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他讓傳產老廠列入MIT教案

2010-7-26 TCM





資本額八億三千萬元,錩新科技在 超過七百四十家台股上市公司中,僅是一家跨越六億元上市門檻的小公司,但這家以生產金屬鍛造件起家的傳產老廠,卻是英國《金融時報》全球百強MBA排行榜 上,排名第八的美國麻省理工史隆(MIT Sloan)管理學院,首度將台灣中小企業列為個案教材(case study)的對象。

將這家生產音響喇叭零件廠,推進一流學術殿堂的,是今年不到四十歲,六年前從父親丁善理手上,倉卒接班的錩新科技董事長丁廣欽(編按:丁善理於民國九十三年九月,因中央貿開的股東糾紛,跳樓身故)。

史 隆管理學院注意到錩新,在於錩新不僅是先鋒、JBL以及Harman Kardon等多家知名揚聲器大廠關鍵零組件供應商,在揚聲器導磁零件市占率,多年來更穩居全球第一。然而,「面對十分成熟的產業環境,若要延伸優勢,確 保公司持續成長,領導人該如何抉擇?」才是該個案探討的核心議題。

畢業於MIT的丁廣欽,雖然倉卒接班,並沒讓母校光環蒙塵,過去六年, 不但讓錩新從揚聲器領域,跨入商機滾滾的中國汽車零件市場,帶動今年上半年本業營收近六成的高成長;今年六月,錩新轉投資的越南富鑫證券,順利在越南河內 交易所掛牌,成為當地第一家台商投資掛牌的證券公司,引領這家有三十八年歷史的傳產公司踏上轉型之路。

第一步:搭豐田列車 切入中國汽車零件市場

錩 新是典型的電子零組件供應商,擁有模具開發、精密加工以及電鍍等製程技術,但和多數國內傳產五金業者一樣,都面臨原物料價格波動,客戶基於成本考量的轉單 等經營壓力,長年局限於揚聲器零件領域,營收和獲利規模亦進入高原期。於是,重新定義公司核心能耐,是丁廣欽接手經營的第一道挑戰。

丁廣欽說,錩新靠金屬加工起家,沒有跨入揚聲器品牌端的本錢,因此,在無法擴大市占率前提下,考量的是該如何延伸鍛造工藝的附加價值。

由於供應的是揚聲器零件,錩新在金屬加工精密度最高的冷間鍛造(編按:為接近室溫的金屬成形技術,可避免高溫鍛造熱脹冷縮造成的誤差),累積成熟技術,因此延伸出包括自行車變速器飛輪、啤酒桶氣壓閥手把,以及汽車變速箱活塞和方向盤基座零件等,都是錩新待開發的商機。

去年十一月,錩新宣布和豐田汽車零件供應商上板塑性(Kamiita Sosei)合作,由於上板在中國未設廠,雙方透過產能互補,錩新切入中國豐田汽車零件供應鏈,搭上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成長列車。

不過,生產零件缺乏品牌保護傘,就算找到新的成長空間,並不保證從此高枕無憂。

第二步:投資金融 入股越南第二大券商

於 是,丁廣欽找到第二條跨界延伸之路,就是利用家族事業投資越南近二十年的優勢,相繼布局券商與產險事業。以外資身分參股四六%的富鑫證券,三年前從一個營 業據點、員工十二人,到目前擴增為十二個據點、員工數三百六十八人,居越南境內營業據點數第二的券商;今年六月三十日,丁廣欽更得到越南財政部許可,錩新 成為越南保信產險公司,持股九‧九五%的外資股東。

丁廣欽認為,從各項指標判斷,越南金融服務業具爆發性的成長潛力。越南總人口數八千八 百萬,三年前證券開戶數不到四十萬,現已突破一百萬;上市公司也從四年前的四十家,成長到目前的五百一十七家,正複製台灣民國七○年代,股市開戶人口五年 內,從五十萬激增至五百萬的十倍速成長過程。

第三步:改造董事會 找來張孝威、王鍾渝加入

不過抓到方向,並不代表能轉變為口袋中的商機,丁廣欽認為,是成或敗,在於團隊思維能否與時俱進。

過 去六年,他不但要求公司中高階主管,每年至少以五%的速度汰換,總經理人選從內升改空降,更帶頭改造董事會。接班隔年起,即陸續找來國內推動公司治理先驅 的台灣大哥大董事長張孝威、重整東隆五金有成的中鋼前董事長王鍾渝,以及熟稔證券業務的台灣證交所前副總經理鎮乾常,加入錩新董事會陣容,「我想形成的, 是找比自己更聰明的人,進到團隊的企業文化,」丁廣欽強調。

去年六月,錩新董事會改選,五席董事除丁廣欽之外,皆由非丁家人選出任,將家 族色彩降至最低。擔任錩新監察人的前誠泰銀行總經理李三榮觀察,丁廣欽深諳企業止於人的東方管理文化,相較多數中小企業第二代,他包容性強也願意聽專業意 見,雖是出身哈佛、麻省理工名校,但「他有自己的看法卻不霸氣」。

認知團隊齊力重要性,來自丁廣欽高中參加八人艇運動的經驗,因為長達八 米的細長船身,所有人從動作到默契都要一致,任何人手上的長槳若沒跟上鼓聲,都會導致翻船,「只有在團隊裡,才能激發每個人心底追求卓越的正面力量,」他 分享。這個運動帶給他的成功啟示,恰可以反映在他過去的團隊與企業改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77

解密!他讓南璋股價漲八倍內幕

 

2011-3-21  TCM




三月十日,老字號上櫃原料廠南 璋,公告二月自結營收七千四百九十九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增四九三‧七二%,反映業績暴增,這家連續虧損三年的上櫃股,股價也在短短一年半,從七元左右,暴 漲到六十一.五元(三月十一日收盤價),大漲近八倍。

「若以顏料業績來評價,(南璋)現在的股價漲那麼高,業界大家都看不懂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價值,」染顏料公會總幹事嚴永熊直言。 一家虧損的公司,股價為何能站上六十元?今年前兩個月的營收大好,究竟是什麼原因?

根據南璋公告指出,今年一、二月營收大幅增加,主要是來自「新業務」,而這新業務,是和公司本業顏料一點關係都沒有的石斑魚、鱸鰻。

這是第一家上市櫃公司銷售石斑魚、鱸鰻,讓營收大增的案例,主導者就是兩年前入主南璋的神秘大股東陳萬添。

今年農曆年後,中華民國警察之友會總會喝春酒,馬英九、吳敦義應邀出席,坐在主桌,同桌還有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警友會理事長),擔任警友會副理事長的 陳萬添也坐主桌。據說,馬英九看到陌生的陳萬添,轉頭問吳敦義:「他是誰?(指陳萬添)」吳回答:「不知道。」

馬英九、吳敦義不認識的陳萬添,曾經入主過多家上市櫃公司,包括南港、台光、浩騰,及兩年前入主的南璋。他,究竟是誰?

赴中成立連接器廠 學會「借殼上市」眉角

陳萬添今年四十三歲,宜蘭冬山人,小時家境並不理想;二十多歲時,在台灣的小電子工廠當業務,跑業務過程中,無意中嗅到「下腳料」(廢料)轉賣的商機可 觀。

於是,他白天穿西裝打領帶跑業務,下班後,脫掉西裝,到處收下腳料轉賣,當時,他賣下腳料一個月的收入,是月薪的五倍。

後來,連他當業務的那家公司也學他,開始收下腳料賺錢。

沒多久,他赴中國發展,成立連接器廠隆騰,隆騰曾經是中國第二大連接器廠,主要代工客戶有二:一是鑫明集團,一是全球最大的連接器廠TYCO,因為業務關 係,陳萬添和鑫明集團負責人蔣東濬成了好友。

後來,鑫明入主精英,在精英前董事長蔣東濬身上,他學到「借殼上市」購併的know-how,後來透過私募介入的南港,當時陳萬添手上甚至握有四成股權, 讓南港輪胎前董事長林學圃緊張的拜託他放手;之後,陳萬添又同樣以私募方式,介入主機板二線廠梅捷,後來更名為浩騰。

回台改拚綠能事業 帶南璋轉型,看壞又轉向

不料,兩大代工客戶陸續出了問題,精英後來賣給大同,大同不再下訂單給集團外的客戶;美國暴發金融海嘯,電子業訂單萎縮,讓陳萬添的連接器王國從雲端跌 落,浩騰也因此變全額交割股。

兩年多前,連連虧損、股價只有六、七元的南璋,找上陳萬添,原本陳萬添打算循浩騰模式,灌入他最熟悉的連接器業績。但,他發現電子產業獲利開始走下坡,毛 利率越來越低,於是,決定轉換跑道,往環保、綠能產業發展。南璋在去年八月六日宣布成立新事業體,正式切入高壓驅動晶片,及LED照明領域,當時的每股股 價為十七.二元,大股東與經營團隊評估,環保領域的獲利空間有二五%。 不過,去年十二月,南璋切入環保照明四個月後,又發現效益不如預期,立刻快刀斬亂麻,把環保業務收掉,轉往水產領域。

陳萬添從電子業的連接器大戶,轉為石斑魚大戶,其實是個意外。

大約七年前,陳萬添是返鄉的鮭魚之一。回台灣後,他一邊繼續尋找購併標的,一邊則在台灣買土地、房子。包括位於士林的高達九千坪的私人招待所,另外還買下 二十多棟的房子、在陽明山蓋別墅,陸續置產。

股票、房子、土地外,他尤其喜歡搜購「籌碼有限」的東西。像老樹、牛樟芝、盆栽、畫,是他蒐藏主力,據說,他蒐藏的牛樟芝是全台灣前三名,盆栽是全台灣最 多。

接著切入石斑魚業 採契作養殖,上下游通吃

鱸鰻也是。鱸鰻原本屬於保育類,相當稀少。養鱸鰻起初是因為養生、喜歡吃。他在陽明山利用山泉水養殖,越養越有心得。

沒想到,原本屬於保育類的鱸鰻,二○○九年四月農委會解除保育管制,去年六月又納入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早收清單中,陳萬添認為「機會來 了」。 在台灣,鱸鰻每台斤約三百五十到四百五十元,一套鱸鰻全餐甚至要價六千元。他認為,中國人變有錢,只要單價高、珍貴的食材,一定會吸引他們購買,正好南璋 轉型環保領域,成效不佳,他決定成立水產部門,切入漁業領域。

但是,鱸鰻養成要三到四年,對公司而言,會有業績的空窗期。

剛好,前年八八水災,陳萬添因為鱸鰻關係,常跑屏東,看到很多石斑魚業者,水災後損失慘重,缺乏資金重建魚塭、買魚苗。

鱸鰻的經驗,讓他靈機一動,決定出錢幫漁民重建魚塭、買魚苗,南璋更以契作方式,和漁民約定,這些魚養大後,由南璋出資收購。

「(陳萬添)邊做邊學,」熟悉內情的人觀察,去年底,沒有水產背景的他才把切入漁業的經營模式思考清楚,更把電子業「一條龍」的經營模式,帶進水產養殖。

也就是,將來南璋不止買賣漁獲,更要往上游切入育種、養殖,下游切入通路,上下游通吃。他和海洋大學簽下「產學合作備忘錄」,由海大協助南璋,就鱸鰻、龍 膽石斑等水產養殖,建立相關技術標準流程,生產規畫及市場分析,並找了四位海大碩、博士來南璋,協助漁民解決石斑魚養殖的疑難。

轉作石斑魚,加上今年一月一日ECFA正式生效,石斑魚第一年關稅從一○.五%,降到五%,兩項題材發酵下,南璋今年一月、二月營收大幅成長,銷售石斑、 龍膽的營收占總營收八成以上,南璋正式轉型為水產上櫃公司。

南璋董事長、中央存保前總經理陳戰勝指出,南璋是傳統化工公司,去年轉型,積極找產品,本來想往環保綠能發展,結果,市場競爭力不好,決定退場,設停損 點,後來,發展水產魚作,週轉快,利潤高,目前簽下契作的魚塭面積有五十甲,未來還會繼續增加面積。

不止如此,南璋去年發行新台幣三億多元可轉債,原本打算赴海外購買環保原料,因應轉型為水產公司,南璋還特別赴央行溝通,將這筆海外債匯回台灣,改購買石 斑魚飼料。

經營團隊一年數變 被櫃買中心警示十四次

由於南璋最近一年變化太快,不止股價飆漲,經營團隊不斷更迭,從顏料到綠能,再到水產,讓投資人看得眼花撩亂,不知道經營團隊究竟在玩什麼把戲? 攤開去年南璋所發布的重大訊息,便可看到公司至少二度更換董事長,三度更換總經理、發言人、代理發言人、財務主管、會計主管等經營階層,高階職務變動之頻 繁,也引人側目。

「(頻繁換團隊)和轉型有關,」陳戰勝解釋,各事業體需要的人才不同,當公司要發展新的事業領域,原來的經理人離開,在產業轉型過程中很正常。

只不過,從去年底迄今,南璋遭櫃買中心列注意警示十四次,顯然,主管機關早就注意到這家公司「不尋常」。

櫃買中心發言人寧國輝指出,南璋之前業績虧損,經營團隊更換也都有公告,而今年新成立水產部門,打算朝多元化經營,站在主管機關立場,「不能懷疑其居心不 良,」但將持續監督公司清楚揭露資訊。

南璋是否成功轉型為水產公司,還有得觀察。但是也顯露出「路不轉人轉」的現實,以及石斑魚市場動輒五成以上的獲利水準,以及台灣水產養殖的再一次傳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79

他讓芒果過五關賣進日本


2011-8-1  tcw




當台灣南部部分蕉農向總統陳情時,他,卻能讓至少五百位合作農民擺脫「果賤傷農」的命運,甚至讓每粒標價日幣二千一百元(約合新台幣八百元)的台產愛文芒果,賣到全日本最高級水果行。

他是盈全國際開發董事長陳盈貴,讓台產芒果跨海鍍金,價格寫下「台灣之最」。

盈全今年上半年芒果出口市占超過全台兩成,每五箱外銷日、韓芒果,有一箱是他賣的;統計他今年前六月荔枝一百四十噸外銷量,更高達台灣五成,其他如香蕉、芭樂、楊桃等主力水果,也穩居市場前三,堪稱台灣水果外銷大亨。

其外銷成績讓Sogo百貨也埋單,雙方搭配台灣預購、全日本宅配取貨的芒果禮盒,從四年前五百盒左右,今年首次破上萬盒,成長逾十九倍,連日本知名飲料大廠Suntory(三得利)也跨海來台,和他洽談合作。

陳盈貴如何從幼年挑水肥的農家之子,成為水果出口大亨?時間回到四十年前,剛退伍的他承接父親小規模的蔬菜買賣生意,卻看到市場價格像廢土般不值錢,改投入柳丁、椪柑等水果,價錢仍起伏不定,便動了出口念頭。

為了開發外銷國隻身赴菲,敲開椪柑市場

高 中畢業的他,向農民集貨賣給台北市出口商,學習外貿知識,一九八一年,一心看好當時沒出口商經營的處女地菲律賓,儘管不會英文,仍不顧反對,大清早從嘉義 搭野雞車到桃園,買張機票,隻身到異地找廠商賣椪柑,「外語不會講,靠一股毅力,應該用手比也可以闖出來,」他在語氣中難掩激動。

沒想到這趟遠門,竟讓憂心坐飛機危險、氣憤獨子不聽話的母親因此辭世;原以為談定菲律賓客戶,出貨後款項又遲未匯入,遭倒帳兩百萬元。面對雙重打擊,他沒有放棄,重新再來,終於把台灣椪柑賣到菲國,一公斤破百元的價格至少是原產地台灣的五倍,讓他還清負債、賺到第一桶金。

榮 景維持六、七年,他隻身敲開的菲國市場,在中國開放廉價農產品出口下,一夕頓滅。一九九○年代,在菲國水果市場已難賺到錢,直到二○○○年在泰國成立分公 司,成了人生轉捩點。他從泰國出口榴槤、山竹的過程中,發現中、港對台灣楊桃的送禮需求,迎來三年黃金期,又因緣學到荔枝輸美技術,切入美、加市場。

為了穩定供貨源與農民契作,保障收購價

看準市場,也要有穩定供貨,同年陳盈貴和友人成立台灣嘉賢果菜運銷合作社,和全台超過五百位農民契作,用浮動機制保障價格,農民因此有穩定獲利,形成良性循環。

以芭樂為例,假設市價每公斤二十元,他會用更高價收購;若市價跌至六元,他也願用七元收購,「我外銷不間斷,外銷打下來的東西,可以賠錢賣給果汁工廠,契作農民不用擔心賣不掉,」他解釋,這樣確保農民全年一定有利潤。

儘管有出口商仗著通路,盡可能壓低收購價,獲取最大化利潤,陳盈貴卻捨近利來追求遠利,「農民就是我的財富,要養成可以存活的一批農民,……(如果)殺機取卵,出口商根本沒辦法長遠經營,」他說。

和嘉賢契作超過十年的農民黃國明就說,陳盈貴每公斤收購價常比市面多四、五元,外銷好時甚至十多元都有,很照顧農民。

「講 究品質,絕不心存僥倖,」是陳盈貴另一成功心法。這源自他出口芭樂到加拿大保鮮沒做足,一箱壞三粒,結果賠上全貨櫃數十萬元的慘痛教訓,另外二○○四年他 赴日設分公司,也見賢思齊,懂得替所有出口水果貼標籤、分析各生產環節危害點,盈全是全台第一家獲ISO 22000、HACCP(危害分析及關鍵點控制管理體系)認證的包裝場。

芒果挑選上,他出口的芒果必須「過五關」:產地疏花疏果、集貨場、換籃區、套袋與糖度檢測等,品質可見一斑。

為了銷日特選甜度只留極品,每顆賣到八百

仲 介Sogo百貨與盈全合作台灣芒果禮盒宅配日本的三鋮企業董事長蔡坤達透露,為符合銷日規格,每粒芒果約五百公克重,為求營養度、甜度,最源頭就要下工 夫,原本一顆果樹能長出約兩百至五百粒芒果,陳盈貴卻輔導農民在授粉完剛結果初期,就陸續摘去半數較小或發育不佳的果實,並配合讓每粒芒果日照平均的剪枝 管理,盡可能培育出芒果表面的鮮紅色澤。

其次在集貨場,憑外觀挑選又淘汰三成;蒸熱殺蟲後的換籃區,約一成染上炭疽的芒果表皮會有黑點,也 要淘汰;外銷芒果至少三分之一面積要有紅色覆蓋,經人工初步撿選、套袋,再過濾一五到二○%,從集貨到包裝出貨層層篩選,只剩最好的四成出口。其中,中心 糖度超過十五度的最高等級芒果約占三%,每顆市價達新台幣八百元。

無法外銷的六成,也都是白花花的鈔票,假設他用每公斤一百元向契作農民收 購,淘汰的芒果寧可用三十五元的腰斬價賣到加工品市場,也不濫竽充數。為消化不符外銷規格的芒果,他去年再研發自有品牌芒果乾,目前已賣到知名天然有機通 路聖德科斯,每斤一千八百元,不輸高山茶,又開拓出另一市場。

靠著開拓藍海市場、堅持品質以換取價格,小農出身的陳盈貴,也能讓台灣水果身價翻倍,躍上國際舞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79

中國環保鬥士馬軍用數據鐵證踢爆汙染惡行 十八個月千里調查 他讓傲慢蘋果低頭

2012-02-27  TWM




是誰讓蘋果公司放下傲慢的態度,願意公開一五六家供應商名單?是誰讓蘋果願意敞開供應鏈的大門,接受第三方單位檢查? 馬軍,這位曾入選《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一百人的靦腆中年男子,寫下中國環保史的新頁!

撰文‧翁書婷

「如果你知道你最愛的iPhone和iPad是在如此糟糕的環境中生產,你會瞬間反胃!」二月九日,紐約曼哈頓一家蘋果專賣店前,聚集大批民眾,他們一邊 手拿傳單,一邊大聲喊著。「我們已經握有二十五萬份的請願書……給我們心安的iPhone 5。」最後Change.org與SumOfUs兩大環保組織代表順利向專賣店店長遞交請願書。

美國輿論近來強烈質疑蘋果靠血汗工廠賺取暴利,迫使蘋果執行長庫克(Timothy D. Cook)打破沉默說,「我們會關心每一位工人,確保他的工作環境安全。」並同意接受公平勞工協會(FLA)對旗下數百家中國代工廠進行查廠。

他,扶助弱勢揭蘋果供應鏈製程毒害工人不過很少人知道,在背後推倒第一片骨牌,造成輿論巨大連鎖反應,逼迫蘋果讓步的,不是近日寫出蘋果「中國勞工用性命 鑄造iPad」的《紐約時報》記者,也不是抗議的兩大美國環保組織,而是被美國《時代》雜誌選入「二○○六年全球最有影響力的人」,來自中國北京的環保鬥 士──馬軍。

是他透過長達一年半的深入調查,兩份報告、六次談判,讓蘋果放下傲慢、拋棄祕密,公開一五六家供應廠商名單。

「我走不動,也失去了跑的能力,連小跑也跑不動,被同事輕輕一推就狠狠地摔在地上,很痛苦!(過幾天就除夕了)我不知道怎麼過這個年……。」住在中國蘇州 市醫院裡的十九歲女工小詹,向馬軍透露自己的病痛。憶起這名女孩,馬軍的聲音還有點哽咽,「我內心是很震撼的,十九歲花樣年華,應該是蹦蹦跳跳的年紀。」 場景轉換到中國昆山市同心村,十幾位中老年婦女,手上拿著裝滿汙水的飲料瓶,走在馬軍面前,突然一起跪下,「求求你們幫幫我們,幫幫我們老百姓。」得到胃 癌並且切除胃部的老婦,淚流滿面哀求。

當大家都沉醉在蘋果魔力之中時,這兩個受害案例卻在馬軍去年《蘋果的另一面》調查報告中細聲啜泣,由馬軍領頭,結合五家環保組織,暗訪二十七家蘋果供應鏈 中的工廠,其中還有五家為台廠,揭發一連串排放汙染、製程毒害工人的驚人案例。

報告公布後,馬軍期盼蘋果能出面解決,但就像丟石頭進了井裡,「蘋果連信有沒有收到都沒回應。」他不滿地說,賈伯斯對此事毫不在乎,繼續維持不公開供應鏈 的「祕密」文化,自信地認為,「我們做得比這個星球上的其他公司都來得多。」面對傲慢的巨人,馬軍沒有放棄,他依舊早出晚歸,默默踏遍華北、華南、華東代 工廠,接觸六、七十位勞工,並蒐集汙染數據,拍照製圖建檔,他沒有飛到美國總部抗議,也沒有發動大規模抗爭,「謀定而後動」等待好時機。果然在半年後第二 份報告發表後引起關注,一張張衛星定位照和第三方汙染檢測報告,引發國際媒體熱烈回響。

這次馬軍終於敲開蘋果談判大門,去年九月的前兩次談判,他只能見到供應鏈中級主管,蘋果依舊抗拒改善供應鏈,直到十月底的第三次談判,終於有了爆炸性進 展。

美國總部會議室裡,空氣凝結,蘋果高級副總裁與副總裁面色凝重,質疑著馬軍,「你這份報告的可信度在哪裡?」馬軍沒有動怒,手比電腦,他聲音拉大,耐心解 釋數據來源。他手上握著花費十年累積的十萬筆龐大資料庫數據,獲得蘋果百分之百的信任,是他最有威力的武器,加上將近兩年的現場深入調查,當場讓蘋果無話 可說,經過六次的談判後,蘋果終於同意公開供應鏈,並讓第三方機構檢查。

「他握有汙染數據庫,這是鐵證,不然如此巨大的跨國公司不可能會讓步,就是他立下這汗馬功勞。」中國環保人士李波分析。

他,奔波全國點出問題 更親身找出答案這位外表謙和,說話輕聲細語的「環保鬥士」是什麼樣的人?他如何走上這條路?

今年四十四歲的馬軍,青島人,從事環保運動超過十年。對海外媒體來說,馬軍還是個陌生的名字,不過對許多違規的中國企業來說,馬軍是令人害怕的名字。他的 汙染資料庫中收錄中國三十一個省、十萬件的空氣汙染與水汙染違規紀錄,只要輸入企業名稱、地點、汙染事項,檢測資料一一現形,累計已舉發四萬家違規企業。

談起資料蒐集的辛苦,馬軍只淡淡地說「不足為外人道」,他帶著十人的簡易調查團隊,總是太陽出來前出門,月亮出來後回家,十年如一日,奔波全中國調查汙染 源,以及為受害者發聲。

有一次在雲貴高原上,馬軍還因為高山症發作,差點喪命。各方勢力的威脅利誘十年來更是沒有斷過,這些馬軍都挺過來,但他都不願多談,主要是擔心家人的安 危。李波透露,「常有人傳個口信,用一些黑手段,或是託人送個禮,講講人情。」環保人士在中國受到的壓力,外人難以想像。

踏上環保這條路,是立志當記者的馬軍從未想到的。一九九二年畢業於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新聞系的馬軍,隔年進入香港《南華早報》擔任研究員。「一九九八年長江 大洪水讓房屋全毀,屍體遍布。」震撼的畫面讓他決定走訪中國,橫跨千里,將調查集結成《中國水危機》一書,成為中國環保調查第一人。

「書一寫完,環保成了我卸不掉的包袱。」馬軍感嘆地說,問題揭發後,他發現沒有辦法拋下問題不找去答案,於是毅然辭去了研究員工作,開始環保志工的生涯。

馬軍的努力不只受到中國社會的推崇,○六年,馬軍的名字與中國總理溫家寶、知名導演李安並列,他們都被美國《時代》雜誌評為「二○○六年全球最有影響力的 人」「如果把馬軍的人像和籃球明星姚明、女明星章子怡的人像一起擺在北京街頭,肯定沒有人認出他,但馬軍的影響力卻不小於這些明星。」《時代》雜誌如此形 容。

而馬軍默默揭發上萬家工廠汙染的事蹟,更讓他在○九年榮獲有「亞洲諾貝爾獎」之稱的麥格賽賽獎。

「別人總把鬥士名稱加在我身上,但我不是,我只是個凡人。」相較一般環保人士,頭綁黃布條,手握麥克風大聲帶領人群抗議,用身體衝撞引起社會注意的「大鳴 大放」,馬軍溫文儒雅,說起話來輕聲客氣,笑起來像個靦腆的大男孩,但他永不放棄的堅持,自有一股令人敬畏的力量。

他,以理服人不當企業敵人 用耐心說服在調查現場、協商談判桌上,馬軍都不是最大聲、最激動的那一位,他的目標是改善中國日益汙染的環境,幫助弱勢的被害人。因為目標明確,所以更能 以理服人,他只是低調默默地做事,「馬軍反倒像個書生。」中國知名環保人士馮永鋒說。

馬軍雖然個性溫文儒雅,但手上總是握有致命汙染證據。「從環保局有違規紀錄的企業開始舉發,加上長年現場拍照蒐證,工廠要自行舉證沒有汙染才行,要否認很 難。」馮永鋒談到。不過馬軍強調,「我不是要打倒大企業、打倒品牌,而是從雙方互信的友好點出發。」馬軍說,這是他能說服蘋果的祕訣。

馬軍不做企業的敵人,反而像個父親,在一次又一次的循循善誘中,說服企業注重環保,「他囉哩囉嗦的東西可以講個幾萬遍。」馮永鋒形容。馬軍就是能讓被點名 的廠商心服口服,連蘋果都敵不過馬軍的碎碎念功力,甚至還在改善後,放下傲慢的身段跑來問他,「我們已經有改善了,為什麼還是在你的報告中最後一名?」這 位連蘋果都要向他低頭的環保鬥士,永遠都在為中國的環保拚命,「當然我也會有疲乏的時候,但是只要到郊外走一走,看到美麗江山,就會像電池充好電一樣,每 次都提醒我,再加緊腳步。」蘋果受檢只是他的里程碑,他希望有一天汙染能在中國絕跡。

馬軍

出生:1968年

現職:北京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經歷:《南華早報》研究員學歷: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新聞系

成績:

1999年 發表《中國水危機》2006年 製作中國水汙染地圖,入選《時代》雜誌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人、綠色中國年度人物2009年 獲麥格賽賽獎2011年 踢爆蘋果供應鏈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26

他讓八仙果「鑲」專利 江蕙指名買

2013-03-11  TCW
 
 

 

老街創新,已是一難;如果說,還要把在老街販賣,不起眼、又是老產業的八仙果「鑲」上專利,吸引台語天后江蕙、香港歌神張學友開演唱會時,一箱箱採購成為日常潤喉之方,那更是難上加難。但,出身屏東山上偏鄉的林正偉,卻辦到了。

年貨大街開賣,迪化街上川流不息,位於街中央位置,面對著城隍廟的花旗坊,走進許多日本觀光客和趕買年貨者,他們手上提著最多的,不是鮑魚、烏魚子等傳統禮盒,而是一袋十二包裝的八仙果。

一「片」小小的八仙果,大小不到一公分,重量不超過一公克,所創造的收益卻占了花旗坊去年年營收八千萬元的一半;甚至,一包六十公克、賣價一百五十元,比夜市傳統一罐一百公克、五十元,每公克貴上四倍。

不是迪化街第二代,從外地來此落戶做生意的林正偉,如何靠著非主流商品的八仙果,卻做出足以和主流商品銷售匹敵的業績,靠的是什麼本事?

秘訣一,敢投入產品開發。二○○八年底,三十歲的林正偉,靠著在迪化街工作六年,以及與香港友人合作花茶生意,累積攢下兩千萬創業基金,在金融海嘯時貸款買下當時現值一億二千萬元、百坪地的店面。跟迪化街許多商家一樣,創業做起中藥材、南北貨買賣。

南北貨單價高,但利潤僅有一%,再加上兩百多家同質對手削價競爭,利潤幾逼近於零,林正偉每月還要還四十萬元左右的房貸。創業前一年,每天幾乎都在銀行跑三點半。

產品翻新加入36種配方改良苦味

為了突圍,他從進貨單中發現,竟然有香港店家訂購八仙果,且是大量進貨,昔日在中藥材行六年工作經驗,讓他發現商機,決定在成堆的南北貨中開發新品項——八仙果。

走傳統老路,是無法在同質買賣中,異軍突起。一般來說,八仙果是由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等八種藥材,塞入葡萄柚內,等到陰乾後,再切成角狀。要高人一等,林正偉深諳產品力重要性,他在傳統八種藥材中,再加入粉光參、薄荷、金棗等三十六種配方,改良傳統苦味,增加潤喉效益。

且有感於藥材多來自中國,會有衛生安全疑慮,他還特別花十萬元請SGS檢驗進口藥材中塑化劑、農藥、重金屬殘留測試;同時迥異傳統中藥行土法煉鋼憑感覺配方,而是引進日本機器控制配方的溫度、水分、濕度,且進行水合子測試比例,用科學方式讓小小的八仙果「變身」。

口感翻新兩年摸索,將角狀改片狀

將角狀改良成圓片狀,則是第二道秘訣。「產品力有了,接下來就是改良口感,」林正偉分析,傳統八仙果切成角狀,含在嘴巴中容易割到舌頭表面。為了易含,他想到可以改成丸狀,還因此花了十萬元,請台灣機器廠家設計可生產丸狀八仙果的機器。

丸狀還不夠完美,「壓成片狀,才剛好適合上下含著的姿態,」他強調。為了這個動作,又花了十萬元請人設計生產機器。從角狀到圓片狀,看起來僅花費二十萬元,但卻花了林正偉兩年時間,而時間與金錢的耗費,讓他可以從手工到量產八仙果,一分鐘從機器中跑出來的八仙果片,是一般傳統手搓的十倍。

小又舊的產業,仿冒危機隨之而來。因為賣太好,加上生產競爭門檻低,八樣藥材跟三十六種藥材吃起來雖然不同,但包裝上卻難分辨,而且丸狀一壓就成片狀,若不是對口味敏感的消費者也很難辨別真偽。而且在同行競爭下,甚至引來「花旗坊賣假貨」的惡意攻擊。

通路翻新走出老街,用團購衝量

為了不讓花費三年心血,成了競爭下的「蛋塔效應」,林正偉花了近二十萬元跟競爭商家打官司,同時還為產品和包裝形狀申請商標專利,將八仙果「鑲」上證明,墊高競爭門檻。

將八仙果當「衛生紙」賣,擴大營銷通路則是第三個秘訣。出身屏東的林正偉,雖擁有中南部中藥材貿易商人脈資源,取得貨源容易卻難敵價格波動,要賺得利潤只能拚量才有議價空間。

「如果能把八仙果當成『衛生紙』般,賣成日常品,那麼量就會出來,」店面B to C(零售客戶)通路賣八仙果片,開發出別於南北貨的新產品線,而為衝量,他知道只有走出迪化街,進到B to B(企業團購)市場。

八仙果的企業市場在哪裡呢?「老師、保險業者等,靠嘴吃飯的人,」這些字眼閃入林正偉腦海,他開始走出三百公尺長的迪化街,深入學校、保險業者的團購市場。打著買二十包送五包免運費、買越多送越多的行銷策略,常常一個學校一次訂一百包以上,總單價是一萬五千元起跳,就這麼開出另一個通路。

一「片」小小不起眼的八仙果,也從產品、口感到通路的創新,為這家迪化街外來者店面開出了四千萬元的業績。

儘管貨源、配方掌握在手,但代工品質無法品管,仍有風險。要在有如少林寺高手如雲的迪化街立於不敗,只能永遠跑先競爭對手兩步。「一步還不夠,人家馬上就追上來了,」危機意識很強的林正偉,今年初又設立工廠切入生產端,透過一條龍生產線管控品質。靠著創新,讓八仙果和自己的創業之路開出新的春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86

結盟海賊王 他讓豪斯登堡逆轉勝

2014-06-13  TCW
 
 

 

亞洲最大主題樂園︱日本長崎豪斯登堡(HUIS TEN BOSCH),是國人造訪日本九州必去景點。去年,每十六個訪日的台灣遊客就有一人前往,而它也是國人最愛透過Google街景網上遊覽的第二大地點。

然而大多數人卻不知道的是,豪斯登堡這四年來,經歷過一場營運「三溫暖」:四年前瀕臨倒閉,但二○一四年上半年財報(編按:指二○一三年九月至二○一四年二月),卻創下開園二十二年來最高營業利益:五十五億日圓(約合新台幣十五億七千萬元)。背後一手逆轉它命運的人,是現年六十三歲的澤田秀雄。

澤田秀雄是二○一一年《日經Business》「日本最注目百大人物」之一,三十四年前創辦日本第一家專營廉價機票的旅行社?三普株式會社(Highes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HIS),如今已是日本旅遊界巨頭,二○一三年HIS營收四千八百億日圓(約合新台幣一千三百七十四億元)。

二○一○年三月,豪斯登堡正式納入他的HIS集團,該年九月就出現創園十八年來首見的稅前淨利四億日圓,此事轟動了日本企業界。更讓人驚奇的是營業利益不斷成長,從二○一二年的三十四億日圓,到去年的五十七億日圓,今年可望破百億日圓。

這四年之間,澤田究竟有什麼魔法,能讓豪斯登堡一掃陳年赤字?六月九日,首度訪台的澤田秀雄接受《商業週刊》獨家專訪,「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如果選擇一項的話,應該是提高團隊工作的動力。」他道出這段逆轉勝的心路歷程。

二○○九年十月,當時豪斯登堡正處於開園十七年來經營最黑暗時期:總投資超過兩千億日圓,卻從未獲利,於二○○三年宣告破產後,只能在企業重整基金下苦撐。

佔地大卻交通不便班機少難吸引外來遊客

這是因為豪斯登堡雖然比東京迪士尼樂園大上一.六倍,但七成遊客是當地居民,市場只有東京迪士尼的十分之一,且交通不便,例如上海每週只有兩班飛機到長崎,不像東京每天有好幾班飛機到上海、韓國、台北等地。

「最初我也婉拒重建的計畫」澤田說。後來他決定接受這個燙手山芋,是因為當地市長再三請託。澤田接手豪斯登堡後,並沒有立刻貿然著手重整,而是花了整整半年重新做評估和市場調查,於是豪斯登堡的改造計畫在二○一○年四月啟動。

每天騎單車巡園一發現問題就立刻改進

一開始澤田的員工沒人想去管理這家「新公司」,找不到「志願者」,他只好親上火線,甚至住到園區去。

每一天,澤田騎著單車巡視園區,因為他發現,園區內員工主要依賴電動汽車行動,但車輛可通行的道路其實很有限,相較之下,單車更有彈性,常常能「見人所不能見」。譬如澤田發現帳棚鐵柱下方長出鐵鏽,「請把所有帳棚檢查一遍,重新油漆!」一發現問題,他就要員工立刻改善。

澤田親自督軍,也激起員工的衝勁,企畫和行銷幹部開始積極向他提案,在澤田拍板之下,豪斯登堡多年來的各種禁令解除了,遊客可以攜帶寵物同行,還可以在園區運河釣魚,這些小舉措帶來大效益,譬如,寵物禁令解除半年內,便有多達三千隻寵物入園,豪斯登堡因此固定舉辦寵物寫真會活動。

而豪斯登堡近年來最讓遊客讚賞的項目,是結合娛樂人物的活動,像是引入日本知名動漫「海賊王ONE PIECE」,把觀光船打造成漫畫中海盜船造型,啟動後會緩緩駛離一百多公尺的荷蘭教會塔樓,朝海灣航行。啟航一年後,搭乘遊客達三十五萬人,超出預設目標。

這些創意,其實是來自既有員工的提案,背後正是因為澤田激發了員工的動力。台灣某主題樂園主管認為,豪斯登堡這四年最大改變,是用「燈海戰術」讓園區越夜越熱鬧,以及強力與海外旅行社合作,讓豪斯登堡成為旅客到九州必遊景點。這名主管在去年萬聖節假期造訪豪斯登堡,對當晚入園人數居然高達三至四萬人感到非常驚訝,「夜晚人數罕見的高於白天人數」,而此數字已經和東京迪士尼最高入園管制數五萬五千人相距不遠了。

豪斯登堡去年已開辦台北營業所,拉攏台灣和中國兩地遊客,三普旅行社在台人員表示,預估明年台灣造訪豪斯登堡人次會增加三○%至四○%,到達十七萬八千多人次。

日本TBS電視台曾用「奇蹟式的復活」形容豪斯登堡的翻轉,這和澤田的領導風格有關。事業版圖已經擴張全球的他,對於新投資事業不追求短期獲利,「至少要有心理準備三到五年後才能獲利。」

他對豪斯登堡初期目標設定是「刪減兩成費用,提高兩成工作效率」,因此,他一開始就抱著願意等待的心理準備,「要有廣大的目標、志向和夢想,」這是他一貫的經營哲學,或許這也正是澤田能讓豪斯登堡起死回生的最大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386

60分鐘演講 他讓郭董掏六千萬投資

2014-09-15  TCW
 
 

 

六十分鐘的演講,讓三十七歲的陳柏愷,被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看見,甚至掏出新台幣六千萬元投資他的「簽名辨識」技術,不僅讓他剛成立的新創公司市值上看六億元,也讓這個原本年薪只有五十萬元的博士生,身價破億。

這個簽名辨識技術到底多厲害?「在空中畫一個圈,手機鎖自動打開,」AirSig執行長陳柏愷在今年AppWorks Demo大會上,展示他所研發的軟體,他利用手機裡原本的陀螺儀來感測簽名筆畫,相較於現有的臉部、指紋和密碼輸入等安全辨識,必須仰賴高成本硬體,這個幾近零成本的軟體,未來大量使用時可賣出技術授權,華碩、宏達電和三星等科技大廠也都曾私下向他打聽,想知道此技術在手機安全認證的應用。

「六千萬元是(新創公司)首輪募資算高的了,」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表示,該技術可應用在手機、電子商務支付、穿戴式裝置和智慧家庭,應用性廣,而這也是外界猜測,郭台銘之所以大手筆壓寶他們的原因。舉例來說,當你回到家時,利用空中簽名打開大門,此時指令會被送到控制中心,系統辨認你的簽名後,即可打開相關裝置,例如冷氣,並且調到你最喜歡的二十三度。空中一畫,就改變未來生活。

此樁投資案,甚至傳到國際媒體耳裡,知名網路科技媒體(Strategy Eye Digital Media),更把AirSig列為蘋果下半年建議購併的四家公司之一。

「在大公司沒權利選擇」回校園,研發簽名辨識技術

曾待過趨勢、宏?硉布鴔牏j廠的陳柏愷,原來是資安界的資深軟體工程師,三十四歲那年,他不甘願在大公司裡當小螺絲釘,「在大公司做,你沒有權利選擇要做什麼,即使你覺得(某個)project(專案)不好,還是得做。」 於是他毅然決然回到學校念博士班。

「雖然錢(薪水)比較少,但我不是很在乎,因為我可以決定要做什麼,」他的博士論文同樣和安全辨識有關,過去的工作經驗讓他發現,相較於安全,使用者更在意方便,所以,他不斷尋找兼具兩者的辨識技術,而「簽名辨識技術」正是解答。

拿手機在空中簽名,操作起來簡單,但就算是同一個人,每次簽名也會略有差異,為了要讓技術達到可以辨識每個人的筆畫軌跡、角度和速度,又要不被別人模仿,足足花了他三年的時間研究。

在目前全球公開資料中,有二十幾筆簽名辨識相關公開文獻,他的技術達到兩個全球之最:首先是○.八%的破解率,比手寫簽名還要安全;而○.一秒的感應速度,更比目前第二名快了一百倍。

「只要量產、不要錢」參賽找伯樂,三星也關切過

「這是全球第一個可以應用到商業上的(空中簽名辨識)技術,」他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交通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研究所教授謝續平表示,一般手機裡的陀螺儀應用在GPS(全球定位系統)等大範圍動作,要感應簽名筆畫,必須非常精細,他在交大找了三十二人測試,在精密度和穩定度上,下了很大功夫。

「它不只是安全,也是一種控制,譬如控制電視、車子等……,」一提到自己研發三年的心血力作,陳柏愷語帶興奮,他深信這是全球創舉。但,技術雖強,卻只能在期刊上獨樂,他想著要如何邁入下一階段:量產。

今年初,他找了兩位朋友成立AirSig,並開始參加美國TechCrunch、RSA(資訊安全界最具權威的競賽)等國際比賽,尋找合作對象。接連吸引紐約、香港、中國和澳洲等創投,「錢,不是我想要的,我要的是如何量產,」陳柏愷清楚知道,他要找的對象,是可以幫他生產的公司。

三星、英特爾、宏達電等大廠都曾詢問,但僅止於關切,不見合約書,數次和大公司擦身而過的他,真正遇到伯樂,是在六月十四日的週六早上。

「發明人就坐你前面」一句話,郭董起立鼓掌入股

近期郭台銘為鼓勵公司內部創新,不定期邀請新創團隊到公司演講,那天,鴻海請了三個團隊,陳柏愷是其中之一,當他介紹團隊時,郭台銘得知他們來自資安界,舉手邀請他們到鴻海資安部門工作。

「我不接!我現在要做的事情,比鴻海資訊安全更重要,」陳柏愷的回覆,不僅讓全場八百多名員工鼓掌,也引起郭董放下手邊公文,開始注意眼前這位年輕人。

郭台銘不斷挑戰它的技術,表示要用高速攝影機錄下來,拆解簽名動作並分析,再用機械手臂重製動作,揚言一個月即可破解,不料,陳柏愷卻回:「啊,要一個月喔?」暗指一個月太長,他甚至對郭董說,鴻海專利人員還以為這是他從國外授權的技術,「那是我本人做的,就坐在你前面。」

自信的回答,讓郭董起身鼓掌,據了解,當時郭台銘直接轉身,向鴻海的投資部門主管李雨龍說:「這個年輕人可以投資。」

「鴻海的事業群比較多元,很適合把我們的技術綁在它們各式的產品上,」AirSig共同創辦人王瑞祥表示,有了鴻海的合作,一方面可以讓公司獲利,另一方面可以讓技術應用在不同產品,預計短期可在手機上,看到類似空中簽名螢幕解鎖的相關應用。

【延伸閱讀】只要空中一畫,就能解鎖、開門、買東西——空中簽名應用領域

行動手機》透過App結合手機載具,拿著手機在空中簽上大名,即可解開螢幕鎖

網路支付》在網路上購物,可藉由空中簽名執行身分認證和進行結帳

穿戴式裝置》例如開車前,利用穿戴式裝置空中簽名,可先啟動車子引擎、車內冷氣

智慧家庭》只要在家門前簽上大名即可開門,同時連結家中冷氣等裝置,啟動個人化設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048

他讓球迷沸騰 是因為對自己冷酷 雙面陽岱鋼

2014-11-17  TWM
 

撰文‧鄭閔聲 研究員.孫蓉萍

我是最強的

比賽的時候,只要踏上球場,要贏我很難,因為我是場上的主角,這就是我的舞台。

也是最差的

練習的時候,我會覺得我比大家都差、做什麼都沒有別人好,所以要更努力。

「我都已經準備好了,真的很期待輪到我打擊,要當英雄還是狗熊,就看這一次。」「腦子裡浮現畫面,滿壘,投手不敢保送,第一球會是衝向好球帶的快速直球,我會全力揮擊……。」穿著一身輕便服裝、坐在五星級飯店貴賓室的陽岱鋼,回想起季後賽最後一戰的第九局,右手掌不自覺微微往前一推,像是要快速揮出手中的紅色球棒,將迎面而來的白球狠狠擊向福岡巨蛋外野深處。

這個在陽岱鋼腦海中反覆上演的場景,最後沒有發生;排在他前一棒的打者遭到刺殺,三人出局,一整季的比賽宣告結束。在場邊準備的陽岱鋼,再也沒機會用手中的球棒,洗刷季後賽九戰吞下二十二次三振的屈辱。想起將退休的隊友及自己低迷的表現,在球季結束的這天,陽岱鋼失落地紅了眼眶。

去年世界棒球經典賽,他隱瞞傷勢上陣,帶領台灣闖進第二輪,自己也拿下預賽最有價值球員。今年,他的各項打擊數據都創下生涯新高、連續三年奪下外野金手套獎,並成為史上年薪最高的旅日球員;就連交通部觀光局也看中他的超高人氣,邀他出任「觀光親善大使」,替台灣向國際社會發聲。

二○一四年對陽岱鋼而言,無疑是豐收的一年,但陽岱鋼十一月十日在台北接受《今周刊》專訪時,思緒仍不斷被拉回三周前的福岡巨蛋,懊悔自己失常的表現,「我打得很差,可能是傷勢與疲勞累積,也可能是給自己太大壓力……。」有一瞬間,陽岱鋼的失落,蓋過了他的招牌笑容,讓人感到有些陌生。

但下一秒鐘,他恢復自信,宣告季後賽的低潮,將是他明年進步的最大動力。「練習時,我會覺得我比大家都差、做什麼都沒有別人好,所以要更努力。但比賽時就不一樣,只要我上場,要贏我很難,因為我是場上的主角,這是我的舞台,我要好好表演、展現我的全部。」陽岱鋼剖析變換自如的兩種心理狀態。

陽岱鋼顯然認為,只有不斷咀嚼失敗的苦澀,才能體會勝利的可貴。因此比賽時,他毫無保留地散發熱力;比賽結束後,卻總是用放大鏡尋找缺點,對自己近乎冷酷。「他不怕承認自己不好,就是因為知道自己很爛,才會進步。」妻子謝宛容也有類似觀察。

練習時,他把自己貶到冰點,上場時,他把自信燃至沸騰,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為何能如光與影般同時展現?只能從他曲折的棒球路上尋找解答。

離鄉

那是一段我不想再回去的日子。但如果沒有那時候的苦,就沒有現在的我。

本名陽仲壽的陽岱鋼,從小因大哥陽耀勳與二哥陽耀華在球場上的精采表現,許下成為棒球選手的心願。但國小畢業還不滿一百四十公分的瘦小身材,成了棒球夢的最大阻礙。直到某一次,沒受過正式訓練的陽岱鋼,接住了職棒強投、叔叔陽介仁手中投出的球,才讓叔叔相信,這孩子也許有機會闖出一片天。

獲得肯定的陽岱鋼,加入台東縣新生國小少棒隊,十二歲時曾代表台灣出國比賽。但進入台東體中青少棒後,陽岱鋼被球隊學長盯上,曾被皮帶、球棒修理,痛到連坐著上課都有問題;打電話回家訴苦時,嚴厲的父親卻說:「如果不能吃苦,乾脆不要打球了。」為了圓夢,陽岱鋼只能咬牙苦撐。

陽岱鋼後來參加台東縣新生國中棒球隊訓練,在前校長施日進的協助下,追隨陽耀華的腳步,以「棒球留學」名義,前往日本就讀福岡第一高校。儘管出國前有教練認為他的實力不如二哥,難以和當地學生競爭;但陽岱鋼早已學會將別人的懷疑視為前進的動力,懷著絕不容許失敗的心情隻身赴日。

不辦手機、不交女友、不出去玩嚴師要求的三年三不,他竟然都做到了「他在日本適應得很好,高一就是先發第五棒,曾經和第四棒的陽耀華同場揮出全壘打。」安排兩兄弟留日的施日進,曾多次飛到日本關心陽岱鋼的生活,每次陽岱鋼總是滿臉笑容地對他說,「我很好。」其實在日本的生活,怎麼樣都和「很好」扯不上關係,只是,陽岱鋼選擇用笑容隱藏壓力。

剛到日本時,除了得面對更嚴格的學長學弟制;身為外國人,卻在一入學就擠進先發名單,也讓他被懷疑是「靠關係」,經常遭受隊友的冷嘲熱諷。如今談起高中歲月,開口前總習慣深思熟慮的陽岱鋼,不假思索地說:「那是一段不想再回去的日子。」回應一切的方式,就是加倍努力。為了加強日文,陽岱鋼經常用功到凌晨;被教練或學長責備後,他只允許自己躲在角落大哭一場,眼淚流乾後馬上全力投入練習,從不表現出挫敗表情。因為他知道,「尊嚴」只能靠自己爭取得來。

高中生涯雖然艱苦得不堪回首,卻也讓陽岱鋼遇上棒球路上最重要的伯樂:福岡第一高校教練平松正次。打從踏進校門的第一天,平松就看好陽岱鋼的潛力,要求他高中三年不辦手機、不交女朋友、放假不出去玩,只要做到,畢業後一定能如願加入職棒。

對尋常高中生而言,這三件事簡直是天方夜譚,但陽岱鋼全都做到了。嚴格的自律,直接反映在成績上。高中三年雖無緣甲子園,陽岱鋼卻在地區預賽轟出三十九支全壘打,被職棒球探譽為「高中第一游擊手」。「沒有教練的要求,就不會有今天的我,他就像我的第二父親。」陽岱鋼對平松有著深深的感謝。

二○○五年選秀會,福岡軟體銀行鷹隊與日本火腿鬥士隊同時動用第一順位選秀權網羅陽岱鋼。當時的他,一心想加入有地緣關係、且稍早前才簽下大哥陽耀勳的軟銀隊。無奈抽籤結果由遠在北海道的火腿隊取得交涉權。想到必須在冰天雪地裡生活,陽岱鋼難掩失落,但為盡快改善家庭經濟,他還是決定與火腿隊簽約,頂著「選秀狀元」光環投身職棒。

挫敗

我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我要反覆提醒自己在哪裡失敗,讓同樣的情況不再發生。

原本以為進入職棒以後,未來將一路順遂。但春訓的第一天,就讓陽岱鋼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之前和年輕選手自主訓練我還滿有信心的,覺得自己很有希望,但看過主力球員練球以後,才知道事情沒有這麼簡單。」陽岱鋼微笑著搖搖頭,像是在嘲笑當年那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事情確實沒有這麼簡單。陽岱鋼在加入職棒第二年,才首次獲得一軍出賽機會,但他不但沒有發揮深受期待的長打火力,就連被視為基本功的守備也失誤連連,讓教練極為頭痛。當時的火腿隊總經理山田正雄就曾不解地說:「我們心目中的游擊接班人,不知為何總是在簡單的滾地球上失誤暴傳。」這樣情況持續了兩年,球團終於對陽岱鋼的守備失去耐性,在○九年初要求他轉攻外野。這對從小就是當家游擊手的他,簡直就是一種屈辱,但陽岱鋼立即調整心態接受挑戰,並懷著再打不出成績就退休的決心從頭學起,希望以外野手身分站穩一軍。

轉換跑道之初,陽岱鋼認為外野守備沒想像中難,期盼在一軍大顯身手,半年後,終於首次獲得先發機會。那是一場飄著細雨的戶外比賽,一向自信的陽岱鋼生平第一次怯場,暗暗祈禱球不要朝他飛來。

事情就是這麼巧,在他心生恐懼之際,打者立刻擊出一顆往他左側而來的平凡飛球,陽岱鋼雖趕到落點,球卻打在他的手套前緣後落地。這個嚴重的失誤害球隊輸掉比賽,隔天,陽岱鋼立即被下放二軍。

「我又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但如果沒有這次下放,我現在可能還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這次挫敗,讓陽岱鋼學到重要的一課:永遠不能掉以輕心。回到二軍苦練時,他總強迫自己回想那次失誤,「在腦子裡不斷重播,就是要提醒自己在哪裡失敗,我跟自己說,多練習幾次,就不會再次上演。」靠著近乎自虐的「意志鍛鍊」,陽岱鋼守備能力突飛猛進,隔年開始站穩一軍先發,打擊成績也逐年進步。一二年奪下外野金手套獎後,證明自己已是頂尖的防守專家。年底,球團主動建議他改穿代表看板球星的一號球衣,正式從潛力新秀晉升一線球星。

發光

我想要代表國家隊,在被徵召參加經典賽之前,我就已經想好一切畫面。

雖然在職棒闖出名號,但陽岱鋼心中始終有個未完成的夢想:代表國家隊征戰。早在二○○三年,由王建民、陳金鋒等人領軍的國家代表隊,在日本爭取雅典奧運資格時,還是高中生的陽岱鋼就死守在電視機前關心賽況,並且想像「如果我也能穿上這件球衣該有多好?」眼看一三年世界棒球經典賽即將到來,陽岱鋼也幻想自己穿上國家隊球衣,連棒協的徵召作業都還沒開始,陽岱鋼就不斷告訴妻子:「我要打經典賽。」當來自台灣的徵召電話,終於打到日本火腿球團那一天,陽岱鋼興奮得幾乎要跳了起來,無論球團多麼苦口婆心地解釋參賽可能帶來的受傷風險,他只反覆回答一句話:「我想要打。」拗不過陽岱鋼的堅持,球團只好同意他參賽,唯一的條件就是「務必健康回來」。

「在被徵召之前,我就已經想好一切畫面。」陽岱鋼帶著笑容,回憶這段美夢成真的經過。到底他心中想的是什麼畫面,是在關鍵比賽擊出全壘打,並且英雄式地繞場一圈嗎?「不,比這更美。」他簡短回答後,就像賣關子似地住口不說。

「人家都還沒徵召他,他就已經寫好一份訓練菜單,每天要做什麼功課都安排好了。」一旁的謝宛容忍不住插嘴替我們解開疑惑。原來,在陽岱鋼心中,能與其他球員一起訓練、感受為國爭光的氣氛,是比擊出全壘打還更美妙的畫面。

雖然答應球團保持健康,陽岱鋼卻在集訓時被觸身球擊中右膝蓋,痛得連走路都有困難,但為代表國家拚鬥,他又再度搬出笑容隱瞞痛楚。「剛被球打到的時候我們都很緊張,趕緊打電話向火腿隊報備,但岱鋼一直說可以繼續打。」經典賽總教練謝長亨說。

「當時球團非常擔心啊,每天都打電話來問我的狀況,差一點就要派人來台灣把我接回日本,但我一直說沒有問題,叫他們不要大驚小怪。」想起這段「哄騙」球團的經歷,陽岱鋼露出調皮的笑容。

口說無憑,真正讓火腿隊放心的,大概還是因為陽岱鋼在場上的演出一點也不像受傷,不僅對荷蘭隊擊出關鍵全壘打,還在無關晉級的台韓之戰,以高危險的頭部滑壘撲上一壘。這樣的拚勁看得球迷熱血沸騰,場邊的謝宛容卻既煩惱又心疼,「在日本,他被球隊特別點名嚴禁頭部滑壘,但就是講不聽。」她說。

「其實比賽一結束,球團就打電話來警告我不可以再做危險動作,語氣還滿激動的。」陽岱鋼有些靦腆地說,「我就是沒想那麼多,只想說用撲的可以上壘,就做了。」這樣奮不顧身的態度,深深打動球迷。

經典賽的動人演出,讓更多台灣球迷認識這位在日本打拚的球星,越來越多人專程飛往北海道,只為一睹陽岱鋼場上風采。回想首次在主場看見國旗時,陽岱鋼的感覺是「終於有人知道我在這裡」,緊接著他又說起另一個夢想:「我希望好好表現,有天讓整個球場都是台灣國旗。我知道很難,但就是有這種想法。」在日本職棒占有一席之地,也透過經典賽讓台灣球迷知道這號人物,陽岱鋼球員生涯的終極夢想是什麼?爭取更高薪水?拿下日職總冠軍?挑戰大聯盟?

「這些我都覺得還好,我最希望在球迷心目中,留下陽岱鋼這個名字,讓球迷很開心能夠生在有陽岱鋼的時代,留下回憶跟感動。身為一個選手,讓球迷感動,留在他們的記憶裡,比拿什麼成績都重要。」陽岱鋼說這段話的速度明顯加快,讓人聯想起他在球場上行雲流水的防守動作。

某種程度來說,陽岱鋼的終極目標正逐漸實現,因為他穿著國家隊一號球衣在場上奔馳的身影,早已藉由經典賽的激情,深深烙印在球迷心裡。而他不顧一切的熱血精神,無論什麼時候,都將持續激勵懷抱夢想的年輕人。

陽岱鋼

出生:1987年

現職:日本火腿鬥士隊外野手經歷:太平洋聯盟金手套(2012~2014)太平洋聯盟盜壘王(2013)台灣年度最佳男運動員(2013)等

學歷:日本福岡第一高校

年薪:估計1.8億日圓(2014年)婚姻:已婚,育有一女在日發熱,為台爭光── 陽岱鋼大事紀

日職選秀狀元

1999 參加小馬聯盟世界少棒錦標賽,第一次穿上國家隊球衣。

2002 國中畢業留學日本,就讀福岡第一高校。熬過語言障礙與隊友排擠,三年不曾放假出遊,苦練成為高中第一游擊手。

2005 參加日本職棒高中生選秀,日本火腿及福岡軟體銀行兩隊同時第一指名,由火腿隊取得交涉權。最後以簽約金1億日圓,年薪1000萬日圓條件加入火腿隊。

2006 ● 頂著選秀狀元光環加入火腿隊的第一年,並未升上一軍。

● 11月代表台灣參加洲際盃棒球賽,擊出兩支全壘打。

往來一、二軍之間

2007.4 首次一軍出賽,遭到三振2009 ● 守備穩定性不佳,被教練要求轉練外野,但5次守備機會就發生兩次失誤。全年僅在一軍出賽15場。

● 12月返台參加八八風災棒球義演賽,中場休息時向女友謝宛容求婚成功。

● 改名陽岱鋼(原名陽仲壽)2010 日職一軍出賽109場,創下生涯新高。

2011 ● 首度擔任火腿隊開幕戰先發球員,全年守備零失誤

● 女兒出生

2012 ● 首度一軍全勤出賽● 日本職棒明星賽第三戰MVP ● 太平洋聯盟外野金手套獎

再披夢想國家隊戰袍

2013 ● 背號改為1號● 世界棒球經典賽預賽B組MVP ● 太平洋聯盟外野金手套獎

● 太平洋聯盟盜壘王

● 台灣年度最佳男運動員2014 ● 太平洋聯盟外野金手套獎● 日本職棒明星賽全壘打王● 日本職棒首位單季20支全壘打● 20次盜壘(20/20)的台灣選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390

他讓鋼鐵人打進大銀幕 問鼎迪士尼接班人

2015-05-04  TCW
 
 

 

漫威影業(Marvel)從一家漫畫英雄人物授權公司,大膽轉型成電影製片商,甚至成為現在好萊塢娛樂王國迪士尼旗下,最會賺的電影公司,關鍵人物是現在漫威影業執行長凱文.費吉(Kevin Feige)。

如果說,史丹.李(Stan Lee)是漫畫英雄人物的創作靈魂人物,費吉就是漫畫英雄的執行者。

身為漫威影業榮譽主席的史丹.李接受《商業周刊》獨家專訪時說,一部漫威電影的成功,創意固然重要,但「執行」同樣不可或缺,兩者相加才能成就一切。

費吉,就是史丹.李的創意執行者。他年輕坐大位,三十四歲即為漫威電影部門執行長;三十九歲被《財星》雜誌選為「40 under 40」未來明星經理人之一;四十歲生日前,榮獲擁有製片界奧斯卡獎之譽「ICG Publicists Guild Award」年度人物。

「毋庸置疑,他是漫畫英雄電影風潮的推手,」南加大(USC)電影藝術學院製作影視學程系主任特曼(Lawrence Turman) 觀察。

迪士尼總裁艾格(Bob Iger)對他的評價:「他能將各系列電影的人物聯繫起來,並充分迎合觀眾口味,具有很強的商業頭腦。」

他的慧眼,締造影史第三高票房選片力排眾議,讓復仇者聯盟發威

南加大電影藝術學院影視製片系畢業的費吉,在二○○○年與漫威英雄人物才開始接觸。當年,他幫二十世紀福斯電影製作《X戰警》,這是他投入電影業的第三部作品,為了了解漫畫英雄人物,費吉開始大量閱讀史丹.李所創造的英雄角色,「我從未如此投入,」他曾如此說。

只是漫威英雄人物並沒有因此一帆風順,因為當時的經營模式是以授權給其他電影公司製作為主,漫威無法掌控電影品質,後來決定跨足電影製作,但費吉的恩師、原漫威影視總裁阿拉德(Avi Arad)完全不看好而決定辭職,費吉就在三十四歲那年接下執行長職務。

他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讓史丹.李筆下漫畫英雄,躍上大銀幕之後,還能夠有票房保證,同時能夠鋪陳出他心中已經擘畫好的復仇者聯盟計畫。當時漫威內部爭議最大的一部片之一,就是背景設定在二戰時期的《美國隊長》。

漫威內部有人擔心《美國隊長》的背景在一九四○年代會失去部分年輕觀眾,他們想讓電影中一半的情節發生在現代。但費吉堅持,第一部電影應該發生在過去,這樣觀眾才能理解主角七十年後在《美國隊長2》中經歷的心理落差。

因此,儘管內部吵得不可開交,但所有人在他堅持下仍認同一個基本原則:電影首先要取悅漫畫書的死忠愛好者。「漫威先考慮忠實讀者的感受,如果他們不喜歡,那所有人都不會喜歡。」漫威創意總監克薩達(Joe Quesada)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

二○○九年漫威被迪士尼購併後,漫威電影由過去派拉蒙影業行銷,改由迪士尼人馬主導。對於堅持原創,新東家開始對此表示懷疑。

艾格就曾表示,有員工告訴他,為什麼不先拍《復仇者聯盟》,先將其中的角色雷神索爾和美國隊長推出來,如果反應好,再重新組合包裝上市。

但費吉堅定的認為這是個錯誤,他堅持要讓觀眾先認識雷神索爾和美國隊長,再把他們與鋼鐵人、浩克結合在一起,後來《復仇者聯盟》票房高達十五億美元,創下影史上第三高票房的紀錄,無疑證明了費吉當初的堅持是對的。

史丹.李靠著「有缺陷的英雄,打動人心」成為美國漫畫之父,費吉則是看出「每一個時代,都需要英雄」的社會心理特質。

雖然好萊塢的英雄片類型,不斷隨時代變換而更迭,但票房數字證明此類型電影永遠不會退流行,因此費吉拿著這張擁有近八千個漫威英雄的牌,大膽將英雄電影藍圖規畫至二○二八年,也讓他成為迪士尼王國執行長,最熱門的接班人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392

他讓穿上TOMS潮鞋的3800萬人變成天使 麥考斯基

2015-05-25  TWM

全宇宙最相挺的社會企業家他原本夢想當網球選手,卻因一場意外,人生轉彎,TOMS創辦人麥考斯基,九年打造出市值187億元的潮鞋王國,他如何用一雙鞋改變世界,創造社會企業奇蹟?

撰文•黃家慧

「穿著Prada的是惡魔,那麼穿著TOMS鞋子的就是天使。」作家王文華用這句俏皮話,形容全球知名的社會企業TOMS。創辦人麥考斯基(Blake Mycoskie)透過簡單的「One for One」模式,買一雙鞋就捐一雙鞋給貧童,引起全球響應,創造「穿一雙鞋,改變世界」的奇蹟。

五月十五日下午,一批批年輕人塞爆台北福華國際文教會館。所謂的「社會企業」,就是用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組織,現在已是全球年輕人創業的最愛,台灣也不例外,這場旋風正是為了麥考斯基而起。聽眾抱著同樣的疑問:為什麼他能將社會企業做得如此成功?

二○○六年的一場阿根廷之旅,啟發了麥考斯基的創業動機,他心疼貧困地區的幼童沒有鞋子穿而無法上學,決心成立TOMS鞋公司,自創「One for One」模式,九年來,已捐出三千八百萬雙鞋(價值約二十一億美元)給貧童;循相同模式,又陸續推出賣眼鏡就幫窮人矯正視力、賣咖啡豆就捐助偏荒地區乾淨的飲用水。

當年,TOMS的創業資金僅五千美元,去年路透社估計該公司市值已達六•二五億美元(約一八七億元新台幣)。

19歲創業:網球選手變送洗服務老闆從生活不便挖商機,包辦七所大學生意其實,麥考斯基成立TOMS之前,就有四次創業經驗。「但我小時候的第一志願可不是創業家,而是網球選手。」他回顧自己為何走上創業路時提到。十歲開始學網球的他,靠著網球獎學金上大學,沒想到一場意外造成腳跟受傷。

還來不及撫平夢碎的痛苦,麥考斯基就先面臨生活上的種種不便,例如,如何將髒衣物送洗衣店?於是,當時十九歲的他,就用一千五百美元成立第一個事業「EZ Laundry」,目的就是為大學生送洗衣物。不到四年,公司旗下擁有四十名員工、業務遍及七所大學,累計營收達一百萬美元。他這樣解釋:「我享受創造新東西的感覺,用商業的模式來解決問題。」這次經驗讓麥考斯基愛上創業,也因此陸續開設戶外廣告公司、線上開車教學等公司,但並非每次創業都成功。

○三年,他成立一個專門播放真人實境節目的電視頻道「Reality Central」,募資兩百萬美元,卻因不敵大型電視頻道的競爭,兩年後以損失幾百萬美元收場。

網球的經驗教導他自我負責,「不像籃球運動,即使個人表現不好,團隊仍有機會獲勝。但打網球,個人表現不好,就只有輸。」他回頭檢討這場失敗,「我學到商業經營的模式,你可以有好的點子,但要能夠先找到你的客戶。」他表示,這也是他愛TOMS的原因,靠著店面、網路接觸客戶,得到回饋,沒有中間商的隔閡。

賣鞋動機:阿根廷之旅的啟發設計夠酷才上市,不靠同情吸引消費者○六年,麥考斯基休長假到阿根廷學習打馬球,巧遇一群美國籍志工邀請他參與「捐鞋給貧童」的活動,活動結束當晚,他興奮地和馬球教練阿雷侯分享,但阿雷侯澆了他冷水:「你給小孩鞋子很好,但他們會長大,誰給他們第二雙?」熱血不滅的麥考斯基,經過一夜思考,想出解決對策,第二天一早,他向阿雷侯宣布:「我要成立一家營利的賣鞋公司,每賣一雙,就捐一雙鞋。」從傳統的阿根廷懶人鞋得到靈感,麥考斯基採取布面材質、無須繫鞋帶的設計,風格簡約,在美國一推出就造成風潮,連好萊塢巨星都為之瘋狂。

麥考斯基強調,社會企業不但要能影響人類的生活,也要能營利。九年後的今天,TOMS早已脫離虧損階段,而且是穩定的盈利企業。這樣的成果,讓同樣致力於社會企業的以立國際創辦人陳聖凱相當佩服:「賺錢都很難了,還要做慈善!」交大社會企業創思社共同創辦人林家安表示,她認識TOMS並非因為「One for One」理念,而是覺得鞋款簡約、好看,自己就買了五雙送朋友。

林家安指出,社會企業原本就是要賺錢的,應該把它當成企業在經營,而不是靠同情來吸引消費者的購買。

麥考斯基透露,在決定懶人鞋是否推出之前,他先找來一群女性友人「看鞋」,確認她們覺得鞋款真的很酷,才敢上市。

面對質疑:捐獻無法創造永續?

勇於聆聽、轉型,與NGO共創雙贏然而,隨著TOMS的事業版圖越做越大、鞋越捐越多,迎來的卻是龐大的「批評聲浪」,最大的質疑是:捐獻無法持續,創造工作機會才能製造永續。

「無論我們在人生中做什麼,一定會有人批評。它會讓我們恐懼、癱瘓,但是我們聆聽,才能讓它變得更好。」麥考斯基說, 一○年,他決定將製鞋工廠外移至偏荒地區如衣索比亞、肯亞等六國,採取資助當地人建立工廠,因此創造了上千個就業機會。

不僅如此,TOMS也從過去主導的「捐鞋之旅」轉型,改與各地非政府組織(NGO)合作,由這些組織自行決定捐鞋方式。

麥考斯基說,大眾重視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的「透明度」,藉由第三方組織捐送物資才有公信力;這些組織同時需要雇用當地人力發送物資,也是創造工作的方式。目前合作的單位遍及六十五國,數量逾百。

由當地組織發送物資的另一種好處,就是能夠因地制宜,有些組織利用送鞋來勸導學生接受教育,有些利用捐鞋來要求家長帶孩童接種疫苗。TOMS不再只是短暫的物資貢獻,而是提升當地居民生活品質的誘因,讓捐獻更深化成「永續經營」的後盾。

隨著「捐鞋之旅」,麥考斯基看見更多的弱勢族群問題,於是推出「賣一副眼鏡,就為一位窮人矯正視力」,兩年來逾三十萬人受惠。

此外,他發現瓜地馬拉、祕魯等咖啡產地的農人生活困苦,水質不佳,於是去年推出「每賣出一包咖啡豆,就捐助當地一周乾淨的水源」活動,也漸漸有回響。

回顧開業之初,TOMS沒有什麼營收,麥考斯基只能靠微薄的薪水,聘請幾位實習生幫忙,而為了讓全公司理念一致,他規定員工只要服務超過兩年,就必須參加「捐鞋之旅」,看見自己努力的成果。

共同理念:改變世界

規定員工參加「送鞋之旅」,激發熱情○六年從實習生當起的TOMS亞太行銷副總裁麗莎(Liza Doppelt)表示:「本來只想做幾個月就走人,誰要一直在他的公寓裡包鞋子啊?但是隨著處理的事情越來越多,我發現我不需要再念研究所,在公寓裡,我學到更多。」從零到三千八百萬雙的距離,麥考斯基做到很多社會企業者難望項背的成績,「把你的人生奉獻出來,全宇宙都會協助你的夢想成真。」他鼓勵有心從事社會企業的年輕人, Start smart, and prove your model works(找到好點子,然後證明它有賣點)。」就像TOMS一開始也是很小的規模,等成功了,再慢慢擴張影響力。堅持初衷,耐心等候結果,就是經營的王道。

布雷克•麥考斯基

(Blake Mycoskie)

出生:1976年

現職:TOMS創辦人、執行長經歷:送洗衣物業務、戶外廣告公司、真人實境秀節目學歷:美國南方衛理公會大學肄業TOMS創造多少社會企業奇蹟?

賣一雙鞋,捐一雙鞋給貧童,有3800萬人獲新鞋賣一副眼鏡,免費為一位窮人矯正視力,有30萬人受惠賣一包咖啡豆,就資助偏荒地區一周乾淨水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9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