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共享單車到新零售,線下流量掘金的一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25/167087.shtml

從共享單車到新零售,線下流量掘金的一年
野草新消費 野草新消費

從共享單車到新零售,線下流量掘金的一年

線上再怎麽做也只是兩三成,還有七八成的交易量要盤活。

2017年,是互聯網人走向線下,走向產業的一年,從共享單車、新型便利店到無人貨架,線上線下的邊界越來越模糊,進化似乎集中指向了一個方向。利用互聯網的思維、工具去改造傳統產業,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提升原有產業的產品服務與生產效率,成為一個複雜而又深遠的時代命題。

那麽,傳統產業為什麽成了互聯網的聚焦點?線下流量的生命力和推演路徑是什麽?新零售風口下,便利店和無人貨架何以成為流量的切入口?在未來幾年,新零售大量的新機會會產生在哪里?

帶著這些問題,野草新消費【投資人看新消20期】,專訪了元璟資本合夥人劉毅然,他曾任淡馬錫中國TMT投資總監,主導投資項目包括ofo、猩便利、思必馳、車和家等,加入元璟前參與投資項目包括滴滴、小米、大眾點評,一起作業等。

從純互聯網平臺型項目,視角轉移到線下實體產業,在新零售這波浪潮下,我們試圖在和他對話中,更深的理解互聯網融入實體產業中的變與不變,可能與不可能。

口述 | 劉毅然

整理 | 張曉軍

傳統產業是互聯網的下一個主戰場

現在線上用戶流量生意已經做的差不多了,進入到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碰撞的階段。為什麽是現在進入傳統產業,我認為有三大原因:

第一,移動互聯網發展逐漸成熟。大量產業中的需求場景是PC解決方案做不到的,而現在移動互聯網可以很準確知道你的位置,產生基於位置的服務,並帶來很多產業層面的創新,包括提高整個流程的效率,沈澱流程中的數字化信息。原來大量實體產業並沒有這樣的工具或者方法論,但它在互聯網世界已經存在十年。

第二,傳統產業增長紅利的消失。以前做PE,如果中國的GDP每年成長10%,那朝陽產業成長是15%,你再挑一個產業里的領頭羊,只要投進入,就能按照20%的速度成長和回報率。所以,以前對技術、生產效率提高沒有那麽大的重視。現在各個行業的增長普遍在放緩,對互聯網也產生了更大的需求。

第三,移動互聯網上半場,最簡單的流量已經瓜分完,要進入更多的場景和更深的應用,流量自己也需要擴張。而獲取更多的用戶,或者有更大的滲透率,這就需要靠線下產業來完成。

微信圖片_20180125213643

元璟資本合夥人劉毅然

在這個關口,互聯網人和傳統產業的人都在變革,兩批人在進化過程中,並沒有絕對的勝負之分。舉兩個例子:

我們之前看過一些B2B和垂直行業的公司,不管投資人還是創業者,如果原來更偏互聯網屬性,他們對傳統產業實際上缺少足夠的理解或敬畏。

在他們看來,按照互聯網的路徑砍掉一兩個交易環節,就創造了價值。但最終你會發現,砍掉環節就要承擔相應的功能,創造的新價值很有限。在這個類別上,我們要更加小心和充分理解,在進入到垂直產業做整合時原來產業的一些挑戰。

另外一類,我們曾經複盤過,像是網絡小貸領域,跑得最快做得最大的,通常都是互聯網出身。我們尊重監管,但從整個消費經濟來講,小額信貸的需求還是真實的。傳統金融人可能由於原來的背景因素,不願快速深入這些領域,這客觀上給新人提供了機會。

互聯網人和傳統產業這兩類人具有不同的優勢,但是相比來說,對於改變一個行業格局,我希望是六四或者七三分,即大頭是互聯網背景,但同時具備原有產業因素。

我們投猩便利,就在於它是一個非常跨界的團隊,互聯網人和傳統零售產業很能幹的人配在一起。我們更傾向於,一個互聯網人做一把手,一個傳統產業人做二把手,這樣既有足夠的沖勁和創造力,又對原來的產業模式和運營足夠理解。

如果是做垂直整合的業務,那麽一個團隊內要解決所有的問題,不能兩個辦公室,兩條匯報線,再互相之間打架。

對具體投資項目的判定上,核心點在於它是否在創造價值,只要是能創造價值,並且可衡量,那這個創業項目必然具備商業基礎,可以持續發展,然後才有機會把創造價值的基礎不斷擴大。

當年我自己投資滴滴的一個分析就是,滴滴掌握了專車的定價權,對於司機和消費者都有價值收益的存在,如果這二者的收益價值區間有足夠的重合,就是創造價值的基礎。這個業務穩定的時候,不管是補貼去抓司機還是抓客戶都沒關系,重要的是業務形態對兩方都在創造價值。

特別是成長基金投資看的是終局,終局就是他最後成活下來的基礎,不靠融資,不靠任何新鮮感,本身存在合理性。

掘金線下流量,從共享單車爆發性增長獲得的啟示

我之前參與過滴滴、大眾點評等交易平臺項目的投資,最近也投了幾個新零售項目,但新零售項目的起點是我們投共享單車那一戰。

我們雖然在ofo的B+輪搶先給出了TS,但是回頭看,絕大部分投資機構對當時的模式還是非常吃不準,不敢下手。

後來我們投後開董事會,ofo給了一個激進的全年單量目標,我們覺得團隊過於樂觀,但是後來真的做到了,投資人都覺得很驚艷。而且對比我們見過的所有交易平臺——阿里、京東、滴滴、ofo的成長曲線進行了反複複盤,爆發越來越快,探討為什麽它能有這麽強大的生命力?

後來投資圈開始投各種各樣的自動售貨機,我覺得是因為大家怕錯過,不知道後面還會不會有這樣爆炸性的增長,但核心原因之一還是線下流量的價值。共享單車實際上完美地蹭到了線下流量,人流出了地鐵站本身就有出行需求,你把車放這正好就被使用了。

而且它跟上一代O2O的區別在於,滴滴或者點評那代的流量大多是花錢買來的,之後才能形成一定的用戶留存和回頭率。也就是說,你買的用戶有沒有效率,不好衡量。但共享單車的模式好在於它用資產運營的辦法,把流量抓回來,是基於產品來獲取流量,只要你的產品是一個線下具體應用的場景,那獲取流量本身的過程,是可以打平甚至盈利的。

所以我們當時推算了大量的單體經濟,比如什麽樣的車成本,每天騎多少次,以什麽樣的損害率、維修成本是可以盈利的。如果能有一個不虧錢甚至微利的辦法去運營資產,這個資產可以是貨架,可以是自行車,或者其他東西,通過它來獲取到線下廣闊的流量。

但要去獲取流量,就要跟它發生關系,有個數字化運營的方法。到今天大家對單車的興趣,就在於以互聯網交易平臺的角度來看,每天有兩千萬以上的日單非常可觀,肯定有辦法開發別的業務。互聯網永遠不變的道理,就是有了流量,就有辦法盈利,這是出發點。

包括後來我們投的充電寶也是類似的邏輯,充電寶是明確的線下資產運營場景,如果你能相信資產運營不是很燒錢,同時它是剛需高頻,就應該能有類似的效果。

其實小電科技(備註:元璟資本參投項目)成長的也不慢,單車的戰爭現在也還沒有結束。基於此,我們開始做更廣泛的推演,線下流量還有什麽更明確的場景?

為什麽是便利店和無人貨架?

很多的巨頭在提新零售,這是因為電商滲透了20%,剩下的還是看線下。一個很明確的思路是,離你越近的便利店,依托豐富的運營辦法和密集的人流,你就越容易抓到線下流量,所以便利店場景是我們研究這件事的出發點。

我們對便利店深入研究後發現,它是今天線下零售中少數還沒衰退的業態。由於電商的擠壓,百貨、購物中心都已經停止或負增長,便利店現在還是以每年10%的行業速度增長。進一步思考原因,這種身邊的即時性需求,電商實際上半個小時之內是滿足不了的。

包括今天的生鮮電商也面臨著類似問題,我們投資了每日優鮮,最近為什麽每日優鮮要挺進貨架,也是在傳統的B2C方式上門到家之外嘗試新的方式降低流量成本/貼近消費者。

便利店雖然是電商打不到的,但便利店也高度分散,非常像十年前我們看到的百貨。在當時的中國,銀泰、金鷹、百盛這些百貨巨頭沒有一家份額超過5%。所以電商進來時,整個百貨業態沒辦法進行強大的抵抗。對比美國,亞馬遜出現的時候美國已經有Macy之類很強大的線下零售巨頭。

便利店里面,在上海全家比較大,在北京711比較大,但便利店目前還沒有全國性領先的機構。綜合起來考慮,如果用一種新的技術辦法去改善它,本身又沒有強勢的巨頭,同時也符合線下流量的屬性,那應該有機會做創新。

現在便利店在城鎮的滲透率還很低,或者說一些強大的品牌開店速度慢,不是不想開,而是開不動,有兩個原因:

一是單體利潤率不理想,成本結構很不合理。二是太依賴於人為管理因素,比如店長的培養。

在單體經濟上,房租和人工在便利店中的成本結構占比太高。我們想,有沒有一種方式減輕便利店的成本負擔,同時與它協同或者導流。這時,我們發現了無人貨架這種更近連接消費者的方式。

可以說,貨架的模式把原來便利店的成本結構完全掀翻了,沒有租金,沒有人工,等於重新給了一張白紙來創造這個單體經濟。

在無人零售領域,元璟資本還投資了辦公室零食貨架哈米和社區便利貨櫃在樓下,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推算,它的商品毛利帶來的盈利空間,排除了人工和租金影響,當它形成一定的鋪設密度,物流成本可以平攤的時候,可以形成自己的盈利空間。

當然,不一定是特別賺錢的業務,但不是巨虧的業務。本身業務如果完全不能盈利,會是一個麻煩。貨架下一步主要就看盜損率能否控制住。

基於貨架所產生的流量的轉化是下一步,對於投資機構來說,企業本身的基礎業態如果持續燒錢,不創造價值,沒有造血能力,越做窟窿會越大。在貨架上,你每兩三天買一次零食就跟它產生互動,把行為數據留在平臺上,平臺完全有機會對你做其他的增值運營。

所以落到具體項目上,我們要看的就是,在線上線下結構性變化和移動支付發展成熟的條件下,它能不能聚到足夠的規模和用戶,形成大的驅動因素。當流量大到一定程度,一定有複合業態可以互相拉動,此外,線下流量有明確的屬性,包括位置屬性、周圍商戶屬性、社區屬性等線上不具備的數據維度。

就貨架而言,無限貼近消費者,成本結構足夠創新,又能激發增量需求,那它未來存在渠道價值,也有新品推廣價值,我覺得就夠了一個值得嘗試的機會。

“店架協同”核心是對用戶數據的掌握

現在有些新零售項目,既有貨架,也有便利店,但它的核心價值在哪塊?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驗證複合業態的互補性和聯動性。因為複合業態像一個母艦和一群小的觸點,可以互相聯動,按照所組成的蜂窩來算大帳,所以看蜂窩的成敗與否,才是有意思的新零售形態。

到今天貨架這個業態前幾名已經跑到幾萬個點,今天再新出來已經來不及了。雖然強調店架協同,但第一階段的關鍵點還是點位競爭,線下點位的特點在於獨占性比較強,早期不鋪,後期補進來難度大。第一個進去之後,第二個的成本會加大。所以早期點位搶占是一個線下業務必須接受的現實。

在中後期的商業化層面,店架協同的新零售形態,一個很大的機會是對用戶數據的掌握,或用戶會員的積累。業界比較推崇美國Costco的模式,即收取會員費,但同時降低商品毛利,讓很多同業業態難以競爭。

Costco以會員費支持了一個很健康的收入,但會員制的前提是你對用戶數據的獲取和分析有很強的能力。今天711、羅森等零售公司,雖然商品IT能力強,但會員運營的理念還沒有互聯網同業那麽深刻。而阿里等企業的互聯網人已經有十年以上的會員運營經驗,包括怎麽拉新、留存、促活,生命周期價值是多少,有很成熟的應用方法論。

現在像猩便利努力在做的,是在店里不用現金消費,買貨必須掃碼,然後進入到它的體系,將消費行為數字化。這樣你就存活在它的體系之內,如果到了上千萬單,將會是一個很大的電商體系。傳統零售需要追趕的,正是對用戶數據的重視。

而且以前開不了店,在於它本身只能賺2%的利潤,如果大蜂窩足夠健康,樓上貨架和便利店形成聯動,成批的投放,對選址的要求也可能下降。蜂窩位置稍微偏一點,租金也會有變化,結果一定是對擴張和單體健康程度的改善。

新零售在2B領域將產生大量機會

現在除了圍繞即時消費場景做便利店、貨架等項目,也有創業者在進軍商超、購物中心等目的性消費領域,想做下一個盒馬鮮生、超級物種。

首先,如果要做的跟盒馬足夠像,我覺得大家還是忽略了大企業碾壓的長期效果。有時候大公司不做,是因為沒到時機,但如果它堅定要做,一直做下去,你早晚也做不過他。你搶發,或者早一點做大,優勢可能不重要,我們會更謹慎對待那樣的業態。

其次,作為VC來說,還是追求更高的資本效率,能夠更快速的發展,獲得超額回報。為什麽我們不投特別傳統的便利店,因為長不快。如果是特別重資產,特別大型的東西,可能不適合VC投資。

在未來幾年,新零售業態中2B、2C各有機會,猩便利、便利蜂、每日優鮮、哈米等是我見到的複合性、戰鬥力很強,有機會產生額外效應的新零售企業。

2B企業我們也在大量關註,我們投了企加雲,只是一個開始,還有很多在互聯網世界中特別成熟的數字化運營方法論,等待在線下釋放。

盒馬做的這麽好,很大一部分貢獻來自線上。現在有大量的2B創業公司湧現,做動線設計、消費者行為預測、店面規劃等,就是把店內行為數字化,包括怎麽發展會員,怎麽在公眾號上運營,怎麽匹配他們的偏好,這里有大量的機會,發展才剛剛開始。

線上再怎麽做也只是兩三成,還有七八成的交易量要盤活。而且里面有大量的交易數據、用戶行為數據可以挖掘,那就不光是便利店了,給服裝連鎖店、汽車連鎖店做都可以。

*本文由野草新消費原創,作者張曉軍。加入消費升級VIP群,請加野草君微信(djsl831)。

線下流量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475

【今日笑一笑】高處不勝寒?阿貓搵到新玩樂

1 : GS(14)@2017-01-21 03:36:44

家有一貓,凌亂一屋。喵星人好像不會停下來,把全屋各角落都翻轉也不罷休。外國有網友的貓兒就發現新大陸--牆上的掛氈。牠抓着氈爬到頂端,看一會後便找方法下來,結果從氈後滑下來,看見伙伴後,還像沒事般,想再爬一次。
YouTube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20/1990343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403

財經評論:有錢都買唔到新盤

1 : GS(14)@2017-03-22 00:46:13

上周五、六,三大新盤包括新地(016)南昌站匯璽、會德豐(020)將軍澳Monterey以及長實(1113)馬鞍山星漣海,夾埋賣出900幾伙,吸金100億元。兩日時間,48小時,即是平均每小時有超過兩億資金到發展商手中,一個鐘頭搵兩億,可想而知,香港地通街都是千萬富翁。記者上周六到新地匯璽售樓處採訪,真係見證住秒秒鐘幾十萬上落,連大手客時段都幾百人到場,但到中午12點半左右,突然間有批客戶一窩蜂散水,原因是由於A組限定買家一定要買最少一伙4房,當A組59伙4房戶全數被認購後,已無4房單位做膽,不可以繼續揀樓程序,致現場湧現數以百計A組向隅客,呢一批向隅客,個個都擁有四、五千萬購買力,身家億億聲是基本,但結果一樣冇樓揀。嗰一刻,或許令人覺得,原來呢個世界,有錢都唔一定大晒。資金充裕成咁,難怪市場有一大班唱旺的友仔,又話今年一定再有水位上,摸頂呢兩個字,好像已經冇乜人知係乜嘢嚟。反而問買家意見,都好多時佢哋都會話「驚遲買會仲貴」,更加上唔到車,更有買家坦誠,都係俾氣氛令到自己想買樓,唔係好理智。咁樣升法,的確好難令人理智,加埋有一大班中資不理智地高價買港地,港島南一個島仔鴨脷洲,誕生了香港地王,所以與其話買樓的瘋狂,其實買地的仲更加癲喪。記者:黃嘉銘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1/1996467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178

【幫老細宣傳】從練快到新一年 新人王:視壓力為推動力

1 : GS(14)@2017-12-18 04:14:15

香港國際賽盛會過後,明年1月1日將有另一個季度高潮來臨。馬會屆時在沙田馬場舉辦「好運1月1」賽馬日,並於今午(12日)在跑馬地馬場舉行記者會,邀請兩位「好運之星」岑麗香及泰臣(翟凱泰),聯同練馬師羅富全、騎師梁家俊及見習騎師潘明輝(外號火車)齊齊亮相,為當日賽事進行推廣。其間他們分成兩隊,由穿着一身騎馬裝的香香公主(岑麗香)與家俊仔一隊,今晨試閘墮馬無恙的火車潘,就同泰臣組成另一隊,羅富全則從旁以評判參與;兩隊於三項遊戲中互拼,最終香香家俊隊以2比0(中局打和)勝出。今次馬會乘「好運1月1月」推出的特色禮品,以本港其中十個競賽馬房為核心,構成「好運馬房」系列公仔,以各自馬房的顏色及圖徽為主題,當中羅富全這位練馬師新人王亦有份。羅富全在記招進行期間,手持自己馬房公仔大談來年願望。他謙虛地說:「我會視壓力為推動力,馬房的成績並不是一人的功勞,感謝馬房每一位手足的協助。關於挑戰蔡約翰冠軍地位,我沒有想太多,盡量做好自己的本份,他是一位優秀的練馬師,現時我只希望能為每一位馬主爭取頭馬。」



來源: https://hk.sports.appledaily.com ... e/20171213/202427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4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