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小企業:融資冰河期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46453&time=2011-04-09&cl=115&page=all

一方面銀行貸款難拿,另一方面民間借貸對接困難
財新《新世紀》 記者 於海榮

 

  「錢都凍在那裡了嗎?」

  4月6日,在中國人民銀行今年以來第二次加息的當天,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問道。他隨即自答:「最大的變化就是資金越來越緊,不僅是中小企業信貸越來越困難,甚至民間借貸資金有時也很難得到。」

  據周德文稱,目前,溫州民間借貸的月息一般在6%-8%之間,按此折算年利率達到72%-96%。即便如此,民間資金也越來越難借到。

  不過,也有從事民間借貸業務的人士稱,目前民間金融並沒有看上去那麼緊張,只是「對接困難」。

銀行路難通

  在信貸收緊的大背景下,原本就貸款難的中小企業,首先被擠出市場。

  貸款緊張主要受兩個因素影響,其一是央行和銀監會收緊貨幣後,商業銀行的放貸額度驟減。其二,屢次上調的存款準備金率使得商業銀行的貸款額度數目超標,即使現在進賬存款,也放不出同樣額度的貸款來。而要補齊存款,還需很長一段時間。

  「中小企業以前就很難從大銀行貸到款,一般都是向中小銀行貸款的,但現在這些銀行也資金吃緊。」浙江省發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長卓勇良認為,中小企業貸款困境加劇,主要是因為信貸緊縮之後,地方中小銀行銀根收緊所致。

  研究機構莫尼塔投資近期的調研也證實了這一點。在莫尼塔的月度調研中,3月城商行新增貸款環比變化指數小幅回落,額度受限是幾乎所有受訪機構都提到的原因。儘管2月受到春節因素的影響額度並不高,但3月投放量並未顯示出明顯的回升。

  額度不足對資金價格的推動作用充分顯現。莫尼塔調研發現,城商行貸款收益水平環比仍在繼續上行,目前貸款利率上浮20%非常普遍,多家機構以20%的利率上浮為起點,按照客戶利率的高低分配貸款額度。

  中信建投宏觀分析師王洋3月底在浙江進行了相關調研。他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雖然央行鼓勵銀行對中小企業加大貸款投放,但是由於信貸規模緊 縮,中小企業首當其衝,很難獲得新增貸款,有些地方甚至是壓縮的,只有一些比較好的中小企業才能得到貸款,利率水平為基準利率上浮35%以上,年化達到 12%-15%。

  周德文所在的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近期也在與銀行積極溝通,當地的浙商銀行已同意給其會員企業20億元的授信,不過相對溫州36萬家中小企業 的資金需求,這一數字杯水車薪。此次貸款的利率,大約相當於月息1%-1.5%,折年利率在12%-18%,「能拿到的企業家已經很滿意了。」

  這一輪信貸收緊過程中,央行首先選用了存款準備金率這一數量工具,而非利率價格工具。由於國企的資源優勢,其流動性充沛,中小企業則被擠出。有 研究人士認為,這是另一種形式的「國進民退」,建議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更多地使用利率工具,使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有一個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

  目前國有企業、大企業的貸款大都是按基準利率獲得,利率較低,中小民營企業的融資則更加市場化,貸款利率為基準利率上浮一定幅度。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傑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在利率水平偏低的情況下,這實際是對國有大企業的一種補貼,這種補貼越高,其貸款需求就會越大,這會對中小企業產生很大的壓力。加息在一定程度上會遏制國有企業、大企業借錢的衝動。

  浙江火火投資管理公司總裁陳宇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目前江浙一帶民間借貸的很多資金源頭來自銀行,從事實業的企業反而很難拿到貸款,加息的一種可能是,由於資金成本的上漲,民間借貸第一層源頭不再從銀行貸款,中小企業反而拿到貸款。

  不過,周德文並沒有這麼樂觀。「加息擠出大企業,這是一種理想的猜測。」周德文認為,這種可能性根本沒有,中小企業永遠是弱勢群體,很難進入銀行的法眼。

  相對於大企業,中小企業風險要大一些,而且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貸款給一家企業的成本是一樣的,「貸出3億元和貸出30萬元的成本是一樣大的,銀行肯定找成本低的。」周德文稱。

民間借貸迷局

  由於銀行貸款困境加劇,不少資金周轉困難的中小企業求助於民間借貸。

  中信建投近期在北京、天津、浙江、內蒙古進行了民間金融調研。王洋稱,目前民間借貸的利率水平處於高位,年化收益達到30%以上,無論從交易量還是民間機構的發展來看,活躍度都明顯增加,這主要源於信貸緊縮之後的信貸配給增強。

  周德文也表示,近期溫州民間借貸利率略有上揚,短期借貸的月息在6%-8%之間,長期借貸的月息多在3%-4%,而前幾年,短期借貸月息5%就是很高的水平,長期借貸則在1.8%左右。

  在周德文看來,加息後,民間借貸利率「肯定會上漲」,這會吸引其他資金來投資民間借貸,但同時由於風險加大,要借到錢的難度也在增加。

  陳宇在微博上援引了一組數據:月息4分已是底限,6分是正常要價,高者達到月息15%(年利率180%),躥高的數字不停地刷新民間借貸利率的峰值。

  不過,他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從目前來講,月息6%-8%在浙江並不是很普遍的情況,在杭州民間借貸市場上,如果有比較好的保障措施,月息3%就能借到,一般在4%左右;溫州市場上6%-8%的月息也不能算很高。

  根據財新《新世紀》記者此前的瞭解,在2008年下半年融資最艱難的時候,浙江民間利率曾達到月息7%。

  陳宇稱,業內普遍的看法,溫州市場上月息9%以內、義烏市場上月息11%以內,還可以接受,「超出這個範圍基本上就是在看誰在做最後一棒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小企業融資很多並非出自投資需求。

  莫尼塔對鋼鐵和機械行業的調研均反映,目前開工的多是舊項目,新上項目較少,城商行調研也反映大部分信貸需求仍然是用於流動資金或短期周轉,用於固定資產投資的貸款比重並不高。

  另外,在額度緊張條件下,微觀上出現了部分企業為防止某家機構額度不足而選擇去多家銀行申請貸款,這可能導致銀行對貸款需求的感受部分失真。

  王洋的調研則發現,由於民間借貸利率高,中小企業的正常經營是無法承受的,民間借貸除用於生產經營相關的資金周轉,還包含了其他需求,包括個人賭博等。

  「目前與2008年最大的不同是,實業並不缺錢。」陳宇認為,2008年是民間借貸最瘋狂時期,當時原材料價格上漲和企業擴張疊加,資金需求旺盛,而目前儘管原材料價格開始新一輪上漲,但是實業企業擴張的慾望並不強烈。

  而且,金融危機後中國信貸投放激增,資金成本下降,不少企業雖然實業上不一定賺錢,但是在房地產、土地投資上獲利頗豐,「除了要大規模擴張的企業,基本上都不太缺錢。」

  他舉例稱,浙江一家錦綸企業手頭有2億元閒置自有資金,但並不打算擴張,而且只要求15%年投資回報率,「現在我接觸到的是集體性多錢。」

  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不少中小企業一度因資金短缺而倒閉。丁志傑認為,貨幣政策緊縮會對企業經營產生影響,但不會像危機時那樣,一倒一大片,因為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企業在經營財務上都有了一些調整,與危機前相比,更能適應目前的政策調整。

  周德文則認為,目前資本遠離實業的傾向、產業空心化的傾向越來越嚴重,實業越來越難做,中小企業現在都是求生存,而不是求發展擴張,資金如果斷流,很多企業會陷入又一輪的停產,「這比金融危機的衝擊還要大。」

  他呼籲,要關注企業的生存狀況,引導民間資本回歸實業。

  本刊記者陳璐、霍侃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026

效應篇》從台股急凍、金融業式微到國際競爭力下滑 四大衝擊推擠台灣經濟進入冰河期

2012-4-23  TWM



財政部端出證所稅方案,被視為是馬政府落實賦稅公平、實現社會正義一個重要試金石。

不過,這個憑著改革熱血所推動的政策,如果有違國際賦稅趨勢、背離台灣社會條件,恐衝擊國家整體經濟大局,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

撰文‧謝富旭

四月十三日,看到各大日報斗大頭條新聞刊登財政部正式推出證券交易所得稅方案的那一天,在新北市某證券商擔任營業員的黃志松,心不禁涼了一大截。

券商營業員首當其衝

黃志松,二十七歲,大學企管系畢業後進入證券業,擔任營業員迄今已兩年。過去幾個月來,台股因國際股市回檔加上證所稅疑雲不散,成交量嚴重萎縮。「已經四 至五個月了,每個月我只能領不到二萬元的底薪,扣掉房租開銷,還要寄錢回家,已經入不敷出。」「所以我必須利用晚間到頂好超市當補貨員,周末時則是發廣告 傳單賺外快!」由於黃志松的公司有不准正職員工兼差的規定,他央求記者以化名報導。

黃志松擔心,證所稅明年一旦復徵,他手上原本就寥寥無幾的大客戶將會減少下單。「如果目前每天五至六百億元的成交量一直沒有起色,而且再持續一年以上,公 司很可能會開始裁員,我們這種業績差的菜鳥營業員,可能是第一批被遣散的員工!」某位一年在台股進出幾十億元的大戶級投資人不滿地表示,要把資金完全撤出 轉進港股。他認為課稅事小,但他投資金額大、投資的個股也很多,光是報稅這檔事就夠煩人的,加上開徵後會造成流動性與活潑性降低,台股未來可能演變成雞肋 市場。

大戶準備出走,首當其衝的當然是證券業從業人員。黃志松的憂慮,可能代表全台總計二萬一千多名證券營業員,以及全台總計約九萬證券產業從業人員的心聲!證 券同業公會祕書長莊太平指出:「財政部指證所稅影響的投資人數僅占股市總投資人數的一%,問題是這一%的大戶或中實戶占台灣股市成交量可能高達三至四成以 上!」「證所稅復徵,將導致成交量更加委靡不振,證券產業恐步入冰河期!」莊太平憂心地說。

證所稅將嚴重打擊市場交易量壓抑台股成交量的成長,只是證所稅明年開始實施後,短期浮上枱面的問題。接下來,如同冰河的推擠效應,莊太平憂心,股市成交量 低迷意味著流動性變差,台股整體本益比勢必跟著往下修正,台灣對海內外企業的籌資吸引力將因此逐漸下降。

近二年來,兩岸因簽署ECFA(兩岸經濟協議),加上對海外企業來台掛牌法令的鬆綁,好不容易使台灣資本市場籌資狀況出現起色,去年初次上市櫃(IPO) 與台灣存託憑證(TDR)加上上市櫃公司現金增資(SPO)金額高達一千六百億元新台幣,不過這個規模仍遠不及九○年代一年高達四千億元至五千億元的盛 況。

除了最基本的經紀業務(營業員)外,資本市場所衍生的承銷、上市公司籌資、顧問諮詢、資產管理以及創投種種業務,可說高度知識密集的產業,堪稱是整個金融 產業的核心,也是提供高薪工作機會最重要的引擎之一。因此,中、長期而言,資本市場如因成交量低迷而日漸萎縮,對台灣經濟發展將產生深遠衝擊,執政者更須 三思而後行。

贊成證所稅的人士認為,基於量能課稅原則,有賺錢就要繳稅,是天經地義的道理,如果妥協,等於罔顧賦稅公平與社會正義。因此,財政部這次秉持「抓大放小」 原則祭出證所稅,還博得不少叫好掌聲。

但是,問題的癥結是,真的能從大戶與中實戶身上課到稅嗎?會不會反而收到反效果?如果深入分析的話,台灣人民為證所稅背後訴諸的公平正義所付出的代價,可 能是難以承受之重!

中實戶對台灣稅收貢獻卓著首先,從台股參與者的結構分析。台股參與者基本上是由原始股東(股票上市前就已持有)、大股東、專業經理人、中實戶、散戶、本土 法人以及外資法人七類所組成。財政部版本已經表明散戶以及外資法人不課證所稅的立場。因此,剩下原始股東、大股東、專業經理人、中實戶、本土法人,成為證 所稅開徵瞄準的五隻主要肥羊。

事實上,在現行的台灣所得稅法中,從二○○六年一月一日開始實施的最低稅負制,已經把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納入稽徵範圍內,未上市公司原始股東以及大 股東,已經在繳納所謂的證所稅。待公司正式上市或上櫃之後,大股東以及專業經理人也為每年所獲得的股利繳交個人綜合所得稅(稅率最高至四○%)。

為了鞏固經營權以及避免觸及內線交易、歸入權等,上市櫃公司大股東及經理人大多對自家股票長期持有,對股票交易行為會較一般投資人或法人謹慎許多。因此, 要從大股東及經理人身上課徵股票交易價差的資本利得稅,恐怕不多。

至於本土法人,則因台灣的兩稅合一制度,公司在稅法上被視為虛擬個體,繳稅實體是自然人股東。因此,公司不管是證券操作的資本利得,還是非證券操作的營業 所得,皆可藉股利的分配,從股東的綜合所得稅上扣除。換言之,企業繳多少所得稅,理論上,股東領到股利後就可扣抵多少稅,所以,討論本土法人對證所稅貢獻 意義不大。

排除已經在繳證所稅的原始股東、以長期投資領股息為主而不喜頻繁交易的大股東、經理人以及本土法人之後,證所稅真正能夠「宰」的肥羊只剩下中實戶。必須注 意的是,這群只占台灣股市總投資人口一%的人,卻是活絡股市交易的最重要泉源。證所稅對這群人開刀,殊不知等於是在傷害台股最重要的一股資金活水。

在台灣投資股票,迄今仍被不少人投以不事生產、投機取巧甚至是不勞而獲的觀感。投資股票對社會沒有貢獻,仍是許多人對股票族的成見。但從政府賦稅角度觀 之,台灣股票族過去五年來,不只平均每年繳納高達一千億元左右的證券交易稅,占政府總稅收高達五%至八%之間,台灣上市公司遠較香港與韓國大方的高股利政 策(主要是保留盈餘須加課一○%的營利事業所得稅所導致),股利所得併入綜合所得申報,也讓許多投資人每年得乖乖繳出不少所得稅。單以證交稅而言,具有高 資產且短線投資行為積極的中實戶其實貢獻良多。

復徵證所稅,會不會造成中實戶交易量減少?到底會減少多少?而且會不會因證所稅開徵,導致成交量萎縮,使得證交稅短徵的稅額大於證所稅復徵課到的稅額,讓 政府推動證所稅的努力最後可能得到一個得不償失的結果?上述種種關鍵問題,財政部在這次形成證所稅政策過程中,不見任何嚴謹的評估報告,也沒有給全民一個 明確交代下,就讓證所稅法案匆匆上路。

證所稅一旦開徵,也意味著期望報酬降低,投資或投機的意願更加薄弱,這對周轉率(衡量股市交投冷熱的指標)已節節下降且成交金額也萎縮的台股而言,更為不 利。

應追隨全球賦稅潮流,以維繫競爭力把金融業視為重點產業的經濟體如香港與新加坡,主要就是考量到低成本、更自由的資金流動,有助於資本形成,並對促進就業 與經濟繁榮有正面貢獻,因此對證所稅採免徵政策。積極發展金融業的韓國,雖課徵證所稅,但僅鎖定上市公司大股東課徵。

群智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黃春生認為,一個良好的現代經濟制度,不該將資本累積的門徑堵住。允許個人資本累積,有助於創立新公司及擴張原有公司。黃春生建 議:「台灣如要課徵證所稅,宜輕不宜重,各國立法皆以輕資本利得稅為原則,寧可犧牲一點稅制公平性,用以維持一定資本累積是值得的!」因為,企業若能從股 市取得資金擴大茁壯,對就業與繁榮經濟是有好處的。

政府擬課徵證所稅的同時,也應當以國家整體經濟發展大局著眼,配合國際賦稅潮流與國際接軌,避免閉門造車制定出導致國家競爭力弱化的賦稅政策。安侯建業會 計師事務所稅務部營運長張芷指出:「在國際上與台灣較為競爭的經濟體,如新加坡與香港免徵證所稅,韓國僅對大股東課徵!」「證所稅不該只是從賦稅公平的角 度思考,而是要把國家的競爭力納入考量!」觀諸近年來的趨勢,許多先進國家面臨財政惡化的窘境,大多以提高消費稅或土地持有稅因應。人口高齡化與經濟長期 低迷的日本政府,打算在一三年與一四年將消費稅分別從現行五%提高至八%與一○%,就是一個顯例。今年以來,財政困窘的歐元區國家如愛爾蘭、捷克、匈牙 利,皆已實施調高消費稅措施。

因此,也有財稅專家建議,改善財政可試著往調高台灣消費稅思考,因為台灣的消費稅(指加值型營業稅)目前僅五%,較歐洲平均約二○%,以及中國的一七%要 低許多。而每調高一個百分點消費稅約可額外創造四至五百億元稅收,稽徵成本低廉又方便。為了減緩提高消費稅對民眾的衝擊,則可研議把民生物品排除的可能 性,例如荷蘭採用雙軌加值稅制度,六%稅率適用在食品與飲料,一九%的稅率則適用旅遊、電影、理髮等服務業。

先進國家對可能壓抑新創企業及就業機會創造的資本利得稅(證所稅即是一種資本利得稅)反而較為謹慎。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張豐淦說:「這就像雞生 蛋、蛋生雞的道理一樣,資本利得稅如果輕重失當,可能落得經濟成長與稅收增加兩頭空的苦果。」張豐淦進一步指出,以內需為主,對貿易依存度較低的大型內陸 經濟體傾向課較重的資本利得稅;對貿易依存度較高的中、小型海洋經濟體,則比較不傾向課徵資本利得稅。「台灣需要怎樣的賦稅制度,與經濟發展的大方向有 關,須從整體去考量。」目前台灣不管是總體經濟還是金融市場,已出現嚴重疲態。尤其以往以成交量巨大、周轉率高著稱的台股,過去七、八年來因台灣在亞洲金 融競爭優勢的流失、國民所得低度成長、國內投資不足加上資本外流種種因素而趨於鈍化。二○○四年以前,台股成交金額一直穩居亞洲四小龍之首,○五年台灣首 度被韓國超越,○六年再被香港超越,從此台股成交量與香港及韓國的差距愈拉愈大。以去年一整年而言,韓國股市總成交金額是台灣的二.三倍,香港則是一.六 倍,新加坡與台灣的差距也在快速縮小中。

最好是效法韓國,只對大股東課稅政府不能漠視台灣經濟目前所面臨的瓶頸與台股所面臨的困境,只憑滿腔改革熱血與討好選民的公平正義口號,讓證所稅不經充分 討論與詳細評估就強度立法關山。如同哈佛大學教授Michael J. Sandel在其名著《正義--一場思辨之旅》(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強調,正義須從全民最大福祉、尊重個人自由以及發揚美德三點出發,讓這三者達到一個最佳平衡點。

綜觀賦稅公平、便民性以及經濟發展三個面向,韓國的證所稅版本最值得仿效。韓國證所稅採自然人免課原則,但上市公司持股三%以上或持股達一百億韓元(約 二.三億元新台幣),抑或在Kosdaq(類似台灣上櫃市場)持股五%以上,持股金額五十億韓元的大股東須課證所稅。法人的證所稅併入一般營利事業所得課 稅,外資法人則免課。

財政部提出證所稅版本宜與國際接軌。張豐淦會計師即建議,對長期投資的認定,美國與韓國均規定持股滿一年以上賣出所獲得股票資本利得,稅率上可獲得優惠, 財政部提出的版本要持有五年以上才能得到稅率優惠,時間顯然太長,台灣最好與國際同步,將長期持有的時間由五年調為一至二年。黃日松會計師則建議,如果真 要課徵證所稅,稅率也最好降至一○%至一五%之間。其次,要降低證所稅對市場流動性的衝擊,也可往提高課徵門檻方向修法,如免稅額從三百萬元提高至六百萬 元。

另外,現行上市櫃企業保留盈餘課一○%的規定也應檢討取消。理由是,免徵證所稅時,如果企業不分配盈餘,公司淨值升高,連帶使股價走高,公司股東可藉直接 賣出股票實現資本利得,規避稅金。所以保留盈餘額外加徵一○%,雖妨礙企業資本形成,卻是「必要之惡」。但是,如果復徵證所稅,就沒有這個問題,應取消保 留盈餘課稅的現有規定,否則目前台灣上市櫃企業資本不容易累積的問題仍得不到解決。

證所稅牽動的不僅是賦稅正義的問題,也攸關資本市場榮枯、經濟發展以及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消長。執政者與立法當局應以更大格局以及更宏觀的眼光推動賦稅改 革。台灣人民,尤其是台灣年輕一代,不要一個經濟福祉必須跟著陪葬的公平正義。

證所稅復徵

證券業恐遭急凍

衝擊1

中實戶與高周轉率的投機客下單量萎縮,台股周轉率與成交量下滑

衝擊2

流動性變差導致平均本益比惡化,降低企業在台掛牌上市意願,台灣籌資地位更形惡化

衝擊3

證券業與期貨業業務每況愈下,金融服務產業恐掀裁員潮,導致台灣失業率再上升

衝擊4

台灣整體金融國際競爭力弱化,影響國家經濟發展

賦稅制度宜與國際接軌

主要各國證所稅與證交稅制度比較本國自然人 本國法人 外國自然人 外國法人 證交稅稅率

(或類似印花稅)

台 灣

(財政部版本) 證券交易所得超過300萬元以上,稅率20%;持股5年以上,稅率10% 免稅額50萬元,併入最低稅負制,稅率12% 免徵 免徵 0.3%(賣出課徵)香 港 免徵。但專業投資人則須課15% 免徵。專業投資公司須課16.5% 免徵。但專業投資人則須課15% 免徵。專業投資機構須課16.5% 0.1%(買進與賣出皆須課徵)韓 國 免徵。但持有上市公司股權超過3%以上或持股市值超過100億韓元須課33%;持有1年以上,稅率降至22% 課徵。併入一般所得。稅率11%~24.2% 與本國自然人相同 免徵 上市公司0.3%,未上市公司0.5% 新加坡 免徵。但專業投資人須課0~20% 免徵。專業投資公司須課17% 與本國自然人相同 免徵 0.2%(買進繳納)美 國 課徵。稅率10%~35%,2013年後調整至5%~39.6%。持有超過一年稅率調降至0~15%,2013年調整至10~20% 併入一般企業所得稅,稅率15%~30% 免徵 免徵 無證交稅日 本 課徵。稅率20%,但目前暫時調降10%,2013年回復20%。損失可抵繳3年 課徵。併入企業所得,稅率15%~30% 免徵。但若賣出者為企業關係人,須課徵 免徵。但若賣出者為企業關係人,須課徵 無證交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5

高盛史詩級報告:大宗商品最痛苦的“冰河期”來臨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250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1-28 08:57 編輯

高盛史詩級報告:大宗商品最痛苦的“冰河期”來臨


高盛再出牛氣沖天的史詩報告,對大宗商品價格的預期做出了全線下調,並且對每一種商品的市場態勢都給出了詳細分析和模型研究。如果要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2015年,大宗商品仍舊逃不脫命途多舛的周期,然而,寒冬越是肆虐侵襲,春天越是步步臨近。

華爾街見聞對這份44頁的報告總結如下:

高盛調低對礦業大宗商品價格的整體預期,原因一方面是目前正在發生以及預期還會持續的成本通縮(cost deflation)現象,另一方面是需求增長的疲軟。下圖中的資產價格預期全面下調(括號中是原預期值):



全線下調,原因何在?

高盛解釋稱,進一步看跌大宗商品的首要因素就是成本通縮,這主要是由美元強勢、能源價格下跌、輸入成本下降、以及礦業生產力改善預期等因素驅動的。

高盛對此前幾輪大宗商品周期的分析顯示,生產力方面的增長還將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能夠抵消近期牛市中的效率損失(如圖)。這樣一來,工業成本曲線就將轉而下行,並趨於平緩。



此外,中國和歐洲的需求低於預期,也是高盛看跌大宗商品的原因之一。
類似的市場勢態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都有出現過,但是2014年的成本通縮速度更急,同時還伴隨著油價和外匯市場的劇烈動蕩。



高盛對基本金屬類大宗商品(銅、鋁、鎳、鋅、鋰)價格的短期預測如圖:



背道而馳的周期暗示未來大宗商品價格前景的低迷,這與2000年代“超級周期”時代恰好相反:在美國頁巖油革命的蓬勃發展下,油價不斷下滑,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於美國經濟的增長,從而導致大規模寬松政策逐步退出舞臺,進而導致新興市場的需求逐步減少,同時大宗商品的供應方面又不斷擴張,進一步促進美國經濟增長,周而複始,這一切又將進一步支持頁巖油革命。



不得不接受的——中國“新常態”

中國的經濟轉型仍在繼續。中國要改變由固定資產投資驅動GDP增長的經濟模式,轉變成更為依賴對大宗商品需求相對較少的模式,比如依靠服務業來驅動。而信貸增長疲弱以及打擊腐敗的行動導致了中國經濟增長趨緩,從而使得大宗商品需求減少。目前為止,受影響較大的是鋼鐵產業,高盛預計,2015-2016年間,銅也將成為重災區。



接下來,華爾街見聞對高盛報告中每一項大宗商品的情況分析做了匯總。


一方面,銅的主要生產國貨幣兌美元的貶值預期非常明顯;另一方面,銅的開采成本開始縮小:主要由能源價格下降(影響力占8%)、消費價格下降(32%)、服務價格下降(25%)、潛在的動力價格下降(10%)、勞動成本下降(25%)等因素驅動。

基於種種分析,高盛認為2015年對於銅來講又將是艱難的一年,即使中期來看,價格也不太有可能上升。但是長期來看,目前這一階段正是在為遠期價格回升做準備,高盛預計2017-2018年銅價會有所上漲。圖為高盛對未來幾年銅價的預期:



經過長達7年的熊市,鋁生產量的削減終於要在市場上有所反應了。
在中國之外的地區,鋁的供應量已經不再過剩,高盛預計價格會大幅上漲,漲幅可能會達到2007年以來最高水平。然而也不能夠忽視近期需求下降的問題,此外,還需註意中國的鋁供應量還在持續走高。



高盛對鎳的前景比較樂觀,認為目前的價格暗示了一個非常好的買入機會,尤其是相比於銅來講。雖然高盛下調了短期(3-6個月)鎳價預期,但是12個月內的價格預期並未調整,並預計更長一段時間內價格會有所上升。



高盛此輪對鋅價格預期的調整相對較小。一方面,全球需求在下降,但是另一方面,許多鋅礦(大於全球2%的礦)面臨停產。
高盛預計2015年鋅價小幅下滑,隨後的2016、2017年,鋅價將有較大幅度的提升。


黃金

雖然2013年中以來金價一直在下跌,但是下跌幅度小於高盛此前的預期。近期,有幾個因素有利於對金價提供支撐:

1.美國經濟數據不及預期
2.歐洲央行推出歷史性的QE
3.瑞士央行意外宣布瑞郎與歐元匯率脫鉤


然而,高盛仍然預計2015-16期間,金價將持續下跌。預計2015年第三季度起,隨著美聯儲加息的開啟,金價將重回下跌趨勢中。歐洲和日本經濟失速的局面,也是高盛看跌金價的理由。

高盛預計,未來6個月內、12個月內的金價預期目標分別是1270美元/盎司和1175美元/盎司,預計2015年底目標為1190美元/盎司,2016年底為1000美元/盎司。



石油
過去6個月間,油價大幅下挫50%,幾度崩盤。

高盛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油價將會反彈,到2017年,布倫特原油價格可能回升至70美元/桶左右的水平。



高盛對其他一些大宗商品前景的分析

鐵礦石:成本縮小加之產能過剩,意味著鐵礦石價格將進一步下跌。
鉑金:汽車生產增長疲弱,抵消了Euro 6帶來的積極影響,此外,南非蘭特兌美元的疲弱也限制了鉑金價格的上升潛力。
鈀金:是2014年成功避免被拋售的少數大宗商品之一。受地緣政治風險(烏克蘭危機)以及南非礦業罷工等因素的影響,高盛對鈀金的前景較為樂觀。
(來自華爾街見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466

中鋼股價四年新低,油管銷美萎縮八成 鋼價比白菜便宜 鋼鐵業冰河期來了

2015-11-09  TWM

停工放無薪假、財產遭查封、訂單大減??,鋼鐵恐成下個「慘業」,想迎向曙光,得再等好幾年。

台灣鋼鐵業會成為下一個雙D(面板、記憶體)「慘」業嗎?

答案是,可能性已經越來越高。因為從上游到下游,鋼鐵廠商都走在鋼索上,中國鋼鐵業龍頭業者鞍鋼已經放話,最冷的日子還沒有到來。

有多慘?第一幕場景是在台南。位在麻豆的老牌國內主力不銹鋼單軋廠千興,十月底宣布將停工一個月,替這波鋼鐵業產能停損潮開了第一槍,逾百名員工開始放無薪假,主要往來銀行已經開始和千興洽談調降貸款利率一事。

而位在官田的另一家鋼鐵上市公司威致,日前也傳出因業務衰退,無法即時清償應付貨款,遭債權人告上法院要求查封財產,衝擊威致股價,僅剩下一元左右。

警訊:中鋼賣老股救獲利

往南到高雄,別以為鋼鐵業慘況,只針對體質差的公司,現在連績優生中鋼也不優了!

受制於國際鋼鐵報價狂跌,中鋼今年第三季單月獲利創三年新低,還被迫要出清手中成本不到十五元的台積電老股來挹注獲利。

中鋼內部預估,即便對手中國寶鋼、武鋼有意減產,對營運已緩不濟急,全年獲利恐比去年腰斬。接下來,將逐步處分手中以投資為目的的股票來降低本業衝擊,今年每股盈餘恐僅能拚〇.六元。

中鋼的獲利不佳,不光是數萬員工年終獎金可能不保,受牽連更大的是中鋼股東們。

向來被認為是績優定存股的中鋼,計算至十月底的股價,即便還原權息後,仍創二〇一一年以來新低,等於將近一百萬名的中鋼股東全部套牢中。

如果把股東人數範圍擴大到整個鋼鐵股族群,在目前台股加權指數仍在八千五百點的位置,卻有一半以上鋼鐵公司股價連十元都不到。

換言之,鋼鐵業的不景氣,不光衝擊了台灣十二萬人就業,還重傷了超過一百萬人的血汗錢。

鋼鐵業唯一比雙D慘業好的是,負債規模相對小。

根據財報數據顯示,鋼鐵業在台灣各銀行的總舉債金額不如當初雙D慘業多,借款最多的前兩大就是中鋼和義聯集團。其中又以中鋼金額最多,到今年六月底為止, 負債總額為新台幣三千五百七十五億元;義聯集團中則以燁輝最多,金額也僅四百五十多億,其他家都在數百億到數十億元的規模。

就融資風險角度而言,不論是從資本公積與財務槓桿來看,中鋼和義聯集團都沒有值得擔憂的,至於其他小廠由於經歷過兩波不景氣(編按: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和二〇〇八年金融海嘯)的洗禮,各公司負債比率都大幅下降,包括豐興、盛餘連三成都不到,未來將不會出現當初雙D慘業因為總債務衝破一兆,綁架銀行團強迫紆困的道德風險困境。

但鋼鐵業接下來就會出現許多彊屍企業,因為獲利不夠支付稅款和利息、營運支出,只能不斷跟銀行團借新還舊,維持現金流量而不被抽銀根;而銀行團也因資金爛頭寸過多,在確保債權和支持政府政策的前提下配合演出。

後市:三利空短期沒起色

雖然沒有面臨記憶體產業的倒閉風險,但就這波鋼鐵業不景氣的成因來看,景氣春天還在遙遠不可知之處。

首先,是中國鋼鐵業流血輸出的態勢,並沒有改變,目前中國鋼材銷售結算價不到人民幣一.六元/斤(編按:五百公克),等於比白菜還便宜。中國鞍鋼集團董事 長、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張廣寧形容,當前的中國鋼鐵業,不僅是「冬天」,更是「冰凍期」,但最冷的日子還沒有到來。

加上各國減產速度緩慢,包括韓國浦項、日本新日鐵、越南和歐美等大鋼廠都還在以拖待變,中國廠商也不願提早喊退,對照當初記憶體產業,全球在英飛凌退出、 爾必達倒閉後,最後只剩下韓系三星和海力士,以及美系美光、華亞科兩大陣營,才迎來一波大反彈,可以想見鋼鐵業要想藉由整併和退場潮來看見曙光,恐怕要數 年才看得見。

另外,國內房地產景氣衰退,以及公共建設支出,受限於預算,以及民眾對於

閒置公共建設反

感,使得國內建築

用鋼鐵銷量難以成

長,鋼鐵業要依賴內需市場,避開這波寒冬相當不易。

而原先期待美國

頁岩油開採熱潮,

可創造一條新生

路,但受到國際油價狂跌,導致美國

油氣開採業者財務

崩盤,限縮資本支出,連帶讓台灣輸

油氣管生產大廠中

鴻、高興昌及燁輝等鋼廠,最近銷美鋼管訂單月銷量大幅萎縮八成以上。

未來即便油價回穩,開採業者為了穩住油價,以創造現金流來還債,也將減緩開採項目,台灣業者想要盼到訂單早日回籠,恐怕仍是只能祈禱。

在這三重利空烏雲籠罩不散之下,接下來這個年對於鋼鐵業員工、家庭和龐大股東們都將備慼煎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57

樓市進入冰河期 地產代理絕境求生實錄

1 : GS(14)@2010-12-15 23:44:27

http://www.eastweek.com.hk/index.php?aid=9858
○八年爆發金融海嘯,全球股樓大崩圍。地產代理界兩名殿堂級人物,美聯和中原大老闆黃建業及施永青,先後以進入「冰河時期」來形容樓市交投死寂的恐怖市況。
上月政府出重槌打擊炒家,整體交投應聲急挫,十大屋苑成交宗數按月大減四成二,並且相繼錄得減價及撻定個案,樓市儼然步入「小冰河期」。靠食佣的地產經紀首當其衝,有代理行生意即時唔見八、九成,前線經紀更慘,部分人要「食白果」,連飯碗亦隨時不保。
幾個月前有代理仍歡天喜地一年袋三次花紅,如今卻要齊齊度橋熬過隆冬。雖然本月中的業界大遊行已決定暫緩,但不代表問題解決,業界仍然憂心忡忡。
政府出招後,樓市交投大插水,經紀行內水盡鵝飛。

「政府上個月出招後,十間分行只做過一宗租務同一宗合作買賣,還要是二百萬『樓仔』,百分之一佣金要分一半,衰過做租盤!香港九間行一個月皮費過百萬,十日做得萬多元生意,點頂得住!」扎根北角二十六年的寶豐物業老闆娘朱建蘭,狂「呻」日子難捱。
除了一間深圳分行,朱建蘭的生意全部集中北角區,「幾次樓市大跌都捱得過,好似九七年,由五間分行減至兩間,○三年沙士差一點,要賣兩間舖出糧畀夥計,早兩年金融海嘯個市好快反彈,算是平安度過,但今次喺生意額大跌九成!沙士都見到曙光,今次呢一浪,連自己都無信心!」
朱建蘭(前)及兒子余家旗大呻被政府拖累無生意,要求政府微調額外印花稅內容。


賣樓出糧找數政府重招打壓樓市趕絕炒家,靠密密食佣的地產經紀亦齊齊中箭,事關炒家快買快賣,經紀來來回回好快賺到幾次佣。市場無得炒,直接影響整體樓市氣氛,用家個個作壁上觀,買賣兩閒,交投自然萎縮,經紀收入即時暴跌。
六年前跟隨母親朱建蘭入行的余家旗,站在剛完成翻新的城市花園分行門口大吐苦水:「如果知道政府出招,一定不會出錢翻新裝修!」
他說,政府突如其來「一刀切」,無人估到出手那麼重,「買樓永遠講氣氛。其實炒家佔市場不到一成,九成幾都是用家,但九成幾人會睇着不到一成的炒家做頭!」
上月底朱建蘭(前排中)以香港地產代理商總會主席身份與近二十名同業召開記者會,揚言半年內交投無起色,將有一萬名地產代理失業。

住宅交投氣氛轉差,連帶舖位買賣亦遭政府「點穴」。余家旗透露,上月十九日政府出招前,剛談妥五宗舖位買賣。「合約都準備好,只差簽名落定,但政府一出招,所有客即刻叫停!新招雖然好似同舖位無關,但氣氛不同,大家都抱『睇定啲』心態。」說時他不停翻着五份已劃上大交的合約,每份涉及三、四十萬佣金,難怪罵得咬牙切齒。
既然生意無得做,公司發展亦要叫停。余家旗說,寶豐一年前開拓工商舖部門,上月睇中旺角一層二千方呎寫字樓,準備進軍九龍區,豈料政府突然出招,惟有叫停整個計劃。「原本搵咗二三十個有十年經驗以上的經紀埋班,如今都無辦法。」
市況大逆轉,他坦言作了最壞打算。「惟有諗辦法『縮皮』,但不知道縮得乜,最壞打算是賣舖、賣樓出糧找數!」
寶豐物業原本有近二百萬元的舖位佣金收入,政府突然出招,買家即時打退堂鼓,見財化水。


未知守到何時有老闆「牙痛咁聲」,亦有人保持樂觀態度。獨霸屯門市場七成交投的祥益地產老闆汪敦敬,以「審慎樂觀」形容自己心情,「始終經歷過多個樓市高低浪,未至於世界末日,而且政府出招兩星期後,市場交投已回復六成。」
他憶述政府出招後一個星期,屯門區成交即時不見八成,仍然猶有餘悸:「真的有少少如臨大敵!」當時祥益三十間分行中,新屯門中心一間要「食蛋」,「第二差是兆禧苑分行,以往十日有七宗成交,如今只有一宗。好彩公司條大數無問題,會計都未通知我話見紅!」
汪敦敬身為老闆,說得輕鬆,旗下員工卻個個頭痕。入行九年的Jerry算是祥益「好數」的前線經紀之一,亦大歎生意起碼少了一半,「經我手的撻定個案都有三宗,個個客話睇定先算,唔知要守到幾時。」
他雖未至於節衣縮食,但已戒掉出入伸手截的士的習慣,最近更順手戒煙。「部iPhone個套裂了,原本打算畀藉口自己換部iPhone 4,現在都不敢換。」
面對樓市隆冬,代理用盡不同方法,催促買家入市,「炒家失業」亦成為鼓勵用家入市的字句。


經紀:靠底薪死頂事實上,地產經紀大都是打工仔,代表八成從業員的地產代理業界聯席會議估計,政府的措施可能打爛一萬個經紀的飯碗,故上月底一度揚言要搞大遊行,如今雖暫緩上街,但仍忙於向立法會議員「求救」。現時本港三萬多名地產經紀中,有一萬人入職不足兩年,當中七千多人更是今年才入行。
一名有超過十年經驗的資深代理直言,經紀行業是「旺市搵埋淡市用」。「市旺時佣金可以相當和味,基本月入二、三萬,Top Sales月入過十萬大有人在。不過樓市不會長旺,淡市一來就要勒實肚皮,隨時連續兩、三個月靠幾千元底薪過活!」
代理界近年愛用「搵食指數」,推斷前線經紀的搵食情況,指數愈高,代表地產經紀愈好景。該指數以一個月的買賣宗數,成交總值及同月經紀人數統計。
以上個月為例,每名代理的平均佣金收入約一萬二千多元(未計算底薪部分),雖然較○八年底金融海嘯時高出逾四倍,但亦難言豐厚,加上數字滯後,仍未反映政府出招後的市況,估計下月平均佣金收入勢跌破萬元大關。
原本打算買新手機的Jerry,怕生意淡靜會維持長時間,開始減少個人開支。


新仔隨時執包袱入行即駐守加州、錦綉的美聯助理聯席董事潘皜民(Coleman)估計,新入行的經紀,極可能捱不過今次樓市隆冬,特別是近兩年入行的代理,最容易被淘汰。「近年上水、元朗有多個大盤,吸引不少新人入行,保守估計區內代理人數由一年前約百二、三人,大幅增加至目前近二百人,相信今個月區內八、九成代理都要『食白果』。」
以他負責的兩個主要屋苑為例,政府出招後至今,成交合共不足十宗,就算加上租務,亦差不多八個代理得一個「有得食」。「以往加州、錦綉平均每個月有五、六十宗成交,未來幾個月最多只有十至二十宗。」
美聯助理聯席董事潘皜民預期,未來半年肯定是一場代理淘汰戰,近兩年才入行的新人可能加入失業大軍。

僧多粥少下,身經百戰的Coleman亦感到寒意。「今個月人工隨時較上月勁減六、七成!好在早前天巒推售賺不少,應該仍夠食。自己亦有帶Team,如果只靠食Override(全區利潤分成),今個月一定賺得更少。」
他不諱言樓市大旺時,代理相當易做,「旺市係買家主動搵你,早前天巒開售,有買家考慮十五分鐘便跟你買間過億元大屋。現在市淡,買家可能睇三、四十次樓,仍然是十五十六做不到決定。」
要安然度過冰河期,Coleman認為只有靠勤力搭夠。「好似做豪宅代理,如果業主根本不識你,隨時連帶客睇樓的機會都無,代理淡市時都不勤力,不肯多花時間聯絡業主,一定無得撈!」

中型經紀 逆市發圍半杯水各有看法,有中型代理老闆趁樓市進入寒冬期逆市擴張,準備大地回春時食大茶飯。
一直雄霸屯門的祥益地產,兩年前趁金融海嘯大行狂縮分行下,成功在天水圍搶灘,目前不單佔了區內居屋市場八成生意,連私樓市場亦足與大行分庭抗禮,吞掉四分一個大餅。
食髓知味,老闆汪敦敬準備照辦煮碗逆市發圍,今次目標是元朗區。「準備半年內殺入元朗大馬路,在那邊最少開三間分行,投資約一千萬元,如果位置靚,業主又肯放售,會額外加碼買舖!」
今年首十一個月樓市交投暢旺,各大地產代理紛紛爭舖開分行,搶高經紀舖位租金。在金融海嘯成立的置業18,近月續租時亦被業主獅子開大口嚇窒,老闆張肇栓笑言:「政府出手,正好解困!」
他說未來三個月,會乘舖租下調,拓展工商舖、測量師行及港島區住宅市場,預計投資約二千五百萬元,「到明年底,分行數目會由二十間增至四、五十間!」
汪敦敬表示,祥益會以慣用的「點、線、面」攻勢攻入元朗區,打算半年內在該區開最少三間分行。


四大代理 淡市對策中原地產:傾談中的新舖位租賃即時叫停,已簽訂租約分行則照常開業。人手方面,實行「零增長」計劃,只會填補現有空缺,不會額外聘請人手。
美聯物業:減慢開分行步伐,個別租金較高分行,傾談新約時會要求業主減租,或不再續租,暫未有裁員計劃。另外,將發動一人一信表達意見。
香港置業:不會大幅擴張,暫未有計劃裁員及縮減分行,短期內不會進行大型招聘。
利嘉閣地產:採取漸進式擴張,會繼續找尋合適舖位開設新分行,暫未有裁員及減少分行計劃。

近四年代理搵食指數走勢圖
2 : martin845(1570)@2010-12-16 00:03:54

根據最近一次睇樓經驗
業主唔肯減
買家如我卻不肯追價
結果就是樓價無乜點跌
但代理得個做字
不斷帶人睇樓
賺到錢的卻少之又少
不過做得呢行無理由唔知
賣得無得做淡沽空
預左好天收埋落雨柴

只是我很奇怪
如果我係那些sales
明知我呢d有心買的人
不是玩玩下,係咪應該俾小小誠意follow下呢

誰知個個都無乜心機跟進
究究其其
雖則話預左呢段時間靜啫
咪當儲下客囉
話唔定幾個月後黎個大插插
到時我都會搵你先啦
真奇...
3 : 龍生(798)@2010-12-16 21:41:48

非也非也,如果心態積極,為人上進,都唔駛去到如此田地,做得呢行的後生仔,多少有的問題,所以有人話,一成人食左九成佣,其中自有道理。
4 : GS(14)@2010-12-16 22:22:58

可否講多一點呢?

所以,我就有新的計畫,但是未來的事,還是一步一步來吧...
5 : 龍生(798)@2010-12-18 00:11:56

邊部份講多點? 關於地產經紀的??

你的新計劃是...?
6 : GS(14)@2010-12-18 14:20:11

太多計劃會搞到無目標,搞好財經這塊才算
7 : 龍生(798)@2010-12-18 22:03:21

對呀...但近來....個個都去了寫大秘寶...無人理我個維基....
你睇文魚篇大作....
抑揚頓挫
高低起伏
兼而有之...睇到我高潮迭起...潮吹失控...

雖則我寫緊個篇都唔少野...

ps. 都唔係創版....死未....
8 : ksw(1423)@2010-12-20 18:18:12

龍生, 唔好整濕個板好wor!

等你佳作誕生啊
9 : 亞力士(1473)@2010-12-20 20:00:13

8樓提及
對呀...但近來....個個都去了寫大秘寶...無人理我個維基....
你睇文魚篇大作....
抑揚頓挫
高低起伏
兼而有之...睇到我高潮迭起...潮吹失控...

雖則我寫緊個篇都唔少野...

ps. 都唔係創版....死未....


八下 乜東東來的?
10 : GS(14)@2010-12-20 22:18:04

10樓提及
8樓提及
對呀...但近來....個個都去了寫大秘寶...無人理我個維基....
你睇文魚篇大作....
抑揚頓挫
高低起伏
兼而有之...睇到我高潮迭起...潮吹失控...

雖則我寫緊個篇都唔少野...

ps. 都唔係創版....死未....


八下 乜東東來的?


見到下面右手邊,你隨便按一個就知
http://wiki2.zkiz.com/doc-view-55

文魚真是寫得好好gar,十個讚
11 : 龍生(798)@2010-12-26 02:10:46

三文魚見到一定好感動...

我篇大作仍在趕穚中

如想止痕, 請先睇住8239

我都花去好多心機呢
12 : kamfaiAthrun(1488)@2011-01-10 11:54:57

4樓提及
非也非也,如果心態積極,為人上進,都唔駛去到如此田地,做得呢行的後生仔,多少有的問題,所以有人話,一成人食左九成佣,其中自有道理。


可否講多一點呢? x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052

內房融資冰河期 1月零發債 佳兆業拖累 集資遠遜去年同期468億

1 : GS(14)@2015-01-26 12:36:0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126/news/ec_eca1.htm



【明報專訊】遭佳兆業(1638)債務違約事件拖累,內房股發債集體陷入停滯,今年1月尚未發行過任何一筆離岸債券,相對去年1月內房發債活躍,合共發行超過10筆集資60億美元(約468億港元)。有中小型內房商料今年上半年發債都會較為艱難,條款將更為苛刻。


1月原為內房發債高峰期,據Dealogic統計,去年1月內房共密集發債15筆,佔據全年發債數近四分之一。然而今年好景不再,自去年底佳兆業接連爆出4億港元銀行貸款及2300萬美元債息違約後,引發境內外投資者恐慌。有外資投行債券分析師指,目前大小內房商發債都已叫停,因目前債息將非常高,冰凍期持續多久要看佳兆業事件後續影響。

定價變難 花樣年債息至26厘

佳兆業違約風暴拖累內房債券成「燙手山芋」,投資者恐慌拋售令債價齊跌。佳兆業「出事」前大部分內房債息已高達12至13厘,如今更難定價。同為深圳房企的花樣年(1777),一隻2016年到期人民幣債,債價由年初至今大跌14%,孳息率已至26厘。北京中小型開發商當代置業(1107)一隻2017年到期人民幣債,孳息率也升至17厘。當代置業財務總監王強表示,佳兆業事件令公司「很受傷」,不僅債價跌,原計劃今年1月發債,目前也受市場波動無法進行。他料投資者為避險,借款條件將更苛刻。廈門開發商禹洲地產(1628)財務總監邱於賡則坦言,今年上半年內房發債都將很困難,尤其剛上市、尚未發行過離岸債券的中小型內房股。

中小房企 發債最困難

去年內地樓市經歷蕭條一年,整體銷售按年跌6.3%,其中中小型內房股銷情更為慘淡,普遍銷售僅完成目標7成或以下,資金回籠情況堪憂。原本作為重要融資渠道的離岸債券發行又受阻,令今年中小型內房股融資環境雪上加霜。

有外資投行債務主管預計,佳兆業事件後,投資者將更青睞規模大,評級良好的開發商。但他又指出,上周內房債價普遍有小幅回升,相信有回暖的勢頭。當代置業和禹洲地產則均表示,今年將更多選擇企業債、股權融資等境內融資方式。

明報記者 甄佳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4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