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避險天堂”被拋棄?上半年全球央行拋售美債創近40年新高

曾經的“避險天堂”——美國國債,如今正被全球央行以創紀錄的速度拋售。今年上半年,全球央行共計凈賣出1920億美元美國國債,這一規模為去年同期的兩倍多。據美國財政部數據,如此大規模出售美債創下了至少自1978年以來最高紀錄。中國、日本、法國、巴西和哥倫比亞成為今年以來賣出美債的主要國家。

美聯儲在8月11日公布的資產負債表顯示,美聯儲托管的美國國債數額已從2015年7月的峰值3.03萬億美元大跌1700億美元,至2.87萬億美元。海外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創2012年以來新低,並且這一趨勢還在繼續。

美國財政部本周一(8月15日)發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6月份包括央行在內的海外官方機構拋售了335億美元的美國國債,為連續第3個月拋售,5月為182.9億美元,4月為創紀錄的746億美元。過去一年中,全球央行共計拋售美國國債3352億美元,這樣的拋售速度和拋售額是前所未有的。

具體來看,6月份中國減持美國國債32億美元,持有規模回落至今年1月份以來最低水平,總持有量為1.24萬億美元,仍為美國國債第一大持有國;位居第二的日本6月份增持145億美元,總規模增至1.15萬億美元。位列第三的愛爾蘭與中國、日本持有美國國債規模相差甚遠,在6月份增持108億美元後,愛爾蘭所持美債總規模僅為2706億美元。6月份美債的前五大持有國依次是中國、日本、愛爾蘭、開曼群島、巴西。

(近一年來全球主要國家持有美國國債情況)

“在當前背景下,美債吸引力在逐漸下降導致各國央行陸續拋售。”8月18日,招商證券固定收益研究主管孫彬彬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美聯儲加息預期雖然搖擺不定,但加息可能仍然存在;從投資角度,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在不斷下降,吸引力大不如前;此外,6月份因英國公投意外脫歐導致市場預期出現的偏差也開始調整,被過度持有的美債出現一定拋售。

至於中國近年來整體減持美債的原因,孫彬彬認為,我國面臨外匯貶值的壓力,通過減持美債,來平衡資產負債表,“過去我國的外匯占款持續流入,央行有大量的美元去購買美債,但現在資金流出增多,所以要減持美債。”

一直以來,美國國債被看作是全球最安全的資產之一,以中國、日本為代表的很多國家都持有大量的美國國債。然而,隨著今年“黑天鵝”事件頻發,外匯市場波動的增加,導致很多國家不得不通過拋售美債獲得美元現金在市場上購買本國貨幣,以幫助支撐本國貨幣價值,避免持續貶值。有業內人士提出,美國國債持續遭遇拋售是全球經濟疲軟的表現。

與此同時,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大背景下,各類資產收益率都出現大幅下行,投資者普遍面臨“資產荒”的困境。海通證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姜超團隊通過統計46個國家十年期國債到期收益率發現,有23個國家國債到期收益率低於2%,其中瑞士、德國等已經出現負利率。

美國十年期國債在經歷了加息低於預期、英國脫歐等事件影響後,目前收益率僅在1.55%左右,而中國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仍在2.65%~2.70%之間波動,在各國中處於中高水平,中美十年期國債利差仍在100BP以上,而去年底則不足50BP。

與美國國債遭遇大幅拋售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英國國債尤其是超長期債券近期受到投資者瘋搶。

目前,英國40年期及5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為1.219%、1.215%,明顯低於英國25年期和30年期國債,其中,英國50年期國債甚至接近持平於20年期國債1.216%的收益率,出現收益率倒掛的現象。

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貝萊德在英國的策略部門主管Andy Tunningley表示,全球債券收益率的滑坡刺激了養老基金對英國國債的需求,與此同時,由於英國央行擴大了購債規模,更是導致英國國債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943

中國去年11月減持美債創近5年最大降幅 外匯儲備夠用嗎?

由於11月中國減持美債創近5年最大降幅,作為央行外匯儲備接近三分之一的重要資產——美國國債,吸引了市場高度關註。

美國財政部本周三在華盛頓公布的月度報告顯示,中國在11月份持有1.05萬億美元的美國政府債券,比此前一個月減少664億美元,創下2011年12月以來最大單月降幅。

報告顯示,外資持有美國國債總額為5.94萬億美元,相比此前一個月減少961億美元。這是2014年以來最低水平。

賣美債正常

中國為何拋美國國債?

市場普遍認為,去年三季度以來,由於人民幣對美元繼續大幅貶值,國內企業部門和個人購匯需求增加,為了滿足購匯需求,涉及到一些美國國債的變現。

“央行在外匯市場上提供的外匯,一定要從外匯儲備池子里拿錢,拿錢則會使池子的水降低。”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稱,由央行持有外匯資產轉向居民企業部門持有,是藏匯於民的置換。企業和居民拿到外匯有自己的投資需求和安排,不一定重新投回美國國債。

知名外匯專家韓會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將美國國債賣出屬於正常現象。不賣美國國債沒有現金,沒有現金則無法滿足結售匯逆差產生的凈購匯需求。

雖然賣美國國債會影響我國外匯儲備存量,但韓會師認為,保外儲也需要滿足企業和個人的正常購匯需求,當初積累外儲的目的是應對今後資本流出壓力較大的情況出現。外匯儲備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滿足對外投資和貿易需求,包括人們正常的資產配置需求。

實際上,官方對於外匯儲備下降的原因已經明確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2016年12月,中國央行公布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數據顯示,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較11月底下降410.81億美元,全年下降3198.44億美元。

國家外匯局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中明確指出,從影響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因素看,第一條便是“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

趕在美聯儲加息前賣出

不難看出,中國大幅減持美國國債正直12月16日美聯儲加息前一個月。美聯儲加息後,美國國債價格走低,但收益率將走高。拋美債豈不等同於虧錢?

實際並非如此。放眼全球,拋美債並非中國一家。數據顯示,日本對美債的持有量連續第4個月下降,減少233億美元至1.11萬億美元。溫彬稱,中國去年11月大幅拋美國國債的第二個原因可能與美國債券收益率有關。

溫彬表示,加息後美國國債收益率提高但債券價格下降。債券投資分兩類賬戶,一類是持有到期,例如美國國債收益率1.8%,買一年持有到期。債券價格漲跌與投資者沒有關系,只是持有到期拿固定收益。

還有一類是做交易賬戶,投資者並不關心國債的收益率,投資者會掙債券波動價格的差價。這時投資者采取盯市原則,例如100元買了美國國債,如果美聯儲加息,債券價格則會降低。

加息前中國將債券賣出會獲得一個比較高的價格,隨著美聯儲加息,債券價格往下走,如果提早拋售,則意味著收益不會受到損失。

當前外匯儲備投資美國國債究竟有多少是“交易賬戶”,多少是作為“持有到期”?並沒有公開信息披露,對於央行投資而言,強調流動性和安全性,兩類賬戶可能都會持有。

溫彬稱,央行會根據美元利率周期變化調整到期久期。如果在美國減息的市場環境下,久期越長越好;反之加息則需要將久期調低,短期到期後需要重新計價。

此外,趙慶明指出,此次美國財政部公布的中國減持美國國債數據,與實際真實情況或存在一定誤差。原因是所有國家持有某國資產都屬於高度機密,美國財政部是用一定的方法和監控手段監測的數據,這個數據和真實情情況可能有一定誤差。

“就像打牌一樣,持有的資產情況不能讓對方看到底牌,美國財政部通過一定方法來做一些監測和統計。此外還需要考慮有些是直接持有,還有間接持有等多種方式。”趙慶明稱。

3萬億外儲夠用嗎

自從去年三季度以來,人民幣持續貶值,資本流出壓力加劇,外匯儲備逼近3萬億美元大關。關於“保匯率還是保外儲”已經引發過一輪爭議。

此前余永定在國家發展論壇上表示,保外儲比保匯率更加重要。他認為,如果死守匯率,外匯儲備越來越少,當外匯儲備跌破門檻的時候,貶值壓力就更大了。

目前,我國外匯儲備是否夠用?在19日國新辦舉行的2016年外匯收支數據有關情況發布會上,外匯局新聞發言人、國際收支司司長王春英指出,沒有必要對某個數值過度炒作,各種金融指標數據上下變化都是正常的。從對外支付能力和債務清償能力看,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仍是十分充裕的。

按照傳統的衡量標準,在進口支付方面,外匯儲備需要至少滿足3個月的進口,假定沒有人民幣對外支付,目前是4000億美元左右的外匯需求,其實跨境已經可以用人民幣支付。

王春英認為,在對外債務償還方面,外匯儲備需要覆蓋100%的短期外債,目前本外幣短期外債規模為八、九千億美元,比2014年末的1.3萬億美元明顯下降,說明近一段時期外債償還壓力已經得到較大釋放。因此,總的來說,從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看,國際支付和清償能力依然很強,能夠很好地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

2016年資本流出壓力緩解

“2016年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有所緩解,尤其是第四季度跨境資金流出壓力總體趨緩。”王春英表示。

根據外匯局1月19日公布的數據,去年1~12月累計結售匯逆差22465億元人民幣,比2015年結售匯逆差29361億元縮減了6896億元。

韓會師認為,2016年結售匯壓力一定會降低。因為2014年、2015年已經連續貶值兩年,企業集中償還外債的需求已經得到滿足,迫切希望流出的熱錢也已經基本流出,2016年的壓力自然會降低。趙慶明認為,全年結售匯逆差減小,資本流出壓力有所緩解。一是流入增加沖抵了流出的壓力。二是中國經濟企穩,吸引力加大。

趙慶明指出,去年人民幣從6.20貶值到6.50,跌幅約5%。2016年結售匯逆差比上年小,說明居民資產配置與之前相比更加理性。另一方面,對於異常資金流動加強了管制。下半年打擊了很多地下錢莊,對於企業借“走出去”進行資本外逃,外匯政策的細化和完善對他們起到了制約作用。

實際上,2016年對外直接投資規模增長迅速,里面存在一些假直接投資之名、行資金外逃之實的情況。

“渾水摸魚”案例屢見不鮮,其中隱藏的隱患也並非空穴來風,第一財經記者從接近外匯局人士處獲悉,海外收購已經幫助某些投資者把數十億美元資金轉移到境外。

在去年外匯局對外投資並購日常監管中,外匯局發現了大量異常情況。去年12月底,外匯局公布上海市分局組織開展嚴厲打擊外匯違法違規行為專項行動中,與上海公安經偵部門緊密協作,連續破獲一批騙購外匯、逃匯大要案,涉案違規資金合計高達27億美元。

但韓會師表示,按月度環比來看,12月逆差並不小,絕對額也不小。12月份的逆差壓力大與鄰近過年也有關系。數據顯示,12月結售匯逆差3203億元人民幣,同比11月結售匯逆差2284億元人民幣進一步擴大919億元。趙慶明表示,在美元強勢的帶動下,12月份人民幣貶值幅度比較大,市場的配置表現為減持人民幣增持外幣。所以會體現在結售匯的逆差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