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沈阳机床:12年托管经营终结 整体改制潜行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s/20081111/01245489612.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3

王祥落马 岳阳纸业泡沫时代终结?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15/HTML_MTB044DCSC98.html


被业界誉为“纸中茅台”的岳阳纸业(600963.SH),2007年底曾因创业元老王祥的蹊跷免职而备受舆论关注,事隔一年半之后,还是“教父”王祥,再次将岳阳纸业带入舆论关注的漩涡。

记者近日从湖南省纪检部门获悉,卸任不满一年半的岳阳纸业原董事长王祥因离任审计时发现重大问题,已于2009年4月初被“双规”,而包括岳阳纸业副董事长黄亦彪、总经理李乐安在内的数名高管也在接受调查。

岳阳纸业大股东湖南泰格林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泰格林纸”)前身为岳阳林纸集团(下称“岳阳林纸”),1998年接任岳阳林纸掌门人的王祥以 敢于负债扩张闻名,2000年之后展开大肆收购,短短数年收购湖南大部分纸厂和浆厂,且将触角伸向省外,并于2004年将旗下岳阳纸业上市,其后更谋划泰 格林纸整体上市。

2007年底王祥被免职后,泰格林纸副董事长吴佳林取其代之,接任董事长,同时兼任上市公司岳阳纸业董事长。

王祥于2000年率先在全国推出岳阳纸业“林纸一体化”的概念,公司也因为林业资源的丰富而被行业研究员称作“资源股”而非“纸业股”,由此得到“纸中茅台”的美誉。

但记者多方调查得知,泰格林纸一直对外宣称的“自营林地达200万亩”并非实情,而且其负债已逾百亿元。

王祥时代的负债扩张已经令泰格林纸疲态尽显,未来如何抹平王祥时代鼓吹膨胀的泡沫,实现岳阳纸业由“资源股”向“纸业股”的真实回归,成为新任董事长吴佳林必须面对的难题。

最近,国内造纸龙头老大晨鸣纸业(000488.SZ)董事长陈洪国应邀率队造访泰格林纸长沙总部,成为公司下一步往何处去的一大看点。

1.王祥被“双规”

湖 南省相关职能部门人士透露,湖南省审计厅在2008年对王祥进行例行离任审计时,发现其贪污和侵占公款1000多万元,涉嫌严重的经济犯罪;且其在任期间 盲目投资和扩张,导致泰格林纸负债增加87亿元,达到103亿元,经过深入调查,2009年4月初,湖南省纪委决定对王祥实行“双规”。

事实上,2004年岳阳纸业上市的时候,王祥就已经到了60岁的退休年龄,但其还是继续担任泰格林纸董事长直至2007年,此时他已经63岁了。

2007年11月5日,湖南省国资委发出通知,免去王祥泰格林纸董事长、党委书记,不再提名为岳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人选。

此后,经过数个月的离任审计,纪检部门发现王祥涉嫌贪污侵占公款1000多万元,遂于2009年4月初将其“双规”。

王祥手下的得力干将——黄亦彪和李乐安——也同时接受调查,这两人分别是泰格林纸副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同时分别兼任岳阳纸业副董事长和总经理。

辽宁省彰武县人氏王祥,1981年进入岳阳造纸厂(岳阳林纸前身),从车间主任一直干到公司总经理,其间几起几落。在其任上,他将岳阳纸业从一家即将破产的企业改造成为一家行业优秀上市公司。

公 司资料显示,从1998年7月王祥临危受命,到2004年核心资产岳阳纸业上市,泰格林纸总资产由6.4亿元增长到80亿元,增长了近12倍;净资产由 1.9亿元增长到现在的31亿元,增长了16倍;产能由6万吨增长到目前的70万吨,增长了10倍;林业基地迅速发展到150万亩以上,企业由亏损严重到 最近四年连续实现利润过亿元。泰格林纸一跃成为全国造纸及纸制品行业排名第四的企业。

另外,王祥更为著名的是,在全国率先提出“林纸一体化”概念,泰格林纸在全国企业造林方面实现了“四个第一”:全国最大的自营林面积150万亩和200多万亩的订单林业;全国最大的苗圃,超过13000亩;全国第一家企业创办的林业科研中心;全国最大的杨树基因库。

硬 币不止一面。王祥的一面是精明能干和积极进取,另一面却是胆大冒进。2006年,本报记者曾与王祥面谈一个多小时,他自称“公关能力弱了当不了董事长”, 又承认“我也想管理层持股、MBO,但要看政策”(截至到2007年6月30日,王祥持有岳阳纸业非流通股14.81万股)。

其时,他对于外界关于公司的环保和资金的一些质疑,一概以“污蔑”、“妖言惑众”等词句予以反驳。“公司资金链条的问题,你不用操心,集团下面的子公司,个个盈利,有良好的资金支持。”

此外,有关部门的调查中还直指王祥盲目投资,且多数投资项目均未达到预期收益,与此同时,泰格林纸的债务却与日俱增,王祥在任的数年间,公司负债由此前的10多亿元上升到103亿元,10年间负债增加87亿元。

6月9日下午,记者在岳阳纸业岳阳本部偶遇泰格林纸副总裁杨傲林,他没有听说王祥被双规之事,“至于黄总和李总,目前确实已经卸任各自职位”。

“这样重大的事情,上市公司也没有公告,岳阳纸业的信息披露实在难让人满意。”中信证券湖南总部研究总监刘亚辉博士直言,王祥作为岳阳纸业创业元老和企业奠基人,而且其被“双规”与上市公司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公司理应向投资者广而告之。

2.负债扩张

据1971年进入岳阳造纸厂的原泰格林纸安装公司总经理王殿舜回忆,东北汉子王祥1981年进入岳阳造纸厂工作,此后一步步升到岳阳造纸厂副厂长的位置,继而担任岳阳林纸总经济师、总经理,直至1998年7月担任岳阳林纸总经理。

公 开资料显示,1998年,这家老牌国企已经危机深陷,亏损达数亿元,王祥1998年走马上任后,用了三年的时间脱困,2000年,岳阳林纸改名为泰格林 纸。嗣后的2004年5月,泰格林纸旗下造纸业务以岳阳纸业之名在上交所上市,以6.69元每股的价格发行8000万股股票,首次募集资金5.08亿元。

已经在泰格林纸工作了45年的文根深说,王祥在上市之后开始扩张,大举贷款上马新项目,导致项目越来越多,而负债也越来越高。

自2000年到2003年,泰格林纸先后收购益阳沅江造纸厂、永州冷水滩造纸厂、怀化洪江纸厂,至此,一统湖南造纸业天下。另外,还兼并了中南地区最大的木材中转站——岳阳市木材公司,以及当时拥有2个5000吨级码头的湖南唯一通江达海长江港口——城陵矶港务公司。

在林业投资上,2006年,泰格林纸先后收购湖南天井山林场和湖北广水中华山;2007年7月,收购湖南国有林场;11月又整体收购7万立方米的湖南怀化通道贮木场,用于怀化40万吨原料备库中转和集散。

而 为了打造梦想中的“林浆纸一体化”体系,王祥也在上游纸浆业务方面频频出手。除了此前已有的沅江纸业10万吨苇浆项目、湘江纸业15万吨包装纸项 目,2006年6月,泰格林纸在常德投资45亿元建设溶解浆项目;2007年初,在湖南沅江投资7.7亿元建设150吨/年的新纸浆厂;2007年6月, 启动湖南怀化造价43.5亿元的40万吨/年漂白硫酸盐浆生产线;7月28日,耗资7.7亿元建设湖南益阳30万吨浆纸工程。耗资如斯,外界普遍对岳阳纸 业的资金链产生质疑。

“国家给了我大量贷款,我现在手里还有几十亿净资产,我不会担心资金问题。”2006年,王祥曾在泰格林纸长沙总部会客厅里对记者说。

“事实并非如此。”熟知泰格林纸的分析人士坦言,纸业产能每扩大一万吨,就需要增加资金投入一亿元。到2005年,泰格林纸的资金就已捉襟见肘。

2006年,为了解决资金缺口,泰格林纸向国家开发银行申请政策性贷款24亿元,其中22亿元为项目贷款,另外2亿元用于造林。至于此外的常规性贷款则更不在少数。

除了银行贷款,泰格林纸还通过向岳阳纸业转让资产大量变现。从2004年到2007年短短三年里,岳阳纸业四次定向增发,先后购买泰格林纸12万吨胶印书刊纸技改项目、茂源林业27.43%股权、卓越浆纸公司资产和永州湘江纸业股权,泰格林纸融资近10亿元。

即便如此,仍不能完全满足泰格林纸因急速扩张而增长的资金需求。2006年9月,泰格林纸欲与香港骏麒基金成立合资公司,以后者1.87亿美元的现金出资缓解困局,但湖南有关部门最终叫停了这一合作。

此后,泰格林纸两次发行债券,2007年6月,发行8亿元10年期债券;2009年5月,以岳阳纸业为平台发行11亿元短期融资券。

2007年7月,王祥更谋划定向增发注入泰格林纸的浆纸业务和林业资产,但9月18日定向增发方案变成了配股方案,到11月17日,连配股方案也被湖南国资委否决。

项 目急剧扩张之下,岳阳纸业负债也是直线上升。年报显示,从2005年到2007年,岳阳纸业负债分别为23.19亿元、26.29亿元、39.7亿元。而 到2008年年底,岳阳纸业负债已达44.6亿元,短期借款18.58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0.3%;而总资产146亿元的泰格林纸则负债达103亿元, 资产负债率更是高达70.5%。

诸多投资项目尽管耗资巨大,但收益却难称理想。湖南省纪检部门人士透露,调查发现,王祥时代投资的不少项目都没有达到预期收益,特别是怀化和永州的造纸项目,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

3.林地面积疑云

泰格林纸此前一直津津乐道于自己所拥有的林业资源,并通过定向增发将旗下湖南茂源林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茂源林业”)的林业资源悉数注入岳阳纸业,同时通过湖南森海林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森海林业”)大量收购林业资源,积极为未来的整体上市提前落子布局。

其 对外公开的资料称,泰格林纸拥有的林业基地已遍布湖南、湖北的80多个县市区,拥有自营纸材林基地200万亩,加上订单、合作造林、收购青山等营林模式, 公司可控林业资源超过500万亩。而岳阳纸业2008年年报显示,茂源林业拥有林业面积101万亩,其中杨木72万亩,松木23万亩,其他6万亩。

很多机构也纷纷看多泰格林纸的林木资源,有券商更因为岳阳纸业旗下有林木资源而将其称为“纸中茅台”,形容它为“纸业贵族”、“上游经典——厚于内而广乎外”,热力推荐。

而岳阳纸业也不负众望,成为近年来市场的一大奇迹。公司股票自2005年12月的3.39元起步,至2007年10月顶峰时期突破44.85元,股价翻了12倍,如此凶猛的涨幅,在纸业板块里面非常罕见!

缘 由在于,机构评价岳阳纸业,“我们一直没当岳阳纸业是造纸企业,而是把它看成资源型企业。造纸行业终归会回到行业的正常利润水平,而上游的林业资源却可以 不断做大并带来丰厚利润”。也就是说,岳阳纸业的最大价值并不在于造纸环节,而是它现在和将来可能拥有的数百万亩林业资源。

但是记者调查得知,泰格林纸宣称的林业资源可能含有水分。

公司一名有着多年护林经验的工人称,岳阳纸业旗下茂源林业的林业资源为80多万亩,加上森海林业的10多万亩,以及零星分散于赤壁、常德、益阳等地的50万亩,整个泰格林纸自营纸材林为150万亩,并没有200万亩。

岳阳林业部门数据也显示,泰格林纸在岳阳的林业资源为30万亩,整个集团共有150万亩。记者曾就此数据向泰格林纸总工程师杨傲林求证,后者称泰格林纸林业资源为150多万亩,至于岳阳纸业林业面积,则“搞不太清楚”。

而 泰格林纸以“合同定购”等形式栽种在洞庭湖边的数十万亩杨树也引发公众的普遍担忧。2006年初,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会(GEF)、世界自然基金会 (WWF)、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等机构在对洞庭湖的一次大型科学考察后发出警告,称洞庭湖蔓延成风的盲目种杨正在逐渐改变洞庭湖的自然原生态,令原本已十分 脆弱的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威胁。

“杨树的入侵,降低了防浪林功能,同时原始种群的更替也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2006年,湖南省林科院研究员袁正科直指,欧美杨树因其喜湿、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一旦成片植于湖滩湿地就成为绝对优势种群,将改变湿地原有植被群落结构,进而严重破坏生态系统。

他坦言,洞庭湖对杨树的承载能力只有120万亩,目前栽种的杨树面积已经严重超标,而泰格林纸一家的面积就超过60万亩。“我们希望企业在生态环境面前能够对经济诱惑保持适当的克制。”

此外,泰格林纸在环保排污方面的不尽责也令外界对其印象大打折扣。2009年3月,泰格林纸旗下沅江纸业因违法排污且屡查屡犯,被湖南省环保局开出100万元的巨额罚单。

4.新旧权力交接

尽管王祥的继任者吴佳林上任已经一年有余,但泰格林纸和岳阳纸业在经营层面似乎并未发生太多可喜的变化。

接近泰格林纸业高层人士透露,吴佳林就任董事长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泰格林纸高管层都存在着两个意见相左的派系。

这位人士曾与泰格林纸副董事长黄亦彪同窗,上世纪70年代即进入岳阳造纸厂工作至今,其与黄亦彪以及泰格林纸副总裁叶蒙等高管熟识,因此对泰格林纸高层的关系感受颇深。

他透露,和王祥走得比较近的人包括岳阳纸业副董事长黄亦彪、集团财务总监兼岳阳纸业总经理李乐安、集团副总裁兼总工程师杨傲林和泰格林纸副总裁叶蒙等一批公司“老人”。

而吴佳林之前是益阳沅江造纸厂的一名钳工,之后一路攀升至沅江造纸厂厂长,2000年3月,通过成功运作将沅江造纸厂卖给泰格林纸,吴佳林坐上了泰格林纸副总经理的位置,主管销售和原材料供应。

和吴佳林走得比较近的尽管也有其原沅江造纸厂和永州湘江纸厂的一些人,但是在掌控公司大局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2008年的泰格林纸,虽然已经是后王祥时代,但其影响力却似乎依然存在。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吴佳林就任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部分资金的使用都是由叶蒙签字,李乐安划拨。很多银行贷款最后也得由王祥给银行打电话才能搞定。

记者曾就泰格林纸高层关系向杨傲林求证,其未置可否,只说“我是搞技术的,这块的事情不归我管”。

“‘王派’是创业者,追求的是规模和速度,而‘吴派’是守业者,强调的是稳健和策略。”刘亚辉认为,两派各自所处的地位和视角不同,他们之间存在分歧也不足为奇,要担心的是如果双方达不成共识,会令本已身陷困境的泰格林纸更加举步维艰。

“(一些议案)没通过很正常。这说明现在管理层更理性更负责,不是拍脑袋上项目, 更务实。”早在2008年初,岳阳纸业2007年王祥时代的两大项目:被机构望眼欲穿的配股购买大股东资产方案莫名被暂缓,接下来就是投资新项目的议案被 机构在股东大会否决之后,吴佳林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回应。

领导班子的突然更替,难免引发市场的普遍关注与担忧。申银万国研究员周海晨表示,更换集团及上市公司董事长,可能引发市场对公司长期战略持续性的质疑,尽管由前泰格林纸的副董事长吴佳林担任集团及上市公司董事长有助于维持公司长期发展战略的稳定性,但管理层主要领导的变更将影响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预期。

5.晨鸣纸业低调考察

王祥被“双规”,故事未完待续。

吴佳林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泰格林纸目前库存产品已达到两个月产能,而投资30亿元、即将达产的40万吨高纸技改项目暂时还无法产生效益,全集团只有上市公司在赢利,目前泰格林纸正在苦渡难关。

“摆在前面的路有两条,可以寻求被优势同行兼并,也可以沿着王祥的老路注入资产整体上市。”刘亚辉直言,留给岳阳纸业的想象空间并不很大。

吴佳林似乎更倾向于前者。知情人士透露,吴佳林早有引进强势同行兼并泰格林纸的想法,今年4月,在与国内造纸龙头老大晨鸣纸业密切接触之后,吴佳林悄悄将其董事长陈洪国邀请到泰格林纸参观考察。

“4月份的时候晨鸣老总陈洪国的确来过一趟,但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至于晨鸣是否会并购岳纸,这个我不太清楚。”杨傲林的回答在印证消息准确的同时,也更佐证了吴佳林与晨鸣纸业接触的隐秘性。

另一位接近泰格林纸高层的人士的一句话犹显得意味深长:“现在企业间的并购重组是国际国内经济大趋势,各个行业都不例外。”

如果仅仅从技术层面来讲,并购完全可行。晨鸣纸业2008年主营收入155.3亿元,净利润10.75亿元,分别为岳阳纸业的4.75倍(32.72亿元)、7.7倍(1.396亿元)。

另外,从资产负债率来看,晨鸣纸业是46.68%,而岳阳纸业高达60.34%。

“ 从这些财务数据来看,晨鸣纸业并购岳纸是可行的。”刘亚辉表示,晨鸣纸业以4.75倍于岳阳纸业的主营收入,7.7倍于岳阳纸业的净利润,其财务费用却不 到后者的2倍,两公司的优劣对比一目了然。“另外,截至2009年一季度,晨鸣纸业货币资金高达39.49亿元,收购自有资金充沛。”

湖南省国资委某官员称,晨鸣纸业并购岳阳纸业的事情,他有耳闻,但“至少还没到省国资委这个层面”。

6.整体上市之惑

兼并重组之门如若关上,泰格林纸似乎只能回到王祥原来设计的老路上来:向上市公司岳阳纸业注入全部资产,实现整体上市。年初,湖南省国资委也拟定了泰格林纸2009年整体上市的方针。

“通过定向增发实现泰格林纸整体上市从操作技术上来讲并无难处,但问题是泰格林纸还有多少优质资产可以注入?”湖南省参与调查王祥案的相关纪检人士直言。

他们调查发现,泰格林纸80%的资产都已集中在岳阳纸业,只有20%的资产没有装入上市公司,而且吴佳林也曾对媒体坦承,目前整个泰格林纸旗下只有岳阳纸业赢利,其它公司都没有利润贡献。

2008年年报显示,岳阳纸业旗下两个全资子公司——茂源林业和永州湘江纸业——贡献了上市公司净利润的大头,分别为4726.65万元和4485.52万元,两者之和占到上市公司全部净利润1.396亿元的65.99%。

而 接近泰格林纸高层的人士透露,泰格林纸此前谋划整体注入的资产主要有以下几块:岳阳国泰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国泰机械”)、岳阳宏泰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下 称“宏泰建筑”)、湖南骏泰浆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骏泰浆纸”)、泰格林纸安泰经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安泰经贸”)以及其它几个三产业公司,此外就是 包括森海林业在内的一些林业资源。

中信证券造纸印刷行业分析师许骏认为,“泰格集团最优质的资产是森海林业,而岳阳纸业的主要利润点也是林业。上游林木资源可以带动成本的削弱以及供应的稳定。”

但记者调查获悉,这些拟注入资产中,除国泰机械和骏泰浆纸资产状况稍好之外,其它都乏善可陈,而且所有拟注入资产正如吴佳林所言“目前都没有赢利”。

尽管泰格林纸宣称将加快林业资源收购,但眼前的现状是:泰格林纸三分之二的林业资源都已通过茂源林业装入上市公司,而森海林业只有10多万亩林业资源,其它分散于各地的林业资源短期内业无法产生规模经济效益。

“现在林场少,想拿的企业多,林业资源的扩张并非如此简单。”林业分析人士表示,现在国家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审批程序日渐复杂,收购林业资源越来越难。

刘亚辉直言,由于整体上市涉及到国有资产转让等事宜,还需要获得国资部门的批准,“是否会遭到2007年定向增发时被国资委一票否决的境遇还不得而知”。

尽管杨傲林表示目前正是泰格林纸整体上市的最好时机,而且“相关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但熟知泰格林纸经营状况的岳阳市地税局某工作人员一针见血地指出,以目前泰格林纸的现状,根本不具备整体上市的条件。

他分析道,泰格林纸自2008年9月之后形势急转直下,业绩就开始亏损,而且现在摊子铺得很大,且负债达到103亿元,“这样的基本面,一旦定向增发整体上市,会导致财务费用大幅增加,再加上以前的负债拖累和缺乏业绩支撑,利润会迅速下降,上市公司很快就会濒于绝境。”

无独有偶,这位工作人员的观点也得到了某些业内人士的认可。

“ 粗放式经营模式成为‘吞噬’业绩的‘猛虎’。”兴业证券行业研究员雒雅梅虽然看好岳阳纸业,但也客观指出,“公司经营管理效率一直处于业内较低水平。一方 面体现在毛利率水平上,虽然占尽资源优势,但毛利率水平相对竞争对手并无明显优势;另一方面体现在期间费用上,其三项费用率一直处于业内较高水平,通常在 12%以上。可见,其辛苦赚得的微薄利润完全被庞大的期间费用所吞噬。因此,在2009年整体景气依旧低迷的情况下,公司如果仍延续粗放式经营模式,不能 合理控制费用率,则经营成果最终仍难以体现在业绩上,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36

收购手机游戏 第一视频终结烧钱时代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10-16/149846.html


国有控股的网络视频新传媒第一视频,凭借其特殊身份,正开辟出视频网站的新蓝海。

10月14日,第一视频(00082,HK)在北京宣布斥资1.68亿元收购手机游戏开发服务商Dragon Joyce70%股份。“这标志着第一视频将提前结束视频网站烧钱阶段,转向新业务的拓展。”第一视频董事局主席张力军说。

记者了解到,2006年,成立仅仅一年多的第一视频就在香港主板上市,目前是国内互联网视频行业中唯一已正式登陆资本市场的企业。

但由于视频行业竞争激烈,以及运营模式重复单一、版权、资金等诟病,第一视频在过去几年并未取得骄人业绩。第一视频此前发布财报显示,公司2009年上半年净亏损1127万港元。

此次收购后,第一视频将展开一系列新业务,包括手机购彩、手机游戏等。

进军视频彩票

据记者了解,Dragon Joyce是一家专注于国内品牌手机游戏开发和服务的企业,已与超过300家中国品牌手机发展商及制造商共建了庞大的分销网络。

第一视频并购Dragon Joyce后,双方将在网络视频、手机电视、手机游戏和电信增值等一系列领域展开合作。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双方将在彩票领域加大合作,这不仅将成为第一视频未来业务的“杀手锏”。

早在今年4月,国家公布了《彩票管理条例》后,第一视频就推出手机购彩新业务。通过手机用户下载购彩软件,实现无时空限制的实时手机购彩。目前,第一视频已拥有200万手机购彩用户。

收购Dragon Joyce后,这项业务发展将大大提速。中国区CEO张志刚表示,第一视频将获得了Dragon Joyce 700万手机活跃用户,并且这些用户将以每月增加120万名的速度成为第一视频手机购彩的用户。

张力军表示:“尽管网络作为平台还不能直接销售彩票,但利用手机终端销售彩票给公司带来巨大价值,第一视频正是抓住这个机遇。”

但 并不是每一家视频网站都能和第一视频一样幸运。张力军告诉记者,第一视频是中国拥有资质和许可证最为齐全的网络视频企业,包括:网络视听许可证、互联网新 闻许可证、手机电视许可证,互联网出版许可证等。“从严格意义上讲,目前国内允许网络经营视频彩票的视频网站,仅有第一视频一家公司。”

借助第一视频的手机电视相关牌照,Dragon Joyce也获得了与中国运营商合作的直接桥梁。未来,双方将在手机增值、手机游戏等领域展开多层次的合作。

张力军预测:“收购Dragon Joyce后,视频广告收入在总收入中比例将逐步降低。规划愿景中,广告业务将只占30%左右。”

结束烧钱时代

随着收购交易的达成,张力军踌躇满志得表示:“第一视频已经结束了视频网站烧钱时代。”

他表示,这次收购将带来“看得见”的利润。“这是一次条件的收购,只有收购对象达到预期的利润收入,交易才能继续贯彻。”这目标是:Dragon Joyce将在2010年实现年度净利润7150万元,到2011年年利润达到8580万元。

这也成为第一视频股价增长的助力加码器。10月13日,第一视频以先旧后新的方式,配售8000万现有股份及认购1200万新股份,集资1.316亿港元。其中4000万元用于收购 Dragon Joyce集团,余额8850万元用作一般营运资金。

参与此次配售的汇友资本合作人刘小林表示:“收购 Dragon Joyce,对于第一视频是利好消息。此外,Dragon Joyc有独立分拆上市计划。如果未来两年之内成功,对上市公司来说,既多了一家在海外上市的公司,也带来一次性的收益。”

张力军认为,视频网站盈利至今还处在上下求索阶段。第一视频作为国内唯一一家上市的视频网站,满足投资市场业绩增长的需求是重要的指标。

目前,第一视频旗下拥有第一视频门户、第一视频联播网、第一视频3G无线业务、第一视频SNS社区四大主营业务,并积极拓展手机购彩、视频体验式电子商务等新业务。“未来,第一视频将打造成为以网络视频为核心,多媒体综合性传媒。”张力军说。

“第一视频目前有近5亿元现金在手。在相当可观利润保障下,第一视频不排除在未来对新媒体上下游领域的其他公司企业进行收购。”张力军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4

TCL高管“空降兵时代”终结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5/162200.html


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在创维集团高 级顾问位置上呆了两年多的原TCL多媒体(TTE)首席执行官胡秋生回归TCL,其目前的职位是TCL多媒体高级顾问。此前的1月13日,TCL集团 (000100.SZ)发布公告,任命郭爱平先生担任TCL集团副总裁,此前,TCL通讯委任郭爱平先生为公司CEO。

这意味着TCL集团和TCL通讯在“万明坚时代”后第一次从内部找到了合适的领军人物,在TCL集团内部引发广泛争议的“空降兵”时代结束。

TCL集团空降高管是从1999年开始的,从1999年12月1日聘请曾在微软工作过的著名职业经理人吴士宏为集团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副总裁、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以来,TCL人才空降的新闻就没有停止过。

然而TCL集团的空降兵做法一直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在过去的10年国际化的进程中,TCL空降高管大部分已经离开,其中包括标志性人物吴士宏、刘飞和梁耀荣。

空 降兵与TCL企业文化的冲突的确给TCL集团造成了一定冲击,TCL集团人力资源总监许芳表示,“对于空降高管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核心人员的流 失,集团从李董到各级高管都非常关注。不久前,因为这个问题集团对某事业部进行了内部通报批评,甚至人力资源总监被更换和降职。”

许芳表示,“从长远来看,TCL集团基于内部的人才培养力度一定会持续加大,这不光是因为空降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而是因为有时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人来空降,这也是我备感压力的一点。”

李东生也告诉记者,“今后TCL集团各业务部门的高管,特别是核心高管主要从内部提拨,因为经过多年国际化TCL已经积累了一批国际化运营经验的人才队伍,而空降未来只是补充性引进人才的措施。“

随着于广辉、郭爱平、TCL集团副总裁韩青等一批年轻的本土人才的成长,TCL集团的空降兵时代已经结束。

老将胡秋生的回归虽然表面上是辅助刚刚上任的于广辉,但TCL多媒体内部人士表示,“李东生希望TCL能在国内市场甩开创维等竞争对手,在TCL和创维都很有威望的胡秋生的回归,显然将改变TCL和创维的竞争态势。”

李东生告诉记者,“与三星等跨国公司相比,TCL集团在国际化过程中最大的短板依然是人,然而TCL集团国际化的时间只有10年,要弥补这个短板还有时间,而内部培养将是主要模式。”

对于TCL集团来说,找到拥有国际化经验的本土化高管队伍是一个新的开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99

“面板荒”终结 大陆彩电商赴台意兴阑珊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4/2MMDAwMDE4MDY2Mw.html


由于赴台商务签证遇到了一些麻烦,原定6月初赴台采购面板的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及9家大陆彩电厂商的采购负责人推迟了赴台的行程。

“最 快也要7月初才能启程了。”白为民6月1日告诉记者。

事实上,除了签证问题,今年4月以来,液晶面板市场不但没有出现大家担心的“面板 荒”,反倒供过于求,也让原本有意采购的大陆彩电厂商对此行的兴趣大打折扣。

今年1月,在工信部、国台办指导,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主办的 “海峡两岸平板显示产业战略合作会”上,海峡两岸12家平板显示骨干企业曾约定:大陆彩电企业今年将从台湾采购53亿美元的面板,并推动双方的技术交流合 作。

按照计划,大陆彩电企业6月初赴台采购。从去年10月以来价格一直上涨的液晶面板进入今年5月却开始降价,每片下降3-5美元,而且降 价的趋势仍在延续。

加上韩国面板厂商在硬屏、LED背光面板技术的优势,今年很多大陆彩电厂商更多向三星、LGD购买面板,这让两岸面板合 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彩电企业人士告诉记者,2010年也许是大陆彩电企业集中到台湾采购的最后一次,因为今年10月京东方的6代线将投 产,而明天第三季度包括龙飞、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的三条高世代线都将投产,到时本地采购将成为主流。

失约的“面板荒”

今年1月 TCL、创维等9家大陆彩电厂商与友达、奇美和华映三家台湾面板厂商达成53亿美元的面板采购框架协议时,彩电行业普遍担忧的是,2010年液晶电视的放 量增长会再次导致2009年的“面板荒”,而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甚至提前到台湾拜访友达等面板商,以保证2010年的面板供 应。

然而预期中的面板荒却“失约”了,因为2010年大陆液晶电视市场的增长幅度远低于预期。TCL多媒体CEO于广辉告诉记者:“年初业 界对今年内地电视机销售预期偏高,致存货较多,为了消化过多存货,业界及公司首季毛利率有所下降。”

据悉,随着4月底彩电企业第一季度销售 数据的出炉,业界调查机构都将中国市场液晶电视的出货目标从4000万台下调到3300万-3600万台,其增长幅度也从原来预测的50%下调到 20%-30%。

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表示,去年10月夏普的10代线投产且外销面板的比例大幅提高,而友达和LGD的8.5代线都进行了 扩产,这使液晶电视面板的供应今年3月以来增加了20%,但同期全球液晶电视的增长幅度只有10%左右,所以面板供应短期已经出现过剩。

与 此同时,从2009年开始一直上涨的液晶电视面板价格出现回落。根据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的最新调查,今年5月中旬开始价格出现每片 1-3美元的下跌,而进入6月这一趋势还将延续下去。

面板价格的回落也让彩电厂商松了一口气。有彩电厂商人士告诉记者:“集中到台湾采购是 为了保证货源和价格,现在供应不再紧张,甚至有面板厂商主动找我们,而且价格在持续下降,这种集中采购的方式我们最多也是去走个过场。”

这 与2009年的局面迥然不同。 2009年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曾组织彩电厂商赴台采购,最初计划采购22亿美元的LCD相关零组件,最后增加至44亿美元。其后,由于友达与奇美电的产能不 足,导致面板供货不够,最后只成交了37多亿美元。

最后一次集中采购?

不只因为面板供求关系的变化让大陆彩电厂商赴台采购的 意愿在削弱,液晶电视行业的技术升级也让准备不足的台湾面板厂商感到了压力。

“2009年中国LED液晶的销售量只有几十万台,但2010 年其规模将大幅上涨到1500万台,显然采购LED背光的液晶面板成为彩电企业共同的选择,而韩国企业在LED背光技术上的优势是很明显的。”杨东文如是 表示。

来自Displaysearch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球LED背光面板的供应中,三星、LGD占据了近七成市场。在这样的情况 下,TCL、创维、海信都将面板采购的第一选择放在了韩国的三星、LGD身上,奇美作为大陆电视面板第一供应商的地位正在受到挑战。

除了来 自台湾企业的挑战,大陆自身的电视面板的量产也让很多企业减少了到台湾采购面板的规模。今年1月,长虹总产能为216万片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投产,并且计 划今年将产能提升到300万片,这使长虹的液晶面板采购有所减少。

更为重要的是,月产能超过6万片的合肥京东方6代线今年10月将正式量 产。京东方公关总监张宇表示:“目前我们正对产品进行验证,而且与一些电视厂商签署了预售协议,相信2010年大陆32英寸、37英寸液晶电视面板的采购 将有很大部分来自京东方。”

而京东方北京8代线、华星光电深圳8.5代线以及龙飞光电昆山7.5代线按照计划都将在2010年第三季度实现量产,这意味着大陆电视面板目前所需 的50%以上面板都可以自供,而随着正在审批中的两条高世代线投产,2012年大陆液晶电视面板可以保证完全自供。

张宇表示,“2012年 大陆将取代韩国和台湾成为全球电视面板最大的出货地,这意味着每年几百亿美元的面板外购时代将结束。”

不过白为民告诉记者,大陆高世代面板 生产线的全面量产要到2012年,所以2011年到台湾的集中采购应该还会进行,但主要还是要看彩电厂商自身的意愿,电子视像协会只是在中间牵线,但两岸 平面显示技术的交流肯定还将继续下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76

斯凯大起底:山寨App Store神话终结?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2-20/2MMDAwMDIxMTM2MQ.html

如果不是赴美上市,偏居杭州的斯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凯”)至今不会步入公众视线——尽管在无线互联网业内,斯凯早已声名鹊起。

12月10日,斯凯在美国纳斯达克IPO,以8美元的发行价计算,总计发行725万股美国存托股份(ADS),融资总额为5800万美元。

这是纳斯达克继空中网、掌上灵通后,迎来的又一家来自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概念的公司。

异于前者的是,斯凯所专注的手机应用软件平台业务“暗藏”幕后,就像其创始人兼CEO宋涛一样,斯凯在外界一直保持低调。

尽管如此,公众对这家“幕后公司”的关注,依旧热度不减。其招股书披露,2010年4-9月斯凯营收由2009年同期的2.401亿人民币增长至3.367亿人民币,增幅高达40.2%。“高调”的成长速度,让斯凯及其庞大的手机软件应用平台产业链,陡成业界瞩目焦点。

斯凯上市的“曝光”,也让雪鲤鱼、沃勤、扬讯等类App Store平台模式走向前台。

但光鲜背后,现实的资本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上市首日,斯凯随即暴跌25%——是三年来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首日最大跌幅。“斯凯破发背后,反映了投资者对这种平台模式前景的担忧。”多位业界人士分析。

发家“原罪”

2004年,是中国山寨机市场的元年,也开启了类似斯凯软件平台模式的“淘金时代”。

这一年年初,来自台湾的联发科芯片方案大举进军大陆市场,国产手机制造业门槛大幅降低,也直接导致山寨机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同年8月,深圳一家名为艾世代的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尝试给手机厂商提供无线内容应用的集成平台——这是国内手机软件平台模式的最早雏形。“能将软件平台直接内置到手机终端,这个市场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 艾世代一前高管回忆。

据其介绍,平台模式的优势在于能汇聚更多的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参与其中,但前提是该平台有着足够多的装机量。

据其介绍,在手机软件平台推广之初尚存阻力:“说服手机厂商接受内置你的平台主要基于两点:一是能跟他分成;二是能促进销售。”

在此背景下,为数不少的手机软件平台开发商开始跟SP违规运营,诱导性扣费和内置“扣费后门”的现象在业界极为普遍。知情者透露,A8音乐旗下的SP运营商华动飞天超过50%的营业额一度来自艾世代平台,而华动飞天终因违规运营SP,遭工信部多次查处。

“这个行业与生俱来带有或多或少‘资本原罪’,独善其身的几乎不存在。”多位业界人士对本报评述。

相比之下,2005年成立的斯凯平台,其拓展则得益于另一条路径——与手机QQ捆绑营销。本报记者了解到,低端手机市场至今最为核心的应用软件,即手机QQ——这已成为目前手机应用软件的标配。但这个应用量最大的软件本身却为免费。

深 圳一家手机软件平台开发商高层告诉记者,由于早期腾讯并不直接提供基于手机客户端的QQ软件开发工具,因此手机QQ的推广,还需要借助腾讯授权的第三方开 发者的力量。“事实上,在应用平台拓展之初,大家都意识到手机QQ很受欢迎,但由于它本身不赚钱,很多平台运营商缺少主推的动力。”该人士表示。

但 作为腾讯授权的开发商之一,斯凯却将手机QQ软件,作为平台拓展的主要卖点,但前提是,斯凯为手机厂商免费安装手机QQ,手机厂商必须允许内置斯凯的应用 软件平台。“这多少有点‘绑架’厂商的味道。”多位业界人士透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部分深圳山寨机厂商甚至误认为斯凯是腾讯旗下的公司。

被动的付费通道

效仿苹果的App Store模式,在低端的国产手机市场,斯凯构建了自己的应用平台体系。

按照斯凯的“游戏规则”,终端用户带来的增值收入中,运营商先拿走约15%,剩下的85%中SP再拿走15%,留下的收入再由CP(内容开发商)和斯凯间三七开分成;斯凯拿到大头后还要与预装其平台的手机厂商分成。据了解,斯凯最终能分得其中的20%到30%。

“事实上,业界类似的模式大同小异,都‘看上去很美’,但在具体操作层面往往相距甚远。”手机软件平台运营商麦克斯CEO焦学宁表示。

深圳手机集成商龙翔腾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毛红江告诉记者,由于手机厂商和手机方案公司的分成,是从软件平台运营商处获得,其付费的不透明性,导致很多厂商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从理论上讲这是建立在共赢基础上的一种模式,但感觉真正从中赚到钱的手机厂商很少。”

此外,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单款应用软件的市场价格并不太高,从两万元到五万元不等。“低的5000元就能买下版权,高的也就上10万。”前述艾世代前高管认为,目前在一个平台上,真正赚钱的应用软件一般在排名前20款以内。“对于平台运营商而言,买断经营更为划算。”

多位深圳业界人士透露,目前各种软件应用平台上,30%左右的软件是自己研发,50%依靠买断:“很多应用软件平台上看似独立的第三方应用,其实早已暗自被平台运营商买断了。真正类似App Store模式运用的很有限。”

更为关键的是,在斯凯等应用平台模式专注的低端国产手机用户群中,其付费通道绝大部分依靠运营商话费扣费。“运营商相当于卡住了整个产业链的咽喉。”焦学宁形容。

事实上,斯凯也试图摆脱对运营商付费渠道的依赖,开展第三方支付、银联卡支付,甚至推出自己的游戏K币支付渠道。但目前90%以上的付费用户,却依旧依靠运营商通道。

与此相关的一个直接影响是,今年上半年工信部开始新一轮的SP行业整治风暴,对于SP的违规行为监管趋严。“有一段时间,甚至对于所有的SP扣费采取‘一刀切’的暂停措施。” iSuppli公司中国区研究总监王阳认为,这对于类似斯凯平台的打击是致命的。

根 据斯凯招股书披露,近年来斯凯用户每次下载产生的营收均在下滑,平均用户产生的营收2008年为1.82元,到了2010年9月,下降到0.7元;每次下 载产生的营收则由2008年的0.58元大幅下降到2010年9月的0.22元。斯凯亦坦承:“导致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移动运营商出台相关政策产生的影 响。”

挑战者角逐

伴随着斯凯的上市,软件平台运营商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悄然生变。

早已走过爆发期的山寨机市场,随着利润的摊薄,市场焦虑的气氛日渐笼罩山寨机的聚集地——深圳华强北。而在另一个市场,来自传统互联网和智能机厂商对山寨市场的渗透早已“兵临城下”。

之于斯凯而言,首要的挑战则来自腾讯——这个昔日市场开拓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本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下半年开始,腾讯已悄然面对手机厂商,直接推出免费的手机QQ软件开发包。

“对于广大手机厂商而言,从此再也不必通过类似斯凯这种第三方,来安装手机QQ软件。”多位深圳软件平台运营商人士直言:“内置斯凯平台,对于手机厂商的重要性在弱化。”

不止于此,腾讯还将自己的手机QQ浏览器、输入法、手机QQ游戏等一系列应用软件打包其中。“事实上,腾讯也开始将其应用平台直接内置到手机终端。这意味着,腾讯跟斯凯这种平台,变成了一种竞争关系。”上述业界人士认为,这对于斯凯的打击将是致命的。

这还不是斯凯面临挑战的全部。日前,Android平台最大的芯片合作商高通对外表示,明年将致力于降低Android智能手机的入门门槛,终端价格有望低至100美金。“明年,不少的山寨机用户群有望转化成Android低端智能机用户。”王阳分析。

与此相关的另一个市场变化是,目前与斯凯合作的CP(应用开发商)仅230多家,相比之下,基于Android系统的开发的应用软件已超过10万。

王阳认为,随着Android开放平台在低端市场的普及,斯凯等基于功能性手机的类App Store模式将遭遇空前挑战。

“类似斯凯平台由于一直隐藏幕后,对于普通手机用户而言,并未形成品牌知名度和使用粘性。”前述软件平台运营商人士分析,用户只关注具体应用,并不会关心该应用来自哪个平台:“类似斯凯模式,其用户的搬移成本并不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15

Android免費快餐終結 彩電商聯手爭奪智能話語權

http://www.21cbh.com/HTML/2011-5-17/wNMDAwMDIzODYwNg.html

「智能電視的出貨量越來越大,但是彩電廠商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操作系統領域的免費快餐可能就要吃到頭了!」一家彩電廠商的負責人5月16日如是告訴本報記者。

目前國內的智能電視佔平板電視出貨量的比例還不足5%,但市場調查機構預測,最遲到2014年全球智能電視出貨量將突破9000萬台。這是一個令彩電行業振奮的數字,吸引了很多廠商紛紛殺將進來。

彩電廠商在相互廝殺中猛然發現,上游的操作系統完全被美國的谷歌、微軟和蘋果等廠商控制。隨著Android系統的升級和越來越多彩電廠商投入其懷抱,谷歌和其授權的芯片廠商也在改變策略,其平台部分收費已經出現了苗頭,而彩電廠商的利潤空間在不斷縮小。

彩電廠商決定聯手制定全新的行業標準以對抗上游的壓力。

免費快餐終結

谷歌的Android平台在進入3.0後也開始部分封閉,其中有部分程序已經開始加密收費。而Windows系統每台的授權費用甚至達到100美元

5月6日,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海信集團副總裁王志浩,以及長虹多媒體產業群董事長林茂祥在深圳彩電節上籤署了建立國內首個智能多媒體技術標準聯盟的協議。5月13日,海信宣佈與樂視網全面戰略合作,將後者開發的TV版樂視網置入其智能電視應用軟件商店中。

5月15日,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在北京高調宣佈,公司將進行戰略的全面轉型,提出「未來10年將全面智能化」,為此海信已下定決心,全面啟動智能化戰略,所有相關產業(多媒體、通信、家用電器、智能交通、地產)都將以智能化為戰略目標。

這一連串動作背後,其實,海信、TCL等彩電企業在智能電視操作系統上都遇到了一些麻煩。

從 2001年開始,TCL就提出「天地一家」的互聯網電視策略。2002年,海信則聯合新浪網、陽光衛視推出了自己的互聯網電視,包括2009年TCL等推 出的互聯網電視。這些電視往往是採取英特爾的芯片、微軟的Windows系統或者Linux的操作系統,但是由於帶寬、軟件等外部因素的缺失,均慘遭失 敗。

而隨著谷歌的Android系統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領域取得成功後,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三星、海信等國內外彩電廠商紛紛推出基於Android系統的智能電視。

一位彩電廠商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國內外廠家推出的智能電視中使用Android系統的佔到90%以上,只有TCL針對Android和Windows系統都推出了產品,而部分彩電廠商還在使用Linux或者自己開發的系統。

記者瞭解到,海信推出了自己的HI-OS系統,其核心平台也是Android,不過也使用了部分Linux的平台技術,彩電巨頭集體靠近谷歌主要是其系統平台的開放性,以及免費的模式。

值 得注意的是,在最初智能電視採取Android2.2或2.3版本系統後,很多彩電廠商將目光瞄準了應用於平板電腦的3.0版本,但谷歌的Android 平台在進入3.0後也開始部分封閉,其中有部分程序已經開始加密收費。而Windows系統每台的授權費用甚至達到100美元,這導致彩電廠商面臨成本上 升。

由於智能電視規模偏小,國內彩電企業在與上游系統商及第三方軟件商的談判中處於不利的地位。有彩電廠商人士告訴記者,三星2010年的 平板電視出貨量達到了3500萬台,而國內出貨量最多也只有800多萬台,在與開發系統的谷歌、微軟,以及得到谷歌授權的一些中間商談判時往往面臨著不利 的局面。

海信互聯網運營中心總監高雄勇表示,彩電企業如果分散與系統商談判是無法成功的,大家聯合以來以規模來與其博弈效果則更好。

李東生和海信的高管都表示,新的智能多媒體技術聯盟未來不一定採取Android系統,顯然這也是彩電商集體向系統商施壓的做法。

互聯互通、四屏融合

「在智能化的時代,誰封閉就意味著滅亡。」

在周厚健看來,如果這次國內彩電企業繼續各自研發和推出智能電視,而所有消費電子產品不能做到互聯互通或四屏融合,那麼彩電行業的這次智能化衝刺依然會遇到麻煩。

高雄勇則表示:「在智能化的時代,誰封閉就意味著滅亡。」

海信、TCL、長虹發起成立的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期望建立起中國企業自己的技術標準。

據介紹,該聯盟將主要開展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智能電視應用程序商店技術標準;二是智能電視互聯互通應用規範標準;三是智能電視操作系統技術規範標準。後續還將逐步制定智能手機、智能平板等各種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標準。

為了獲得更多第三方軟件商的支持,三家彩電企業將推動彼此的智能手機、電視等產品之間的互聯互通。記者瞭解到,2010年這三家企業平板電視出貨總量就達到2100萬台,而手機出貨總量更是達到4000萬台,是個龐大的終端陣營。

據悉,目前智能電視的應用程序總數量依然只有幾千種,這與智能手機幾十萬種的應用軟件無法相提並論,其主要原因就是智能電視市場規模依然太小,而且缺乏互聯互通和成熟的商業模式。

高雄勇甚至表示,其實互聯互通除了國內的閃聯標準,以及國外的DLNA等標準外,海信的目標是與所有中外消費電子巨頭的產品都做到互聯互通,「不能做到互聯互通就不是智能多媒體。」

不過,創維、海爾和康佳等三家彩電企業並沒有加入這一聯盟。「這是個好事,但是智能電視還剛剛開始,其具體的定義和技術標準還沒有確定,而工信部也制定類似的標準。」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告訴本報記者:「我們要再看看,如果這個三家企業的技術聯盟確實好我們也會加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139

誰是百度的「終結者」?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1024547.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84

美股評論:投資銀行時代的終結

http://news.imeigu.com/a/1321543260897.html

導讀:本月正值安然醜聞十週年,MarketWatch主編卡拉維(David Callaway)撰文回顧了金融服務行業的成長歷程,以及近年來眾多華爾街醜聞的發展軌跡,得出的結論是,投資銀行業很可能正走在盛極而衰的道路上,他們的時代即將結束。

以下即卡拉維的評論文章全文:

這位大學生提出的問題是那麼真誠,但卻又是那麼令人震驚。

「我們在學校研究安然崩潰有關的課題。那時候的情況你比較瞭解吧?」這位學生提問時的態度是那樣直接又那樣單純,似乎是在研究某個歷史問題,比如越南戰爭或者人類登月之類。

事實上,安然的崩潰到現在也不過是十年。十年前,我不但已經在從事媒體行業,而且已經在MarketWatch這裡了。對我提出的正式問題是,我是否覺得安然相關醜聞已經改變了華爾街做生意的方式。唉,我必須承認,我是有過這樣的感覺,但那只是很短的一陣子。

十 年過去了,一切已經非常清楚。安然其實只是若干年來我所目睹的若干醜聞清單上的一筆而已——從當年的Drexel Burnham Lambert,直到幾週之前的MF Global。我所經歷的,就是這樣一個時代,屬於風險、貪婪、槓桿手段,以及愈來愈危險的金融產品的時代。

記 得安然崩潰的時候,高管被送上了法庭,政治家們就如何改進監管措施展開爭論,散戶投資者則因為雷伊(Ken Lay)、斯基林(Jeff Skilling)和法斯托(Andy Fastow)等人的貪婪、自以為是和膽大妄為而深感震驚,他們一度成為了企業界貪慾的象徵,成為了午夜節目說不厭的談資。

當然,這些名字現在已經離我們愈來愈遠了,讓位給那些導致貝爾斯登、雷曼兄弟、美國國際、MF Global……出現狀況的名字。清單上的下一個會是誰?或許會是來自一家崩潰的歐洲銀行吧。

記 得歐洲危機的濫觴,最早是來自冰島,而後穩步東進,逐漸席捲大陸,現在已經威脅到一些歐洲最大的銀行,威脅到單一貨幣體系,乃至威脅到全球金融系統的健 康。一個又一個爆炸性的大字標題讓市場心驚肉跳,步履蹣跚,只是看上去,無論最後發生的是什麼,我們都將繼續生存下去,直到某一天,我們看到自己記憶中驚 心動魄的一幕又成為了某位大學生的研究課題。

不過,說起來也有一件事情發生了變化。今日的大眾比當初更加憤怒。公眾的憤怒不僅僅是針對美國國際或者是安然這樣的具體公司,而是整整一個階層,一群特權者,他們持續上下其手,花樣百出,而他們的做法本身就決定了不時爆發的危機是必然的結果。

安然規模是不小,但算不上一家全球化企業。Drexel確實很大,但是威脅不到整個系統。即便1995年無良交易商利森(Nick Leeson)搞垮巴林銀行,也只是暫時威脅到了歐洲和亞洲的金融機構。

直到雷曼兄弟崩潰,這樣一次又一次的崩潰終於發展到全球性危機的水平,大眾開始意識到,這些銀行究竟能夠對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未來造成怎樣的威脅。現在,我們又一次被推到了懸崖邊,大眾的憤怒爆發了。

當然,任何一場危機都會過去的。經濟將會復甦,投資者將會再次得到利潤。可是,目前正處於自己十字路口的佔領運動,已經讓憤怒得以昇華,從自覺發展到自發,發展到某些滲入我們頭腦的理念。我們已經知道,他們是正確的,整個系統是不公平的,那麼該怎麼辦呢?

幾年前,我們幾乎每年夏天都能夠聽到希臘或者意大利,又或者是法國社會動盪的消息。現在,這更是幾乎每個大城市都司空見慣的事情。或許,這不會最終轉化為又一場法國大革命,但是抗議者們已經獲得了成功,因為他們已經改變了全球的談話內容,改變了選舉的走勢。

記得我在紐約的青少年時代,我的朋友當中沒有一個的父母是銀行家或者投資銀行家。他們有的是飛行員,有的在食品公司工作,有的是媒體人,有的是廣告商,有的是汽車銷售商,有的是醫院的工作人員。整體而言,醫生是最受尊敬的職業。

然 而,就在三十年左右的時間當中,金融服務業爆炸性地成長起來了。對賺錢的強大慾望發展為一個全球性的行業,有了數以百萬計的員工。金融行業的爆炸又刺激了 金融媒體行業的大發展,催生了MarketWatch、彭博、TheStreet.com等公司的出現,我們的前輩們寫的是滾石的音樂會,而我們所寫的則 是意大利債券的收益率,但是新聞筆法卻是一樣的。這些變化提供了無數紐帶,將整個世界連接在了一起,而這紐帶本身也是利弊互見,一方面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一方面也是有很大破壞性的——正如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這樣。

考慮到公眾目前的反應,危機或許是正在一個轉折點上。銀行家和貨幣兌換者總是存在 的。可是,屬於投資銀行家的時代或許正在逐漸走向衰落。之所以這樣說,並不僅僅是因為今年秋天,花旗和瑞銀華寶等機構都在成千上萬地裁員,關鍵在於,那些 位置可能會永遠消失,留下的空檔將由其他更加重視幫助這個世界,而非只賺錢的事務來填補——比如保護自然資源。

由於綠色組織的行為方式常常為人所不喜,「環境」這樣的字眼在某些圈子看來,似乎還是有毒的樣子。不過,能源行業的成長,以及中國等強有力的希望積累資源的國家的興起,就意味著諸如水、食品和採礦等相關行業在未來幾年將會迎來繁榮。資源不僅需要開發,也需要交易。

簡而言之,未來某一天,那些重要的企業可能會更像是安然,而不像是高盛證券或者摩根士丹利的模式。這難道不是件值得大學歷史課本收錄的事情麼?(子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12

終結銀行「暴利」要靠利率市場化

http://www.eeo.com.cn/2012/0206/220326.shtml

經濟觀察報 評論員 郭宏超 在中國經濟面臨各方困難的轉型時期,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面臨很大困難的時候,最近幾家銀行披露了業績50%左右增長的消息,再度引發外界對銀行「暴利」的強烈質疑,甚至原因被歸結為銀行掠奪了實體經濟的利潤空間。

在中央明確「金融要服務於實體經濟」的基調下,銀行賺錢賺得「都不好意思」的現象遭遇輿論圍攻也就不奇怪了。但是經濟在往下走的時候,為什麼銀行成了受益者?

根據銀監會統計數據,2011年前三個季度,中國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利潤8173億元,人均利潤近40萬元。相比之下,中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11年前三個季度人均淨利潤不過3萬元。前者是後者的13倍。在銀行的收入構成中,息差佔據了80%的比例。

毋庸置疑,中國銀行業經過商業化改革,經營效率大大提高,業務創新能力也有了長足進步。但是,收入結構的缺陷卻沒有根本改觀。我們認為這個現狀的根本問題還是在於中國利率還處於管制狀態。

利率管制導致金融抑制,導致利率遠遠低於市場均衡水平,資金將無法得到有效配置,金融機構與企業行為將會發生扭曲。實際上,我們並不能簡單地將整個 經濟體靜態地劃分為金融部分和實體經濟部分,它們間也不是利益的對抗者,也不能單純地定義銀行是掠奪者,這需要通過利率市場化來解決。

目前商業銀行作為社會資金的中介,享有利率管制帶來的巨大政策紅利,從而導致資源配置沒有達到優先。因此,在銀行「暴利」的不滿聲音中,我們認定,中國要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進程。

但是,我們並不贊成通過行政化手段來調節銀行的利潤。應該通過整體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來改變目前的社會資金配置效率。

目前,央行制定的一年期基準利率,貸款利率是6.56%,而定期存款利率是3.50%。而實際上,很多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都上浮了20%~50%。 由此,在CPI全年上漲5.4%的背景下,儲蓄資金嚴重負利率,銀行在資金收緊的背景下,賺到了更多的穩定收益。雖然目前中國各銀行互相之間也建立起了競 爭機制,但是整個銀行業卻成了不折不扣的政策羽翼下的壟斷行業。

利率市場化現在已經是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一個國家金融市場化過程的關鍵一步。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的關鍵時期,沒有金融市場化的推進,中小企業又沒 有很好的金融資源支持,靠行政手段根本無法順利推進產業創新和產業升級。要知道,利率浮動區間的擴大有利於補償中小企業貸款相對較高的風險和成本,鼓勵金 融機構增大對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利率市場化之後,這是自然完成的轉換。

中國1996年放開了同業拆借利率,接著又放開了國債的市場利率,這都是向市場利率邁出的堅實一步。目前企業的直接融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國有銀行 商業化進展順利,銀行體系的監管機制也逐步完善了,銀行經營狀況也呈良好勢頭,因此可以考慮逐步擴大商業銀行決定存貸款利率的自由權,漸進地推進改革,最 終實現利率的完全市場化。

前不久,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就表示,目前慢慢地差不多這一輪(銀行改革)都做完了,這個條件應該說基本上具備了。

事實上,與印度的情況相似,中國銀行業也開始出現了存款下降的情況。在印度,銀行儘管不願意,但迫於市場的壓力,也不能不認真地考慮利率市場化的建 議。應該先行考慮到這樣的倒逼可能,中國在同樣的趨勢下要盡快做利率市場化的工作,不要像印度那樣最後被迫突然宣佈利率市場化,銀行的風險將會更加難以控 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0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