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有化AIG 左丁山

2008-09-20  AppleDaily




美 國政府點解救AIG而唔救雷曼兄弟?顯而易見嘅理由係AIG擁資產一萬億美元,業務遍及歐美亞洲,為無數普遍平民提供壽險,如果一旦破產,各地政府為咗國 民利益,必定爭相凍結AIG嘅子公司(AIA)嘅資產,引發無數官司,訴訟經年,諗吓都令各國政府頭痛。

《華爾街日報》曾經報道,美國財政部之救房利美、 房地美,背後受亞洲國家央行所影響,因為冇一間央行唔持有兩房債券也,故此美國財政部宣佈接管兩房之後,亞洲央行負責人(包括中國周小川)都一致讚好,發 言表示支持。你估背後冇人做導演嘅咩,一啲權威人士就係收到美國請求之後,公開大力支持美國救兩房嘅。雷曼兄弟破產,連累美國最大嘅Reserve Primary Fund要為雷曼債券撇賬七億八千五百萬美元,導致每個基金單位價跌至一美元以下(即是呢個貨幣保本基金不能保本),投資者於是蜂擁贖回,令呢個基金大縮 水,由六百四十八億美元減至二百六十億美元以下,並且宣佈限制贖回,長達一個星期咁耐。

雷曼尚且如此,你話AIG破產,後遺症之大,難以想像,故此聯儲局 雖然老大不願,還是要出手救援,提供過渡貸款八百五十億美元,利息係LIBOR+8.5厘,兩年內可轉換為AIG股票,一旦轉換,美國政府會擁有 79.9%股權,換言之,原AIG股東嘅股權攤薄晒,蝕到眼光光,如此救市不救人之模式,人者,即原股東及原管理層。AIG嘅行政總裁上任冇耐,就要鬆 人,美國政府派人接管AIG,破天荒創歷史──美國國有化一間巨型私人企業。

今年係美國大選舉,奧巴馬陣營趁機大罵布殊政府無能,直斥麥凱因係布殊一幫 人,間接壓迫美國政府救AIG,其他公司如果冇AIG咁嘅影響力,唔好幻想美國政府會有動作。AIG在前主席Greenberg主政期間,同時捐款畀共和 黨與民主黨,與國會議員及白宮主人維持良好關係。美國與馬來西亞政府談判WTO時期,堅決要求馬來西亞開放保險業予外資企業,其實呢啲所謂外資,就係 AIG。美國傳媒當時報導美國談判代表團嘅保險界顧問,就係AIG嘅僱員!美國政府曾視AIG為國寶級公司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

中環在線:投行國有化「公務員」照炒 李華華

2009-02-09 AppleDaily


 

早排華華落中環,撞到個喺歐資投行做嘢嘅部門董事H。當時,佢間行風聲鶴唳,華華一向關心朋友,所以就問佢擔唔擔心飯碗不保。點知呢位資深嘅青年才俊,以大俠式笑容答話:「都就嚟做公務員,有鐵飯碗使乜驚?」

我即諗,唔通特首搵佢做副局長?原來唔係,話說金融海嘯,唔少外國政府都向銀行注資,政府做咗大股東、銀行被國有化,咁喺裏面做嘅員工仲唔係公務員?董事H咁講,係預計自己打工間投行遲早加入伸手黨行列,要政府拯救。點知真係畀佢開口中,佢間行後嚟真係國有化咗。

問責制唔掂即炒

不過,唔好以為公務員真係鐵飯碗,因為董事H嘅部門近排好似被中子彈襲擊一樣,啲枱凳仲喺度,但啲人就蒸發晒。雖然董事H保得住飯碗,但佢話勢估唔到,銀行被國有化後,唔掂嘅員工就要落台,喺政府部門裏面,都算國有化銀行最問責嘞!

做得越掂回報越縮

睇到美國總統奧巴馬限制啲華爾街banker花紅,好多人feel到「將快樂建築喺人哋痛苦身上」嘅快感。不過喺心凉之際,小心他朝君體也相同。

限制banker花紅,原意係當銀行唔掂要搵納稅人救時,冇理由仲派花紅。問題係,花紅原本係獎勵啲做得嘢嘅員工,而唔知係巧合定天意,好多出事嘅銀行,叻叻部門都集中喺香港。

夠高級冇花紅

華 華有個喺投行做小頭目嘅朋友,呢幾年管嘅部門越做越掂,生意越做越大,某啲瓣數甚至香港第一。點知母公司出事,要向政府伸手,母公司就宣佈全球喺某個職級 以上嘅員工,一律冇花紅。朋友已經預期花紅會大縮水,所以過年自己開心,都只係買隻冇金冇鑽嘅錶戴吓。點知返到公司,上司話佢夠高級,「有份」冇花紅。 難怪佢同上司呻:「第一年花紅攞咗去買層樓、第二年買車,今年就買得隻錶。喺度做嘢就算越做越掂,都係越撈越霉!」李華華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31

國有化救賽維疑問重重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10-26/100452511.html
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NYSE:LDK,下稱賽維)於10月19日,以0.71美元/股的收盤價創下上市以來新低。但一個週末過後的10月22日,其股價在開盤後一路上漲21.13%,收於0.86美元/股。

  股價急升源於賽維10月22日盤前發佈的一則公告。賽維宣佈已在10月19日與江西恆瑞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恆瑞新能源)簽署協議,後者將以0.86美元/股的價格購買賽維定向增發的約19.9%股份。目前賽維總股本為1.34億股,此次股份出售總金額為2293萬美元(約合1.43億元人民幣)。

  交易金額不算大,抵不上賽維一個季度的應付利息,但新余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持有買方恆瑞新能源40%的股份。這被光伏業內和資本市場視為一個信號——地方政府仍在救助賽維。有債權銀行江西省分行人士向財新記者分析,經過此次增發,國資在賽維的話語權增大,賽維可能進一步國有化。

  無論公司重組最終走向何處,賽維仍將面臨巨大的短期債務壓力和嚴峻的市場挑戰,國有化遠不是全部答案。

國資且進且停

  在賽維這份關於股權出售的英文公告發佈後的第一時間,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公告中的神秘買家「Heng Rui Xin Energy Co., Ltd.」正確的中文名稱。

  這是一家成立不足一個月的企業,看起來是專為此資增發而成立。江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資料顯示,恆瑞新能源成立於今年9月29日,其經營範圍包括產業投資,多晶硅、單晶硅、太陽能電池、組件等。公司註冊資本1000萬元,實收資本400萬元,法人代表為敖翔。

  除新余市國資持有40%股份,恆瑞新能源剩餘60%的股份為北京恆基偉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下稱恆基偉業)持有,這家以「商務通」產品為人所知的企業近年來在光伏領域作風激進,僅今年宣佈簽約投資的項目金額就有數百億元,但光伏市場對其產品情況知之甚少。

  新余對恆基偉業並不陌生,後者從2010年開始在新余投資建設800MW的晶硅太陽能電池生產線。有業內人士認為,恆基偉業參與收購賽維股份,有可能已獲得了地方政府對於後續賽維債務處理或者其他項目建設等方面的承諾。

  邁哲華(Martec)投資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能源電力總監曹寅分析認為,恆基偉業此次收購相當划算——以1000多萬美元的代價在賽維以及如何處理賽維的問題上取得了不小的話語權,「儘管賽維現在財務糟糕,但資產畢竟還在那裡」。按照購股協議,恆瑞新能源有權任命三名賽維董事會董事,雙方還同意增加兩名獨立董事。目前根據賽維官網的顯示,其董事會共有包括彭小峰在內的四名董事和三名獨立非執行董事。

  質疑聲音也有。一位行業諮詢人士向財新記者表示,「如果恆基偉業真有心做賽維,就不是拿這麼點錢,恆基偉業的實力也很難做起來,它的渠道、技術和管理對賽維都沒什麼幫助。」

  在曹寅看來,此次購買賽維股份以地方國資和恆基偉業共同出資的恆瑞新能源的名義進行,反映了地方政府對於救助賽維的態度——有限介入,最好能以市場化方式解決。

  不過新余市和江西省政府在救助賽維一事上已泥足深陷。今年二季度江西省財政組織了20億元資金,幫助賽維進行貸款周轉,「相當於基金,還給銀行後,銀行立馬再給新貸款,這樣貸款規模就沒有減少。」來自一家主要債權銀行的人士曾向財新記者解釋道。

  今年6月28日,賽維一筆來自華融信託的5億元借款到期,江西省政府先行代為償還。同時,7月12日新余市人大常委會網站上披露,該市人大已審議通過,將賽維向華融信託償還信託貸款的缺口資金納入同期年度市人民政府財政預算。今年10月22日,賽維兌付了4億元短息融資券,未透露資金來源。前述江西省內銀行人士透露,這筆資金亦來自財政。他還告訴財新記者,江西銅業集團公司也已拿出3億元幫助賽維。

賽維困境難解

  賽維二季度財報披露,當季運營虧損率高達73.4%,歸屬股東淨虧損2.543億美元。多晶硅、硅片及電池和組件的出貨量不理想,其多晶硅產能閒置近90%,電池產能閒置約80%。

  今年9月26日,上海新世紀資信評估投資服務有限公司將江西賽維的主體長期信用等級由A/負面調整至BBB+/負面,同時下調兩項債項信用等級。這份公告還顯示,7月賽維的開工率環比大幅下滑,硅片、電池和組件開工率分別為14%、10%和14%,單月毛利潤為-16.05%,銷售收入與成本倒掛加劇。7月單月淨虧損較6月又增加2.67億元,單月經營性淨現金流為-7.3億元。

  截至7月末,賽維的總負債為246.98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88.10%。根據賽維2011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據募集說明書披露的借款情況,從目前到今年年底,到期的貸款本金達5.195億元。

  根據債權銀行人士提供的信息,賽維今年三季度依靠政府幫扶基金完成貸款周轉,但有數百萬元的銀行利息沒有按時支付。但他同時表示,目前銀行主要是配合地方政府進行貸款周轉。

  彭小峰在9月17日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的說法是,賽維的金融和資本管理團隊將和銀行保持合作,繼續為賽維提供支持。賽維與銀行保持著建設性的關係,銀行同意與賽維合作,通過更新現有貸款對賽維予以長期支持,目標是以再融資優化債務。

  但賽維的融資手段寥寥。在被問及多晶硅項目的IPO問題時,賽維CFO賴坤森表示,多晶硅項目需要在完成技改,成本降至20美元/千克後才比較適合進行IPO,目前情況IPO將非常困難。一位光伏行業分析師曾向財新記者表示,賽維的多晶硅生產線技術在目前已不算先進,其成本可能達到每千克35美元-38美元,技改難度和投資都不小。

  賽維籌措資金的辦法還包括出售部分土地和土地使用權,賴坤森稱這部分資產出售價格在3.5億元左右。同時,賽維還計劃在未來幾個季度出售部分國內的光伏電站項目。曹寅認為,賽維的電站大多用以消化自己的庫存,目前困難是短期貸款迫在眉睫,而電站不是想賣就馬上有人買,也不可能立刻拿到錢。賽維已在出售電站緩解債務困境。10月23日,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300080.SZ,下稱新大新材)與賽維簽訂債務重組協議。賽維向新大新材出售14MW的廠房屋頂光伏發電項目,並以1.4億元轉讓款沖抵相應債務。新大新材則將通過向賽維出租這些發電項目獲得每年990萬元的收入,租期為六年。

  彭小峰在前述9月的電話會議上表示,在引進戰略投資方面,過去數月已和多家企業進行深入討論,其中兩家表現出明確興趣,但尚未收到任何要約。他稱這些公司規模很大,資金情況良好且熟悉行業,但並未透露更多細節。此前曾傳出可能進入賽維的企業包括中國中材集團、中國建材集團、中節能集團、平煤神馬集團等。但市場目前普遍認為賽維在短期內實現重組的難度較大。

  i美股光伏分析師王毓明向財新記者表示,此次股份出售金額只是杯水車薪,但如果有更多的國資進入,隨著國內市場的逐步打開,不排除賽維能夠憑藉國資的資源拿到更多的訂單,儘管產品價格不會很高。但他同時指出,擴大銷售的前提是使賽維的主要業務逐步恢復正常,這一目標的實現並非易事。

國有化是「喝海水止渴」

  賽維的頹勢對新余影響巨大。根據新余市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今年1月-8月全市新能源產業主營業務收入225.18億元,下降23.4%,戰略性型新興產業實現利稅18.37億元,下降59.5%,利潤下降81.1%,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光伏主導產業市場形勢低迷。

  即便如此,新余市市委書記李安澤仍在9月的全市領導幹部會議上表示,「全力支持新鋼、賽維、江鋰公司分別打造成千億企業。」

  現在的悖論在於,賽維從市場上很難找到有力的接盤者,業內普遍認為,賽維要繼續活下去,目前來看,引進國資幾乎是惟一可能的選擇。但除了財務紓困,國有化能給光伏企業帶來什麼?

  曹寅將目前的國有化趨勢形容為「喝海水止渴」,「國資委的經驗,國有企業的經驗過去在完全競爭的光伏行業是非常不成功的。」

  儘管如此,國有化已經成為光伏行業的熱詞,不久前曾傳出山東省東營市國資委收購東營光伏太陽能有限公司51%的消息,無錫市政府對尚德提出的國有化方案近來也引人關注。

  近期國內包括金太陽示範工程以及分佈式光伏發電等政策預期逐步升溫,這使業內看到國內光伏市場啟動的一線曙光,但這不足以讓全行業出現反轉。華泰證券10月19日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行業回暖仍需要歐盟反傾銷政策的轉向,依靠中國市場難以托市,同時由於全產業鏈成本已經被過度透支,還需警惕盈利下滑和壞賬等風險。即便回暖,企業的盈利能力復甦也會很慢。

  目前光伏市場的名義產能達到60GW,2012年全年新增裝機預計約33GW,去產能化不可避免,而不少機構的預計是供求再平衡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完成。國有化的另一個可能影響正是減緩去產能化的進程——地方政府都不願看到自己管轄區域內的企業大量關停產能,甚至破產。

  天合光能(NYSE:TSL)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9月接受財新記者專訪時曾提到對行業兼併重組的擔憂。「可能併購過程中一些地方國企或者央企並不完全按照市場化方式行事。它們取得銀行支持比較容易,和地方政府之間也存在著各種交易和關係,在併購案裡也許沒什麼利益,但是在其他地方有很多利益。這樣的併購對行業是不好的,因為可能過度競爭沒有消除,可能併購一兩年以後又要出手,這樣的折騰對於這些資產,嚴格講是不太負責任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74

日本擬將280個離島「國有化」 或加劇中日衝突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267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海洋政策與領土問題擔當相山本一太7日在記者會上透露,日本政府擬約280個被納入領海據點的無主離島「國有化」。產經新聞指出,政府此舉是唯恐一些離島在自由交易制度下,會落入外資手中。但日本這麼做無疑會加深中日矛盾

同一天,日本還啟動設立「國家安全保障局」,下設「中國和朝鮮」部門

山本一太表示:「(日本)將把離島作為國有財產登記,加強管理。並將(對外)傳播這一訊息。」自民黨內已敲定在近期繼續對280個無人島進行國有化。

日本於1977年首設領海法,目前被納入領海據點的離島有400個。日本海管部門在將釣魚島非法「國有化」後,繼續對其海洋周圍的無人島嶼進行調查,聲稱還有280個島嶼屬於「無主地」。為了鞏固海洋權益,日當局已擬定方針,要將這一些島嶼收回「國有」,而且也將為其中160個「無名島」立名。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台之後,首創海洋政策部長職位,首任是其親信山本一太。對於領海政策,山本認為必須加速步伐立法,「日本在管轄離島政策上不夠完善,實施政策收為國有非常重要,而且,有必要盡快立法,以便能進行管轄。」

《產經新聞》指出,日本當局之所以要加快實施離島「國有化」政策,並針對海洋權益新設領海基點,是唯恐一些離島在自由交易制度下,會落入外資手中。

另據財經,7日上午,日本政府還正式啟動了作為負責統籌日本外交、安保政策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事務機構的「國家安全保障局」,並由日本前外務省事務次官谷內正太郎擔任第一任局長。

該機構還將下設「宏觀」、「戰略」、「情報」、「同盟及友好國家」、「中國和朝鮮」以及「中東等其他」6大部門,並將根據在政府內彙集的情報制定政策,提交至國家安全保障會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38

全球能源行業的再國有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055

來自時政經濟研究所的Colin Robinson教授最近發表了一篇火藥味非常濃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指出英國的能源行業實際上已經被“國有化”了。Colin Robinson教授是英國最有威望的能源經濟學家之一,他的文章在英國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文章顯然是誇大了事實,至少從表面上來看,英國的能源行業並沒有被國有化,能源公司既沒有被國有化,也沒有被政府征用。但文章所指出的趨勢依然值得我們重視,能源企業的實際控制權正在悄悄的轉移,能源行業的眾多部門已被政府所控制。 Colin Robinson教授或許對英國的這種能源國有化的趨勢感到異常憤怒,但這樣的趨勢並不僅僅限於英國境內,它正在世界範圍內蔓延,德國、日本甚至美國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現了類似的趨勢。 能源行業一直是一個建立在公共政策和私人資本的混合基礎上的國民經濟部門,兩者相互鬥爭,勢力此消彼長。然而,就目前的形式來看政府似乎是越來越占上風。 稅收一直是政府控制能源行業的主要手段,英國對石油產品征收的稅費占到了80%,稅收還是塑造現在北海石油格局的主要力量之一。石油和天然氣是極少的受特殊稅收制度約束的的行業之一。 近年來,政府對能源行業的幹預手段又有了新花樣。除去稅收之外,還有兩種幹預方式比較普遍。 一是,限制能源種類。德國政府不再更新核電站的設備,任由核發電行業衰退;在法國,盡管有著悠久的采礦歷史和豐富的頁巖氣儲備,但他們卻相當排斥水力壓裂技術(水力壓裂是開采頁巖氣的主要技術);在日本,核電站已經被關停,也許永遠都不會再啟用;而在美國,對汙染排放的管制使得許多以煤炭為原料的火力發電廠關門大吉。 與此同時,德國在補貼煤炭和陸上風力發電;英國則豪擲千金大力推廣核能和海上風力發電;美國則一門心思的在整治燃煤發電廠的汙染排放。 這些國家都聲稱他們這樣做是為了保護環境,但令我們感到迷惑的是,在放棄清潔的核能發電而支持煤炭發電的決策上,是情緒占的多,還是經濟性和環保性方面的考量多! 二是,對終端零售市場的幹預。在法國,能源價格長期被人為的壓低;在英國,政府一直在凍結能源價格上做著不懈的努力,有至少有兩家政黨正在考慮嚴格限制能源公司的業務範圍,讓他們要麽作零售商,要麽作生產商。 來自政府的一系列的令人眼花繚亂的管制措施似乎只說明了一件事,政府應該為私人能源公司的定價負有責任。 這些自相矛盾的管制政策並不能帶給人們所想要的結果,卻帶給了私人投資者無窮無盡的麻煩。以德國為例,政府的行動讓一些大公用事業類的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傷痕累累;英國的價格管制則極大地損害了能源公司的收入和利潤。 政府和私人公司之間的角色似乎發生了錯位,誰也不知道未來2到5年會發生什麽。結果就是,一些能源公司巨頭開始考慮從一些特定國家退出,有些公司則想通過剝離零售端的業務來專註於上遊的供給業務。 最終的後果可能就是政府將成為投資者。能源系統需要增加新的產能,大量的歐洲能源設施需要整修和擴建,總花費將是非常巨大的一筆數字。而這些糟糕的能源政策卻無意中趕走了那些有能力投資的公司,這樣一來,能為如此龐大的工程融資的就只有政府了,真到了那一刻,我們的能源行業又將“國有化”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76

歐晉德辭董座 馬政府急出手 高鐵國有化 真能解救財務黑洞?(046)

2014-03-17   TWM
 
 

 

隨著歐晉德請辭董事長,政府啟動國有化高鐵的第一步。專家認為,必須節流,並活化土地資產,才能創造更多收益。

撰文‧周岐原

三月五日深夜十一點,高鐵公告董事長歐晉德辭去董座一職,這樁突如其來的人事異動,宣告馬政府正式出招,準備將高鐵國有化。

當前高鐵挑戰有二,首先是財務問題,其次則是遲遲未見進展的車站周邊土地開發問題。財務問題部分,以二○一三年上半年財報,高鐵累積虧仍高達五三四億元;其次,發行六年、本於○九年陸續屆滿的特別股,總金額約四○○億元,經延展十三個月,迄今高鐵公司仍未贖回。這些到期逾三年的特別股,積欠越來越多股息,成為高鐵一大負擔。

依目前所知的交通部計畫,除了由原期交所董事長范志強接任高鐵董座,另擬將高鐵的特許營運期延長,而為求公平,交通部也計畫提高官股比率,以使特許營運期延長的利益能夠全民共享,而非獨厚高鐵股東。「假設現在就確認延長特許年限,可以想見,高鐵股價勢必會飆漲好幾倍。那形同讓原始股東獲利,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召委蔡其昌說。

延長特許營運期為何能讓高鐵轉危為安,說穿了,還是在於折舊。目前高鐵的折舊攤提是採「運量百分比法」,其計算方式,是以「估計在剩下的特許營運期當中會有多少運量」為分母,至於分子,基本上則是「當期實際運量」。在此之下,分母越大,每次所要攤提的金額越少;分母要如何變大呢?把特許期拉長,估計運量自然也就變大了。

這一招若能上路,當然能讓高鐵財報立刻美化,但別忘了,○九年高鐵就曾在折舊方式上做調整,如果交通部這一回國有化的想法,只是「延長特許期的必要公平配套」,恐無助於高鐵真正轉骨。

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指出,高鐵收歸國有作法正確,但更重要的還是要透過開發高鐵沿線的土地,才能開源。「土地開發是(高鐵建設)重要的一環,政府責無旁貸。」他說。

高鐵前董事長殷琪曾公開表示,對於高鐵「僅僅侷限在一個交通運具的角色中求取生存之道」感到遺憾;的確,如果政府不從更高層的國土改造角度思考高鐵土地開發之道,只是在最簡單的折舊問題上尋求短期解套,高鐵的後路,恐怕仍難自此一路暢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031

俄羅斯國有銀行董事長:整個經濟都將被國有化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229

俄羅斯最大國有銀行Sberbank董事長German Gref表示,如果當局不采取措施控制局勢的話,整個俄羅斯經濟都將被國有化。

在出席Gaidar論壇的時,Gref認為隨著借貸人的財產流向銀行,政府會逐漸將銀行國有化。隨後銀行再拿著這些錢收購其他企業,最終形成一個巨大的金融產業集團。

Gref同時承認目前油價的低水平已經很明顯讓銀行業處於危機之中。

其實早在去年12月俄羅斯央行意外大舉加息以抑制盧布貶值之後,就有銀行家隨即表示“銀行系統已經終結”。而在去年12月末俄羅斯正式宣布救助第一家因盧布危機而陷入困境的銀行Trust Bank

受到油價持續下跌影響,去年盧布對美元貶值超過40%。

OTCex Group新興市場策略師Jean-David Haddad向彭博表示,“市場已經得出結論:俄羅斯的問題不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705

國有化? Money Cafe

來源: http://moneycafe-icable.blogspot.hk/2015/04/blog-post_21.html


星期一「膽粗粗」Buy Call,既然撲中、莫非丁蟹效應咁快玩完?

一日不足以論英雄,但關鍵都係要留意兩大指標,就係官方媒體有無改變支持股市論點、以及港紙有無回落。

當然,升市都要炒啱板塊。以為南北車仲有得去就真係太傻太天真,相反可以買中941、抄即日高低位都差四蚊!

中移動都算升得有理、至少業績「對板」,反而今日隻291阿媽用「怪招」回購番成間公司業務,華潤創業變成華潤啤酒,市場除左莫名其妙外,真係諗唔到更好形容詞。

當日整死華創零售業務,皆因宋林好大喜功要做國際收購,結果「孖左」個Tesco,點知原來係個大氹,根本難以翻生。

新主席傳育寧身經百戰、看見291 股價跑輸大市四分一條街,居然諗到呢條絕橋「斧底抽身」,懶理仲有無得留喺藍籌、中環人都不禁讚果然夠果斷夠狠!

大行似乎都buy 華創呢招,Jefferies 話按收購價反映啤酒業務比起同業有33%溢價,摩通更誇張,用過去5年時間比較,認為華創啤酒「完勝」青島啤,市佔率更穩佔24%全國第一、加上執行能力強,足以支持今次交易28倍PE估值。

大行要做生意、大家都明既,但用咁多歷史數據去證明估值,反而不理會去年啤酒盈利倒退兩成,而全國啤酒銷售更有見頂跡象,前景先叫人擔憂。

交易細節其實全部合規、但叫人唔舒服地方係母公司將所有業務收歸國有,只剩底一枝啤酒留比股東。

簡單比喻就係阿爺唔再信香港、將金融中心地位全數轉讓比上海,然後再派番每人十萬、八萬現金比大家,你會唔會「袋左先」?

到底今次係「削肉還母」、定係阿媽「削肉救子」,相信大家有自己判斷。好似黃師傅一語中的、作為華創股東,最樂觀收到11.5蚊特別息外、比盡你賣到所有股分比華潤集團,都係收多12.7元,加埋24.2,比起今日收市價只係多收五毫,點解唔係呢個價沽出、穩穩陣陣收錢落袋? 反而仲要冒險等華潤決定買唔買自己手上批貨?

有中環人睇完上市公司通告,都大駡寫法誤導,既然唔係全數用12.7元收購股分、實際只係五股買一股,點解要落個參考價話有六成溢價?
唔通阿媽真係擔保他日完成交易、計埋「除息」效應仲收到咁多錢?

當然,有「藝高人膽大」股東,會搏華潤日後繼續註資291、確保唔會成為華潤啤酒,話唔定未來繼續有註資概念,包括「執靚」返零售業務條數,再註入公司。甚至好似267咁、變成整體央企上市,到時就不得了!

要指望華潤可以用三至五年將零售業務「起死回生」、再重新放入291,好似管理層咁講太長遠啦!

值得一提係、內地媒體近日針對華潤報道得最多,唔係今次交易,而係內地華潤超市被曝光售賣假茅臺,更被官方追究。

似乎都說明、三至五年翻身,真係可能似一個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798

麥嘉華﹕央行買資產 變國有化

1 : GS(14)@2016-03-15 13:43:45

【明報專訊】歐洲央行上周決定擴大買債規模,並將買債範圍擴大至銀行以外的企業債?。分析師預期日本央行就算周二按兵不動,也很可能於7月前加碼寬鬆。「末日博士」麥嘉華(Marc Faber,小圖)向CNBC表示,全球央行「放水」,其購買的資產將愈來愈多,所有金融資產將落入政府手上,逐漸邁向社會主義。



稱日央行不理成效 買光資產

麥嘉華說,央行的政策基本上是把債務貨幣化,尤其是日本央行(BOJ)正在買光所有國債,儘管他認為這些政策對提振經濟的作用不大。他稱:「各國央行都不關心放水的作用,只是要維護威信。它們的放水措施已泥足深陷,卻未見效果,只好再落重藥。央行最終會買光所有政府債券、企業債?,甚至所有流通股。若樓市下滑,央行也會購入所有房產,然後政府將擁有一切。」

麥嘉華預計,各國政府與央行和財政部會盡一切辦法,不讓資產價格下跌。他說:「若股市下跌,我相信所有央行將購買股票。這並非沒有先例,香港政府在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風暴曾出手購買股票。」

他預期,政府最終擁有所有企業債券、國債,然後回歸社會主義和計劃經濟。麥嘉華的說法可能有點誇大。以日本央行為例,它不是從財政部直接購買日本國債,而是從市場購買。由於銀行、保險公司按規定必須在其儲備持有日本國債,日本央行不太可能收購所有在外債券。不過日本央行確是利用其量寬計劃,在公開市場購買ETF。

(綜合報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15/news/ec_eco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787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