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多項政策保駕護航,新能源車為何還是賣不動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6266

新能源車離私人消費市場還很遠。 (CFP/圖)

中國新能源車產業規劃的2015年產銷50萬輛目標已經無望完成。僅僅靠政策,新能源車仍然難以撬開私人消費市場。

2014年11月20日,第19屆廣州國際汽車展單獨辟出了電動汽車展廳。這在國內車展中是第一次。

從漂洋過海來的特斯拉到中國本土微型電動車知豆,幾乎每一家在華銷售的車企都在此設展。但正如新能源車在中國市場當下的命運,電動汽車展廳設在不易為人發現的負二層,在它頭上,負一層是飲食餐飲區。

新能源車的產量一直在快速增長。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14年前11個月,新能源車累計生產5.67萬輛,同比增長5倍,其中電動乘用車同比增長近7倍。但相比同期中國汽車市場超過2000萬輛的燃油汽車產銷量,它們可以用微乎其微來形容。

2014年下半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委出臺了一連串推動新能源車發展的政策——從免征車輛購置稅、鼓勵充電設施建設到有條件放開準入牌照等,以期完成兩年前產業規劃的目標——2015年,產銷50萬輛;2020年,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

但這一目標似乎很難完成。

工信部急了

2014年12月1日,比亞迪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雲飛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條長圖文“我們有話說”,反駁了各種對電動車的質疑。他最後感嘆,“現在已經2014了,但好多人還活在1894!”

李雲飛的文字被媒體看作是對任誌強的直接回應。2014年11月24日,卸任華遠地產董事長的任誌強,在第三屆中國公益論壇上表示,中國更多的是靠煤來發電。汽車上用電即是把煤用到發電里,只是換了一個位置。城市里看起來沒有汙染,但是碳在其他地區造成更高的汙染。因此,他認為需要更多的支持來解決環保問題。

按理說,任誌強應該是電動車的目標消費群體,即是環保人士,以他的財力應該對電動車相比燃油車的高價不那麽敏感,可他對電動汽車不待見,一定程度也代表了數量不少的中國人的想法。難怪李雲飛急了。

李雲飛這段文字發表隔天,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就到了比亞迪調研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推廣情況。比亞迪急,中國政府部門也急。三天後,工信部又組織召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聯絡員會議,除了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等18個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還邀請國管局、國土資源部參加,規模空前。

中國新能源車的市場表現的確不那麽好看。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為1.75萬輛和1.76萬輛,其中約八成為公交車。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領軍者比亞迪,2014年1-10月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不超過1.5萬輛。

私人消費市場不打開,新能源車難以破局,政府顯然很明白這個道理,也在想盡辦法刺激私人消費市場。

政府補貼,甚至取消汽車牌照限制的刺激,仍然無法打動消費者的心。2014年10月26日發布的北京市第五期購車搖號配置結果顯示,個人新能源車搖號指標一共有2724個,為歷史最多,可是有效的個人申請數僅為1855。在北京一號難求的情況下,多數人還是選擇放棄新能源車。停車難、充電難,大過了電動汽車帶來的經濟、便利。

特斯拉中國區總裁吳碧瑄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在中國,能夠買得起一輛70萬元人民幣以上汽車的普通人並不多。大智慧通訊社援引海關知情人士消息,2014年4月-10月,國內累計進口特斯拉Model S車型3541輛,10月進口量僅為110輛。

可是,再過20天,新能源汽車又要漲價了,國家補貼將實行2015年標準,在2013年標準基礎上下降10%,包括北京在內的大部分推廣城市執行國家地方1:1的補貼政策,地方補貼在2015年也會隨著國家補貼下降。

在兩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範城市——39個城市(群)88個城市中,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底,推廣最多的城市(群)累計推廣5203輛,還有4個城市(群)小於等於5輛,甚至還有一個城市是0,所有城市加起來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3.86萬輛,21個月僅完成目標量的11.5%。在接下來的15個月里,它們要完成剩下的88.5%的任務。

低速電動車轉正難

“2015年的目標肯定完不成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於武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付於武的另一個身份是“電動汽車百人會”低速電動車課題召集人。所謂低速電動車,是那些靠電池驅動,最高時速在60-70公里的小型簡易電動車,包括摩托車、三輪車、四輪汽車,目前正行駛在中國農村、城鄉接合部。

按照《純電動乘用車技術條件》規定,純電動車的國家標準為最高車速不低於每小時80公里、續航大於80公里,低速電動車不在此列。

低速電動汽車處在地下狀態,尚未納入國家管理,也沒有準確的統計渠道,沒有人知道目前中國低速電動汽車總量的準確數據。付於武說,有一家低速電動汽車公司一年就生產了130萬輛,不包括電動摩托車和三輪車。僅以山東省為例,2014年低速電動車的產銷同比增長了50%。

這些車都賣到哪里去了?答案是農村。

不管政府政策是否支持,中國不少農民已經在駕駛低速電動汽車,看中了它們便宜、方便,低速電動車的電費平均只有汽油、柴油的1/5-1/6,農村也不存在充電問題。付於武在一個農家小院里就看到同時擺放有一輛拖拉機、一輛農用車、一輛低速電動車。

付於武問他,你不擔心開電動車上高速會出問題嗎?這位司機給出的理由也實在,“我開車不上高速,就是從家里開到地里、開到集市,再遠一點就是送孩子到鄰村上學。”

在付於武看來,低速電動車有旺盛的市場需求,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只要尊重市場,就可以形成一個有潛力的增長極。低速電動車用的是鉛酸電池,如果能夠引導它們升級為鋰電池,國家稍微給點補貼,就會給產業帶來很大空間。

走訪了企業、用戶,召開了各種座談會,付於武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從發改委、工信部等政府機構,到電動車正規軍、八路軍、遊擊隊,沒有人絕對反對低速電動車,只是大家建議的管理方法不一樣。目前,“電動汽車百人會”低速電動車課題報告已經完成,建議政府建立低速電動車的標準體系,並參照歐盟對摩托車的管理辦法,賦予地方政府對低速電動車路權的彈性管理權限。

2014年11月26日,發改委《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生產企業投資項目和生產準入管理的暫行規定(征求意見稿)》,放開電動車生產準入牌照。其中,對樣車試制技術要求是,樣車最高時速超過100km,0-50m加速小於5秒,電池續航里程超過100km,城市工況下制動能量回收對續駛里程的貢獻率不低於15%,這等於是把大部分想要轉正的“低速電動車”擋在門外。

盡管拿不到生產資質,這些低速電動汽車生產企業也在曲折尋求各自的發展路徑。

在廣州車展期間,有龍汽車集團一口氣展示了其代理銷售的5輛知豆汽車。

知豆汽車就是一款低速電動車。山東新大洋集團2013年通過與眾泰控股成立合資公司,使新大洋知豆獲得工信部生產許可。上個世紀末,拿不到生產資質的奇瑞汽車就是“掛靠”上汽造車。

知豆最高時速為80公里,續航里程為120km,可在220V的家用電源上進行充電。廣州有龍汽車集團總裁徐巍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自2014年8月拿到代理權,兩個月內他們就賣出了兩百多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486

共和黨“建制派”反擊:維護投票規則保駕特朗普

美國共和黨內的“造反派”決心利用規則“黑掉”特朗普,但遭到了黨內“建制派”的強力阻擊。

當地時間7月12日下午,共和黨全國委員會的章程常務委員會(Standing Committee on Rules)召開會議,對各項黨內章程問題進行辯論。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該委員會的辯論基本圍繞是否“建議”修改下周召開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一些規則,從而影響該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結果。但眾多委員認為,修改規則對共和黨不利。

在這場大討論中,“建制派”代表人物、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委員俞懷松(Solomon Yue)提議,維持2012年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的相關規則,並在2020年以前不作出任何變化。

俞懷松對包括本報在內的記者表示,共和黨需要做“對人民、對國家、對本黨最有利的事情”。

許多分析人士此前表示,如果共和黨黨內“造反派”成功修改2016年全國代表大會的規則,特朗普即將進行的“加冕禮”將被“攪黃”。目前最受關註的修改方式是:讓黨代表們根據“良知”投票,而非根據其所代表州的初選結果投票。但此舉的風險是,讓今年上半年以來的民主初選失去效力。

章程常務委員會主席亞什(Bruce Ash)在現場呼籲,黨代表們需要做的是反映“你所代表的民意,而非自己的喜好”。亞什也是共和黨內“建制派”的代表人物,在會議上提議阻止任何旨在“罷黜”特朗普的規則變化。

還有章程常務委員會委員指責“造反派”稱,有些人覺得自己“比選民更懂”。

由於違背選民意願將冒巨大的政治風險,一項非正式的調查顯示,現場委員中的絕大部分反對根據“良知”投票這樣的規則變化。

當然,“造反派”仍不甘示弱,有委員當即表示,章程常務委員會應該堅持作出修改規則的建議,並把決定權交給4年才一聚的黨代表們。

章程常務委員會這兩天將會繼續討論規則問題,並在14日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下設的章程委員會開會前形成正式建議。後者聽取建議後,可將任何規則變化直接提交全國代表大會表決。如果真如“造反派”所願,讓黨代表們根據“良知”投票的規則變化最終獲得通過,特朗普通往白宮之路將生出巨大變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82

G20為匯市保駕護航 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匯率齊反彈

備受全球矚目的杭州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即將於9月5日下午閉幕。連日來,圍繞全球經濟發展與治理、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結構性改革以及綠色金融等熱門話題,各國際組織、國家政要展開熱烈討論,峰會成果有望陸續公布。

在此次峰會的眾多議題中,匯率問題再次引發市場關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出,盡管受到美聯儲加息預期以及英國脫歐等事件的沖擊,但從總體來看,人民幣相對其他儲備貨幣表現仍較為穩定,人民幣相對其他新興市場貨幣的穩定性更強。國際清算銀行(BIS)最新報告也顯示,目前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外匯市場中交易量最大的新興市場貨幣,同時也是全球第八大外匯交易貨幣。

從匯市行情來看,5日市場對於人民幣信心明顯受到提振,在中間價貶值的情況下,在岸與離岸人民幣雙雙上漲,一掃上周市場對於人民幣險些突破6.70近期重要關口的擔憂。對於接下來匯率走勢,招商證券研究發展中心分析師謝亞軒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G20峰會釋放出的政策風向標有一些重要變化,將對人民幣匯率和跨境資本流動性產生影響。長期來看,隨著中國各項金融改革的穩步推進,人民幣不具備持續貶值基礎已成為業內共識。

人民幣匯率明顯反彈

作為杭州G20峰會召開後的首個交易日,5日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均出現持續反彈趨勢。對此,北京某商業銀行外匯交易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預計近期人民幣匯率將獲得一定提振,出現階段性回彈。

“一方面也是這次G20會議各國對於匯率問題非常重視,重申要避免競爭性貶值。此外,前兩周因市場對於美聯儲9月加息預期增加,導致人民幣匯率波動增大,但隨著美國8月非農數據不及預期,9月加息預計再次成為泡影,人民幣獲得提振。”該交易員說道。

5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6873,較上周五(9月2日)的中間價6.6727貶值146個基點。上周五,人民幣面臨一定貶值壓力,其中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收跌0.19%,報6.6980,盤中最低跌至6.6996,距6.70市場心里價位僅差4個基點。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則收於6.6800,與上一交易日持平。

盡管面臨中間價明顯下調的壓力,但今日匯率走勢並未受其影響,離岸人民幣(CNH)對美元漲勢尤為明顯。5日開盤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快速升值,盤中最高升至6.6859,幅度為0.18%,隨後維持在6.6880附近,保持逾百點的升值勢頭,截至16:30,人民幣對美元報6.6883。

在岸市場上,人民幣同樣表現出穩中有升的勢頭。今日盤中始終維持在6.68開盤價的升值區間,截至16:30收盤,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報6.6752,微升0.11%。

正如易綱在此次G20峰會期間所言,從總體來看,人民幣匯率始終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如果大家要從一個稍微長一點的時期來看,就可以看出雖然是有漲有跌,但是總體來講是比較穩定的。”

此外,此前市場有聲音擔憂,我國試圖通過人民幣貶值刺激出口從而實現經濟的增長,對此易綱在新聞發布會上再次強調,雖然匯率對實體經濟有一些影響,但是最好的還是保持合理均衡,“G20有一個共識,就是不以競爭為目的貨幣貶值,G20希望就匯率進行更緊密地溝通和協調,使匯率更為平穩。”

近年來,人民幣以國際化速度之快、步伐之穩健,以及匯率的相對穩定,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BIS在9月初發布了三年一度的全球外匯市場調查,被市場普遍認為是最權威、最具代表性的重量級報告。在這份報告中,人民幣的表現令人眼前一亮。

報告顯示,近年來除美國外的發達國家不斷實行刺激性貨幣政策,導致本幣加速貶值,全球外匯市場日均交易量出現明顯下滑。但與此同時,新興市場貨幣在外匯市場的交易占比卻普遍上升,其中人民幣穩坐第一寶座。

BIS表示,人民幣在全球外匯交易中的占比由3年前的2%翻番升至4%。截至2016年4月,人民幣的日均交易額為2020億美元,較三年前增長68.33%,位列全球第八位,並且成功超越墨西哥比索,成為外匯市場中交易最為活躍的新興市場貨幣。

值得註意的是,BIS統計顯示,在人民幣外匯交易中,95%的交易額為人民幣與美元兌換。因此,預計一段時間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仍將是企業、投資者最為關心的話題。

在9月4日發布的、此次G20峰會期間中美元首會晤達成的中方成果清單中,中方將繼續有序向市場化匯率轉型,強化匯率雙向浮動彈性。

同時,美方支持IMF將人民幣在10月1日納入SDR貨幣籃子的決定。雙方支持對擴大SDR的使用進行研究及探索相關舉措,包括更廣泛地發布以SDR作為報告貨幣的財務和統計數據,以及發行SDR計價債券。業內普遍預期,隨著人民幣正式納入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的應用程度將進一步增加,有利於匯率維持長期穩定。

G20政策風向標:貨幣政策轉向保守

近年來,以日本、歐元區為代表的全球主要國家陸續進入貨幣寬松政策,導致市場流動性泛濫,貨幣貶值,匯市波動增加,眼下負利率更是大行其道。

在此次G20峰會所關註的諸多問題中,全球經濟如何跳出目前的增長泥沼顯然是全球政策制定者急需解決的頭等大事。目前,主要經濟體普遍面臨的巨大挑戰是,過度依賴貨幣寬松來避免經濟再次陷入衰退,但當負利率的降臨和不斷加大的QE已經對拉動經濟增長很難奏效時,說明貨幣寬松這條路已經走到了盡頭,未來不可持續。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稱,目前來看,全球達成的共識是,在目前貨幣寬松這劑藥還不能停之外,需要鼓勵政策制定者加大財政支出的力度來創造需求,避免羸弱的經濟複蘇夭折,造成全球經濟二次探底,“但無論是貨幣還是財政刺激,從長期來看都是無法持續的,使用時間越長,後遺癥越大。”

“此次G20在政策風向上最主要的變化,就是貨幣政策轉趨保守。”謝亞軒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他認為,此次G20峰會透露出四個與宏觀政策有關的方向:首先,各國達成共識,不能只靠貨幣政策這一個工具來刺激經濟,必須與財政政策、結構性改革相結合;其次,國與國之間在政策層面必須加強協調;此外,各國強調在國際領域,避免競爭性的匯率貶值;最後,要避免貿易保護。

謝亞軒表示,2014年至2015年,全球多國之間大打匯率戰與貿易戰,導致全球貿易額出現13%的收縮,在吸取教訓後,各國已經意識到加強溝通、協調,不貿然使用貨幣貶值刺激經濟的重要性。

易綱同樣強調,雖然從短期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針對全球出現的有效需求不足問題有較為明顯的作用,但是從中長期看,為了保持經濟的可持續增長,更加重要的是進行結構性改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5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