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平買公司物業曾裕再添是非

2009-12-24  NM





由近年不斷惹是非的曾裕打骰、早前曾發出盈警的上市公司現代美容,上週五公布中期業績。一如所料盈轉虧,半年虧損四千多萬元,公司去年同期賺四千多萬,業績「走晒樣」。

這間曾由已故影星梅艷芳擔任代言人的纖體美容公司,最近接二連三發生不尋常事件:先是突然撤換核數師,繼而三個月內有四名非執董先後請辭;上週二董事局更罷免了曾裕好友、共事十六年的執董袁少萍。這種集體跳船的跡象,正好是一間公司「唔掂」的先兆。

事實上,現時美容業生意難撈,部分上市公司正部署賣殼甩身。在此形勢下,曾裕近月不斷以折扣價購入公司物業再租回公司,每年可收租一千五百萬元,備受外界非議,正好為她的「是非簿」添多一頁。

對於公司近來種種是非,創辦人曾裕在上週四的董事會後向本刊記者指:「去年已經辭去主席一職」,拒絕回答多條問題。而代替其擔任主席的丈夫李守義,一見記者又急急腳走開。曾裕後來還是在律師陪同下坐低接受記者訪問,其間她騎呢地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一名員工Keith傳給她的短訊,內容是:「多謝公司照顧」。她說:「你睇吓條短訊,係話多謝公司對佢好,我同公司所有人關係都好!走咗嘅非執董,全部都係因為私事繁忙!」

美容業競爭愈來愈大,生意又難撈。現代美容業績出現虧損,卻仍然大肆擴張,本港現有三十六間分店。(廖健昌攝)

購入再租回

曾裕經營的現代美容,一向以手法進取見稱,本刊年內接獲不少有關該公司的投訴。客戶馬小姐光顧現代美容近六年,上月發現部分療程被人無故扣去,「佢哋一次過唔會扣好多,今次我發現喺spa扣咗四次,facial扣咗三次,我有幾百次療程,如果唔係啱啱喺第二間分店買咗療程攞report睇一睇,根本唔會察覺。」

其實只要細心翻閱年報,就會看出公司賬 目一樣令人「迷惘」。現代美容去年的營業額有六億多元,但盈利只有一千七百萬元(○七年營業額七億,盈利二億)。增加了的成本中四成來自工資,因聘請了百 多人擴充營業,另外三成就是租金。年初金融海嘯餘波未了,但現代美容卻繼續擴張,香港分店由三十二間增至三十六間。如現代美容本來租用荃灣英皇中心,月租 少於五十萬,但曾裕卻要求搬往其持有的沙咀道鋪頭,月租八十萬。

○七年,現代美容租用曾裕私人持有的多個物業作分店,租金只是每年二百多萬元,至○八年初這方面成本就大幅增至七百多萬,但年報卻無交代牽涉物業數目,問曾裕她只重複回應:「我無做主席。」據現代美容管理層透露:「佢要公司租番佢自己嘅鋪無問題呀,當係互惠互利,只要董事局批就得;不過佢有時真係好過分,好似我哋原本喺荃灣間分店係同英皇租嘅,租約都未完,佢就將分店搬去佢自己喺荃灣嘅另一個鋪位,但又唔賠番錢俾英皇,搞到前幾日有人來公司上門收數。」

貴價貨「唧」入公司

今年十月,曾裕斥資一點九億元,買入現代美容持有的七個物業,但這些物業估值市價應為一點九六億元,交易後現代美容將只剩一個物業揸手。為何曾裕可以「折讓價」向公司買入物業?通告只以按近期市值釐定作交代。是次交易曾裕只須付現金七千萬元,另外的一點二億,卻是抵銷貸款。原來現代美容於○八年六月,購入了尖沙咀棉登徑、樓高十二層的商廈義莎中心,現代美容一番鴻圖大計,指會把上址改建成一幢水療浸浴別墅,但一名管理層卻爆料:「公司根本無做過任何嘢,曾裕嗰時自己買來投資,但又覺得喺高位接咗貨,於是就同董事會講幫公司買並俾咗五百萬訂金,仲借埋過渡性貸款俾公司,董事們於是應承買咗佢。」記者到過上址,整棟商廈完全荒廢,而據代理透露,現代美容買入上址後,便隨即在市場上以一點六億放售,一直至今。

這次曾裕購入現代美容物業的合約亦列明,現代美容必須繼續向曾裕租用物業,每年要向曾裕額外繳付接近九百萬元的租金,加上一直收取的七百多萬元租金,來年現代美容須向曾裕繳交一千六百多萬的租金,剛好符合上市規則所規定,關連交易涉及金額不超過有關百分比,即百分之二點五的上限。

對 於現代美容這個「親生仔」,曾裕未有給予任何租金優惠,出租的物業全部收足五釐回報。其中三個物業更是以蝕讓價出售予曾裕,如青衣工業中心單位,現代美容 於○八年一月以一千八百多萬元買入,在政府提出活化工廈,工廈呎價被炒起下,曾裕仍可以一千三百多萬筍價接收單位,而據萊斯物業資料顯示,該工廈市價約為 一千六百多萬元。負責擔任是次交易的獨立董事委員會的三名非執董,都於本月的一星期內相繼辭任。

殼價值二億

若果現代美容成功出售尖沙咀義莎中心,公司便只剩下美容業務及二億多現金,有金融界人士指:「基本上大部分公司想賣殼,事前都係轉移晒啲值錢嘅資產,成為一間主要持有現金嘅公司。」有專做殼買賣的公司老 闆亦表示:「有人同我食過飯,問現代美容值幾多錢。不過我聽人講曾裕個人比較霸道,同佢合作好煩,我寧願賺少啲。」而另一殼王詹培忠則坦言有興趣接收現代 美容的殼:「如果佢搵我,我都會考慮o架,呢啲係合法合理。計埋premium(溢價)值二億啦,佢有六成股份,咪俾一億三囉。」

事實上,美容業較以往難撈,與現代美容同期的競爭對手修身堂及變靚D,亦相繼賣殼及轉型,有行家指出:「除咗周秀娜代言嗰間詩琳叫有錢賺,而家無美容公司賺錢喇,因為太多競爭,代言人又貴、廣告費又貴,變靚D嚟緊都準備轉型。」而曾是美容界一哥的修身堂,今年的虧損亦達三千多萬元,去年老闆張玉珊已把修身堂百分之三十的股權,以接近三千萬轉讓給投資者,並打算注入內地業務。

醉心宗教嚇怕同事

曾裕兩年前開始信奉基督教,打理本業之餘,亦醉心宗教。有員工透露她還會威逼員工跟她一齊信主,但行為卻十分極端:「每日返工前要祈禱,如果唔跟就要扣減獎金。」該公司員工說。她不但要求員工早、午、晚要祈禱一次,在祈禱後還要大笑十八聲;而她曾在一個會議上向大家講有關葡萄園的故事,「佢講完個故事就話:我知有人做啲嘢對公司不利,不過我哋唔使驚,因為神會趕佢入豬欄。」員工指已嚇怕了很多同事,令近月前線員工流失了幾百人之多!

近年投資accumulator失利,並正入稟渣打銀行追討買入雷曼損失的曾裕,於去年十二月因病辭去主席一職,但患什麼病就沒有公布。巧合地,在新加坡有開設公司的她被當地政府控告逃稅,要出庭作證,不過她卻因病留醫而缺席聆訊。「嗰時新加坡政府話佢逃稅,佢就話病,咁佢真係有醫生紙喎。不過作為同事唔覺得佢有咩病,佢向外宣布完因病辭職,第二日仲精神奕奕出現喺公司,基本上公司所有嘢佢都管。」一名公司管理層「暗有所指」。主席一位隨即讓予細她十三年、今年三十四歲的丈夫李守義,曾裕每年千萬的董事酬金就由老公代收。不過李守義只有「象徵式」百分之零點二的公司股權,曾裕自己則持有近六成五股權,話事權牢牢在握。

姊妹決裂掀罵戰

服務現代美容16年的元老級人馬袁少萍,上週二(15/12)突然遭公司罷免首席營運總監兼執行董事職務,雙方更就薪酬問題興訟,既報警處理又鬧上平機會。兩名昔日拖手打江山的好姊妹,反目後各執一詞,力控對方講大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600

巨额贷款流入地下 唐骏卷入“博京大厦”是非


http://www.21cbh.com/HTML/2010-7-23/2OMDAwMDE4ODM2OQ.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72

風水陣難擋衰運 凱悅鍾家是非四十年


2003-11-20  NM




屹立尖沙咀彌敦道,有七百二十三 個房間的凱悅酒店,歷經四十年洗禮,外形殘舊不大起眼;直至最近招標出售,市場估計凱悅市值三十多億,比鄰近剛售出,有四百多個房間的百樂酒店,價格高出 六倍有多,才令人驚覺這酒店原來禾稈冚珍珠。而酒店創辦人鍾江海、明輝兄弟,原來亦甚有來頭;在五十至八十年代,是香港大地產商之一,狂掃香港地皮;既有 份發展尖沙咀星光行,中區萬邦行亦是他的產業,比當年的李嘉誠更為有錢。凱悅酒店和鍾氏家族,都曾有過風光日子。凱悅剛開業時,是一等一大酒店,還主辦過 香港小姐選舉,但剎那燦爛後歸於平淡,至今名聲遠不及半島、文華等酒店。而鍾氏兄弟,八十年代債台高築,更因凱悅酒店引發家族爭產,從此退隱起來。凱悅開 業時大擺風水陣,希望從此風生水起,然而鍾氏家族卻彷彿被詛咒般,噩運連連。五星級的凱悅酒店,風水佈局多得叫人驚訝。雖然座落繁囂的彌敦道,但凱悅正 門,卻偏開在側面北京道。踏入酒店,一對一呎多高門神「守護」着電梯大堂;接待處牆上掛着三個成人般高的神像在作揖敬禮。「呢間酒店老闆好信風水㗎,擺設 古古怪怪,又調低晒燈光,搞到昏昏暗暗。有時望吓啲神像,自己都會毛管戙!」一名酒店職員嘮叨道。曾替渣打及滙豐看風水的風水師傅區仲德估計,酒店門口開 在橫街北京道,可能因為想對正東面正財位,「而兩個門神,左面嘅手執進寶金元,右面嘅手持五雷密令,就係招財同辟邪嘅意思。而接待處後三個神像係三官神, 可以驅邪治魔消災解難。」凱悅還請了「睇相佬」坐鎮,在酒店大堂「擺檔」十多年的侯一強,朝十一晚七,替遊客睇相算命。「酒店開業已經有師傅坐鎮;上一個 師傅十幾年前退休,酒店就登招聘廣告再請。當時有成幾十人應徵,人事部總監要我哋批佢流年運程,邊個準就請邊個!」侯說。雖然滿佈乾坤,但風水佈局只 「旺」了凱悅一段短時間。凱悅酒店前稱總統酒店,由新加坡華僑鍾江海和鍾明輝兩兄弟,耗資八千萬興建,於一九六四年落成,開業首年,便主辦香港小姐選舉, 冠軍佳麗的獎品,是五千大元和一隻三千元的亞米加手錶。在白領薪水只是數百元的六十年代,獎金算非常豐厚。六十年代電影紅小生胡楓,亦曾是凱悅捧場客。 「酒店剛開業,我都有同林鳳、謝賢去過頂樓間舞廳跳舞,當時最興跳Cha Cha、Twist(扭腰舞)。我記得當時舞廳以星球為主題,四周有裝置閃閃吓,好有科幻feel。」酒店的風光只有一剎那,兩、三年間新鮮感過後,便漸 漸回復平靜;港姐只舉辦了那麼一次,而胡楓也只到過酒店三、四次,便轉移陣地往北角麗池舞廳繼續跳舞。不夠五年,鍾氏兄弟已無興趣繼續經營,於六八年兩度 將酒店標售,但始終賣不出去。六九年,鍾氏找來美國的酒店集團凱悅國際,由凱悅管理總統酒店,鍾氏兄弟每年繳交管理費給凱悅。而總統酒店亦易名為凱悅酒 店,同年以「凱聯酒店」名義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市值一億四千萬元。

假 總統兒子騙總統套房雖然引入美國大集團管理,凱悅並未因而升格頂級酒店。除了二樓西餐廳Hugo's較為人熟悉外,其他設施如豪華宴會廳等,都不及其他五 六星級酒店。而在六九年開業的Hugo's,因首創在顧客前即席烹調而聲名大噪,名菜包括龍蝦湯、酒煮班戟等,曾吸引已故武打明星李小龍、美國歌星 Eric Claption及影星威廉荷頓等名人前來幫襯。入口不顯眼、定位欠鮮明的凱悅,讓員工印象最深刻的一樁「大事」,竟是年前發生的詐騙案。話說在九九年, 有人自稱菲律賓前總統馬可斯兒子,長期租住凱悅總統套房。每次出入,身邊總有十多個保鑣「品字形」護身。在酒店地下「清清吧」內當酒保的Marco,尚記 憶猶新,「佢當年喺凱悅無人不識啦,成日帶成棚馬仔嚟飲嘢,穿金戴銀,好架勢㗎!」這個「空心老倌」在最初幾個月有找清房數,但其後經常借故拖延,最後藉 口往美國出席美國總統就職典禮,欠下一百六十萬房租便溜之大吉,剩下一房假美國債券。

來港躍身工廈大王凱悅酒店經歷四十年風雨,更掀起創辦 人鍾氏家族一幕「家變」。創辦人鍾江海、明輝兄弟,是新加坡華僑,父親鍾奕莊生於福建,後來移居新加坡,當珠寶師傅發跡。四、五十年代,鍾奕莊在馬來西 亞、印尼等地都有物業生意。他有三個老婆,育有二十八名子女;元配生下長子江海、二子明輝及四子正文。三人在五十年代初東南亞排華紛亂時,被父親派來香港 發展;二太太及三太太兩房人,則留守新加坡。鍾氏兄弟來港後除了興建凱悅酒店,還大肆發展地產;兩人在六十年代成立華廈置業和萬邦投資,並先後在七十年代 初上市至今。華廈置業專攻工業樓;而萬邦投資主要資產只有中環的萬邦行和金利商業大廈。雖然無甚資產,但出手「闊綽」,年年股東會都大排筵席「有翅食」。 兩兄弟另外還有「怡華」和「益新」兩間非上市的地產公司,主力在觀塘、黃竹坑一帶,興建工業大廈,如現存的怡華工業大廈、業發工業大廈等,故兩兄弟有「工 廈大王」之稱。而尖沙咀星光行,亦是由鍾氏兄弟夥拍霍英東、關啟明及何鴻燊等發展商興建。

孖寶投地勁輸和鍾氏兄弟相熟的老牌發展商王增祥, 憶述兩人昔日風光說:「佢哋一到港就住淺水灣四萬呎大宅,工人都有十幾個。鍾明輝還教我哋玩新加坡好興嘅三人麻雀,麻雀張枱係三角形嘅,要將筒子、索子等 每樣抽走一隻。當時雀友還包括香港造紙廠嘅曾紀華,盤谷銀行嘅陳弼臣。我哋玩到上晒癮,每星期打一次。」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鍾氏兄弟最活躍的日子, 「呢兩兄弟好似孖寶咁,每次賣地例必打孖出席,又不斷舉手投地,好似唔使錢咁!」王增祥說。鍾氏兄弟不斷投地發展,興建遠東金融中心、半山豪宅御花園、尖 東永安廣場等。最大一個項目,是與置地、信和等財團,向銀行借貸十五億發展白筆山(現紅山半島)。一九八二年,中英前途談判,香港樓市因而大瀉四成,買重 貨的怡華和益新,輸得慘烈,還落得欠債三十多億的下場。

鍾宅家變凱悅被奪鍾江海兄弟為解財困,將凱聯酒店大部分股份抵押予銀行;而兩人的親弟鍾正文,是前益大集團主席,亦因「拍埋」佳寧集團主席陳松青發展地產,在地產大崩圍下負債二十億。益大最後清盤,鍾正文便將所持凱聯酒店股份拋售套現。由三太太所生的鍾瓊林、鍾輝煌,此際在市場內密密吸納凱聯股份,並買入超過三成。八四年,鍾氏「家變」進入高潮。在股東大會上,鍾輝煌一夥,成功將持股減至只有一成的鍾江海兄弟擯出凱聯董事局,並推選鍾輝煌為主席,從此酒店控制權,由鍾氏第一房轉至第三房。鍾輝煌其後把凱聯改名為天德地產,及後又分拆凱聯國際酒店上市。經此一役,鍾江海兄弟元氣大傷,鍾明輝更遠走台灣,直至九十年代初才回港。熟悉他的人都說,鍾明輝回來後顯得憔悴不已,人亦更為沉默。在老友陳弼臣、曾紀華相繼離世後,他也不再打三人麻雀。

東 山難再起至於鍾江海一家,則升傳出負面新聞。九三年,鍾江海女兒寶珊的丈夫、前立法局議員梁錦濠,因賄選案入獄三年,其後還被揭發有婚外情,與鍾寶珊離 婚。○○年鍾江海死後,後人爭奪南灣道豪宅曾鬧上法庭;家人間互以粗口問候的家事,亦在法庭上抖出來。現時怡華益新少有新發展,公司在九七和九九年再戰江 湖,投地發展筲箕灣數碼中心,和豪宅南灣道十六號,前者近年出租率未如理想,後者仍未落實何時出售。怡華、益新,已無復當年勇。至於凱悅酒店話事人鍾輝 煌,大部分產業都在新加坡,一年才回港三、四次,酒店業務由親妹鍾敏卿打理。熟悉他的地產代理說,這次他放售酒店,純粹基於市道好,想套現大賺一筆,對酒 店不帶深厚感情。而凱悅酒店這家族生意放售後,曾顯赫一時的鍾氏家族,相信又再度被大家遺忘。

鍾氏家族圖1上市公司萬邦投資及益新置業董事2前上市公司益大集團主席,與陳松青相熟,現下落不明3上市公司榮豐集團執行董事4上市公司天德地產及凱聯國際酒店執行董事5上市公司華廈置業執行董事6前夫梁錦濠因賄選案曾入獄

鍾明輝VS鍾輝煌身家比併*小部分物業單位經已出售△資產主要在新加坡#天德地產控有另一上市公司凱聯國際酒店,而凱聯國際酒店旗下主要資產為尖沙咀凱悅酒店。若凱悅酒店成功以三十多億售出,凱聯國際酒店及天德地產的股價將大為調升。

@請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48

中銀是非律師 顧愷仁

2003-6-26  NM




顧愷仁是法律界一個傳奇。五十一 歲的他,沒有家底,操一口港式普通話,卻能在十年間,由一個港產小律師,崛起而成中銀的「御用」律師。九七年後全行萎縮,他一支獨秀,律師行不斷擴張,生 意滔滔。因中銀上位的顧愷仁,為了這大客,被以前任職的高李葉律師行控告違反誠信,糾纏十年,今年四月顧愷仁輸掉官司。六月,「上海首富」周正毅被捕,中 銀爆出連串醜聞後,顧愷仁亦被揭發由中銀派駐周正毅旗下上海地產的董事局,以監察該公司的廿三億元現金。周正毅和中銀醜聞愈滾愈大,未有平息跡象。本刊亦 發現,顧愷仁九七年替中銀轄下廣東省銀行,硬啃四千五百萬銀主盤,但隨即又獲廣東省銀行貸出四千五百萬按揭,極不尋常。顧愷仁借中銀上位,亦為了中銀,而 惹來麻煩。「中銀是顧愷仁的大客,帶挈顧愷仁很多生意,例如九七年,突然多了大陸人來香港炒樓,要向中銀借錢,中銀都會叫客人去顧愷仁律師樓做手續。」據 一名顧愷仁前下屬說:「中銀員工買樓,來顧愷仁律師樓做買賣樓契,免費。」行內人甚至形容,顧愷仁律師行是負責中銀金額最大交易的「甲類律師行」。自從爆 出「上海首富」周正毅及中銀香港總裁劉金寶被調查後,顧愷仁中銀的「特殊友好關係」,亦浮現出來。

戴兩頂帽利益衝突去年中,周正毅透過與劉金寶的關係,向中銀借取近廿二億貸款,其中十五億用作收購上市公司建 聯通,餘下六億多是備用信貸。中銀明知這筆貸款違規,風險保障不足,於是雙方有默契:中銀要委派顧愷仁及他旗下律師范楚文入建聯通(易名上海地產)董事 局,以監察周正毅完成收購建聯通後,公司內那廿二億元現金的運用須經中銀審批。不過,顧愷仁一方面是公司董事,要顧及全公司股東利益,另一方面又要代表中 銀,以保障債權人,他顯然有利益衝突之嫌。當周正毅被捕,中銀被迫披露顧愷仁真正身分時,證劵界嘩然。聯交所及律師會均表明會跟進。顧愷仁最終未發揮監察 功能,因為中銀借款予周正毅收購上地時,已規定凡上地超過一千萬提款,都要經顧、范的簽署。但上地竟然把六億五千萬「非正常貸款」借給其他內地公司。此項 貸款同時逃過中銀風險管理部門每週一次的監控。除了業務關係外,顧愷仁亦曾為中銀旗下的廣東省銀行「接貨」,並牽涉不尋常的按揭。本刊調查發現,九七年九 月,顧愷仁持八成股權的公司精富,以四千五百萬元,向廣東省銀行購入八個北角城市花園地鋪。該八個地鋪當年乃銀主盤,是廣東省銀行從一間清盤的公司收回 的。顧愷仁甫買下這批鋪位,立即向廣東省銀行借貸,並以那批鋪位作抵押,貸款額剛好是四千五百萬元。

顧愷仁並不熱衷炒樓,田土廳只有他以個人或公司名義的三宗買賣樓宇紀錄,一為他仍擁有的堅尼地道住宅單位,二為他曾用作律師樓的中環永安大廈辦公室,三即 為此銀主盤。而他目前報住的,也不過是其任港大高級助理教務長的妻子的大學宿舍。他在九七年地產高峰時一擲千金掃八個鋪位,並非他作風。姑勿論這些鋪位當 年是否值四千五百萬元,但廣東省銀行竟然借足十成給精富,極不尋常。○一年,顧愷仁又和廣東省銀行「交易」,這次又涉及城市花園那八個鋪位。顧愷仁旗下的 精富公司把鋪位賣給僑福公司,該公司其實又跟顧愷仁有關,顧是僑福的董事。八個鋪位的成交價為一千七百萬元,而僑福把鋪位按給廣東省銀行,貸款一千一百二 十萬元。顧愷仁透過公關表示,僑福由其客戶擁有,而他當年與旗下兩名律師以精富名義購入此銀主盤,只是一時錯誤投資。田土廳資料顯示,精富和僑福公司,就 有關鋪位兩次合共的五千六百二十萬元貸款,已悉數清還。

替廣東省銀行接貨6/97:廣東省銀行收回城市花園八個銀主盤鋪位。9/97:由顧 愷仁任董事及大股東的精富發展有限公司,以4,500萬向廣東省銀行買入,隨即向廣東省銀行以鋪位作抵押,借貸4,500萬。9/01:顧愷仁任董事的僑 福有限公司,以1,700萬買入至今,由廣東省銀行借1,120萬做按揭,現已贖回。

樓市中勁蝕八千萬有中銀這支大水喉照住,顧愷仁擁有的 威勝龍發展有限公司,以一億一千五百萬,購入永安大廈五樓作辦公室之用,並分別向中銀轄下的國華及浙江興業做按揭。今年五月以三千二百二十八萬賣出,勁蝕 近八千二百多萬元。顧愷仁並非親中背景出身,來自普通家庭,唸民生書院,考入香港大學,最初唸醫科,中途才轉讀法律。他和中銀結緣於八十年代中。他初入行 時在關祖堯律師行工作,負責銀行客戶,八五年加入華資大行高李葉律師行,三個月後升為合夥人。一年後,顧愷仁以「工作得不開心」而轉投中銀,任中銀的律師 兩年,當時叫人意外。

入中銀打工鋪路「八十年代,律師很吃香。肯入銀行做內部律師的,首選是美資、英資,因為外資大銀行有整套正規訓練,甚 少人揀中資銀行。」一位顧愷仁前下屬說。兩年後,高李葉看中顧愷仁在中銀的人脈關係,說服他回巢。顧愷仁於八九年元旦,重投高李葉,但條件卻是每週要有三 個早晨,免費為中銀工作。一直抓緊中銀這個靠山,顧愷仁從中獲得許多中銀生意。九二年十一月,顧愷仁向中銀港澳管理處副主任林廣兆獻計,提議中銀成立法律 中心,並拉攏四名高李葉的助理律師過檔。九三年七月,當顧愷仁及下屬均已辭職時,中銀擱置設法律中心的計劃。「我聞言驚惶不已……但中銀港澳管理處想用一 間街外友好銀行的服務,我決定自組律師行,這是得到中銀的支持的。」顧愷仁和高李葉打官司時,曾在宣誓書如是說。

十年官司千萬訟費顧愷仁甫 自立門戶,便豪氣地租下中銀大廈廿一樓全層、九千呎寫字樓,租約為期三年。九三年十月一日國慶日,顧愷仁事務所開張,他的舊上司高李葉翌日立即採取法律行 動,控告顧愷仁及跟他跳槽的律師違反誠信,撬走中銀這個大客。官司糾纏十年,雙方訟費以千萬元計,動用大狀粒粒巨星,高李葉請了袁嘉寧、沈澄、張健利、郭 慶偉、余若薇;顧愷仁這邊請來麥高義及唐明治。官司一度打到樞密院,今年四月審結,法官判顧愷仁違反誠信責任,須就三項指控每項象徵性賠償一元,另須向高 李葉交代及支付他離開高李葉一年內的盈利。倒是顧愷仁並未受這宗官司影響,十年來不斷擴充律師行規模,旗下律師數目由最初的六個,擴展到今年五十六個。去 年還與美國大行普衡宣布「合併」。不過,由於外資行須在港三年才可與本地律師合併,所以它們實際上是「聯營」。但和普衡拉上關係,卻令顧愷仁接到更大的生 意,例如代表周大福企業收購涉及廿二億的城巴股權,及代表中國彩電生產商,向美國反傾銷指控進行抗辯。就在顧愷仁愈來愈成功之際,卻爆出中銀與上海地產醜 聞。顧愷仁憑中銀扶搖直上,亦因中銀,令顧愷仁惹來麻煩。

@請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048

避爭產是非郭晶晶大住肚搬地利根德閣


2013-07-11  NM  
 

 

去年十一月正式下嫁霍啟剛的國寶郭晶晶,快馬加鞭,火速成功為霍家繼後香燈,已懷孕六個多月的她,據了解是佗「慈姑椗」,預產期為今年九月尾。上週五(七月五日),為慶祝老婆佗仔兼自己三十三歲生日,霍啟剛帶住肚大如籮的郭晶晶,齊齊飛去泰國布吉度假,「一家三口」豪花九萬租住當地私人別墅,玩足四日三夜。身懷霍家第四代後人,郭晶晶盡得老爺霍震霆歡心。據知,入門不久後,晶晶因無法適應豪門家規生活,加上霍家兄弟爭產事件沒完沒了,晶晶主動提出想搬離是非地,靜心安胎;三個月前,終獲老爺破例批准,遷出霍家大宅,搬住位於半山的地利根德閣。布吉氹老婆

巨肚現形

上週五,郭晶晶、霍啟剛與友人,一行七人由香港出發,上午十一點到達布吉,在機場租車公司租了一部七人車,霍啟剛做司機,揸車前往位於Kamala海灣的Peresa Resort。霍啟剛為讓老婆享受假期,不被外人騷擾,此行刻意包下度假村一幢過萬呎、有三個私人泳池的別墅,日租近三萬港元,老婆一索得男,加上補祝自己七月二日三十三歲生日,物有所值。在別墅稍作休息,下午四點霍生霍太撇下團友,拍拖出動,到酒店的泰國餐廳歎下午茶,之後一齊駕車到超市入貨。身穿白色鬆身衫配桃紅色碎花裙的晶晶,面部同手腳都未有暴脹,反而令六個月肚更加「凸出」,肥胎唔肥人的她,走路時經常要用手扶住腰,上落車同樣是慢動作,十分謹慎。

煙癮難頂

在超市入貨期間,霍啟剛突然煙癮起,只好暫時丟低晶晶,獨自在超市門外「叉電」,但話咁快便折返大肚老婆身邊,二人攞住超市戰利品返酒店,晚上未有再外出。翌日下午茶時間,兩公婆終於再出動。其間二人懷疑有傳媒跟蹤,即時折返酒店。週日下午四點半,霍啟剛兩公婆與同行友人一齊出外購物,一行人先到專賣spa用品的店鋪掃貨,其間霍啟剛又煙癮發作,同朋友企門口煲煙吹水。第二站行超市,友人掃貨期間,霍啟剛與晶晶十指緊扣在附近街道漫步,享受「三人」世界。

大宅住唔慣

週一(八日)下午兩點,四日三夜布吉之旅結束,一行七人從酒店check out,出車到芭東的Jung Clyeon商場食午餐,之後便駕車往機場啟程返港。腹大便便的郭晶晶與友人先行登機,霍啟剛則在機場禁區內不斷搜購香薰油,直到航班起飛前五分鐘,才捨得上機。返到香港,霍啟剛由朋友代為攞行李,他與老婆先行一步出閘。記者上前問他預產期是否九月?一索得男等問題,霍啟剛只笑不答,而晶晶則耷低頭,顯得十分怕醜,兩公婆之後乘坐霍家的七人車離開。自從去年十一月大婚後,晶晶便入住位於沙宣道的霍家大宅,與霍家三房人,包括老爺霍震霆、霍震寰、霍震宇等共十五人同一屋簷下,但晶晶始終無法適應大家族豪門規矩,住唔夠一個月,已忍唔住向老公投訴,要求搬離大宅。

大宅二變三

家有家規,食住都「阿公」的霍家,各房家族成員均統一住在大宅,佗住「慈姑椗」的郭晶晶,除了得老爺霍震霆錫到燶,加上霍家三百億爭產案仍未解決,為免影響新抱同腹中孫仔,霍老爺終於特許霍啟剛兩口子搬離大宅,入住地利根德閣。「要同埋咁多房人一齊住,晶晶好唔慣,霍家家規又多,住唔夠一個月晶晶已經同Kenneth(霍啟剛)講想搬出去,霍老爺開頭唔俾,不過晶晶有咗之後,Kenneth搵機會同老豆再提多次搬屋件事,咁啱霍家大宅遲啲會改建,由兩層變三層,不時有建築師出出入入,Kenneth就更加有藉口話唔方便,咁霍老爺都唔想新抱佗B心情受影響,最後都破例批准。」知情人說。

嚴選陪月團

為迎接霍家第四代首個男孫,將榮升做爸爸的霍啟剛份外緊張,除了在養和醫院預訂豪華分娩套房,安排婦科聖手梁淑德醫生替晶晶開刀接生外,即使距離九月底預產期尚有兩個多月,但準爸爸已積極物色陪月團,據知,應徵者要通過餵奶、換片、清潔、煮食等多項測試,非常嚴格。「Kenneth第一次做老豆,乜都無經驗,所以特別緊張,成日周圍問朋友意見,搵營養師設計孕婦餐單俾晶晶食,又叫工人日日燉花膠、冬蟲草、燕窩俾老婆補胎。晶晶前排做產檢,醫生都話BB而家六個月,但身形就有七個月咁大。」知情人說。

五星級別墅

位於Kamala海灣的Paresa Resort,是當地五星級度假村,由於地處懸崖上,全被熱帶森林及花園包圍,私隱度極高。Resort由六棟過萬呎的三層別墅組成,霍啟剛與郭晶晶包下的Grand Villa,共分三層,頂層是7000呎的Cielo Residence,中層由兩間1500呎的Taluy Suite組成,底層則是Dima Suite,合共四間房、三個私人泳池,每間房更擁有獨立steam room及巨型spa浴池,房租每晚近三萬港幣。此外,度假村內設有cooking class,住客可跟大廚學煮泰菜,又有教練駐場教浮潛、帆船等水上活動,亦有私人管家服務,為住客安排每日行程,照顧周到。

大肚婆不宜做spa

孕婦上機限制愈來愈嚴謹,一般航空公司實施限制懷孕32週以上的孕婦上機,若孕婦堅持,則要簽下「免責同意書」,並要有婦科醫生簽署「適航申請書」。據家庭醫生關嘉美表示:「懷孕六個月上機就冇乜大問題,因為呢個時候係成個懷孕過程最穩陣嘅時候,如果去到八個月嗰陣就唔好嘞,有機會早產就麻煩。」至於曾有西醫建議孕婦可進行適量的水上活動,關醫生則唱反調:「梗係唔好啦!我唔建議孕婦游水,連浸浴都唔係幾好,如果啲水有細菌,會經媽媽嘅陰道入到去,影響個胎,所以游水、浸spa嗰啲最好唔好,除非個泳池啲水好乾淨,一啲細菌都冇。」

名氣新抱唔易做

相見好,同住難。自由慣我行我素的圈中女星嫁作人妻後,婆媳關係是首要解決問題,一個奶奶已經大頭痕,更何況郭晶晶要面對整個霍氏大家族。

張栢芝06年,張栢芝與謝霆鋒秘密到菲律賓小島結婚,當時拉姑大動肝火拒認新抱,婆媳關係相當惡劣。直至11年鋒芝離婚,拉姑向傳媒大爆指二人結婚五年,只上過兒子的愛巢五次,上門亦只為勸交,甚少見到Lucas同Quintus兩個孫仔。

李嘉欣下嫁許晉亨後,一直有傳李嘉欣與奶奶相處不來,為李家誕下「金笸籮」後,關係仍未有改善,兒子的百日宴當日,有傳兩婆媳曾為菜單問題鬧意見。

劉嘉玲08年,劉嘉玲與梁朝偉在不丹結婚,有指朝偉媽咪一直不滿新抱未有為劉家繼後香燈,加上早年傳與台商郭台銘過從甚密,婆媳關係好一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950

黃浩摺雞鋪避是非


2013-08-15  NM  
 

 

上月以兩億元撼贏細劉同何柱國,買起《都市日報》的黃浩,係威係勢殺入報界,但同時亦低調摺埋惹到他一身蟻的雞煲鋪「台灣一品花雕雞」。據知上個禮拜他與一班股東開會,決定雞煲鋪做到今個月尾結業,求證黃浩,他直認話:「做咗(雞煲鋪)後好似行衰運,怕咗啲是非,加上租金由八萬加到十八萬,點做?」為興趣

自○一年起進軍飲食業的黃浩(Kenny),先後做過六間餐廳,雖然間間都做唔長,但數口精的他自言今次摺鋪是商業決定。「不嬲做餐廳只係為興趣,三年前係我哋首推雞煲,生意好到想同老婆食都無位。」鋪旺招風,附送連串是非,先有LMF成員炮轟食店收多咗錢,指九千元的單據中「有二千幾老作,茶芥收一百蚊位,可樂叫四罐收廿五罐錢」;之後DJ Tommy又指他的餐廳是抄台灣的假店。最大鑊當然是去年十一月,有指徐濠縈、何超儀、LMF及葉佩雯等共廿三人在店內開迷幻飯局,還被閉路電視影低,最後更蔓延到黃浩被曾志偉掌摑。

有傳黃浩將雞煲鋪關門大吉主要為避是非,黃浩不置可否,「開始時都覺得行衰運,個天可能要我經歷吓,俾我自強。要屈服定正義落去?我選擇唔屈服。

「人生中總會遇到無賴,件事不是涉及藝人,點會發到咁大?我成日都話客人是對的,如果請到個醒目的同事就可以調節,我一向都唔收酒水,幾罐可樂咪由佢,同個客argue做乜?我Kenny點會呃你汽水?平時香檳都一支支咁送啦。」

錢從何來

黃浩名下有七間公司,但持有物業的就一間都無,目前住的大埔比華利山四千三百呎別墅都是租的。忽然可以拎出兩億收購《都市日報》,外間眾說紛紜,更有指他只是出面嗰個,背後另有大水喉射住,但黃浩自有一套說法,「兩億啫,又唔係廿億!況且嗰陣我想買樓,但唔啱價冇買,咁準備買樓嘅錢,唔用可以做乜?」 至於有指他買報紙來報復,他覺得很搞笑,「我要做傳媒大亨,係就唔買呢份,要買就買狠啲;而且我不會參與編輯部,做生意無非為搵錢,《都市日報》是cash cow。」黃浩坦言睇中Apps的市場,自去年開始收購關於生活、飲食、旅遊的Apps,有了自家報紙的網上平台就方便推銷,「依家慳了幾百萬宣傳費,直接在Online就可以用。」說到底都是錢作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573

是非爆多!生技股虧損反漲更兇

2013-09-23  TWM
 
 

 

掛牌首日就飆漲一倍,虧損越多越會漲……,這可不是天方夜譚,而是獨獨出現在台灣生技股的現在進行式。

八月底,永豐餘集團旗下的新藥公司──太景醫藥登錄興櫃,每股淨值只有○.五三元,今年仍將虧損,但第一天的成交價格一度比參考價飆升三六○%、高達一百四十元,因為它有一個美夢正在成形:明年上半年可能取得兩岸第一張新藥藥證。

太景的例子,不單單反映生技股飆漲,更點出台灣生技股獨有的兩個奇特現象。其一,要買生技股,興櫃階段比上市櫃賺更大;其二,生技股只要有夢就是美,只要有合理的胡蘿蔔擺在未來,即便是虧損公司,投資人也勇於給予三位數的股價肯定。

一無二低三多,興櫃漲很大

來看兩個生技飆股的例子。台微體去年十二月底轉上櫃,今年以來漲幅僅約四%,但興櫃期間漲幅就超過三六○%,一度還進逼三百元大關。第二個是智擎,如果排除近期臨床實驗數據優於預期,股價隨之大漲,智擎去年九月轉上櫃前,股價最大漲幅就超過一五○%。

iGold籌碼大師統計,今年以來興櫃五十餘檔生技股中,十八檔股價漲幅超過四成,遠高於今年加權指數的僅約七%。

為什麼生技興櫃「漲很大」?德信證券自營部協理雷中光認為是「一無、二低、三多」,這指的是:一、興櫃沒有漲跌幅限制、操作空間大;二、生技股評價不易、初始價格多偏低,降低券商風險;三、近兩年生技新掛牌家數急增,去年就新增十二家上市櫃、十六家興櫃,族群效益形成。

活潑的生技股,也讓「冷凍櫃」的興櫃市場解凍,根據櫃檯買賣中心統計,興櫃市場成交量前十名中,有七檔都是生技股;就連八月底才剛登錄興櫃的新藥公司杏國,在今年初現金增資每股價格不過二十五元,股價也立刻突破百元。

生技之所以會特別活潑,與興櫃持股在轉上市櫃後出脫,獲利必須核實課徵的稅負制度有關。

一位外資基金經理人表示,生技公司大股東為了避免課稅,在興櫃先炒熱一波行情,把低成本的持股先行出脫,轉上市櫃後休息一段時間,再注入新的利多題材,例如臨床實驗的新進程、優於預期的數據,或者與國外大廠的新合作案、授權金等,風雲再起。

掛牌條件寬,高價股多虧損

興櫃的低參考價、無限制漲跌、搭配大股東的默契,共同打造生技上漲的完美風暴,也帶出台灣生技股另一個奇妙的現象:「搶錢搶最兇,虧錢越敢漲」。

台微體日前宣布近三十億元現增資金到位,是今年生技股募資規模最大者,其他高價股包括智擎、醣聯、基亞等也紛紛辦理現增,券商統計,今年有超過二十家生技公司籌資,募集總額超過兩百億元,是台股最「搶錢」的族群。

有趣的是,這些大舉募資的高價股上半年仍多虧損,但醣聯、智擎、基亞、台微體等的股價都是三位數,對大舉搶進的投資人而言,新藥公司的「胡蘿蔔」不是每月穩定增加的營收、獲利,而是隨著臨床實驗的進程,一筆入帳的大額權利金與授權金。

然而,一般投資人並不易接觸到新藥公司的臨床實驗進度,又或者是看不懂實驗公布的相關數據,投資生技新藥股等於是,「風險中的風險,科技中的科技,」一位外資基金經理人如此評斷。

這個現象,與政府為了鼓勵生技產業發展,放寬掛牌條件有關。元富證券表示,生技公司與一般公司申請上市櫃條件相同,但生技公司可以向經濟部工業局申請科技事業,核准後就可不受上市櫃法令限制。

本夢比誘人,名人愛買

生技股有夢最美,當中不乏「勇敢夢想」者,例如研究牛樟芝的國鼎生技,今年前八月累計營收一億一千四百萬元,但企業網頁上以轉載媒體的方式,大膽宣告「兩年內拿到藥證,新藥上市後,第二年營收一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億元),五年後可達一兆元。」

這個夢很大,大到各界人士都勇於投入。攤開國鼎董監事名單,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也在其中,為其產品代言的,則是本土天后陳美鳳;這,也帶出台灣生技股中最特殊的現象,那就是跨界名人特別多。

近期新聞事件多的人物,不管新聞登上娛樂版、財經版還是政治版,幾乎都與生技產業脫不了關係。先有藝人小S公公、股市大戶許慶祥扯入的胖達人事件,背後的基因國際,是從半導體公司改掛生技股,靠著麵包大發利市;現在的國民黨「馬王政爭」,讓王金平的立法院長寶座坐得不安穩,更牽扯出一堆生技股受累。

台灣生技股正要起飛,許多人都看到「複製半導體奇蹟」的希望,跨界名人多,資金更多,卻也出現許多怪象。難怪股市流傳著一句話,現在台灣的新藥股流行三部曲:「增資三十元、興櫃五十元、掛牌跳一百(元)」。

然而,這一波用「錢」推升出來的飆漲行情,最後仍要有「EPS(每股稅後淨利)」來兌現,本夢比遲早要回歸本益比。

【延伸閱讀】生技股活跳跳,3大關鍵數字

35.84%:今年以來興櫃35.84%生技公司漲幅超過4成,同期間上市櫃僅8.8%

200億元:今年台灣20餘家生技公司現金增資募資總規模達200億元,是台股最吸金的族群

264%:今年上半年全球生技新股初次上市募資總額1,418億元比去年上半年暴增264%

資料來源:iGold籌碼大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66

先分是非,再談利益 媒體版權十年戰爭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417

「在我看來,中國已經到了應該向依靠侵犯他人權利而發財的那部分人出重拳的時候。」

侵權似乎成了人們沒太多感知的習慣,當年的門戶網站已成舊媒體,也遭遇侵權,現在剛剛又冒出來的新媒體也在被侵權。

「如果大家都希望搭便車,都不願意為捍衛版權付出代價,最後將再一次證明,沒有是非的圍觀文化是這個行業墮落的證據。」

當「今日頭條」被槍聲包圍時,十年前瀰漫開的硝煙尚未散盡。

這片戰場開闢於傳統媒體初現頹勢、網絡媒體高歌猛進之際。2005年,驚呼寒冬將至的傳統媒體一邊抱團取暖,一邊忙著將來犯者送上被告席。

各種聯盟最後只留下宣言,高成本低收益的法律手段也僅化作零星炮響,大規模的兩軍對壘很快轉作持續不斷的局部戰役。

更重要的是,「敵我」的面目越來越模糊。十年後的網絡媒體已成「舊媒體」,也加入了維權大軍。連「知乎」這樣的新媒體,也和十年前的傳統媒體一樣,開始結盟與宣誓。

散不盡的硝煙背後,是一時難以根本改善的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現狀。「今日頭條」引發的聲討,又為這場不落幕的戰爭添上一炷狼煙。

結盟的失敗:媒體各懷心事

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曾攜手度過蜜月。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傳統媒體很少真正追究網絡媒體的侵權行為。

「因為我們的傳統媒體都是官辦的,極少有民辦的。我們統稱國企。國企的通病就是不思進取,不求上進,國有資產損失了不心疼。這個原因不承認,就是鴕鳥政策了,這不行。」國家版權局版權司原副司長許超直言不諱。

直到「寒冬」來臨,2005年,傳統媒體終於向網絡媒體全面宣戰。

那一年被認為是一個重要拐點:報業集團廣告收入從十幾年高速增長轉向全面下滑,另一頭則是網絡媒體的迅猛增長。

目睹網絡媒體依靠自己生產的內容獲得大量收入,傳統媒體急了。

2005年10月,在南京召開的中國都市報研究會總編輯年會上,二十多位報業老總發佈了《南京宣言》,呼籲「全國報界應當聯合起來」,積極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

「當時新媒體帶來的擠壓還沒那麼大,但會前溝通時,大家都想到了這一點,認為網絡媒體無償抓取我們的稿子提高他們的流量,創造效益,這是不平等的。」《現代快報》是那屆年會的主辦方,總編輯趙磊回憶說,問題在會上一經提出,立刻在參與者中引發了共鳴。

宣言震動江湖,卻難覓下文。趙磊承認,與會者更多是表明態度、表達憂慮,而宣言並非可操作的協議。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全國報業均處於競爭環境,即使一家地方媒體掐斷轉載,同城對手們也能提供相似信息。

「肯定也會有一些報紙比較現實,覺得這是雙刃劍,內容被抓取的同時,也擴大了影響,判斷、取捨上無法做到一致,成了一個兩難的問題。」趙磊說。

當時不僅門戶網站對聯盟不看好,傳統媒體自身想法也不一致,有一位報紙總編輯曾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恨不得新浪、搜狐天天用我的新聞,惟一的期望就是註明出處」。

接下來更大的一場結盟同樣無疾而終。

2006年元旦前後,時任解放日報報業集團社長尹明華親自出馬,向全國38家報業集團發出《發起全國報業內容聯盟的倡議書》(下簡稱「倡議書」),並公佈了當年在廣州舉行聚會、到上海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的計劃。

「曾經我們還沾沾自喜,把自己最好的內容提供給網絡媒體,期冀借助網絡增加曝光率,顯示自己的影響力。然而,當喧鬧褪去,如今已是好好反思這一模式、重新審視內容價值的時候。」尹明華宣稱,要「以一個聯盟對抗另一個聯盟」。

從一份當時流出的意向書看,「內容聯盟」試圖奪回的陣地相當明確:內容定價權。「聯盟」在收繳保證金以便約束成員的同時,也將為成員提供法律服務支持。

然而,在獲得一番密集報導後,聯盟第一屆理事會並未如期上演。2009年,尹明華在中國傳媒產業經營管理論壇上稱,聯盟未能成功,源於「不能擺脫『囚徒困境』效應的制約」。

除了媒體自發的聯盟之外,2008年10月24日,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簡稱文著協)成立,並被定為我國唯一的文字作品著作權集體管理機構。

文著協總幹事張洪波告訴南方週末記者,該協會成員中,最多的應該是作家,媒體人其次,但傳統媒體(機構)還沒有入會的。他坦言,作為非營利機構,協會沒有編制、沒有資金,靠自己給權利人和產業提供專業的服務。「從自身發展的角度來看,還是有一定困難。」

張洪波認為新聞作品與一般的文藝作品不同,是職務作品,因此應該對職務作品的版權歸屬有明確約定,建立比較規範的內部版權資產的管理、運營和維護制度。

不到萬不得已,不打官司

聯盟失敗後,各自為戰的訴訟成為這片戰場上的主旋律。

2006年11月,《新京報》社向北京市一中院提起訴訟,狀告TOM網站違規轉載其作品兩萬五千餘篇,要求該網賠償372萬元並公開道歉。從2005年下半年之後,《新京報》社就開始與該網站交涉,但對方一直拒絕正面回應。

這起「傳統紙媒訴新媒體第一案」,最終以雙方和解,網站給予「一次性經濟補償」並「誠懇道歉」告終。

「關鍵是,獲得的賠償與投入不成比例,」報社方的代理律師張岩至今仍頗為感慨:即使按2到5倍的處罰計算,一篇千字的文章也僅能獲得一兩百元的賠償,對侵權者而言,「違法成本太低」,更與被侵權者的付出不成正比。

張岩回憶,3個人的團隊,光是取證、梳理就花了半年,要從3萬多篇文章中剔除純粹的時事新聞,挑出享受著作權法保護的文章,做完分類後還要看具體使用字數,再將梳理完的文字拿去做公證,形成證據。當時的法院不接受光盤,張岩和同事必須將梳理後的兩萬五千餘篇文章全部打印兩份,交作證據。其中艱辛,可想而知。

「現在文字著作權的稿酬標準使用的是1999年國家版權局制定的《出版文字作品報酬規定》,每千字30-100元,這個標準已經嚴重滯後,遠遠低於我們向記者支付的標準,還沒算上管理成本。內容生產的成本非常高,卻常被外界低估」,《21世紀經濟報導》的總法律顧問黃彬瑛表示。

在她看來,版權維權的高成本還源於法院在立案方面的要求——原先允許將同一網站或被告的全部侵權報導作為一個訴訟案件解決,對於維權人來說相對節省人力物力,後來則改為以每篇文章作為一個訴訟案件,大大增加了訴訟案件的數量和維權的成本。

一個案子拆成上千個案子,這種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真真實實發生過。

2007年,《新京報》起訴浙江在線網站,稱其使用該報原創作品7706篇、圖片2477幅。杭州中院因《新京報》拒絕將7706篇作品分拆立案而駁回起訴。2010年,浙江省高院二審維持原裁定,報社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後不久撤回了申請。

接受採訪的維權者均表示,侵權案件的法律關係非常簡單,性質判斷並不複雜,最大的難點在於打官司的效率。張岩在國內經歷過最長的一宗案件,從起訴到真正執行歷時近3年。分拆立案的做法普及後,更降低了效率。

在《南方都市報》法律顧問梁香祿看來,這種狀況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法院態度的變化,「案件數量幾何級數式地增長,法院受不了,所以也不鼓勵訴訟。用什麼減低訴訟量?降低判決的標準。從判決結果看,賠償越來越少。」

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原副司長許超認為,版權官司效果不佳,也和法官對法律的理解不同有關係。比如,他認為版權訴訟中應由被告承擔主要舉證責任,但有的法官以民事訴訟「誰主張誰舉證」規則,要求原告承擔主要舉證責任。「遇到這樣的法官,就得費勁了。」

傳統媒體越來越不傾向於走訴訟渠道。張岩的觀點是,不到萬不得已,不建議當事人走訴訟這條路。他介紹說,在訴訟之前,有道德譴責、溝通談判、向管理部門投訴等多種路徑可以選擇,後兩種都可以有效地讓對方停止侵權行為。

付諸法律手段的媒體,均不以獲得賠償為主要目的,而是宣示維護版權的決心和尊嚴。張岩2006年代理《新京報》訴TOM網站時曾表示,訴訟的目的在於「促進網絡媒體與傳統媒體規範化合作,讓傳統媒體在合作中贏得一個合理地位」。

浙江在線的法務人員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當年的訴訟背後是互聯網發展的不同階段,其中有一個不斷規範的過程。

「通過這些訴訟,在那個時候確實起到了觸動作用,很多門戶網站在那幾年都在規範自己的使用行為,和傳統媒體簽約,不管付費與否,都會說你授權給我用,拿一個許可,實現良性的使用狀態。」張岩說。

南方週末2006年12月22日的報導,這麼多年過去,老問題依舊。 (南方週末資料圖/圖)

「打」開合作之門

隨著訴訟的增加,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尤其是一些大型門戶網站間的關係也在發生變化:維權逐漸與銷售掛上了鉤。

按照尹明華的解釋,當初「內容聯盟」並非限制互聯網使用,而是運用市場的力量糾正新聞價值與價格的背離,標誌著產業融合過程中的一次覺醒。

傳統媒體一方面希望維護自己的版權,另一方面又希望能融入互聯網發展的大潮。

事實上,早在2004年起,《新京報》就開始與各大商業門戶網站簽訂轉載合作協議,與新浪、搜狐、新華網等都達成了合作,TOM是一直不願意簽字的網站之一;雙方的和解正是在訴訟之後,TOM在那幾年裡拿出了數百萬元為此前的行為埋單。

「更大程度上,訴訟的出發點是希望大家知道我的態度:我不排斥合作,也不希望不告而取。」張岩這樣總結傳統媒體運用訴訟手段時的心態。

以戰求和之外,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間的聯動也漸成常態,在通過「內容聯盟」奪取定價權的努力落空後,解放報業與新浪結成了戰略聯盟,又與騰訊、搜狐進行了多種形式的項目合作。

2009年,南方報業傳媒集團一度將新聞對外許可使用業務下放給各個子報,南方都市報社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小組,花了很長時間與各家網站談判,卻缺乏實質進展,負責法律事務的梁香祿在初步磨合後提出,直接談判難有效果,這種類似新聞銷售的業務必須與維權做一個捆綁。

在這樣的思路下,梁香祿和同事直接框定了數十家規模較大、侵犯報社知識產權較為嚴重的網站,將其歷史上使用的《南方都市報》文章全部公證下來,再發律師函並附上公證書,此時雙方再談,就比較容易獲得突破。

在充分利用內部法務人員的基礎上,使用這一策略的主要成本僅在於人力和公證費用。梁香祿介紹,單獨一篇文章的公證費上千元,若是同時做一批文章的公證,總價也許達到幾萬元,但平均單篇文章的公證費用大大降低。

「如果公證了兩萬篇文章,還是談不妥,那就選十幾篇文章,先去起訴嘛,形成十幾個案件。最終只需要三兩個判決,判對方確實對南都造成了侵權,這個時候對方還是不讓步的話,那這兩萬篇文章,有空就去打,有空就去立一批案子。對方要麼付出合理對價正常合作,要麼決心不再用南都的稿子。這就形成一個有效的詢價流程。」梁香祿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內部資料顯示,《南方都市報》2009年通過內容對外許可獲取的利益遠高於往常:包括現金178萬元,廣告資源630萬元,技術及其他資源價值136萬元。而同期付出的維權成本總計5萬元,其中九成是公證費用。

這種思路下,報社也對不同的網站進行了區分。除了上百家核心類的網站之外,其他數量眾多的網站,本身對南都內容的需求不是很多或者缺乏支付能力的,對這類網站,維權重點則轉為監控、禁止使用,手段上,主要是隨時發送律師函、發佈反侵權公告。

「對需求量不大、無支付能力的用戶採取這類措施,也是增強自己針對核心網站的定價力量。想用我們的內容,就要適當尊重我們的報價,以此不斷向我們所謀求的真實價值邁進,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梁香祿說。

新的「敵人」也會受害

當傳統媒體與門戶間的博弈漸成定勢,新的硝煙正迅速燃起,移動客戶端、自媒體等新力量的崛起攪渾了戰場上的格局。

「以前主要是與門戶談,現在出現了新的情況,有許多基於移動終端的新媒體不斷抓取我們的內容,有些甚至是自媒體,不一定是個人,也可能是團隊。」《東方早報》總編室主任游曉麗說,僅僅靠編輯記者個人發現,不是長久之計。

游曉麗聽說財新傳媒的版權跟進比較及時,「打算找他們聊聊」。現在為財新傳媒服務的律師張岩坦言,對新媒體的取證比對門戶網站取證要難得多。一方面,自媒體平台通過窄眾傳播,不像網絡門戶那樣容易定向搜索;另一方面,即便發現,也很難弄清自媒體平台的經營者,由於網絡服務提供者缺少這方面的管理義務,傳統媒體慣用的訴訟「武器」流於失效。

更重要的是,新媒體對內容的利用方式發生了變化。過去傳統網站需要大量內容的聚集,保持豐富性,而新媒體及其投資人更關注的是能不能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用戶、擁有活躍度、主導熱點話題。在技術改變推動下的新時代,傳統媒體同樣需要這些指標來維護自身利益,但當其受到侵犯時,追責、還擊變得越來越困難,硝煙瀰漫下,「敵人」的面目遠不如當初「一個聯盟對抗另一個聯盟」時清晰。

「可能10分鐘就能帶來需要向投資者展示的PV量,他需要的那個瞬間的流量和用戶他都得到了,當你發現並找到他時,留在上面還是刪除對他來講區別不大了。」張岩分析。

遭遇知識產權保護難題的,不再只有傳統媒體。現在,當年的新媒體門戶網站已成舊媒體,它們自身的內容產品也遭遇侵權,剛剛又冒出來的新媒體也在被侵權。

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稱,「大多數情況是傳統媒體用我們的稿子,我們很少用傳統媒體的稿子。」

網絡問答社區「知乎」的用戶們發現,他們的權益並不能得到保障,隨意改編、肆意抄襲的行為屢見不鮮。

和傳統媒體不同,知乎夾在用戶和侵權者之間,以更艱難的姿勢維權。

「我們一共發佈過三版用戶協議,用戶最初並不理解知乎需要版權才能代表他們去幫助進行維權,」知乎相關事務負責人伍笑聰向南方週末記者解釋,到了第三版,用戶依然擁有其原創內容版權,同時授予知乎在其所有互聯網產品上的使用權,以便知乎通過商業合作讓好的內容獲得規模化的線上、線下傳播,還可以將自己的內容設置為「禁止轉載」狀態。

伍笑聰說,無處不在的侵權是無法每個個案都解決的,為此,他們與各大媒體平台合作,建立起正常規範的內容合作授權通道。對不規範和侵權的小網站,也幫助用戶發律師函等各種可以使用的法律手段,「通常平台出面還是能更有效的」。

知乎還先後三次聯合多家網絡、傳統媒體及平台發起倡議——第三次的參與者共34家,既包括知乎、虎嗅等新媒體,也有《南方週末》、《新週刊》等傳統媒體——主題如此熟悉:「保護原創、尊重版權」。這很容易讓人們的思緒回到十年前。

這是個是非問題

無論傳統媒體,還是哪一代「新媒體」,選擇合作共享,有擴大傳播渠道需要,也有無奈:既然侵權無可阻止,只能追求損失最小。

侵權似乎成了人們沒太多感知的習慣,包括傳統媒體自身,既是被侵權的最大受害者,也曾大量存在侵權,比如未經授權、付費的轉載,大段引用甚至抄襲,等等——這一點實際上長期被忽視。

「在我看來,中國已經到了應該向依靠侵犯他人權利而發財的那部分人出重拳的時候,」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副研究員唐廣良說,「不能因為違法與侵權已經成為一部分暴發戶的習慣,就讓這種惡習永遠地逍遙在法律之外。」

唐廣良認為,從結繩記事,到雕版印刷,再到活字印刷,再到激光照排,再到現在的所謂新媒體,每一個歷史階段都會有新與舊的糾結與爭奪問題,而新的東西必然會逐步取代舊的東西。

「所謂的『爭』其實並不是新、舊媒體之間的爭鬥,而是不同利益相關方之間關於金錢利益的爭鬥。核心問題在於:當一種做法與金錢無關時,怎麼做、誰來做都無所謂;而當其中的一個人或者部分人開始賺錢時,其他人也必須能夠分享到一部分,即所謂的『有錢大家賺』而已。」唐廣良說。

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持開放態度。「我並不認為靠困守版權就可以做成新媒體,但關鍵是得有明確的合作。你分享版權出去,有利於交換(利益)回來。只要在這一點上達成一致,就是可行的。」趙何娟說,鈦媒體的知識產權從一開始就是開放的,只要是經過同意就可以。

鈦媒體和今日頭條就有合作。今日頭條並未支付費用,但是會鏈接回鈦媒體網頁。趙何娟覺得這種模式非常好,「這比那些新聞客戶端和門戶網站都要強,比(傳統)媒體自己的衍生網頁,其實價值要更高。」

杭州記載網絡出品人徐建軍有獨特的堅持:「我們的『右邊』雜誌在網絡上是找不到的。有網友說幫我們把內容放到網上,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謝絕了這些網友,因為我們不希望免費給別人看。我們不需要第三方,我們對廣告也沒有訴求。」

「右邊」一開始推到市場上就建立了收費牆,徐建軍相信好的內容就是有市場的,就是能賣掉的。剛做出來的第三期「右邊」雜誌現在已經賣了8000份。

據稱「右邊」給作者稿酬在國內的線上文本和App中是最高的,其中最高的稿費開到一個字四元錢。因此版權格外看重,一旦被侵權,交涉方式是苦口婆心的——「我們真的是花了很高的代價拿來的」。

《南風窗》總編輯李桂文在給南方週末記者的郵件中說,「近年來傳統媒體的衰落有各種原因,互聯網媒體對傳統媒體原創版權的肆意侵犯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這是一個扭曲的、不公平的市場。這一次傳統媒體對『今日頭條』侵犯版權等維權行動,竟然收到許多媒體人和研究者的非議和嘲諷,再次說明今日中國成王敗寇觀念流毒之深,似乎只要能賺錢,就可以不講是非了。面對『今日頭條』的侵權,廣州日報和新京報還有許多媒體站出來了,但也有許多媒體還在看熱鬧,不表明立場而是在『客觀報導』,這是在喝自己的血。如果大家都希望搭便車,都不願意為捍衛版權付出代價,最後將再一次證明,沒有是非的圍觀文化是這個行業墮落的證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241

癲倒是非 馬 沙

來源: http://hkcitizensmedia.com/2015/02/13/%E7%99%B2%E5%80%92%E4%BA%8B%E9%9D%9E/

嘩嘩嘩! 大家知唔知乜嘢叫癲倒事非呀? 尊貴嘅會計業界代表梁繼昌竟然用「會計師公會24個理事中,3個是官員、3個是政府委任,而四大會計師行代表亦較親政府」做理由,話政府逼他轉軚袋住先

係討論之先,馬沙必須指出會計師公會理事會嘅組成。

根據《專業會計師條例》,公會理事會最多由23名成員組成,包括14名當選理事、上屆會長、2名增選理事、2名當然理事(即財政司司長或其代表,以及庫務署署長或其代表),以及4名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委任的業外成員。 即係話,會計師公會理事會係絕對唔會出現梁繼昌所講有24個理事,因為23個已經係理事會成員組成嘅上限! 更加唔係尊貴嘅會計業界代表梁繼昌所講,理事中有3個是官員、3個是政府委任!正確應該係2名當然理事(即財政司司長或其代表,以及庫務署署長或其代表),以及4名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委任的業外成員。

先唔講四大會計師行代表,尊貴嘅業界代表梁繼昌無理由唔知,會計師公會23個理事中常設2個當然理事及4個政府委任的業外成員之目的何在!在會計師公會理事會中加入2個當然理事(財金官員)及4個政府委任的業外成員嘅目的,係提高會計專業的規管制度,使之公開、有效、具透明度及讓投資者有信心,而唔係為咗幫政府在會計業界內進行拉票!

再講 ,馬沙個人認為,會計師公會如果不在業界代表投票之前,就政改進行最新一輪民調,聽取三萬八千名會員意向先係極之不負責任。而家會計師公會想聽取三萬八千名會員意見,反被業界代表指不是 ,真係唔知尊貴嘅業界代表梁繼昌乜嘢邏輯!

另外,我理得會計師公會23個理事係親中定反共,三萬八千名會員都係專業人士,又唔係白癡,民調只需簡單叫會員在「支持袋住先」/「反對袋住先」中二擇其一,結果就必定相當清晰。如果真係有逾半甚至六、七成支持袋住先,尊貴嘅業界代表梁繼昌無理由唔投支持票,此乃順應民意,唔係叫轉軚! 相反,若果有逾半會員「反對袋住先」,我相信會計師公會三萬八千名會員 (包括我) 都相當樂意支持尊貴嘅業界代表梁繼昌就政改投下反對票,因為專業會計師都應該會尊重同業主流意見!

 

馬沙 ( www.facebook.com/charblogger01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694

癲倒是非 馬沙筆記 Char Blogger

來源: http://charblogger.blogspot.hk/2015/02/blog-post.html

我理得會計師公會23個理事係親中定反共,三萬八千名會員都係專業人士,又唔係白癡,民調只需簡單叫會員在「支持袋住先」/「反對袋住先」中二擇其一,結果就必定相當清析。


嘩嘩嘩! 大家知唔知乜嘢叫癲倒事非呀? 尊貴嘅會計業界代表梁繼昌竟然用「會計師公會24個理事中,3個是官員、3個是政府委任,而四大會計師行代表亦較親政府」做理由,話政府逼他轉軚袋住先

係討論之先,馬沙必須指出會計師公會理事會嘅組成。

根據《專業會計師條例》,公會理事會最多由23名成員組成,包括14名當選理事、上屆會長、2名增選理事、2名當然理事(即財政司司長或其代表,以及庫務署署長或其代表),以及4名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委任的業外成員。 即係話,會計師公會理事會係絕對唔會出現梁繼昌所講有24個理事,因為23個已經係理事會成員組成嘅上限! 更加唔係尊貴嘅會計業界代表梁繼昌所講,理事中有3個是官員、3個是政府委任!正確應該係2名當然理事(即財政司司長或其代表,以及庫務署署長或其代表),以及4名由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委任的業外成員。

先唔講四大會計師行代表,尊貴嘅業界代表梁繼昌無理由唔知,會計師公會23個理事中常設2個當然理事及4個政府委任的業外成員之目的何在!在會計師公會理事會中加入2個當然理事(財金官員)及4個政府委任的業外成員嘅目的,係提高會計專業的規管制度,使之公開、有效、具透明度及讓投資者有信心,而唔係為咗幫政府在會計業界內進行拉票!

再講 ,馬沙個人認為,會計師公會如果不在業界代表投票之前,就政改進行最新一輪民調,聽取三萬八千名會員意向先係極之不負責任。而家會計師公會想聽取三萬八千名會員意見,反被業界代表指不是 ,真係唔知尊貴嘅業界代表梁繼昌乜嘢邏輯!

另外,我理得會計師公會23個理事係親中定反共,三萬八千名會員都係專業人士,又唔係白癡,民調只需簡單叫會員在「支持袋住先」/「反對袋住先」中二擇其一,結果就必定相當清晰。如果真係有逾半甚至六、七成支持袋住先,尊貴嘅業界代表梁繼昌無理由唔投支持票,此乃順應民意,唔係叫轉軚!

相反,若果有逾半會員「反對袋住先」,我相信會計師公會三萬八千名會員 (包括我) 都相當樂意支持尊貴嘅業界代表梁繼昌就政改投下反對票,因為專業會計師都應該會尊重同業主流意見!

(2015年2月13日刊於 全民媒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84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