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上海国资地产整合:决心很大困难也很大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2/5NMDAwMDE4ODA5Nw.html


近期集中启动的上海国资地产新一轮整合,或者正可以从某种角度去理解:除了上海市政府层面关于提升国有资产资本化率的基本目标外,此轮整合另一个目标,就是重夺上海房地产市场的话语权。

“以 往关于上海国资地产的整合进行过多次,但都不彻底,没有提升到整体的系统层面,这次政府相关层面的决心很大。”上海国资房地整合大戏主角之一——上海地产 集团的一位资深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不过,记者在与多位上海国资地产企业的相关高层的沟通中了解到,这次整合依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决心很大困难也很大

上海国资整合近期风生水起,目前停牌的相关上海国资上市公司包括中华企业、金丰投资、上实发展、百联股份、强生控股等,可以看到,国资地产似乎又成为此轮国资整合的主要题材。

据 上述上海地产集团的内部人士透露,在上海国资地产体系中,主要包括上海地产集团系(下辖中华企业、金丰投资两大上市公司及其他多家各级房地产企业)、上实 地产系(主要拥有上实发展和上实控股两大上市公司和多家相关房地产企业)、浦东四大园区地产公司及其他各区县的各级国资地产企业。

不过,在上海地产系统以外的其他众多如电气、零售百货等诸多大型国资系统中,同样拥有大量的地产资产,包括较大体量各类性质的存量土地和存量物业。

目前的状况是,浦东四大园区地产公司经过前几年各自的整体上市等相关整合,已基本成型,当前和接下来的整合,主要是上海地产集团系和上实系,其他较为分散的国资地产资产的整合难度相对更大。

国资地产资产尤其是土地的权属则是整合首先面临的难点。据了解,由于国资地产集团下辖的地产资产,大部分源自当年通过政府划拨方式获得,权属相对复杂。而划拨的方式被叫停后,目前不少国资集团在运作的土地,并无独立的土地产权,无法直接在整合中进行腾挪。

其次,上实集团等主要的整合对象,此前容易整合的部分已经完成,剩下的往往是历次整合中都未能啃下来,要想在新一轮的整合中把问题解决,难度不小。

分散也是整合的一个难题。“大集团手上都有不同体量的地产资产,集中度较低,在整合中首先需要实现集中,但各层面有各自的利益,集中的第一步就不好走。”另一位上海国资地产系统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

“一般而言,国资地产的整合,主要是在地产体统内的整合,其他系统的地产资产将在本系统的整合中内部消化。”上述上海地产集团内部人士指出。

跨系统的整合难度显而易见,但不能实现跨系统的资产集中整合,其整合的效果离实现提高资本化率的目标,本身就存在差距。

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与政府高层频传信号形成反差的是,作为整合中关键平台的上市公司方面,却显得有些茫然。

上述已停牌上市公司的一位高层向记者坦言,“我们能做的,就是静候集团甚至更高层面的最终决定并按章执行。”

上海国企地产的尴尬

提高国有资产的资本化率是上海国资多次整合的核心目标,而国资地产屡次成为整合的焦点,据上述内部人士透露,在众多因素中,上海国资地产资产目前的资本化率相对其他资产资本化水平较为落后,这是事实。

从5月17日中华企业、金丰投资双双停牌至今,已两月有余,两家公司重大事项的相关情况和复牌时间,迟迟没有公开信息。

“集团的整合酝酿了很久,也曾做过尝试,结果都不很理想。”上述地产集团资深人士告诉本报,而这次决策层似乎想一举解决多年的难题。

据 该人士透露,目前上海地产集团内部涉及中华企业和金丰投资的二三级部门的领导层已开始调动。“两个上市平台的最终定位已经明确,中华企业将定位于开发平 台,集中集团的地产资产,尽可能做大,其规模不会输给上海最大的非上市国资房企绿地集团或最大的民营房企大华集团。金丰投资则定位于房地产流通服务平台, 其现有的开发业务或将向中华企业集中,而中华企业目前的流通相关部门和企业的人员已开始向金丰投资调动,此前传言金丰投资将卖壳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上海国资地产急需整合壮大的另一个关键在于,近几年,上海国资地产正在逐渐丧失在市场的话语权,通过整合打造真正的国资地产巨头,重掌市场话语权,迫在眉睫。

近两年的上海楼市,上海本地国资房企的销售额正在被万科等全国房企超越。统计显示,2009年上半年,上海市场的房地产企业销售榜单显示,与2008年同期的排行相比,有50%的上海本地房企跌出前30强的“第一梯队”。

近两年土地市场的焦点地块争夺中,上海本地国资房企往往落败,这与北京国资房企攻城略地的强势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这次整合,我们要跟上北京国资房企的脚步,在拿地能力、开发量、销售量等各个方面,提升市场的话语权。”该地产集团人士坦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64

如何克服工作上的困難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6534

巴黎:


年青人初出社會,常常會遇到自已不懂的事情,其實這是非常正常,可能是人生經驗較淺,很多青年人會因害怕被責,把錯誤推到別人身上,或強裝自已懂,期望上司不會拆穿。

可是即假使對方相信錯誤是別人引致、或拆穿不了做錯事的年青人,但他的問題仍然是未解決,或他仍是未知道如何解決,那就很難從錯誤中學到什麼。

做錯事有時是無可避免
大多數的老板其實是非常精明,只要他有心調查,我們是暪不過他的,另一方面,好的老板,絕對不會怪責從未學過、一開始便已是不懂如何做的下屬。他們做錯只代表公司的訓練和安排無方。

所以,如果年青人對工作有懷疑,最聰明的方法是,說自已不懂,請教老板,他是很樂意教你。但若明知不懂,又不去問,錯了又賴是星星和月亮的錯,那就把一些原本可能是小的問題,像雪球越滾越大。

上市公司的錯事

奇怪的是,有時很大的上市公司,也會像初出茅廬的年青人,當公司遇到問題、錯誤時,並沒有勇氣面對和承擔。

我們分析企業的各式各樣的壞消息時,最重要是去辨別管理層面對問題的應變能力,而不單是壞消息對企業本身的打擊,因前者更能影響你股票的長遠安全。

早 一排,Johnson & Johnson,有幾單錯誤,引致要回收藥品,其中一單是服用指示方法印刷,原本是Do not,被錯誤印成 Do not not,意思馬上相反。Johnson & Johnson的處理是二話不說,馬上回收,不賴是印刷廠、或月亮的錯。

越大的危機越是觀察好的管理層的機會
這 些老公司Johnson & Johnson 曾經被癡線佬針對落毒於其藥物。管理層對這些危機處理是,怪自已無發明從未有前人發明的防開啟包裝,然後有理無理,即使只是一間藥房中其中一個有毒,全美 國都回收,在真正責任尚未清楚之時,勇敢承擔所有引致別人的損失,然後又領先發明防開啟的包裝擴大至旗下所有藥物,增加自已的成本。
最終反成為全世界的藥物包裝標準!

每次危機出現,管理人越正面承擔問題,最後反而越得到別人的信任,這解釋到一個說話:"你付出越多,收獲越大"。反之,推三推四的高層,只會令人失卻信心。



不要害怕壞消息

人 無完人,不可預知所有的東西,也不可能沒有錯,買股票時千萬不要期望永不會有壞消息,這會產生不必要的失望。同時,在壞消息出現時,切勿不分清紅皂白沽 貨,會很易走漏了真正能做大事的管理人的股票。這些管理人就像那些識途的老馬,住住能把另一間對手不能承受的問題,在一瞬間化解於無形,有了這些人替你賺 錢,你真是放心過放心。

幾乎所有藥廠的回收已經是一種常態,只是佔總銷售的比例多小而已,如果你過度放大、短炒這些消息,想走一轉,你就要有心理準備事與願違,因為精明的投資人是非常珍惜識途老馬管理的企業。

同樣,下次有工作上的問題,若Blog友不懂如何解決,不妨從正面角度去面對它,承認自已不懂,請教公司的專家、你的老板。你最後得到的可能不是責怪,也不只是獲得如何處理的好方法,還會是別人對你的信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92

中國動漫產業面臨融資困難盈利不佳

http://news.imeigu.com/a/1311640589122.html

中國動漫產業發展迅速,短短數年間,年產量已經趕超日本、美國和韓國,成為名副其實的「動漫大國」。然而,國內許多動漫企業在現實中卻又無奈面臨著 融資艱難、盈利不佳的尷尬處境,從而導致中國動漫產業量高質次的現象尤其突出。對此,專家認為,國產動漫業的出路依然在於「內容為王」,只有堅持做出一流 的產品並將其有效商業化、增值化,才能切實在全球動漫市場佔據一席之地。

動漫業融資困境待解

記者瞭解到,當前投資界對國產動漫企業的態度相對較為謹慎,許多中小型動漫企業普遍遭遇融資困難,而動漫企業在發展前期必須投入一定資金來支撐運營。

動漫企業夢果多媒體首席執行官黃成中向記者表示:「國內動漫業融資確實比較困難,很多投資機構更多扮演的是私募股權投資(PE )角色,而不願像國外那樣做風險投資(V C),缺少長遠眼光。」

上海市遊戲開發者專業委員會負責人施益華同樣向記者表示:「我也覺得目前動漫企業融資比較困難,原因在於企業面臨著盜版太多、品質不佳、海外競爭等幾重壓力。」

啟明創投董事總經理童士豪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相對其他行業來說,投資界目前對國內動漫業的態度要更為謹慎一些。許多中小型動漫企業融資困難,主 要是因為它們面臨著創意和知識產權保護難題,企業辛苦研發出好的產品,但可能馬上就會被其他人所抄襲,由此使得投資人不太敢投資。

文睿研究報告認為,從產業鏈來看,傳統動漫產業存在創意不足、人才匱乏、商業運作缺乏經驗等多方面的問題,在不成熟的產業環境中很難獲得V C的青睞。

盈利模式猶顯不足

動漫產業是創意、製作、運營、播出、衍生等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正常商業運作是製作人製作、代理商銷售、影視系統播放、企業購買產品形象並開發衍生產 品、商家銷售產品,在這一完整的產業鏈中大家各司其職,合作共贏。然而目前國內動漫產業鏈依然有待完善,企業的盈利模式也因此受到一定的束縛。

國外動漫業的模式或許可以給國內業界更多啟示。美國主要為「迪士尼」模式,就是靠通過一個世界衝擊力特別強的動畫電影,先在影院播放,播放後做主題 公園、衍生品。日本的模式一開始是漫畫,後來變成連環畫,再發展成為動畫片,動畫片在電視台播出後再做衍生品。在日本,電視台的播放平台只能收回成本的一 部分,更多的是靠衍生品的生產。較為成熟的美、日動漫模式都需要建立於優質的動漫產品之上,而中國動漫產品由於產業起步較晚,產品質量同美、日相比仍存在 一定差距,衍生品的開發也有待提高。

除此之外,藝恩研究認為,國產動漫產業建設上的急功近利趨向依然嚴重,動畫生產過於重量輕質,影響了國產動漫的整體水平。動漫原創生產仍然以產量為首要衡量標準,選材範圍過窄,難以接軌國際市場。

施益華表示:「中國動漫產業長期處於產業鏈的末端,世界上超過90%的玩具都是中國工人的傑作,中國玩家一面指責著國產玩具的粗製濫造,一面又花更高的費用買回一堆MA D E IN C H IN A的動漫周邊產品,這便是目前中國動漫產業難以擺脫的尷尬局面。」

在他看來,近幾年國內一些地方所開設的多家大型動漫銷售廣場均業績平平,很多甚至不得不選擇關閉店面或轉投其他行業。與此同時,大量高仿的贋品更是 成為動漫銷售的重大阻礙,試想若是無法在魚龍混雜的動漫市場確認周邊產品的真偽,相信更多玩家只能選擇放棄購買,這也正是動漫產品難以盈利的又一重要原 因。

缺乏全產業鏈市場環境

北京卡酷動畫衛視頻道總監帥民說,國產動漫確實存在量高質次的問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動漫作為創意產業需要優秀的創意人才,但早期的國產動 畫畢竟是從美術片這種小門類的藝術形態發展起來,即使吸引到資金,也沒有吸引到最優秀頂級的創意人才,這不能不影響動漫產品質量的提高。同時要承認,從量 的增長到質的提高也必然有一個發展過程。先有量,再有質,有了量才能撐起產業的規模,才有可能產生精品。近些年在產能充分擴張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一些泥 沙俱下的現象,這是難以避免的。而且中國動漫發展的時間還比較短,不能奢望一下子創造出經典,應該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此外,應該看到,也不是完全沒有精品,只是由於缺乏一個全產業鏈的市場環境,也許有的被埋沒了。國內很多作品無論從製作水準、創意高度和深度以及可延伸性上也很優秀,只是因為沒有一個好的推廣和運營,其價值沒有充分顯現出來。

出路在於「內容為王」

專家認為,國內動漫企業要想成功淘金,首先還是要靜下心來把產品做到極致,「內容為王」仍是動漫產業的靈魂和出路所在。

 

成功開發出《植物大戰殭屍》遊戲的美國寶開軟件亞太區產品運營總監Gary Mi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公司花費了四年時間開發出《植物大戰殭屍》這款遊戲,而市場上很多產品的開發時間都是半年或一年時間。和一些成功的國際動漫企 業相比,中國動漫開發商目前關鍵還是要注重產品和創意,一定要努力把產品做到最好,即使在遊戲開發上花費更長時間也是值得的,因為這樣做最終產品的效果也 會更好,如果產品都沒真正做好,那一切都是空談。

啟明創投董事總經理童士豪認為,國內動漫企業要盡力提升實力,做好技術儲備和人才培養,同時還需要耐心、長遠的資金支持。動漫遊戲正在從小眾走向休閒和消費時代,成為未來一個發展潮流,只要耐心耕耘,肯定有機會培養出優秀的中國動漫企業。

上海市遊戲開發者專業委員會負責人施益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則表示,隨著每年一度的中國國際動漫展會的舉行,越來越多的國產精品模型應運而生,這種進步正顯而易見。

記者 高少華 周蕊 汪湧

(本文來源:經濟觀察報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54

中國概念股接連退市 投資者索賠困難

http://news.imeigu.com/a/1312324587697.html

依靠反向收購上市的山東昱合已被納斯達克退市轉至粉單市場交易。美國券商質疑公司業務注水、資金去向不明等,股價從6美元跌至1美元左右。

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有16家中概股在美被退市,還有多家企業長期停牌,如未能按相關規則及時披露財務及審計信息也會被退市。

另一方面,由於市況仍未出現明顯好轉,近期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已難以重現「優酷響噹噹」時的高市盈率和估值,多家企業爆出投資者認購不理想,承銷機構謹慎對待的消息。出於對估值和股價的擔心,不少企業延緩了赴美IPO的進程。

大多中國企業無力抵抗

昨日,2007年通過借殼上市的江波製藥公告稱,已收到納斯達克發來要求其退市的信函,於8月4日正式退市。理由是江波製藥及其董事長阻撓審計委員會授權的內部獨立調查,且未遵照相關法規組建審計委員會。

對此,部分企業通過回購股票、舉行電話會議等回擊,澄清質疑。如展訊通信面對渾水的質疑報告,第一時間站出來進行反擊。但更多中國企業則毫無招架之力,股價一瀉千里,一些公司則是選擇放棄,等待「退市」。

據瞭解,部分企業出於宣傳自身、融資目的,或被風險投資驅趕,為的是粉飾業績上市後「賣個好價錢」離場。記者在多家退市企業的官網上看到,很多信息的更新時間還停留在2010年。

投資者

對退市企業追償鮮有成功

與國內資本市場仍舊在摸索退市的方式迥異,美國資本市場每年都有數百家企業退市。而在中概股退市大潮中,更為關鍵的是,一些企業因財務造假退市導致投資者血本無歸。

美股分析師梁劍對記者表示,國外退市分為主動退市和被動退市。主動退市多是公司認為目前的市值和股價被低估,通過回購股票私有化的形式實現,這也會刺激股價上漲。而被動退市後,投資者仍舊持有公司股權,股票轉至粉單等市場仍可交易,但投資價值已嚴重縮水。

據瞭解,粉單市場對企業的財務要求很低,且並不需要公司發佈定期信息披露,一些缺乏投資價值的公司長期在此「掛牌」,對外界宣稱仍是「在美上市」賺得眼球。但由於信息缺乏,投資風險更大。

梁劍認為,針對因企業造假或醜聞而被摘牌退市,投資者可進行集體訴訟追償,但成功獲賠的案例較少。「不少公司虛構業務和利潤才得以上市,能否補償取決於公司的實際價值。」再者,不少企業的業務市場都不在美國,也加大了投資者索賠的難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35

台灣流通業教父的三十四年職場心法 統一超商徐重仁:再困難,也不讓夢想熄火!

2011-9-12  TWM




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接受本刊專 訪,暢談他的職場心法。

自三十多年前,徐重仁在日本接觸到「7-ELEVEn」後,就此改變了他的人生,甚至掀起了台灣產業革命旋風,博得 「台灣流通業教父」美名。

但光環背後,卻是他對夢想的堅持與執著。

撰文‧林讓均

一九七六年,一 位在東京早稻田大學念書的台灣留學生,每天都到住處附近新開的便利商店轉一圈,他東看西看,甚至一待幾個小時,店老闆打量著這位每天報到的年輕人,內心思 忖著「他到底要做什麼?」

談職涯

有些人為錢工作,我是為理想而工作年輕人無視老闆探詢的眼神,完全被明亮的店鋪及現代化氣氛 吸引,眼中散發出興奮的光芒。每回離去之前,他總不自覺仰望大大的「7-ELEVEn」招牌,這個年輕人心中暗自許諾:「將來一定要在台灣開出這樣的一家 店。」「要在台灣開7-ELEVEn」的種子在年輕人心田滋長,日後發展超乎他的想像。三十五年後,種子不僅早已長成大樹,還綠蔭成林,他也成為擁有四七 七八家分店,台灣最大連鎖便利商店的總經理。此外,更陸續引進星巴克、統一多拿滋、無印良品等三十九個品牌,形成勢力龐大的四十九家子公司通路集團。去年 統一超商集團合併營收約一七○億元,今年僅統一超商本身上半年EPS就達三.五一元,徹底顛覆台灣通路產業。

當年駐足日本7-ELEVEn 店前的二十八歲年輕人,就是今年六十三歲的台灣統一超商總經理徐重仁,談到年輕時的故事,他略微激動的語氣與神采,仍讓我們感受到當年他對夢想的憧憬。

徐 重仁逢甲大學企管系畢業後,到日本早稻田大學攻讀商學研究所,主攻「流通經濟」,一待五年。一九七七年回台後,他與統一集團董事長高清愿見面,當時習慣遞 菸請客人,「高老闆一見我,笑盈盈地拿菸請我,讓我嚇一跳,沒想到他這麼親切。」老實的徐重仁,也沒想到推辭,就在高清愿面前吞雲吐霧起來。

談 到這場人生中唯一一場面試,已經戒菸的徐重仁露出靦腆笑容,在約五分鐘的面試中,高清愿對他說:「你學這個流通經濟很難得,應該來統一,才有機會貢獻社 會!」徐重仁被高清愿的風範打動,當下就答應,連薪水都沒談。多年後,徐重仁的太太才告訴他,當時一個月九千元的薪水根本不夠用,她每個月都得向親友借三 千元應急。

「工作的意義有很多種,有些人為錢工作,有些人為理想而工作,我就是屬於後者!」雖然物質生活不充裕,徐重仁卻覺得愈來愈靠近夢 想,因為進入統一企業兩年後,七九年,統一取得「7-ELEVEn」授權,在新店開了第一家店。

當時,公司認為「統一」名氣大,反而沒人知 道「7-ELEVEn」,所以決定使用「統一超級商店」招牌,但當年在日本看見「7-ELEVEn」的悸動,讓徐重仁不斷爭取,最後決定同時打上。「統一 超級商店7-ELEVEn」順利開店,但徐重仁的挑戰才剛開始。

展店初期,徐重仁與同事常忙到睡在店裡,白天又騎著摩托車找店面,但拚命卻 改變不了虧錢的事實。連虧了兩年之後,原本為開超商而成立的「統一超商公司」,悄悄併入統一企業成了「超商部」,身為超商第一號員工的徐重仁,也被轉調 「統一麵包」。

談挫折

「登山哲學」大成就由小成功累積而成回顧三十四年職涯,徐重仁調到統一麵包的那段時間, 是他大挫敗的時期,當時他雖然離開一手創立的超商,卻每每在集團跨部門會議中聽到超商又如何虧錢後深感憂心,一心醞釀回鍋的念頭。

調職的那 一年半,並未擊倒徐重仁,他人不在超商部,卻心繫超商業務,他日夜思考,擬定改革方案,包括將店鋪從社區內移到大馬路,以及去蕪存菁的砍店策略等作法。

超 商成立五年後業績仍沒起色,統一集團最後決定忍痛退場。徐重仁得知後,焦急透過當時長官傳達想回超商部門。公司決定給這小夥子一次機會,讓他放手一搏。

當 時,旁人認為他是「跳火坑」,但只有徐重仁清楚,再困難,他也不能讓心中二十八歲的夢想熄滅!他總覺得「美國能、日本能,沒理由台灣不能!既然超商的商業 模式是對的,對的事情就要堅持下去!」徐重仁以破釜沉舟的決心,讓第七年展到一百店的統一超商終於轉虧為盈。「當初,我們不斷摸索調整,直到引進思樂冰大 賣,幫我們黏住年輕族群,統一超商才站穩腳步。」這個影響統一超商命運的商品一度停賣,五年前在徐重仁建議下,再度重回統一超商賣場。

這段 職涯上的曲折,也讓徐重仁有了一套「登山哲學」。「如果你想登上喜馬拉雅山,但你在有這個能力之前,要先登玉山、累積實力!」徐重仁說,大成就是由小成功 累積而成的,而在這過程中,有時候會原地繞路,甚至是退步,但只要方向正確,總會到達目的地。

統一超商花了二十年,在九九年達成二千店規 模,之後迅速壯大到四七七八店。其間更陸續引入各種消費品牌,橫跨餐飲、流通、健康、資通訊等幾大領域,建立了員工人數多達二.六萬人的「統一超商流通次 集團」王國。

「這麼大的王國,應該很難管理,但統一超商流通次集團卻沒有太多內鬥,事業體之間也互相支援,形成一個利他型組織,這或許跟徐 總所提倡『把公司當家庭』的觀念有關!」台灣連鎖加盟協會祕書長洪雅齡說。

徐重仁則表示:「高老闆有好幾百家公司,曾說過『多子多勞』,意 思是太多小孩很難管理。所以他認為道德比才能重要,只有把事情交給自己放心的人做,才能無後顧之憂!」高清愿用人哲學,也深深影響徐重仁,就是要「選才適 任」。

但有趣的是,徐重仁選派人才,憑的不是學、經歷,而是對這個人獨到的觀察與感覺。

「這就是『舉重理論』啊!一個人能夠 擔一百斤的時候,你就給他加到一百一十斤,慢慢加上去,他總有一天可以擔到一千斤的!」四年前,徐重仁告知統一速達宅急便總經理黃千里,希望他接任中國總 經理,黃千里以家庭因素推辭,徐重仁一年後重提,並且解釋為什麼非他不可,說服了黃千里。

談管理

就像放風箏, 要懂得收,更要懂得放統一超商次集團在中國的發展,在黃千里帶領下上軌道,例如二○○九年才進入的上海統一超商,今年將突破百店,而量販系統的統一優瑪特 也轉虧為盈,可見徐重仁識才之明。

「統一佳佳」總經理賴美絨是集團內年資二十年以上的女性主管。賴美絨記得,五年前被通知接任統一佳佳營運 長時,覺得自己不熟健身產業,心中百般不願意。但當徐重仁找她談這個人事案時,一句「交給你,我就放心了!」這八字箴言當場把賴美絨心中的那個「不」字, 掩蓋得銷聲匿跡。

「我們都信任徐總,總覺得他比我們自己都還要了解我們!」賴美絨說,徐重仁帶兵雖然要求嚴格,但卻從不疾言厲色,總是充分 尊重與授權。

這是徐重仁獨到的「收放哲學」。「管理」對他來說,就好像放風箏一樣,要懂得收,更要懂得放,而他手中的那條線,就是每位子公 司總經理要寫給他的「周報」。他會透過周報來盯數字、談策略,並視情況必要,向每位總經理面授經營之道。

徐重仁的長子徐安昇曾任PLAZA 營運長,一○年自己創業,成立手工麵店「麻膳堂」。徐重仁不干涉兒子的事業,只在開幕前去過一次,提醒兒子「記得放招牌」。徐安昇創業的成績不俗,麻膳堂 至今排隊人潮不斷。

話鋒一轉,徐重仁感性地說,這三十四年來他因忙於工作,「簡直就不知道兩個兒子是怎麼長大的!」但令他欣慰的是,他不只 圓了二十八歲的夢想,還培養出一支足以改變台灣人生活樣貌的黃金團隊。

「精采影音內容請上《今周刊》官網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

徐重仁

出生:1948年

現 任:統一超商總經理、統一超商流通次集團多家關係企業董事長經歷:台灣連鎖加盟協會理事長、統一麵包襄理、統一超商部課長學歷:日本早稻田大學商學研究 所、逢甲企管系

徐重仁的智慧告白

——創業建議

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不要隨波逐流

找 到差異化的商業模式

培養出一個好的工作團隊

避免暴起暴落的悲劇,必須持續學習遇到困難,一定要堅持不懈

—— 職場心法

對的事情就要堅持下去

秉持夢想初衷,才能愈挫愈勇低潮時不氣餒,冷靜想解方只要方向正確,就算繞路也 會到達目的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19

杭州賣地困難 土地財政之困

http://www.21cbh.com/HTML/2012-2-17/yMNDE2XzQwMjYyMQ.html

在經過4個小時的等待後,杭州市土地儲備中心取消了龍年首場土地出讓會的現場競價環節。

這是2月7日的杭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由於推出的5塊地均只有一家單位報名,所有地均分別加價100萬直接成交。

這5塊土地的獲得者分別為杭州江干石油燃料有限公司、杭州白楊投資管理、浙江博鰲實業投資等,幾乎都是地方國企及投資公司,開發商幾乎絕跡。

第二天,杭州再次推出主城區的三塊商業地。同樣不乏離地鐵近的好地塊,同樣地以底價加價100萬元直接成交——杭州市政府2012年的賣地計劃一開始似乎就「卡住了」。

杭州的土地收入在2009年以1200億元超過京滬,雄居中國榜首,如今遭遇了滑鐵盧。

2011年,杭州賣地收入僅為755億,相比2009年下滑了四成;其中主城區(不包括餘杭區、蕭山區)土地出讓金才316億元,只完成全年計劃的六成。

在中國,賣地收入通常佔到地方政府收入的40%-50%。在現有的財稅體制下,地方政府的大型基礎設施項目資金通常來源於土地出讓金(從去年開始納入預算內管理),而一旦出現賣地難,政府的基建項目將嗷嗷待哺,甚至停工。

隱秘托市,買首套房政府補貼20萬

2011年年底,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悄悄啟動了購房補貼,安排了1億元資金——只要是在下沙落戶的居民,購買首套房都可獲補貼20萬元。

已建成一大半的藍色錢江項目,是一個位於杭州錢江新城CBD核心區域的豪華住宅項目。

在一所如同歐洲宮殿般的華麗展廳裡,一群銷售人員閒散地坐在那裡。2011年年初,這座展廳裡的售樓人員還在忙著接待對該樓盤感興趣的潛在買家。

從 整體實力上來說,杭州同一線城市還有距離,但是在房價上卻毫不遜色,且本地購買力的活躍程度甚至還超過其他幾個城市。不過在這輪房地產行業持續時間最長, 過程最為曲折,政府、房產商、購房者博弈局面最為複雜的行情中,杭州房屋銷量大幅下降——限購、限貸、限價等一系列政策的疊加,讓杭州成為2011年中國 房地產重災區之一。

據杭州官方數據統計顯示,2011年杭州主城區住宅成交量較2010年減少49%,而2010年的住宅成交相比2009年亦下滑53%。降價促銷成了杭州樓市主旋律,不少區域樓盤價格接近於3年前,但成交量依舊從平穩走向蕭條。

在這種氛圍中,2011年年底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悄悄啟動了《2011年度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企業安居工程補助實施細則》,安排了1億元資金,用於建立租房補助和購房補助機制,只要是在下沙落戶的居民,購買首套房都可獲補貼20萬元。

與最近蕪湖、佛山的短命「松限」不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隱秘托市並沒有被中央叫停,高達20萬的補貼也意味著購房者只要再拿點錢就可以湊出首付了。這無疑為當地樓市打了一針興奮劑。

杭州21世紀不動產一位負責人即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這家地產中介2011年在杭州營業額最高的門店都位於下沙,「一個門店有八百多萬營業額,就因為年底的購房補貼政策,讓二手房成交量猛增」。

樓市白衣騎士

2011年年底,浙江一家身陷絕境的大開發商向杭州市政府求救。政府下屬的三家公司,將該開發商2009年拍下的一塊杭州地王買了過去,實現曲線「退地」。

事實上,在前幾次的中央房地產調控時,杭州政府就曾一次次扮演樓市的白衣騎士。

2006年1月,杭州試點「購房入戶」政策,外地人通過購房有機會落戶杭州。隨後兩年杭州市區房價從2006年6616元/平方米,飆漲至2007年的9042元/平方米。

2008年年底,浙江最大開發商綠城集團陷入資金鏈危機,六十多億待支付的土地出讓金幾乎將其董事長宋衛平逼入絕境。「多虧政府出台政策,土地出讓金可緩繳半年,才讓我有機會緩過來。」宋衛平曾經這樣對南方週末記者感嘆。

不僅如此,杭州市政府在當時還出台了《關於促進杭州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從供需兩方面,回調各項從緊的房地產政策,隨後杭州樓市在2009年大反轉。

按照中國指數研究院發佈的數據,2009年杭州平均房價幾乎翻了一番,突破了2萬元/平米大關,與北京和上海等一線城市站在一個水平線上——杭州政府也因此成為當年救市最大受益者,2009年的杭州土地收入達1200億元,在全國排名第一。

而 就在2011年年末的一次秘密約訪中,浙江一家身陷絕境的大開發商又向杭州市政府發出求救:房子賣不出去,巨額債務卻即將到期,政府能否幫忙騰挪一兩個項 目?據這位開發商透露,杭州市一位領導當即回應,讓其去找政府下屬公司商量。旋即,杭州政府下屬三家公司,杭州城投、錢江新城公司及杭州地鐵公司向該開發 商伸出了援手,將該開發商2009年拍下的一塊杭州地王買了過去,實現曲線「退地」。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政府現在也沒錢了,2012顯然大家都很艱難。」剛剛渡過償債危機的上述開發商這樣向南方週末記者透露。

大基建衝動

2003年至2010年,杭州共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567億元,其中2010年為645.22億元。

從2012年起,地方政府巨額債務進入還貸高峰,但大多地方政府無力償還。

對包括杭州在內的諸多地方政府來說,這波因樓市低迷導致的土地銷售放緩,恰好出現在它們處境艱難的時期,因為它們在過去數年間累積的大量債務正開始陸續到期。

目前為止,還沒有公開的數據能顯示杭州市政府的債務情況。浙江官方曾在2010年年底披露過浙江省政府性債務情況——負債率20.15%,高於警戒線10.15個百分點,轄內四成市縣的政府負債率等三項指標超過警戒線。

「過去幾年,杭州因大規模的城建,欠債較多。」浙江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趙杭生說,過去三年杭州土地收入總計近3000億元,但如此龐大的土地收入更多是對城建負債的彌補。

2002年杭州開始拆除西湖邊的圍牆。當時的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提出了杭州的「城建藍圖」,構建以「國際花園城市」和「生態城市」為目標的綠色大都市。

到了2003年國慶,西湖全線實現無障礙免費遊覽,是當時唯一一個免費的5A級風景名勝;2007年開始,杭州又斥資1000億,修建一條由8條軌道組成的地鐵網絡。

杭州市統計局報告則稱,2003年至2010年,杭州共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567億元。其中2010年基礎設施投資規模645.22億元,比上年增長7.2%;最近杭州市的一次工作會議披露,2012年杭州交通系統還將投資120億元,用於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不斷投入的巨資改善了杭州環境,並將杭州核心從西湖邊成功地拓展到錢塘江邊。十年間,杭州居住環境、城市形象地位,提升至各城市前列——但這些藍圖的實現,都依靠著巨額的財政投入。

錢從哪裡來?錢只能從土地裡來。

土地財政之困

「土地出讓金在杭州整個政府收入來源中達到四五成比例,城建資金支出是由土地出讓金的收入來以收定支的,連杭州市的學前教育也主要靠土地出讓金」。

幾乎很少有人知道,中國爭議頗大的土地招拍掛制度,最早是杭州市引進的。

1997年,杭州市成立了土地儲備中心,並在第二年出台了第一個地方土地儲備條例,並在1999年推出了土地招拍掛制度。從此,杭州的土地價格就開始扶搖直上了。這個強效吸必殺招迅速被全國各地模仿,作為先進經驗被快速複製。

和 開發商一樣,杭州市政府也很懂得「惜售」,招拍掛以來一直用「飢餓」的方式供地,保持土地的「賣方市場」,並且出台各種地方政策扶持房地產的發展——這種 「綁」在土地上的城市發展,迫使杭州市的土地越賣越貴,以保持城建資金平衡,同時政府托市的意願非常強烈。江浙原屬富庶之地,年年攀升的房價引發更加狂熱 的民間投資熱潮。

但杭州及其它各個市政府面臨的問題是,它們必須向中央上繳一大部分增值稅及其它稅收收入,並且必須自掏腰包支持大型建設項目。許多專家稱,這種情形導致地方政府過度依賴賣地收入。同時,中央政府抑制房價、給過熱的房地產市場降溫的決定,讓地方政府非常難受。

「杭州之所以屢屢救市,還是因為土地財政所困。」據趙杭生估計,土地出讓金在杭州整個政府收入來源中達到四五成比例,城建資金支出是由土地出讓金的收入來以收定支的,連杭州市的學前教育也主要靠土地出讓金,一旦土地賣價不好,基建資金供應就會失血。

但浙江省最大的房地產開發商綠城集團董事長宋衛平2月初已向南方週末表示,由於遭遇了資金鏈危機,2012年綠城的主題是生存,不會再去買地。

中原地產一份報告亦指出,2011年11月和12月,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拍賣流標或流拍。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表示,由於新樓盤銷量下降,2012年房地產行業資金鏈緊張已成定局,就算他們想買地也無力競購。

這種狀況若持續下去,將會有更多開發商採取觀望態度,包括杭州在內的財政將受到重大衝擊。

2月14日,杭州市召開了一場推進十大產業發展的工作會議,計劃集中200億元資金用於扶持包括蕭山汽車公園、千島湖「水上飛機」等項目。「這200億元從哪裡來?」趙杭生聲稱,「顯然只能來自賣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283

女性如何面對創業的困難重重?

http://xueyuan.cyzone.cn/gushi-ganwu/224054.html

創業對於女性來說絕非易事,她們在創業過程中需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

作為創業者,在募資過程中,我體會到,因為風險資本較少看重女性創業者,因此那些青澀並缺乏社會經驗的女性創業者在向風險投資機構募資進行創業的過程中困難重重。

佩內洛普·特淪克(Penelope Trunk)最近發表在VentureBeat的專欄中指出,因為容易受生育影響,並傾向於追求物質享受和安逸生活,所以女性不適合創業。

但是特淪克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女性擅長管理和領導,在創業過程的各方面都表現得出類拔萃。

女性創業為何處境艱難

創業者的工作處於不停變化之中。起初,創業者需要想出好的創業想法,並利用無與倫比的市場洞察力使創業想法變成現實。隨後,創業者需要招聘合適的員 工,向員工介紹自己的理念,打造優良的團隊,培養團隊做大企業,尋找合作夥伴和客戶,不斷使自己的公司發展壯大。在以上各方面,女性都可以遊刃有餘。

如果你對此產生質疑,那麼只要注意下小企業主的男女比例就可以了。白宮公佈的數據顯示,女性創業的速度在全美比平均水平高出1.5倍。

站在女性創業者的角度,一般來說,對於承擔和男性創業者相同的工作強度,女性創業者並無異議。對於無法承擔的事情,女性創業者也沒有感到挫敗。

創業者屬於稀有群體,但是創業者無論男女都具備這種價值觀。

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女性創業者並沒有因為創業的繁重工作,而深陷困難之中。女性創業者所面臨的困難並非工作類型、工作量或初期較低的回報。

誠然,許多女性不得不克服更多的障礙,從而實現她們的創業目標--例如特倫克所述,在照顧家人和組建家庭時,女性承擔更多負擔(並同時享受更多快樂)。但是這個藉口,加上那些不切實際守舊思想,都不是造成女性創業更加艱難的癥結。

問題的關鍵在於:在爭取資金方面,女性面臨著更多的困難,而資金是每個公司發展的基石。

募集資金的問題

機構投資者通常會涉足投資初創期的企業。對許多企業家而言,機構投資者可以幫助公司加速發展,從而使團隊持續完成創業。

雖然幾乎每個企業家都表示最不願意做的工作就是募集資金,但是我認為,女性在這方面比男性面臨的困難更多。

為了像男性一樣可以成功募集資金,女性創業者不得不做出更多努力、克服困難,並做出有違其社會身份的工作。和我的許多女性創業者朋友一樣,我非常享受目前的工作,但是我們認為與經營公司面臨的其他壓力相比,籌集資金的壓力讓我們備感痛苦。

因為目前募集資金的方式由男性主導,並青睞男性創業者,造成女性不擅長募集資金,也會對這項工作產生牴觸。募集資金所需要的大多數特質與男性本身的特質相吻合--例如欣然要求所需的東西、或表現出盛氣凌人般的自信。

現在,我已經完成了兩次融資。我的創業導師幾乎都是成功的男性企業家,他們告訴我,募集資金時,我需要像男性那樣,更加堅強、大膽、不屈不撓。這對我的幫助確實很大,因為那些特質不是我的本性。在他們的鼓舞和鼓勵下,我可以具備他們一半的融資能力。

然而,在經營公司和產品營銷的其他方面,例如建立合作夥伴關係、考慮產品和市場契合,創業導師們就不會向我提出例如融資那樣的建議。此時,「女性化」的領導力會在團隊建設、合作關係建立、周全管理和市場營銷方面會表現出優勢。

因此,與許多女性創業者一樣,除募集資金以外,我在企業經營方面做得非常出色。

與風險投資的情感聯繫是女性的弱勢

企業在很多方面涉及與受眾的情感聯繫,因此女性創建的企業與客戶存在較為緊密情感聯繫,很多消費主義大多也以女性為導向。

當你募集風投資金時,你的「受眾」是男性。女性不能像其它男性那樣,與男性建立情感聯繫。因此,女性主導的風險投資基金多傾向於投資女性創業者的企業。

如果風險投資與天使投資人能對創業者性別平等對待,我認為更多女性創業者將獲得風險投資。

女性及風險

與沒有風險投資背景的公司相比,風險資本投資的公司面臨截然不同的經營壓力。風險投資專注那些孤注一擲的公司,在四年中不成功便成仁,也偏愛那些要麼做大,要麼消亡的公司。

依個人經驗而言,我認為女性風險偏好較低,所以只有較少的女性創業者可以獲得風險投資機構注資,這一點不足為奇。從某種角度而言,這無可厚非。我們也沒有必要非讓男性和女性創業者獲得相當的風險投資。但是……

彌合性別鴻溝

社會能夠、而且應該更多地鼓勵勇於承擔風險的女性去實現自己夢想。

硅谷的社會準則是,22歲的男性程序員都希望成為像扎克伯格(Zuckerberg)那樣的人。硅谷的另一條社會準則是,男性創業者就要獲得優秀的風險投資。

但是硅谷並沒有針對女性的準則。Women 2.0和 Golden Seeds等公司、以及Kleiner Perkins等女性主導的風險投資機構,正在推廣針對男女創業者的風險投資體系,所以,在女性準則形成之前,我對這些機構的做法表示讚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99

真功夫完整「關聯交易」圖浮現 上市計劃困難重重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17/5MNDE4XzQyMDA5MQ.html

一場法人代表變更聽證會,使全國最大中式快餐連鎖企業真功夫的最高控制權之爭重新沸騰,爭奪者仍是蔡達標和潘敏峰這對曾經的創業夫妻的各自家族成員。

聽證會後,真功夫發出聲明,指責蔡達標的小妹蔡春紅和小妹夫王志斌以關聯交易形式從公司獲不當得利6000多萬元。

隨後,上週五真功夫又在媒體刊登大幅廣告,向蔡春紅一方發起攻勢。

蔡春紅近日向記者否認了該指責,而圍繞蔡潘兩家的真功夫完整「關聯交易」圖也基本浮出水面。

蔡春紅:王志斌案已中止審理

近日,王志斌「關聯交易」案再度被翻出直指蔡春紅。作為蔡達標的小妹,在去年3月廣東省公安廳宣佈對真功夫個別高管人員涉嫌經濟犯罪展開調查後,蔡春紅曾短暫地擔任了真功夫董事長一職。

去年5月蔡達標證實被抓捕歸案後,真功夫公關部發表聲明稱,由真功夫副董事長潘宇海代為履行公司董事長職務。爾後,蔡春紅逐漸淡出視線,該輪家族糾紛暫時消停。

不過,4月9日一場關於變更真功夫法定代表人的聽證會使得真功夫的控制權之爭再次進入公眾視野。蔡春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供出了一份關於潘宇海的「董事長(副董事長)免職書」,指出潘宇海在2010年底已經被免去真功夫副董事長職務。

反 唇相譏隨之而來。來自真功夫公關部郵箱的聲明指出,「蔡春紅不具備擔任真功夫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條件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聲明指責道,蔡春紅及其丈夫王 志斌,「以關聯交易方式從公司獲取不當得利65401810.13元」。該聲明稱,真功夫就此已依法向東莞中院提起訴訟。

上週五,真功夫在某媒體以廣告的形式,再次向蔡春紅方發難。

據 悉,真功夫去年7月審計發現,在蔡達標控制真功夫期間,真功夫與王志斌、蔡春紅夫婦所有的東莞長安志利源三鳥經營部、東莞市虎門優中康三鳥經營部存在關聯 交易,關聯交易款及利息共計為5600多萬元。以此為基礎,按銀行同期貸款利息計算,真功夫請求法院判令王志斌、蔡春紅等涉及人返還真功夫約6540萬 元。訴狀稱,王志斌是上述兩經營部的實際經營者。

不過,蔡春紅表示,王志斌確實是真功夫的家禽供應商,但在2008年、2009年間,隨著真功夫的「去家族化」改革,王志斌已退出。

有關此案的真功夫貨款明細顯示,在2008年6月27日之前的幾筆交易明細中,收款方均為王志斌;而其後的所有明細均只顯示兩個經營部的名稱。

蔡春紅認為,潘方簡單地以交易款疊加並加上利息進行起訴沒有任何道理,她告訴記者,該案經法院裁定已經中止。

而東莞中院的民事裁定書顯示,由於此案的被告之一蔡達標被關押在廣州第一看守所,委託其女蔡慧亭作為代理人。然而蔡慧亭以未能與蔡達標聯繫、無法瞭解案情為由申請中止審理該案並獲法院同意。

真功夫的「關聯交易」

隨著真功夫家族糾紛不斷深化,蔡潘兩家在真功夫各自的家族勢力圖譜也清晰顯現,並且如夢魘一樣不斷地糾纏著這個本來已經在謀劃改革的餐飲企業。

農 曆新年前,東莞市逸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逸晉裝飾)曾到真功夫廣州總部催債。據蔡達標前妻潘敏峰此前的說法,逸晉裝飾原來由蔡達標的大妹夫李躍義 控制。2008年真功夫董事會做出股東不得進行關聯交易的決議後,李躍義只是假裝退出,但通過洪和忠操控著逸晉裝飾,通過陳賢勇操控著東莞科普達廚具製品 公司,進一步壟斷了真功夫的餐廳裝修和廚具業務。據稱,後來真功夫終止了與逸晉裝飾的合作。

記者得到的一份蔡家在真功夫的勢力圖譜顯示,除王志斌和李躍義外,蔡達標的弟弟蔡亮標原來為真功夫的電腦供應商,而蔡亮標的小舅子王樹堅此前則為蔡達標的司機。此外,目前已經失蹤的蔡達標大妹妹蔡春媚為真功夫的採購總監。

在潘敏峰指責蔡達標在真功夫培植自己家族勢力的同時,其女兒蔡慧亭則在微博中稱,「很好奇在我舅父潘宇海眼裡什麼叫做關聯交易」。蔡慧亭透露,從潘家看,潘宇海父親參與公司的裝修工程;潘宇海的叔叔也承接了公司的業務。

面對新一輪的糾紛,一位在真功夫工作多年的員工向記者表達了對公司發展的擔憂。

再提上市計劃

對於「關聯交易」一事,真功夫昨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真功夫公司沒有關聯交易存在」。

對於蔡達標所提「去家族化」的口號,真功夫稱,真功夫在去年公司內部賬目清理與資產審計中,發現蔡達標涉案的關聯交易金額高達1.3億元,其中東莞逸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在2008年後從真功夫通過關聯交易套取非法所得7000餘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真功夫表露出對「去家族化」問題有新的認識。真功夫表示,「未來真功夫不會單純地提倡走所謂的 『去家族化』路徑,而是要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古有舉賢不避親的說法,單純的『去家族化』不是企業規範管理的必然做法」。

同 時,真功夫再次重提上市問題。據稱,真功夫在2011年下半年召開了戰略規劃會議,從確立公司五年經營目標、完善內部培訓體系、上市規劃等幾個方面制定了 公司2012年到2016年的五年戰略規劃。此規劃預計5年後,真功夫能夠上市,總產值將超過50億元,總分店數將超過1000家。

去年3月爆發的內鬥,給原本正在進行的真功夫上市進程蒙上了陰影。此後,真功夫慎言上市問題,即使提及也是泛泛稱「一定會上市」。在最近家族糾紛再次爆發之時,真功夫透露5年上市計劃著實讓人意外。

對此,一名風投人士直言,陷入糾紛的真功夫如果不能很好地解決股權問題,要謀求上市將會非常困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787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徐小平、楊寧等分享創業最困難時候的經驗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6/28/228871.html

以下為現場文字實錄:

這個環節我分成兩段,先請這四位創業前輩,給在座一些海歸創業的朋友揭一揭老底,說說他們自己在創業中間最困難的時候自己是怎麼過來的。

徐小平:我總是講最亮的時候。當時沒有什麼商業模式,也不知道做什麼,後來跟學生聊天的時候,許多學生拿到獎學金拿不到簽證,或者拿到高分拿不到獎 學金,這個問題非常嚴重,許多學生成績非常高,但是卻不會申請,或者拿到哈佛獎學金就是不會跟人家打交道。所以我就做簽證諮詢、留學諮詢。其實剛才講的接 地氣,如果我不來中國,不來新東方不知道有這麼個需求,俞敏洪做新東方的時候已經非常大了,學生真正需求是出國,所以這個時候我發現這種巨大的問題,我根據市場的需要來做。所以一是發現需求,第二真正的人才不是根據你的成績在執著追求,真正的執著是順應這個形勢,根據你每天每日發現的動態找到創業的目的。

陳大同: 我說一個非常後怕的事兒,我們開始做展訊的時候大概是2000年的時候,國際上3標剛剛通過,國際上面成立做3G手機的公司有十幾個,光我認識華人公司有 5家,我發現除了展訊以外所有的都死了。然後我們就分析,我們跟別人有兩點不同使我們活下來。第一,展訊是唯一一家掛羊頭賣狗肉的公司,我們找錢的時候說 要做3G,但我們實際上達到3G標準之後做的2G,其他的3G公司全死掉了。展訊從09、10年才賺到錢,很多時候市場決定的。第二,展訊是唯一一個華人 創辦的公司回到大陸來做的,要是在硅谷做肯定就死掉了。所以回想起來非常後怕,這兩點都是接地氣的問題。

甘劍平:我是06年開始企業創投人,當時我們幾位主管合夥人都是在行業裡做很早的,我當時找項目做項目都會困難一點,在競爭方面比較困難一點。當然 這幾年做了一些好的項目,主要是靠優秀創業團隊為我們打造了比較好的公司,像世紀佳緣、淘米、小米手機等等。我覺得中國創業環境整體來講是非常惡劣的,我 們基本上都是大學剛畢業就想創業的創業者,中國投資環境比較惡劣,要辦一個公司要找工商,要搞零售就要找城管,開個餐廳還要找衛生局等等。在中國任何一個 創業公司分分鐘有可能被某一個政府機關或者是某一件小事兒很快被夭折,所以我們更願意投資一些比較成熟一點,經驗比較豐富,所謂的老江湖來做投資企業。我 想呼籲一下這邊主管部門,其實不一定吸引人才,或者給人才什麼優惠補貼政策,最主要的是把創業環境,把政府管制降到最低點,讓創業人士有足夠的能力去發揮 他們的才能,做他們想做的事兒,只要不違反大的法律法規,我想任何一個創業的激情是不能在很早就被一些條條框框給扼殺的。

楊寧:在中國創業確實有剛才說的原因,我覺得更多的是一個企業的風險和企業到底能不能做好,我認為跟你銀行裡有多少錢,跟外部環境有影響,但這都不 是最大的風險,我經常說一個企業最大的風險是最大的創始人,也就是公司CEO,如果公司CEO腦子進水的話,你帳目上有做多現金,再多的錢也沒有用,因為 他會很快揮霍掉,比如你多雇幾百個人,很快錢就光了,就沒有錢了。這種事情我看的非常多,談我自己的話,我自己也犯過這種毛病,自己腦子也進過水,進過水 之後最後也比較慘,在空中網之後,剛才路老師也講過,我做空中搜索,當年確實想挑戰百度,想做一個新型的搜索引擎,當時我們的技術確實有非常多新穎技術, 甚至把我們搜索關掉的時候,很多朋友說你的搜索怎麼不用了,我老在用,我說對不起我已經不做了。原因是天使已經不會再支持一個新的搜索引擎起來了,資本市 場也不會給這樣一個公司注大量資本了,用戶腦子已經天天想著搜索就是百度了,所以這個時機已經不再了,根據個人意願無關。天時不再的時候,千萬不要再做任 何逆天的事情,這是我當年腦子進水的一個時段,而且我是敢於承認這點,我敢在公開場合承認這點,我當時做錯了,而且在這上面虧了很多錢。所以當很多創業者 當別人跟你說不好聽的聲音的時候一定要去聽,不要像我這樣犯這樣大的錯誤,我相信每個人都會犯,而且我從這個事情來說,我相信我自己是提高了。

主持人:感謝各位。剛才我記了一下,徐小平老師說了一句話,發現機會順眼形勢,陳大同先生說的是掛羊頭賣狗肉,要接地氣,甘劍平先生呼籲創業環境的改善,楊寧先生總結一句話,創業者日後的血和淚。各位其實都在呼籲大家回來吧,中國這邊環境很惡劣,但是機會也很多。接下來20分鐘,把時間交給下面聽眾。

提問:我是11年6月從美國回來,我們公司兩年之後在我們行業裡排全球第二,大概有三千萬左右的銷售額。我現在面臨一個問題,我想問甘總,這個細分市場不夠大,我們公司怎麼在細分市場裡發展?

甘劍平: 你說你今年公司收入三千萬是人民幣是吧,已經到了世界第二,市場的確不是很大,有一個辦法,我覺得你一定要把公司做上市,三千萬如果能夠有一個不錯的利潤 率其實也挺好,日子過的也挺舒服,如果這個市場做到全球第二,而且有三千萬的收入,我覺得市場比較小,你肯定是希望擴充到其他的細分領域,利用你已經有的 經驗或者是技術,或者是團隊,可能要擴充到其他的領域。

楊寧:我建議把錢套走,做別的市場。

陳大同:你這個市場可能是飛速發展的,如果每年只有10%、20%的增長就沒有意思了,非常有可能需要你開拓第二個市場,這個時候是很多公司進入誤 區的時候,都是盲目跳到其他市場,跳到無關的市場去了,一般我們開闢新市場最重要的是你最有價值的是你現有客戶群,如果你能幫你的客戶群開發第二市場就不 用再打其他的不相關的市場。比如手機,我們做芯片,圍繞手機方面做,這都是我們的策略。

提問:我姓劉,我來自一頭牛跑出火箭速度的城市,我是內蒙古煤炭公司,我對甘先生的話深有感觸,我創業的時候曾經搞過煤礦,但是夭折了,投資了兩百 多萬,因為沒有效益。後來我在美國註冊了一個公司,也是搞基金,很快就弄到了10億美金,但是想進中國沒有辦法進來,不知道錢怎麼花。

提問:首先非常感謝四位演講人今天的演講。我有一個問題,現在咱們說創業,一般都是想到創新,但是不知道各位評委有沒有注意到中國現在有一個現象, 就是中國製造、中國生產已經面臨一個非常嚴重的信用危機了。現在是不是有這種創業模式,就是沒有特別大的創新,但是我特別想做一件事,大可以做一個很好的 機器設備,我可以養豬,可以做一個螺釘。

徐小平:這個問題挺好,創業不一定要創新,只要有市場,有銷售就可以了,當然最好是創新。李開復不是說微創新,只要有人買你的東西,買你的服務就是 創業,做到30萬一年也不錯,三千萬相當好,當然最好三十個億,創業就是滿足於需求。你說一個星巴克一個咖啡店做到全世界,或者一個雜貨店做到沃爾瑪。

提問:對創業前輩表示崇高意。現在對文化產業褒貶不一,我想問一個健康可持續的文化產業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

甘劍平:我最近在關注文化創意產業,有些數據的確是非常令人振奮的,比如說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在過去幾年以每年百分之六七十的數據在增長,一系列的公 司,比如華誼兄弟、華策等等影視製作公司去創業板上市,市值都是幾十億甚至於更高。在過去的幾年,這也符合中國發展老百姓的GDP,大家更希望看到娛樂方 面的東西。另外互聯網視頻行業把中國影視製作又添磚加瓦,所以文化創意行業是非常令人振奮的行業,我們也非常關注。的確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公司因為看到了行 業有些賺頭大家就進去了,就像剛才說的,五年前文化創業還是一個藍海,現在就是一個紅海,各種各樣都想進入,房地產廠商等等,當然他們是有權利進入,製藥 有錢愛幹嗎幹嗎,不管是為了創造好的產品,還是為了什麼,只要願意幹都行,關鍵是能不能製作出好的作品。

陳大同:我們作過一個市場調研,調研裡面有一句話把我們嚇一跳,現在市場主要是為了滿足老闆方方面面的需求,不是一個正常的產業,正常的產業是投資 要有回報,有回報能賺錢才能逐漸發展起來。這賺錢有兩種,一種是每拍一部電影,每個電視劇本身都能賺到錢才行,或者我公司有一定收入有上市機會。所以目前 我們也看到,非常亂,但是亂世當中有很多機會,比原來好了很多,但是還有很多機會。公司想上市的話,這些東西總得有發票,但是有多少影視公司正常交過稅, 這是非常簡單的例子,但是裡面確實有非常多的機會。

甘劍平:大家知道文化創意產業是中國「十二五」計劃裡重點扶持產業之一,所以國家應該是鼓勵文化創意產業。但是最近兩三年廣電總局出的這些命令覺得 非常有意思,一個叫「禁娛令」,就是禁止娛樂的命令。不知道禁止娛樂怎麼讓文化創意產業去發展,大家看電視、看電影主要是為了娛樂,但是他現在禁止娛樂, 所以政策法規不知道怎麼去鼓勵發展創意文化產業。

提問:我是做磨砂材料的,創業做三件事情,一個是環保,一個是性能,一個是品質。假如我預期在三年內盈利,但是在第五年盈利的話,你們會不會繼續投錢?

陳大同:要花一定的時間做研發,凡是研發新的東西,你設想兩年研發出來的東西一般要四年,絕對要比你想想的三年四年要長,所以這是非常正常的,所有 做科技研發的比想像的時間長是正常的現象。所以我們不是非要求你兩年按照你說的做出來,但是你這兩年當中的進度一定要讓我們看見,我們要看見你們確實在進 步,而且我們判斷你真正三年是能夠做出來的,我們就願意跟你繼續往前走。但是如果兩年什麼沒有做出來,那麼對不起了。

提問:您剛才說用3G名義做2G,這個投資也可以嗎?

徐小平:我作為投資人,你把錢拿來,我投資的是他的遊戲公司,但是遊戲公司沒有做好,他換了一種模式,這個挺好。我剛才講創業永遠在變,發現方向迅速調整方向這是最好的。反過來你明明知道這個不行了,你還在做,那叫蠢。

提問:您好,各位老師。我們創業的時候發現資本有限,我們借助一些網絡平台做了個垂直化的瀏覽器,但是我們發現送水戶實在太多了,我們想能不能有一個很好的方法把垂直瀏覽器推廣下去,這是我們現在困難的問題。

楊寧: 你剛才沒聽我說嗎,推廣靠化緣,靠你自己的感染力,靠你自己去練。我經常講一句話,什麼叫做感染力,感染力是讓對方做出對他自己不利的決定,這就叫感染 力。奧巴馬40歲出頭當美國總統,跟美國老百姓忽悠說,選我,別選有經驗的,有經驗對你們不好,選我這種有衝勁有激情的,我覺得這對美國老百姓來說並不一 定是最好的決定。所以感染力就是讓對方做出對自己不利的決定。

提問:作為我們來講是土鱉,咱們沒有你說的有充足的資源。

楊寧:我不是說讓你找騰訊總裁,找他沒有用,他肯定說不行,你找下面的高級經理。

甘劍平:我補充一句,感染力當然很重要,但是好的產品一般會自己去傳播,一傳十十傳百,當年百度、Google、QQ之前也有很多推廣,但是之前做很多產品,用戶喜歡,一傳十十傳百,這可能是最好的推廣渠道之一。

提問:謝謝各位。我做一個事情顛覆現在的二維地圖,我的核心技術是掌握了全自動化的三維地圖的獲取,我現在有一個問題,因為現在我們國家地圖或者相關產業要拿牌照,還有很多政府主導的,進入門檻跟政府關係很多。我們是從西方打入中國還是先在中國做好再出去?

楊寧:你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好,看你哪方面的資源強,你如果產品真的好,在國外做,國外做市值更高。但是如果說你的產品一般,也沒有那麼好,那你最好 在國內做,因為國內有政策保護,政策可以當做是壁壘,可以當做保護,有這個政策支持的時候外面進不來。所以產品一般在國內做,產品很好就到國外做。

陳大同:國外更能接受新的事物,但是國外可能沒有那麼多資源。在國內做肯定不能自己獨立做,太不接地氣,最好的方法是找現在國內做二維地圖的公司,雙方合作,海歸土鱉相結合發揮優勢,讓他們幫你設計芯片就行了。

徐小平:我做總結性發言,關於製造的問題很簡單,外國有外國的優勢,中國有中國的問題,海歸回國創業一定要化中國問題變成中國優勢,千萬不能讓中國問題來影響你們。

主持人:今天上午論壇到此結束。

(根據現場演講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6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