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做智能硬件為何逃不脫跳票魔咒?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0924/146036.html

i黑馬:iKair是一家集工業設計、產品研發、銷售於一體的科技公司,成立於2013年8月,以一款環境監測儀作為切入點進入市場,成為智能硬件個人健康領域不可或缺的一環。跳票,即產品的延期發售。在互聯網時代,電子類產品跳票現象屢屢出現,好似魔咒。是創業者太講情懷、太不專業、太不負責?還是這根本就無法避免?
 
\現在,我們來聽聽也曾跳過票的iKair CEO 王永濤的“自白”。
 
排產時間和開模
 
大家都知道,電子產品尤其是智能硬件很容易產生跳票現象,那麽,跳票背後到底隱藏著哪些“坑”呢?
 
首先,是排產時間的問題。我們是去年8月份開始排產的,當時是在深圳尋找代工廠,但是到了9月份談來談去都沒能找到一家代工廠,這讓我們很煩惱,因為當時深圳的代工廠都已經被來自歐美為聖誕節準備的產品的訂單排滿了,根本不會去接我們這樣的小產量訂單。這樣一來,我們就只能放棄在深圳尋找代工廠的想法,轉而在北京尋找。當時我們選擇了北京最好的代工廠,他的廠房里有你需要的任何東西,他做出來的品質很好,但是最大的缺點是效率太低,成本也高,不像深圳的代工廠,深圳的代工廠不論是日商、美商還是臺商,他們做東西的效率很高。這個問題給我們的教訓就是,排產時間最好安排在上半年,不要在下半年或第三季度去做這種預約的工作,一定要提前預約,所有事情都要提前。
 
還有開模的問題,我們開模的時間是去年10月23日。當時我們開模預留的時間很緊,所以拜托了磨具廠很幫忙的往前趕,幫我們贏回了一點點時間,這樣開模用了25天。後來第二次修模,前前後後總歸用了45天左右。
 
在開模這個問題上,最需要的是時間。第一次開模,廠家做好後給我們試一次,看貼合怎麽樣,外觀怎麽樣等問題,基本可以肯定是不成功的,然後我們匹配,組裝,重新改,這個過程起碼要兩三次,所以T0,T1,T2,到T3的時候我們才能量產。我比較推薦為開模預留兩個月時間,不然很容易因為一些意外情況導致工期延後。
 
傳感器標定
 
在開模的同時,我們發現了另一個問題。傳感器標定,這是測量類智能硬件很常見的問題。我們從工廠,供應商那里買來傳感器安裝在設備里,這個時候它還是一把沒有刻度的尺子,它的輸出值和你想要測量出來跟大家表達的東西是沒有對應關系的。我們費了很大的精力才把這個對應關系找好,這個就是標定。
 
最大的坑是每一個都需要標定,為了降低成本我們又只能自己來做,開始我們是一個個標定,但是這樣做沒辦法批量化生產,而國內又沒有成熟的批量化標定的方式,所以我們又開始研究怎麽批量化標定。只有把標定的環節全部理順之後才能量產,這就是一個很麻煩的事情。所以才會有很多智能硬件企業不做傳感器類產品,因為很麻煩而且投入很大,還會被上遊廠家鉗制。
 
中國的傳感器比外國落後,而國外的出貨量又很低,沒辦法批量化。而現在國內市場正在激活,想要批量化了,卻沒有這樣的技術,這就要我們自己解決了。現在我們已經做了一個很大的標定自動化的倉放在了深圳。當然,溫度、濕度傳感器是不需要了的,因為它的技術已經成熟了,而氣體類傳感器才剛剛起步,所以還有這樣一個過程。
 
而且購買的傳感器還很有可能是良莠不齊的,因為那些廠家知道你不可能一個一個的去測試,只有等產品出來之後才會發現,這就導致我們不但需要標定還需要解決傳感器的特質性問題。比如說這個傳感器你在激活之前標和激活之後標它的反應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你還要知道這個傳感器的特征,它有什麽特性,有的加電加熱,加熱到五天,甚至有的時候加熱到七天,第七天才可以用,這就是為什麽好多時候大家找不到它的規律,我們想辦法找到它的規律才能用。
 
可能會有人問用貴一點的傳感器芯片是不是更容易標定?這個沒什麽區別。傳感器領域里用於氣體的就三種:電化學傳感器、半導體傳感器和光學傳感器。其中光學傳感器是不需要標定的,它是通過光譜的吸收來分析氣體里的物質,但是價格太貴,而且非常耗時,很麻煩,根本裝不進我們的硬件里。而電化學和半導體傳感器都是必須標定的,它生產出來能被用戶接受就必須標定,這個沒辦法。也不會說用貴的更容易,因為都是一樣的。
 
原材料與產品修改完善
 
後來,我們又發現原材料有問題,供應商給我們的原材料是有汙染的。這一點對於測量類智能硬件很是重要,因為我們的產品是用來測量空氣質量、測量環境質量的,如果我們自身產品上就帶著汙染,這就沒法對用戶交代了。
 
原來我們產品是用膠來粘合的,但是後來發現不行,因為膠它是化學合成物質,它本身就帶汙染的,所以就不能用了,最後選擇了用螺釘來組裝產品。這樣就很麻煩了,因為用膠的話簡單的粘合就沒沒問題了,而用螺釘需要人工的去擰,但是沒有汙染。還有里面需要用到矽膠,而普通的矽膠它是有異味的,所以我們只好選用了百分百的醫用矽膠。這樣成本就高了一些。好在我們通過各方面的控制,把成本的增加控制在了可接受範圍之內。
 
為了保證產品的無汙染,我們在原材料的選型上面用了很多精力,因為往往是我們解決了A的問題又出現了B的問題,解決了B可能又會出現C,所以這是一個連帶反應。我們用了很長時間,終於做到了產品無汙染。
 
還有包裝的問題,我們剛開始用一般的包裝方法,結果經過倉庫儲存和運輸到用戶家里的時候,產品的汙染系數很高。所以我們就想辦法解決,最後我們選擇把設備整個抽成真空包裝,這樣就解決了儲存和運輸造成的汙染。
 
我們第一批的工程機是今年一月份,也就是春節前發售的。當時出現了很多問題,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問題是測量,作為一個環境感知產品,它的問題是測量不準確。我們是一個2C產品要做設計,但是當外觀設計做到一定程度以後可能就影響了它本身的測量指標。比如說溫度傳感器,原來的設計為了美觀把它放在了產品里面,但是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現產品現測量出來的溫度偏高,因為產品里面的WIFI是發熱的。所以我們把溫度傳感器改到了外面。還有光照接收設計的不對,原來我們設計的是把它放在能平視的位置,但是有的用戶就反映說測量的光照度很低,因為有些用戶會把我們的產品放在角落一類很偏的地方,而我們光照接收器的位置導致了測量的不準確性,所以我們把光照接收改到了產品頂部。
 
還有就是我們設置的開機方式,當時是選擇了一個感覺很酷炫的方式,手機與設備不用互聯,直接通過廣播方式把賬號密碼傳輸給設備,然後設備就可以上網,開始工作。但是後來發現了兩個問題,一個是它沒有一個正向的回饋,用戶不知道設備到底有沒有接收到他傳輸的信息,二是它的兼容性不好,看似不用連接,但是它不兼容所有路由器,這就很討厭了。所以最後我們還是改回了傳統的硬鏈接,這樣一來就沒問題了,用音頻線把手機和設備鏈接起來,這樣百分百入網,即使手機千差萬別,但是音頻線什麽都可以兼容,簡單而且穩定。通過設備測量手機顯示,而且手機和設備不是一直連接的,只是通過連接輸入賬號密碼,然後設備開始工作後音頻線就可以拔出來,而設備檢測結果會通過WIFI發送到手機上,這就皆大歡喜了。
 
跳票的非主觀原因
 
首先,鏈路太長,鏈路太長導致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就高,發生意外不可控的可能性也高,所以就跳票了。這是一個很大坑,需要你去努力地爬出來或者放棄。咬牙堅持到最後也就成功了。
 
然後是來自投資方的壓力。投資方首先註意的時間窗口,他註意到一個適合的時間窗口,他就會讓你去曝光產品,去引起關註,包括之後的產品預售吸引眼球,都是為了提前占領市場。但是從制造規律上來說短時間內是做不出來真正的產品的,就出現了跳票。
 
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智能硬件的軟硬結合也是跳票的原因之一。因為之前投資方是不敢投硬件的,投入產出比太低了,風險很大,都選擇軟件。但是現在智能硬件都是軟硬結合,吸引了投資方,然後用互聯網方式的營銷,過早的曝光引起人們的關註就導致了跳票。
 
其實對於電子產品來說跳票現象是一直存在的,從最早的海爾冰箱或格力空調,他們做一個產品的一般周期在12到18個月,從開始的畫圖到做產品,一次一次的試很多次才做出來。現在的蘋果也是,就我所知道的,蘋果試模,他們可以試十萬個模,不合格就不要了,然後再一代一代的試,精雕細刻的時間也很長。還有iPhone,從畫圖到最終發售整整5年時間。真真正正做制造業的,時間周期就是12個月到18個月,並不會因為3D打印機等機會產品的出現而縮短。只是現在互聯網時代前期營銷來的太快了,所以跳票才會引起這麽大反響。因為人們在關註著你的產品,在期待著。所以,跳票後如何處理也變得尤為重要。
 
如何保證良品率
 
產品的生產良品率是一個很重要的點,良品率的高低直接影響你產品所能創造的收益。那麽,如何保證良品率呢?
 
產品的關鍵零件的質量。就拿我們的環境監測儀來說,關鍵零件就是傳感器。最初我們沒註意到這一點,結果初篩的供應商給我們的樣品是A級,批量給我們的時候確實B-,因為他知道我們沒辦法一個一個去檢查,只有最終產品出來才會知道。這也就導致我們第一代產品的良品率只有80%。
 
優化生產工藝。這一點很重要,比如說像我們這些測量類設備,應該按照計量儀器方式去生產,有一個固定規範步驟,專業術語叫做量值傳遞,意思就是我設計產品的時候精度是千分之一,那麽走完整個流程之後的精度也應該是千分之一。但當時我們沒意識到,是按照標準的電子工業去生產的,結果最後的產品良品率就遠遠沒達到我們的預期,因為整個生產過程是失之毫厘廖之千里的,所以必須選擇最適合的生產工藝。
 
產品檢測。這是對於創新型產品來講的,傳統產品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所以不需要擔心這一點。產品檢測說白了就是代工廠在生產過程中必須有一個了解產品的人員檢測。因為代工廠不了解你的產品,他能做的就是按照圖紙去生產,但是產品的功能他沒法檢測,所以就需要你去檢測,確保不會因為一個環節一個小差錯影響最終的產品。這是很麻煩但又必須做的。
 
做硬件怎麽這麽煩?你想掌握速成真經嗎?
 
9月25、26日,黑馬大賽將在上海舉行硬件行業決賽。這里有小米、樂視、科通芯城、洛可可等一線大佬為你指點迷津;這里有戈壁、紀源資本、方廣資本等一線投資人與你現場交易;這里還有意念頭箍、槍形遊戲手柄、智能飛機杯讓你嘗鮮體驗。但這兩天並不只屬於硬件,25日晚上我們組織了黑馬會盛大晚宴,歡迎會員朋友奔走相告、攜手前來;26日更有傳授如何在細分領域深耕逆襲的“重度垂直”大講堂,6位大佬現身說法,機會難得!
 
詳細議程、報名觀摩點擊鏈接:http://www.wenjuan.com/s/YNN3Yr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45

英國工黨的「不脫歐」宣言

2015-09-28  TWM

「英國脫歐」是歐盟當前熱門話題,而英國最大反對黨工黨在12日選出新黨魁科爾賓(Jeremy Corbyn),更讓外界對於歐盟裂解的加速提高警覺。畢竟,他的左派風格強烈,長期以來未曾對英、歐結盟表達肯定態度。不過,近日,他於公開場合澄清立 場,強調他在意的始終是工人權利,而不是讓英國離開歐盟。

Basically, on the question of Europe, I want to see a social Europe, a cohesive Europe, a coherent Europe, not a free market Europe….They think they will put me and Labour on the back foot by highlighting our support for trade unionism…Being in Europe has protected and improved workers' rights in Britain, giving everyone statutory paid holiday….the truth is if we want to protect workers' rights the answer isn't to leave the EU, but to get rid of this Tory Government.

基本上,關於歐洲問題,我想看到社會主義的歐洲,一個團結的歐洲,一個制度齊一的歐洲,而不是一個自由市場的歐洲。……他們(保守黨)以為強調我和工黨支 持工會的行為,將使我們(的選情)處於劣勢,……處於歐洲使英國工人權利受到保護並有所改善,給予每個人法定帶薪假期,……事實是如果我們想要保護工人的 權利,答案不是離開歐盟,而是除去保守黨政府。

看懂關鍵字

coherent (a.) /koˋhɪrent/ 一致的、連貫的例句:Politicians don't seem to have coherent policies for improving the economy.

政客對於如何改善經濟似乎沒有一致的計畫。

be on the back foot 處於劣勢例句:Our player didn't train as well as the others, so we were on the back foot.

我們的球員訓練沒有別人好,所以我們比賽居於劣勢。

statutory (a.) /ˋstatʃʊtorɪ/ 法定的例句:The outdated act has created a state of statutory limbo.

這個過時的法案猶如創造了法定的地獄。

撰文 / 蔡曜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887

十年一覺擴張夢武鋼,逃不脫的重組宿命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453

2016年3月19日,湖北省武漢市,武鋼體育公園,大量前武鋼職工在助推武鋼轉型的招聘會上尋找合適的工作崗位,部分求職者仍穿著武鋼工作服。(視覺中國/圖)

寶鋼武鋼兩大央企正在走向雙方一直拒斥的合並重組途中。回顧過去,武鋼針對小鋼廠的一系列重組均未成功,整個鋼鐵業也鮮見重組成功案例。

武鋼十年來為避免被重組的命運,開始了瘋狂擴張,但擴張的結果則是處處虧損。非市場化決策的惡果如今顯現無遺。

武漢鋼鐵集團(下稱“武鋼”)在2016年6月26日宣布,武鋼、寶鋼正在籌劃戰略重組事宜,兩家上市公司停牌。這個一年多前的傳言,最終被證實。

在此十天前,武鋼董事長馬國強還在股東大會上否認同行間的並購重組,並稱“沒有太多的機會”。

雖然重組消息讓外界詫異,但南方周末記者從多位武鋼退休處幹和一線職工口中了解到,大家對此沒有一點意外。

2013年7月,50歲的馬國強剛調任武鋼總經理時,這個傳言就已出現。不過後來武鋼專門就此事進行辟謠。

馬國強來自寶鋼,被稱為寶鋼“管家”。他上任武鋼總經理時,掌管武鋼十年多的武鋼集團董事長鄧崎琳,仍是真正“拍板”的人。不過,鄧崎琳2015年9月落馬,馬國強也在此前的6月扶正。

7月19日,南方周末記者致電兩家上市公司董秘辦,雙方態度一致,均稱沒有進一步信息公布。對於重組的細節,目前仍是個謎。

1958年成立的武鋼,曾一度是武漢的“驕傲”,當年搶著抱住的“鐵飯碗”,如今面臨去產能的任務。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武鋼開始裁員分流,讓數萬武鋼人回家另謀生路。

退休的武鋼工人付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兒子一直埋怨我,當初為什麽讓他進武鋼。”當年,女人以嫁給武鋼人為榮,但今天,付平在為30歲的兒子找不到媳婦發愁。

“推進洞房”

“這需要給我一個做卡耐基的環境,沒有的話,我要做卡耐基,還沒做成,我就死了。”

2015年10月,馬國強從鄧崎琳手中接過來的是一個燙手山芋。2015年,武鋼以虧損75.15億元取代2014年虧損45億的鞍鋼,成為鋼鐵行業上市公司新的“虧損王”。而此前一年,武鋼還盈利16.8億。

從2013年開始,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就顯現出來,新一輪“去產能”也拉開序幕。但實際上,這個詞從2003年就伴隨鋼鐵工業的發展,年年被中央提及。鋼鐵行業的通常做法是“上大壓小”“做大做強”,去掉的產能永遠趕不上新增的規模。

不過2015年有了變化。中國鋼鐵協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粗鋼產量達到8.04億噸,同比下降2.3%;鋼材實際消費量6.64億噸,同比下滑5.4%,為1996年來首次下降。

2016年2月,國務院下了“死命令”,接下來五年時間壓減粗鋼產能1億噸到1.5億噸。而壓減產能,其中一個方式就是加快兼並重組。新的《鋼鐵產業調整政策》要求,到2025年,要形成3到5家在全球有較強競爭力的超大鋼鐵集團。

目前,最具實力的國有鋼鐵企業非寶鋼莫屬。世界鋼鐵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寶鋼以2015年年產粗鋼3493.8萬噸位列全球十大鋼企第5名。但另一個數據顯示,寶鋼日子也並不好過——2015年寶鋼旗下上市公司寶鋼股份凈利潤僅10.13億元,創下18年來新低,同比下降82.51%。

為達到上述超大鋼鐵集團的目標,寶武一旦合並,將超過河北鋼鐵集團成為中國最大、世界第二的鋼鐵集團。

不過跟國外的鋼鐵企業通過市場方式兼並重組不同,中國鋼鐵企業間的兼並重組歷來都是政府“拉郎配”,2005年那一輪鋼鐵行業的兼並重組浪潮如此,這一輪寶鋼和武鋼的合並也是如此。

“拉郎配”之後效果如何?行業內的共識是少有兼並重組的成功案例。就連寶鋼董事長徐樂江去年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采訪時也說,寶鋼對其他鋼企的重組是“滿篇苦澀”。“我們花了17年時間,才基本解決了上鋼、梅鋼十幾萬人的安置問題。人的問題解決了,文化融合也很難,目前還在破這個題。對八一鋼鐵、韶鋼的重組中,同樣存在這個問題”。

寶鋼遇到的這些問題,其他鋼鐵企業同樣會遇到。武鋼曾經並購了鄂鋼、柳鋼、昆鋼等,大多是各管各的那一攤事。一位處級幹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柳鋼和武鋼只是在財務報表上合了一下,“玩一個數字遊戲而已”。

徐樂江曾經在2013年的一個鋼鐵論壇上透露,當時中國工信部部長苗圩給他寫了一封信,建議寶鋼要充當中國鋼鐵業兼並重組的主力軍,並希望徐樂江做中國的卡耐基(曾經的美國鋼鐵大王)。

看似一塊大蛋糕,可是徐樂江婉拒了。他回信稱,“這需要苗圩部長和國務院給我一個做卡耐基的環境,沒有的話,我要做卡耐基,還沒做成,我就死了。”

政府在鼓勵,但企業沒動力。

直到去年,他還通過媒體說,鋼鐵企業推進兼並重組的動力不足。2015年一季度全行業虧損,行業兼並重組的時間窗口已經打開,但還沒有到最佳時點。

不過就是一年多的時間,寶鋼和武鋼就宣布合並,或許從時間點可以看出一二。5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召開央企“瘦身健體提質增效”會上要求,今明兩年央企要率先壓減10%左右的鋼鐵和煤炭產能。5天後,他在武鋼集團考察期間,現場拍板,將武鋼集團納入鋼鐵行業去產能的試點。

一個月後,寶武合並消息傳出。緊接著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6月26日在天津參加夏季達沃斯期間也對“寶武”重組作出回應,“武鋼和寶鋼重組,是基於鋼鐵去產能的考慮。”

紅鋼城是武鋼最早的職工居住地,這里許多是一家三代武鋼人,飯館門口的廣告語提醒著青山人,武鋼曾經是他們的鐵飯碗。(南方周末記者 張霞/圖)

被迫大裁員

“當年紅火的時候,兩年不開工都有得吃,而如今卻沒活幹要倒閉了?”

從武漢高鐵站就可以看到,武鋼的高爐冒著白煙。武鋼總部占據了青山區1/4的面積,如果開車在武鋼外圍繞一圈要一個小時。

作為總部在武漢的大央企,整個青山區幾乎70%的人都跟武鋼有關,這里只要是帶“鋼”字的小區,住的全部是武鋼人,這樣的小區達到了127個。

房地產是武鋼非鋼產業的一部分,此外,武鋼的非鋼產業幾乎包含了武鋼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位武鋼人的家里,南方周末記者發現,武鋼還有自己的電視機頂盒、電視臺,以及武鋼人最愛喝的汽水“鹹夥計”。

歷史最悠久的紅鋼城是武鋼當年最早建造的居民樓,這里分布著一幢幢四層高的紅色蘇式樓房,如果從天上俯瞰,這些紅色樓房剛好組成了一個“喜”字。現在這個“喜”已經不存在,當地多個老街區已經被拆遷改造。

其中,四街坊是為數不多的非紅磚樓,這是一個用鐵柵欄圍起來的大院,里面住著的全是曾經或者現在的處幹以及一些高級工程師。

在剛進大門左手邊的三樓,當地居民告訴南方周末記者,1980年代的武鋼總經理黃墨濱就住在這里。去年,這里很多人搬到了新建鋼花社區的別墅里,那里專門為更高級別的幹部們修建了白色的別墅。

非鋼產業是前任武鋼董事長鄧崎琳為武鋼定下的發展重點。而如今,不管是鋼鐵主業還是非鋼產業,都沒有多少利潤。曾經的機修廠廠長劉福一直想不通,“當年紅火的時候,兩年不開工都有得吃,而如今卻沒活幹要倒閉了?”

今年年初,剛退休的武鋼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經濟師張平分,在退休前寫了一封公開信給馬國強,他在信中舉例說,耐火材料公司的原經理陳家唯在1997年—2002年,盲目投資1.4億上馬九個項目,但全部失敗,內部職工戲謔——九杠不開花。

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2003年的時候,我們廠新領導上任,財務上只剩25塊錢,一個有幾億資產的廠只剩25塊錢,那是什麽境地?”

他算是正常退休的一批人之一,還有一批人是屬於“居家休養”的。馬國強2015年6月接替鄧崎琳任武鋼董事長之後,就開始在武鋼實行減員措施。

“女職工滿45歲,男職工滿55歲,全部回家,不走也得走,領導可以晚一點,職工必須走。”在老幹樓的大門口,一位在職但希望匿名的幹部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馬上又要第二波減員,接下來是1964年(52歲)和1976年(40歲)的。”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的這一輪裁員,武鋼股份早前出臺的方案是,到2016年2月底裁員6196人。根據2015年報,武鋼股份共有在職員工27328人,這意味著此次裁員幅度超過兩成。

一個剛剛被裁下來的高級技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他所在的火車運輸公司,此次裁員走了七百多人,還剩一千七百多人。照此計算,武鋼集團裁人要以萬計算。

馬國強的目標很清楚,在今年兩會期間,他說,武鋼將從8萬人減至3萬人。

在青山區,下崗的這批人根據不同的工齡領取1500—2000多的居家補貼和一次性買斷工齡的補貼。如今,這些人分別在企業、高鐵站當保安,還有去做心理咨詢師的。上述這位高級技師找了一家新公司管理電器。

像他這樣稍微有點技術的人都被居家休養了。

2010年8月15日,來自巴西的首船1.2萬噸鐵精礦運抵武鋼港務公司一號碼頭進行卸裝作業,隨後通過傳送帶運往倉庫。(視覺中國/圖)

瘋狂擴張的代價

“如果在我任上,把整個武鋼的名字給抹掉了,沒法交代。”

武鋼如今這個局面,雖然與經濟降速和行業周期有關,但更多是來源於其過去十多年的無序擴張。

從2004年12月,鄧崎琳開始執掌武鋼帥印,直到其2015年6月下臺,十年半的時間,鄧把武鋼帶上了一條大規模擴張的道路。他先後提出了中西南發展戰略、走出去戰略以及非鋼產業拓展等戰略,在武鋼內部,稱之為“第三次創業”。

前兩次創業是1958年剛建廠時,興建新中國第一個鋼都。到1974年,武鋼從原聯邦德國、日本引進一米七軋機系統,系統升級後開始第二次創業,當年的口號是“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

一位機修廠的老廠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年口號喊得響亮,大門口和廠子里到處拉著橫幅,全國的冶金工廠都要向武鋼學習。

鄧崎琳前任武鋼“一把手”劉本仁,是從1993年到2004年掌管武鋼。劉本仁時代以“質量”和“工人”為標誌的“基本路線”,在鄧崎琳上來後,逐漸發生改變。

在鄧上臺前,國資委在2003年成立,第一任掌門人李榮融曾在次年提出“三三原則”(三年之內要做到行業前三名)。他曾經在多個場合不止一次對央企表態,“三年之內要做到行業前三名,否則國資委給你們找婆家”。

這句話簡直是懸在各大央企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各大鋼企開始四處尋找優質資產兼並重組,包括寶鋼並購馬鋼、八一鋼鐵、韶鋼,河北將唐鋼、宣鋼、承鋼合三為一,成立河北唐鋼集團,一躍成為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之一。

在鄧崎琳剛上任總經理時,武鋼的鋼鐵產能還不到900萬噸,而當時寶鋼產能已達3000萬噸。這樣的規模不得不讓他害怕。 他後來接受新華網采訪時提到,當時國資委規劃局一位局長受主任委托跟他溝通過一次,向其詢問寶鋼和武鋼能不能合並。鄧崎琳口頭上說,“我同意”,但同時回答“時機不對、不合適,能不能讓我們雙方醞釀一段時間,什麽時候合適,我們以後再說”。

上述機修廠老廠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後來鄧崎琳在武鋼內部會議上說,“如果在我任上,把整個武鋼的名字給抹掉了,沒法交代。”

因此,為了不被兼並,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擴大規模,“第一把火”就是重組鄂鋼。作為湖北省政府的獨資企業,鄂鋼的效益並不好,主要生產市場競爭激烈的線材和螺紋鋼等。據《經濟觀察報》當年引用武鋼內部人士稱,武鋼重組鄂鋼完全是湖北省政府的意思,幫助鄂鋼技術改造。

但此後,鄂鋼生產經營並沒有好轉,一路虧損。到2008年11月,孫文東進入鄂鋼接任總經理,鄂鋼虧損繼續增加。2011年、2012年,鄂鋼分別虧損5.99億元和7.73億元;隨後兩年雖然略微盈利,但很大程度上,鄂鋼拖累了武鋼股份的整體盈利能力。2014年下半年,鄂鋼被置出武鋼股份上市平臺。

在當年重組鄂鋼之後,武鋼在2005年底,又重組了廣西的柳鋼,接著在半年後,又兼並了雲南的昆鋼。2008年,完成和柳鋼的重組後,武鋼的產能從900萬噸升至近4000萬噸。

武鋼重組柳鋼,是為了共同開發廣西防城港項目。這個項目是劉本仁在2004年12月連續兩次考察後,在調離前兩天和廣西政府簽訂的合作項目。彼時,寶鋼已經確定了和廣東湛江結盟。

防城港鋼鐵基地項目雖於2012年5月獲得國家正式核準,但據《廣西日報》報道,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陳武去年和馬國強會面時就說,“項目總體建設進度仍不盡如人意。”

馬國強對防城港的表態是,“對武鋼來說,防城港項目意義重大……武鋼絕對不會放棄,只是建設的順序和思路有所改變”。

武鋼的官方微信透露了防城港項目的最新消息,6月28日,第一卷鍍鋅板成品已經下線,這說明,至少前面填海的那些數十億資金多少有了一點產出。

武鋼集團之所以投資廣西防城港項目,一方面有廣西政府對稅收和就業的考慮,另一方面,武鋼自身也想建立沿海生產基地。由於武鋼的鐵礦石對外依存度高達八成,因此國外來的礦運到海港碼頭後,還要輾轉送到本部武漢。這樣一來,單運費就比其他鋼企每噸高出100塊左右。

鄧崎琳曾經在2012年股東大會上說,每年“丟”在長江里的物流成本高達二十多億元。相比同樣都是丟在江海里,在廣西建新廠在他看來更劃算。

不過有意思的是,直到鄧崎琳被抓,他也沒能看到防城港項目軋出來的鋼。

此前,重組的鄂鋼在孫文東被抓後,也深陷泥潭。柳鋼也在2015年9月8日晚間,退出此前與武鋼合資成立的廣西鋼鐵集團,這段貌合神離的跨地區“姻緣”沒逃得過“七年之癢”。

其“分手”的主要原因,中國聯合鋼鐵網總編胡艷萍分析,就是利益分配不均,因為涉及不同的區域,還涉及稅收分配,還有就是誰來主導、誰說了算的問題。

賠本的海外礦石生意

武鋼在海外的鐵礦石項目多數已經停止開發或者停產。

過去十年間,武鋼一方面打造中西部的鐵三角,同時還將觸角延伸至海外。到海外買礦,是鄧崎琳如今備受批評的事。

鄧崎琳曾多次說,武鋼“走出去”完全是被鐵礦石無序漲價逼的。2005年年初鄧崎琳剛一上臺,2月下旬,日本和巴西方面達成“新日鐵-CVRD”價格,鐵礦石價格猛漲71.5%,這讓中國鋼企進口一噸鐵礦石要多支付近四十美元。

說漲就漲,談判桌上中國企業並沒有過多的話語權。身處內陸且以進口礦石為主的武鋼難以承受高昂的成本,因此,在那時鄧崎琳就已經萌生海外找礦的念頭。

公開資料顯示,武鋼最早是在2005年成立了澳洲公司,並參股澳大利亞威拉拉鐵礦合營企業。

武鋼真正在海外買礦是從2008年開始,到2012年,先後通過投資入股、項目合作等方式投資了37個海外項目,其中涵蓋鐵礦項目15個、海外貿易和深加工項目12個、煤礦項目9個和鋼鐵生產項目1個,武鋼對外稱已鎖定海外礦石資源400億噸,成為全球鐵礦石資源儲量最大的鋼鐵制造商。

可是好景不長,數百億的資金砸出去,但是海外項目卻面臨各種問題,錢也收不回來了。南方周末記者通過公開資料梳理發現,武鋼在海外的鐵礦石項目多數已經停止開發或者停產。

位於加拿大的Otelnuk礦,武鋼至今仍占股60%,但是在鐵礦石價格下跌的行情中,目前該項目已經停止開發;巴西MMX礦2014年宣布破產;加拿大Bloomlake鐵礦也已在2015年停產。據財新報道,直到去年,只有位於澳洲的威拉拉鐵礦項目和利比里亞的邦礦在維持運營。

從中國企業海外並購來看,海外的路走得並不順暢。中國重汽駐坦桑尼亞的魏俊傑,常年在海外負責開拓市場,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中國公司在海外往往對當地的政策了解不夠全面,還要面臨當地政府政策風險。

2012年,武鋼在巴西一筆50億的投資計劃運作近三年後,武鋼方面認為風險太高,撤銷了投資計劃。

其中,巴西在環保方面的審查,給武鋼的巴西鋼廠項目帶來巨大的資金壓力。《21世紀經濟報道》曾引述武鋼內部人士的話說,巴西比國內的環保標準高出一大截,將增加武鋼的投資成本。

在當前的鐵礦石價格處於低位徘徊的時候,武鋼此前在海外布局的項目,即便能夠正常運營,也大多是巨額虧損。

武鋼曾經密集收購和參股海外礦石的項目是在2009年前後,當時的市場礦價一度高達190美元/噸。但從2012年,鐵礦石價格一度下挫至88美元/噸。直到2015年,鐵礦石價格更是跌出40美元/噸,而且其收購的礦山大多是只有20%品位的貧礦,與淡水河谷的礦山相比,礦石品質相對較低。

如今,海外買礦已經砸出去數百億資金,多位接受采訪的武鋼老職工都對武鋼海外買礦嗤之以鼻。

目前,武鋼實施的“一三五”的轉型發展戰略,主要推進鋼鐵主業、相關產業、防城港項目和“走出去”這四條戰線。

不過,目前馬國強要解決的問題還是如何帶領武鋼扭虧為盈。對於和寶鋼的重組,因為馬國強此前曾經在寶鋼工作多年,在溝通方面將會比較順暢。但兩個大體量的央企合並,未來如何走,如何去產能、人事安排、文化融合等等,都是二者需要解決的問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42

英國加大科技投入 脫歐不脫科創中心

英國工業聯合協會(CBI)近日針對800家企業做了一項調查。調查顯示,即便脫歐已成定局,仍有70%的企業願意加大或者維持目前對研發的投資,把脫歐後的英國視為歐洲的科技創新中心。此外,有7%的受訪企業表示,將削減研發支出。

谷歌宣布繼續推動在倫敦建新總部的計劃,新增投資規模超過10億英鎊,同時新創造3000個工作崗位;Facebook也宣布將在英國新增500個工作崗位。

英國首相梅對CBI發表講話時承諾,在2020年之前,每年新增撥款20億英鎊的科研經費,投入包括機器人、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在內的高科技領域,幫助英國在脫歐後依舊處於世界科技領先地位。

實際上,自2010年來,英國政府在科研領域的投資一直處於“赤字狀態”,遠低於八國集團(G8)的平均水平。甚至在2012年,公共部門對科研的投資占GDP比重不足0.5%,為G8的末位。截至2015年3月的數據,這一投資額占GDP比重也僅為0.48%,落後於其他發達國家。

《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稱,2009年金融危機後,全球研發支出在2010年增長3.7%,2011年增長5.3%,2012年增長略放緩至4.3%,2013年增長達5.2%。直至2014年,研發投資呈減弱態勢,增長4.1%。報告認為,發達經濟體研發預算的趨緊是英國研發投入不足的原因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249

林少陽:脫與不脫 英鎊皆挾淡倉

1 : GS(14)@2016-06-20 05:25:17

【明報專訊】本周環球市場焦點,相信非英國脫歐公投莫屬。本欄沒有水晶球,但有一點幾乎可以肯定的,就是無論英國是去或留,本周四之後,困擾着全球金融市場的其中一個不明朗因素將消失。因此,國際金融市場或將於周四晚公投結果公布後,出現一次relief rally(不明朗因素消失的反彈),情形就如上周MSCI宣布暫時不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一樣。

雖然英國的民調結果一路顯示脫歐及留歐陣營的實力相當,但是英國博彩公司的盤口卻一直顯示,市場用真金白銀投票的結果,卻認為維持現狀的機會較大。民意調查向來並不可靠,事關政見較為保守的選民,較不樂於將自己的政見宣之於口,激進選民向來較為敢言及喜歡將自己的政向曝光,因而獲得更多的傳媒及民意調查機構的關注。

博彩盤口更準確 留歐機率更大

然而,到了關鍵時刻,政見保守的選民,最終還是會默默地走到票站,投票表達他們的意見。假如民意一面倒傾向激進陣營,反而更會激發這批保守選民的投票意欲。上周四晚英國「留歐派」議員Jo Cox遇刺身亡,預期將進一步激發保守派於本周四站出來投票。

脫歐吸中東東歐富商 長遠利好

基於上述觀點,本欄傾向相信英鎊或已於2月底見底,公投之後市場或出現一輪挾淡倉的行動。事實上,即使是曾經在英倫銀行「提款」超過10億美元的「國際大投機家」索羅斯,亦表明自己沒興趣在現時低迷的鎊匯,進一步踩英國一腳。

早前筆者出席港台一個論壇,同台的澳新(ANZ)銀行經濟師楊宇霆認為,即使英國真的脫歐,其實對英國經濟長遠發展,未必是一件壞事,甚至很可能是一件好事。因為英國一旦脫歐,英國金融市場的獨立地位將更加穩固,中東及東歐的富商,將更放心引資進入英國。假如其分析正確,則無論英國是否脫歐,英鎊匯率都將會於公投之後反彈。

加息無期 銀行股淪雞肋

然而,近期國際股市的回落,似乎並非只關乎英國脫歐與否,而是對美國聯儲局未能實踐去年底許下今年加息四次的承諾。當今環球主要銀行股,股價已紛紛見海嘯後新低,主要就是害怕負利率的趨勢蔓延,拖累全球主要銀行的淨息差收入。雖然現時環球金融股的估值已接近或創出歷史新低,由於其不明朗的中長線盈利前景,投資者仍然持股的唯一理由,就只剩下其偏高的派息而已。對現有股東來說,全球銀行股已形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視私有化為驚喜 選股還看基本面

隨着港股價格持續往南走,今年上市公司的私有化活動再度活躍。雖說私有化活動增加,但是相對於保留上市地位的股份數量,買中提出私有化的機會率還是相當渺茫。因此,投資者買入一隻股份最好還是以基本因素出發選股──即以廉宜的價錢,買入財政穩健、盈利不錯的股份──假如這隻股份最終被私有化,那就當是一場意外驚喜好了。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林少陽 細味.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2155&issue=201606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1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