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圈子、面子和赌性——晋江富豪扎堆上市的文化基因

http://www.infzm.com/content/37914

短短几年间,福建晋江市已有19家公司相继上市。资本市场的放大效应,使人们对于晋江这个仅有百万余人口却品牌林立的弹丸之地兴趣陡增。但走上资本市场,不仅仅意味着财务透明,还使企业不得不加速扩张步伐,对于富于赌性的晋江企业家来说,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豪赌。 

“谁阻碍上市谁下台”

王良星夹起一块鱼肉,刚要放到嘴里,转身问司机:现在股价多少?“三块六毛五。”

在今年10月份,这种几乎程式化的一问一答,每天至少进行两到三次。一个多月前,利郎和同城的匹克先后登陆香港股市,加上此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 喜德龙,福建晋江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已增至19家,这个数字在中国几千个县及县级市中排名第二。隔着台湾海峡,晋江距离金门仅有5.6海里,是一个有百万余 人口的县级市。

也许是因为利郎上市后股价即跌破了发行价,也许是对于资本市场的新鲜感,王良星近乎偏执地关心着自己公司的股价。以至于他“现在和朋友们打牌、喝茶的机会少多了”。

他是一位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身材保持得不错的中年男人。草根出身,但总是一身时尚装扮。你若问他,将来如果有一天卖掉了家族企业,会不会移居像巴黎等时尚之都时,他会连忙摇头:“不可能的啦……充其量到香港或澳门!”

企业上市,这是王良星20年前所无法想象的事。1988年,26岁的小伙儿王良星到北京捞世界,在一家四合院遇到比他还要小8岁的同乡、后来的安踏董事长丁志忠。20年后,安踏和利郎的年销售额分别为46亿元和11亿元,前者俨然成为晋江运动品牌企业的一介标杆。

安踏于2007年7月在香港成功挂牌后,丁志忠鼓动王良星也加入到资本阵营中来,并把曾在安踏任CFO、后帮自己做财务顾问的倪忠森介绍给了王良星。

事实上,此前一年王良星已在酝酿上市,同时也聘请了一家机构做顾问,当丁志忠推荐倪忠森时,他不假思索地请原先的机构出局,然后把倪的恒润国际视为座上宾。“王、丁二人的关系密切和信任程度可见一斑。”倪忠森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这也是晋江富豪们圈子文化的一处注脚。事实上,除了王良星与丁志忠这种“故交”之外,一些在产品线上存有竞争的企业老板们,同样在私底下谈笑风生——譬如丁志忠发起,在晋江紫帽山圈下几十亩地建造的一座农场,股东就有特步、利郎、九牧王、七匹狼等企业的掌门人或少帅。

晋江企业家喜欢抱团的特点,早就体现在他们过去相互模仿营销手段、集体创牌的行动中,而现在,在企业上市的问题上,他们也有着同样的热情。

安踏当初上市时,丁志忠就曾在内部高层会议上说,上市是“绿色工程”,谁阻碍上市谁下台!

在这种上市冲动的驱使下,晋江企业选择的上市地可谓五花八门,譬如今年除了361度、利郎和匹克在香港上市外,还有鸿星沃登卡在韩国挂牌,至和织造在新加坡挂牌,星泉鞋业甚至选择了马来西亚!

“要么当领头羊,要么做乞丐”

当蜂拥上市与“绿色工程”联系到一起的时候,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考量,这个隐喻似乎都不失精辟。

“上市可以使企业运转更规范、更透明,也算兑现了对高管的激励。”王良星说。

前半句是“普适句式”,而后半句就未必可嫁接到所有的上市公司了。王良星的戏剧性风格再一次显现——他的太太经常抱怨他给的“零花钱”太少,而对利 郎高管却分外慷慨。比如利郎副总裁潘荣彬,当年是一家年利润二十多万元的利郎专卖店老板,如今持有3%的公司股份,市值约1.4亿元。

“我在一个类似‘移民城市’的组织里,尝到了‘高薪养人’的甜头。”他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不过,拼命三郎的代价是不菲的。在潘接受亿元市值的股票之前,他的妻子由于无法忍受其不分日夜的工作方式,一怒之下选择了离婚。

而“绿色工程”同样也可隐喻为,在合适的时机上市,不但可以在资本市场圈钱,还可以获得政府的“红包”,更重要的是,可将自己过去不太拿得出手的历史“洗白”。

“这其实涉及到晋江民企的原罪话题,”倪忠森说,“这一群体要么是遇到资金困难后试图豪赌解困,要么希望结束过去游走在混沌的游戏规则边缘的日子。”

豪赌几乎是晋江商人的天性。不但是上市,惯常的商业决策也无处不见豪赌的影子。丁志忠当年请孔令辉做代言人,“机”从“危”中来,最后赌了个咸鱼翻生。

王良星同样曾是一位“赌徒”。创业14年后,王良星于2002年遇到了一道几乎迈不过去的坎儿,几乎弹尽粮绝,刚提出不久、日后成为其立足之本的“商务休闲男装”概念就要成镜花水月。王良星决定孤注一掷,到这一年3月28日的北京服装展会上做最后一搏。

这一天,利郎企业史上“最真实的荒诞”一幕出现了,在北京昆仑饭店百平方米的豪华展位,代言人陈道明走秀轰动全场。“整个服装界的感觉是一匹黑马出现了,我们的加盟商一下子从80多个增加到120多个。”利郎副总裁胡诚初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道。

彼时利郎欠债已超过3000万元。展位又要耗费近200万元,签下陈道明数百万元。钱从何来呢?

“请陈道明的钱是我到上海借的。”胡诚初说。其他的资金渠道,则是王良星向朋友举债,甚至通过地下钱庄融资。

“要么做领头羊,要么做乞丐。”这些细节如今王良星已能坦然面对。但于当时命悬一线时,他亦是一度灰心到极点的。只是最后他成了赢家。

有趣的是,当年王良星并不寂寞,兄弟企业劲霸也同时遭遇危机,最后通过柒牌向银行担保借贷6000万元,才躲过一劫。

2004年,利郎销售额突破亿元。一年后,王良星的腰板硬朗多了,他也不再忌讳告诉陈道明当初“六个锅盖十个锅”的有惊无险。彼时陈道明买了辆奔驰车,后又不太喜欢,对王良星开玩笑说,我把车卖给你吧。王良星爽快地答应了,后来他把这辆车送给了父亲,自己又买了一辆。

事后的侥幸成功掩盖了豪赌的风险,人们后来只看到那些幸存的公司,却忽略了晋江也有大批企业倒闭的现实。当地一位投资界人士表示,晋江老板远没有外界传说中那么光鲜。“许多晋江企业的现金流非常糟糕,又不懂得变通,有的就通过借高利贷发工资”。

上市又何尝不是一次豪赌?不过,从商业史上看,豪赌上市比赌一场秀摔跤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了。

“红包”的哲学

站在被称为世界第一座“开”字形斜拉桥晋江大桥上,你可以看见桥头两侧的“风景”——一边是桥侧宽阔的草地上低头吃草的牛群,一边是名为“易建联” 运动品牌的巨幅广告。 而在晋江市区,“香港姚明有限责任公司”就在贵人鸟隔壁。20分钟路程,你还可以去到“奥巴马餐厅”……

如果将桥头的老黄牛视为晋江或整个泉州企业主们埋头苦干的写照的话,“易建联”“姚明”“奥巴马”尽管有山寨之嫌,但从一定程度上亦可视为民间智慧的缩影了。

“其实一直以来我们时常感到自卑,觉得我们的地理位置不好,学历和见识不如别人,所以只好加倍努力去创造。”王良星说。他去读EMBA,除了吸收知识和结交朋友,他还把自己最欣赏的老师,请到自己旗下做独立董事。

在一个充分竞争的领域,民间力量的自由选择,一直是闽粤、江浙和重庆一带制造财富奇迹的永动机。不过,近几年,包括晋江在内的许多地方政府更希冀“有形之手”能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利郎、匹克等企业今年均获得了超过300万元的资金奖励,民间称之为“红包”。这源于晋江市政府于2007年制定的“对企业上市的扶持措施”,即对当地上市企业奖励330万元。

利郎们所获奖金来自于2009年约3000万元的政策资金预算,而在2008年,这一数字超过7500万元。晋江市政府的“扶持措施”于今年年初修改后,对股改、筹备上市都有从30万元到150万元的奖励。

这些激励政策并非晋江市政府独创。泉州市也有相关的红利政策,不过力度逊于晋江。而在浙江温州市,当地政府也有类似举措,比如对于上市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甚至包括企业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家可享受温州永强机场贵宾待遇等。

但除了激励政策之外,晋江市政府为了协助企业上市,还聘请了经济学家吴晓求及国家发改委官员等人设立晋江企业上市专家顾问组,甚至请来深交所驻福建首席代表兰邦华来挂职市长助理10个月,可谓用心良苦。

“在闽南人本来就非常注重‘面子文化’的情形下,这一政策容易导致企业主的浮躁心态。”晋江一位闲暇时写诗的企业界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力陈一些晋江企业“为上市而上市”的陋习,和上市后“大企业做小”、“小企业做大”等造假行为。

激励之下,晋江上市公司难免良莠不齐。当地一位财务人士透露说,在他经手上市的当地企业中,财务报表需要推倒重来的公司大约占四到六成。

而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上市成本较低的证券交易所,对中国地方政府奖励企业上市的举措向来喜闻乐见,并通过各种渠道眉目传情。

事实上这些交易所时有尴尬,如新加坡证交所,一方面对中国概念夹道相迎,另一方面又为挂牌的中国企业频繁闹出丑闻懊恼不已。

王良星信心满怀。不过他有时也会流露出对资本市场基本游戏规则的陌生。11月9日,利郎发出的一纸澄清公告称:“近期投资会议中,管理层对利郎业务表现的评价及对未来的展望,不代表公司对有关截至2009年12月底业绩的估计或预测。”

分化进行时

当九牧王等龙头企业上市受挫时,利郎“后发先至”,给晋江企业带来了不少的震动。而当更多的服装企业急于上市融资时,先行者们则希望走得更快。“我 们接下来要大力打造新品牌。”王良星为自己斟上了一杯茶。利郎招股书显示,上市所募集资金主要用途之一即用以推出L2系列。他的计划是,2010年利郎销 售额突破20亿元,新品牌销售过亿元。

两年翻一番,显然是一个艰巨的超越。这意味着,王良星以后到紫帽山的农场里和大伙儿切磋茶道、体验养猪养牛之田园乐趣的时间要更少了。

一位泉州投资界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称,由丁志忠、七匹狼董事长周少雄、九牧王董事长林聪颖等十几家企业于2008年发起成立的“闽商投资公司”一年来,上马项目屈指可数,“他们每家现在考虑最多的是自我纠错和变革。”

做女裤的威兰西做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决定——开始有意在网络营销上“烧钱”。

“泉州的商业文化,草根气息太过浓重,不少企业主要么是对网络营销不甚了解,要么始终有着可能会对普通销售渠道产生冲击的偏见,这块蛋糕于是被冷落 了,以后八成又会蜂拥而上。”威兰西总裁范道远笑着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蜂拥而上”,正是泉州特别是晋江企业一直以来的惯性思维——你做批发,我也批发; 你转变渠道,我也跟着改变;你请形象代言人,我比你请得身价更高;你要将总部迁至厦门,我过去做你邻居;你要上市,我紧随其后……

而以利郎推出L2系列,和威兰西大力尝鲜网络营销通道为代表的当下生态,正是以变革为驱动力的“新泉州逻辑”。

管理层面的变革趋势其实更为明显。林聪颖开始反思九牧王高管流动频繁的真正原因,丁志忠与王良星常互相调侃:到底是“先集中,后民主”,还是“先民 主,后集中”更适合高效做出正确的决策?“结论呢?”“讨论本身的意义大过结论。”“那你和丁志忠谁更强势?”“当然是他啦,我与他一起出差住同一间房 里,电视遥控器始终握在丁志忠手上。”

王良星甚至开始有意无意培养自己从武汉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不久、24岁的大儿子,“他到处去实习,从在专卖店做营业员开始,有时也会来利郎旁听董 事会”。“分化同时,晋江企业大整合已拉开帷幕。”倪忠森说,“如何提高晋江样本的上市品质,或许更为重要。”他认为未来晋江运动品牌企业恐怕要有一轮大 洗牌,活下来的运动品牌上市公司将不超过4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52

對比一下,你在哪個圈子? 成長價值投資

http://www.jztzp.com/a/51900.html

1.打工的圈子,談的是閒話,賺的是工資想的是明天。(短線交易者,只關注近幾天的股票走勢)

 

2.生意的圈子,談的是項目,賺的是利潤想的是下一年。(中線投資者,關注一個波段的股票走勢)

 

3.事業的圈子,談的是機會,賺的是財富想的是未來。(長線投資者,關注一隻股票的生命週期,伴它從小到大)。

 

現實生活中的常識,用到股票投資中同樣管用,你進入哪個圈子就會得到相應的回報。選擇股票就應選擇那些,企業管理者把工作當事業來做的人,這個很重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18

創業圈子飛來假天使 創業者經歷的不靠譜故事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2-14/2MNDIwXzU4Mzg2MA.html

「長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有可能是鳥人。」這句網絡流行的調侃語,放在當前熱火朝天的創業環境下,戲謔中頗有幾分真實的意味。

周亮(化名)最近就碰到了一件令他鬱悶的事。在通過申報、審核、比賽等層層關卡後,周亮所在的企業加入了某知名第三方創業聯盟。該聯盟承諾會對入選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戰略梳理與規劃指導,並有大量平台資源可供企業共享,對於成長優秀的企業還會參與早期天使投資,這對於剛在互聯網創業階段起步的周亮來說,無疑等於多了一個加速平台。

出於對上述聯盟的信任,周亮將涉及企業目前的商業模式、核心技術、拓展設想等具體內容毫無保留地告訴了聯盟派駐的相關服務人員。然而,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沒過多久他便獲悉聯盟內部自己組建了一個團隊,操持起了與周亮類似的創業項目,原本的導師瞬間竟然成為了行業競爭對手。

在炙手可熱的創業大潮推動下,大量的創業圈子順勢而出,這些圈子背後的操盤者多為第三方創業服務機構,他們以服務的形式為創業企業提供發展平台,甚至還包括提供早期的投資資金,而這些都恰恰是創業早期企業最迫切想要得到的資源。另一方面對於這些創業服務機構而言,通過搭建平台接觸大量的早期創業企業,從中發現成長優秀的苗子也成為了其獲取早期投資渠道的有效途徑之一。可以說,這是一種雙贏的做法。

然而,正因為如此,不少魚目混珠者也乘機混入了這個群體中試圖謀利。一位投資界的人士告訴記者,這群人在業內被稱為「假天使」,且一直存在,他們借為企業服務的名義來誘套企業的核心機密,其實質是自己組建團隊來複製創業者的項目,或者是將一些初創型企業的好點子嫁接到自己的已投項目中,這些假天使中也不乏一些打著創業扶持機構名義的個人或是團體。

周亮覺得自己可能是碰到了「假天使」,但當他試圖維護自己權益時卻發現自己除了與該聯盟簽訂過相關服務協議之外,並無其他約束條款,而在已簽訂的協議中也無涉及保密企業核心內容的相關條款。

記者在採訪多家創業服務機構之後發現,在這些服務機構內部鮮有與企業簽訂保密協議的做法。甚至於有機構內部人士向記者直言,不簽保密協議是行規。

他給出的理由是,一般進入這些創業圈子的第一步就是申報,在申報時企業都會被要求遞交商業計劃書,而其中必定會涉及一些企業的核心內容。不僅如此,所有的投資機構瞭解擬投企業的第一步都是從商業計劃書開始。「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要與每一個遞交商業計劃書的企業都簽訂保密協議顯然是不現實的事情。」他說,「保密協議大多只存在於進入DD(盡職調查)階段。」

另一方面,上述人士也向記者提及,其實對於早期創業企業,它們中的不少企業一開始並不明確自己的創業方向,調整發展方向的狀況時常存在,一旦發生變更,先前的保密協議就會變成一張廢紙。

然而,即便是那些少數有簽訂保密協議的機構,對企業來說很多時候這紙協議更像是安慰劑。某家早期創業扶持服務機構的副總經理告訴記者,其在與企業簽訂服務協議時會涉及一部分保密條款,比如企業間不能相互洩密,機構不對外洩露企業核心信息等內容。但他也向記者坦言,這些條款無任何法律效應,是否遵守全憑協議雙方的個人信用,一旦真的發生洩密的問題,企業很難來維護自己的權利。

但也有創業者對此事並不感冒。一位創業者向記者直言,企業害怕核心內容洩密無非是怕被競爭對手趕超,但在創業這件事上,沒有一個絕對獨一無二的創業想法,任何一個創業思路的背後都可能有成百上千個相類似的企業誕生,且任何企業都不可避免地會遭遇行業間對手的抄襲、模仿。他舉了個例子,就好比企業開發了某個核心技術,但這個技術永遠都不會成為壁壘,因為永遠有更厲害的技術高手。「指望著想要一家獨霸天下的做法本身就不正確,相反只有在更多同行企業的帶動下才能促進行業的發展,企業才能從中獲得更多的利益。」他說,「企業真正在乎的核心壁壘應該是時間,誰能在時間上搶先一步,誰才能站穩腳跟。」

上述投資界業內人士建議初創期企業在加入第三方創業服務機構前,應先瞭解一下這個服務機構過往在業內的口碑。同時,為了規避後續可能產生麻煩,創業者在與這些機構溝通時也可以採取有所保留的做法。「比如不一定要向機構全盤托出涉及企業的關鍵信息,按照機構對企業的服務進程以及是否對企業真正受用的程度,再逐步地向機構『透底』也是一種穩妥的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296

「二代結盟」有感:圈子就是圈子 東方愚

http://www.zhanghua.cn/?p=5186

《中國企業家》雜誌編輯約我,就他們2013年第8期上題為《二代結盟》的報導做一點評,我就隨手寫了幾句:

圈子就是圈子

五年過去了,這幫年輕人玩的越來越起勁了。

當年江浙一幫企業二代少主們,來珠三角和這裡的家族企業交流。那時正值金融海嘯最嚴酷的時候。他們白天正襟危坐談宏觀經濟和企業治理,晚上在酒吧High翻天。

「金融海嘯延緩了富二代接班」。這是我在酒吧裡得出的一個結論。彼時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並沒有真正接班——父輩們認為這時候退位是不負責任的。

現在,他們真正掌舵了嗎?也沒有。這幾年,國進民退趨勢愈演愈烈,中國商人的信心在坍塌,而在政權交替時刻,老一代的企業家更想琢磨透一些東西后再歸隱。時間就這樣流逝。二代企業家們絕好的歷練機會打了折,而他們卻認為已然收穫良多。

「圈子就是圈子。」這是我現在的結論。原先一個緊湊的——無論地域、年齡段還是價值觀相近的團體,現在像攤煎餅一樣在全國展開,這是成也是敗。所謂成,是這代人心態更開放,學習能力也更強,他們之間的資源共享能為中國商業添加新動力;所謂敗,是五湖四海參差不齊的人群很難找到「最大公約數」,制度建設和運轉機制要麼浮於表面,要麼事倍功半,要麼幹脆失靈。

這不是對他們能力的不認可,相反,我認識和接觸過的「接力中國」成員都很Nice,我只是想說,中國人抱團,總是會陷入一個怪圈——抱著抱著發現自己的臂膀不見了。(財經作家 東方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65

互聯網時代的產品與圈子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5132.html

MSN VS QQ——商務圈VS生活圈

2012年年底,當微軟宣佈將在2013年第一季度以Skype替代MSN的時候,它在中國並沒有引起多大的注意,當然原因並不是因為此政策不包括中國區,而是因為那時基本上已經沒有多少人在用MSN了。

2005年,當MSN姍姍來遲地進入中國的時候,QQ已經成為了大多數中國人的網絡通訊工具,但這並不意味著MSN就沒有機會了,在那個時代,雖然QQ更加方便,體驗也更好,但它給不少人的印象卻是閒聊的工具,因此它在公司內部並不受歡迎,許多公司明令禁止上班掛QQ。2008年當我在中關村做第一份正式工作的時候,我到公司的第一項任務是申請MSN,MSN在那個年代給人的印象是簡潔、大氣、商務范,正因如此MSN在那個年代的商務通訊領域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那個年頭,如果你問客戶要QQ,對方很可能會鄙夷地看你一眼說:「(土鱉)我沒有QQ,我的MSN是……」

因為MSN與QQ的差異性,MSN在某些地區成為了商務網絡通訊第一工具,許多商務人士基於MSN形成了自己與QQ完全不同的圈子。

MSN本有機會在商務通訊領域成為與QQ並駕齊驅的通訊工具,但最終它還是沒落了。姍姍來遲,本來已經讓MSN在與QQ的競爭中沒有任何優勢,更要命的是它患上了國外互聯網公司進入中國的通病——失敗的本土化。與QQ相比,雖然MSN簡潔大氣,但從功能與體驗上來說其與QQ相去甚遠,比如在群的容量上MSN群只有20人,而QQ群至少有100人。同時用過兩種工具的人,雖然對MSN難以割捨,但最終卻也不得不忍痛割愛。在今天MSN已經成了許多人的記憶,我已經至少3年沒有打開過MSN了。

Google VS百度——牆外圈VS牆內圈

2006年Google正式進入中國,跟MSN一樣,它姍姍來遲,但面對咄咄逼人的百度,Google並非不堪一擊。全球排名第一搜索引擎的品牌效應、乾淨的界面加上能夠搜到牆外信息的優勢,使Google在高端用戶、商業用戶以及牆外用戶中形成了較強的口碑效應,以這些用戶構成的圈子形成了不同於百度用戶的圈子。曾有一度,Google的中國市場佔有率超過了3成。試想,如果那時谷歌的服務穩定一些,本地化做的到位一些,也許它能夠鞏固陣地、迎頭趕上,像蘋果那樣由高端用戶滲透到中低端用戶,但是歷史沒有如果。

Google自從正式進入中國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活在百度的陰影中。在Google進入中國前一年的的2005年,百度在NASDAQ成功上市,同時在alexa排名中超越新浪,成為第一中文網,而百度CEO李彥宏則在同年榮獲200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百度在2005年可謂炙手可熱。雖然Google中國的市場佔有率曾超過30%,但百度一直牢牢將它摁在掌下,從未給它翻身的機會。

與Google遲鈍的本地化行動相比,作為本土公司的百度做出了一系列接地氣的舉動,貼吧、知道、音樂等產品紛紛上線,在搜索引流方面,雖然競價推廣有點無下限,但卻深受中小企業的喜愛。百度成功的本地化策略使其逐漸將Google甩在了身後。而Google另一個失敗的重大原因是其服務的不穩定性,隔三差五地Google就打不開了,這對於用戶體驗是致命的傷害,一旦打不開Google,大部分用戶只能轉向它的競爭對手——百度。於是百度逐漸將Google中國的市場佔有率一再壓縮,到Google退出中國後的幾年,Google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長期在個位數徘徊了。當然,曾經Google的核心用戶——高端用戶、商業用戶以及牆外用戶形成的圈子也便被百度打破並收編了。

QQ空間 VS 新浪微博——三線城市圈VS一線城市圈

QQ空間作為中國最早的社交網絡之一已經存在多年,它伴隨著許多人從少年時代走向青年時代,成為連接朋友之間必不可少的紐帶之一。近幾年來,人人網、開心網、微博呼嘯而來又呼嘯而去,雖然它們曾叱咤一時,但最終卻不免落入活躍度降低的怪圈。然而這麼多年來,從沒有人說過QQ空間活躍度降低,學生在空間上傳他們的畢業照,新婚夫婦在空間上傳他們的結婚照,新媽媽在空間上傳他們的寶寶照,甚至步入中年的人也在空間上傳他們的旅遊照。當你在空間更新狀態後,永遠不要擔心自言自語的尷尬,一定會有朋友前來留言評論。QQ空間如此成功與其基於QQ這個通訊工具形成的龐大體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許多開通QQ空間的人是因為在使用QQ過程中被引導開通的(就像現在360引導用戶安裝360瀏覽器一樣)。

基於QQ的龐大體系,QQ空間形成了同學、好朋友之間的強關係圈子,QQ空間中的好友,很多雖然分隔兩地,但當過年回家時總還是要一聚敘舊。時至今日,QQ空間在三線以下城市依然魅力非凡,但與生活閒適的三線城市相比,生活、工作壓力都更大的一線城市用戶已經沒有那麼多得精力去更新自己QQ空間的說說和相冊了。

與QQ空間相比,新浪微博誕生較晚,由於其在推廣期間利用新浪龐大的媒體關係招攬大批娛樂界、體育界、文藝界等各界明星、名人入駐,因而自一開始便形成了與QQ空間完全不同的氣質。又由於新浪微博用戶之間的關係可以是單向的,而非QQ空間那樣雙向,因而新浪微博對大多數用戶來說是一種弱關係——即單方關注的關係。至於圈子,新浪微博用戶之間形成的是基於同一類職業、興趣或媒體的圈子,他們之間可能算不上朋友,但常因為討論、關注一個行業或一個領域的問題而形成圈子。這個圈子與QQ空間基於朋友關係以生活為主題的關係差異較大。

QQ空間與新浪微博形成的三線城市圈和一線城市圈當然也有交叉,但二者互不影響,因而這兩個圈子並非像上述兩個是你死我活的關係,而是共生共存、互不侵犯的關係。

Evernote VS 有道云筆記——中產圈VS屌絲圈

說到筆記工具,一位朋友@承哲 曾寫過一篇《盤點Evernote在中國的水土不服》,文中曆數了Evernote在中國本土化不利的地方,比如——沒有社會化分享,高額的收費以及複雜的功能等等。Evernote這樣做弊端固然很大,但利端也不容忽視。先說高額的收費,在Evernote上,用戶只有60MB的免費空間,許多用戶反映多上傳幾張大圖空間就沒了,但是對一般用戶來說,60M的空間是基本夠用的,且其使用體驗也是比較不錯的,對於用慣了Evernote的用戶——特別是中產用戶來說,因為Evernote帶來的一貫良好體驗,所以他們是不太介意每月花30塊錢來付費的。我身邊有不少朋友就經常在推薦Evernote並總是自豪地說:「Evernote體驗不錯,我已經買了一年的空間。」再說Evernote的複雜功能,比如圈點、食記、人脈等,雖然大部分用戶用不著,但當你看到它們的時候,是不是感到一種高高的逼格?逼格這東西雖然有點虛,確是中產以上用戶比較看重的一種感覺。因為Evernote的國際品牌背書、較好的用戶體驗以及高逼格的感覺(收費和複雜功能),它在中國的中產圈有著較好的口碑和使用率,目前其用戶已超500萬,奔著1000萬的目標大步邁進。

相對Evernote,有道云筆記的初始免費空間是2G——並且免費空間還會隨著在線時長不斷增長,這幾乎對所有人都夠用了。有道云筆記在界面上不可思議的簡潔,使用方法相對Evernote也更加簡單。因為更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有道云筆記在發佈兩週年的時候用戶已突破1500萬。

筆記工具本是一個相對小眾的軟件,但隨著未來人們寫字習慣的改變,它同樣具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說到使用二者的圈子,除了上述分析的是否免費和更符合國人的使用習慣之外,看二者對設備的支持力度也可以一窺一二。Evernote對蘋果設備的支持力度好於安卓,而有道云筆記對安卓設備的支持力度好於蘋果(我要吐槽一下,有道云筆記在ipad上竟然不能分享)。從這點來看,Evernote的用戶是大部分是基於中產的圈子,而有道云筆記大部分是基於屌絲的圈子。

至於二者的未來的誰更有可能勝出?如果Evernote的本地化成功,並能提供更好的服務和體驗,那麼它可能會像蘋果VS小米那樣形成與有道云筆記不同的圈子。否則,形勢不容樂觀。

微信 VS 陌陌——熟人圈VS生人圈

微信誕生於2011年年初,在一大波即時通訊工具中,微信很快佔據了上風,並用令人髮指的速度迅速增長,很快它將幾乎所有的同類工具甩在身後。微信的成功與其存在多年的QQ體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許多人的微信好友便來自QQ,在微信發展前期,你可以將微信看作是移動版的QQ,將朋友圈看作是移動版的QQ空間(但二者並不完全一樣,後文詳述)。等到微信將手機號綁定後,它的用戶已經逐漸形成同學、朋友、同事之間的強關係圈子。

陌陌幾乎與微信誕生於同時期,憑藉在最一開始「陌生人社交」和「約炮神器」的標籤,陌陌的用戶也實現了快速增長,雖然用戶數量難以與微信匹敵,但超過5000萬的用戶也已足夠讓陌陌偏安一隅了。不少人認為陌陌和微信是你死我活的關係,事實上情況並非如此,微信的重要功能其實有兩個,其一為熟人社交,其二是陌生人社交(同樣是「約炮神器」),搖一搖和附近的人就是基於此做的工作。當微信發展壯大之後,它漸漸淡化了「約炮」這個概念,但這一點卻被陌陌很好地繼承並發揚光大。許多安裝了微信的人,並不介意同時安裝陌陌,需要聯繫熟人的時候,他們會打開微信,無聊、想與陌生人約會或者約炮的時候,他們會打開陌陌。陌陌的用戶基於「陌生人」這個概念形成了與微信不同的圈子。

未來微信能不能剿滅陌陌?我覺得只要陌陌持續與微信形成差異化戰略,雖然它可能難以撼動微信的地位,但也不會輕易被微信殺死,話說當一個蜀中劉備又有何不好?

微信的圈子

最後來說一下微信,上文說微信可以看成移動端的QQ,而朋友圈可以看成移動端的QQ空間,微信基本可以看成移動端的QQ,但朋友圈並沒有這麼簡單。在QQ空間裡,如果你發佈一個狀態,評論者相互之間不管是否認識都可以看到,他們可以將你的圈子看得一清二楚,聽過一個段子,某人在自己說說的評論下跟女朋友秀個恩愛,結果被父親看到,父親迅速打過電話詢問:「在你說說下面說『我愛你』的誰?小小年紀不好好學習……」但微信的朋友圈則不存在這個情況,如果在你狀態下留言的人相互之間相互不是好友,那麼他們就看不到其他人的評論,關於這個小小的功能微博上有個段子,大家一看便會欣然領會。

正因為這個簡單的設置,微信的用戶形成了朋友之間、同事之間、陌生好友之間等多個相互平行的圈子,朋友間的對話同事無法涉入,同事間的討論,朋友同樣無法涉足,這樣,高低端用戶圈子自成體系,而不會相互侵擾,高端用戶因而維持著高端感,低端用戶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任何人想通過「二度空間」在微信上成為你好友的好友都不可能(在空間上就可以)。

這樣一個簡單的設置看似不經意,實質上使得微信逃離了要麼僅僅是商務圈,要麼僅僅是朋友圈的的部分圈子應用,成為高低端用戶通吃的應用。順便說一下,易信由於這個功能的缺失,已經不可能為用戶解決這樣的煩惱了。

不同圈子的人會普遍使用不同品牌的產品,這一點在前互聯網時代如此,在互聯網時代同樣如此,雖然互聯網產品的特性使人們使用其產品的門檻大大降低,但同類產品的體驗、服務、氣質、感覺等因素不同,它們的使用者也不同,進而他們會形成高端、低端、商務、生活、熟人、陌生人等不同的圈子。圈子從來不會消失,只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

當年孫悟空為唐僧畫了一個圈子,不讓他出來,唐僧自作聰明從圈子裡走了出來,自以為走出圈子便不再有任何限制,但他始終不明白,自己走出了師徒的圈子,卻最終還是進入另一個圈子——諸佛的圈子。他始終不明白人的一生根本就繞不開圈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763

33萬億美元——億萬富豪的社交圈子值多少錢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776

2009年以來,全球最富人群一直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最大受益者,目前,據瑞銀統計,全球億萬富豪達到了2170位,較2009年的水平增加了60%。

不僅如此,這些億萬富豪的固定淨資產也從2009年的3.1萬億美元翻了一倍多,達到6.5萬億美元。而與此同時,世界上另外90%的「窮人」所擁有的淨資產卻下降了。

根據瑞銀和Wealth-X的最新報告,一般來講,億萬富豪之間都是緊密聯繫著的,這個社交圈子的平均價值達到了150億美元,這要比富豪的平均財富高出5倍。而這個數字僅僅基於富豪間的3種主要聯繫紐帶上,如果算上各種各樣的會議、晚宴和活動的話,數字會更大。那些決定未來的政策、規則正是在這些晚宴、活動上誕生的。

據Wealth-X在報告中表示:

「如果把億萬富豪之間所有的聯繫因素考慮在內,其社交圈子的價值約為33萬億美元,這相當於兩個美國的GDP。」

下圖列舉了一些美國富人的「影響力圈子「的價值規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54

【小敗局】小人物的創業:我追不到圈子的中心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7/57447.html

這是一群為了生存和夢想而奔跑的小人物。他們自由地跳槽、高調地創業、懷揣著翻身當高富帥的夢,也為工作為生活如履薄冰、晝夜不分、沒時間戀愛、不敢懷孕、感嘆時勢大於天。但i黑馬認為,只要嘗試過就足夠,而他們也一定會給未來互聯網帶來不一樣的變化。在三個月前,IT人程磊的第一次創業因為投資人的一場意外而夭折。那位著名的天使投資人承諾了一筆200萬的投資,然而就在距離到賬差三天時,他突然被帶走調查了。程磊聽到這個消息時傻眼了。夢醒“第五天,我又夢見老頭了。他出來了,我們的項目可以繼續了”。在投資人事發初期,程磊經常在半夜這樣更新朋友圈,他所稱的老頭,就是那個著名的投資人。等待、等待、等待。。。。近一個月,程磊只能每天關註著官媒的各種報道,他推掉了很多朋友聚會,怕被問起投資人和項目。時間一天天過去,程磊的創業夢開始慢慢清醒。兩個月後,他懷著五味雜全的心情去了一家大公司上班。輾轉在一個班里,一定有一個美女,一個胖子,一個愛打小報告的,一個消息靈通的,也一定有一個做IT互聯網的,我就是那一個。程磊這樣形容自己跨入這個行業的理由,充滿了宿命感。大學時出於對計算機的興趣,程磊開始接觸一些計算機語言,一時興起想學JAVA,買了一本速成書,號稱21天學會,“結果我210天都沒學會。”程磊這樣自嘲。2006年,還在念大學的程磊開始迷戀上了中關村,經常帶著同學去買各種數碼電子產品,這個地方對他而言有一種魔力,以至於他畢業時夢想的地方就是去中關村e世界大樓管理處。他去應聘時,對方問他想要多少錢(薪水),程磊說3000,對方說小夥子你太狂妄了,一盆冷水下來,事兒就黃了。隨後程磊輾轉進了兩家垂直網站,天天與主板、內存等硬件打交道,對硬件癡迷的他很快進入了狀態,每天看各種枯燥的主板評測,樂在其中。當時他每個月的工資只有1200。不過程磊漸漸感覺到,PC已經是一個沒落的產業,而他所處的正是一個沒落產業中的沒落公司,沒過多久,他跳到了新東方,在SNS部門負責論壇,“當時我特別激動,我覺得SNS肯定有戲。”程磊說,“結果一年後我把論壇做起來了,SNS倒了。”入戲輾轉直下程磊進了一家大型門戶網站,這是他踏入互聯網圈的一個開端,在剛進去的時候他甚至不知道李彥宏是誰。有一次被外派出去采訪原亞馬遜中國區負責人王漢華,他做的很詳盡的筆記,準備第二天好好整理寫一個好文章,但是第二天早上主編大發雷霆,他才知道原來這個稿子要當天即時寫出來。程磊在這家網站負責微博的運營,很快這個官方帳號的粉絲從幾千漲到了十幾萬,不過一條微博再一次改變了他的命運。一次有一家國際電子巨頭在發布會上標錯了中國地圖,把臺灣劃了出去,敏感的程磊迅速發了微博,短時間內這條微博被轉發數千次。很快這家公司找上門來,並以取消巨額廣告投放訂單威脅程磊刪除該微博,“刪微博可以,除非我走人。”最終該微博迫於無奈還是被刪除,程磊也在猶豫了三天後決定離開。當時對已經積累了一定業界關系的程磊來說,找個工作並不是什麽難事,很快他到了一家互聯網營銷機構負責一塊媒體業務的運營,聰明勤奮的程磊把這塊業務做的風生水起。也頗受該公司投資人的賞識。眷顧兩年後,程磊決定出來做一些自己的事情,該投資人對他表示支持,在連產品原型圖都沒有的情況下就答應了幫他搞定天使投資。程磊開始招兵買馬,一邊不斷完善產品原型,公司場地也到位了,在四環邊上的一個小區,年租金十幾萬,“我的公司一定拒絕加班文化,一定要有好玩的東西,要有個拳擊袋讓員工發泄……”程磊想著自己公司的種種細節。天災人算不如天算,就在首輪投資到賬前三天,投資人突發意外情況被帶走調查,投資也變成遙遙無期,一邊員工和場地已經就位,彈藥上膛就等開槍,另一邊糧草斷了,這無疑給了程磊一記響亮的耳光。“就好像你有三滴血,本來可以挨三槍才死,結果一個雷下來你直接掛了。”程磊說。最後項目還是被放棄,團隊解散,程磊也回到了一個大型互聯網公司繼續做螺絲釘。回歸從第一個公司至今,程磊的薪水每年都會翻番,這個速度已經讓他在北京衣食無憂。不過經過這一次波折後他發現這幾年的奔波讓他忘記了自己的生活。“我努力的往這個圈子的中心跑,結果越跑發現越追不到中心,而離圈子外的世界卻越來越遠。”程磊說。程磊說:“我折騰了四五年,最遺憾的是特麽的沒有去好好賺錢養家糊口,我現在至少需要有一年時間休養生息,安下心來,結個婚,買個房子,以前只想著工作想著自己的事兒,沒有回歸正常的生活。我在還拿著1200塊錢薪水的時候跟我女朋友說我的薪水以後每年都會翻番,我做到了,但是現在,我需要給她一個交代。”程磊並不後悔進入了這個行業,但是如果還有一次選擇的機會,他說他想去做編劇,其實那跟互聯網是互通的,都是通過一個內在邏輯把沒有規律的東西變得有規律。無數個程磊這樣的人串聯起了一個互聯網世界,相比起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其實這些小人物才是互聯網歷史的真正推動者,而在他們身上,也折射出了中國互聯網的變遷,或許有一天,他們中的一些人會再一次引領互聯網的改變,這個快速變化的行業,終究是屬於愛折騰的人。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顧曉波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489

EMBA之後企業家混什麽圈子?私人董事會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16/58689.html

i黑馬最近聽到一個很火的詞“私人董事會”,號稱是新時代企業家的圈子。從2013年中期開始,私人董事會突然走紅起來,很多培訓機構都開始打著“私人董事會”的旗號做活動了,雖然活動品質有些良莠不齊,但還是可以看出這個模式正在變得流行。從這種趨勢可以看出,企業家的學習習慣和社交模式都在發生變化。私人董事會完美地把高管教練、行動學習和深度社交結合起來,受到很多企業家的追捧並不奇怪了。來關註私人董事會這種新的領導力發展模式把!“你的公司目標不清、文化畸形、戰略搖擺!”十幾人的飯桌上,一位男企業家大手一揮,像拿著把手術刀,戳向坐東的女企業家,直擊其企業痛點。女老板一時百感交集,趴到飯桌上啜泣,後來起身跑到衛生間里嚎啕大哭,不能自已。等出來買單時,尷尬的同桌人,都默默走光了。開飯之前,他們一桌人,在女老板的公司,開了私董會,討論的議題就是如何幫助女老板解決企業面對的難題。通過提問題,幫助發起議題的CEO,找出解決方案,是私人董事會(下稱私董會)的通用模式。那天的提問,格外尖銳。會議結束後,討論意猶未盡,把話題延伸到飯局上,於是有了女老板飯桌上大哭的畫面。因為有保密協議,這位女士是誰、究竟問了什麽問題,我們無法得知。但這個真實的故事,最近被多位五五私董會的會員在飯桌上提起,包括女老板自己。事後說起那次討論,她一直感激大家的啟發式提問,之所以哭,有那麽一刻,創業的種種辛酸,突然湧上心頭,同時意識到,企業出現的諸多問題,根源就在自己身上。“反求諸己”式的領導力塑造,就要找到痛點。那天晚上聽到這個故事的,還有從北五環的公司,趕到南五環飯桌上的於忠蘭。“跑那麽老遠,不是為吃頓飯,就是想見這幫子人。”於忠蘭和飯桌上的人,都因私董會而彼此相識。一個月一次的小組討論、一次飯局、一次公開課,她都不會錯過,私董會已成為生活中最重要的圈子。在自己的小組,於的外號是“正能量”,常常滿面春風,為大家化解壓力。她開玩笑說,聽到每個人面對的各種難題,才知道,誰也比誰好過不到哪里去。這麽一想,自然就把壓力看淡了。有時候,別人聽了自己的遭遇,也會平衡些。於堅持開了4年私董會,慢慢的,傾訴對象,從丈夫和家人,轉向了私董會的CEO們,把扮演垃圾情緒回收站的丈夫,解放出來。“做企業決策的孤獨感和壓力,現在主要靠私董會化解掉。”於忠蘭開心地笑著說。讀過EMBA的她,一比較發現,高大上的商學院,在幫助CEO解決現實問題上,並不如私董會,同學間的交情,多數泛泛,無法像私董會里的小組成員這般,觸及到內心最隱秘的部分。問題的私密性,讓主持會議現場的總裁教練(或稱陪練),看到企業一把手最真實的那一面:究竟是該和妻子離婚,娶紅顏知己,還是不離婚保持現狀?如何趕走不理解企業發展目標的二把手?決策失誤後,如何重建信心?……極度私密化的情感問題、人事任用以及經營管理困惑,都會被拿到私董會上討論。提問越私密,小組成員之間的信任度越高。信任成了這個圈子的關鍵詞。――“信任到能把公司最真實的那個賬本跟小組成員公開。”五五私董會的鉆石組成員王戈說。王戈2007年加入私董會,成為國內第一批先行者。“這是有設計機制在里面的。”王戈說,例如,小組成員的選拔非常關鍵,“三個緯度,企業規模相當、行業規模相當、年齡相當,主要是30到50歲的年齡檔。”這三個緯度,決定了小組成員在經營企業過程中,面對的困擾大同小異,感興趣的問題接近,還能引起情感共鳴。信任感提高後,進一步降低了溝通成本。於忠蘭對於本組成員,經過兩三年的坦誠交流,熟悉彼此的企業,問題一提出來,不需要過多解釋背景,就能知道來龍去脈,問題的針對性也加強,她把私董會當成自己的“智囊團”,圈子的定制化特點突出。“按平均每人二十年的經驗計,今天在這間屋子里,我們擁有近三百年的經驗資本,遠超任何一個個體的經驗總值。相信通過結構化的分享,我們從彼此身上學到的東西會遠超聽一位老師講課。來,讓我們開始吧,你今天帶來了什麽問題?”外灘董事會CEO、兼首席陪練官蘭剛,經常用這樣的方式,做會議開場白。2012年,媒體人出身的陳雪頻創立了智慧雲領導力發展機構,進行企業高管培訓。2013年,他在深度剖析了私董會的模式後,這種模式一下子流行起來,一下子有十幾個組織搞起了自己的私董會。陳雪頻也順應趨勢,把業務重心轉向私董會,他結合自己在家族企業方面的優勢,為家族企業的二代企業家以及媒體人出身的企業家定制私董會,這種細分化的定位風格,讓私董會定制化的特點更加顯著。不論如何定位和分組,一個必要的前提條件,同一組成員,不存在同行業的競爭者,以此避免商業機密的泄漏。跨行業的搭配模式,無意中又契合了跨界整合的互聯網社交趨勢,“給我們打開思考的視角。”王戈認為,跨界思維的融合,成了私董會受追捧的又一因素。“至今為止,還沒發生一起因為商業機密泄露,或者人事任免糾紛的訴訟。”有著商學院教授經歷的肖知興,認為自己從商學院轉向到私董會,選擇了一條適應潮流的路徑。私董會成員之間的信任度,是商學院、同鄉會、兄弟會等社交圈子難以做到的。“並不是一開始就敢把私密性問題拋出來,也是一步步試探的結果。”於忠蘭說,反過來,信任度逐漸提高後,小組成員之間的黏性和依賴性,也會增加,當大家都敢於說真話了,真問題就能解決了。考察私董會的黏性,很簡單一條,就是續費力。王戈在私董會里,一呆就是近7年。但每年的會費,僅為商學院的十分之一左右,讀兩年商學院的費用,夠他在私董會里用10年。費用其實不是企業主首要考慮的問題,“時間成本是最要緊的。”王戈說,對於企業一把手,如何在最短時間,提高決策質量,同時又化解掉職場壓力,是最大需求。私董會一般的流程是這樣的:教練將不同行業的15至20位企業一把手組建一個私董會小組,期限以年劃分,小組成員,包括教練簽署保密協議,每次討論的議題,由每位成員提出,最後投票表決,被選中的問題持有者,召集大家到自己的公司,舉行私董會。開場後,所有人的手機上交,以此保證會議不被打擾。然後教練介紹規則,問題持有者,按照特定格式,闡述自己的困擾,拋出問題。做太陽能電力設備出口的於忠蘭,今年發起的議題中,兩次被投票選中,其中一個問題是,2013年澳大利亞市場的出口貿易,是進還是退?和於忠蘭都在2011年加入五五私董會的王建,2002年單槍匹馬創業,成立北京西普陽光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與高校合作,進行一系列的IT工程碩士培訓,以及教學設備方案提供。2012年企業營收上了5000萬。他的目標是2016年過億。站在5000萬的坎上,眺望1個億,他向私董會的朋友們拋出一個問題:如何做三年規劃?問題拋出後,小組成員都要通過問題來發言,例如:你過去業績的增長源在哪里?你願意花多大的代價,開除二把手?領教工坊的創始合夥人肖知興,把這種提問稱為,“蘇格拉底式的提問”,或謂產婆術。在私董會,教練引導小組成員,像蘇格拉底那樣,剝洋蔥般把問題引向根源,而不是直接給結論,或者出謀劃策。通過問題,最後讓議題發起人,一步步找到最佳方案。“內心其實有很多答案,只是不知道選哪一個,拋出問題,讓大家的給我啟發。”當小組成員輪番提問後,王建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搭建核心團隊,建立企業文化,放權,從具體業務中解脫出來,將重心放在企業方向和戰略的架構上。向CEO學做CEO的私董會模式,和商學院正好反過來。“商學院是大家帶著耳朵來上課,私董會是帶著嘴巴來提問。”王戈對比,中國企業主,習慣輸入,不習慣輸出,所以,不願分享的企業一把手,不適合參加私董會。讓企業家追捧的私董會,緣何在2013年形成燎原之勢?――這一年,中國所有傳統行業的業態,都在進行各種革新,大公司在瓦解,自組織在壯大。蘭剛這樣描述:互聯網時代,信息易得,行動驅動的學習模式才是最高效的。私董會上的分享,正符合這個特點,企業家貢獻的即時性案例,鮮活,有料。互聯網顛覆傳統,包括圈子文化。靠商學院、俱樂部等模式,引領企業圈子文化的美國人,在私董會潮流中,沒有在中國市場上堅持到最後。從2007年進入國內,想把在美國成長了50多年、以誠信分享企業幹貨的私密性圈子――私人董事會(下簡稱私董會)引入中國市場,到不久前撤資,這家號稱全球領先的CEO發展機構――偉事達(VISTAGE),耐性遠不及其在日本市場堅持的20年。也許因為在日本以失敗收場,他們對東亞企業文化的封閉性有所忌憚,在中國開局不利後便匆匆撤資,賣掉特許經營權,直營變加盟,留下偉事達私董會這塊招牌。喜劇的是,美國人剛走,私董會的圈子文化,立馬在2013年紅火起來,北京、上海兩地,甚至地方上,私董會都成了個時髦名詞,比如成都的天府私董會。“美國人沒發現,中國企業家的開放程度,遠高於日本。”任偉事達(中國)私董會主席的張偉俊,接受采訪時提到,尤其接受過西方教育的年輕企業主。2010年張偉俊加入偉事達(中國),組建起一個13人的私董會小組。四年後,小組人數已達23人。最近新加入的這位,是在國內快餐業做到前三的CEO。張的自我定位是“領導力教練”,不歸屬於任何組織,只接受聘任。他自嘲上半輩子被學校、機關、公司各種組織管著,現在一個人就是一個組織,後EMBA時代,一個人就可以是一個商學院,從授課到給企業做顧問,走的是個人品牌的路線。美國人沒看清,借助互聯網對社交模式的重塑,中國企業家開放的節點,在2013年全面爆發。以往膜拜企業大佬的追隨效應遞減,從創業者到中小企業高管,以點聚集,形成去權威化、去中心化的網狀聯結,“進入到組織學習的Web2.0革命時代。”2011年底離開偉事達,和朋友創立外灘董事會的蘭剛如此總結,“未來幾年,私董會模式會進入快速發展期,”蘭剛想在企業家圈子里,掀起一場“學習的革命”。這場革命其實不是某個人發動,而是一群看準趨勢和互聯網社交革命特點的領先者,準確地站到了風口上,風一起,在2013年的北京、上海兩地,私董會的圈子效應,同時爆發。“過去利用信息不對稱賺錢,今天信息泛濫,企業家缺乏的不再是商學院所傳授的信息和理論,而是思考。”蘭剛指出的思考,就是靠教練的穿針引線,誘發小組成員提出真問題,幫助發起議題的企業主,提升自我覺知力,將企業家的成長機制,依靠激發內心力量和自我認知實現。用偉事達教練張偉俊的話講,教練是私董會成敗的關鍵,其扮演的角色,“就是珍珠項鏈的那根線,沒有線,珍珠只是珍珠。”“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肖知興指著領教工坊的LOGO說,一個人射箭,“反求諸己”的意味在里面。從最早的五五私董會,到偉事達(中國),以及外灘董事會、領教工坊、智慧雲,不論是采用7部提問法,還是8大環節,或者所謂的三段論,無疑例外的,都是讓企業家在提問中,照鏡子般發現自身問題,自己找答案。“如果是別人給的答案,相當於從外界抱養的孩子,總比不上自己生的孩子受重視。”肖知興打比方,私董會的教練,話越少越好,但前提是,教練能夠引導大家的討論,挖掘到正確的答案。因此有經營企業經驗的退休CEO,是教練的最佳人選。現實困境是,中國退休的CEO,往往不會出來,願意出來的,過於好為人師,不會傾聽,也不能算合格。退休前擔任惠普中國區總裁的孫振耀,加入到私董會教練隊伍中。“當出現越來越多的孫振耀,私董會才會可持續發展,並真正幫助到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個人成長。”眼見私董會模式紅火起來,不少培訓機構、俱樂部改頭換面,開始用這個概念拉攏會員。張偉俊有些擔心,害怕合格教練的缺失,讓一個很好的學習+社交圈子,走了彎路,再次陷入浮華社交圈子的陷阱里。另一面,倘如不懂流程設計的私董會,將保密機制沒有做到位,一旦發生泄密問題,也會帶來不少負面效應。後EMBA時代,各種圈子迷人眼。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王超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158

比A股更火的地方新三板:“有錢人”的瘋狂圈子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8509

2013年還只有356家掛牌企業、全年成交額8億元的新三板,到2015年3月24日,掛牌公司共2132家,一天的成交額就超過了10億元。 (CFP/圖)

中國股市迎來牛市的瘋狂時刻,新三板這個冷清多年的小市場上演著單只股票一天漲幅20000%的誇張行情。賺錢效應之下,新三板成為一場中小創業者和資本的狂歡盛宴,中國版納斯達克顯現雛形。

因為規則不同,風險更大也更需要專業能力,新三板過去門檻很高,只是“有錢人”和機構們的遊戲,但隨著這個市場的火爆,越來越多人在想方設法拉低門檻,人氣和危險也都隨之而來。

2015年3月22日晚,王鵬飛建第三個“新三板群”。一個小時後,人數沖到了74。

王鵬飛外號“飛客”,2010年,他二次創業,做了一家二維碼互聯網公司。2014年11月,王鵬飛有意把這家公司推上新三板掛牌,他建了一個“激蕩新三板創業者俱樂部”微信群(以下簡稱“新三板群”),把這個群定位為“新三板產業鏈互動平臺”,參與者全部采用“實名+機構名稱”。

3個多月後,這個群達到了人數上限——500人;隨後,他建了第二個微信群,半個月後滿員。

熱度還在增加,2015年以來,隨著市場容量的擴大和流動性的提升,關註新三板的人越來越多。

“手頭有幾家擬登陸三板項目計劃融資,有感興趣的三板基金可以與我聯系,非誠勿擾。”

“在大城市,要開新三板戶,資金不夠500萬,可以解決此問題的券商私聊我,陸續有不少開戶需求。”

“我們是一家專註於新三板的股權投資機構,重點關註新三板已掛牌和擬掛牌項目的定增,如果有融資需求可以同我聯系。謝謝!”

……

各種各樣小廣告式的自我介紹,和大大小小的紅包們一起,在這些“新三板群”里時不時掀起波瀾。

“新三板”的正式名稱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是經中國國務院批準設立的全國性證券交易場所,有些類似美國的場外交易市場OTCBB(公告板市場)。

2013年還只有356家掛牌企業、全年成交額8億元的新三板,到2015年3月24日,掛牌公司共2132家,一天的成交額就超過了10億元。

2015年3月20日,新三板有21只股票漲幅超過100%,水治理(831511)更是創造了中國證券史上單只股票當日最高漲幅,從0.1元漲到20.1元,一天之內200倍的漲幅。

從新三板剛剛發布的兩個指數來看,比目前的A股牛市還熱。數據顯示,2015年以來,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成份指數(指數簡稱:三板成指,指數代碼:899001)已經累計上漲52.61%,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做市成份指數(指數簡稱:三板做市,指數代碼:899002)已經累計上漲79.10%,同期,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的漲幅則分別為14.01%和16.03%。

3月22日,在企巢新三板學院的揭牌儀式上,學院院長、太平洋證券副總裁程曉明甚至稱,新三板有望五年內市值超過深交所,八年內超上交所,十年左右將超過滬深交易所總和。

盡管這一說法還有待時間考驗,不過新三板已然成為一場中小創業者和資本的狂歡。

“一百多家VC在看著你呢”

在“新三板群”里,王鵬飛發紅包最勤,也愛攛掇人發紅包。

2015年3月13日,他旗下的誠品快拍完成了新三板掛牌前的最後一次增發,1000萬元很快認購完畢。晚上10點多,王鵬飛主動在群里發紅包了。

盡管事先已說明,此次增發數額不大,主要為完善股本結構,以機構為主,最後還是擋不住個人投資者的踴躍。王鵬飛創業之初有過兩次融資經歷,以前個人很少會投資企業,因為要上市後才能退出,等待太遙遠,“有了新三板,退出通道明確,個人投資者也願意,相當於買原始股嘛”,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2015年3月20日,興業證券在上海組織了一場面向機構和企業的新三板投資策略會議,王鵬飛做了一次宣講。他在會場上遇見到了一位房地產業的朋友,接著又見到了這位朋友的父親、弟弟和妹妹——全家出動來尋找投資項目了。

“中建投信托發了三個新三板基金了,@曹鑫瞳 是不是發三個紅包?”2015年3月22日晚上,王鵬飛在群里一鼓動,被點名的中建投信托副總裁曹鑫瞳真的連發了三個紅包,引起一陣歡呼。

2015年1月,中建投信托聯合私募基金上海鼎鋒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行新三板集合信托產品,中建投·新三板投資基金集合信托計劃1號,是信托領域中第一個“殺”入新三板的項目。鑒於市場火爆,到3月,中建投已成功發行3個新三板信托產品。

在信托之前,基金、私募、券商、PE的新三板資產管理產品起得更早。公募機構通過專戶或基金子公司產品來參與三板投資,目前,包括寶盈、前海開源、招商、興業和國泰基金均通過子公司推出了三板產品,九泰、財通、上投和國壽安保則推出了專戶產品。目前投資於新三板的各種類型基金超過80只,其中約60只是在2015年前內成立的。

2015年3月12日,在新三板群里一直“潛水”的天星資本董事長劉研發了一條朋友圈:很多人問我管理資金規模和基金募集期,這個問題我一直不知道怎麽回答,因為今年的管理資金至少200億,基金募集基本上沒有募集期。他附上了當天天星資本一名同事的朋友圈截圖,上面寫道,“天星朗暉新三板股權基金募集工作於今日完成,募集期一天。基金於本日18點整進入封閉期。向認購成功的朋友表示祝賀,向未能認購到的朋友表示歉意!感謝朋友們的支持!請朋友們繼續關註天星資本的後續新三板股權基金。”

如此多的資金湧入,王鵬飛覺得,新三板讓創業節奏也變短了——以前可能需要8年才能做成,現在3-5年就可以。“從前越是利潤好的公司越是不看好新三板,現在不一樣了。”他說。

更讓王鵬飛感慨的是,以前創業者找投資,要談很多輪才行,現在,“上新三板做一次路演,底下一百多家VC在看著你呢!”

有意思的是,新三板掛牌企業們,本身也成為了新三板的助推器,熱衷於向周圍的朋友推薦。北京清創科技孵化器、紫荊天使資本管理合夥人丁華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就是因為同學、哇棒傳媒(430346)董事長姬長偉的介紹,從2014年8月起開始留意新三板。2015年元旦,丁華民著手募集一只2億多元人民幣的新三板基金,預計4月15日封閉。

一個死氣沈沈的市場不會有人關註,也就不會有交易。在國信證券投行部董事總經理崔威看來,一個好的交易市場既需要優秀企業,也需要投資者參與,彼此吸引。現在新三板正在往這方面發展。

2015年3月18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指數在京發布。全國中小企業股轉系統總經理謝庚與中證指數公司總經理馬誌剛在發布儀式上敲鐘。 (CFP/圖)

門檻降到10萬

2015年3月23日,崔威接到他們輔導多年的一家企業即將掛牌通知。這家企業原本計劃到中小板上市,2012年年底中國證監會暫停IPO審核,一停就是一年多,在此期間新三板開始向全國推出,交易逐步活躍,對企業吸引力增加。兩個月前,他們向新三板提交了上板材料。

目前,新三板對企業的規模、盈利能力,沒有最低限制,只要是成立兩年以上、股權明晰、有主辦券商推薦並持續督導的企業,基本都可以來掛牌。而且新三板制度設計越來越靈活,目前既有協議交易、做市交易,將來還可能競價交易,企業掛牌後可以股權質押、發行優先股等等,融資方法更加靈活、便利,新三板對企業頗有吸引力。

不過,新三板的交易門檻卻是最高的:企業要有500萬註冊資金,個人投資者要有500萬證券資產。

如此高的門檻似乎讓新三板成為一個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的遊戲。但在規則制定者眼里,這是一個“準機構市場”,是為那些“股權轉讓”和“大規模融資”需求不那麽強烈的中小企業提供資本市場服務的平臺。

因此,設計者們希望新三板能在充分發揮市場融資功能的同時,還要保證投資者的“理性投資”,避免市場陷入炒作風潮。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新三板賺錢效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而如何降低投資門檻,讓更多的個人投資者參與其中,這是資產管理行業都在考慮的問題。

眼下,基金、券商、信托等發行的新三板金融產品,投資門檻多為100萬元,試圖間接解決這個問題。這類金融產品雖然門檻有所降低、但通常有一個封閉期,個人投資者無法像在二級市場那樣直接通過交易獲益。這意味著,像前面提到的一天2000倍的漲幅,個人投資者其實很難賺到這個漲幅。

新三板群群友朱鵬煒想出了一個方法。朱鵬煒曾經任職深創投、達晨創投,在達晨創投的時候,他曾參與過對誠品快拍的A輪投資,現在,他是股權眾籌平臺眾投邦的創始人、CEO。

朱鵬煒對新三板的關註,始於2012年。早年的創投經歷,朱鵬煒意識到中國要有一個資本市場來支持的中小企業。2013年後,他認定新三板將會是一個結構性的造富機會,當時很多人並不接受這一觀點,但是現在越來越多人表示認同。

2014年1月,眾投邦正式上線,一開始就以新三板作為切入點,成為國內最早的新三板股權眾籌平臺。在這里,個人投資者的最低投資額度為10萬元,即可參與新三板企業的定向增發,或者那些成立2年以上、和券商有過接觸,預上新三板的公司。出於對把控項目風險的考慮,每一個項目都是由一家機構作為主投,個人投資者跟投。

眾投邦最廣為人知的一個投資案例是華人天地。2015年2月11日,華人天地(830898)發布定增方案,計劃以12元/股的價格向張津、張紀中、深圳市眾投一邦有限公司、深圳市文投國富投資企業(有限合夥)4名投資者定向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230萬股(含230萬股),預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760萬元(含2760萬元),其中眾投一邦認購149萬股。眾投一邦是為參與華人天地股權融資而設立的眾籌項目制企業,資金來源則是網絡眾籌平臺眾投幫。

早在2014年6月,華人天地曾在眾投邦出讓7%的股份融資1200萬元,成為這個平臺上第一個千萬級項目;兩個多月後,華人天地在新三板掛牌,成為了眾投邦第一個、也是股權眾籌行業第一個掛牌新三板的企業。

對於那些新三板掛牌前增發的項目,退出通道非常明確,通常是在公司掛牌之後;對於新三板掛牌公司的定增,退出通道的設計很特別。華人天地的定向增發方案設置了回購條款,承諾:公司目前在冊股東承諾,本次發行後,公司2015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稅後利潤將不低於2500萬元。如未能實現上述經營業績,由公司控股股東張津以每股人民幣18.00元價格,現金回購本次對張紀中、眾投一邦、文投國富投資發行的股份,其他在冊股東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換言之,眾籌投資者的收益率至少為50%。

上線一年多,到目前為止,眾投邦一共完成了四十多個項目,絕大部分是未掛牌企業,在朱鵬煒看來,這類成長期企業性價比最高,收益率也最高。不少企業掛牌前估值在1億元左右,上市後可以起到10億規模。他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2015年準備投100個項目。

盡管噱頭不斷,新三板相對還是一個非常小的市場。 (CFP/圖)

競價交易市場見!

“我本來想給我新出生的寶寶起名張三板,被我太太否決了。”艾融軟件(830799)董事長張巖,跟南方周末記者開玩笑說。

艾融軟件的主營業務是為銀行提供互聯網金融軟件產品和服務,2014年6月19日在新三板掛牌。小寶寶出生沒多久後的2015年3月19日,艾融軟件在新三板市場上第一次做市交易。當天,艾融軟件開盤價16元,十分鐘後,就漲到了65元。王鵬飛在群里道賀,“今日做市的明星股。”

十多分鐘後,張巖回複,“80了,新三板真邪乎啊!”

隔了幾天,張巖在朋友圈發圖文感慨,“今日收盤80,最高又摸81塊的高點。我也不敢相信,去年年報未發的情況下,僅憑中報搞出個市盈率200倍。新三板不是市盈率,是市夢率,這的確是納斯達克的節奏”。

2013年1月16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揭牌,“新三板”正式成立。這年8月,艾融軟件聽從券商建議,決定上新三板掛牌,當時新三板的受認可程度並不高。

不過,目前看來他的選擇是對的。2014年6月艾融軟件剛掛牌的時候,新三板只能進行協議交易(即只能通過向市場報價看有無買家),兩個月後,新三板開放做市交易(一家企業同時要有兩家以上的做市商對市場連續雙向報價,實現了連續化交易),激發了投資者參與的積極性,也刺激了新三板的流動性。

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公布的統計數據,2012年,新三板掛牌公司只有200家,機構投資者937戶、個人投資者4313戶,成交數量1.15億股,成交金額5.84億元,總市值336億元;2014年掛牌公司1572家,機構投資者4695戶、個人投資者43980戶,成交數量22.82億股,成交金額130.36億元,總市值4591億元。

2015年3月24日,艾融軟件成為當天新三板做市交易第一高價股,漲了7.5%,到86元。群里有人請張巖發表冠軍感言,他很快回了一句,“我們競價交易市場見!”

競價交易,是目前A股市場采用的交易方式。目前,如果新三板掛牌企業如果想要選擇競價交易市場,只能轉板,即先停牌,再走IPO流程。2015年1月23日,全國股轉公司公司業務部副總監王小軍在東方證券“新三板掛牌公司日”會議上透露,新三板競價系統建設爭取在2015年6、7月份完成。這意味著,新三板采用競價交易只是時間問題。

2015年3月20日中國證監會例行新聞發布會透露,2015年初至3月19日,滬深兩市股票日均成交金額6446億元。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統計數據顯示,新三板目前日均交易額在7億-8億元,只有主板的千分之一。從投資者來看,截至2014年年底,新三板投資者總計為48675戶,同比增長471.03%,其中機構投資者為4695戶,個人投資者為43980戶。前述新聞發布會公布的數據顯示,A股市場投資者日均新開股票賬戶數10.9萬戶,約為新三板全部投資者的兩倍。盡管噱頭不斷,新三板相對還是一個非常小的市場。

新三板不設漲跌幅限制,交易系統的價格監控功能尚不完善,3月18日發布的新三板做市指數在三天後就發生了一起烏龍指,也給新三板的監管提了一個醒。2015年3月20日10時07分,新三板做市指數瞬間從1717點調漲至2028點,漲幅約為18%。原因在於,三板做市指數的一只成份股——紅豆杉出現異動。該股在同時間出現一筆68.40元的成交,股價瞬間漲幅約為852%。當日晚間,天風證券發布公告稱,由於交易員下單失誤,將其做市股票紅豆杉買入下單6.8元/股下錯為68元/股,並成交1000股,造成了上午的異動。

更多人希望新三板能夠引入更多利好方案,比如實施新的轉板機制,而不是停牌再IPO。劉研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新的轉板機制並不是鼓勵新三板企業轉到其他板,而是有著更深層的考慮,即把北京、上海、深圳三個交易所打通,不僅新三板企業可以去上交所,上交所企業也可以到新三板來,未來三個交易市場的估值體系、方法都一樣,不管在哪個板上市,好企業就是好估值、差企業就是差估值。至於轉不轉,各個企業都根據實際情況考慮。

崔威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新三板對於企業融資、推動中國社會創新,有很大幫助,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企業自主選擇、市場分化和不斷完善,各個交易市場最終都會形成各自特色。如果新三板、創業板、主板之間有競爭,促使他們完善各自交易制度,吸引更多企業去上市、掛牌,有利於企業獲得發展所需資金、投資者找到各自投資渠道,對社會都是有利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18

房子、圈子、殺手遊戲 ——一起“疑似詐騙案”背後的人心暗戰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2054

八棟高樓已建好,卻遲遲不能交付。許多購房者曾來此處探訪,並拍下這樣的照片。 (孫良滋/圖)

這套房子,對每個購房者來說都是一種經濟和心理負擔。

有的人已經不相信能入住,希望退錢;而大多數人還是想要房的,覺得“怎麽著房子也跑不了”。

有人堅決報案和維權,有人堅決相信公司,有人退群,還有人組成了反對挑頭維權者的群。

一處違規出售的北京公租房項目,把一群購房者的命運捆在了一起。

警方尚未定性,一切尚處於迷霧之中。所有的欲望與矛盾找不到出口,在他們彼此之間發酵、碰撞。為了房子,他們結成一個個圈子,像在玩一場看不到盡頭的殺手遊戲——里面可能有警察、法官、平民百姓,甚至還有開發商派來的“臥底”。

“面對高樓,我不知道里面是陰謀還是騙局,現在不知道該怎麽辦。”一位購房者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自己很痛苦,也很茫然。

“婚前有一套房,跟北京人戀愛也硬氣”

哈爾濱姑娘寧凝來北京6年,練就了一身搬家的本領,可以在半個小時之內打包、找車、拎包走人,“到哪都能睡”。

她已經累計搬過十次家,理由五花八門:房東漲價;房東做生意缺錢;二房東轉租給她,房東卻不同意……最無奈的一次是北京房產限購政策出臺,房東為了避稅打算賣房子。寧凝不願意搬,房東的回答讓她無語:“除非你買下來。”

三年前,她曾無限接近於這個夢想。盡管房子不在市內,而在市郊的通州區。但北京交夠五年社保才能購房的政策和高昂的房價,讓她不得不另尋他途。

在朋友介紹下,以不到7000元/平方米的價格,從通州區建築集團公司手里認購了一套只有五六十平米的在建房,地塊位於通州區範莊村,通州新城商務園內。當時,通州區類似地段的房價平均已近兩萬元,這價格不過是市價的三分之一。2012年6月4日即看房的第二天,她就一次性交了房屋的全款,約40萬元。

“我們是給內部員工建的拆遷安置房。”寧凝重複著當初從銷售嘴里要來的這句話。交錢後,她還上網查到了這處樓盤的根底,確實無誤:北京市發改委、北京市規劃委正式批準的公租房項目。雖然,北京市發改委的核準批複里有一條讓她心里沒底:“公共租賃住房只能用於租賃,不得出售”。

公租房不能銷售,通州區建築集團公司的銷售人員並未否認這條規定。

他們給出的解釋,被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的多位購房者共同證實:範莊村這塊地屬於通建集團所有,雖然蓋的是公租房,但是有兩棟是專門向內部員工出售的拆遷安置房。公司將會跟業主們簽一份勞動合同,這樣,他們就算是公司的員工了,並不違反政策。

“項目是真的,有辦公室,也有工地,房子的確是一直在蓋。他們把這些法律的擦邊球都給你整好了。”寧凝說,之後公司確實和她簽訂了一份勞動合同,但她還沒看清就被收走了。

這次購房並未簽訂通用的購房合同書,而是簽了一份《拆遷定向安置內部認購書》。認購書里承諾,在入住5年後,可以為業主們辦理保障房的產權證,“如因保障房資格申請原因無法辦理所認購房屋的產權證,甲方將與乙方就所住房屋簽訂長期租賃合同”。

但是2014年3月,購房者們紛紛接到通知——房子可以辦大產權,但還需要再繳納土地出讓金、產權變更費、補交房款等款項十幾萬元,並承諾年底交房。

但現實卻是,兩年交房的期限已經過去,眼看已經超期一年,工地上的樓房早已封頂,通建集團卻遲遲不交房,給出“安裝門窗”“通煤氣管道”等理由,業主們也只得一天天等待。

“他給你編織一個夢想,然後你覺得這個能實現,就在眼前;但就是海市蜃樓。有人來戳破你這個夢想的時候你就疼。”說著,寧凝比劃了一個戳的姿勢。

她曾偷偷潛入工地,爬到自己的樓層拍照,幻想著小戶型裝修的風格。她打算把兩居室的一間房用來做衣帽間,另一間作為臥室。她更傾向於宜家的風格,簡單而溫馨。

和北京男友打算結婚的她,覺得婚前有一套房比較有安全感,跟北京人戀愛也硬氣。“你有房子,別人就不覺得你圖他的;我進可攻退可守。爸媽來住我自己的房子,也硬氣。”

由於債務糾紛,通建集團搬出了辦公樓,目前在範莊村這個公租房項目部辦公。 (孫良滋/圖)

“我就算人房兩空,也要讓他們這幫騙子難受難受。”

寧凝高挑的個頭,長發淩亂,素顏,戴著棒球帽,情緒極其低落。兩個月前她已經辭職。“維權不就得抓緊時間嗎,不然維它幹嗎?”

這兩個月的“維權”經歷,能跑的地方她都跑了。通州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的工作人員告訴她,她跟通建集團簽的合同並不符合法律規定。按照規定,應當使用統一制式合同。通州區公共租賃住房管理中心則對她明確表示:範莊公租房項目的房子都屬於公租房,不能買賣。

通州區公共租賃住房管理中心主任邱磊明確對南方周末記者說,目前掌握的證據,顯示通建集團涉嫌詐騙。“很有可能當時企業有這塊地,想蓋公租房但沒有錢蓋。它想集資,但是集資完了,把樓蓋起來了,現在它當初答允老百姓的條件無法實現,因為它也知道,如果它一旦真的按照合同履行的話,不光法律要制裁它,其他部門都要對它進行制裁。”

早在去年,邱磊和通州區住建委等相關部門就聽到通建集團正在出售公租房的消息,約談了通建集團,約談內容主要是告知其範莊公租房的性質,警告其不可私自出售。

“問過他們有沒有這種違規出售的情況,他們保證沒有。這個項目我們是不回購的。”邱磊說,“不論是企業自持還是政府持有,入住公租房只有一個途徑,即面對社會公開搖號。區別僅僅在於,所收租金是直接歸企業所有的。”

在範莊公租房項目的施工現場,南方周末記者看到:工地上林立了8棟高層,七高一矮。項目最大的施工方江蘇南通三建的一位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今年肯定是不能交房了,天氣冷了不能施工,可能外網還會再繼續施工。”

這位負責人說,矮的那棟是老年公寓,其他的是公租房。通建集團本來計劃是還要建兩棟的,因缺資金未蓋成。但,這些是不是就是打算賣給這些業主的房子,不得而知。

通建集團這家成立於1990年的北京本地企業其實已經悄然轉變了性質,法定代表人如今是1970年出生的安徽人賈永革,實際操盤者是他的哥哥賈利。但改制工作遠未完成,至今,它的註冊信息仍然是“全民所有制企業”。

在北京市工商局建立的“企業信用信息網”上,通建集團累計擁有27條不良司法信息,無一例外全部是拖欠款項。從幾千元的員工工資款,到幾萬元的建築材料費、燈具費、水泥款,到幾百萬元的工程款,時間跨度由2006年到2014年。看得出有些是陳年債務。每一條信息都有這樣的敘述:“被執行人的履行情況:全部未履行”。

2015年8月17日上午,北京市一中法並案審理了三起與通建集團有關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這三起案件,其中兩起的模式都一模一樣,指控它與賈利、賈永革兄弟“借款期滿後,本息分文未還,而且承諾的用於保障債權的房屋也不交付給抵債。(債權人)催還債務未果,故訴至法院”。這兩起案件的債務數字累計近八千萬元,借款日期均為2015年1月23日。

有關通州住建欠下巨額債務的風聲讓寧凝心驚,越發覺得自己的房子和錢命運未蔔。她去派出所報了案,舉報通建集團涉嫌詐騙。“我就算人房兩空,也要讓他們這幫騙子難受難受。”

同時,她開始聯系其他業主,最終獲取了這樣一個數字:累計涉及銷售房產455套。但這一數據尚無法核實。由於有的購房者不止購房一套,彼此的購房價格也不一樣,這455套房具體涉及多少家庭、多少金額,也不得而知。

看不到答案的殺手遊戲

購房者們溝通的平臺,主要在網上。盡管大家境遇類似,但態度截然不同。

並不是所有人都和寧凝同一戰線,而是形成了一個個圈子。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很早以前有很多人都想維權,但是都不願意當帶頭人,“就等著坐著吃現成的,過一陣還跟你聯系,問問你咋樣了。”

她想組織一些購房者私下里見面商量報案的事情,微信群里卻有人義正詞嚴地說,“你們可別去參加,參加完了,這個房子可就沒你的了。”

後來這個人退群了。寧凝懷疑這個人的身份,“大家意見不統一可以商量,要真是業主,退群不是瘋了嗎?”

那次聚會也就此告吹。但寧凝還是又組織了幾次見面會。有人情緒十分激動,堅決支持維權和報案。

另一位購房者劉清覺得,自己被卷入這場“爾虞我詐”的紛爭中很不爽。“開會幹什麽?開什麽會?地下黨?我覺得開會就不光明。”

劉清很不理解寧凝。“她們去報案,說公司有問題,房子是公租房,那真要追查出來是這樣,那我們的房子不就不合法了嗎,不就拿不到房子了嗎?”

她不希望開發商有問題。按照她的思路,直接去找開發商就夠了,為什麽要指責政府失察,或者公司的房源不合法呢?“開發商好好把房給我交了,問責政府有什麽用。”

她對南方周末記者表態:自己一直堅信,通建集團是能交房的。她不知道寧凝有什麽目的,“我覺得她背後有人。”

與此同時,寧凝接到了通建集團的電話,先是好言撫慰,後來又表示要給她退房。她心里明白:這是群里有人向公司“出賣”了她。

在群里,有業主冷冷地發言:“要提防有人渾水摸魚。”“開發商反悔了,所以挑撥我們退房,然後好再高價賣給別人。”

讓寧凝“賊無奈”的是,有一次,她想加入業主們的一個QQ群,對方在得知她是寧凝後,立馬把她踢了出去。甚至有人單獨組成了一個反對她的小群。群主勸大家跟著他走,“相信公司”。一位購房者王敏被發現也和寧凝一樣去報過案之後,就被踢出了群。

王敏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其實她對寧凝也是將信將疑,像是在玩一場永遠看不到答案的殺手遊戲。“得根據群里每個人說的話猜他是站在哪一邊的。”比如,有的人堅持“房子沒問題”,對通建集團表忠心的態勢十分強烈。這樣的人就會引起她的懷疑:是不是公司派來臥底的奸細?

2015年9月21日,《北京晚報》刊登了對這起公租房涉嫌違規買賣甚至詐騙的報道,十幾位業主當天來到通建集團要說法,其中包括一些原本還糾結的人。他們如今成了一個圈子。

有的人已經不相信能入住,希望退錢;有的就是來打聽情況,也認為報道是好事,“見光了,我們的事情就辦得快了,是生是死有個日期了”。而大多數人還是想要房的,覺得“怎麽著房子也跑不了”。

三年過去,北京的房價猛漲不說,通州更成為北京市未來的行政副中心,房子甚至不能隨便買賣了。

通建集團開了一上午會。下午一點左右,一位名叫梁霞的女工作人員終於現身。她告訴購房者們,報道出來了,他們要去“運作運作”,過兩個月給信兒;同時,也讓購房者們“不要參與到媒體那一邊”。

它貼出了一份書面回應:我項目小區主體施工已完成,房屋至今未能竣工驗收系商務園大市政不完善,導致本項目小區內小市政無法對接。現因媒體介入,可能對工程竣工驗收造成一定影響。

這處房子現在對每個購房者來說都是一種經濟和心理負擔。而在當初,並不是一般的人都能得到買房的信息。

大部分購房者的電話是不接聽的,尤其是一個人買多套房的那種。有些人聽到是記者後就謝絕了采訪。有些人直接對記者說:警方什麽時候以詐騙立案,我們立刻接受采訪。但現在,對不起了。

就連帶頭維權、報案的寧凝本人,對自己如何拿到購房資格的敘述,以及怎樣拿到這麽多業主的聯系方式,也是一語帶過,語焉不詳。

“我只是為自己,不可能給所有人都要來房子。”她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會哭會鬧的孩子有奶吃,我就不相信他們能住進去我住不進去。現在只要有人敢往里住,沒事,那我就敢進去。”她提高了嗓音。

為了“維權”,不久前她還特地去找了個算命先生。“大師告訴我,今年這事肯定能成功。”

應受訪者要求,寧凝、王敏、劉清均為化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