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沒有報紙,你拿什麼包油條?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3372.html

數年前,有個段子是這麼講的。「報紙會消亡嗎?不會的,沒有報紙,你拿什麼包油條。」但現在,連包油條的活也輪不到報紙做了,因為容易鉛中毒。

同時,近日還有一條新聞:出版發行了近280年、世界上最古老的報紙——《勞埃德船舶日報》(Lloyd's List)宣佈將於12月停止發行紙質版,並轉入數字報紙行業。

互聯網潮流似乎比颱風「萊特」還兇猛,很多行業措手不及,被衝擊的樣子比這兩天的浙江餘姚還要不堪,這其中就包括曾經傲視傳媒業數百年的平面媒體。

弔詭的是,成為中國A股市場上市的首家平面媒體正是《中國計算機報》,風光一時,但現狀是,傳播IT知識前沿資訊、曾經以《中國計算機報》為傲的賽迪傳媒,早已淪為ST傳媒。

從「拐點論」到「消亡論」和「週期論」,再到席捲全球的報業寒冬,這個行業在最近幾年看上去是厄運連連。

2009年,全中國有188種報刊以調整、兼併、重組、停辦等方式退出市場。時任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指出,「對那些宗旨不明、讀者不認、效益較差、資不抵債、發展難以為繼的報刊,要下決心註銷停辦。」網上經常有類似評論說,「每當看到國外某某報刊的實體業務萎縮,網絡業務蓬勃。我就很激動!」誠然,報紙是新聞集中的載體,在某些國家,這種集中到了一種壟斷的程度。大家可以明白壟斷的害處,那是直接和你切身利益相關的。報紙的消亡給了一個打破壟斷的機會,當然也會面對一些可怕的安全問題,這個是對抗的必然產物,比如西亞很多博客受到了來自政府的死亡威脅。

但同時,這個行業同時又有著深厚的積澱,無論是規模、資金還是業內經驗。

順勢改變成了更多報刊的選擇。在突破平面媒體的領域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互聯網媒體的同時,不少報刊開始進入「全媒體」的佈局。一方面在平面和出版領域繼續深耕,並將此作為基礎媒體業務;另一方面進入其他的媒體渠道。

有評論稱,報刊業突破傳統平面媒體的定位,逐漸走向三網融合時代新媒體的定位是一種必然與必須。在受眾極度碎片化、營銷環境巨變的今天,單純依靠平面媒體的單一領域發展很難在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逐漸淡化「報刊業」的概念,轉為「報導業」,從而向全媒體的轉型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信達證券去年的一份對於傳統平面媒體的報告認為,傳統的出版與發行業務在企業改制完成後仍將有6 年左右的發展機遇期,總體將保持穩定增長。平面媒體行業銷售收入在「十二五」期間的年均增長率有望保持在10%左右。

同時,報告稱,數字化運營是平面媒體轉型方向。以傳統的出版或發行業務為核心,以數字化信息化為依託,逐步拓寬產業鏈,是平面媒體所面臨的歷史性選擇。未來的平面媒體將發展成為跨平台、跨區域的綜合媒體運營商。但目前缺乏清晰的數字化盈利模式。

據報導稱,這次解放日報和文新報業兩家集團的合併,也是旨在從戰略上探索新媒體環境下,黨報傳統媒體如何創新發展的使命;上海獲准建立自貿區後,文化傳媒業作為城市基礎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建立起一個符合經濟發展的配套新媒體體系,意義重大。  據悉,重掌中國報業第一的大業,此次被提了出來。

放眼看報業大國美國的市場,雖然報刊的實體業務萎縮嚴重,但仍有很多投資人對平面媒體青睞有加。從大肆買報紙的巴菲特,到前些日子2.5億美元收購《華盛頓郵報》亞馬遜創始人兼CEO傑夫·貝索斯,相信這些投資人的舉措,看重的仍是報刊中的優勢,而並不是因為感情原因。

報紙作為載體,或許逐漸式微,但報刊那種傳統、嚴謹、深度報導內容,仍將是新聞傳播的王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40

不是冒險家、沒有領導特質怎麼辦? 善用這兩個方法 逼出你拿高薪的潛能

2015-04-27  TWM
 
 

 

每個人的人格特質不同,即使天生不具冒險、領導等特質,仍舊可以透過行為的練習,或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的位置,成為高薪一族。

撰文‧孫蓉萍

根據一○四資訊科技集團的高薪人才揭祕報告,高薪族的人格特質中,尤其顯著的是領導性、冒險性和企圖心。但多數人的疑問是:我的個性就不是這樣,那一輩子就注定要過得苦哈哈嗎?

面對這樣的疑慮,一○四人資學院營運長花梓馨的建議是,先別下定論,或許你的企圖心只是還未被發掘出來,不代表你沒有,所以第一步要「先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方式之一是找幾位真正的好友,請他們說出你的優缺點。每個人看的面向不同,如果大家說到的某種特質都一樣,譬如:很雞婆,喜歡管閒事,那應該八九不離十,你就是有這樣的特質。

或許很多人以為的領導力就是發號施令,喜歡享受權力帶來的尊榮,但事實上,好管閒事也是領導力。所以多詢問別人意見,才能客觀地看待自己。

另一種方法則是直接做性格測驗,了解自己哪些特質比較突出。總之,正確了解自己是第一步,接下來才能針對自己的特質改造。

但若各方顯示,自己確實比較沒有冒險、企圖的性格,那該怎麼辦?

花梓馨指出,研究結果發現,人格特質其實有五○%取決於基因,超過六歲後,一個人的個性就很難改變。「但是,坊間許多心靈成長課程就是開啟你的認知,能自我覺察,進而透過後天的努力,從價值觀、動機、環境等其他影響的元素來改變行為,讓自己展現出有企圖、敢冒險等特質。」雖不能改變個性,但能改變行為。

激勵法》加強企圖心

訣竅:找名人座右銘,如柯P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激勵自己例如,想讓自己有企圖心,可透過尋找動機與價值觀來加強。花梓馨就舉本身的例子說:「我本來不是一個有領導性格的人,但是一個部門交到我手中,下面有數十位員工,背後有數十個家庭,我想到要對這些家屬們負責,自然會想做好一個領導人,帶領團隊創造好的業績。」原來對花梓馨來說,他是一個很強調家庭價值的人,他從自己的價值觀找出與領導的連結,讓自己在從事領導工作時更有信念。

很多人對自己的價值觀還不清楚,但可試圖找出值得跟隨的座右銘。花梓馨說,「例如聽到柯P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因為深有同感,而受到激勵。儘管原本不是企圖心強烈的人,但因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於是成就動機就更高,旁人看來就是企圖心的展現。」做事的動機不一定都來自內心的信念與價值觀,有時候以物質犒賞為目標,也不失為有效的方法;像買房、出國旅遊,把這些目標具體形象化,督促自己衝業績,達到高績效也能鼓舞自己,展現出工作上的企圖心。

回顧法》發掘冒險性

訣竅:放大成功情緒,如回想人生最漂亮的一仗,讓自己更有信心先前南部黃花風鈴木「大爆花」,專家即指出原因是環境險峻。由於嚴重缺水,植物擔心乾枯而死,因此拚命開花、散播花粉來傳宗接代。人也潛力無窮,有時候把自己丟到壓力的環境,可以逼出自己的潛能。一○四人資學院業務經理陳秋鳳原本只是行政職,但為了突破瓶頸,轉當業務。

她回想剛當業務時,儘管還在受訓階段,三個月之後才開始背業績,但為了在受訓後立刻就有獎金收入,她在菜鳥階段時就展現企圖心,勤奮地打電話開發客戶,於是第二個月就進單,成功完成交易。

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副董事長暨總經理劉鏡清則從「七○—二○—一○學習法則」的角度,來分析高薪關鍵。他說:「一個人要自我提升,一○%來自訓練和閱讀;二○%來自人的督促,多半是老闆;最重要的七○%,則來自棘手的工作。所謂棘手的工作,通常是沒做過,以及從沒成功過的工作,這時候如果有冒險性、企圖心等特質,就會勇於嘗試,這種人也就容易成功。」很多人不想做棘手的工作,是因為他們只想待在舒適圈。有帶領IBM業務團隊經驗的劉鏡清觀察,不想離開舒適圈的人多半自信不夠。

如果眼前有一個機會,而你卻裹足不前,劉鏡清建議先回憶過去成功的經驗。「你可以先回想人生中,自己最成功、最引以為傲的事,可以是工作上的,例如打過最成功的一仗;也可以是生活上的,例如追到老婆。回想過去的成功,可能就會又充滿信心。棒球選手反覆看過去在球場上打球的影像,一方面是反省哪裡可以做得更好,另一方面其實也要回顧自己的英姿。」放大成功的情緒,可以讓自己找回自信的感覺。

把自己的特質發揮到極致 一樣能賺大錢拿高薪不容易,在目前的職場生態下確實對企圖心強、有冒險性格的人較有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匯豐銀行資深副總裁暨人力資源處負責人陶尊芷的觀察是:「就像許多名人說他小時候的個性和現在不一樣,人格特質只是參考,我們重視的是他現在展現的行為。」而且企業要找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人才,而是「最適合」自己公司文化的人。每個行業、每家企業要求的特質不同,例如金融業特別看重操守,服務業要求熱情,找對自己的路也很重要。

儘管統計結果顯示,高薪者的共通點是有冒險性、企圖心等,但是順從性、謹慎性等特質發揮到極致,也可能有機會拿到高薪。

劉鏡清說:「有一位女會計師,她最大的優點就是順從、循規、謹慎,拜訪客戶的時候鉅細靡遺地記錄客戶的需求,下次碰面前做到客戶的要求,因此贏得客戶的信任,讓客戶指名要她配合,最後她還成為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花梓馨特別提醒:「一個天生不積極樂觀的人,卻選擇當業務時,他可能是在『演』好一個業務。這樣做會有風險,就是長久下來容易覺得疲乏。這時候的解決方式是,在公私之間取得平衡,回到家後拿下面具,做真正的自己,否則會過得不快樂。」找到適合自己特質的行業,努力培養工作需要的職能,拿高薪絕非遙不可及。

花梓馨(104人資學院營運長)透過後天的努力,從價值觀、動機、環境等元素來改變行為,讓自己展現出有企圖、敢冒險等特質。

劉鏡清(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副董事長暨總經理)反省哪裡可以做得更好,回想成功經驗,可以讓自己找回自信的感覺。

陶尊芷(滙豐銀行資深副總裁暨人力資源處負責人)人格特質只是參考,更重要的是現在展現的行為。

企業要找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人才,而是「最適合」自己公司文化的人。

人格特質簡易檢測表

題目 符合程度

(1~6分)

1. 愈重要的工作,我愈容易因緊張而影響表現。

2. 在團體中我喜歡主導事情的發展。

3. 我不喜歡和人比較或競爭。

4. 我能配合不同環境,改變我的做事方式。

5. 如果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我容易睡不好。

6. 在一群人當中,我習慣擔任意見領袖。

7. 我會先考慮過各種風險再做決定。

8. 能嘗試做別人做不到的事,就會讓我覺得興奮。

9. 到陌生環境,我需要比別人長的時間去習慣。

10. 我會做一些別人不敢做的決定。

填答

符合程度分為1~6分,1分是完全不符合、2分不符合、3分偏向不符合、4分偏向符合、5分符合、6分完全符合。

計分

(雙數題得分)-(單數題得分)+35=你的分數高薪者的得分平均在43分以上。

註:完整題目請上「104職業適性測驗」(網址:http://www.104.com.tw/area/freshman/mydirection)資料來源:104人資學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87

金融人語你拿夠靈感未?

1 : GS(14)@2011-11-30 22:23:48

下次抄野或靈感來唔該quote sourc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847269
金融人語:周大福一家親董事會
2011年11月30日



周大福珠寶( 1929)主席鄭家純日前於投資者推介會上解釋周大福上市目的,純官的說法是擔心第四代管唔掂公司,簡而言之,即係希望借個資本市場教下一代做生意。鄭裕彤家族企業用人唯親的形象,確實根深柢固,亦是家族企業傳承下一代的常見挑戰,有必要借資本市場幫手,加諸一啲紀律。可惜的是,周大福董事會以親人和老臣居多,獨立董事主要係商界友好人士,未見從外邊引入更多專才,協助新一代管理公司。
周大福董事會當中 15名成員,鄭氏家族仍佔去三分之一,老中青三代全部有代表,家族色彩未見有減。 5名家族成員包括:
第一代─鄭裕彤(名譽主席,非執董)
第二代─長子鄭家純(執行主席)、
姪兒鄭錦標(非執董)
第三代─長孫鄭志剛(執董)、孫鄭志恒(執董)

用人唯親難予投資者信心

至於其他非家族董事會成員,絕大部份係幫彤叔打拼數十年的忠心家臣。董事總經理黃紹基, 20歲出頭已喺周大福由見習生做起, 30年來一直爬到上家的位置,其他董事如陳曉生、古堂發等,亦都係 70、 80年代加入周大福。
其實所有家族企業普遍有用人唯親的現象,關鍵係上位嘅人有冇料到,鄭氏企業喺呢方面確實畀唔到投資者太大信心。《壹週刊》 2002年一篇訪問,採訪了鄭裕彤夫婦及周大福員工多人,提到鄭裕彤為帶挈鄉里,安排了不少順德同鄉,到香港周大福打工。上市公司新世界發展( 017)也長期有此現象,例如彤叔細佬裕培,曾任新世界發展董事,鄭裕培訪問中坦白說:「你話我搞地產,但我連則都唔識睇,英文又唔識,淨係識德文、順德文。」

溝淡一家親色彩有難度

為了今次上市,周大福搵咗 4名相當有名氣本地商界人士,出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包括利豐( 494)主席馮國經、已任新創建( 659)及恒地( 012)等 11家公司董事的鄺志強、立法會議員林健鋒和中策( 235)行政總裁柯清輝,除咗馮國經自己係大老闆外,其他 3人都係香港商界及地產界的友好人士。佢哋可唔可以溝淡一家親董事會的色彩?睇怕有難度。
周大福在董事會之外,仲有稱為「名譽顧問」的四大長老,分別是彤叔弟弟鄭裕偉及姪仔鄭錫鴻,另外兩名是相信持有周大福數個巴仙股權、服務半世紀的老臣何伯陶、黃國庭。種種安排,都顯示彤叔念舊重情誼,但也令人聯想到周大福的親戚裙帶關係,甚至比其他系內上市公司更濃厚。

中國多金靠獨董鍍金

周大福珠寶( 1929)用人唯親唯老,與另一新股恰成強烈對比。與星光熠熠的周大福在星期一同日路演,因而近乎無人談論的另一 IPO中國多金屬礦業( 2133),號稱是雲南省最大鉛鋅純採礦企業,想抽水最少 12億元。

中資公司罕見陣容

呢隻新股有趣的地方係,董事會 13人,獨立非執董佔去 6人,差唔多佔一半, 6人當中更有 5人係各自有啲來頭的鬼佬,確實少見。而股東自己僅佔 3席董事,其餘執董都係負責經營的管理人員,表面上對企業管治十分重視,誠意可嘉。
上市公司的獨董,即使身份表面上係獨立,都可以因為同控股股東老友鬼鬼,又或另有利益聯繫,未必真係咁獨立。但係我哋上網睇中國多金本招股書初稿, 6位獨董都算係獨當一面,來自五湖四海,經驗亦甚為多元化,如此陣容,在中資公司當中甚為罕見, 6人簡介如下:
1) Keith Abell─ 54歲,能夠講流利普通話,曾任高盛副總裁、黑石香港及東京地區董事總經理, 2009年創辦美國房地產投資顧問公司;
2) Christopher Casey─ 56歲,任英國畢馬威合夥人多年,現時是英國一投資基金的非執董;
3) Richard Charlton─ 63歲,曾任 Paribas英國執董、法比銀行集團( Dexia Group)特別顧問、滙豐英國私人銀行執董,目前是花旗國際高級顧問;
4) William Hayden─ 60歲,目前係澳洲及加拿大多家上市礦產股董事,曾任埃索澳洲等多家資源公司的地球物理學家;
5) Maarten Kelder─ 48歲,美國企業諮詢公司合夥人;
6)繆國智─ 60歲,曾任澳華黃金財務總監
多金似乎都知自己的獨董陣容係賣點,招股書特別寫明獨董佔董事會近半,可以提高決策透明度同埋合理程度,又話管理層每月會向獨董提交一份詳盡管理報告,每季又會有財務報告,做到十足。

主席透過兒子持股

不過凡事睇兩面,中國多金咁落力建立優良管治形象,可能係因為它 2009年才成立,毫無往績可言,管理團隊都係去年至開始拼湊而成。公司主席冉小川本來係四川一名普通官員,其後任職國企及多間公司管理層,從來冇礦產經驗,到 2009年才下海經商創辦公司, 2010年初就有辦法攞到第一個礦場的採礦許可,今年逐步投產,但其餘在過去年半攞到手的 3個礦場都還未有產出。
同近年一些民企如碧桂園( 2007)一樣,冉小川自己亦不持有多金股份,八成股權全部以仍在外國讀書的兒子冉城昊的名義持有。
2 : GS(14)@2011-11-30 22:29:22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27222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page=0&tid=26966
日期為證
3 : 游浪潮(3792)@2011-11-30 22:38:20

也不知道是其人還是其助手了,不 quote source 就有如小偷﹗
4 : provleng(11142)@2012-06-25 03:06:31

到現在這個價,市值都唔平.
5 : GS(14)@2012-06-25 22:28:09

4樓提及
到現在這個價,市值都唔平.


唔理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67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