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殡葬业第一股”全解密:台商刘添财掘宝记 东方愚个人博客被阉割版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61804188.html


■南方周末记者 张华 发自重庆  (见报链接:P1P 2

 


台商刘添财早早敲开了原本封闭的重庆殡葬业的大门, 仅用两年时间就将公司带上了香港资本市场,并受到投资者的疯狂追捧。他是如何发现并掘开了这个金矿的?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在超过400平方米、装修豪华的一间灵堂里,空调、沙发、桌球台、会客室等一应俱全,正中央偌大的钢琴最为扎眼,当音乐声起,死亡的气息一下子淡了 很多,人们一边对死者追思,一边相互寒暄着……

这是3月25日,重庆江南殡仪馆“重庆厅”里的一幕。重庆市政府一位主要领导的父亲几天前去世了,葬礼就在这里举行。“重庆厅”是江南殡仪馆规格最 高的厅堂之一,3天2夜的租用费用为1.58万元。

葬礼要搞3天2夜———这是重庆独特的丧葬风俗。3天当中,所有亲朋好友的食宿一般都有统一安排,大都住在附近的酒店,殡仪馆有食堂,而各种小吃、 麻将和扑克就摆置在灵堂内,供客人们随时享用。灵堂里会播放哀乐,但死者亲属一般都会邀请乐队表演,唱歌、跳舞,或是请僧人来为死者超度,好让逝者一路走 好。

江南殡仪馆的大门上同时挂的另一块招牌是“中国生命集团”,这是一家神秘的台资企业———作为“中国殡葬第一股”,中国生命(08296。HK)去 年9月9日在香港一挂牌即受到资金热捧,首日涨幅达44.44%,然后4天翻了4倍,堪称疯狂,而一串带“4”的数字的巧合更显诡异。

今年3月底,中国生命发布的年报显示,2009财年的营业额为4750万元,毛利为72%,其中中国大陆业务所占公司业务比重超过七成。

在高利润的背后,中国生命集团董事长刘添财认为自己也提供了价值———“我们这些殡葬从业者,就是要通过一系列仪式让生者更理解人生的价值、亲情的 可贵。”

54岁的刘添财是位台商。他曾在台湾试水房地产业,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在台湾经营墓园。2007年进入重庆后,他不但将台湾的殡仪服务业(重庆 安福堂、天福堂即为其旗下殡仪服务公司)克隆到了大陆,更是闯入了“禁区”———托管了包括火化业务的重庆江南殡仪馆。江南殡仪馆是重庆市属的两家殡仪馆 之一。

这个结果连刘也没想到。在台湾,尽管殡仪服务业完全由民间资本主导,但火化这一环节,仍是由台湾政府来经营的。而在刘过去的印象中,中国大陆的殡葬 业应该是一个几乎完全封闭、高度垄断的行业。

在刘托管江南殡仪馆之后,这家殡仪馆凭借着提供包括追思、餐饮、住宿、运送、冷藏遗体、化妆、火化、骨灰寄存和殓葬等“一条龙服务”,在2009年 一年的营收就达到2000万元。

  
十个月锁定重庆


刘添财进入重庆是2006年。彼时,刘添财在台湾执掌的“宝山生命公司”在业界已颇为知名(中国生命集团是于2005年2月在开曼群岛注册的空壳公司),并将业务开拓到了马来西亚等国。

宝山生命在台湾的业务主要是墓园和殡仪策划与服务。虽然盘子铺得不小,总的营业额大约为2000万元人民币。刘添财觊觎中国大陆这一超级市场,但迟 迟找不到切入口。

直到2005年,刘添财等宝山生命高管到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参观,偶遇当时在长沙任职、后任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张宏昌。该校是中国大陆 为数不多专门设置殡葬专业的院校之一。

两人先在接待宴上相谈甚欢,不久后又有了一次单独的会谈。刘添财发现,自己原先对大陆殡葬业“禁入”的看法其实是作茧自缚。在张宏昌的指点下,刘添 财选择了浙江和重庆为首先要攻占的区域,后来从民俗等方面又做权衡,最终选择重庆为突破口。

那时重庆的殡葬业,火化和墓园业务为政府经营,殡仪服务业则是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平分秋色。不过这里的“民间资本”形态,主要是在重庆大街小巷搭棚 而生的个体经营者,价格灵活,但欠规范。直到今天,重庆个别区街还能看到类似的“风景线”。

彼时另有一家大型企业已在重庆(主要是沙坪坝区)树立了江湖地位———民政部直属的中福实业总公司投资逾亿元建造、以经营墓园为主的上海福寿园,其 重庆分公司于2002年在重庆沙坪坝区建造“安乐堂”,提供除火化外的殡仪服务。2004年初沙坪坝区政协提交的工作报告中,安乐堂作为该区耗时仅一年多 就建成的“第一个集中、卫生的治丧场所”被重点提到。

张克勤是安乐堂的总经理。“到今年5月份我到重庆就整整8年了。”他一口上海腔,端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很自豪地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们现在有 26个悼念厅,总面积超过5000平米呢。不久前,有香港上市公司和我们的母公司频繁接触。”

张的办公室外,楼上楼下,是多家葬礼,人声鼎沸,亲友们的搓麻将声,嗑瓜子声,服务人员倒茶声,不同乐队的演奏声等混成一团;仅凭声音,你会以为是 老舍笔下的茶馆,而无从分辨出这其实是一家殡仪服务公司。

刘添财2006年来到重庆后,并没有急着下手,而是对重庆各区的殡葬现状、大小殡仪馆、大小殡仪服务公司开始了漫长的考察,总共耗费了超过十个月的 时间。

彼时在马来西亚分公司任职的王顺郎,也被刘添财叫了回来,加入到了“重庆侦察小分队”当中。马来西亚是个宗教国家,王顺郎当年从台湾过去后突破了藩 篱,于是他被刘视为打开中国大陆市场大门的最佳人选。 

 
争议中的殡仪馆改制


刘添财2007年中首先托管的殡仪服务公司是重庆九龙坡区的天福堂,首先托管的殡仪馆是重庆江南殡仪馆。所谓托管,即地皮和房产的产权归属不变,自 己只是承包,且在合同期内每年提取一笔固定比例的管理费用给原所有人或主管单位。

托管殡仪服务公司难度并不大,因为在重庆,这一块市场本来就是对民资开放的,与被托管方谈妥合作细节后,提交所在区的民政局备案即可。

难点在于托管殡仪馆,“最大的障碍是当你要打破殡仪馆原先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编制时,必须面对来自各方的压力和怀疑。”王顺郎说。

不出所料,江南殡仪馆所在的重庆南岸区民政局里分为了两派,一派支持,一派反对,两股声音针锋相对。

令刘感到幸运的是,南岸区民政局局长邓从国从一开始就支持改制———主管单位的一把手投赞成票,其实已是一个风向标。而刘添财更明白,筹码必须足够 高、足够诱人,经过近一个月的数轮谈判后,他承诺的条件是:殡仪馆原员工愿意受聘的,全部吸收,改与中国生命集团签约,待遇从优;愿意留任的干部则可领到 “双工资”,原事业编制的工资不变,另从中国生命集团拿一份企业工资;而不愿留任的干部,则成为殡仪馆的监督者———“江南殡仪馆管委会”,实际上等于提 前退休了。

对南岸区民政局来说,既解决了先前殡仪馆经营不善的问题,每年又能坐享一笔不菲的“管理费”。而且减少了所辖区域殡仪个体户随处搭棚的现象,并让外 界贴上了“殡葬业改制排头兵”的标签,等于一箭多雕。

南岸区民政局里的支持声最终变成了多数派,刘添财却不敢长舒一口气。因为尽管江南殡仪馆的编制属南岸区民政局主管,但必须和重庆市民政局通气,而市 民政局里对此事的反对者占大头。

“刘添财当时来局里跑了好多趟,详尽汇报自己的思路。”重庆市殡葬事业管理中心主任唐维智(隶属重庆市民政局)向南方周末记者称。又是一番长磨短磨 之后,刘添财最终遂愿。当然,由于是外资属性,和工商部门过招也是必不可少的“课程”。

刘添财进入重庆的步骤可谓“前松后紧”,前半场如不少业界同行形容的一样,“在街上转悠,似乎像个没事人一样”,而后半场是紧锣密鼓。

中国生命托管江南殡仪馆后,一边改善设施,一边细化相关的服务品种和档次,“我们的价格这几年在不断提升,而非像一般服务行业一样‘促销酬宾’。” 王顺郎指着江南殡仪馆墙壁上的经物价局核准的《殡葬服务收费价目表》称。显然,登堂入室的刘添财,在行政许可的大帽子下,尽可能地将台湾殡葬业的经验复制 了过来。

“若无重庆业务,中国生命是无法在香港上市的。”去年9月中国生命挂牌后,回到重庆的小型庆功会上,刘添财如此感慨。短短两年时间,从无到有,到成 为主要业务市场,大陆在刘添财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他现在是台湾、香港、大陆三地跑,不时还要飞往加拿大———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在台湾服兵役,妻女在加 拿大。

  
“你在广东殡葬行业有人脉吗?”


中国生命上市募集资金超过8000万元人民币。之后,其扩张步伐明显加快。先是于去年11月托管重庆忠县殡仪馆,然后是今年2月拿下江北区的安福 堂。

安福堂显得很是破旧,大门右侧石壁上的公司名称中,“安”已不见,只留下“福堂”二字。虽然也有十多个大小不等的悼念厅,但都很简陋,记者联系采访 当日的值班经理,电话一通后,被告知“正在喝酒”无法回来。

“我们马上要对安福堂翻修了。”中国生命集团重庆事业部总经理王顺郎说。

但他同时又流露出对殡葬业从业人员素质普通不高的担忧。“你看公司这些张贴画,都是我亲自完成的。”王顺郎顺手指着江南殡仪馆接待大厅里“礼遇生命 最终的价值,圆满您对生命的最终期许”等宣传语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王顺郎1990年代初在台湾经营一间广告公司,恰逢刘添财开发完一块墓地后要宣传,便找到了王顺郎,两人合作后不久,在刘的鼓动下,王即加盟到刘旗 下。由于中国大陆殡葬专业人士匮乏,广告业人才一般又不愿接单,更不愿转投这一行业,“所以我现在虽是公司高层,也必须亲力亲为。”

值得玩味的是,从中国生命的财报看,中国生命集团并不像外界盛传的一样个个拿高薪。财报显示,截至2009年底,中国生命集团有近270名雇员,而 这一年中,包括董事酬金在内,其员工成本近640万元,人均年薪只有2.4万元。而重庆市统计局今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重庆城镇经济单位职工 平均工资为近3.1万元。

也就是说,向来处在人们眼中“暴利行业”的中国生命集团员工,比重庆市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还要低两成。

一边是人才匮乏,一边又在压缩成本,这似乎是个悖论。一位员工看着公司报表上70%的毛利率这一数字愤愤不平地说,刘添财“只顾为自己添财”。作为 中国生命第一大股东的刘添财,持股比例约为49%,以4月1日收盘价计,所持有股份市值为3.8亿元人民币。

而刘对这些声音并不在乎,他在某些方面又非常舍得,譬如他上交的“管理费”———江南殡仪馆2009年度2000万元的营收当中,营运费用为120 万元,而管理费高达680万元。又如并不在中国生命任职的刘添财的好友杨永生、于文萍夫妻,共拥有超过7%的股份,招股书披露的原因是刘认为他们“在中国 拥有广泛的人际网络,可向本集团引介更多业务机会”。

不过,时至今日,刘添财的生命集团虽然在重庆殡葬业市场获益丰厚,但其发展前景仍面临着多方面的制约。

例如,殡仪馆的火化业务原本应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一旦变成具有一定垄断性的生意,商人的逐利冲动与该项服务的公共性就会发生冲突。根据中国生命 的招股书,江南殡仪馆被托管的第二年,火化的平均收费提高了6.9%,随后四个月的平均收费又下调了1.4%,招股书称“这反映受到中国价格监控的轻微影 响”。

另一方面,刘添财必须加大马力开拓重庆之外的新市场,否则,中国生命的成长性便会受到资本市场的质疑。

“你在广东殡葬行业有人脉吗?有的话咱们可以考虑合作。”在采访结束时,王顺郎仍不忘向南方周末记者问了一句。
 


■观察:殡葬业的生财之道

南方周末记者 张华 http://www.infzm.com/content/43518

“马云,你对自己的葬礼满意吗?”

“还行,这个项目挺有意思,很独特,但是这个项目的路会很长。这应该是一个慈善事业,因为它面对的是生与死,挑战的是传统观念。”

这是当年央视《赢在中国》第二赛季晋级过程中的一番对话,一位选手陈述完自己项目“殡仪服务连锁企业”后,主持人问嘉宾马云的看法,马云如此回答。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马云错了。彼时他并不知道,就在他在演播厅侃侃而谈时,一位名叫刘添财的台湾人正开始在中国大陆殡葬业“寻宝”,最后他成功了,并且时间只有短短两 年,就于2009年9月他将“中国殡葬第一股”带上了香港资本市场,主营业务正是殡仪服务。

今年3月,电子及贸易行业的香港上市公司金科数码宣布,与上海福寿园的母公司中福实业签订备忘录,拟在内地合作开发殡仪服务。之前,金科曾宣布以 20亿元收购上海一殡仪项目55%的股权。这似乎预示着中福实业正在推进自己的借壳之路。

中国生命、中福实业,加上主业为墓园的勤美达国际和中民安园。资本市场的“殡葬板块”初现雏形。

发现中国殡葬市场潜力之大的,远不止这些公司。去年11月,日本心网株式会社社长到上海造访福寿园集团,两个月之后,福寿园集团高管又到日本回访, “我们现场观摩了地道的‘入殓师’。在那里,所有的死者是那么有尊严。”福寿园重庆分公司负责人张克勤很是感慨。

心网株式会社希望借道上海福寿园进入中国大陆。这是家老牌殡葬企业,历史超过80年。殡葬业“百年老店”的梦想并不遥远,足见日本殡葬业之发达。给 张克勤印象深刻的另一处细节是,日本一些礼仪服务公司,业务涵盖葬礼和婚礼,大多数时候,提供葬礼和婚礼礼仪服务的,是同一组人员。而在中国大陆,这显然 有些不可思议,甚至会为人所诟病。

有趣的是,日本影片《入殓师》获2009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后,带动了原本就热闹非凡的殡葬业新一轮投资热潮。据彭博社报道,包括铁道公司、饭 店、农业协会以及零售企业等都想分一杯羹。世界500强、日本最大零售企业永旺株式会社已和四百多家殡葬业者签约,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永旺超市服务台不 时派送印有“安心的葬礼”的宣传页。

不仅是日本。美国殡葬业也是完全市场化的产业(美国有五十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殡葬专业),其行业龙头叫 SCI(ServiceCorporationInternational),它在1969年就登陆资本市场。它秉承的是麦当劳式的连锁经营,通过疯狂并 购,到1999年时,成为全球最大的殡葬企业,在美、英、法和澳大利亚等国的市场份额均超过10%。

对于中国殡葬行业的掘金者来说,这是个巨大的待开发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最近10年,中国大陆死亡人数逐年上升,平均死亡人数为 850万人,以人均丧葬费用3000元计,这一行业每年的市场规模就高达255亿元。

甚至连互联网从业者也关注到了这个市场。一家服务器位于北京、名为“网同”的纪念网站近些年风生水起,自称是“世界上第一家规模化经营在线纪念的网 络公司”,据称其与国内许多公墓建立了合作关系,客户过万,除去每年极少的网页维护费用外,年收入超过百万元,毛利率超过90%,令中国生命等实体公司都 望尘莫及。

一位正在中国生命旗下江南殡仪馆实习的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殡仪专业大三的学生告诉我,重庆殡葬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超乎想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现在 各家殡仪公司都在发展“寿前服务”或称“临终关怀”这一块业务,即改善患者余寿的品质。

“由于这一业务是殡仪服务的前一站,”他狡黠一笑,“一些养老院现在专门搜寻一些家庭条件优越、行将就木的老人,人一去世,一套方案随即出炉——— 到哪家殡仪服务公司或殡仪馆,如何办葬礼等,这其实等于通过卡住我们产业链的一处上游,来和我们抢食市场。”

■写作后记

这是一次神奇的采访。这个选题,从去年8月中国生命正在冲刺香港上市时,我就想做,一直到今天才完成,耗费了半年多的时间。做这个选题的出发点,一 是觉得有趣,做殡葬服务的公司上市了,老板是台湾人,而 主要业务在大陆。还有一个原因是,每年到清明节前后,都会在一大堆的社会新闻记者轮番批评殡葬业暴利,我虽然也对这个行业的暴利有看法,但是,每年批评一 次,又有何进展呢?

所以我想通过解剖一个样本,一个样本城市,一个样本公司,来展示殡葬业现在的情形,特别是正在发生的变化。重庆是个很有意思的城市,搞个葬礼要3天 2夜,而且活人花的钱,要远远超过死人。最重要的是,这个城市的殡葬业,在改制这一块,走到了全国的前列,尽管现在看来,火化业务究竟合不合适也承包出去 仍值得商榷。

这应该是介绍中国大陆殡葬业改制的第一篇报道,不过我把它写成了人物报道的形式,因为我这几年一直在做财经人物报道,像是一脉相承了。当然,深入程 度还不够,还可以继续探讨。

最神奇的是,那一串数字“4”,中国生命上市当天涨了44.44%,然后4天翻了4倍。而我写作这一文章,是在4月4日。那一天晚上出去接老婆下 班,到车库取车,发现剩余里程正好是444公里…初稿写完后,经编辑和我自己的两轮修改,我无意中查看字数,发现主稿字数正好是4444字!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点击查看原始尺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49

太阳能第一股拓日新能:陈五奎李粉莉的夫妻生意

http://www.21cbh.com/HTML/2010-9-27/5MMDAwMDE5OTE5MA.html

两年半以前,举国的注意力都被即将到来的奥运会牵引。陈五奎的心情有些激动,却和奥运会无关,他的公司拓日新能就要上市了。从确切的成立日期来说,托日新能还不到六岁。而陈五奎马上就要50岁了。

那一天是2008年2月28日,托日新能登陆中小板,首日开盘价为54元,一度冲高到57元最后收于51.62元。它的发行价只有10.79元,一天之内暴涨378.41%。

人人津津乐道于拓日新能奇特的股权结构。身为董事长陈五奎只是第三大股东,第一大股东是他的妻子李粉莉,第二大股东是他们的女儿陈琛。整个家族合计持有股份71.25%,首日身家达到59亿。

在这个让人激动不已的数字背后,你应该知道这是国内第一家太阳能股。市场从不吝惜对高科技的赞歌。

从经营模式来看,这又是一出传统的夫妻档。

丈夫陈五奎:技术狂人

1998年6月,在被调去深圳宇康太阳能有限公司的时候,陈五奎的角色是救火队长。这是一家濒临倒闭的公司,陈五奎也回天乏术。

这之前,陈五奎所学专业,就业经历均与太阳能没有半点关系。他研究生毕业,专业是机械制造和国际经济。当过国营四四零零厂劳动服务公司副经理,接触过磁材、电真空等专业,太阳能对此时的他来说新鲜而神秘。这家病入膏肓的企业点燃了陈五奎潜藏的某种兴趣。

公司很快陷入停业,陈五奎没有给自己谋任何出路。他一头扎进了新的实验里。

此后的两年时间里,陈五奎一心沉浸在专利的研发中。到2002年,他的第四项专利技术终于也通过认证,同时他创立拓日电子,并以四项专利技术作价168万出资入股。这就是后来的拓日新能。

即使创办了公司,陈五奎对技术的狂热与专注远胜于其他任何事务。

2004 年,李粉莉在前线攻打市场激烈无比,陈五奎在后方担任了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课题组长。两年之后他负责的“整体式非晶硅光伏电池幕墙”获得联合 国2006年度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最具投资价值的十大领先技术“蓝天奖”。没过多久,他又在深圳市太阳能电池及应用产品研究开发中心走马上任。

身为董事长,陈五奎却心在科研。现在的他同时担任建设部“全国首批可再生能源示范工程拓日工业园”项目课题组长,国家发改委“25MW非晶硅光伏电池产业化”项目课题组长。

“技术”是陈五奎身上最鲜明的个人特征。他笑起来让人感觉沉稳亲和,接近他的人说他对技术非常敏感,更有人称他为“非晶硅天才”。

陈五奎的技术优势在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因此公司在这一类别的生产设备70%来自自主研发。

另外,公司也建立了完整的太阳能电池生产产业链。可同时生产非晶硅、单晶硅、多晶硅这三种太阳能电池。目前,全球只有西门子、夏普、RWE几家厂商能做到这一点。

建立完整的产业链后,拓日新能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并且将整个产业链上的利润都尽收囊中。

陈五奎鲜少在公众场合露面,有公开活动一般都是妻子出场。

妻子李粉莉:销售达人

李粉莉的长相颇为富态,她的着装总是精致而严谨。眉毛修得高而细,她当过8年英语老师,又经商海沉浮,长袖善舞。

1998年,陈五奎调任宇康太阳能有限公司,两人对这家公司的命运都心知肚明。公司停业之后,陈五奎专注于技术研究,李粉莉出资25万受让了宇康用于抵债的旧太阳能生产设备。靠着陈五奎的研究,他们自己修补和改造了这套设备,并成功进行了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试验。

拓日新能2002年设立。两年之后就在销售上大举突破。李粉莉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展现了自己的交际手腕。

在协助丈夫创办拓日新能之前,李粉莉从英语教师改行做翻译,后来又担任过京和鑫工贸有限公司经理、深圳市瑞磁微电机配件有限公司经理和加拿大IPS公司中国区销售代表。

此时的李粉莉和拓日新能,面对着市场,如满弦的剑,就等着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很快到来。2004年,欧洲市场特别是德国大面积使用太阳能发电,全球光伏行业都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蓬勃阶段。这一年,拓日新能的营业收入超过6000万。

之后的经历用顺风顺水来形容恰如其分。2005年,公司营业收入接近1.4亿,较上年增长125%。在这逐年上涨的营业收入中,80%以上都来自海外市场。

2007年,李粉莉投资50万美元在非洲成立非洲(乌干达)太阳能有限公司,据拓日新能的半年报,该子公司的营业收入有570万元。去年,拓日新能(欧洲)有限公司成立,在半年报期间内,营业收入达到5500万元。海外市场的美国公司正在筹建之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239

从$200到不足$2:“中国互联网第一股”浮沉录

http://news.imeigu.com/a/1312531376122.html

无论从一开始做门户网站、还是到后来做软件,这家公司很少有过让市场惊喜的核心业务,市场和投资者甚至只能通过公司分拆计划才能辨认出它的业务体系。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中华网、CDC集团的业务重心却长期依赖资本运作维持营收。

截至2011年7月23日收盘,中华网的股价为2.09美元,市值7361.4万美元,每股亏损0.51美元。一天以前,这家公司因未能按时向SEC递交2010年年度报告(Form 20-F)收到纳斯达克书面警告。

12年前的1999年,中华网作为第一只打着中国概念的互联网股票登陆纳斯达克。2000年2月,赶上了互联网史上最大泡沫“尾班车”的中华网,股价一度高达220.31美元,市值更一度超过50亿美元。

随着泡沫破裂,中华网股价便从急速下挫进入到漫长的一落千丈,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8月5日),其股价报收1.42美元,市值5001.6万美元。

这里,我们简单回顾这家公司的发展历程,看看它从220美元到2美元经历了怎样一条“过山车之路”?还是否有机会“东山再起”?

【图1:中华网历史股价图】

公司架构

【图2:CDC集团架构图】

如 今的母公司“中华网”底下,有CDC软件、CDC全球服务、CDC游戏和China.com四家子公司。而在整个集团内部,又一共有三家上市公司:即 1999年最早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华网,后更名为现在的“中华网投资集团”(NASDAQ:CHINA)、简称“CDC集团”,2000年在香港上市的中 华网(8006.HK)和2009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CDC软件集团(NASDAQ:CDCS),母公司CDC集团分别拥有79%和85%的股份。

从中华网到CDC集团

--上市:精致的资本故事

中华网当初的成立,可谓希望到资本市场上分一杯羹的新华社“无心插柳”的结果。但后来的上市及成功,却是一个经过精心包装的资本故事。

1994 年,新华社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其全资子公司——中国国际网络传讯有限公司(简称“CIC”),打算建立一个仅针对国内用户的“国中网”。互联网产业的飞速发 展让最初计划流产,而已经拿到大笔初始融资的CIC必须给投资者一个交代,于是才有了1996年成立门户中华网公司(China.com.Co、即日后的 上市公司)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末期,几乎每一只科技股都受到市场热捧。决心加入这场狂欢的CIC用近两年时间,对中华网进行了一系列 业务拓展和资本运作:注册Hongkong.com、Taiwan.com两个域名,控股网络咨询公司TheWeb Connection和将纽约的24/7媒体公司签订协议,让对方为自己提供网络广告连锁代理和广告软件业务。

除了为公司注入更多业务元素之外,中华网还被注入了实打实的资金:据招股书的信息, 通过CIC注资、私募和出售股权,中华网在上市之前就拥有高达6千万美元资金。

事实上,在中华网上市前夕,国内门户生态已初步形成。在内容上,中华网与后起的新浪、网易和搜狐已开始拉开距离,而当门户主要依靠网络广告挣钱时,并不单纯做门户的中华网又将更多精力投到了互联网解决方案上。

但 这个日均访问量只有20万、全年营收仅350万美元(主要来源于网页设计)的中华网,还是成功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一方面是全球互联网泡沫(以及当时还 颇为新鲜的“中国概念”)的助推,另一方面,其创始人之一、香港人叶克勇功也不可没。在雷曼兄弟的帮助下,擅长讲资本故事的叶克勇将中华网包装成一家拥有 两岸三地门户业务、集网络咨询和网络广告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互联网公司,更成功拉到了大名鼎鼎的美国在线等大股东入股。

1999年7月,中华网正式登陆纳斯达克,市场反响大超预期,一举融资9600万美元。再后来,是中华网次年的“乘胜追击”:2000年1月,中华网再次发放新股,募资3亿美元;2000年3月,中华网分拆旗下的门户网站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募资1.7亿美元。

--接连错失广告和无线业务

就 在中华网在纳斯达克大获追捧后的不到1年内,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也相继在纳斯达克上市。三家网站手里拿着软银、高盛等国际投资机构的巨额投资和从 IPO中获得的融资,为争夺当时仅有的890万中国网民大把烧钱。以网易为例,2000年光是投在“网聚人的力量”一支广告上的开支就多达410万美元, 占到运营费用20%。

此时,中华网却没有“跟风”,而是将精力投入到非门户本行、且营收逐年下降的互联网解决方案中。也就在这一年,中华网迅速被卖广告卖得风生水起的三大门户超过。

这一年另一半故事,是互联网泡沫的破灭,所有网站都被迫开始寻找持续而清晰的盈利模式的。上市当年,新浪、网易、搜狐、中华网均处于亏损状态,网易更一度因股价持续低于1美元被摘牌。

跌 入低谷的几大门户重新开始寻找新的利润支点:新浪凭借海量免费新闻资讯和服务吸引巨额流量,死守住以广告为核心(占运营收入80%)的模式;网易转攻网络 游戏,2002年在三大门户中率先盈利;搜狐则围绕互联网产业链发展了一套“综合发展模式”,并逐渐培养出战斗力极强的营销团队。或短信(无线)、或游戏 或广告,看准定位的三大门户此时已稳占山头,唯独中华网的模式依然凌乱和不成气候。

2000年12月,中国移动推出“梦网”计划,让来钱很 快的无线业务成为门户网站的重要盈利平台,中华网依然选择了靠边站。整整两年后,在互联网方案上没折腾出来效果的中华网,才打算借无线翻身。2003年4 月,中华网花费1400万美元收购短信服务商掌中万维网,但据业内人士当时透露,这项收购换来的月入却只有30万人民币,与单季度收入则以数百万美元计的 三大门户拉开几何级差距。

--无线与游戏:“收购—上市”之路的败笔

中华网首次实现季度盈利,是在其上市后第三年,但盈利途径是利息收入。中华网2002年四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在1572万美元营收中,利息收入达478万美元。正当各大门户网站各自忙于强化自己定下的商业模式时,中华网不断重复掂量着两件事:分拆上市和收购。

2004 年,事实上已被甩出“四大门户”之列的中华网又开始打分拆上市的算盘。由于收购的来的无线增值业务有了一定起色,中华网则马上计划分拆(门户属下的 china.com、hongkong.com和taiwan.com)手机和互联网业务,并成立新公司CDC Mobile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但中华网不幸撞上Tom.com几乎一模一样的分拆计划,最终上市未果。

对中华网创始人、公司其时实际的主持人叶克勇来说,“有了钱就可以占得先机,通过收购和新的投资来弥补不足”是其一贯思维。上市流产后,2005年,中华网更名为中华网投资集团(即“CDC集团”),同时着手新一轮互联网业务扩充,方式依然是收购。

通 过香港上市公司China.com,CDC先是通过入股、后全资控股收购了当时国内比较知名的游戏运营商“一起玩”(17GAME)。收购完成刚半 年,CDC集团就在2006年12月把China.com的整块游戏业务全部回购,整合为集团旗下子公司CDC游戏,为分拆上市做准备。整合后的CDC游 戏,2007年通过收购光通等网络游戏发行商不断壮大,并成立专做国际发行的新子公司——中华网游戏国际(CGI)。

据CDC集团年报披露,CDC游戏营收主要来自《热血江湖》、《特种部队》、《星战前夜》和《神泣》四款游戏,其中《热血》长期为CDC游戏贡献超过50%营收。这四款“顶梁柱”游戏,无一不是通过收购游戏运营商所得,CDC游戏自主研发的游戏少之又少。

由于无线业务和CDC游戏的海外发行部分(CGI)连年亏损,2008年,CDC集团不得不停止了这两项曾经都有过上市计划的业务。

--2009CDC软件上市:靠外行重生?

至 2006年重组完毕时,CDC集团正式划出CDC软件、CDC全球服务、CDC游戏和China.com四块业务。当年11月,CDC集团发售1.68亿 美元可换股优先债券,并成功吸引到12家机构投资者购买。这笔融资后来绝大部分被用于支持叶克勇宏大的软件、游戏收购计划。

2009年8月,CDC软件在纳斯达克上市,再度募资5760万美元。CDC软件本身就是一个依靠整合软件公司而成的公司,由罗斯系统、匹维托、JRG、IMI等当时国际知名的软件企业组合而成。自CDC软件成立之日,公司每年都会到海外寻找收购对象。

【图3】

按照CDC软件公司网站上公布的信息,这笔融资后至2010年底,CDC软件接连收购了多达16家公司,可是这些收购并未给CDC软件的营收增长带来太大变化。从2006-2009年的运营情况来看,收购似乎没为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带来明显改观(如上图)。

正如叶克勇所说,CDC软件的发展史完全是一部收购史,公司营收的增长也主要来自并购。

与 其他IT企业通过战略并购加强业务能力或开拓新领域不同,CDC软件的并购看上去杂乱无章:首先收购来的公司分布各行各业,再者是收购回来的公司也未见有 思路的整合,至少是整合的不好。CDC软件将自己定位为“混合型企业应用软件公司”,其实就是缺乏清晰的产品路线和业务规划。

从CDC软件财报中可见,公司主要业务为软件许可、硬件销售、专业服务和维护,为医疗和制造企业提供客户关系管理(CRM)和供应链管理(SCM)相关实施与维护服务,既承接软件实施、也提供技术支持和IT咨询。

但 是,几年下来,市场并没有看到CDC软件在CRM、SCM的某个领域表现出核心竞争力,营收主要来源还是靠销售硬件和软件许可,很难想象它能发展为有能力 承接较高附加值核心业务的主流软件公司。而通常情况下,并购后若没有合理整合,公司业务不仅不能扩大、反倒容易陷入业务流失。

从员工人数上 看,CDC软件目前只有大约1400员工,基本是分布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等地的子公司,规模与印度十几万人、美国七八万人的企业相比可谓微不足道,更 让人质疑其承接行业中大企业核心业务的能力。员工规模小意味着,公司很可能长期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低附加值的杂活,因此也难以取得长足发展。

CDC集团机会几何?

【图4】

CDC集团递交给SEC的2009年年报(20-F)显示,2007年-2009年,CDC集团的运营利润均为负值,亏损额在500-1200万之间,2009年依靠其他非运营上的收入才让净利润转正。

从各部分营收数据可见(如上图),支撑着这家公司营收的,正是那家几乎完全靠收购重组得来的CDC软件,普遍比较挣钱的游戏业务对营收贡献率排倒数第二,仅次于目前依靠广告和办展会挣钱的China.com。而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CDC软件的长期竞争力也不太乐观。

实际上,CDC软件的发展轨迹,正是中华网、CDC集团多年发展中的一个典型侧面:从一开始就不想依靠自身发展壮大,希望通过收购的“捷径”做大。

无论从一开始做门户网站、还是到后来做软件,这家公司很少有过让市场惊喜的核心业务,市场和投资者甚至只能通过公司分拆计划才能辨认出它的业务体系。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中华网、CDC集团的业务重心却长期依赖资本运作维持营收。

早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的成功,让创始人叶克勇显得很有底气——公司发展每到一个坎,就在市场上转一圈,挖掘已经开始挣钱的业务,收购、整合并重新包装,又是一条新的业务线。

问题是不断的收购,最终给这家公司注入两个致命弱点:第一,公司本来就没有核心竞争力,过于依赖收购让公司进一步丧失内部发展动力;第二,由于通常只收购业务成熟的公司,业务发展长期“慢半拍”,使得公司屡屡在无线、增值服务上全面落后市场主流,只能“捡剩饭”。

大事记:

1994年,新华社在香港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中国国际网络传讯有限公司(简称“CIC”)

1996年,CIC在百慕大群岛注册CIC控股公司,将部分股权出让给海外风险投资者,钱果丰任董事局执行委员会主席,叶克勇任董事局副主席

1997年,CIC在开曼群岛注册从事门户网站及相关业务的中华网公司

1999年7月,中华网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8600万美元

2000年1月,中华网再次发放新股,募资3亿美元

2000年3月,中华网分拆旗下香港网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募资1.7亿美元,手中现金增至5.6亿美元

2005年,中华网更名为中华网投资集团(简称“CDC集团”)

2006年11月,CDC集团完成1.68亿美元可换股优先债券发售,买方为12家机构投资者

2006年圣诞节前后,中华网将游戏部门卖断给其母公司CDC集团,价格1亿多美元

2009年8月,旗下全资子公司CDC软件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5760万美元

2011年7月,CDC集团、CDC软件因未按时递交年报,均接到纳斯达克书面警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276

一嗨租車:從暗戰「第一股」到引入全球老大的投資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28/5NNTQzXzQyNTg5Nw.html

2012年3月29日,全球最大的汽車租賃服務商Enterprise Holdings(企業號控股)宣佈,通過戰略投資與合作夥伴協議,將擁有一嗨租車15%的股權,並進入一嗨的董事會。

這無疑為正在上演的一場大戲增添了幾分懸念。

今年1月19日,國內車隊規模最大的汽車租賃公司——神州租車向美國SEC提交IPO申請。而早在2011年1月,就有報導稱,一嗨租車已經聘請了高盛、巴克萊銀行等準備赴美IPO。

以車隊規模計,神州是國內最大的汽車租賃公司,截至2011年底,其汽車數量約達2.6萬台;一嗨位居第二,共擁有7600輛汽車服務於個人和企業客戶。

外界看來,兩家領頭羊在爭奪「中國租車第一股」上的較量很是熱鬧。

在 這樣的節骨眼上,一嗨接受Enterprise的現金入股,讓人出乎意料。除了資金,一嗨還將通過與Enterprise合作,進入全球市場。就像 Enterprise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官Greg Stubblefield所說,Enterprise的客戶在中國旅行時可以獲得一嗨的服務,而一嗨的客戶在全球旅行時也能享受到Enterprise的 服務。

在神州租車緊鑼密鼓籌備IPO期間,一嗨租車對上市的態度卻是,「沒有具體時間表,但一旦美國資本市場轉暖,隨時可以上」。

三條腿走路?

從暗戰「租車第一股」,到引入私募,並將IPO置入持續觀望期。一嗨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變化?

「主要是資本市場的大環境不太理想。」一嗨租車CEO章瑞平解釋說。

的確,從去年8月至今,只有土豆和唯品會兩家中國企業完成在美IPO,但情況都很糟糕。

這種狀況下,對於排隊等候IPO的中概股而言,上,還是不上,著實是個問題。

早在去年底,就有消息說,凡客已經向SEC遞交了IPO申請,但至今仍不見實質性進展。某國際投行人士告訴本報,他們建議凡客「別那麼著急」,因為時機未到。

對於一嗨而言,還要考慮的是,如果錯失「租車第一股」,這會是多大的損失?畢竟行業老大神州租車彼時仍在緊鑼密鼓地推進IPO進程。

「第一說明什麼?」章瑞平反問,他同一嗨的董事會都認為,「光是為了『第一股』的頭銜,而去冒險上市,沒啥必要。」

這樣一些案例為一嗨做出最終抉擇起到了借鑑作用:2004年上市的中國網遊第一股盛大現已走上退市之路;2007年上市的中藥第一股同濟堂已於2010年退市;2010年上市的中國電商第一股麥考林,如今市值跌至6772.5萬美金,低於1.13億美金的IPO融資額。

那麼,如果不進行IPO,一嗨現階段是否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或者,是否有其它融資渠道?

眾所周知,汽車租賃是一個絕對重資產的行業。據公開信息,一嗨此前分三輪共融資9500萬美金。這些資金主要被用於擴大車隊規模,城市覆蓋及改善服務等方面。

截 至2011年底,一嗨的車隊達到7600輛。而據報導,2008年7月時,「一嗨的自有車輛僅有600輛」。按照每輛車平均10萬元的購車成本算,新增 7000台車就耗資7億元,除此之外還有不小的運營、營銷等開支。如果要繼續擴大規模,可以推斷,一嗨在2012年存在新的融資需求。

有消息稱,Enterprise這次的投資金額達數千萬美金,但這並未得到官方證實。

Enterprise 在這種時候現金入股及戰略合作,對一嗨來說不亞於一顆定心丸。創建於1957年的Enterprise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租賃服務提供商,它旗下的三大租車 品牌合計擁有美國和加拿大三分之一強的機場汽車租賃業務。Enterprise的年營收達到140億美金,相當安飛士跟赫茲2011財年的營收總和。

未來如果資本市場持續低迷,一嗨不排除再次私募的可能。另外,章瑞平稱,一嗨的負債率在20%以下,接下來還有很大的舉債擴張空間。

引入戰略投資:保守派的惺惺相惜?

有意思的是,一年前的這個時候,神州租車宣佈與Enterprise 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開通國際租車預訂服務。記者獲悉,目前Enterprise與神州的合作已經到期。

為何Enterprise現在戰略投資的是一嗨而非神州?Enterprise以非公眾公司為由,拒絕回答,只是向本報確認,目前Enterprise跟神州租車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

Enterprise Holdings執行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官Greg Stubblefield表示,「一嗨租車是中國市場的領先者,與這樣的公司建立投資合作夥伴關係我們感到非常興奮。根據合作協議,不僅我們的客戶在中國 旅行時可以獲得一嗨高水準的服務,而且一嗨租車的客戶在全球旅行時也能享受到我們屢獲殊榮和人性化的服務。」

但從Enterprise的成長速度看,與一嗨倒有幾分相似。

Enterprise 官網公佈的財務信息顯示,從1965年到2011年,Enterprise無論是在車輛規模、營收規模、覆蓋範圍還是員工規模上都保持穩步增長。 Enterprise 認為,今天的業績正是得益於其「穩定的長線(steady long-term)」管理策略。

雖然在美國有17年的生活和工作經歷,章瑞平仍未脫去上海人慣有的一些特點,比如保守。

相比神州,一嗨的擴張速度堪稱「保守」。

神州成立於2007年9月。在截至2012年12月31日止的2009-2011財年,神州的車隊數量分別為692輛、10202輛和25845輛。據羅蘭貝格統計,目前神州車隊數量不僅位居業內第一,還相當於其它8家最大租車公司的車隊總和。

2006年,章瑞平就在上海創立了一嗨。但截至去年底,其車隊規模才達到7600台。

在 一嗨過去的融資過程中,章瑞平稱,自己也「特別保守」。幾年來,一嗨主要借助於股權融資,作為創始人的章瑞平股權也被稀釋很多,目前甚至也達不到「相對控 股」。而作為創始人的陸正耀,目前也只持有神州不到30%的股權。但不同的是,章瑞平沒有大幅舉債,他覺得,「負債比例一高的話,風險就來了」。

問題是,作為行業第二名,一嗨與第一名神州的車隊規模已經是「千與萬」的差距。一嗨要不要跟進?如果不,會不會有「被落後」的危險?

章 瑞平將國內各家租車公司比作行駛在高速路上的大小車輛,車速到底是80km/時、100km/時、150km/時還是200 km/時,他認為,一個出於個人意願,另一個取決於車輛本身,「如果是凱越,開到200 km/時就不大安全了,但如果是寶馬、保時捷,200 km/時可能沒問題,但風險也在」。

所以,一嗨還是決定每年按照自己預測的速度來擴張。章瑞平稱,從資金、管理等配套條件來講,一嗨現在的速度讓股東們感到「更穩妥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67

萬達26億美元併購AMC 火拚A股院線第一股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21/4ONDIwXzQzNzA4OQ.html

5月21日上午,大連萬達集團宣佈,以26億美元正式併購北美第二大電影院線AMC。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影院線運營商。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稱,這是一次「震驚世界的民企跨國併購」。

今年4月,萬達集團旗下的萬達電影院線和商業地產分別向深交所和上交所遞交IPO申請。目前,萬達商業地產公司的申請仍在接受初審,而萬達電影院線正在落實反饋意見中。業內分析,大手筆收購北美院線,無疑將提高萬達院線的股票發行價。

而倚靠商業地產巨鱷萬達集團,萬達電影院線在與廣州金逸影視傳媒火拚成為A股院線第一股的道路上又添加了幾分籌碼。

北美第二大電影院線AMC的所有者包括Apollo投資基金、摩根大通、貝恩資本、凱雷等在內的投資集團。過去幾年,AMC一直虧損,今年前4月才開始了盈利。目前,AMC在全美經營346家影院,擁有5028塊屏幕,其中IMAX屏幕120塊,每年觀影人次約兩億。

據外界分析,AMC的估值是15億美元。併購後,萬達集團將以26億美元價格購買AMC100%的股權和承擔其債務。併購後,萬達將再投資不低於5億美元的資金用於運營。王健林對AMC未來盈利充滿信心,不過也認為構成此次併購行為的最大的問題是AMC負債太高。

統計數據顯示,當前全國各大院線擴張已步入高潮期。截至2011年末,全國新建影院803家,新增銀幕3030塊,平均每天增加8.3塊銀幕。全年全國城市影院數量已突破2800家,銀幕總數達到9200多塊,銀幕增長率超過45%。

廣電總局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電影票房收入增加了33.3%,達到131.5億元,行業市場價值達到了172.5億元的規模。而今年中國市場的發展更為迅速。

隨著萬達商業地產的成功和中國電影產業的成長,萬達影院目前已成為亞洲銀幕數排名第一的院線,2011年它的票房收入居中國第一。

截至目前,萬達院線每年便以100塊銀幕的增速爆髮式成長。此外,萬達院線旗下幾乎所有影院都是自有資產,所有權、管理權、經營權高度統一,形成了商業地產和院線聯動的萬達模式。

此次併購,無疑將加速中國更加牢固在電影市場上的定位,萬達併購北美院線甚至讓國產片輸出跟著沾光。

在海外併購道路上,王健林認為萬達的海外併購會主要集中在文化,酒店和零售三個方面,方式將繼續採取併購和股權投資。

附:萬達影院與AMC實力對比

萬達 AMC

影院數 86家 350家

屏幕數 730塊 5028塊

2011年票房收入 17.8億元人民幣 上百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22

“夜店第一股”獲超購近千倍 毛利率超80%入會費過萬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5/57945.html
夜店也能上市?答案是肯定的。即將登陸香港資本市場的首隻夜店股Magnum Entertainment(02080,HK,以下簡稱愛夜蒲),不出意外地受到追捧。據香港媒體報導,愛夜蒲首日招股已錄得逾百億港元孖展認購(保證金認購),超購857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公司毛利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旗下現有的三家會所入會費為1.38萬港元至1.88萬港元。更吸引眼球的是,公司未來有意向內地擴展業務。

  概念獨特受熱捧

  愛夜蒲招股書還未發出,「夜店第一股」就已經受到了市場關注。據香港《明報》報導,愛夜蒲首日招股已獲得逾百億港元孖展認購,超購857倍,很可能刷新上週米格國際(01247,HK)剛創下的紀錄,並成為今年的「超購王」,公司還須加印招股書和白表 (個人投資者認購的主要方式),以應付市場的火爆需求。市場消息還指出,鄭裕彤家族的私人投資旗艦周大福集團(01929,HK)已有意認購一半發行股數,國際配售的投資者數目亦在增加。

  招股書顯示,愛夜蒲公司控股股東為61歲的葉茂林,其現任耀才證券金融(01428,HK)的主席、執行董事兼控股股東。

  愛夜蒲此次計劃發行8400萬股,其中香港公開發售部分佔10%,招股價區間為1~1.5港元,集資至多1.26億港元,本月23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

  愛夜蒲目前在蘭桂坊及周邊擁有3間夜店,包括MagnumClub、BillionClub以及BeijingClub,午夜過後為顧客提供音樂、飲品等娛樂項目。BillionClub針對年輕專業人士,BeijingClub針對中等收入專業人士,MagnumClub以豪華的裝潢針對高收入群體。

  其中,BeijingClub是蘭桂坊一帶經營歷史最悠久的會所之一,也是香港同類會所中最大的一家,總建築面積超過12000平方英呎(約合1100平方米)。而MagnumClub除了是夜生活娛樂的熱點之外,還是公司及特別活動的熱門場地。2012年,平均每月舉行三場特別活動,包括記者招待會、公司排隊、音樂錄影帶拍攝、品牌週年排隊、社交網絡活動、時裝展、發佈會、頒獎禮、電影拍攝及電影首映等。如2012年電影《喜愛夜蒲2》的記者招待會及會後派對,就在公司旗下會所舉辦。

  記者注意到,關於MagnumClub,某點評網站上有這樣的描述:「全蘭桂坊絕無僅有的升降舞台……全人手打造鑲滿過萬顆水晶的閃亮座廁。」

  酒水收入佔比近八成

  查閱招股書可知,愛夜蒲的增長可謂迅猛,2011年至2013年,公司營業額分別為6998.6萬港元、1.37億港元及1.74億港元,同比增長分別達95%及27%。

  正如投資者所料,飲品銷售是公司收入的重頭。招股書顯示,以截至2013年3月31日財年為例,公司銷售飲品及煙草產品的收入為1.35億港元,佔總收入1.74億港元的77.59%。而入場費次之,收入為2241.5萬港元,佔比12.88%,其餘收入則為衣帽間寄存、活動租金、贊助收入及小費等。

  公司稱,2011年~2013年度毛利率分別為84.0%、82.6%及81.7%。

  正是得益於這樣的超高毛利率,自各會所開業以來,MagnumClub、BeijingClub及BillionClub的回本期分別為1.1年、1.7年及0.9年。

  而支出方面,以截至2013年3月31日年度為例,向飲品供應商支付的購買金額為3252.5萬港元,物業租金及相關開支為3031.4萬港元,員工成本為3110.4萬港元,廣告及市場推廣開支為1884.6萬港元,其他經營開支如信用卡手續費、保安成本等2014.3萬港元。加上折舊、上市開支等,錄得年度除稅前溢利3409.8萬港元,而期內溢利最終為2803.4萬港元,淨利率為16.1%。

  匯業證券分析師岑智勇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雖然人工成本上升和租金上升使得公司邊際利潤下降,但估計香港鋪面租金已升至近頂峰,未來不會再大漲。而且去蘭桂坊的,往往是消費力較高的群體,較少受經濟影響。公司是香港首家上市夜店,上市後市值僅3億~4.5億港元,不難吸引投資者和投機者。

  入會費1.38萬港元起

  愛夜蒲主要的銷售手段之一,為「會籍計劃」。

  公司稱,會籍計劃可使顧客享有VIP顧客地位與多重優惠及特權,包括免費進入會所、入會或充值時附送瓶裝酒,生日時額外推廣優惠,以及優先訂台等服務。

  要加入會籍,顧客須繳納介於1.38萬港元至1.88萬港元的入會費。其實,這筆費用相當於預存款,「可用於相關會所結賬,讓顧客可將會員卡作為借記卡或預付卡使用。」

  公司稱,由於各VIP顧客均可多次參加會籍計劃,並可擁有多個會籍戶口,而公司並未收取所有VIP顧客的身份證明文件詳情,因此不能確認不同VIP顧客的特定身份及準確數目。

  但收益可以量化。2011年至2013年,各會所共收到會籍預付款項結餘為520萬港元、926萬港元及1370萬港元。而款項利用率分別為82.0%、80.8%及82.3%。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愛夜蒲的規定,自2012年12月15日起,會員預存款項屆滿期為12個月,於屆滿日期後,預存款項餘額將予 「沒收」,並確認為集團的收入。也就是說,有近20%的預付費最後並沒有提供服務。

  不僅如此,這一會籍計劃還有利於活動的宣傳。公司會「使用會籍數據庫宣傳所有三間會所的活動,並會對一間會所的會員進行交叉推廣,鼓勵其前往及加入其他會所。」

  上市後瞄準新市場

  另外,愛夜蒲還有一家Zentral會所新開業。Zentral是愛夜蒲公司近期重點打造的項目,針對飲食顧客及高收入群體,以提高公司的市場滲透率,預計將於2014年下半年投入營運。招股書顯示,公司所籌款項的50%所得款項淨額將用於Zentral的開業成本,包括裝飾、租賃及招聘員工或專業顧問。

  公司稱,這四間會所涵蓋大部分在蘭桂坊一帶尋找夜生活娛樂的本地顧客及遊客。

  不僅如此,公司還將目光放到了香港之外的市場。募資金額中,除了20%將用於市場推廣,包括用於互聯網、電視及印刷媒體刊登廣告之外,另有20%將用於研究在香港以外地區(包括內地及東南亞地區)的擴充計劃。餘下10%將撥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公司稱,上市使公司有機會籌集資金,鑑於集團於2014年在蘭桂坊開設Zentral及於香港以外地區的擴充計劃,此舉對集團尤其重要。

  雖然只有寥寥幾句,但「擴充計劃」,尤其是關於內地市場的計劃,無疑非常吸引眼球。招股書中稱,「本集團正與盛智文博士討論,探討通過蘭桂坊集團的平台擴充業務機會,例如在成都、海口及無錫等城市的潛在商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812

2014之國資改革---沙盤推演誰是上海第一股 Pune的碎片哥

http://xueqiu.com/2915442382/27651746
2014之國資改革---沙盤推演誰是上海第一股
本文不涉及具體代碼 只是給上海國資改革第一股畫一個肖像。這裡我一一推演

1.國資改革而非國企改革

國資改革和國企改革是一字之差,但是意思就完全變了。是資本成本的改革外加 企業話事權的改革。

所以大概會有兩個階段

1.Asset的差價(資產注入)

2.效率提升(管理層佔有公司資產後混合所有制 降維攻擊 股份制)

asset的差價是一次性的。比如隱蔽資產

效率提高是長期的 短看半年(@trustno1 說的 費用市值化導致的 費用下降導致利潤上升)

長期看三五年(最典型例子是04年附近的宇通MBO後的效率替身)

2.第一股是政治不是經濟。

上海20條 是模板是全國第一份成文發表的國資改革文件。

這體現上海的改革決心。

月初上海的國資委亦然走馬換將

臨陣磨槍不快也亮 用我口語化的說法是 帥哥 已經赤膊上陣鳥,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目前各地的國資改革都在盯著上海 比如上海的國企三分法已經得到各地的認同

競爭性 功能性 公益性。

這非常的中國特色 我覺得算上海的創新也是旗開得勝。接下來就看具體行動鳥。

國資改革中國資委的地位非常重要。因為涉及國資的重新定價 不出意外國資改革的方案都要國資委審批通過。

這和05年的股權分置還有差別 當時只要流通股股東同意即可。這票 必須國資委同意。

3.何為第一股的成功?

用常識猜測下。

就是 各方滿意 無非是 輿論和股民滿意 國資自己滿意。

那麼KPI是啥? 初期的應該是 國資委批准後 股價大漲。直接保值增值。

其次後期應該是兩點股價穩步上漲 然後分紅持續。

4.沙盤推演的結論

根據以上123的判斷為基礎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

A.2月底3月初會有 第一批或者第一股停牌。

類似05年股權分置改革的關進去。

因為國資改革按照現在的路徑都是集團做方案 報國資委審批

那麼草案出來到審批結束這段時間必須停牌。

B.前期漲幅大的股票應該不會是第一股或者第一批。

因為這是政治問題 不許吃相太難看。

其實

最近坊間其實傳聞很多

比如 某會話事人被老領導叫過去踢屁股。搞不定ipo回去陪老婆買理財產品算鳥。

比如 某副被11郎叫去說 怎麼不給我面子啊 2000都破鳥 破壞大好局面。。。

so這些坊間傳聞真假難辨但是都折射出一個事情 吃相不許難看

這裡的漲幅過大我心目中的尺度是一倍以上+傳聞出來後漲幅最大的。

也就是現在熱門的傳聞股最後不會是第一股或者第一批通過國資委審批的。

國資委沒必要授人以柄 漲幅大的讓他們停幾個月牌要麼要麼發回重新申報 這幾乎是必然的。(昌九事件重演幾乎必然)

這裡重點指出 這裡只討論第一股

以後的事情 漲多了吃相難看了 也不妨 只要皆大歡喜即可。輿論會放鬆跟蹤的 熱點 多了就不是熱點鳥。

C 速度會加快

年前的傳聞是三月底會有人出方案

我相信市場的熱度升溫會有反身性  熱度上身加速方案起草。誰都想搶首功一件 改革急先鋒。

第一個發表草案時政治資本哦

所以不出意外2月底3月初會有 第一支或者第一批股票被關進去 停牌。

以上就是我的沙盤推演

兩個月內見分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229

夜店第一股暴跌破發:愛夜蒲怎麼了? 莫傷

http://xueqiu.com/8988736182/28434248
(來源: 21世紀網)

     與當初招股時的風光情景對比,Magnum目前的情況略顯尷尬。

  頭頂「夜店第一股」光環的港股愛夜蒲(Magnum)在上市僅兩個月,業績隨即出現變臉。

  3月24日晚間愛夜蒲發佈盈利預警稱,預期截至2014年2月28日止11個月盈利將大幅倒退,預期於2014年3月3月31日止年度將按年錄虧損。

  公告甫出,股價近日開盤低開低走,截至發稿,報1.22港元,暴跌19.74%。

  至於業績下跌,愛夜蒲方面表示主要歸因於營業額減少,以及會所行業的競爭加劇,還有營運開支上升所致。

  與當初上市的火爆程度相比,愛夜蒲,你在這短短兩個月間發生什麼事了?

Magnum股價大跌 首發盈利預警


  繼賭場股、殯葬股之後,1月23日,香港資本市場迎來首隻夜店股——Magnum Etertainment(2080.HK,簡稱「愛夜蒲」)。

  然而,上市僅兩個月,頭頂「夜店第一股」光環的愛夜蒲就出現業績變臉,股價下挫。

  3月24日愛夜蒲晚間發佈公告稱,由於會所行業的競爭加劇,營業額將有所減少,加上營運開支包括物業租金及員工成本上升,導致盈利減少,即使不計算1760萬元的上市開支,截至2014年3月31日止年度盈利仍錄得虧損。

  雖然愛夜蒲早在招股書中預計會有1760萬元的上市開支,但並未提及會因此虧損。

  公司股價早盤低開低走,跌逾15%,截至午盤時間,公司股價跌逾17%,報1.26元/股,跌破首發招股價1.5元。

  值得注意的是,愛夜蒲上市時的安排行之一交銀國際,在1月初上市之前研究報告嚴重偏離實際情況。

  研究報告中指出,估計愛夜蒲在2014年財年的盈利為2130萬元,雖然按年倒退24%,但還不至於出現虧損局面,毛利率及純利潤仍別分高達81.2%和12.3%,同時估計愛夜蒲業績會在2015年以及2016年重拾增長。

  愛夜蒲主席葉茂林在公司上市儀式上自信滿滿表示,公司的第四家分店Zentral將會在今年6月份開幕,預計新的分店開幕後,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將由現在的12%逐步擴大,業績表現也會越來越好。

  但現實是,看來葉茂林的預計過於樂觀。安信國際證券分析師韓致立在其券商研究報告中指出,新開的Zentral店將影響現有三個會所的收入,因地點靠近、客戶也會貪新鮮,從舊店轉往新店。

  此外,韓致立還表示,香港的會所式娛樂場所消費人群增速不高,並且行業所處位置是香港酒吧集中地方,存在相當大的競爭壓力。

  公開資料顯示,愛夜蒲目前在香港有三個會所,分別為BeijingClub、MagnumClub、BillionClub,全數位於中環蘭桂坊一帶的心臟地帶,會所各有自己的品牌,針對特定顧客群,各自營造出不同但同樣高級的氣氛。

  與目前股價低位浮沉相比,愛夜蒲上市時曾瘋魔全港,招股期間的火爆程度令人咂舌。

  據港媒報導,在愛夜蒲招股期間,引來了10.4萬人申購,超購逾3500倍,9萬人空手而歸,佔申購者比例近九成。

  公開資料顯示,愛夜蒲在上市前一晚的暗盤交易(場外交易)表現不俗,最高見3.12港元/股,較招股價高出108%,其首日上市在一貨難求情況下,股價最高飆漲逾一倍,收盤仍升近90%,每手賬面賺2600元,成為一年來香港新股上市首日漲幅王。

  即使如此強勢上漲態勢,泓福證券聯席董事林嘉麒表示,由於其市值相對較小,在基金界並不受歡迎,這就直接導致有一大部分資金不會進入該股熱炒,令其未來上升動力不足。

  事實上,不少「超購王」在上市後均有「走樣」情況,其中愛夜蒲上市前的前任「超購王」米蘭站(1150),上市至今已累計發出5次盈利警告,股價亦大幅下滑,至於愛夜蒲是否會重蹈覆轍,目前不得而知。

盈利不明朗 愛夜蒲發展遭遇天花板

  愛夜蒲招股書撕開了夜店經營的一角,但同時也讓其成長潛力暴露於人前。

  根據招股書顯示,愛夜蒲的主要經營收入是靠賣洋酒賺錢,所以酩悅軒尼詩帝亞吉歐洋酒香港有限公司及匯泉國際有限公司是愛夜蒲的兩大供應商。

  眾所周知的是,娛樂場所的酒水價格要比普通超市貴好幾倍,而這也是愛夜蒲一直維持較高毛利潤的所在點,但事實上,即使酒水賣出的高價格,對於愛夜蒲來說也並非是暴利。

  據21世紀網查證公司財報得知,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底的5個月經營業績發現,愛夜蒲營業額達到7174萬港元,但是淨利潤不過746.1萬港元,淨利潤率也就10.4%,營業額雖然比2012年同期微漲2.5%,但淨利潤卻是腰斬。

  正如愛夜蒲在昨日發佈的盈利預警公告中表示,房租,人工成本已經侵蝕掉公司太多的利潤。尤其像愛夜蒲所在的中環地區,向來都是房租漲價的中間地帶。

  據21世紀網查看數據得知,房租開支在Magnum營業額的佔比從2011年的17.3%上升到22.9%。而人工漲得更快,2011年人工成本佔Magnum營業額不過 11.3%,而 2013年高達24.5%

  根據愛夜蒲招股書介紹,其業務前景很難預計,收入主要來自於飲品銷售,當中七成為烈酒及香檳銷售,但韓致立認為,香港消費人群面臨飽和,其收入增長依賴外延擴張也有一定難度,因為香港市場容量有限,外延擴張會有天花板,未來前景尚不明朗。

  此外,愛夜蒲屬於夜店時尚界,也就意味著要緊跟時尚潮流,根據現有的三家愛夜蒲會所來看,每家都有不同的風格和定位,因此,新開會所,必須要找準市場的新潮流,才能吸引到客流。

  正因如此,愛夜蒲在招股書中坦承:「愛夜蒲的持續成功部分取決於我們會所的受歡迎程度及風格體會,而消費者喜好的轉變若偏離我們會所提供的體驗,可能會對本公司的業務及經營業績產生重大不利影響。此外,公司日後的成功部分取決於其預測及應對消費者喜好及品位變化的能力,以及影響會所式娛樂行業的其他因素。」

  據瞭解,業內人士大多不看好愛夜蒲的長期走勢,根據彭博的資料顯示,包括愛夜蒲在內,全球共有8只夜店股,大部分在上市後股價表現欠佳。

  以同在亞洲上巿、新加坡的St James Holdings為例,近年股價一沉不起。其餘夜店股之中,有四隻於美國上巿,不過其股價表現均不盡如人意。

  當中Scores雖然歷史悠久,開業超過30年,不過公司在上巿後多番捲入賣淫官非,更被當局大力打壓,近年股價同樣於低位浮沉。

  要數全球第一隻上巿的夜店股,則為澳洲的Planet Platinum。不過其表現未有較其世界各地的同業優勝,同樣受當局嚴打,拖累股價表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273

中國足壇「第一股」四川力達士俱樂部要上市

http://www.iheima.com/thread-3795-1-1.html
  4月26日,也就是本週末。四川力達士俱樂部籌劃上市,並且給出了明確的時間表:4月28日開始發售原始股,6月中旬在百慕大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正式上市。一經敲鐘,那便是中國足壇「第一股」。


  據瞭解,自去年10月成立以來,力達士已投入資金過千萬元,其資金來源主要是股東投入。但為完成今年沖甲明年沖超的目標,公司董事會決定加大投入。如何吸納更多的資金來振興四川足球?俱樂部決定借鑑歐洲足球俱樂部融資方式,探索中國足球融資新路,嘗試證券融資渠道。


  目前,力達士已與天富國際資本集團簽訂了在英國證券交易所上市保薦協議,由天富國際資本集團保薦上市運作相關事宜。


  28日發售原始股,6月正式敲鐘


  自成立以來,力達士身上的「新聞」可謂不少。繼美女老總艾如吸引眼球外,上市舉動更是轟動全國。董事長艾如表示,「上市的目的是要借助國際金融平台,擴大川足影響,借鑑歐洲同行融資方式,探索中國足球融資新路,實現融資計劃,以推動力達士足球俱樂部的高速健康發展。」談及這次上市的意義,艾如認為:「足球俱樂部上市,這在中國足球史上開創了先河,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昨日,記者獲得了本次上市行動較為清晰的時間表:目前已成功建立整體海外上市架構,天富國際資本在倫敦證券交易所成功取得倫敦證券交易所授予四川力達士足球俱樂部國際上市控股公司的國際代碼(ISIN:GB00BLNMYF27)。


  4月28日,開始發售原始股,屆時會顯示在倫敦必達克股票交易平台上。預計今年6月中下旬在百慕大證券交易所創業板正式上市,並將以最短時間升板至英國倫敦交易所主板。


  中國足球「上市」歷史:
      早在2000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粵宏遠就通報購入了廣東宏遠集團公司擁有的廣東宏遠俱樂部,宏遠那個時候「上市」,被鬧得沸沸揚揚。

     01年中國足球彩票求上市。

     2011年8月北京國安謀求和中信整體上市。
   
     2013年500彩票網上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144

鄂爾多斯人暴富後不會理財:一股腦兒投入房地產 莫傷

http://xueqiu.com/8988736182/29052912
(看來雞蛋還是不能全放在一個那啥裡啊~~~)

  鄂爾多斯作為中國新型城鎮化的經濟轉型代表,其一舉一動已成為全國焦點。從深層次看,究竟什麼原因在左右它的起伏?

  鄂爾多斯東勝區委外宣辦副主任郭小軍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一針見血地指出,快速擁有財富後的鄂爾多斯人還沒有掌握駕馭財富的方法,即鄂爾多斯人還沒學會理財。

  「2000年以後, 伴隨著能源產業的發展、煤炭價格上漲使得東勝區居民很快富裕了起來。」郭小軍介紹,「所以大量資金迅速流向了來錢快的民間借貸,而民間借貸的資金又大部分流向了房地產,2009年鄂爾多斯房地產走向火爆到2012年盛極而衰,當房地產市場顯露崩盤跡象的時候,鄂爾多斯民間借貸鏈條迅速瓦解,從而進一步加劇了房地產市場的波動。」郭小軍描述的情形也是當前許多城市正可能發生的情況。

  客觀而言,富裕的鄂爾多斯人由於缺乏多種投資渠道,也沒有理性管理財富的經驗,他們只是將手中的現金一股腦兒投入房地產、投入高利貸,一定程度上,某些投資可以說是非理性的。有相當多的普通居民甚至不知道他們辛苦積攢下的錢怎麼就突然蒸發了,更將「金融危機」來了比喻成如豺狼虎豹般的攻擊。

  眼下,煤炭資源價格大幅下跌,房地產價格局部鬆動,高利貸資金斷鏈,鄂爾多斯資源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也出現了很多問題,而當地人因為手頭上的錢都壓到了房地產裡,放貸給出去的錢也要不回來,有的只是各種抵押的房產、商舖、汽車等資產,因此,鄂爾多斯人都想如何能盡快從困境中走出。

  郭小軍認為,東勝區產業結構正在調整,想改變一直以煤炭業為主的狀態,又趕上了國家的系列經濟調整,舊的產業鏈在升級、新的產業未成規模,直接導致難以吸引外來人口過來就業,外來人口不多,本地經濟復甦的速度減慢,也導致房地產去庫存難上加難。

  窮極則思變,鄂爾多斯亦在謀變。當地在努力打造新業態,據記者瞭解,近年鄂爾多斯在打造裝備製造產業集群推動轉型。此外,鄂爾多斯集團現代羊絨工業園區、酒業加工區、食品加工園區等各具特色的產業園區也在發展中。

  同時,當地政府正在推進「十萬大學生鄂爾多斯創業圓夢行動計劃」的實施和科技教育創業園「智慧谷項目」的建設,鼓勵企業轉型,利用閒置的住宅、寫字樓、廠房、商舖,重點引進科技孵化、文化創意、動漫創作等創業項目,一方面盤活存量地產,另一方面通過優惠提供場地和稅收方面的支持,吸引外地人來鄂爾多斯創業。

  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才有的創業氛圍,在這裡也呈現出當地的特色,無論是大學生創業園區裡的「小丑快遞」、還是由走西口時代遷居至此的喬家大院後人牽頭組織的「車庫咖啡」(眾籌模式)、亦或是將手上資產變現的紅火「二手車買賣」,都寄託了當地人想走出低谷的願望。

  此刻,在「中國的小香港」,「世界的小迪拜」光環徹底褪去後,鄂爾多斯政府、當地企業以及普通老百姓,都多了一份理性。人們投資更重視風險,民間借貸等高風險項目已少有人敢涉足,越來越多年輕人願意嘗試餘額寶[微博]、理財通等風險偏低的貨幣基金。

  懂得財富合理分配、資源有效增值是一個人理財觀念的成熟體現,對人所聚集的城市而言,亦是如此,長期習慣於資源主導的鄂爾多斯也在成長過程中理解政府的現代化「理財」方式,事實上,轉型路向來不易,傳統觀念和慣性所帶來的積習非一日之功可掃之,漫漫路上,需要外界更多的理解。(證券時報記者 李明珠 楊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6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