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頂新魏家 用一碗泡麵闖出兩岸千億帝國 台灣老商道

 

2012-12-31 TWM  
 

 

2012年12月29日,頂新集團魏應州家族齊聚故鄉彰化縣永靖鄉,為原地重建的百年祖厝「成美堂」舉行揭牌儀式。《今周刊》獨家直擊成美堂發現,頂新魏家的興盛,其實交融著閩客文化,背後是台灣逐漸失落的拓荒精神與商道。

製作人.賴琬莉 撰文.林讓均、梁任瑋、許瓊文 研究員.楊政諭又到歲末年終、迎向新年的隆冬時節,台灣即將發生的兩件大事,都與食品版圖橫跨兩岸的「頂新集團」魏應州家族有關。

第一件受到全台矚目,是每年跨年夜的台北一○一大樓煙火秀。

二○○九年,頂新魏家入股台北一○一大樓三七%股權,成為最大民股股東。頂新老二魏應交每年都以台北一○一副董事長身分,對外回應跨年煙火秀進度,他說:「今年保證不縮水。」據了解,一二年台北一○一大樓跨年煙火,首度與全球知名煙火團隊法國廠商Group F合作,展現法式浪漫。

另一件大事,是頂新魏家的家族大事。魏家位於彰化縣永靖鄉的百年祖厝「成美公堂」(以下簡稱「成美堂」),將在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修復完工、重新揭牌,這不僅是地方大事,而且也撼動台灣文化觀光界。

一二年冬至(十二月二十一日),我們來到永靖鄉的頂新台灣總部,一腳跨進正在整建的工地,眼前出現一座巍峨的閩客建築;剛修築好的黑瓦紅牆在冬陽下熠熠生輝,絲毫感受不到當天籠罩全球的末日傳說。

這座具有「二進雙護龍」格局的三合院,就是名列台灣二十大古宅、歷史上百年的「成美堂」。也就在這裡,孕育出台灣第二大富豪家族「頂新魏家」。根據《富比世》(Forbes)雜誌財富排行,魏家四兄弟資產淨值六十六億美元,排名台灣第二富豪。

「很少有人修理古厝這麼大手筆!」一位在現場施作的師傅迎面走來這麼說道。的確,為了全部以百年前的建築工法修復成美堂,魏家耗時六年、花費超過新台幣五億元,可說刷新了台灣整修古蹟的紀錄。

當日,這座二千坪的偌大古宅正在進行最後修飾,上百位工作人員在園區中忙進忙出,為一個禮拜後的揭牌儀式做準備。屆時以魏應州為首的魏家四兄弟,將率領八房、約三、四百位魏氏宗親回到成美堂祭祖,重現昔日這個永靖望族的風光面貌。

敢闖

搶先西進中國 返台入主味全永靖鄉是彰化縣的農村鄉鎮,以種植苗木、蔬菜和花卉為主,約有四萬人。清朝晚期,廣東潮州府饒平縣的客家人渡海來台,定居在濁水溪豐沃土壤的永靖,世居於永靖者約有七成來自饒平縣。

頂新魏家第一代先祖魏儉正,早在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年)就從福建省永定縣遷徙來台,攜眷定居永靖鄉。魏應州四兄弟則是遷台的第五代傳人,家族至今已綿延七代。

「所謂『一府二鹿三艋舺』,彰化早在清朝就擁有『鹿港』這個貿易商港,而且彰化是台灣中部最早發展、也是最早接受移民的城鎮!」彰化縣長卓伯源說,這樣的地理條件與商貿背景,不僅養成彰化人敏感的商業嗅覺,這些移民先祖的冒險犯難DNA(基因),至今仍在後代的血液中流竄。

據彰化縣政府估算,彰化縣的旅外人口居全國前幾名,約有三四○萬人;其中當然包括遠赴中國發展的頂新魏家,他們身上同樣擁有開創的大無畏性格。

在父親魏和德過世之後,魏應州四兄弟傳承父親創立的製油廠,但也繼承了千萬元的家族負債。為了搏翻身,一九八八年,魏應行代表三位哥哥到中國探查商機,隔年就遇到六四天安門事件,母親就曾經憂心地問家人:「老四去中國發展,不知是對,還是不對?」結果證明搭上首波西進列車的魏家四兄弟是對的!他們在一九九二年創立了「康師傅」,靠泡麵崛起,可說是第一代成功的台商。

「頂新」魏家在台灣名氣大響,則是一九九八年返台入主食品老廠味全。當時,魏家聯合市場派的股市聞人「阿丁」大吃味全股權,後來股價一路從七十六元跌到十二元,讓魏家大失血、差點爬不起來,魏應州事後還笑自己根本是「蛇吞象」。但昔日沒沒無聞的彰化小油商,卻因敢入主台灣第二大食品品牌,一仗打響名號。

「從入主味全、收購台北一○一大樓股權等布局來看,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但魏家就是敢闖、敢做,這可以看出魏家四兄弟的野心!也正是這種野心,讓他們開創出如今的事業格局!」一位同樣出身彰化的食品界老闆說。

他觀察,台灣的食品業老闆通常很保守,以至於做了幾十年仍然固守本業;但頂新卻因為夠開創,才發跡二十年,就坐擁食品王國,還跨足超商、餐飲,以及房地產等不同領域。

現在,頂新又斥資六十億元打造占地總共十五公頃的「頂新文化園區」,其中不僅包含成美堂,還有康師傅泡麵博物館,乃至於五星級飯店。魏家這個食品界的成吉思汗,等於正式揮軍文化觀光產業。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謝國興,長期研究台灣企業史發展,他觀察,其實客家族群通常較為保守,但因為彰化是台灣客家族群被「福佬化」最深的地區之一;也因此,頂新魏家雖然具有客家血統,卻有著閩南人冒險犯難的精神,因此能成就一番大事業。

魏應州四兄弟從彰化永靖,走到中國市場發光發熱,深受家族淵源和父親生意頭腦的影響。魏家兄弟的父親魏和德十幾歲就在藥鋪打工,後來與弟弟魏維德成立「新成美藥材行」。

會鑽

「生意囝仔」靈活、執行力強和德文教基金會副董事長、魏家老鄰居陳慶浩說,魏和德當時就很有生意頭腦,看到當時人們買了藥材,還得費心思去切片,於是自行研發一款切藥材機器,增加藥材的銷量。而他中年之後,轉開「鼎新製油工廠」,也幫頂新集團打下基業。

魏應州在初中畢業之後,就跟著父親魏和德學做生意,是典型的「生意囝仔」。魏和德過世後,魏應交、魏應充與魏應行也都在高中畢業後,就幫哥哥扛下家族事業。父親的身教與豐富的工作歷練,讓四兄弟練就靈活變通的能力,也培養出敏銳的商業嗅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九○年代,魏家前往中國發展,但初期賣清香油、蛋捲卻大虧錢,讓四兄弟苦思解決之道。

有一天,魏應行在火車上肚子餓而泡了碗泡麵來吃,居然引來乘客圍觀,急問他去哪裡才買得到。「一碗麵就驚動整列火車的人,來中國賣泡麵肯定大賺!」就這樣,魏家四兄弟乾脆拿賣不出去的油炸起了泡麵,果然因為市場切入得早,寫下康師傅傳奇的第一頁。

從吃一碗小小的泡麵,聯想到這是一門生意,還付諸行動,魏家人的生意頭腦,在此發揮得淋漓盡致。

許多人聞到泡麵商機,但真的去賣泡麵的人有多少?就像數學人人會算,但買賣卻不是人人會做。魏家人擁有靈活變通的生意頭腦,與他們從小就跟著父親從事各種生意有關。

○九年,頂新回台大舉收購台北一○一大樓的股權,外界以為這是魏家證明「衣錦回鄉」的炫富之舉,還暗笑魏家搞不清楚台北一○一大樓還在虧錢,根本是賠本生意。

但這就是魏家的精明之處。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當初頂新曾請人精算,取得台北一○一大樓的每坪價格約四十五萬元,遠低於鄰近信義計畫區每坪動輒一、二百萬元的價格;而且台北商辦租金只有上海的三分之一,上漲空間大,「整體評估,實在很划算!」台北一○一大樓在一○年轉虧為盈,一二年獲利甚至上看六億元、商辦出租率破九成,似乎也印證了頂新當初的投資眼光。

這中間還有個有趣插曲,顯示魏家四兄弟在交際手腕上的靈活。當時,因魏家砸下超過七十億元、大吃台北一○一大樓股權,一度引發魏家與官股之間的緊張。

為了緩頰,魏應州連忙偕同魏應交,回台拜會相關部會的長官,身段放得很低:「我們兄弟在大陸做生意做久了,居然忘了台灣的習慣,買賣之前應該要先打聲招呼!」「而且,真的很不好意思,不小心就買了這麼多(三七%股權),不過我們絕對挺官股到底。」今年台北一○一大樓董監改選,董事長由官股推舉的「基金教母」宋文琪擔任;而過去三年交出亮麗經營績效的魏應交,則身兼副董事長與執行長,並未與官股爭鋒,顯然深知「民不與官鬥」的道理,也可看出魏家的身段靈活。

勇於開創、做生意靈活,成就了魏家四兄弟的霸業,但魏應州四兄弟卻還有堅毅不拔的硬頸精神。

硬頸

不服輸 從哪跌倒、從哪站起三十多年前,魏家四兄弟就都在父親的製油廠幫忙。由於搾油需要先把種子曬過;因此,兄弟們必須把種子材料從永靖街上的製油廠,先搬到三輪車上,載回老家成美堂的門口埕曝曬,之後再送回工廠搾油。

而由於這段路必須經過一段不小的斜坡,當年,永靖街頭就常上演這樣一幕:魏應州帶頭一腳一腳、費勁地踩著三輪車,三位弟弟則在一旁幫忙推車。一時之間,魏家「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的佳話也就在街上傳開。

「與四位董事長握過手就知道,他們手都是粗的,這就是以前做過頭了!」康師傅台灣辦公室主任陳文敏說。至今,頂新集團儘管家大業大,但仍然由魏應州在前帶領方向,三位弟弟則各有分工、輔佐長兄。

曾為「康師傅」做過教育訓練,也研究頂新集團企管文化的政治大學企管系教授洪順慶說,魏家四兄弟具有寶貴的「台灣牛」精神:純樸務實、堅苦卓絕。「早期台灣老闆都是自己帶頭做,這就是典型的創業家特質!」洪順慶說。

而這種「台灣牛」的創業精神,也幫助魏家熬過多次旁人不看好的重大挫折。

最早魏家到北京,生產清香油,結果南方機器到了北方,冬天完全無法運轉,加上當時食用油都是散裝,瓶裝油打不進市場,第一樁生意宣告失敗。幾年下來,資本幾乎告罊,魏應州不服輸,他的名言是:「我在哪裡摔跤, 就要從哪裡爬起。」其實,他是破釜沉舟,不拚出成績,無顏見江東父老。「魏家到中國發展初期很苦,他們熬過來,靠著是不服輸的精神。」一位食品業者觀察。

尋根

沿襲傳統 照顧每一位族人康師傅坐大後,魏家一九九八年入主味全,因為股價重殺、頂新大失血;再加上康師傅該年也因金融風暴等因素,導致本業虧損。兩面夾殺之際,後來是日本的三洋食品,買下三分之一股權,戲劇性地解決了魏家的燃眉之急。

「還好我是在四十五歲時跌那一跤,要不然我恐怕連爬起的機會都沒有!未來,我沒有輸的本錢了!」回顧那段歷史,魏應州仍餘悸猶存。

「曾經被逼到絕境,奮力一搏,才終於置之死地而後生。與其說這練就魏家的『霸氣』,不如說這也是他們客家血統中『硬頸精神』的表現!」一位魏家親友這麼詮釋。

難得的是,四兄弟還能團結一心打拚。「家族企業一向容易產生紛爭,但頂新魏家敬重大哥魏應州之外,還分業不分家;而且儘管不分家,魏家卻把財產信託、制定規則,讓財產得以公平分配!」帶領康師傅財報複核團隊的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策略長吳德豐說。

魏應州曾語重心長地告訴吳德豐:「留財產給子孫,是留福,不是留禍!」所以,魏家四位兄弟共生九子、六女,財產很早就交付信託,就連裝潢費用、坪數分配都有規定,而事業則只傳男,不傳女。

魏家的這套機制恐怕連自家子孫都不清楚,其實這個作法主要源自於福建永定魏家祖先客家人傳統。

在客家文化中有「夥房制度」與「公田制度」,前者是指兄弟永世不分割;後者所帶出的精神,則是利用公田等制度,均分利益,確保每個族人都受到照顧。

魏應州也把這套「公天下」的作法,引進企業經營。康師傅在天津建立的員工宿舍兼訓練中心「格林園」,其實就是魏應州想以照顧族人般的心情,所建立的宿舍。

魏家四兄弟分工明確,老大魏應州負責康師傅;老二魏應交負責地產,並任台北一○一大樓副董事長兼執行長;老三魏應充負責味全;老四魏應行負責中國全家便利商店及餐飲事業。

回饋

打造彰化成為陸客必遊景點○九年,魏家返台買台北一○一大樓股權,魏應州以「鮭魚返鄉」形容集團布局台灣房地產;不過魏家一口氣買下帝寶十四戶豪宅,又準備砸百億元現金布局地產,一位房產業者笑稱:「這恐怕不是鮭魚回流,而是條大鯊魚。」事實上,從一九九八年入主味全之後,頂新魏家不管是在公司投資,或個人置產,已經砸了超過三百億元在台灣投資,尤其近年在台灣的房地產布局,更是令人側目。

從○八年開始,魏家以一坪八十至八十八萬元買下帝寶豪宅,如今每坪已漲至二六○萬元以上,漲幅已達兩倍。

○九年底,二董魏應交成立頂禾開發,目前頂禾台灣土地資產包括中華票券金融大樓、味全新北市三重廠,及北市臨沂街等案,除了少數住宅土地已推出建案,其餘土地與商辦都未有進一步動作。

魏家除了在房地產布局外,隨著原地重建的成美堂揭牌,這固然是家族尋根的大事,但這消息同樣震動永靖鄉,乃至於彰化全縣。因為這一揭牌,也將揭開了魏家深耕台灣、發展文化觀光產業的首部曲!

魏家修建古厝還有更深一層的涵義,因為預計日後將變更為博物館用地,「這等於是把財產捐出去,後代子孫想賣也賣不掉,更落實不分家的原則!」知情人士透露。

「昨天我去田尾,當地業者對我說,頂新最近叫的一批園藝植栽,光是松樹一項,竟然訂單就高達八千萬元!」卓伯源振奮表示,未來幾年要完工的頂新文化園區,無疑是彰化拚觀光、拚發展的祕密武器。

以往,在台灣的觀光地圖上、特別是陸客的環島行程,幾乎找不到「彰化永靖」這個地名;但可以想見,未來載著大陸觀光客的遊覽車將一車車湧進,因為大家都想要走進成美堂,探訪「康師傅」魏家源自於此、綿延好幾代的台灣老商道。

渡黑水溝來台 打造兩岸食品 帝國

頂新魏家發跡大事紀

渡海來台

1826 年 先祖魏儉正從福建汀州縣永定渡海到台灣,扎根於彰化縣永靖鄉,開中藥鋪「成安藥鋪」。

1845 年 第二代魏尚瑩精通醫術,同時行醫營商致富,開中藥鋪改號「成美」,三世祖建造「成美公堂」,1917年完工。

當時經濟背景 清治時期 一府、二鹿、三艋舺 北部輸出茶和樟腦 南部輸出砂糖1958 年 第四代魏和德創建「鼎新製油工廠」,生產工業用蓖麻油為主。1980年魏應州帶領三兄弟承接家業,亦負債千萬。

當時經濟背景 農業社會轉型工業社會,鼓勵出口採取自由開放政策,由出口帶動生產。

1988 年 魏家到中國發展事業,1992年康師傅方便麵大賣。

當時經濟背景 台灣推動產業升級,發展新興行業,將經濟主力升級至高科技產業。

1998 年 魏家兄弟回台入主味全公司。

2009年入股台北101大樓。

2012年整修「成美堂」完工。

第五代四兄弟齊打拚 縱橫食品、地產業

魏家四兄弟分工

魏應州(食品業) 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 董事長兼CEO(康師傅控股市值 4747億元)魏應交(地產業)頂新國際集團董事長、台北101副董事長、頂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頂禾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頂基地產董事長魏應充(食品業)味全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頂新國際集團執行董事(味全市值177億元)魏應行(餐飲、流通業)頂新國際集團便利餐飲連鎖事業董事長、頂巧控股董事長兼總經理鮭魚返鄉 投資逾300億近年魏家回台投資標的與金額時間 標的 金額(新台幣/億元) 備註1998年 頂新入主味全 約100 本刊估算

2008~

2009年 宏盛帝寶14戶 15 魏家四兄弟購入2009年 台北市臨沂街

「頂禾園」預售案 10

2009年 台北101大樓股權 約70 取得37%股權2010年 新燕三重廠土地1.6萬坪 101.69 味全與頂新集團占7成2010年 渥然居1戶 ─ 魏應州的小兒子魏宏丞購入

2010年 大直廠辦

「長虹旗艦」 ─

2011年 台北市長春路預售案「素直」220坪 ─ 總銷金額18億元2011年 華票大樓330坪 46.28 2012年 敦南苑1戶 2.8 魏應交女兒魏妙玲購入2012年 頂禾園9戶 ─ 魏家四兄弟購入

整理:梁任瑋

出身彰化 衣錦榮歸回饋鄉里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所長謝國興觀察,頂新魏家回家鄉彰化縣永靖鄉,完成祖厝「成美堂」修復,此舉類似「徽州」商人傳統儒商的精神,保持著宗族的組織結構,傳承儒家文化的思想。無論是修建祠堂、祭祀祖先,「忠孝節義」的思想觀念,在徽州社會是很重要的,可見魏家也相當重視儒家的文化以及倫理。

(許瓊文)

彰化除了頂新魏家外,也出了許多名人,包括在美國職籃暴紅的林書豪、暢銷作家九把刀,以及下列的企業家:施崇棠 華碩 市值2439億元羅 結正新輪胎 市值2134億元蔡其瑞 寶成國際 市值883億元鹿港辜家 和信集團 / 中信集團 市值5807億元(含中信、台泥、中租、中壽、開發金)曾崧柱 美利達 市值370億元蔡國洲 金可 市值292億元施振榮 宏碁創辦人 市值686億元王振堂宏碁蕫事長 市值686億元註:以12/25收盤價推估市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167

楊麗萍“孔雀商道”:深創投幕後推手 一年凈利1400萬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07/58404.html

邁往56歲的“孔雀女神”楊麗萍,有了新的舞臺。這位在舞臺上堅持了40年的民族舞蹈藝術家,i黑馬肅然起敬。在本應知天命的年紀,沒有選擇坐吃“皇糧”,而是率領族人傳承創作民族舞蹈,並決心一闖資本市場。2013年12月23日晚間,*ST天龍(600234)一紙重組公告,將雲南楊麗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借殼上市的計劃曝光。2012年,楊麗萍公司接受深創投以3000萬入股30%,並表示將在2015年創業板IPO。為何突然改變上市路線,轉向借殼?據悉,楊麗萍公司今年主打的舞劇《孔雀》加大了市場推廣,收益不俗。該公司預計今年凈利潤將增加40%至1400萬元,這也是提前實現其A股計劃的重要砝碼。撤資 逼出“兩條腿走路”在《孔雀》的宣傳冊中楊麗萍簡介部分,只字未提她在西雙版納歌舞團和中央民族歌舞團的那20多年經歷。那一段經歷並不讓她驕傲。作為一個舞者,真正讓她感到自由自在的日子是從她離開中央院團回到雲南開始的。也是從那以後,她的藝術與商業實現了對接。2001年,雲南旅遊舞蹈團負責人王紅雲和朋友找到楊麗萍,請她編一臺旅遊題材的歌舞劇。15個月里,楊麗萍幾乎走遍雲南大大小小的少數民族山寨采風,決意用舞蹈來展示雲南之美,這是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2002年底,王紅雲看著楊麗萍帶著上百名采風帶回來的演員編排的舞蹈,卻被嚇住了,這不是她想要的能流行於旅遊點、可以邀請觀眾上臺參與的風土表演,她決定撤資。為了做自己心目中的舞蹈,楊麗萍賣掉了自己在大理的房子,開始常常出現在商業廣告里。靠著從影視圈中拿到的投資加上雲南省委宣傳部的撥款,《雲南映象》終於在2003年3月8日首演。但演出當天,非典禁令下達,觀眾少得可憐,演完第一場,團隊只能先散夥,楊麗萍當眾大哭。因為山寨里通訊不發達,很多人失去了聯系。5個月後公演開始,一部分演員才歸隊,開始了到現在已經9個年頭的巡回和定點演出。在不斷的磕碰之中,楊麗萍逐漸摸索出了一套屬於她的商業模式:讓每個作品都有自己的商業化運作,並實行駐場演出和巡演“兩條腿走路”。吸取中央音樂學院作曲家田豐當年在雲南做民族文化傳習所的教訓,走向商演,被楊麗萍敘述成最自然不過的事情,“這是規律,是法則,”她明白,“在國外演出是一定要賣票的,我們學習得太晚。”想跳孔雀舞 先買孔雀服楊麗萍對商業有一種直覺式的體悟。她是白族,原籍雲南洱源,1958年生於昆明,後隨雙親下放至西雙版納。“我6歲時母親總把小四背到我後背上,而我最怕背的就是她,因為她比別的弟妹要胖得多,害我在餵豬和做飯時常常東倒西歪站不穩,村里人見到後說:‘哎呀,這是蠶豆背豌豆嘛。’”“文革”開始後,出身地主家庭的父親害怕挨整,扔下妻子和4個兒女一走了之,剛滿11歲的長女楊麗萍和母親一起挑起了家庭大梁。1971年的一天,正在小學里做廣播體操的楊麗萍,被西雙版納歌舞團團長朱蘭芳相中――她的靈動身姿里,一點都看不出生活的苦難痕跡。“小時候,我奶奶在我手心上畫了一只眼睛。她告訴我,跳舞是與神對話。”“上朱軍節目,他說你小時候很苦啊。我說一點都不苦,不曉得有多好。大自然,勞動,隨興起舞,苦什麽苦?”為了每月30塊錢的工資,楊麗萍二話沒說地進了歌舞團,養起了家。未受科班訓練的她在專業團里受的委屈和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從一歲多就一直跟著她的外甥女彩旗說:“姨媽一直是支撐整個家庭的人。”1979年,楊麗萍因主演大型民族舞劇《孔雀公主》,榮獲雲南省表演一等獎,此後進京表演,震動京城,得以在1981年調入中央民族歌舞團。1986年,她創作並表演了獨舞《雀之靈》,一舉成名。從開始跳孔雀舞的那天起,她就非常清楚,如果想買一件孔雀服,必須先掙到買服裝的錢,才可以去搞藝術。“其實,藝術和商業本不是對立的,就像種莊稼一樣:種的過程就是挖地、播種、收割,然後需要賣出去,而只要用心耕種就能吃飽,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專業管理者與耀眼投資者跳了這麽多年舞,身為董事長的楊麗萍,並不喜歡人們把她當企業家看,“我是做藝術的,不是商人。董事長我是掛名嘛,有人在做,很專業的。我不管理,我只管作品”。專業管理者指的是楊麗萍公司現在的總裁王焱武,也正是他開啟了楊麗萍的資本之路。《雲南映象》演出一年後,雲南映象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楊麗萍任董事長,當時有兩位合夥人。後來,王焱武來雲南旅遊,看了演出後跟楊麗萍見面,決定義務幫她處理一些公司日常事務。王焱武在國外長大,畢業於澳大利亞國防大學,曾任職於香港怡富證券、摩根士丹利及瑞士銀行等。2008年,楊麗萍不再跳《雲南映象》,票房一度大跌,合夥人撤出,公司解散。楊之後又成立了雲南響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重組之前的演出和資產。彼時,王焱武出任公司的周末總經理,每周一到周五在香港工作,周六日飛到昆明管理公司。後來,公司改名為雲南楊麗萍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正是王焱武在2011年12月於滇池泛亞股權投資高峰會上代表瑞士銀行做國際投資策略的演講時,介紹了一番楊麗萍的公司,於是引起了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以下簡稱深創投)西南大區負責人許翔的註意。深創投被稱為國內“最耀眼的官辦VC(風險投資)”。許翔與楊麗萍也有些淵源。2000年,許翔還是清華大學藝術團團長,他請中央民族歌舞團到清華演出,演出名單上卻沒有楊麗萍。他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撥通楊麗萍家里的電話,楊麗萍居然一口答應了。此後,許翔一直關註著楊麗萍的動向。2012年10月,深創投出資3000萬元成為楊麗萍公司股東,持股比例為30%。大股東楊萍持股70%。深創投在對楊麗萍公司調查的過程中發現,公司的財務非常清晰規範,得益於王焱武在資本市場的豐富經驗。深創投介入後,楊麗萍公司從2012年七夕節開始在昆明首演的《孔雀》,加大了在全國巡演的力度。“公司收入主要有兩塊,一塊是《雲南映象》的定點演出,貢獻穩定的現金流。另一個就是《孔雀》的巡演,2013年加大了市場推廣,效果也很不錯。”楊麗萍公司一位負責票務市場的人士說。據透露,楊麗萍公司2013年的凈利潤預計為1400萬元,較2012年的1000萬元大幅增加40%。而在深創投進入該公司之前,楊麗萍公司一年的凈利潤僅為幾十萬元。文化大環境驅動上市楊麗萍公司能夠走上資本運作的道路得益於大環境的驅動。杭州宋城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0月在創業板上市,現在公司60%的利潤來源於演出。同年底,以王潮歌為核心的北京印象創新藝術發展有限公司憑借“印象”系列實景演出吸納雲峰基金5000萬美元投資。杭州金海岸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已提交上市申請。多彩貴州文化藝術有限公司以《多彩貴州風》為穩定收益,也有了私募和上市的計劃。公司是否要上市,楊麗萍一直很猶豫。王焱武向她解釋,公司屬於輕資產文化公司,民營文化公司得不到政策保護,而且中國市場對創意的評估很低,到財政部申請定向資金資助時,政策規定有對固定凈資產的要求,但以創意為核心的楊麗萍的公司凈資產只有100萬。《雲南映象》這樣的產品,沒有了楊麗萍之後如何生存是個問題。靠政府一兩百萬的撥款不是辦法,只能自救,被迫去建劇場搞實業。同時,上市也能使公司高管層獲得應有的回報。楊麗萍認可了王焱武的理由。如今,楊麗萍正在籌劃更多的演出計劃。2013年,她在麗江推出有關納西族文化歷史的演出,2014年將在大理開演《五朵金花》,公司會建自己的劇場,兩個演出將使楊麗萍公司三年內年收益至少達到3000萬元。舞劇《孔雀》巡演結束後也將在上海、西雙版納呈現兩個版本的定點演出,未來還有到東南亞演出的計劃。這是公司穩定的現金流保證。此外,公司將圍繞楊麗萍的品牌效應,與第三方合作推出衍生品。《孔雀》巡演結束後,紀念版紅酒就會發行。修建主題公園的事公司曾與政府商量了幾年,但始終進展不大。以商業運作的方式將一位藝術家的創造力和藝術價值長久地留存、傳承,是楊麗萍和她的公司正在進行的探索。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楚天金報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63

《老商道》你還不知道的隱藏版好店舖 自慢商店 永康街最美好的風景

2014-03-10  TWM  
 

 

其實,永康商圈裡還有許許多多的好店,這些店或許規模不大,或許知名度不高,但各有態度,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商圈裡,各自綻放芬芳。

撰文‧劉俞青

8% ice》

用誠意調製健康冰淇淋 一年闖進百貨專櫃若要論永康街上最潮的新店,非「8% ice義式冰淇淋」不可。開店才短短一年,已被新光三越邀請到台北信義A8、台南店展店,而且給的還是一樓的櫃位,不是一般地下室的美食街,看重程度可見一斑。「8%」老闆林孟潔在永康街還有另外一個「4F Cooking Home」烹飪教室,都是頗負名氣的特色小店。

事實上,林孟潔還有一個特殊身份,就是台灣好市多(COSTCO)產品研發部主管,在好市多上班已14年;法國巴黎藍帶廚藝學院倫敦分校畢業的她,擁有主廚身份,會決定開店,除了興趣,主要是想把所學分享出來。

「凡事都是自己來,不假手他人,是我們的誠意。」林孟潔表示,她親手研發、調製每一種冰淇淋、霜淇淋的口味,把乳脂肪降到8%以下,用鮮奶取代鮮奶油,立志要把「健康」元素帶進向來給人高熱量印象的冰淇淋。

錦龍裝潢工程》

刀斧鑿痕見真情 屹立20年美好風景有別於滿街的文創小店,這家「錦龍裝潢工程」是永康街最儉樸傳統的木工店,六十多歲的老闆陳錦村手工實在,每一件作品都是心血結晶。

名為「裝潢工程」,但店里根本沒有裝潢,老闆聽力有些吃力,說話得大聲些,我們想向他訂製大型的木工品,老闆靜靜聽完,搖搖頭說:「我不敢接。」陳錦村很認真地解釋,因為很難找到可以對上的木紋,加上好木料難覓,且做工繁瑣等,總之,沒有把握的事,他不能接。

在錙銖必較的商場上,已經很少人像老闆這樣,把上門的生意往外推,但陳錦村仍秉持誠懇做生意,彷彿還在那個純樸美好的年代,也為永康街再添美麗風景。

小茅屋炒飯》

不畏新潮流 堅持家常老味道「拜託不要採訪,我們真的做到手都受傷了。」略嫌破舊的木造房子,位在麗水街上、店如其名的小茅屋炒飯門前,12點不到已經開始排隊,老闆揮舞鏟子的手,始終沒停過。

曾被美食生活家舒國治形容為「像家裡小廚房炒出來的飯」,永康商圈理事長李慶隆也指為最值得推薦的小店。多年來,老闆唐媽媽和兒子一起在小廚房裡忙進忙出,端出一盤盤香噴噴的炒飯,以及紅通通卻辣得不嗆口的抄手,供君品嚐。

「我們已經多年不漲價,肉絲麵60元,炒飯80元,和附近的店相比,便宜許多。」老闆是早期中華路知名的「吳抄手」師傅,幾年前過世後,老味道由兒子傳承下來,在新店面不斷冒出來、各國新式餐飲爭相進駐的永康商圈,小茅屋堅持從家裡廚房端出的老味道,逕自飄香數十年。

林三興米店》

貨真價實、絕無混充

鼎泰豐指定用米

「請給我台粳九號米!」中午時分,門前停下一輛黑頭車,車上的人匆匆下車直接開口買米,顯然是熟客。

要說誰才是這裡最老的店,已經沒人說得準,唯一確定的是,這家「林三興米店」肯定是其中之一。屹立五十多年,親眼見證永康商圈從無到有的過程,但無論商圈更迭,林三興米店依然故我,當市面上充斥假米、混米,這家米店始終堅持老商道,每一顆米保證貨真價實,絕無混充。

一台斤台粳九號要價50元,比市價略貴一點,但包括華新麗華焦家等許多知名人士,都指定吃這家的米。高齡90歲的老老闆林三興和鼎泰豐的老老闆楊秉彝是至交,多年來,鼎泰豐的炒飯就是選用林三興米店的米,讓這家老米店在商圈裡更顯獨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68

敢提早一小時打烊、少收一成租金 共利創造百位億萬富翁 永康街 自慢商道

2014-03-10  TWM
 
 

 

在這裡,一坪的蔥抓餅小店一年就賣出2500萬元;在這裡,商家竟願意縮小店面,投資百萬級油煙設備;在這裡,400個店家就創造150億產值。

這個商圈屢次登上國際媒體,為什麼「多讓一點」反而獲得更多?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楊政諭「老闆,我要兩份火腿加起司的蔥抓餅!」週末午後,台北市永康街上逛街的人潮洶湧,這家招牌掛著「天津蔥抓餅」的攤位前,綿延長長的排隊人龍,數一數,有四十三位客人在大太陽下,揮汗等候這塊香氣十足的餅。

這家永康街上人氣超夯的攤位,面積大約一坪不到,但我們在這裡按著馬錶細數,平均每小時大約賣出兩百片的蔥抓餅,如果以每片賣三十五元計算,一年下來,小小一坪店,獲利超過一千三百萬元。

再仔細一看,這家攤位前掛著大大的門牌號碼,「永康街六巷一號」。原來在永康街,連這樣一家小小的蔥抓餅都不是路邊攤,而是實實在在有門牌的「店面」,當然,也是一家典型的自慢商店。

所謂「自慢」,其實是日文漢字,意思是指一個職人最拿手、最引以為傲,而且一路走來始終堅持的一種商道。這種精神,在永康商圈裡,遍及無數。一坪店的蔥抓餅如此,永康商圈裡的領頭羊「鼎泰豐」更是當之無愧,美食家蔡辰男曾說,鼎泰豐的老闆楊紀華,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顧店」;但他把店「顧」到最好、最仔細、最周到,因而成為台灣之光。

此外,麗水街上的「小茅屋炒飯」,在多少新式的多國料理潮流下,依然堅持「家裡廚房端出的老味道」,巷弄裡的「林三興米店」、永康街上的「錦龍木工店」,都有同樣的精神。

但自慢精神絲毫沒有削弱這裡的含金量,反而更閃閃發光。

除了一坪店年賺千萬元的蔥抓餅之外,這裡四十五年的老公寓,每坪創下一一○萬元的新高紀錄;鼎泰豐的年營收高達五億多元,是全台灣單點營業額最高的小吃店;信義路二段短短五百公尺內,有十四家銀行分行在這裡設據點……;整個商圈共有四百間店家,年產值高達一五○億元,如果將這裡的商家聯合組成「永康商圈控股公司」,肯定是最吸引市場目光的重量級個股。

永康商圈的驚奇,不只這一樁。也許你是永康街上的常客,也許,你是慕名而來的遠地客;但你是否發現,有別於其他商圈,這裡不髒、不亂,小吃店儘管每天生意興隆,門前卻看不到一般路邊餐廳常見的餿水桶,不會飄出異味;也沒有朝著逛街人潮直接噴出來的油煙,讓人渾身油味;就連攤販都少見,即使是一坪大的蔥抓餅店,也有門牌。

整齊、乾淨是一大特色,這裡更沒有招攬遊客的吶喊聲,沒有震天價響的擴音器,放送擾人的聲響,徹底推翻一般人對「商圈」的既定印象,它以獨有的魅力,吸引大批外國觀光客頂著大太陽,也要排隊吃上一碗芒果冰。

自慢商道第1 堂:不賺一時,要賺久長如果你有晚上路過永康街的經驗,更不難發現,過了晚上九點半之後,大半的店家已熄燈;十點過後,八成店家鐵門也已拉下,因為這裡不是「夜市」,更不想成為夜市。夜晚,還給當地的居民一個安靜的空間,是永康國際商圈內所有店家的共識。

看到這裡,你是否發現,看似簡單的永康商圈,其實一點都不簡單。

二○一二年九月三十日,台北捷運信義線上的東門站正式通車,在此之前,永康商圈曾經走過整整十年的交通黑暗期,有將近一半的商家,幾乎都在慘澹經營。如今捷運通了,帶進了人潮,也創造無限商機,這塊北起信義路二段、南到金華街、東至新生南路、西到金山南路止,面積僅僅○.五平方公里不到的商圈,共有一萬六千名居民落籍在此,卻能產出高含金量,令人咋舌。

不過,如果僅止於此,永康街可能只是「永康夜市」、「永康流動攤販」罷了,這個被文建會前副主委、政大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李仁芳形容為「人間小樂土」,被美食生活家舒國治稱之為「最受稱道、又具文化魅力的歡樂園地」,絕對有其獨到之處。

「賺錢要賺長久財,」著名的永康刀削牛肉麵老闆陳建仲,一語點出永康商圈之所以與眾不同的關鍵。

自慢商道第2 堂:

房客提早打烊,房東少收租金以晚上九點半打烊為例,就不簡單。

這裡的租金平均一坪一萬元,要負擔如此高額的房租成本,營業時間想當然耳是愈長愈好。約莫一年前,永康街上開了一家新潮的髮廊,一開始就決定營業到十點半。

不料,髮廊必備的冷氣、水塔轟隆隆作響,吵得當地住戶立刻抗議,最後協調的結果,房東先做出退讓,答應降低一成租金,而髮廊老闆也願意提前一小時到九點半打烊,附近住戶則得以享有清靜的夜晚。

這種相互退讓的情況,在永康商圈裡屢見不鮮。

光是為瞭解決油煙問題,店家可說是卯足全力。據估計,在這裡要開一家三十坪大小的小吃店面,平均要投入七、八百萬元的資本,其中,就有五十萬元到一百萬元是用來添購整套的油煙設備。

「可不是一台抽油煙機加上煙囪就叫設備。」台北市滷肉飯大賽第一名的名店「大來小館」老闆蘇晁慶說,他的作法是先以活性碳系統過濾掉油煙的氣味,再架設靜電系統打掉大部分的油粒子,最後透過長長的煙囪繞道防火巷中,將油煙排放出去,讓油煙對鄰居的影響降到最低。光是這套設備,就要價七十多萬元。

從細微的噪音問題到油煙問題,只要是會妨礙居住品質與商圈發展的小大事,在這裡都能一一搞定。

自慢商道第3 堂:向店家募款,共付公園清潔費再以近年來廣受年輕人歡迎的「8% ice」冰淇淋專賣店為例,在永康街開店才短短一年,已經被新光三越邀請到百貨公司展店,業績同樣嚇嚇叫。不過開店之初,也曾經被鄰居投訴鐵製的樓梯會發出音響擾鄰,店老闆林孟潔趕緊在鐵梯上加裝隔音棉,把聲響降到最低。

「只要有住戶抗議油煙、噪音,幾乎不用多說,要在這裡營業,我們一定要求店家把設備裝好,」協調經驗豐富的永康國際商圈協進會理事長李慶隆說。

這個商圈內共有兩個商家組成的協進會,彼此既競爭又合作,扮演住戶和商家的溝通橋樑,是創造永康商圈榮景的幕後重要推手,而近日李慶隆也出版《讓利,讓你無往不利》一書,細訴一路走來的甘苦。

「錢要細水長流地賺,這裡的住戶意識高,我們會希望商家出來多做一點點,多讓一點點,這『一點點』,往往就能獲得多數住戶的認同。」李慶隆說。

「敦親睦鄰才會創造住商雙贏,」永康裡里長黃學貴也認同,永康街的商家都非常尊重二樓以上的住家,從不會看到有攤位擋在樓上住家的樓梯口,這也是為何永康街始終可以吸引觀光客不斷來訪的主因。

例如最近有住戶反映,假日人潮實在太多了,而且市府清潔人員週休二日,永康商圈的中心點永康公園,每到週末常顯髒亂,因此李慶隆向公園週遭的小吃餐館老闆募款,希望店家每個月拿出五百元,湊足假日額外請清潔人員打掃的薪資,以維護公園整潔。

這一點,與亞洲首富李嘉誠掛在嘴邊的「互惠天下,以『合』求得共贏」的精神非常一致,他常要身邊的人懂得「讓利」。有一次在長江實業的董事會上,李嘉誠說:「這個案子我們拿一○%的股權是應該,最多可以拿到一一%;但我決定只拿九%,因為拿九%會讓我們往後財富滾滾而來。」這席話,當時在座者包括他的長子李澤楷都不以為然,但後來證實,李嘉誠才是對的。如今,這個著名的「李氏精神」在永康商圈的市井小吃店店主身上,被發揮得淋漓盡致。

「小吃店的食物容易帶給環境髒亂,多做一點點,應該的。」在永康公園旁經營「府城台南清蒸蝦仁肉丸」的林老闆說。

一一年底,師大夜市爆發住戶不堪其擾,將商家趕出商圈的新聞事件,最後造成住戶與所有商家、房東三輸的局面,與師大夜市僅一公里之遙的永康商圈「隔空相望」,從此謹記在心。

「師大夜市的憾事,絕對不會在永康商圈上演。」李慶隆斬釘截鐵地說。當時,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介入協調,為了讓類似事件不要再發生,希望全台北市共五十九個商圈都能夠彼此約束,訂定自律公約,過沒幾天,永康商圈第一個迅速交出幾乎八成店家都簽名同意的共識,「直到今天,仍只有永康商圈和事件主角師大夜市訂定自律公約。」台北市產發局長黃啟瑞相當肯定永康商圈的自律。

一般商圈總難免帶來嘈雜、髒亂,這兩大特質向來都是要求居住品質的高資產住戶所難容忍,但永康商圈能夠在「商圈」與「高居住品質」之間,取得和諧,一路走來,的確不簡單。

自慢商道第 4 堂:「老樹」是住戶意識重要指標此外,外界恐怕很難想像,「老樹」在這個商圈裡,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是居住品質與建商之間的角力拔河。

有一次,麗水街巷弄內,一塊約三百坪土地被國有財產局標售給建商,但是土地的邊緣剛好長著一棵四層樓高的麵包樹,枝葉繁茂,如果建商著手進行土地開發,這棵麵包樹勢必要被砍掉。

為了護樹,居住在附近的央行總裁彭淮南委由李慶隆居中協調,請來台北市文化局勘驗,最後這棵老樹以符合《台北市樹木保護自治條例》,得到「七六三」的樹木保護編號,得以保存下來,也為這個商圈的住戶留下一棵美麗的老樹,讓路過的行人一抬頭,就可以享受大樹的綠蔭。

一九九五年,台北市政府由於要打通永康街到金華公園的計劃道路,必須移走永康公園內的五十棵老樹。此時,一位住在附近的台大女學生跳出來,發起捍衛老樹運動,並且就在公園內發起公民投票,後來以壓倒性的八成通過「不移樹」的決定。據說台灣真正第一次的公民自決護樹運動,就是這次在永康公園內進行的,北市府後來也決定順應民意,老樹得以繼續保留在這裡。

如果「老樹」可以拿來當成當地「住戶意識」的指標,那麼永康商圈的住戶意識肯定是全台北市數一數二的高。

「住戶意識」一直是永康商圈裡的重要資產,幾年前,也是在住戶的堅持下,共同決議寧可犧牲通訊品質,也不要架設基地台,從此之後,就沒有任何一家電信公司在這個商圈架設基地台,不僅還給商家和住戶一個乾淨的天際線,也還給所有人健康的生活環境。

只是,如何在如此高漲的住戶意識下,還能夠長期與商家和平共處,需要全體住民的高度智慧,這或許也是創造永康商圈保有文化氣息的重要一環。

若是從台北市信義路二段轉入永康街,走在這條以美食聞名的街上,沿途有鼎泰豐、高記、芒果冰、蔥抓餅,再進去則有台南小吃、拉麵店、以宜蘭小吃聞名的呂桑食堂,巷子裡還有刀削牛肉麵,相信很多人都如數家珍。

自慢商道第 5 堂:品人開品店,住品居再轉進巷子,你會發現這裡的行業種類豐富,包括有高達六、七家之多的茶莊,是這個商圈的重要特色之一,一進門,喝杯茶,小吃商圈的快節奏步調,一下子就慢了下來;此外,有許多品味極高的文物小店,許多店主自己也住在永康街上,李仁芳形容這是「品人開品店,住品居」,地氣人氣相輝映。

當然,永康商圈還有許多得天獨厚的條件,是打造今天如此風貌的一環,包括隔著新生南路,獨攬全台北市面積最大的大安森林公園,是這個商圈享有高品質生活的要件之一;而商圈內又有雙語小學與多所大學城區部,使其在商店不斷進逼的同時,依然保有濃濃的文化氣質。

但無論如何,店家與住戶的共同努力,仍是放眼全台各地商圈中,難得一見的美事。

前陣子,一位在此住了幾十年的老先生,臨終前竟然希望吃到永康街「呂桑食堂」的食物。這個願望傳到老闆方國昌耳裡,正好是店裡最忙之際,雖然客人滿座,但他二話不說放下所有事,轉身另外開了火,親手烹煮這道佳餚,再請人趕緊送到老先生家裡。

「這沒什麼,應該的。」害羞的方國昌一連搖手,卻道盡了住戶與商家之間和諧共處、共榮共利的精神。

也因為在全體住民的同心之下,擦亮了永康商圈的光環,房地產價格不斷創下新高,全台北市的店面王,就誕生在永康街上的「無骨夢幻鹹酥雞店」,一三年五月,寫下成交價一坪一千七百萬元的天價紀錄。

更特別的是,這裡的住宅價格也居高不下,與一般商圈鬧區內的住宅價格偏低,大不相同。本文開頭提到的四十五年老舊公寓,就位於永康街巷內,日前成交單價一一○萬元,幾乎寫下全台北市老公寓的最高價紀錄,與信義區的住宅行情相較,絲毫不遜色。

儘管高房價帶來極高的入住門檻,但從另一種角度看,也等於市場以最直接的價格,印證了永康商圈多年來的努力成果。

在這極不簡單的永康商圈裡,有許多人長期奔走、辛苦的汗水,這是住戶與商家、甚至是所有逛街人潮一起創造的環境。下次,在這裡歡愉逛街的同時,你其實也正在共同寫下台灣商圈發展的新典範。

永康商圈的源起

永康商圈,是指以台北市永康街為中心,包含金山南路、新生南路、信義路與和平東路在內的街廓,為國際觀光客來台北自由行的黃金路線之一。

日治時代,日本政府就已將這一帶規畫為日本高官的宿舍區;台灣光復之後,留下的舊房舍逐漸成為台大、台師大及政府機關宿舍。最早的商圈,是民國60、70年代,從核心的永康公園週遭開始出現一些零星的攤販,例如永康街名店「大來小館」老闆蘇晁慶,當時就在公園附近擺攤賣小吃,生意極佳。後來攤販越聚越多,加上附近高階公務員宿舍的加持,逐漸形成兼具文化特質的消費生活圈。

(梁任瑋、劉俞青)

永康商圈

面積:約0.5平方公里

人口:16000人

街廓:北起信義路二段,南至金華街,東到新生南路,西至金山南路底蘊深厚,國際商圈的10個驚嘆號自二○一二年捷運東門站通車以來,永康商圈終結長達十年的交通黑暗期,擺脫生意黯淡的陰霾,人潮湧入,商機與產值跳空成長,但同時也帶來生活品質的疑慮。

令人驚羨的是,永康商圈並未發生師大夜市住戶趕走商家的遺憾,在這裡,住戶與商家相互禮讓,取得平衡,創造出一個共榮共利的商圈典範!

年產值一五○億元! 商圈大小商店共四百家,年總產值(營收)一五○億元。

台灣美食地標! 全台餐廳單點營業額最高店面——鼎泰豐總店,每年營業額約五億元。

燙金店面! 全台最貴店王在此,單坪售價高達一三五○萬元。

最搶手的老住宅! 四十五年老公寓,每坪創下一一○萬元成交高價。

黃金門牌! 面對大安森林公園第一排,住宅售價一坪破二○○萬元。

含「金」量高! 信義路二段五百公尺內有十四家銀行進駐,搶食永康商圈現金流大餅。

捷運帶動商機! 東門站僅次於圓仔駐守的動物園站,是去年北捷旅客量成長第二高的站,今年一月每天平均進出逾二十一萬人次。

文化小店齊聚! 永康街底的「昭和町」市集,由約二十間販賣各式古董文物的店舖組成,市集旁標語「門雖設而不關,只翻不買不生氣」。

居住意識強! 住戶與商家環保意識強,寧可忍受通訊死角,也不設通訊基地台。

擠破頭的明星學區! 台北市明星學校新生國小、金華國小、金華國中入學新生爆滿,家長至少要租屋滿三年或設籍兩年半才有資格排序。

讓利,讓你無往不利──永康國際商圈推手李慶隆的故事出版:圓神出版社(2014年2月)台北市產發局局長黃啟瑞:「房東」是商圈發展的關鍵角色「東門站要開通之前,台北市政府以副市長層級,至少開了六次以上的專案會議因應;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師大夜市的事件絕對不能再重演。」台北市產業發展局局長黃啟瑞說。

永康商圈在捷運開通之後,人潮湧入,但住戶與商家之間,仍然能夠維持一定的和諧,北市府產發局功不可沒。「人潮對商家生意當然是加分,我們當時擔心的是對住戶品質的影響。」黃啟瑞說,捷運開通的第一個月,市府全面繃緊神經,一方面全力穩定當地住民的情緒,每天檢視市民專線「1999」的反映,另一方面派員加強取締,尤其針對流動攤販、噪音、垃圾等影響居住品質的項目,違規立刻開單。

黃啟瑞分析,一個商圈的形成,除了商家與當地住民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即是「房東」。因為房租的漲跌不僅影響商圈的發展,還會牽動產業類型的調整,一旦房租大漲,最後可能只剩下毛利較高的小吃餐飲業,而把原來的文化產業全數趕出商圈之外。

「所幸目前為止,永康商圈的房東與商家其實非常自律,」走過最緊繃的階段,通過捷運的洗禮,永康商圈依然以獨有的風貌,屹立於最繁華的台北市東區門戶,「這是全體台北市民之福。」黃啟瑞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76

眼光精準、不借錢 30年老商道打造最大金融王國 台灣最後「銀行家」——蔡萬才傳奇(062-067)

2014-10-13  TWM
 
 

 

10月5日,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與世長辭,他的辭世,代表一個時代的結束。他不僅是台灣90年代金融開放以來,最後一位「新銀行家」,而且他所堅持「不負債、不賠錢」的商道,以示對所有股東負責的態度,將在台灣金融史上,留下永遠的典範。

撰文.劉俞青 研究員.黃家慧 圖片.攝影組、富邦提供「按理說,我可以放心交棒了,可是要做到完全撒手不管,還是很難。……只要在世一天,就覺得責任未了,沒辦法不關心。」言猶在耳,但十月五日下午,一張短短二十七字的新聞稿,震驚金融圈。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在當天中午以八十六歲高齡,溘然辭世,突如其來的噩耗,讓許多熟識他的人一時之間難以接受。

據了解,蔡萬才向來自律甚高,身體狀況一直維持良好;每天清晨固定在家後面的小公園運動,每周固定打一到兩場的高爾夫球;今年還飛了兩趟歐洲,年初去英國,九月去法國,不久前他還跟朋友說,「趁現在身體還可以,多飛點長途旅行。」但沒想到,也許是天氣轉涼,十月五日早上,他的家人發現蔡萬才疑似心肌梗塞,倒地不起,送至國泰醫院急救,依然回天乏術。

外界震驚不已,但他許多至親好友也覺得,這樣道別方式,與蔡萬才向來不喜歡麻煩人、凡事要求整潔自律的性格很貼近。他的好友說,就連一塊擦過汗的小方巾,他都要整齊疊好,才會收起;每次打完球,不要隨扈幫忙,他會自己拿出一把小梳子,溫文有序地打理自己儀容,然後才整齊地出現在大家面前。

分家分到最少

打拚三十年累積財富 登上台灣首富蔡萬才一手創建富邦集團,在此之前,無論是國泰集團蔡萬霖,或是中信集團辜濂松等,都是九○年代之前就成立信託投資公司,只有他是九○年代台灣金融市場開放以來,最後一位「新銀行家」;如今的富邦集團,事業版圖橫跨金融、電信、媒體,市場遍及台灣、香港與中國。放眼台灣金融業,富邦堪稱是多角化經營最成功、同時深耕中國市場最具成果的集團。

隨著集團一路快速茁壯,他個人的財富更是迅速累積,尤其在他始終堅持「高持股、不質押」的理念下,因此成為集團壯大的最大受惠者。他在二○○九年以三十三億美元、相當於台幣一千一百億元的身價,拿下《富比世》雜誌台灣富豪排行榜的第一名,成為台灣首富。而根據《富比世》一四年公布的最新排行,他仍以七十六億美元的身價,高居全台灣第二大富豪。

從一九七九年國泰集團分家,蔡萬才從兄長的手中分得最小的一塊產險開始,到二○○九年他登上台灣首富,剛好整整三十年的光景,這段財富累積的過程,對一位首富而言的意義是什麼?

他有一段很有名的「五萬元」小故事可以說明。時間回到五十多年前的台灣社會,當時他的小兒子、也是如今台灣大哥大董事長蔡明興剛出生不久,有一次蔡萬才和妻子在散步,妻子無心提到:「什麼時候我們能存到五萬元,該有多好。」但蔡萬才心裡很清楚,當時他們創業之初,戶頭裡連一萬元存款都沒有,他也知道妻子只是說說而已,但這句隨口的「夢想」,蔡萬才記在心裡,他說:「這正是我幾十年來持續打拚奮鬥的動力。」從當年「五萬元」的夢想,到如今的首富之路,蔡萬才並非一帆風順。富邦集團曾經在九八年本土型金融風暴狠摔一跤,差一點就讓先前的努力付之一炬,當時他把兩個兒子叫到跟前臭罵一頓;從此以後,他把「風險管理」當作企業經營的圭臬,所有他經營的事業,一律秉持「不借錢、不賠錢」的原則,不只公司不借錢,連他個人也不借,因此他在公司裡的持股一概不質押,他說這是對股東負責任的態度。

「絕不賠錢」的商道

眼光精準賣國壽股票 入袋兩百億成富邦基石另外,他經營事業,也秉持「寧可少賺,絕不賠錢」的觀念,他說「做生意賠錢就像『獅子受傷』,帶傷不但跑不快,還得停下來療傷,因此必須加倍努力,才能挽回原來的業績表現。」這些看似簡單基本的商道,其實正是一步步讓富邦集團壯大、讓他個人邁向首富的推手。

從一九七九年國泰集團正式分家開始,蔡萬才分得產險與少部分國泰人壽的股票,開始了文火慢燉的草創時期。分家十年之後,一方面台北股市來到歷史高點,一方面蔡萬才心知富邦不可能光靠「產險」與「證券」就能獨撐天下,因此,他經過深思後,決定放手一搏,把所有國壽股票從一千五百元一路往上賣,賣到一股不剩,換得二百億元現金入袋,成為他日後正式開啟「富邦王國」的基石。

蔡萬才曾在「富邦五十周年」的紀念集上描述,當年他拿這筆現金,成立富邦銀行,「當時銀行法定資本額是一百億元,因為要股權分散,我們出資約七十億元,還有剩餘資金可以申設其他金融事業,完全不用借貸。」九二年,富邦銀行正式成立,蔡萬才把這一年訂為「富邦元年」。此後,雖然在九八年金融風暴慘跌一跤,但在蔡萬才全心掌舵下,巨艦終於恢復平靜,持續向前;沒多久,富邦集團就在蔡萬才與長子蔡明忠、次子蔡明興父子三人同心合力下,大舉購併,勇敢跨入富邦的「黃金十年」,締造今日的富邦王國。

富邦集團先是在二○○二年成功購併台北銀行,壯大銀行實力,緊接著隔年看準時機、突襲成功,拿下台灣大哥大的經營權,一舉將版圖拓展到電信產業,展開集團雙引擎時代;接著在○九年、全球金融風暴後不久,危機入市買下ING安泰人壽,補足長期以來的「壽險」版圖;又在○八年與一二年,分別參股與購併廈門銀行與上海華一銀行,成為台灣金融業進軍中國市場的最強隊伍。

至此,富邦集團越來越壯大,至一四年十月五日他辭世為止,總市值為八○九四億元,蔡家持股約在三成左右,市值約二千五百億元。一路走來,蔡萬才一步一腳印,以其厚實的財力與穩健經營的態度,穩紮穩打開創一片天地,人生可謂光榮謝幕。

交棒給兒子成典範

「兒子比父親高明,家業才能成功」和台灣老一輩企業家最大的不同是,他早在十多年前、身體還很硬朗時,就已經把公司的經營大權逐步交棒給他的兩個兒子。儘管他依然維持每天到台北市建國南路富邦產險大樓上班的「習慣」,但他自己也說,他每天早上十點上班,一點半就下班,來辦公室只是「走走、看看」;主要的業務都由兒子打理,例如富邦集團最主要的事業體「富邦金控」,蔡萬才從沒當過一天董事長,從成立就由蔡明忠掌舵至今。

蔡萬才的「放手學」,是台灣第一代企業家的典範,他自己私下常愛講一個笑話,說一九九九年時,他剛剛把富邦銀行的董事長位置交給蔡明忠,一下子很多會議都不用開了,但當董事長太久,習慣一時改不過來,時間一到,他又驅車到某一大樓的會議室準備開會;沒想到,他才輕輕打開門,就發現裡面已經人員到齊,兒子已坐在自己原來的位置上準備開會,他才想起自己根本不用開會,只好關上門,趕緊退出來。

從此之後,他就常常提醒自己,許多事要放手;而後來蔡明忠、蔡明興兄弟的表現,也讓他滿意。他自己也說過很樂意聽到外界對兒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評價,他說:「兒子比父親高明,家業才能成功,家族才能興旺。」蔡萬才在富邦集團內部參與的會議越來越少,大概只有一年兩次的高階主管業務會議、謝年會與「總裁面對面」等講座,才會見到蔡萬才的身影。但他就如自己所言,「無法做到完全撒手不管,只要在世一天,就覺得責任未了」,因此到他辭世前,他仍然維持每個禮拜至少一次,和兩個兒子一起吃飯,吃飯時「蔡總裁」對兩位兒子嚴厲依舊,對公司的事務、財報,逐一詢問,一個數字都不放過。而兩個兒子吃飯時也絕對絲毫不敢鬆懈。

但從十月五日開始,這頓父子三人的「午餐會報」從此成為絕響,富邦集團的員工再也聽不到這位老人家風趣幽默的開講。八十六年的人生歲月,自此畫上句點,蔡萬才代表的台灣第一代企業家幾乎全數隕落,也代表台灣一個時代的結束,但他的經商之道與經營理念,將留下永遠的印記。

一手創建金融、電信王國

富邦集團事業版圖

富邦集團版圖橫跨金控、電信、媒體,台灣幾乎每2人就有1人與富邦集團有業務往來關係。

富邦金控 董事長:蔡明忠 資產:5.12兆元 市值:4890億元

富邦產險

資產:743億元

富邦人壽

資產:2兆5803億元

台北富邦銀行

資產:2兆917億元

富邦證券

資產:619億元

富邦銀行(香港)

資產:3276億元

廈門銀行

資產:5289億元

富邦華一銀行

資產:2472億元

電信媒體服務

電信

台灣大哥大

資產:1430億元

市值:3147億元

用戶:741萬

台灣固網

用戶:13萬

頻道

三個momo購物台

一個momo親子台

系統

凱擘媒體

用戶:105萬

台灣固網媒體

用戶:50萬

蔡萬才與

富邦集團

大事紀

1954年 台大法律系畢業1979年 國泰集團分家,蔡萬才分到國泰產險及國泰人壽股權1989年國泰人壽股價飆至1500到1800元,蔡萬才逢高出脫,換得200億元資金1992年 成立富邦銀行1998年爆發金融風暴,富邦連踩國揚、新巨群等地雷股2000年 花旗入股富邦15%,注資230億元2001年 富邦金控掛牌上市2003年6月入主台灣大哥大,踏入電信產業2009年 蔡萬才家族首次成為《富比世》台灣富豪排行榜之首2009年6月 購併ING安泰人壽2012年購併上海華一銀行

2014年 辭世

蔡萬才家族

蔡萬才

楊湘薰(妻)

蔡明忠

陳藹玲(妻)蔡承穎

蔡承道

蔡承融

蔡承翰

蔡明興

翁美慧(妻)蔡承儒

蔡承媛

蔡明玟

許哲明( 夫)許樂理

蔡明純

86歲富足人生的智慧

──蔡萬才語錄

論經營

●做生意寧可少賺,不能賠錢。經營事業時,若賠錢就像「獅子受傷」,不但跑不快,還得停下來療傷,得加倍努力才可以挽回原來的業績。

●我的原則就是不養地,也不跟金融機構借款,因為一旦景氣反轉,過多借貸就容易讓公司經營陷入困境。

●日本有句俗話說,「過石板橋也要敲三次」,再走上橋,比較踏實。我兒子經營公司也有賺有賠,我對他們說,做生意要先學會看人,人品不佳的人絕對不能和他做生意,這種人偏偏很會交際,與你變成好友,最好不要和這種人接觸。

論接班與教養

●未來「頭家」觀念會愈來愈淡,富邦蔡家第三代是否要承接家族事業?他們若有興趣也可以加入,不然就是他們好命,按自己的興趣選擇工作,當教授也好,當音樂家也好。

●我對兒子很嚴格,但對孫子很慈愛、很寬鬆。因為孫子女的教養,有他們的父母負責,我們毋須越俎代庖。

●父親是兒子最好的典範,不必刻意去改變或扭曲他們。「有其父必有其子」是有道理的,我不是自誇,而是慶幸孩子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

窮小子娶到千金小姐

60年沒鬧過緋聞

蔡萬才與另一半蔡楊湘薰近60年的牽手情,在台灣老一輩企業家中僅見,他從來沒有緋聞軼事,他也警告他的兒子:「婚姻中不該有的負擔就不要有。」幾年前,蔡萬才曾經邀請許多好友,一起參加他們夫妻的50周年結婚紀念。近年來已經難得動筆的蔡萬才,還親自寫下一篇他對妻子的感謝,他細說他們認識的經過,當時蔡萬才還在台大法律系讀書,「離大學畢業還差半年時,有人為我作媒相親,對方是省政府民政廳長楊肇嘉先生的千金,蔡家只是普通商人,說起來不能算是門當戶對。」他回憶兩人第一次約會的情景,「如今事隔50多年,已不太記得當時談了什麼,只記得她每個話題都接得上,是那個時代難得的見過世面的女子。」蔡萬才後來一路對妻子十分敬重,完全沒有「男尊女卑」的觀念。

外界以為蔡家家大業大,但事實上,當時本省籍的企業家並未受到太多重視,反而是這位「千金小姐」嫁給「窮小子」。「婚後,我才開始早餐吃烤麵包、喝咖啡,對我而言是新經驗,她陪嫁的那只銅製咖啡壺,還有從美軍顧問團買來的烤麵包機,是新婚時甜蜜記憶的一部分」。

「後來事業越來越忙,我仍盡量回家吃晚飯,每日行程一定做成卡片,太座也有一份。」蔡萬才對妻子的敬重,由此可見一斑。

文畢,他更以「一生的知己」來形容他的妻子,可見兩人情感深厚,十足動人。蔡萬才猝然辭世,對蔡楊湘薰的影響勢必極大,兩人攜手走過半個多世紀,也堪稱是台灣企業家夫妻楷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51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