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思考的碎片--10/30 陰天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5uz9.html
1.建立常識,突破常識

早幾天有一個觀點是大的科技公司都是地雷。

有人就反駁說IBM
還真戳到痛楚,但是這或許是一個極端例子超越常識僅此。我不想辯解說IBM是服務公司之類的。我只能說特例。
或者會說我原意是類似dell hp這樣的大公司行業地位有些許不同。或者類似柯達這樣的地雷。

這個問題給我帶來了反思是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的差別

自然科學只要舉出一個反例就可以推翻觀點。

人文科學更複雜。最簡單的思考就是人類的體育比賽是有世界紀錄的。這些都是對早前的顛覆。自然科學也會有顛覆那就是相對論對牛頓的顛覆哈。

比如我們的常識是成年人跑100米的速度應該在13-18秒之間正常人。突破這區間的都非正常人。突破10秒的都是專業人士。
比如醫藥FDA的有效性是用對照組說明的從來不是100% 我估計做到80%有效已經是超級大牛鳥。

這些都是基礎的常識。比如打的科技公司都是地雷。可能就是這類常識。
問題是這類常識本身是不會賺到錢。只是建立一個基本的價值框架而已。基石

只有突破常識的東西才可能虧本和來錢。

這和我對市場的看法很一致,市場是會趨向於有效。至於這個驅動力不就是你我這樣的投資者嗎?

只有驅動了這個有效性才會有正回報,才會給你多一些資源下一次去匹配。就這樣。

所以結論是要建立常識,同時關注突破常識的個例那些都是來錢的idea

2.Apple Authentec Validity的故事

這個故事應該可以寫進MBA教材鳥。

可以類似美林入股Bloomberg 20%:) 現在Starbucks也在學這個case 使用square並且入股square。

具體說吧。
Authentec 是指紋sensor的龍頭老大。用我以前的話說是絕對大佬因為老二老三都被他收購鳥,
當然還是有老四角Validity。

今年上半年的格局是老大活的不滋潤然後老四都要揭不開鍋鳥。
死亡邊緣

問題是突然Apple對Authentec有了興趣。具體興趣點大家可以看明年的新機。

並直接收購鳥。

這下好玩了。

說點行業背景原來呢Validity搶了HP的單子,這也是為毛Authentec 有一次開新聞發佈會說掉了最大客戶然後股價一天跌50%以上 08年的9月。
後來大約去年Authentec吧HP的單子搶回來鳥。

所以這樣Validity幾乎就沒生路鳥。。。

這是PC上的。
其實指紋識別這個行業一直試圖進入手機應用,到目前為止最成功的應該是2011年的moto 的ATRIX 這個也不算是一個成功機型。只是最近手機的創新越來越少,所以只要有可能各大廠家都會試驗。於是大家懂的,HTC Samsung都在搞這個方向。
突然Apple收購了Authentec這就讓整個行業格局發生逆轉。
因為Apple收購了以後Authentec就沒法為其他商家服務鳥,之為他一家服務。
那麼單子會流向哪裡呢?

這就是Validity,一夜間訂單無數哈哈。起死回生。
更大的利好是Authentec被Apple收購後之服務於IOS這樣其他人員都一下沒用了。哈哈
等於又為Validity輸送了一批人才。
我靠 天上掉了一塊大餡餅。簡直就是中獎伊剛

So 整個case就是這樣好玩。Apple 收購Authentec最大得益者竟然是Validity
哈哈因為死而復生。
人生就是這樣的奇妙。
這個過程的推演其實背後就是博弈。
太過有趣。比電影都精彩。




3.人腦用來分析和享受,記憶歸於電腦

這個是源於@格桑小雪 的一個轉推和@和菜頭 退出圍脖的思考

@王爍:時間碎片化,公私事雜陳,只能靠善用工具。既然離不開手機,那就馴服它。evernote、google sync、日曆、待辦事項,打通桌面和手機,以便外置大腦,隨時清空內置大腦,免於焦灼,保持安寧。記事都交給工具,大腦只用來想事。
碎片化已經發生了,生活已經碎成一片片的了,田園牧歌以前未曾碎過的連續生活,自欺欺人,也沒用處。對付碎片化,得靠擁抱碎片化,善用工具,把碎片時間粘合為連續的生活體驗。比如,碎片化讀書如何可能?說來話長,再薦博文《iPad讀書記》:http://t.cn/zOGHlgc

@和菜頭 應該是網路達人,退出圍脖圈也算業內新聞。

其實這兩個獨立的消息來源都歸結到一點上。信息過剩和應對方法。

碎片化的生活已然發生,和菜頭是比較激烈和我認為比較消極的方法應對。退出。

@王爍 的思考更積極,更順應時代。

我的總結就是人類的大腦更適合分析的活,具體記憶的活讓電腦去幹,從日程表開始到購物單 從知識管理的Evernote到Dropbox 多多利用app 提醒功能。為大腦減負。
換句話說就是經可能多的使用IT設備,協助人腦。

其實想想也對。30年代你會6國語言會很牛,現在 哈哈現在你牛難道牛的過google translater?
你會背幾首古詩ok難道能超過google?沒用了
單純記憶力的價值也在下降。創造力的價值在上升,經驗的價值在上升。這就是社會在自動調整。
每個個體就要適應這樣的過程,提升創造力和經驗。那樣才能賣高價哦 親。


4.最熱門的行業應是景點
在這個需求過剩的時代。
 華山+香山的人擠人的新聞非常吸引眼球。
華山更恐怖發生傷人案件。這說明景點都會議價。國人的生活在巨變。
十年前一道節日都是朋友聚會。現在一道節日,人的影子都沒了。世界各地。
這就是變化。
昨天香山的新聞。
【香山賞紅葉 人比紅葉多】剛過去的週末雙休日,北京香山公園共接待遊客24萬人,創紅葉節舉辦以來雙休日接待遊客量歷史新高。遊客們紛紛表示「人比紅葉多」「上面人太多,幾乎寸步難行」。親,你們那兒賞紅葉的風景區也這樣人山人海嗎?http://t.cn/zlBb41f

這裡一定可以搞錢。問題誰是標的呢?

從航空業的信息來看國內航空年增長還是相當可觀兩位數。YoY
國際航線增長是個位數。


5.王石 
N個人問我看法鳥 
1.婚姻續存期間有劈腿這是道德問題。
有人說分居幾十年,畢竟沒有離婚嗎。
excuse沒意義的。應該有清晰的邊界條件。不然越來越扯。
至於淨身出戶,這難道有問題嗎?不應該嗎
你在婚姻續存期間有不軌行為自然應該付出代價。這毫無疑問吧。就是一個deal。沒任何值得稱讚的吧。

 2.這其實是時代特徵,
主要是社會發展速度快。變化快,人的感受變化大導致的結果。一個穩定發展比如每年GDP1%發展的誰會不容易有類似極端事件。
這種快速變化可能讓當事人更會遺憾早前的缺失。換20年前王這樣的早是局級幹部退休在家整天遛鳥了。
中國社會發生這類事情的比例是否過高無從對比。但是矚目的程度應該比較高。
我記得80年代里根當選總統是第一位離過婚的總統。
時代進步太快。

3.他們未必不是真愛。這個非當事人無從判斷。關我毛事。

4.交集
從王總一貫在大眾面前的形象看都是非常獨立的個體。相信他和原來那位的交集應該不多。

這是@trustno1 給我最大的啟發。交集。婚姻中交集是非常重要的。路人插肩而過就是0或者最小交集。婚姻應該是人際關係中交集最大的關係。也應始終保持。

5.八卦必轉
王的八卦中最有趣的是八出來原來也是高幹子弟。所謂早前的創業故事都變成了過眼云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244

思考的碎片---11/4 雪球+Crowd sourcing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5yzw.html
雪球是火花,思想碰撞的火花; 雪球是排雷,眾包排雷的神器; 雪球是分享,分享成功的喜悅
xueqiu.com

雪球最大的作用或許就是Crowd Sourcing的排雷

Crowd Scouring是什麼?這只要查一下wikipedia就可以知道。
話說CrowdSourcing最大的作用其實是對過去的事實和已知事實的判斷上。Wikipedia是最好例子。這裡不展開討論只說一個結論。

雪球是排雷指的是鑑別作假,用生活常識即可知道,揭穿謊言的難度遠遠低於製造一個完美謊言。

類似的例子是製作一個陶罐遠比打破一個陶罐困難。這裡的邏輯更類似自然科學的邏輯只要一句謊言這個case就是騙局。這恰好是眾包的特長和優勢,從各個側面審查過去的事實(財報之類的)

這裡還可以再舉一個例子當然未必和眾包有關,銀廣夏VS趙丹陽,雖然銀廣夏連出口報關單和增值稅發票都作假但是趙丹陽最後去查他們電費單據。
電費太少自然這不是一家生產型的企業。
眾包的鑑別真假就是有無數個趙丹陽會從無數的側面去驗證。是否是一個謊言。

如果各位是八卦愛好者就可以知道,天涯的八卦是中文互聯網的奇葩,這個網易的跟貼一樣。而且更有意思的是天涯的八卦也算一個眾包,任何謊言都極其容易被戳穿,而且更有意思的現象是幾乎流言最後都是事實。這個我相信熱愛八卦的同學們也會有同樣的答案。

這樣說或許更容易理解。天涯是大家在八卦娛樂新聞,雪球是大家在八卦中概!日後會八卦到整個A股和港股。這次雪球兩個案例八卦雨潤和廣匯早前的關於中國高速的探討和鄉村基的估值探討。這裡還可以提醒一點,當時鄉村基的討論如此激烈但是從沒有一個人質疑鄉村基的真假,因為店面就在那裡。口碑是可以聽見看見,唯一的問題是對估值的探討。
相比較之下,中國高速完全是對真假的探討
後來的雨潤是直接指出缺陷,然後有業內人士爆料。
當下的焦點廣匯也在經歷這個過程,和雨潤非常類似。唯一差別是雨潤在香港上市,廣匯在內地。

關於復盤我還寫過一個小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1usz.html


雪球和傳統的BBS還是有差異,這裡的差異主要是信息的篩選機制。
BBS的水軍灌水會讓你不得不去看那些SB文字。
雪球的twitter模式其實讓每個信息製造者和參與者進行了篩選。這個基於每個用戶的人工篩選減少了信息過剩。
還可以拉黑用戶。

未來的方向無非就是定製和篩選,定製可以是訂閱關於代碼的信息。
篩選無非是基於宏拉黑之類外加基於話題的轉發量和評論量的篩選機制。
這部分更多是基於算法@linan 我說的對否?

這裡要提醒兩點

1.Crowd Sourcing對未來的判斷沒有任何優勢,只是對過去的
Soros說的好,有效市場基於每個參與者的理性,問題是未來是不確定的,現在的理性有毛用哈哈

2.Crowd Sourcing+雪球這樣的篩選機制
也有一個可見的缺點,如果屏蔽了反對的意見那麼容易自我強化,走向極端,小圈子抱團取暖。
這是獨立思考的敵人。

以上大約就是我對雪球的思考

僅以此文祝賀雪球生日快樂

註:我在雪球的第一次發言是2010年12月20日 註冊imeigu是2010年9月6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518

思考的碎片-11/12 陽光下的片段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655s.html
寫在前面
原來的碎片寫的太多更新太快,以至於很多朋友告訴我跟不上鳥。:)
謝謝鼓勵 
這問題我大約也思考過,現在的結論還是寫的慢點哪怕一次量多一些雜一些。不出意外以後的更新大概是1週一篇。

1.思考和分享
這周的報紙上看到若干篇關於IT和apple的文章還算是認識的記者採寫的。看了一半怎麼採訪的和撰寫的都有我們平時在雪球討論的痕跡。特別是採訪所得好像那些被採訪對象有點大言不慚。
其實分享這個問題我們很早就討論過。一般朋友間的共識基本是討論所得是共享性質可以隨意發表不必太過介意誰的觀點。畢竟是共鳴和碰撞的火花。但是某些人引用或者參考他人的觀點直接轉變成自己的。這個我個人覺得不大妥當。
單就我個人的感受是我不介意版權,可以隨便複製。但是我比較介意我個人文字的完整性,完整性的意思未必是文字表達的完整性甚至完整性是我不喜歡哪怕別人幫助我修改哪怕錯別字:)

今天早上和@trustno1探討這個問題,我們的看法是思考是我們小圈子的特質,如果你沒有了思考時間長了沒人和你聊天鳥,另外思考和交流會互動。很多思考未必來錢,只是個人偏好,沒有對錯好壞。和有人喜歡打麻將一個性質。

2.Demond cliff
http://xueqiu.com/7730004385

這個不是我提出的。是@trustno1 提出的。這是一篇好文章。
「巴菲特說,價值投資類似滾雪球,需要足夠濕的雪和足夠長的坡。而對於高科技公司來說,似乎總是雪足夠濕,但是坡卻不知道有多長,滾著滾著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滾到需求懸崖(DemandCliff創造一個名詞哈)邊上了。@柴迷 說過這樣一段話"雖然我算挨過踢的,但對IT真的不在行,對吃喝還有感覺一些,一個餐廳是否能火,我能猜個八九不離十。嘗試跟碎片哥學學,看看IT。剛看了點新聞,就覺得很嚇人,我們知道亞馬遜最後的邊界嗎?"。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IT公司到底能不能滾雪球?"我也是一個IT從業人員,同時也是一個投資者,無論是搞錢,還是純粹的思維樂趣,對於這樣一個問題都有興趣思索和探討一下。」

順延這個思路,我想分析下為什麼會有Demond cliff,或者Demond cliff產生的條件

這裡大概有三個方向
A.供應增加速度謎次方B.需求本身的極限C.需求轉換

A 供應增加速度謎次方

這個是很有趣的話題,主要是IT是基於數字的digital的而非模擬的。所以複製的速度極快。供
由此也有了所謂摩爾定理,人類過去的歷史最多是線性的百分比的供應增長。
IT的世界裡速度得到極快的提高是冪次方的增長
所以會極大的滿足需求。從價格角度考慮你會發現所有IT產品都是通縮的。

需求本身的極限

需求本身的極限更多是人本身的極限。人在形而下範疇中都是有邊界的。從時間到溫度。
只有思想是無限的。

簡單的例子是retina屏幕 分辨率到極限後就沒要再提升分辨率
從音樂的例子也可以看出
從黑膠-CD-mp3-流媒體
是音質下滑的趨勢。也就是大部分人。我覺得95%的人。雪球裡有朋友提出是80/20比例

就是大部分因為各自的原因沒法辨別出聲音的好壞或者不介意。
心理學裡這就是閾值的概念。

CPU更簡單@trustno1 在文章中解釋過了他是專家。很少有人能用到4核的計算能力。需求極限在那裡


C 需求的轉化

還是音樂的例子。
音質是音樂的一部分要求。當80%的人ok了mp3那麼接下來就是便利性要求。
這就是需求轉換,就算你有100G的硬盤也沒法保存所有歌曲,當網絡的可靠性足夠的時候流媒體就自動替代了mp3
這時候便捷性和多樣性要求就超越了mp3 對ipod的需求。

更簡單的例子是從bp機到漢顯到後來的mobilephone
這後續是最簡單的需求轉換,需求沒了!

短消息SP服務在3G時代應該是無影無蹤。
需求本身沒了。

這有點螺旋形的味道。需求誕生極快滿足然後需求轉換
不停的在這個螺旋中上升。總有人能創造出新需求。
發現和創造的人就成為時代弄潮兒。


這因為有這些特質和屬性導致了這個時代demond cliff誕生的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多。
早上@trustno1
還在說過去的價值投資是基於DCF,是線性回歸
現在cash flow隨時碰到cliff這個對DCF測算的要求高很多。

另外回頭去看巴菲特的投資,他買的比如口香糖比如Spalding籃球。什麼鐵路運輸其實都是模擬的玩法。
模擬的東西不容易複製,始終有差異性。坡道比較長。

所以可以滾雪球。

3.zynga

我不喜歡zynga
早期的思考一直很模糊就是不喜歡而已。沒所以然。
現在逐步想清楚了。

遊戲和電影是差不多東西。都是屬於創意的範疇

這個範疇中商業上的成功。特別是證券市場上的成功屈指可數。

最成功的應該是disney

上週的第一財經幾個連續的報導讓我越發明白這個道理。

A. 盧卡斯的星球大戰
B 007
C 電影可預測性中兩大要素1.大cast 2.續集
D 斯皮爾伯格算另類但是他也有失敗的電影比如purple

創意產業的特質是創造力問題是創造力本身是不穩定的,投資的要訣是可持續性和穩定性可預見性。
不然都是負溢價。
單就投資而言dreamworks好像也不是成功的標的。

這裡面成功的case有些,比如盛大那個是運維的成功。而且後面幾乎沒有辦法複製出過去的成功
九城也是成功運維魔獸可是過後呢
甚至魔獸的母公司暴雪。跳票出名
作為投資標的一定是失敗的。

所以從投資的角度看,遊戲這塊不支持投資遊戲創意公司。支持投資遊戲運維和單一遊戲衍生品公司。憤怒小鳥是例子。

所以作為遊戲開發公司的zynga無論他是否轉向移動都沒有關聯。創意型的公司和資本本身並沒有關係。憤怒小鳥不需要幾個錢的。
其實回到A股我也沒法看好華誼兄弟。這是賭博。不是一門上市公司生意。


4.連鎖酒店(餐飲)

我終於想明白一個事情,連鎖的餐飲我沒見到成功的上市公司。除了快餐。

已經有的國內從唐宮開始熬小南國這樣的連鎖的餐飲酒店。我都不看好。

因為快餐是提供共性化服務。而宴請餐飲是個性化的。所以個性化產品很難成為上市公司的生意

我印象中國外的路邊餐廳更多傾向於家族傳承口味特殊所以能長久存在。這還是一門可以賺錢的生意但是長期看更適合家族經營。

從台灣的餐飲演進路線看也是從宴請類轉向家務勞動社會化後的日常餐飲。
當下的國內連鎖餐飲酒店還是在走宴請路線。當然國內的情況特殊點RS效應會讓商務宴請的空間更大更持續。可能延緩家務勞動社會化趨勢下的演進步伐。

so就我個人而言並不喜歡這類公司。這是寫在翠華上市之前。港式茶餐廳是介於快餐和宴請餐飲之間的。這個要另外思考一下。一般而言我並不看好做為上市公司生意。

5.有機
吃了自家種的橘子以後有這樣的思考


1.有機的自己家種的蔬菜口味好
不確定種子是否為轉基因。家裡的橘子樹也不知道是種的緣故還是其他反正就是好吃。
另外家裡是不打農藥,用塑料袋包住的,不然100%被果蠅釘過,換句話說如果沒有被果蠅釘過的100%是兩週打一次農藥。。。
2.不買有機蔬菜因為價格和可行性問題
如果每個橘子都要人工去包那個是什麼代價?如果所有素菜都用自己家種植的方式維護這是什麼代價?
這句話的另外一面是我不相信現在可以賣的有機產品是真正的有機我覺得沒有可行性,如果按照我的標準那麼賣出來的一定是天價。
所以無論經濟上條件是否允許起碼在國內我是儘可能不買有機食品。

3.不買轉基因 因為生物安全性。
轉基因食品是否無害我不清楚,但是我知道生物安全性還不能保證。

生物安全性的本質是時間,從時間線上看我們日常吃的土豆也是引進的因為時間因素導致生物安全性已經被驗證了。土豆在上海話裡叫洋山芋。。。洋人的山芋就這樣。
轉基因食品普及看來是時間問題,但是我這輩子估計來不及驗證鳥。所以只要經濟條件允許我是儘量不購買轉基因食品。我可不願意做小白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45

思考的碎片--11/18 美女定理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6arr.html
思考的碎片--11/18 美女定理

1.美女指數定理

一家店的美女指數越高預示著這家店未來越有可能流行或者會繼續流行。

美女指數其實還可以分三個方面1.美女比例2.美女自消費的比例3.本地美女比例。(特指大城市)

先舉例子為何美女指數是有效果的。然後分析為何美女引領潮流

A. 舉例
日月光美食街中對比下丸龜製麵VS味千拉麵的美女指數很容易知道一個是上升期一個是下將期。
對比下兩者的股價走勢你會更驚訝。

B. 為何美女引領潮流

這問題沒有答案。是因為美女所以引領潮流還是因為美女對潮流特別敏感 不得而知。
但是我們可以從身邊的現象觀察到這個結論。

最簡單的從iphone的使用開始
兩點1.身邊誰最開始使用2.身邊美女中使用iphone的比例。

當然單就2而言,當下美女中使用iphone比例很高可能到80%有趣的問題是你會發現他們都開始有趨勢轉移到Samsung去鳥。這個很有趣。

聽說過兩個說法1.現在換iphone5的衝動減少2.有人覺得iphone5不夠漂亮不換

衝動重來是毛利的代名詞。所以。。。。

這裡插一個思考,單就app來說,其實常用的app估計也就三個方向大約不超過20個應用。音樂/SNS+IM(QQ+微信+圍脖+FB+instagram)/移動相關的特別app(類似點評+我查查+淘寶)

如果android也有這幾個app甚至windows8也有那麼iphone的可替代性就強了邏輯上毛利就要下降。

另外觀察流行還有一個辦法就是觀察運動員和時尚人士。
我記得若干年前足球運動員就開始全套LV 要知道LV的老闆可是法國首富

若干年前足球運動員大巴上的照片都可以清晰的看到白色耳機線

現在呢?
你去看James一定是大耳罩 BEATS
哈這就是時代特徵。


2.擺拍+抓拍

我一直以為攝影不需要設備和技術。核心是攝影師的審美。

最近拍了張靜物我發現這東西還是需要技術燈光設備。

只是用iphone還原現實度很差,甚至別說優化現實。

回想下用iphone拍的自以為不錯的畫面其實大部分屬於抓拍。抓拍是靈感 和擺拍差異很大。

3.觀察

這算一個奇怪的發現

讀書多的人不會相信生活常識和觀察

單就做投資而言,所謂書生基本是以書本為基礎思考。會反感以來生活常識的觀察。

更有意思的是基本的藉口是兩個1.觀察是個體不靠譜2.觀察是現在時不是將來時。

話說巴菲特看IBM也看了50年哈,他購買之前也做過調查和所謂觀察,就是問了自己投資公司的IT對IBM的依賴度。
所以我相信只要一個人不是足夠全知,全能,觀察和調查是最好的獲得信息的方法。同時人的時間有限,觀察調查會是捷徑直接得到結論。
反正我還是相信觀察。特別是那些現實和股價有差異的點找到那才是盈利點。


4.淘寶

回顧最近在淘寶購物的經歷,我發現我購買非標產品的滿意度比較差,比如牛排之類。比較少能佔到便宜。這類產品還確實一份價錢一分貨。基本就是物有所值沒啥驚喜。

購買標準品確實價格上有驚喜。基本是30-50%差異這裡還是需要點挑選眼光和時間。所以也對沖了收益。

另外日用品的價格我對比下來超市並不貴更何況考慮到快遞費用。特別是超市量大的同時非奢侈品+體積龐大。

品牌奢侈品或者高檔品牌產品我看是網絡銷售絕對優勢。

我思考下來主要還是因為經銷商和超市進場費+店面房租的關係

經銷商串貨是因為各地經營成本差異+快遞便捷

超市部分主要是超市毛利在那裡。

店面是實體店成本
這三點主要是主要制約原因。所以買相對高檔的品牌產品必定需要網絡詢價。所以類似我查查和淘寶在移動中的使用會更頻繁。
我們週末買了一個冰激凌都最後買貴了因為淘寶上有買半價消費券! 等於買一送一!
其實也沒幾個錢但是現在每次不詢價購買最後都是意外驚喜你又買貴鳥。
所以現在變成培養了消費習慣任何消費都要網絡詢價對比後才行為。

5.好產品和價格

除非是新產品一般而言貴的東西都是有貴的道理

簡單點吧這裡就說水果,比如車釐子就是比葡萄貴一般而言
上海車釐子 cherry 智利進口的大概35塊一斤

藍莓大概75塊一斤 

所以你只要知道價格大概就會知道藍莓會比車釐子好吃

當然久光一盒200克的藍莓售價是65 哈
這是另當別論。

這裡的好吃難吃有個性化的因素只要你是一個普通人。沒特別的偏好和口味,那麼貴的一定好吃這個說法基本就成立。

這個也算生活常識。這裡特別撇除了品牌之類要素。水果其實也可以算一種commodit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33

存檔轉貼:CCSC, 糾結中。。原作者@老農魯庶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6bt0.html

這case上我是錯到極點2010年為了這個事情和老農還吵架。最近很多人在討論翠華。特意把這貼找出來存檔。

CCSC, 糾結中。。

@老農魯庶

http://bbs.imeigu.com/viewthread.php?tid=5721&highlight=

CCSC, 糾結中。。。本帖最後由 attorneyatlaw 於 2010-10-27 00:13 編輯不要Short好公司的前提是好公司的未來幾年的增長會支撐現在的股價。任何好都是相對的,或者說好的定義是用其合理價格的50%甚至30%就能買到的資產就是「好」公司,相反,如果要付其合理價格的150%才能買到的公司,除非是要消滅競爭對手,是不能不計成本的。

CCSC的合理估值,應該是其重置成本加一定商譽溢價,按照其招股書所說的,開一家新店需要$0.3M,那麼100家店就是$30M,200家也就是$60M;你們給多少商譽溢價?2倍,3倍,還是10倍?

沈南鵬投資是在2007年9月份,那時候,鄉村基還是一個非常小的店(可能還不到9家店),投入了1300萬美元,得到了2400萬優先股,按照招股書的說法,得到了30%的股份,沈南鵬給的pre-moneyvaluation是3000萬美元;如果9家店值3000萬美元,一家店則值330萬美元,按照樓主所說:「$25的CCSC相當於$625M市值。101家門店,相當於每家店價值$6.18M或者RMB四千多萬」,已經遠遠超出了沈南鵬給的估值。

「平均每家店一年的銷售額是RMB7百萬,淨利潤是RMB55萬,也就是6倍的市銷率。就不和MCD CBRL比了,就比比瘋狂的CHIPOTLE吧,2006年CMG上市是市值大約是$800M,但那時候CMG有500家店面。平均每家店面價值$1.6M。今天CMG市值5.4B,擁有1100家店面,平均每家店價值$5M,但平均每家門店年銷售$1.7M,市銷率是3倍。」而沈南鵬給的估值,恰恰是3倍的市銷率:9家店,每家銷售額700萬($1.03M),則估值為3×9×$1.03M=$27M,大約30M美元。假定二級市場估值翻一倍,100家店值:6倍市銷率×100家店×1.03M=$618M。

問題是:如果新開一家店僅僅需要$0.3M,那麼這家店真的就值$6.18M嗎?如果開店如此賺錢(6.18/0.3=20.6),又沒有門檻,大家不都去開店了嗎?而且,20倍的重置成本估值,是不是太高了?!另外,如果你投資一家店30萬美元,你期待多長時間收回成本?按照其招股書,其一天的客流為1700人計算,每人消費15元,單店每天的流水大概是2.5萬元,一年的營業額頂多是2.5*360=900萬。

按照其招股書列明的資料,我計算的其08年單店營業額是880萬,09年少820萬,10年上半年是747萬。按照其8.5%的利潤率,900×8.5%=76.5萬,(按照其招股書披露的營業額(880+820+747)/3=815萬,815×8.5%=69萬)我們取一年單店淨賺70萬計算,3年可以收回全部投資成本!也就是說,其投資回報率33%左右,相當於買了一個3倍市盈率的資產,這麼好的投資機會,為什麼沒有搶破頭?大家還投資什麼ccsc的股票?感緊投資快餐店去吧!

按照其招股書,其翻檯16次,營業時間12小時,平均每小時翻檯1.3次,考慮中午和晚上客流高峰,應該符合情況。單店每年淨賺70萬計算,100家店應該淨賺7000萬,相當於1000萬美元。如果按照味千和小肥羊的估值,公司的市值應該是1000×30=3億美元,按照未攤薄的股本2500萬計算,每股股價應該是12元。如果按照攤薄股本2770計算,每股股價應該是10.83!再分析其招股書,投資$44.3M美元開新店,每家店0.3M,則可以開147家新店,加上現在的101家,共計250家新店,250×70萬=17500萬元人民幣利潤(這是其到2012年底--2010下半年10-20家,2011年60家,2012年70家)新店開張全部順利,而且營業『額完全不下滑的最優Senario),約合2600萬美元。給其30倍市盈率,則2012年底市值應該為7.8億美元。如果2012年250家分店的市值是7.8億,則現在100家分店的市值就應該是3.12億美元,合理的每股價格應該是在10-13元之間。

還有一個行業和商業模式的問題,CCSC的商業不可能有幾何級數的增長,店得一家一家開,管理得一個人一個人的去做,不像互聯網公司,只要後台做的好,在線人數能無限制擴大,所以,如果CCSC是互聯網類的公司,比如網遊,比如百度(BIDU,149.56,-1.84%),是絕對不能空的,但是很顯然,CCSC的增長是看得見的,其跑的速度也是能算得出來的。目前市場上也有可比的公司在交易,所以,CCSC是絕佳的一個Short的目標,但是Short一個公司和Long一個公司的不同在於前者往往會得罪人,所以,最好不燒只浪。該股上市18天,累計成交7,980,161ADS,換手率剛剛到160%。從交易技術的角度分析,這個股在到180天解禁前卻可以給炒到400元,原因就是流通盤太小了。只有500萬ADS,30元的價格,有一億五美元就給撬動了,股價給弄到天上去完全有可能。

但是在美國操縱市場,往往難逃SEC的制裁,而且還會有坐牢的風險。這個可能目前做多操盤的兄弟沒有考慮到,建議去諮詢諮詢每美國律師,不要因為A股思維而坐美國的牢。

the capital deployed since its opennings:101*0.3M=USD 30.3M;i.e. ifwe open a new chain, we at least spend $30.3M;In 2007, the SIG andSequoia invested in $13M and get 30% of the company, the valuationis $43M;the net profit in 2009 is roughfully $4M, 20*4=$80M if Ibuy such a company to operate, I wont offer more than 8 times the tangible assets, the tangible is:$7.9, then it is $64M;any valuation more than $100M isover-valuated.

假定券商行使綠靴,則有103080000 share outstanding, then plus:3934300 optionsexercised @ $1.07+585000 restricted shares +3120700 options onfuture grants=7640000shares.the total shares will be 110720000.i.e. will be 2768萬個ADS outstanding.The net income for the firsthalf of 2010 is $4089K. that divided by 2768萬=$0.14/ADS. the wholeyear could be $0.28.the Price/earning=$30/0.28=107PE.還不如買國內的創業板呢!如果僅僅按照最大膽的計算,其有2502萬個ADS,409/2502=0.16,全年0.32美元/ADS。30/0。32=93倍的PE,真的很變態.

1,單店收入:2008年882萬,2009年860萬,2010年747萬,呈下降趨勢;
2,原材料會在2010年漲價已是定論,其是否能夠加價給顧客卻不一定:餐飲業競爭太激烈,顧客太不忠誠。
3,員工工資佔比成明顯上漲趨勢:14.3%,15.6%,16.2%。隨著80後和90後進入勞動市場及政府對員工福利的重視,此項費用一定會逐步上升;
4,現在僅僅有500萬個ADS流通,180天鎖定期後,會有新增的2,800,000+77,280,000=80080000/4=2002萬個ADS可流通了。

如果按照其營運淨現金算,2010年上半年為614萬美元,614/2768=0.22/ADS,全年為.44/ADS.30/.44=68倍PE,仍然相當的高。按照未攤薄的股本2502萬股計算,則為.25,30/0.5=60,也是相當的高。

這種餐飲企業,靠擴張規模賺錢,但賺得一定是辛苦錢。他們家開店的速度是一年40家左右,已經非常快了,其管理一定跟不上。單店收入從08年的880萬,下降到09年的860萬,10年的747萬。原材料漲價,人工漲價,其菜品要是漲價,大家就都去成小了,競爭太激烈:味千,肯德基,麥當勞,等等,他們很難的經營。最好的策略是shor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52

思考的碎片--11/22 感恩節觀察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6ds9.html
1.今天去百腦匯看了下ipad mini 和iphone5 好像都很一般。ipadmini直覺是賣給已經有ipad2or3的人。首次購買的應該會多花幾個錢買ipad4.iphone 5左上角如果要touch很麻煩單手有困難我不覺得會超過4 and 4s
2.百腦匯現在變成了蘋果店其次是三星店我不知道這是否是蘋果的天花板了
3.魅族那個新手機還真不錯 2399. 我挺喜歡的。不過我是不會購買的。
手感不錯。
4.sony主推4K看了一個83吋的有點震撼問題是現在沒人看電視鳥!
5.sony在百腦匯新開幾個店好像要最後一搏的感覺。他們有幾個攝像產品不錯。有一個可以裝頭盔上1999
和上次在萬德看到一個很類似。
6. 用了下window8 好像他們的思路還是軟件思路不是internet思路
很難相信有人會認同微軟的東西
7.超級本是賣給大叔級人物的。另外金屬殼比較漂亮 Sony出了款模仿mac air的金屬殼設計感和整體感覺和apple的差一個級別。不過是除apple以外最棒的!

感謝主!在這個特別的日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005

思考的碎片--12/3 四周的最後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6m2j.html
2012就要結束。四周的最後。

早前幾年每年要寫總結。今年我都不想寫鳥,因為這一年應該是我寫字最多的一年。

留下很多痕跡。

昨天比較有趣的事情是為了找一個八卦去google最後讀完發現怎麼那麼眼熟一看都是我5年前貼的八卦在萬科。
夏氏姐妹的八卦。後面的車禍之類應該沒公開哈。原來八卦也有時間性。。。
看來八卦是傳統。

這裡不說八卦繼續思考的碎片

1.巴菲特

最近幾年我應該讀了不少商人的傳記,週末和@trustno1說起我有一個總結吧,幾乎每個人的傳記中都有巴菲特的痕跡而且都是正面的都是帶有崇拜的眼神。。。『
甚至吉列的CEO James Kilts還是巴菲特面試的。
sandy Weill甚至吧巴菲特的評語裱在鏡框裡掛在牆上。
後面的從魯賓到Peter peterson到bloomberg每個人都涉及到巴菲特當然也包括同行的林奇和BillGross。也真沒見過有第二個人有這樣地位。

所以我覺得巴菲特對美國和對商業的影響可能遠超過我當下的認識。換句話說怎麼高估可能都不夠。
巴菲特的影響力絕對不僅僅在投資圈。

2.長期投資

我也算小小涉足商業圈子。在我周邊的成功的商業例子中幾乎每個人都是經過若干年若干大約是10年這樣的時間長度才得到某些成功。注意哦基本上都是在一個圈子內十年,當然這幾年因為節奏加快特別新行業造富速度快了但是毀滅也快了。傳統行業基本都是要十年。。。
那麼回頭到投資角度,長期投資也符合這樣的要求。一定要在足夠的時間下某些有利的條件才會醞釀和發揮。按照季度的投資按照年的投資是否真的足夠的長期?
巴菲特一直說要看十年。

這裡轉貼一篇雪球上的好文章。貼在最後
我看完這篇兩個收穫
1.有一個benchmark 巴菲特是可口可樂
2.轉型是可怕的。鬼知道轉型能否成功這裡有運氣成分。

3. Beats
我其實去年就看過Beats
是在王雪紅收購Beats時候我就想到James每次出來都是帶耳罩 2011年8月
可是沒找到標的
上週有兄弟給我說原來還真有一個標的。這一年不算多好像3倍有了
NND
所以明年還會至少有一家三倍的哈。可惜現在我還不知道在哪裡
現在流行啥?
今年最流行的可能還是刷博+微信

4.我查查和一淘火眼

週末去超市 習慣性的掃條碼 有趣的一個遺漏就會多付錢真的很有趣。這樣下去超市如何生存真是大問題。

另外週末是第一次發生一淘火眼可以刷到的條碼,我查查沒有。

這是第一次12.1日發生的。
是否是我查查和一淘火眼之間的優勢轉換點?

另外超市的話梅十幾塊的都可能是淘寶+運費來的便宜。這樣的狀況搞的我都條件反射一樣的刷條碼
世道變了。

話說APP我現在變成一個義務的app推廣員

我推廣下來接受度最大的是兩個產品
1.soundhount 查音樂的
這是神器

2.我查查和一淘火眼
人人喜歡便宜
另外我最近為一淘火眼的刷了不少條碼他們給我大約20塊
20塊都搞得我很幸福和成就感。真的很墮落
不過他們的玩法真的不錯眾包

5.翠華的總結陳詞

上週寫過一篇翠花上酸菜

後面也有很多討論讓我獲益匪淺
這裡吧最後的思考寫一下記錄一下以觀後效

1.投行的包裝程度和IPO成功與否和短期漲跌關聯度極大。
一般人是不會完整看完整篇prospectus的起碼就我所知很少。
一般而言包裝越漂亮短期漲幅越好,也就是包裝越漂亮越可以參加抽獎哈
僅此。

2.翠華 香港和大陸是兩門生意
大陸是做餐飲

香港是做遊客快餐

所以大陸的餐飲能否成功是未知數,已知的情況是還不錯,應該可以賺錢。但是遠沒達到香港鬧市翠華的景氣度
且不說能否快速複製。只是一門或許可以賺到錢的生意而已。

這裡不探討翠華是否是投資標的
只是就生意而說探討生意過程中的機遇和挑戰。這是家啥公司
一個基本的框架
如果沒有對公司本質的認識任何估值都是天方夜譚。

6.第一財經
上週和@ivanzhai說起我當下看的三份報紙
第一財經 21世紀 經濟觀察

如果要剔除一張那麼必定是21世紀
一張報紙的質量下降是有目共睹的。
我已經N個月沒看到有啥有質量的報導

今天的第一財經有篇酒鬼的還是我眼裡的好稿。


酒鬼「塑罪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2/2297644.html
」「怎麼沒影響哦!原來很多旅遊車進去參觀,一天幾十輛,這幾天一輛也沒看到。」11月30日上午10時許,在酒廠門口賣了一年多油餅的馬阿姨一邊吃著賣剩的炒粉,一邊告訴記者,原來頻繁有旅遊大巴進廠參觀,近一個星期很少見了。「
我喜歡文章中這段。如果屬實那麼酒鬼至少還要跌一半。現金流沒了而且是年底。

7.雪球VS新浪

上週和ivanzhai還探討過一個問題

我的雪球粉絲超過新浪
我們是從傳媒角度分析這個現象

應該說沒最後結論
但是有幾個思考 分享一下

1.模式不同
新浪是140字雪球不限字數

2.受眾差異
雪球目的性強大家都找話癆 我是典型話癆
新浪更類似real life一般人都是找生活樂子所以雞湯盛行
沒人關心所謂投資

這個也導致另外一個所謂自我強化。就是大家在新浪會討論公共話題
在雪球討論投資話題 比較focus

3.時間性

大V在新浪的地位其實90%和他們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類似

差別在於比如姚晨那麼多粉絲有新浪推波助瀾的緣故。現實生活中姚晨的影響力沒那麼大
這有點類似因緣際會

先入為主。
我算雪球第一批用戶最早的種子用戶所以粉絲相對多是必然的。


8. 香港天價停車位

其實這個就是產權界定的問題。可以做商業用途自然添加。這就是政府的職能。

上週在雪球就湖南農村土地發證討論過

這個本質也是產權界定問題。我的理解是另外一個小崗村案件

這個好處不用多言

什麼規模化集約化農業
什麼養老制度
什麼鎖定資金=-4萬億 (@trustno1 語)

等等
其實08年地震過後四川災區就自發誕生過類似的case
房屋受損農民自發在路邊招商和房產開發上一起重建家園一方出宅基地另外一方賣掉多餘部分
這個最後被政府默認。也算一種改革
如果湖南成功早晚遍地開花。這樣中國的城鎮化會進一步加速這裡面的機會我都無法評估。

產權界定+減少管制是兩大路徑任何一個方面有些許突破都會爆發巨大能量。

這個case需要拭目以待

當然可以斷言農村承包土地的界定一定會傳遞到大城市房價。一定是大漲而非下跌。這個簡單推演下就知道。




蘭權資本

轉:巴菲特答股東問---涉及估值問題

(1)股東問:如果有人採用你的投資哲學——構建一個由6到8只股票組成的高度集中的投資組合,並採用你的投資方法——節稅、買入並持有,不過他的投資對象是像微軟和英特爾那樣的年增長率為30%的高科技公司,而不是你投資組合中增長率通常只有15%的公司,你覺得他這樣做獲得的回報率能否達到伯克希爾歷史回報率的兩倍?

      巴菲特:如果微軟和英特爾的表現達到可口可樂和吉列的兩倍,這種方法肯定能取得兩倍於我們的回報率。問題的關鍵是能夠識別那些你能理解並對它們的情況非常肯定的企業。如果你懂這些企業,許多人都懂微軟和英特爾,但查理和我不懂,你就有機會評估它們的價值。如果你覺得它們的價格很合理,有美妙的發展前景,如果你的判斷是對的,將獲得非常豐厚的回報。

我們只是發覺有些企業比其他企業更難理解
      巴菲特:有一大堆企業,查理和我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評估它們的價值,這一點也不會讓我們煩惱。我們不知道可可豆或者盧布以後的價格走勢,對於各種各樣的金融工具,我們也不覺得自己掌握了對其進行估值的知識。期待有人懂世界上的每一家企業可能過分了一點,無論如何,我們只是發覺有些企業比其他企業難理解得多。

我說的懂是指非常清楚10年後公司的情況是什麼樣的
     巴菲特:當我說懂時,我的意思是,你非常清楚10年之後公司的情況將是什麼樣的。我對許多企業的理解都不足以讓我產生這種信心,不過有少數幾家企業可以。幸運的是,就像你說的那樣,我只需要真正懂幾家企業就夠了,可能是6家或8家。

對微軟和英特爾的情況,我無法做到像對可口可樂和吉列那樣確定
      巴菲特:如果我們能夠洞察剛才你說的這些有點複雜的高科技企業的發展前景的話,作為伯克希爾的股東,你們獲得的回報會更好。如果我們真有這種洞察力,你們的回報肯定會比實際情況好,因為以前投資這些公司確實有機會賺大錢,現在仍然存在這種機會,如果這些公司的高增長率能夠得到維持的話,投資它們確實可以賺大錢。
     我覺得你找不到比英特爾的安迪·格魯夫和微軟的比爾·蓋茨更好的經理了,這些企業在它們各自所在的行業中似乎都佔據著領導地位。不幸的是,我對這些企業懂得不夠深,以至於我不能確定它們在行業中的地位是不是像可口可樂和吉列的地位那樣強大。
     與可口可樂和吉列相比,你可能更懂高科技企業,這或者是因為你的職業背景,或者是因為你的天分。但我不是這樣,我更懂可口可樂。所以,我必須堅持投資那些我認為我能理解的企業。如果其他地方有更多的錢可以賺,我認為,在那些地方賺到錢的人是有資格賺這個錢的。查理?

以英特爾的方法來賺錢極難,就眼下來說,我們不想掌握這種賺錢之道
清晰看透英特爾的未來對我們來說簡直太難了
     芒格:像英特爾這樣的企業會受到物理規律的制約,這種制約總有一天會導致一張芯片上無法容納更多的晶體管。我覺得,每年30%或者其他比例的增長率將會持續很多年,但不可能會持續到無限的未來。
     因此,英特爾必須利用它目前在半導體行業中的領導地位開發一些新的業務,就像當年IBM利用製表機開發出了計算機業務一樣。而預測某些公司是否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對我們來說簡直太難了。

在英特爾的第一輪融資中,我們購買了10%的股份,後來我們把這些股份賣掉了
     巴菲特:是啊,作為英特爾的兩個主要創始人之一,鮑勃·羅伊斯在愛荷華州的格林內爾長大,我記得他的父親是格林內爾的一位牧師,他在格林內爾學院念的書,上世紀60年代後期當我加入格林內爾信託董事會的時候,他是當時的董事會主席。後來,當他離開FARICHILD和戈登·摩爾一起創辦英特爾的時候,格林內爾信託通過私募購買了10%的股份,實際上這是英特爾的第一輪融資。
     鮑勃是個了不起的傢伙,待人很隨和,這一點和比爾·蓋茨一樣。這些傢伙給我解釋他們創辦的是什麼企業,他們是很好的老師,非常擅長解釋他們的企業,可是我這個學生比較呆笨。鮑勃當時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愛荷華男孩,他會告訴你投資英特爾的風險和潛力,他在各方面都非常開朗且絕對誠實。
     所以,我們確實為格林內爾信託在英特爾的首輪融資中購買了10%的股份,可是負責格林內爾投資委員會的天才卻在幾年之後想法設法地賣掉了這些股份,不過我不會告訴你這個人的名字。算出當時那些股份現在所值的價值沒有任何獎勵。

以英特爾的方法賺錢極難,就眼下來說,我們不想掌握這種賺錢之道
     巴菲特:順便說一下,當初鮑勃非常熱心的是英特爾那時製造的一些手錶,這可能是他最熱心的東西。按照鮑勃的說法,這些手錶棒極了。
     不幸的是出現了一個問題:格林內爾信託派了一個人去西海岸拜訪英特爾公司,鮑勃就送給他一隻手錶。這個人回來之後,針對我們對英特爾這筆小額投資寫了一份報告,他說:「這只表太棒了,動都不用動它,它自己就會根據時區的變化而調整時間。」換句話說,這只表走得太快了。英特爾在這些表上掙紮了五六年,然後徹底失敗。
     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英特爾當時非常依賴的另外一項業務也快完蛋了,他們不得不進行一次全面的轉型。附帶說一下,安迪·格魯夫寫了一本非常好的書《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這本書描述了戰略轉折點的概念,我建議大家閱讀這本書,因為它真的寫得很好。
     不管怎麼說,英特爾由格魯夫帶領其他人成功地實現了轉型,但不可能每一次轉型都能成功,有時候,有些公司就被淘汰了。我們不想投資那些我們認為有可能會被淘汰的公司,英特爾也可能會脫軌,其實差點就脫軌了。
     IBM當時也持有英特爾較大比重的股份,上世紀80年代中期也把股份賣了。應該說比較理解英特爾的人還是很多的,但他們也看不清英特爾的未來。我覺得,以英特爾的方式來賺錢真的極難。




以下涉及到估值的問題

估值的思維過程是小兒科
內在價值很簡單,就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值之和
(2)股東問:關於內在價值,你說了很多,也寫了很多,你還說你會提供股東們所需的信息以便他們能自己計算出伯克希爾的內在價值。你能不能對此展開談談。在計算內在價值方面,你認為最重要的工具——在你年報中使用的工具或者你考察的其他工具——是什麼?第二個問題,在使用這些工具的時候,你採取的規則、原理或者標準是什麼?最後,在評估公司價值的時候,使用工具以及應用原理的這個過程如何與你剛才所說的篩選標準相結合?
     巴菲特:如果我們能夠洞悉任何企業的未來——比方說——100年或者企業滅亡時在企業和股東之間的現金流入以及現金流出,然後以適當的利率——這個我等會再談——將其折現到現在,我們就會得到內在價值的數值。

企業也有息票,但這些息票是未知的
     巴菲特:這和計算一張貼著許多息票、100年後到期的債券的價值很相似。如果你知道息票有多少,就能通過以適當的風險利率折現來計算它的內在價值,或者你可以將息票率為5%的債券與息票率為7%的債券進行比較。每張債券的價值都不一樣,因為它們的息票率不同。

其實企業也有息票,這些息票未來會發生變化,只不過沒有印在股票上。因此,企業未來的息票要由投資者自己來估計。
內在價值完全與未來的現金流有關,投資者的工作就是弄明白未來的現金流是什麼樣的
     巴菲特:就像我們以前所說的那樣,像高科技企業這樣的公司,我們一點都不知道其未來的息票是多少。但是當我們找到一家我們認為自己相當懂的企業時,我們就會努力考察它的未來,並計算它未來的息票是多少。事實上,我們可以說是試圖現在就把這些未來的息票打印出來,這就是我們判斷一家企業10年或20年後的價值改採取的方法。
     當我們於1972年買下喜詩糖果的時候,我們當時不得不在以下方面得出結論:我們能否弄明白經營的競爭環境、喜詩糖果的優勢以及劣勢、今後10年、20年或30年這家企業的情況會如何。
     如果你試著評估內在價值,就會發現全都與現金流有關。當前在任何一個投資對象中投入現金的唯一原因是你期待將來可以取出現金,不是通過將投資賣給他人(因為這是一種十足的狗咬狗(whobeats who)遊戲),而是通過你投資的資產的產出。購買一座農場是這樣,買一套公寓也是這樣,購買一家企業同樣如此。

我們設計篩選標準的目的是為了確保我們投對企業。(投資的精髓:確定性)希望我們的篩選標準能確保我們投對企業
     巴菲特:你提到了我們的篩選標準,我們不知道有些企業10年或20年後價值幾何,甚至連一個有把握的猜測也提供不了。顯然,我們不認為我們對企業價值的估算能夠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二位或者第三位。
     不過,對於某些企業,我們還是十拿九穩的。我們設計篩選標準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我們投對企業。

投資者關注的是資產,投機者關注的是資產的價格
     巴菲特:我們基本上使用無風險的、期限較長的政府債券的利率作為折現率。投資就是今天投出去錢,為了在將來收穫更多——不是通過將投資的資產賣給其他人,而是通過資產自身的產出。
     如果你是投資者,就會關注你所投資的資產——對我們而言是企業——未來的表現。如果你是投機者,主要關注的是資產的價格未來將會怎樣,而不管資產自身的未來表現。

投機不是我們的遊戲。
我們知道,如果我們對企業的判斷是正確的,將會賺很多錢,如果判斷是錯誤的,就不會有任何希望——我們不指望賺錢。
我們把評估伯克希爾價值所需的信息提供給你們
     巴菲特:說到評估伯克希爾的價值,我們試著告訴你們儘可能多的關於我們企業的信息,所有關鍵的因素。我們在年報中介紹我們企業所使用的方法和指標,與查理和我在考察其他企業時所用的一樣。
      所以,如果查理和伯克希爾一點關係都沒有,但他在看了我們的財報之後,得到的內在價值肯定和他在伯克希爾待了這麼多年得出的結果差不多一樣,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在評估伯克希爾內在價值方面,該有的信息都有了,我們給你們的信息也是——假如我們的位置調換的話——我們想從你們那裡得到的信息。

評估可口可樂和吉列這些企業所需的信息也是應有盡有
     巴菲特:像可口可樂、吉列以及迪斯尼這樣的企業,你所需的信息在年報中也是應有盡有。你需要瞭解它們的業務,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獲得這方面的知識。這一點在一些高科技企業中是做不到的,但在有些企業中你可以做到。

然後,你就可以坐下來,描繪這些企業的未來藍圖。
使用機會成本這個篩選標準可以作出更好的決策
     芒格:我認為,投資篩選標準是機會成本是一個簡單的理念,如果你已經有了一個可以大筆下注的投資機會,且與你看到的其他98%的機會相比,你更喜歡這個機會,你就可以把其餘98%的機會剔掉,因為你已經知道更好的機會了。
     因此,有很多機會可供投資的人獲得的投資通常比機會較少的人好,使用機會成本這個理念來篩選可以作出更好的投資決策。
     持有這種態度,你會得到一個集中度非常高的投資組合——這個我們不介意。

如果我們是對的,為什麼大錯特錯的著名企業是如此之多
     芒格:我們的做法如此之簡單,可是效仿我們的人卻很少,我不明白這是為什麼。伯克希爾的股東倒是普遍傚法我們,他們全都學會了這一點。但它不是投資管理行業的標準做法,甚至連一些偉大的大學和聰明的機構也不這麼做。
這就引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如果我們是對的,為什麼大錯特錯的著名企業是如此之多?
      巴菲特:關於這個問題,有幾個可能的答案。(笑)
      芒格:是的。

不拿未知的新企業與確定的舊企業進行比較是瘋狂的
     巴菲特:態度很重要,我的意思是,如果有人向我們推銷一家企業,我們腦子裡想到的第一件事是,「我們更願意買入這家企業,還是更願意增持可口可樂?我們更願意購買這家企業,還是更願意增持吉列?」
     不拿這些未知的新企業與你非常確定的企業進行比較是瘋狂的,你能找到的、未來前景和可口可樂一樣確定的公司極少。因此,我們想購買那些確定程度接近可口可樂的公司,然後,我們想弄清楚購買新企業是否比增持我們已經持有的公司更好。
     如果每一個管理者都這樣做,在收購他們從來沒有聽說過不相關行業的企業之前,就問自己,「收購這家企業會比回購我們自己的股票更好嗎?比購買可口可樂的股票更好嗎?」如果他們這樣做的話,兼併收購交易將會少很多很多。但不知是什麼原因,他們似乎沒有這麼做。
     我們會這麼做,會將新的企業與我們認為我們能夠得到的、近乎完美的企業進行對比
投資變得更難了,難得多了,但像1974年那樣的市場將再次出現。舊的投資方法已無用武之地,新的投資方法更難賺錢了。
     芒格:過去,內在價值這個概念使用起來要比現在容易得多,因為有許多許多股票的售價在清算價值的50%以下。的確,在伯克希爾的歷史上,我們購買的有些證券的價格只有清算價值的20%。
     過去,本·格雷厄姆的追隨者只要用蓋革計數器對美國的公司進行計算,就能找到一些讓他們心動的證券。只要你對企業的整體市場價格稍微懂一點,就能很容易地發現你的買入價相對於內在價值打了很大的折扣。不管管理團隊有多糟糕,如果你的買價只有資產價值的50%甚或30%,你依然可以賺很多錢。
     但是隨著投資者逐漸聰明起來,且股票的表現如此之好,股價通常會越來越高,以前那種投資方法越來越難賺到錢了。如今為了找到價格相對於內在價值出現折扣的證券,這些簡單的投資方法一般來說不管用了。

你需要採用沃倫的思維方式,而這難得多
你必須得懂一些東西,要真的懂
     芒格:如果你從良好的普通教育中掌握了幾個基本的思想,你就能很好地預測一些企業的未來表現。我在南加州大學商學院演講中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換句話說,根據幾個簡單的基本因素來抽絲剝繭地進行分析,我們會發現可口可樂是一家很簡單的公司。
     你必須要瞭解人類的行為。有一些基本的模型,這些模型很簡單,比數量機械理論容易掌握多了。你必須得懂一些東西,要真的懂。

以前遍地是廉價貨,以後也將如此
     巴菲特:當查理說清算價值的時候,他的意思不是關掉企業清盤後得到的價值,而是其他人為了得到現金流願意支付的價格。
芒格:對。
     巴菲特:舉例來說,你可以看看1974年資本城購買的一些電視台,這些電視台的價值是它們售價的好幾倍,這並不是因為你關閉電視台可以得到這麼多價值,而是因為它們的收入流值這麼多錢,這完全是因為股市一片低迷。就像我所說的那樣,如果協商的話,你可以以幾倍於股價的價格出售公司的資產,還免費獲得了一支優秀的管理團隊。

股市會發生這種事情,以後還將發生。
你必須得丟掉那些沒有通過篩選的投資機會
     巴菲特:但投資和計算內在價值還有一個部分是,當你計算完一項資產的內在價值之後,計算結果告訴你「不要買」,這時你不能僅僅因為其他人認為這項資產的價格會上漲或者因為你的朋友最近輕鬆發了一筆橫財等與此類似的理由而買入。你必須丟掉沒有通過篩選的投資機會。

如今投資變得更難了——難得多了
     巴菲特:最近能夠賺錢的想法少之又少,你必須得做好準備,不碰任何你不懂的投資,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大的障礙。
     芒格:沃倫,如今投資變得更難了,你應該同意我的看法吧,對嗎?
     巴菲特:對。不過我也認為過去40年來幾乎任何時候,在這個舞台上,我們都可以說投資變得更難了。但如今投資更難賺錢,難得多了。

鑑於我們的規模,潛在的投資範圍很小
     巴菲特:現在更難賺錢的部分原因是我們管理的資金量,如果我們管理的資金只有10萬美元,且我們真的需要錢,我們的回報前景將比現在好多了。道理很簡單,如果我們管理的資金量較小,潛在的投資範圍就大多了。
     現在,我們考察的很多投資機會也受到了其他很多人的關注,而在以前,很多時候我們關注的機會,其他人幾乎看都不看。
     不過過去也有過例外,當我們考察一些投資的時候,全世界對待這些投資就像瘋了一樣,這對我們來說肯定是一大幫助。

我們能根據賣家的前半句話排除掉98%的考察對象
兩個簡單的篩選標準可以迅速排除掉98%的考察對象
(3)股東問:你能否詳細談談在考察潛在的投資時,你們使用的篩選標準是什麼?
     芒格:這個問題我們已經說了很多了。就像我提到的那樣,機會成本是生活中一個基本的篩選標準,如果你有兩個瘋狂追求你的求婚者,其中一個比另一個好千萬倍,你就不用在另一個身上花費時間了(巴菲特大笑)。我們篩選投資機會時也是這麼做的。

我們使用的篩選標準是最基本的想法,它們是如此之簡單,以至於人們不斷問我們這些標準的背後有什麼玄機。
     巴菲特:我們使用的第一個篩選標準可能是我們是否認為自己很懂這家擺在我們面前的企業,這一點我們能立即知道。如果這家企業通過了第一道篩選,接下來我們要問這家企業是否具有可持續的競爭優勢。這兩個標準可以把絕大部分考察對象篩選掉。
     很多潛在的賣家肯定會認為查理和我非常武斷,因為通常的情況是,對方第一句話剛講到一半,我們就會說:「謝謝你的來電,但我們對你的企業不感興趣。」
     他們覺得如果他們向我們詳細解釋他們的企業(我們一直都能收到這種信件),我們就會看到他們企業的優點,或許就會買下來。不過,通常來說,我們真的能通過前半句話就可以看出這家企業是否具有這兩個因素。如果我們不懂這家企業,根本不會收購它。如果我們不懂,就無法判斷它是否具有競爭優勢。如果我們懂這家企業,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這家企業不具備競爭優勢。
     所以,在98%的情況下,潛在的賣家只說半句話,我們就能結束談話,我們的這種做法當然很成功。

有時候我們通過與我們打交道的人排除考察的對象
你能看到有些將要發生的事情
     巴菲特:另外,有時候,當我們和一些人就整體收購企業交談的時候,我們通過與我們打交道的人來判斷這起交易能不能做成。如果賣家將這家企業拍賣出售,我們就沒有談的興趣,這樣的話,交易不可能做成。
     如果有人想通過拍賣出售他們的企業,不管拍賣進展得如何,他們都想坐下來和我們就一切條款重新談判。因此,在我們購買這家企業之前,要談好幾次。你可以看到有些將要發生的事情。
     另一方面,我們和與我們有關係的人有非常美妙的合作經歷,他們推薦給我們的交易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做成。
     我們可不想整天聽人講故事,也不看經紀人報告等任何類似的文件。我們還想用自己的時間來幹些別的事情呢。查理?

避開小人,你可以免遭大不幸
     芒格:沒錯。沃倫暗示的另外一個篩選標準是君子(qualityperson)這個概念。當然,大多數人對君子的界定是和他們相近的人。
     但是世界上有很多君子,也有很多小人,這兩類人經常都有一些跡象,就像旗幟一樣,尤其是小人。一般來說,我們得避開這些人。
     避開和小人打交道可以讓你免遭大不幸,和君子結識可以讓你獲得巨大的幸福。

我們要尋找的人:能被所有人信任的人
     芒格:你只要環顧四周就可以發現,在這個房間裡有很多君子,他們創造了一些偉大的企業。他們的客戶可以信任他們,他們的員工也可以信任他們,就連遇到問題,都可以信任他們會正確對待並予以合理解決。這就是我們想打交道的人。
     這些人信守諾言。最近我和一家這樣的公司打過交道,某些產品上印有這家公司的品牌,同一領域裡有人發明了一個更好的產品。於是,他們就把他們的品牌從這些產品上拿了下來,因為如果他們的產品不是最好的,他們就不想讓自己的品牌出現在產品上。
     這樣想的人通常在商業上都做得非常成功,君子的大旗也會在他們的頭上飛揚……

另一方面,如果某人身上閃現的是「混蛋」標誌,要避開他們。
     巴菲特:小人的胸前好像有一個標誌,寫的是「混蛋、混蛋、混蛋」,你要避開這些人,你真的以為你買下他們的企業,他們就不再是混蛋了嗎?
     投資的一個美妙之處是:你不必每天都從頭開始,評估企業價值的一個優點是它是累積性的

(4)股東問:信息對我們中的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障礙,在應對信息氾濫這個問題上,你是否使用了組織模型?利用這個模型你可以聰明合理地組織信息,從而得到最大的收穫,同時不會分散你的注意力。你如何持續追蹤所有的企業?
     巴菲特:我們並不持續追蹤所有的企業。不過,從某種程度上說,評估企業——特別是大企業——價值的美妙之處是它是累積性的,如果你40多年前就開始評估各大企業的價值,現在你就積累了許多企業的估值知識。
      開始的時候你不需要掌握很多行業的估值知識,可以從瞭解一些重要的行業開始入手,總共大概也就只有75個重要行業,你可以逐步瞭解這些行業是如何運作的。你不必每天都重新開始,不用諮詢電腦,你什麼都不用諮詢。所以,評估企業價值可以享受知識日積月累的優勢。

這是我們喜歡不發生變化的企業的原因之一
     巴菲特:你掌握的企業估值知識會隨著時間的進展而一點一點地增加。為什麼我們決定在1988年購買可口可樂的股票?這可能是知識一點點積累的結果。經過幾十年的積累,這些點滴的知識匯成了大河,讓我們能看到可口可樂的價值。
     可口可樂是一家偉大的企業,這也是我們為什麼喜歡不會發生太大變化的企業的原因之一,因為對這些企業而言,過去的歷史是有用的。查理?
     芒格:我沒什麼可補充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540

思考的碎片--12/11 假設條件下的預案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6sis.html

從酒鬼到茅台資本市場很是熱鬧。不寫點什麼也對不起這場遊戲。
事情的真偽其實不需要我多寫和多說什麼,畢竟不是專業人士也沒興趣參與這場遊戲。
我比較深的感觸是很多人面對所投資標的重大新聞後的思考模式,我懷疑大部分人不具有獨立思考能力或者說大部分人還是屁股決定腦袋。鴕鳥式的否認或者攻擊性的辯論。@醫藥價值的一個貼很有價值。fact or opinion 這都搞不清楚 扯什麼蛋。

我問自己如果此時我持有酒鬼或者茅台的話我應該怎樣思考這個突入起來的塑化劑問題。

換句話說我持有的頭寸突然面對一個重要信息或者重大負面信息時,所遵循的思考路徑。

所以文章的開頭我寫了假設條件下的預案。

(以下的思考應該還不夠完整還需要不斷修正但是已經是我這幾天思考的成果)

當面對這樣一個信息的時候
第一步我覺得應該分辨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負面信息

我把信息大約歸類為四類

1. 宏觀

2.行業

3.個體

4.突發(帶有普遍性)


1.宏觀的
類似牛熊市
類似金融危機這樣的宏觀信息
包括加息之類的
和企業本身沒有太多直接聯繫的

2.行業的
類似三鹿 三聚氰胺 
如果跟蹤過這個case的話可以知道事情的開端應該是美國寵物發生腎結石導致的追溯。
大約一年過後發現結石寶寶然後。。。。
所以這是一個行業性的問題。

類似的還有寶潔的SKII 什麼鉻超標。那個就是鬧劇。

這裡重點應該是兩部分
A.動機
三鹿和三聚氰胺的關係很容易自勸其說,為了應付蛋白檢測擅自添加三聚氰胺 
所以很容易推斷出這是行業性問題不是單個企業
反之SKII的鉻超標有點奇怪,要超標也是汞超標比較符合邏輯。
汞的中毒VS 汞的天然美白作用
這都是基於常識的判斷。


B 行業性的影響是否對企業有重大影響
或者說這是否涉及基本面
食品企業的食品安全應該算基本面重大影響
這裡有一個細節是是否可規避或者替代

比如豬肉行業的瘦肉精問題
對雙匯的影響
難道我們都不吃肉?
按照我的常識判斷,所有的豬肉都是或多或少含有瘦肉精
so 我們不可避免的。。。
所以對雙匯的影響反而未必大
畢竟我可以選擇拒絕喝牛奶
但是我無法拒絕吃豬肉
那玩笑開大了

味千也是,我可以不吃拉麵我甚至可以不吃麵,但是我不可以不吃飯
總需要至少一樣主食。
所以大米的轉基因問題其實是個偽問題。我沒法檢測也沒法拒絕。


3.單個企業問題

塑化劑
是單獨一家酒廠的問題還是一個行業性問題?
其實答案每個人都自己有。

但是酒鬼問題暴露後,應該立刻分析這是否是單一企業問題還是整個行業問題。

911過後 美聯航chapter11
整個航空業都掛掉。
這就是行業問題不是單個企業問題。

比如05-06年hasbro的玩具油漆問題從現象上就是單一企業的問題。
後來加強檢查後股價就恢復鳥
難道美國會自己生產玩具,那就是一個笑話。
當然現在美國人開始生產mac那是自動化生產+能源價格VS人工差價之間的相互關係了
從TOC看在美國生產還更便宜。這就搞大了。

單一企業問題還有一個例子是
運通的倉單問題,這是一次性的單一企業問題。
所以出了問題給出了一個時間和價格窗口讓巴菲特買入
我相信當時巴菲特判斷這個公司是一次性的不影響實質的偶然災難所以值得買入(後面還要討論如何評估單一企業問題)

當然如果這是一個巴林式的災難那就沒的玩鳥。
例子很多不一一列舉

4.偶然性

最簡單例子是湯臣的湯君年過世,當時世貿好像還沒有開盤哈,當時浦東只聽說過湯君年沒人會知道世貿的許榮茂
但是一過世世道就變鳥!
看看後期股價走勢和現在的市值就知道這一去對公司的影響。

比如均瑤的老大。結果老婆改嫁司機nnd 一輩子為別人打工 17億好像。
還好他有個弟弟。

所以碰到負面信息先要分辨屬於那一個類型。然後在考慮對公司的影響

第二步其實更簡單

如果知道負面信息的屬性

那麼直接拉開資產負債表,或者拉開income statement
預估一下對兩張表甚至三張表的損失

你很容易會得到你的答案。

比如茅台那怕沒影響那麼廣告費支出一定會增加之類的。

銷量如果前期沒有隱藏那麼起碼當季一定多少有影響。這還涉及經銷商玩法。存貨是否在渠道中
這裡說來話長。

這招是從吉列老闆那裡學來。巴菲特面試他的時候他就是用這招應付的。哈

其實這也是我能想到最好的定量評估負面信息的方法。

這麼說來就是先定性後定量哈

最後說幾句
在投資一個標的的過程中是否應該在預設條件下做一些預案?我覺得有必要。
雖然會是比較粗線條但是畢竟比臨時的手忙腳亂好。

單就茅台的問題,是否影響到income statement
我想無論是否含有塑化劑,問下經銷商銷量 問下現在的用戶和潛在的用戶他們的感受 遠比網路上無聊的對罵有價值。
已知的信息是單就零售和批發價來說已經體現了供求關係。畢竟茅台的價格在下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893

思考的碎片---12/17 遊戲的表象和玩法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6wwh.html
1.遊戲的表象


從已知的公開的信息中可以窺探到一些或許是事實或許是現象的東西

從現象看有點進步畢竟吸收盎格魯納爾遜的東西總是比吸收傳統黑厚有價值許多。

A. show 英文 總是比show 古詩的好

印象中第一次接受公開媒體採訪應該是在倫敦胡舒立單獨採訪
第一次公開show英文是港大
這次會見卡特有看到了show 英文

多點英文少點多難興邦總是好事。
究竟多少好,好的程度,那麼個另當別論。

這個是價值取向問題。

B 聽古典音樂總比聽地方戲曲好

C 喝紅酒總比喝白酒好
哪怕喝古越龍山也比喝白酒好

另外穿西裝總比穿中山裝好。

2.遊戲的玩法

最高級的是玩海外媒體,比如扭腰時報 比如每日電訊

次級的是玩港台媒體 聽說某些媒體一定要出紙質文件核心是要可以放到某些人的桌上
記得上次被幹掉的陳先生也有類似言論誰在操控港台媒體

委員級的那麼一定是帝都媒體 比如有接見比如有捐款之類。

遊戲的玩法確認了。正如@trustno1 說的很好媒體有價格總是開放的標誌
雙軌制過後才會自由競爭。
一步登天是很難的
看清楚玩法比較重要。

3.女人

上週友人問一個看法
就是企業主有外遇如何看

我的分析是這樣

兩份法
企業在初期和幼苗期 企業主事必躬親的階段
那麼有這方面事情對企業的影響其實很大。
畢竟企業初期企業主的因素很多,人的精力有限

企業中等規模這問題就比較複雜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很難有定論
好壞例子都有。

企業做大以後,其實企業主有這方面偏好或者嗜好未必是壞事

當然核心是能搞定
搞定說明幾個問題
1.懂得取捨
2.處理問題輕重緩急有分寸
3.企業到了一定規模以後企業主的核心是決定方向。方向就是取捨
同時企業主有足夠時間反而是好事,足夠時間人生歷練

最典型的例子是劉鑾雄
搞不定的例子是真功夫

4.免費

上海世博會的所謂中華藝術宮現在只要網路預約都可以免費參觀,當然法國油畫那個展覽還是要預約加花錢。。。

先說預約過程
打過諮詢電話才知道所謂網路的程序和技術支持是北京的公司。。。
這背後大家都懂的。
其實freedom never free
背後的花樣用常識就可以推斷 一個登記程序竟然上海沒有企業搞得定那個就是一個笑話。

免費預約一天3500張好像
然後現場一看黃牛無數而且從口音看白完的比較多。
開價50塊 2 人:)

其實每次管制背後就一定會衍生出尋租+黑市
無一例外
所以很多時候我覺得經濟學的原理與其說經濟學不如說是人類行為學。

5.信息獲取
週末查印度行程和中央五套的體育節目表
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我開始習慣性搜索圍脖和app而非早前一貫的直接google

這個變化是開始還是趨勢?

google的結果太多。太不精確
需要人為分辨
而且很多鏈接搞不定隱藏木馬
搞得我怕怕

不如app來的簡單
另外新浪微博有很多類似印度旅遊局的官方賬號。很多信息有價值
so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轉變
央視五套的NBA轉播我直接下了一個app以後就再也不用google鳥。


6.八卦

我喜歡這段:

我比他驚訝多了----嗯?我已經不知不覺地養成閱讀的習慣,不對,染上書癮了。

 

  潛移默化大概說的就是這麼回事吧。

  從給她朗讀開始,我漸漸能切實地聞出文字的氣味;能聽到它們被妥貼地安放在完美的句子中時,發出的愉悅的嘆息;它們冷時,我跟著發抖;它們悲傷時,我和斜著身子聆聽的法國女人一起,沉沉地掉進巨大的孤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f8e084601014t0f.html

六六的八卦
http://www.niubo.cc/article-268-1.html

感謝@我有信心但缺黃金

文字大概我看完

直覺這是一個炒作

有意思的是我看了六六的文字很有意思,非常的網路文學化
對心情的描寫 對中年女性的心路歷程和心態變化的描寫算是她長處。

整個文章核心是中年出軌無論是精神還是肉體

問題是沒寫出來如何勾搭上的哈
這才是核心哦。

所以炒作的概率大。
當然她更多用了單相思的筆觸只寫自己沒寫對方哈
也算一個取巧的地方。

中年危機會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文學的焦點
哈哈
有錢人老了。

7.So you think you can dance

我是不怎麼喜歡舞蹈的。但是我每次看這個節目總是會被感染。
老外的舞蹈太放了
對情感的表達太炙熱
表現力太豐富
 貼一個我喜歡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2NDEzNjEy.html

性感莎莎 ——舞林爭霸第八季CaitlynnMitchel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444

思考的碎片--12/24 城鎮化聖誕快樂 Boracay的碎片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a54e96a010172cl.html
城鎮化是最近的討論的熱點。

宏觀的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走到盡頭。
世界工廠模式到頭。

內需成為下一步的重點。
城鎮化正是這個背景下出台的政策。

而且這是動的是增量而非重新瓜分存量。

不得不說這有一定前瞻性和可行性。

城鎮化最近在雪球的討論也很多集思廣益,總的看法還是比較正面。

我和@trustno1 也討論很多。

我們覺得農業是這次城鎮化的第一步

畢竟城鎮化和小崗村是兩個概念

小崗村是公有制到個體私有制的轉變,導致了農業效率的極大提高。

那麼城鎮化呢?

城鎮化成功的前提是個體農戶生產的低效率向規模化搞效率農業轉變。不然農村土地誰要?

還有一個辦法是讓農村宅基地入市 這算是產權界定導致的財富效應。

但是誰會去住呢?

按照我對當下農村的理解,很多留守戶都是老弱病殘,都是自給自足的個體經濟而非商品經濟。
這樣的農業是沒有效率的。也是無法持續的。特別是在人口下降的過程中。

所以城鎮化的第一步應該是規模農業 提高農業效率而非宅基地的置換導致的財富效應。

農業的效率提高才是城鎮化改革的目的和第一步。

由農業效率的提高自然會帶後後期的所謂城鎮化也能解決失地農民的長期現金流。不然會導致更嚴重的社會問題。中國農村的宗族和熟人經濟會讓所有開發商卻步的如果不是doublewin的話

只有規模農業吸收和解決失地農民的工作問題在是double win,這在四川地震災後重建中已經有體現。

那麼規模農業會如何演化呢?

從這次的重點提出城鎮化看,是給政策而非給錢的改革和4萬億不可同日而語。

1.農業的政策會加大補貼力度。維持糧價等要素價格的穩定

2.減少交易成本
同時今天的新聞中也可以看到加大物流整頓。減少高速公路罰款。這也是減少蔬菜交易成本的一個方法。減少那些爛在地裡蔬菜上新聞。

3.農產品的價格會下降
因為供應增加,這同時也會穩定CPI

只有規模農業上路大規模城鎮化才會實質的推動。

後面的演化會很多種 當下去推演操之過急。

這就是我對城鎮化的理解。

祝大家聖誕快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8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