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達內科技(TEDU.US) :IT 職業培訓龍頭,改革&互聯網雙驅動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597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5-3-11 17:56 編輯

達內科技(TEDU.US) :IT 職業培訓龍頭,改革&互聯網雙驅動


投資要點
�  投資邏輯:1)中國整體學歷上升,但應屆生缺乏實踐能力,達內這種以實踐培訓為主的職業教育需求正不斷增加;2)國家政策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利好整體職業教育行業;3)IT 類人才缺口仍然很大;4)達內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快速擴展,享受規模化經濟效益;5)其他領域的職業培訓和純線上課程為達內未來增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  改革政策推動,利好職業教育:在當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育領域再次引起極大關註,最近一年內政策頻出,特別是與職業教育相關的。可以歸納為:1) 教育信息化建設 2)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渠道 3)引導更多普通本科高校向技術應用類職業高校轉型,成為本科職業教育高等學校。4)引入社會資本,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學院 5)推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證書“雙證書”制度。

�  成熟領先的 O2O 教學模式,實現經濟效益規模化:以北京作為老師的授課中心,通過遠程直播向全國教學中心實時教學。在教學質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各地區教學中心的成本大幅減少,能實現全國範圍的快速擴張,同時地區銷售能更專註於營銷推廣。

�  強大的合作關系網絡,同時為學生/企業/學校創造價值: 公司已經與 500多所大學的計算機或軟件學院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在 100 多所院校里建立了達內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並與包括北大軟件學院在內的 10 所院校共建專業。
同時,達內還與全國 4 萬家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每個月在達內全國中心舉辦近 600 場的企業雙選會,並定期組織專場招聘會,幫助學員、企業、學校解決人才匹配問題。

�  增長驅動力十足,推出非 IT 類(會計、管理、設計、營銷等)及純線上課程:過去 3 年營收平均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74%,預計會繼續建立更多學習中心和開設更多不同類型的課程,收入增長在未來 3 年預計能保持在 30-35%的水平,公司逐步發展成為綜合型職業培訓機構。

�  買入評級,目標價 15.6 美元:我們認為達內科技商業模式可靠,擁有相當大的市場潛力以及能保持高於行業平均的增速,具備較好的投資價值,給予達內科技 2015 財年 20 倍預期 PE 值,由此計算得目標價:15.6 美元,較目前股價有 49.7%的上升空間,首次給予「買入」評級。

�  催化劑:IT 人才短缺、職業教育改革、開設非 IT 類課程、線上教育。

�  風險提示:新課程未能達到預期、在線教育競爭加劇。

1、公司基本情況
1.1 公司簡介
達內科技於2001年8月由加拿大海外IT技術專業人士韓少雲在加拿大多倫多創建而成;致力於培養面向電信和金融領域的Java、C++、C#/.Net、3G/Android、3G/IOS、 PHP、嵌入式、軟件測試、UID、網絡營銷、網絡工程、會計等12大課程方向的中高端軟件人才;先後獲得美國國際數據集團IDG、集富亞洲JAFCO ASIA、美國高盛銀行的三輪投資。2014年4月3日,達內科技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IT職業教育集團。

經過13年運營,達內科技以中關村科技園區為依托,在中國30多個大城市,建立100多個職業教育中心,年培訓5萬名軟件人才;已累計為IBM、微軟、華為、阿里巴巴、百度等知名IT企業培養輸送了15萬多名中高級軟件人才。根據IDC的數據,達內科技是目前國內最大的IT職業教育機構,2013年約占IT職業培訓市場份額的8.3%。同時,達內科技非常重視與高校進行學術交流以及專業共建等方面的合作。
先後與全國500多所大學的計算機或軟件學院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在100多所院校里建立了達內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並與包括北大軟件學院在內的10所院校建立軟件工程研究生聯合培養合作。同時,達內還與全國4萬家知名企業建立合作關系,每個月在達內全國中心舉辦近600場的企業雙選會,並定期組織專場招聘會,幫助學員解決就業問題。





1.2 公司結構及核心團隊





公司管理層簡介:
韓少雲:CEO
加拿大技術移民,達內公司創始人。1995年-2002年就職於亞信公司(美國NASDAQ上市公司),先後擔任副總工程師、技術總監及高級軟件架構師,帶領開發團隊,先後完成亞信公司兩大核心產品—AIOBS計費系統和AISerBase網管系統的總設計和軟件開發,榮獲亞信技術創新獎。

季蘇海:CFO
於2013年9月加入達內科技任CFO,曾任網秦公司(NYSE:NQ) CFO,泛歐證券交(北京)董事,德意誌銀行副總裁。

孫瑩:副總裁
於2005年加入達內科技,2009年起擔任副總裁,主要負責全國範圍內的運營管理。曾任COFCO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總公司旗下海外地產公司銷售總監,集團人力資源總監;凱萊酒店人力資源總監。


1.3 公司主要業務模式
達內科技通過自主研發的智能化評測平臺TTS(Tarena Teaching System),將遠程直播教學,線下集中輔導與在線自學模塊聯系起來,實現線上線下雙模式教學。這一商業模式使達內既不同於當面授課的傳統培訓機構,也不同於一般的在線教育企業。



北京作為中心向全國實時授課。對於任意一類課程,教師在北京的一間教室給教室內所有學生上課的同時,通過遠程直播,將教學視頻在全國34個城市的105個培訓中心進行播放,給位於全國各地的其他學生進行實時授課。達內科技目前擁有95名教師,全部位於北京教學。通過這一模式,達內實現了遠高於傳統培訓機構的生師比,能夠有效地控制成本並迅速擴張。截止2013年12月,平均生師比已達到611:1,我們預計2014年生師比能上升至647:1左右的水平。

科室集中上課起到監督、交流和練習作用。雖然為遠程教學,學生仍須前往所在城市的培訓中心統一上課,上課時間為早上9點至晚上6點。同時,上課期間在全國的每一個教室都配有一至兩名助教負責輔導和監督學生;學生產生的疑問由助教收集、歸納並反饋至北京,在北京進行教學的教師可在課堂上及時做統一解答。晚上6點下課後,學員通過TTS平臺進行自學並完成作業。該平臺擁有5個核心功能,包括課程內容詳解、自我評價測試、師生互動工具、學生管理系統和在線學生論壇。所有教學資料均在這一平臺上共享,不提供紙質教材,學生可購買跨學科課程;另外,通過TTS平臺,缺課學生還可點播所缺課程。由於IT技術學習的特殊性,充分依賴電腦的遠程教學與在線平臺模式並未給學生帶來不適,反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習效率。截止2014年9月,達內科技已累計培訓超過172,000名學員;2013年學生註冊人數達46,458人,就業率超過95%。

盈利模式與傳統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相仿。達內通過招收學員,向學員收取學費,經過職業培訓以後免費輸送到用人企業而盈利。目前提供9個IT學科和3個非IT學科課程,其中JAVA和C++是學員最多且是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其課程除區分學科以外,還分為全日制就業班和周末業余班。在2013年入學的所有學員中,全日制學員占89%,非全日制學員占11%。全日制課程歷時4個月,大約1000學時,學費一般介於15,800-16,800元之間,並以每年上漲1000元的速度增長,漲幅約6%;非全日制課程一般歷時4-5個月,學費一般為15,800元,學費也會每年上漲1000元。

三種營銷渠道。達內科技主要通過搜索引擎、招聘類網廣告投放和校園推廣這3種渠道獲得新學員。搜索引擎上投放廣告將潛在客戶帶到達內網站,並通過提供咨詢服務與試聽機會發展成客戶;此渠道貢獻約50%的學員數目。第二類主要與招聘企業和用人單位合作,在招聘網站上投放廣告,將資歷不足的求職者轉換為學員;此渠道貢獻約30%的學員數目。第三類校園渠道主要是與地方院校共建課程或在大學招聘會中將能力不足的學生轉換為學員並給予學費優惠;此渠道貢獻約20%的學員數目。

2.職業教育市場潛力巨大,政策&互聯網科技雙重驅動
2.1 改革政策推動,利好職業教育
在普及基礎教育之後,中國教育體系仍然面臨著應試教育、人才供給與需求錯配、就業困難等一系列問題。發展計劃職業教育以完善當前人才培養體系已經上升至國家策略的層面。自 2005 年 10 月,國務院下發《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 “十一五”期間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和高等職業畢業生總人數分別達到 2500 萬和 1100 萬的目標;2010 年 5 月,教育部提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等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分別要達到2350 萬和 1480 萬人;2014 年 6 月,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及六部共同提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明確了 2020年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專科層次教育在校生和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分別要達到2350 萬人、1480 萬人和 3.5 億人次;在 2014 年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分別強調了加速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並做出了重要的指示,強調,“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陳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
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





職業教育相關的改革方向主要歸納為以下幾點:
1)  加速教育信息化建設,推行教育資源數字化和平臺化,通過互聯網科技促進師生間互動以及增加終身教育渠道。
2)  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渠道,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和多渠道的學習規劃路線
3)  引導更多普通本科高校向技術應用類職業高校轉型,成為本科職業教育高等學校。
4)  引入社會資本,發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職業學院,讓用人企業更多的參與學校的課程設計、實習安排以及業內人士講解等。
5)  推行學歷證書和職業證書“雙證書”制度,讓技術證書和職業證書等非學歷教育被市場接受,切實反應畢業生於某方面的能力。


2.2 職業教育潛力巨大,行業集中度不高
職業教育是一個很寬的市場,涉及許多細分領域。根據教育目的分可以初略的分為學歷職業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其中學歷職業教育一般指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等有畢業證書的,非學歷教育範圍比較廣,其中包括語言培訓、專業技能培訓、專業考試培訓、企業培訓、創業培訓、興趣培訓等。同時各個細分領域還可以根據初級、中級、高級以及從業資格等進行層次劃分。



職業教育市場預計可達萬億級的規模。根據規劃的 2020 年目標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 2350 萬人、專科層次教育在校生 1480 萬人和從業人員繼續教育 3.5 億人次,結合 2013 年中等職業教育生均財政費用支出 8000 元, 並延伸至假設高等職業教育生均費用與之相等, 保守的假設年複合 15%增長率,學歷類職業教育規模已經達到 7000 萬億人民幣的規模。同時,我們認為在“雙證書”和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職業教育的政策推動下,非學歷類的職業培訓(如規劃提到的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和其他培訓)的增長速度會更快,由此得出整體職業市場規模會是是萬億級別以上的。

高學歷平民化加劇就業競爭,職業教育向高端市場和企業培訓發展。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我國的高等教育跟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特別是近年高校擴招的影響下,本科生和研究生呈現出飛躍式的增長。從毛入學率來看,高中毛入學率從 1992年的29%增長至2013年的86%,高等教育從1992年的3.5%增長至2013年的34.5%。從高等學院(專科、本科、研究生、網絡專科)在校生人數的持續增長來看,預計未來幾年內高等教育的應屆生會繼續上升,加劇就業市場的競爭壓力,迫使更多的學生尋求更高的學歷或者培訓拿更多的證書以提升自身競爭力。目前,全國各類型培訓機構超過 10 萬家,各類職業培訓證書也超過 1000 種。

中等職業教育的在校生、招生數和畢業生都在 2012 年達到頂峰後有所下降,這一定程度上反應了職業教育也跟隨著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逐步向高端市場上移。另一方面,這與目前的人口和人才結構有關。計劃生育實施後對勞動力減少的效應已經開始體現出來,新增勞動力在 2012 年首次出現下降,而平均學歷在高校擴招後有了飛躍式的上升;就是說,用人需求最大的中低級勞動市場新增勞動力減少較大,而需求較少的高學歷人才快速上升。以至於本科生初次就業率在最近 3 年逐年下滑,高學歷的需要通過職業培訓提高競爭力;低學歷的由於勞動力供應稀缺可以直接上崗,由企業統一安排培訓。





2.3 互聯網科技促進職業教育發展
互聯網科技的出現對於各行各業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線教育也跟隨著步伐快速增長。我們預測未來 3 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保持 20%左右的年複合增速,2017年預計市場規模達到 1733.9 億人民幣,用戶規模增速在 16%左右,預計 2017 年用戶數將達到 1.2 億人。高等教育的市場規模雖然高於職業教育,但是整體占比是有所下滑的,而且造成這分布情況很大原因是由於目前大部分在線課程都是免費的形式,而學歷在線教育則必須付費才能拿到相應證書。我們認為從用戶參加課程占比情況更能反映未來的趨勢,職業教育是目前占比最高的。職業教育天然適合線上模式,因為以成人為主的服務對象有較高的自制能力、更主動的學習意願和足夠的消費能力。預計未來在線職業教育的增速會繼續高於整體行業水平。



3.IT 類培訓市場概括
IT 領域持續更新換代,人才缺口驅動 IT 類培訓持續快速發展。IT 領域一直保持著高速的發展,不同的時代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科技巨頭,例如,PC 時代的微軟、甲骨文、IMB 等,然後是中國也參與其中的互聯網時代出現了 Google、Facebook、百度、騰訊、阿里等巨頭,之後就是當下所說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雲計算、物聯網等一系列的新的發展方向。科技持續進步著,對於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中國電子產業信息統計數據顯示,軟件類研發費用、整體行業收入、企業數量、從業人員和研發人員在過去 6 年內複合增長率都在雙位數。

2013 年軟件從業人員和研發人員分別達到 180 萬人,同比分別增長 12.3%和 2.2%,但是增長速度仍然落後於同年收入增長的 25%和研發費用增長的 19%。我們相信IT 類人才的缺口仍會持續,並有可能在互聯網和物聯網爆發式發展的環境下進一步擴大。IT 類培訓機構將會受益於整個行業的高速發展,提升應屆生的實踐能力,幫助非專業人員進入 IT 行業,以及保持從業人員知識的時效性。根據 IDC 數據,2013 年我國 IT 職業培訓市場規模為 76.95 億元,占整體教育市場的 11.4%,預計2017 年 IT 職業培訓市場規模將達到 120 億元。

IT 培訓行業集中度不高,利於龍頭企業搶占市場。培訓市場的進入門檻比較低,各種 IT 類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以滿足市場的需求,但是大部分的 IT 類培訓機構仍然是傳統的線下模式,以地方性為主,規模相對比較小。全國範圍內的連鎖品牌仍在逐步形成當中,達內科技和北大青鳥是走得比較靠前的兩家 IT 培訓機構,不過市場份額都小於 10%。借鑒英語培訓領域的發展歷史,我們預計未來IT 職業培訓市場也會逐步集中,龍頭企業利用品牌效應和資金優勢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4.公司核心競爭力
4.1 成熟的 O2O 商業模式,經濟效益規模化  
在線教育自 2013 年開始快速發展,時至今日很多商業模式仍處於探索性階段,實現盈利的企業並不多,特別是純線上的平臺資源類網站和學習應用提供商,普遍以免費為主來吸引更多的流量,但是最終的變現模式仍不確定。相比之下,達內科技的 020 模式自 2006 年開始推廣,已經經歷了 6 年的考驗和改良,被市場證實是可行的。以北京作為老師的授課中心,保證了各地的教學質量與首都一致;通過遠程直播提高師升比例,大大的節約了各地教學中心師資成本,更多的資源可以用於北京招聘行業內頂級培訓人員作為講師。在師資水平和平均薪酬上,達內科技有著絕對領先的地位,我們認為主要講師被挖角的概率不高,相反公司憑借著遠高於市場的薪酬在搶奪優質師資方面有一定優勢。另一方面,各地區只需要專註於教學中心的運作和地區營銷工作,營銷和運營上能根據各地區的不同特點做出調整,更好的提高整體銷售投入的回報率及運營效率。達內的 O2O 模式打破了地區師資缺乏和參差不齊的擴張瓶頸,同時減少了各地的師資運營成本,短時間內能快速的在全國範圍擴張。隨著教學中心的持續上升,規模化的經濟效益將會更加突出。

4.2 全產業鏈服務於學生/企業/學校
達內科技在整個學習培訓過程中同時服務於學生、企業、學校,同時為多方創造價值。

學生方面,公司在學生學習前向有資金困難的學生提供“先就業後付款”和其他與金融機構合作的資金服務。“先就業後付款”主要是針對大學在校生的服務,由達內科技承擔信貸風險,占總註冊學生數 10%左右。另外 40-50%的學生會選擇貸款,主要是與北銀消費金融公司、宜信消費貸款公司以及中國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達內科技並不承擔相應的違約風險,學費會全額從貸款方獲得。剩下的 40%左右學生會一次性付清。在學習過程中,達內科技通過提供項目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還會開展一些企業講座學生加深對行業的實際性認識。在畢業後,公司為學生提供專門的就業咨詢服務,通過公司自身的關系網絡幫助其尋找適合的工作。2014 年,達內科學生畢業後 4 個月內的就業率超過 95%。

企業方面,達內科技除了能提供常規課程畢業的 IT 類人以外,還可以為企業提供訂制班,根據企業的需求個性化設計課程內容,進一步縮短畢業生與完全適應工作間的過度期。另外為企業提供的附加服務還包括:代理招聘、企業內部培訓、人才推薦、獵頭等。

學校方面,達內科技通過建設實訓基地以及共建專業的形式與多家高校合作,有效的提高在校生的實踐能力以及應屆生的就業率。同時,此類合作將會幫助部分高校向職業化高等學校的轉型,符合 2014 年下發《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的發展趨勢。

4.3 開拓新課程,加速營收增長
提高 IT 類培訓覆蓋面。達內科技在維持原有強項 Java 課程的情況下,逐年推出新的課程以滿足 IT 業持續更新的用人需求。在 2010 年前,公司首先把課程延伸至其他傳統 PC 端的軟件課程,例如推出 Net、C++、PHP 等;之後隨著智能手機的發展,公司於 2011 和 2012 年相繼推出了 Android 和 iOS 的課程;然後開始開拓如數碼藝術和網絡營銷等泛 IT 類的課程。新開設的課程表現良好,公司的收入來源也變得更多元化了。我們相信達內科技憑借著與眾多 IT 企業的緊密合作,能夠及時的根據行業的發展趨勢和用人需求作出調整,不斷推出新的課程,預計未來IT 課程的覆蓋面將會更全更廣。

開拓非 IT 類課程,轉型綜合型培訓機構。公司在 2014 年把 IT 課程的模式應用在職業會計培訓領域,第一期的全日制和周末班都表現良好,在推出的 1 個月內報名人數均達到開課要求。預計在 2015 年將會在新的和原有的學習中心加速推出會計課程。假設會計課程能夠取得成功,未來有望推出更多其他類型的課程,幫助公司發展成為綜合性的培訓機構。利用現有的 4 萬多家企業的關系網絡,達內可以進一步加深與用人單位的合作,提供一站式的服務,輸送各類人才。

潛在的純線上教育類課程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間。達內科技的 TTS 平臺和遠程直播技術都是經過多年的研發和持續更新,目前技術方面是處於行業的領先地位。借助原有的技術,公司計劃推出面向在職的人群以及之前從達內畢業的學生的純線上教育平臺,會挑選一些達內現有的適合在職人群的課程放上平臺,包括 IT 類和非 IT 類課程。收費模式暫定是 70%的課程收費,30%的免費,按課時收費和會員年費的模式都會考慮采用。


4.4 聯合推出國際化證書
“證書”在中國社會生活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各類學歷證書和文憑深受學生追捧,被認為是獲得就業機會、較高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等的敲門磚。在校期間,很多學生們都開始考取各類的證書。達內科技通過與不同的世界 IT 巨頭合作,學生在完成課程和相應考試後能獲得相應細分領域的證書,例如與 Adobe 合作的 UI 設計師證書、與百度合作的網絡營銷證書、CompTIA 合作的網絡工程師證書等。此類合作正好符合了當前大部分學生對於證書的追求:認可度高並具有國際化性質。

5.公司財務分析及盈利預測
5.1 公司財務分析
營收:公司近年來收入保持高速增長,過去 4 年平均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74%,主要得益新增的學習中心和學生人數,同時每門課程每年大概增加 1000 塊,對收入增長也有一定貢獻。我們預計公司會繼續開設新的學習中心以滿足對 IT 及其他類型職業教育的需求,特別是布局 2、3、4 線城市;預計收入增長在未來 3 年能能保持在 30-35%的年複合增長率。每門課程每年學費增長 1000 元左右,對收入增長有一定貢獻,預計未來加價幅度會保持 1000 元的水平。

毛利率:隨著營收的增加,經濟規模化效益也體現在毛利率的上升當中。我們認為長遠的毛利率能達到 75%左右,因為新的學習中心仍然在持續開業當中,毛利率的增長不會太快,但是會逐步上升。




5.2 公司盈利預測及估值
核心假設:
1.  課程價格:目前 12 門課程的價格在 15800-16800 之間,大部分課程靠近高位的價格,每年春節過後的學期會有一輪漲價,漲幅 6%-7%之間。同時,課程分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占比預計保持現有的 90%和 10%的水平。

2.  新建學習中心:根據公司規劃,2015 年會加速布局 2、3、線城市和非 IT類課程,新增學習中心預計 30-35 家之間,2016 年預計會所放緩至 20 家左右。新的學習中心預計需要半年才能達到盈虧平衡,平均 1 年能達到成熟穩定階段,使用率 70%以上。前期平均每個中心投入 100 萬人民幣左右,平均每個中心 5 間科室,每個科室配備 1-2 個助教,運營費用每季度
160-200 萬之間。

3.  新開課程:IT 類和非 IT 類課程會持續更新,更多的是滿足不同時期和人群的需求。新課程帶來的收入增長會有部分被現有課程熱度減少所抵。

4.  推廣費用:保持現有的 3 渠道,但是搜索引擎及招聘類網站投入占比會上升,校園渠道推廣費用下降。整體費用保持穩中有降,保持在 15-20%。

盈利預測及估值:綜上,我們預計公司整體收入增速將會領先於行業水平,IT 類培訓市場份額預計會從 2013 年 8.3%逐年上升,到 2017 年有望接近接近 20%的水平。我們保守預計 2015、2016 和 2017 財年營業收入分別為 1.91、2.54、3.22 億美元,同比增長 40%、35%和 25%。毛利率在教學中心增加、師生比上升和總體營收規模上升的帶動下會有所提升,預計公司 2015、2016 和 2017 財年毛利率為71%、72%、73%。凈利潤也會隨之上升,預計分別為 3962、5709、8219 萬美元,同比增長 64.32%、44.07%、43.97%,對應  P/E 分別 13x、9x、6x。我們認為達內科技在 IT 培訓類擁有龍頭地位,增速高於同行的其他教育機構,估值應該給予一定溢價。我們給予目標價 15.6 美元,對應 2015 財年 20 倍 PE。  (來自興證香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53

羊年投資全局九問 & 牛股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08

羊年投資全局九問 & 牛股
作者:格隆匯 陳建宇

編者按:“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有一定高度,才能夠俯視。這是多數格隆匯核心會員秉承的原則——陳建宇就是其中出類拔萃的一個。他做投資,幾乎從不糾結細枝末節,而是在山巔俯視,做大格局,做大趨勢。所以他很少出手,他的文章也不多,但每次出手幾乎都是滿載而歸,每篇文章也都洛陽紙貴(如《2015年最大的投資機會:不是股票,不是債券,而是石油》、《一個經歷5輪牛熊的股市老兵:3600點後何去何從》等)。


他是格隆見過的,少數能具備“運籌帷帳中,決勝千里外”的張良型帥才。


所以,他的文章,請一定認真讀(如果不是因為格隆匯,他的這些真知灼見,是不會這麽輕易示人的)!!





羊年投資全局九問 & 牛股
格隆匯:陳建宇


一、歐美股市是否羊年見頂?


納斯達克的5042點
標普五百的2119點
英國富時一百的7065點


這三個重要指數是自20093月金融危機世紀大底至今6年牛市的最高點,後兩者同時也是歷史最高點。


蘋果7299億美元市值,pe19;谷歌pe27;微軟pe16;強生pe21;沃爾瑪pe16,這些巨頭沒有一個便宜的,美股作為全球股市的領頭羊是否已意興闌珊心生倦意?還能再創新高嗎?如果創新高,還有多少空間?


如果是六年大頂,將調整多長時間,多大空間?蘋果這麽巨大的市值會遭受華為、小米的嚴峻挑戰嗎?羊年會有股市黑天鵝嗎?
這是羊年終極之問!


二、險資出海,勝算如何?


331日有關部門宣布,適當拓寬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範圍,由香港市場擴展至45個國家或地區金融市場


在歐美股市歷史最高點放保險資金出海,而不是2008年底去抄底,會否重蹈2007出海的QDII覆轍?


三、原油拐點何在?


原油的最底部,其拐點猶如“芝麻芝麻快開門吧”,找到這個拐點就找到了整個期貨市場的命門作為期貨之王,原油的走勢影響全世界的能源、經濟、政治、軍事格局。


布油50美元、美油44美元,是羊年低點嗎?如果不是,低點何在?如果反轉向上,目標多少?


四、羊年A股下半場向上還是向下?
羊年下半場是複制2007牛市格局還是拷貝2010見頂回落?


這是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


如果延續牛市,要加倉做多。


如果見頂回落,要減倉甚至擇機做空。


A股新增賬戶數、賬戶活躍度、新基金發行熱度都表明散戶源源不斷還在進場,爭搶最後一棒。


從成交額來說,本次A股牛市的主板已經超過2007年兩倍以上,中小板20倍以上,創業板指則是2007年還沒出現的新品種。


如此巨大的成交量意味著巨大的財富轉移,而且一定是散戶資金向大戶轉移


2008年熊市讓無數家庭財富流失,羊年下半場不管是先上後下還是直接下,其結局一定是以暴跌收場,猶以創業板、券商股、基建股為甚


當樂視網、恒生電子的市值與五糧液、青島海爾、雙匯發展、恒瑞醫藥旗鼓相當的時候,你就會理解什麽叫郁金香狂潮。


五、本輪A股的三個泡沫指標何時見頂?

1、新開戶數
A股指數與新開戶數大體正相關。2007年新開戶數頂峰出現在5月:560萬戶


目前新開戶數還沒有創出歷史新高


2、新基金發行熱度
2007年頂部還是有差距,新基金也沒有2007年發行需要抽簽、老基金關閉申購的情況。這些跡象說明,散戶還在進場,鳥雀還在飛進竹篩。
3、有人說,私募教父趙丹陽撤退了還能漲2000點,現在他還在買,還早著呢?




六、為什麽提示風險?


經歷過5次熊市,見過很多散戶虧得一塌糊塗悲痛欲絕,我是真心不希望這輪牛市之後,新股民重蹈覆轍。


股民的大面積虧損造成家庭矛盾、社會矛盾,破壞和諧社會,阻礙中國夢的實現。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說:“A股有點像狼羊遊戲,一輪快牛,狼餵飽了,羊吃少了,又得等下一代羊慢慢長大。所以A股總是牛短熊長


對此,我非常認同。我現在可以肯定的是:愚人節之後進場的投資者到下一個愚人節會有80%的虧損概率!


我不知道這些沖進股市的新股民是誰,但他們都是我們的骨肉同胞,我們的兄弟姐妹。股市的利潤不應該建立在別人的虧損與痛苦之上,而應該建立在企業盈利、股東分紅基礎上。


我希望看到的是大股東、風投、基金、散戶共同分享企業成長的成果,實現共同富裕。


大家賺才是真的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七、醫藥消費股能否成為避風港?


恒瑞醫藥、中牧股份、承德露露、五糧液、法拉電子、嘉實元和等優質股能否在大盤見頂後成為避風港?還是隨大盤回調?這些股能穿越熊市成為羊年牛股嗎?


【散戶避風港:嘉實元和】


嘉實元和505888基金規模100億元,其中50億元投到中國石化銷售公司,另外50億元投向債券。


【中國石化銷售公司】:


中國石化混改旗艦。混改前由中國石化全資擁有,主要資產是旗下各省分公司及3萬多座加油站、便利店,20131.5萬億銷售額,260億凈利潤,644億凈資產。年銷售約1.8億噸成品油,便利店收入約150億元。


這個公司占據中國石化近半江山。


銷售公司改制時作價2500億元,這個估值對應20139.6倍市盈率,3.88倍市凈率,40%的凈資產收益率(這個roe亮瞎眼,招行18%,茅臺22%,騰訊30%,創業板三明星則是樂視網12%,華誼兄弟18%,藍思科技16%,難怪都在搶著開加油站,兩年半就回本的買賣!)


中國石化剔除銷售公司余下資產的roe8%,40vs8%,中國石化將最優質的資產拿出來混改了!


銷售公司引入嘉實基金、騰訊、中國人壽、中金前海等25家投資機構,1071億元認購29.99%股份,增發後相當於pe13pb2.15roe15%,考慮到銷售公司凈資產從644億飛漲到1715億,增長166%,新投產項目的利潤將提高ROE


2014923日嘉實元和以1+0.005元認購手續費發行,中簽率55%,認購起點10萬元。2015316日上市後高開低走,目前每股價格0.99元而凈值1.015元。0.99買進,相當於節約半年時間+節約2%的成本。


理論上,1元左右的價格就是不花錢拿到了騰訊、人壽等大佬參加銷售公司混改的門票,也相當於提前埋伏銷售公司未來ipo的原始股。


該基金為封閉式,有5年交易時間。


基金上漲的動力:


  • 中國石化銷售公司ipo帶來的基金價格上漲,漲幅不確定


2.基金投資債券的債息+銷售公司分紅導致基金凈值增長與分紅,這一塊大致在每年5%左右,5年有大約25%的分紅


3.二級市場以騰訊入股銷售公司定位互聯網+題材而大肆炒作;銷售公司因為新開加油站、便利店、修車、廣告等業務增長而增長
基金下跌的可能:


由於牛市的資金風險偏好,股民可能持續賣出低風險的嘉實元和而追漲股票,導致嘉實元和長期折價。


這種情況在2007年的國債、企業債大面積發生,當時部分年息7%的老國債跌破80元。


此外,如果遇到熊市,銷售公司ipo遇阻或股價不理想,也影響嘉實元和的股價。


505888長線必漲的10個理由】


  • 銷售公司是央企混改第一槍,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2.騰訊等入股將切實提高銷售公司運營效率,提升業績;銷售公司因為騰訊參與經營而具備互聯網+題材


3.全國十幾萬座加油站,銷售公司僅3萬座,還有很大發展空間,以一座加油站1000萬元計,3萬座加油站價值3000億,目前嚴重低估。


4.銷售公司ipo價格預計比嘉實等入股價高20%以上,嘉實元和坐享其成


5.原油價格下跌利好中國石化以及銷售公司


6.以銷售公司的質地和市值規模,很可能進入恒生國企指數或恒指


7.由於銷售公司業績超級穩定而香港利率很低,市場很可能長期給25倍左右市盈率,類似港股的中華煤氣


8.5%的利息相當於理財,墊底不怕跌


9.要賺三波利潤:
——ipo預期炒作
——ipo成功
——進入國企指數


10. 嘉實元和作為封閉式基金當股票炒,可以折價也可以溢價,尤其ipo炒朦朧時可能瘋狂,100億市值算小盤股,相當於10億股的股票10元錢,往上漲不困難


建議:1元附近逢低分批買進,越跌越買,絕不止損,長線持有,直到銷售公司ipo


八、羊年見頂是M頭還是三重頂?


已經有很多的段子憧憬萬點論,也有很多的大佬準備開啟十年牛市。


但這都不是羊年的事。羊年股市首要的工作是抓緊時間再吃點草,然後及時開溜。羊年戰略不是進攻而是防禦


羊年的大機會,或許是留給頂部做空者的


九、港股的小盤股是階段上漲還是歷史性機會?


由於公募基金可以通過港股通買港股、開放保險資金買香港創業板,港股的小盤股應聲大漲,遍地開花。


我們回顧一下段永平的兩個經典案例:


納斯達克崩盤後,網易的股價從4美元跌到0.8美元附近,但網易賬戶擁有每股現金2美元。段永平滿倉+借款一百多萬美元買進,8年後股價最高見147美元,段永平獲利1億美元


UHAL2001年的22美元跌到20033.5美元附近(一年多時間在2.557美元之間波動),但公司每股凈資產50美元。段永平買入350萬美元,三年後股價最高見106美元,段永平獲利8000萬美元。(該股最新漲到326美元)


這樣的投資機會,港股也有!


保華集團擁有南通港、宜昌港等優質股權,旗下土地22049畝,2001年至今的14年中有12年現金分紅,累積現金分紅總額22億港幣,分紅力度與A股的老牌分紅藍籌股佛山照明、新興鑄管、法拉電子相當。


公司凈資產48億港幣,市值7.3億港幣,僅相當於一個殼價,市凈率0.15、現金分紅率6%在A股罕見。


A股港口公司的市值分別是


南京港 42
重慶港 72
珠海港 88
連雲港132


而保華集團擁有南通港45%、宜昌港51%、江陰集裝箱港40%、嘉興港90%,都是第一大股東。


如果南通港、宜昌港分拆上市,或者將小洋口17250畝土地及其上的高爾夫球場、酒店以15億人民幣左右的價格賣出並現金分紅,是股價催化劑。


保華集團現金分紅最多的三次:
2004 4.2
200610
2007 3.8


三次都是出售資產或股權後現金分紅。


實際控制人陳國強是資本運作高手,兩年多前將保華集團的子公司保華建業讓澳門賭博公司路易十三借殼,保華建業股價大漲5倍。保華集團手中還持有1億元的路易十三!


首長四方,每股凈資產0.76元,股價僅0.44元,總市值僅僅5億港幣,而它旗下還有一家優質上市公司環球數碼,環球數碼一棟寫字樓就值20億元!首長四方、環球數碼太便宜了!


類似這樣的低估股票,港股很多。只要排除千股,找準業績優良、資產過硬、很少圈錢、經常分紅、不玩拆股並股遊戲的低估股,組成一個組合,分散投資,一定會有收獲。部分折價大的H股比如金隅股份、部分低估的A股如嘉實元和等也可以加入組合。


【定增項目】


某設計公司,每年凈利潤過千萬,擁有建築工程設計、風景園林設計兩個甲級資質,創辦人為同濟大學博士。


公司希望向上市房地產、建築工程、園林公司通過定增方式出售,PE12左右。


【二甲醫院出售】


江蘇某地級市在建二甲醫院占地25畝,辦公樓8041平已建成六層框架,49661平門診樓已出正負零,可出售,或定增


【作者微信:49359021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848

BUY in may & GO away:5月是港A股最後及最佳的上車機會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447

本帖最後由 鹿愚 於 2015-5-9 09:13 編輯

BUY in may & GO away:5月是港A股最後及最佳的上車機會
格隆匯評論



“Sell in May”很扯

5月調整如期而至,港股如是,A股亦如是。

很多人在慶幸自己遵循了“sell in May”的歷史經驗並及時離場了——但我相信,不需要太長時間,你就會發現這種缺乏大局觀的短線小聰明會讓你面臨怎樣的踏空尷尬。

廢話少說。先破除“sell in May”的迷信。最近看到很多關於sell in may(5月賣出)的文章,我只能說圖樣圖森破!投資如果真有這麽簡單,那麽任何一個認識SELL & IN & MAY這三個單詞的小學生,都能成為投資高手了。Sell in may就是一句以訛傳訛的戲語,你還真把這個當回事?

“Sell in May and go away”是華爾街的舶來品,其原因就是美國人民夏天都出去休假了。事實上數據顯示,九月份才是歷史上美國股票表現最差的一個月。從1950年以來,道瓊斯指數在9月份平均下跌1.1%。如果說打提前量的話,那最多也就是sell in Aug吧。壓根就不關5月什麽事。

“sell in May”在香港更扯。廢話少說,直接上數據:


上圖是過去近50年的數據。從長期來看,明顯5月漲跌是五五開的,甚至漲的還略多一點。哪怕是近25年來看,也是上漲略勝一籌!

回歸以來17年,5漲12跌,這大概就是sell in may深入人心的原因吧。但仔細追溯過往17年,共204個月的恒指,就不難發現5月蒙冤:97年回歸以後,短短17年咱們遇到了許多百年一見的事件——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0年納指科網股泡沫,08年次貸危機,10-13年歐債危機,滿滿的全是危機啊(見下圖)。


在這些事件的影響下,港股跌的何止是5月,而是全年啊!那里是Sell in May啊,簡直就是Sell in every year啊!

上圖清晰可見,剔除這些奇奇怪怪的各種危機,5月漲跌也是對半開的。更為重要的是,牛市里面的5月表現都十分亮眼。你問現在是什麽時候?現在不正是牛市嗎,特別是港股的牛市才剛開始啊!

buy in may(5月買入),and go away(享受詩和遠方)

既然sell in may如此不靠譜,那麽buy in may靠譜嗎?

是的,不僅靠譜,而且5月極可能是本輪港股大牛市最後、最好的上車時候。如果拉下了,你再獲得一個牛市位置,可能需要付出超高成本。

WHY buy?

這個貌似不用展開了:如果你確認這是一波過去十年沒有出現過、未來十年也極可能不會出現的超級大牛市,那需要做的唯一動作當然是buy and hold。

格隆匯對本輪港股為何是超級大牛市有連篇累牘的深入分析:有全球主要股市叠創新高,港股估值優勢凸顯的原因;有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戰略轉型,資本輸出的原因;有人民幣國際化,香港內地融合的原因……,等等,不易而足。

在此,我只是簡單重複一下格隆匯曾經的兩篇經典文章的標題:

1、旗幟鮮明做多港A股(2015年3月25日)

2、關於港股未來的大膽猜想(2015年4月12日)


Why May——資金角度的解釋

四月港股疾風暴雨的上漲,讓很多資金的目光盯向了港股:這里有很多戰略看懂了並堅定做多的的資金,但也有不少騎墻的機會主義資金。所以一旦行情休整,就會出現逃跑的身影和懷疑的聲音:這是一波大牛市嗎?

我們先看看資金流向。

之所以資金最優說服力,是因為資金有三個特點:
1、資金做所有事情,只為逐利;
2、資金是聰明的,它天生知道該往哪里去;
3、資金從不撒謊的!

先看內資。

很多人以為內資機會主義成分居多,其實不然:更了解國內政策與脈搏跳動的內地“聰明”錢,在過去5個月一直在源源不斷流入港股,在4月達到一個高潮。


上圖是滬港通資金流向的情況。很清楚:滬股通有進有出,還是非常正常的。港股通則顯得有些詭異了,資金流入整體呈上升趨勢,而最為詭異的就是自從港股通去年11月推出以來,資金幾乎一直都處在正流入的狀態,有且僅有一次的流出是2月4號,金額只有區區900萬,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這說明南下資金的忠誠度極高,額度大小暫且不論,但是執行策略都是盡可能的買進,少量賣出,極大的暗示了對後市的樂觀情緒。

目前資金南下的渠道除滬港通以外還有QDII,但QDII額度非常有限,在資金南下的熱潮中已迅速被使用。截至4月23日,暫停申購的QDII基金有20只,暫停大額申購的QDII基金有6只。因外管局目前的外匯額度已經用盡,申請新的QDII額度需要先由外管局上報國務院批準後再下發,可能需要一兩個月的時間,所以有些QDII基金正在申請滬港通業務資格。

除了上面這些明面上的資金,還有巨量的從地下錢莊流向香港的資金,這部分資金不方便統計,但據我所知,地下錢莊最近常常出現兌無可兌的情形。

種種跡象都充分說明了:
1、港股4月“迅雷不及掩耳盜鈴”的行情,只是一個預演。港股現在仍處在埋伏階段,遠未到收割的時候。
2、諸多國內更接地氣,更掌握政府政策動向的先知先覺資金,是只買進不賣出!

看完內資咱們再來看看外資。外資的這一輪經歷了一些相對曲折的變化,由看不懂,甩貨,到迅速糾正錯誤,搶貨,其殺入也可謂是洶湧澎湃。


由於外資持續湧入,美元港幣匯率近期保持在7.75的強制兌換保證關口附近,導致香港金管局自4月9日以來已經註資約715億港幣,以遏制港元強勢,節奏和力度遠超2008年以來的4次註資大潮。要知道這個註資是基礎貨幣,只是用於遏制港元強勢,實際流入的資金必定是遠超這個數字的。

你可能會擔心這些熱錢的忠誠度,其實大可放心。資金是逐利的,特別像外資這些無利不起早的本性。美國一季度實際GDP年化季環比初值0.2%,大幅低於預期的1%和前值2.2%,而4月份美聯儲的議息會議也聲明承認經濟疲軟,這令短期內美國加息的預期降低,資金不急於回流美國。近期美元指數走低也印證了這一情況。昨天美聯儲主席耶倫又喊了話,說美股估值現在已經十分高了。

放眼全球,港股可能是最後一塊估值窪地,熱錢的流入可以說是一種必然選擇。所以,你萬萬不要把大摩、德銀等近期看空A股、港股的言論當回事:發表這種言論,除了他們天生的那種自以為是的高傲,更多的是策略分析師不接地氣的瞎掰——市場一旦開始上漲,他們會迅速忘記前面的說法——唱多做空,唱空做多,他們經常這麽幹。

事實上,外資進來不是當雷鋒支援中國建設的,他們是來賺錢的。根據金管局註資時間分析,外資這筆增量熱錢是從4月9日開始流入的,這時恒指是27000點,今天5月8號,恒指是27577點。這麽大一筆錢要走,交易成本是極高的,500點的空間,都不夠他們轉個身的。

如果哪天港匯大幅、持續走軟,也許他們真的在撤。但至少目前看(見下圖:過去三個月港匯走勢圖),他們是很安靜潛伏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上。


港匯走勢圖:很明顯指數一直盤桓在7.75強制兌換保證關口附近,完全看不到外資撤離的跡象。

中資,內資,外資,散資,遊資,閑資,險資,哪怕是小資,各種資都囤積在港股,他們幾乎單向流動,義無反顧潛伏下來,只是來看風景,打醬油的?

當然不是。

Why May——政改角度的解釋

為何說5月是港A股最後、最好的上車時候,還有一個最關鍵,也是絕大多數人忽略,絕大多數人沒看懂的一件事:香港普選投票的時間安排。

香港政改(普選投票)角力,被很多人視為是香港股市高懸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也是很多人選擇5月離場觀望的原因,也是5月初不少優秀的港A股出現調整的原因——這種簡單粗糙的理解,是典型的政治幼稚病,而得出的結論也必定南轅北轍——但也為聰明錢提供了絕佳的再次進場時機。

很多人註意到了政改,但很多人沒有註意到官方對政改投票時間的說法:幾乎所有官媒4月以來對政改投票時間的表述都是——投票表決將在六、七月份舉行。

你有沒有覺得聽起來有點不大順耳?政改立法會表決這麽一個嚴肅的政治大事,竟然不是一個確定的時間?現在都5月了啊

我的理解:政府不打無把握之戰!目前反對派剛好掌握1/3強的選票,而表決通過恰好需要超過2/3的贊成票。我相信臺面下的說服工作、利益博弈正熱火朝天。一旦哪天政府宣布確定的投票日期,就基本說明利益博弈、臺下說服工作順利完成,我們已經完全無需等待投票那一天以及投票結果。

那個時候,你覺得你還來得及去追那些必定“暴跳如雷”的港A股?

至於很多人擔心政改投票結果會有不確定性,那實在是太低估中央政府的實力了。可以大概率推測的是:政改方案一定會通過的,為此中央還會大概率給香港派紅包,而且多半是資本市場的定向紅包!

原因很簡單:以前扶持香港是輸出人口,輸出旅遊,輸出消費,結果搞得很多香港人怨聲載道的,因為咱們一不小心用力過猛,就把房子搞上去了,又把奶粉也搞上去了。那麽現在咱們就玩高端的,也不給你大香港添堵,咱們來輸出資本,這次咱把股市搞上去,是不是就皆大歡喜了呢?大家都有錢賺,總不會還有抱怨吧。要知道金融才是香港的支柱產業啊!這也就很好的解釋了4月出臺的公募基金,保險資金南下的政策動機(當然也不全是因為這個原因)。要知道這只是前菜,後續還有深港通,甚至還有更多大夥意想不到的政策。

那你可能會問憑什麽必定會通過,我只能說圖樣圖森破!

憑對我黨的信任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在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香港的選舉制度應逐步向普選方向改革。要知道這可是國策啊,能不通過?


梁的話可以不聽,但是我黨的話一定要聽,錯過了這一次,就要9年以後。一國兩制50年不動搖,轉眼已過18年,還有幾個9年可以揮霍?

WHY may?——時間上的解釋

其實本文的核心內容就是為了解決“為何5月是港股最後及最佳的上車機會?”這一個問題的。

為何5月是最後的上車機會?答案很簡單,因為港股沒有漲跌停板,一有風吹草動,股價往往就是一步到位!如果說A股適合做右側,那麽港股最佳的時機必定是在左側。如果A股靠追,那麽港股則靠守!特別是受潛在事件或者政策沖擊的影響,那麽港股就更加需要在左側埋伏了。

4月8號(複活節後港股第一個交易日)這一天應該讓多數人懂得什麽叫“外面的世界更精彩”,懂得什麽叫“漲停板之上”,懂得了格隆匯4月8日那篇文章標題的深意:一買“港A”深似海,從此節操是路人。

大家可以找出那篇文章來回味一下,也可以看下面這些數據感受一下什麽叫“漲停板之上”。這一天,港股漲幅超過50%的2家,40%—50%的10家,30%—40%的17家,20%-30%的45家,10%-20%的245家。不少在港股市場侵淫多年的朋友都感慨:沒有文化很很可怕,沒有漲跌停板更可怕。

這一天,格隆匯港A股100指數一天上漲了近20%,這意味著里面100只股票,平均每一只股票都漲了兩個漲停板。


啰嗦了這麽多,我無非就是想告訴你:

港股是不能追的,只能靠埋伏,尤其大資金。

因為港股不動則已,動起來迅如閃電,常常一步到位。

再說港股畢竟還不是A股,真的要追,還面臨諸多限制,例如系統問題(4月8號當天,大量的交易系統全面癱瘓了),資金問題(那兩天已經無港幣可兌換),額度問題(港股通105億,QDII全面用盡)

4月8日的暴漲,無非是受公募及險資南下的政策影響,要知道這只是預演而已。5月之後,類似的利好將會源源不斷的轟炸港股,每一發炮彈都必定會把港股炸上一個新的臺階,4月8日的暴漲就是前車之鑒,到時再追必定是來不及的,這就是為何說5月是最後的上車機會的原因——沒有sell in May的無厘頭恐慌,哪來你舒舒服服收集“港A股”籌碼的機會?

我不知道後續的政策有哪些,我也不知道政策具體什麽時候出臺,但我可以大膽猜測一下:

5月宣布深港通


6月政改落地



6、7月
解放軍正式成建制南下,香江登陸戰打響(4月出臺的公募南下,到6月剛好3個月了,基金改合同,或者新成立的港股基金,這個時點剛剛好!)

7、8月
中港基金互認(香港就700萬人口,與其說互認,不如說是單方面對香港開的口子)

深港通正式啟動

港股通額度擴容,門檻降低

所有國內公募基金放開外匯額度

。。。。。。

一切的一切,都劍指5月後。

而目前的無厘頭調整,則提供了極可能是最後、也是最好的港A股上車機會(見下圖):千金難買牛回頭,5月股市波動加大,給了更多收集便宜籌碼的機會,當然是最佳的上車機會了


AH溢價指數如今又重回130的位置:還記不記得上一次指數130以上,隨後發生了什麽——沒錯,4月8號的港股大爆發!


一切的一切,都劍指5月後。


5月後的港股必將脫胎換骨,以所有人都不敢相信的速度,一路浩浩蕩蕩奔上4萬點,實現格隆匯提出的40-400-4000-40000目標。


最後一個問題:Why  go  away?


牛市最佳的策略自然就是buy  &  hold(買入!持有!),沒有之一!
buy in may & goaway,5月滿倉,然後享受詩和遠方吧!


格隆匯幾十萬優質會員集體已經幫你盯緊了港股,而你要做的只是盯緊格隆匯!


牛市之路,你不再孤單,格隆匯帶著你,你帶著錢,咱們一起擁抱中國的戰略轉型,擁抱港A股大牛市,擁抱格隆匯港A港股100吧!


Buy in May & goaway!


格隆匯聲明: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關聯公司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40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