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許文龍與何享健

2012-5-14  TCW



很多人會用歸類法,把中國的企業 家定位在賺得是機會財,沒有什麼知識含量。因為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賣水都能股票上市的傳奇多如牛毛,順風好駛船,這個道理誰都能接受,但事實真相的確如 此?

四月和記者毓雯、攝影建宏,親身走訪中國電風扇的故鄉廣東佛山市順德,發現盛況時兩、三百家做風扇的,現在只剩下兩、三家,幾乎九九%全軍覆沒。他們不在 中國嗎?他們沒有踩在龍騰飛躍的經濟爆發期?大環境其實相似的,中國賣水稱得上品牌的豈止千家,為何人手一瓶的是農夫山泉、康師傅、娃哈哈?

關鍵在人。

順德,不管你用直的走,縱的走,在每車行一公里途中,很難不看到「美的集團」的工廠。

別人是風扇廠關了,它是把風扇做到全世界第一,還把產品項擴及到冷氣機、冷氣壓縮機、微波爐、電冰箱、洗衣機等,不是全球第一,就是中國第一。老闆叫何享 健,員工喜歡稱呼他「何老總」,他小學畢業,他知道憑他的學歷、能力,企業大不到哪裡,於是找大學生,找碩士、博士來幫他的忙。

他懂人性。大學生來到公司,他親自請他吃飯;給的薪水,是外界的五倍;他為了創造舞台給員工,寧可叫創業老臣離職,連他的老婆都請出公司;他給空間,預算 核准過的案子,即使上百億元,都不須他簽字。

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先生有一本著作《零與無限大》,這本書飄洋過海,影響中國製造業首富何享健的決策。

○八年金融海嘯,企業經營環境困難,他卻要他的主管提高員工薪資,高於市場水準,主管拒絕,跟他爭得面紅耳赤,他丟了一本《零與無限大》,告訴主管,你看 了就懂了。

書裡談的無非是信任、分享,如何建立一個幸福企業。何享健看得懂,企業再大,沒有人幫襯,就會歸零;得天下人心,就會無限大。他也羨慕許文龍不要拚第一, 要拚第一幸福;徹底授權後,釣魚、玩小提琴的人生態度;許文龍可能沒有想到,他的理念,會在海峽對岸,影響了何享健。

人心似水,易聚易散,識人、用人、惜才,雖然兩岸發展脈絡不同,卻在人的學問上,開始有惺惺相惜的交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68

何享健交班背後:十年前就開始謀劃

http://www.21cbh.com/HTML/2012-8-31/4MNDE5XzUxMTA4Mg.html

很久之前美的內部就有這麼一個段子:「中國家電業前路在何方?中國家電業前路在何、方。」何就是指美的創始人何享健,方則是美的製冷家電集團總裁方洪波。這個段子暗指何享健將「傳位」於方洪波。

8月25日,美的集團宣佈,70歲的何享健「退位」,45歲的方洪波接棒出任美的集團董事長,公司內部波瀾不驚。

但細心人發現,何老闆「退位」的同時,他45歲的獨子何劍鋒也首次進入美的集團董事會。為什麼何享健寧可將美的這艘千億級「巨艦」交給職業經理人方洪波掌舵,而不是自己的兒子呢?這裡面又有怎樣的「何氏邏輯」呢?

十年前開始謀劃

何享健多年來的夙願——70歲前退休、美的不做家族企業,此刻都變為現實。不過,與其說何享健「傳位」給方洪波,倒不如說是傳給了以方洪波為首的職業經理人團隊。

美 的集團全新的董事會成員很多元,且年富力強。十名董事中,董事長方洪波,總裁黃健,高級副總裁蔡其武、黃曉明、袁利群,美的電器(000527)董秘李飛 德,均為職業經理人。其中,何劍鋒和美的控股總裁栗建偉,代表大股東;陳勁松、胡曉玲分別代表戰略投資者融睿投資、鼎暉投資。他們介於35歲~45歲之 間,大多數為美的服務了15~20年。

何享健在告別會上說:「以後不再過問公司經營、不再參與公司事務,也不再出席公司會議。」他的退出,可謂「一箭雙鵰」,既完成了美的集團決策層、管理層的「新老交替」,推動了美的集團整體上市,又實現了何氏家族利益最大化。

在美的集團董事會「交接班」的同時,旗下製冷家電(即美的電器)、日用家電、機電三大二級產業集團的層級被撤銷,下面15個事業部仍保留不變。

「方洪波運作上市公司已有多年經驗,現在美的集團要實現整體上市,如果由何享健來協調非上市部分,就會多一個環節;由方洪波直接協調其他非上市部分,會加快美的集團整體上市的進程。」順德一家商貿企業的副總裁如此認為。

而只有集團整體上市之後,美的旗下業務的價值才會被放大,何氏家族的利益才能實現最大化。整體上市,也為何氏家族參與公司決策形成一個良好的機制。

美的集團高級副總裁黃曉明向《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何劍鋒只代表大股東參與美的集團董事會的決策,不參與公司具體經營事務。「這樣,大股東既參與了決策,又受到戰略投資股東、職業經理人的制衡,從而保證公司決策的科學性,最終實現公司利益最大化。」

從這一點看,通過股東層、董事會、經營層「三權分立」,美的公司利益與何氏家族的利益實現了有機統一。

而為了這一天,何享健已佈局了十年。

60歲時的何享健,曾向媒體坦言:「我的理想是通過美的的機制、制度、文化,誰有能力誰上,不一定做家族企業。這是我的方向、目標,能不能實現,還要看我的努力。」

從2001年開始,美的在制度完善、治理結構設計、授權與激勵體系建設,職業經理人團隊打造、事業部制有序推進等方面花了很多工夫。一直關注美的的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陳春花教授認為,何享健從那時起就開始為交接班鋪墊。

在這個過程中,陳春花認為,最關鍵的是三點——治理結構、授權與激勵體系,以及職業經理人團隊打造。

2006 年,借股權分置改革的機會,何享健以10.8億元巨資,對美的電器的持股比例從約22%提升到50.17%,實現對美的電器的絕對控股;2009年,何享 健將美的電器董事長的職位讓給方洪波,釋放了即將退休的信號;2011年,美的集團引入融睿投資、鼎暉投資作為戰略投資者,美的集團整體上市初現端倪。

獨子有志另起爐灶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何享健的兒子何劍鋒也才華橫溢,他現任盈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同時還是上市公司上風高科(000967.SZ)的董事長。

1994年,何劍鋒便開始自己創業。何享健一直在美的「體外」培養自己的兒子。2000年,何劍鋒創辦的盈峰集團的年收入已超過13億元。

讓兒子回美的,何享健不是沒動過這根弦。2003年,何劍鋒出售盈峰旗下的東澤電器;2004年,盈峰旗下的兩家公司——現代電器和金科電器先後賣給美的電器。東澤電器原是美的代理商,現代電器、金科電器則為美的做電風扇、電飯煲的代工。

知情人士透露,何劍鋒清掉與美的之間的關聯交易,與何享健的「逼迫」不無關係。

2004年底,美的集團董事會換屆,方洪波等職業經理人不再在美的集團層面任職,業內風傳「何太子」將進入美的集團董事會。不過,何劍鋒後來並沒有進入。

「『大少』不想進入美的集團,他的心態很複雜,回去壓力也大。」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畢竟美的集團由何享健一手創立,「老爸」在美的集團裡威望很高,自己恐怕很難超越,而且美的集團裡有一幫優秀的職業經理人。

而且,何劍鋒希望在其父親的基礎上有所突破,不想重複父親走過的路。何享健在製造業上已取得成功,何劍鋒更關注資本市場、金融產業。他後來接連出手,在上風高科、易方達基金的收購上「初顯身手」。

何享健育有二女一子,大女兒的婚姻後來出現一些變化。家庭成員的變化,更讓何享健感到沒必要勉強子女擔負起企業使命,一切順其自然,況且何劍鋒擅長投資,對日後他代表大股東在美的集團發揮作用也不無好處。

2007年,何劍鋒正式出任上風高科的董事長,另起爐灶顯山露水。何享健在接班人的問題上,更加堅定了交給職業經理人的想法。

當年在順德家電展上,年屆65歲的何享健向本報記者坦言:「將企業寄託於某個人身上並不適宜,關鍵是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企業體制,無論誰來管,美的日後都能穩健發展,不管何劍鋒回來與否。」

十 年前的1997年,美的曾逃過一劫。當時美的空調業績大幅下滑,行業地位由第三跌至第七位,當地政府甚至有意讓科龍併購美的。這件事情讓何享健意識到, 「老臣子」不能適應「新時代」,於是杯酒釋兵權,勸退了創業元老。在公司內部推行事業部制,力排眾議,大膽起用方洪波等非順德本土的年輕人。

1998年,美的實現跨越式發展。唯才是用,讓何享健嘗到甜頭。依靠分權與授權、依靠職業經理人團隊,成為美的的文化基因,也成為美的2000年~2010年十年成長十倍、跨入「千億俱樂部」的關鍵所在。

何享健堅決不讓家庭成員談論公司事務、不讓家庭成員參與公司經營,目的就是不想讓美的成熟的職業經理人文化受到影響。

「儒將」方洪波領銜新團隊

能者上、平者讓,美的用「賽馬機制」說話。何享健以各個事業部為平台,讓職業經理人充分鍛鍊,通過對比,篩選人才。方洪波便在此背景下脫穎而出。

被喻為「坐直升機上來」的方洪波,1992年加入美的,可謂「由士兵到將軍」的典型。開始他只是美的內刊的編輯。1994、1995年,方洪波曾陪同何享健考察市場,他的膽略與見識讓何享健另眼相看,回來便得到提拔。

從公關科副科長、科長,再到廣告部經理、市場部經理,直到1997年後出任空調事業部國內營銷公司總經理。

何享健對方洪波著力培養,方洪波亦知恩圖報,對企業盡心盡力。1998年,美的空調銷量增長了200%,不僅消除了危機,還奠定了空調行業一線品牌的地位。2000年,方洪波升任美的空調事業部總經理,此後美的空調一直保持行業三甲之位。

方洪波一路平步青雲的背後,是他的商業天分與勤奮努力和美的管理機制的完美結合。

2004年後,在方洪波的主導下,美的對華凌、榮事達、小天鵝等實施了一系列併購,完成了美的冰箱、洗衣機的產業佈局;還先後推動美的與日本東芝、美國開利的合資合作,使美的製冷家電業務日益國際化。

2011年,美的集團整體收入1400多億元,其中製冷家電收入900多億元,為整個集團貢獻了超過六成的收入。方洪波在美的集團內的業績有目共睹、有口皆碑。

學歷史出身的方洪波行事、為人都很低調,從不主動在媒體「露臉」,因此深得何享健信任。

「方 洪波以及全新的董事會成員,基本是在美的成長起來的經理人,他們與何先生的合作長達接近20年之久,在美的從幾十個億到1000億的過程中,一起貢獻了才 幹、智慧與心血。這樣的合作歷程所建立的信任、默契是非同尋常的。」陳春花認為,美的的職業經理人團隊是國內民企中難得的。

最近幾年,中 國民營企業密集迎來了「接班」問題。陳春花認為,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根本性問題,其中最核心的是組織與文化。「大部分人選擇交給家族 內的人,也是因為這兩個問題無法解決,也就無法建立真正有效的信任。美的的交接,是中國民營企業發展過程中極具借鑑意義的案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115

從朱江洪到何享健 劉步塵

http://xueqiu.com/5296621426/22251336
8月25日,美的創始人、大股東何享健正式卸任美的集團董事長,職業經理人方洪波接棒。有意思的是,就在三個月前的5月25日,同為白電巨頭的格力剛剛完成董事長交班,創始人朱江洪卸任,職業經理人董明珠接班。

8月24日,美的電器發佈2012上半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總收入389.9億元,同比下降37.1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0.88億元,同比增長5.73%。證券機構對美的電器半年業績的評價是:營收降幅及利潤增幅均超出預期。

就在前一天,格力電器發佈半年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483.03億元,同比增加20.04%;實現淨利潤28.71億元,同比增長30.06%。

與格力交班不同,美的交班伴隨著集團大規模架構改革。據悉,四大二級平台之一的美的地產劃歸美的控股;美的電器、美的日電、美的機電三大二級平台取消,其職能由新組建美的集團及旗下15個事業部分割。隨後,美的電器發佈停牌公告,有傳言稱美的集團正在謀求整體上市。

調整後的美的集團管理層,除何享健之子何劍峰外均為職業經理人,何劍峰僅以大股東代表身份列席美的集團董事會,並不擔任任何行政職務,也不參與美的日常經營管理。

中國民營企業家將規模千億資產交棒給職業經理人堪稱史前無例,美的集團由此完成家族企業向現代企業轉型,意義非凡。

應該說,何享健選擇此時卸任是合適的。首先,以方洪波、黃健、蔡其武為代表的管理團隊業已成熟,深諳美的企業文化及發展戰略。其次,始自2011下半年的美的戰略調整,至今年上半年效果已初步顯現,管理層對企業發展戰略認知逐步統一,可確保企業不發生戰略搖擺。

何 享健交棒方洪波而非其子尤其為人稱道,表現出其作為企業家的胸襟與膽識。長期以來,制約中國家族企業持續發展的巨大瓶頸之一就是權力傳承,多數創業者「寧 傳家奴,不傳外人」,導致企業近親繁殖,無法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機制,遂致企業家道中落。最具代表性的當屬國美。創始人黃光裕為趕走職業經理人陳曉,甘冒國 美衰落風險。陳曉出走之後,國美迅速被蘇寧超越,且差距越拉越大。

同為創始人、大股東,何享健與黃光裕對待權力的態度截然相反。國美某高 層曾私下承認:沒有陳曉就沒有今天的國美。該人士說,正是關鍵時期陳曉帶領管理團隊力挽狂瀾,國美才沒有因為黃光裕入獄而倒下。但是,這一切在黃光裕眼裡 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權力必須牢牢攥在自己手裡,哪怕國美最後成為一堆廢銅爛鐵。黃光裕的心態,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家族企業創始人。

可以說, 家族企業基因天生與現代企業格格不入。家族企業一日不轉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則一日沒有希望。美國福特汽車發展至今天,已擁有超過100年的歷史,其董事 會及管理層早已不見福特家族成員的身影。假如當初福特汽車未引進職業經理人,還會有今天的福特汽車嗎?答案至少是不確定的。

何享健交棒給職業經理人方洪波,為中國眾多家族企業即將發生的傳承做出有益的嘗試。

實 際上,家族企業轉型職業經理人管理制度已有先例。2006年,創維創始人、大股東黃宏生因「盜竊罪」入獄,王殿甫、張學斌臨危受命,在接下來的六年裡,創 維實現持續發展,並未出現大起大落,至今穩居中國彩電第一軍團之列。很難想像如果當時黃宏生將董事局主席或總裁的位子傳給其尚未成年的兒子,今天的創維會 是什麼樣子。

從創維到格力再到美的,中國家電行業領導人均實現創業者平穩交班,這說明企業創始人交接班制度已在家電行業日益成熟。

當 然,創維、格力、美的三個企業的情況並不相同。格力是國有控股企業,朱江洪雖然是格力創始人,卻不是格力大股東。美的與創維情況更相近,但仍有不同。黃宏 生當年交棒王殿甫、張學斌,很大程度上出於無奈,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事發突然,而其子尚未成長起來,不得不把權杖交給職業經理人;何享健則不然,其對接班 人的思考醞釀已久,交班方洪波可謂深思熟慮的結果,完全屬於主動行為。因此,何享健的境界高出黃宏生不少。

幾例家電企業創始人交班,有一 個顯著的共性,即接班人均為企業內部產生而非空降,這說明對目前的中國企業來說,從內部產生接班人是最好的選擇。一般來講,內部產生的接班人更易為員工接 受,且業績與能力人所共知,其對企業戰略及企業文化的理解也要深刻得多,而且這樣的接班人無需時間來適應,有利於企業平穩過渡。

預計未來幾年中國家電企業將進入密集交接班期,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創業者將相繼退出董事會及管理層,企業逐漸從「創業者時代」走進「守業者時代」。相信格力、美的的經驗將為後來者提供有價值的借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690

美的集團實控人何享健減持逾3000萬股 套現11.21億元

深交所網站數據顯示,美的集團實際控制人何享健5月12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3232.84萬股,減持均價34.68元/股,成交總價約11.21億元,占公司股份的0.5%。

美的集團5月15日下跌1.23%,收報35.31元/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168

美的何享健套現11億三天後才被曝光,算不算監管漏洞

一天套現逾11億元,美的集團(000333.SZ)創始人、實際控制人何享健的突然減持,使得頗受追捧的“白馬股”蒙上了一層陰影;也引發了業內對於董監高減持股份相關規定的激烈討論。

何享健

根據深交所5月15日披露,何享健5月12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美的集團3232.84萬股,占總股本0.5%,減持均價為每股34.68元,套現金額超過11.2億元。換句話說,何享健減持3天後,套現11億元的信息才公之於眾。

就在美的集團之前,安防行業的龍頭股大華股份(002236.SZ)5月11日也遭控股股東減持7375萬股,套現金額亦近11億元。與何享健減持不同的是,大華股份提前披露了減持計劃。此外,雲南白藥(000538.SZ)、網宿科技(300017.SZ)等公司的重要股東日前也披露了各自的減持計劃。

重要股東乃至控股股東巨額套現,是否需要提前披露,以及是否存在短線交易,引起市場廣泛爭議。公開信息顯示,何享健和美的集團此前均未披露減持計劃,何享健2016年4月進行大筆增持時,同樣存在未事先披露的情況。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發現,各方對於何享健和美的集團究竟是否存在信披違規存在不同意見,也凸顯相關監管規定仍有待繼續完善。

巨額套現

根據深交所大宗交易記錄,何享健的減持均由招商證券佛山季華五路營業部賣出,分13筆進行,最大一筆為750萬股。

美的集團一季報顯示,截至2017年3月底,何享健通過美的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美的控股”)持有美的集團22.44億股,持股比例為34.71%,何享健本人直接持有7733萬股,持股比例為1.2%。此次減持後,何享健直接持股比例降至0.7%。

作為行業龍頭,美的集團、大華股份等歷年業績表現穩健。2017年一季度,美的集團營業收入597億元,同比增長55.85%,實現凈利潤43.5億元,同比增長11.4%。而在2016年,其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達到1590億元、146億元,同比增長14.88%、15.56%。

大華股份也表現不俗。2017年一季度,該公司營業收入26.5億元,同比增長48.57%,凈利潤2.87億元,同比增長33.26%。而在2016年,其營業收入達到133億元,凈利潤18.3億元,同比增長33%。

而就在此前一年,何享健曾大幅增持美的集團。根據深交所信息,2016年4月27日、28日,何享健分別增持2055萬股、2790萬股,合計增持4845萬股,增持比例1.15%,增持均價30.78元、30.98元,耗資接近15億元。

由於何享健增持後,公司進行過“每10股派現1.2元轉增5股”的分紅方案,其持股成本大幅降低。而作為行業龍頭,美的集團2017年以來漲幅接近30%,何享健此次減持,相比一年前的增持成本,獲得的收益超過80%,可謂是高位套現。

增持後不久便減持,還獲得巨額利潤的情形有不少先例。2017年3月14日,海信電器公告稱,其第二大股東海信電子產業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海信電子”)通過大宗交易減持587萬股,占其總股本的0.45%,套現金額約1.1億元。減持後,海信電子持有其6543萬股,持股比例為5%,仍為第二大股東。

海信電子減持後,隨即被上證所問詢,要求就減持是否構成短線交易進行說明。公開信息顯示,海信電器控股股東海信集團2017年1月9日曾增持233.28萬股,占其總股本的0.18%,增持後持股39.53%。海信電子的減持,距海信集團增持只有兩個月。

海信電子與海信電器同受海信集團控制。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海信集團持有海信電子32.36%股份,海豐公司持有16.75%,海信集團董監高、上市公司董監高分別持有17.63%、1.05%,骨幹員工合計持有32.21%,兩者存在一致行動關系。

此事曝光後,引起市場廣泛質疑。對此,海信電子稱,海信集團1月9日買入並未賣出,海信電子賣出前六個月內並未買入,海信集團公司與海信電子兩個主體均不存在短線交易。

白馬股頻遭股東減持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最近幾個月來,遭到股東減持的白馬股並非只有美的集團。除了家電板塊,食品、智慧城市、醫藥、鋰電池等多個板塊的龍頭股、白馬股,均遭到股東大幅減持或計劃進行減持,其中包括貴州茅臺、瀘州老窖、大華股份、網宿科技、天齊鋰業等多家上市公司。

貴州茅臺一季報顯示,截至3月底,證金公司持有其2540萬股,持股比例為2.02%。而在2016年底,證金公司持股數量為2948萬股,持股比例2.35%,今年一季度,證金公司減持了408萬股。此外,瀘州老窖也遭到證金公司減持,2016年年報中,證金公司持有瀘州老窖2481萬股,持股比例1.77%,但到了今年3月底,證金公司已從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消失。

不同於證金公司存在救市這一特殊情況,大華股份、網宿科技、天齊鋰業減持方均為公司高管、重要股東、實際控制人。

4月份以來,鋰電池龍頭天齊鋰業遭到高管密集減持。公告顯示,5月2日~3日,天齊鋰業財務總監鄒軍、董秘李波、副總裁閻冬三名高管,分別減持7.5萬股、9萬股、6萬股,減持價格分別為49.53元、49.22元、49.59元。而在4月底,該公司另四名高管共計減持51.5萬股。

根據雲南白藥4月28日披露,其股東雲南合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計劃在自減持計劃公告之日起15個交易日後3個月內,以大宗交易方式或者集中競價等方式,減持該公司1040萬股、不超過1%的股份。截至3月底,合和集團持有雲南白藥1.14億股,持股比例為11.03%。

作為鋰電池、醫藥行業龍頭,天齊鋰業、雲南白藥今年以來表現搶眼。從3月初至今,天齊鋰業股價從34.85元一路上行至4月中下旬的51.8元,一個半月漲幅達到50%。雲南白藥漲幅雖然稍低,但從3月中旬到4月中旬,累計漲幅也達到30%左右。

而大華股份、網宿科技更是遭到了控股股東的減持。大華股份5月12日公告稱,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傅利泉、陳愛玲夫婦,於1月20日、5月11日共計減持達7375萬股,累計套現金額達11億元左右。減持後,夫婦倆還持有大華股份41.99%的股份,但陳愛玲所持流通股已全部拋售。

網宿科技3月14日也公告稱,其控股股東陳寶珍計劃自3月17日起至9月13日期間,減持不超過500萬股,占公司總股本比例不超過0.62%。消息披露後,網宿科技股價大幅下跌,該公司目前尚未披露陳寶珍減持進展。

信披隱憂

值得註意的是,在此次減持前,何享健、美的集團均未就此提前披露。減持信息最早來源於深交所大宗交易記錄、董監高相關人員持股變動信息。而且截至5月16日,美的集團亦未披露權益變動公告。對於後續安排,更是沒有絲毫提及。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美的集團公告時還發現,何享健2016年增持時,美的集團和其本人也均未對此進行提前披露。

美的集團負責對外傳播的有關人士就何享健減持一事向第一財經等媒體回應:這是股東個人行業、正常的交易;何享健名下通過美的控股和個人總共持有美的集團23億股,所以3000多萬股的交易在正常範圍;何享健作為美的創始人,一直很支持公司發展,這小部分交易也有大機構接盤,是正常的。

美的集團和何享健事先沒有對上述減持行為進行提前披露究竟是否違規?

根據2016年1月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幹規定》(下稱《規定》),上市公司大股東(持股5%以上)計劃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應當在首次賣出的15個交易日前預先披露減持計劃。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計劃的內容應當包括但不限於:擬減持股份的數量、來源、減持時間、方式、價格區間、減持原因。

不過,何享健並非通過《規定》所指的“通過競價交易減持股份”,而是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如此是否違反了上述預披露規定?

廣和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家毅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何享健減持的接盤方很多,大宗交易主要是交易量比較大,何享健如沒有提前向公眾報告,應屬違規。

不過也有投行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達了不同意見,既然《規定》明確是“集中競價交易”才需要提前披露,那麽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並非屬於提前披露的強制要求,何享健並未違規,這樣的減持方式對二級市場波動影響也有所降低。

“在美的集團這個事情上,關鍵是減持股東持股比例是否達到5%。”廣東環宇京茂律師事務所律師劉華浩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按照規定,只有持股比例達到5%,減持才要提前公告。而何享健雖然具有美的集團實際控制人的身份,但其與美的控股屬於兩個不同主體,其個人直接持股比例並未達到5%,減持後實際控制人沒有變化,影響應該不算很大,其減持未提前披露,應該不屬於違規。

正是實際控制人、直接股東的雙重身份,讓何享健的減持引起爭議。深圳卓建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維光認為,按照一般情況,直接持股比例未達5%,但作為間接控股股東,減持也需要履行信披義務。但其以直接股東的身份減持卻未披露,也能說得過去,可能是打了擦邊球。

不過,市場人士對於大宗交易減持不需要提前披露減持計劃的規定也多有質疑,認為《規定》對大宗交易的限制應作補充。從何享健減持交易來看,巨額套現對投資者的交易選擇是具有重要影響的因素,同時,減持交易的接盤方是多家機構,也很難避免有內幕信息泄露的可能。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315

董明珠買,何享健賣,你相信誰?

自2月23日因為在北京出席兩會缺席臨時股東大會之後,格力電器(000651.SZ)董事長及總裁董明珠再次出現。5月18日下午兩點半,格力電器召開2016年度股東大會,當股東們和公司高管就坐後,穿一身藍色衣服的董明珠走進會場,頓時掌聲雷動。

5月這次年度股東大會,這跟上一次董明珠的出場形成鮮明對比,在2016年10月28日格力電器召開的臨時股東大會上,據當時網絡流傳出來的視頻顯示,董明珠當場發火,直言這場格力股東大會是至今為止唯一一次她進場沒有鼓掌的,且並購珠海銀隆的重組在會上也被否決。

這次年度股東大會召開之前,格力等家電股屢創新高,就在這個時點,不斷增持格力的董明珠,和同行業其他“大佬”對行業前景似乎出現了迥異的看法;包括美的集團(000333.SZ)創始人何享健在內的家電業內大佬都減持股份,老板電器、蘇泊爾都出現董監高集體減持。

董明珠向左 何享健向右

格力電器股價近日創出歷史新高,股東大會現場氣氛也相對輕松。

深交所網站數據顯示,董明珠於5月9日通過競價交易增持格力電器股票1萬股,成交均價30.73元/股,增持後,董明珠共持有格力電器股票4448.85萬股。而在5月8日,董明珠剛通過競價交易增持格力電器股票3萬股。

對於董明珠的增持,現場有股東向董明珠作出了提問,並戲稱董總每次都“買在低點”。“我覺得格力股價遠遠不止這個價,所以30元左右買了,股價低於正常價值。”

關於格力此前公布的高額分紅方案,董明珠認為,自己和股東都很滿意,“我和你們作為股東,都希望利潤和分紅都來自於制造、創造,這樣的話持續性會更長久。”董明珠稱不希望公司的利潤來源於過多資本運作。

相比董明珠的不斷增持,作為競爭對手的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卻作出了不同舉動。深交所5月15日披露,美的集團創始人、實際控制人何享健於5月12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公司股票3232.84萬股,占總股本的0.5%,減持均價為34.68元/股,套現金額約為11.21億元。

對此,美的集團董事會秘書江鵬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何享健及其所控股的美的控股,仍持有美的集團約35%的股份,年度內何享健及美的控股無進一步減持計劃。本次減持資金,與何享健實現個人理想、推動慈善計劃相關,何享健將在適當時候發布具體的慈善計劃。作為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對美的集團發展現狀及成為全球領先的科技集團堅定看好。為避免市場波動,何享健選擇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了股份,並尋求長期機構投資者承接股份,以避免對公司市值造成短期波動影響。

深圳一位家電行業分析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何享健只減持了0.5%,當前持股比例依然超過30%,短期套現少量金額,其實不代表何享健對行業前景悲觀,但包括老板電器和蘇泊爾的董監高也集體套現,說明當前家電行業股價不再全面低估;董明珠的增持則有其連續性,最近兩三年一直如此,董明珠本人不會在乎短期股價波動。

有股東表示,只要董明珠增持格力,他自己也會跟著增持,董明珠作出格力股價低估的陳述後,也開起了玩笑,“當然你也別瞎跟買,如果我買錯了呢?”關於接班人的選擇,董明珠則稱,每次股東大會都有人提這個問題,“如果我走,您答應麽?最好未來五年不要討論這個問題。”

曲折的多元化道路

盡管格力電器主要營業收入來自空調,但近年公司走出的多元化道路也引起了市場熱議,無論是手機、電飯煲、洗衣機都是如此,而通過和珠海銀隆合作,介入新能源汽車業務,也給公司未來增長帶來希望,不過上述各種多元化業務開拓並非每一樣都順利,董明珠也對此作出了評價。

針對上一次股東會關於和銀隆的近200億元關聯交易問題,董明珠表示:“並不是說我們輸送什麽利益給銀隆,而是銀隆輸送利益給格力。我們智能裝備是在建設成長中,銀隆恰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平臺,我們間接的成為供應商。在設備上給我們打開了一個通道。這也在汽車領域為格力提供更多的成長空間。另外,之前如果並購銀隆成功可以帶來很多增長,可惜最終方案被否決了,格力電器的員工持股也因此暫時失去較好機會,但從其他企業經驗來看,員工持股也未必可以完全留住員工,格力有各種措施穩定隊伍,而格力也鼓勵員工在二級市場購買。”

對於格力手機,董明珠表示:“我相信用完之後,你會向左鄰右舍推薦的。嚴格來說,手機現在還不是發力的時候,我還在做規劃,是選擇貼牌還是自制?要做得更加穩健,一旦一天生產幾萬臺時,必須要有確鑿的能力把握住。”關於國內有同行花大價格買機器人標的,董明珠稱格力不會這麽幹,格力就是要依靠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格力在智能裝備還會有大投入,但前提就是自主研發。格力還要堅持多元化,但前提是掌握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我們會做最好的洗衣機,希望大家用鈔票替代掌聲,買格力洗衣機。”

深圳某私募家電新能源行業研究員向第一財經記者稱,格力手機本來就還沒搞好,現在又要進軍洗衣機領域。相比而言,其實美的集團自己也沒有美的牌子的洗衣機,之前都是收購小天鵝、榮事達等其他品牌。相比格力的多元化,美的更多通過收購實現,之前在國內收購的幾個家電企業都是有較深技術積累,保留了原有品牌,最後都是成功的,相比而言格力多數事情自己幹,雖然有更多內生增長,但要成功可能要經歷更多的曲折。

也有家電業內人士認為,美的多元化往往采取合資合作的方式進行探路,看到好機會則及時出手,通過並購迅速做大規模。在大白電領域,美的通過收購華淩、榮事達、小天鵝,完成冰箱、洗衣機的布局。加上原有的小家電優勢,令美的成為中國產品線最齊全的家電企業。在家電業增速整體放緩的背景下,美的去年重金收購了德國機器人公司庫卡,在智能制造方面,鋪設“第二跑道”,打開未來新的成長空間。

對美的而言,美的對庫卡等海外並購最後能否成功,要看整合能力,一方面是能否把德國先進技術帶來中國,二來文化差異如何融合,之前TCL收購阿爾塔特的整合並不順利,其中的經驗教訓可以給美的帶來借鑒,上述私募研究員稱。

上述家電業內人士認為,與美的不斷增強研發投入、補上專業化短板相反,格力則在空調業務遇到天花板之後,急需補上多元化的一課。不過,格力向來強調自主研發、自我發展,沒有對外大規模並購的經驗,去年收購銀隆又遇挫。專業化的格力,如今要在手機、洗衣機、裝備機械、新能源等領域全面開花,這些新業務能否同樣像格力空調一樣做出專業水平和行業地位,考驗著董明珠團隊的智慧。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648

美的創始人何享健捐60億做慈善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6307

何享健。(視覺中國/圖)

60億元慈善捐贈計劃將一直很低調的美的集團(000333.SZ)創始人何享健推向聚光燈下。2017年7月25日,在美的總部所在的佛山市順德區,何享健公布了這一計劃,擬捐出其持有的1億股美的集團股票和20億元現金。

根據美的集團對外宣布的材料,20億元的現金捐贈將註入到廣東省和的慈善基金會中。該基金會在25日當天由廣東省何享健慈善基金會正式更名而成。其中,15億元現金涵蓋了精準扶貧、教育、醫療、養老、創新創業、文化傳承及支持公益慈善事業發展等多個領域,推動了兩家新型慈善基金會的成立,並向省、市、區、鎮等 5 個慈善會進行了捐贈。

另外5億則用來設立“順德社區慈善信托”。而1億的股票捐贈(7月26日的收盤價是42.34元),將由美的控股有限公司(美的集團大股東)作為委托人,設立一個永續的慈善信托,該信托將在民政部備案,計劃由信托公司擔任受托人,慈善信托財產及收益將全部用於支持公益慈善事業的發展。

已經備案的“順德社區慈善信托”,信托財產及收益將通過慈善項目執行人——廣東省德勝社區慈善基金會,用於支持建設更具人文性和富有吸引力的順德社區。

根據《慈善法》的定義,“慈善信托”是指委托人基於慈善目的,依法將其財產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意願以受托人名義進行管理和處分,開展慈善活動的行為。據中國慈善聯合會發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6月底,全國備案了30單慈善信托產品,初始資金規模達5.85億元。

2017年5月15日,據深交所披露,何享健5月12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美的集團3232.84萬股,占總股本0.5%,減持均價為每股34.68元,套現金額超過11.2億元。此次減持在當時曾被外界質疑,並引起業內的廣泛關註。隨後美的官方對外表示,何享健套現的資金將用於慈善事業。

中國企業家以個人名義成立慈善基金會也有先例可循。2014年,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將價值124億元的股權捐贈給了設立在新加坡的一家慈善基金會;2016年,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也宣布捐出價值139億元的1億股騰訊股票註入正在籌建中的慈善基金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6681

凈負債率181%,何享健家族借美的置業再造百億財富

經歷前兩年的快速發展,美的集團何享健家族的地產業務開始搶奪房地產規模發展的門票,計劃赴香港上市。

5月31日,美的置業控股有限公司(下稱“美的置業”)在港交所披露預上市文件,其保薦人是法巴及中信里昂證券。文件顯示,美的置業為何享健家族企業,2004年,何享健獲得美的置業集團多數股權,並在2013年設立BVI公司,將股權轉讓給兒媳盧德燕,後通過一致行動人協議安排,共同成為美的置業的控股股東。

作為何享健家族電器之外的又一業務,美的置業此前並未受到足夠關註,但過去幾年里卻經歷一輪快速增長周期,走上一條杠桿擴張之路,此番希冀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打通新的融資渠道。

過去三年悄然擴張

2009年10月,美的建業(英屬維京群島)設立,間接持有美的置業集團全部股權。2013年9月,為獨立發展地產業務,何享健將自己持有的美的建業(英屬維京群島)94.55%股權轉讓給盧德燕,轉讓後,何享健與盧德燕訂立一致行動安排,雙方仍為美的建業(英屬維爾京群島)也即美的置業的實際控制人。

為此次上市而進行重組時,又在美的建業(英屬維爾京群島)上搭建美的置業控股,盧德燕通過美的發展、美恒、美域三家公司全資控股美的置業控股。

招股書顯示,美的置業經營範圍遍布全國11個省份的33個城市及一個直轄市。地區上主要分布於珠三角經濟區、長三角經濟區、長江中遊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區及中國西南5個區域。從城市布局看,主要集中在國內二三四線城市,業務集中在華南地區。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2015年~2017年,美的置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83.13億元、119.92億元、177.17億元,複合增長率46%。同時三年同期凈利潤分別為3.84億元、9.93億元、18.94億元,複合增長率122%。

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土儲總建築面積已達3310萬平方米。其中公司在珠三角地區的項目體量最大,總土儲為840萬平方米,占比33.33%。

高速發展背後,美的置業銷售額不斷變大,根據機構統計,美的置業2017年銷售額約500億元。從招股書合約負債(原科目為預收賬款)同樣可見一斑,2017年美的置業合約負債約363.6億元。

不過,美的置業凈負債率保持高位,2015年凈負債比率為622.1%、2016年凈負債比率為624.7%、2017年凈負債比率為118.9%。截至2018年3月31日,美的置業凈負債率181.4%。高出行業平均水平近一倍。

去年,美的置業總裁赫恒樂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達在香港上市原因,稱上市不僅僅是解決短期融資和套現,港股上市公司可以提升獲取資金的能力。

債務結構有待優化

上市融資是所有希冀在規模上有所突破的房地產企業的核心命題,美的置業也不例外。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3月31日,美的置業負債總額1089億。其中,流動負債中銀行及其他借款約107億,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約215億。這意味著,美的置業短期債務約322億。

從非流動負債看,美的置業公司債券約20億,銀行及其他借款約294億。長期債務大概在314億。

美的置業短債比重相對較高。而參考行業公司,很多優質公司短期債務通常占債務總額20%~30%的水平。房地產行業作為一個長周期行業,房企通常會選擇3年~5年債務,而大量短期債務將激增美的置業償債壓力。這也不難理解為何美的置業選擇上市,以進一步化解其短期債務壓力。

同時,美的置業通過信托融資及其他融資安排,占到借款總額約34.5%。其在招股書提醒,信托融資受中國保監會監控,存在政策變動的不確定因素,倘若變動,將有可能導致公司融資成本增加;公司還因銀行借款以及信托融資安排,已經產生並預期將繼續產生大量利息開支。

資金成本看,截至2018年3月31日,美的置業銀行及其他借款資金成本5.66%,較2017年5.28%有所上升。

事實上,融資難和融資貴是中小房企面臨的巨大問題,今年以來,包括銀行、信托等融資渠道都在收緊,各大房企均面臨償債壓力。

5月30日,合生創展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目前項目狀態為“中止”,據悉,該項目品種為私募,擬發行金額為31億元,承銷商/管理人為中泰證券和光大證券。

此外,“花樣年集團(中國)有限公司2018年非公開發行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券”和 “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2018年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券”均在近期顯示“中止”。

融資難已經成為房企2018年的關鍵詞,對於中小房企而言,抓緊時間上市尤為重要。

據申萬宏源統計,包含公司債、企業債、中期票據及定向工具的地產產業債務,2018年全年到期量總計為1949億元,其中三四季度為到期高峰,分別到期量高達932億、698億元。接下來2019年、2020年到期量更加龐大,每年增量都在1000億以上。

顯然,對於沖擊上市的美的置業而言,通過上市以平衡債務結構,提升長期債務的比重,是其加速擴張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一個路障。

何享健家族財富再飆升

從美的置業控股結構看,何享健家族目前100%持有地產業務。

招股書披露的美的置業股權結構顯示,盧德燕通過名下三家全資公司,持有美的置業上市前的100%股權。何享健則是作為一致行動人,與盧德燕共同享有權益。但他們也並不在公司內擔任任何職務。美的置業的4名執行董事中,董事長赫恒樂、主管戰略規劃和投資拓展的副總裁姚嵬、首席財務官林戈、負責設計的林冬娜均為職業經理人,但他們均有在美的集團任職的履歷。何享健唯一的兒子何劍鋒在美的置業中出任非執行董事,僅就公司營運和管理提供戰略意見及建議。

雖然不在美的集團體系內,美的置業仍然從美的集團身上“借光”不少,其中包括一站式智慧家居及生活解決方案的支持,以及在銀行貸款方面,需求美的集團的信用擔保。

美的置業稱,其競爭優勢是長期形成的品牌、多元化及低成本土地儲備、一站式智慧家居及生活解決方案提供者、高效管理架構及高度標準化營運策略,以及管理團隊積極性高且經驗豐富。

福布斯2018全球富豪榜顯示,何享健目前財富值201億美元,位列中國富豪榜第六位。美的置業如若成功上市,將進一步增加何享健家族財富,參考同級別規模房企,還將帶來超過200億元人民幣財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