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從虧損到市值60億美金!全球首家可穿戴Fitbit上市後,它的投資人怎麽看?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619/150040.html

黑馬說:上周,我閱讀了Fitbit上市的S-1文件。毋庸置疑,Fitbit在成立至今的八年多時間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Fitbit一直致力於可連接設備領域,並且成功發展為即將上市的公司,任何公司的創始人都可以在Fitbit的故事里學到很多東西。

文 | GGV資本管理合夥人  格林·所羅門


\下面是一些我在他們S-1文件中收集到的寶貴經驗:


一、領先的市場份額

在Fitbit的S-1文件中可以看到,Fitbit在2014年的健康運動追蹤產品市場里獲得了68%的市場份額。在過去的幾年中,無論是在市場份額還是在收入方面,Fitbit都經歷了高速成長。正如我之前所說,在科技行業中,市場份額領先者的市值和它的市場占有率是不成比例的。所以Fitbit的上市將會給公司帶來怎樣的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二、市場擴張

毫無疑問,Fitbit自成立之初至今,一直在積極地拓展自己的產品線,如今,這家公司已經開發了豐富多樣的運動追蹤產品。此外,Fitbit還推出了自己的智能體重計並於近期收購了健身應用Fitstar,Fitstar 這款移動應用為用戶提供健身內容服務, 為Fitbit引入大量的用戶。我想投資者們可能都會問的一個問題是,從長遠上來看,健身活動追蹤產品市場的規模到底能有多大。Fitbit的團隊已經很不錯了,通過內生性增長和發展生態鏈,他們嘗試著擴大自己的潛在市場。


三、增長&運營杠桿

Fitbit在單位容量、活躍付費用戶和收入方面都有十分顯著的。Fitbit 2014年的收入增長了將近175%,2015年的第一季度收入增長了超過200%(盡管2014年一季度的收入可能受到了產品召回的影響)。在公司收入持續快速增長的同時,公司的利潤和現金流也在穩步增長。調整後的EBITDA 在2014年是1.91億美元,而在2015年的第一季度是9300萬美元。2015年第一季度,通過營銷產生了超過3000萬美元的現金流。


四、融資歷史

從最近的新聞來看,在所有獨角獸和融資額超過1億美金或者Pre IPO的公司中,Fitbit的融資歷史是非常獨特的。根據Crunchbase的記錄,Fitbit在 IPO前只募集到了66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這其中包括了在2013年年中4300萬美元的D輪融資,當時每股市值2.21美元,在完全稀釋的基礎上估值接近3億美元(以當前的股票數量計算)。所以從任何EBITDA和收入的組合情況來看,Fitbit似乎都有望通過IPO成為一只獨角獸,為它的各輪投資者們帶來巨大的經濟回報。

Fitbit的兩位創始人James Park 和 Eric Friedman在S-1文件中強調說,公司的征程才剛開始。IPO只會成為公司發展歷史上的里程碑,他們希望可以繼續聚焦長遠的發展,在感恩以往成就的同時,更要將工作重心放在公司長期的發展和轉型上,保持謙虛。由於我之前曾和Park共事過一段時間,這一切看起來很合乎情理——他是一個有抱負的人、有遠見的人,也是一個做事有依有據的人。我想,公眾投資者們應該會很願意支持Park和Friedman以及這個團隊。可連接設備市場驚人的發展潛力和投資誘惑也將會推波助瀾,吸引更多的投資者。

這也就是說,Fitbit將會在未來以一個上市公司的身份面臨挑戰。Fitbit擁有幾個關於產品召回的訴訟。競爭也是無處不在的。

在未來,Fitbit將會以一個上市公司的身份迎接挑戰。Fitbit已經經歷過幾次關於產品召回的訴訟。競爭無處不在。總之我很期待看到Fitbit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將創造出怎樣的未來。\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為GGV資本管理合夥人格林·所羅門,轉自GGV紀源資本公眾號(GGVCapital)。GGV資本是一家在中美投資的風險投資基金,在IOT領域投資了智能可穿戴制造商Misfit和Tile。文章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 6月初,马云高调来到美国,为阿里巴巴的平台做推广,但倒更像是给中国兴起的中产阶级做代言。他一路上各种宣讲,都是在强调中国的中产阶级给美国中小企业带来的商机。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分析,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城市人口中只有4%的人可以算作 是中产阶级。这个比例在2012年已经上升到了约三分之二。预计到了2022年,这个比例还会上涨到75%,达到6.3亿人,差不多是美国现在人口的两 倍。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形成了巨大的消费群体,代表着巨大的消费能力。而今天,即使马云不来美国宣传,美国的科技企业也早早盯上了兴起的中国中产阶级,把 这看作是自己发展的一个新机会。


当然,美国的跨国企业对中国并不陌生,但是和二三十年前不同的是,中国不再是以代工厂的乙方身份去争抢海外企业手上的订单,而是华丽转身成了美国企业争相讨好的买家。开始进军中国的这些企业,纷纷打出健康、智能和高端等一些吸引中产阶级的招牌。


比如,一直专注于美国本土市场的Fitbit去年6月来到中国,它的首席收益官 Woody Scal告诉笔者,他们意识到中国的消费者,特别是中产阶级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同时糖尿病等发达国家多发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已经接近美国水平。如何保持 健康的、更好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热衷的话题,这也正好是他们想要针对的市场和人群。


除了Fitbit,还有很多包括Pebble这样的可穿戴产品的开发商开始着眼中 国。很多人分析,由于Apple Watch的上市,让这些公司开始考虑进军美国市场以外的市场——中国兴起的中产阶级带来了和美国类似的巨大消费人群,让他们认为中国可以让自己在强敌来 临之时,依然有生存,甚至是成长的机会。


但是中国市场是不是真的像他们期待的那样,是一块轻而易举就能吃到口的肥肉?中国 本土企业也伴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而成长。海外公司来袭的同时,可以看到中国本土的科技公司拿出一系列产品来“捍卫疆土”。小米很早就成为中国最畅销的智能 手机生产商,还在去年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环——米环。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小米已经成为全世界第二大可穿戴电子产品制造商,仅次于Fitbit。除了小 米,还有华为、咕咚等企业陆续推出本土手环产品,让中国市场也变得非常拥挤,竞争激烈。海外品牌还有机会吗?


相比于海外产品,现在本土品牌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相比于Fitbit 1998元人民币的标价,小米手环售价只要79元,不到前者的二十分之一。说到这个问题,Woody Scal表示,Fitbit取胜的是功能,而不是价格。他认为,可穿戴电子产品不光是硬件,更重要的是它的软件,消费者买的不是单纯的一个物件,而是一系 列功能。Fitbit三分之二的工程师都是在做软件开发,而非硬件。但是,显然小米的价格优势已经带来了一个强大的威胁。


亚马逊产品界面设计师于佳馨曾参与过Pebble产品的中国本土化开发。她认为, 中美科技企业的设计思路非常不同,因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竞争优势。她告诉笔者,中国的品牌,比如小米,它们的设计思路就是以帮用户解决问题为主导。相比之 下,美国的品牌则更注重创造一个新的交互方式、新的需求,去引领产品设计的新方向,苹果就是一个代表。


当然,这两个方向并不矛盾,都有存在的必要。开发产品,当然要能解决客户实际遇到 的问题,但是产品设计又不能完全被客户牵着鼻子跑,否则就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在现在的中国经济生态下,小米面向的市场可能更加大众,而美国的科技 产品可能相对更加受到注重品质的高端消费人群的欢迎。


在这种种的竞争背后,最后的受益者还是中国的消费者——崛起的中产阶级们。他们将最终决定未来科技产品的竞争方向,决定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同时成为科技产业的一股新的推动力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546

最夯穿戴裝置公司Fitbit七年創造760倍報酬 一個陽春計步手環為何能挑戰蘋果

2015-07-13  TWM  

今年六月下旬美國華爾街最夯的焦點,就是Fitbit新股上市。韓裔創辦人從一位哈佛輟學生,把一個減肥的老梗,在短短七年締造出二千五百億元市值,也寫下小蝦米戰勝蘋果帝國的又一案例。

撰文•乾隆來

你相信「減肥可以賺大錢」嗎?今年夏天華爾街最熱門的話題,就是這個。

現身說法的是軟技創投(SoftTech VC)創始人克萊維爾(Jeff Clavier),他在二○○八年開了一張不到四百萬元新台幣的支票,給新創公司Fitbit(蜚比健康科技)做計步器手環;從此之後,他戴上最新的計步器,在辦公室與家裡都放了跑步機,手機電話會議都是邊走邊講,每天走一萬五千步,他的身形越來越健康,荷包也越來越飽滿。

今年六月十八日,Fitbit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以每股二十美元上市,兩周內再漲到每股四十四.三八美元,克萊維爾當年投入近四百萬元,加上後來參與增資,總共一千多萬元的投資,大賺七六○倍,如今已經價值八十億元新台幣了!

它讓減肥老梗變潮

股價飆嚇壞華爾街分析師

Fitbit為何能夠展現如此爆發力,至今還是個讓許多業內分析師大惑不解的謎題。

減肥是個老掉牙的概念,做健康減肥的公司不計其數,也沒聽說哪家健身房股票上市可以搞出將近八百倍的利潤,而且,這家公司成立至今才第八年,產品也就是簡單的智慧手環,可以計算每天走路的步數、燃燒的卡路里、記錄心跳、睡眠的狀態,都是一些大家會做的電子產品。如果一定要說特色,Fitbit產品設計很漂亮,再以「健康、活力、幸福」的口號包裝行銷,宣稱戴上Fitbit計步器的客戶,「每天比別人多走四五%的路」。

計步器是低單價、低毛利、紅海競爭的地攤貨,就算再會包裝、行銷手法再強,也很容易被模仿,而且,設計精緻無比、功能包山包海的蘋果Apple Watch問世的新聞從去年熱炒至今,大家都說,Fitbit這樣陽春的穿戴式公司,很快就會被蘋果帝國打趴,從地表上消失。

現在,這些看壞Fitbit的科技分析師與華爾街投資客,正在清理碎落一地的眼鏡。

面對Apple Watch大軍壓境,市場裡面的蝦兵蟹將們機靈尋求生路,結果竟然創造出穿戴裝置史上最大榮景。根據市調機構IDC的最新報告,今年第一季的全球穿戴裝置出貨量,比去年同期暴增三倍,達到一一四○萬組,前三大廠為美國舊金山的Fitbit、中國小米,以及總部在堪薩斯的老牌GPS導航大廠Garmin。

它無懼蘋果壓境

勇奪第一季穿戴銷售冠軍

奪得冠軍的Fitbit第一季就出貨了三九○萬組(請注意,這還不是聖誕節的旺季呢),市占率高達三四%;只出一款小米手環的中國小米,以超低價三九五元新台幣(以下同幣別)橫掃低階客戶,賣了二八○萬組;堅守高端、多功能GPS的Garmin領先者(Forerunner)運動手錶,雖然單價高達七千至一萬二千元,卻也大賣七十萬組,出貨量位居第三,單只手錶營業額則高居第二名。

Fitbit無疑是這一波穿戴裝置熱潮的最大贏家,四年前的二○一一年,公司的營業額才四億五千萬元新台幣,是家無足輕重的小公司,去年竟然衝破七.四五億美元,稅後純益達到一.三一億美元。

Fitbit專注在運動穿戴裝置,銷售七種產品,累計客戶突破兩千萬人,其中有數百萬活躍用戶在Fitbit的手機App上,天天傳送走路、跑步、運動、睡眠等大數據訊息。

不只銷售大增,Fitbit更在華爾街創下新股上市今年漲幅最大、集資金額第三大的輝煌紀錄。

它有富爸爸靠山

毛利率四成,孫正義也看好六月十八日,Fitbit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以代號「FIT」完全表彰公司追求健康的代碼新股上市,去年獲利一.三一億美元的公司,原本預估以每股十四美元、公司總市值十八億美元、約十五倍的本益比集資上市,結果投資人熱烈追捧,還沒上市之前就已經調價兩次,以每股二十美元上市,上市當天又大漲五三%,之後追價買盤持續;上市兩周股價又創下每股四十四.三八美元的新高;至七月七日總市值已突破八十億美元(約二千五百億元新台幣)。

華爾街分析師說,Fitbit去年第四季與今年第一季的單季營業額年增率都突破二○○%,相較於單價三五○美元入門的Apple Watch,單價五十美元起跳的Fitbit切合了運動者的需求,而且毛利率幾乎與蘋果相當,都在四○%以上。

由於兼具高毛利、高成長、大數據的利多,華爾街投資人瘋狂追價,創造集資七.三一億美元(約二二六億元新台幣),新股上市前調價兩次,上市後再飆漲一二○%,勇奪今年最熱鬧的IPO(首次公開發行)上市冠軍紀錄。

為何在蘋果的陰影下,華爾街投資人竟然敢熱烈支持小蝦米Fitbit?

日本軟銀孫正義的軟銀資本創投解釋得相當具有代表性,軟銀現在已經是Fitbit的主要股東,還進了公司董事會,派駐的董事莫瑞(Steve Murray)說:「要說我們不怕蘋果,那是騙人的。但是想想,十五年前大家不是相信微軟可以做任何事情,現在呢?」今年三十八歲的Fitbit創始人、現任執行長詹姆士朴(James Park)則強調,Fitbit不是單純的消費品牌,更不是光賣穿戴裝置的公司。

它主打「企業健康」

幫老闆鼓勵員工多運動

他喊出「企業健康」(Corporate Wellness)作為核心業務,力推Fitbit的電子手環、手錶或計步器與企業深度合作,讓企業作為鼓勵員工運動健康的工具,「身體越健康、工作生產力越高」;Fitbit再投注大量資源在軟體開發,結合企業App,也就是說,Fitbit要打造一個全新的「企業健康」產業新潮流。

說到韓裔創始人詹姆士朴,則又是一個哈佛大學電腦系輟學生的創業故事。

他在校時就被引誘參加新創公司,大學沒畢業就進入摩根士丹利的計量對沖基金部門,寫交易策略程式,二十五歲創業做軟體科技公司,後來被科技媒體公司CNET買走。

○七年,當時三十一歲的詹姆士朴與好友傅利曼(Eric Friedman)籌了四十萬美元,兩人各拿出四萬美元占一○%股權,創辦Fitbit,當時他們只有一片主機板,知道一種可以偵測人類走路步數技術,其餘什麼都不懂。

詹姆士朴說,公司從○七年的一只主機板計步器,花了一年半才在○九年聖誕節前,做了五千套產品出貨,又花了兩年,才有Fitbit現在產品的雛形,「其間,公司實際上倒了七次。」好在每一批計步器做出來都賣光光,而且利潤很好,所以Fitbit吸引到越來越多的投資人,不斷加碼、加概念、加資源,終於從一家單純的硬體製造公司,變成穿戴式裝置品牌,又變成今天詹姆士朴所宣稱,累計兩千萬名客戶、戴著聯網健康偵測器(Connected Health)、以「企業健康」為核心競爭力的尖端企業。

它面臨隱私權挑戰

偵測運動、睡眠涉洩個資

當然,Fitbit的前景還有太多的挑戰,類似一夜暴紅、卻快速破滅的泡沫公司也不計其數。Fitbit和企業合作,作為企業鼓勵員工健康運動的概念固然有梗,但是它的自動偵測運動與睡眠功能,也引發企業侵犯員工隱私的質疑。

不過,運動穿戴裝置市場真的火熱,Fitbit年營收兩倍增長的力道也持續一路挺進,更何況,輕便簡約的Fitbit與繁複高貴的Apple Watch之戰,仍然會是華爾街與科技媒體熱炒的話題,不妨就讓子彈飛一會兒,大家熱鬧討論詹姆士朴的暴富祕辛之餘,再找找下一個「減肥暴富傳奇」吧!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運動穿戴裝置夯,誰能搶到健康財?

功能 包含運動偵測的

全方位手持裝置 計步、心跳、卡路里、睡眠偵測 計步、心跳、卡路里、睡眠偵測 專業跑步GPS手錶 與手機連動的手持裝置 計步、心跳、

卡路里、睡眠偵測

電池續航力 18小時 7天 90天 15天 3天 7天售價(新台幣) 約11500元 約3600元 約400元 約9000元 約6000元 約4580元2015年Q1出貨量 4/24開賣 390萬組 280萬組 70萬組 60萬組 50萬組

Apple

Watch最高價

Fitbit

Flex最熱賣

小米

手環最持久

Garmin

領跑者

225G可追蹤

定位

Galaxy Gear Fit

Jawbone UP

註:出貨量以全系列產品為主Fitbit上市兩周,股價飆一倍

以每股

20美元

上市

11天漲111%

股價

42.24美元

資料來源:奇摩股市整理:張佳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621

Fitbit運動手環銷量激增 市佔逾兩成半 成可穿戴設備之冠

1 : GS(14)@2016-05-22 11:35:35

【明報專訊】蘋果推出智能手表Apple Watch約一年,從未公布其實際銷量。市場研究機構IDC估計,Apple Watch今年首季的出貨量約150萬隻,在可穿戴設備市場的全球市佔率只有7.5%,落後於價格較廉宜的Fitbit和小米運動手環。Fitbit首季出貨量480萬隻,市佔率達24.5%,繼續是可穿戴設備之冠。小米出貨量370萬隻,市佔率19%,排第二。



明報記者 黃展翹

可穿戴設備包括運動手環、智能表、智能眼鏡和智能衣服等,過往屬小眾玩意,但近年愈趨普及,逐漸打入主流市場,銷量激增。IDC的數據顯示,全球首季的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按年增67%至1970萬件。根據羅兵咸永道最新調查,美國1000名受訪成年人當中,49%受訪者表示目前擁有一件可穿戴設備,36%受訪者更表示擁有超過一件,反映市場潛力驚人。與前年相比,當時僅21%受訪者表示擁有可穿戴設備。目前最普遍的可穿戴設備要算是健康手環,多數受訪者都認為它可促進健康、減少肥胖。

Fitbit作為可穿戴設備的領頭羊,其產品最基本的功用就是充當計步器。這種產品在美國市場至少有數十年歷史,Fitbit卻以互聯網思維,把傳統的計步器改頭換面,就如蘋果以iPhone重新定義了手機。

整合運動數據分析健康狀?

傳統的計步器廠商專注於讓運動測量更為精確,Fitbit卻善用這些運動資訊,將其自動上傳雲端,整合成專業的分析報表,使用戶清楚掌握自己的健康狀?。在Fitbit的社區,用戶更可把運動資料互相比較,在美國掀起運動社交熱。Fitbit表示,發展針對性的功能是其產品設計的原則,其設計主要關注健康領域,並在此基礎上加入更多智能化功能。IDC分析指,受惠於產品系列趨向多元化,以至企業推廣保健計劃等,令Fitbit在可穿戴設備領域的「領導地位毋庸置疑」。

根據IDC的報告,Fitbit運動手環出貨量由2014年全年的1100萬隻,激增至去年的2100萬隻。不過銷量上升之際,其市佔率卻一直下滑,由2014年的平均38%,跌至去年的27%。市場份額正被蘋果智能手表Apple Watch,以至售價低至11美元的小米手環(Mi Band)所蠶食。

智能手表未可取代健康手環

根據IDC的數據,小米手環去年的出貨量達1200萬隻,全球市佔率由前年的4%增至15.4%,出貨量全球第二。蘋果的智能手表去年出貨量估計達1160萬隻,市場份額為15%,出貨量排第三。出貨量排第四、五的分別為Garmin的健康手環(330萬隻)和三星的智能手表(310萬隻)。

數據反映Fitbit和Garmin等傳統健康手環的銷量,仍然勝過智能手表。不過單在智能手表領域,Apple Watch銷量是全球之冠,力壓三星、摩托羅拉和華為等對手。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手表的市場份額增加之際,並未侵蝕健康手環的實際銷量。由於兩者的功用和價格差異較大,料兩者有足夠空間並存。

業界指出,可穿戴設備的製造商正專注發展產品的獨特性,加強開發不同的核心功能,例如為專為長期病患者而設的人體健康指標監控及警報裝置,或專為防止兒童走失而設的智能手表及智能鞋。部分甚至與時尚結合,更清晰界定其產品定位,配合不同用戶的需要。

[企業地球村]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522/news/eb_eba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024

Fitbit傳裁員最多一成

1 : GS(14)@2017-01-31 15:54:32

【本報訊】蘋果推出Apple Watch近兩年仍未能帶起智能手帶市場,龍頭大哥Fitbit更傳出因第4季業績不似預期,將於下周一公佈業績時宣佈裁員最多1成,最多160人。據外電報道指,消息人士指,Fitbit低估了智能手帶市場萎縮的速度,公司最快下周一宣佈裁員5%至10%,以現時1,600員工計算,受影響人數介乎80至160人。裁員涉及多個Fitbit部門,預計可減少約2億美元支出。消息人士稱,Fitbit董事會將於今日對裁員進行表決。去年11月Fitbit公佈的第3季業績令市場失望,並下調第4季的預期,預計收入升2%至5%,達7.25億至7.5億美元,但消息人士指,第4季實際業績將低於公司預期。


上季業績被指遜預期

科技網站The Information早在去年12月指,Fitbit第四季度的業績將會非常差,當時曾指,去年底的「Cyber Monday」蘋果從Fitbit手中搶走不少市場佔有率。而其他生產商並未見理想,智能手錶廠Pebble數周前就將部份資產出售予Fitbit。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131/199134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7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