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我眼中的券商宏觀策略江湖及再議策略分析師之死 i投資8

來源: http://xueqiu.com/8107212038/33482651

作者:沈大偉

這不是對2014年宏觀策略研究領域新財富上榜名單的預測,研究更重邏輯與糾錯,市場預測的參考意義大多本就有限,再對關於研究員的某種評價結果預測,就更加不靠譜。也不是結果評論,這是業內權威和媒體的事。

這篇小文僅是一個將從事宏觀策略分析、與大家共同見證偉大時代的研究熱愛者和資深讀者對A股賣方宏觀與策略分析行業的粗淺感想。而前段時間長城證券和華爾街日報等關於策略分析師之死的話題,也有所啟示。諸位大佬和前輩如不吝賜教,感激之至。

本文主要依據是往年新財富評選宏觀策略領域排名以及自己對看過的公開報告的印象。當然會有一些沒排進名次而獨具特色和實力的團隊以及很多沒收集到的精彩報告,或者也許有的報告只發給了VIP而未公開,所以必然不全面和帶有個人傾向,還請大牛們海涵。誰讓咱這屌絲只買得起基礎版研報客戶端呢,每日瀏覽數都很有限。

因個人職業興趣點,下述觀感以策略為主,兼顧宏觀。

一、宏觀策略外史

簡單來說,今年之前的券商賣方策略研究基本就是申萬先戰中金中信再PK安信興業的歷史,陳李、徐妍、徐剛、程偉慶、於軍、邱勁、酈彬、高挺、袁宜、淩鵬、程定華、張憶東、王勝等知名分析師先後風雲際會。申萬猶如少林,體系完整嚴密,影響深遠,長期雄踞第一梯隊,即使在其低潮期也不至於離譜。最初平安封樹標驚鴻奪冠,早期數年間申萬中金中信鼎足而立,申萬陳李徐妍三連冠,國泰君安宏觀與策略也均較強,華南的招商國信各上榜兩次和一次。2007、08年起,程定華(安信)和周金濤(長江、中信建投)相繼崛起,並保持在行業前列。2009、10年中信於軍領銜中興,近幾年來興業張憶東團隊和穆啟國(華泰聯合、川財)持續耀眼。而去年底以來程定華從賣方研究一線的淡出,以及海通廣發國泰君安華泰川財等策略團隊的再造,使得券商策略江湖真正進入多極化。

宏觀方面,前些年幾乎就是中金中信和高善文博士(光大安信)的天下,許小年高善文哈繼銘諸建芳當為業內標桿、一代宗師。那時國泰君安和中銀國際程漫江也常占一席。近幾年申萬中信銀河興業海通安信交相輝映,李慧勇潘向東姜超王涵等均為俊傑。早年高盛、德意誌等國際券商也有上榜,其核心人物梁紅和馬駿博士近年來已服務於境內機構,後者更是作為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而受到更多全局性關註。2006年後,申萬宏觀突起並與策略珠聯璧合長期稱霸江湖。近幾年興業銀河海通上位,2012年後高博退出評比但安信影響依舊。近一兩年民生國泰君安華創宏源有聲有色,管清友任澤平那是溝通體制內外專業遊刃有余的大佬,華中煒牛播坤陳光磊孫海琳等才識過人,廣發得劉煜輝教授坐鎮而底蘊頓生。

不得不提與宏觀親密無間的固定收益研究,對此領域了解較少,但下面提到的名字其報告恐怕不得不看。江湖中最強者堪稱絕代雙慶——中金徐小慶和申萬屈慶,感覺是長期壟斷前兩位的殿堂級人物。不過已先後去了買方,可惜不容易看到他們的報告了。這也或可反映申萬中金在宏觀策略領域的超強地位,印象中接下來的名字里不少也成長於中金申萬。目前海通姜超、國君徐寒飛、中金陳健恒與張繼強、國信董德誌、中信鄧海清、申萬陳康、廣發黃鑫冬、中信建投黃文濤等為業內翹楚。

當然,有起就有落。策略研究領域,近幾年安信興業等的崛起伴隨著部分老牌勁旅的相對下滑,中金中信策略分別從2010、11年起未再進入前五,華泰穆啟國離開後暫時低迷但今年彪哥領銜做得相當有特色。不過中金確實人才濟濟,比如現在交銀國際策略研究獨樹一幟的洪灝等很多牛人曾任職中金。宏觀領域,中金2010年後相對沈寂,但彭文生博士寫的那本《漸行漸遠的紅利》真的相當精彩堪當宏觀研究教材!雖然高博不再參加外部評比,但他每篇報告仍屬必看,他的書也是經典。中銀高盛德意誌等國際化券商近年均未入榜,個人猜測或許與2008年後政府在經濟中影響力空前增大而境內券商更有優勢有關,不過按通常印象高盛中銀與體制內似乎從未離得遠?

二、格局與風格

(一)得宏觀策略而得影響力

說得直白點兒,宏觀策略給力的,嗓門吼得響一些,聽到的人多,其他條件同等情況下影響力自然大些。舉個例子,安信興業從資本實力業務規模來看並非第一梯隊,但給人感覺就是響當當的一線大券商(也許有我特別關註他們家報告產生的部分偏見),與其近年來宏觀策略一直名列前茅應該有關。我印象里往年中金申萬國泰君安多數年份的新財富最具影響力排名高於其最佳研究團隊綜合排名,恐怕不能說沒有哈繼銘徐小慶邱勁酈彬高挺陳李袁宜淩鵬屈慶李迅雷姜超的功勞(李總和姜帥哥近兩年已在海通)。

當然,這也是動態的,在2013年的白馬成長股行情中,像趙曉光這樣的新興行業大佬,影響力超過了幾乎所有宏觀策略牛人。

(二)區域格局:北強南弱

宏觀策略研究上,華北華東強而華南華中弱,大致就是帝都魔都強而廣深川鄂弱。這里中信算作北京券商。相對而言,華南華中券商在行業個股研究上很多做得相當務實和到位,當然,京滬的行業研究也強。華南華中券商影響力弱於華北華東,與此或許有一定關系。

若盤點歷年(不含2014)新財富策略分析師名單,華南華中僅平安招商國信長江安信上過榜,宏觀領域也類似,其中安信都獨占一半,但來安信前程定華和高博都早已成名於滬上。長江在余下名額里又占一半,通常意義上的華南廣深券商上榜次數與其總部數量占比極不相稱。債券領域同樣,中金申萬桃李滿天下。

若觀察主要券商研究所管理成員,也可發現區別。京滬券商研究所主要負責人往往出身於宏觀或策略研究領域,比如李迅雷、陳曉升、徐剛、邱勁、滕泰、管清友、周金濤、銀國宏等,而華南華中研究主要負責人很多出自行業研究或一線,如孫懷宇、姜必新、趙曉光、劉元瑞等。

我想,宏觀策略與行業個股研究這種相對的區域分野,和京滬作為政治和國家經濟金融中心與華南相對有點兒天高皇帝遠、過往邊緣突破的增量改革路徑、民營經濟相對更繁榮的差異有關。

(三)大券商宏觀策略全面加強

看得出來,近一兩年,在證券業改革突破加杠桿、爆發在路上的時代,一線大券商普遍在加強宏觀和策略研究。中金中信策略雖然近幾年新財富排名不太靠前,但今年看他們報告覺得還是比之前更有料。海通國泰君安廣發華泰更是重組團隊,大大增強了研究力量,今年他們若都入圍新財富最佳策略我不會感到奇怪。深圳兩強國信招商也都經歷了整合,國信酈彬是前些年中金黃金一代主要成員之一,聽聞前國泰君安中小市值團隊王稹加盟了招商策略。

(四)當前券商宏觀策略風格特點

今年以來,宏觀策略研究更為多元,體系更加完整繁雜。對宏觀策略研究風格分門別類必然是不嚴密不討好的,因絕大多數都很難區分。為稍清晰些的了解,對個人重點關註的略作劃分,不表示被分為某類就在其他方面不強,其他人也自有多樣認識。

1、全面派:申萬、海通、國泰君安

申萬在宏觀策略體系上無疑最為全面完整,至今仍可算獨一無二。海通、國君算大半個,也正在全覆蓋。不得不佩服李迅雷總,包括各個領域的整個研究體系建設是宗師級的。申萬應該在很早就建立了不錯的宏觀策略、資產配置和一定的行業主題體系,雖系統性不及後來,但2008年之前足以在業內領先。現在回頭看陳李徐妍當年的報告,不少仍有啟發,所以他們2005-07三連冠、08年第二不奇怪。印象較深的有比如2007年530暴跌前一個月通過隱含ERP預測將快速調整、通過人口結構分析認為2010年後股權風險溢價將趨勢性上升以及關於那輪牛市的解讀(後半部分預言情景被2008金融危機打斷,但或許將在未來幾年重演)。個人認為2008年之前的策略報告只參考申萬就差不多了。

如長城證券朱俊春在《策略分析師之死》里提到的,2008年之後策略研究經歷了幾個主要階段,即2009、10年的經濟周期主導、2011、12年行業比較主導、近兩年的主題研究主導。我們現在都知道,在周期主導的年代,宏觀出身的袁宜幫申萬又連拿了兩屆新財富第一。而淩鵬已從2009年四季度起連續推出了關於行業配置的深度報告。袁宜離開後的2011年,可能因全市場單邊暴跌通殺,行業配置難有施展空間,那年申萬意外失守前五。但蒼天不負有心人,2012的第一終歸淩鵬。而近兩年,王勝團隊虛實相生跨界成長、新經濟行業比較的幾個主要驅動等理念體系,仍是引領者。只不過在這主題配置年代,確有其他券商推得更直接。

總之,申萬策略給我的感覺就是體系完備理念叠新人才濟濟屹立不倒。宏觀方面也同樣周到全面,不過我感覺海通姜超團隊已趕上。姜帥哥推長篇報告的頻率和及時性讓我吃驚,基本上沒多少他們沒關註到的宏觀問題。海通策略荀玉根團隊在理念創新上尚不及申萬,但行業和主題配置的明確及時性我個人覺得已趕上。國泰君安的全面性與海通似乎差不多,國研中心出來的任總專業和眼界自不待言,策略喬博士在莫尼塔和國君的報告都很精彩。

2、拐點派:安信、興業

抓拐點哪家強?程定華,不解釋。興業張憶東團隊,也是拐點博弈高手,擅於對市場糾結狀態下各因素綜合分析,如狹窄區間運行的經濟指標糅合政策、產業資本行為、資金價格等。2011-13年,興業“螺螄殼里做道場”,拿下兩次新財富第一和一次第三。程定華淡出後,今年至少到目前為止,張總的拐點還是快狠準的,若繼續上榜也不意外。兩位大佬區別何在?張總團隊的報告好像寫得多一點,讀書心得分享多一些。

3、周期派:中信建投、長江、宏源

2008年起,周金濤先後領銜長江和中信建投在宏觀周期與策略研判上站穩腳跟。周總離開後,長江的周期研究由鄧二勇延續了很長時間,並在2013年再度上榜。近半年似乎沒見鄧總報告,而張旭欣的報告質量看起來也不錯。中信建投的周期論其經典性,業內獨有。看周總報告的感覺是,無論我們之前在紛亂的市場中走了多久,都能找到回家的定位路標。宏源宏觀陳光磊孫海琳的周期研究風格有些不同於中信建投,視角看似更靈活多樣一些。

4、行業與主題派:較多,典型為申萬、廣發、海通、國君

申萬在體系上是行業比較配置的宗師,給人以整體啟發。廣發海通國君的行業和主題配置看似稍及時些。

5、政策派:民生、華泰

恐怕很難找出第三家券商能夠在宏觀政策分析上與民生、華泰媲美了。管院長團隊對新常態的理解、對宏觀經濟和政策的精到把握、清友會客廳邀請到的專家級別實在不是一般人能辦到。華泰徐彪團隊對政策字斟句酌上下前後比對解析的功力是要趕超政策起草人的節奏啊。說起彪哥,我和他該是在招行總部見過,因為還有他那時的名片,不過當時我們可能都在陪各自領導而分坐兩邊,應該未直接對話。後來應該是在2011年4月,在他發的微博下討論過中國企業盈利增速超預期下跌的可能性和美國經濟衡量指標的問題。

6、宏觀策略融合:國泰君安、廣發、安信

宏觀與策略的融合可能是今後的趨勢,一定意義上或許也是各自擴展空間的需要。自上而下的宏觀周期策略早已包括了不少宏觀,宏觀向策略接地氣延伸,也經常頗有吸引力。國君任總、廣發首席劉煜輝教授、安信高博都是宏觀大家,也曾在報告或訪談中或多或少直接涉及了資本市場走勢的問題。他們這種度的把握我覺得還是較為到位。任總是有大格局大氣魄的。不得不說,劉教授屬於那種一劍封喉型,對宏觀和市場問題的論述總是一針見血讓人回味無窮,盡管他的文章和微博經常專業到你必須在看完後馬上回過頭來讀第二第三遍。高博的第三級火箭何時點起?大家都盼著呢。

7、特色派

當然還有很多相當值得關註的,包括銀河策略孫建波博士對產業趨勢和成長股投資以及市場研究體系的理解;招商宏觀謝博士關於外占和跨境資本流動的分析;華創宏觀“只出必看的報告”這種對信息質量的把控和自信,巴曙松老師也不時領銜合寫出有深度啟發的文章;東方邵宇博士的大格局專業深度報告;川財穆啟國博士的一些專題研究;民生策略李少君博士報告頗有看點;渤海宏觀對宏觀債務周期的專註研究等等。恕無法一一列舉。

三、策略分析師之死?

本文並不打算全面探討如何做好一個策略分析師,我認為朱俊春和傅峙峰二位的報告和文章已經說得比較周到。而如何做賣方研究,之前高善文博士和管清友博士更是有過指導性論述。

我在10月12日的微博說到:《策略分析師之死》這樣的報告首先確實反映了策略研究在個股活躍度與宏觀基本面背離、主題橫行市場中的尷尬,但也恐怕有些三十五年前商業周刊那醒目的“股票已死”標題的意味。人人都知道之後發生了什麽。宏觀策略終將歸來。值得懷疑,多數股票雲上估值的市場,如何一路只管閉眼入手小票、直奔牛市。

這當然沒有要否定或貶低主題投資。只是表達了這樣幾個意思,第一,類似心理情緒和市場頂底的關系,若業內普遍出現這種對策略分析師價值的疑惑和失落,有可能策略分析師群體的處境已位於一個相對底部區間。接下來有利於策略分析師處境改善或價值發揮的契機可能出現,這種契機可能有利於整體市場上漲也可能促使其風險暴露。只要市場的整體波動性或趨勢性提升,就是相對有利於策略分析師價值體現的。第二,中期(一兩年)個人不是太看好數量上占多數的股票處於這樣高估值的情況下直接開啟一輪全面牛市。如發生群體性擠泡沫,宏觀策略分析師相對價值也有望得以體現。第三,長期戰略性視角來看,去年與今年前三季度幾乎無疑處於相對底部區域,大指數一段時間後向上突破區間運行狀態進入牛市的可能性大。這是引用商業周刊“股票已死”來類比“策略分析師之死”的戰略性支撐。當然也不排除短中期內出現改革推進或政策寬松超預期而市場向上突破的可能,但這是否直入大牛市,個人仍持一份謹慎。牛市定義(按國際標準持續上漲超過20%,或很多人心目中的至少越過3478點)可能並不太重要,市場的趨勢性只要走起來且行業主題持續活躍,策略分析師價值發揮空間自然增大。

上面這一段主要著眼於市場可能的變動對策略分析師價值的再肯定,而從近一年多來各大券商對宏觀策略分析團隊的配置和建設來看,不知是否可一定程度上說策略分析師正在逐步擺脫市場區間運行時的尷尬。

那麽從策略分析師自身來說,何以應對價值失落?朱俊春、傅峙峰的文章已經寫得很清楚,說白了就是不能只有一把刷子懷揣一個邏輯。為何人們常說“有兩把刷子”呢,就是一把刷子不夠用啊。開放心態和持續學習永遠最重要。自上而下的宏觀策略,擴展知識面、讀雜書、歷史與宏觀大政、關註資管行業和商品債券房地產等,是重要的。自下而上的行業配置和主題投資,自然要多紮根一線和市場,這個意義上朱俊春說的有道理,行業覆蓋深廣的大券商有天然優勢。從時間精力上看,我不贊成一個人全面深入宏觀策略、行業比較和主題投資,必然難以全部精通,而一旦全面掌握,也必然難以留在賣方。實際上,即使全面掌握後去了買方,也幾乎不可能全面深入跟蹤到位,這時候,仍然需要專精於某個層面的賣方策略的服務。

如傅峙峰所說,策略分析師某種方法論可以死,策略分析不會死。

-----------------分割線-----------------

i投資(微信號:itouzi8)VIP會員交流群旨在搭建專業的產業鏈研究社群。通過匯集產業專家、行業分析師、PE/VC、上市公司及實業高管和職業投資人,一起進行深入、全面、前瞻性的產業鏈研究,發掘股權、股票市場的投資機會。

最近一次活動:
11月25日:i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調研及探討會(杭州站)

線下活動:
i投資在北京王府井一家五星級酒店舉辦了《高端裝備產業交流活動》
i投資在北京王府井麗苑公寓舉辦了《醫療服務產業鏈研討會》
i投資網絡視頻產業鏈研究-PPTV創始人姚欣主題交流及調研樂視網

i投資VIP會員舉辦的線上活動:
汽車電子行業的邏輯和框架(11月20日i投資VIP會員第35次線上交流紀要)
主講人:國內知名券商電子行業分析師(i投資VIP會員)
移動互聯網到底該怎麽玩?(11月12日i投資VIP會員第34次線上交流紀要)
主講人:前海股權基金公司首席投資官謝生(i投資VIP會員)
全球油氣新平衡的中國機會(11月5日i投資VIP會員第33次線上交流紀要)
主講人:銀河證券石化行業首席分析師 裘孝鋒(i投資VIP會員)
基因測序行業深度研討:基因測序--一場診斷行業的革命(10月28日i投資VIP會員第32次線上語音交流紀要)
主講人:國內某知名信托公司醫療服務行業投資負責人賈總(i投資VIP會員)
私募基金產品專題報告:陽光下疾行(10月27日i投資VIP會員第31次線上語音交流紀要)
主講人:哲靈投資總經理 徐澤林(i投資VIP會員)

咨詢加入VIP:請加小i個人微信,微信號:itouzi9(加入時請標註:vip+公司+職位+姓名)由小i審核通過後,會邀請加入VIP群,成為VIP會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495

“像我這麽倔強的人,總歸會回來的!”——周鴻祎的管理經、反思及再出發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5/148905.html

為了確保中國互聯網第二集團“領軍者”地位和“成功者”形象,周鴻祎和他所統領的奇虎360,無疑是2014年最知名的絕地“反擊者”。 在談及2015年及未來發展時,這位久已成名的中國互聯網鬥士,向我們展示了他的困惑和許多重新思考——當然,他也談及了為何要重新返回手機行業。
 
眾所周知,2014年周鴻祎和他的奇虎360去年過得並不怎麽順利。股價從最高時的120多美元掉到了60美元左右,暗然退出了市值百億美元俱樂部。目前僅有的70億美元市值,與阿里、騰訊、百度、小米四巨頭相差甚遠,且被京東、唯品會和網易超越,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360成為“掉隊者”的印象。新年伊始,周鴻祎不能不說有焦慮、有反思,同樣也會有系列絕地反擊措施。
 
以下是周鴻祎原意口述整理:
 
一、對“掉隊”的焦慮
 
我沒有為市值和“老了”這些問題焦慮,但有對產品的焦慮,對組織和管理上的焦慮。可以用“Growth Pain”和“痛苦蛻變”來描述自己過去一年的感受。

所謂市值,只是一個公司的一個階段而已,我幾乎從來不看股價!我能把安全做好,這個公司對社會有價值,大家離不開它,不是挺好的嗎?為什麽要按一個標準來要求所有公司呢?我現在對於外部的環境看得很清楚,我們應該按自己的節奏走,不能被對手打亂了節奏。媒體和行業怎麽看,都是別人替你瞎操心,自己還是應該明白。
 
在過去的一到兩年時間里,我在想,也許我太貪心了。其實,一方面我不像外界說的那麽貪婪,但另一方面,跟一個創業公司比,我還是試圖去做了太多的事情。這就導致我們很多事情,壓強原則不夠。我老是克制不住這種做新產品的沖動,今年還是希望通過去年年底4億美元投資酷派,能夠再次抓住當初失去的機會。
 
我意識到公司到了這個規模,很多讓我焦慮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人的問題。我過去其實不太琢磨人性,自己情商也不高。過去,我相信喬布斯的說法,A級人才是不怕挑戰的,你甚至可以不用考慮對方的自尊心。但是今天,現實告訴我,很多人你罵他罵得狠只會把他給罵蔫了。還有的人你挑戰太厲害了,他就恨上你了。真的!
 
我不解人為什麽沒有想象的那麽單純。過去我對事考慮得多,對人性考慮得非常少,所以我是用對自己的方式對待人們。我對自己很苛刻,也有很多挑戰,我並不害怕承認我的錯誤。但很多人不是這樣的,他們也不能接受這樣的態度。團隊的規模讓這件事情變得更加難以解決,60人的時候我可以要求大家趨同,但6000人的時候,由於大家的想法很多,我也不能把大家都趕走。
 
我跟馬雲是有差距的。如果比懂技術、懂產品,可能馬雲不如我。但是他可能更懂領導力,更懂人性。所以馬雲可以駕馭更大的事業。有時我在想:“我要變成一個什麽樣的人呢?我繼續做行業里的第一產品經理?還是說要改變我自己?”這個問題我也沒有答案。
 
我突然就陷入了這種嚴肅的思考當中,比如我最近在思考的問題,有兩種領導做派:一種是“強勢型”,領導很能幹,什麽事都有主意,底下人只要照辦就行;還有一種是“無為而治型”,領導越弱,底下人就成長得越好。既然道理都對,然後我就思考該走哪條路呢?真的,你不要笑,這對我是個挺大的問題!
 
在今天的商業社會里,說實話是不受待見的。現在傳遞的信息吹牛成份大,目的是給大家信心,給團隊信心。反過來,每個人都要做一些總結和反思,我們還是要多談、多做和多傳播一些正能量的東西。
 
當然,對坦誠會被競爭對手利用也不是沒有擔心。如360做智能硬件的經歷、做特供機的故事,都值得我認真思考。我並不認為這些是失敗,但一定是深刻教訓。比如說我一個產品沒做好,但我知道我為什麽沒做好,我重新再做。
 
過去的一年,360收獲了一大堆互聯網上的負面報道,結果讓我的同事叫苦不叠。我說,大多都是不切實際的報道,換過角度思考,媒體和競爭對手們也間接在為360作了廣告,我還得感謝他們。
 
二、對教訓的反思
 
奇虎360自創立到現在,沒少遇到困難和挫折,從中也沒少吸取到教訓。我認為,最為深刻教訓有兩個:一是做特供手機被合作夥伴所傷;二是做路由器產品中途夭折。
 
記得當年我們做特供手機,希望以360的流量與傳統手機廠商的硬件相結合,在智能手機領域占領一席之地,為此,還曾與小米CEO雷軍有過一次“交手”。我對手機廠商說,小米能發展到今天,在長達一年半時間沒有對手是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敢跟進,推出同樣配置、同樣價格的手機。後來終於有一家手機大廠接受了我的觀點願意一試。
 
雙方準備期間,在手機樣機都沒出來時,我就利用個人行銷能力讓行業的人都翹首以待。突然這家手機合作大廠商對我說,“對不起,周鴻祎我們不做了,我們被你忽悠了。”他們放棄合作的理由是認為這不是打小米,而是在“左手砍右手”。對於這家手機廠商,大家也不要有過多猜測。
 
為了彌補與大手機商合作夭折的遺撼,我們後來還曾與海爾等二線手機廠商合作。不過,由於360特供手機平臺只是專註於依靠流量賣貨,對手機的品質並未嚴格把控,導致用戶流失,使得360特供手機最終功敗垂成。
 
這次合作沒成功的結果可想而知:小米沒有被打掉,但卻打掉了手機廠商的成熟業務。這一事件給了我很深刻的反思,發現很多時候阻力和失敗是來自於自己的既得利益和今天自己在市場的位置。後來這家廠商也很後悔,如果當初堅定地做下去,今天中國手機市場將會是另外一番景象。
 
還有另一次讓刻骨銘心的慘痛教訓,就是2013年6月360與合作夥伴聯手研發路由器。當初我們曾考慮做智能路由器是否需要天線,一般人看到路由器都說信號要強,天線要多,我的思維是,路由器要內置天線,效果比外置天線好很多。我們的產品經理認為,360路由器沒有天線,但外形更圓潤和漂亮。
 
我則像小白用戶一樣思考,認為不帶天線意味著這個路由器就是一個殘廢。其還曾專門到中關村電子市場了解。最終在我的強烈要求下,360路由器補裝一根天線,內部還振振有辭說一根天線就夠。
 
如今這個路由器已經不賣了,已經停產了,以後再也不做這麽傻的產品了,220元的成本,用戶感知不到。這次失敗經歷給我很大教訓,使我意識到用戶體驗最終真諦:你是什麽不重要,重要的是用戶認為你是什麽。我還有另一個收獲,就是“若想有所成,必須要有更大精力投入”。
三、砸重金再戰硬件江湖
 
近兩年來,我們一直在尋找新的機會,也在不斷總結經驗。到底360當初做硬件為何會失敗?我的總結是:當初做硬件不夠專註,只是想順手“撈一撈”。
 
隨著京東、小米等新銳公司的快速崛起與後來居上,我深刻意識到360在移動端的安全地盤還面臨著手機廠商的威脅。所以我寄希望借助這兩年累積資金,對硬件進行更深入布局,而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360可對整個硬件鏈條有更深的把控能力。
 
從2014年年底到2015年初,360有了一些頻繁動作,繼結盟酷派殺回智能手機、跨界聯手光線傳媒後,今日又重新殺回智能路由器領域,再度聯手老牌路由器生產商磊科,推360安全路由P1。我們此番涉足智能路由器的決心很大,投資2億元人民幣與磊科成立新的合資公司,由我親自出任新合資公司董事長,磊科高級副總裁盧東任CEO。
 
當然,360涉足智能手機領域的決心也不亞於智能路由器市場。半個月前,我們向酷派投資4億美元現金成立合資公司,持有合資公司45%股權,同樣由我出任合資公司董事長。這也是360自2012年做特供手機、2013年做智能路由器失敗後,再一次回戰硬件江湖。
 
總之,這一次我們做智能手機、做路由器與此前方法迥異,卷土重來的決心更大,投入的資金更多,項目參與度更深,我們希望能一雪前恥。用我自己的話說:“像我這麽倔強的人,總歸會回來的,呵呵。”
四、以小博大,堅持創新與反欺詐
 
我認為小公司能幹掉大公司。以小博大,敵我力量如此懸殊,為什麽能打贏?我認為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聚焦,一個就是創新。聚焦是創業者需要學習的一個很重要東西,創業者要比競爭對手更接地氣,更了解用戶的需求,創造出更好、更新的產品。
 
巨頭一定是強悍的,比你有錢,比你有人。和他們對抗的時候,你要選擇一個聚焦的戰場,你要聚焦在一個特別深的領域,聚焦的點要特別小,範圍要特別窄。小公司最大的優勢就是團隊雖然小,但如果只幹一件事,只幹一個產品,只幹一個功能,調動所有的人力,就能做到極致。小公司一定不要做平臺,一定要尋求單點突破,做一個拿得出的好產品。
 
我也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樣,是鬥士、是戰神。別人可能比你體量更大,比你船更多,但是你要有一個不一樣的戰法。所謂不一樣的戰法就是創新,沒有人想主動打仗,都是被逼無奈。在互聯網里,我經歷過很多競爭,要想殺出來,一定要有所不同。如果太有錢,太有資源,你也不會創新;公司過得很舒服,閉著眼睛可以掙錢,你也不會創新。
 
2015年,我希望360能夠繼續強化互聯網安全領域的科技領先水平,繼續為“中國手機反騷擾反欺詐聯盟”提供堅強的技術保障。在過去的半年多的“反騷擾、反欺詐”行動中,中國互聯網已經取得了了不起的成績,這是一項正義的事業,我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聯盟中的每個成員都是我們的戰友。
 
“安全保護你”今天已經演變為“安全取悅你”,“安全”絕不是一個冷冰冰的詞匯。如360兒童衛士智能手表就是這樣一款有愛有情懷的產品。在三個月的時間里,360兒童手表實現了50萬的銷量,是全球銷量最大的智能手表。兒童手表頻繁幫助家長找到了走失的孩子,幫助子女一次次找到走失的年邁父母。
 
這讓我更加相信,好的產品和技術能夠幫助用戶解決最實際的困難,甚至改善生活,推動社會進步。面對用戶的需求和信任,我們沒有理由在原地踏步。2015年,我們將像阿甘一樣奔跑。阿甘不聰明,但他倔強、執著、堅韌。無論其他人怎麽看,怎麽想,他都會堅持奔跑下去,永不放棄,就能得到好的結果。
 
一種堅韌不拔的狀態,一種忘我投入的信仰。要相信這個世界,總會因為我們的存在而變得不一樣!”
本文轉載於微信公眾號:世紀名堂,雲中筆錄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04

A股走出“非常時期” IPO及再融資有望逐步恢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640.html

A股走出“非常時期” IPO及再融資有望逐步恢複

一財網 杜卿卿 2015-08-07 10:14:00

“市場流動性危機得到有效化解、基礎定價功能逐步恢複之後,資源配置功能的恢複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市場回歸常態的必要課題。”

上海證券報7日刊文稱,“機制恢複是市場回歸常態應有之義”,並表示隨著交易量的平抑和回歸,下一階段市場各項體制、機制及基礎功能也將逐步找回其“本來面目”。

有投資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是轉折性的,意味著監管層將要重啟市場融資功能。

上海證券報由新華通訊社主辦,是中國證監會指定信息披露媒體,也是證監會臨時、及時回應市場疑問的常用平臺。對於上述報道,業內人士解讀認為,這是監管層對當前A股所處階段的定調,同時提前為市場“打預防針”,為IPO、再融資等市場基本功能的恢複做好鋪墊,避免引起大的波動。

成交額回歸“正常”

剛剛過去的6個月,A股市場無論是市場行情,還是市場機制,都經歷了巨大的調整。7月中旬,投資者一度以為“股災”已經過去,但是緊接著幾個交易日的大跌立即發出警示——市場依舊脆弱。

那麽,A股市場目前到底處於怎樣的階段?上述報道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回答:“在監管層與市場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剛走出極端’非常時期’的A股市場正沿著穩定、修複、建設相結合的路徑回歸常態。”

近五個交易日以來,市場日成交額都維持在萬億以內,對此有部分市場觀點提出,市場交易出現了嚴重萎縮。上證報道認為,前期暴漲暴跌行情中的巨額成交量才更顯得“非常”。

“4月至7月初的成交狀況’非常’,主要是受杠桿資金、短期投機交易、高頻交易等因素影響,同時,暴漲暴跌之下,盲目跟風盤也釋放了相當多的交易額。”上證報道稱,目前A股市場資金去杠桿已近尾聲,買賣雙方在交易中都更加謹慎,盲目、無序的跟風盤減少,市場成交額自然回到了“之前正常時期的水平”,這也是投資者回歸理性、市場趨向常態的客觀表現。

對此,一位資深投資人士對本報分析稱,從上述表述分析,監管層認為當前的價位是合理的,當前的成交水平才是常態。“看樣子監管層很快會重啟融資功能,此前的再融資重啟傳聞不是空穴來風。”

穩定是前提

在此前的“救市”過程中,監管層陸續做出暫停IPO、再融資等臨時性的政策措施。對此市場爭議較大。一方面觀點認為,非常時期非常之舉,這是監管層主動有所作為。另一方面觀點則認為,為市場一時穩定,做出的犧牲太大。

對此,上證報道做出了解釋。股票市場異常波動期間,流動性枯竭的局面直接引發了市場基礎定價功能的失靈,建築於定價功能之上的資源配置功能也無從發揮。因此,監管層采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應急措施”,以穩定市場、穩定人心。

同時,上證報道稱,走出“非常時期”與恢複市場機制和功能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要尋回一個健康、健全的資本市場,在維持穩定的同時逐步恢複市場機制是題中應有之義。

“市場流動性危機得到有效化解、基礎定價功能逐步恢複之後,資源配置功能的恢複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市場回歸常態的必要課題。”上證報道認為,從另一層面來說,不恢複市場機制及其基礎資源配置功能,回歸常態也就無從談起。

上證報道表示,下一階段市場各項體制、機制及基礎功能也將逐步找回其“本來面目”,不過是逐漸的過程,不會“一步到位”。而且,維護穩定是前提。

“需要明確的是,管理層對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目標是清晰、堅定的,就是把穩定市場、修複市場、建設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逐步修複、建設市場,在修複、建設市場的過程當中確保市場穩定。”上證報道稱,穩定市場與修複市場將有機結合,兩者互為前提,既不會為了穩定市場而放棄修複市場,也不會以放棄穩定為代價使市場回到各項應急措施出臺以前的狀態。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09

A股走出“非常時期” IPO及再融資有望逐步恢複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640.html

A股走出“非常時期” IPO及再融資有望逐步恢複

一財網 杜卿卿 2015-08-07 10:14:00

“市場流動性危機得到有效化解、基礎定價功能逐步恢複之後,資源配置功能的恢複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市場回歸常態的必要課題。”

上海證券報7日刊文稱,“機制恢複是市場回歸常態應有之義”,並表示隨著交易量的平抑和回歸,下一階段市場各項體制、機制及基礎功能也將逐步找回其“本來面目”。

有投資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這是轉折性的,意味著監管層將要重啟市場融資功能。

上海證券報由新華通訊社主辦,是中國證監會指定信息披露媒體,也是證監會臨時、及時回應市場疑問的常用平臺。對於上述報道,業內人士解讀認為,這是監管層對當前A股所處階段的定調,同時提前為市場“打預防針”,為IPO、再融資等市場基本功能的恢複做好鋪墊,避免引起大的波動。

成交額回歸“正常”

剛剛過去的6個月,A股市場無論是市場行情,還是市場機制,都經歷了巨大的調整。7月中旬,投資者一度以為“股災”已經過去,但是緊接著幾個交易日的大跌立即發出警示——市場依舊脆弱。

那麽,A股市場目前到底處於怎樣的階段?上述報道對這一問題做出了回答:“在監管層與市場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剛走出極端’非常時期’的A股市場正沿著穩定、修複、建設相結合的路徑回歸常態。”

近五個交易日以來,市場日成交額都維持在萬億以內,對此有部分市場觀點提出,市場交易出現了嚴重萎縮。上證報道認為,前期暴漲暴跌行情中的巨額成交量才更顯得“非常”。

“4月至7月初的成交狀況’非常’,主要是受杠桿資金、短期投機交易、高頻交易等因素影響,同時,暴漲暴跌之下,盲目跟風盤也釋放了相當多的交易額。”上證報道稱,目前A股市場資金去杠桿已近尾聲,買賣雙方在交易中都更加謹慎,盲目、無序的跟風盤減少,市場成交額自然回到了“之前正常時期的水平”,這也是投資者回歸理性、市場趨向常態的客觀表現。

對此,一位資深投資人士對本報分析稱,從上述表述分析,監管層認為當前的價位是合理的,當前的成交水平才是常態。“看樣子監管層很快會重啟融資功能,此前的再融資重啟傳聞不是空穴來風。”

穩定是前提

在此前的“救市”過程中,監管層陸續做出暫停IPO、再融資等臨時性的政策措施。對此市場爭議較大。一方面觀點認為,非常時期非常之舉,這是監管層主動有所作為。另一方面觀點則認為,為市場一時穩定,做出的犧牲太大。

對此,上證報道做出了解釋。股票市場異常波動期間,流動性枯竭的局面直接引發了市場基礎定價功能的失靈,建築於定價功能之上的資源配置功能也無從發揮。因此,監管層采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應急措施”,以穩定市場、穩定人心。

同時,上證報道稱,走出“非常時期”與恢複市場機制和功能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要尋回一個健康、健全的資本市場,在維持穩定的同時逐步恢複市場機制是題中應有之義。

“市場流動性危機得到有效化解、基礎定價功能逐步恢複之後,資源配置功能的恢複也順理成章地成為市場回歸常態的必要課題。”上證報道認為,從另一層面來說,不恢複市場機制及其基礎資源配置功能,回歸常態也就無從談起。

上證報道表示,下一階段市場各項體制、機制及基礎功能也將逐步找回其“本來面目”,不過是逐漸的過程,不會“一步到位”。而且,維護穩定是前提。

“需要明確的是,管理層對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的目標是清晰、堅定的,就是把穩定市場、修複市場、建設市場有機結合起來,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逐步修複、建設市場,在修複、建設市場的過程當中確保市場穩定。”上證報道稱,穩定市場與修複市場將有機結合,兩者互為前提,既不會為了穩定市場而放棄修複市場,也不會以放棄穩定為代價使市場回到各項應急措施出臺以前的狀態。

編輯:許雲峰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