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小米也能做面包、面條 華大力推小米重回主糧

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以基因測序著稱的華大基因還種植小米,同時生產和銷售小米深加工系列產品。

1月10日,作為華大農業集團的子公司之一,華大小米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小米”)發布小米系列深加工產品,並和國內科研機構、銷售渠道簽約,進行小米產業戰略合作。

華大小米有更大的夢想,那就是鑄造小米生態圈,推動小米走向主糧的產業化之路,改變中國的糧食格局。從山東濟寧市市長位置上來到華大農業集團做董事長的梅永紅動情地說,“如果能圓夢,我此生無悔。”

華大為什麽做小米

谷子,去殼後稱為小米,發源於中國。小米曾是中國北方餐桌的主糧,但慢慢的退到五谷雜糧的位置。

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王瑞元表示,1993年,我國小米種植面積是3000多萬畝,產量400多萬噸,但是隨著稻谷、小麥、玉米產量增加,小米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逐步下降,到了2008年,小米種植面積下降到1200多萬畝,產量到了120多萬噸,導致小米在中國糧食中的比重越來越少。

華大基因為何會致力於發展小米產業呢?梅永紅表示,中國農業面臨的壓力和困局,不亞於三十年前。

比如玉米、小麥、動物,水果,和生活相關的農產品都受到來自國外的挑戰。除了資源、環境條件和對農業的重視程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業應該選擇什麽樣的發展模式和格局。但是恰恰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作出自身特色的道路。

梅永紅說,中國人均淡水資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四分之一,在大宗作物的選擇上,小米恰恰具備耐旱的特性,過去受困於小米產量和消費模式,但是今天有了更多技術手段、有更多要素進入這個領域,就能改變這種格局。所以,華大是基於中國國家糧食安全,基於小米本身的屬性和特性,做出了一個不同的選擇,一個在很長時間都不被看好的選擇。“但是走過六七年的路程後,感到展現在我們面前的道路是寬廣的。”梅永紅說。

華大基因於2009年起對小米基因組學研究,發現小米有很多優點。除了耐旱和耐鹽堿外,在營養價值方面,小米幹基蛋白質含量平均為13.08% ,變幅為8.06-19.21%,高於其它禾谷類作物。在谷子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模式中,賴氨酸為第一限制氨基酸,蘇氨酸為第二限制氨基酸,其它人類必需氨基酸含量均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和聯合國衛生組織(FAO/ WHO)模式,略低於雞蛋,其中亮氨酸、色氨酸和蛋氨酸含量最為突出。

梅永紅在接受第一財經等媒體采訪時表示,華大要做小米,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種子,小米之所以淪為五谷雜糧,很大問題就是產量問題。一畝地的小米產量是三四百斤,和玉米和小麥沒有可比性。華大基因建立分子育種平臺,收集樣本,大大提高小米的產量,如果能提高到跟玉米和小麥接近的水平,價值就體現出來了。

梅永紅說,華大有信心在今年拿出全球最好的小米品種。

小米消費另一個很大的問題是消費習慣。國人通常以大米和面粉為主糧。華大小米總經理袁國保介紹,為了讓小米重返餐桌,華大小米推出了一系列精深加工產品。比如,主食類的小米面條、小米面包,代餐類的小米五谷早餐粉,休閑零食類,如小米酥、小米曲奇、小米煎餅以及釀造類,小米黃酒、小米醋等。

同時,華大小米還要解決小米和小米稭稈的飼料化的問題。梅永紅表示,我們正在規劃能不能通過大規模種植,來降低種植成本,同時使得小米稭稈成為飼料,轉化為肉蛋奶進入中國人的食品體系。如果能找到更好的資源配置的形態,讓小米生產成本比玉米更低,那大規模種植就能轉化成飼料。當然,還需要很多科研來解決。

未來指向精準營養

袁國保介紹說,目前,華大在新疆、河南、山東等地大規模種植小米,同時也把目光瞄向澳洲、南北美等農業出口大國,通過與以上國家合作訂單農業,利用這些地區規模化優勢迅速降低小米成本,推動小米成為國家第一主糧 。

華大農業集團於2016年3月成立,旗下業務可謂無所不包,涵蓋動植物新品種培育、農業種植、畜牧養殖、水產品養殖、農產品深加工以及微生態研究與應用,依托華大基因的基因組研究及信息分析能力,引領基因組學在農業產業上的應用。

國家十三五食品發展的主題是人類健康,營養安全,以基因測序和大數據分析為支撐,華大農業的發展也將和國人的精準營養,精準健康直接相關。

除了小米系列產品外,華大農業還有更多動植物產品,比如,通過手工克隆技術培養的青山羊,華大水產養殖的食用魚和觀賞魚,華大循環經濟公司還從南美引進印加果,在老撾實現規模化種植,在華大可以買到印加果系列護膚品。而這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產品們,都將逐漸走向規模化、市場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