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淨可變現資產值已佔股價70%- Walker Shop(1386)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80711065_C.pdf

公司上年以高估值上市,拿了大量現金還債(現無債項)及炒股票,現每股淨可變現資產值有四億六七千萬上下(股票+現金-特許經營權-融資租貸-應付稅 項),以現時股數622,500,000股計算,折合每股七毛多,佔股價0.90元的八成,扣除此項後,殼價不過數千萬,現價尚算合理。

但公司創辦人剛逝世,近排又見割價促銷,可見盈利下一年肯定會跌,保守預計下年盈利約三千萬(今年扣除財務收入的盈利的一半),扣除現金後下年P/E約六倍多,在零售股中也算超值。

股價若繼續下跌,建議於現金值上下85-100%(即每股六毛至七毛)開始購入。我建議公司應該開始回購部分股票,以提升公司的價值。

稍後若有機會說說公司歷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22

業務注入新元素 廢股可變萬人迷 黃國英 (Alex Wong)


http://hk.myblog.yahoo.com/alexwongkwokying/article?mid=12756


(原載於東周刋1月12日)

金融海嘯後, 領悟到幾件事, <<注碼定輸贏>>有跟大家分享其中兩點, 對於本年作戰, 應有幫助第一點是當所有人在傳媒上,都認同某件事的發展將會循某一個方向時,就必定買大開小」。例子: 去年三月熊軍猛於虎, 二次大蕭條、環球銀行國有化, 以及匯豐必見10元, 成為共識當時就算有神人跟你講匯豐會上番90元樓上, 可能你會答: 我信呀, 十合一之後嘛! HSBC sucks!」。

何故舊事重提? 緣於大量2010年投資展望, 五湖四海的基金經理, 看好看淡的股票版塊, 竟出奇地相似。萬人迷鐵膽是內需、燃氣和醫療。神枱貓屎是航運、出口及工業。就像恆指跌到萬點, 也視作「牛市深度調整」的「生孔明」, 就狠批「當西歐國家經濟衰退時, 工業股、出口股、港口股…都不會好」。

不是看淡萬人迷版塊的基本因素, 會忽然極速惡化, 也不是葛拉罕上身, PE高過15倍就敬謝不敏,猛彈人鬼迷心竅後自詡清流。不喜歡的是同路者眾, 人多擠逼, 價格大幅上升後, 值博率大幅下降。滿身瑕疵, 價格自然低殘, 一旦瑕疵消失, 股價便會反映。用回前例, 匯豐歐、美次按毒瘡齊發時, 股價飛墮, 到後來毒瘡在政府用藥後稍歇, 股價立升逾倍。玖龍紙業(2689)債重如山, 眼看覆沒之際, 信貸市場融雪, 破產風險移除, 由8毫子升到13元。

這也是書中提到的另一感悟:「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人所共知的事情, 是不可能賺大錢。買大熱門, 要用槓桿買到地球咁大, 才能贏大錢。刨冷門, 假如眼光好, 技術高, 大注扑中, 回報極和味。「唓!鬼唔知咩, 講就易, 做就難」。自己虛構咗個劇本, 大家可以自行參透當中玄機。

 


中移動(941) 公認是當世廢股, 去年回報低過中電(2), 真箇親者痛, 仇者快。除變成收息股, 看似窮途末路。但中移動的潛藏殺著, 其實是強勁的自由現金流。09, 10和11年預計的自由現金流為772、780及1,009億元人民幣。而中國的龍頭科網企業, 新浪186億, 百度958億, 騰訊2,691億。假如中移動將其中一家甚至多家收歸旗下的話, 估值會有何變化?
這就是<<贏盡牛熊>>提及「動態價值投資法」的其中一個要點:「價值改變…亦可能是因為公司增添予新的可能性。由於市場過往未有預期或消化這些新可能性,股價的短線反應往往甚大」。最近的例子, 是12月28日中海集運(2866)加運費, 股價由2.71幾日內直飛3.14。今年操作的手法, 很有可能要反羊羣而行, 避開大熱, 由下而上, 注重公司基本因素。當然不是盲選低(P)B股, 而是參照之前介紹過的CANSLIM法則精神, 注重新原素的出現, 博盈利上升後股值重估。但無須過早進駐, 待新原素出現才跟進也未遲。今年看好理文集團(746), 亦是看重其新化工業務即將收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05

地方財政破產計劃出臺,可變賣政府資產償債

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再次邁出關鍵一步,必要時可啟動財政重整計劃。

國務院辦公廳14日公布了萬字《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下稱《預案》),對未來近17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和8萬多億地方政府或有債務可能出現的風險,給出了應急處置工作機制,以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這個預案類似於美國地方政府破產法,解決了債務危機爆發後如何處理的難題,它是中國地方債風險控制的最後關口,相當於地方債管理的‘剎車閘’,也給地方舉債以警示作用。”中財-鵬元地方財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鄭春榮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中國有近300個地級市、2800多個縣以及4萬多個鄉鎮,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不排除某些地區發生政府債務違約。不過,《預案》的出臺並不意味著我國地方政府債務有所謂的危機,而是從規範管理的角度,防止、控制債務風險。

債務風險分級、分類處置

財政部前部長樓繼偉對中國地方債風險的診斷結果是:總體風險可控,但局部地區債務比例過高,應予以重視。

為了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近些年中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包括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剝離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政府融資功能,對地方債進行限額管理,將地方債納入預算管理並接受人大監督,以及出臺超10萬億元的地方政府債務置換計劃等。

根據中央預算報告,2016年地方政府債務余額限額為17.2萬億元。這是今年地方政府債務的上限。根據財政部數據,截至2014年末,地方政府或有債務規模為8.6萬億元,這包括地方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和負有救助責任的債務。

對於如何應對地方債務風險,上述《預案》從組織指揮體系及職責、預警和預防機制、應急響應、後期處置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給出了一套完整、系統的方案。

比如,為確保債務風險“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預案》依據風險事件性質、影響範圍和危害程度等,將政府性債務風險事件劃分為Ⅳ級(一般)、Ⅲ級(較大)、Ⅱ級(重大)、Ⅰ級(特大)四個等級,相應實行分級響應和應急處置。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對Ⅳ級、Ⅲ級債務風險,主要由市縣政府立足自身化解;對Ⅱ級、Ⅰ級債務風險,除上述措施外,省級政府可依據市縣政府申請予以適當救助。另外,當地方政府出現極大風險時,中央政府可適當指導。

化解風險,關鍵要處置好債務。《預案》區分了不同的債務類型,依法分類提出處置措施,實現債權人和債務人依法合理分擔債務風險。

比如,《預案》重申,對存量或有債務,無論存量擔保債務還是存量救助債務都不屬於政府債務。除外國政府和國際經濟組織貸款外,地方政府及其部門出具的擔保合同無效,地方政府及其部門不承擔償債責任,僅依法承擔適當的民事賠償責任,最多不應超過債務人不能清償部分的50%;此外,對新預算法實施後地方政府違法違規擔保承諾的債務,參照存量擔保債務依法處理。

“這一規定有利於商業銀行、投資者等資金融出方建立正確的投資風險意識,不再存在‘萬一債務違約,上級政府一定會來救助’的不良預期。”鄭春榮表示。

地方可啟動財政重整計劃

地方政府財政重整計劃無疑是《預案》一大亮點。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財政重整指的是債務高風險地區,在保障必要的基本民生支出和政府有效運轉支出基礎上,依法履行相關程序,通過實施一系列增收、節支、資產處置等短期和中長期措施安排,使債務規模和償債能力相一致,恢複財政收支平衡狀態。對債務高風險地區實施財政重整,是地方政府債務應急處置的重要內容,世界各國通常會采用類似做法。

比如,2011年,美國俄亥俄州曼斯菲爾德市地方政府進入財政應急狀態並開始實施財政複蘇計劃。主要手段包括將個人所得稅提高0.25%、減少公務員節假日工資及帶薪病假、減少公車使用、處置森林資產等。

根據《預案》,在地方政府面臨債務風險處置後,可以啟動財政重整計劃,即在保證政府基本公共服務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六大舉措,分別是拓寬財源渠道、優化支出結構、處置政府資產、申請省級救助、加強預算審查、改進財政管理等。

具體來看,在財政重整計劃中,地方政府可以暫停部分財稅優惠政策,依法合規加大收入;采用“三公經費”零支出、大幅削減人員福利等舉措,減少財政支出;賣掉政府及其部門擁有的各類經營性資產、行政事業單位資產、國有股權等,用於償債;不得新批政府投資計劃,不得新上政府投資項目,不得設立各類需要政府出資的投資基金,已經設立的應當制定分年退出計劃並嚴格落實等。

溫來成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的地方政府掌握較多的資產,比如土地、經營性國有資產,以及行政事業性資產,必要時可以用來償債。

鄭春榮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財政重整計劃”與西方國家的“地方政府破產”法律程序類似,包括與債權人協商、資產處置程序等。由於我國《破產法》中沒有關於地方政府破產的法律條款,《預案》的相關規定彌補了法律空白。

中國社科院財經院院長助理張斌表示,財政重整計劃實際是對政府預算的一種重新安排,和債務重組是不同的概念,更不是政府的破產計劃。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常務副院長白重恩認為,財政重整計劃會倒逼地方政府對收支活動進行重新安排,能讓地方政府有更強的動力來處理資產,改善部分地方資產閑置和效率低下的狀況。

責任厘清可追究離職領導

《預案》重申,地方政府對其舉借的債務負有償還責任,中央實行不救助原則。這與2014年出臺的《國務院關於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的意見》口徑一致。

不過,在出現特大債務風險事件後,省級政府償還到期地方政府債券本息有困難的,國務院可以對其提前調度部分國庫資金周轉,事後扣回。

溫來成表示,這種做法是階段性緩沖地方政府債務風險,但債務責任主體仍是地方政府。

山東、四川等地此前出臺的債務管理文件強調,省級政府對市縣政府債務實行不救助責任。這些都有利於一級政府舉債和責任統一,而不能轉移給上級政府或下級政府。

鄭春榮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預案》提出省級政府對本地區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負總責,是在強化省級政府責任,因為當前我國地方政府債務量最大的是地級市和縣級政府。這樣做有利於避免中央政府的信息不對稱。

值得註意的是,此次《預案》還強化了債務責任的追究,包括離任的政府領導。過去一些地方無序舉債、違規融資現象屢禁不止,重要原因在於追責不到位。

《預案》規定,只要發生四級以上的地方債風險事件,就要適時啟動債務風險責任追究機制,不僅依法追究本屆政府任內相關責任人的行政責任,還明確規定政府主要領導同誌不得重用或提拔,對屬於離任領導責任的也要依法追究。

溫來成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以前一些地方領導通過大量舉債獲得政績,留下大量債務,強化債務追究機制將給地方政府領導舉債予以警示。

《預案》的出臺並不代表危機已經發生,但溫來成表示,當前一些地方政府的債務率已經超過100%的警戒線,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借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搞“名股實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隱形舉債值得擔憂,如果不加以控制,不排除一些地區發生債務危機可能性。

在去年底,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分組審議《國務院關於規範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工作情況的報告》時,有委員表示,有的省、地區負債率超過100%,100多個市本級、400多個縣級的債務率超過100%。目前這些地區被高風險預警,將不能舉新債。

為再次摸清地方政府債務情況,財政部近期已向各地財政廳下發緊急文件,要求各地統計融資平臺公司債務等數據。另外,財政部還要求地方匯總財政支出責任情況,所覆蓋的財政支出責任,不僅包括政府舉債的傳統渠道,還包括近兩年增長迅速的PPP項目、政府購買服務、政府投資基金、專項建設基金等新型工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66

女人仔看 Tec:高登仔可變 YouTube巨星

1 : GS(14)@2010-12-18 16:40:1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4778962

很多人都說,流連高登的人都是毒男、腐女、失敗者、無出色……負面形容詞盡出,可是大家或者沒有留意,高登的最大真理,便是認真便輸,在 YouTube的世界亦然。
2010年的 YouTube世界,除了 Justin Bieber和 Lady GaGa等大人物的影片點擊率高踞不下外,其實還有很多因 YouTube獨有的文而知名度爆升的 YouTube巨星。
被嘲者認真便輸

居住在夏威夷的日本人 Ryan Higa,化名 nagahiga,於 YouTube開設個人頻道,演繹無聊但異想天開的笑話,演出大膽有趣,其另一賣點則是靚仔大隻。就這樣,開立群組三年的他, 3月份成為首個達到 200萬訂閱人次的 YouTube合作夥伴,現時該頻道已有約 300萬訂閱人數。
另一無聊系表表者還有港版 Peter Chao(他是誰,可參考高絲早前文章),上載「今日 freestyle:每天自戀多一些」的 Ming仔,他的見解獨特,尖酸刻薄又抵死,看似無聊,但看畢又會有種共鳴感,最重要的是他敢作敢為。此影片由 4月上載至今,瀏覽次數已近 100萬次。
高絲覺得以上兩人都有個共通點,就是被他們嘲笑的人,認真起來便輸了,笑的人,看的人亦會更多。
高登仔或者會問,這又跟我們有何關係?當然關事,你們有最寶貴的創意,只要你敢試敢做敢拍片,一定人氣爆過外國影片,你們的志願不就是把事情讓多人知嗎?大電視台的所謂搞笑節目已經開始土氣又過時,亂用高登用語的無記劇集更是有點看不過眼。真正的笑片不一定要很有內容,不過一定要夠放,有創意, YouTube是把高登文化發揚光大的好地方,高登「巴打」們,把高登文化上載 YouTube派街坊,成為新一代 YouTube巨星吧!
高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137

稱愛國會可變公益組織續存在

1 : GS(14)@2017-02-11 18:33:00

【本報訊】主教任命權以外,由北京操控、主張「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愛國會,以及7名自選自聖主教的私德問題,同樣是中梵關係的死結。湯漢在文章指,若北京容許教宗在選聖上扮演決定性角色,愛國會不會再自選自聖主教,便不會與信仰原則相悖;至於7名非法祝聖主教中部份人被指私德有虧,湯認為難以查證,應把非法祝聖和私德罪名分開處理,前者因7人已表示悔改,相信獲赦免機會非常高。文章指,中梵對話中沒有提及愛國會的處理問題,有教會人士擔心羅馬已背棄信仰原則;湯漢回應指出,中梵對話本身意味北京的天主教政策已改變,容許教宗在選聖中國主教職務上扮演決定性角色,「沒有『自選自聖』的『愛國會』已經不是過往的『獨立自主自辦教會』的愛國會,而是成為嚴格按照字面意義理解的『愛國會』:一個『由全國天主教神長教友自願結成的非營利性愛國愛教的群眾團體』」。他認為愛國會可以繼續存在,但轉型為公益組織,「愛國會的未來走向,可以專注於『鼓勵神長教友為社會公益事業獻愛心,積極開展社會服務,興辦社會公益事』」。至於7名非法主教,其中3人已由教廷宣佈處於絕罰之中,另外4人亦處於「保留於宗座的絕罰狀態」,湯漢批評7人「在政府官員的支持下不惜與聖座對抗而接受了自選自聖」,對於教廷來說是難以接納,部份人更被指有私德問題。


7非法主教料獲赦免


湯漢指,「自選自聖」與私德問題屬於教會法的不同罪行,前者有目共睹,罪行確立,可先行處理;後者需要更多明顯證據,「(有關私德問題)在中梵雙方關係尚不穩定的情況下,教廷不可能派官員赴中國親自查證,而且在此種事件上可能有賴中國官方機構的審查與確證,無疑需要大量時間」。湯漢指出,由於7人已經表示悔改,並向教宗寫信請求赦免,「由於有了這一基本悔改態度,教宗赦免非法祝聖之處罰的可能性非常高」。湯漢解釋,即使赦免自選自聖的處罰不等於追認其教區管理權,需再考慮7人是否符合信仰、倫理和教會法的規定。此說法與去年7月路透社的報道脗合。■記者張嘉雯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210/199239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6217

周顯﹕「有事」也可變「沒事」

1 : GS(14)@2017-05-26 23:49:09

【明報專訊】由於我持有香港國際建設(0687),因此特別留意郭文貴和海航事件。那天和一位長期居住在內地的朋友在大坑的Niku Niku吃燒肉吹水,他的高見是:「海航肯定沒事,王岐山也肯定沒事……如果他們有事,豈非代表郭文貴所言是真?因此,就算他們本來有事,現在也變成沒事了。」

我回想自己對於中國文化和中國政治的認識,也覺得他講得沒錯。現時香港國際建設也已經回升到微有利潤,因此我坐得很舒服,不介意繼續持有它。

笨人難學別人平買貴賣

日前同一位朋友打牌,打到一半,吃飯吹水時,他說剛賣了一間日本酒店,賺了兩億元。我問他持有了多久,以及成本多少?他回答說,持有了1年,成本是兩億,即賺了一個開。如果是普通的笨人,當然很羡慕,但我是行家,馬上追問細節;原來他在日本經營了很久,1年Office和出糧,都幾千萬元支出:「摩根史丹利最勁嗰team人,成team畀我撬了過來。」

怪不得,1年支出8位數字,執靚包裝間酒店,以及找平貨買、找下家接貨,都有最好的人才負責,咁捨得點豉油,1年賺過億元,是合理回報啫。

在做deal的世界,就是有很多笨人,看見別人買平貨、賣貴貨,以為自己也可以做到,好像有一位名人,居然同我說:「我咁有名,你搵人送隻殼畀我,到時股價上升,他賺了股價,豈不是雙贏局面?」

查實在2003年,的確有人送過一隻殼給他,但當時的殼價是1000萬元,現在的殼價是3.5億元,又點同呀?總之是,各有前因莫羡人,如果大家以為,在傳媒眼中見到的deal就是交易的全部,看不到幕後的運作,未免太笨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12&issue=201705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946

世界工廠可變「世界銀行」?

1 : GS(14)@2017-06-25 08:35:50

【明報專訊】被稱為人民幣先生的人行行長周小川,20日在上海再次為內地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鼓與呼,抨擊個別人從自身利益出發、主張保護金融業。在周小川看來,金融業會像製造業那樣,在對外開放過程中,由競爭機制帶來壓力、動力、進步和繁榮,會發展得更好。

這些言論是周小川抒發的個人情懷,還是為內地開放市場放風,亦或為中美經貿「百日計劃」事先作鋪陳?他口中的自私自利的「個別人」具體指誰,都暫且尚難得知。

不過,正如周小川所說,金融是競爭的服務業,受益於對外開放;保護容易導致懶惰、尋租甚至腐敗等問題。這些觀點都已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對外開放引入更多競爭,無論製造業還是金融業都會令消費者受益。

中資將與外資正面交鋒

但對決策者來說,考量更多的是,金融市場開放後中資企業的競爭力能否匹敵外資同行?倘若不敵,有規模較大的中資銀行、保險、證券公司倒閉,會否引發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繼而財政風險?在競爭充分的香港市場上,打拼了數十年的中資金融企業,其表現是否優於外資同行?

製造業對外開放的成功,能否在金融領域重演?38年前決定對外開放時,雖然國疲民弱,但內地擁有當時全球無可匹敵的勞動力優勢;雖經文革動亂,但工業基礎尚在。另外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因素是,20世紀90年代中國製造業承接了一次大規模的國際產業轉移。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製造業,通過國際投資、國際貿易大規模轉向中國,令中國成為至少加速成為全球製造業基地。

完全暴露於金融風險下

今日開放金融業,內地的優勢又在哪裏?歐美等發達國家,會否把金融業像製造業那樣轉向中國?

製造業對外開放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但金融業開放未必能令中國成為「世界銀行」。如無與他人角逐的本錢,貿然開放金融市場等於製造混亂,將經濟控制權拱手讓人。如果市場完全開放,內地能否躲過諸如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之類的浩劫,都是未知數。

作為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市場完全開放,在金融領域並無保護色彩。試問,金融領域的競爭造就了多少堪稱旗艦的港資銀行?金融雖是香港支柱產業,民間資本充足、金融類中小企業眾多,但恒生銀行東家易主匯豐後,還有哪家港資銀行在香港市場上引領風騷?

眼下先要解決流動性氾濫

如果沒有大批中資企業赴港上市,何來港交所今日之輝煌、香港金融之國際地位。作為一個細小的經濟體,香港可以借力內地,把金融業搞得有聲有色。但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內地發展金融業豈能完全依賴外力?完全開放金融市場之前,不妨多鼓勵中資企業真正參與海外競爭,讓其繼續歷練成長。

對於內地來說,眼下,踏踏實實解決人民幣流動性氾濫問題顯得更為急迫。其對中國經濟運行、內地百姓生活的直接影響更大。

[馮其十 神州新形勢]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764&issue=2017062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703

龍淵子﹕阿里可變萬億美元巨企

1 : GS(14)@2017-08-29 01:26:27

【明報專訊】上星期聊過騰訊(0700)的增長前景,今天聊聊阿里。龍淵子認為阿里的增長會在下面幾個方面,幫助阿里的市值在未來5年達到萬億美元的規模。

(1)阿里雲業務。當初京東上市前,許多人認為京東就是中國的亞馬遜。但是今天我們發現,真正像亞馬遜的是阿里。亞馬遜的業務線很全,不僅是一個everything store,阿里也是。亞馬遜有強大的雲業務AWS,阿里雲在中國也基本上達到了統治地位。根據Gartner數據,阿里雲已經和亞馬遜的AWS、微軟、谷歌成為全球四大雲服務龍頭公司,這也是阿里雲連續兩年進入全球雲存儲魔力象限圖。而且今年排名,阿里和谷歌的差距已經很小。同時根據IDC的市場調研數據,阿里雲2016年在中國IaaS市場的份額達到40.67%,超過第2到第10名的規模總和。

新零售雲業務 兩大增長引擎

從商業模式看,電商巨頭順理成章走向雲服務,因為計算資源本身就存在共享基礎。雙11最高峰所需要的計算資源平時都是限制的。亞馬遜的AWS也驗證了這條道路。此外,阿里和別的雲服務不同的是,阿里有海量用戶數據,這些數據疊加雲服務會成為價值極大的業務。從企業基因上說,阿里B2B的能力很強,B2B業務起家就是面向中小企業。所以看未來,整個阿里雲將保持非常快的增長,在這個贏家通吃的時代,阿里會繼續提高自己的市場份額,保持比行業增速更快的節奏。

(2)新零售帶來的電商滲透率繼續提高。去年下半年,馬雲就提出新零售概念,之後伴隨着的是阿里開始了線下佈局,最具代表的是生鮮超市盒馬鮮生,以及阿里巴巴私有化了銀泰百貨。無論線上的電商還是線下實體零售,平台型商家獲取用戶的核心價值在於價格,商品種類,以及購買的便捷度。電商由於打破中間環節,獲客成本更低,以及無限商品展示,在性價比和種類上完勝線下,導致實體零售百貨的節節敗退。無論是國內的阿里巴巴,美國的亞馬遜,其市值都已經超過了大部分實體零售企業的市值總和。

(3)整個電商開始從標準化商品向相對不標準的商品進入。同時在流量成本中,我們看到了線下流量已經比線上更廉宜的情况。新零售就是通過線下實體店獲取新的更廉價的流量,並且以線下作為載體,提供服務。比如盒馬,因為提供了廉價的海鮮烹飪餐飲,獲取大量年輕人和中年人流量。這些數據的價值很大,能更精確地營銷用戶。在這個過程制訂遊戲規則的效率更高,創新精神更強的互聯網企業。實體線下零售商通過和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拿到未來零售業的門票,在這種實體零售店明顯產能過剩時代,線下如果不融入線上,在未來幾年可能遭遇滅頂之災。從這個角度看,未來整個大電商還將繼續提高滲透率,阿里電商的天花板遠遠沒到。

金融去實體 過程慢屬大趨勢

(4)金融去實體化。雖然面臨一定的監管和牌照風險,但金融去實體化是一個必然趨勢。目前無論是銀行,券商的實體網點效率都不夠高,用戶體驗也不好。特別是銀行的實體網點,過去我們取錢跨行還要收手續費,這時候網點愈多,銀行優勢愈大。然而今天,阿里通過支付寶某種意義上破解了銀行網點優勢。大家將整個存款管理完全在阿里體系中完成。甚至用戶之間的資金轉帳、支付、理財等都可以在阿里平台完成。

這點和電商去實體化邏輯類似。不同的是,由於金融有牌照需求和較強監管,金融行業的去實體化速度相對零售慢。但依然是一個無法避免的大趨勢。掌握整個互聯網金融核心的阿里,有可能會逐漸吃掉實體金融的份額。阿里對金融的滲透和變革遠遠沒有結束。過去傳統實體金融的網點優勢,將逐漸成為負擔,甚至已經看到渠道變化帶來的衝擊。不少用戶已經不去實體網點了,互聯網成了新的理財產品渠道,愈來愈多用戶通過互聯網新渠道了解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這也是為什麼今天依然大量用戶沉澱在餘額寶上,雖然已經有其他產品收益率高過餘額寶。金融渠道變革,將帶來非常恐怖的效應。

政府強監管 成最大風險

阿里和騰訊的「絕代雙驕」會如何打破?龍淵子認為會類似當年標準石油壟斷打破、卡內基對於鐵路壟斷打破等。監管可能是威脅兩者唯一的因素。今天龍淵子就看到新聞說中國政府可能想建立政府中央支付平台,如果是,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都大有影響。如果沒政府橫手,騰訊阿里雙驕四五年成長為萬億美元企業真不是夢!

[龍淵子 清源茶舍]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452&issue=201708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3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