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美股市孽緣:如何理解中國股市與美股的反差 作者:程實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42
緣分,真是一個奇妙的東西。你儂我儂的牛郎織女,還真經不起長相廝守的朝朝暮暮;你損我貧的歡喜冤家,反而沒得鵲橋也不會朝秦慕楚。兩情若在久長時,不在於朝夕同步,而在於情系處處,人與人如此,國與國亦然。

說到歡喜冤家,中國股市和美國股市應該算是非典型的一對。乍一看,兩者似乎完全獨立,美國股市那是出了名的市場成熟,中國股市的不可理喻則是芳名不淑,理論上兩者應該沒啥糾葛。即便有些糾葛,畢竟都是股市,想來也會是你好我好的關係,但詭異的是,

兩者之間偏偏是段「你若安好,我就不好」的孽緣。

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股市在經濟衰退影響下先是經歷了一波大跌,幾乎同時,中國股市卻在4萬億刺激下拉開了一段超跌反彈;隨後,美國股市藉著實體經濟強勁復甦的勢頭,又經歷了一波持續上漲,甚至連續刷新歷史新高,而這一段美股激情歲月裡,中國股市卻又整夜徘徊在解放前,遲遲沒有與經濟崛起相對稱的股市表現;最後,就在最近這一個月,美股終於強極則辱,幾天就跌完了2014年全部漲幅,中國股市卻溫潤如玉,呈現出一反常態的連漲態勢。

如何看待這段孽緣?解釋為巧合,比較省事,也還算專業,更不容易招致股民吐槽;不過,捫心自問,這巧合巧得久了,就不那麼像是巧合了。所以,筆者以為,還是應該努力去尋求一些非巧合的解釋。

首先,中美股市的孽緣可以從經濟週期錯位去理解。雖然股市未必是經濟增速的晴雨表,但大多數時候還是經濟增質的晴雨表。危機以來,美國和中國的經濟週期基本處於錯位的狀態,如此背景下,美國潛在經濟增速先降後升再趨向平坦,中國經濟則先是由於快速崛起而地位提升,隨後增長不平衡性凸顯,再然後又開啟了改革深化的征程,經濟增質先升後降再升,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節奏,導致中美股市也出現了走勢錯位。

其次,中美股市的孽緣可以從貨幣政策錯配去理解。經濟週期的錯位自然導致兩國貨幣政策踩上了不同的節點。儘管危機之後,貨幣寬鬆是全球大趨勢,但隨著時日變遷,全球復甦分化加劇,政策差異漸次加大,進而導致兩國股市所處的貨幣環境越來越有所不同。特別是最近一段時期,美聯儲加息預期漸重,中國卻偏向定向寬鬆的微刺激,給兩國股市帶來了截然不同的趨勢影響。

此外,中美股市的孽緣可以從全球資金配置角度去理解。全球化的推進,已經打通了各國金融市場之間的隔板,從某種意義上看,美國股市和中國股市可以說是同一個大市場中的兩個板塊。相對於整個大市場而言,危機後的國際資本還是有限的,這就使得全球性上漲缺乏足夠支撐,而國際資本基於各種理由的跨境流動則導致了板塊間的走勢輪動。中美不僅是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同時也是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兩個集團的代表,兩個板塊的此消彼長反映了市場對兩個集團看法的不斷變化。

最後,中美股市的孽緣可以從經濟內生相關性角度去理解。兩國股市「你若安好,我就不好」,其實深層折射了新形勢下中美兩國「你若安好,那還得了」的經濟利益衝突關係。在全球經濟弱復甦的大背景下,美國政策內視性明顯增強;在中國經濟規模可能趕超美國的趨勢下,美國對中國崛起的警惕性有所加大;在地緣政治風險凸顯的環境裡,中美貿易增長勢頭逐漸趨緩。多重因素交織導致中美經濟內生協調性下降,利益博弈漸趨複雜,進而給兩國股市分道揚鑣埋下了一定伏筆。

當然,某種程度上,孽緣也是緣分,中美股市的孽緣,恰恰表明中美之間的經濟關係更加緊密,更加值得細細研究、悉心維護。

(來源:搜狐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444

程實:美國經濟變弱只是短期現象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09802.html

近期,整個美國經濟金融給人一種全面變弱的感覺。4月28日,美聯儲維持利率不變;4月29日,新公布的一季度美國經濟核心數據表現乏力;美元指數則在4月末降至93左右的低位,5月3日更是最低跌破92。我們認為,美國經濟、美聯儲和美元的近期變化是同步的,彼此之間也形成了邏輯上的相互支撐和效果上的相互疊加。然而,美國經濟金融整體變弱只是短期現象,不會變成長期趨勢,6月就可能發生重要變化。

美國經濟複蘇基礎依舊穩固

2016年一季度,美國實際GDP季環比增長年率僅為0.5%,大幅弱於1947年以來3.23%的季均增速。我們認為,數據走弱是暫時性的,美國經濟複蘇大趨勢依舊穩健:

首先,一季度增長率走弱是美國經濟一種特殊的“新常態”。1947年以來,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長率的均值為3.33%,和增長率相仿;然而,2008~2015年間,美國一季度經濟增長率的均值為-0.45%,其中,2014年和2015年一季度,增長率僅為-0.9%和0.6%。這種特殊的年初效應是季節因素、政策因素和市場因素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具有一定客觀性,壞的開始並不等於失敗的一半。

其次,美國經濟內生增長動力強於增長率數據顯示的水平。剔除掉庫存、進出口和政府支出三大波動因素的影響後,一季度美國經濟內生增長率為0.97%,高於增長率。

再次,美國消費主引擎依舊有力。一季度美國個人消費增長1.9%,為經濟增長提供了1.27個百分點的貢獻,表現較好。由於勞動力市場恢複帶來了居民收入的提振,且消費者信心始終較強,所以,美國消費主引擎的後續表現依舊值得謹慎樂觀。

最後,全球因素帶來了暫時性的不利影響。2016年一季度,全球金融市場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過於悲觀,市場大波動給實體經濟複蘇帶來抑制效應。一季度,盡管美元指數大幅走弱,但進出口給美國經濟增長造成了0.33個百分點的拖累。考慮到3月以來,市場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正面重估,全球市場趨向穩定,全球因素對美國經濟的不利影響有望漸次減弱。

美聯儲加息大方向未變

4月28日的美聯儲議息會議沒有帶來明顯的變化,不加息是預期之中,政策措辭的改變也非常謹慎,美聯儲用非鷹非鴿的表態暗示了繼續觀望、相機抉擇的政策偏好。我們依舊維持之前的判斷,美聯儲加息大方向是確定的,力度也會超出市場目前的預期,6月加息的可能性高於期貨市場顯示的20%左右的概率水平。我們如此判斷的依據在於:

第一,美國經濟複蘇大趨勢是穩固的,二季度大概率出現短期反彈,美國勞動力市場的恢複已經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美國經濟基本面能夠承受加息沖擊。

第二,美國的產出缺口正在慢慢消失,失業率則已下降至自然率附近,貨幣政策持續偏向鴿派所能帶來的增長效應非常有限。

第三,除美聯儲主席耶倫外,近期美聯儲高官的言論基本都偏向鷹派,表明美聯儲就加息節奏的內部分歧正在逐漸消失,鷹派影響力漸強。

第四,近期大宗商品市場回暖,油價持續上漲,美國通脹上行壓力不斷加大,對貨幣緊縮提出了客觀要求。

第五,近期,中國經濟發生了一系列積極變化,IMF也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全球市場環境趨向穩定,美聯儲在4月會議聲明中也刪除了對外部環境擔憂的相關描述,加息的掣肘因素進一步下降。

美元指數短期走弱,但強美元的邏輯依舊成立

美元指數自年初以來的走弱令很多人感到吃驚,但我們早在2015年末的深度研究中就明確指出,首次加息後美元將迎來沖頂後的短期貶值。我們認為,2016年前四個月的美元貶值是符合預期的,而這段短期貶值可能正接近尾聲。長期來看,美元依舊處於一個強勢周期,美元後續走強的邏輯依舊成立:

一是從經濟周期看,美國經濟始終領先全球,美元長期走強具有經濟基礎;

二是從政策周期看,美聯儲處於加息周期,歐洲、日本和中國則處於寬松周期,利率平價將給美元走強提供長期動力;

三是從政治周期看,全球正處於經濟風險向地緣政治風險輪轉的過程之中,英國退歐、美國大選、朝核局勢、中東局勢等一系列不確定性將隨時可能帶來避險需求的增強,美元資產在全球大宗資產配置中始終具有相對吸引力。

四是從歷史經驗看,首次加息後美元指數的階段性貶值一般持續期在半年左右,此輪美元貶值則已持續了四個月,動能正逐步削弱。

五是從消息變化看,日本央行4月末沒有進一步擴大寬松力度是超預期的,並直接導致美元對日元迅速貶值,我們認為,日本和歐洲央行在負利率方向上的寬松努力還將長期保持,這種意外不會經常出現。

6月是個重要時點

我們2016年初即提示,3月可能是市場風險偏好回歸的宏觀時間窗口,美聯儲不加息疊加中國兩會將有力提振市場信心,事實也驗證了我們的判斷。放眼未來,我們認為,6月又是一個重要的宏觀時間窗口,主要經濟體可能都將發生一些具有系統重要性的變化:6月,美聯儲加息概率較高,即便沒有加息,也會有前瞻指引偏鷹派的根本性改變,而美元指數也可能行至階段性貶值的拐點;根據彭博報道,6月或7月,中國可能召開高規格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金融監管改革作出破冰性質的安排;6月,英國退歐公投將給出歐洲一體化會否退步的答案。

(作者系工銀國際研究部聯席主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1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