說。

這裡是以色列,國土有七成被沙漠覆蓋,據以色列國家統計局資料,以國境內的年平均降雨量只有十二億噸,相當於台灣平均一星期的降雨量,但無論是農業、民生、工業,以色列卻鮮少出現缺水危機。

從一九四八年建國的第一天,以色列人就知道,他們必須和老天爭水。

以 色列全境只有一條河、一座湖。一九六七年,為了爭奪唯一的水源︱︱ 加利利湖和約旦河,它不惜和黎巴嫩、敘利亞、約旦開戰,展開著名的「六日戰爭」,之後的半個世紀,為了守護這條命脈,和鄰國發生了大大小小的戰爭。當地人 挖苦自己說:「我們天空落下的飛彈,比雨水還多!」但用血汗保住的水源,遠遠不夠。建國至今,以色列人口增加了十一倍,一條河、一座湖,無法支應這個國家 的經濟成長與人口增加。一片不常落雨的天空、一塊留不住水的土地,要水,以色列人注定要和天地角力。

所以,他們得用腦袋向天爭水。

以色列有四分之一的水源是人造水,包括海水淡化、雪水融化。它的廢水回收技術是全球最頂尖,法律規定民生和工業用水必須回收供給農業。根據官方數據,以色列全國七五%的廢水經過回收處理,是世界第一,而排名第二的西班牙,回收率只有以色列的三分之一。

如今,以色列有超過二百五十家的水科技公司,從海水淡化、運輸系統到滴灌技術,光是出口這些技術和服務,每年就為以色列賺進十億美元的產值。

這裡也是全球唯一讓沙漠面積縮減的國家。以色列有二億四千萬棵樹,幾乎所有居民都知道這個數字,因為每一棵樹都是他們和他們的父母、祖父母親手種下,而非自然生成,所以,樹下的土地,總會看到滴灌的水管,宛若一條一條的人工命脈。

這是一個在沙漠裡向天爭水的故事,靠著決心、毅力和科技,以色列創造出荒漠中的水奇蹟。相對於台灣,年平均降雨總量是以色列的七十倍以上,缺水問題卻從未少過,以色列能,台灣為何不能?

《今周刊》深入以色列,從綠意盎然的觀光城市海法,到寸草不生的內格夫沙漠;從經濟重鎮特拉維夫,到莊嚴肅穆的首都耶路撒冷,在沙漠中,我們看到了神話一般的水科技,也看到了台灣人應該嚴肅面對的水資源啟示。

以 色列建國國父班古里安(David Ben-Gurion)說過:「在以色列,為了要腳踏實地,我們堅定不移的相信奇蹟。」為了生存,他們必須相信奇蹟,進而創造奇蹟。以色列的自然供水只能 支撐國家一半的用水量,這代表他們必須想辦法造出另一半的水源。造水的故事,從一九五六年開始。

第一站:哈代拉淡化廠

先 知卓見 看出海水飲用是以色列的未來五十五年前,以色列科學家薩爾欽(Alexander Zarchin)夢想從海水中取得飲水。當年,美國《時代雜誌》引述他的話:「以色列的資源太少,所以我們無法拒絕任何夢想。」他多次和班古里安見面,一 次一次的說明:「海水飲用將是以色列的未來!」終於申請到了二十七萬美元(當時幣值),成立了IDE科技,以色列人也踏出與天爭水的第一步。

讓 海水能夠飲用,這個當時看來遙不可及的夢想,如今卻成為以色列水資源最實在的解答。IDE現在是全球最大的逆滲透海水淡化廠建造商,在四十個國家建有超過 四百座海水淡化廠。○九年建成的哈代拉(Hadera)淡化廠,是目前全球最大的RO逆滲透淡化廠,每年可生產一.二七億噸的淨水。

哈代拉位在經濟重鎮特拉維夫北方四十五公里處,沿著海邊公路往北走,遠遠就能看到海邊的一片白色泡沫。

海面底下巨大的導水管強力引水,海水翻騰,引起的氣泡滿布在工廠周遭的海域表面,「白色泡沫海」的面積約有一座足球場之大。工作人員說,每分鐘約有三百噸的海水湧入哈代拉淡化廠,接下來,上千根的RO逆滲透管二十四小時施以高壓,將海水的鹽分清除。

而就在導水管二英里外的另一頭,IDE總裁費爾柏(Avshalom Felber)打開水龍頭,盛滿一杯「新鮮的水」請我們飲用。

「記住,這杯水在四十二分鐘前,還是地中海的海水。」他遞過水杯時驕傲地說。

一.二七億噸的年產量,光是這座淡化廠,就足夠提供全以色列五%的淨水,一年的產水量,足夠讓台積電做十年的八吋晶圓所需用水。

在以色列短短二百公里的海岸線,就有三十二座海水淨化廠,根據官方數據,目前境內二三%的用水都是由海水淡化製造出來。而這條路,是上帝逼出來的。

努力造水

逆 轉自然 花五十年鑽研海水淡化費爾柏告訴我們:「以色列沒路可走了。老天只給我們一片沙漠,唯一的選擇,就是把不可能做到可能。我們做到了,而且只有我們做到!」 費爾柏講話帶有沙漠民族「人定勝天」的傲氣,但他傲得有理,「逆滲透,就是一種『逆轉自然』的科技。」他說。

「逆轉自然」之處,在於它「還 原」了海水形成的過程,利用高壓將鹽分較高濃度的海水抽離,製造出淨水。費爾柏指著桌上的迷你模型說:「道理聽來簡單,但做起來並不容易。我們花了五十 年,才摸熟這項技術。」五十年的鑽研,半世紀所累積的學習曲線,無論是在建廠或是生產成本,IDE都能壓縮至極。

以哈代拉淡化廠為例,建廠成本約四.二億美元,其中政府出資二.六億美元,而在澳洲雪梨的海水淡化廠,產量比哈代拉略少,但建廠成本卻高出四倍以上。

在生產成本的部分,哈代拉每天可產出二五○萬噸的淨水,每度水的成本是○.五七美元,約當新台幣十七元;相較於台灣最大的澎湖烏崁海水淨化廠(一廠),每天僅能生產七千噸淨水,而每度水的成本高達台幣四十元。

「在以色列,情況很明顯,我們只有努力造水這條路可走。所以政府已經訂出政策目標,二○二○年,五○%用水都會是海水淡化的淨水。」為了達成目標,IDE必須在每一個環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哈 代拉花了二十八個月就蓋成,「以色列缺水,但沒有『缺水危機』,因為我們從不拖延。」每度十七元的淨水成本,在以色列民生水價每度四十元新台幣的環境下, 自有發展空間,而這樣的成本,在國際間也能堪稱最具競爭力。但費爾柏說,在拓展國際市場時,仍然在部分國家遇到問題,「這些國家不能接受,因為成本仍然高 出當地水價許多。我不懂,這些政府為何寧願維持低水價,讓民眾浪費資源,卻不願認真面對缺水問題。」這說法,令人聯想到平均水價每度十元、居全球第四便宜 的台灣。「我希望全世界很快就能意識到這個問題。」或許是為了強調,也或許只是要蓋過淨水廠的噪音,費爾柏這句話說得特別大聲。

在我們頭上,巨大的輸水管往水壓中繼站延伸。以色列與天爭水的另一場浩大工程才正要展開。

第二站:阿拉德集團

下足功夫 發展出零漏水的監測系統以色列不只擁有頂尖的造水科技,在別人想不到的地方,他們也下足功夫。

或許你不知道,在年年喊缺水的台灣,有一個隱藏的惡魔,每年喝掉台灣超過八億噸得來不易的淨水。原凶就是「水管漏水」。

根據過去二十年來的數據統計,台灣每年平均有二二%的用水,因為自來水管線漏水而被白白浪費掉,相當於每年多「喝掉」三.六座石門水庫。漏水成災的原因,除了管線年久失修(以台北市為例,近十年每年汰換率僅○.六五%),更糟的是,水公司恐怕根本不知道什麼地方在漏水!

你家多久抄一次水表?台灣自來水公司二個月抄一次水表。而大部分的漏水情況都是抄水表時、也就是最慢必須等到兩個月後才能發現。

以色列沒有辦法負擔這種奢侈,「一滴水都不能漏」的艱鉅任務中,阿拉德集團(Arad Group)扮演關鍵角色。

檢測的極致

逐一檢查 水表做到零缺點才出貨位於海法東方二十公里的阿拉德集團,是以色列最大的水表製造商,在以色列有八五%的市占率。在當地,隨便打開一戶人家的水表,上面都印有阿拉德的商標。前面提到的人工綠洲,管線就是由阿拉德配置。

不過在以色列,平時沒有人會去注意水表在哪裡,甚至沒有「水表工」這種職業。因為水表的資料數據不需要人工抄寫,而是運用3G的技術「自動傳輸」。

「阿拉德不是傳統製造業。我們是科技產業!」阿拉德總裁柯恩(Nitzan Cohen)說。早在十年前導入3G水表,水表製造就已轉型成IT產業。

阿拉德雖然占有幾乎全部以色列的水輸送市場,但國內營收只占他們總營收的二成。有八○%的營收,是來自於歐洲及美國市場。關鍵就在於他們獨步全球的全自動讀取水表(AMR,Automatic Measuring Reader)。

以色列超過六成的水表都已經裝設AMR。這種智慧水表利用超音波測量水量、水質、水溫,不只準確度與功能遠遠超過台灣的機械式水表,連最小的流量都可以偵測,而真正讓以色列只有五%漏水率的技術,是AMR的3G資料傳送器。

AMR每三十秒就會回傳一次資料,水流量、水溫、酸鹼值等數據,都會在每一天三千次的傳送中一併記錄。任何一點微小的異常流量,都能夠即時掌握,即時處理。

小心翼翼地守護每一滴水,是阿拉德的唯一原則。他們出廠的水表,不是透過「抽樣檢查」來控制良率,而是將「每一個」水表都實際跑過,確定零缺陷才包裝出貨。這並不簡單,因為阿拉德六條生產線,每年要生產一五○萬個水表,每年一五○萬次的「普查」,良率自然百分之百。

所有零件都從自己工廠裡生產的阿拉德,檢測水表也不假他手。阿拉德自行研發了一套完整的檢測系統,從每秒五十噸的洪流,到一小時一噸水的細流,誤差值都要精準到一立方毫米以下。

「我 們的水資源太過珍貴。你知道,我們喝的水,都是先祖流的血嗎?」當我們談起以色列的立國精神,副總裁拉密雙眼一亮,從他的椅子裡跳了起來。相對之下,介紹 產品時,他反而沒有太多興奮。「你要知道,以色列在一九六四年開始『國家輸水計畫』,將北邊的加利利湖用水管運到南方的沙漠。整個工程,是在戰爭中完成 的!一九六七年,黎巴嫩和敘利亞就和我們開戰,最後埃及也加入戰爭。四個國家打我們一個!」拉密激動的拍著桌子。他並不是極端右翼分子,但在以色列只要談 起國族主義,不論年輕人或老人,都像拉密一樣。

從建國起,以色列就不斷被四面八方的阿拉伯國家圍攻。埃及、黎巴嫩、敘利亞、約旦這些敵國的人口加起來,超過以色列總人口十五倍。然而六十年來,以色列經歷數十場大小戰役,沒有輸過一場。

不 敗的原因很簡單,只要輸掉一場戰役,以色列的後果就是滅國,因此,「沒有國就沒有家」的觀念,從小就深植在每個以色列人心中。當地年輕人在年滿十八歲後, 都必須先去當兵才讀大學。男生三年、女生二年。不同於台灣,以色列的高中畢業生不是為大專聯考而緊張,而是為軍隊資格考試而努力。若能被軍隊的精英單位選 中,在履歷上甚至比頂尖大學的學歷更有分量。

第三站:塔卡度

運用IT 九天前就有辦法偵測出漏水而最具分量的,是國防部情報組織「八二○○部隊」:從八二○○退伍的校友會,是以色列科技創投人脈的最大寶庫。

現在,幾個從頂尖軍事科技部門出身的年輕人,正準備掀起水資源管理的革命。

塔卡度(TakaDu)是特拉維夫周邊科技園區的一家水科技公司,它的核心研究團隊,七位裡面有四位是八二○○的「校友」。塔卡度的專長不是一般的水資源科學,而是IT領域裡的資料管理。

在以色列,約有一百二十萬個AMR智慧型水表,每個水表、每三十秒會用無線網路回傳一份11kb大小的資料。這代表自來水公司一天要處理將近四兆位元組(38016GB)的水資料。如何把這麼龐大的資料轉換成有用的資訊,就是塔卡度的獨門絕活。

「當世界其他地方還停留在硬體的更新,以色列的水資源管理已經進化到另一個等級。資料分析及運用,才是整個水科技產業的下一步。」塔卡度創辦人兼總裁艾米爾(Amir Peleg)說,他眼中充滿熱情。

「這是一項水資源的革命,從來沒有人用IT的角度來看水資源管理。我們是第一個這麼做的公司。」塔卡度除了在以色列的幾個城市試跑外,也在英國倫敦開始了第一輪試驗。

塔卡度的演算模型,可以用程式計算出每個水表的各項均值,包括水壓、酸鹼度、水溫等,建造一個慣常的使用模型。當偵測到的數據出現異常時,程式就會發出警報,並推算異常發生的地區。

「以 漏水來說,水壓在發生前都有某種固定的走勢,就像股票的技術分析。我們可以抓到這種跡象,最快在九天前就能偵測出可能的漏水,並加以預防。目前在倫敦試用 的結果,漏水率可以降到二%!」想像某一天,水公司主動打電話到你家,告訴你水管可能會在九天後漏水,並預先處理。這個景象隨艾米爾的夢想,正一步步實 現。

塔卡度,只是以色列五年來一百多家新創(Start-Up)水科技公司的其中一家。光是專門投資水科技的創投公司,在以色列就超過二十家。包括塔卡度,這些新創企業,在特拉維夫附近的六座政府設立的科技園區扎根發芽。

市場的力量,加上政府的大力推動科技產業,讓以色列成為名副其實的水科技創新之國。

第四站:特拉維夫

以高價制量 讓人民不敢多浪費一滴水從水源的生產到運送,每一個細節都下盡苦功的以色列,若在最末的使用端失去效率,結果也是枉然。以色列是怎麼樣讓全民動起來,讓人人都有省水意識呢?

以 色列的民生水價是每度四十元新台幣,比台灣高出一大截,但水價對民眾的負擔並不重,以色列的民生用水成本占家庭支出其實僅有○.九%,這只比台灣的○.七 五%高出一些。怎麼會這樣?居住在特拉維夫的大學教授亞隆(Aaron Horowitz)告訴我們解答:「以色列的水價採分級制,讓我不敢用水!」以色列的民生用水,在○七年後連升二次,現在每戶每月使用二.五度以內,每度 收一.六美元(折合新台幣約四十元);超過二.五度的部分,每度要收二.六五美元(折合新台幣約一百元)。相較於台灣在三十度內都只收十元台幣,如此大方 送民眾水用,也難怪台灣名列第十八名缺水國,台灣人的每日人均用水量高達二百九十一公升,高出全球平均值二百五十公升,更高出以色列的二百一十公升。

這裡是以色列,它的人民不為缺水而苦,反而因為缺水而富。因為天險,發展出獨步全球的水科技。每二年,以色列政府會舉辦全球水科技博覽會(WATEC),全球九十個國家、超過八百家廠商都趁此機會來以色列「朝聖」。

從政府到人民齊心一致,運用高科技打破天生的自然限制,以色列浩大的水資源工程,實現了他們從海水取水飲用、一滴水也不能漏的夢想,甚至是在沙漠中孕育花朵的夢想。

回到台灣,電視新聞的主播語帶興奮:「雷米颱風過境挾帶豐沛雨量,北台灣今年『總算』可以擺脫缺水危機。」以色列人與天地角力,造水、護水、珍惜每一滴水,台灣呢?

飛越一萬公里越洋採訪

前往以色列的班機,從桃園機場出發,在香港轉機。然後,飛機必須繞過所有的阿拉伯國家,從遙遠的俄羅斯繞道土耳其入境。

一分鐘看以色列

建國: 1948年

氣候:冬日均溫攝氏26度,夏日均溫攝氏30度首都:耶路撒冷(聯合國迄未承認)

官方語言:希伯來文

人種:猶太人 75%;阿拉伯人 20%;其他 5% 2010年GDP:2131億美元人均國民所得:28685美元2010年失業率:6.4% 資料來源:CIA FACTBOOK 自然環境嚴苛,造就以色列的滴水不漏!

以色列與台灣環境比較

以色列 台灣

國土面積(萬平方公里) 2.2 3.6 年降雨量(億噸) 12 896

水庫(座) 1 109

汙 水回收率(%) 75 8 人工灌溉面積(平方公里) 2250 0 總用水量(億噸) 20 180 民生用水量(億噸) 7.6 35 水價(每度/新台幣元) 40 10 水費占家庭支出(%) 0.9 0.4 資料來源:Worldbank、CIA FACTBOOK、以色列國家統計局、中

華民國統計資訊網

一滴水也不能少!?—— 以色列用水效率全球第一

自然水源

加利利湖水庫及地下水(65%)降雨量12億噸從16年前的16億噸不斷下降中……

人工造水

海水淨化及提供25%的人造用水指標企業:IDE Technology 計畫在2020年製造50%的國家用水

輸水系統

耗資3兆元的國家運輸

每年國家使用量20億噸

指標企業:Arad Group TakaDu 追求全球最低2%的漏水率

農業用水

使用56%的水量

指標企業:Netafim 滴灌、溫室,在沙漠也能灌溉僅用6成的水量達到85%的農作物自給率

民生用水

使用37%的水量

國家推行全民省水運動

每人每日人均用水142公升

為台灣的1/3

工業用水

使用6%的水量

汙水回收

再生產10%的水量

指標企業:Mekorot 75%的汙水回收 全球第一名想盡辦法變出水!── 以色列的海水淡化流程1.引水 每一分鐘從海水表層引入300噸的海水,消耗的電能極大,整座廠有37%的電力用於引入海水。

2.前處理 抽上來的海水要先經過泥沙的沉澱處理,因為逆滲透的薄膜十分脆弱,還要經過六道手續除去海水中的雜質。

3.高壓薄膜逆滲透 自然情況下,當濃度高的海水與淡水用半透明薄膜隔開,純水會因滲透壓滲入海水端。而逆滲透即是用高壓在海水端施壓,迫使海水因逆滲透壓流入純水端,強迫鹽水分離的技術。

4.後處理 逆滲透造出的淡水,沒有任何礦物質,長期飲用有腎衰竭之虞。最後一階段的後處理中,淡化廠會針對不同的用途,加入微量礦物質,以供飲用水或灌溉使用。

從海水轉化成淡水的時間42 分鐘一度水的生產成本(單位/新台幣元)(台灣約30~40元) 17 元以色列一年海水淡化淨水 6 億噸他們,如此地珍惜水!—— 以色列民眾人人都懷抱飲水思源的心態家庭主婦 Shlomit Ziv

居住城市:特拉維夫

「水價稍高,但是不會給我們經濟壓力。我們都有節水的撇步,例如洗澡等水變熱時,把冷水接來洗衣服。生活中沒人敢洗車,因為會被舉發浪費用水!」大學教授 Aaron Horowitz

居住城市:特拉維夫

「水價說貴不貴,只要小心用水,不要超過級距,其實沒差。新聞每天報導加利利湖(以色列唯一的水庫)的水位,每個人的心情都隨著水位而升降。」計程車司機 Barrak Inbal

居住城市:海法

「水價不夠貴!還是有很多人在浪費,應該收更高的水費給那些傻瓜一點教訓!」退休工程師 Shimon Meirav

居住城市:海法

「以色列用水很自在,沒有什麼限制。水龍頭打開就可以喝水,不過也有很多人喝瓶裝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