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浙江信息經濟增勢強勁 占全省GDP比重達8.46%

2016年前三季度,浙江省信息經濟發展增勢強勁。

信息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2728億元,可比價同比增長14.1%,比去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比全省GDP增幅高6.6個百分點,占全省GDP比重達8.46%,比去年同期提高0.92個百分點。

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將於2016年11月16日至18日在浙江烏鎮舉辦,與此同時,近年來浙江省信息經濟的飛速發展也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隨著“互聯網+”成為國家戰略,“寬帶中 國”、“提速降費”持續推進,4G 網絡快速發展,互聯網對經濟社會的影響進 入新的階段。截至 2015 年 12 月,我國網民規模達 6.88 億,互聯網普及率為 50.3%; 手機網民 6.2 億,占網民比例達 90.1%。

浙江省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截至 2015 年 12 月,浙江省網民規模達到 3596 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 65.3%; 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 531.5M,繼續位居全國第一。全省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突破 3 萬億元,同比增長 50%,繼續 位居全國首位。

近年來,浙江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重大機遇,以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互聯網+”技術與應用中心為目標,加快建設雲上浙江、數據 強省、網絡強省,高度重視並加快發展以互聯網為核心的信息經濟,積極建 設“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示範區,打造制造強省。

如今,互聯網已經成為浙江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新亮點、新名片。阿里巴巴躋身全球互聯網公司前列;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落戶浙江烏鎮;雲棲小鎮、夢想小鎮、基金小鎮等省級特色小鎮及一批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讓浙江迅速成為全國互聯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土。

浙江省信息經濟的強勁增長與政府的重視與扶持分不開,這方面,杭州是一個典型。

入駐杭州高新區(濱江)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的才雲科技CEO張鑫表示,杭州市政府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有很多的官方政策,“比如我們享受濱江區的5050計劃,有500萬的資金支持,同時還有很多針對創業選手的比賽,通過這些渠道,我們也獲得了將近200萬的資金,這700的資金完全是政府無私的給予。”

“除了資金扶持外,杭州本地就有很多我們的客戶和市場資源,杭州政府還親自充當我們的大銷售,會出面把供應方和需求方做很多的對接,幫助企業在一開始的時候可以以極低的成本俘獲大量的優質客戶。”張鑫表示,對創新創業的這一支持氛圍,是他們當初從美國矽谷回國創業最終選擇杭州而非北京的重要考量原因。

在物聯網、雲計算等新興產業領域,浙江省也加快布局。目前全省已形成了以杭州為核 心,寧波、嘉興和溫州等地為重點的“一核多星”產業布局,建立了較為完 整的物聯網產業鏈體系,數字安防已成為我國三大安防產業集群之首,在射 頻識別、無線傳感器網絡、物聯網系統集成等方面掌握了一批核心技術,創 建了國家級技術創新平臺和基地。

《浙江省互聯網+發展報告(2015年度)》顯示,全省擁有物聯網產業相關上市公司 20 余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企業50多家,海康威視、大華股份、中控科技、 銀江股份、哲達科技、力太科技等企業在業內已形成較強競爭優勢,並保持 了快速發展,增速達 30%以上。

兩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舉辦也讓烏鎮發展互聯網經濟好風正勁。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永久舉辦地,擁有烏鎮互聯網創新發展試驗區的核心區域,桐鄉互聯網產業更占盡“風口”之天時地利人和,發展勢頭格外強勁。截至目前,烏鎮已迎來30余個互聯網項目落戶,總投資10億多元。數據顯示,桐鄉至今已引進互聯網項目140多個,總投資超過百億。

比如,落戶於烏鎮的浙江大數據交易中心是浙江省內唯一獲得省政府批複的大數據交易中心,於9月26日正式上線。交易中心將通過各行業數據的流通交易,惠及更多的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同時融通各行業數據與政府數據,提高醫療、社保、交通、環境、教育、就業等公共服務水平,完善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務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584

山東全省“入半島”,承接非首都城市功能

從最初的8個市,擴展到13個市,未來山東半島城市群將覆蓋山東全部17個設區市。

2月14日,山東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王玉誌介紹《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下稱《規劃》)時介紹,到2030年全面建成核心競爭力強的現代化國家級城市群。

2020年城鎮人口6700萬

山東省政府於上月21日批複同意上述《規劃》,由此可見這還是山東省地方性規劃。

山東半島城市群肇始於本世紀初,最早包含青島、濟南、煙臺等8個設區的地級市(含青島、濟南兩個副省級城市,下同),後來擴展到了13個設區市。

王玉誌介紹說,山東半島城市群覆蓋了全省17個設區市,其“四大定位”包括了深化對外開放,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互聯互通,建設成為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黃河流域龍頭城市群、我國北方重要開放門戶;

強化與京津冀和長三角城市群多通道聯系,積極承接北京非首都城市功能,建設成為京津冀和長三角重點聯動區;

以“藍黃”兩區和青島西海岸新區為依托,培育壯大海洋優勢產業集群,建設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藍色經濟示範區和高效生態經濟區。上述3個“區”都已經國務院批複,成為國家級“新區”;

以及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山東半島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發展成為環渤海地區重要增長極。

在統籌城市群空間結構方面,山東省提出要引導資源要素合理集聚,構建“兩圈四區、網絡發展”的總體格局,兩圈四區即濟南都市圈、青島都市圈和煙威、東濱、濟棗菏、臨日四個都市區。

另外,該城市群未來的城鎮人口數量將占到總人口的6成以上。王玉誌介紹:“到2020年,半島城市群總人口達到1.03億以上,城鎮人口6700萬。濟南、青島邁入特大城市行列,臨沂、煙臺、淄博、濟寧、濰坊進一步壯大規模,棗莊、威海、德州等8個城市發展成為大城市。”而根據《山東統計年鑒2015》,當年山東總人口為9747萬人。

今後隨著半島城市群的發展,山東並不想將影響力止步於本省。“(山東半島城市群)範圍將拓展到全省,並逐步覆蓋冀東南、豫東北、蘇皖北部部分地區,成為黃河流域發展重要引擎,與周邊京津冀、長三角、中原地區等城市群呈現高度協同發展局面。”王玉誌在會上介紹。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

在城市群一體化建設中,交通是關鍵。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山東將進一步完善城市群交通網絡,構建城市群3小時交通圈、都市區節點縣市1小時交通圈、設區市中心城區與周邊縣市1小時通勤圈。在城市群對外交通聯系方面,將加快與京津冀、長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快速高效、互聯互通交通網絡建設。

具體來說,山東將以青銀、濟鄭、京九、魯南、京滬高鐵二線等高速鐵路建設為重點,著力構築連接山東半島城市群與京津冀、長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快速交通通道。以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為主骨架,優化機場、港口布局,完善城市群內部交通網絡。同時,鼓勵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建設地鐵或輕軌線路。

2016年,山東省提出了“十三五”末市市通高鐵的計劃。同年10月,山東鐵路發展基金正式成立,總規模600億元。山東鐵路發展基金重點投資山東省高速鐵路等項目建設,通過用政府少量的資金,作為引導資金,來撬動社會資金來參與山東的鐵路建設。

山東省政府日前下發文件,決定撤銷山東省地方鐵路局。山東高速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不再加掛山東省地方鐵路局牌子。鐵路建設走市場化的路子,這一方向很明顯。

上述《規劃》提出,支持聊城、德州、濱州、東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產業轉移,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示範區。廣泛開展與京津資本、技術合作,鼓勵優勢產業和京津冀的產業之間搞好分工協作,重點圍繞裝備制造、紡織服裝、新材料、化工、醫藥等產業集群,與京津冀產業結構調整密切互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410

改革再推進:實現多個“率先”後,海南謀劃“全省一個大城市”

“海南將進行系統謀劃,站在服務國家戰略的高度……深化省域‘多規合一’改革,把全省作為一個大城市大景區來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

在亞洲博鰲論壇期間,4月10日,海南省委書記劉賜貴向媒體表示,海南將推動新一輪改革開放。

“多規合一”,主要是指按照海南“全島一盤棋”的發展思路,把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國土、環保、旅遊、海洋、林業、交通、水利、產業、社會事業等部門、專項規劃納入“多規合一”管理體系,避免因部門分割、區劃分割、行業分割造成的資源浪費以及資源的重複低效利用,進而實現海南空間布局的合理優化,資源利用效率的顯著提高。

“多規合一”為何首先選擇在海南

直到今天,回想起10年前村里發生的那些事,三亞海棠灣江林村一位村民依舊向第一財經記者感嘆:那是“多麽瘋狂”的日子。2007年,海南省政府批準了三亞海棠灣總體規劃。但為了獲取豐厚的征地拆遷補償款,包括江林村在內的海棠灣不少村莊開始掀起一場搶建樓房的運動。

2013年,第一財經記者曾就此事到海棠灣進行為期一周的調查發現,當地村莊所建3~5層的樓房遍地開花。因為質量差,墻體厚度不到10公分,為當地人稱為“薄薄樓”。最後三亞市采取“鐵錘行動”。其中,2010年至2013年,三亞市政府對海棠灣累計拆除違法建築220余萬平方米。

但這一切已經成為過去。目前,整個海南省正在通過“多規合一”等措施對全省工作進行統一的規劃和管理——全島一個大城市。

“他們(海南當地政府工作人員)有不少人跟我說過,‘多規合一’好,可以避免政出多門和九龍治水,有利於諸多工作的統一規劃和管理。”海南現代管理研究院院長王毅武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說。

到2018年,王毅武到海南島已經整整25年了。曾擔任海南省政協常委多年的他發現,和許多地方一樣,政出多門、九龍治水等現象,也困擾著海南當地政府的一些工作人員。

有些當地政府工作人員曾向王毅武抱怨,上述現象不僅在工作上給他們帶來內耗、不作為,而且出力不討好。

“多規合一”,是海南省啟動新一輪改革開放的一項重要舉措。

1987年,鄧小平首次向世人宣布了海南改革放開的重大決策: “我們正在搞一個更大的特區,這就是海南島經濟特區。海南島好好發展起來,是很了不起的。”

1987年,海南GDP僅有200多億元,地方財政收入不到3億元。到2017年,海南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462.5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179美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74億元;按當年價格算,分別比1987年增長了77.9倍、52.4倍、220倍。

“‘多規合一’,是海南省在全國率先展開的。”多次參與海南“多規合一”有關討論會的王毅武對記者說。

2015年6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同意海南省就統籌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開展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試點。

“多規合一”為什麽首先選擇在海南?“因為海南不僅是一個小省份,而且很年輕。因此,‘多規合一’做起來成本較低,程序較少,麻煩事也較少。”王毅武向記者分析,“如果做不好,影響也不大,做好了對於全國來說就是一個典範。”

海南在不知不覺間實現了多個率先:率先實行省直管縣體制,探索“小政府、大社會”管理架構;率先實行企業登記制度改革;率先實行糧食購銷體制改革;率先建立以股份制為主體的現代企業結構;率先實行省級統籌的社會養老、失業、工傷、醫療保險制度;率先實行“一腳油門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費改革……

在接受《海南日報》采訪時,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海南率先在全國推進“多規合一”改革試點,有著多方面優勢條件,如果加大改革力度,可以在較短時間內見效,為全國提供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

遲福林進一步分析,國際旅遊島建設作為國家戰略,要求海南推進“多規合一”;海南島作為獨立的地理單元,人口少,面積小,易於把全島作為一個整體,科學規劃建設;海南交通、公共服務等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將進一步強化城鄉、區域的有機對接,有利於全島統一規劃資源利用、產業發展和空間布局;海南行政層級較少為進一步打破地區間的行政壁壘,實現“多規合一”,按照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快市縣之間的融合發展,提供了體制保障。

“一張藍圖幹到底”

談及海南的下一步改革,遲福林說,“多規合一”改革的核心是創新體制機制,重在按照“全島一個大城市”的思路,加快推進規劃管理體制、行政體制與行政區劃體制、資源價格體制、生態保護體制、服務業開放等體制機制創新,以激發企業、社會、個人等多方面的活力,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破除資源利用的行政分割和地區壁壘,聚集市縣協調發展的合力,形成海南可持續發展的新動力。

此前,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以來的長期探索實踐中,人們逐漸認識到規劃不統一不協調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地方重複建設,產業單一、資源浪費;有的地區基礎設施不足,發展機遇不能落地;有的部門行政審批手續仍比較多,行政效率較低;還有各種規劃“打架”,管理不規範,阻礙了發展。

上述海棠灣案件便是管理不規範、規劃不統一等因素造成的後果。“管理太不規範了。”回憶自己經歷的整個開發過程,海棠灣某村一位村幹部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海棠灣大規模開發建設後,征地管理混亂,致使搶建、擴建現象泛濫,而一些工作人員的裁量權過大,以及缺乏監督等因素,都為一些不法商人拉攏公職人員,用金錢打通征地補償各個環節開了綠燈。

以問題為導向,破解制約海南發展的瓶頸,實現多種規劃的統籌銜接,統籌協調全省發展,成為海南全省上下的共識,並被寫進了2015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此啟動了“多規合一”工作。

怎麽才能“多規合一”?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現成的經驗,沒有先例可循。海南從問題出發,2015年9月底《海南省總體規劃綱要》一發布,各種意見建議就像雪片一般飛來。

在各種有關“多規合一”的討論會中,王毅武發現,絕大多數參會者都贊成海南要進行“多規合一”。

過去3年來,海南省域“多規合一”改革迅速取得一個又一個突破,基本形成了主體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體系、土地利用、林地保護利用、海洋功能區等多個空間規劃的統籌,並形成數據平臺,確保了全省發展只有“一張藍圖”。

“一張藍圖幹到底”在海南已經形成了共識。 “通過‘多規合一’改革創新,形成了全省上下共繪發展藍圖的整體合力,已經產生了一定的改革紅利。”劉賜貴此前在媒體采訪時表示,海南註重各項配套改革同步推進,創造了許多鮮活的改革經驗。

在這一張藍圖上,3.4萬平方公里陸域和200萬平方公里海域統籌規劃,海南從陸域面積最小的省份一躍成為疆域大省;梳理化解了72.1萬塊、面積1587平方公里的重疊圖斑,消除了各類規劃之間“打架”的矛盾;劃定主體功能分區和生態保護紅線、林地控制線、基本農田控制線、開發邊界線等十余類控制線,形成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科學格局;限定各市縣城鎮、旅遊度假區、省級產業園區、鄉村、基礎設施等開發邊界,統籌優化城鄉發展、產業、基礎設施等空間布局……“多規合一”指引海南走上堅守生態底線、有序開發建設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幾乎每年冬天,我們一家都會去海南。海南吸引我的地方,除了燦爛的陽光,還有清新的空氣和蔚藍的海洋。”一位北方遊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希望看到海南的生態環境一直好下去,這樣我們以後都可以去度假。”

生態是海南的最強優勢和最大本錢。遲福林說,按照中央要求,著力在“增綠”、“護藍”上下功夫,以開放改革形成綠色發展與綠色生活的新模式、新體制、新機制,闖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路。利用海南陸海生態資源優勢,加快發展綠色產業,加快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率先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297

海南樓市調控再升級!3月30日起,全省實施新房5年內禁止轉讓

據央視財經,海南省住建廳近日下發《關於進一步貫徹落實穩定房地產市場要求的通知》,要求各市縣政府要切實擔負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主體責任,嚴格執行國家和海南省政府有關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政策措施。根據最新政策,今年3月30日後在海南購買的住房,自取得不動產權證之日起5年內禁止轉讓。之前,海南僅有海口、三亞、萬寧和陵水四個市縣住房限制轉讓年限被提高到了5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