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農村“兩權”抵押貸悄然推行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372.html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所提出的“探索農村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可抵押”的改革方向,正在金融機構一線悄然推進。有些縣相關貸款發放余額已經超過5000萬元。這是《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近期在廣東、湖南、甘肅、重慶等多個貧困縣調研時發現的。

貸款規模尚小

去年以來,相關政策細則密集出臺。先是8月國務院下發的關於開展農村“兩權”(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今年3月,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暫行辦法》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暫行辦法》。

“兩個辦法”從貸款對象、貸款管理、風險補償、配套支持措施、試點監測評估等多方面,對金融機構、試點地區和相關部門推進落實“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明確了政策要求。近期,銀監會與國土資源部又聯合印發《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對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業務進行了詳細的規定。

此前,國務院確定在北京大興區等232個試點縣(市、區)、天津市薊縣等59個試點縣(市、區)行政區域試點“兩權”抵押貸款。

目前在全國許多試點地區,金融機構對“兩權”抵押貸款已經展開探索。

此前有機構估算,目前中國農村估算可流轉的土地價值約100萬億元,其中耕地約40萬億元、林地20萬億元、宅基地40萬億元。在國家扶貧攻堅的大戰略背景下,用金融撬動部分土地資源做抵押貸款,既利於扶貧攻堅,也能為金融機構拓展巨大市場。

在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廣東省清遠市,農業銀行清遠分行推動的“土地流轉貸”截至目前已向農戶發放了50萬元“土地流轉貸款”,並啟動向12戶專業大戶投放450萬“農地流轉”貸款的預案。在清遠市陽山縣,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作為抵押擔保的貸款產品——“流轉易”貸款,截止2016年4月末已累計發放金額5285萬元。

除了土地承包使用權的抵押貸款外,金融機構還在積極結合當地特色試點房權抵押貸款。在旅遊業發達的重慶武隆縣,當地農業銀行推動的房權抵押貸款一共抵押33戶、余額218萬。此外,該行發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459戶,貸款余額為2195萬。

在這些地區,前期土地確權頒證工作都比較深入。

土地的確權是金融化的前提,但相關工作並非易事。金融機構缺乏推動土地確權工作的意願和能動性,而地方政府在土地確權中也會遇到諸多難題。其中之一,便是零碎化土地整合與糾紛。

以清遠市陽山縣政府為例,該縣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作為抵押擔保的貸款產品——“流轉易”貸款,截至2016年4月末已累計發放金額5285萬元。該縣副縣長唐存偉告訴本報記者,陽山作為廣東省的貧困縣,特點之一便是石灰巖土地零碎化問題嚴重。這其實在中國廣大農村偏遠貧困地區廣泛存在。

“1981年土地第一輪承包時,農戶土地曾按照好、中、差和遠、近等較為籠統的標準進行了分配。到1999年個人承包土地時,農戶零碎化的土地並沒有進行整合,每家每戶平均擁有十多塊細碎土地。這給縣政府土地確權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在整合與確權的過程中也引發了許多糾紛。”唐存偉說。

“目前金融機構試點‘兩權’抵押貸款較多的地區都是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情況較好的地區。而一些確權登記不完善的地區則使得金融機構試點‘兩權’抵押貸款無從下手。”農業銀行廣東省分行副行長黃騰江對本報記者表示。

不良處置各有探索

按照本次銀監會下發的暫行辦法中指出,抵押財產價值減少時,銀行業金融機構有權要求恢複抵押財產的價值,或者要求借款人提供與減少的價值相應的擔保。借款人不恢複財產的價值也不提供其他擔保的,銀行業金融機構有權要求借款人提前清償債務。

此外,借款人未清償債務或出現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折價、拍賣、變賣抵押財產等合法途徑處置已抵押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所得價款由銀行業金融機構優先受償。

同時,國家法律法規、城鄉建設規劃及土地市場供求等因素發生重大變化,對抵押財產價值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或導致其流轉權能受限的,需上報地方銀監局。

一旦“兩權”抵押貸款事後真正出現風險,如何變現經營權?李亮說,這就需要一個“兩權”交易平臺。記者在采訪中有多家金融機構反映,由於“兩權”在抵押時缺乏完善的市場價格,前期銀行在貸款時不好定價,後期一旦貸款人違約,銀行手里的抵押物也無法按市場價處置,這就需要一個能夠為“兩權”變現的市場。

目前在清遠市,陽山縣土地經營權交易網站的電子化建設在全省最完善,使用率最高,金融機構可以在交易平臺上進行流轉。

在談到“兩權”抵押貸款價值如何評估時,李亮表示,該行目前采用農行內部內評的方式,按照實際的交易,采用成本法進行測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價值。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所研究員杜曉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土地承包使用權流轉平臺普遍缺乏經驗,尚處於試驗階段。對於土地使用權是否能夠在縣域甚至更廣範圍內交易還沒有統一標準。如果擴大流轉範圍,會出現外來企業到試點縣內圈地的現象,其中一些企業可能會因為缺乏農業生產經驗而出現土地撂荒,甚至改變土地使用用途。

然而將土地承包使用權流轉範圍圈定在村內似乎也有問題。唐存偉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土地使用權實際交易過程中,如果債務人違約,土地承包經營權將被銀行收走,此時同村人會因為鄰里或親戚關系放不下面子,不好意思接手,而銀行似乎只能將土地使用權轉手給本村人。

農業銀行重慶市某農戶金融部負責人也贊同上述觀點。他說,在當地做宅基地流轉交易平臺並不靠譜。理由是同村之間,如果一戶的宅基地由於貸款還不上被銀行處置,同村的人很難抹開面子接手。

在重慶,中國農業銀行武隆支行試點“兩權”抵押貸款是在2011年7月重慶市農行出臺《中國農業銀行重慶分行農戶貸款“三權”抵押貸款管理辦法》之後,截至目前,該行不良貸款余額378萬,不良率占比為0.10%。該支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試點“兩權”抵押貸款並沒有使得該行不良率有明顯上升。

此外,地方政府也在完善“兩權”抵押的風險分擔機制。以武隆縣為例,該縣政府建立500萬元風險補償金,農行將放大10倍提供5000萬農業信貸。如果這類貸款出現風險,農行和武隆縣的政府補償基金按照50%對50%進行分擔。

農行重慶巫溪支行副行長告訴記者,正是有了政府的風險補償基金,在農民住房抵押權真正出現不良的時候,銀行並不會強行處置農民的住房抵押權,而是試圖借助政府的力量收回貸款,必要的時候還會啟動風險補償基金。“截至目前,我們只發生過兩起不良。”

截止今年3月,全縣農村產權交易項目共有293宗從農村集體資產資源成功交易,總交易額為5817.54萬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896

廣西銀監局探索“兩權”抵押貸款   優化供給破解農村金融“四缺”

10月25日,廣西銀監局以“加大改革力度 優化金融供給 全力譜寫‘三農’金融服務新篇章”為主題亮相第77場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

廣西是農業大省區,農村人口數和農業增加值均排全國前十,糖料蔗、桑蠶、木薯等農產品產量全國第一,是全國最大的冬菜基地。但是大而不強不優,面臨農村貧困人口多、農業生產效率不高等問題。廣西銀監局立足區情,引“金融活水”澆灌“普惠之花”,走出一條具有廣西特色的“三農”金融發展之路。

目前債轉股試點已在國家層面獲準推進,針對廣西省轄內債務負擔沈重的企業債轉股意向,廣西銀監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趙汝林對《第一財經日報》回應稱,企業存在債轉股需求,但目前轄內的企業多在債轉股的準入資質和標準方面不符合要求,債轉股完全遵循市場化原則,監管部門不過多幹預。

探索“兩權”抵押貸款

為了穩定信貸投放,為實體經濟註入活水,在保增長方面,銀行金融支持彌足重要。對此,趙汝林表示,將出臺指導意見,強化監測考核,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9月末,全區涉農貸款余額6595億元,比年初增長10.9%,階段性實現“涉農信貸持續增長”目標。

今年6月,中國銀監會、國土資源部聯合印發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管理暫行辦法》,在政策層面拉開了土地經營權貸款的序幕。廣西銀監局創新擔保方式,“破冰”融資困境。在田陽、田東等8個縣出臺“兩權”抵押貸款操作辦法,大膽先行先試。

以百色市為例,百色市祥周鎮模範村香蕉種植基地以土地承包經營權作抵押,得到貸款累計9600萬元。如今該基地年產香蕉3萬噸,產值1.2億元,主要銷往京滬等地。再比如,在玉林農村改革試驗區建立縣、鄉、村三級農村產權糾紛調解仲裁機構,集中辦理農村產權抵押登記業務。9月末廣西 “兩權”抵押貸款余額6.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2%。

“兩權”抵押貸款落實到操作方面,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信用社聯合社黨委副書記唐誠希介紹,農信社在大膽探索金融服務產品的創新,在著力解決廣西普惠金融“活”的問題上做了嘗試。該農信聯社推進農村林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等三權抵押貸款業務。把農民手中的資產變成真金白銀。今年在國家確定的田陽、田東、象州、武鳴、東興、玉林市區、北流、興業等8個試點縣(市區)指導當地農村信用社推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指導田陽農商行試點推出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業務。

對於“兩權“抵押貸款的試點情況與前景,趙汝林表示, “兩權”抵押貸款在農村的推廣銀行業做了積極探索,探索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從廣西情況看,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住房產權的抵押貸款有突破,只能說是有突破,沒有大規模的發放,因為它面臨確權與流轉的問題。但通過這一年多的努力,今年有所突破,發放了6個多億的貸款。

優化金融供給破解“四缺”難題

趙汝林表示,相比城市金融而言,農村金融“更缺服務、更缺資本、更缺支持、更缺信用”。這“四個更缺”歸根結底是農村金融供給和需求不相對稱的問題,要破解這種局面,必須深化金融改革,優化金融供給。為此,廣西銀監局把脈問診,找準農村金融服務的薄弱環節,優化金融供給破解“四缺”難題。

針對缺乏支持問題,廣西銀行業“私人定制”農業特色產業貸款品種。引導轄區銀行業重點支持自治區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金融服務覆蓋率達62.5%。農行廣西省分行聚焦糖業等優勢特色產業,推廣“銀行+產業龍頭企業+上下遊客戶”的全產業鏈金融服務,創新推進“金穗甜蜜貸”,助力廣西糖業“二次創業”。9月末,廣西優勢特色農業產業貸款余額412.6億元,較年初增加20.2億元。

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廣西銀監局以農戶信用信息平臺和農戶信用評價體系為基礎,積極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以全國首批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地區百色為樣本,在全區逐步複制推廣,目前全區已建立426萬戶農戶信用檔案,發放貸款1327億元,農業、農村發展得到更多金融支持。

唐誠希表示, 今年上半年,廣西區農村信用聯社成立三農小微金融部,具體負責開展金融精準扶貧工作。全區農信社建立農戶信用檔案520.01萬戶,評定為信用農戶有295.64萬戶,占已建立信用農戶數的56.85%,創建了141個信用鄉鎮、2093個信用村、4333個信用組。同時,創新推進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首創推出農民誠信獎勵與失信制約辦法,對誠實守信的農戶主動調增其授信額度,主動下調其貸款利率,有力地促進了廣大農村形成誠實守信的氛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559

農村“兩權”抵押貸悄然推開 浙江農信貸款超百億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議所提出的“探索農村承包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可抵押”的改革方向,正在農村金融機構一線悄然推進。目前,浙江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圍繞林權、農房、土地承包經營權“三權”抵押貸款累計放貸額已經達到113.52億元。這是第一財經記者日前在浙江省調研了解到的情況。

此外,11月4日,浙江省政府轉發了該省農信社制定的《進一步推動實施浙江農信普惠金融提升工程五年行動計劃(2016年-2020年)》提出,到2020年末,將累計投入100億元用於普惠基礎設施建設。

在中國金融論壇·普惠金融創新發展(浙江)峰會上,浙江省副省長朱從玖表示,浙江將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以及G20峰會關於普惠金融的有關共識,結合數字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等要求,堅持方向、創新方式、提升質量,不斷深化普惠金融的發展。

“三權”抵押貸款超百億

2015年8月,國務院下發的關於開展農村“兩權”(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指導意見,今年3月,人民銀行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抵押貸款試點暫行辦法》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暫行辦法》(下稱“兩個辦法”)。

“兩個辦法”從貸款對象、貸款管理、風險補償、配套支持措施、試點監測評估等多方面,對金融機構、試點地區和相關部門推進落實“兩權”抵押貸款試點明確了政策要求。

目前“兩權”抵押貸款已經在浙江省內推開。浙江農信圍繞農村產權改革,創新推出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農房)等“三權”抵押貸款。根據浙江農信普惠金融報告2016,目前浙江農信林權抵押貸款45.56億元,占全省銀行業52%,支持了3.63萬戶農戶。

此外,浙江省農房抵押貸款60.5億元,占全省銀行業58%,支持2萬戶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7.46億元,支持802戶農戶。浙江農信林權、農房、土地承包經營權“三權”抵押貸款累計已達113.52億元。

浙江省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和農民住房財產權“沈睡的資源”之所以能夠變成“流動的資本”,其中少不了政府對於土地確權以及流轉平臺的相關配套工作。

朱從玖在上述論壇峰會上稱,浙江14個縣是全國農村兩權抵押貸款的試點縣,這些地方積極推動農村產權的確權、登記,探索推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住房財產權,著力盤活農村“沈睡的資產”。

與此同時,走在前面的浙江省“兩權”金融創新,始終嚴控風險,銀行資產質量沒有出現承壓的跡象。截至2016年9月末,浙江省農信系統不良貸款率2.31%,低於全省銀行業0.28個百分點,2015年全年實現凈利潤195億元,占全省銀行業的三分之一,在經濟下行壓力下,農信機構創新放貸手段,凈利潤逆勢增長。

利用科技實現普惠金融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表示,傳統意義上我們金融機構是采用抵押品、擔保等方式管理信用風險,但是小微企業、“三農”等領域卻難以提供相應的擔保品,導致小微企業、“三農”融資難。

但是,現在金融企業可以利用用戶在商業活動形成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如POS機這些數據會幫助金融機構利用歷史數據,通過統計的方法對借款人進行精細化分析和判斷,能夠精確地實現對同一類借款人的信用測量以及定價。在現在大數據時代,尤其是在電商下鄉興起以來產生的大數據,可以更好地模擬消費者行為,更好地測量不良率和定價,設計出更好的產品。

徐忠表示,科技金融在中國還是大有可為,目前中國還有8億農民,仍然有1500多個金融空白鄉鎮。這些地方正規金融機構不願意去,而目前設立的村鎮銀行又未到這些地方,可以通過科技金融的方式來進行覆蓋。在中國發展科技金融解決普惠金融還有很多“硬件”優勢,從物理條件來看,我國手機銀行發展的硬件已經發展成熟,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95%,手機網銀規模超過5億戶,三大運營商全面采用4G牌照,我國采用科技金融扶貧的條件已經具備。

螞蟻金服副總裁徐浩在上述論壇指出,移動互聯、大數據、雲計算、生物識別、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應用,極大地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務能力,目前,不管是邊遠地區,還是弱勢群體,都基本能平等享受金融服務。

據了解,在整個浙江,隨著“互聯網+”公共服務的合作深化,已經誕生了全國第一個省級政務服務及政務雲平臺 、全國第一個省級的統一公共支付平臺、全國第一個采用實人認證進行省級政務服務的平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